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化政文化

指数 化政文化

化政文化(かせい ぶんか)是江戶時代後期(化政時代)的文化・文政期(1804年~1829年)以江戶為中心發展的町人文化。諷刺政治・社會事件或日常生活的川柳流行。文學上,十返舍一九的『東海道中膝栗毛』之類,趣味的描寫庶民生活的滑稽作品受到喜愛。版畫上,表現多樣色彩的技術提升,以此技術創作的版畫稱作錦繪。由商人等的交流、出版・教育的普及,從江戶傳入全國各地,向庶民浸透。風俗上,此時代是作為時代劇的舞台最多的時代。 江戶時代前期繁榮的町人文化元祿文化的文化中心是上方,但是,此時代文化的重心移轉到江戶。.

62 关系: 十返舍一九大御所時代大鹽平八郎天保改革寺子屋小林一茶川柳上田秋成上方平賀源內庶民伊藤若冲佐藤一齋作家佛像心學喜多川歌麿和歌出版商人元祿文化琳派私塾町人荷田春滿菲利普·弗蘭茲·馮·西博爾德青木木米谷文晁鳥居清長賴山陽賀茂真淵龜田鵬齋鈴木春信與謝蕪村葛饰北斋酒井抱一良宽林子平東亞書法東洲齋寫樂東海道中膝栗毛杉田玄白椿椿山歌川廣重歌川國芳歌川國貞歌舞伎江戶江户时代池大雅...淨瑠璃渡边华山本多利明本居宣長浮世繪文人畫文化 (年號)文政日本文化教育曲亭馬琴時代劇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十返舍一九

十返舍一九(,1765年~1831年9月11日)是一位日本江戶時代后期作家、浮世绘师,也是最早在日本靠文笔自食其力的作家,與式亭三馬被稱為日本滑稽小說兩大作家。.

新!!: 化政文化和十返舍一九 · 查看更多 »

大御所時代

大御所時代(おおごしょじだい)是江戶時代的寛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之間的期間,即1804年-1830年期間的日本。天皇為光格天皇、仁孝天皇,實際統治者為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齊的這年代,日本境內藉由城市文化,發展了繁榮的社會景象。家齊隱居後稱為大御所,仍掌握政治實権,所以後人稱此時代為「大御所時代」,因為跨越文化、文政兩年號,因此將此繁榮年代又稱為文化文政時代(ぶんかぶんせいじだい,Bunka-Bunsei period)、或簡稱化政時代(かせいじだい)。 Category:江戶時代 Category:1800年代日本 Category:1810年代日本 Category:1820年代日本.

新!!: 化政文化和大御所時代 · 查看更多 »

大鹽平八郎

大鹽平八郎(寬政五年正月廿二(1793年3月4日)- 天保八年三月廿七(1837年5月1日)),日本江戶時代後期下級武士、陽明學者、革命家。.

新!!: 化政文化和大鹽平八郎 · 查看更多 »

天保改革

天保改革(1841-1843年)是日本的德川幕府在第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在位時期,針對江戶時代晚期,動搖著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的商業化發展,及當時第一次中英戰爭為遠東帶來的緊張局勢,所作出的改革。由老中水野忠邦以將軍名義推動。改革的方針及措施是將經濟問題理解為道德問題,以提倡復古純樸的民風作為手段來抗拒商業化,以致改革最後並無法復興德川幕府,反而催化其衰落。.

新!!: 化政文化和天保改革 · 查看更多 »

寺子屋

寺子屋(てらこや)是日本江户时代让平民百姓子弟接受教育的民间设施(私塾)。也称为手习所或手习塾。「寺子屋」的称谓主要在京都,大坂和伊势近畿地区使用,在江户称为「手习指南所」或「手跡指南」。.

新!!: 化政文化和寺子屋 · 查看更多 »

小林一茶

小林一茶,日本著名俳句诗人。本名弥太郎,生于信浓国水内郡柏原村(今长野县上水内郡信浓町柏原)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十五岁即开始学习俳谐。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25岁时拜葛饰派俳谐诗人二六庵竹阿为师,二六庵死后,承继师门,号称二六庵菊明。29岁时,改号为俳谐寺一茶。次年起在京都、中国、九州和四国等地流浪。.

新!!: 化政文化和小林一茶 · 查看更多 »

川柳

川柳(学名:Salix hylonoma var.)为杨柳科柳属的变种,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甘肃、云南、贵州、安徽、河北、四川、陕西、山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88米至3,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 化政文化和川柳 · 查看更多 »

上田秋成

上田秋成(,享保19年旧历6月25日(1734年7月25日) - 文化6年旧历6月27日(1809年8月8日))是日本江户時代后期的作者、歌人、茶人、国学者和俳人。以所著小説《雨月物語》而闻名。.

新!!: 化政文化和上田秋成 · 查看更多 »

上方

上方(かみがた・かみかた)是江戶時代稱呼大坂、京都為中心的畿內的名稱。廣義的也指畿內為中心的近畿地方一帶。 天皇居住的首都為「上」,特別是江戶幕府將三河國以西的五畿內(大和國・山城國・攝津國・河內國・和泉國)三州(近江國・丹波國・播磨國)定義為「上方筋」。指相對於政治中心的江戶,古來的經濟・文化中心地・先進地域的用語。 另外,上方的文化稱作上方文化,代表的有上方舞、上方歌、上方落語、上方歌舞伎、上方三味線、上方浮世繪、上方言葉、人形淨瑠璃文樂等。 上方到近世初期為止,是經濟・文化的中心地。文化東漸之後,洗練、先進的上方文化逐漸傳到關東,18世紀的明和期開始,江戶特有的文化逐漸開花,到化政期,江戶成為和上方並駕齊驅的文化發信地。.

新!!: 化政文化和上方 · 查看更多 »

平賀源內

平賀源内(1728年〔享保13年〕- 1780年1月24日〔安永8年12月18日〕)為日本江戶時代的博物学者、蘭学者、醫生、作家、發明家、画家(蘭画家)等。父為白石茂左衛門(良房)、母為山下氏的女兒,兄弟很多。通称為源内,亦寫成元内,本名為国倫。擁有許多不同的號:畫號鳩溪、李山、戲作筆名風來山人、淨瑠璃筆名福内鬼外、從事殖產事業時使用天竺浪人、家窮做手工品維生時則自稱貧家錢内等。.

新!!: 化政文化和平賀源內 · 查看更多 »

庶民

庶民,又稱庶人,是東亞古代的社會階層。.

新!!: 化政文化和庶民 · 查看更多 »

伊藤若冲

伊藤若冲(),近代日本画家。江户时代中期在京都活跃的画师。名汝钧,字景和。巧妙融合了写实与想象的他被称为“奇想的画家”,与曾我萧白和长泽芦雪齐名。 其作品于日本皇家‘,日本美秀美术馆均有收藏。 美国收藏家Joe D. Price 及其夫人拥有全世界最大伊藤若冲作品私人收藏,夫人去世后作品现收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美术馆(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中。 Category:1716年出生 Category:1800年逝世 Category:江戶時代畫家 Category:江戶時代商人 Category:居士 Category:山城國出身人物.

新!!: 化政文化和伊藤若冲 · 查看更多 »

佐藤一齋

佐藤 一齋(さとう いっさい,),美濃國岩村藩出身,著名的儒學學者。諱擔。通稱捨藏。字大道。號一齋、愛日樓、老吾軒。 Category:1772年出生 Category:1859年逝世 Category:佐藤氏 Category:日本儒學學者.

新!!: 化政文化和佐藤一齋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化政文化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佛像

佛像,是佛塑像的簡稱,通常形相皆以世尊為主體,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仍然各尊佛像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新!!: 化政文化和佛像 · 查看更多 »

心學

心學作為儒學中宋明理學的一門學派,南宋陸九淵則啟其門徑,與程頤、朱熹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陽明(王守仁)首提「心學」兩字,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新!!: 化政文化和心學 · 查看更多 »

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 『山姥と金太郎 盃』 喜多川歌麿,是日本浮世繪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善画美人画。.

新!!: 化政文化和喜多川歌麿 · 查看更多 »

和歌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稱倭歌或倭詩,又稱大和歌和大和言叶。作为在日本历史上的本土的诗歌形式,受汉诗影响而发展起来。創作和歌的作家稱為歌人。和每句音数相同的汉诗不同,和歌每句是5音和7音相交错。 和歌源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起的形式原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连歌等多种形式。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后,仅有短歌渐成优势。明治维新之后,和歌就是短歌了。 一首长歌有若干“联”,奇数联较常见。每联两句,分别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节数分别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称为“上句”,后两句为“下句”。上下句分别由不同的歌人创作,称为连歌。多首连歌由多个歌人创作,称为长连歌。连歌可以加格式(如前句末字与后句首字用同音)和内容(如某句关于季节、某句关于花)上的限制。旋头歌有六句:5、7、7、5、7、7音。片歌有三句:5、7、7音。.

新!!: 化政文化和和歌 · 查看更多 »

出版

出版或稱发表,是指将作品通过任何方式公之于众的一种行为。在大多数国家,作品一经完成,不论是否出版,即享有著作权。作品获得国际标准书号并经過一定资质的出版机构印刷成书籍称为出版物;出版物内容以数码形式呈现的称之为电子出版物或叫做电子书。以出版为主的生产或者产业领域称为出版业。拥有大量复制或同等规模的传播力的公开发表都统称之为出版。.

新!!: 化政文化和出版 · 查看更多 »

商人

商人,以別人產生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貿易,從而賺取利润的人。商人从事的行业,称为商业;用于买卖获利的货物,称为商品。.

新!!: 化政文化和商人 · 查看更多 »

元祿文化

元祿文化(日文:げんろくぶんか)是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元祿時代(1688年 - 1707年),主要以京都・大坂(大阪)等上方為中心發展的文化。特色是庶民色彩濃厚,但是,推進元祿文化的未必都是町人出身,也有許多是武士階級出身者。 從上方開始發生的朱子學、自然科學、古典研究非常發達。尾形光琳等發展的琳派、土佐派等的活躍、野々村仁清、本阿彌光悅等的陶藝發展、音樂有生田流箏曲、地歌的野川流誕生,還有,義太夫節、一中節等的新淨瑠璃、長唄誕生。 元祿文化因M8.1的元祿地震(元祿16年・1703年)、M8.4的東海・南海・東南海連動型地震寶永地震(寶永4年・1707年)、同年12月的富士山寶永大噴火的發生而終結。 另外,指昭和時代中期(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文化隆盛,有「昭和元祿」(しょうわげんろく)的說法。.

新!!: 化政文化和元祿文化 · 查看更多 »

琳派

琳派(りんぱ)是桃山時代後期興起活躍到近代,使用同傾向表現手法的造形藝術流派。本阿彌光悅和俵屋宗達創始,由尾形光琳・乾山兄弟發展集大成,之後由酒井抱一・鈴木其一在江戶確立。也稱做「光琳派」。.

新!!: 化政文化和琳派 · 查看更多 »

私塾

私塾,也叫私學 、私塾,或學堂,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機構,並流行于東亞傳統社會。私塾大多由讀書人、秀才等私人開辦,由教書的人在自宅設立,入學者多係六歲至八歲孩童,由學生繳交束脩,富家門第則獨力延師授課,或由鄉井合貲開課,其教學宗旨主要是啟蒙識字,讀書內容多半與科考有關,包括四書,詩、書、易、和左傳;年齡較大者,則讀古文,習字,作詩文,修業年限視各人需要而定。 私塾通常教些人文的修養以及與科舉考試相關的學問,包括從以識字啟蒙教育為主的三字經、千字文,人文基礎以及考試必考的四書五經,生活修養方面的禮樂、以及能表現個人文學能力的詩文等等。.

新!!: 化政文化和私塾 · 查看更多 »

町人

人是日本江戶時代一種社会阶层,他們主要是商人,部份人是工匠以及從事工業的工作。雖然他們在江戶幕府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下是最低的兩級,但是憑著商業買賣以及獨有工作技能,部份町人的財力還要較武士階層的大名為高。町人在江戶時代的中期,開始形成獨特的文化,例如元祿文化及化政文化。此外,町人可以在町內(一般是城下町)擁有自治的權力。町人包括了富有的金融家與批發商,也包含了窮困的工匠、商販及零工。 武士十分歧視商人。戴季陶《日本論》中有一字眼「町人根性」,是武士罵商人時說的,意思是:町人好計算、短視、貪心、性格下三流,是《水滸傳》石秀所說的「給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新!!: 化政文化和町人 · 查看更多 »

荷田春滿

荷田春滿(かだ の あずままろ、寛文9年1月3日(1669年2月3日)- 元文元年7月2日(1736年8月8日)),初名信盛、東丸,通稱齋宮(いつき),江戶時代中期的日本國學學者、歌人。 與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等三人,並稱日本國學的四大人,荷田春滿是其中之一人。.

新!!: 化政文化和荷田春滿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弗蘭茲·馮·西博爾德

菲利普·弗蘭茲·馮·西博爾德(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德國內科醫生、植物學家、旅行家、日本學家和日本器物收藏家。他是日本第一个女医(Kusumoto Ine)的父亲。.

新!!: 化政文化和菲利普·弗蘭茲·馮·西博爾德 · 查看更多 »

青木木米

青木木米(青木 木米、あおき もくべい,),日本江户时代的制瓷家。他师从奥田颖川学习陶瓷制造技术。他以仿制中国风格的瓷器艺术而闻名,包括明三彩和青瓷。他和野野村清右卫门、尾形乾山并称“京都三大陶瓷匠人”。他将制瓷技术引入日本。.

新!!: 化政文化和青木木米 · 查看更多 »

谷文晁

谷文晁(谷文晁,),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和诗人,他早年即开始学习绘画技巧,成年后漫游于日本各地。 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充满创意。在德川幕府时期影响深远。.

新!!: 化政文化和谷文晁 · 查看更多 »

鳥居清長

鳥居清長(),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

新!!: 化政文化和鳥居清長 · 查看更多 »

賴山陽

賴 山陽(),幼名久太郎,名襄,字子成,號山陽,別號三十六峯外史,生於日本大阪,江戸時代後期歷史家、思想家、漢詩人、文人、藝術家、陽明學者。著有《日本外史》、《日本政記》,對幕末尊王攘夷志士有很大影嚮。.

新!!: 化政文化和賴山陽 · 查看更多 »

賀茂真淵

賀茂真淵(賀茂真淵,かもの まぶち,1697年4月24日~1769年11月27日)是一位日本詩人,出生於日本濱松。.

新!!: 化政文化和賀茂真淵 · 查看更多 »

龜田鵬齋

齋(,)是江户时代中後期、化政文化時期的書法家、、儒學家。“鵬齋”是其号;本名“翼”,後改名“長興”,略稱為“興”;表字有圖南、公龍、穉龍、士龍、士雲、公芸;其他別號稱呼还有很多,有齋號“善身堂”,其他還有“風顛生”、“歇惰醉民”、“太平醉民”等,俗稱“文左衛門”。又因為反對而成為被叫做“寬政五鬼”的其中一人。.

新!!: 化政文化和龜田鵬齋 · 查看更多 »

鈴木春信

鈴木春信(,),是日本江户時代中期的浮世繪画家。 早年在京都学艺。首创多色印刷版画,即是。1765年在江戶领导了木刻「繪曆」的创制。之后到去世的五年之内创作了20多本插图书和600幅木刻。红折绘的发明,使浮世绘印刷用到三或四种颜色,但已经可以在一张纸上印刷大约十种不同的颜色。是铃木春信首次在浮世绘中使用这种新技术。这种画叫锦绘,因为它很象美丽的织锦。由于这样的版画得到大众的赞扬,更使春信受到鼓舞而不间断地继续工作,直到1770年他去世为止,铃木春信在他有生之年创作了大约六百多套木版画,都是在六年间制作的。他所画的那些腰肢细瘦,手足纤巧,体态轻盈的仕女,几乎有一种超人的秀美,那特殊风格的面部则缺乏表情。他与前辈画家不同,初期画家们在画美女像时,总是用色彩暗淡的或素白的背景,而在他的构图中,则多用自然风景或建筑物。但这并不是为了要到达写实主义的效果,反之,春信的美丽的人物绘画的背景,无论是室内或室外,都浸于一种抒情风味及诗的意境。他用或相调和,或互成对比的丰富色彩,表现出相应结构的每一细节,达到纯粹画意的效果。此外,春信对古典艺术所发生的兴趣,使他经常在画中插入些古诗。 他以创作美人画最著名,画的多是诗意环境中身材纤巧的少女。也创作了一些春画。 关于铃木春信的生活知道的很少。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1686-1764,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家兼出版商),(京都的浮世绘画家)的巨大影响。在明和(1764-1772)时代,江户流行交换图画日历(木刻「繪曆」)。这些日历蕴涵了作者大量的创造力,在设计上和色彩的多样化上的互相竞争,致使彩色印刷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春信的具有根深柢固的日本精神的艺术,对明和时代的版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仅是专门画仕女图的大师们,如模仿他的风格,就是擅长画演员肖像画的如(1726-1792)和也采用他优美的表现手法。直到1770年春信去世后,这些画家们才恢复个人的独特风格。.

新!!: 化政文化和鈴木春信 · 查看更多 »

與謝蕪村

與謝蕪村()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俳人、畫家。 本姓谷口或谷。號「蕪村」,名信章。通稱寅。俳號蕪村以外還有「宰鳥」、「夜半亭(二世)」、畫號有「春星」、「謝寅」等許多名號。.

新!!: 化政文化和與謝蕪村 · 查看更多 »

葛饰北斋

葛飾北齋( ),本名中岛时太郎,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是日本江戶時代后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他14歲學習雕版印刷,18歲向另一位浮世繪師勝川春章學畫,開始了自己漫長且多產的繪畫生涯。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鐘,北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材,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富嶽三十六景》,並憑此名聲遠揚。該系列中以《凯风快晴》和《神奈川-沖-浪裏》最為知名。女兒葛饰应为同樣是知名畫家。.

新!!: 化政文化和葛饰北斋 · 查看更多 »

酒井抱一

酒井抱一(酒井抱一,),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家之一,为宗达光琳派的重要画家之一。 他曾参予于光琳的相关活动并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后落发为僧,亦常于进行诗歌创作。.

新!!: 化政文化和酒井抱一 · 查看更多 »

良宽

良宽(),號大愚,俗名山本榮藏,生於日本越後國出雲崎(今新潟縣三島郡出雲崎町),江户时代的禪門曹洞宗僧人。他为一位云游僧人,尤其凭借诗歌,书法著称,他的作品赞颂自然之美。风靡一时。他的诗风对后世产生影响。.

新!!: 化政文化和良宽 · 查看更多 »

林子平

林子平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化政文化和林子平 · 查看更多 »

東亞書法

東亞書法是指東亞文化圈的傳統書法,其中漢字書法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書法。中國、越南稱為「書法」,日本稱為「書道」、韩国稱為「書藝」。以毛筆舔墨書寫,並且常會以印章作為裝飾。 東亞書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水、握毛筆、寫漢字」,講求線條揮灑中透露出來的那股書卷氣。書法被認為是東亞的重要藝術和最優雅的寫字形式。寫好漢字,歷來都是一種素養。它源自中國,受東亞文明社會敬重並被廣泛實踐,包括:中國、日本、越南、韩国、琉球。它亦促成了其他東亞藝術發展,如:紙鎮、硯、圖章雕刻等,當中以水墨畫影響最深。 傳統毛筆書法需懸肘懸腕,現代人大多望而卻步。抄書是練習書法最好的方式,同一篇文可用不同字體抄寫。.

新!!: 化政文化和東亞書法 · 查看更多 »

東洲齋寫樂

東洲齋寫樂(生歿年不詳)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擅长人物肖像。 寫樂的生歿年和生平均不詳,現存的錦繪作品確認是寬政6年(1794年)至7年(1795年)的10個月之間所創作,全部由蔦屋重三郎經營的店出版。根據近年的研究,較有力的說法,認為寫樂就是阿波蜂須賀家的能役者・齋藤十郎兵衛。.

新!!: 化政文化和東洲齋寫樂 · 查看更多 »

東海道中膝栗毛

東海道中膝栗毛(とうかいどうちゅうひざくりげ)是1802年(享和2年)~1814年(文化11年)初刷,十返舍一九的滑稽本。別名『道中膝栗毛』。後續的『續膝栗毛』在1810年(文化7年)~1822年(文政5年)刊行。出版後大受好評,直至今日。主人公的彌次郎兵衛和喜多八,合稱『彌次喜多(やじきた)』,成為許多衍生作品的主角。『彌次喜多』也被用來形容滑稽的組合。.

新!!: 化政文化和東海道中膝栗毛 · 查看更多 »

杉田玄白

杉田 玄白(すぎた げんぱく,)名翼(たすく)、字子鳳、号鷧、晩年号九幸翁。,日本江戸時代的蘭学医生,主办医学私塾天真楼,曾翻译《解体新書》。 杉田氏是近江源氏佐佐木氏的支族真野氏的家系,侍奉后北条氏的真野信安时代改为间宫姓。在间宫海峡留名的探险家间宫林藏是杉田玄白同时期活跃的同族。.

新!!: 化政文化和杉田玄白 · 查看更多 »

椿椿山

椿椿山(),本名弼,字篤甫,通稱忠太、亮太,號椿山、琢華堂、休庵、四休庵、春松軒、碧蔭山房、羅渓、琢華道人,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文人畫家。生於享和元年6月4日(1801年7月14日),死於嘉永7年7月13日(1854年8月6日)。椿椿山擅長花鳥畫及人物畫。.

新!!: 化政文化和椿椿山 · 查看更多 »

歌川廣重

歌川廣重()是日本浮世繪畫家。.

新!!: 化政文化和歌川廣重 · 查看更多 »

歌川國芳

歌川國芳(,)号一勇齋、朝櫻樓,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浮世绘师,是浮世繪歌川派晚期的大师之一。.

新!!: 化政文化和歌川國芳 · 查看更多 »

歌川國貞

歌川國貞(うたがわ くにさだ,),日本江戶時期浮世繪畫家,又称三代歌川豊国。 師承歌川豐國(豐國初代),以畫色情畫聞名,畫中女人多頹廢好色、憂鬱疲憊。他的「原柳桥.雪的景象」广为人知。畫風自成一格,號稱歌川派,是日本浮世繪派別影響力最大的一派。最出名的画号为:.

新!!: 化政文化和歌川國貞 · 查看更多 »

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独有的剧场艺术,同时也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于1965年4月20日指定为日本的。同日文化財保護委員会告示第18号「無形文化財を重要無形文化財に指定する等の件」 而由传统风格表演的歌舞伎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杰作”, 2009年9月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

新!!: 化政文化和歌舞伎 · 查看更多 »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新!!: 化政文化和江戶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化政文化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池大雅

池大雅,(),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家,文人风格书法家。他在京都出生成长,他先学习士佐派绘画,但是他很快转而对南画感兴趣。他师从日本文人画先驱柳泽淇园和彭城百川。并学习手指画。他一直注重中国画画法,比如《芥子图画传》画法,同时学习禅和书法。.

新!!: 化政文化和池大雅 · 查看更多 »

淨瑠璃

淨瑠璃(じょうるり)是一種日本說唱敘事表演,通常使用三味線伴奏。淨瑠璃流派現在共有8個、包含義太夫節・常磐津節・清元節等。浄瑠璃與日本傳統藝能人形劇文樂(人形浄瑠璃)不盡相同。淨瑠璃起源於中世紀末期《御伽草子》其中的《浄瑠璃十二段草子》。.

新!!: 化政文化和淨瑠璃 · 查看更多 »

渡边华山

渡边华山(1793年—1841年)原名渡边定静,字子安,一字伯登,通称渡边登,号华山,斋号有寓绘堂、全乐堂、金暾居、昨非居士、随安居士。日本国江户后期汉学家、兰学家、政治家、画家、幕府藩士,被誉为“幕末伟人”和“日本开国史上的第一人”。.

新!!: 化政文化和渡边华山 · 查看更多 »

本多利明

本多利明(本多利明,),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者之一,他早年涉足于天文学、数学与剑道,并开学授道。后转攻经济学与地理学,倡导日本对外开放,提升国力。他的著述以及译著甚丰,影响深远。他在1798年出版的《经世秘策》和《西域物语》等著作中认为,日本应以征服世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日本以勘察加半岛、满洲、库页岛等地为主要扩张方向,并且主张学习欧洲,实行“开拓制度”(即殖民制度)。.

新!!: 化政文化和本多利明 · 查看更多 »

本居宣長

本居宣長(),原姓小津,名榮貞,別名健藏,號華風、芝蘭、春庵、舜庵、鈴屋。日本江戶時代的思想家、語言學家。日本國學的集大成者,與荷田春滿、賀茂真淵及其後的平田篤胤齊名。.

新!!: 化政文化和本居宣長 · 查看更多 »

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纪,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新!!: 化政文化和浮世繪 · 查看更多 »

文人畫

#重定向 文人画.

新!!: 化政文化和文人畫 · 查看更多 »

文化 (年號)

文化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享和之後、文政之前。指1804年到1817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光格天皇、仁孝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

新!!: 化政文化和文化 (年號) · 查看更多 »

文政

文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化之後、天保之前。指1818年到182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仁孝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

新!!: 化政文化和文政 · 查看更多 »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列島上形成的在關於思想、行為、生活、教育、信仰及價值觀等等的一系列實體或非實體的事物或象徵。 公元四世紀至九世紀,朝鲜半島的移民(渡來人)為日本帶來東亞文化,這包括其書寫系統—漢字。往后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為日本帶來了漢傳佛教文化,如花道、茶道和香道都是伴隨著漢傳佛教傳到日本的,是日本傳統藝術的重要一環。十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開始孕育出國風文化。十六世紀中葉,歐陸文化傳到日本,後來因貿易保護政策和基督教禁令,使歐陸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停滯。直至十九世紀,日本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签署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美和親条約),开放了下田及箱馆两港口通商,歐陸文化在日本才得以重新復興,後來更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一員。 由於日本之於東亞大陸的地理位置,日本文化常常被劃入東亞或儒家文化圈文化之中,但始终存在爭議。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1993年發表的文明衝突論中,認為日本文化獨立於東亞自成一體,應並列為世界九大文明之一。而日本历史学家與那霸潤則認為日本文化是東亞大陸文化的延伸,並著重於唐朝文化的色彩,只在些許方面有差異。.

新!!: 化政文化和日本文化 · 查看更多 »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新!!: 化政文化和教育 · 查看更多 »

曲亭馬琴

曲亭馬琴()是一位日本作家,本名為瀧澤興邦(たきざわ おきくに),「曲亭馬琴」為其使用的許多筆名當中的其中一個,出生於日本江戶(今東京)。 曲亭馬琴在家中排行第五,九歲時喪父。24歲時成為劇作者,在其著作中《南總里見八犬傳》最為著名,自1814年寫起、1842年完成,共花了28年才完成此書。.

新!!: 化政文化和曲亭馬琴 · 查看更多 »

時代劇

时代剧(Period Drama、Costume Drama),指背景设定为特定年代,通过精致的服装、布景及道具以捕捉特定时代氛围的一类戏剧、电影及电视剧。 时代剧通常被用来描述电影及电视剧,最常见的形式是古装剧,但也可指時間超越過去、現代和未來。.

新!!: 化政文化和時代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