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公視晚間新聞

指数 公視晚間新聞

《公視晚間新聞》為台灣公共電視(公視)的晚間新聞節目,2002年7月1日開播,是公視新聞的主力節目,目前的播出時間是台北時間(UTC+8,以下皆同)平日19時至20時整,週末19時至19時27分。.

33 关系: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台視晚間新聞大安區 (臺北市)字幕中央通訊社中華民國國語中視新聞全球報導國家標準時間內湖區全球現場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2台公視3台公視主頻公視新聞現代標準漢語片場系統華視華視MOD新聞頻道華視新聞華視晚間新聞黃明明葉明蘭臺北市UTC+8正月初六新臺幣晚間新聞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 第一組2015年世界棒球12強賽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3D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英語譯名: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臺灣公廣集團、臺灣公廣、公廣集團、公廣,是台灣第一個、亦是目前唯一的公共媒體事業群,由公視基金會和中華電視公司等兩個中華民國政府出資的媒體機構組成,於2006年7月1日成立。現階段以經營電視媒體為主,未來計劃納入廣播服務,遠程發展以英國的BBC、美國的PBS、日本的NHK等國際知名公共媒體機構為目標。.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 查看更多 »

台視晚間新聞

《台視晚間新聞》(TTV EVENING NEWS)是臺灣電視公司的招牌新聞節目,亦是台灣電視史上最悠久的新聞節目。 現任平日主播為林益如,週末主播為鄔凱雯、劉宜函。.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台視晚間新聞 · 查看更多 »

大安區 (臺北市)

大安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中心偏南,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大安區名之由來,來自舊地名「大安--」。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及大臺北地區明星高中職師大附中、大安高工、著名貴族學校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等均位於此區,文教氣息相對濃厚。 臺北市少有的大型綠地在此地則有大安森林公園扮演都市之肺的角色。 本區南部的公館、師大路有許多以學生文化為主的商圈;本區北部則為商業辦公及住宅混合區,其中忠孝東路為貫穿臺北市東西最重要的軸線之一,沿忠孝東路三段、四段有眾多百貨公司、商場及餐廳,商業機能極為發達。本區內的敦化南路、仁愛路與辛亥路部份路段則是著名的林蔭大道。而建國高架道路與市民大道連接國道高速公路,使得本區交通十分便捷,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安區為波斯菊,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大安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字幕

字幕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台作品裏面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後期加工的文字。 影視作品的對話字幕,一般出現在螢幕下方;而戲劇作品的字幕,則可能顯示於舞台兩旁或上方。 字幕与声音语言相比,声音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声无形,转瞬即逝,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不易听懂。如人物的语言和戏词,有的因口音或语种的原因,受众便很难听清或听懂,加上字幕就可以弥补这种局限性。因此,字幕与声音和画面相比,具有独特的功能。 中国各地方言差异较大,给电视节目配上字幕,首先消除了语言隔膜,其次能够避免因为现场环境(噪声)和拾音器材的质量等客观因素而造成的传播障碍。又如播映《三国演义》《水浒传》时,演员念文言台词,加上字幕就便于观众理解。 將節目的語音內容以字幕方式顯示,可以幫助聽力較弱的觀眾理解節目內容。另外,字幕也能用於翻譯外語節目,讓不理解該外語的觀眾,既能聽見原作的聲帶,同時理解節目內容。 另外,在中国,不同地区语言的发音差别很大,不能正确理解普通话的人很多。但是文字写法的差异并不大,看到普通话的文字后人们大都都能理解。所以,近年来华语圈的影视作品中,对应普通话(或方言)的字幕大多被附加在节目中。但因为播出技术的原因,中国的电视节目不支持隐藏字幕,所以播出机构也无法去掉节目中的字幕,可能会出现节目播出混乱、字幕之间互相遮掩的情况。而臺灣的華語節目也都會附上正體中文字幕,和中國大陸一樣因為播出技術的原因,目前仍無法去掉節目中的字幕。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同,臺灣人在觀看華語電影或電視劇、華語配音的動畫等,皆有搭配中文字幕觀看的習慣(他國的人在觀看自己母語或第一語言的影片時,大部分都僅聽對白,不需要再搭配對應臺詞的字幕,如日本)。 此外,字幕也是「空耳」的一種重要呈現方式,可將一種語言的影片或音樂作品用另一種語言中的諧音進行再詮釋,通常目的為惡搞。.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字幕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中視新聞全球報導

《中視新聞全球報導》為中視新聞的晚間新聞節目,目前的播出時間是台北時間(UTC+8)週一至週五18時30分至20時整,週六、週日18時57分至20時整。.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中視新聞全球報導 · 查看更多 »

國家標準時間

國家標準時間(National Standard Time,縮寫:NST,亦被稱為臺灣標準時間、臺北時間或中原標準時間)為中華民國採用的標準時間,比世界協調時快八小時。此時間與北京時間、香港時間、澳門標準時間、菲律賓標準時間、馬來西亞標準時間、新加坡標準時間及絕大部分的蒙古標準時間皆位於同一個時區。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附屬的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管理規範。.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國家標準時間 · 查看更多 »

內湖區

內湖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北地區,為其十二個行政區之一。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閩南語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語「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則有許多新建商辦大樓,三軍總醫院及臺灣多數媒體皆將總部設於此。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內湖區 · 查看更多 »

全球現場

《全球現場》(PTS World News)是台灣公共電視的國際新聞節目,是現今台灣少數全面播放國際新聞的資訊節目,於台北時間每週六及週日19時30分播出。其前身為《七點看世界》,2002年中旬變更為今名稱,2008年2月28日停播,2011年6月18日復播。.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全球現場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公視2台

公視2台,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的電視頻道。.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公視2台 · 查看更多 »

公視3台

公視3台是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旗下的一個電視頻道,也是臺灣第一個-zh-tw:高畫質電視;zh-hant:高清電視;zh-hans:高清电视-頻道。創台之初的頻道名稱為HiHD,由公視接受行政院新聞局「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數位電視發展兩年計畫」補助建置經營,2008年5月15日睌上8點起開始試播,第一個播出的節目為連續劇《美味關係》。2012年7月24日HiHD正式開播,節目內容則以外國電影、戲曲、文化藝術和體育賽事等為主。創台時的頻道名稱「HiHD」的「Hi」是「招呼」、「迎接」之意,「HD」是「High Definition」(高清)之意 。2012年8月31日起,頻道名稱由「HiHD」更改為「公視HD」。 2016年7月6日凌晨兩點起更名為「公視3台」,定位為體育賽事、藝文、各國劇集的頻道。.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公視3台 · 查看更多 »

公視主頻

公視主頻是台灣的公共電視媒體——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的主頻道,公視「升規HD」的宣傳網站將本頻道定名為「公視一台」。內容為綜合台形式,特色是比其他無線台(台視、中視、華視、民視)更重視公共服務節目及弱勢族群(兒童、老人、原住民族等)節目。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期間,公視主頻道會在每整點前數分鐘固定錄影轉播中央氣象局颱風動態說明會,也會在畫面左側開啟滾動字幕報導颱風最新動態及颱風警報範圍。公視的台標在節目播完後會由半透明變成「彩色」。 2012年6月30日中午起,無線電視數位化後定頻於26頻道。 2016年6月8日,NCC通過公視換照和營運計劃變更案;自7月6日起升級HD訊號播出,和客家電視台、原住民族電視台並列第四個主頻道升級為高畫質訊號的電視台。.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公視主頻 · 查看更多 »

公視新聞

公視新聞(PTS NEWS)是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雖然公視開播時就已設置新聞部,但受限於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三讀通過時立法院附帶的決議,直到2002年7月1日才開始製作每日即時新聞。 與大多數的電視台一樣,公視正式新聞節目集中於每日晚上。整體而言,公視新聞因為新聞內容淨化,幾乎看不到其他台灣新聞台的血腥、火爆的場面,且素材多元,針對民生消費、台灣政經社會、人文環境等議題報導都極為深入;相較於台灣其他商業電視台,政治新聞立場也盡量客觀,不偏向任何政黨色彩,並時常邀請國內專家學者討論時事新聞;再加上主播群平穩播報風格,使得公視新聞在台灣備受推崇、得到了各方很好的評價。 公視新聞主要時段分別是午間台語新聞節目《公視中晝新聞》、晚間台語新聞節目《公視暗時新聞》及晚間華語新聞節目《公視晚間新聞》。與其他電視台多數的台語新聞不同,公視以直接使用台語用詞「中晝」、「暗時」來稱呼其新聞節目,展現台語的主體性。.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公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片場系統

片場系統係指使用一定區域的寬廣場地,以工業化和商業化方式所進行的電影文化產品和電影拍攝文化服務的生產与再生產系統或場所。該系統興起盛行於1920年代-1950年代。結合藝術、表演、傳媒、音像、出版等等的該系統與社會經濟發展互動融合,催生出更多元的文化形態,又稱為「影視業的產業化」。如環球影業片場系統延伸出的環球影城。 Category:電影製作 Category:美國製片廠 Category:好萊塢歷史和文化 de:Studiosystem en:Studio system es:Sistema de estudios fa:سیستم استودیویی is:Kvikmyndaverin ko:스튜디오 시스템 no:Studio system pl:System studyjny zh-min-nan:Studio system.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片場系統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華視MOD新聞頻道

華視MOD新聞頻道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旗下頻道之一,是中華電信MOD專屬頻道,2008年3月12日試播、2008年3月20日開播,定頻於中華電信MOD第55頻道,專門播映華視、公視與台灣宏觀電視的新聞節目、論壇節目與新聞雜誌節目,廣告時段專播華視節目廣告及華視新聞形象廣告,完全不播映商業廣告。華視新聞頻道並無自己的標誌,其標誌沿用華視商標。不過華視新聞頻道並未獲得執照,因此中華電信MOD被處罰。 2012年9月10日,華視新聞資訊台開播並取代華視MOD新聞頻道,中華電信MOD第55頻道所載頻道由華視MOD新聞頻道改為華視新聞資訊台。.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華視MOD新聞頻道 · 查看更多 »

華視新聞

華視新聞(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主要跟公視新聞、客視新聞部合作 (因為皆隸屬於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華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華視晚間新聞

《華視晚間新聞》(CTS EVENING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的招牌新聞節目,亦是華視歷史最久的電視節目。現任平日主播為房業涵,週末由各主播輪流代班主持。.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華視晚間新聞 · 查看更多 »

黃明明

黃明明,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倫敦政經學院國際關係碩士。曾任《公視晚間新聞》的當家新聞主播,現為台灣公廣集團公共電視台(TBS-PTS)新聞部經理。.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黃明明 · 查看更多 »

葉明蘭

葉明蘭是台灣公共電視(公視)的新聞主播,東海大學經濟學系畢業。.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葉明蘭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UTC+8

#重定向 UTC+08:00.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UTC+8 · 查看更多 »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农历正月第六天。.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正月初六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晚間新聞

晚間新聞,泛指於傍晚六點至八點播出的新聞--節目,也是多数电视台每天最主要的新闻时段;但在香港,晚間新聞是指在接近午夜播出的新聞報導。在台灣,接近午夜播出的新聞報導則稱為夜間新聞。.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晚間新聞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2013 World Baseball Classic)即第三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於2013年3月舉行。本屆賽事與前兩屆不同之處在於首度進行會前資格賽。多明尼加在冠軍賽最終以3比0擊敗同樣來自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獲得隊史上首次的經典賽冠軍,也是經典賽三屆以來首次以8戰全勝的戰績獲得冠軍的隊伍。.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 第一組

300px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 第一組是於2013年3月8日至3月12日之間,在日本東京都東京巨蛋舉行的賽事。比賽採取雙敗淘汰制,球隊成績達兩敗即淘汰,剩下晉級決賽的兩隊再進行比賽,決定名次。而若比賽進行至五局領先達十五分,或七局達十分,即提前結束比賽。 本組共有由A組預賽晉級的日本、古巴及由B組預賽晉級的中華台北、荷蘭四隊。 最後中華台北分別敗給日本及古巴率先被淘汰,古巴則分別在預賽及第二場敗部復活賽兩場皆輸給荷蘭遭到淘汰。地主日本以三戰全勝第一組第一名的成績晉級決賽,荷蘭則因敗給日本而以第二名晉級。.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 第一組 · 查看更多 »

2015年世界棒球12強賽

2015年世界棒球12強賽(英語:2015 WBSC Premier 12)由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參賽)與日本在2015年11月8日到11月21日共同舉辦,為首屆世界棒球12強賽。 本屆賽事由2014年年終「世界棒壘球聯盟棒球世界排名(WBSC Baseball World Rankings)」前12名的國家獲得參賽資格。12隊分為兩組進行單循環賽制預賽,各組前四名晉級八強單敗淘汰制決賽。半準決賽勝隊晉級準決賽,準決賽勝隊進行冠軍賽、敗隊進行季軍賽。全部共38場比賽。.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2015年世界棒球12強賽 · 查看更多 »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是2016年2月6日上午3點57分,發生於臺灣南部的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震央位於高雄市美濃區,即屏東縣政府北偏東方27.1公里處,芮氏規模6.6级,最大震度為臺南市新化7--級。與同樣發生於臺灣南部的1964年臺南白河地震和2010年高雄甲仙地震的規模類似。學者馬國鳳、吳逸民指出,此次地震可能為「雙主震」,在美濃主震後,觸發在臺南的第二主震。這解釋了美濃一帶災害不大,而臺南市震災相對嚴重,但氣象局以間隔僅4秒為由,認定是同一地震。此起地震與1999年集集大地震為臺灣在二戰後傷亡相當嚴重的地震,並造成臺灣有史以來單一建築物倒塌之罹難人數最多的災害。.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 查看更多 »

3D

3D可以指:.

新!!: 公視晚間新聞和3D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