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

指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

三太子廟又稱三太子宮,是香港唯一供奉中國神話封神榜主角的廟宇,內裡供奉哪吒三太子。廟宇位於九龍深水埗汝洲街,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現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三太子宮側建有北帝廟,又稱北帝宮。兩廟同於1931年撥歸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1985年及2006年曾進行重建工程。.

30 关系: 城隍太歲客家人寺庙封神演义專線小巴中国神话九龍包拯哪吒光绪玄天上帝玄奘界限街荃灣綫華人廟宇委員會香港香港巴士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觀音農曆金花娘娘深水埗深水埗天后廟深水埗站港鐵清朝惠阳区文昌帝君1894年香港鼠疫

城隍

城隍,又稱城隍爺、城隍爺公、城隍老爺,原意是「城牆」與「護城河」的意思,後來演變為民間信仰中的城池的守護神,亦為陰間司法體系的職司。.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城隍 · 查看更多 »

太歲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爾後,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太歲 · 查看更多 »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寺庙

寺庙,即寺院(佛寺)與庙宇的合称,有時統稱為廟、廟宇,台灣常稱宮廟,一般專指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實際上不限於佛寺與廟宇,還包括祠、道觀等。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的寺廟。一般所稱寺廟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但一些名人的家廟由於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同時有著寺廟的性質。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三教合流、佛道雙修、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寺廟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寺廟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寺庙 · 查看更多 »

封神演义

-- 《封神演义》,俗稱《封神榜》,又名《封神傳》、《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关于作者,一說是明朝的許仲琳(或作陳仲琳),也有人認為是明代道教學者陸西星,另一說为王世贞一夜写成,亦有人說是吴三桂的部下。 《封神演義》全書共一百回。故事由商紂王題詩調戲女媧、蘇妲己進宮魅惑紂王開端,以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的中國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以及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法、破陣封神的故事,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做結尾。情節融合了當時的史實人物和神話人物,包括人類、道士、神仙和各種妖精,情節虛實交錯,奇幻色彩濃厚,塑造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封神演义 · 查看更多 »

專線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綠色專線小巴.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專線小巴 · 查看更多 »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傳說、历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透過口述、寓言、小说、儀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關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發現。.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中国神话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包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人,北宋人,官至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色金魚袋。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被后世稱譽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中國民間信仰傳其為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之一,亦稱森羅殿主及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文曲星君、馬國公。.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包拯 · 查看更多 »

哪吒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ˋ,又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印度神話人物,考據係源於佛教護法神,融入中國文化,而後也興盛於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也是釋迦佛的弟子,稱哪吒太子、那拏天等。 在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哪吒係太乙天尊的高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轮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於很多民間故事中出現,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於修成正果,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哪吒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玄天上帝 · 查看更多 »

玄奘

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譯經師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識宗创始人,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並靠雙腳行遍古老印度。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记》中心人物唐三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其弟子將其口述之《大唐西域記》,書寫為書,呈給唐朝之唐太宗。.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玄奘 · 查看更多 »

界限街

街(Boundary Street),是香港九龍半島一條東西向街道,連接深水埗區與九龍城區。道路始於深水埗南,中間穿越九龍塘南部和九龍仔,最後到達九龍城並連接太子道西。而界限街本身亦與太子道西大致平行。 殖民地時代,清廷割讓予英國的土地以此線為界,此線以南為割讓地(九龍),以北為租借地(新界)。.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界限街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華人廟宇委員會

華人廟宇委員會(英文:Chinese Temples Committee)簡稱廟委會,是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諮詢及法定組織,按照香港法例第153章《華人廟宇條例》第7條成立的非牟利組織,目標是改善香港的華人廟宇的經營管理,以現代化公司的方式管理。華人廟宇委員會的會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4樓。 華人廟宇委員會其下有華人廟宇基金,收入來源自香港24間廟宇的司祝費、解籤費、眾善信的香油錢奉獻等。華人廟宇委員會會視乎情況,從基金撥款予合適的香港華人慈善機構。.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華人廟宇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觀音

#重定向 觀世音菩薩.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觀音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金花娘娘

金花娘娘,又稱金花夫人、金花聖母,她是中國粵、桂、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女神,類似於送子娘娘。每年農曆四月十七日為金花誕,香港坪洲有金花廟,該日有賀誕活動。 屈大均《廣東新語》表示,金花是一個廣東的女性巫師,不嫁,能夠服侍鬼神,少年時溺斃,屍體數日不腐敗,還有異香,接下來湖中浮現一塊木頭雕像,神似金花。於是雕像被當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視為神明,因為求子較為靈驗,被尊為送子娘娘。 除了此說之外,說法繁多,各地頗見差異。或說金花娘娘是端午節觀看龍舟競賽溺死。.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金花娘娘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

深水埗(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為界,七八十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團。深水埗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而這些地區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地鐵荃灣綫時,深水埗區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每天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集中着傳統唐樓的印象。.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深水埗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天后廟

深水埗天后廟是香港的一座天后廟,位於九龍深水埗醫局街,座北向南。廟宇建於清朝光緒27年(1901年),並曾於1990年重修。廟宇現時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深水埗天后廟除了奉祀媽祖外,還有包公、觀音、關帝及太歲等神祇。廟內存有民國2年(1913年)的門聯及民國四年(1915年)的銅鐘。中門門框兩旁刻有「百粵著聲靈大道為公鍚福自天宏啟宇;八方虔禱祀群生在宥臚歡薄海慶安瀾」的對聯。廟內曾設深水埗公立醫局。.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深水埗天后廟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站

深水埗站(Sham Shui Po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深水埗區的深水埗長沙灣道近桂林街與北河街地底,於1982年5月17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車站以深綠色為主要色調。.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深水埗站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惠阳区

惠阳区(官方音译:Huiyang;传统外文名:Fuiyong)是中国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部与广东省惠东县毗邻,南部连着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部与广东省深圳市和东莞市接壤,北部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交界。惠阳区辖区面积915.6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9.86万,其中户籍人口38.02万。.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惠阳区 · 查看更多 »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即文昌武烈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文昌帝君是蜀王張育、梓潼神亞子與文昌星君等三個神靈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蜀王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梓潼神為文昌星君轉世,三神合併,故稱其「張亞子」,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與大魁帝君、朱衣帝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為「五文昌」。 巴蜀地區(今四川、重慶),認為文昌帝君為武神、境主神、克瘟之神。.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文昌帝君 · 查看更多 »

1894年香港鼠疫

1894年香港鼠疫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鼠疫第三次全球大流行中的一次重要爆發。1894年5至10月,在香港大流行的鼠疫導致2000人以上喪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香港。此後至1926年的30年間,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總共導致超過2萬人死亡。通過香港的海上交通,源於中國雲南的這次鼠疫大流行在1894年以後輾轉傳播各地,最終遍及全球所有有人類居住的各大洲。另一方面,細菌學家在1894年首次在香港分辨出導致鼠疫的病源體鼠疫桿菌,為防治鼠疫開始了重要的一步。.

新!!: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和1894年香港鼠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三太子宮三太子宮及北帝廟三太子廟汝洲街北帝廟深水埗三太子宮深水埗北帝宮深水埗北帝廟深水埔三太子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