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兄弟 (1986年電影)

指数 兄弟 (1986年電影)

《兄弟》(Brotherhood)是一部於1986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冼杞然擔任導演兼編劇,以及由李修賢和萬梓良擔任領銜主演。.

10 关系: 岑建勳德寶電影公司冼杞然第24屆金馬獎粤语萬梓良香港電影李修贤曾葉發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岑建勳

岑建勳(John Shum;)出生於广东恩平,后定居香港。是香港聞名的社会活动家、主持人、跨媒体人、记者、电影導演、监制、编剧、策划、投资人和演員,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电影工作者、製片家、电影发行商,同時,也是香港著名的时事评论员。 岑建勳曾任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副會長和秘書長,統籌策劃過多個大型活動,動員過兩岸三地過千演藝界、社會各界的名人明星參與,包括:1989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1991年為華東水災募捐的《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以及忘我大電影《豪門夜宴》、2003年全民抗擊SARS非典型肺炎的《1:99電影行動》、2008年救助四川地震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2009年捐助台灣八八水災的《88水災關愛行動》大匯演、2010年為青海玉樹地震災民籌款的《演藝界情系玉樹關愛行動》大匯演等等。.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岑建勳 · 查看更多 »

德寶電影公司

德寶電影公司(D & B Films Co.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德寶電影公司 · 查看更多 »

冼杞然

冼杞然(Stephen Shin,),香港電影導演,曾執導《西楚霸王》、《三人世界》、《黑貓》等電影。 冼杞然1968年畢業於慈幼英文學校中學,其後就讀於浸會書院,曾旁聽鍾景輝的戲劇課。後來轉校至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社會學,期間曾當上崇基學生會劇社的主席,於1975年畢業。 1970年執導首部作品《積善之家》、1980年代曾任德寶電影執行董事,曾策劃製作成龍電影《紅番區》。1993年與加拿大電影公司合作拍攝《Young Offender》。1994年執導鞏俐主演的《西楚霸王》。1998年由於朋友失蹤,以致欠下2000萬元債項。其後開始執導福音電影,如2002年拍攝的《源來是愛》。.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冼杞然 · 查看更多 »

第24屆金馬獎

24屆金馬獎是由中華民國官方主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為1987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以表揚1987年度傑出華語電影與電影人所舉辦。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10月29日晚上7時在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行,由張小燕、陶大偉擔任主持人。該屆頒獎典禮由華視負責製播,於晚上9時全程實況轉播。.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第24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萬梓良

萬梓良(Alex Man,),香港著名演員,曾演出數十部成功的影視作品。1980年代至1990年代他所主演的連續劇皆是收視冠軍,在坊間迴響極大。而電影方面則憑《大頭仔》一片贏得1988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萬梓良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香港電影 · 查看更多 »

李修贤

李修贤(Danny Lee,),香港電影演員、監製,以擅於製作警匪片見稱。.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李修贤 · 查看更多 »

曾葉發

曾葉發,香港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與資深廣播人。 曾葉發出生於香港,1976年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一級榮譽生畢業、1978年獲英國哈爾大學音樂碩士銜,並於1999年獲英國約克大學博士銜。1990年至1993年間任香港小交響樂團創團音樂總監。又曾為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等擔任客席指揮。廣播方面,曾葉發曾先後出任香港電台第四台節目總監及香港電台英文台台長,期間曾到英國Classic fM擔任編導。 曾葉發曾榮獲多個獎項,包括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獎(1988)、作曲家年獎(1990)、英港信託人藝術家獎(1990)及亞洲文化協會藝術家獎(1993)等。曾葉發是香港作曲家聯會創會主席,現任香港中樂團藝術顧問、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會長、英國京士敦大學音樂學位課程(香港)講師。 Category:香港作曲家 Category:香港指揮家 Category:香港教育家 Category:香港廣播主持人 Category:香港中文大學校友 Category:哈爾大學校友 Category:英國約克大學校友 Category: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Y.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曾葉發 · 查看更多 »

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重定向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新!!: 兄弟 (1986年電影)和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