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刘劭 (三国)

指数 刘劭 (三国)

劉邵(),字孔才,廣平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西汉赵敬肃王刘彭祖之子阴城思侯刘苍的十一世孫,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168年-172年),卒於魏齊王正始年間(240年-249年)。.

19 关系: 太守广平郡人物志 (刘劭)刘彭祖刘苍光祿勳皇覽類書追贈舍人關內侯邯郸县邯郸市陳留陈寿汉灵帝汉献帝河北省曹芳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刘劭 (三国)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广平郡

廣平郡,或为廣平國、平--國,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分鉅鹿郡而置。郡治在廣平縣。屬冀州刺史部。東漢時併入鉅鹿郡。三國魏復置。隋初年廢。.

新!!: 刘劭 (三国)和广平郡 · 查看更多 »

人物志 (刘劭)

《人物志》,魏劉邵著,《隋書·經籍志》列入列為「名家類」,具體呈現魏晉時期人物品鑑理論,為魏晉玄學中的重要面向。.

新!!: 刘劭 (三国)和人物志 (刘劭) · 查看更多 »

刘彭祖

刘彭祖,西汉景帝第八子,贾夫人所生。.

新!!: 刘劭 (三国)和刘彭祖 · 查看更多 »

刘苍

刘苍,东汉东平宪王。 汉光武帝之子,明帝的同母弟,建武十五年封为东平公,十七年封为东平王,都无盐(山东东平县)。《后汉书》称刘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永平元年明帝任命其为骠骑将军,留京辅政,位在三公之上,后刘苍因辅政数载“多所隆益、声望日重”,非常不安,于是请辞归东平。.

新!!: 刘劭 (三国)和刘苍 · 查看更多 »

光祿勳

光祿勳,中国古代官名。 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称郎中令。秦朝相沿,为九卿之一,掌管宿卫侍从之官,汉武帝时改为光祿勳,东汉末年一度称郎中令,魏晋再改为光祿勳。據錢穆考證,光祿勳三字本為光麓閽之音借,乃指皇家門房。开始的时候,大夫、仆射、郎中、侍郎、常侍都是郎中令的属官,而汉朝行察举制,诸郡国秀才孝廉俱得先补光禄所辖五官署、左署、右署之中郎、侍郎、郎中,俗谓“三署郎”,经过培养考核后方得任官,此制使得光禄俨然有了后世吏部的职权。九卿职权渐为尚书省六曹侵吞以后,至南北朝光禄已不常设。晋朝时管理皇室膳食的太官署始隶光禄,北齐据此设立光禄寺,光祿勳改称光禄寺卿(南梁称光禄卿),职权仅剩管理皇室的膳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新!!: 刘劭 (三国)和光祿勳 · 查看更多 »

皇覽

《皇覽》是中國三國魏文帝時刘劭、王象、桓範、韋誕、繆襲等奉敕所撰的一部类书,共四十餘部、上千卷,約八百餘萬字。供皇帝閱讀,故稱為“皇覽”。 《皇覽》原書唐朝已失傳,只有南朝何承天和徐爰的合抄本以及萧琛的《皇览抄》流传到唐末。清人孫馮翼輯出佚文一卷,僅存〈冢墓記〉等八十餘條,不及四千字,收入《問經堂叢書》。 《皇覽》是中國類書的始祖,宋代王應麟《玉海》說:「類事之書,始於《皇覽》。」《皇覽》以後,歷代相繼仿效,依據皇家藏書纂修巨型類書。體例對後世的《四部要略》、《藝文類聚》、《永樂大典》等類書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

新!!: 刘劭 (三国)和皇覽 · 查看更多 »

類書

類書是一種工具书类型,是对中国古代一类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的统称。又稱「部書」。发源于古代中国,后流传至古代日本。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类书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而中国学者则说法不一。清末民初的闻一多认为类书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不过是类似《兔園冊子》之流的浅陋书籍。也有人认为类书可划分为多个门类,并不是所有门类都可以算作是百科全书。现代的杜泽逊认为,类书与百科全书的主要区别在于,百科全书对各种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后撰写而成,属于著述;类书则仅仅将其他图书中的词句片段的原文,不加修改地分类汇集在一起,属于编辑。.

新!!: 刘劭 (三国)和類書 · 查看更多 »

追贈

追贈,或作追封、追晉,即加封死者的官職、勳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職或者陣亡的軍人、警員、公務員等,或特別表揚對政府有貢獻的死者。《後漢書》公孫述傳:「初,常少、張隆勸述降,不從,並以憂死。帝下詔追贈少為太常,隆為光祿勳,以禮改葬之。」 另一種情況是,後代成為高級官吏或貴族,朝廷為表示優賞,對其祖先加封。或者子孫追尊先人,始於周武王。宋高承《事物紀原》追贈:「自武王克商,追王太王、王季,故後代有追諡追尊之典,兩漢逮今,人臣亦有追贈之制。.

新!!: 刘劭 (三国)和追贈 · 查看更多 »

舍人

舍人,古代官称。原為旅店的主人或貴族家裡左右親信或門客,後來成為官職,前冠以頭衔,名称及职权不同。 舍人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是国君的亲近属官。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書舍人。《唐書‧職官志》列有中書舍人、太子中舍人、太子舍人、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太子通事舍人。宋、元時稱顯貴子弟為「舍人」。明代稱應襲衛所職位的武官子弟為「舍人」或中書舍人。 宋朝以後,以「舍人」及「舍」稱官宦、世族、士紳、地主之家的子弟,,閩南則冠以「阿」字為首,故稱「阿舍」。.

新!!: 刘劭 (三国)和舍人 · 查看更多 »

關內侯

关内侯,古稱內侯,又稱倫侯,爵位名称。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十九等,仅次于列侯。秦代時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領的奖励,有其侯号,但无領土的統治權,只有在食邑中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自魏晋以后,逐渐实行虚封,关内侯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 为关内侯者,一般称“君”,如褒成君等,亦有称侯者,如劉敬所封建信侯。.

新!!: 刘劭 (三国)和關內侯 · 查看更多 »

邯郸县

邯郸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战国时赵国,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主体,是战国时赵国的国都,秦朝时设邯郸郡。.

新!!: 刘劭 (三国)和邯郸县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

邯郸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脈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邯郸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藏量分别在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钢铁生产基地,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电力、纺织、煤炭、建材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邯郸商业也十分发达,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其他项目的发展。2015年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是中国成语之城,“邯郸学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赵国都城的风雅。.

新!!: 刘劭 (三国)和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陳留

#重定向 陳留郡.

新!!: 刘劭 (三国)和陳留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新!!: 刘劭 (三国)和陈寿 · 查看更多 »

汉灵帝

汉灵帝刘--(),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在位22年,葬于汉文陵,其正式諡號為「孝靈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灵帝」。灵帝是东汉最后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

新!!: 刘劭 (三国)和汉灵帝 · 查看更多 »

汉献帝

漢獻帝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政權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

新!!: 刘劭 (三国)和汉献帝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刘劭 (三国)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曹芳

曹芳(),字蘭卿,是三国時曹魏第三代皇帝。在《三國志》中與曹髦、曹奐合稱三少帝。 曹芳虽是曹魏在位最久的君主,但也是曹魏第一位傀儡皇帝,實權先後由曹爽、司馬懿和司馬師掌握。.

新!!: 刘劭 (三国)和曹芳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