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黄海海战 (1904年)

指数 黄海海战 (1904年)

海海战(黄海海戦,Бой в Жёлтом море,1904年8月10日)是日俄战争期间两国第一次正面的海上冲突。.

42 关系: 加藤定吉嚴島號防護巡洋艦千代田號防護巡洋艦塞瓦斯托波尔号战舰 (1895年)太平洋舰队 (俄罗斯)威廉·维特捷夫特定远级战列舰对马号防护巡洋舰对马海峡海战富士號戰艦常陸丸事件东乡平八郎帕拉达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三笠號戰艦伏見宮博恭王佩列斯韦特号战列舰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皇太子號戰列艦科尔萨科夫海战第1艦隊 (日本海軍)筑波級巡洋戰艦狄安娜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鎮遠號戰艦聯合艦隊黄海海战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蔚山海战長谷川清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朝日號戰艦春日级装甲巡洋舰海容號防護巡洋艦无畏舰日俄战争旅順會戰旅顺口海战敷島級戰艦敷島號戰艦扶桑號鐵甲艦

加藤定吉

加藤定吉(加藤 定吉 かとう さだきち/ていきち,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華族,1861年12月19日(文久元年11月18日)出生于东京,1927年(昭和2年)9月5日逝世。服役时间历明治、大正两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第二舰队进行了青岛封锁战。最终军阶为海军大将。受封従三位、、功二级、男爵。.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加藤定吉 · 查看更多 »

嚴島號防護巡洋艦

严岛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為松岛级(日方正式名称“松岛型”)首舰。本舰设计时意图以小吨位舰艇装载大口径火炮,来抗衡当时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舰。本舰作为日本海军重要战力之一参加了甲午戰爭,日俄战争时期则退居二线,执行了辅助任务。服役后期先后用作海防舰和潜艇母舰,也曾作为训练船用过一段时间。 本舰得名自廣島縣安藝國名胜之一的严岛神社#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嚴島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千代田號防護巡洋艦

千代田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達明治21年9月p.12『達第九十九號 英國ニ註文セル巡洋艦ヲ千チ代ヨ田ダト命名セラレ風帆練習艦第一回漕ヲ館タテ山ヤマト改名セラル此旨心得ヘシ 明治二十一年九月廿七日 海軍大臣伯爵西郷從道』(日本海军法令上分类为三等巡洋舰)。 本舰的建造目的,是为了代替之前失踪的畝傍。本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其中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大多从事侦察等辅助任务。后来先后改为海防舰、鱼雷母舰(又称鱼雷艇补给船,水雷母艦)、潜艇母舰(又称潜艇鱼雷补给船,潜水艦母艇)、训练船,最后作为靶舰被击沉。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江戶城的别称“千代田”(意谓“流传子孙千代的土地”)#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17コマ(原本11頁)『千代田形(ちよだがた) 艦種砲艦 二檣「スクーナー」型 艦名考千代は徳川幕府の治所江戸城(現今の宮城)の別稱なり、艦名の下に「形」の字を付したるは其形式(タイプ)を意味するものならん、幕府時代の船舶中、伊豆下田に於て建造せるものに君澤形、長崎に於て建造せるものに長崎形の名のあるを見る、蓋し同指なり。艦歴本艦は外國人の手を假らず本邦人に依て設計建造せられたる最初の蒸汽船なり、文久2年戌年5月起工、同3亥年7月進水、慶應2寅年5月竣工即ち進水より竣工まで約3ヶ年を費したるは、其間機關計畫者和蘭國へ出張の事あり、歸朝後、機關据付を爲したる等、工程に遅延を生ぜしことありしに由る。明治2年5月函館の役に於て官軍に収容せられ爾來帝國軍艦籍に在りて種々の役務に服せしが、明治21年1月除籍せられ、船體は之を千葉縣に交付せり。(要目略)』#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37(原本46頁)『千代田(ちよだ) 艦種巡洋艦 三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前掲「千代田形」の項(p.11)参照。艦歴亡失艦畝傍代艦として建造せられたる艦にして明治14年4月11日本邦に到着。明治27・8年戰役從軍:同27年8月威海衛砲撃に、同9月黄海々戰に、同11月大連港及び旅順口占領に從事、同28年2月威海衛總攻撃及同地占領に從事、同3月澎湖島攻略及同島占領に從事、同31年3月三等巡洋艦に列す。同37・8年戰役に從軍(第六戰隊):同37年2月9日仁川沖海戰に参加(艦長大佐村上格一)、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依仁親王殿下)、大正元年8月2等海防艦に編入。同3年乃至9年戰役に從軍:大正3年8月青島戰参加(艦長中佐島内桓太)、同8年12月第三艦隊に属し南支那海方面警備、同10年水雷母艦に編入、同11年4月1日軍艦より除籍、特務艦となり、昭和2年2月28日特務艦籍より除かる。―要目― 長308呎/幅43呎/吃水17呎/排水量2,450噸/機關 三聯成汽機2基雙螺旋ベルビル罐12/馬力5,400/速力19/乗組人員350/船材 鋼/兵装 12拇安式速射砲 10/47粍砲 14/備砲 3/發射管 3/起工 明治21-12-4/進水 同23-6-4/竣工 同24-1-1/建造所 英國グラスゴートムソン會社』,继承自幕末炮舰『○海軍省丙第九拾號 海軍一般 今般佛國ヘ新造注文セシ軍艦ヲ畝ウネ傍ビト命名ス此旨爲心得相達候事 海軍卿 川村純義|○海軍省丙第九拾壱號 海軍一般今般横須賀造船所ニ於テ製造スヘキ一等砲艦ヲ愛アタ宕ゴ 巡洋鉄艦ヲ高タカ雄ヲト命名ス此旨爲心得相達候事 海軍卿 川村純義○海軍省丙第九拾貳號 海軍一般 東海鎮守府所轄千代田形艦自今豫備艦ト相定ム此旨相達候事 明治十七年六月五日 海軍卿 川村純義』。此后该名字又多次得到利用,包括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军轻型航空母舰和战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两艘潜艇救援船。.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千代田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塞瓦斯托波尔号战舰 (1895年)

塞瓦斯托波尔号(Севастополь) 是一艘隶属于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前无畏舰,为三艘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中的最后一艘。这艘以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命名的战舰建成后服役于驻扎在旅顺口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是最早使用哈维渗碳钢和波波夫无线电台的俄国战舰之一。满载排水量11854长吨(12044吨),全长112.5米,装备两座双联12英寸(305毫米)主炮。于1892年5月开建,儒略历1895年6月1日下水,后完工于1899年,其海试一直持续到1900年结束。 塞瓦斯托波尔号参与了日俄战争,在二月上旬的旅顺口海战中受到轻伤,后来和港内其他战舰一道几度试图突破封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突围引发了黄海海战,在这场战役中被几发炮弹命中,造成1人死亡,62人受伤,最终与其他幸存舰只一道退回港口。旅顺口的俄军宣布投降后不久,塞瓦斯托波尔号为避免被日军俘获而自沉。日军进驻后并没有选择打捞这艘战舰,至今残骸仍存留在港口入口外侧的海底。 本舰舰名来自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战舰 (1895年)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舰队 (俄罗斯)

太平洋舰队(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флот, ТОФ),苏联時代舊名红旗太平洋舰队(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флот, КТОФ),是俄罗斯海军的一部分,驻扎在太平洋,任务是保护苏联及后来俄罗斯的东亚边界。舰队的总部為海參崴,而堪察加半島上的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則是該艦隊另一个重要基地。 在苏联时期太平洋舰队的总指挥也负责管理和命令苏联的印度洋舰队以及印度洋内的舰队基地。 太平洋艦隊的主要作戰使命是应对日本、美國、韓國、朝鮮和中國的武裝力量。.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太平洋舰队 (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威廉·维特捷夫特

威廉·卡洛维奇·维特捷夫特(Вильгельм Карлович Витгефт,Wilhelm Karlowitsch Withöft),又译维特格夫特、菲特格夫特,俄罗斯帝国海军军人。其最主要的事迹是在日俄战争中,短暂指挥太平洋舰队(后称第一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死。.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威廉·维特捷夫特 · 查看更多 »

定远级战列舰

定遠级战列舰是清廷委托德国普鲁士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定遠级铁甲舰有兩艘,分別為定遠及鎮遠,二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艦隊旗艦。排水量7,000噸的定遠與姊妹船鎮遠是中國海軍史上唯有的兩艘戰列艦,裝甲厚12至14英寸(305~356毫米),主要武裝為四門305毫米(12英寸)口徑的主炮。 定遠、鎮遠二艦不但是北洋艦隊的主力,服役時更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此记录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富士号战列舰出现。兩艦為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海戰內日軍海軍集中打擊的對象,二艦中彈極多,但是因為其鐵甲堅固而只受一般破損,俱未失去戰鬥力。後來北洋水師退入威海衞以自保,定遠被突入港內的日軍魚雷艇擊中,被迫擱淺。最後被陸上由日軍佔領的炮台擊中後自沉。而鎮遠則因為觸礁受損,最後投降編入日本海軍。.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定远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对马号防护巡洋舰

对马号防护巡洋舰()是日本海軍的一艘防護巡洋舰,为新高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新高型防護巡洋艦”)的2号舰。本舰是日本吴海军工厂成立以来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军舰;设计上与姊妹舰一样,是当时日本海军很罕见的完全无鱼雷武装的巡洋舰。本舰在日俄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后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舰因旧国名对马国而得名#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对马号防护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对马海峡海战

对马海峡海战(日本海海戦,Цуси́мское мор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1905年5月27日—28日),简称对马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大日本帝國與俄罗斯帝国在對馬海峽进行的一场海战,由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戰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中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毀,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聯合艦隊使用殲滅了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艦隊 。.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对马海峡海战 · 查看更多 »

富士號戰艦

富士(ふじ)是日本海軍的戰艦。富士級戰艦一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敷島、八島、初瀬、朝日、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本艦是繼富士山艦後另一艦以日本著名高峰富士山命名的日本海軍艦船。.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富士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常陸丸事件

常陆丸事件()为1904年6月15日,日俄战争期间的一次海上武装冲突事件。事发时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突袭了日本的军用运输船队,击沉常陆丸号,击伤佐渡丸号,搭乘常陆丸号的1000多名日军士兵随船同沉。事发后日本各地掀起了轩然大波,民间对日本海軍的批评达到了新的高度。查攸吟,#日俄战争,228页 受本次事件的刺激,日本海军加强了对朝鲜海峡和日本附近海域的巡逻和封锁,并在同年8月的蔚山海战击溃了俄国的袭击舰队。此后俄国再无力对日本沿海地区进行有效的破袭作战。.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常陸丸事件 · 查看更多 »

东乡平八郎

东乡平八郎(,,即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讳名实良,大日本帝国元帥,海军大将,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侯爵。 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大破沙俄海軍。 由于他和大山巖同藩,所以时人称颂“陆上大山海上东乡”。.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东乡平八郎 · 查看更多 »

帕拉达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

帕拉达号防护巡洋舰(Паллада,又意译而称为智慧女神号防护巡洋舰)为俄罗斯帝国建造的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首舰。帕拉达号建成即与姊妹舰狄安娜号前往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并编入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时,帕拉达号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及黄海海战,最后在旅順會戰中受日本陆军重炮轰击而坐沉。 1905年1月,日军占领旅顺后,将帕拉达号打捞起来,进行了修复和改装,并根据重新命名为津轻(津軽つがる),编列为二等巡洋舰。1922年津轻变更类别为布雷舰,1924年作为靶舰击沉。 本舰俄国名字“帕拉达”来源于罗马神话智慧女神帕拉斯的俄语名字。日本名字“津轻”来源于津轻海峡#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71『津輕(つがる) 艦種二等巡洋艦 二檣(信號用) 艦名考海峡名なり、津輕海峡に採る。艦歴舊露國軍艦、原名「パルラダ」、明治32年露國「グレルヌイ」島海軍工廠にて進水。同37年2月日露戰役の劈頭、我が驅逐隊襲撃に於て先づ傷き、後ち8月10日の海戰に参加、其の後旅順港内に破壊沈没、同38年1月1日(旅順の露軍降伏開城の日之が収容引揚に着手、同年8月22日帝國軍艦と定め「津輕」と命名。大正9年敷設艦に編入。同11年4月1日除籍。 ―要目― 長 416呎/幅 55呎/喫水 21.0呎/排水量 6,630噸/機關 横置三汽筒三聯成汽罐3基、ベルビル罐24臺/馬力 11,600/速力 20/乗組人員 532/船材 鋼(シーズド式)/兵装 15栂砲8 8栂砲12 機砲2 發射管3|起工 明治29/進水 同32-8-28/竣工 同35|建造所 露國グレルヌイ海軍工廠』。在向明治天皇申报时,备用名字还有函館、、。.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帕拉达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 · 查看更多 »

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

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俄语通常称为狄安娜型防护巡洋舰,Бронепалубные крейсера типа «Диана»),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建造的一级3艘防护巡洋舰。本级三舰均参加了日俄战争,然而并无太多建树。其中狄安娜号在黄海海战中突破日军封锁前往西贡而得以幸存,战后返回俄国;而帕拉达号突围失败,被日本海军俘获。最后一舰阿芙乐尔号则参加了对马海峡海战,后因十月革命炮打冬宫而闻名于世,苏联时期改为博物馆船,至今仍有海军军人在舰上服役并维护该舰。.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三笠號戰艦

三笠(みかさ)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戰艦,為敷島級戰艦四號艦,以奈良縣的三笠山命名。同級艦有敷島、初瀬、朝日。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戰争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大將座艦。現在於横須賀市的三笠公園以紀念艦形式保存。.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三笠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伏見宮博恭王

伏見宮博恭王(),日本的皇族、海軍軍人。伏見宮貞愛親王王子。議定官、軍令部總長、元帥海軍大將・大勲位・功一級。初名愛賢(なるかた)王,出继華頂宮,后改名博恭。博恭王是伏見宮貞愛親王的長子,初名愛賢。由於他是貞愛親王的庶子,伏見宮宗家有嫡子而無權繼承伏見宮,湊巧適逢博厚親王夭折,他被指定去繼承華頂宮。後來,伏見宮家原定繼承的邦芳王健康狀況不佳,他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以長子名義復歸伏見宮。他在1923年父親逝世後成為第23代伏見宮。 日俄战争中担任連合艦隊旗艦三笠号分隊長,參加黃海海戰,在战傷上負伤。1904年返回继承伏见宫,称伏见宫博恭王。1910年后历任朝日号、伊吹号大佐舰长,橫须橫镇守府少將艦隊司令官、海军大學校长、第二战队司令、第二舰队中將司令、军事參议官。1922年47岁就成为海军大將,升迁速度之快,在日本帝國海军中空前绝后。1924年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1932年任海軍軍令部長、將官會議議員,并进入元帅府,成为日军第一对元帅父子(第二对是寺内正毅/寺内寿一父子)。1933年伏见宫接替條约派的谷口尚真出任海军军令部总长,和陆军总參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分掌海陆两军。总长任内,与永野修身一起积极强化海军;推动日德海军合作。 1946年(昭和21年)8月16日死去。.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伏見宮博恭王 · 查看更多 »

佩列斯韦特号战列舰

佩列斯韦特号战列舰(Пересвет,又译“佩列斯维特号”),是俄罗斯帝国在十九世纪末建造的3艘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的首舰,舰名得自于十四世纪中率领俄军抗击蒙古军的僧侣。本舰建成后即配属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舰队,1903年起驻扎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本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其后在黄海海战中受重创退回旅顺港,旅順會戰中进一步受损搁浅。 1905年1月1日旅顺要塞陷落,日本随即捕获了本舰,并编列入日本海军,按相模國改名为相模#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70(原本106頁)『相模(さがみ) 艦種一等戰艦 二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國名なり、東海道相模國に採る。 艦歴舊露國軍艦、原名「ペレスウェート」。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建造、明治31年進水、日露戰役中露國太平洋艦隊として明治37年8月10日黄海々戰に於て(公爵「ウフトムスキー」少将坐乗)我が軍と交戰、後ち旅順港内に於て破壊沈没。明治38年1月1日(旅順の露軍降伏開城の日)我が海軍之が収容引揚に着手、同年8月22日帝國軍艦と定め「相模」と命名す。同年12月戰艦の等級を廢せらる。大正5年一等海防艦に編入、同年4月4日露國政府へ譲渡す。―要目― 長435呎/幅750呎/吃水27.25呎/排水量12,674噸/機關 直立三汽筩三聯成汽機3基、ベルビル罐30臺/馬力14,500/速力19/乗組人員732/船材 鋼(シーズト式)/兵装 25拇砲 4/15拇砲 10/8拇砲 16/2.5听砲 4/發射管 2/起工 明治28-11-21/進水 同31-5-19/竣工 同34-6/建造所 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在向明治天皇奏请时的另一个候选名是“阿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日本应俄国的要求将相模在内的多艘日俄战争战利舰售回俄国。俄国方面在接收本舰后恢复了原来的舰名佩列斯韦特号。1917年1月4日,本舰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触发德国潜艇布下的水雷而沉没。.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佩列斯韦特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

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Броненосцы типа «Пересвет»),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建造的一级3艘前無畏艦,设计航速较快,并拥有优秀的续航能力,代价则是火力和防护较薄弱。其中佩列斯韦特号和胜利号两舰在建成后即调往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加入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后来改称第一太平洋舰队),两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黄海海战,在旅順會戰中被日本陆军重炮击沉;奥斯利雅维亚号则因故未能在日俄战争爆发前赶到,不过也在中途加入第二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参加了对马海峡海战并在战斗中受重创沉没。 日军在攻下旅顺要塞后,将佩列斯韦特号和胜利号打捞起来,加以改装,分别改名为“相模”、“周防”,加入日本海军。其中相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新售回俄国并恢复原名佩列斯韦特号,然而在半路上即触雷沉没;周防(胜利号)则在日本海军中一直服役,直到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方才退役。.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俄语来源常称波尔塔瓦级战列舰,Броненосцы типа «Полтава»),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在十九世纪末建造的一级3艘前無畏艦。三舰在建成后不久都派往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加入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后来改称第一太平洋舰队)。首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长期作为太平洋舰队旗舰,在战争爆发两个月后即触雷沉没,成为俄国损失的第一艘主力舰。其余两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在旅順會戰中被日本陆军重炮击伤,二号舰波尔塔瓦号坐沉,三号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则由俄军官兵自沉。 日军在攻下旅顺要塞后,将波尔塔瓦号打捞起来,加以改装,并改名为“丹後”,加入日本海军。至于塞瓦斯托波尔号,日军放弃了打捞利用的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方将丹後重新售回俄国,由俄方改名为“切斯马”号继续使用,此后切斯马号数易其手,最终于1924年除籍退役。.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皇太子號戰列艦

皇太子号战列舰(又译太子号,Цесаревич)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向法国订购的前无畏舰,先后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舰所参与的战斗中最著名的是在黄海海战中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旗舰,交战中舰桥因为受到日军一发炮弹命中,舰队指挥机构瘫痪,从而导致俄国舰队突围失败。本舰虽受重创,依旧趁夜逃脱日军封锁前往胶洲湾,在当地受到德国当局扣押直到战争结束。战后皇太子号返回俄国,加入波羅的海艦隊,参加了一战。1917年俄国国内动荡时,舰上水兵发生哗变并参加了革命,舰名也随之更改为公民号(Гражданин)。 本舰为俄羅斯帝國海軍中第三艘沿用此名的军舰。.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皇太子號戰列艦 · 查看更多 »

科尔萨科夫海战

科尔萨科夫海战Битва у Корсакова),又称宗谷海战(,为1904年8月20日,日俄战争期间的一次小规模海战,为黄海海战的后续战斗。8月10日俄國海軍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试图突围时遭到日本海軍主力拦截,大部分撤回旅顺港内,仅一艘巡洋舰突破封锁北进,日军紧追之下,在科尔萨科夫附近发生交战,并击沉俄舰。 该战之后,俄国军舰在对马海峡以东海域的活动基本为零,日军控制了该地区的制海权。.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科尔萨科夫海战 · 查看更多 »

第1艦隊 (日本海軍)

1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1903年12月26日由常備艦隊分割為二,再編制成軍。此時分離之第2艦隊成為常設艦隊,設置為決戰艦隊之主力戰艦,也經常與第二艦隊組成連合艦隊。第1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作戰行動中出撃機會較少,尤其是戰艦構成的第2戰隊常時停泊在柱島,故被揶揄為「柱島艦隊」。1944年2月25日解散。.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第1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筑波級巡洋戰艦

筑波型巡洋戰艦(つくば)是20世紀初期隸屬於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艦級,同級艦共兩艘,分別為筑波號與生駒號。該級戰艦於1904年至1905年間日俄戰爭時開始建造,而其設計思維很大程度受到日本海軍於該戰爭中的經驗所影響。然而,英國皇家海軍在筑波號巡洋戰艦完工後一年便發展出了戰鬥巡洋艦,導致筑波號與其姊妹艦生駒號因速度較英軍與稍後的德軍艦艇慢、裝甲亦較為薄弱而立刻變得過時。儘管如此,大日本帝國海軍仍於1912年將該級艦改列為巡洋戰艦。 兩艘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均因未能成功獵捕德意志帝國海軍佈署於東亞的東亞分艦隊而未做出太多貢獻。於稍後的戰爭中,兩艘艦均被轉為訓練艦。筑波號於1917年因彈藥庫意外殉爆而毀損,隨後被拆解;其姊妹艦生駒號則依《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而於1922年被解除武裝,後亦於1924年被解體。.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筑波級巡洋戰艦 · 查看更多 »

狄安娜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

安娜号防护巡洋舰(Диана,又意译而称为狩猎女神号#查攸吟,日俄战争,pp.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狄安娜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 · 查看更多 »

鎮遠號戰艦

鎮遠號戰艦是中國清朝海軍於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订购及建造的砲塔鐵甲艦—定远级铁甲舰之姊妹艦。當時有東亞第一堅艦之稱。甲午戰爭期間被日本海軍虜獲,戰後以戰列艦的身份編入日本海軍。.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鎮遠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聯合艦隊 · 查看更多 »

黄海海战

海海战可以指:.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黄海海战 · 查看更多 »

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

诺维·彼得洛维奇·罗杰斯特文斯基(Зиновий Петрович Рожественский,-),俄罗斯帝国海军军人,最终军阶为海军中将。其最主要的事迹是在日俄战争中,指挥波羅的海艦隊(后称第二太平洋舰队)跨越大半个地球与日本舰队作战。.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 · 查看更多 »

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

胜利号战列舰(Победа),是俄罗斯帝国在十九世纪末建造的3艘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的三号舰,造价1005万卢布。本舰建成后即配属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舰队,1903年起驻扎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本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其后在黄海海战中随舰队退回旅顺港。虽然本舰在多次海战中都受损不大,然而在日军炮击时受重创坐沉。 旅顺要塞陷落后,日军捕获了胜利号,加以改造,并根据周防國而将本舰重新命名为“周防”,编列入日本海军。在奏请明治天皇定夺时,另一个候选名字是“伊豫”。本舰在日本海军中先是作为战列舰,其后用作海防舰、训练舰、杂役船等。日本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后裁撤了一批老旧的军舰,1922年周防除籍并拆解。.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 · 查看更多 »

蔚山海战

蔚山海战(蔚山沖海戦,Бой в Корейском проливе,1904年8月14日),日俄战争中两国在黄海海战之后仅4天爆发的一次较小规模的海上冲突。.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蔚山海战 · 查看更多 »

長谷川清

長谷川清(),大日本帝國海軍將官。最終階級正三位、勳一等、功一級,海軍大將。福井縣福井市出身。台灣日治時期第18任總督。.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長谷川清 · 查看更多 »

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

波尔塔瓦号战列舰(Полтава),是十九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建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二号舰,得名于波爾塔瓦會戰。本舰建成后不久即编入俄罗斯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1901年起驻扎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的亚瑟港海军基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本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并在黄海海战中受创,1904年12月旅順會戰期间为日本陆军的重炮所击伤,坐沉于旅顺港内。 1905年1月1日,旅顺要塞陷落后,日军捕获并打捞起了波尔塔瓦号,进行了一番改装后加入日本海军,并根据丹後國重新命名为丹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丹後参加了青島戰役,对德国的青岛基地进行了炮击。1916年,应同为协约国的俄国的要求,日本将丹後售予俄国。由于此时俄国已经有另一艘名叫“波尔塔瓦”的船在服役,因此丹後(原波尔塔瓦)并没有用回原名,而是根据,而将本舰重新命名为切斯马号。 切斯马号在回国途中,参与了(協約國要求希臘王國解除其舰队武装的谈判)。其后切斯马号返抵白海。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切斯马号上的水手宣布参加布尔什维克。1918年英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将切斯马号捕获。英国人认为这时候的切斯马号已经没有航海能力,不适合参与作战任务,于是将切斯马号用作监狱船。1919年英国干涉军撤出俄国,布尔什维克红军随即占领了英军弃置的切斯马号,并编入红海军。切斯马号此时状况已经非常恶劣,一直都没有出过海,1924年正式除籍并拆解。 俄国海军历史上有大量的舰艇使用了“波尔塔瓦”这个名字。下一艘使用了这个名字的是一艘无畏舰,即甘古特级。.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 · 查看更多 »

朝日號戰艦

朝日(あさひ)是日本海軍的戰艦。敷島級戰艦二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富士、八島、敷島、初瀬、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朝日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春日级装甲巡洋舰

春日级装甲巡洋舰(日本海军名称“春日型装甲巡洋艦”,かすががたそうこうじゅんようかん)原本为阿根廷向意大利订购的装甲巡洋舰,其后为大日本帝國海軍抢在日俄战争前竞购而得,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64(原本95頁)『春日(かすが)【二代】 艦種一等巡洋艦 一檣(信號用)日進と姉妹艦なり 艦名考初代「春日」の項(p.7)参照。艦歴此艦は元亞爾然丁國の軍艦「リヴァダヴヰア」なり、伊太利に於て建造中、明治36年12月30日帝國政府之を購入す、同37年1月1日「春日」と命名、同月7日領収、同年2月16日横須賀着(回航委員長中佐鈴木貫太郎)、同37・8年戰役に從軍(第一戰隊):同37年10月黄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大井上久麿)、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加藤定吉)、大正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に從軍(下略).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春日级装甲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海容號防護巡洋艦

海容号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海容级巡洋舰首舰。辛亥革命后本舰参加革命,加入民国海军,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最终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在江阴要塞附近自沉。 清末总理衙门主持海军建设时期,所购军舰均以“海”字开头。本舰作为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海军重建时期新购主力军舰之一,舰名寓意“布局有容”。.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海容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无畏舰

無畏艦(Dreadnought)是一種活躍於20世紀初期的戰艦類型。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下水服役,由於其技術與設計之先進遠超過同時代的戰艦,故以其為名自成一種新型戰艦的類別——「無畏艦」,而落伍的舊式戰艦則全部被歸為「前無畏艦」,意指「無畏艦」出現前設計者。 「無畏艦」具兩種革命性的創新設計,一為採取「全重砲」武裝配置,其裝備的大口徑火砲數遠超過以往的戰艦,二為使用蒸汽渦輪發動機作為推进系统。隨著「無畏艦」逐漸成為海上力量、乃至於國力的重要指標,各國展開了規模巨大的「無畏艦」建造競賽,遍及歐洲、亞洲和美洲國家,尤其是英國與德國最為激烈、建造數量最多。「無畏艦」造艦競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一直持續到開戰當年,在僅僅五年造艦技術迅速發展的時間裡,「無畏艦」在火砲口徑、噸位、裝甲和推進力都有了飛躍性的提高,甚至出現了在前述的技術指標上發展到極致的「超無畏艦」,而原先領先全球的「無畏號」反而在開戰後成了落伍的二線戰艦。一次大戰結束後,世界海軍列強為避免再因造艦競賽重起戰端,召開了「華盛頓裁軍會議」,以此限制各國海軍軍艦的噸位和武裝,但許多艘「超無畏艦」依舊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儘管在20世紀初世界各國耗費大量資源、爭相建造「無畏艦」,但歷史上卻只在1916年爆發過一次「無畏艦」艦隊間的大規模交戰——「日德蘭之戰」,為英國與德國的主力艦隊於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進行的一次海戰,儘管雙方兵力投入之多,卻沒有產生什麼決定性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後來建造的軍艦皆全部具備了「無畏艦」的技術概念,故該名詞也不再作為特定艦種之類別而無再使用,另外「無畏艦」一詞亦可用於具備其特徵、在「無畏艦革命」展開後出現的新式戰艦類型——战列巡洋舰之上。.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无畏舰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旅順會戰

三軍在旅順進展圖 旅順包圍圈形成 準備發起衝鋒的日軍士兵 日軍砲擊造成黃金山石油庫起火燃燒 旅順會戰(旅順攻囲戦)是日俄戰爭中的一場陸上戰役。大日本帝國陸軍為奪取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母港,對其包圍,最終攻佔了清國遼東半島旅順口。戰役共持續了5個月,是日俄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 旅順軍港在20世紀初被各國普遍認為遠東第一要塞。清政府最先在旅順口修築炮台工事作為北洋艦隊的維修基地。在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本皇軍仅花費了數天,以極小的代價攻克旅順口。然而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參謀本部對戰役的艱巨性準備不足,導致日本皇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 旅順會戰亦是世界上首次大規模現代化要塞圍攻戰,被認為是10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的一次預演。雙方將大量先進武器投入戰場,如重型二十八厘米榴彈砲、速射榴彈砲、馬克沁機關槍、迫擊砲、手榴彈和無線電設備等。防守方構築由铁丝网,機槍和砲兵陣地組成的坚固要塞,一度有效阻止進攻方的攻擊,並且給以人海戰術突擊的日本陸軍造成巨大的傷亡。.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旅順會戰 · 查看更多 »

旅顺口海战

旅顺口海战(旅順口攻撃、Нападение на Порт-Артур)主要是指1904年2月8-9日间,即日俄战争开战初期,大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对俄羅斯帝國海軍驻扎在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突然发动的夜间鱼雷袭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日间水面战斗。有时候也包括了随后数个月内的一连串封锁与反封锁的海上战斗。 2月8-9日间的战斗,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战斗,日俄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双方舰队依然存在,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但是战略上而言,日本虽未能一举消灭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但是依然成功地将其封锁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内,使得日本可以基本不受阻碍地往朝鲜半岛等地区运送增援的军队及物资。然而俄国舰队主力持续存在,导致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长期滞留在旅顺港外,使得护航兵力不足,让俄国太平洋舰队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旧称海参崴)分舰队多次有机会进行海上破袭作战。 旅顺口海战是继甲午战争豐島海戰之后,日本第二次不宣而战。多年以后日本继续运用这一策略袭击珍珠港,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旅顺口海战 · 查看更多 »

敷島級戰艦

敷島級戰艦(しきしま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海軍的戰艦,在英國設計和建造。 同級艦為「敷島」、「朝日」、「初瀨」、「三笠」共4隻。本級是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後為對抗俄羅斯海軍而在英國訂購的戰艦,並在1900年至1902年間陸續竣工。敷島級戰艦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戰艦。(再者,有資料將朝日、三笠作為準同級艦,她們有共同的規格,但是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設計。).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敷島級戰艦 · 查看更多 »

敷島號戰艦

敷島(しきしま)是日本海軍的戰艦。敷島級戰艦一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富士、八島、朝日、初瀨、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敷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扶桑號鐵甲艦

扶桑號鐵甲艦為日本明治政府因“1875年度日本海军增强计划”而採購的西式铁甲舰,為日本帝國海軍唯一採用設計的近代戰艦;她參加了日本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幾場重要戰爭,包括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等主要海戰,最後以海防艦的身分在1908年退役出售拆解。.

新!!: 黄海海战 (1904年)和扶桑號鐵甲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黃海海戰 (1904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