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晋愍帝

指数 晋愍帝

晉愍帝司馬鄴(),字彥旗,西晉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司馬鄴為吳王司馬晏之子,晉武帝之孫,外祖父是荀勖。 司馬鄴首先過繼於秦王司馬柬而被封為秦王。308年被封為散騎常侍與撫軍將軍。晉懷帝於洛陽被俘之後司馬鄴逃亡許昌,後在雍州刺史賈疋的護送下逃入長安,之後被封為皇太子。313年晉懷帝於平陽遇害之後,司馬鄴於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是为晉愍帝。 晉愍帝即位時,西晉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的能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與前趙作戰的物資。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並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之下於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316年12月11日)投降前趙,之後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並且承受為狩獵隊伍前導以及为宴會洗杯子等雜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殺。.

24 关系: 司馬炎司馬柬司馬晏中国君主列表平阳郡建兴 (西晋)刺史刘聪刘曜荀勗西晋许昌市賈疋資治通鑑考異长安雍州洛阳市漢趙散騎常侍晉元帝晋书晋朝晋愍帝晋怀帝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晋愍帝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司馬柬

司馬柬(),字弘度,西晉宗室,秦獻王。晉武帝司馬炎第三子,與皇后楊艷所生的三子之一(長子司馬軌早夭;次子為司馬衷,後為晉惠帝)。.

新!!: 晋愍帝和司馬柬 · 查看更多 »

司馬晏

司馬晏(),字平度,晉武帝司馬炎之子。太康十年(289年),被封為吴王,食邑丹阳、吴兴、吴三郡,历任射声校尉、后军将军。与兄淮南王司馬允共攻篡位的赵王司馬伦,司馬允失败,逮捕司馬晏至廷尉问罪,司馬伦想杀了他。傅祗在朝堂正色力争,于是群官都劝谏,司馬伦贬司馬晏为宾徒县王。后徙封为代王。司馬伦被杀,晋惠帝下诏恢复司馬晏吴王,拜上军大将军、开府,加侍中。 长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颖相互攻击,司馬乂以司馬晏为前锋都督,多次交战。永嘉年间,司馬晏为太尉、太将军。司馬晏为人恭愿,才能在武帝诸子中最劣。又有风疾,视力不佳,后来越来越重,不堪朝觐。永嘉之乱,司馬晏被刘曜所杀,时年三十一。晋愍帝即位,谥号敬,追赠太保。.

新!!: 晋愍帝和司馬晏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晋愍帝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平阳郡

平阳郡,史上記載有兩個平陽郡,一個是最早在三国时代由魏国设立的是山西平陽郡,郡级行政区划。 山西平阳郡的治所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以此为中心,平阳郡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大致与临汾市辖区相仿。平阳之名此后被长期使用,除隋朝时曾短暂称临汾外,基本被各代沿用。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臨汾郡改名平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平阳郡改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晋州。 第二個是古越國,長沙地區之平陽郡,於東晉建武元年(317年)陶侃析桂陽及郴縣地,置平陽縣、治平陽郡、縣屬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治郴州。 明清时期的平阳府,范围超过魏晋的平阳郡,大致包括今天临汾市与运城市两个地级区划。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湖南的郡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新!!: 晋愍帝和平阳郡 · 查看更多 »

建兴 (西晋)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的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个年号。 建兴四年晉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1月 ISBN 7540210311。)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 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新!!: 晋愍帝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晋愍帝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聪

漢昭武帝刘聪(),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张夫人。劉聰學習漢人典籍,深受漢化。執政時期先後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並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於朝政,只顧情色享樂。其執政末期甚至出現「三--並立」的情況。.

新!!: 晋愍帝和刘聪 · 查看更多 »

刘曜

刘曜(),字永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又称前趙)国君。漢趙光文帝劉淵族子。劉曜由漢趙建國開始就經已為國--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後遷都長安。但登位後不久,將領石勒就自立,國家分裂。劉曜在其在位期間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據勢力如仇池和前涼等。在國內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及後與後趙交戰,一度大敗後趙軍並圍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但終被石勒擊敗並被俘。劉曜及後被殺,死後不久前趙亦被後趙所滅。.

新!!: 晋愍帝和刘曜 · 查看更多 »

荀勗

荀勗(),亦作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魏晉年間政治家,也是音樂家、目錄學家、画家。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

新!!: 晋愍帝和荀勗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晋愍帝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许昌市

许昌市,別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的许昌是群雄逐鹿之地,東漢末年,曹操挾汉献帝刘协到许县,此地因此成为东汉的實際首都。曹丕建立魏朝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全市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人口434.15万。 今天的许昌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级市之一,先后被评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新!!: 晋愍帝和许昌市 · 查看更多 »

賈疋

賈疋(),字彥度,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曹魏太尉賈詡之孫,西晉末年重要官員,官至征西大將軍、雍州刺史,曾助晉愍帝入關並據有長安。.

新!!: 晋愍帝和賈疋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考異

《資治通鑑考異》,簡稱《通鑑考異》,是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的「副產品」,共三十卷。此書利用書證、物證、校勘等方式訂正真偽,結論常以“今從之”、“今從某某”、“今不取”、“故去之”等。 高似孙《纬略》载:“光编集《通鉴》,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通鑑考異》用以說明史料取捨的原則和考證過程,遇年月、事跡有不同之處,均詳加考訂,並註明取捨的原因,“其中事同文异者,则请择一明白详备者录之,彼此互有详略,则请左右采获,错综铨次,自用文辞修正之,一如《左传》叙事之体也。此并作大字写。若彼此年月者,修入正文,余者注于其下,仍为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先注所舍者--某书云云,今按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今两存之。其《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意在“辨正謬誤,以祛將來之惑”。又如陳壽《三國志》記周瑜之死,未記明確年代,《通鑑》卷六六載,獻帝建安十五年,周瑜卒於巴丘。《通鑑考異》曰:「按,《江表傳》,瑜與策同年,策以建安五年死,年二十六,瑜死時年三十六,故知在今年也。」 《通鑑考異》為了考證薛仁果抑或薛仁杲之名,依据校正新、旧《唐书》等中人名的讹误,又兼以昭陵六骏的铭文: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評《通鉴考异》: 张煦侯《通鉴学》一书将司马光的考异方法归纳为六类:参取众书而从长者、两存者、两弃者(即皆不取)、两疑而节取其要者、存疑者、兼存或说于《考异》中者。 近代史家陳寅恪認為司马光的“长编考异法”源自魏晋的佛经“合本子注”,所謂“裴世期之注《三国志》,深受当时内典合本子注之薰习,此盖吾国学术史之一大事。而后代评史者,局于所见,不知古今学术系统之有别流,著述体裁之有变例,以喜聚异同,坐长烦芜为言,其实非也。”.

新!!: 晋愍帝和資治通鑑考異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晋愍帝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雍州

雍州,可以指:.

新!!: 晋愍帝和雍州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晋愍帝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漢趙

#重定向 汉赵.

新!!: 晋愍帝和漢趙 · 查看更多 »

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中國、朝鮮古代官名。.

新!!: 晋愍帝和散騎常侍 · 查看更多 »

晉元帝

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東晉建立者。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母為琅邪王妃夏侯光姬。.

新!!: 晋愍帝和晉元帝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晋愍帝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晋愍帝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晋愍帝

晉愍帝司馬鄴(),字彥旗,西晉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司馬鄴為吳王司馬晏之子,晉武帝之孫,外祖父是荀勖。 司馬鄴首先過繼於秦王司馬柬而被封為秦王。308年被封為散騎常侍與撫軍將軍。晉懷帝於洛陽被俘之後司馬鄴逃亡許昌,後在雍州刺史賈疋的護送下逃入長安,之後被封為皇太子。313年晉懷帝於平陽遇害之後,司馬鄴於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是为晉愍帝。 晉愍帝即位時,西晉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的能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與前趙作戰的物資。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並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之下於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316年12月11日)投降前趙,之後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並且承受為狩獵隊伍前導以及为宴會洗杯子等雜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殺。.

新!!: 晋愍帝和晋愍帝 · 查看更多 »

晋怀帝

晉懷帝司馬熾(),字豐度,西晉的第三代皇帝,司馬炎的第二十五子,其正式諡號為「孝懷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晋怀帝」。.

新!!: 晋愍帝和晋怀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司馬業司馬鄴司马邺晉愍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