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叶哈雅

指数 叶哈雅

叶哈雅(يحيى بن زكريا)为伊斯兰教先知,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圣经人物施洗约翰。他是真主话语的见证人与正义的先知,并预示了尔撒的到来。.

10 关系: 古兰经大希律王大马士革安拉巴勒斯坦伊斯兰教倭马亚大清真寺爾撒聖經施洗约翰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叶哈雅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大希律王

希律(הוֹרְדוֹס,Ἡρῴδης,Herod,),又譯希律王、黑落德王,亦被稱為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希律大帝,希律一世(Herod I),是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從屬王。 根據記載,希律是位殘酷的國王,為了權位,曾下令殺害自己的家人與多位拉比。但他也是猶太歷史上最著名的建設者,他擴建了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又稱希律的聖殿),修建了凯撒利亞的港口,建立馬薩達與希律宮(Herodium)的城牆。他的生平資料主要來自於公元1世紀猶大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著作。.

新!!: 叶哈雅和大希律王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新!!: 叶哈雅和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安拉

--(الله,),又譯為--,是阿拉伯语言使用者称呼独一受拜者或真主的读音,包括阿拉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都如是称呼獨一神,也就是希伯來文的以利。穆斯林,即伊斯蘭教的信徒,只信奉安拉為自己的主。雖然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種宗教教義不同,甚至會彼此攻訐仇視,但基於一神教的屬性,還有伊斯蘭教將摩西、亞倫、耶穌、穆罕默德均視為神派到人世間的先知的這種觀點,可以確定伊斯蘭教說的安拉和猶太教、基督教的耶和華,其實都是同一個神。這三種宗教均被認為屬於沙漠一神諸教。 對伊斯蘭教起源和教義欠缺了解的一般人,則常誤認伊斯蘭教的神和猶太教、基督教的神稱呼並不相同。其實只是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對同一個神講法不同,音譯後在各種語言中用詞不相同造成的誤認。(阿拉伯語中的「安拉」,直譯成漢語是「唯一的崇拜對象」。也就是在「崇拜對象」的普通名詞 ilâh 前面加上定冠詞 al,成為Allâh),英文直譯就是「The God」。現實中信仰這三種宗教的民族和人群,往往對彼此有偏見,也是加深這種誤認的原因。 通用中文的穆斯林通常意譯為「真主」,早期经文翻译以“至仁主”最常见。通用突厥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的穆斯林,根據波斯語「خدا」音譯為「豁大」、「胡大」或「胡达」(自有者)。.

新!!: 叶哈雅和安拉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叶哈雅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叶哈雅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大清真寺

倭马亚大清真寺(始建于705年)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该寺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四大圣寺。 倭马亚清真寺最早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朱庇特神殿,后来在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改为圣约翰大教堂(纪念施洗约翰)。叙利亚于7世纪为阿拉伯人征服后,圣约翰大教堂一度仍归基督教徒做礼拜之用。705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接收了这座教堂,将其改为清真寺。瓦利德一世从拜占庭、叙利亚、埃及等地招集工匠,历时十年将清真寺建成。 在改造过程中,教堂的长方形布局被保存下来,但其余部分有多少被留用则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倭马亚清真寺有两座尖塔原来是教堂的望楼,第三座光塔则为瓦利德一世所建。 历史上,倭马亚清真寺曾经三次被焚毁。第一次是在1069年清真寺发生火灾;第二次是在1400年,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纵火烧毁了清真寺;第三次是在1893年,清真寺再度发生火灾。 今天,倭马亚清真寺中同时保存有施洗约翰和萨拉丁的陵墓。.

新!!: 叶哈雅和倭马亚大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爾撒

尔撒(عيسى),在伊斯兰教中,被认为是真主的使者,尔撒即是基督宗教中的耶稣。他是真主(上帝)阿拉派遣予猶太人之先知;并且带給凡人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未被篡改前的《福音书》),穆斯林认为引支勒由於基督徒們人為因素的篡改,已經失真,故真主降下了《可兰经》作為最后启示。 尔撒由处女麦尔彦(基督宗教中的玛利亚)生出,这是真主所行的神蹟。真主帮助尔撒執行使命,故给了他行奇迹的能力,这些都是真主所赐予的。穆斯林认为:尔撒既没有被處死,更没有钉在十字架上,而是直接被升上了天堂。这使得尔撒成为唯一的一个由处女生出的先知,并且是唯有的三个「白日飛昇」(未死亡,以軀殼直接升天)的先知之一,其他兩位是以诺(伊德里斯)和以利亚(易勒雅斯)。 伊斯兰教反对尔撒是神的化身或圣子,也反對基督徒說的三位一體。指出尔撒就像其他先知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因為神的指定而成為使者,以神圣的形式传播天啟。這種說法頗類似於早期學者提倡的《嗣子說》。所有穆斯林都不認為尔撒是神,因為《古兰经》禁止人类为真主“创造同伴”,强调真主的神圣獨一性。 與所有的伊斯兰教先知一样,尔撒被认为是一个有智慧、講正義的穆斯林,他教诲人们通过正道来履行真主所指示的神諭,在《可兰经》中尔撒有很多尊称,如麦西哈(即:弥赛亚、基督),尽管它与基督宗教中的概念有所不同。尔撒在伊斯兰教中作为四大先知之一而倍受尊敬,《圣训》记载:尔撒将于世界末日回到人間,以恢复世間的正義,并打倒偽基督(假弥赛亚)。许多穆斯林也相信尔撒预言了穆罕默德的到来,同時認為穆罕默德是繼尔撒之後把中斷了六百多年的伊斯蘭道統的復興者和最後使者。.

新!!: 叶哈雅和爾撒 · 查看更多 »

聖經

《聖經》(ביבליה;Βίβλος;Biblia; Bible,原意「書」)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的經典。猶太教的圣经是《塔納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舊約與新約。.

新!!: 叶哈雅和聖經 · 查看更多 »

施洗约翰

#重定向 施洗約翰.

新!!: 叶哈雅和施洗约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