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方行动

指数 北方行动

北方行動,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在1951年4月1-2日對耶和華見證人信徒和他們家人發配到西伯利亞行動的代號。.

15 关系: 布科維納乌克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维克多·阿巴库莫夫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羅斯西伯利亚耶和華見證人比薩拉比亞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托木斯克州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布科維納

布科維納 (羅馬尼亞語: Bucovina; Буковина/Bukovyna; 德語及波蘭語: Bukowina)是東歐的一個地區,位于喀爾巴阡山脈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現在這一地區由烏克蘭和羅馬尼亞兩國統治。這一地區曾是摩爾達維亞公國的組成部分,後先後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奧匈帝國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布科維納全境被劃入羅馬尼亞境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布科維納被蘇聯占領,成為今烏克蘭的一部分。 B B B.

新!!: 北方行动和布科維納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北方行动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Українська Радянська Соціалістич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的第三個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在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人口仅次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面积也居第三位,居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后,是苏联经济较为发达的加盟共和国。共和国首都开始为哈尔科夫(1918-1934),后迁至基辅。.

新!!: 北方行动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伊尔库茨克州

伊尔库茨克州(Irkutskaya oblast)位於位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東部,西邊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相鄰,南邊有圖瓦共和國與布里亞特共和國,東邊則為外貝加爾邊疆區與薩哈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面積774,846 km² (含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州),人口242.8萬人,首府為伊爾庫茨克。.

新!!: 北方行动和伊尔库茨克州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Lietuvos Tarybų Socialistinė Respublika,Лито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简称立陶宛。 1918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立陶宛王国、以德国王子为国王;11月又宣布为共和国。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立陶宛部分地区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2月~8月曾经成立过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协定书中的约定,立陶宛被划为苏势力范围,1940年,苏联入侵立陶宛,同年7月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苏联正式吞并立陶宛。8月1日蘇共37周年黨慶當天設立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分别和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被苏联吞并后,反抗苏联占领的民族主义活动时有发生。1985年,戈尔巴乔夫掌握苏联权力后,开始进行政治改革。1988年底,立陶宛人民的“争取改革运动”(立陶宛语称为“萨尤季斯”:Sąjūdis)成立。该组织首先提出了废除1939年的苏德条约问题,否定并入苏联的合法性。1989年,萨尤季斯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人民组织利用苏德条约签订50周年之际,高唱立陶宛共和国国歌、呼喊“打倒俄罗斯帝国”等口号。1990年,萨尤季斯在立陶宛最高苏维埃(议会)选举中获胜,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新的苏维埃通过“关于回復独立的立陶宛国家”的协议,宣布国家独立,定国名为“立陶宛共和国”,并恢复1940年前的国旗。立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共和国。 萨尤季斯的独立主张遭到苏联当局的激烈反对。为镇压立陶宛独立,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兵占领了维尔纽斯。1991年,苏联与立陶宛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动荡加剧。苏联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务委员会于9月6日承认立陶宛独立,苏联随后解体。立陶宛正式独立。 *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91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新!!: 北方行动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维克多·阿巴库莫夫

#重定向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

新!!: 北方行动和维克多·阿巴库莫夫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Eesti Nõukogude Sotsialistlik Vabariik,Эсто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七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在卡累利阿-芬蘭被撤銷后為第十五個加盟共和國。 愛沙尼亞原本是獨立國家,於1940年8月1日蘇共37周年黨慶當天設立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17年,爱沙尼亚脱离沙俄获得过独立,并成立了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7月21日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於8月1日并入苏联。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占领了爱沙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了爱沙尼亚。 1990年,爱沙尼亚宣布将国名更改为爱沙尼亚共和国,1991年,爱沙尼亚宣布正式脱离苏联独立。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新!!: 北方行动和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Беларуская Савецкая Сацыялістычная Рэспубліка,Белорус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白俄罗斯在整个苏联中是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首都為明斯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前,白俄罗斯大部分为德国占领。1918年3月25日,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但在德軍撤離後在1919年1月五日被蘇俄紅軍推翻。1919年1月1日,在斯摩棱斯克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战后波兰复国,发生苏波战争,苏俄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给波兰。1922年12月3日东白俄罗斯作为创始国加入苏联。1939年,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白俄罗斯并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白俄罗斯被德军占领,1944年6月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 1945年10月24日,白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一个成员国及非獨立國身份和苏联一同加入成為联合国創始成員國。 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之后又将国名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是独联体成员国。.

新!!: 北方行动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白俄羅斯

#重定向 白俄罗斯.

新!!: 北方行动和白俄羅斯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北方行动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是一個獨立的宗教團體,在1870年代末查尔斯·泰兹·罗素在美国賓夕法尼亞州的匹兹堡發起,直至1931年一次大會上,才根據聖經《以賽亞書 43:10》“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人,是我所揀選的僕人。’”取名為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的最高機構為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總部的中央長老團,其官方出版之守望臺聖經書社强調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完全基於聖經,無論是教義內容、生活準則、傳道方式都恢復了公元一世紀的基督教。一些宗教人士聲稱其為異端教派,此乃相較於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的信仰,但其本身並不贊同“異端教派”的說法,《耶和華見證人簡介》。 耶和華見證人認為信仰應完全依據《聖經》,強調聖經的主題-上帝的王國,只有上帝的王國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難題。 對耶穌基督的理解與傳統基督教主張存在較大差别,經常強調傳道與上帝的救贖安排。.

新!!: 北方行动和耶和華見證人 · 查看更多 »

比薩拉比亞

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語:Basarabia;烏克蘭語:Бесарабія;Бессарабия;保加利亞語:Бесарабия;土耳其語:Besarabya)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魯特河-多瑙河和黑海形成的三角地帶。 在第七次俄土戰爭後鄂圖曼帝國讓予俄羅斯帝國。沙俄在1812年建立了州,1873年改置省。1918年與羅馬尼亞合併。二次大戰期間被蘇聯佔領,大部分土地改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小部份劃歸烏克蘭(南比薩拉比亞)。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后,曾出现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瓦統一運動,主张将苏联境内的比薩拉比亞地区并入罗马尼亚,但始终未果。摩爾達維亞后于1991年脱离苏联獨立成為摩爾多瓦共和國。 Category:羅馬尼亞 Category:摩爾多瓦 Б.

新!!: 北方行动和比薩拉比亞 · 查看更多 »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语/罗马尼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Republica Sovietică Socialistă Moldovenească;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历史上的第十四个加盟共和国,设立当时为第十三个加盟共和国,在卡累利阿-芬兰被撤销后为第十二个加盟共和国,简称摩尔达维亚,现称摩尔多瓦。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东欧,南部和罗马尼亚接壤,北部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相邻。 摩尔多瓦在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领土的一部分。1812年,沙俄占领摩部分领土,即比萨拉比亚地区。1859年1月,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组成罗马尼亚。1878年,南比萨拉比亚再次被俄国兼并。十月革命後,比萨拉比亚於1918年1月宣布独立,成立摩尔多瓦民主共和国,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 1924年苏联在乌克兰境内的德涅斯特河与南布格河之间建立摩尔达维亚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ACCP)。 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附加议定书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划为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法国被德国占领后,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迫使罗马尼亚割让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1940年6月28日苏联出兵占领。1940年8月2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撤销,原自治共和国最西边的6个区与比萨拉比亚6个完整的县和3个小部分的县组建成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将这一地区归还了罗马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摩尔达维亚,恢復蘇维埃政权。 1990年6月,摩尔多瓦议会按罗马尼亚语发音将国名改回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5月23日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摩尔多瓦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1993年8月5日,摩尔多瓦共和国议会否决摩尔多瓦加入独联体的决定。1994年4月8日,议会重新批准摩尔多瓦加入独联体。 在苏联时期,摩尔达维亚虽然进行过部分的工业化,不过,经济上仍然主要依靠农业。虽然仅占有前苏联的不到0.2%的领土面积,但是摩尔达维亚的农业输出几乎占苏联的2.5%(其中酒类输出占40%左右)。它也是烟草和酿酒用葡萄的大宗生产国,并且是葵花子和甜菜的主要生产地。 *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91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新!!: 北方行动和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托木斯克州

托木斯克州(Tomskaya oblast),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南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 面積316,900平方公里,人口為 1,070,128人 (2014年),首府為托木斯克。在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命令之下,建立於1944年8月13日。.

新!!: 北方行动和托木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Latvijas Padomju Sociālistiskā Republika,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五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四個加盟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被撤銷后為第十三個加盟共和國,简称拉脱维亚,位于东欧的波罗的海沿岸。 拉脫維亞原本是獨立國家,於1938年被蘇聯武力吞併,於1940年8月1日蘇共37周年黨慶當天被設立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Латвийская *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新!!: 北方行动和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