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同大学 (上海)

指数 大同大学 (上海)

大同大学(Utopia University)是民国时代上海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尤以“理工”著称,时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美誉,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被撤校。.

25 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车站路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大同中学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丁石孙交通大学徐志磊徐光宪侯毓汾周毓麟倪嘉缵顾功叙顾静徽胡敦复钱临照钱正英陈敬熊查全性殷之文沈天慧清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缩写:ECNU),简称华东师大、华师大或师大,是一所位于中国上海市的公立研究型大学,1951年由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合并而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主要院系并入。1972年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原校名。 华东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中国首批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之一,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上海市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建设。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闵行和中山北路两个校区,设有3个学部,29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7个实体研究院,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管理型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华东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简称华理,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中国的一所重点大学。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合并组建而成,1993年2月更为现名。现拥有徐汇、奉贤、金山科技园三大校区。.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华东理工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车站路

南车站路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一条南北走向道路,北起陆家浜路大兴街,南至半淞园路通向世博园区,长1.2千米。道路筑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旧名车站路,因通向旧有沪杭铁路上海南火车站而得名。.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南车站路 · 查看更多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行政级别为副部级。是“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同济建筑系与清华建筑系并列全国榜首。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校。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后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同济大学,1949年更名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目前共设有38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5所附属中学;有全日制本科生1.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近5000人。有外国留学生数千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850亩;纸本图书400余万册。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和2018年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同济大学均位列全国(中国大陆)第十。.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同济大学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复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大同中学

大同中学可能指:.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大同中学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所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上海财经大学 · 查看更多 »

丁石孙

丁石孙(),原名丁永安,江苏镇江人,生于上海。中国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代数学。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党员。.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丁石孙 · 查看更多 »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是1921年由交通部所屬散居三地的大學合併而成的,後分立為五所大學。.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交通大学 · 查看更多 »

徐志磊

徐志磊(),浙江宁波鄞县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工程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曾获得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X X X X X.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徐志磊 · 查看更多 »

徐光宪

徐光宪(),浙江绍兴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徐光宪 · 查看更多 »

侯毓汾

侯毓汾(),江苏无锡人,中国染料化学家,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学科奠基人,原中国染料学会理事长。.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侯毓汾 · 查看更多 »

周毓麟

周毓麟()中国计算数学家、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周毓麟 · 查看更多 »

倪嘉缵

倪嘉缵(),中国无机化学家。生于浙江嘉兴。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无机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该所副所长、所长。现兼任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倪嘉缵 · 查看更多 »

顾功叙

顾功叙(),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生于浙江嘉善。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所所长、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物探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分类:嘉善人.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顾功叙 · 查看更多 »

顾静徽

顾静徽(),或作顾静薇,中国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性物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光谱学。顾静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知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两弹一星科学家郭永怀。.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顾静徽 · 查看更多 »

胡敦复

胡敦复(),江苏省无锡县堰桥村前人。中国数学教育家。.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胡敦复 · 查看更多 »

钱临照

钱临照(),江苏无锡人,物理学家,是中国在金属晶体范性形变、晶体缺陷与物理学史等领域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钱令希之兄。 钱临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在父亲钱伯圭办的小学中读书。1929年毕业于大同大学物理系,后曾在东北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前往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员,在所长严济慈的领导下从事研究。1934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留学,入读伦敦大学学院,在Carey Foster实验室从事晶体范性等方面的研究。后因不满教授对一印度学生的不公正待遇而不愿意拿学位,于1937年前往柏林。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中国,任职于迁往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应用光学。1947年至1948年间曾在美国联合国救济总署工作。1948年起兼任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他还推动了晶体缺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此外他又开展了中国物理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墨经》中的科学内容进行了发掘与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起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起兼任副校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外,他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任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首任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学科评议组物理组组长等职。1999年在合肥逝世。.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钱临照 · 查看更多 »

钱正英

钱正英,中国水利和水电专家,祖籍浙江省嘉兴市,出生在上海;原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教授。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至第十四届中央委员。曾任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钱正英 · 查看更多 »

陈敬熊

敬熊,电磁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1年10月16日出生,浙江省镇海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 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曾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85年)。著有《电磁理论中的直接法与积分方程法》。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陈敬熊 · 查看更多 »

查全性

查全性(),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泾县,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查谦之子。 查全性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1959年间前往莫斯科大学进修,师从著名电化学家亚历山大·弗鲁姆金(Alexander Frumkin)。回国后一直任教于武汉大学化学系,长期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1977年8月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科教座谈会,会上他首先提出应该恢复高考,并为邓小平拍板决定。1978年被评为教授,1979年出任化学系系主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11年获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最高学术奖励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他亦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化学学报》、《高等化学学报》和《物理化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等职。.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查全性 · 查看更多 »

殷之文

殷之文(),江苏省吴县人,材料科学家。 194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后攻读于美国密苏里大学、伊利诺伊州大学。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殷之文 · 查看更多 »

沈天慧

沈天慧(),中国半导体化学家。生于浙江嘉善,籍贯浙江杭州。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1957年至1959年赴苏联进修。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沈天慧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大同大学 (上海)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Utopia University (上海)上海大同大學大同大學 (上海)大同学院大同学院 (上海)大同學院 (上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