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

指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是日本林野廳在札幌市的地方支分部局,管轄範圍為北海道。.

50 关系: 厚澤部町十勝南富良野町士別市天鹽町宗谷宇登呂小清水町岩見澤市上士幌町上川中央區 (札幌市)帶廣市下川町後志俱知安町地方支分部局北見北見市北海道北海道駒岳函館市八雲町知床石狩稚內市空知網走置戶町留萌留萌市瀧上町白老町遠輕町足寄町膽振釧路市森林管理局標津町檜山渡島札幌市新日高町斜里町斜里郡日高日高町 (北海道)日本旭川旭川市

厚澤部町

厚澤部町()是北海道檜山振興局東南部一個以農林葉為主的城鎮,位於渡島半島的中心位置,境內有8成土地為林地。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at-sam」(榆樹皮的旁邊)或是「hacam」(花尾榛雞)。.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厚澤部町 · 查看更多 »

十勝

十勝,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十勝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十勝 · 查看更多 »

南富良野町

南富良野町() 是位於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南部的一個町,由於位於富良野地區的南部,因此命名為南富良野(「富良野」源自阿伊努語的「hura-nu-i」,意思為發臭的地方)。主要市區位於東部的幾寅地區,國道38號及根室本線以東西向穿過境內。 轄區內的金山湖是以釣魚、划船等戶外活動聞名的旅遊景點,另外,幾寅車站則是電影《鐵道員》的外景拍攝點,現也有展示當時電影中所使用的服裝和小道具。.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南富良野町 · 查看更多 »

士別市

士別市()為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的城市。位於名寄盆地的南部,天鹽川與劍淵川的會合處附近,東部為北見山地,西部為天鹽山地。境內東部的岩尾內湖為天鹽川的起源。 城市名稱源自愛努族的語言裡的「si-pet」,為「主要的河川」之意士別市・朝日町合併協議會 - 概要 。由於日文發音與根室支廳標津町同樣為「しべつ」,為了避免混淆,電視或廣播中常以「武士士別」(サムライ士別)稱呼士別市,「根室標津」稱呼標津町。.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士別市 · 查看更多 »

天鹽町

天鹽町()是位于日本北海道留萌振興局最北部的町,西面日本海;北海道第二長的河川天鹽川在此入海。 町名來自天鹽川,天鹽川之名則是源自阿伊努語的「tes-o-pet」,一般認為意思為有很多漁梁(河川中水中利用樹枝、竹、樁等做成堤壩攔阻水流,捕魚的裝置)的河流。.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天鹽町 · 查看更多 »

宗谷

宗谷,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宗谷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宗谷 · 查看更多 »

宇登呂

宇登呂(日文:ウトロ)是日本北海道斜里郡斜里町轄下的一個地名,位於斜里町市區沿往知床岬方向約50公里處。2015年年底時,居住居民約有1,100人。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uturu-ci-kus-i」,意思為「從中間通過的道路」。 本地的是所經營的「知床觀光船」出發的港口,區域內由於有宇登呂溫泉,因此有多家旅館。在知床半島被登錄為世界遺產後,本地也設置了。 冬季時由於岸邊有大量流冰堆積,觀光業者推出了「流冰漫步」的行程,讓觀光客可直接近距離觀察流冰。 由於週邊皆為原始生態環境,有大量野生在週邊棲息,有時會直接進入本地街道中,除了影響居民生活,也影響交通。因此2006年起在本地區週邊建立了3公尺高,總長度達3628公尺的柵欄,以避免野生蝦夷鹿進入此地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宇登呂 · 查看更多 »

小清水町

小清水町()位於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東部,北部為平原,面向鄂霍次克海,釧網本線延著海岸通過轄區,南部則為山岳地帶。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pon-yam-pet」,意思為小又冷的河川。.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小清水町 · 查看更多 »

岩見澤市

岩見澤市()為位於日本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南部的城市,位於石狩平原的東部,也是空知綜合振興局辦公室的所在地。轄區內的水稻耕作面積及收穫為北海道第一。 由於過去在北海道開拓時期,為了開採幌內煤田(位於現在的三笠市),興建了札幌到幌內之間的道路,當時在幾春別川旁(位於現在的岩見澤市轄區北部)建了讓建築工人休息的場所,稱為「浴澤」(ゆあみさわ、Yuamisawa),後逐漸被稱為「岩見澤」(いわみざわ、Iwamizawa),也成為現在城市的名稱。.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岩見澤市 · 查看更多 »

上士幌町

上士幌町()位於北海道十勝綜合振興局北部。名稱來自阿伊努語「su-woro」,意思為將鍋浸在水中。 南部為平原適合耕種, 北部為山岳地帶,有國道273通往上川支廳。 轄區內有北海道遺產「舊國鐵士幌線混凝土拱形橋樑群」。.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上士幌町 · 查看更多 »

上川

上川可能是指以下:.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上川 · 查看更多 »

中央區 (札幌市)

中央区()是位於札幌市中央部位的區,為札幌的機能中心;從明治時代札幌建城以來,就被規劃為札幌的中心市區,因此如同棋盤般的整齊道路規劃就成為此區的最大特徵。北海道政府、日本政府的北海道分支機關、北海道當地企業的本社、日本企業的北海道分公司多設於此;此外也有許多歷史建築位於此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中央區 (札幌市) · 查看更多 »

帶廣市

帶廣市()是位於日本北海道東南部的城市,位於中央,是十勝綜合振興局轄內的主要城市,也是十勝地區的農產集散地,並有大量食品加工相關的產業。過去曾經是北海道人口排名第五大城市,不過在自衛隊編制縮減及中央政府機構的縮編影響下,使得人口開始減少,在2004年3月之後,人口數被苫小牧市超越,現為北海道第六大城市,次於札幌市、旭川市、函館市、釧路市、苫小牧市。 轄內約六成地區為平原,約有一半區域為農地,由於位於內陸區域,溫差很大,夏季氣溫可超過攝氏30度,冬季氣溫可達攝氏零下20度,積雪量則比北海道靠日本海一側的區域少,年均降雪量約在200公分。 市區位於十勝川及之間的平原,其都市規劃在19世紀末的開拓初期即已完成,採棋盤式規劃,市區內約九成區域的地址是採用「西(東)○條、南(北)○丁目」的方式表示,同時也學習美國華盛頓特區規劃了具有城市防火功能的對角方向道路。 「帶廣」的名稱來自阿伊努語「o-pere-per-ke-p」,意思為河口處分成多股的河川,指的是從現在帶廣市區東北側分出的十勝川支流。.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帶廣市 · 查看更多 »

下川町

下川町()是位於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北部的一個町,以「森林與人相互輝映的城鎮」作為町的標語。位於天鹽川支流名寄川的上游,也是北見山地內。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pan-ke-nup-ka-nam-pet」,意思是「原野上冰冷的河川下游附近」。 轄區內有多個滑雪跳躍場,也因此培養出多位滑雪跳躍選手,在200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日本滑雪跳躍代表中,就有四位選手出身自下川町。.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下川町 · 查看更多 »

後志

渡島,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後志支廳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後志 · 查看更多 »

俱知安町

俱知安町()是位於日本北海道西北部的行政區劃,隸屬後志綜合振興局,也位於後志綜合振興局管轄範圍的中間位置,因此該振興局辦公室也設於此。 主要農產為马铃薯,由於轄內南部的羊蹄山及新雪谷連峰,擁有許多滑雪場及度假村。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kut-san-i」,這是俱登山川的舊名,意為從管道一樣的地方流出的河流。.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俱知安町 · 查看更多 »

地方支分部局

地方支分部局()是依據日本第43條與第57條、第9條規定,由國家行政機關(省廳等)為其所掌事務所設立的地方總稱。.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地方支分部局 · 查看更多 »

北見

北見,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舊北見國的轄區範圍;由於當地在過去俗稱為北海岸,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又可以「看見」樺太,因此命名為「北見」。.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北見 · 查看更多 »

北見市

北見市()為位於日本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的城市,面向鄂霍次克海,為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內最大的城市。1992年起,人口超越室蘭市,2006年合併後,也超越了江別市,成為北海道內的第八大城。 城市名稱來自松浦武四郎所命名的「北見國」,由於過去當地俗稱為北海岸,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又可以「看見」樺太,因此命名為「北見」。在尚未--為市制的町村時期名為「野付牛」,名稱則是來自阿伊努語的「nup-un-kes」或「nup-kes」,意思為野地的邊緣或野地的盡頭(原端野町的町名為其意譯)。 2006年3月5日原本的北見市與常呂郡留邊蘂町、端野町、常呂町合併,組成新設立的北見市,並成為北海道內面積最大的市町村級行政區,在全日本則是次於岐阜縣高山市、靜岡縣濱松市和栃木縣日光市,為全日本第四;面積相當於日本香川縣的四分之三。從轄區最西端的石北峰到最東端的鄂霍次克海岸的道路長度大約為110--,相當於從東京車站到箱根的距離,是全日本最「長」的市町村行政區;為了有效管理廣大的轄區,北見市在各合併前的行政區中分別設置自治區,並各設置一名副市長兼任該自治區區長。 轄區內有許多野生狐狸,甚至會出現在市區中,也因此有許多「北狐狸牧場」。.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北見市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駒岳

北海道駒岳(北海道駒ヶ岳、ほっかいどうこまがたけ)是位在北海道的活火山(成層火山)。標高1,131公尺。渡島國・渡島半島的地標。也稱作蝦夷駒ヶ岳(えぞこまがたけ)、渡島駒ヶ岳(おしまこまがたけ),也常單稱駒ヶ岳。富士山型的紡錘狀山容,所以被稱作渡島富士(おしまふじ),鄉土富士之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北海道駒岳 · 查看更多 »

函館市

函館市(),舊稱箱館,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南部(道南)渡島半島東南龜田半島上的沿海城市,也是道南的中心城市。其東、南、西方分別被太平洋、津輕海峽和包圍,現為中核市。函館是北海道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僅次於札幌市與旭川市,是道南區域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北海道政府的派出機關渡島綜合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亦位於此。函館三面環海,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漁港,漁業和水產加工業一直是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其中烏賊更是具代表性的特產。函館港是天然良港,也是連接北海道和本州的交通節點。函館港是日本最早和外國通商的港口之一,從幕府末期就開始有西方文化傳入,許多遺留至今的史跡帶動了觀光產業的發展。在品牌綜合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函館市自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在日本最具魅力市町村排行榜中奪魁。但另一方面,函館市的人口減少問題十分嚴重。2014年。函館市全市被認定為。 函館這一地名起源於在室町時代的1454年(享德3年),津輕豪族在時稱「宇須岸」(ウスケシ(us-kes)或ウショロケシ(us-oro-kes),阿伊努語的意思為「灣岸之盡頭」)的漁村興建宅邸,因建築的外觀像箱子,故以「箱館」(和「函館」日語發音相同)作為地名。1869年,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箱館也改名為「函館」。.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函館市 · 查看更多 »

八雲町

八雲町()是北海道渡島綜合振興局北部的一個以酪農業和漁業為主的城鎮;東側為內浦灣,西側為日本海,是日本唯一同時擁有太平洋與日本海海岸的城鎮。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此設有基地。 在2005年10月1日原屬檜山支廳爾志郡的熊石町與渡島支廳山越郡的八雲町合併合併後,使得檜山綜合振興局被新成立的八雲町分割成兩部份,成為目前北海道唯一有飛地的振興局。 「八雲」表示「重疊的雲彩」的地名,是於1881年由帶領開拓此地的原尾張藩藩主德川慶勝,依據古事記的和歌「八雲立つ出雲八重垣妻ごみに八重垣作るその八重垣を」所命名。而在阿伊努語中的地名則為「yu-rap」,意思是溫泉落下。.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八雲町 · 查看更多 »

知床

知床可以指:.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知床 · 查看更多 »

石狩

石狩,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石狩支廳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石狩 · 查看更多 »

稚內市

內市()是位於日本北海道北部的城市,也是宗谷綜合振興局所在地,是日本實際控制領土中的最北端(未含與俄羅斯有爭議的北方四島),也因此轄區內有許多事物被冠上「日本最北」的稱號。東面向鄂霍次克海,西面日本海,北為宗谷海峽,從最北端的宗谷岬到對岸庫頁島南端的西能登呂岬的距離約為43公里。宗谷本線位於市中心的稚內車站同時也是日本最北的鐵路車站,車站並設有紀念碑供旅客拍照留念。年均溫只有攝氏7℃。稚內市現在的主要產業包括了漁業、農業和觀光業。 名稱則是來自阿伊努語的「yam-wakka-nay」,意思為冰冷的河川。.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稚內市 · 查看更多 »

空知

知,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空知支廳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空知 · 查看更多 »

網走

網走,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的轄區或網走市。.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網走 · 查看更多 »

置戶町

置戶町()位於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南部,轄區東部為丘陵地帶,西部山岳地帶,轄區有87%的土地為林地。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o-ket-un-nay」,晾乾鹿皮的地方。.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置戶町 · 查看更多 »

留萌

留萌,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留萌振興局的轄區或留萌市。.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留萌 · 查看更多 »

留萌市

留萌市()是日本北海道留萌振興局的振興局所在地,位於留萌振興局南部,臨日本海,也是留萌振興局的中心城市,主要的產業包括商業、土木業和水產加工業。虽然辉煌不及往昔,但现在仍是鯡魚的主要捕獲港口,也是鯡魚卵的最大加工地。拥有日本少有的入超港——留萌港。 名稱則是來自阿伊努語的「rur-mo-ot-pe」,意思為很深又有潮汐的河川。.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留萌市 · 查看更多 »

瀧上町

瀧上町()位於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西部,接鄰上川綜合振興局。位於紋別市西南方,境內三面環山。目前以「童話村」的名稱推展觀光事業,這邊的「童話」並非像其他地方的主題公園,以特定的童話故事為主題,而是以接近大自然為主題。由於轄區內有多達90%的林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從事採野菜、蕈菇、溪釣等接近自然環境的活動。境內最有名的是瀧上公園內佔地10萬平方公尺的針葉天藍繡球。 由於位於渚滑川的瀑布上游,日文中瀑布稱為「瀧」,因此命名為「瀧上」。.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瀧上町 · 查看更多 »

白老町

白老町()是北海道膽振綜合振興局中部的一個城鎮,位於登別市和苫小牧市之間。市區主要位於沿海地區,而其他區域則以林地為主。在日本人移居至此前,此地原為一大型阿伊努族聚落,因此到現在仍有許多擁有阿伊努族血統的人居住於此。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siraw-o-i」,意思是虻很多的地方。.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白老町 · 查看更多 »

遠輕町

遠輕町()位於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中部。在2005年10月1日由原本的遠輕町以及生田原町、丸瀨布町、白瀧村合併新設而成,面積為北海道內第四(次於北見市、足寄郡足寄町、釧路市);人口是北海道內第五多的町(次於河東郡音更町、龜田郡七飯町、中川郡幕別町、日高郡新日高町)。 遠輕町著名的事項包括:.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遠輕町 · 查看更多 »

足寄町

足寄町()位於北海道十勝支廳東北部。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esoro-pet」,意思為延著下來的河。 轄區面積多達1,400平方公里,在2005年1月前,是全日本面積最大的市町村,但在平成大合併之後,現面積次於高山市、濱松市、日光市、北見市,為全日本第五;但在2007年2月的現在仍是全日本面積最大的町。.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足寄町 · 查看更多 »

膽振

膽振,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膽振支廳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膽振 · 查看更多 »

釧路市

釧路市()是日本北海道釧路綜合振興局南部的一個城市,除了是釧路綜合振興局所在地之外,也是道東地區最大的城市。 2005年10月11日原釧路市與阿寒郡阿寒町、白糠郡音別町合併,成立為新的「釧路市」,並成為北海道內面積第三大的市町村,次於北見市和足寄郡足寄町。 人口177,104人(2015年3月31日統計)的釧路亦是北海道境內僅次於札幌市、旭川市與函館市的第四大都市。 在阿伊努語中釧路為「Kusur」。關於市名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但都是來源於阿伊努語。.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釧路市 · 查看更多 »

森林管理局

森林管理局()是日本林野廳的地方支分部局(舊稱「營林局」的改組後組織),受森林管理署(舊稱「營林署」)管理。.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森林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標津町

標津町()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標津郡的町,為日本著名的鮭魚產地。為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成員之一。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si-pet」,意思為大河。 目前實施鼓勵移民方案,如在三年內建造住宅,且完工後五年不得轉賣或租借,可無償取得400至4501平方公尺的土地。 由於日文發音與上川支廳士別市同樣為「しべつ」,為了避免混淆,電視或廣播中以「根室標津」稱呼標津町,「武士士別」(サムライ士別)稱呼士別市。.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標津町 · 查看更多 »

檜山

檜山可能指:.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檜山 · 查看更多 »

渡島

渡島,為日本北海道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通常被用於表示渡島支廳的轄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渡島 · 查看更多 »

札幌市

札幌市()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城市,擁有超過190萬人口,是日本人口第五大的城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廳)以及石狩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也是北海道最大都市,集中了北海道約35%的人口,而更集中了北海道約半數的人口。札幌市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北海道西部,但卻是北海道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的中心,因此在交通上也是北海道的中心。 札幌市的歷史開始於1869年日本設立開拓使時在此設置札幌本府。札幌的建設計劃由時任開拓判官島義勇提出,他參考京都規劃了棋盤狀城市,以東側為基點,將作為南北軸,渡島通(現南1條通)作為東西軸。而大通公園則是現在札幌市的東西主幹線。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亞洲首屆冬季奧運會。此後札幌市舉辦了多種國際體育賽事。札幌市還是日本著名的觀光都市,並且在日本的魅力城市排行榜中亦排名前列。2013年,札幌市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媒體藝術城市,是世界第二個和亞洲首個加盟城市。 如同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由來,「札幌」這一地名也是起源於北海道當地的原住民阿伊努族的語言阿伊努語。關於札幌的名稱起源有二種說法,一說認為札幌(さっぽろ)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t-poro-pet/サッ・ポロ・ペッ」,意指「乾渴的大河」;另一說則認為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r-poro-pet/サリ・ポロ・ペッ」,意思是完全與前者顛倒的「有大片濕地的河流」。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徵。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ロ」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サッポロ」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斗星,是北方的象徵。並且五芒星的形狀又與日文片假名字母「ホ」近似,是日語中「北方」或「北海道」的拼音字首。.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札幌市 · 查看更多 »

新日高町

新日高町()位於北海道日高振興局中部,為2006年3月31日由原本的靜內郡靜內町和三石郡三石町合併而成,並隸屬新設立的日高郡。合併後成為日高支廳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甚至在合併初期曾被電視媒體誤報為「日高市」;目前人口是北海道內第四多的町(次於河東郡音更町、龜田郡七飯町、中川郡幕別町)。 轄區內內有許多牧場,許多在賽馬比賽中表現優異的名馬出於此。.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新日高町 · 查看更多 »

斜里町

斜里町()位於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東部,轄區東部位於被列為世界遺產的知床半島北部,為知床國立公園的一部份;北部面向鄂霍次克海,南部有斜里岳等高山。 町名的源自阿伊努語的「sar-i」,意思是生長蘆葦的地方。.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斜里町 · 查看更多 »

斜里郡

斜里郡()為日本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東部。.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斜里郡 · 查看更多 »

日高

日高可能是指以下:.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日高 · 查看更多 »

日高町 (北海道)

日高町()是北海道日高振興局北部的町。於2006年3月1日由原日高町與門別町合併而成。由於原日高町與門別町並非相鄰的行政區,中間為平取町所分隔,因此在的日高町為兩塊不相連的區域所組成,兩個地區現分別稱為日高地區和門別地區。.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日高町 (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旭川

旭川可以指:.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旭川 · 查看更多 »

旭川市

旭川市()是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境內的一個城市,是北海道僅次於札幌市的第二大城,現為中核市,也是該振興局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近年來以旭山動物園和旭川拉麵聞名日本國內外,現與釧路市同被指定為北海道的國際會議觀光城市。 位於上川盆地的中央,境內有石狩川、忠別川、美瑛川、牛朱別川等共130條大小河川通過,並建有740多座橋樑,因此旭川市又有「河的城市」之稱;其中以位於石狩川和牛朱別川會流處,1932年完成的鐵製拱橋──旭橋──最受到市民的喜愛,除了是旭川的象徵外,也被指定為北海道遺產。 又由於位處道北地區的中心位置,旭川市除了是附近地區行政、商業與工業方面的核心城市外,本身也因多條主要鐵路與公路路線在此交會,而成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因地處北海道內陸,冬夏溫差大,曾在1902年1月25日出現-41.0℃的日本氣象官方觀測紀錄的史上最低溫纪录;夏季温暖,偶有炎热天气。但由於無梅雨又少有颱風侵襲,因此降雨少且濕度相对较低。 與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相同,旭川的地名也源自於當地原住民愛奴族的語言。愛奴族稱呼流經此地的忠別川為「有著波浪的河川」(ciw-pet/チウ・ペツ)或是「秋天的河川」(cuk-pet/チュク・ペツ),但卻被誤會為是發音類似的「日之川」(cup-pet/チュッ・ペツ),並進一步演變為「旭川」而成為地名旭川市官方網頁 - 旭川的概要 。.

新!!: 北海道森林管理局和旭川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