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叶祖珪

指数 叶祖珪

葉祖珪(),字桐侯,福建閩侯人。.

9 关系: 伤寒刘公岛萨镇冰都司闽侯县邱寶仁鄧世昌林永昇李鼎新

伤寒

傷寒(Typhoid Fever),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為所導致的感染症。症狀可輕可重,通常在暴露病原後6至30天後發病。常會出現逐漸發燒數日的症狀。也常出現虛弱、腹痛、便秘,以及頭痛的症狀。偶見腹瀉或嘔吐症狀,但通常不嚴重。有些患者會起玫瑰色紅疹。有些嚴重病例會有意識混亂的現象。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有些人可能會帶有傷寒桿菌,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然而這些帶原者仍具有傳播病菌的能力。傷寒及副傷寒皆屬於腸熱病。 傷寒的致病原為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為腸道沙門氏菌的(Salmonella enterica)一種血清型,主要生長於消化道及血液中,且人類為其唯一宿主。本病一般經由攝入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染。風險因子包含不完全或衛生不良。有開發中國家旅遊史者感染風險亦較高。診斷方法包含或探測血液、糞便,及骨髓中的細菌DNA,但細菌培養可能並不容易。偵測骨髓中的病原體為最準確的方法。症狀與許多感染症相當類似。值得注意的是,傷寒與斑疹傷寒為不同疾病。 傷寒疫苗可減低注射後兩年感染傷寒的機會達 30% 至 70% 。注射後七年仍有些許保護力。至疫區旅遊者,建議預防性施打傷寒疫苗,其他避免感染的方法包含給予乾淨的饮用水、做好消毒,以及養成洗手的習慣。未確定是否帶有傷寒桿菌者,不建議為他人烹調。治療可使用阿奇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抗细菌药。但目前病原體對於上述藥物的抗藥性日益增加,使治療越來越不容易。 2015年,全球新病例數達1250萬人,當中最常見的國家為印度。孩童最容易受到感染。自1940年代起,由於衛生觀念的進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已開發國家的傷寒發生率逐漸下降。在美國,每年新病例數約為 400 例,總患病者約 6,000 人。在2015年,傷寒共導致全球 149,000 人死亡,相較於1990年的 181,000 有下降的趨勢。傷寒若不進行治療,有高達 20% 的死亡率。若妥善治療,則死亡率可降低至 1-4% 之間。.

新!!: 叶祖珪和伤寒 · 查看更多 »

刘公岛

刘公岛是中国的一个岛屿,位于山东省威海港附近。名称由来有几种版本:.

新!!: 叶祖珪和刘公岛 · 查看更多 »

萨镇冰

薩鎮冰(平話字:Sák Déng-bĭng;),字鼎銘,中國福建福州人,祖籍山西代縣,中國海軍名將,北洋政府代总理,民国海军上将。曾参与甲午战争。為中國極少數任職過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朝的名人。.

新!!: 叶祖珪和萨镇冰 · 查看更多 »

都司

都司可以指:.

新!!: 叶祖珪和都司 · 查看更多 »

闽侯县

闽侯县(平话字:Mìng-âu)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县,位于福州西部和南部、闽江下游。.

新!!: 叶祖珪和闽侯县 · 查看更多 »

邱寶仁

邱寶仁(),字彪臣,福建省閩侯縣人。 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為該學堂第一屆駕駛班學生。 同治十年(1871年)夏,經大考合格,堂課畢業。旋登建威號練習艦實習,先後巡歷北洋、香港、新加坡、檳榔嶼各口岸,閱歷大增。 光緒元年(1875年),復上揚威號練習艦赴新加坡、菲律賓、日本各海口巡歷。 光緒二年(1876年),北洋在英國訂購蚊炮船「龍驤號」、「虎威號」來華,邱寶仁管帶「虎威」,並會同來華的英國官兵將炮船駛至福建船政局,募選管輪、管炮、舵勇、水手。 光緒三年(1877年),率「虎威」隨「龍驤」赴澎湖駐防。 光緒五年(1879年),南洋水師在英國訂購 「鎮東號」;「鎮西號」、「鎮南號」、「鎮北號」4艘蚊炮船來華,李鴻章將此4船留歸北洋,而將「虎威」等4艘舊船劃歸南洋。邱寶仁奉命調管「鎮東」號,積功擢守備。 光緒六年(1880年)夏,「鎮東」等4炮船巡遊黃海,至海洋島。「鎮南號」不慎觸礁,旋即脫險。事後,邱寶仁因「救援不力」,被「撤革摘頂,以示懲戒」。.

新!!: 叶祖珪和邱寶仁 · 查看更多 »

鄧世昌

#重定向 邓世昌.

新!!: 叶祖珪和鄧世昌 · 查看更多 »

林永昇

林永--(),又名翼昇,字鍾卿,福建侯官人。清朝北洋海軍將領,左翼左營副將。1894年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為巡洋艦經遠號管帶,在戰事中被日軍炮彈擊中殉國。.

新!!: 叶祖珪和林永昇 · 查看更多 »

李鼎新

李鼎新()字承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曾任海軍總長。.

新!!: 叶祖珪和李鼎新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葉祖珪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