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子勛

指数 劉子勛

劉子勛(),字孝德,宋孝武帝劉駿第三子,母为陈淑媛。 他自幼有眼疾不受孝武帝宠爱。大明四年(460年),劉子勛年五岁,封晋安王,食邑二千户,都督南兖州、徐州之东海诸军事、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大明七年(463年),改督江州、南豫州之晋熙、新蔡、郢州之西阳三郡诸军事、前将军、江州刺史。 大明八年(464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甯蛮校尉、雍州刺史。正好,孝武帝死,劉子勛还未到任,便以镇军将军还为江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加使持节。前抚军咨议参军何迈是宋文帝刘义隆的驸马,妻子新蔡公主刘英媚被皇帝劉子業纳于后宫,密谋在劉子業出行时发动政变,迎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败露,何迈被杀。劉子業欲杀刘子勋,遣朱景云送药赐子勋死。朱景云至盆口,停止不前,遣信使报江州长史邓琬。邓琬與雍州刺史袁顗等奉刘子勋起兵,要废黜劉子業。十一月,湘东王刘彧与皇帝的左右亲信寿寂之合谋,将劉子業弑杀,并继任皇帝,进劉子勋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邓琬等并不理睬,正月初七(466年2月7日)在寻阳城奉劉子勋为帝,年號義嘉,並得到全國州鎮的支持,出兵討伐建康的劉彧政權,史稱「義嘉之難」。當年秋季,劉子勛的十多萬大軍(袁顗統帥)被劉彧數萬的軍隊打敗投降;八月己卯(466年9月19日),劉子勛被劉彧大將沈攸之捕斬,年仅十一岁,即葬寻阳庐山。.

25 关系: 劉英媚南豫州大明 (刘宋)宋孝武帝宋书寻阳县东海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市後宮刺史刘义隆刘彧義嘉表字袁顗驸马車騎將軍都督邓琬雍州陳淑媛 (南朝宋孝武帝)江州沈攸之景和

劉英媚

劉英媚(生卒年不詳),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第十女,封為新蔡公主,嫁給何邁為妻。何邁的母親豫章康長公主劉欣男,是文帝的妹妹,因此新蔡公主與何邁是表兄妹的關係。何邁的姐妹何令婉则正是刘子业的结发妻子。.

新!!: 劉子勛和劉英媚 · 查看更多 »

南豫州

南豫州,可以指.

新!!: 劉子勛和南豫州 · 查看更多 »

大明 (刘宋)

大明(457年正月—464年十二月)是南朝宋孝武皇帝刘骏的年号,共计7年餘。 大明八年闰五月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沿用。 大明八年,有22州,共1265县,有户906870,有口4685510。.

新!!: 劉子勛和大明 (刘宋) · 查看更多 »

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子,南朝宋第五任皇帝。453年3月16日深夜,皇太子劉劭於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行凶,殺害父皇宋文帝劉義隆,自稱皇帝;時為武陵王的劉駿在沈慶之的輔佐下,於江州(今九江市)起兵宣討。同年5月20日,於新亭(今南京市西南)即皇帝位。5月27日攻下京城,擒斬長兄劉劭、二兄劉濬。隔年(454年)2月14日改元,年號孝建;457年2月10日二度改元,年號大明。 劉駿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鎮實力;誅中書令王僧達、丹陽令顏竣,討誅隨王劉誕,剷除強臣。崇禮佛教,尊奉高僧僧導,率公卿親臨瓦官寺聽宣《維摩詰經》;詔令整肅佛門,勒令不法僧人還俗;史載劉駿天性好色,臨幸不避戚誼,並有與母后路惠男亂倫之嫌疑,流傳後世。 464年7月12日,劉駿病逝於建康宮玉燭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一年。8月27日,奉葬景寧陵。 史載劉駿其人機警聰慧,博學多聞並文采華美,讀書能七行俱下,又雄豪尚武,擅長騎射。劉駿病逝後,吏部尚書蔡興宗稱其為「守道之君」(「以道始終」);然而劉駿生性喜奢、欲求無度,晚年「尤貪財利」、不聽善諫,以致原本讚許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嘆「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貨膨脹失控、浙江的人民餓死十分之六、七,依《宋書‧州郡志》記載之戶口推算,飢餓致死者最高可能有三十萬人。南朝梁史家裴子野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卻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云!.

新!!: 劉子勛和宋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劉子勛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寻阳县

寻阳县或浔阳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在长江以北的今天湖北省黄梅县设立寻阳县(或浔阳县),隶属庐江郡。其名称来自当地的一条河流浔水。西晋永兴元年(304年)江北的浔阳和江南的柴桑县合并为寻阳郡,郡治柴桑,隶属江州。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寻阳县省入柴桑县。 之后浔阳逐渐被指為江南的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而不是早先的江北。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湓城县置浔阳县,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今天的九江市简称“浔”,有浔阳区。.

新!!: 劉子勛和寻阳县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新!!: 劉子勛和东海 · 查看更多 »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新!!: 劉子勛和开府仪同三司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劉子勛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後宮

後宮泛指一夫多妻制國家中君主或貴族妻妾於皇宮或貴族府第的住處,後來又借指妃嬪。為了保持後宮女性的貞潔,後宮一般禁止君主或宅第主人以外的男性進入,職務多由女官和宮女擔任,如需要男性僕役則以閹人(宦官)擔當。.

新!!: 劉子勛和後宮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劉子勛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义隆

#重定向 宋文帝.

新!!: 劉子勛和刘义隆 · 查看更多 »

刘彧

#重定向 宋明帝.

新!!: 劉子勛和刘彧 · 查看更多 »

義嘉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宋.

新!!: 劉子勛和義嘉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劉子勛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袁顗

袁顗(),字景章,陳郡陽夏人。袁顗出身高門甲族陳郡袁氏,其叔就是因反對劉劭弒逆而被殺的袁淑。袁顗歷仕內外,義嘉之難時支持尋陽劉子勛政權,並以都督征討諸軍事領導大軍,但因遭明帝軍阻斷糧道、主將逃亡而棄軍潰逃,不久被殺。.

新!!: 劉子勛和袁顗 · 查看更多 »

驸马

,全称为驸马都尉,是中國、越南、朝鮮官职名称,「駙馬」又作附馬、付馬,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由於駙馬經常成為公主之夫或授此官職予公主之夫,後來就變成公主之夫專有的稱謂。又因為中國的皇女一般在出嫁前皆封公主,因此國婿、帝婿往往都是駙馬。清代改稱額駙。.

新!!: 劉子勛和驸马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劉子勛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劉子勛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邓琬

邓琬(),字元琬,一作元琰,南朝宋时期豫章郡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鄧琬是劉子勛義嘉政權的領導人物,一手力主子勛抗命稱帝,雖然初時四方朝貢,形勢大好,惟其及後行為腐化,在前線大軍失敗後無計可施,更圖殺子勛獻降求活,遂被殺害。.

新!!: 劉子勛和邓琬 · 查看更多 »

雍州

雍州,可以指:.

新!!: 劉子勛和雍州 · 查看更多 »

陳淑媛 (南朝宋孝武帝)

#重定向 陳淑媛 (劉宋).

新!!: 劉子勛和陳淑媛 (南朝宋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江州

江州,可以指:.

新!!: 劉子勛和江州 · 查看更多 »

沈攸之

沈攸之(),字仲達,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沈攸之是宋太尉沈慶之的堂侄,然卻曾遭到慶之所抑,更在宋前廢帝指令下親手殺死他。攸之在宋屢立功勳,終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卻在宋末起兵反對權臣蕭道成失敗,被逼自殺。.

新!!: 劉子勛和沈攸之 · 查看更多 »

景和

景和(465年八月—十一月)是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年號,共计4个月。.

新!!: 劉子勛和景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劉子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