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凤眼蓝

指数 凤眼蓝

凤眼蓝(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屬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亦被称为凤眼莲、浮水莲花、水葫芦、水浮莲、布袋莲、水芋仔(tsuí-ōo-á)、豬乸蓮。凤眼蓝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70 关系: 卡尔·冯·马齐乌斯南美洲发酵吸附堆肥天敵太湖奉化江姚江學名宁波市中國中華民國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三酸甘油酯亚马逊河亚洲云南省微生物俄罗斯單子葉植物Colocasia esculenta秸秆繁殖纤维素美國美洲真菌真核生物病原体生物能源生态系统甬江甲蟎非洲蠕虫被子植物食物鏈饮用水饲料鴨跖草目运输藻類葉蟎肥力膳食礦物質...重金属长江雨久花科PH值Tetranychus tumidus植物武汉市比重污水沼氣渔具滇池漢江漂浮性水生植物澳洲有机化合物成本浙江省无性生殖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卡尔·冯·马齐乌斯

卡尔·冯·马齐乌斯(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菲利普·冯·马齐乌斯,Carl Friedrich Philipp von Martius,),是德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 他出生于埃尔朗根,181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了关于大学植物园中的植物分类论文,并致力于研究植物学,1817年,被巴伐利亚王国国王派往巴西考察,他从里约热内卢出发,到过巴西东方和南方各省,上朔到亚马逊河和几条大河的上游。 1820年回国,被任命为慕尼黑植物园的管理员,1826年被聘为慕尼黑大学的植物学教授。 他致力于研究在南美洲收集的标本,出版了几部作品:《巴西植物的新属和新种》3卷(1823年-1832年)、《巴西植物分类》(1827年),两部作品都有插图。1823年-1850年他陆续出版了3卷大部头的《棕榈自然历史》,几乎囊括了所有棕榈科的植物品种,有240幅珂罗版插图,包括植株和标本解剖图。从1840年,他开始写作《巴西植物》,对几个目都有专论,这部书一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才全部出版完。 当欧洲爆发马铃薯瘟疫时,他前往考察,1842年出版了考察结果。他还出版过几篇关于巴西印第安人的作品,描述他们的语言、社会条件、疾病、医药以及他们的历史和未来展望等。 他在慕尼黑逝世并安葬,墓前装饰有两株棕榈树,墓碑铭刻着“棕榈树永远保持繁茂绿色”(In palmis semper virens resurgo)。 他曾经在南美洲收集到大量的植物标本,后来他收集的标本不断扩充,达到300 000枚,包括65 000种,来自世界各地,1870年,他的收藏被比利时政府收购,收藏到比利时国家植物园中,植物园目前完成了一项“马齐乌斯工程”,将这些标本数字化。.

新!!: 凤眼蓝和卡尔·冯·马齐乌斯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凤眼蓝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发酵

发酵作用(fermentation)有时也寫作醱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在食品工业、生物和化学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其也是生物工程的基本过程,即发酵工程。对于其机理以及过程控制的研究,还在继续。.

新!!: 凤眼蓝和发酵 · 查看更多 »

吸附

吸附是指某种气体,液体或者被溶解的固体的原子,离子或者分子附着在某表面上。这一过程使得表面上产生由吸附物构成的膜。吸附不同于吸收,吸收是指作为吸附物的液体浸入或者溶解于另一液体或固体中的过程。吸附仅限于固体表面,而吸收同时作用于表面和内部。 吸附也属于一种传质过程,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质表面的分子,其中相对物质外部的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液体或固体物质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体或气体,尤其是表面面积很大的情况下,这种吸附力能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业上经常利用大面积的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水膜等。吸附过程有两种情况:.

新!!: 凤眼蓝和吸附 · 查看更多 »

堆肥

堆肥是被分解和回收的有机物质作为肥料和。堆肥是有机农业的关键成分。 在最简单的层面上,堆肥过程需要将一批被称为(叶子,食物废物)的湿的有机物质物料在等待数周或数月后分解成腐殖质。现代的,有条不紊的堆肥是一个多步骤,密切监测的过程,具有测量水,空气和碳氮富含材料的输入。分解过程通过切碎植物物质,加水并通过定期转动混合物确保适当的通气来辅助。蠕虫和真菌进一步分解材料。需要氧气工作的细菌(好氧细菌)和真菌通过控制化学过程,将输入转化为热,二氧化碳和铵。铵()是植物使用的氮的形式。当植物不使用铵,可用的铵被细菌进一步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堆肥富含营养。它用于花园,园林绿化,园艺和农业。堆肥本身在许多方面对土地有利,包括作为,肥料,添加重要腐殖质或腐植酸,以及作为土壤的天然杀虫剂。在生态系统中,堆肥可用于侵蚀控制,土地和溪流复垦,湿地建设以及堆填区(见堆肥用途)。用于堆肥的有机成分可以替代地用于通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新!!: 凤眼蓝和堆肥 · 查看更多 »

天敵

#重定向 捕食.

新!!: 凤眼蓝和天敵 · 查看更多 »

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无锡、常州(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凤眼蓝和太湖 · 查看更多 »

奉化江

奉化江是中国浙江宁波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得名于流经的奉化,奉化江为甬江的一条支流甬江的正源历来有不同说法,详见甬江条目。,发源于奉化区溪口镇四明山大湾岗,此后东流出亭下水库至江口,依次与东江和鄞江汇合,最后向北至宁波三江口与姚江汇合成为甬江。奉化江自江源至三江口全长93.1公里,流域面积2223平方公里。 奉化江及其支流为宁波重要的水源地。奉化江水系中的众多水库为宁波市供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奉化江流域水利治理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它山堰为代表的一系列节制工程。而奉化江干流和支流上的灵桥和方桥则是宁波较早的近代桥梁。.

新!!: 凤眼蓝和奉化江 · 查看更多 »

姚江

姚江,古名舜江,又名余姚江,是中国浙江省的一条河流,因流经余姚而得名。姚江是甬江的一条支流甬江的正源历来有不同说法,详见甬江条目。,发源于余姚市境内的四明山,此后此后流经四明湖水库,向东分成三支,穿过余姚城区后合流,进入宁波城区,在宁波市三江口与奉化江交汇始称甬江。姚江从源头至三江口全长104.5公里,流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 姚江航运的历史悠久,是浙东运河的组成部分,曾在漕粮河海联运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也曾是沟通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途径。文化上,姚江畔以王守仁、黄宗羲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也曾经形成以姚江命名的姚江学派。.

新!!: 凤眼蓝和姚江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凤眼蓝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 凤眼蓝和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凤眼蓝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凤眼蓝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本列表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所维护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名单。.

新!!: 凤眼蓝和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 查看更多 »

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 TG, triacylglycerol, TAG, or triacylglyceride),亦作--,常稱為油脂,為動物性油脂與植物性油脂的主要成分,一種由一個甘油分子和三個脂肪酸分子組成的酯類有機化合物,可以透過日常飲食攝取。 熔點則取決於其脂肪酸部分的種類,由碳數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所形成的--在常溫下多為固體(如牛油、豬油),即稱為脂肪(fat)。由碳數較少的飽和脂肪酸(椰子油)或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所形成的--在常溫下多為液體,即稱為油(oils)。市上販售的固態植物奶油是將植物油加氫成為飽和脂肪酸後加上牛奶與人工色素而得。.

新!!: 凤眼蓝和三酸甘油酯 · 查看更多 »

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Rio Amazonas;Río Amazonas;Awqaq sipaskuna mayu),位於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第二長的河流。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幾倍,大約相當於7條長江的流量,佔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佔南美洲面积的40%;支流數超過1萬5千條。 由于亚马逊河的流量巨大,所以距河口150公里內的海水都不鹹,海水含盐量相当低,主河道有1.5到12公里宽,从河口向内河有3,700公里的航道,海船可以直接到达秘鲁的伊基托斯,小一点的船可以继续航行780公里到达阿库阿尔角,再小的船还可以继续上行。 亚马逊河从北纬5度伸展到南纬20度,源头在安第斯山高原中,离太平洋只有很短的距离,经过秘鲁和巴西在赤道附近进入大西洋。.

新!!: 凤眼蓝和亚马逊河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凤眼蓝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凤眼蓝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凤眼蓝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凤眼蓝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單子葉植物

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s,簡稱monocots),舊名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或百合綱(Liliopsida),單子葉植物有約59,300個物種。當中最大的科是蘭科,有超過20,000個物種。.

新!!: 凤眼蓝和單子葉植物 · 查看更多 »

Colocasia esculenta

#重定向 芋.

新!!: 凤眼蓝和Colocasia esculenta · 查看更多 »

磷(Phosphorum,化学符号: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5。.

新!!: 凤眼蓝和磷 · 查看更多 »

秸秆

,古稱藁,是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農作物成熟脫粒後剩餘的莖葉部分;其中水稻的秸稈常稱為稻草、稻藁、俗稱禾稈草,小麥的秸稈則稱為麥稈。.

新!!: 凤眼蓝和秸秆 · 查看更多 »

繁殖

繁殖,或生殖,是透過生物的方法製造生物個體的過程。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現象之一。每個現存的個體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來的結果。已知的繁殖方法可分為兩大類:有性生殖以及無性生殖。 無性繁殖的過程只牽涉一個個體,例如細菌用細胞分裂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並不局限於單細胞生物。多數的植物都可進行無性繁殖。常见的无性繁殖有營養繁殖、出芽生殖、断裂生殖、孢子生殖等。通过离体植物组织培养,也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手段。一種學名為Mycocepurus smithii的螞蟻也是用無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後代。 而有性繁殖則與配子之結合有關。例如人類的繁殖就是一種有性繁殖。.

新!!: 凤眼蓝和繁殖 · 查看更多 »

纤维素

纤维素(cellulose)是一类有機化合物,其化學通式为,是由幾百至幾千個β(1→4)連接的D-葡萄糖單元的線性鏈(糖苷键)組成的多醣。纖維素是綠色植物的,許多形式的藻類的和卵菌的原代細胞壁的重要結構組分;一些種類的細菌分泌它以形成生物膜。纖維素是地球上最豐富的有機聚合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醣,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棉花、亚麻、苧麻和黄麻部含有大量优质的纤维素。棉花纤维中的纤维素含量是90%,木头中纤维素含量是40%-50%,干燥的麻中纤维素含量是57%。 天然纤维素为无味的白色丝状物。纤维素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但在加热的条件下会被酸水解,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植物的支持组织。.

新!!: 凤眼蓝和纤维素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凤眼蓝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洲

美利堅洲(英文:Americas),简称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面積達4254.9万平方公里,佔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人文地理则将之分为盎格鲁美洲(大多使用英語)和拉丁美洲(大多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人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多数原住民已经被欧洲移民有组织屠杀,已经不是主要居民。对于欧洲人来说,美洲最初并不为所知,后被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並误认为是印度,以致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流传之今。后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名字命名,并沿用至今。 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移民,后来荷兰、英国、法国也向那里移民。1776年,美洲诞生第一个西方殖民独立国家——美国。.

新!!: 凤眼蓝和美洲 · 查看更多 »

真菌

真菌即真菌界(学名:Fungi)生物的通称,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熟知的菇類。真菌自成一界,與植物、動物和原生生物相區別。真菌和其他三種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菌的細胞有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卵菌和黏菌、水黴菌等在構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不屬於真菌,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研究真菌的學科稱為真菌學,通常被視為植物學的一個分支。但事實顯示,真菌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要比和植物之間更加親近。 雖然真菌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的真菌不顯眼,因為它們體積小,而且它們會生活在土壤內、腐質上、以及與植物、動物或其他真菌共生。部分菇類及黴菌可能會在結成孢子時變得較顯眼。真菌在有機物質的分解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對養分的循環及交換有著基礎的作用。真菌從很久以前便被當做直接的食物來源(如菇類及松露)、麵包的膨鬆劑及發酵各種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及醬油)。1940年代後,真菌亦被用來製造抗生素,而現在,許多的酵素是由真菌所製造的,並運用在工業上。真菌亦被當做生物農藥,用來抑制雜草、植物疾病及害蟲。真菌中的許多物種會產生有的物質,稱為(如生物鹼和聚酮),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有毒。一些物種的孢子含有精神藥物的成份,被用在娛樂及古代的宗教儀式上。真菌可以分解人造的物質及建物,並使人類及其他動物致病。因真菌病(如)或食物腐敗引起的作物損失會對人類的食物供給和區域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物生命周期、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150萬-500萬個物種,其中被正式分類的則只有約5%。自從18、19世紀,卡爾·林奈、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及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等人在分類學上有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之後,真菌便已依其形態(如孢子顏色或微觀構造等特徵)或依生理學給予分類。在分子遺傳學上的進展開啟了將DNA測序加入分類學的道路,這有時會挑戰傳統依形態及其他特徵分類的類群。最近十幾年來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研究已幫助真菌界重新分類,共分為一個亞界、七個門、及十個亞門。.

新!!: 凤眼蓝和真菌 · 查看更多 »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粒線體、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新壁總域演化支。 科學家相信,從基因證據來看,真核生物是細菌與古菌的基因融合體,它是某種古菌與細菌共生,異種結合的產物。.

新!!: 凤眼蓝和真核生物 · 查看更多 »

病原体

病原体,泛指对可以引致疾病的生物及非生物的一个总称。病原体包括了:细菌(病原菌)、真菌、朊毒體、線蟲、寄生蟲、其他的生物,以及非生物,例如:病毒、 重金屬、各種化學毒素、霾害、汙染等等。 他发现医院內由产科護士負責接生的貧窮產妇,她们的死亡率比由医生負責接生的產妇高上幾倍。他从他的观察中认定两者死亡率的差別,与环境的清洁有关连。.

新!!: 凤眼蓝和病原体 · 查看更多 »

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Bioenergy)是从生物来源的材料制成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是太阳光中的化学能的形式存储的的任何有机材料。作为一种燃料,它可能包括木材,废木料,秸秆,有机肥,甘蔗,和多种农业工艺的许多其它副产物。到2010年,全球的发电生物能源已安装容量是,其中在美国有Frauke Urban and Tom Mitchell 2011.

新!!: 凤眼蓝和生物能源 · 查看更多 »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統稱。此特定環境裡的非生物因子(例如空氣、水及土壤等)與其間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Biology Concepts & Connections Sixth Edition”, Campbell, Neil A. (2009), page 2, 3 and G-9.

新!!: 凤眼蓝和生态系统 · 查看更多 »

甬江

江,古称大浃江,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条入海河流,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被誉为宁波的“母亲河”。甬江得名于奉化江上形似覆钟的甬山甬山即奉化江口的塔山。,这一名称也同时成为宁波市的简称。通常所说的甬江,指的是姚江和奉化江在宁波市中心三江口汇合直至镇海口入海的下游河段。这一河段长25.6公里,流量每秒71.4立方米,总流域面积4572平方公里。 甬江是浙东运河入海前的最后一段河道,历史上曾在漕粮海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曾沟通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甬江口曾发生一系列战事,为宁波带来动荡。但另一方面,西方文明也最早在甬江畔登陆,形成江北岸外人居留地,开启了宁波的近代化。.

新!!: 凤眼蓝和甬江 · 查看更多 »

甲蟎

#重定向 甲蟎亞目.

新!!: 凤眼蓝和甲蟎 · 查看更多 »

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绝大多数蚊子中,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蚊则外寄生于人体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肤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万,主要为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有些种类的蚊子还会寄生于节肢动物。吸食血液对宿主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吸食过程中,蚊子的唾液会使宿主出现皮疹等症状。蚊子是许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会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将疾病从一个宿主体内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体内,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寨卡病毒、、日本腦炎、西尼罗河病毒、基孔肯雅热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传播,因此,蚊子被蚊蟲控制協會(英文: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布。.

新!!: 凤眼蓝和蚊 · 查看更多 »

芋(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或芋艿,俗稱「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其球状地下茎(塊莖)可食用亦可入药,在大洋洲諸島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全年皆有產,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種的印度人約於西元前5,000年馴化了來自馬來西亞濕地的野生芋頭,爾後又傳到埃及。.

新!!: 凤眼蓝和芋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凤眼蓝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蠕虫

蠕虫是一类长条状,软体无脊椎动物。蠕虫并不是严格的生物学上的分类,其中的一些彼此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种,包括一些昆虫的幼虫、蜈蚣、蚯蚓等。全球现有超过一百万种的蠕虫,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巨型蠕虫藉由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在动物分类学史上,蠕虫曾被认为是独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一类动物。但在分类学研究不断发展之后,人们发现蠕虫,实际上与人体有关系的包括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和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所属的各种动物。因此在分类学上,蠕虫这个名称已无意义;但习惯上仍沿用此词。由蠕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具有重要意义的蠕虫种类几乎全部属于前两门。 Category:寄生蟲.

新!!: 凤眼蓝和蠕虫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新!!: 凤眼蓝和被子植物 · 查看更多 »

食物鏈

食物鏈是表示物種之間的生存組成關係,在生態學中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生下孩子的情況。 雖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眾多,亦於生態系統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中所引起的作用,可以被分類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個類別。最底層是“生產者”,是以陽光來行使光合作用,自行用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再上層是各級“消費者”,要依賴生產者供應物質和能量;當消費者死亡以後,“分解者”會以他們的屍體為食物。 而還有一個「清除者」,是一個生態系統中擔任清除性工作的生物。這些生物把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遺體或排遺作為食物,具有「分解者」將大分子物質轉換為小分子物質的能力,卻又無法如「分解者」般將所攝食的有機物質轉變成無機物。與「生產者」可以將小分子無機物合成為大分子有機物的能力更是不相干。因此在某些定義中接近於「消費者」,卻又兼具有「分解者」的某些特質,因此在生態系統中被單獨歸為一類,被稱為「清除者」。換句話說「清除者」可視為「腐食性消費者」,這些生物將大分子有機物轉換為小分子有機物,例如禿鷹吃腐屍,螞蟻吞食昆蟲遺骸,而溪流、河口等水域生態系中的螃蟹、蝦子等攝食泥土中的有機質碎屑也是一例,這些有機質碎屑除了植物的枯枝落葉之外,還有許多經過其他動物消化過的小分子有機物。這些「清除者」無法清除的部分再交棒給「分解者」處理,減輕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工作量,加速生態環境中的能量與碳循環。若是所有的生物殘骸或排遺皆由「分解者」直接分解,生態系統中從有機物轉換為無機物的速率將遠小於有機物質的堆積,能量與物質無法順利傳遞循環,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新!!: 凤眼蓝和食物鏈 · 查看更多 »

饮用水

飲用水是具有一定品質控管,可供飲用或使用而不會造成立即或長期性危害的水。在多數已開發國家,即使只有極低比例的水實際使用於飲用或烹飪,常見用途包括洗滌和景觀灌溉等,但其家庭、商業和工業用水皆已達飲用水標準。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人類未獲得足夠的飲用水取水途徑,使用水來源亦多半受到病媒、病原或過量毒素或懸浮物的汙染,不利於人體健康。一旦人類飲用或食用這種受汙染的水體,將造成大規模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即許多國家的主要死因。降低水傳染病發生率是現今開發中國家的重要公共衛生目標。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陈代谢的必要媒介。人体每天消耗的水分中,约有一半需要直接喝饮用水来补充,其他部分从饭食中直接获得,少部分由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补充水分1200毫升左右。運動量大的人,需1800~2400cc。.

新!!: 凤眼蓝和饮用水 · 查看更多 »

饲料

饲料是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新!!: 凤眼蓝和饲料 · 查看更多 »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魚」本身並非一個正式用作生物分類的名稱,但他們共通的特徵是有鰓的水生動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当时已知魚類約有28000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约在32100種。 魚類包括盲鰻、七鰓鰻、軟骨魚及硬骨魚等,也包括許多已經絕種的物種。魚絕大部份屬於冷血動物,其體溫會隨外在環境溫度而變化,極少數像大白鲨、及鮪魚及月魚等可以將體溫維持在較高的溫度 。在大部份的水體中都有魚。幾乎所有的水生環境中都有魚,從高山的溪流(如鱒魚)到深海帶甚至超深海渊带(像囊鰓鰻目及鮟鱇魚)。魚比其他的脊椎动物有更多的物種變異性。 人類也可能因為娛樂、想要進行水族饲养或是在水族館展示而捕魚或釣魚。魚在一些文化中曾經是神或是宗教的符號,同時也是許多藝術、書籍或電影的主題。 鱼這個詞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定義,排除了四足類(如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有相同祖先的物種。魚是並系群,是由脊索動物門的許多綱所組成,在系統分類學上沒有對應魚的分類類群。 最早可以歸類於為魚類的生物是软躯体的脊索动物,在寒武纪首次出現,雖然沒有真脊柱,但是有脊索,因此其動作較其他脊索动物更加靈活。魚在古生代繼續演化,產生很多不同的物種,其中許多都是盾皮魚綱,有骨甲防止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第一個有下顎的魚出現在志留紀,而許多的魚已經變成強大的肉食動物,而不再成為节肢动物的食物。.

新!!: 凤眼蓝和鱼 · 查看更多 »

鴨跖草目

鴨跖草目(学名:Commelinales),又称鴨--草目,是單子葉植物的一目,属于鸭跖草分支。 Category:鸭跖草分支.

新!!: 凤眼蓝和鴨跖草目 · 查看更多 »

运输

運輸,是指運輸主體(人或者是貨物)透過運輸工具(或交通工具與運輸路徑),由甲地移動至乙地,完成某個經濟目的的行為。因此,運輸是一種「衍生的經濟行為」,運輸多半都是為了完成某些經濟行為,例如購物、上班、上學、訪友等需求而進行。 而運輸主體與運輸工具在運輸路徑上所產生的互動現象,即為交通現象。因此運輸是一種兩地間的移動行為,而交通是兩地之間所發生的現象。「運輸」與「交通」兩詞常受到混用,中文习用「交通擁擠」而非「運輸擁擠」,「運輸路徑」而非「交通路徑」。.

新!!: 凤眼蓝和运输 · 查看更多 »

藻類

藻類,又稱作懸浮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屬於真核細胞的藻類,也有屬於原核細胞的藻類。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他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他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凤眼蓝和藻類 · 查看更多 »

葉蟎

葉蟎为葉蟎科葉蟎屬下的一个种。本物種被用於控制雜草的生長,主要是荊豆。 本物種體長約0.5毫米,顏色鮮紅色。群居於用吐出來的絲環繞樹枝尖端,以提供有遮蔽的地方。受感染的植物很容易可以找到這些被絲包圍的枝葉,有時還會愈長愈大。一般來說,本物種在其三到四週的成蟲生涯中每天都會下一到四顆卵,一年内能繁殖10到20代,從十數隻到數十隻的群體。初成長的幼蟲由於體型極微細,可以隨風擴散;餘下的會繼續繁殖。 本物種原生於歐洲,在當地一般被視為害蟲;不過本物種只會在特定植物出現,不會襲擊其他植物,即使有破壞,也只是在進食時刺穿植物的組織。不過被本物種嚴重侵佔的植物,往往會減少開花的機會,也令其枝葉生長受到限制。 本物種現時在整個澳大利亞,包括塔斯曼尼亞也造成傷害。然而在1990年代,本物種被引進到美國西北部及夏威夷,以控制當地的野草。本物種其實也有其天敵,包括另一種蟎Phytoseiulus persimilis及瓢蟲科的Stethorus punctillium,皆可使其數量大幅減少。.

新!!: 凤眼蓝和葉蟎 · 查看更多 »

肥力

肥力(Felixism Chan)原名陳偉基,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藝評人、劇場策劃人及插畫師,成立個人機構「FELIXISM CREATION」,主要於台灣及香港兩地發展文化事業。2016年獲得藝術發展局頒予「:香港藝術發展獎新秀獎(藝術評論)」。現為香港小劇場獎及IATC劇評人獎」評審委員,《Art Plus》(香港及台灣) 藝評專欄作家,亦於四地不同平台發表藝評。也有以香港藝評人身份,獲邀出席不同地方之藝術節及藝評討論活動,包括香港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安樂院線主辦之英國國家劇院NTLIVE之本地戲劇電影播放活動,台北藝術節、台灣國際藝術節、台灣超親密小戲節、澳門藝術節、澳門藝穗節、北京舞蹈雙周、廣東現代舞周,及2015年獲邀為荷蘭藝術節之海外藝評人。近年編輯/出版︰《香港戲劇評論選(1960-1999)》,編輯及撰作《前進十年》、《沙磚上︰實驗、組合、時代》、《躍動的交鋒:閱讀新文本》、《幕後起底》等。 肥力同時為香港及台灣的劇場策劃人,曾為個人策劃項目及多個香港及台灣藝團及電影策劃/監製節目,包括新視野藝術節,國際綜藝台家歡、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進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香港戲劇創作室等。近期監製/市場策劃作品包括《卡桑德拉—表象終結的世界》、《追龍》、《夢外之境》、《未來簡史》、《後殖民食物與愛情》、《Artors Lab 契訶夫的花園》等。 設計及插畫方面,從事平面、網頁及標籤設計、插畫、繪本及壁畫等。曾獲得香港多個獎項,於香港出版多本兒童繪本。近年合作單位包括︰ 雲門舞集、香港匯豐銀行、林子祥先生、傅穎小姐、太極樂隊、香港小童群益會、徹聖文化基金會、餐廳、出版社、電影製作公司、台灣民宿等。.

新!!: 凤眼蓝和肥力 · 查看更多 »

膳食礦物質

物質,又稱為無機鹽及膳食礦物質,除了碳、氫、氮和氧之外,也是生物必需的化學元素之一,也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謝等生命活動的主要元素,約佔人體體重的4.4%。它們可以是巨量礦物質(需求相對比較大)或微量礦物質(需求較小)。他們可以自然地存在於食物中,或是元素或礦物形式地被加入,例如碳酸鈣或氯化鈉。有部份這些添加物來自自然來源,例如地下的牡蠣殼。有時礦物質會被加入食物以外的飲食裡,因為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和在食土病裡,稱為「異食癖」或「食土症」。 適當地吸取一定程度的每種食用礦物質是有必要持續去維持身體的健康。而過量吸取食用礦物質可能會導致直接或間接的病症,歸咎於身體裡礦物質程度之間的競爭特性。例如,大量的鋅並不有害於它自己,但卻會導致銅的不足(除非補償,按照老年眼疾研究計劃裡指出)。有媒體報導稱,物體接觸礦物質含量過高的井水後,會在物體表面形成薄膜,經長時間暴曬,薄膜會變成堅硬的外殼,即「石化」。 不同地理學地區的土壤含有不同數量的礦物質。.

新!!: 凤眼蓝和膳食礦物質 · 查看更多 »

重金属

重金属有許多種不同的定義。在科學界常見的一種定義是密度大于5的金属,大多数金属都是重金属。重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般上较为稳定。.

新!!: 凤眼蓝和重金属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凤眼蓝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雨久花科

久花科共有9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原生有2属共6种,分布在南方,现已引进几个品种。 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或一年生水生草本;叶浮水或沉水,基部有鞘;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为花瓣状,6片,分离或合生;果实为膜质的蒴果。其中重要的品种凤眼蓝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的有害入侵物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百合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归入鸭跖草目。.

新!!: 凤眼蓝和雨久花科 · 查看更多 »

PH值

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鹼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倫·索倫森(Søren Peder Lauritz Sørensen)提出的。「pH」中的「H」代表氫離子(H+),而「p」的來源則有幾種說法。第一種稱p代表德语「Potenz」,意思是力度、強度;第二種稱pH代表拉丁文「pondus hydrogenii」,即「氫的量」;第三種認為p只是索倫森随意选定的符号,因为他也用了q。现今的化学界把p加在无量纲量前面表示该量的负对数。 通常情况下(25℃、298K左右),当pH小于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大于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等于7的时候,溶液为中性。 pH允许小于0,如鹽酸(10 mol/L)的pH为−1。同样,pH也允许大于14,如氫氧化鈉(10 mol/L)的pH为15。.

新!!: 凤眼蓝和PH值 · 查看更多 »

Tetranychus tumidus

#重定向 突叶螨.

新!!: 凤眼蓝和Tetranychus tumidus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凤眼蓝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凤眼蓝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比重

比重(Specific gravity)是一物體或者气体密度與同温同压下水或者空气的密度之間的比值,為一個无量纲量。比重若大於1,在水中會沉下,反之若小於1,則可以浮在水上。以水以外的物質當作參考物,通常稱為相對比重。.

新!!: 凤眼蓝和比重 · 查看更多 »

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是7。在自然界中氮单质最普遍的形态是氮气,这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无臭的雙原子气体分子,由于化学性质稳定而不容易发生化學反应。氮气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佔總體積的78.09%。1772年在苏格兰爱丁堡,由丹尼尔·卢瑟福分離空氣後发现。氮属于氮族元素中的一种。 氮是宇宙中常見的元素,在銀河系及太陽系的豐度排第七名。其生成的原因推測是由於超新星中碳和氫產生的核融合。由於氮元素及其和氫、氧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都极易揮發,因此在內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中氮元素較不常見。不過和地球一样,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大氣層中,气态的氮及其化合物很常见。 很多工业上很重要的化合物(比如氨、硝酸、用作推进剂或炸药的有机硝酸盐以及氰化物)都含有氮原子。氮原子之间具有非常牢固的化学键,无论是在工业中或是在生物体內,将转化为有用的含氮化合物都是很不容易的。相应的,当含氮化合物燃烧,爆炸或分解时会产生氮气,并通常可以释放大量有用的能量。合成产生的氨和硝酸盐是关键的工业化肥料,而硝酸盐肥料是引起水系统富营养化的关键污染物。 含氮化合物除了作为肥料和能量储存的功用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用途。氮是克維拉纤维和氰基丙烯酸酯强力胶水等多种材料的组成部分。在各种药学药品的大类中(包括抗生素)都含有氮元素。许多药物都是天然含氮信号分子的类似物或前体药物。比如,有机硝酸盐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在体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以控制血压。植物中的生物鹼(经常是防卫性化合物)根据定义是含有氮的,许多知名的含氮药物(比如咖啡因和吗啡)是生物碱或是合成的天然产物类似物,像许多植物生物碱一样用作于动物体内的神经传导物质的接收器上(例如合成苯丙胺)。 氮主要存在于所有的有机体的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和核酸(DNA和RNA)之中。人类身体中的3%的重量都是氮元素构成的,其含量仅次于氧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氮循环是指氮元素从空气进入生物圈和有机化合物中然后再返回大气的转移过程。.

新!!: 凤眼蓝和氮 · 查看更多 »

污水

#重定向 水污染.

新!!: 凤眼蓝和污水 · 查看更多 »

沼氣

沼氣(Marsh gas、swamp gas或bog gas)是在湿地形成之生物氣體,通常自然發生於河流濕地、沼泽或泥炭,其主要成分為甲烷,亦含硫化氫與二氧化碳。 由於沼地表面由多孔性的植生腐敗後所形成之,使得這層土殼之下呈現厭氧狀態,進而使土殼下的有機物質發生厭氧分解與发酵,最終形成沼氣。.

新!!: 凤眼蓝和沼氣 · 查看更多 »

渔具

渔具(Fishing tackle)是钓鱼者在钓鱼时所用设备。一些主要的渔具是:鱼钩、钓线、鱼漂、沉子、鱼饵、窝子、鱼护、抄网、钓箱等。.

新!!: 凤眼蓝和渔具 · 查看更多 »

滇池

滇池也称昆明湖、昆明池,古称滇南泽,位于中國雲南省省会昆明市西南部,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湖泊海拔高度1886米。形状似胃形。湖底平坦。北部海埂湖堤以北称“草海”,以南称“外海”。.

新!!: 凤眼蓝和滇池 · 查看更多 »

漢江

漢江可以指:.

新!!: 凤眼蓝和漢江 · 查看更多 »

漂浮性水生植物

漂浮性水生植物為沒有根固定在土裡的水生植物,植物體本身會隨著水流四處漂移。.

新!!: 凤眼蓝和漂浮性水生植物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凤眼蓝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Organische Verbindung;英語:organic compound、organic chemical),简称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但是碳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 碳酸氢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鹽、金屬碳化物(如電石)等除外。有机化合物有时也可被定义为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有机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例如生命的起源——胺基酸即為一有機化合物。.

新!!: 凤眼蓝和有机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成本

在经济学、商业和会计学中,成本在经济学中指的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成本因选择而起,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意指為了藉由購買或以物易物的方式獲得某樣物品,或是為了得到他人提供的服務,所花費或付出的金額,其中亦包括預定要花費或是付出的金額,往往和一个商业事件或者经济交易相联系。 成本也经常被以适用性为标准进行分类。.

新!!: 凤眼蓝和成本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凤眼蓝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以透過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也就是不經由減數分裂來產生配子,直接由母体細胞分裂後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分裂生殖、出芽生殖、斷裂生殖和營養器官繁殖、孢子繁殖等。这种生殖的速度通常都較有性生殖快很多。但是,這種生殖方式的生物常常會因為其後代無法適應新環境而滅絕,這也是無性生殖的缺點之一。 个别雌性脊椎动物在人工圈养或濒临灭绝的情况下也可能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繁育下一代。.

新!!: 凤眼蓝和无性生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布袋蓮水葫芦鳳眼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