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兩湖總師範學堂

指数 兩湖總師範學堂

兩湖總師範學堂,简称两湖總師、兩湖師範,是清末張之洞創辦的新式學堂,位於武昌營坊口都司湖畔。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創辦於光緒二十六年(1890年)的兩湖書院、創辦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江漢書院、創辦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名文昌書院的經心書院合併,改為兩湖大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兩湖大學堂改稱兩湖文高等學堂。清末廢除科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改兩湖文高等學堂為兩湖總師範學堂。後因辛亥革命停辦。 兩湖總師範學堂前身為兩湖文高等學堂、兩湖大學堂、兩湖書院以及經心書院和江漢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撥款四萬三千兩,和梁鼎芬、胡鈞等將兩湖文高等學堂改建為兩湖總師範學堂。.

18 关系: 两湖书院张之洞张继煦何成濬唐才常兩湖總師範學堂国立武汉大学王葆心章士釗黄兴辛亥革命胡钧梁鼎芬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市武汉音乐学院武昌

两湖书院

两湖书院,清末湖北武昌的新式学堂。于1890年由张之洞创建。院长由武昌知府梁鼎芬兼任。经费主要出自湘、鄂两省茶商捐赀,专取两湖士子入学,每省员额两百名,另为报答茶商资助,专录商籍学生四十人。1902年,和江漢書院、心經書院合并,改为两湖大学堂,1904年改称两湖文高等学堂。1906年,张之洞又拨款四万三千两,改名为“两湖总师范学堂”。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设备和师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第二所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原方言学堂和两湖书院的一些师资力量并入。 原址今为武汉音乐学院。.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两湖书院 · 查看更多 »

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重臣。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响。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砲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砲台失守,张之洞會同两江总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张之洞 · 查看更多 »

张继煦

张继煦(),又名张勋,号春霆。湖北枝江人。中国教育家。.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张继煦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唐才常

唐才常(),字伯平,號絨丞,又字佛塵,湖南瀏陽人。生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與譚嗣同同鄉,同师于欧阳中鹄,并称为“浏阳二杰”,因發動唐才常起義,被張之洞逮捕,斬首。.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唐才常 · 查看更多 »

兩湖總師範學堂

兩湖總師範學堂,简称两湖總師、兩湖師範,是清末張之洞創辦的新式學堂,位於武昌營坊口都司湖畔。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創辦於光緒二十六年(1890年)的兩湖書院、創辦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江漢書院、創辦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名文昌書院的經心書院合併,改為兩湖大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兩湖大學堂改稱兩湖文高等學堂。清末廢除科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改兩湖文高等學堂為兩湖總師範學堂。後因辛亥革命停辦。 兩湖總師範學堂前身為兩湖文高等學堂、兩湖大學堂、兩湖書院以及經心書院和江漢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撥款四萬三千兩,和梁鼎芬、胡鈞等將兩湖文高等學堂改建為兩湖總師範學堂。.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兩湖總師範學堂 · 查看更多 »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是由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改组而来,成立于1928年7月。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抗战时被称为四大名校。而后几经更名、调整、合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武汉大学,详见武汉大学历史。.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国立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王葆心

王葆心(),字季芗,号晦堂,罗田大河岸古楼冲人。中国近代教育家。.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王葆心 · 查看更多 »

章士釗

士釗(),字行嚴,筆名黃中黃、青桐、秋桐,生於湖南省善化縣。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章士釗 · 查看更多 »

黄兴

黃興(),字克強,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著名的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於上海去世。 1917年4月15日,黃興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於湖南长沙岳麓山。著有《黄興集》、《黃克強先生全集》、《黄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黄兴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胡钧

胡钧()亦名维绪,字雅仲,号赞廷、干之,湖北沔阳长尚口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胡钧 · 查看更多 »

梁鼎芬

梁鼎芬(),字星海,號節庵,中國廣東番禺人。清末民初官员、学者。.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梁鼎芬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於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學。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葛寅亮創辦的江漢書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綜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9位,全世界第282位。.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医学部

武汉大学医学部(Faculty of Medicine & Dentistry, Wuhan University)是武汉大学的六个学部之一。沿用湖北医科大学(Hubei Medical University,HBMU)校园,其校园被称为“杏园”。医学部有一刊物:《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武汉大学医学部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简称武音,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音乐高等学府,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位于两湖书院旧址。.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武汉音乐学院 · 查看更多 »

武昌

#重定向 武昌区.

新!!: 兩湖總師範學堂和武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兩湖大學堂兩湖文高等學堂江漢書院經心書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