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葉什勒池

指数 葉什勒池

葉什勒池(Яшилкӯл),原名伊西洱庫爾淖爾,一譯雅什库勒,是位於帕米爾群山中一个高原湖泊,在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穆尔加布区西南部。湖泊面积36.1平方公里,海拔3734米,最深处50米《中亚五国手册》,217页。自東流入此湖,贡特河由湖西流出。湖水出口处建有帕米尔1号水电站,装机容量2.8万千瓦。.

25 关系: 堰塞湖塔吉克斯坦塔什干大小和卓之亂富德 (瓜爾佳氏)帕米尔1号水电站乾隆嘉庆喀什市八帕光绪突厥斯坦總督區西域高原湖泊贡特河霍羅格霍集占阿里袞陈诚 (明朝)永乐波羅尼都淡水湖清朝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明朝

堰塞湖

堰塞湖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為地震、風災、火山爆發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藥擊發、工程挖掘等。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穩定的地質狀況所構成,當堰塞湖構體受到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會出現「溢壩」,最終會因為堰塞湖構體處於極差地質狀況,演變「潰堤」而瞬間發生山洪爆發的洪災,對下游地區有著毀滅性破壞。(大多數的堰塞湖會於形成後的數天內,不斷的由原本的河川注入儲水,累積到足以潰堤的水量。).

新!!: 葉什勒池和堰塞湖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Ҷумҳурии Тоҷикистон;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简称--,中亚国家之一,位於阿富汗、烏茲別克、吉尔吉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間,在中亞國家之中國土面積最小。.

新!!: 葉什勒池和塔吉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塔什干

塔什干(Toshkent,Тошкент;Ташкен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也是塔什干州的首府(分为11个部分,但不包括塔什干)。塔什干市面积334.8km²,2013年共有人口2,340,900人,就其人口而言是独联体国家中第5大城市。 在1596年,烏茲別克人與哈薩克汗國作戰失利,簽約把塔什干城與附近草原交給哈薩克汗國240年,城中也有很多哈薩克人定居,後來於18世紀,浩罕汗國成立,由一位名為羽奴思的和卓奪回塔什干,再回到烏茲別克人手中(之前哈薩克中玉茲汗阿布賚曾經出兵奪回此地)。.

新!!: 葉什勒池和塔什干 · 查看更多 »

大小和卓之亂

#重定向 平定回部.

新!!: 葉什勒池和大小和卓之亂 · 查看更多 »

富德 (瓜爾佳氏)

富德,清朝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军机大臣。 乾隆初年,由护军升为三等侍卫,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大学士傅恒征讨大金川,官至副都统。乾隆二十年(1755年),征准噶尔,为正黄旗蒙古都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随兆惠征大小和卓,兵至巴达克山,因功进封一等清远成勇侯,官至御前大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富德入直军机处。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富德革。因为索贿和用人不当,两次下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军征讨小金川。乾隆四十年(1775年),金川平定,因为滥赏贪污,押送京师处斩。.

新!!: 葉什勒池和富德 (瓜爾佳氏) · 查看更多 »

帕米尔1号水电站

帕米尔1号水电站位于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高山湖泊叶什勒池的出口处。下游为贡特河。 始建于1984年,原计划1990年完工。1991年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工程陷入停顿。直到1994年3月21日一期两台机组才交付使用,装机容量1.4万千瓦。 2002年,私营“帕米尔电网”公司成立,整个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电网及所有水电站的使用权交给该公司运营25年。2005年11月1日,该水电站二期工程竣工,总装机容量达到2.8万千瓦。帕米尔1号水电站的全部投入使用,满足该州全部电力需求。.

新!!: 葉什勒池和帕米尔1号水电站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葉什勒池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葉什勒池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新!!: 葉什勒池和喀什市 · 查看更多 »

八帕

八帕是帕米尔高原以“帕米尔”命名的八个高原平坦河谷地区。这里的“帕米尔”是地理概念Robert Middleton and Huw Thomas, 'Tajikistan and the High Pamirs',Odyssey Books, 2008,为平坦的高原或山间的宽谷。 这些帕米尔一般作为当地吉尔吉斯牧民的夏季牧场。 八帕自18世纪中期开始成为清帝国属地,分别有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与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其中的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由色勒库尔五品阿奇木伯克管理。光绪年间新疆建省后,清帝国在阿尔楚尔帕米尔驻兵设防。1892年,俄国派兵强占八帕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和部分小帕米尔仍处于清帝国伊犁将军治下。2011年塔吉克斯坦议会批准中国—塔吉克斯坦边界条约,八帕的实际控制线成为正式国界。 八个“帕米尔”一般指:.

新!!: 葉什勒池和八帕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葉什勒池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突厥斯坦總督區

突厥斯坦總督區(Туркестанское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ство),成立於1867年(首任總督為康斯坦丁·P·考夫曼),是俄羅斯帝國在征服突厥斯坦的西半部後所建立的總督區,故又称俄国突厥斯坦(西突厥斯坦),与中国突厥斯坦(東突厥斯坦)和阿富汗突厥斯坦(南突厥斯坦)相对应。 其管轄範圍覆蓋了哈薩克草原以南的綠洲地區(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除外),首府為塔什干。 二月革命后,称为突厥斯坦边区(Туркестанским краем),1916年7月22日上任的总督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继续被临时政府委任为突厥斯坦军区司令,直至1917年6月5日被全俄苏维埃中央执委会撤职逮捕(实际任期至1917年2月28日)。临时政府委任的突厥斯坦边区管理委员会主席为地方最高权力负责人:.

新!!: 葉什勒池和突厥斯坦總督區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新!!: 葉什勒池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高原湖泊

原湖泊是对那些海拔相对较高的湖泊的模糊定义,与一般湖泊相比,高原湖泊一般是咸水湖,地质构造上一般是构造湖,而且内流区的高原湖泊一般是该区河流的终点,即内流湖,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是青藏高原湖泊区。.

新!!: 葉什勒池和高原湖泊 · 查看更多 »

贡特河

贡特河位于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的一条河流。上游为的。该河谷形成阿尔楚尔帕米尔,平均海拔3720米,北侧为,南侧为。阿尔楚尔河向西注入叶什勒池,叶什勒池的湖水向西流出成为贡特河,最后在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首府霍罗格注入了喷赤河。叶什勒池的湖水出口处建有“帕米尔1号水电站”,装机容量2.8万千瓦。.

新!!: 葉什勒池和贡特河 · 查看更多 »

霍羅格

霍羅格(Хоруғ、 Хорог、خاروغ)是塔吉克斯坦的城鎮,也是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的首府,位於該國東南部,海拔高度2,065米,受半乾旱氣候影響,每年平均降雨量226毫米,2003年人口約30,000。.

新!!: 葉什勒池和霍羅格 · 查看更多 »

霍集占

霍集占(维吾尔语:خوجا جاھان ;滿語:Hojijan;),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之弟,又称「小和卓」。因其自称“巴图尔汗”,被称为“汗和卓”。 霍集占年幼时与其父、兄被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关押在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朝派兵滅准噶尔汗国,释放了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命波羅尼都前往叶尔羌招抚旧部,霍集占留在伊犁。不久,阿睦尔撒纳在原准噶尔地区发动叛乱,霍集占乘机逃回喀什噶尔,组织军队,和清军展开斗争爭取獨立。 1758年秋天,定边将军兆惠統兵3000進攻葉爾羌,久攻不下,屯兵黑水河边,稱為黑水營。堅守三月。1759年1月,清朝援軍到達,大破大小和卓軍。大小和卓分別撤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清軍分兵直取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大小和卓又逃往巴達克山。巴達克山國王素勒坦沙在清朝的反复军事威胁下將二人杀害。波羅尼都之子薩木薩克逃居浩罕汗国,後來薩木薩克及其子張格爾又數度策劃復國。.

新!!: 葉什勒池和霍集占 · 查看更多 »

阿里袞

阿里袞(z;),字松崖。為中國清朝官員,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

新!!: 葉什勒池和阿里袞 · 查看更多 »

陈诚 (明朝)

诚(),字子鲁,号竹山,中国江西临川人,明朝政治人物、旅行家。洪武至永乐年间,曾出使安南、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漠北鞑靼。.

新!!: 葉什勒池和陈诚 (明朝) · 查看更多 »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新!!: 葉什勒池和永乐 · 查看更多 »

波羅尼都

波羅尼都(维吾尔语:برهان الدين ;滿語:Buranidun;),一译布拉呢敦,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之子,霍集占之兄,又稱「大和卓」。波羅尼都为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玛哈图木·阿杂木出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称其先祖是麦地那人,故波羅尼都、霍集占兄弟为中亚河中地区人。.

新!!: 葉什勒池和波羅尼都 · 查看更多 »

淡水湖

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淡水湖大多位於高山或相當內陸區域,沒有明顯的河川流入和流出。開放式的則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

新!!: 葉什勒池和淡水湖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葉什勒池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

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Вилояти Мухтори Кӯҳистони Бадахшон/Viloyati Mukhtori Kuhistoni Badakhshon/ولایت مختار کوهستان بدخشان;Горно-Бадахшан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 / Gorno-Badakhshanskaya (a.o.)),又译作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是塔吉克斯坦的一個多山地的省。面積大約佔塔吉克斯坦的40%。它的名稱源于俄語,意思是「多山地的巴達赫尚」。中華民國政府曾宣稱該地區大部分應該屬於中華民國版圖,屬新疆省的一部分(参见原中華民國法理疆域行政區劃)。.

新!!: 葉什勒池和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葉什勒池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西洱庫爾淖爾叶什勒池耶希尔湖雅什庫勒雅什库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