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继

指数 元继

元继(,《魏书》本纪作卒于25日),字仁世,《魏故大丞相江阳王铭》魏道武帝拓跋珪后裔,南平安王拓跋霄的次子,北魏宗室、官员。.

73 关系: 司徒司空大都督太尉太师太保太和 (北魏)太傅宣武靈皇后尚书令尔朱荣崔光 (北魏)崔楷平城市于右任延昌 (北魏)建義 (北魏)录尚书事侍中侯刚北魏北魏孝明帝北魏孝文帝北魏宣武帝北魏献文帝刺史刘备和平 (北魏)元叉元乂元亮 (江阳王)元延明元善元倪元琛元罗元爽元融 (章武王)元雍元蛮元澄元懌元怀元晖皇兴王衍 (东魏)熙平韦彧莫折念生青州市...表字袁术西魏骠骑将军高肇魏道武帝賜死阿那瓌邢峦柔然恒州李平 (北魏)李仲遵李神俊正光永安 (北魏)永平 (北魏)洛阳市敕勒拓跋珪拓跋霄景明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元继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元继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大都督

大都督,亦稱都督中外诸軍事,中國古代武官,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统帥。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予黄钺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级将领。.

新!!: 元继和大都督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元继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元继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太保

太保,中国古代职官。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召公是第一个太保,《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至成周亲政,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诰》。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 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保,朝鮮王朝改稱大保。.

新!!: 元继和太保 · 查看更多 »

太和 (北魏)

太和(477年正月-499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近23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景明。 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晼,天人交协。岂朕冲昧所能致哉?实赖神祇七庙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协典革元,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

新!!: 元继和太和 (北魏) · 查看更多 »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新!!: 元继和太傅 · 查看更多 »

宣武靈皇后

宣武靈皇后(),胡氏,名字已失考,小说《北史演義》稱胡仙真,安定郡临泾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司徒胡國珍的长女,母亲秦太上君皇甫氏。為魏宣武帝元恪妃、魏孝明帝元詡生母。史書上多稱之靈太后。.

新!!: 元继和宣武靈皇后 · 查看更多 »

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新!!: 元继和尚书令 · 查看更多 »

尔朱荣

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先世為契胡(或稱羯胡)部酋長,可能為鮮卑化的羯人。祖先居於爾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之朱家川),故以爾朱為姓氏,後為北魏权臣。.

新!!: 元继和尔朱荣 · 查看更多 »

崔光 (北魏)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魏孝文帝賜名光,清河鄃人,北魏政治人物。.

新!!: 元继和崔光 (北魏) · 查看更多 »

崔楷

崔楷(),字季则,一字模之《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殷州刺史崔公墓誌(下殘)」公諱楷字模之河南濟源(下殘)」而□氣節少年居□見有(下殘)」而□利避宦者口雖不富(下殘)」州刺史遭葛榮之難及圍城(下殘)」表請不得或勸以華□之宮(下殘)」食人之食者憂人之憂□獨往將(下殘)」肯固志葛榮逼城或勸以弱小避之(下殘)」遣幼子及次女夜出賊將□之遂追還賊(下殘)」至將士皆曰崔公不惜百口吾單何愛一旦(下殘)」奮臂爭戰遂□死之□而眾見公尸於(下殘)」藉中室之不能,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官员。.

新!!: 元继和崔楷 · 查看更多 »

平城市

平城市()是1960年代建立的新城市,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南道的道政府所在地,亦是该国著名的理科教育中心,設有由國家科學院領導的研究所 共25間,還有一個擁有超過40,000名科學家的「科學研究聯合體」,並有工業及山羊牧場等產業。.

新!!: 元继和平城市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元继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延昌 (北魏)

延昌(512年四月—515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宣武帝元恪的第四个年号,共计3年餘。 延昌四年正月孝明帝元诩即位沿用。.

新!!: 元继和延昌 (北魏) · 查看更多 »

建義 (北魏)

建义(528年四月—九月)是北魏的君主孝莊帝元子攸的第一个年号,共计6個月。.

新!!: 元继和建義 (北魏) · 查看更多 »

录尚书事

錄尚書事是中國東漢章帝時開始設置的職位。它不是一個獨立職位,需附加其他朝廷重要官職之下。如195年(東漢獻帝興平2年),曹操官拜鎮東將軍、錄尚書事,221年(蜀漢建安26年、章武元年)蜀漢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等。至東漢末年時,錄尚書事已是掌握實權重臣的必要條件。.

新!!: 元继和录尚书事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元继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侯刚

侯剛(),字--之,河南郡洛陽县(今河南省洛陽市)人,中国南北朝北魏官员、厨师,羯族。.

新!!: 元继和侯刚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元继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魏孝明帝

#重定向 魏孝明帝.

新!!: 元继和北魏孝明帝 · 查看更多 »

北魏孝文帝

#重定向 魏孝文帝.

新!!: 元继和北魏孝文帝 · 查看更多 »

北魏宣武帝

#重定向 魏宣武帝.

新!!: 元继和北魏宣武帝 · 查看更多 »

北魏献文帝

#重定向 魏献文帝.

新!!: 元继和北魏献文帝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元继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元继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和平 (北魏)

和平(460年正月-465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第四个年号,共计5年。 和平六年五月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沿用。.

新!!: 元继和和平 (北魏) · 查看更多 »

元叉

#重定向 元乂.

新!!: 元继和元叉 · 查看更多 »

元乂

元乂(),一名叉,字伯雋,小字夜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长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乂 · 查看更多 »

元亮 (江阳王)

元亮(),字休明,北魏江阳王世子元乂嫡子,母冯翊郡君胡玄辉。因其父有宠,受封为平原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后来元乂被赐死,元亮袭祖父元继爵江阳王。北齐建立后,元亮与其他宗室一样降爵为公。 元亮在十一岁之前已娶妻范阳卢氏,系驸马都尉、太尉司马卢元聿之女。.

新!!: 元继和元亮 (江阳王) · 查看更多 »

元延明

元延明(),字延明,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文成帝拓跋濬之孫,侍中、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安丰匡王拓跋猛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延明 · 查看更多 »

元善

元善(),又名善住,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南梁征北大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元稚舒之子,北魏宗室,北周,隋朝官员。.

新!!: 元继和元善 · 查看更多 »

元倪

元倪(),又名文华,字世弼,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玄孙,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大宗正卿、领司宗、卫将军、定州刺史、南平安王拓跋霄的儿子,元纂、元继、元安平、元罗侯、元长生的兄弟。.

新!!: 元继和元倪 · 查看更多 »

元琛

元琛(),字昙宝,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文成帝拓跋濬之孙,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琛 · 查看更多 »

元罗

元罗(),本名罗刹,字仲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罗 · 查看更多 »

元爽

元爽(),字景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司州牧、江阳武烈王元继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爽 · 查看更多 »

元融 (章武王)

元融(),字永兴,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征虏将军、汾州刺史元彬长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融 (章武王) · 查看更多 »

元雍

元雍,字思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第六子,生母韩贵人。他在魏孝明帝时手握大权,以贪腐成为巨富。528年,孝明帝被其母胡太后毒死後,军阀尔朱荣占领洛阳,将元雍等两千多名帝国宗室和官员河陰屠杀。.

新!!: 元继和元雍 · 查看更多 »

元蛮

元蛮(),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蛮 · 查看更多 »

元澄

元澄(),字道镜,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任城康王拓跋雲長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澄 · 查看更多 »

元懌

元怿(),字宣仁,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子,生母夫人羅夫人,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懌 · 查看更多 »

元怀

元怀(),字宣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魏宣武帝元恪同母弟,生母贵人高照容,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怀 · 查看更多 »

元晖

元晖(),字景袭,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六世孙,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元晖 · 查看更多 »

皇兴

皇兴(467年八月-471年八月)是北魏的君主献文帝拓跋弘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新!!: 元继和皇兴 · 查看更多 »

王衍 (东魏)

#重定向 王衍 (南北朝).

新!!: 元继和王衍 (东魏) · 查看更多 »

熙平

熙平(516年正月—518年二月)是北魏的君主孝明帝元詡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餘。.

新!!: 元继和熙平 · 查看更多 »

韦彧

韦彧(),字遵庆,京兆郡山北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北魏官员。.

新!!: 元继和韦彧 · 查看更多 »

莫折念生

莫折念生(),北朝时秦州起事领袖。.

新!!: 元继和莫折念生 · 查看更多 »

青州市

青州市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 2008年,青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县级市所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为云门山风景名胜区。.

新!!: 元继和青州市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元继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出身于官宦門閥,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的军阀,最初以南陽多數人口之地作為領地,其後趁乱世於淮南稱帝,却得不到支持,在位兩年半屡次兵败,最终吐血而死。.

新!!: 元继和袁术 · 查看更多 »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新!!: 元继和西魏 · 查看更多 »

骠骑将军

骑将军,中国古代武官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元狩四年,令官阶、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以后,各代都有延设,有时加 “骠骑大将军” 。隋朝和唐朝初年,改為府兵制下基層軍府主官,秩正四品。唐顯慶元年改為武散官名「驃騎大將軍」,宋初延之,政和年間廢,明武散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

新!!: 元继和骠骑将军 · 查看更多 »

高肇

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兄長。自稱祖先渤海蓚縣人。五世祖高顧,晉朝永嘉年間,躲避戰亂進入高麗。父親高颺,字法脩。北魏孝文帝初年,和弟弟高乘信及其同鄉韓內、冀福等人進入北魏,任職厲威將軍,封爵河間子。高乘信任職明威將軍。孝文帝都用對待客人的禮節對待他們,於是就娶高颺的女兒,這就是文昭皇后,生宣武帝元恪。.

新!!: 元继和高肇 · 查看更多 »

魏道武帝

魏道武帝拓跋珪(),又名涉--、--翼圭、翼圭、開,北魏开国皇帝,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獻明帝拓跋寔和贺夫人的兒子(一說為--翼犍的兒子)。.

新!!: 元继和魏道武帝 · 查看更多 »

賜死

賜死,即賜自盡,是古代統治者以命令逼迫被統治者自殺的行為;相較於刑戮而處決,通常是為了讓被賜死者能保有最後的尊嚴。多出現於中國、日本、朝鮮、希臘和羅馬。 在統治者有絕對威權的古代,世間萬物,包含人的生命,皆被視為統治者的財產,因此連“賜死”這種相對較有尊嚴的死亡方式都被認為是統治者施予的恩典。事實上,這種命令通常也不得不遵守:若不就範,面對的可能是更嚴厲的酷刑或抄家族滅。不過歐洲中世紀一些地方統治者執行的賜死,多為一般所說的死刑,雖然稱為統治者給予人民的恩賜(主要說法為讓人民由痛苦的工作中得到解放),實際上卻是由劊子手或士兵執行。.

新!!: 元继和賜死 · 查看更多 »

阿那瓌

阿那瓌(),郁久闾氏,自号敕连头兵豆伐可汗,為亞洲蒙古一帶古國柔然的第十三位君主,阿那瓌是丑奴之弟,伏图之子。 柔然内讧,丑奴被母亲侯吕陵氏所杀,於520年9月立为可汗,後遭族兄俟力发示发所叛,入塞內依附北魏國駐守懷朔鎮,仍稱汗。被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俟力发婆罗门发兵击败俟力发示发,俟力发示发逃到地豆于,被杀。次年,北魏让婆罗门让位于阿那瓌,他假意派大臣南下迎接,阿那瓌不敢回国。同时婆罗门被高车王伊匐击败,逃到凉州归降北魏。被安置在西海郡(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阿那瓌被柔然诸部数万人迎还。523年,北魏六镇之乱,他应北魏之召,在525年派军南下镇压,击溃破六韩拔陵所部,击败将领破六韩孔雀。柔然恢复元气,击败高车,与北魏通贡不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方都争取柔然支持。他的兄弟塔寒娶西魏的化政公主;长女嫁给西魏文帝;孙女邻和公主闾叱地连嫁给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湛;另一女蠕蠕公主嫁给高欢;儿子庵羅辰娶东魏兰陵公主。他和南朝加强联系,和南梁通好,他仿照中原官制,设侍中、黄门等职务,以齐人淳于覃任秘书监、黄门郎。 为柔然的锻工的突厥崛起,546年,鐵勒部落東征柔然。突厥可汗土門於中途邀擊聯軍,大勝,收降鐵勒部眾5萬餘戶。土門自恃突厥強盛,要求阿那瓌可汗將公主下嫁,阿那瓌大怒而拒絕,羞辱突厥為柔然的「鍛奴」。土門大怒,殺柔然使者,遣使向西魏求婚。 西魏廢帝元年正月(552年)土門發兵攻擊柔然,大破柔然軍於懷荒鎮北面。阿那瓌因而自殺,其子庵羅辰投奔北齊,餘衆復立阿那瓌叔父鄧叔子為柔然國主。 有女儿分别嫁给元宝炬和高欢,即西魏悼皇后和蠕蠕公主。.

新!!: 元继和阿那瓌 · 查看更多 »

邢峦

邢峦(),字山宾,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北魏官员。.

新!!: 元继和邢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邺城遗址.

新!!: 元继和邺 · 查看更多 »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新!!: 元继和柔然 · 查看更多 »

恒州

恒州,可以指:.

新!!: 元继和恒州 · 查看更多 »

李平 (北魏)

李平(),字曇定,又作雲定,中国北魏軍事人物、政治人物。頓丘郡(郡治今河南清丰)人。李崇从弟。.

新!!: 元继和李平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仲遵

李仲遵(),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官员。.

新!!: 元继和李仲遵 · 查看更多 »

李神俊

李神俊(),名挺,小名提,字神俊,以字行,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辅国将军、荆州刺史兼都官尚书、泾阳昭子李佐的儿子,北魏、东魏的官员。.

新!!: 元继和李神俊 · 查看更多 »

正光

正光(520年七月—525年六月)是北魏的君主孝明帝元詡的第三个年号,共计近5年。.

新!!: 元继和正光 · 查看更多 »

永安 (北魏)

永安(528年九月—530年十月)是北魏的君主孝莊帝元子攸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餘。.

新!!: 元继和永安 (北魏) · 查看更多 »

永平 (北魏)

永平(508年八月—512年四月)是北魏的君主宣武帝元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3年餘。.

新!!: 元继和永平 (北魏)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元继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敕勒

敕勒,又称铁勒、高车、丁零、狄历,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敕勒是古代赤狄的後裔,据《史记》记载丁零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以东、南附近,据《魏略》记载公元3世纪开始扩至叶尼塞河上游,与古坚昆杂居,这些部落称之为西丁零。公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高車人和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

新!!: 元继和敕勒 · 查看更多 »

拓跋珪

#重定向 魏道武帝.

新!!: 元继和拓跋珪 · 查看更多 »

拓跋霄

拓跋霄(),原名飞龙,魏道武帝拓跋珪曾孙,涼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南平康王拓跋浑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继和拓跋霄 · 查看更多 »

景明

景明(500年正月-504年正月)是北魏的君主宣武帝元恪的第一个年号,共计4年。.

新!!: 元继和景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