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

指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是指臺灣境內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設之保護區,現今均由中華民國政府立法設置,可區分為「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等6 類型。.

106 关系: 十八羅漢山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卓蘭鎮口湖鄉台灣生態台灣自然保護區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台江國家公園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墾丁國家公園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大湖鄉 (台灣)太平島太魯閣國家公園外傘頂洲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政府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七家灣溪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三義鄉 (台灣)九九峰彰化縣北投石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國家森林遊樂區國家步道系統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哈盆自然保留區出雲山自然保留區內政部營建署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玉山國家公園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火炎山 (苗栗縣)竹南鎮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烏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區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甲仙四德化石自然保護區無尾港水鳥保護區銅鑼鄉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西湖鄉 (台灣)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香山濕地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觀新藻礁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鰲鼓濕地貓嶼鴛鴦湖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龍鳳漁港茶茶牙賴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阿朗壹古道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關渡自然公園野生動物保育法臺中市臺北市野雁保護區臺灣苗栗縣苑裡鎮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雪霸國家公園雲林縣雲林湖本八色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雙連埤通霄鎮陽明山國家公園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東沙島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楠梓仙溪野生動物保護區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武陵農場水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淡水紅樹林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挖子尾自然保留區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海岸山脈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海岸山脈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文化資產保存法 扩展索引 (56 更多) »

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位於台灣高雄市六龜區荖濃溪旁,為一著名的特殊地理景觀區,因山形奇特有如十八羅漢而得名。該處地質為大而厚的六龜礫岩,因地層變遷露出水面後,由於透水性良好,容易向下侵蝕,經過長久的歲月後,逐漸形成諸多陡立峻峭的山峰。因植物不易存活,有如西遊記中的「火炎山」一般,故又稱為六龜火炎山。當地的特殊地形有峽谷、山頭、曲流和乾旱溪谷,已由林務局依《森林法》劃為「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面積193.01公頃。經多年保護後,已可見松鼠與獼猴等野生動物穿梭其間。.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十八羅漢山 · 查看更多 »

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

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宜蘭縣南澳鄉,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此區最初由林務局於1976年設定為自然保護區,後於1992年公告成立自然保留區。區內為一原生闊葉林與天然湖泊的生態環境,處在和平溪分水嶺及南澳南溪上游山脈崚脊之間,周圍山峰向下急落環成菱形谷地,四周溪流匯集為湖泊,名為神秘湖,因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而得名。湖域(含沼澤區)面積4.8公頃,湖水向南開口,經澳花溪,注入和平溪。劃定面積共200公頃,海拔介於700–1,500公尺之間。 本區為臺灣地區山地的盛行雲霧帶,森林的組成為性喜陰濕之闊葉林及針葉樹,在保留區中已發現有哺乳動物12種,鳥類50種,爬蟲類5種,兩棲類7種與魚類1種,另有蝶類26種及36科之水生昆蟲。.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卓蘭鎮

卓蘭鎮(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ogˋlanˇ ziinˋ/地名本作「打蘭」,daˋ lanˇ;大埔腔:zog^ lanˇ zhin^;饒平腔:zogˋ lan zhinˋ),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苗栗縣南端。西以關刀山稜線與三義鄉相接,北以景山溪、拖沙尾山稜線與大湖鄉相鄰,東以馬拉邦山脈與泰安鄉相連,南以大安溪與臺中市東勢區、和平區相隔。四季氣候溫和,雨季主要在5月至6月、8月至10月。另外,卓蘭為臺灣水果重要產地,故有水果王國之雅號。人口組成方面以客家人為主,約佔84%。 本鎮地名源自於原住民巴則海族罩蘭社「Tarien」,在清代雍正年間契字上稱為「搭連」,巴則海語為美麗的原野之意;1836年(道光16年)刊行的彰化縣志,則稱為「罩蘭」;1860年代(同治年間)初期的臺灣府輿圖纂要稱為「打難」。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進行行政區域改正時,改稱「卓蘭」。.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卓蘭鎮 · 查看更多 »

口湖鄉

口湖鄉位於台灣雲林縣西南沿海,西濱台灣海峽,養殖漁產豐富,地方特產米粉、巧味芽、鰻魚、烏魚子。古稱尖山堡,本名象鼻湖。.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口湖鄉 · 查看更多 »

台灣生態

台灣的生態類型豐富多樣:氣候、地形、土壤等種種環境因素影響了動植物的分布,造就了台灣獨特的生態環境。台灣有很高的物種歧異度;台灣現有約4,077種原生維管束植物,脊椎動物約800餘種,昆蟲近2萬種被記錄。.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台灣生態 · 查看更多 »

台灣自然保護區

台灣的自然保護區,是為維護森林生態環境,保存生物多樣性而在森林區域內設置的保護區,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核定公告。 「自然保護區」前身「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系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依據「森林法」及1998年2月25日由臺灣省政府訂定發布的「臺灣省國有林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公告設置。自1999年7月1日起,國有林重歸中央經營管理。2006年3月17日,臺灣省政府公告廢止「臺灣省國有林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中央主管機關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遂于2006年4月10日依據「森林法」及2005年7月7日由農委會訂定發布的「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將僅存9處「國有林自然保護區」中的6處公告為「自然保護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台灣自然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

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臺東縣延平鄉,是為保育台東蘇鐵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該區是臺灣野生的台東蘇鐵分布面積最廣、數量最多,且生長情況良好的區域。林務局先於1980年將本區設為「台灣蘇鐵保護區」,再於1986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自然保留區。該地位處鹿野溪沿岸陡峭的山壁上,沿海拔高度300–900公尺的鹿野溪兩岸,東西狹長7公里,面積共290.46公頃。 受地形及地質影響,全區有62公頃為崩塌地或裸地,其餘面積為天然林所覆蓋,經調查維管束植物計有91科198屬251種,林相接近臺灣低海拔之楠榕林帶,二次演替初期之植物較多。保留區內保有臺灣東部除知本地區外另一處主要的斑蝶越冬蝴蝶谷。動物方面共記錄有哺乳類7科9種,鳥類11科17種、兩棲爬蟲類9科10種,以及蝴蝶5科82屬125種。.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八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都市型國家公園,2009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台江一名,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範圍包括臺南市安南區與七股區濱海陸域,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東吉嶼。.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台江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

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新北市坪林區,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本區是除了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外,另一處為保護台灣油杉而劃設之自然保護區域。該地海拔介於35–650公尺,區內溪流為北勢溪支流之金瓜寮溪。原為租地造林地,早期栽植琉球松、柳杉和杉木,人工林佔94.2%,天然林佔5.8%,而台灣油杉僅零星散生於琉球松林,約計200餘株。區域內有許多台灣油杉小苗,但介於母樹及小苗的中幼樹則非常少見。此處天然林相植物組成較複雜,以鋸葉長尾栲最具優勢,合計本區植物有91科234種,以茜草科植物種類最多。哺乳動物僅見小型嚙齒類活動,鳥類在區內人工林,溪流與闊葉林交界處仍相當豐富。除此之外,本區另記錄有蝶類10科97種。.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中華民國嘉義縣阿里山鄉,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本區原本為阿里山針闊葉樹林自然保護區,為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事業區林班地。占地696.38公頃,海拔高度從1,450公尺至2,600公尺,其內包括造林地及原始林,為針闊葉混合林。區內佔大面積者為紅檜人工林,現存的天然林經齡級判斷,屬於原生林經砍伐後,經天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 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行經此區。範圍內另有農委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在戰後時期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成立於1984年,隸屬內政部營建署,下設管理處。全境位於屏東縣、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陸地面積約18,084公頃,海域面積約15,206公頃,合計近33,290公頃,園區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全境屬热带,為臺灣熱門觀光勝地之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墾丁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屏東縣恆春鎮,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此區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鄰近墾丁森林遊樂區,具有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中華民國第一座國家自然公園,位於高雄市境內。2009年10月推動計畫,2011年12月6日成立籌備處。範圍涵蓋壽山(並非全部納入)、半屏山、旗後山、龜山、左營舊城與打狗英國領事館,面積1,123公頃。地質主要是隆起珊瑚礁石灰岩,臺灣獼猴為主要野生動物。.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 查看更多 »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臺中市與彰化縣交界的大肚溪出海口,此地是臺灣中部地區最大的水鳥棲息地。。1995年,由臺中縣與彰化縣政府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大肚溪口水鳥保護區」,再於1998年修正公告為「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北起台中發電廠邊界,南至彰化伸港的田尾排水溝。.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臺東縣境內中央山脈南端包括北大武山等山峰稜線的東向坡面,是臺灣最大的自然保留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

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臺東縣達仁鄉,是為保護台灣穗花杉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已完成列冊保護者有1,300多株。此區最初為林務局於1973年進行林相變更與材積調查時發現有台灣穗花杉,因此在1980年設立「台灣穗花杉自然保護區」,後於1986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自然保留區。本區位於中央山脈南段大漢山東南面山坡的大武溪上游,鄰近臺東縣與屏東縣交界處,海拔介於900–1,500公尺間,面積86.4公頃。 本地區林木除台灣穗花杉為裸子植物外,其餘皆為被子植物闊葉樹林。區域內已記錄有19種哺乳類、60種鳥類、4種兩生類、12種爬蟲類以及96種蝴蝶。劃設範圍西北緊臨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林務局主管的另一處自然保護區域,有浸水營古道經過。.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

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是位於中華民國臺東縣達仁鄉的自然保護區。本區是除了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之外,另一個為保護台灣油杉而設置的保護區。林務局於1972年間辦理林相變更時,因發現台灣油杉而特予保留,並依據《台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於1981年公告成立。2006年4月10日再依新修正之《森林法》公告成立自然保護區。本保護區海拔高600–700公尺,位在中央山脈南端茶茶牙賴山東北坡上,西側緊臨茶茶牙賴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居深山,需步行才可到達,為浸水營古道沿線的保護區之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大湖鄉 (台灣)

大湖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tai fuˇ hiongˊ),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鄉,位於苗栗縣南方,北鄰獅潭鄉,西鄰公館鄉、銅鑼鄉、三義鄉,南接卓蘭鎮,東鄰泰安鄉。氣候溫和多雨,以草莓聞名全國,素有臺灣草莓王國雅號。族群分布以客家人為主要組成結構,比例約91%。.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大湖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太平島

太平島(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Ligaw / Ligao,),位居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位在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浬(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約30公里)。目前由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實際控制與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事後中華民國對於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太平島 · 查看更多 »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畫,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另外,園內的高山地帶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如山椒魚等。.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太魯閣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外傘頂洲

外傘頂洲,又稱外傘頂沙洲、外傘頂汕,日治時期又稱為佐佐木島,是台灣沿海最大的沙洲,現存面積約100餘公頃,因形狀似傘得名。行政劃分上屬雲林縣口湖鄉,不過如今絕大部份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約10餘公里處,主要由濁水溪的泥沙沖積而成,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之一。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近年來由於河川興建攔砂壩,導致沙源減少而逐漸縮小,嘉義沿海也因此逐漸失去屏障。洲上現已無常住人口,上面的塭港堆燈塔是該沙洲唯一的燈塔。.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外傘頂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台灣中央山脈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南投縣東側與花蓮縣西側之山區,涵蓋林務局所轄之丹大、巒大、濁水溪、木瓜山、林田山等五處事業區,南北位置毗鄰玉山國家公園與太魯閣國家公園,其東南側則鄰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全境範圍可自海拔521公尺攀升至海拔3,619公尺,全部面積總計109,952公頃。據調查顯示,在南投縣境內有155科489屬831種維管束植物,其中特有種植物167種就佔了五分之一,另計稀有植物31種;動物方面則調查出8目16科32種哺乳類,27科91種鳥類,兩棲類與爬蟲類各有6種,其中為數不少屬於保育類,如台灣黑熊、帝雉、台灣藍鵲、菊池氏龜殼花、石虎…等數種。為實行「中央山脈生態廊道」,以保存珍貴動植物資源與多樣性的生態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00年2月25日依《野生動物保護法》公告設立「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深處高山,範圍廣闊,境內交通多為林道。南投縣則有一條丹大林道,可通往至七彩湖,但七二水災沖毀孫海橋,至今仍未能修復。花蓮縣則有西林林道、萬榮林道、光復林道。此外,在北方有一條能高越嶺古道也通過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曾經是公路總局編制台14線省道,後來廬山以東之路段解編。目前則沒有任何公路可通達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境內高山諸峰多屬百岳名山,是登山者徒步遊憩的地方,野生動物因此易受人為干擾。.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七家灣溪

七家灣溪是台灣大甲溪上游的主要支流,是冰河時期遺孓生物櫻花鉤吻鮭唯一棲息河域,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平等--武陵地區,屬於雪霸國家公園管轄範圍。.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七家灣溪 · 查看更多 »

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

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位於臺南市七股區。每年10月至翌年4、5月季節性候鳥黑面琵鷺便會從北方飛到臺南市七股區附近避寒過冬。今幾年,來七股度冬的黑面琵鷺已經有超過千隻的數量。2014年1月18日至19日,全球普查黑面琵鷺總數為2725隻,臺南市即占近半數的1246隻,是全世界黑面琵鷺最重要的度冬地之一,而在10月至翌年4、5月也是遊客欣賞黑面琵鷺的最佳時期。.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三義鄉 (台灣)

三義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samˊ ngi hiongˊ),舊名「三叉」,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區,位於苗栗縣南端。境內木雕產業發達,因此有「台灣木雕王國」之雅號。除此之外,三義也是台灣主要的客家聚落之一,境內客家人口居各族群多數(約九成)並以客家語作為主要方言,屬四縣腔一系,並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發展觀光產業。除了木雕與客家文化外,因穿越三義鄉的臺鐵舊山線在鄉境內遺留有以勝興車站為中心的多項鐵路遺跡,因此也逐漸發展出以鐵路為主題的觀光風潮。 境內主要為丘陵與山區的三義鄉在氣候上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特徵深受季風影響。 2016年,三義及--兩鄉同時通過「國際慢城認證」,苗栗縣也成為台灣唯一擁有兩個通過國際慢城認證的城市。.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三義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九九峰

九九峰,亦稱九十九尖峰,是臺灣中部地區擁有火炎山特殊地理景觀的地區,諸峰獨立,鮮有稜脈相連,九九峰全境最高峰為海拔779.4公尺(921地震前高度777.5公尺),與三義火炎山、六龜十八羅漢山並稱為「台灣三大火炎山地形」。九九峰地質含有赭土,赭土本身具有鐵、鋁等氧化物成份,在晨間、黃昏之時,遠觀九九峰,宛如火紅般的山色在燃燒,故得火炎山之美譽。 九九峰於921地震之後,植被隨之土石崩落,使山頭失去植被而裸露土壤。由國道6號沿烏溪向東橫越九九峰南側,規劃草屯服務區可供旅客觀賞九九峰。九九峰對於草屯是別具意義的指標,因此炎峰國小前校長簡金間對九九峰比喻:「尖峰宛如筆架,能鍾聚靈氣,培才毓秀。」取「炎峰毓秀」命名炎峰國小,是象徵草屯第一名景。.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九九峰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北投石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北投溪河床,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保存北投石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此處為北投石已知的兩處發現地之一,且為全台最小的自然保留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是一種為保留自然而劃定的區域,通常由政府所擁有,目的是保護某地不受人類發展和污染的傷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區分类体系中位于第二类。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为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之后“国家公园”一词为世界很多国家使用;国际上一直公认属于自然保护区。1969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印度新德里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明确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其一,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二,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其三,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美麗的山景、河景、湖景、海景,甚而人工水庫建景,皆可大量規劃,保護,發展成美麗的國家公園,吸引各地人士前往欣賞旅遊。.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又稱國家風景區,是指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依據《發展觀光條例》第10條,結合相關地區之特性及功能等實際情形,經與有關機關會商等規定程序後劃定並公告的「國家級」重要風景或名勝地區。相對於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則有直轄市級、縣(市)級風景特定區,由各級政府相關主管機關規劃訂定之。 雖然「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為其法源《發展觀光條例》上所使用的名稱,但在實務上,交通部觀光局並未使用該名稱,而改用更為精簡的「國家風景區」,並據以制訂《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組織通則》,作為所有國家風景區管理單位的法源依據。因此「國家風景區」可算是另一法定正式名稱,而非僅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的簡稱。 目前,台灣共有國家風景區13處,最早一處是1984年成立的「東北角海岸」,最新一處則是2005年成立的「西拉雅」。.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 查看更多 »

國家森林遊樂區

中華民國現有國有林森林遊樂區(通稱「國家森林遊樂區」)計22處,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森林法》及《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劃設之森林遊樂區共18處,由農委會林務局設置專責單位經管;另有會屬農林機構森林遊樂區2處,由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於2005年委外經營,以及教育部依《大學法》劃設之大學實驗林2處,亦屬森林遊樂區體系。.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國家森林遊樂區 · 查看更多 »

國家步道系統

國家步道系統係中华民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在臺灣的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區、國家森林遊樂區等範圍內之步道予以規劃整合,所推動之全國性登山健行步道系統。2002年起,被行政院納入所推動之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其目的在於整合自然遊憩據點,提供多樣遊憩體驗,發展多樣且低環境衝擊之生態旅遊,使自然資源永續經營,兼顧生態保育、經濟發展及社區福祉。.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國家步道系統 · 查看更多 »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中華民國臺東縣卑南鄉,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本區背倚中央山脈,面向臺東卑南溪沖積平原,範圍內有海拔1,062公尺的大巴六九山。本區東部為利嘉林道所貫穿,林道跨越海拔50到1,500公尺處,林道後段則進入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東側。本區林相以天然闊葉林為主,僅少數人造林。台灣獼猴、山羌與台灣長鬃山羊是範圍內分布最廣且相對密度較高的中大型哺乳動物,台灣黑熊在此處也有分布。另外台灣特有種橙腹樹蛙在當地有最多且最穩定的族群量。.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哈盆自然保留區

哈盆自然保留區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臺灣宜蘭縣交界,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位於福山實驗林內。全區為雪山山脈主、支稜所環抱而成的盆地,有南勢溪上游哈盆溪與蘭陽溪上游粗坑溪流經東西兩側。.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哈盆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出雲山自然保留區

出雲山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高雄市桃源區與茂林區境內,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此區最初由林務局於1974年設置為「出雲山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臺灣特有鳥類帝雉和藍腹鷴,為國有林中最早設立的保護區,至1992年再公告為自然保留區,面積6,248.74公頃。劃設範圍的海拔高度自400公尺到與臺東縣交界的出雲山(2,772公尺),年雨量達3,000毫米。馬里山溪與萬山溪通過該處,為荖濃溪上游集水區。範圍東南方緊臨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林務局所管的另一個自然保護區域。 根據1978–2013年調查結果顯示,自然保留區內累計記錄有哺乳動物34種(其中包括了傳說中的臺灣雲豹),鳥類106種,兩生類9種,爬蟲類22種。另至少有昆蟲23目194科576種。臺灣唯一的岩雕群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遺址」即有部分岩雕位置在保留區範圍內。.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出雲山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簡稱營建署)是中華民國內政部附屬機關,為中華民國(臺灣)國土資源規劃、利用與管理之最高主管機關。營建署同時也是各國家公園的主管機關,由國家公園組負責掌管。.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內政部營建署 · 查看更多 »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為臺灣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南市安南區四草濕地。該保護區為候鳥遷徙的重要棲地,為高蹺鴴在臺灣的最大繁殖地點。該保護區在台江國家公園成立後,也被劃入國家公園的範圍之內。.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1937–1945)。1985年4月6日公告計畫,1985年4月10日成立管理處,總面積103,121.4公頃,涵蓋台灣本島行政區域包括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以及花蓮縣,為台灣陸域面積最大之國家公園。園區位居台灣本島中央地帶,地理位置獨特,奇峰兀立,雄偉壯麗,為台灣高山少數仍保存原始風貌之地區。其間包括有台灣第一高峰,海拔3952公尺之玉山主峰,主峰鄰近地區崇山峻嶺,溪谷深邃,天然植被隨海拔之變化而異,由亞熱帶、溫帶以至寒帶林相次變化,野生動物遍布,並具有清朝所建歷史遺跡八通關古道;因此,全區蘊藏許多珍貴之生態資源及人文史蹟。.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玉山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花蓮縣卓溪鄉,位在中央山脈主脊東側,西南方毗臨玉山國家公園,西北方連接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重要棲息環境。.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火炎山 (苗栗縣)

火炎山,位於臺灣苗栗縣三義鄉、苑裡鎮交界,主峰海拔596公尺,北峰海拔614公尺,為臺灣小百岳之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火炎山 (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竹南鎮

竹南鎮(臺語白話字:Tek-lâm-tìn,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gˋ namˇ ziinˋ),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苗栗縣西北部,西鄰臺灣海峽南隔中港溪與後龍鎮、造橋鄉為界(只有公館里位於中港溪以南),東接頭份市,北以鹽水港溪接新竹市香山區。因市區以及縱貫線竹南車站緊鄰頭份市,與頭份市視為雙子城的結構。居民結構為閩、客混居,比例約66:34。目前竹南鎮為苗栗縣第一大鎮(在原頭份鎮改制為頭份市後)。.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竹南鎮 · 查看更多 »

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

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石碇區翡翠水庫集水區,是為保護食蛇龜而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為台灣第一個針對爬蟲類劃定的保護區。此區有已知分布範圍內現存最穩定的食蛇龜野生族群之一,海拔高度由蓄水高度170公尺至最高之芋園尖山(或稱石硿子山)641公尺,屬北勢溪支流的後坑子溪集水區。區內多為丘崚,多數範圍坡度大。除少數山徑外,目前無供車輛行駛之道路進入,進出需由翡翠水庫管理局的船隻或私人船隻載運。 為因應食蛇龜保育工作,翡翠水庫管理局另在辦公區水資源生態教育館後側生態池設立「食蛇龜復育中途之家」,作為保育龜類休養復育場所及野放前之馴化棲息地。保護區內除食蛇龜外,另已記錄多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柴棺龜、台灣長鬃山羊、穿山甲、食蟹獴、麝香貓,以及林鵰等鳥類。.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高雄市燕巢區,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本區是臺灣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之處,同時也是噴泥錐最發達的地方。 烏山頂泥火山因錐狀泥火山體地型壯觀且活動性高,於民國81年劃定為自然保留區,依民國102年公告修正面積為3.88公頃。.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烏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區

烏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海岸林和特殊地景。本區位於東澳溪口和南澳溪口之間,是一座向東突出於太平洋的狹長海岬。範圍北起蘇花公路舊烏石鼻隧道,南至南澳三角洲平原東北端的浪速,西界為臨海最高稜線,最高點為大南澳嶺(702公尺),由此向東至太平洋之陸地即為本區範圍。地形由海平面急劇上升至200公尺,鼻頭處最高點距海面亦有170公尺,多屬東向之陡坡。自然保留區內有舊蘇花公路貫穿,邊界稜線上建有棧道供人行走至大南澳嶺。 根據2009年調查結果,本區維管束植物計有110科276屬389種,包括蕨類植物20科49種,裸子植物1科1種,雙子葉植物79科290種,單子葉植物10科49種。哺乳類野生動物共計7目13科18種,鳥類9目24科43種,爬蟲類1目8科15種,兩棲類1目4科12種。另在2005年調查記錄有蝶類8科111種。.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烏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南投縣,為1991年10月設立的自然保護區,並於2000年10月19日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瑞岩溪流域之南半部,東以合歡山主峰至昆陽之稜線為界,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相鄰,南邊鄰近台14甲線。.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甲仙四德化石自然保護區

仙四德化石自然保護區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甲仙區近郊的四德化石谷,楠梓仙溪之右側,是依《森林法》設置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於1991年公告後,農委會於2006年依修正之《森林法》與其他五處保護區再次公告。範圍北起甲仙區和安里四德巷,沿溪至大田--公館巷一帶,西至鹿鳴山(六義山)山腰地區,距甲仙約有兩公里。該地海拔高度分布僅約20至350公尺,是台灣重要的化石產區之一。化石所在的岩層為中新世之海相沈積岩,出土的化石共七大類110種,多數均屬螺、蛤等貝類化石。出土化石主要交由甲仙化石館典藏展示。.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甲仙四德化石自然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位於中華民國宜蘭縣蘇澳鎮,蘭陽平原南端,東臨太平洋、北至新城溪口,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臺灣主要的雁鴨度冬區之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銅鑼鄉 (台灣)

銅鑼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tungˇ loˇ hiongˊ),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鄉,位於苗栗縣南端。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人口以客家人為主要族群,約佔94.5%。.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銅鑼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是中華民國林業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附屬機關,主管全國森林、保安林的經營管理及自然生態保育等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其前身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精省後改隸中央。林務局也是多數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主管機關,並規劃推動國家步道系統。.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查看更多 »

西湖鄉 (台灣)

西湖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xiˊ fuˇ hiongˊ),是臺灣苗栗縣西部的一個鄉,位於中臺灣,東鄰苗栗市,北鄰後龍鎮,西鄰通霄鎮,南接銅鑼鄉。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約佔全鄉9成左右.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西湖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

列島燕鷗保護區位於馬祖列島中的八座無人島礁,包括各島礁低潮線向海域延伸一百公尺的範圍,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重要棲息環境。保護區的陸域面積近12公頃;海域面積近60公頃,散布在連江縣東引、北竿、南竿、莒光等四個行政區內。每年4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列為管制期,一般民眾嚴禁登島,可藉搭船巡航方式自遠處賞鳥。.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香山濕地

香山濕地(Siangshan Wetland)是位於臺灣新竹市以南到與竹南鎮交界處,北起金城湖附近,南至海山漁港的海岸溼地,全長15公里,面積約1,700公頃。2001年公告為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香山溼地生態豐富,為北臺灣最大的蚵場,亦是臺灣沿海招潮蟹族群最繁盛的細泥灘濕地,也是西伯利亞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之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香山濕地 · 查看更多 »

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宜蘭縣南澳鄉,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北自南澳溪口,南迄觀音隧道南口,西面約從海岸山脈─南山間嶺線起往東至太平洋海濱,呈南北狹長帶狀,面積519公頃,有台9線蘇花公路經過。 本區範圍南北全長約8,500公尺,南界最高點920公尺,北界最高點瞭望台382公尺。最寬處在南界上,水平投影寬度1,500公尺,最窄處在萼溫斷層中段,水平寬度約250公尺。當地東臨太平洋,沙灘以礫石為主,礫灘寬度極小,海浪可以直淘山波,造成許多海蝕洞、海蝕凹穴和崩落現象。本區地形陡峭,常有崩塌地產生,植被多由崩塌地引發演替而來。陽性植物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頗為常見,海濱植物因受地形限制,並不發達。 File: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2017海蝕洞.jpg| 觀音海岸海蝕洞 File: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2017海蝕洞b.jpg|觀音海岸海蝕洞 File: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2017海蝕洞c.jpg|觀音海岸海蝕洞 File: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2017b.jpg|觀音海岸.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Guanwu Broad-tailed Swallowtail Major Habitat)為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於2000年公告成立的自然保護區,是臺灣首座以保育昆蟲為目的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39頁,台灣,行政院農委會。,素有「國蝶」之稱的台灣寬尾鳳蝶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5年11月18日。。.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觀新藻礁

#重定向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觀新藻礁 · 查看更多 »

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

美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臺灣西海岸一處生態保護區,位於臺中市清水區西側,包括大甲溪出海口,綜合淡水注水與潮汐交替所構成的海岸溼地。其前身原為海水浴場,自從臺中港北岸沙堤築起後,大甲溪挾帶泥沙於此,逐漸淤積成漂飛砂地帶,成為現今所見「高美溼地」。在保護區南北兩處有清水大排與大甲溪注入淡水,並以雲林莞草、大安水蓑衣兩種瀕危植物生長最受關注。.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鰲鼓濕地

鰲鼓濕地為台灣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沿海的濕地,目前為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範圍與行政院核定之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彰雲嘉沿海保護區計畫」之一般保護區,該濕地的管理單位為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嘉義區處,位置為於北港溪出海口南側,東自造林區起,西至事業海堤止,北自北港溪南堤防起,南至六腳大排堤防止,包括北邊的保安林及南邊的沼澤區。鰲鼓濕地在國家重要濕地名冊上登載的面積是512公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在2010年結合濕地與平地造林區域設立為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包含台灣糖業公司所屬的東石農場、鰲鼓農場及溪子下農場之土地,共計1470公頃,,於2012年11月24日開園。由國立中山大學執行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規劃案榮獲2011美國景觀建築協會「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這是台灣首獲全球景觀規劃最高榮譽的獎項。 由於先天環境條件,鰲鼓濕地具有相當多樣的生態環境與棲地型態,其中有蔗田、水稻田、防風林、沼澤地、淡水地、鹹水地、紅樹林、河口、及潮間帶等,此地的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每年具有許多稀有鳥類在此棲息繁殖,區內保育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黑面琵鷺、唐白鷺、雀鷹、赤腹鷹、灰面鷺、魚鷹、諾氏鷸、彩鷸、小燕鷗、紅尾伯勞。並且鰲鼓濕地亦為候鳥的重要過冬區。經濟價值層面,鰲鼓濕地附近沿海具有極高產值的漁業資源,以文蛤與牡蠣為大宗,為台灣漁業的重要產區。 因其馬蹄形狀,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從台灣衛星地圖最容易找到,台灣唯一受海堤圍阻,濱海卻不感潮的大型濕地。園區是台灣冬候鳥重要棲地,截至2016年2月紀錄,鳥種數57科262種佔全台約40%,看到黑翅鳶機率很高,最方便近距離看鸕鶿。此外,它更是農林漁牧多重產業經營的濕地,具有人工海埔新生地回歸自然的環境教育案例,屬於台糖公司私人土地轉化為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場域的貢獻。濕地鄰近空軍靶場,可見戰機當頭演練。.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鰲鼓濕地 · 查看更多 »

貓嶼

貓嶼位於澎湖望安島西南方約16公里,包括兩座島嶼,因形狀像兩隻貓蹲伏而被稱大貓嶼和小貓嶼。島嶼為玄武岩組成,面積約10公頃。小貓嶼座落於大貓嶼東方,在退潮時有一海溝和大貓嶼相連。大貓嶼最高處70公尺,為澎湖群島的最高點,北端的海崖有貫穿大貓嶼的巨大海蝕拱門,拱門出口在大貓嶼西邊海蝕洞,在退潮時才能浮現。 兩島嶼的行政區劃屬澎湖縣望安鄉,無人居住,過去有軍方和漁民活動紀錄。澎湖縣政府於1991年將大、小貓嶼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貓嶼海鳥保護區,為臺灣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除陸域面積約10公頃之外,保護區包括陸地向外延伸100公尺的海域部分,總面積達36.2公煩。貓嶼是亞洲最大的玄燕鷗繁殖地區,其他像白眉燕鷗、鳳頭燕鷗與蒼燕鷗也都會在島上繁殖。保護區雖嚴禁任意登島,但在夏季燕鷗繁殖季節仍可搭船至週邊海域欣賞。.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貓嶼 · 查看更多 »

鴛鴦湖

鴛鴦湖(泰雅語:Pspngan Bsilung)位於台灣新竹縣斯烏庫斯溪所在流域,亦是該溪主流塔克金溪的主要湖泊。海拔1670公尺的該湖泊所延伸的區域包含了湖泊區3.6公頃;沼澤地2.2公頃及中華民國政府所規劃的天然檜林保留區360多公頃,合計稱為鴛鴦湖保留區的該自然保留區,面積達374公頃。 位於臺灣新竹縣、桃園市、宜蘭縣分水嶺上的鴛鴦湖,受東北季風影響,多雨且終年有霧。今因中華民國政府設置管制站等因素,保持了一定原始風貌;亦孕育著台北樹蛙、大冠鷲、松蘿、檜木等稀有動植物。.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鴛鴦湖 · 查看更多 »

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臺灣鹿林山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嘉義縣與南投縣交界處,東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此地於1981年便已成立鹿林山針闊葉林自然保護區(或稱鹿林山針闊葉樹林自然保護區),之後保護區範圍經調整並於2000年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此地保有原生之針闊葉樹天然林,蘊育紅檜、台灣扁柏、台灣杉等珍貴物種。.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龍鳳漁港

龍鳳漁港(英語:Long Fong Fishing Port),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里-,冷水溪出海口與龍鳳大排交接處之南岸 龍鳳漁港 - 中科生活網;屬於第二類漁港,由南龍區漁會管轄。位置緊鄰著西濱公路,是全台唯一位於海線縱貫線沿線之漁港 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主要漁獲物為鰆、烏魚、花枝、白口、鐵甲參、鯛、鯧、鰤類等,年產量約有324 公噸,價值新台幣2,810 萬元;於2001年7月數度於港口出現保育類的中華白海豚游蹤,成為當地賞魚勝地。.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龍鳳漁港 · 查看更多 »

茶茶牙賴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茶茶牙賴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屏東縣,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最高處為中央山脈末端之茶茶牙賴山,標高1,326公尺。區域內有特有種植物台灣穗花杉,並有台灣獼猴、鼬獾、台灣野山羊等哺乳動物及藍腹鷴等雉科鳥類分布。本區範圍東界為屏東和臺東兩縣交界處,東北方緊臨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是另一個由林務局主管的自然保護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茶茶牙賴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

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位於臺灣宜蘭縣境內的蘭陽溪、宜蘭河及冬山河出海口,即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噶瑪蘭大橋以東一帶溼地。1972年,交通部觀光局劃為「雁鴨保護區」;1984年,內政部劃設「蘭陽海岸保護區」;1996年,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本區位於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內,為宜蘭平原上的知名賞鳥據點,歷年來共紀錄到鳥類236種,鷗科鳥類終年可見,是臺灣鷗科種類最多的地方。.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嘉義縣阿里山鄉,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保存台灣一葉蘭野外族群及基因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本區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沿線,距阿里山火車站約5公里。.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又稱阿塱壹古道,台灣現存的古道之一。位於省道台26線未通車段,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南北向,東臨太平洋,鄰近區域保存了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原為清代琅嶠卑南道(今屏東縣恆春至臺東縣卑南)的其中一段。 因公路總局計畫在古道路廊闢建台26線未通車段,引起環保團體的抗議,目前部分路段被劃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受相關法規的管制保護。.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阿朗壹古道 · 查看更多 »

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花蓮縣、臺東縣境內,中央山脈主脊東側,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面積69,077.72公頃,屬林務局臺東林管處管轄範圍達62,945公頃,為臺灣東部地區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其北方緊鄰玉山國家公園,南連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臺灣中央山脈生態走廊的一環,生態地位重要。.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

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位於中華民國臺東縣海端鄉,是為了保護台灣海棗而設置之自然保護區。林務局依據《台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於1981年公告成立。2006年4月10日再依新修正之《森林法》公告成立自然保護區。 本保護區位在新武呂溪及大崙溪交會處,海拔高290–750公尺,有台20線南橫公路穿越。除台灣海棗外,另記錄有琉球薔薇、台東火刺木、梧桐、雲實等四種稀有植物在內共60種植物,並有台灣獼猴、台灣野豬、台灣長鬃山羊等大型哺乳動物出沒。.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關渡自然公園

渡自然公園 (英文:Guandu Nature Park)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東岸關渡堤防內,為一個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南臨的基隆河口濕地劃歸為關渡自然保留區(英文:Guandu Nature Reserve)。兩者同為臺北市轄區內碩果僅存的濕地環境與候鳥棲地,亦是關渡平原的一部份。.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關渡自然公園 · 查看更多 »

野生動物保育法

野生動物保育法(Wildlife Conservation Act)是基於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之平衡,而制定的法律。世界各國法律經翻譯為中文後,同名者如下:.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育法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野雁保護區

臺北市野雁保護區位於臺灣臺北市新店溪沿岸,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1993年,臺北市政府將中興橋至華中橋一帶,面積203公頃的河川地公告為「中興橋華中橋野生動物保護區」。至1997年,保護區往新店溪上游擴增至永福橋,面積達245公頃,並更名為「臺北市野雁保護區」。 保護區旁開闢龍山、雙園、華中河濱公園及華江雁鴨自然公園。1998年,保護區及鄰近地區被國際鳥盟列為重要野鳥棲地。在2007年也由內政部營建署劃設為「大漢新店國家重要濕地」的一部分。.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臺北市野雁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苑裡鎮

苑裡鎮(臺灣客家語四縣腔:地名本作「彎里」,vanˊ liˊ ziinˋ),是中華民國苗栗縣內西南隅的鎮,南鄰大安溪北岸與臺中市大甲區相鄰,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鄰,北靠通霄鎮,西濱臺灣海峽,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鄉鎮之一,在苑裡鎮內水坡里有出產砂糖橘。有「苗栗穀倉」、「苗栗米倉」美譽。人口組成以閩南人略多。.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苑裡鎮 · 查看更多 »

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苗栗縣,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以保護區域內之牛樟母樹林、原始闊葉林及其他動物資源。東面緊臨雪霸國家公園,南端位於苗栗縣與台中市之縣市交界,區域內的牛樟群聚區為台灣最大。1975年已劃定其中面積7.8公頃,選定35株優勢木作為牛樟母樹林,至1992年設立雪山坑溪自然保護區並於2000年再次公告。 本區名為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林業人員可經由雪山坑溪林道進入,但雪山坑溪位於臺中市和平區,保護區域則在苗栗縣泰安鄉的麻必浩溪集水區範圍內。.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是臺灣第五座國家公園,可溯至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91年3月1日公告計畫、1992年7月1日成立管理處,以雪山和大霸尖山的「雪」、「霸」兩字命名,這兩座山也是該公園主要的保護目標。其涵蓋範圍從北邊的樂山到邊吉岩山之稜線為界,到南邊的宇羅尾山和大甲溪中游,總面積共有76,850公頃,橫跨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等3縣市。公園內高山林立,峻秀壯觀,並有稀有的台灣寬尾鳳蝶,及瀕臨絕種的櫻花鉤吻鮭,是臺灣登山路線最多、最複雜的國家公園。.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雪霸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雲林湖本八色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雲林湖本八色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雲林縣,東臨南投縣界,是為保護八色鳥棲地而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1999年8月,雲林縣政府核准林內鄉枕頭山土石採取許可,以供中二高興建之用。林內鄉湖本村居民及保育團體均表示反對,且因當地為八色鳥在臺灣出現最多的地點,是世界已知出現較多八色鳥的繁殖地,引起國際鳥盟重視。農委會於2000年起開始研擬劃設保護範圍,之後於2008年將南投林管處阿里山事業區第61–70林班地公告為「雲林湖本八色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阿里山事業區第71–73林班地則因湖山水庫工程先自公告範圍剔除。保護範圍內除了八色鳥外尚有藍腹鷴、台灣紫嘯鶇、台灣山鷓鴣、黃山雀等特有種鳥類。.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雲林湖本八色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臺灣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三縣市交界處,屬中央山脈南段山區,為2000年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面積47,723.75公頃,北鄰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西北為出雲山自然保留區,南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為中央山脈生態走廊的一環。在範圍內有臺灣最原始的高山湖泊生態環境,包括大鬼湖,紅鬼湖,小鬼湖,萬山神池,藍湖等。此區擁有最大面積的台灣杉族群,數量高達萬餘株。.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雙連埤

雙連埤是台灣一座湖泊,其湖水可流通於「上埤」與「下埤」之間而得名,位於宜蘭縣員山鄉湖西村,當地居民以從桃園、新竹遷來之客家人為主。 雙連埤及其溼地面積佔17.1578公頃,海拔高度約470公尺,四周群山環抱,唯一對外交通是省道台七丁線,是台灣少有的低海拔濕地。其水源仰賴降雨補注,故水位與面積則視雨量多寡而定,其中在下埤因為遭到開發,導致陸化嚴重,形同泥砂淤塞的沼澤地。 雙連埤的池底及岸邊的水生植物共有80科202種,包括水社柳、田蔥、野菱、絲葉貍藻、石龍尾、篿菜等稀有種。湖上有一種沉水植物累積而成,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草毯」。草毯上草木盤根及腐植土厚達三台尺。由於水生植物的根並沒有定著於湖底,位置會有所變動,所以又稱之為「浮島」,這樣的景觀在日月潭可見。.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雙連埤 · 查看更多 »

通霄鎮

通霄鎮(臺灣客家語四縣腔:tungˊ seuˊ ziinˋ;台語台羅拼音:Thong-siau tìn),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台灣中北部,苗栗縣西南部。人口組成閩、客參半,客家人比例約占45%。.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通霄鎮 · 查看更多 »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設置的第三個國家公園,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位於臺北都會區近郊,行政區域 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里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彙區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畫,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轄內面積經過三次通盤檢討,至2013年為11,338公頃。.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陽明山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位於台灣新北市烏來區、三峽區及桃園市復興區,在地理上屬於雪山山脈北段,以拉拉山為中心,四周圍繞有夫婦山、美奎西莫山、檜山、南插天山、北插天山及卡保山等。具有豐富的植物景觀資源外,也是石門水庫和翡翠水庫的主要集水區。 民國81年(1992年)3月農委會為了保護插天山的稀有動、植物資源,於是成立「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本保留區的海拔高度從300公尺到2,129公尺不等。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年降雨量達3,290公釐,為重溼型溫帶氣候。 本區最具代表性植物為珍稀植物—台灣山毛櫸(Fagus hayatae),此外如紅星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族群,本區也是其重要的生育地之一。在野生動物方面,台灣黑熊、大紫蛺蝶、藍腹鷴和褐林鴞,也曾出現於本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東沙島

東沙島是南海上東沙群島的主島,是南海数百个岛礁中最大的岛屿之一。由中華民國管轄。因为岛屿形状如牙,俗名月牙岛,但因位居珠江口“南澳”之外,所以在中国“古航海图”中称为“南澳气”,又名大东沙。有清代中国渔民建造的渔村和庙宇,如大王庙,毁后重建为天后宫。岛上曾有气象台、无线电台和灯塔,便利海上航行。.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東沙島 · 查看更多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隸屬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於2007年1月17日成立,並於該年的10月4日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包含南海的東沙島與其環礁,及附近海域,總面積為353,667.95公頃,陸域面積為178.57公頃,剩餘部份為海域面積。園區主要為東沙島與包含前者的直徑25公里的圓形環礁,為熱帶季風氣候,距高雄港445公里。 目前為了生態保育,並不對一般民眾開放觀光,2011年召學者討論開放生態旅遊的可能性。.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楊梅區高榮里,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保護區為一處面積1.11公頃的人造埤塘,該地原是台灣自來水公司為因應石門水庫可能受到的戰爭破壞而於1961年完工的731號埤塘,但終未使用。.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台灣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大致以宜蘭、新北、桃園、新竹四縣市交界的山區為主,涵蓋林務局所轄之烏來、大溪、宜蘭、太平山等事業區,全部面積總計55,991.41公頃。為實行「中央山脈生態廊道」,以保存珍貴動植物資源與多樣性的生態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00年2月15日依《野生動物保護法》公告設立。.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

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基隆市外海的棉花嶼、花瓶嶼及兩島周圍海域,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此處保有火山地質,且是臺灣北部唯一的海鳥繁殖地。保護區周圍海域也是重要經濟魚種的產卵及育幼處,因此內政部計畫將擴大兩島嶼和彭佳嶼的管制範圍,甚至是成立國家公園。.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楠梓仙溪野生動物保護區

楠梓仙溪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高雄市那瑪夏區的楠梓仙溪及其支流,是為了保護當地淡水魚類及其棲息環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 保護區範圍包括那瑪夏區境內長約28公里的楠梓仙溪主流及其11條支流,總長約33公里。主流平均寬45公尺,水域面積約274.22公頃。 保護區是由當地於1990年展開魚類資源保護計畫,進而於1993年公告成立,為臺灣第一個溪流保護區。在生態環境允許時,每年會開放保護區內的部分河段供人垂釣。.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楠梓仙溪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雪霸國家公園內,是為了保育櫻花鉤吻鮭,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包括臺中市和平區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及鄰近地區。.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武陵農場

武陵農場位於台灣台中市和平區平等-里-,是親近雪霸國家公園的重要遊憩據點,海拔1750公尺至2200公尺,為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經營之公有事業。與清境農場、福壽山農場合稱為台灣三大高山農場。武陵農場位於七家灣溪流域,泰雅族原名「給拉萬」(Kyawan,七家灣),原意為「甕底」,建設中橫宜蘭支線時,以其自然環境如世外桃源般美麗,故取名「武陵」。.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武陵農場 · 查看更多 »

水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水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中華民國花蓮縣壽豐鄉,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從海拔高度531公尺的水璉尾山,往東延伸到鹽寮至水璉之間的花蓮海岸,面積339.86公頃,是東部海岸山脈唯一位於北迴歸線以北的保護區。台灣海棗於此處保有台灣最大族群。交通方面有台11線海岸公路穿越,由北而南依序經過12號到15號橋。.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水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淡水紅樹林

淡水紅樹林位新北市淡水區竹圍,是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的出海口處。.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淡水紅樹林 · 查看更多 »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東吉嶼、西吉嶼、頭巾、鐵砧)位於臺灣澎湖縣境內,範圍包括澎湖本島南方的東吉嶼、西吉嶼、頭巾、鐵砧等四島,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為首度由縣政府申請提報之自然保留區。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已將此區域以及周邊海域於2014年劃設為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後另一海洋型國家公園。.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自2010年開始籌設的國家公園,於2014年6月8日正式公告實施,並於10月18日掛牌。.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位於台灣澎湖縣,包含錠鉤嶼、雞善嶼及小白沙嶼3個無人島,主要的保育對象為當地特殊的玄武岩地形景觀。 澎湖群島是台灣三大火山群之一,除了花嶼之外,各島大多由玄武岩組成。火山熔岩流在冷卻時體積收縮,形成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呈現六角柱或多角柱結構。隨後由於海蝕及其他地形作用的影響,形成許多高低起伏、變化多端的柱狀玄武岩。 保留區位於黑潮支流、南海季風流、及潮汐流交會處,鄰近海域蘊藏豐富的漁類資源。鳥類大多為冬季候鳥和過境鳥,常見鳥種包括黃足鷸、大葦鶯和家燕等。夏季候鳥以蒼燕鷗和白眉燕鷗較多,其次為小燕鷗和紅燕鷗。澎湖縣野鳥學會2014年6月在保留區內的雞善嶼發現有黑嘴端鳳頭燕鷗在此繁殖,是馬祖列島、韭山列島後,確認的第三個繁殖地。.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新北市八里區,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保存紅樹林及其生態系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此區位在淡水河口左岸,因為入海口地形彎曲,被稱作「挖子」,,又位於淡水河道最後的轉彎處,於是將此處稱為「挖仔尾」。 當地早期為平埔族墾殖區域,閩南人移入後逐漸集結成挖子尾聚落,昔有以撈取文蛤、捕捉吻仔魚、鰻苗等為生,今日保留區內仍保有部分傳統漁撈作業,裸灘地上可見停泊船隻 。近年新北市政府建有八里水岸步道連結週邊並規劃自行車道,使該處成為當地景點之一。保留區的水筆仔紅樹林有4–6年週期的成長與萎縮交替現象,但整體仍有緩速增長趨勢。1987–2005年間其覆蓋面積平均年增0.08公頃,覆蓋率年增約0.98%。已記錄鳥類共31科98種,植群共計35科119種,另有17科21種的魚類以及7科23種的蟹類等多樣生物資源。.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 查看更多 »

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

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位於中華民國澎湖縣望安島西側及南側沙灘,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於1995年公告成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該保護區為臺灣少數僅存之綠蠵龜產卵地點,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於望安島上設立觀光保育中心,並與澎湖縣政府於局委託之研究團隊持續在當地推廣保育工作並舉辦相關活動。.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海岸山脈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海岸山脈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中華民國花蓮縣與臺東縣交界處,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主要保護對象為低海拔闊葉樹林、牛樟、朱鸝、台灣長鬃山羊及多數的台灣特有種及特有亞種生物,其目的為保育海岸山脈之天然闊葉樹林生態系及其動物資源,為東部海岸山脈最主要與最大的保護區。範圍內有海岸山脈最高峰麻荖漏山(海拔1,682公尺)及第二高峰成廣澳山(海拔1,597公尺),海拔低處至約220公尺的富家溪床,地形相當陡峭,多險坡或峭壁。.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海岸山脈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海岸山脈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

海岸山脈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是位於中華民國臺東縣東河鄉的自然保護區。本區是除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之外,另一個為保護台東蘇鐵而設置之保護區。林務局於1981年公告為國有林自然保護區後,於2006年4月10日再依新修正之《森林法》公告成立自然保護區。 本保護區位在海岸山脈中段,海拔高300–800公尺。保護區內之植物種類計有155種,其中稀有植物計有台東蘇鐵、台灣黃楊、唐杜鵑等15種。另有台灣獼猴、赤腹松鼠等哺乳類及粉紅鸚嘴、繡眼畫眉等鳥類,鳥種以留鳥為多數。.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海岸山脈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中華民國屏東縣春日鄉,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該地屬於中央山脈西側,為南部延脈末端,東方以姑子崙山(1,628公尺)為界,西南方有本區最高點之大漢山(1,688公尺),西方有日暮山(1,320公尺),東南方為浸水營(1,450公尺),地形四面環山,中央為凹地,主要溪流為力里溪,發源於姑子崙山。 日治時代迄今,植物分類學者於此發現多種新種或新紀錄種,並以浸水營命名。本地經年潮溼,因此地被植物豐富,尤其以蕨類及蘭科植物最為豐盛。範圍東界與南界另和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接臨,有浸水營古道穿越。.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查看更多 »

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

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位於臺灣臺東縣海端鄉,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在有楠梓仙溪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的前例下,當地也發起保育行動,並在1998年公告成立保護區。範圍自新武呂溪初來橋起,往上游包括支流大崙溪、霧鹿溪以及武拉庫散溪部分河段,總長度37.1公里,面積達292公頃。.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 · 查看更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法》是中華民國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而立之法,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宣揚及權利之轉移均依此法規定,該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該法最早於1982年制定,於2005年進行整體性與結構性的修法,2016年進行全文修正,現時共有11章、113條。 根據最新該法,文化資產為具有各種價值經指定或登錄而成的事物,有形文化資產分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國寶、重要古物、一般古物)與自然地景等九類,無形文化資產則分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歷史、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五類;除自然地景由農委會主管外,其餘各類均由文化部為主管機關。.

新!!: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文化資產保存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各類保護區列表台灣國家公園列表台灣生態保護區台灣自然公園列表國家自然公園臺灣國家公園列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