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全面战争:阿提拉

指数 全面战争:阿提拉

是一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經世嘉公司於2015年2月17日在Windows、OS X及Linux平台上发行的电子游戏,该作为《全面战争》系列第九部作品。 遊戲背景設定為描述民族大迁徙及黑暗時代的歷史進程,於公元395年開始,當時歐洲正處於大規模蠻族入侵的水深火熱中。雖說遊戲以匈奴王阿提拉命名,但其實遊戲開始時阿提拉並未登位(遊戲開始時匈奴王為烏爾丁)。.

71 关系: AI嚈噠帝國即时战术游戏后倭马亚王朝大夏奄蔡家谱丹麥王國丹麥日耳曼人世嘉世嘉公司伦巴底人匈奴北歐凯尔特凯尔特人全面战争系列勃艮第人回合制策略游戏倫巴底王國CBS InteractiveCreative Assembly皮克特人犹太教維京人羅馬帝國烏爾丁用户界面DestructoidDLC遊牧民族萨珊王朝非玩家角色西哥特人西羅馬帝國贝利撒留麥西亞王國黑暗时代追加下載內容阿勒曼尼人阿瓦尔人阿提拉閃米特人苏维汇人蛮族Game RevolutionGameRankingsGameSpotGamesRadarHardcore Gamer...IGNLinuxMetacriticMicrosoft WindowsOS XPC GamerPolygon (website)查士丁尼一世查理曼東哥德人東方教會民族大遷徙法蘭克人朱特人最后的罗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撒哈拉沙漠撒克遜人拜占庭帝国拉赫姆王國 扩展索引 (21 更多) »

AI

AI可以指:.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AI · 查看更多 »

嚈噠帝國

#重定向 嚈噠.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嚈噠帝國 · 查看更多 »

即时战术游戏

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它属于战术战争游戏,玩家以实时的方式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中进行战术指挥。它和即时战略不同的就是没有了经典的资源采集和建筑建造过程,更強調各種兵種的重要性並專注於战术上的使用。.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即时战术游戏 · 查看更多 »

后倭马亚王朝

後奧米亞王朝(即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白衣大食)是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的伊斯兰教政权,首都是西班牙的哥多華。由于王朝的建立者是阿拉伯帝国被推翻了的奧米亞王朝的后裔,故名。在中世纪,科尔多瓦的历代埃米尔和哈里发控制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大部分土地。后来这个国家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后倭马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大夏

大夏可能指:.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大夏 · 查看更多 »

奄蔡

奄蔡(上古漢語擬音:;Alans,或 Alani,也拼為 Alauni 或 Halani)为古代中亚印欧语系游牧民族,又作阖苏,1—3世纪中叶的 东汉三国时期也称阿蘭聊(中古漢語擬音:)或阿蘭。他们族源是塞克人—萨尔马特人。 古希腊罗马文献中称之为Aorsoi、Alanorsi。奄蔡首次见于。西汉时期,该民族在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以北的康居(咸海)西北、里海北部的草原游牧,东汉时期隶属康居。后因为在158年一小支北匈奴西迁,奄蔡也随之逐渐西迁,其中一部分随着巴兰姆伯尔大单于去了欧洲(374年),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地区定居,另一部分则留在高加索以北地区。 公元4世纪中期(374年的巴兰姆伯尔大单于时期),这在158年西迁的一小支北匈奴在此时越过顿河,吞并了奄蔡。5世纪中期,匈王阿提拉率领奄蔡人西征,一直到达了法兰西中部的奥尔良。後來成為加泰隆尼亞人族源之一,至于继续留在高加索一带的成为可萨国(7世纪后期—1030年)的臣下(一些成为佩切涅格人),中世纪早期有一阿兰王国后来被蒙古的哲别和速不台在1221年打败,一部分(约三万)在元朝成為阿速亲軍,成为保卫大汗的怯薛亲军,当时汉人稱綠睛回回。一部份成為小玉兹哈薩克人。大部分成为奥塞梯人。.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奄蔡 · 查看更多 »

家谱

家谱,或稱祖譜、族譜、譜牒、宗譜、家乘、世譜、世牒、支譜、房譜等,是家族裡记载本族世系和相關重要事蹟的书。在家谱上所登記的姓名謂之譜名。.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家谱 · 查看更多 »

丹麥王國

丹麦王国(det danske rige)是一个丹麥本土(以下簡稱丹麥)、法罗群岛和格陵兰三者的合称,三者依照“王国邦联”的原则组成统一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掌握領導權的丹麥,控制其餘地區的司法、行政和立法權力。根據《法羅群島地區自治法案》,法羅群島構成王國人民的一個群體。《格陵蘭自治法案》沒有類似定義,而把格陵蘭人民稱為根據國際法有權進行民族自決的一群特殊人民。.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丹麥王國 · 查看更多 »

丹麥日耳曼人

丹麥日耳曼人(Dane, Dani)是一支於北歐石器時代,居住在今日丹麥的日耳曼部落。他們說古諾爾斯語。.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丹麥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世嘉

SEGA遊戲株式會社(株式会社セガゲームス)是日本一家電子游戏公司,曾經同時生產家用游戏机及遊戲軟體、業務用游戏机及其對應遊戲軟體以及電腦遊戲軟體。曾經與任天堂、索尼電腦娛樂及微軟並列「四大家用遊戲機」製造商,但是由于在遊戲机市场的连续败绩,於2001年起結束家用遊戲機硬件的生產業務,轉型為單純的遊戲軟件生產商。SEGA與颯美於2004年10月1日合併為世嘉颯美控股,成立新的公司SEGA控股株式會社,SEGA遊戲株式會社轉為子公司。.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世嘉 · 查看更多 »

世嘉公司

#重定向 世嘉.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世嘉公司 · 查看更多 »

伦巴底人

伦巴底人(Langobardi/Longobardi)是日尔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瑞典南部。经过约4个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伦巴底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今日意大利)的北部。 公元1世纪时,他们已从斯堪的纳维亚迁居于日耳曼尼亚西北部的萨克森一带。当时在公元98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早已在其作《日耳曼尼亞志》中有了对那时居住在今日德国易北河下游伦巴底人的记载。5世纪末时,伦巴底人分布到今日所谓奥地利的地区。6世纪初,他们到达潘诺尼亚,今日的匈牙利西部和斯洛伐克。 569年春,在阿尔博因的领导下,伦巴底人联合其他日耳曼族群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攻占意大利北部。 7世纪,洛塔列(636年——652年在位)主持编纂了伦巴底王国第一部成文法——《伦巴底法典》(又名《洛塔列法典》)。 8世紀時,利乌特普兰德逐漸征服仍處於东罗马帝國統治下的義大利地區。當倫巴底國王入侵罗马教宗的轄區時,教宗斯蒂芬二世向法蘭克國王丕平三世求援,756年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把夺回的领土献给教皇,成立了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773年丕平三世的儿子查理大帝包圍了倫巴底首都Ticinum(今帕维亚),並俘獲了倫巴底國王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同时他也是查理曼的岳父),結果查理曼兼任法蘭克和倫巴底國王,倫巴底人對義大利的統治自此結束。 Category:古日耳曼人 Category:日耳曼人.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伦巴底人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北歐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

凯尔特(Celtic)或譯些路迪,可指:.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凯尔特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Celt),或譯為赛尔特人、居尔特人、蓋尔特人、克尔特人等。是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西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 (拉丁文)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 今天凯尔特主要指不列颠群岛、法国布列塔尼地区语言和文化上与古代凯尔特人存在共同点的族群。这些族群在古代并不被其他民族认为是凯尔特人。人们认为,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部落和民族(如比利时和高卢)曾迁入不列颠和爱尔兰,对这些族群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凯尔特人在前275年时,已经占据西欧、中欧和多瑙河中游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前285年从多瑙河下游平原来的凯尔特人入侵到拉米亚之后,在前276年被后马其顿王国的时任国王在赫勒斯滂海峡打败,于前276年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加拉太,并且同时期的凯尔特人同化和消灭了伊比利亚当地的人。罗马人进佔高卢(现在的法国、比利时,以及意大利北部),同化了高卢的凯尔特人。而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入侵使得罗马在407年放弃不列颠岛,这些日耳曼入侵者于449年之后从弗兰德尔这个地方乘船渡海进入不列颠岛,消灭或同化了不列颠岛大部分地区的凯尔特人,目前只有爱尔兰人、威尔斯人、高地苏格兰人(苏格兰盖尔人)和布列塔尼人仍然坚持使用凯尔特语(包括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和布列塔尼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其中威尔士语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一种还在大范围使用的凯尔特语族的语言,但是由于使用人数日渐减少,也长期面临失传的危险。 早期的苏格兰人很可能也是说凯尔特语的,但是随着历史上苏格兰地区多次遭到来自于不列颠岛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北方海上的维京人、诺曼人的入侵,再加上英格兰在经济上的强烈影响,苏格兰人逐渐被这些日耳曼入侵者(英格兰人和诺曼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所同化,最终丧失了本民族的凯尔特语言文化,成为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尽管如此,在当今的苏格兰地区,凯尔特语言文化的残留仍然处处可见。.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凯尔特人 · 查看更多 »

全面战争系列

全面战争系列是由英国游戏开发商The Creative Assembly所开发的即时战略、回合制策略游戏。这一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是2000年发布的《幕府将军:全面战争》。目前最新的一部作品是2018年发布的《全面战争传奇:不列颠尼亚王座》。.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全面战争系列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人

勃艮第人(勃艮第語:Börguntan,Burgundiōnes, Burgundī,Burgundar,Burgundians,Burgendas,Βούργουνδοι))属于东日耳曼民族的部落,可能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移居到丹麦的,勃恩霍姆岛在古丹麦语中称为勃艮第霍姆,就是勃艮第岛,然后又向欧洲大陆迁徙,古代关于维京人的诗歌说他们是从“勃艮第”来的,因此被称为勃艮第人。.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勃艮第人 · 查看更多 »

回合制策略游戏

回合制策略游戏(Turn-Based Strategy,簡稱TBS)是策略遊戲的一种子類型,所有的玩家轮流自己的回合,只有自己的回合,才能够进行操纵。早期的战略由于硬件运算能力有限,在考量游戏乐趣的情況下,多半采取这种型式。由於早期此類遊戲都歸類為模擬遊戲(Simulation game,SLG),所以也有以SLG代稱回合制策略游戏。 此类游戏的流行起源于桌面游戏,特别是戰棋。特点包括剧情较少,单人模式很多基于历史上的战役;其他的如著名系列文明、战岛、BattleTech。.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回合制策略游戏 · 查看更多 »

倫巴底王國

倫巴底王國,是中世紀初期的義大利半島上國家。公元568年,由倫巴底人和蠻族建立。公元774年,由法蘭克王國統治,逐漸失去倫巴底的特色,變成義大利王國。.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倫巴底王國 · 查看更多 »

CBS Interactive

#重定向 CBS互動.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CBS Interactive · 查看更多 »

Creative Assembly

Creative Assembly是一个英国游戏开发商,由Tim Ansell于1987年创立。 The Creative Assembly的总部位于西萨塞克斯郡的Horsham镇,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毅力谷设有分部。该公司早期的作品是将Amiga和Sinclair ZX Spectrum平台上的游戏移植到DOS,后来与美国艺电合作,以EA Sports的品牌生产不同的游戏。1999年,该公司有足够的资源来探索新的原创项目,进行开发战略游戏《幕府将军:全面战争》,上市後取得高度評價并成为了战略游戏的基准之一。建立在《幕府将军:全面战争》成功基础上的全面战争系列后续作品,增加着公司的关键的商业成功。 2005年3月,The Creative Assembly被日本世嘉公司收购成为其欧洲子公司。在世嘉旗下,全面战争题材得到进一步发展,The Creative Assembly凭借动作冒险游戏如《斯巴达人:最强武士》和《维京人:神域之战》进入游戏机市场。该公司最新的产品是《全軍破敵:戰錘II》和《最後一戰:星環戰役 2》。.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Creative Assembly · 查看更多 »

皮克特人

克特人指數世紀前,先於蘇格蘭人居住於福斯河以北的皮克塔維亞,也就是加勒多尼亞(現今的蘇格蘭)的先住民。 最早的文獻中的皮克特“Pict”是出現在297年,古羅馬時期的創作者Eumenius所著作的頌詞裡。此外,依照字本身的拉丁文含意,Picti常被認為有「被彩繪者」或「背刺青者」,但這個字的字源可能與凱爾特語族的語言有關:說蓋爾亞支語言的凱爾特人以他們的語言稱皮克特人為cruithne「克魯恩亞人」,而說布立吞亞支語言的凱爾特人則以prydyn稱呼他們,也就是「不列顛」Britain的出處。.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皮克特人 · 查看更多 »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維京人

维京人(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納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Roesdahl, p. 9-22.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維京人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烏爾丁

乌尔丁(Uldin,)又译乌单,是匈人早期的君主。其统治年代大约相当于拜占庭皇帝阿卡狄奥斯和狄奥多西二世在位期间。 乌尔丁并不是所有匈人的领袖,他仅仅是西部匈人的君主。400年12月,他诛杀了叛逃来的拜占庭帝国禁军首领盖纳斯,将其首级送往君士坦丁堡作为礼物。五年之后,乌尔丁率部众,支持西罗马帝国的军务长官斯提里科对抗哥特首领拉达盖苏斯的进攻。 408年,乌尔丁入侵默西亚,被拜占庭击退,数千名日耳曼盟友被俘,乌尔丁被迫撤退。412年逝世,匈人分裂为三部。.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烏爾丁 · 查看更多 »

用户界面

户界面(User Interface,簡稱UI,亦稱--)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用户界面是介於使用者與硬體而設計彼此之間互動溝通相關軟體,目的在使得使用者能夠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體以達成雙向之互動,完成所希望借助硬體完成之工作,用户界面定義廣泛,包含了人机交互與圖形用户界面,凡参与人類與機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界面。 用户和系统之间一般用面向问题的受限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目前有系统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一代的用户界面。.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用户界面 · 查看更多 »

Destructoid

Destructoid是一个主要关注独立电子游戏的部落格,成立于2006年3月,属ModernMethod旗下。.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Destructoid · 查看更多 »

DLC

DLC可以指:.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DLC · 查看更多 »

遊牧民族

游牧民族群體傾向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後,游牧民族愈來愈罕見。.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遊牧民族 · 查看更多 »

萨珊王朝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970万。 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歷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及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萨珊王朝 · 查看更多 »

非玩家角色

非玩家角色或稱非操控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NPC),是指角色扮演遊戲中非玩家控制的角色。 NPC是遊戲背景中,非主角(狭义上来说还要求非敌人)的陪襯人物。玩家藉由他們與遊戲互動。在桌上角色扮演遊戲裡,NPC是由遊戲主持者操縱,而在電腦角色扮演遊戲裡,則是由程序預設的劇本來決定NPC的反應,由遊戲的人工智能做出控制。部分NPC有時可變成可操控角色。.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非玩家角色 · 查看更多 »

西哥特人

西哥特人(Visigothi),--,是东日耳曼部落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另一个分支是东哥特人。在民族大迁移时期,是摧毁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中的一个。公元4世纪西哥特人兴起于巴尔干地区,后加入对罗马帝国的战争。410年在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下攻陷并洗劫罗马。 西哥特人后定居于高卢南部,成为罗马帝国的盟友。随后建立西哥特王国,统治法国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公元589年,皈依基督教。.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西哥特人 · 查看更多 »

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於286年被戴克里先分為兩部份後把政權一分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從而開始有的東西兩部的概念,位處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後分裂的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則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正式名稱與東羅馬帝國相同,均用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國最後在480年東羅馬皇帝芝諾冊封義大利國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這段期間左右西羅馬帝國已無足輕重。 西羅馬帝國皇帝之位斷斷續續的在3世紀到5世紀間存在,隨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占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八十五年之後芝諾體認到西羅馬帝國消亡的事實,故在西羅馬皇帝尼波斯過世後冊封東哥徳人迪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 隨著奧多亞塞於476年控制義大利全境後,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或定於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後,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灭亡时,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被稱作查理大帝繼承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又多一個新的皇室,之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所以之後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繼承西羅馬皇帝自居。.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贝利撒留

貝利薩留(Flavius Belisarius, Βελισάριο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麾下名将,北非和意大利的征服者。又譯作貝利薩留斯。 尽管有皇帝查士丁尼的猜忌,贝利撒留的军旅生涯仍可谓相当成功,历史学家将他列为最后的罗马人之一。.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贝利撒留 · 查看更多 »

麥西亞王國

麦西亞王国(Miercna rīce)是英格兰七国时代的主要王国之一,由盎格鲁人在公元500年前后创立,统治范围大致跟米德兰地区相当。麦西亚王国的早期历史非常模糊,直到彭达统治时期才比较清晰。 彭达恃兵威压服了威塞克斯王国和东盎格利亚王国,称霸杭伯河以南的英格兰地区,开创了“麦西亚霸权”。彭达死后,麦西亚一度衰弱,直到国王伍尔夫希尔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后,国势才渐得昌盛。到公元8世纪,国王埃塞尔博尔德当国之时,整个南英格兰都是麦西亞王国的统治范围。 公元757年,奥法继位。他直接统治东盎格利亚、肯特和萨塞克斯地区,而威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则是他的附庸国。奥法在王国西部建立了奥法堤,使西部地区不再受威尔士人侵扰。奥法死后,麦西亚的霸权渐渐落到威塞克斯王国手中。9世纪初,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用兵迫使麦西亚承认了威塞克斯的宗主地位。公元874年,麦西亞向大举侵来的维京人投降。886年,麦西亚的东部地区因威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归属丹麦法区;西部地区则由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控制。麦西亞的独立历史至此宣告结束,尽管它在作为威塞克斯王国的一个附庸国时,曾经有过一位杰出的女领主埃塞尔弗莱德(阿尔弗雷德大帝之女)。她在丈夫死后,竭力帮助弟弟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对抗丹麦人。 Mercia M.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麥西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在历史学中可指:.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黑暗时代 · 查看更多 »

追加下載內容

#重定向 可下载内容.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追加下載內容 · 查看更多 »

阿勒曼尼人

阿勒曼尼人,或譯為阿拉曼人(Alamanni、Allemanni或Alemanni),這個名稱源自位在美因河上游區域的日耳曼部落同盟。最早出現在文獻中的,是在三世紀時,羅馬皇帝卡拉卡拉宣稱擊敗了阿拉曼人(Alamannicus)。該日耳曼部族的同盟原由至今未明。但以羅馬人的觀點,阿拉曼聯盟具有相當的攻擊性。就如同法蘭克人,讓羅馬人無法越過萊茵河與下日耳曼行省,後來的阿拉曼人也扮演同樣的角色,經常侵擾羅馬的上日耳曼行省。.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阿勒曼尼人 · 查看更多 »

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在古代是欧亚大陆的一个游牧民族的名称。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潘諾尼亞平原。因与高加索地区的阿瓦尔人进行区别也称潘诺尼亚平原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起源,一说他们就是中国典籍中记载的古代游牧民族柔然殘部。阿瓦爾一名在蒙古語中作abarga,有虫與蛇的意義。.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阿瓦尔人 · 查看更多 »

阿提拉

阿提拉(Attila,),一譯亞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熟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東羅馬帝国及西羅馬帝国,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威胁。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意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国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国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2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疆土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阿提拉 · 查看更多 »

閃米特人

閃米特人(שמיים),又稱閃族人或闪姆人,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沙漠的遊牧民族,相傳挪亞之子閃(Shem)即為其祖先。阿拉伯人、猶太人及敘利亞人都是閃米特人。今天生活在西亞北非的大部份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閃米特人的後裔。 閃米特是西亞民族的語言、文化的一個的分支。尽管人類遺傳學與歷史學上使用「種族」這個字眼有著眾多的爭議,閃米特這一語族的定義卻很明確,包括古代两河流域的阿卡德語跟其延伸的兩種方言所分化的語言──亞述語和巴比倫語,以及現代的阿拉伯語、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語、亞拉姆語(亚兰语)、希伯來語和馬耳他語等。.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閃米特人 · 查看更多 »

苏维汇人

苏维汇人(拉丁语:Suebi或Suevi,其族名可能来自于原始日耳曼语*swēbaz)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蛮族入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苏维汇人 · 查看更多 »

蛮族

族(Barbarian),該詞在西方历史中源古希腊时期,由于罗马人与希腊人属于同种语系,因此在这两个民族之间存在通用语,而这个词的词源指的是不会说通用语的民族,从未提起这些民族是野蛮的或者不开化的。Barbarian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βάρβαρος,可以指相对于希腊的“东方人”或“外邦人”,这一称谓成为对“未开化的部落和民族”的称呼是一个谬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日耳曼人、西徐亚人、高卢人、阿勒曼尼人、西亞人、非洲人都属于蛮族。在中國歷史中,「蠻族」一詞指涉非中原地區的、文化異於華夏的民族,最早在先秦時代,「蠻」字僅用於指涉位於南方的的非華夏族群,後來才及於其他四周民族。 Category:民族学 Category:人类学 Category:希臘語外來詞 Category:偏见和歧视.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蛮族 · 查看更多 »

Game Revolution

Game Revolution(原Game-Revolution,或称GR),是1996年创立的电子游戏网站。网站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范围涵盖评论、预览、游戏下载、作弊码、商店以及网络漫画、截图和视频。他们的特色页面有杰克·汤普森调侃文、E3、次世代游戏机相关宣传,以及电子游戏争论。小品文包括布莱恩·克莱文杰的“8位剧场”和Scott Ramsoomair的“VG Cats”。网站还参与电子游戏市场营销,如《圣铠传说:七悲》。Game Revolution是现存最早的电子游戏评论与新闻网站之一。.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Game Revolution · 查看更多 »

GameRankings

GameRankings是一個著名的電子遊戲評分汇总網站。GameRankings收集其他媒体對各電子遊戲打分,并计算平均分,同时收集各玩家對每一款遊戲的意見及批評。現時GameRankings網站上各收錄超過關於14,500款遊戲的315,000評分文章,GameRankings的評分被普遍認為一款成功的電子遊戲的指標之一。.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GameRankings · 查看更多 »

GameSpot

GameSpot(中国大陆:游戏基地),於1996年5月由Pete Deemer和Vince Broady創立,是一個提供新聞、評論、預告片、下載及其他的相關資訊的電子遊戲網站。GameSpot被一間後來被CNET收購的企業ZDNet所收購。根據Alexa,GameSpot.com是200個網路擁擠最嚴重的網站之一。 除了由GameSpot員工創作的內容,網站還允許用戶寫評論、網誌、之後在網路論壇分享。一些在CNET旗下的GameFAQs分享。 2004年, GameSpot被Spike TV的觀眾選上「電子遊戲賞節目」贏得「最傑出遊戲網站。其他的遊戲網站還有IGN、1UP.com、GameSpy是它最大的競爭對手。2008年,根據Compete.com的統計,「gamespot.com」吸引了最少6000萬人的點擊率。 GameSpot的主頁鏈結了到最近新聞、評論、預告、和一些有關遊戲機的入口:Wii、任天堂DS、電腦遊戲、Xbox 360、PSP、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它還有一列「最受歡迎遊戲名單」,還有給用戶快速獲得遊戲資訊的搜尋器。GameSpot 還包括一些小範圍的遊戲機:任天堂64、GameCube、Game Boy Color、Game Boy Advance、Xbox、PlayStation、SEGA Saturn、Dreamcast、Neo Geo Pocket Color、N-Gage、手機遊戲。.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GameSpot · 查看更多 »

GamesRadar

GamesRadar是一個多格式的電子遊戲網站,其內容主要為普通電子遊戲新聞、預看、遊戲回顧、影片和攻略。這個網站的擁有者為Future plc,並且同時於英美兩國運作。這個網站亦和另一個電子遊戲網站CheatPlanet 結盟。GamesRadar每月共有約325萬次非重複IP地址用戶瀏覽。.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GamesRadar · 查看更多 »

Hardcore Gamer

《Hardcore Gamer》是一个美国在线电子游戏杂志,由Steve Hannley发行。杂志创立于2005年,在转为在线发行之前,已经出版了36期刊物。.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Hardcore Gamer · 查看更多 »

IGN

IGN(Imagine Games Network)是一間由乔纳森·辛普森-宾特在1996年创立的多媒體和評論網站,主要對象為電子遊戲。母公司是IGN Entertainment(GameSpy、爛番茄、AskMen持有者)。 IGN的主網站包含數個特別網頁或「頻道」,每一個都在IGN有分區。遊戲有關的頻道例如有:電腦遊戲、任天堂、Xbox、PlayStation、行動電話、Retro、iOS。IGN頻道還包含:電影、音樂、工具、科技、運動、電視等等。.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IGN · 查看更多 »

Linux

Linux( )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作業系統。该操作系统的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在加上使用者空間的應用程式之後,成為Linux作業系統。Linux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像提供GUI的X Window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發行版,而不是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 Linux嚴格來說是單指作業系統的内核,因作業系統中包含了許多用戶圖形介面和其他实用工具。如今Linux常用来指基于Linux的完整操作系统,內核則改以Linux内核稱之。由于这些支持用户空间的系统工具和库主要由理查德·斯托曼于1983年发起的GNU计划提供,自由软件基金会提议将其组合系统命名为GNU/Linux,但Linux不屬於GNU計劃,這個名稱並沒有得到社群的一致認同。 Linux最初是作为支持英特尔x86架构的个人电脑的一个自由操作系统。目前Linux已经被移植到更多的计算机硬件平台,远远超出其他任何操作系统。Linux可以运行在服务器和其他大型平台之上,如大型主机和超级计算机。世界上500个最快的超级计算机90%以上运行Linux发行版或变种,包括最快的前10名超级电脑运行的都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Linux也广泛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上,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Tablet)、路由器(Router)、电视(TV)和电子游戏机等。在移动设备上广泛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就是建立在Linux内核之上。 通常情况下,Linux被打包成供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使用的Linux发行版,一些流行的主流Linux发布版,包括Debian(及其衍生版本Ubuntu、Linux Mint)、Fedora(及其相关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和openSUSE等。Linux发行版包含Linux内核和支撑内核的实用程序和库,通常还带有大量可以满足各类需求的应用程序。个人计算机使用的Linux发行版通常包含X Window和一个相应的桌面环境,如GNOME或KDE。桌面Linux操作系统常用的应用程序,包括Firefox网页浏览器、LibreOffice办公软件、GIMP图像处理工具等。由于Linux是自由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Linux发行版。.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Linux · 查看更多 »

Metacritic

Metacritic是一個專門收集對於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專輯、遊戲的評論的網站,網站會整合每個評價的分數再做出一個總評分做為這個項目的評分,在項目的多項短評中,從最好的分數到最坏的分數由下排列,最好的評價分數是綠色到最低的評價分數的黃色、紅色排列。.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Metacritic · 查看更多 »

Microsoft 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中文有时譯作微軟--,通常不做翻译)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操作系统。它問世於1985年,起初是MS-DOS之下的桌面環境,其後續版本逐漸發展成為主要为個人電腦和服务器用户設計的操作系統,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統的垄断地位。此操作系統可以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平台上运行,如个人电脑(PC)、移动裝置、服务器(Server)和嵌入式系統等等,其中在个人电脑的领域应用内最为普遍。在2004年國際數據資訊公司一次有关未来发展趋势的会议上,副董事长Avneesh Saxena宣布Windows拥有终端操作系统大约70%的市场份额 www.linuxworld.com.au。 Windows操作系統目前最新的穩定版是於2015年7月29日發佈的 Windows 10。Windows Server目前最新的穩定版是2016年9月26日發佈的Windows Server 2016。.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Microsoft Windows · 查看更多 »

OS X

#重定向 MacOS.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OS X · 查看更多 »

PC Gamer

《PC Gamer》是1993年開始于英國發行的PC遊戲月刊雜誌,出版商是Future plc。現該雜誌有多個地區版本,其中尤以英國版和1994年6月開始發行的美國版發行量為最。該雜誌主要刊登電子遊戲產業相關新聞和評論,此外也涉足其他周邊領域。.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PC Gamer · 查看更多 »

Polygon (website)

#重定向 Polygon.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Polygon (website)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查士丁尼一世 · 查看更多 »

查理曼

查理曼(Charles Ier le Grand、Charlemagne,Karl I der Große,Carolus Magnus,()或稱「查理大帝」,是歐洲中世紀早期法兰克王国的国王(768年—814年)。華語中流行的譯名「查理曼大帝」是法文的錯譯,因為法文查理曼的「曼」字(-magne)由拉丁语「伟大的」(magnus)演变而来,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此一譯法是法文的錯譯,「曼」字本身便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應譯作「查理大帝」,或把该詞音譯作「查理曼」。http://chowkafat.net/Term.html 查理曼是矮子丕平最年長的兒子,在768年丕平去世後繼承王位,起初,查理曼與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共同管治王国。卡洛曼一世在771年突然無故去世,令查理曼成為法蘭克王国獨一無二的统治者。他繼續了父親的傾向教皇的外交政策及成为教皇的保護國,將倫巴底人的勢力驅逐出北意大利及領導入侵穆斯林的伊比利半島。他也攻擊東方的撒克逊人,強迫他們皈依天主教,否則處決,他也参與了的策划。查理曼在800年的聖诞節受教皇李奧三世於罗马老圣伯多禄大殿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文明的啟導者」,權力逹到了顛峰。 自羅馬帝国以來,查理曼首度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為後世的法国、德国以及低地諸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奠下了基石。他在768年登上法兰克王国王位及在774年取得意大利王国的国王頭銜。自800年起,為羅馬人的皇帝,是西欧自西羅馬帝國覆亡三個世纪後的首位受認可的皇帝。其所建立的大法蘭克被稱為加洛林帝國。自此被稱為「歐洲之父」(Pater Europae)。查理曼的统治帶動了卡洛林文藝復興,是西方教會一段文學、藝術、宗教典籍、建築、法律哲學的興盛時期,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后世所有的神聖羅馬皇帝都認為其王国是承自查理曼的帝國,一直至到最後一位皇帝弗朗茨二世,以及最後的法国君主和德国君主。 但是,東方正教會視查理曼為一位具爭議性的人物,指他是不正統的君主,這是由于他對和子說的支持,以及只是受羅馬主教指定為合法的羅馬皇帝,而不是像伊琳娜女皇那樣的羅馬正统。诸如這種猜度導致了1054年羅馬與君士坦丁堡最终的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查理曼於814年去世,當了皇帝超过十三年。他被安葬於(帝国自由城市),该城現在處於德國境內。他在生時有四段婚姻及生有三位合法兒子,但只有幼子虔诚者路易存活下來繼承他的帝国。 查理曼是扑克牌与法国塔罗牌红心K上的人物。.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查理曼 · 查看更多 »

東哥德人

東哥特人(Ostrogoths),--,是哥德人的一個分支,3世紀時曾在黑海北邊建立一個帝國。5世紀末在義大利建立東哥德王國。東哥德人自波羅的海地區向南擴張,建起一個其幅員由頓河至德涅斯特河(在今烏克蘭西部)的大帝國。在4世紀時期,臻於鼎盛。被匈人武力入侵征服(374年)後,大部分东哥特人臣服匈人,成为匈人的臣民,后一些東哥德人沿頓河(450年?)定居。后匈人在454年灭亡之后大部分東哥德人在狄奧多里克領導下入侵亚平宁半岛。493年狄奧多里克稱義大利王。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征伐东哥特王国達二十年(535年?-554年),終徹底敗於东罗马帝國。此後東哥德人即不復以一個民族存在於世。 而有一部份的東哥德人遷移至克里米亞半島,所使用的語言形成了克里米亚哥德语。但克里米亞哥德人,最終亦與其語言一同於約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間消失。.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東哥德人 · 查看更多 »

東方教會

#重定向 聶斯脫里派教會.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東方教會 · 查看更多 »

民族大遷徙

民族大迁徙,是一個4到7世紀間,由匈人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在西方歷史研究中,這段約四百年的時期,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民族大遷徙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人

法兰克人(Franci 或 gens Francorum,Franks)是对历史上居住在莱因河北部法兰西亚(Francia)地区的日耳曼人部落的总称。.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法蘭克人 · 查看更多 »

朱特人

朱特人(Jüten;Iutae;Jyder)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被比德指为當時三個最強大的日耳曼民族之一。他們被認為是來自日德蘭半島(Iutum),即現今丹麥南石勒蘇益格()和部分的東弗里斯蘭海岸。.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朱特人 · 查看更多 »

最后的罗马人

最后的罗马人一词暗示他的死代表着一种罗马精神的消失。有许多人被历史学家冠以最后的罗马人:.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最后的罗马人 · 查看更多 »

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Slavic peoples)是歐洲各民族和語言集團中人數最多的之一,约有三亿四千万人。主要分布于东欧和中欧,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 斯拉夫人發源於今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游一帶,於一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六世紀前後,斯拉夫人出現在東歐平原上,那時的他們介乎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有時還靠搶掠為生。六世紀的扩张使得他们的居地已經遍佈欧洲中东部。近代随着俄羅斯疆域的扩张,斯拉夫人也向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迁徙。 斯拉夫人可分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及東斯拉夫人:.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斯拉夫人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总面积超过,与加拿大或美国国土面积相当。撒哈拉沙漠东至红海(包括地中海海岸的一部分),西至大西洋,南部边界则为萨赫勒,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北端地区。 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沙丘高度可达。“撒哈拉”为阿拉伯语中“沙漠”( )一词的复数形式。.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撒哈拉沙漠 · 查看更多 »

撒克遜人

撒克遜人(英語:Saxons,德語:Sachsen),日耳曼蛮族之一,早年分部在德国境内的下萨克森一带,公元5世纪入侵不列颠岛。中文史学界以“撒克逊人”指登陆不列颠岛的部分,也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先祖;而以“萨克森人”指留在德国境内的另一部分。.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撒克遜人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拉赫姆王國

拉赫姆(阿拉伯語:)或),英文:Lakhmids。是一群居住在伊朗南部的阿拉伯基督徒,他們在266年以希拉赫(al-Hirah)為首都。傳說中,希拉赫有很多城堡、浴池及棕櫚園。阿拉伯的詩篇這樣形容他的美麗和怡人的氣候:「在希拉赫的一天勝於一年的治療」。希拉赫的遺跡位於庫發(al-Kufa)以南2英哩、幼發拉底河西岸。.

新!!: 全面战争:阿提拉和拉赫姆王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