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指数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是指1946年至1948年期间的一所学校,为北京交通大学前身。 在经历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后,原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学生返回北平,尽管学校师生在护校运动中抗议,仍然被改称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徐佩琨為院長。之后扩建了運輸管理、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及材料管理四系,另添辦中等技術科。.

5 关系: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护校运动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是1929年至1938年(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七年)时北京交通大学的名称。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改学校名为“北平交通大學鐵路管理學院”,以沈琪為院長,隸屬中华民国铁道部。1929年,改称“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由徐承燠任院長。1937年夏,改由中华民国教育部管辖。当时日军逼近北京,卢沟桥事变爆发,学校因此前没有南迁计划,校务一度陷入停顿。教授王芳荃率领部分交大学生南迁,与其他交大的教员学生会和,史为“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

新!!: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查看更多 »

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

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交大第一次南迁,是指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位于北平的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与位于唐山的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一同四度南迁的历史。南迁的交大师生为保住学校校脉的持续、并不甘于退居沦陷区,坚持辗转办学于湖南湘潭、湖南湘乡、贵州平越、重庆丁家坳,直至坚持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它影响了整个交通大学的发展与布局,并成为以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到此次迁徙的师生也成为两校办学与为人的楷模。交大第二次南迁、交大第三次南迁是指唐山铁道学院分别于1948年、1972年南迁至上海、四川的迁学事件。.

新!!: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 · 查看更多 »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是指1946年至1948年期间的一所学校,为北京交通大学前身。 在经历交通大学第一次南迁后,原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学生返回北平,尽管学校师生在护校运动中抗议,仍然被改称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徐佩琨為院長。之后扩建了運輸管理、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及材料管理四系,另添辦中等技術科。.

新!!: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查看更多 »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简称北京交大,原名北方交通大学),校本部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校训为王阳明之“知行”。 1921年,其与上海、唐山两所工业专门学校合并,定名“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被称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1949年以后,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定名为“中国交通大学”,次年改为“北方交通大学”,茅以升院士为校长。1981年北方交通大学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继被批准可自行审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1994年7月北方交通大学通过铁道部预审,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年4月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3年9月,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新!!: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 · 查看更多 »

护校运动

护校运动,是指1947年5月,为当时的国立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沪校)为主导,国立唐山工学院(交通大学唐校)、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交通大学平校)响应的一次上海、北平、河北唐山的学生运动。主要目的是抗议当时中华民国教育部对交通大学的肢解政策、以及二战后军方对学校活动的干涉。此次运动成功迫使当局勉强同意了师生们的各项要求,并使得交通大学的名字保留至今。.

新!!: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护校运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