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暹

指数 元暹

元暹(),字叔照,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夏州刺史、卫尉卿、西河康王元太兴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29 关系: 南兗州天平 (东魏)太师尚书令上洛郡录尚书事侍中侯渊元太兴元亶元仲景元象元悰秦州 (古代)高琛高欢高昂魏孝庄帝魏孝武帝贺拔胜永安 (北魏)永熙 (北魏)河南省河南郡洛阳县洛阳市涼州拓跋晃普泰

南兗州

#重定向 南兗州 (南朝).

新!!: 元暹和南兗州 · 查看更多 »

天平 (东魏)

天平(534年十月—537年十二月)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第一個年号,歷時3年餘。.

新!!: 元暹和天平 (东魏)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元暹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新!!: 元暹和尚书令 · 查看更多 »

上洛郡

上洛郡,是中國西晋到唐朝的一个郡。.

新!!: 元暹和上洛郡 · 查看更多 »

录尚书事

錄尚書事是中國東漢章帝時開始設置的職位。它不是一個獨立職位,需附加其他朝廷重要官職之下。如195年(東漢獻帝興平2年),曹操官拜鎮東將軍、錄尚書事,221年(蜀漢建安26年、章武元年)蜀漢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等。至東漢末年時,錄尚書事已是掌握實權重臣的必要條件。.

新!!: 元暹和录尚书事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元暹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侯渊

侯渊,中国北魏末年東魏時期軍人。《北史》為李淵避諱寫作侯深,神武郡尖山縣(今山西省神池縣)人。 開始隨杜洛周,後來歸降爾朱榮,以軍功任平州刺史。爾朱榮死後,率軍力戰歸順爾朱兆。爾朱兆失敗,歸降高歡,為齊州刺史。魏孝武帝西奔長安,高歡命令侯淵攻打青州刺史東莱王元貴平、兗州刺史樊子鵠。侯淵獲勝但沒有當上青州刺史。於是率兵叛亂,部下離散,於是侯淵南投南梁,在途中南青州南境被殺。.

新!!: 元暹和侯渊 · 查看更多 »

元太兴

元太兴(),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孙,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京兆康王拓跋子推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暹和元太兴 · 查看更多 »

元亶

元亶(),字子亮,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相国、清河文献王元怿长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暹和元亶 · 查看更多 »

元仲景

元仲景(),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夏州刺史、卫尉卿、西河康王元太兴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暹和元仲景 · 查看更多 »

元象

元象(538年正月—539年十一月)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第二個年号,歷時近2年。 在538年正月,发现了巨大的象,因而改元元象。.

新!!: 元暹和元象 · 查看更多 »

元悰

元悰(),字魏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的玄孙,青州刺史、西河穆王元昴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元暹和元悰 · 查看更多 »

秦州 (古代)

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三州置,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太康七年(286年)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省凤县、略阳县、四川省平武县以北,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西汉水、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凉州;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邓至,东部属梁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 唐朝时,属陇右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迁还旧治。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收复,三年(849年)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北宋移今天水市)。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 宋为秦凤路治。金属凤翔路。元朝属巩昌路。明朝属巩昌府,洪武初年设茶马司于此地。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秦州直隸州,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为天水县。.

新!!: 元暹和秦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高琛

趙郡王高琛(),字永寶,北齊文穆帝高树生与继室赵氏所生子,神武帝高歡之异母弟。年少時便已擅長弓馬,為人有志氣。 高歡已經匡扶天下後,於北魏中興元年(531年),授高琛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等職位。高琛已經居於禁衞,為人恭勤縝密,率先左右。太昌元年(532年),除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封為南趙郡公,食邑五千戶。再拜為驃騎大將軍、特進、開府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永熙二年(533年),除使持節、都督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高琛為人推誠撫納,提拔名士,甚有聲譽。其後斛斯椿等挑釁結仇,高歡即將定謀向內討伐,以晉陽為根本,召高琛留掌後方事務,以為并、肆、汾大行臺僕射,統領六州九酋長大都督,高歡相府政事皆由高琛悉數決定。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除御史中尉,高琛正色糾彈,無所回避,遠近肅然。其後因與高歡愛妾小爾朱氏私通,被高歡當場捉住杖打致死。當時只有二十三歲。朝廷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定、滄、瀛、幽、殷、并、肆、雲、朔十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太尉、尚書令,諡號為「貞平」。其子高叡繼嗣。 北齊天統三年(567年),武成帝高湛以高叡功高,追贈高琛為趙郡王,其妻元季艷亦追贈為趙郡王妃,諡號為「貞昭」,並恢復了她華陽長公主的身份。.

新!!: 元暹和高琛 · 查看更多 »

高欢

歡,勃海郡蓨县人(今河北衡水市景县),鲜卑化汉族,鲜卑名賀六渾,为北魏、東魏權臣,也是北齐政权的奠基者。追尊為「神武帝」。.

新!!: 元暹和高欢 · 查看更多 »

高昂

昂()此处从《北齐书》中华版卒年三十八。如按其他版本取卒年四十八,则高昂生于491年,比其兄高--早出生六年,不取。,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東)人,南北朝時期東魏大將。北魏徐州刺史高-乾-之三弟。父高翼,母张氏,舅张元宾。.

新!!: 元暹和高昂 · 查看更多 »

魏孝庄帝

魏孝莊帝元子攸(),字彦达,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親為王妃李媛華。孝莊帝是尔朱荣拥立的傀儡皇帝,最终被尔朱兆绞杀。.

新!!: 元暹和魏孝庄帝 · 查看更多 »

魏孝武帝

魏孝武帝--,一说元脩(),字孝則,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是李氏,是北魏最後一位皇帝。.

新!!: 元暹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贺拔胜

贺拔胜,字破胡。北魏、西魏的军事家。 年轻时即以骑射闻名北方边疆,曾参与临淮王元彧与北方六镇流民之战。后来投靠爾朱荣,受到重用。北魏永熙元年(532年)3月贺拔胜在爾朱家族与高欢在韩陵的决战中投降高欢。被元修任命为荆州刺史,但贺拔胜立场偏向北魏皇家,终不为高欢所容。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贺拔胜被侯景,高敖曹击败,投奔南梁。西魏大统二年(537年)从南梁回归西魏,因受梁武帝恩惠,从此凡鸟兽向南者,皆不射。随宇文泰参加了东西魏的数次战争。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在戰爭中追殺高歡,坐騎被高歡部下射死而未得手。高歡回國後,殺死了賀拔勝留在東魏的幾個兒子,賀拔勝次年鬱鬱而終。宇文泰曾评价贺拔胜:“诸将对敌,神色皆动,唯贺拔公临阵如平常,真大勇也。”.

新!!: 元暹和贺拔胜 · 查看更多 »

永安 (北魏)

永安(528年九月—530年十月)是北魏的君主孝莊帝元子攸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餘。.

新!!: 元暹和永安 (北魏) · 查看更多 »

永熙 (北魏)

永熙(532年十二月—534年十二月)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第三個年号,歷時2年。.

新!!: 元暹和永熙 (北魏)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元暹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南郡

河南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郡級行政區,舊稱三川郡(古土文物作「叁川郡」),又曾改稱河南尹,唐朝以後由洛州、河南府所取代,「河南郡」名稱走入歷史。.

新!!: 元暹和河南郡 · 查看更多 »

洛阳县

洛阳县,中国古旧县名。 秦朝置雒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为三川郡治所。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雒阳仍为郡治。东汉、三国曹魏、西晋皆以此为都。曹魏改洛阳县。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此,东魏迁都邺,改洛阳县为宜迁县,旧城遂废。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于河南县营建新洛阳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洛阳县迁至洛阳城从善坊。此后一直为河南郡、河南府、金昌府、河南路附郭县之一。1948年县城析置洛阳市。1955年撤县,分别划归洛阳市及孟津、偃师、宜阳三县。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洛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孟津县 Category:宜阳县 Category:偃师市 Category:1千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5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元暹和洛阳县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元暹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新!!: 元暹和涼州 · 查看更多 »

拓跋晃

拓跋晃(),鮮卑名天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母贺夫人。文成皇帝拓跋-濬-的父亲。.

新!!: 元暹和拓跋晃 · 查看更多 »

普泰

普泰(531年二月—532年四月,一作普嘉)是北魏時期节闵帝元恭的年号,歷時1年零二个月。 《历代建元考》作普嘉,注为:“诸书皆作普嘉。”.

新!!: 元暹和普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