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上海中山公园

指数 上海中山公园

上海中山公园()位于上海长宁区市中心。总面积21.4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22万平方米。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与4号线在此设有站点。园内以优美的古典景观著称,周边则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圈,有米兰广场、新宁购物中心、玫瑰坊商业街、龙之梦购物广场、多媒体广场等。.

22 关系: 华东政法大学大班工部局上海市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上海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中山公園中山公园站圣约翰大学兆丰洋行美国圣公会静安寺长宁区长宁路英桐汪精卫愚园路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ECUPL),原名为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上海,目前拥有长宁和松江两个校区,长宁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为原圣约翰大学的校园,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大学城龙源路555号。.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华东政法大学 · 查看更多 »

大班

大班是粤语Andrew J. Moody, "Transmission Languages and Source Languages of 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 American Speech, Vol.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大班 · 查看更多 »

工部局

工部局,即英文municipal council的中文翻译,意为市政委員會,是设置于租界的相当于一种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因與中國之工部類似而名為「工部局」。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清朝政府失去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上海租界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其后开辟的租界都仿照上海租界的制度。后来部分租界(如天津)甚至有常规外国军队入驻。工部局在实质上担任了一种租界市政府的角色。.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工部局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指上海市建成三十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两个公共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以及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公共租界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

1933年沪西地图,其中左上角区域为越界筑路地区 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extra-settlement roads)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界外修筑道路,并进而事实上取得了一定行政管辖权的附属于租界的“准租界”区域。與正式租界區不同,公共租界當局在越界築路區僅在特定的道路沿綫擁有警務權,並可對與道路有關的服務事項收取稅費,此區域的其他行政權仍屬於中國政府。 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开始于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1860年代,如著名的静安寺路(Bubbling Well Rd.)、新闸路(Sinza Road)、极斯非而路(Jessfield Road)、卡德路(Carter Road)等。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扩展以后,绝大部分越界筑路已被并入该租界。但自1901年以后,该租界再度向外围地区大规模越界筑路,准备将这些地段列入进一步扩展的范围。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法租界也有較大的越界築路區,但在1914年,上海法租界獲得越界築路區的警務權和稅收權,實際上等於大规模拓展法租界,将所有越界筑路全部囊括其中。受此鼓勵,上海公共租界也计划再次拓展,计划中准备将沪杭铁路以东的越界筑路都纳入租界范围。由于袁世凯政府这时正面临反对“二十一条”群众运动的压力,没有批准这个推广租界合同。英国政府正全力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最终这一大片越界筑路区直到租界收回始终维持这种特殊的准租界格局。直到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大规模越界筑路才告一段落。 20世纪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包括2大部分:沪西和沪北。共筑有大小马路接近40条,其中沪西28条。沪西越界筑路最远的地方(虹桥路西端)距离公共租界的西部边界(静安寺附近)已有10多千米。所有越界筑路所围成的区域共有47000亩(31平方千米),甚至超过正式租界的面积(33503亩,合22平方千米)。.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 · 查看更多 »

上海轨道交通

#重定向 上海地铁.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轨道交通 · 查看更多 »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又称上海地铁2号线,Shanghai Metro Line 2)是上海第二条轨道交通铁路,于2000年6月11日开始运营。.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 · 查看更多 »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旧称明珠线一期或明珠线)南起上海南站站,北至江杨北路站,全长40.340千米,途经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宝山六区,共有29座车站。.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 · 查看更多 »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又称上海地铁4号线,Shanghai Metro Line 4,於通車前也被称为明珠线二期)是上海轨道交通近期规划中唯一的一条环状线。4号线是中国首条全国“工人先锋号”地铁线路。.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 · 查看更多 »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的公園,主要分布在臺灣、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布於中國移民聚居地的中山公園通常由華僑捐建,亦有於當地政府與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中山公園 · 查看更多 »

中山公园站

由于中山公园在大中华地区为一常见的地名,故中山公园站也出现在不少城市中:.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中山公园站 · 查看更多 »

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或St.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圣约翰大学 · 查看更多 »

兆丰洋行

兆丰洋行是清末民初上海的一家英商贸易行,创办于1861年。.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兆丰洋行 · 查看更多 »

美国圣公会

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是普世聖公宗在美国、洪都拉斯、台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部分欧洲地区的一个,教會體制採主教制。總部位於紐約市。 美国圣公会保持了圣公会的神学认识和宗教传统,以聖經、基督傳統、理性共同作為聖公會的信仰根基,自我描述為是“遵循大公教会传统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yet Catholic)。聖公會繼承了使徒統緒,認定其主教的按立源自於使徒時代的聖秩聖事。公禱書是聖公會共用的禮儀書,同時也是普世聖公宗和各成員教會的法典。 美國聖公會現任首席主教為孔茂功(,又譯:米.嘉里)。孔茂功原任北卡羅萊納教區主教區(Diocese of North Carolina),他在2015年6月25至7月3日期間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聖公會第78屆全國大會(General Convention)上,獲選接替嘉芙蓮.舒歌莉(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又譯:蕭寬玲)成為美國聖公會第27任首席主教,亦是美國聖公會首位非裔首席主教。 美國聖公會在社會福音運動相當活躍,反對死刑,支持民權運動以及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聖公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部份省份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瑞典教會、舊天主教會達成共融。2016年1月14日,由於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分歧,美國聖公宗與普世聖公宗協議停止與普世聖公宗的共融三年。.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美国圣公会 · 查看更多 »

静安寺

静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颇具影响的名刹之一。.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静安寺 · 查看更多 »

长宁区

长宁区是中國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东连静安区,西南邻闵行区,东南接徐汇区,北与普陀区以吴淞江(苏州河)为界,区域面积37.19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户籍人口623,041人,常住人口690,571人。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长宁路。 长宁区是上海市的一个交通枢纽。上海轨道交通的2、3/4号线的换乘站中山公园站就是在长宁区内;同时,区内有四条高架路:内环高架路\延安高架路\中环路\外环线,而延安高架路的起发点,上海两大机场之一虹桥机场再扩建之后也有一半(一号航站楼)是位于长宁区内。区内主要的街道包括了长宁路、虹桥路、江苏路等。 位于长宁的虹桥开发区是上海最早的和最成熟的现代化商务区之一。最近几年,长宁区的发展迅速,区内建成了很多新的商业大厦,如多媒体生活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的总部——联通大厦也处于长宁区。另外区内也有上海动物园和上海中山公园等休闲设施。.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长宁区 · 查看更多 »

长宁路

长宁路是中国上海市长宁区、静安区的一条东西走向交通干道,为上海市区三横三纵主干道中“北横”的一部分。道路东起万航渡路接长寿路,西至北新泾哈密路接北翟路,全长5638米。长宁路东端起点至江苏路口一段为长宁区、静安区的交界。同时,自古北路起至哈密路一段的道路均延着苏州河堤岸行走。长宁路建于1901年,初名白利南路,系以清朝末年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巴伦·白利南(Byron Brenan)名字命名。.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长宁路 · 查看更多 »

英桐

英桐(學名:Platanus × acerifolia),又称二球悬铃木,是一种欧洲人培育成的杂交种,是由原产于欧亚大陆的法桐和原产于北美洲的美桐杂交培育而成。有的植物学家认为是单纯由法桐驯化培育成的可能根据不大。由于是在上海法租界首先引入这个树种作为行道树,所以在中国被俗称为法国梧桐。 英桐树荫非常大,容易生长,可以生长到40米高。树皮经常脱落,露出光滑的树干。树叶大。雌雄同株,球形花序,生成成对球状小坚果悬挂在树上。 悬铃木是一种优美的行道树种,树干粗壮,树冠碧绿而浓密,一派遮天蔽日的气势。这种树木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而且它的再生萌发力强,特别耐修剪,你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修剪。悬铃木是一种落叶乔木,落叶正好符合冬暖夏凉的要求,它的叶片比较大,夏天可以形成很好的郁闭遮阳,冬季又不影响采光,而且不存在被积雪压垮的情况,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暖春四月,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人们不由得会发现两旁挺拔的行道树已经换了新叶,犹如一把把崭新的绿伞,成为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行道树在创造城市优美环境的同时,它还把城市的各类绿地串连在一起,构成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的绿色血脉。 但是悬铃木也有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它的果实——悬铃散开的小毛毛在春天的狂风下,漫天飞舞的都是,那是钻眼钻鼻钻喉咙,无孔不入,可以引起呼吸道方面的疾病,诱发花粉症或氣喘。 英桐非常耐污染,少虫害,因此十分适合作为城市绿化的行道树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的寿命要比一般的树要短一点。 最早出现英桐树种可能是在17世纪的西班牙,当地当时将法桐和美桐种植在一起,经常出现杂交种子,落地后自然生长起来。此树作为园林景观植物和城市绿化植物则是在伦敦最早流行,因此英语和一些其他西方语言称之为“伦敦梧桐”(英语:London plane)。此后英桐传播到其他城市,并成为包括纽约、巴黎、上海、马德里等城市的象征之一。 目前这个树种已经分布到世界各地的温带区域,是各大城市最常见到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和公园绿化树。杂交品种比原亲本北美悬铃木更能抵御虫害,比三球悬铃木更耐寒。 英桐叶是美国纽约“公园与娱乐局”的标志,这个树种被选为伦敦“七大自然奇迹”之一。.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英桐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愚园路

愚园路是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和长宁区境内的一条东西向重要街道。该路东起常德路(租界时代名为赫德路),西至长宁路(租界时代名为白利南路)和中山公园(租界时代名为兆丰公园)。全长2775米。.

新!!: 上海中山公园和愚园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上海中山公園兆丰公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