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雄黄酒

指数 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華人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在白蛇傳的故事中,变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雄黄是一种含砷的化学物质,本身具有毒性,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Category:中國酒 Category:端午節 Category:中國節慶食品.

12 关系: 台灣端午節中华文化五毒嗦啰𪡏端午節 (華人)端午节綠豆糕白蛇传菊酒雄黄蛇精汉文化

台灣端午節

台灣端午節傳統稱呼為五日節或五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慶。台灣人稱為午日節、五日節、午月節、五月節、五月初五。台灣端午節正午時首重祭祀、與午日辟除驅邪等。古代台灣人已有祭祀水仙尊王之慣例;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伍子胥等聖賢。日治時期臺灣民眾曾經因日本移民過新曆端午節,當時臺北城每屆新曆端午節,即會裝飾日本式的端午節句,而形成日本新曆端午與臺灣舊曆端午兩種風俗。 古代漢人渡海來台時,由於無法適應臺灣土地的瘴癘之氣、多變氣候的風土病,紛紛染疫病或死亡。因此端午藉午日「純陽之氣」祛除瘟疫、避邪驅鬼的習俗格外受到重視,發展出有當地特色的科儀。端午節民間除了會祭祀神佛、祖先與地基主外,更會於河邊、水面有隆重的「祭江」儀式,主要祭祀所有溺於水中的亡魂,並祈求水源豐沛、河流安穩。.

新!!: 雄黄酒和台灣端午節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雄黄酒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五毒

五毒,有時被稱為五蠹(蠹,害蟲),是民間對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包括:蝎、蛇、蜈蚣、蟾蜍、蜘蛛,其中以蜈蚣為五毒之首。 早年大多無蜘蛛,而是壁虎。不過壁虎是沒有毒的,還能捕捉害蟲,而後開始產生蜘蛛取代壁虎成為五毒之一,甚至有人認為是受到金庸小说中关于五毒教的描述影響。傳統上五毒圖案常作為兒童服裝圖案及端午節相關圖案,因為人們使用相信五毒圖案可以以毒攻毒,防止身體受五毒侵害。.

新!!: 雄黄酒和五毒 · 查看更多 »

嗦啰𪡏

嗦啰𪡏也称为“采莲”是晋江市安海镇流传已久的端午节风俗,举办时间一般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建国后曾中断过一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恢复,2008年6月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 雄黄酒和嗦啰𪡏 · 查看更多 »

端午節 (華人)

華人的端午節,是華人的四大传统節日之一,与东亚其他地区的端午節节庆同样源于中国古代的端午节传统。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1939年,抗日戰爭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端午节在各地有各种传统别称,包括“端陽節”、“重五”、“龙舟节”、“龙船节”、“双五节”、“肉粽节”(闽南地区使用)、“粽子節”等。此外,由于上述历史上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内容,华人的端午节文化和东亚其它地区的节庆文化出现区别,因此到了现代,为了区分其他地区的端午节,华人的端午节有時被稱為“中華端午節”,即華人所過的端午節,或稱“中國端午節”。.

新!!: 雄黄酒和端午節 (華人) · 查看更多 »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別稱端阳节、端日节、午日节、粽子節、天中節、五月节、五日節、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菖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江自盡,后在中国演化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與新年、中秋等节日同屬东亚文化圈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琉球、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新!!: 雄黄酒和端午节 · 查看更多 »

綠豆糕

綠豆糕,是一種以綠豆為原料製作的糕點小吃。在中國,綠豆糕按口味分為京式(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蘇式和揚式。京式綠豆糕不添加油脂,又稱“干豆糕”。蘇式和揚式的綠豆糕添加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在越南,海阳省生产的绿豆糕(bánh đậu xanh/--)较为知名。.

新!!: 雄黄酒和綠豆糕 · 查看更多 »

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著名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又名《许仙与白娘子》。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修炼成人形的蛇妖与凡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流传至今有多个版本,但故事基本包括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祭塔等情节。《白蛇傳》角色法海的原型來自唐朝的金山法海禪師。.

新!!: 雄黄酒和白蛇传 · 查看更多 »

菊酒

菊酒,是加入菊花或菊葉的酒,傳統上在重阳节,也被誉为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新!!: 雄黄酒和菊酒 · 查看更多 »

雄黄

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90%以上)。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产于温泉沉积物和硫质火山喷气孔内沉积物的雄黄,则常与雌黄共生。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和砷华,所以保存应避光以免受风化。雄黄要被煅烧才会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新!!: 雄黄酒和雄黄 · 查看更多 »

蛇精

蛇妖」重定向至此。關於英國小說《哈利波特與密室》中被譯為「蛇妖」的小蛇,詳見「巴西利斯克」。 蛇精是一種神話裡面生存的生物。在中国神话中,蛇由于生存时间很长,所以得以采天地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从而成精。蛇精一般来说都是女性,所以又称为「美女蛇」。蛇精修行速度较快,道行都很高深莫测,法力高强;化为人形后一般没有任何蛇的样子,不像狐狸精,化为人形后还带有一条尾巴。蛇精只有在饮下雄黄酒的情況下才被迫现出原形。在《聊齋誌異》中也有很多以蛇為主題的故事,如〈豢蛇〉、〈青城婦〉、〈蛇人〉、〈斫蟒〉、〈海公子〉等篇。清代煙霞主人所寫的小說《躋雲樓》中有一首《鐵鞭蛇賦》,更形象化地將妖蛇描述出來。 在中国比较有名的蛇精是白蛇传中的千年白蛇精白娘子和青蛇精小青。西晉開國名將杜預亦有傳說指為大蛇托生。(宋代時人魚周詢同樣有類似傳說)此外还有蛇郎君的故事..。.

新!!: 雄黄酒和蛇精 · 查看更多 »

汉文化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樂、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義、礼、智、信五常为核心,汉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唐律疏議附錄:唐律釋文,卷第三名例,段末》曰:“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華,非同遠夷狄之俗:被髮左衽,雕體文身之俗也。”。礼仪是汉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也是六艺之首。《史记·秦本纪》中秦穆公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新!!: 雄黄酒和汉文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雄黃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