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轨道周期

指数 轨道周期

轨道周期指一颗行星(或其他天体)环绕轨道一周需要的时间。 环绕太阳运行的星体有几种不同的轨道周期:.

282 关系: 原神星协神星卵神星南門二史神星司天星司宁星司制星司剧星司石星司理星司祭星司箫星司瑟星司音星司舞星司法星司曲星双鱼座54b后神星吕女星坤神星塔图因大熊座大熊座47b大熊座47c天卫十天卫七天卫二天卫四天王星的卫星天猫座6b天龙座42b天文學辭彙太阳系太阳系自然卫星列表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太阳自转太陽系外行星列表太歲夕神星奥地利星奧德蘭 (星際大戰)女娲星妊神星娩神星娄宿一存女星宝瓶座91b室女座70b...宕怪星安提基特拉机械导神星寒神星小行星11021小行星3015小行星691小行星692小行星693小行星694小行星695小行星704小行星903小行星907小行星909尽女星岛神星左旗三巨爵座β巨蟹座55b巨蟹座55c巨蟹座55e巫神星中神星丽神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乾神星亚女星亚德里亚海星人馬光窗掩凌系外行星搜尋計畫仁神星仙女座14b伴女星开普勒4开普勒4b开普勒5开普勒7开普勒90彩女星佳女星侍神星忠后星忠神星信神星忤女星土卫十三土卫十九土卫十二土卫十五土卫十六土卫七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二十土卫二十一土卫二十二土卫二十五土卫二十八土卫二十六土卫八土卫六圣女星圣约翰星匈牙利自动望远镜网络计划化女星喜神星命神星哲女星冥后星凍原軌道光學重力透鏡實驗光度测定 (天文学)光神星克卜勒-10c克卜勒11克卜勒138克卜勒419c克卜勒421b囚神星BD-17°63bC/2013 A1犊神星犬后星皮亚齐星矩尺座矮行星环联星运转行星王后星祥神星祭女星祭神星祸神星福后星离宫四禽神星科洛桑纺神星维尔特二号彗星细女星罚神星罗女星网罟座ε猎神星牧神星狮子座83Bb狱神星芥神星芙女星蟹神星荧惑守心非周期彗星裕神星飛馬座51b解放者星驰神星驶神星高卢星谐神星豺狼座GQb鲸鱼座81b鲸鱼座94b贞女星超短周期行星距角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計劃轨道 (力学)辉神星龙女星舒女星赫女星赋神星闪电轨道那卜星育神星量神星长女星配女星苟神星蛇髮妖星雅汶四号卫星週期彗星列表HAT-P-13cHAT-P-2bHAT-P-7KOI-1686.01NGC 3603-A1OGLE-TR-122S/2004 S 4SS 433SWEEPS-10XO望遠鏡柯洛2b柯洛3b柯洛6b柯洛7b果神星搏女星权神星格利泽176b格利泽581格利泽581b格利泽581e格利泽832b格利泽876c格利澤436b桂神星棕矮星列表標準重力參數欣女星欧女星武仙座14b河神星沃神星沉神星波女星波兰星泰神星涅墨西斯星淫神星源神星澳女星期女星木卫十木卫十一木卫三木卫三十七木卫三十三木卫三十一木卫三十九木卫三十二木卫三十五木卫三十六木卫三十四木卫九木卫二十七木卫二十九木卫二十八木卫二十六木卫二十四木卫八木卫四木卫四十三木卫四十二月神星战神星明神星昏神星流明星浦田-新島彗星海卫十一海卫一海卫八海卫六海后星海山增二海石增一海王星海王星的卫星海豚座18b旅神星悌女星攝動效神星慧神星拐神星怨女星怒后星怂女星時間標準2005 VX32012 DR302013年12月 扩展索引 (232 更多) »

原神星

(Cybele)是第6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3月8日发现。的直径为237.3千米,质量为1.4×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323.521天。.

新!!: 轨道周期和原神星 · 查看更多 »

协神星

(Concordia)是第5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0年3月24日发现。的直径为93.4千米,质量为8.5×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20.946天。.

新!!: 轨道周期和协神星 · 查看更多 »

卵神星

(Leda)是第3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1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115.9千米,质量为1.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59.725天。.

新!!: 轨道周期和卵神星 · 查看更多 »

南門二

南門二(α Cen、半人馬座α)位於天空南方的半人馬座,英文名Alpha Centauri或Toliman,雖然肉眼分辨不出來,不過南門二實際上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其中一顆恆星是全天空第4明亮的恆星。不過因為其中兩顆恆星距離過近,肉眼無法分辨出來,所以它們的綜合視星等為-0.27等(超過第3亮的大角星),絕對星等為4.4等。南門二也作為南十字星座最外圍的指引而聞名,因為南十字星座的位置太過南邊,所以大部分的北半球都看不到。傳聞當年鄭和下西洋,就是用它來指引方向。 南門二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只有4.37光年(約277,600天文單位)。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通常被認為是這個恆星系的成員,距離太陽只有4.24光年。因為南門二距離地球相對較近,所以在關於星際旅行的冒險小說中,理所當然將它當成「第一個停靠港口」,並預測在人口爆炸時甚至會對這個恆星系進行開發與殖民活動。這些觀點通常也在科幻小說與電子遊戲中出現。 2016年8月24日ESO(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了他们的新发现——一颗位于比邻星附近的类地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南門二 · 查看更多 »

史神星

(84 Klio,klye'-oe,)是第8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5年8月25日发现。的直径为79.2千米,质量为5.2×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25.961天。它是一顆巨大且異常暗的主帶小行星,名稱源自希臘神話繆斯歷史中的神祇之一,發現者原先建議使用維多利亞,並曾在當時引發命名上的爭議。 在1997年4月2日史神星曾經掩蔽一顆黯淡的恆星。.

新!!: 轨道周期和史神星 · 查看更多 »

司天星

(Urania)是第3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7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100.15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30.017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天星 · 查看更多 »

司宁星

(Irene)是第1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1年5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81.8千米,质量为6.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18.176天。 司寧星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和平女神艾琳。.

新!!: 轨道周期和司宁星 · 查看更多 »

司制星

(Sophrosyne)是一顆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由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于1873年9月27日发现。的直径为123.3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499.05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司制星 · 查看更多 »

司剧星

(Thalia)是第2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12月15日由约翰·罗素·欣德发现。的直径为107.5千米,质量为1.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55.679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剧星 · 查看更多 »

司石星

(Niobe)是第7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8月13日发现。的直径为83.4千米,质量为6.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70.455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石星 · 查看更多 »

司理星

司理星 (24 Themis)是被發現的第24顆小行星,在主帶小行星中是較大的一顆,它也是司理星族成員中最大的。它於1853年4月5日被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發現,的直径为198千米,质量 为5.75×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022.524天。之後被命名為特彌斯,這是希臘神話自然法則中擬人化的神,以維持神間的秩序。 在2009年10月7日,使用NASA的紅外線望遠鏡證實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有水冰存在,它的表面完全被冰覆蓋住。當這些冰昇華之後,表面下的冰可能就會補充上來。在表面上還檢測到有機化合物,包括多環芳香烴、 CH2和CH3。 對司理星的水採用了另一種與太陽風在月球表面形成水相似的機制來解釋。太陽風中高能量的質不斷的撞擊小行星表面含有氧的礦物,會產生可以察覺出來的水,表面的羥基群(O-H)在質子(H+)和氧原子的撞擊下在表面形成的氧化物(S.

新!!: 轨道周期和司理星 · 查看更多 »

司祭星

(Hestia)是第4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8月16日发现。的直径为124.1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465.958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祭星 · 查看更多 »

司箫星

(Euterpe)是第2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3年11月8日发现。的直径为124千米,质量为9.3×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14.171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箫星 · 查看更多 »

司瑟星

(Polyhymnia)是第3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10月28日发现。的直径为120千米,质量为1.3×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771.195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瑟星 · 查看更多 »

司音星

(Echo)是第6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0年9月14日发现。的直径为60.2千米,质量为2.3×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53.002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音星 · 查看更多 »

司舞星

(Terpsichore)是第8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4年9月30日发现。的直径为119.1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761.647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舞星 · 查看更多 »

司法星

(Eunomia)是第1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1年7月29日发现。的直径为330千米,质量为3.26×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569.687天。.

新!!: 轨道周期和司法星 · 查看更多 »

司曲星

(Melpomene)是第1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6月24日发现。的直径为140.6千米,质量为2.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270.552天。 司曲星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繆斯悲劇女神墨爾波墨涅。.

新!!: 轨道周期和司曲星 · 查看更多 »

双鱼座54b

双鱼座54b(也被称为双鱼座54Ab,以区别于该系统中的褐矮星)是一颗位于双鱼座、距离地球36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橙矮星双鱼座54。 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1/5木星质量,其轨道周期大约为2个月,轨道离心率较大。.

新!!: 轨道周期和双鱼座54b · 查看更多 »

后神星

(Hera)是一顆位于小行星帶內的個體較大的小行星,編號103,由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68年9月7日发现。的直径为91.2千米,质量为7.9×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22.97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后神星 · 查看更多 »

吕女星

(Lydia)是第11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0年4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86.1千米,质量为6.7×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50.493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0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吕女星 · 查看更多 »

坤神星

坤神星(106 Dione)是一顆巨大的主帶小行星,是J.C.沃森在1868年10月10日發現的,並且依據希臘神話泰坦族的坤神命名為坤神星;但有時也會被當成希臘神話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它的成分可能類似於穀神星,被歸類為與木星軌道有2:1共振的海丘巴群小行星。 在1983年1月19日,在荷蘭、丹麥和德國觀測到坤神星掩蔽了一顆暗星,推斷出他的直徑是147 ± 3公里,與IRAS獲得的值相吻合。此外,质量为3.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59.923天。 IRAS進行的測量,坤神星的直徑是169.92 ± 7.86公里,並且幾何反照率是0.07 ± 0.01。相較)之下,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MIPS光度計測量所得的直徑是168.72 ± 8.89,幾何反照率是0.07 ± 0.01。掩星觀測時的結果顯示直徑是176.7 ± 0.4公里。 在2004-2005年間,光度計的觀測顯示坤神星自轉週期是16.26 ± 0.02小時,光度則有0.08 ± 0.02星等的變化。 土星的一顆衛星,土衛四也有相同的名字,但音譯為戴翁尼。.

新!!: 轨道周期和坤神星 · 查看更多 »

塔图因

塔图因(又译塔图音,坦圖因;英语:Tatooine),是《星際大戰》的世界观中天行者家族的故乡行星。它被设定为一颗巨大的沙漠行星,属于星系外環(Outer Rim)的阿卡尼斯区域(Arkanis Sector),是一颗围绕着一个双星系统运动的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塔图因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

大熊座是一个星座,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常年可见。.

新!!: 轨道周期和大熊座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47b

大熊座47b是一颗位于大熊座、距离地球大约46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大熊座47。该行星是大熊座47行星系中距离其母星最近的行星,其质量下限为2.62倍木星质量。科学家于1996年发现该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大熊座47b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47c

大熊座47c是一颗位于大熊座、距离地球大约46光年的系外行星,运行于围绕大熊座47的长周期轨道上,其轨道周期约为6地球年。该行星是大熊座47行星系中距离其母星最远的行星,其质量下限为0.46倍木星质量。.

新!!: 轨道周期和大熊座47c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

天卫十(S/1986 U 6,Desdemona)是天王星的一颗小的天然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天卫十 · 查看更多 »

天卫七

没有描述。

新!!: 轨道周期和天卫七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

天卫二(烏姆柏里厄爾,Umbriel,国际音标:)是天王星的衛星,以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秀髮劫裡的角色烏姆柏里厄爾命名。它與天衛一同時由威廉·拉塞尔在1851年10月24號發現。 天卫二的直徑比天衛一大10公里,但密度相同。 天卫二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其中冰占天衛二表面的多數,而它的地幔和核心可能分別由冰和岩石組成。天卫二的構造與天衛四類似,但天衛四的體積比天衛二大35%。 天卫二是天王星所有衛星中最暗的,反射率只有18%。因為天卫二上有多處峽谷,內部可能有變動,因此天衛二可能有過一些地殼變動的事件。 天衛二在早期常常被隕石撞擊,因此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在天王星所有衛星裡隕石撞擊坑数量僅次於天衛四。最大的隕石坑直徑至少有210公里。天衛二其中一個表面特徵是在旺達隕石坑(Wunda crater)最低點的一圈明亮圓環。天衛二與天王星其它衛星一樣,可能是由天王星的吸積盤所組成。航海家二號經過天王星时深入研究过天卫二,这也是人類第一及唯一一次對其深入研究。航海家二號在經過天衛二时拍下的照片可以讓天文測繪家繪畫天衛二40%的表面。.

新!!: 轨道周期和天卫二 · 查看更多 »

天卫四

天卫四又稱為奥伯龙(Oberon)是距离天王星最远的大卫星,其体积和质量在天王星所有卫星中均位列次席,同时也是太阳系质量第九大的卫星。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首次观测到该卫星。天卫四的名稱奥伯龙来自于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當中的一個角色。天卫四的公轉轨道有一部分位于天王星磁圈之外。 天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冰体水和岩石构成,其内部可能分化出岩石内核及冰质地幔。此外,在内核和地幔之间可能还存在着一层液态水。天卫四的表面呈暗红色,其主要地形是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后所形成的,並有許多直径达到210公里的撞击坑存在。天卫四表現存在峡谷(地堑)地形,该地形是天体演化初期因内部膨胀而形成的。 旅行者2号于1986年1月近距離飞掠該衛星,也是人类目前对天王星系统进行过唯一一次的近距离观测。旅行者2号拍摄了数张天卫四照片,涵蓋該天体40%的表面。.

新!!: 轨道周期和天卫四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第7颗行星,截至2014年7月,人类一共发现27颗天王星的卫星,所有卫星均以威廉·莎士比亚或亚历山大·蒲柏著作中的角色命名。威廉·赫歇尔于1787年发现了天卫三和天卫四两颗卫星,另外3颗近球体卫星中的天卫一和天卫二是于1851年由威廉·拉塞尔发现,天卫五则是在1948年由杰拉德·柯伊伯发现。这5颗卫星都拥有行星质量,一旦脱离天王星轨道,直接围绕太阳运行,就可以归类成矮行星。其它22颗卫星都是在1985年以后发现的,部分来自旅行者2号的发现,还有部分是先进地面望远镜的功劳。 天王星的卫星可以分成三类:13个内卫星,5颗主群卫星和9颗不规则卫星。内卫星是暗黑色的小天体,与天王星环的性质和源起相同。5颗主群卫星的质量都大到足以实现流体静力平衡,其中4颗卫星的地表有迹象显示内部有驱动形成峡谷和火山喷发等的地质活动。5颗主群卫星中最大的是天卫三,其直径有1578公里,是太阳系的第8大卫星,质量相当于月球的5%。天王星的不规则卫星大部分都以逆行轨道运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都很高,距离天王星很远。.

新!!: 轨道周期和天王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天猫座6b

天猫座6b是一颗位于天猫座、距离地球186光年的系外行星。其质量下限为2.4倍木星质量,轨道周期为899地球日(即2.46年),轨道半径为2.44天文单位,近拱点和远拱点分别为1.9天文单位和2.5天文单位,相应的轨道离心率为0.134。科学家预测该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340K,依据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它属于大气中存在水蒸汽云的巨行星。2008年7月3日,佐藤文衛等人利用多普勒光谱学观测到天猫座6受到了引力扰动,从而确定了该行星的存在。.

新!!: 轨道周期和天猫座6b · 查看更多 »

天龙座42b

天龙座42b是一颗位于天龙座、距地球317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第五星等K型巨星天龍座42。该行星质量接近木星质量的4倍,故属于类木行星;其轨道周期为479个地球日,轨道离心率达0.38。2009年3月20日,科学家通过径向速度法发现该行星。 Category:太阳系外行星 Category:2009年发现的系外行星 Category:类木行星 Category:天龙座 Category:徑向速度法發現的系外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天龙座42b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辭彙

天文學辭彙是天文學上的一些術語。這項科學研究與關注的是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天體和現象。天文學的領域有豐富的辭彙和大量的專業術語。.

新!!: 轨道周期和天文學辭彙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轨道周期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自然卫星列表

太阳系的行星和受到正式认可的矮行星已知共计有180颗卫星,另有19颗已经大到足以实现流体静力平衡,因此这些天体如果直接围绕太阳运转,则将归类为行星或矮行星。 根据其运行轨道不同,卫星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规则卫星,拥有顺行轨道,其在轨道上的前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并与行星的赤道面接近;另一类是不规则卫星,拥有逆行或偏向于逆行的轨道,在轨道上的前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并且经常与其围绕行星的赤道形成极限角度。不规则卫星可能是行星从周围的太空中捕获的小行星,其中大部分直径都不到10公里。 伽利略·伽利莱于1610年发现了4颗伽利略卫星,这也是除月球外人类最早发现并公布的卫星Galilei, Galileo, Sidereus Nuncius.

新!!: 轨道周期和太阳系自然卫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对行星做出定义,规定行星即为按轨道围绕恒星运动、尺寸大到足以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且清除邻近的小天体的天体。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在尺寸上足以令其引力克服内部刚性,并因此成为圆形(椭球形)。“清除邻近小天体”的实际意义是指卫星大到其引力足以控制附近的所有物体。根据国际天文联会此一定义,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所有以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并保持流体静力平衡,但未能清除附近小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除太阳、行星和矮行星外,太阳系内的所有其它天体则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此外,太阳和另外十余颗卫星尺寸也大到足以达成流体静力平衡。除太阳外,这些天体都属于“行星质量天体”,簡稱“行质天体”(planetary-mass object,縮寫為planemo)。以下列表中列出了太阳和太阳系中所有已知的行星质量天体。太阳的轨道特性列出的是其与银心的距离。其它所有天体按其与太阳的间隔距离排序。.

新!!: 轨道周期和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自转

太阳自转是太阳的自转行为,因为太阳由等离子体组成,因此自转速率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自转速率最快之处为赤道,(纬度φ.

新!!: 轨道周期和太阳自转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截至2018年5月,確定存在的太陽系外行星總數逾3,700個。-->由於偵測方法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此數字持續地增長。然而,什麼天體能夠被確認為行星,以及行星如何才「確定存在」並無公認的明確界限,因此不同機構所編制的太陽系外行星目錄會收錄不同數目的「確定存在的行星」。本頁列出之行星均符合以下標準:.

新!!: 轨道周期和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歲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爾後,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新!!: 轨道周期和太歲 · 查看更多 »

夕神星

夕神星(Hesperia)是第6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是喬凡尼·斯基亞帕雷利于1861年4月26日发现的。夕神星的直径为138.13千米,公转周期为187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夕神星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星

(Austria)是第13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4年3月18日发现。的直径为40.1千米,质量为6.8×1016千克,公转周期为1262.933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4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奥地利星 · 查看更多 »

奧德蘭 (星際大戰)

奧德蘭(Alderaan,又譯奥德朗、阿尔德兰)是星際大戰虛構世界中的一個星球。奧德蘭是莉亞公主與貝爾·歐嘉納大公的故鄉,在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中被大星區總督威爾霍夫·塔金下令用死星炸毀。.

新!!: 轨道周期和奧德蘭 (星際大戰) · 查看更多 »

女娲星

(Nuwa)是第15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75年10月18日发现。的直径为151.1千米,公转周期为5.15年。女娲星得名于中国神话人物女娲。.

新!!: 轨道周期和女娲星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

妊神星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正式名称为(136108) Haumea。妊神星是太阳系的第三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妊神星的质量要比地球小1,400倍(地球质量的0.07%)。2004年,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了该天体;2005年,领导的团队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天文台亦发现了该天体,但后者的声明遭到质疑。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这颗天体定为矮行星,并以夏威夷生育之神为其命名。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独特的极度形变。尽管人们尚未直接观测到它的形状,但由光变曲线计算的结果表明,妊神星呈椭球形,其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尽管如此,据推算其自身重力仍足以维持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天文学家认为,妊神星之所以具备形状伸长、罕见的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结晶水冰的表面)这些特点,是超级碰撞的结果;这让妊神星成为了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几颗大型的海王星外天体以及妊神星的两颗已知卫星亦是该家族的成员。.

新!!: 轨道周期和妊神星 · 查看更多 »

娩神星

(Lucina)是第14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6月8日由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发现。的直径为132.2千米,质量为2.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37.73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娩神星 · 查看更多 »

娄宿一

娄宿一,即白羊座β (β Ari,拜耳命名法)或白羊座6(佛兰斯蒂德命名法),是一个位于白羊座的联星系统,距离地球59.6光年。 娄宿一的视星等为+2.66,主星的光谱类型是A5V(白色主序星)。它拥有一颗光谱联星白羊座βb,轨道周期为107天,轨道离心率为0.88。根据观测资料对这个伴星的质量进行估计,提示它可能是一颗G型恒星。 白羊座β在中国星官系统中属于西方白虎七宿中娄宿的第一星,因此被称为娄宿一。在西方的传统名为Al Sharatan,来自于阿拉伯语الشراطان。.

新!!: 轨道周期和娄宿一 · 查看更多 »

存女星

(Meliboea)是第13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4年4月21日发现。的直径为145.4千米,质量为3.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11.587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4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存女星 · 查看更多 »

宝瓶座91b

宝瓶座91b(也被称作宝瓶座Ψ1b)是一颗位于宝瓶座、距离地球148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宝瓶座91。该行星是一颗热木星,其质量接近木星的三倍,其轨道与中央恒星的平均距离为4850万公里,较之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更近。该行星的轨道周期大约为181地球日,其轨道离心率很低(约为0.003)。.

新!!: 轨道周期和宝瓶座91b · 查看更多 »

室女座70b

室女座70b是一颗位于室女座、距离地球约60光年的系外行星。1996年,杰弗里·马西和R·保罗·巴特勒宣布发现了该行星,从而使室女座70成为第一颗被发现拥有围绕其运转行星的恒星。最初,该行星被认为处于适居带内,但是后来发现该行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距离中央恒星也较近。.

新!!: 轨道周期和室女座70b · 查看更多 »

宕怪星

(Vala)是第13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3年5月24日发现。的直径为40.4千米,质量为6.9×1016千克,公转周期为1384.96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宕怪星 · 查看更多 »

安提基特拉机械

安提基特拉機械(希臘文:O μηχανισμός των Αντικυθήρων, O mēchanismós tōn Antikythērōn,或譯為安提基瑟拉、安提基西拉)是古希腊时期為了計算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而設計的青銅機器,屬於模拟计算机 Quote: Imagine tossing a top-notch laptop into the sea, leaving scientists from a foreign culture to scratch their heads over its corroded remains centuries later.

新!!: 轨道周期和安提基特拉机械 · 查看更多 »

导神星

(Adeona)是一顆位于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編號145。的直径为151.1千米,质量为3.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95.888天。 導神星于1875年6月3日由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发现,并以羅馬神話中兒童的保護神Adeona命名。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导神星 · 查看更多 »

寒神星

(Frigga)是第7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2年11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69.2千米,质量为3.5×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92.266天。.

新!!: 轨道周期和寒神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1021

小行星11021是一颗主带小行星,于1986年1月12日由E.鲍威尔发现。它的轨道周期为2057.1033608 天,即5.63年。.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1102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015

小行星3015(3015 Candy)是位于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拱点距离地球约2.835 天文单位,离心率为0.165,轨道周期为2285天(6.26 年)。 该小行星在1980年11月9日由E.Bowell在洛威尔天文台发现。.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301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91

691 Lehigh 小行星691(691 Lehigh,1909 JG)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它的名字“Lehigh”来自于理海大学。因为是在这所大学中,Joseph B. Reynolds计算出了它的轨道,然后Metcalf观测到了它。.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69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92

692 Hippodamia 小行星692(Hippodamia,1901 HD)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和奥古斯特·科普夫共同发现。 小行星以古希腊神话的比萨王俄諾瑪俄斯的女儿、珀罗普斯的妻子希波达弥亚命名。.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69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93

693 Zerbinetta 小行星693(Zerbinetta,1909 HN)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 它是以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戏剧《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中的一个人物命名的。.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69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94

694 Ekard 小行星694(Ekard,1909 JA)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它由美国人乔尔·梅特卡夫于1909年发现。 小行星名字以美国德雷克大学的英文字母倒写而成。.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69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95

695 Bella 小行星695(Bella,1909 JB)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它由美国人乔尔·梅特卡夫于1909年发现。 小行星695的命名依据不详。.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69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4

小行星704(704 Interamnia) 是一颗体积非常大的小行星,直径大约为350千米,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067个天文单位。 它是在1910年10月2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文森佐·切鲁利发现,并以他工作的地方——意大利城市泰拉莫的拉丁名字命名。小行星704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五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它的质量大约占整个小行星带质量总和的1.2%。.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70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3

903 Nealley 小行星903(Nealley)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外主帶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90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7

907 Rhoda 小行星907(Rhoda)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主帶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90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9

909 Ulla 小行星909(Ulla)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外主帶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小行星909 · 查看更多 »

尽女星

(Thisbe)是第8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6月15日发现。的直径为232千米,质量为8.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81.709天。.

新!!: 轨道周期和尽女星 · 查看更多 »

岛神星

(,Kalypso)是第5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4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115.4千米,质量为1.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48.736天。它是一顆大且黑暗的主帶小行星,名稱源自希臘神話寧芙海半神半人的女神卡吕普索;同時也是土衛十四的名稱。.

新!!: 轨道周期和岛神星 · 查看更多 »

左旗三

左旗三(天箭座δ/δ Sge)是一个位于天箭座的双星,视星等3.68。主星是个红色的M型亮巨星,伴星是B型主序星。基于视差,它距离地球大约590光年。 左旗三是一个光谱联星,轨道周期大约10年,偏心率0.44。 左旗三以相对太阳9.8km/s的速度在银河系里移动。它的轨道让它距离银心23,800到35,300光年。 It is approximately 590 光年 from 地球, based on its 恆星視差.

新!!: 轨道周期和左旗三 · 查看更多 »

巨爵座β

巨爵座β(β Crt,翼宿十六,Al Sharasif),是位于巨爵座南部的一个双星系统。它在夜空中肉眼可见,视星等为4.46。 从地球上测量的恒星视差为9.59毫角秒,因此巨爵座β与太阳的距离约为340光年。 巨爵座β是一个天测联星系统,轨道周期约为6年,距离为8.3个天文单位。该轨道预计半长轴为9.3个天文单位。 其主星A被列为一颗恒星光谱为A2 Ⅲ型的A型巨星。 不过Houk 和 Smith-Moore (1988) 把它列为A1 Ⅴ型主序星, 而Abt 和 Morrell (1995) 则把它列为一颗A2 Ⅳ型亚巨星。 该系统的光谱显示为钡增强,可能是因为其曾发生过传质过程。 伴星B是一颗白矮星,有效温度为36,885K,已经冷却了约400万年。 它具有异常低的质量,只有太阳的43%,这表明这颗伴星可能已经将质量转移给了主星。预测其将来可能转化为一个三星系统 ,或者是一个高轨道离心率的双星系统。 同时,这颗矮星是该系统X射线辐射的来源。.

新!!: 轨道周期和巨爵座β · 查看更多 »

巨蟹座55b

巨蟹座55b(有时也被称为巨蟹座55Ab,以区别于恒星巨蟹座55B)是一颗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巨蟹座55A运转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14.65地球日。它是距其母星第二近的行星,是热木星的典型代表。该行星于1996年由杰弗里·马西和R·保罗·巴特尔发现,是第四颗被发现的系外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巨蟹座55b · 查看更多 »

巨蟹座55c

巨蟹座55c是一颗环绕巨蟹座55A运转的系外行星,轨道周期为44.34地球日。它是距离其中央恒星第三近的行星,其质量接近于土星。该行星于2002年6月13日被发现。.

新!!: 轨道周期和巨蟹座55c · 查看更多 »

巨蟹座55e

巨蟹座55e(55 Cancri e)是一颗環繞著類太陽恆星巨蟹座55A的太陽系外行星,其大小跟海王星差不多,並且離母恆星很近。直径达2.1万公里,质量和密度分别是地球的7.8倍和2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密度最大的固态行星。巨蟹座55e也是第一顆被發現環繞類太陽恆星公轉的超級地球,早於格利澤876d的發現時間一年。其公轉週期極短,只有18小時,並且是巨蟹座55A行星系中已知接近母星的行星。巨蟹座55e是於2004年8月30日被發現的,但在2010年前,天文學家們仍然認為其公轉週期長2.8天。表面温度接近2,700摄氏度。於2012年10月,天文學家們宣佈這顆行星可能是一個碳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巨蟹座55e · 查看更多 »

巫神星

(Circe)是第3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4月6日发现。的直径为113.5千米,质量为1.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07.332天。.

新!!: 轨道周期和巫神星 · 查看更多 »

中神星

(Melete)是第5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9日发现。的直径为113.2千米,质量为1.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26.839天。.

新!!: 轨道周期和中神星 · 查看更多 »

丽神星

(Euphrosyne)是第3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9月1日发现。的直径为255.9千米,质量为1.69×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041.585天。.

新!!: 轨道周期和丽神星 · 查看更多 »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Комета Чурюмова — Герасименко),官方命名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是一颗轨道周期为6.45年,自轉週期為12.4小時的彗星。它于2015年8月13日到达近日点。與所有彗星一樣,它的名字取自發現者。此彗星為在1969年由蘇聯天文學家與發現。 它是欧洲空间局于2004年3月2日发射的罗塞塔号探测器的目标天体。2014年8月6日,罗塞塔号探测器与彗星太空會合,並在同年9月10日進入預定軌道,接著的11月12日,其携带的菲萊登陸器成功在彗星上着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造探测器在彗核上受控軟着陆。.

新!!: 轨道周期和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 查看更多 »

乾神星

(Elpis)是第5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0年9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164.8千米,质量为4.7×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34.355天。.

新!!: 轨道周期和乾神星 · 查看更多 »

亚女星

(Asia)是第6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4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58.1千米,质量为2.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76.048天。.

新!!: 轨道周期和亚女星 · 查看更多 »

亚德里亚海星

(Adria)是第14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2月23日发现。的直径为89.9千米,质量为7.6×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77.083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vec:Lista de asteroidi#143 Adria.

新!!: 轨道周期和亚德里亚海星 · 查看更多 »

人馬光窗掩凌系外行星搜尋計畫

人馬光窗掩凌系外行星搜尋計畫(Sagittarius Window Eclipsing Extrasolar Planet Search, SWEEPS,或依其縮寫稱為掃蕩計畫)是一個2006年的巡天項目。該計畫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先進巡天照相機的廣域通道觀測18萬顆恆星7日以利用凌日法偵測太陽系外行星 。.

新!!: 轨道周期和人馬光窗掩凌系外行星搜尋計畫 · 查看更多 »

仁神星

(Aglaja)是第4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15日发现。的直径为127.0千米,质量为2.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782.960天。.

新!!: 轨道周期和仁神星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14b

仙女座14b是一颗位于仙女座星群、距离地球249光年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186个地球日,与母星仙女座14的距离约为0.83天文单位。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木星的4.8倍,半径估计为木星的0.994倍,故属于类木行星。仙女座14b的轨道离心率很低,大约只有0.0094,据此估计,在其演化过程中轨道与母星距离的变化幅度只有0.02天文单位。按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该行星属于星体表面较清澈的类木行星,其表面温度估计达到了779K。 2008年7月3日,佐藤文衛等人利用多普勒光谱法观测到仙女座14受到了引力扰动,从而确定了该行星的存在。.

新!!: 轨道周期和仙女座14b · 查看更多 »

伴女星

(Klymene)是第10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9月13日发现。的直径为123.7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45.203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伴女星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4

开普勒4(Kepler-4),是一颗位于天龙座的G5V型類太陽恆星,距离地球约1631光年。這顆恆星是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於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开普勒4擁有一颗非常接近母星的行星,开普勒4b 。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10年1月4日公佈這個發現。开普勒4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首五個系外行星之一,亦是其中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开普勒4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4b

开普勒4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0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龙座,环绕恒星开普勒4公转,距离地球约1631光年。它的半径是木星的0.357,是新发现的5颗行星中最小的,亦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首個熱海王星。.

新!!: 轨道周期和开普勒4b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5

开普勒5(Kepler-5),是一颗位于天鹅座的類太陽恆星。這顆恆星是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於2010年发现开普勒5擁有一颗行星开普勒5b。這個發現是於2010年1月4日被公佈的。.

新!!: 轨道周期和开普勒5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7

开普勒7(Kepler-7),是一颗位于天琴座的恒星。這顆恆星是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是該望远镜發現的第7個恆星。於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它的一颗行星开普勒7b 。這個行星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第四個行星,該行星是一個氣體巨行星,其規模比木星還要大,但密度卻與土星相近。开普勒7比太陽質量還要大,且其半徑接近太陽半徑的兩倍。這颗恆星亦擁有很高的金屬量,而這直接影響了开普勒7行星系的形成。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10年1月4日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發佈這個發現。.

新!!: 轨道周期和开普勒7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90

开普勒90(Kepler-90),又稱KOI-351,是一颗位于天龙座的恒星。Cabrera et al. The Planetary System to KIC 11442793,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bmitted) 目前发现它拥有八颗太阳系外行星,与太阳系行星数目相同,兩者同為已知擁有最多行星的恒星系统之一。 早在2013年,克卜勒90就已被確認有七顆行星,是已知太陽系外恆星中發現行星數量最多的恆星。2017年12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谷歌(Google)共同宣布发现开普勒90系统的第八颗行星开普勒90i,该发现借助了由谷歌研发的机器学习系统,這是少數透過人工智慧協助發現的系外行星(此次發現的兩顆行星為克卜勒90i與克卜勒80g),同時也使克卜勒90和太陽並列為已知擁有最多行星的恆星。.

新!!: 轨道周期和开普勒90 · 查看更多 »

彩女星

(Gerda)是第12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7月31日发现。的直径为81.7千米,质量为5.7×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2112.25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彩女星 · 查看更多 »

佳女星

(Ianthe)是第9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4月18日发现。的直径为104.5千米,质量为1.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06.670天。.

新!!: 轨道周期和佳女星 · 查看更多 »

侍神星

(Nysa)是第4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5月27日发现。的直径为70.6千米,质量为3.7×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77.608天。.

新!!: 轨道周期和侍神星 · 查看更多 »

忠后星

(Alkeste)是第12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8月23日发现。的直径为76.4千米,质量为4.7×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57.784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忠后星 · 查看更多 »

忠神星

(Fides)是第3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10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08.3千米,质量为1.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67.873天。.

新!!: 轨道周期和忠神星 · 查看更多 »

信神星

(Peitho)是第11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3月15日发现。的直径为41.7千米,质量为7.6×1016千克,公转周期为1389.411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信神星 · 查看更多 »

忤女星

(Brunhild)是第12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7月31日发现。的直径为48.0千米,质量为1.2×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15.156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忤女星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三

土卫十三又稱為「泰勒斯托」(S/1980 S 13, Telesto),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十三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九

土卫十九又稱為「伊米爾」(S/2000 S 1, Ymir),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十九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二

土卫十二又稱為「海倫」(S/1980 S 6,Helene),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於1980年在Pic du Midi de Bigorre天文台被發現。1988年,土衛十二被命名為海倫。這個名字是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海倫。.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十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五

土卫十五又稱為「亞特剌斯」(S/1980 S 28, Atla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內衛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十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六

土卫十六又稱為「普羅米修斯」(S/1980 S 27, Promethe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十六 · 查看更多 »

土卫七

2 |- ! align.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七 · 查看更多 »

土卫一

土卫一又稱為「彌瑪斯」(Mimas,Μίμᾱς,极少情况下拼为Μίμανς),是土星的一颗卫星,1789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 它以希腊神话中的盖亚之子Mimas命名。 土卫一是已知的太阳系中最小的在自吸引作用下呈球状的天体。.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一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

土卫二又稱為「恩賽勒達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旅行者號顯示土衛二直徑約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幾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陽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 二十世纪末发射,并于二十一世紀初抵達土星附近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开了旅行者探访之后留下的诸多疑团。在2005年,卡西尼飞船数次近距离掠过土卫二,获得了该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特别是发现了从该卫星南极地区喷射出的富含水分的羽状物。该发现,以及可探测到的逃逸内能的存在、南极地区极少存在撞击坑的情况,共同证明了土卫二至今仍然存在地质活动。在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中,许多卫星都会成为轨道共振的牺牲品,这会导致星体震动和轨道的扰动,而对于更加靠近行星的卫星,潮汐效应则会加热行星的内部,这或许可以解释土卫二的地质活动。 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宣佈,卡西尼號發現了土衛二南極地底存在液態水海洋的證據,海洋厚度約為10公里。南極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噴出大量水氣和其他揮發物,夾雜類似氯化鈉晶體、水冰等固態粒子,噴射量約為每秒200公斤。噴出的水有一部份以「雪」的形態落回土衛二表面,一部份融入土星環中,另一部份甚至可到達土星。這些羽狀噴射物也為土星E環物質來源於土衛二的觀點提供了重要的證據。2015年9月16日,美國太空總署确认,根据卡西尼號的探测数据,其表面冰层下面拥有全球性海洋,而且海洋的底部有水热活动,即存在海底热泉。 由於接近地表處有水的存在,所以土衛二是尋找地外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分析指出,土衛二的噴射現象源自地表下的液態水海洋。噴射物的化學成份以及引力場模型表明地下液態水源體是在與岩石接觸的,所以可能是天體生物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

土卫二十又稱為「帕利亞克」(S/2000 S 2, Paalia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十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一

土卫二十一又直接音譯為「特弗斯」或「塔沃斯」(S/2000 S 4, Tarvo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十一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二

土卫二十二(S/2000 S 6, Ijira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正轉不規則卫星,在2000年被 約翰·卡維拉斯和布萊特·格萊德曼發現,隨後並給它一個暫時性的編號S/2000 S 6。直到2003年才替它取了一個正式的英文名伊耶拉克(Ijiraq),而伊耶拉克在因努伊特神話中的一個怪物。.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十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五

土卫二十五又稱為「曼蒂爾法里」(S/2000 S 9, Mundilfari),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十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八

土卫二十八又稱為「」(S/2000 S 10, Erriap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十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六

土卫二十六又稱為「阿爾比歐利克」(S/2000 S 11, Albiorix),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二十六 · 查看更多 »

土卫八

土卫八又稱為「伊阿珀托斯」(Iapetus或Japetus,希腊语:Ιαπετός),是土星的第3大卫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11大卫星,由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于1671年发现。土卫八以其两半球面巨大的颜色差异而著称,而卡西尼号最近的发现则揭示了该卫星其他多处不寻常的特征,如其拥有一个环绕球体半圈的赤道脊。.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六

土卫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後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於它是太陽系第一颗被发现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衞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新!!: 轨道周期和土卫六 · 查看更多 »

圣女星

(Miriam)是第10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8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83.0千米,质量为6.0×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86.94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圣女星 · 查看更多 »

圣约翰星

(Johanna)是第12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11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22千米,公转周期为1670.707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圣约翰星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自动望远镜网络计划

匈牙利自动望远镜网络(Hungarian Automated Telescope Network,HATNet)是一个由6架小型全自动化望远镜组成的网络。匈牙利自动望远镜网络计划(HATNet Project)即依赖该网络得以实施,其科学目标是使用凌星观测法探测系外行星。该网络也被用于寻找和追逐明亮的变星。目前,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负责维护该网络。 该网络的英文名简写HAT即表示“匈牙利自动望远镜”(Hungarian-made Automated Telescope),因为该网络最初是由一群匈牙利科学家发展起来的。该计划开始于1999年,并从2001年5月开始全面运作。.

新!!: 轨道周期和匈牙利自动望远镜网络计划 · 查看更多 »

化女星

(Semele)是第8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1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120.6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07.366天。.

新!!: 轨道周期和化女星 · 查看更多 »

喜神星

(Laetitia)是第3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2月8日发现。的直径为149.5千米,质量为3.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82.713天。.

新!!: 轨道周期和喜神星 · 查看更多 »

命神星

(Fortuna)是第1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8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225.0千米,质量为1.2×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393.378天。 命神星的名字來自羅馬神話中的命運女神福爾圖娜。 Baer最早通过沃神星的摄动测得命神星的质量约为1.08千克。Baer最近的估计认为其质量约为1.27千克。.

新!!: 轨道周期和命神星 · 查看更多 »

哲女星

(Alexandra)是第5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9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65.8千米,质量为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31.620天。.

新!!: 轨道周期和哲女星 · 查看更多 »

冥后星

(Proserpina)是第2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3年5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95.1千米,质量为9.0×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81.184天。.

新!!: 轨道周期和冥后星 · 查看更多 »

凍原軌道

凍原軌道,或稱苔原軌道,(Орбита «Тундра» tundra orbit)是一種有著較高傾角(苏联使用的通常約 63.4°)、高椭圆的地球同步轨道,轨道周期為一恒星日(比太阳日少約 4 分鐘)。這種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會在大部分時間里處于地球上某個選定的區域中,這是被叫做“apogee dwell”(字面含義為“远地点駐留”)的現象。凍原軌道的衛星的地面軌跡為一個閉合的“8”字形。 凍原軌道和闪电轨道使用的軌道傾角可以消除因為赤道隆起引起的近地點長期攝動。對於其他不是 63.43°的傾角,近地點會穩定改變,遠地點亦隨之離開最高緯度。.

新!!: 轨道周期和凍原軌道 · 查看更多 »

光學重力透鏡實驗

光學重力透鏡實驗(Optical Gravitational Lensing Experiment,簡稱OGLE)是波蘭華沙大學的一個天文學研究項目,其目標是以重力透鏡的方法,來尋找宇宙中的黑暗物質。研究項目於1992年開始,其間也發現了一些太陽系外行星。該計畫的主持人是華沙大學的。 這個項目所選取的目標分別為麥哲倫星雲及銀河系內的星系核球,由於中間有不少的恆星,因此在該恆星掩過目標時可作為重力透鏡使用。不少觀測均在智利的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進行,並與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及卡內基學院共同進行。 而計劃的前三個階段,OGLE-I(1992-1995年)、OGLE-II(1996-2000年)和OGLE-III(2001-2009年)。OGLE-I 是計畫的試驗階段,OGLE-II 是製造設置於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的望遠鏡。使用8個晶片的 CCD 在波蘭製造後送往智利。OGLE-III 主要是偵測重力微透鏡事件和凌日行星。而定期偵測數百萬顆恆星的副產物就是完成了至今最大的變星星表。這一階段望遠鏡巡天的四個主要方向是在銀河系核球方向、船底座方向 、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方向。在這個階段也以重力微透鏡法發現了第一顆行星。緊接著2009年的工程階段之後,2010年正式開始使用32個晶片的 OGLE-IV 階段。本階段主要目標是增加以重力微透鏡法偵測到的行星數量。新照相機增加的視野增加了在同一天區觀測次數的可能性。.

新!!: 轨道周期和光學重力透鏡實驗 · 查看更多 »

光度测定 (天文学)

光度测定是天文学中用来量度通量,或者说一个天体电磁辐射强度的相关技术。如果是对辐射的广泛波长波段进行光度测定,既测量辐射的总量,又测量其光谱分布,则使用术语分光光度法。.

新!!: 轨道周期和光度测定 (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光神星

(Maja)是第6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4月9日发现。的直径为72.8千米,质量为4.0×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71.107天。.

新!!: 轨道周期和光神星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10c

克卜勒-10c(Kepler-10c)是環繞黃矮星克卜勒-10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560光年,位於天龍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團隊於2011年5月宣布發現該行星,雖然同年1月开普勒-10b被發現時它已被列為行星候選者。該團隊之後使用來自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資料以Blender技術排除了大多數的假陽性訊號。克卜勒-10c是在克卜勒-9d和之後第三個以統計學方式確認存在的系外行星(基於機率,而非實際觀察)。克卜勒科學團隊認為發現克卜勒-10c的統計方式將是確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視野內多個行星候選者所必須的。 克卜勒-10c環繞母恆星的公轉週期為45日,和母恆星的距離為日地距離的四分之一。該行星的半徑超過地球2倍,但密度更高,因此直到2014年6月時它是已知體積最大與質量最高的類地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克卜勒-10c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11

克卜勒11(Kepler-11)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位於天鵝座內,距離地球約2,000光年。這顆星是由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並且由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11年2月2日公佈這個發現。克卜勒11是首個被確定擁有6顆行星的恆星。所有克卜勒11的行星质量均介于地球与海王星之间。.

新!!: 轨道周期和克卜勒11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138

克卜勒138(Kepler-138),舊稱KOI-314,是一顆位於天琴座的紅矮星,距離地球約200光年。該恆星位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視野內,因此如有行星在恆星盤面通過時有機會被觀測到。 克卜勒138已確認有3顆行星存在,其中一顆是經測量後確認為發現時體積和質量最低的KOI-314c,它的質量幾乎和地球相等。KOI-314c因為密度過低,被認為是氣體行星,而非岩石行星,即使它的質量與地球大約相等。.

新!!: 轨道周期和克卜勒138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419c

克卜勒419c(Kepler-419c,舊稱KOI-1474.02)是位於母恆星 適居帶內的超级木星型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419c與更接近母恆星的另一顆行星都是由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克卜勒419c距離地球約2544光年(780秒差距,或接近),在天球上位於天鵝座。該行星是以凌日時間變分法發現,即分析系外行星凌星時間資料的變化以搜尋較外側系外型星的方式。.

新!!: 轨道周期和克卜勒419c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421b

克卜勒421b(Kepler-421b)是2014年7月宣布發現至今已知以凌日法發現的軌道周期最長的太陽系外行星(704日);雖然有許多以直接拍攝到影像或以徑向速度量測發現到的行星軌道周期比它更長,並且太陽系外行星百科中也收入了凌日法發現的周期相當行星候選者(例如KIC 5010054 b)。克卜勒421b是以凌日法發現的第一顆位置接近凍結線的系外行星。 正常狀況下必需要觀測到至少三次凌星現象才能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但因為克卜勒421b的觀測資料信噪比極高,只需兩次凌星觀測資料就可確認它的存在,不需要進行其他觀測方式做進一步確認。 克卜勒421b的體積稍大於天王星,但其質量仍未知。.

新!!: 轨道周期和克卜勒421b · 查看更多 »

囚神星

(Danaë)是第6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0年9月9日发现。的直径为82.0千米,质量为3.2×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881.02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0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囚神星 · 查看更多 »

BD-17°63b

BD-17°63b是一颗位于鲸鱼座、距离地球113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K型主序星BD-17°63。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5.1倍木星质量,其轨道与母星的距离为1.34天文单位,轨道周期为656地球日。 2008年10月26日,莫托等人使用位于智利阿他加马沙漠的欧洲南方天文台3.6米望远镜上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发现了该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BD-17°63b · 查看更多 »

C/2013 A1

C/2013 A1 (Siding Spring),即赛丁泉彗星,是一颗来自奥尔特云的彗星。.

新!!: 轨道周期和C/2013 A1 · 查看更多 »

犊神星

(Io)是第8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5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80千米,质量为3.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78.081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犊神星 · 查看更多 »

犬后星

(Hecuba)是第10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9年4月2日发现。的直径为65千米,质量为3.9×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2131.062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9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犬后星 · 查看更多 »

皮亚齐星

小行星1000(Piazzia),发现于1923年,位于小行星带。该小行星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第一颗小行星的发现者朱塞普·皮亚齐。.

新!!: 轨道周期和皮亚齐星 · 查看更多 »

矩尺座

矩尺座(Norma,拉丁文:角尺)是一個小型而黯淡的南天星座,位於天蝎座與半人馬座之間,銀河在此星座通過。矩尺座並無任何神話故事,它是在1763年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所創立,象徵角尺。.

新!!: 轨道周期和矩尺座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新!!: 轨道周期和矮行星 · 查看更多 »

环联星运转行星

环联星运转行星是一类处于联星系统之中,并环绕两颗恒星而非其中一颗运转的行星。考虑到联星之间较近的距离和运行轨道,该类行星只能在联星相互公转的轨道之外形成。目前确定存在环联星运转行星的联星系统只有:PSR B1620-26、开普勒16b、克卜勒34、克卜勒35、克卜勒38、克卜勒47、室女座DT、室女座NY、獅子座DP、天爐座UZ、雕具座RR、寶瓶座HU、巨蛇座NN、室女座HW、NSVS 14256825 和PH1。.

新!!: 轨道周期和环联星运转行星 · 查看更多 »

王后星

(Massalia)是第2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60千米,质量为5.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65.261天。.

新!!: 轨道周期和王后星 · 查看更多 »

祥神星

(Felicitas)是第10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9年10月9日发现。的直径为89.4千米,质量为7.5×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16.951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9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祥神星 · 查看更多 »

祭女星

(Velleda)是第12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11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44.82千米,质量为9.4×1016千克,公转周期为1391.107天。.

新!!: 轨道周期和祭女星 · 查看更多 »

祭神星

(Iphigenia)是第11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0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72.2千米,质量为3.9×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86.548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0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祭神星 · 查看更多 »

祸神星

(55 Pandora)是第5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9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66.7千米,质量为3.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73.243天。.

新!!: 轨道周期和祸神星 · 查看更多 »

福后星

(Phocaea)是第2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3年4月6日由法国天文学家让·沙科纳克发现。的直径为75.1千米,质量为4.47×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57.936天。.

新!!: 轨道周期和福后星 · 查看更多 »

离宫四

离宫四,即飞马座η(η Peg,η Pegasi)是一个位于飞马座的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167光年。.

新!!: 轨道周期和离宫四 · 查看更多 »

禽神星

(Nemausa)是第5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1月22日被法国的約瑟夫·讓·皮埃爾·洛朗发现,并用發現地法國尼姆(法文:Nîmes)的拉丁名命名。的直径为147.9千米,质量为3.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28.853天。.

新!!: 轨道周期和禽神星 · 查看更多 »

科洛桑

科洛桑(Coruscant)是《星球大戰》中的一個虛構的星球。在不同時期裡,它是銀河共和國、銀河帝國、新共和國(傳說設定)、欲戰風帝國及星系聯盟的首都。一般認為克魯斯根星是《星球大戰》星系中最重要的世界,因為它的空間座標是(0,0,0) 。星系中的主要貿易線路,包括利馬貿易線(Rimma Trade Route)和帕勒米安貿易線(Perlemian Trade Route)都經過科洛桑。這樣使得科洛桑成為星系之中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世界。.

新!!: 轨道周期和科洛桑 · 查看更多 »

纺神星

(Klotho)是第9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2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82.8千米,质量为5.9×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92.030天。 纺神星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克洛托。.

新!!: 轨道周期和纺神星 · 查看更多 »

维尔特二号彗星

维尔特二号彗星(官方标记为81P/Wild)是一颗由瑞士天文学家保罗·维尔特于1978年发现的彗星。 据信在它45亿年的生命里,维尔特2号可能曾有更远和圆的轨道。1974年它在距离行星木星1百万公里的位置上飞过,木星强大的引力摄动改变了它的轨道,把它拉向内太阳系。它的轨道周期从43年缩短至6年,其近日点被缩短为1.59个天文单位。 维尔特2号2004年1月2日被飞船星尘号访问,星尘号收集了它彗髮中的颗粒样品,并于2006年1月16日返回地球。 星尘号近距离拍摄的总计72张照片显示--表面上有很多平坦坑底的洞,这些坑有完整边缘,直径从很小到2公里不等。彗星直径大约5公里。这些特性表明,这些坑洞由天体碰撞或者排出气体而成。星尘号飞过期间发现了至少10个活跃的气孔。.

新!!: 轨道周期和维尔特二号彗星 · 查看更多 »

细女星

(Sirona)是第11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1年9月8日发现。的直径为71.7千米,质量为3.9×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83.220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细女星 · 查看更多 »

罚神星

(Nemesis)是第12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11月25日发现。的直径为188.2千米,质量为7.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65.17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罚神星 · 查看更多 »

罗女星

(Lomia)是第11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1年9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148.7千米,质量为3.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889.604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罗女星 · 查看更多 »

网罟座ε

网罟座ε是一个位于网罟座、距离地球约59光年的联星系统。其主星是一颗橙次巨星,伴星为一颗白矮星。在南半球黑暗的夜空中,即使不借助光学辅助工具,也能轻易地观测到主星网罟座εA。2000年,在该联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环绕主星运转的系外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网罟座ε · 查看更多 »

猎神星

(Artemis)是第10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9月16日由詹姆斯·克雷格·沃森发现。的直径为119.1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35.678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猎神星 · 查看更多 »

牧神星

(Pales)是第4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49.8千米,质量为3.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79.344天。.

新!!: 轨道周期和牧神星 · 查看更多 »

狮子座83Bb

子座83Bb(也被称为HD 99492b)是一颗位于狮子座、距离地球58光年的系外行星。2005年1月,加州与卡耐基行星搜寻计划团队利用多普勒光谱法发现了该行星。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小的系外行星之一,其质量小于土星质量的一半。该行星的轨道接近于圆形,且十分接近中央恒星,其轨道周期为17地球日。.

新!!: 轨道周期和狮子座83Bb · 查看更多 »

狱神星

(Eurydike)是第7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2年9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55.7千米,质量为1.8×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96.687天。.

新!!: 轨道周期和狱神星 · 查看更多 »

芥神星

(Klytia)是第7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2年4月7日发现。的直径为44.4千米,质量为9.2×1016千克,公转周期为1589.253天。.

新!!: 轨道周期和芥神星 · 查看更多 »

芙女星

芙女星(Egeria)是第1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0年11月2日发现。芙女星的直径为217千米,质量为9.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09.977天。.

新!!: 轨道周期和芙女星 · 查看更多 »

蟹神星

(Panopaea)是第7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由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于1861年5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22.2千米,质量为1.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45.723天。.

新!!: 轨道周期和蟹神星 · 查看更多 »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是一種天文現象。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的现象。是古代中国被认为大凶的天象。 最近一次的荧惑守心发生于2016年,下一次荧惑守心将发生于2048年。.

新!!: 轨道周期和荧惑守心 · 查看更多 »

非周期彗星

非周期彗星的轨道周期在200年或以上,包括只会单次返回的彗星,它们只会穿过太阳系内部一次。它们通常会有接近拋物线的轨道,所以在数千年内,也不会返回到太阳的附近。(一些长期非周期的彗星专是指彗星永远不会返回到太阳的附近。) 非周期彗星的官方命名是以“C”作开始;不再回归或可能已消失了的彗星以“D”作开始,其中包括D/1770 L1,它被认為受到木星影响而改变轨道。 Category:彗星.

新!!: 轨道周期和非周期彗星 · 查看更多 »

裕神星

(Abundantia)是位於主帶小行星的一顆石質小行星,于1875年11月1日被奥匈帝国海军天文台台长约翰·帕里沙(Johann Palisa)发现,是第15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被以富裕女神阿班丹提亚(Abundantia)命名此星,以庆祝19世纪70年代有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 2001年的数据是直径45.37千米。.

新!!: 轨道周期和裕神星 · 查看更多 »

飛馬座51b

飞马座51b(也被称为柏勒洛丰)是一颗位于飞马座、距离地球约50光年的系外行星。它是被发现的第一颗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飞马座51)运转的系外行星,同时也是热木星的原型。.

新!!: 轨道周期和飛馬座51b · 查看更多 »

解放者星

(Liberatrix)是第12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9月11日发现。的直径为43.6千米,质量为8.7×1016千克,公转周期为1658.534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解放者星 · 查看更多 »

驰神星

星(Atalante)是第3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10月5日发现。驰神星的直径为105.6千米,质量为1.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62.831天。.

新!!: 轨道周期和驰神星 · 查看更多 »

驶神星

(Camilla)是第10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11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285千米,质量为1.09×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368.050天。.

新!!: 轨道周期和驶神星 · 查看更多 »

高卢星

(Gallia)是第14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8月7日发现。的直径为97.7千米,质量为9.8×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83.920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R-型小行星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高卢星 · 查看更多 »

谐神星

(Harmonia)是第4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3月31日发现被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它的名字是以希腊神话中阿瑞斯和阿佛羅狄忒的女儿和谐女神哈耳摩尼亚命名的。 谐神星轨道的近日点离太阳2.1660天文单位,遠日點离太阳2.3740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1247.514天。轨道与黄道的偏角为4.2555°,離心率为0.0471。 的直径为107.6千米,质量为1.3×1018千克,自转周期为8小时55分钟。它的表面为矽酸鹽,比较明亮,其反照率为0.242。.

新!!: 轨道周期和谐神星 · 查看更多 »

豺狼座GQb

豺狼座GQb是一颗位于豺狼座、可能属于系外行星的天体,其母星为豺狼座GQ。科学家于2005年4月宣布发现该行星。它和2M1207b是第一批通过直接成像法发现的系外行星。2004年6月25日,位于智利的帕瑞纳天文台超大望远镜获得了可辨识豺狼做GQb的图像。, ESO Press Release 09/05, 2005年4月7日.

新!!: 轨道周期和豺狼座GQb · 查看更多 »

鲸鱼座81b

座81b是一颗位于鲸鱼座、距离地球317光年的系外行星。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5.3倍木星质量,半径可能为0.932倍木星半径,被归类为类木行星。其轨道距离中央恒星的平均距离为2.5天文单位,轨道周期为2.6年,轨道离心率为0.206。科学家预测该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527K,依据萨达斯基归类法,它属于大气较为清澈的巨行星。2008年7月3日,佐藤文衛等人利用多普勒光谱学观测到鲸鱼座81受到了引力扰动,从而确定了该行星的存在。.

新!!: 轨道周期和鲸鱼座81b · 查看更多 »

鲸鱼座94b

座94b(也被称为鲸鱼座94Ab,以区别于该系统中的红矮星伴星鲸鱼座94B)是一颗位于鲸鱼座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鲸鱼座94。该行星的轨道周期为1.2年。2000年8月7日,迈克尔·梅耶所领导的团队发现了该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鲸鱼座94b · 查看更多 »

贞女星

(Virginia)是第5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10月4日由德國天文學家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发现。的直径为99.8千米,质量为1.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76.682天。.

新!!: 轨道周期和贞女星 · 查看更多 »

超短周期行星

超短周期行星是一类轨道周期短于1地球日的系外行星,其母星的质量一般小于0.88个太阳质量。Sahu, K.C. et al.

新!!: 轨道周期和超短周期行星 · 查看更多 »

距角

距角是一個天文名詞,表示從地球上觀察時,行星和太陽之間分離的角度。 當一顆內側行星在日落後能看見時,它通常是接近東大距,而在日出之前能看見時,則是接近西大距的時候。大距(東大距或西大距)的數值,對水星是在18° 和28°之間;對金星則是在45° 和47°之間。這個數值的變化是因為行星的軌道是橢圓形,而不是完美的圓型的緣故。 參考天文曆表和網站,像是,可以查到行星下一次達到大距的時刻。 在2008年,金星沒有大距 - 無論是東大距還是西大距,金星上次是在2007年10月26日西大距,要到2009年1月17日才會抵達東大距的位置。 在2008年,水星在1月22日、5月14日和9月11日東大距(然後是2009年1月4日);西大距則在3月3日、7月2日和10月22日。.

新!!: 轨道周期和距角 · 查看更多 »

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計劃

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計劃(Trans-atlantic Exoplanet Survey,TrES,或譯為大西洋兩岸太陽系外行星調查、跨大西洋太陽系外行星調查)是使用分別位於羅威爾天文台、帕洛马山天文台和加那利群岛的三個口徑 4 英吋望遠鏡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一項計劃。該計劃使用小型且相對廉價的望遠鏡組成特別設計觀測太陽系外行星通過恆星盤面的網路。.

新!!: 轨道周期和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計劃 · 查看更多 »

轨道 (力学)

在物理学中,轨道是一个物体在引力作用下绕空间中一点运行的路径,比如行星绕一颗恒星的轨迹,或天然卫星绕一颗行星的轨迹。行星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且其绕行的质量中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当前人们对轨道运动原理的认识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由时空弯曲造成的,而轨道则是时空场的几何测地线。为了简化计算,通常用基于开普勒定律的万有引力理论来作为相对论的近似。.

新!!: 轨道周期和轨道 (力学) · 查看更多 »

辉神星

(Aegle)是第9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2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169.9千米,质量为5.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52.711天。.

新!!: 轨道周期和辉神星 · 查看更多 »

龙女星

(Mnemosyne)是第5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9年9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112.6千米,质量为1.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41.056天。 忆神星的名字得自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谟涅摩叙涅。.

新!!: 轨道周期和龙女星 · 查看更多 »

舒女星

(Freia)是第7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2年10月21日发现。的直径为183.7千米,质量为6.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307.979天。.

新!!: 轨道周期和舒女星 · 查看更多 »

赫女星

(Hermione)是第12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5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254千米,质量为5.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347.854天。.

新!!: 轨道周期和赫女星 · 查看更多 »

赋神星

(Sappho)是第8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4年5月2日发现。的直径为78.4千米,质量为5.0×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271.350天。.

新!!: 轨道周期和赋神星 · 查看更多 »

闪电轨道

闪电轨道(Molniya orbit)也稱為莫尼亞軌道,是人造衛星繞行地球的一種高橢圓軌道,為傾角為63.4度的高橢圓軌道,其近心點幅角為-90度,軌道周期為半個恆星日。闪电轨道是自1960年起使用此軌道的蘇聯闪电型通讯卫星而得名。 在高橢圓軌道上的衛星在遠地點附近速度較慢,因此在遠地點附近停留的時間較長。而闪电轨道的遠地點是在北半球北緯63.4度的上空。而遠地點高度為40000公里,在衛星在遠地點附近時,衛星對於北半球的俄羅斯、北歐、格陵蘭及加拿大都有很好的可見度。 為了在北半球有連續的高覆蓋率,闪电轨道上至少需要三個人造衛星。.

新!!: 轨道周期和闪电轨道 · 查看更多 »

那卜星

那卜(Naboo)是《星球大戰》中的一個虛構的星球。而這是個分成兩種社會的星球:在地表殖民的人類以及住在水中城市的剛岡人。那卜的人類實行君主立憲制,是個主張維護教育、藝術、環保和科學成就的一個和平文化。那卜的主要經濟和政治中心在席德,也就是那卜皇宮所在地點。 因为帕尔帕廷皇帝是在纳布出生的,所以莉亞公主称那卜为“帝国的母星”。.

新!!: 轨道周期和那卜星 · 查看更多 »

育神星

(Isis)是第4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5月23日发现。的直径为100.2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93.737天。.

新!!: 轨道周期和育神星 · 查看更多 »

量神星

(Lachesis)是第12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4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74.1千米,质量为5.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09.115天。 量神星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之一的拉刻西斯。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量神星 · 查看更多 »

长女星

(147 Protogeneia)是第14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7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32.9千米,质量为2.5×1018千克,軌道周期为2026.831天,位於小行星帶。 長女星的英文名字「Protogeneia」乃源於希臘神話丟卡利翁與皮拉的女兒普羅特吉尼亞。 2002年5月28日,德克薩斯州報道了長女星造成掩星現象。.

新!!: 轨道周期和长女星 · 查看更多 »

配女星

(Eurynome)是第7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3年9月14日发现。的直径为66.5千米,质量为3.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96.288天。.

新!!: 轨道周期和配女星 · 查看更多 »

苟神星

(Ate)是第11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0年8月14日发现。的直径为134.6千米,质量为2.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26.712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新!!: 轨道周期和苟神星 · 查看更多 »

蛇髮妖星

(Medusa)是第14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9月21日发现。的直径为19.7千米,质量为8.0×1015千克,公转周期为1171.128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蛇髮妖星 · 查看更多 »

雅汶四号卫星

雅汶四號衛星(Yavin IV)是《星際大戰》的世界观中所设定的巨大的气体行星雅汶(Yavin Prime)的第四号卫星,也是其26颗卫星中仅有的三颗适宜移民的卫星中的最著名的一颗。雅汶四号星上覆盖着原始的丛林和热带雨林。虽然地处偏远,雅汶四号星在星战长达万年的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雅汶战役在内的很多重要事件都发生于此。.

新!!: 轨道周期和雅汶四号卫星 · 查看更多 »

週期彗星列表

本條目列出太陽系內經國際天文聯會給予永久編號的週期彗星。截至2014年末,太陽系內擁有永久編號的週期彗星共有314顆。 週期彗星指的是任何軌道週期小於200年,或其兩次通過近日點時都被觀測到的彗星(如池谷-張彗星)。(有時「週期彗星」也用來指任何擁有週期性軌道的彗星,儘管它的週期可能超過200年。) 彗星通常會在它第二次通過近日點時獲得永久編號,所以有不少未獲永久編號的彗星,例如P/2005 T5 (Broughton)。如果彗星在經過近日點幾次以後無法再觀測得到,或者因各種原因已經被毀滅,它的編號字母就會變為「D」。同樣,擁有永久編號的彗星在消失以後,編號中原有的「P」就會換為「D」,如3D/Biela(比拉彗星)和5D/Brorsen(布羅森彗星)等。 彗星一般會以發現者來命名,有少數彗星以進行軌道計算的人命名,如2P/Encke(恩克彗星)和27P/Crommelin(克羅瑪林彗星)。由於各大行星對彗星的攝動效應會隨時間遞增,所以一顆彗星的長期軌道是很難計算的。在電腦計算時代之前,有些天文學家會為此奉上整個職業生涯。然而,一些彗星還是因為氣體及其他物質的噴發而改變了軌道,以致後來的天文學家無法再觀測到它。與長週期彗星不同的是,有永久編號的彗星下一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和位置可以非常精准地計算出來。 不少週期彗星都擁有重複的名稱,例如9個舒梅克-李維彗星和24個尼特彗星。國際天文聯會利用開頭的數字(如181P和192P)進行區別,而在一些出版物中,擁有同一個名稱的週期彗星會有自己的一套序號(181P和192P分別亦稱舒梅克-李維6號彗星和舒梅克-李維1號彗星)。非週期彗星則排列在這種序號之間:C/1991 B1排在2號和3號之間,C/1991 T2在5號和6號之間,C/1993 K1和C/1994 E2則在9號以後。 在彗星的正式編號中,位於「/」之前的字母分別為:「C」表示非週期彗星,「P」表示週期彗星,「D」表示已無法找到或已解體的彗星,「X」表示無法準確計算彗星軌道(通常適用於歷史上較早發現的彗星),最後「A」表示誤認為彗星的小行星。 有些彗星目錄會為週期大於30年的彗星標上「C」,直到它的回歸能夠被確認為止。.

新!!: 轨道周期和週期彗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HAT-P-13c

HAT-P-13c位于大熊座,是一颗环绕恒星HAT-P-13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2009年7月21日天文学家使用中天法发现了该行星,同时还发现HAT-P-13的另一个行星HAT-P-13b。它距离地球698光年,轨道周期为428.5地球日。 HAT-P-13c是一颗气体巨星,质量是木星的15.2倍,有可能不是行星而是褐矮星。.

新!!: 轨道周期和HAT-P-13c · 查看更多 »

HAT-P-2b

| HAT-P-2b是一颗位于武仙座、距离地球约440多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一颗F型恒星(体积大于太阳、温度也高于太阳)。其轨道周期为5地球日15小时;与其母星之间会产生凌星现象。因为此行星的一年等于5.6个地球日,因此气候变化非常大。令科学家感到奇怪的是,这颗行星的密度是水的6.6倍,比木星密度大8倍。人类迄今已经发现了100多颗太阳系外的行星,所有这些行星的密度都与木星或水的密度大致相同。.

新!!: 轨道周期和HAT-P-2b · 查看更多 »

HAT-P-7

HAT-P-7,是一颗位于天鹅座的恒星,距离地球1044光年,视星等为10.5,裸眼不能看到它,但条件良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小型望远镜找到它。.

新!!: 轨道周期和HAT-P-7 · 查看更多 »

KOI-1686.01

KOI-1686.01是一顆待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候選天體,名稱來自(KOI),距離地球約1033.8光年。已在2015年被NASA證實是誤報。.

新!!: 轨道周期和KOI-1686.01 · 查看更多 »

NGC 3603-A1

|- ! style.

新!!: 轨道周期和NGC 3603-A1 · 查看更多 »

OGLE-TR-122

|- ! style.

新!!: 轨道周期和OGLE-TR-122 · 查看更多 »

S/2004 S 4

S/2004 S 4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尚未确实的卫星的临时名称。该卫星于2004年6月21日在土星F环的内侧被发现。其发现者约瑟夫·斯比淘在试图证实另外一颗未证实的卫星S/2004 S 3的轨道时发现了这颗卫星。S/2004 S 3是在五个小时前在F环的外部被发现的。S/2004 S 4的发现是在2004年9月9日被发表的 2004年9月9日(发现)。 虽然此后试图再次发现它,但是它没有被可信地再次被看到。尤其2004年9月15日对其整个轨道拍的分辨率为四千米的照片系列没有发现它。这可能说明它只不过是暂时的物质聚集,后来又分开了。 也有可能S3和S4的轨道与F环交叉,因此其倾角与F环少许不同。这样的话它们在照片上可能看上去在环的内部和外部,但是实际上却并不在环上。 假如S/2004 S 4的确是一颗卫星的话,那么根据其亮度它的直径估计为三至五千米。.

新!!: 轨道周期和S/2004 S 4 · 查看更多 »

SS 433

SS 433是一個食雙星系統,其主星可能是一个黑洞,或中子星。同時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噴流的X射線雙星。它位于超新星遗迹W50中心,估计年龄大约10000年左右。SS 433附近有伴星作轨道运动并为吸积盘提供物质。 该天体系统位于天鹰座距离地球16000光年,它同时是一个X射線源与辐射源。致密天体喷射出一对物质,使得W50扭曲并同时在可见光谱中产生红移和蓝移。该天体视星等为14等。其喷射物质的速度达到光速的26%。喷射的進動周期为162.5天。这颗星被认为行为怪异,可能该星的光谱移动不光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也收到相对论的影响。该星质量大约位于11至27之间个太阳质量。它的星风速度达到2.16×107 mph.

新!!: 轨道周期和SS 433 · 查看更多 »

SWEEPS-10

|- style.

新!!: 轨道周期和SWEEPS-10 · 查看更多 »

XO望遠鏡

XO望遠鏡(XO Telescope)是位於夏威夷茂宜島海拔3054公尺的海勒卡拉火山頂的望遠鏡。該望遠鏡以一對焦距200 mm的望遠鏡頭組成,是以凌日法偵測太陽系外行星,其原理相當類似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計畫(Trans-atlantic Exoplanet Survey, TrES)。硬體花費為六萬美金,相關軟體花費則更少得多。.

新!!: 轨道周期和XO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柯洛2b

柯洛2b(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2b)是法国所主持的柯洛计划发现的第二颗系外行星,该行星位于巨蛇座,距离地球930光年,其母星为柯洛2。科学家于2007年12月20日对外宣布发现该行星。 柯洛2b是一颗大型热木星,其半径为木星半径的1.43倍,质量约为木星的3.3倍。由于距离母星较近,该行星表面被加热至一个极高的温度,其外层大气急剧膨胀,从而使其体积变得很大。该行星较大的半径表明柯洛2b表面已达到了较高的温度,估计约为1500K,高于原本预计的处于该距离的行星的表面温度。如果它与中央恒星的距离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相仿,则其半径也将与木星大致相同。这表明可能存在另一颗行星与柯洛2b相互作用并产生潮汐热。 该行星的轨道周期约为1.7地球日,运行于靠近中央恒星赤道面的顺行轨道上。中央恒星是一颗G型恒星,温度稍低于太阳,但是显得更加活跃。.

新!!: 轨道周期和柯洛2b · 查看更多 »

柯洛3b

柯洛3b(最初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3b)是一颗位于天鹰座的天体,其母星为F型恒星柯洛3。该天体质量为木星的21.66倍,可能是褐矮星或大质量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4.2568地球日。由于法国所主持的柯洛计划观测到了柯洛3b与其母星的凌星现象,所以该天体的存在得以确定。.

新!!: 轨道周期和柯洛3b · 查看更多 »

柯洛6b

柯洛6b(最初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6b)是一颗于2009年2月2日由执行柯洛计划的卫星发现的系外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周期为8.89地球日,但其母星柯洛6仍然未经确认。其半径为木星半径的1.16倍,表面温度约为700-1000°C,属于热木星类型。.

新!!: 轨道周期和柯洛6b · 查看更多 »

柯洛7b

柯洛7b(COROT-7b,最初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7b)是一颗位于麒麟座、距离地球390光年、环绕未经确认的恒星柯洛7——该恒星比太阳稍小——运转的系外行星,它于2009年为法国所主持的柯洛计划所发现。在迄今为止所有已知直径的系外行星中,该行星直径最小,约为地球的1.7倍。其质量约为地球的5.6-11倍,这表明它可能是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十分靠近其母星,轨道周期为20小时。这也是太阳系外发现的第一颗岩质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柯洛7b · 查看更多 »

果神星

(Pomona)是第3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10月26日发现。的直径为80.8千米,质量为5.5×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20.602天。.

新!!: 轨道周期和果神星 · 查看更多 »

搏女星

(Cyrene)是一顆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編號133,由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73年8月16日发现。的直径为66.6千米,质量为3.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953.456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搏女星 · 查看更多 »

权神星

(Hekate)是第10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7月11日发现。的直径为89千米,质量为1.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87.636天。其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赫卡忒。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权神星 · 查看更多 »

格利泽176b

格利泽176b是一颗位于金牛座、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系外行星。该行星属于超级地球,其母星为红矮星格利泽176(也被称为HD 285968)。 关于该行星的最初研究报告中混淆了行星的周期性和恒星的周期性(其自转周期为40地球日),由此得出的轨道周期为10.24地球日,质量下限为25M⊕。后期的研究则排除了恒星自转的影响,得出了更精确的行星轨道参数和质量下限。 该行星位于其母星的内磁层中。其表面温度可能达到了一个“热平衡”值,即450K。科学家预计该行星拥有一颗岩石内核,如果其轨道倾角在正常范围,则其质量可能更大,可能就会含有一层类似于天王星或格利泽436b的气体壳层。.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泽176b · 查看更多 »

格利泽581

格利泽581(英語:Gliese 581)是一顆位於天秤座之M2.5V紅矮星,距離地球約20.4光年(193.9兆千米),處於天秤座β星以北約2度。在所有已知的恆星系統中,該恆星是第89個最接近于太阳系的恆星。質量方面估計約為太陽的1/3。.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泽581 · 查看更多 »

格利泽581b

格利泽581b是一颗围绕红矮星格利泽581运转的太阳系外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泽581b · 查看更多 »

格利泽581e

格利泽581e(英语、德语、法语、卡斯蒂利亚语:Gliese 581 e;Gliese为德语,汉译格利泽,)是迄今发现的第四颗围绕M3V型红矮星格利泽581运转的行星,属于太阳系外行星,位于天秤座,距离地球大约20.5光年。该行星的质量至少为地球的1.9倍,是迄今发现的围绕太阳系外恒星运转的最小的、同时也是质量最接近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不过它的轨道距离其母星只有0.03个天文单位,远离适居带;同时由于高温、过小的体积和来自恒星的强烈辐射,它也不大可能拥有大气层。.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泽581e · 查看更多 »

格利泽832b

格利泽832b是一颗位于天鶴座、距离地球约16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葛利斯832。该行星是已知的环绕红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中轨道周期最长的类木行星,轨道周期长达3416地球日,其轨道距离中央恒星3.4天文单位。2008年9月1日,英澳天文台发现了这颗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泽832b · 查看更多 »

格利泽876c

格利泽876c是一颗环绕红矮星格利泽876运转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30.48地球日。2001年4月,科学家发现了该行星,它是环绕其中央恒星运行的第二近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泽876c · 查看更多 »

格利澤436b

格利泽436b(Gliese 436 b,)是一個環繞格利泽436的系外氣體巨行星,其大小與海王星差不多。由於離母恆星非常的近,故其表面溫度很高,達712 K(439 °C)。有趣的是,雖然格利泽436b的表面溫度極高,但是其內部氣壓非常大,因此其表面上的水蒸氣會凝結成冰或水。.

新!!: 轨道周期和格利澤436b · 查看更多 »

桂神星

(Daphne)是第4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5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174.0千米,质量为5.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79.618天。.

新!!: 轨道周期和桂神星 · 查看更多 »

棕矮星列表

棕矮星就是質量大於木星13倍以上的太陽系外行星,一般來說,都會繞著另一個恆星公轉,但是也有少數幾個例外,像是OTS 44。目前已發現608個棕矮星,而本頁只列出39個。.

新!!: 轨道周期和棕矮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標準重力參數

在太空動力學上,一個天體的標準重力參數 \mu \ 是萬有引力常數 G 和它質量: 標準重力參數的單位是 km3s-2.

新!!: 轨道周期和標準重力參數 · 查看更多 »

欣女星

(Beatrix)是第8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5年4月26日发现。的直径为81.4千米,质量为5.6×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85.035天。.

新!!: 轨道周期和欣女星 · 查看更多 »

欧女星

(Europa)是第5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2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360千米,质量为5.2×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994.629天。欧女星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六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和小行星704。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5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欧女星 · 查看更多 »

武仙座14b

武仙座14b是一颗位于武仙座、距离地球59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武仙座 14。该行星体积接近于木星,但是质量大于木星。1998年7月日内瓦系外行星搜索团队发现了该行星。在当时,它是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轨道周期最长的,不过随后又发现了周期更长的系外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武仙座14b · 查看更多 »

河神星

(Aegina)是第9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11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109.8千米,质量为1.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23.536天。.

新!!: 轨道周期和河神星 · 查看更多 »

沃神星

(Hertha)是第13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4年2月18日发现。的直径为79.2千米,质量为5.2×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82.136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4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沃神星 · 查看更多 »

沉神星

(Leukothea)是第3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4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03.1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887.983天。.

新!!: 轨道周期和沉神星 · 查看更多 »

波女星

(Undina)是第9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7年7月7日发现。的直径为126.4千米,质量为2.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81.086天。波神星的名稱由來是歐洲古代傳說的水女神溫蒂妮。.

新!!: 轨道周期和波女星 · 查看更多 »

波兰星

(Polona)是第14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1月28日发现。的直径为55.3千米,质量为1.8×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73.038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波兰星 · 查看更多 »

泰神星

(Dike)是第9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5月28日发现。的直径为71.9千米,质量为3.9×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87.810天。.

新!!: 轨道周期和泰神星 · 查看更多 »

涅墨西斯星

涅墨西斯(Nemesis)亦稱黑暗伴星,是一顆科学家爲了解釋地球的週期性大滅絕原因而假設可能存在的一颗非常暗淡的棕矮星或紅矮星Leader-Post,, 22 Feb 1984, Page B6, Associated Press,其近日點為一光年,遠日點則為三光年,距離太陽95,000個天文單位,是太陽的伴星。現時尚未有證據證明其存在。.

新!!: 轨道周期和涅墨西斯星 · 查看更多 »

淫神星

(Julia)是第8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8月6日发现。的直径为151.5千米,质量为3.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487.227天。.

新!!: 轨道周期和淫神星 · 查看更多 »

源神星

(Arethusa)是第9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7年11月23日发现。的直径为136.0千米,质量为2.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62.561天。.

新!!: 轨道周期和源神星 · 查看更多 »

澳女星

(Ausonia)是第6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2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03.1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54.023天。.

新!!: 轨道周期和澳女星 · 查看更多 »

期女星

(Feronia)是第7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5月29日发现。的直径为86.1千米,质量为6.7×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246.123天。.

新!!: 轨道周期和期女星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

木卫十又稱為「萊西薩」(Lysithea),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1938年被威尔森天文台的塞思·巴恩斯·尼科尔森发现的。1975年,国际天文协会正式将它授名为Lysithea(莱西萨)。莱西萨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欧申纳斯的一个女儿,宙斯的众多爱人之一。 木卫十与木星的其它五颗卫星一起属于希瑪利亚群,它们的轨道类似。.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十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一

木卫十一又稱為「加爾尼」(Carm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

* 注意:在希臘神話方面,名稱叫做伽倪墨得斯。關於天文學方面,名稱叫蓋尼米德,也可以叫做甘尼米德。 木卫三又稱為「蓋尼米德」(Ganymede,),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的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公里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 一般认为木卫三是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蓋尼米德为之命名。 从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近距离掠过木卫三。旅行者号太空船曾经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的地下海洋和磁场。此外,一个被称为“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的全新的探测木星的冰卫星的计划,预计将会于2020年实施。.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七

木卫三十七(,Kale,,;希腊语:Καλή),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D.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三

木卫三十三(,Euanthe ,;希腊语:Ευάνθη), 也叫,是木星的一个逆行的不规则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0,465 Mm,軌道周期為598.093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3°(与木星赤道142°),軌道離心率為0.2001。 它于2003年8月以Euranthe命名,她是希腊神话中美惠三女神卡里忒斯的母亲。 它是中的成员,而阿南刻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19.3與22.7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50°左右。.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一

木卫三十一(,Aitne,,,,;希腊语:Αίτνη), 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木卫三十一是加爾尼群的成员,而加爾尼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3與24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约165°。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2,285 Mm,軌道周期為679.641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66°(与木星赤道164°),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393。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Aitna或Aitne,是埃特纳火山的化身。.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九

木卫三十九(,Hegemone,,;希腊语:Ηγεμόνη), 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3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703 Mm,軌道周期為745.500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53°(与木星赤道151°),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4077。 它在2005年3月被命名为Hegemone(赫革摩涅,是卡里忒斯(美惠三女神)之一,宙斯(Jupiter)的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而帕西法尔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2.8與24.1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44.5°和158.3°之间。.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二

木卫三十二(,Eurydome,;希腊语:Ευριδόμη),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231 Mm,軌道周期為723.359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9°(与木星赤道147°),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3770。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是希腊神话中宙斯(Jupiter)认为的卡里忒斯的母亲。 它是中的成员,而帕西法尔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2.8與24.1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44.5°和158.3°之间。.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五

木卫三十五(,Orthosie,,或,;希腊语:Ορθωσία)也叫,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2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0,568 Mm,軌道周期為602.619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2°(与木星赤道143°),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433。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Orthosie,是荷赖(希腊神话中掌管季节氣候變遷、植物生长和社會法律秩序的女神們的总称)之一。是宙斯(Jupiter)和忒弥斯的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五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六

木卫三十六(,Sponde,,;希腊语:Σπονδή),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2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4,253 Mm,軌道周期為771.604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54°(与木星赤道156°),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443。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Sponde,是荷赖(希腊神话中掌管季节氣候變遷、植物生长和社會法律秩序的女神們的总称)之一。是宙斯(Jupiter)和忒弥斯的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而帕西法尔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2.8與24.1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44.5°和158.3°之间。.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四

木衛三十四(S/2001 J 10,Euporie)是木星的一顆自然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並以臨時編號S/2001 J 10命名。 其直徑約為兩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19,088 Mm,軌道周期為538.780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5°,運轉方向為逆行,離心率為0.0960。 它於2003年正式以希臘女神(Euporie)命名,她是豐饒女神,同時是希臘神話中荷賴的一員(因此是宙斯的女兒)。 它是中的成员。.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三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九

木卫九又稱為「希諾佩」(Sinope),直徑38公里,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七

木卫二十七(,Praxidike,,;希腊语:Πραξιδίκ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木卫二十七軌道平均半徑為20,824 Mm,軌道周期為613.904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4°(与木星赤道143°),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1840。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是希腊神话中的惩罚女神。 它是中的成员,据信是被俘虏的日心形小行星分裂的残余物。Sheppard, S. S., Jewitt, D. C.;, Nature, Vol.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二十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九

木卫二十九(,Thyone,,;希腊语:Θυών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4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1.406 Mm,軌道周期為639.803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7°(与木星赤道147°),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526。它的平均轨道速度是2.43 km/s。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Thyone,指希腊神话中狄俄倪索斯的母亲塞墨勒。 它是中的成员,而阿南刻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19.3與22.7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50°左右。.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二十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八

木卫二十八又稱為「奧托諾爾」(Autonoe,Αυτονόη),是環繞木星運行的一顆衛星,属于帕西法尔卫星群。在2001年由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 Sheppard)领导的一组天文學家於夏威夷大学發現。最初被命名为S/2001 J1。 木卫二十八的直径约4公里,以24,264 Mm的平均半径绕木星运行,公转周期为772.168個地球日。它对黄道的轨道倾角为151°(对木星赤道为150°),绕木星逆行,轨道离心率为0.369。.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二十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六

木卫二十六(,Isonoe,,;希腊语:Ισονό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8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833 Mm,軌道周期為751.64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66°(与木星赤道169°),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166。 它在2002年10月被命名为,是希腊神话中的达那伊得斯(达那俄斯的女儿们)之一,也是宙斯(Jupiter)的情人。 木卫二十六是加爾尼群的成员,而加爾尼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3與24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约165°。.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二十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四

木卫二十四(,Iocaste,,;希腊语:Ιοκάστ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軌道平均半徑為20,723 Mm,軌道周期為609.42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7°(与木星赤道146°),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874。 它在2002年10月被命名为Iocaste(伊俄卡斯忒),是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 它是中的成员,据信是被俘虏的日心形小行星分裂的残余物。Sheppard, S. S.; Jewitt, D. C.;, Nature, Vol.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二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八

木卫八又稱為「帕西法爾」(Pasipha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

木卫四又稱為「卡利斯托」(Callisto、、希腊文:),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发现。木卫四是太阳系第三大卫星,也是木星第二大卫星,僅次於木卫三。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該衛星的轨道在四颗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最远,约为188万公里。木卫四并不像内层的三颗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那般处于轨道共振状态,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潮汐热效应。木卫四属於同步自转卫星,永远以同一個面朝向木星。木卫四由于公轉轨道较远,表面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小於内层的卫星。 木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所构成,平均密度约为1.83公克/公分3。天文學家通过光谱测定得知木卫四表面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伽利略号的探测结果顯示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下100公里处可能有一个液态水構成的地下海洋存在。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存在的证据,故天文學家認為其地质特征主要是陨石撞击所造成的。木卫四主要的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與沉积地形。在天文學家仔细考察後,發現该卫星表面地形多变,包括位于抬升地形顶部、面积较小且明亮的冰体沉积物及环绕其四周、边缘较平缓的地区(由较黑暗的物质來构成)。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地形是小型地質構造昇華所導致的,小型撞擊坑普遍消失,許多疙瘩地形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该地形的确切年龄还未确定。 木卫四上存在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成分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木卫四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科学家们认为木卫四是因木星四周气体和尘埃圆盘的吸积作用而缓慢形成的。由于木卫四形成过程缓慢且缺乏潮汐热效应,所以内部结构并未经历快速的分化。木卫四内部的热对流在形成后不久就已经開始,这种对流导致内部结构的部分分化,位于地表100至150公里深处的地下海洋與一个個比较小的岩质内核可能因此形成。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有海洋存在,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过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顆卫星木卫二。多艘空间探测器都曾对该卫星进行过探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伽利略号和卡西尼号。长久以来,人們都认为木卫四是设置进一步探索木星系统基地的最佳地点。.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三

木卫四十三(,Arche,,;希腊语: Αρχή),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2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717 Mm,軌道周期為746.185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65°(与木星赤道162°),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149。 它在2005年被命名为,,这个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四个原始缪斯之一,另外三个是,和。 木卫四十三是加爾尼群的成员,而加爾尼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3與24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约165°。.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四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二

木卫四十二(,Thelxinoe,,;希腊语: Θελξινόη),也叫,是木星的一个衛星。它由一群由斯科特·谢泼德领导的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于2003年从拍摄的照片中发现。 木卫四十二直径约2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0,454 Mm,軌道周期為597.60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51°(与木星赤道153°),運轉方向為逆行,離心率為0.2685。 它在2005年3月被命名为,这个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四个原始缪斯之一,是宙斯(Jupiter)和谟涅摩叙涅的一个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而阿南刻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19.3與22.7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50°左右。.

新!!: 轨道周期和木卫四十二 · 查看更多 »

月神星

(Diana)是第7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3年3月15日发现。的直径为120.6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48.922天。.

新!!: 轨道周期和月神星 · 查看更多 »

战神星

(Bellona)是第2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3月1日发现。的直径为120.9千米,质量为1.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91.362天。.

新!!: 轨道周期和战神星 · 查看更多 »

明神星

(Leto)是第6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4月29日发现。的直径为122.6千米,质量为1.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95.670天。.

新!!: 轨道周期和明神星 · 查看更多 »

昏神星

(Doris)是第4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221.8千米,质量为1.1×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003.453天。.

新!!: 轨道周期和昏神星 · 查看更多 »

流明星

(Lumen)是第14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1月13日发现。的直径为130千米,质量为1.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89.717天。.

新!!: 轨道周期和流明星 · 查看更多 »

浦田-新島彗星

浦田-新島彗星,官方命名為112P/浦田-新島(112P/Urata–Niijima),是一顆公轉軌道周期為6.68年的彗星。.

新!!: 轨道周期和浦田-新島彗星 · 查看更多 »

海卫十一

海卫十一(Sao, S/2002 N 2)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属于离海王星比较远的卫星之一。.

新!!: 轨道周期和海卫十一 · 查看更多 »

海卫一

海卫一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颗,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表面。1846年10月10日威廉·拉塞尔(William Lassell)发现了海卫一(这是海王星被发现后第17天)。拉塞尔以为他还发现了海王星的一个环。虽然后来发现海王星的确有一个环,但是拉塞尔的发现还是值得怀疑,因为实际上海王星的环太暗了,不可能被拉塞尔用他的仪器发现。.

新!!: 轨道周期和海卫一 · 查看更多 »

海卫八

海卫八(S/1989 N 1,Proteus)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第二大的卫星。 它的大小已经接近不规则星体的极限,也是海王星的最大內衛星。其英文名字「Proteus」(普罗透斯)源于希腊神话中会变形的海神。.

新!!: 轨道周期和海卫八 · 查看更多 »

海卫六

海卫六(S/1989 N 4, Galatea)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以希臘神話中涅瑞伊得斯之一的伽拉忒亞命名。.

新!!: 轨道周期和海卫六 · 查看更多 »

海后星

(Amphitrite)是第2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3月1日发现。的直径为212.2千米,质量为1.0×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491.013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54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海后星 · 查看更多 »

海山增二

海山增二(μ Vel / 船帆座μ)是南天星座船帆座的一个双星系统。两星以半长轴1.437角秒,轨道周期116.24年相互绕行。该双星合并视星等2.69,肉眼可以轻易看见。根据视差测量,估计这个系统的距离是117光年。该系统年龄大约3.6亿年。 主星是恒星分类G5III的巨星,视星等2.73。它有107倍太阳光度,13.5太阳半径,2.7太阳质量。在1998年,极紫外探测器观测到很强的闪焰释放出将近等于整个恒星输出的X射线。 较暗的伴星,船帆座μB,是一个恒星分类G2V的主序星,视星等6.0。然而这个分类存在疑问,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该星可能实际上是F4V或F5V的分类,质量大约是太阳1.3倍。这种恒星通常不会有很明显的磁场活动。.

新!!: 轨道周期和海山增二 · 查看更多 »

海石增一

船底座V357(船底座a,a Car)是一个在船底座的光谱联星。距离地球大约446.8光年。这个系统的视星等为3.41。 船底座V357是由2个相似的B型主序星组成的。该星有6.9倍太阳半径。是一个食双星。因为互相掩食,这是一个变星,视星等以6.75天在3.41-3.44间变化,这正是它的轨道周期。.

新!!: 轨道周期和海石增一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轨道周期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的卫星

截至2014年6月,海王星已知拥有14颗天然卫星,这些卫星都是以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水神命名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命名原則,此后發現的海王星卫星都将按这一规则命名,不过S/2004 N 1還没有获得永久性的名称。。其中最大的一颗仍然是威廉·拉塞尔在發現海王星之後僅17天,于1846年10月10日发现的海卫一;第二颗卫星海卫二(勒德)则在超过一世纪后才发现。 海衛一是唯一擁有行星質量的不規則衛星,也就是說它的軌道與海王星的自轉方向相反,軌道相對於赤道也是傾斜的。這顯示它不是與海王星同時形成,而是被海王星的引力捕獲的。太陽系第二大的不規則衛星是土衛九(費比),但它的質量僅有海衛一的萬分之三。海衛一的捕獲,可能發生在海王星與它的衛星系統形成一段時間之後,對海王星原始的衛星系統而言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擾亂了它們原有的軌道,所以它們相互撞擊形成碎石礫的盤面。海衛一的質量夠大,可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並能夠保留稀薄的大氣層,可以形成雲層和霧靄。 海卫一的轨道内側还有7颗规则卫星,其运行轨道与海王星相同,並且靠近海王星的赤道面;在海王星环内也有一些衛星,这些卫星中最大的是海卫八(普羅秋斯),它們都是在海王星捕获海卫一,并且在海卫一的轨道变圆后从之前的碎石礫盤面中重生的。在海卫一的外层,海王星还拥有6颗不规则卫星,海卫二也是其中之一,其运行轨道距离海王星要远得多,并且倾角也很大:其中有3颗卫星拥有顺行轨道,其餘几颗则是逆行轨道。从不规则卫星的角度来说,海卫二的轨道很不尋常,它的离心率异常之大,距海王星最近的点也异常之近,表明它很可能曾是规则卫星,但其运行轨道在海王星捕获海卫一之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海卫十 (普薩瑪忒)和海卫十三 (Neso)是海王星最外层的两颗不规则卫星,其运行轨道也是迄今在太阳系中所有卫星里最大的。.

新!!: 轨道周期和海王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海豚座18b

海豚座18b是一颗位于海豚座、距离地球238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是黄巨星海豚座18。这颗行星的质量和密度都很大,其质量下限为10.3倍木星质量,公转周期为993个地球日。该行星于2008年2月19日为佐藤文衛等人所发现。.

新!!: 轨道周期和海豚座18b · 查看更多 »

旅神星

(Vibilia)是第14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6月3日发现。的直径为141.8千米,质量为3.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79.562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旅神星 · 查看更多 »

悌女星

(Antigone)是第12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3年2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25.0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774.04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悌女星 · 查看更多 »

攝動

攝動(Perturbation)是天文學上的一個術語(專有名詞),是用來描述一個大質量天體受到一個以上質量體的引力影響而可察覺的複雜運動。 這種天體的複雜運動可以分成不同的成分而加以描述。首先,假設它的運動只受到一個天體的引力影響,因此它的運動是必然的結果。以其它的方法表示,這種運動可視為二體問題的解,或是為受到攝動的克卜勒軌道。然後,假設上未受到攝動的運動和實際的運動之間的差別,這是由於來自額外的一個或多個物體的引力效應,就是所謂的攝動。如果只有另一個影響較顯著的天體,則這種攝動的解稱為三體問題;如果有多個物體都有顯著的影響,這種運動可以作為更高階的代表,稱為多體問題(N體問題)。 當年,牛頓在導出他的引力運動時,就已經承認攝動的存在,並知道這種計算的複雜和困難。從牛頓的時代開始,已經發展出一些數學上的技術來分析攝動,它們可以分為兩大類:一般攝動和特殊攝動。分析一般攝動的方法,運動的常微分方程可以得到解答,通常是一系列的逼近,還有使用三角函數或代數的結果,再使用許多不同的設定,通常就可以得到不同設定條件下的解。從歷史上看,一般攝動是先被研究的,因為特殊攝動的方法:數值資料、表示位置的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影響,是建立在微分方程數值積分的基礎上。 許多系統都涉及多體引力,存在於其中的一個物體是佔有引力優勢的主導者(例如,恆星系,在這樣的案例中是恆星和它的行星;或是行星系,在這樣的案例中是行星和它的衛星)。然後,其它的引力影響,相較於未受攝動的行星,可被視為導致行星受到攝動;或是,衛星,各自環繞著主要的天體。 在太陽系,許多的攝動是由周期性的元件造成的,所以攝動的天體依照軌道的周期性或準周期的,長時間的周期-像是月球在它的強擾動軌道,這是月球運動說的主題。 行星會在其它行星的軌道導致周期性的攝動,天王星的軌道受道攝動的結果,導致1846年的發現海王星。 行星相互間的攝動會導致其軌道要素長期的準周期變化。金星目前有著最小的離心率,也就是說它的軌道是行星軌道中最接近圓形的。再過約25,000年,地球的軌道將會比金星的更圓(低離心率)。 太陽系內許多小天體的軌道,像是彗星,經常會受到巨大的攝動,尤其是通過氣體巨星的引力場時。雖然這些攝動有很多是周期性的,但也有些不是,並且這些特別可能代表著混沌運動。例如在1996年4月,木星的引力場影響到海爾-博普彗星軌道的周期從4,206年縮減為2,380年,並且這些變化將不會在任何的周期基礎上被還原。 在太空動力學和人造衛星的事件中,軌道的攝動通常來自大氣拖曳和太陽輻射壓力。.

新!!: 轨道周期和攝動 · 查看更多 »

效神星

(Erato)是第6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0年9月14日发现。的直径为95.4千米,质量为9.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2015.178天。效神星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缪斯厄剌托。.

新!!: 轨道周期和效神星 · 查看更多 »

慧神星

(Minerva)是一顆位于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編號93,由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67年8月24日发现。的直径为141.0千米,质量为2.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69.541天。.

新!!: 轨道周期和慧神星 · 查看更多 »

拐神星

小行星101(101 Helena)是一顆體積頗大的小行星帶天體。 这颗小行星是由美国-加拿大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於1868年8月15日發現的。其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的美女海伦。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拐神星 · 查看更多 »

怨女星

(Alkmene)是第8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4年11月27日发现。的直径为61.0千米,质量为2.4×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74.795天。.

新!!: 轨道周期和怨女星 · 查看更多 »

怒后星

(Althaea)是第11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4月3日发现。的直径为57.3千米,质量为2.0×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515.000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轨道周期和怒后星 · 查看更多 »

怂女星

(Elektra)是第13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3年2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215千米,质量为1.28×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017.954天。.

新!!: 轨道周期和怂女星 · 查看更多 »

時間標準

時間標準是一種規範測定時間:可按時間流易的速度、在時間點或兩者。近代以來,幾次規範已被正式承認為標準,在以往是習慣與慣例的問題。一個時間標準為例子可以是指一個時間刻度,並指定用於測定時間劃分之方法。民間時間標準可以同時指定了時間間隔內的時間與日。 標準化的時間測量均使用一時鐘來計算部分週期性變化之週期,這可能是一個人造的機械的自然現象或任一的變化作出。 歷史上,時間標準往往基於地球的自轉週期。從17世紀後期到19世紀,為假設地球每天自轉速率是恆定的。數種,包括日食記錄,研究了在19世紀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懷疑,在這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逐漸放緩,也顯示了小規模的不規則性,這是在二十世紀早期確診。基於地球自轉時間的標準取而代之(或初始補充)從1952年起,根據天文使用的星歷表的時間標準地球的軌道週期,並在實際在月球上的運動。銫原子鐘於1955年發明,導致更換舊的與純屬的天文時間標準,最實際的目的,通過基於全部或部分的原子時間較新的時間標準。 各種類型的第二以及當天的將用作大部分時間尺度上的基本時間間隔。其他的時間間隔內(分鐘、小時與年),在這兩個方面通常被定義。.

新!!: 轨道周期和時間標準 · 查看更多 »

2005 VX3

是目前为止有着第三长的日心半长轴和远日点的小行星。另外的近日点位于木星轨道内侧,这意味着有着已知小行星最大的离心率。的质心坐标半长轴为1026天文单位。 和有着更长的半长轴。 在2016年1月将达到日心半长轴的最大值。 81天的观测弧相对较短,这表明可能并没有一个相对完好的约束轨道。也可能是颗没有彗发和彗尾的休眠彗星。在过去可能更接近太阳,使得其最表面的挥发成分已经消失。的目前轨道穿越黄道的位置与木星轨道的最小轨道交会间隔仅有0.8天文单位。 在2017年,将处于距太阳24天文单位的位置,其视星等约为28。将在6月中旬处于冲日位置。届时需要借助目前最大的几款天文望远镜之一才能观测得到。.

新!!: 轨道周期和2005 VX3 · 查看更多 »

2012 DR30

也被称为,是一颗位于位于离散盘/内侧奥尔特云的外海王星半人马小行星,其直径大约有185-200千米。 截止2017年2月,有着小行星中第二长的半长轴(有着更长的半长轴)。的质心半长轴大约为1032天文单位。在2018年7月的日心半长轴将达到最大值,约为1644天文单位。 于2009年2月距土星仅5.7天文单位,在2011年3月达到近日点,距太阳仅14.5天文单位(位于天王星轨道内)。在2017年,将从距太阳17.3天文单位的位置移动到18.2天文单位的位置。将在3月达到冲日位置。根据7.1的视星等推算,的直径约为185千米。 有着14.7年的观测弧,这表明有着很好的约束轨道。直到2047年与太阳的距离也不会达到50天文单位。在离开行星区域后,的质心远日点将达到2049天文单位,轨道周期将长达33100年。 的质心轨道参数如下:.

新!!: 轨道周期和2012 DR30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

; 科學技術.

新!!: 轨道周期和201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公转周期公轉週期軌道周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