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上海大厦

指数 上海大厦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一栋位于上海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的历史建筑,为上海的地标建筑之一。其东临大名路,南临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三座早期高层建筑之一。大厦地上21层,高77米,投资者是英资业广地产公司,总造价500万两。大厦由公和洋行英国建筑设计师弗雷泽(Bright Fraser)设计,新仁记等六家营造厂承建 上海市档案信息网,启建于1930年,建成于1934年。 百老汇大厦由于位于百老汇路顶端而得名(今大名路),1951年改名为上海大厦。其自从建成后都一直是上海的最佳观景台之一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此外,它还曾经拥有上海最高的餐厅和最早的楼内停车场。而且,大厦的电话号码——46260,自大厦启用后开始就从未变更。1989年,百老汇大厦成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在上海大厦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28 关系: 华懋公寓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吴淞江大名路外白渡桥外滩巴馬丹拿上海市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法租界乔治·蓬皮杜北苏州路國民政府周恩来维克多·沙逊諾羅敦·西哈努克黄浦江赫鲁晓夫金日成英商上海电车有限公司虹口区陈云陈毅淞沪会战淮扬菜海尔·塞拉西一世斯诺克

华懋公寓

华懋公寓(英文:Cathay Mansion),今锦江饭店北楼又称锦北楼,俗称“十三层楼”,位于中国上海长乐路189号,长乐路茂名南路路口东南角。它是英国籍犹太人沙逊所有的新沙逊洋行在上海法租界中心区所建的高级公寓,为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建于1925年,由公和洋行设计,王荪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建成,建成时是上海最高的大楼 上海地方志.

新!!: 上海大厦和华懋公寓 · 查看更多 »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全名卡尔·古斯塔夫·富尔克·休伯特斯、Carl Gustaf Folke Hubertus,),是当今的瑞典国王。 他是已故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和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施比拉公主(Sibylla av Sachsen-Coburg-Gotha)的唯一儿子。由於其父在即位前便因遭遇空难去世,而他的叔父皆失去王位繼承權,故而他於1973年9月15日继承了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王位,而他和英國的伊莉莎白二世為最長任期君主之一。.

新!!: 上海大厦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 查看更多 »

吴淞江

吴淞江,中國上海市区内河段习称苏州河,古称松江、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明代以后成为黄浦江支流。吴淞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沿岸的瓜泾口,由西向东,在今上海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

新!!: 上海大厦和吴淞江 · 查看更多 »

大名路

大名路,元朝的路。 元朝政府将大名府改置大名路,治所在大名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东),辖境比宋朝、金朝向西南迁移,下辖大名县(河北大名县)、魏县(河北大名县)、内黄县(河南省内黄县)、南乐县(河南南乐县)、清丰县(河南清丰县)、长垣县(河南长垣县)、东明县(山东省东明县)、清河县(河北清河县)、滑州白马县(河南滑县)、浚州(河南浚县)、开州濮阳县(河南濮阳市)。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大名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河北的路 Category:河南的路 Category:山东的路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上海大厦和大名路 · 查看更多 »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新!!: 上海大厦和外白渡桥 · 查看更多 »

外滩

外滩()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区域,由一段沿黄浦江的马路和沿路的建筑和设施构成,为上海重要的地标之一。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外滩沿路坐拥二十多幢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有折衷主义的,也有文艺复兴式的,还有早期现代式的,故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自上海开埠后,外滩就开始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及贸易中心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新!!: 上海大厦和外滩 · 查看更多 »

巴馬丹拿

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 Group,P&T)曾經稱為公和洋行,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國投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和香港留下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外滩和中环)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新!!: 上海大厦和巴馬丹拿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上海大厦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指上海市建成三十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

新!!: 上海大厦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上海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名录,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的市级(相当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经公布了八批共238处。.

新!!: 上海大厦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Changhaï)是历史上法国在中国上海的租界。法租界大致位于上海市原卢湾区和徐汇区两区境内,东部狭长地带(今金陵东路及中山东二路一带)伸入原黄浦区。它是近代中国4个在华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

新!!: 上海大厦和上海法租界 · 查看更多 »

乔治·蓬皮杜

喬治·尚·雷蒙·龐畢度(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法語發音),法國政治家,前任法國總統。.

新!!: 上海大厦和乔治·蓬皮杜 · 查看更多 »

北苏州路

北苏州路是上海市一条东西向道路,沿苏州河北岸跨虹口区、闸北区两区。道路东起外白渡桥,西至西藏北路。全长1960米,宽9米到28米。 北苏州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分段修筑于1887年到1905年,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 北苏州路与多条南北向道路交汇,自东向西包括:大名路、吴淞路、乍浦路、四川北路、江西北路、河南北路、山西北路、福建北路、浙江北路、甘肃路、文安路、西藏北路。 北苏州路历来是苏州河航运要地,沿路多仓库,晚清时公济医院迁到四川北路口东侧,1915年在470号建成上海总商会(春申江家具店),1920年代在276号(四川北路口)建成上海邮政总局,1930年代在东端的20号建成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340号(河南路口)建成河滨公寓。1028号跳蚤市场原为中国实业银行。.

新!!: 上海大厦和北苏州路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上海大厦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上海大厦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维克多·沙逊

维克多·沙逊爵士,第三代從男爵,GBE(Sir Ellice Victor Sassoon, 3rd Baronet,)是英籍犹太富商沙逊家族的第四代,商人及从事旅馆经营,塞法迪猶太人。.

新!!: 上海大厦和维克多·沙逊 · 查看更多 »

諾羅敦·西哈努克

诺罗敦·西哈努克(;),柬埔寨王国前國王。1922年10月31日生于金边。是诺罗敦和西索瓦两大王族后裔。西哈努克其父诺罗敦一世是安东国王与一名福建后裔王妃所生之长子,有华人血统,1953年至1970年,他是柬埔寨的最高領導人。1941年4月23日继位,1955年退位,1960年任柬埔寨国家元首。 1970年后因政变长期流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受到元首级礼遇,长期居住在东交民巷15号(晚年常在附近的卫生部北京医院治病)。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西哈努克復辟。王后为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西哈努克于2004年10月7日正式宣布退位,被尊称为“王父”(中国官方则称其为“太皇”),2012年10月15日於中國卫生部北京医院逝世。.

新!!: 上海大厦和諾羅敦·西哈努克 · 查看更多 »

黄浦江

黃浦江(简称黄浦、浦江),旧称黄歇浦(简称歇浦)、春申江(简称申江),是上海市界内最大河流,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两岸分别形成了举世知名的外滩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标。.

新!!: 上海大厦和黄浦江 · 查看更多 »

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上海大厦和赫鲁晓夫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新!!: 上海大厦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英商上海电车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建设公司(),运营用名称为上海有轨电车(),简称“英商电车公司”或“英电”为上海市内最早运营的公共交通公司之一。英电于1908年开始运营上海最早的有轨电车线路,又于1914年运营了第一条无轨电车路线。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新!!: 上海大厦和英商上海电车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虹口区

虹口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北部的一个市辖区。区名因上海浦的故道虹口港而得名,上海开埠前境内原分属上海与宝山两县。上海开埠后,成为继黄浦区外上海最早发展的地区。淞沪会战以前,虹口一度发展成为上海主要的粤籍居民和日籍居民社区,同时虹口也是上海最早的电影放映地和主要的电影放映中心。 目前,虹口区东部与杨浦区相接,南部与黄浦区、浦东新区相邻,西部连接静安区,北部与宝山区相交。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目前,虹口区共设有四川北路、北外滩、嘉兴路、欧阳路、广中路、曲阳路、凉城新村和江湾镇等八个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街道下设222个居民委员会。.

新!!: 上海大厦和虹口区 · 查看更多 »

陈云

云(),曾用名廖陈云,江蘇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人。政治家、经济管理家。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改革开放以后继续担任党内重要职务。 陈云早年领导上海工人运动,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部参加长征,相继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随后赴东北,任东北局副书记。随后担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领导银元之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全国经济恢复工作与制定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0年接替病逝的任弼时增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列五大书记之一,地位仅次于毛刘周朱四人。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之后恢复原职,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87年,接替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被认为是当时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上海大厦和陈云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上海大厦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淞沪会战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或上海戰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變)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卢沟桥事变后,蔣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國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採取主動發起战役。對中國而言,标志著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面战争。即使當時日本國力遠高於中國,也動員全國,馬上投入全面戰爭。例如隨即大量增加公債發行,並發起了日本全國性的「消費節約運動」。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市区和郊区展开。上海是中國當時首都南京門戶,又是中國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上海為中國第一大商港,每年對外貿易額佔全國二分之一以上。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劃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三个月。.

新!!: 上海大厦和淞沪会战 · 查看更多 »

淮扬菜

淮扬菜是中国菜四大菜系之一,指流行于江苏省淮安、扬州、镇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南起长江沿岸,北到宿迁睢宁沭阳一线,都是淮扬菜的属地,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开洋蒲菜和蟹黄汤包。.

新!!: 上海大厦和淮扬菜 · 查看更多 »

海尔·塞拉西一世

海爾·塞拉西一世(ቀዳማዊ ኃይለ ሥላሴ qädamawi haylä səllasé,)出生自埃塞俄比亞南部的貴族家庭。在1916年的政變後擁護孟利尼克二世的女兒佐迪圖擔任女王,並擔任皇太子兼攝政王。1924年4月前訪歐洲,並使埃塞俄比亞帝國加入國際聯盟。為了對抗義大利、英國、法國的勢力,於是親近美國與日本。 1935年领导军民抗击墨索里尼治下的法西斯意大利王国侵略,1936年流亡英國伦敦,呼籲国際联盟和西方大国阻止法西斯侵略,1942年随英军回国。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於非洲聯盟有相當優秀的外交表現,但是國內內政因為繼續君主獨裁,慢慢產生許多矛盾。1960年發生擁立皇太子的軍方政變未遂。1970年因為國內嚴重饑荒與蘇伊士運河關閉造成的油價高漲,讓國民生活陷入危機。一部分的統治階層囤積食物更使農村出現餓死者。在埃塞俄比亞社會陷入混亂時,皇帝不但沒有處理還試圖掩蓋饑荒的事實,造成國際撻伐。 1973年埃塞俄比亞終於爆發內戰,因為一張皇帝在皇宮內餵食寵物獅子生肉的照片流出,造成飽受饑荒之苦的人民嚴重不滿。1974年9月12日早上海爾·塞拉西一世在宮中被政變的陸軍部隊逮捕,並宣布退位。於拘禁中的1975年逝世。.

新!!: 上海大厦和海尔·塞拉西一世 · 查看更多 »

斯诺克

士碌架(Snooker),是一種落袋式台球运动。此项运动使用的球桌长约3569毫米、宽1778毫米,台面四角以及两长边中心位置各有一个球洞,使用的球分为1个白球,15个红球和6个彩球(黄、绿、棕、蓝、粉红、黑)共22个球。击球顺序为一个红球、一个彩球直到红球全部落袋,然后以黄、绿、棕、蓝、粉红、黑的顺序逐个击球,最后以得分高者为胜。斯诺克盛行于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英联邦国家以及香港。近十几年来,斯诺克运动也在东亚得到推广和普及,目前泰国、中国大陆等都有优秀选手涌现。.

新!!: 上海大厦和斯诺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