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

指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

同盟者戰爭(Social War,其中「Social」一字源自socii,「同盟者」之意),也叫做義大利戰爭(Italian War)或是馬爾西戰爭(Marsic War),是一場從前91年至前88年由羅馬共和國與許多義大利城市之間的戰爭,這些城市在過去的戰爭中是羅馬的同盟。最後羅馬共和國的勝利,使波河以南的義大利地區被統一在共和國之中。.

7 关系: 大英簡明百科中国大百科全书罗马共和国盖乌斯·马略萨莫奈波河意大利

大英簡明百科

#重定向 大英百科全书.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大英簡明百科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較大规模的百科全书之一。全书编辑过程历时15年(1978年-1993年9月18日),共有2万多位专家参与编写。.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盖乌斯·马略

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古罗马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他在罗马战败于日尔曼人的危难之时当选执政官,进行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最终击败日耳曼三族(阿姆布昂人、条顿人、辛布里人)。但是罗马社会也因募兵制的实行发生变化,成为职业军人的士兵越来越依附于将领个人,成为个人的政治资产,最终罗马逐渐走向独裁和帝制。.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盖乌斯·马略 · 查看更多 »

萨莫奈

萨莫奈(Samnium,Samnio),又译为萨谟奈、萨莫尼乌姆等,是罗马时代位于意大利中部到南部的山岳地区,居住着萨莫奈人。尽管这一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其现今的领土范围只是当时的一小部分。萨莫奈是罗马人对其的称呼,他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为Safinim,把自己称为Safineis,都是奥斯坎语中的词汇。不过并非所有的萨莫奈人都说奥斯坎语,所有奥斯坎语的使用者也并不都住在萨莫奈。 古代学者对萨莫奈的边界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区的范围也一直在改变。对萨莫奈边界的主流划分是指公元前600年至前290年奥斯坎语使用者全盛时期的边界,为罗马共和国所了解。而后来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其官方声明Discriptio Italiae中所定的边界现已失传,不过老普林尼对意大利的描述就是以其为蓝本的。当时奥斯坎语已灭绝,公元前290年起萨莫奈就已不再是独立国家了。奥古斯都将意大利划分为十一个区,萨莫奈为第四区。不过其范围包括之前不属萨莫奈的地区,同时也去除了原属萨莫奈的许多地区。古代的萨莫奈被包含在奥古斯都所划分的三个区之中。.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萨莫奈 · 查看更多 »

波河

波河(Po)是意大利最长的一条河流。位于意大利北部,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向东在威尼斯附近注入亚得里亚海,全长652公里。流域面积71,000平方公里。 流经都灵。在伦巴第平原,以达芬奇参与设计的网状水道系统与米蘭相连。在河口处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包括几百条细水道和五条主要水道(意大利文称作“Po di Maestra”,“Po della Pila”,“Po delle Tolle”,“Po di Gnocca”和“Po di Goro”)。有波河三角洲国立公园。 波河平原是意大利的主要农业区。中上游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带,三角洲出海口因為水文條件人口較少。 P Category:意大利地理之最.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波河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同盟者戰爭 (前91至前88年)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马尔西战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