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响堂山石窟

指数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或称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为南北两窟。南响堂在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北响堂在和村东的鼓山天鼓峰西坡,两地相距约15公里。响堂山石窟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1961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关系: 峰峰矿区东魏北魏北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朝續高僧傳高欢資治通鑒鼓山邯郸市河北省滏阳河

峰峰矿区

峰峰矿区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冀南平原,北有洺水涓涓,南系漳河东渐,城中心有滏阳河穿过,是南北经济交流中转要地和区域性经济的腹心,是该市的一个距离主城区较远的行政区,经济以采矿业为主,陶瓷业和电力业发展迅速。.

新!!: 响堂山石窟和峰峰矿区 · 查看更多 »

东魏

東魏(534年-55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新!!: 响堂山石窟和东魏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响堂山石窟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响堂山石窟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新!!: 响堂山石窟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响堂山石窟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續高僧傳

《續高僧傳》,又稱《唐高僧傳》,為一部成書唐朝,記錄梁初至中唐佛教的史料。計三十卷,唐道宣(596~667)撰。今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 道宣认为慧皎《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而需要作补辑的工作,于是经过相当时期的收集资料,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内容从梁代初叶开始,到唐贞观十九年(645)止,一百四十四年的期间,共写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即于贞观十九年完成。在成书后二十年间,陆续有所增补,又成后集《续高僧传》編入《續高僧傳》。 與《梁高僧传》、《宋高僧傳》、《大明高僧傳》,合稱四朝高僧傳。.

新!!: 响堂山石窟和續高僧傳 · 查看更多 »

高欢

歡,勃海郡蓨县人(今河北衡水市景县),鲜卑化汉族,鲜卑名賀六渾,为北魏、東魏權臣,也是北齐政权的奠基者。追尊為「神武帝」。.

新!!: 响堂山石窟和高欢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响堂山石窟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鼓山

鼓山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東郊的一座山,位於福州市區东郊8公里处,其北面為鼓嶺,南面是閩江,東面是大磨溪,西面為福州平原,整座山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4公里,一般高度在700-800米,最高峰為海拔919.1米的大頂峰。鼓山得名于其山顶上一塊酷似大鼓的巖石,且有傳說運每逢风雨之际,就會有鼓聲由上中岩洞传出,因此有鼓山之名。涌泉寺在鼓山山腰。鼓山是福州重要的風景區之一,山上有涌泉寺、喝水岩、十八景、观音阁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鼓山上還有古代摩崖石刻多三百多處,其中有蔡襄、朱熹等人的手书,是福州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涌泉寺前則有建于北宋的兩座陶塔,這些重要的人文遺跡以“鼓山摩崖石刻(石窟寺及石刻)”的名稱列入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中。,文明中華網站.

新!!: 响堂山石窟和鼓山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

邯郸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脈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邯郸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藏量分别在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钢铁生产基地,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电力、纺织、煤炭、建材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邯郸商业也十分发达,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其他项目的发展。2015年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是中国成语之城,“邯郸学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赵国都城的风雅。.

新!!: 响堂山石窟和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响堂山石窟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滏阳河

滏阳河古称釜水、滏水,中国河北地区的一条自然河流,也是北方典型干旱缺水型河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海河流域中子牙河水系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滏山南麓,由元宝泉、黑龙洞泉、广盛泉等72个泉群汇流而成。 滏阳河流经磁县、邯郸市区、永年县、平乡县、巨鹿,汇入邢台的大陆泽,原是从黑龙洞到大陆泽的一段河流,后来大陆泽干涸,经过对河道得疏通,滏阳河河道得以延长为流经邯郸、邢台、衡水的一条重要河流。而历史上,滏阳河曾经是漳河的一条支流。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滏水脱漳,形成滏阳河道雏形,后经历代疏通改造逐步形成当下的滏阳河。由于上游流经山地、丘陵地区,河水挟带大量泥沙顺流而下,进入平原地区后,河道窄小,水流放缓,淤积大量的泥沙,逐步堵塞河道,成为地上河,一遇大雨,不易排泄,很容易形成水患。 滏阳河在雨水充足的年代里,水面一般宽40到50米,水深可达5—7米,可以航行50到100吨的木帆船,在滏阳河上千年的航运历史中,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漕运交通线,也造就了沿河流域的李家庄、南故城、零藏口、圈头、龙店等数十多个河运码头。沿线水美鱼肥,绿柳成荫,货轮穿梭,艄公号子不断,其本身的河灯文化在华北地区也是独树一帜。但是,1949年以来由于上游工农业用水急剧增加,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河道淤积并且日益萎缩,还因建东武仕水库引水,致使滏阳河航运日益衰落,除汛期外时有断流发生,彻底丧失航运功能,再加上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受片面经济发展观的影响,滏阳河成为沿线各类工农业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直排沟,清澈的河水变成了污水沟。虽然近几年沿线城市加强对滏阳河的治理,但是仍未恢复到之前的水质,现在的滏阳河对沿岸地区提供排洪、灌溉、发电、养鱼、供水、排污等功能。.

新!!: 响堂山石窟和滏阳河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