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议会

指数 议会

议会是立法机关的一種型態,由人民中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者組成以執行立法權;這些代表者稱為議員,可以透過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產生、也可能是委任的。議會常用來指稱民主國家的立法機關,由於其運作內容很大部分來自人民的意向,因此亦被稱為「民意機關」;而國家層級的議會,又稱為國家議會,簡稱「國會」。 現代民主国家的议会一般都以歷史最悠久的英国國會作为典範,英國是第一個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奉行兩院制。虽然议会普遍被視為民主國家體系的一環,但部分非民主国家也有形式上的议会。当今世界,议会承受着来自公众的前所未有的监察和压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 國會內一般分為執政黨及反對黨,在正常情況下,前者是輔助支持中央政府施政,所以中央政府推出的政策等,通常作出對中央政府有利的發言辯論及投贊成票,期望順利通過所有議/法案,而後者則反之亦然,甚至作出任何形式對抗;所以不論前或後者在議會內的議員人數非常重要。 國會的首長稱為「議長」,之下有「副議長」,再之下還有各事務「委員會主席」,他/她們都是由議員互選或內部進升;只有「秘書長」是政府委任的官員,所以秘書長沒有發言、投票或裁決權,只有審批文件的權利。 國會大廈的建築規模,通常代表著議會的權威和尊嚴,象徵主權在民和議會至上。.

725 关系: AIM-54鳳凰飛彈AKB48選拔總選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列表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加纳加拿大君主劉祐龍劉文雄 (基隆市)執政黨基隆市議會埃維人半总统制十字军之王II协商会议 (埃及)卡塞爾市卡尔斯鲁厄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卡利亚里卡爾·赫弗里希卡拉卡瓦卡拉登男爵曉治·富特印度官方语言列表印度尼西亚总理列表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力量印度总理千住南非南非总理卑尔根大学區諾軒區會反对党反共主義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台灣第一民族黨台灣網路用語列表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史丹福郡大學參選人参议院 (法国)吳廷琰吳適吳思瑤合法性各國立法機構列表吉尔吉斯斯坦历史吉莫·廷禮君主论坦佩 (亞利桑那州)塞族共和國...塔霍河三桥墨西哥行政區劃多黨制多數制大平正芳大匈牙利大聯合政府大议长大阪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部大蒂尔加滕公园大英帝国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大日本帝国大政翼贊會天主教民主党太陽花學運奥古斯特 (奥尔登堡)奥尔巴尼学院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利弗·克伦威尔奧雷利亞諾·查維斯女王陛下政府 (術語)女王會同國會委任式民主委任議席委員長委員會姆巴提人威尼斯共和国威廉·威伯福斯威廉一世 (德国)威廉二世 (黑森选侯)威廉明娜 (荷兰)威爾士威悉演习行动孟德斯鸠孫中山宾夕法尼亚州官守議員官賤對決安妮 (英国女王)安倍晋三安茹的玛格丽特安東尼奧·穆齊宋一國宋教仁寧靜革命寶寧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承認小皇宮尼泊尔共产党(统一)尼泊尔联邦议会少數派政府岱頓協定岸信介左翼共产主义巴黎巴泰勒米·波岡達巴拉圭上議院上院不信任动议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不来梅不来梅市政厅不成文憲法两岸领导人会面中华民国政府沿革中华民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國人權法草案中國國民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中美關係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中核市东非共同体布吕赫七月王朝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世紀帝國III世界政府市町村市町村合併市議會三合一選舉三和路线三四事變三百三十五年戰爭三院制下議院一党优势制一党制一院制一无所知 (政治运动)九月政爭干戈玉帛幸福的敵人乌克兰乌克兰最高拉达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亚洲亞歷山大一世 (南斯拉夫)亮票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人文之最列表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廣域市 (韓國)代議機關代議民主制建設性不信任投票任期制介輔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大桥伊迪斯科文大學伊沃·萨纳德伊朗伊斯蘭議會伦敦大学学院張慶忠弗吉尼亚州众议院 (日本)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弗雷德里克·帕西弗朗索瓦·韦达彩通佛蒙特州同性婚姻余連發御准復仇者聯盟:史上最強英雄戰隊德国国旗德国总理德意志邦聯律實動物園保姆國家忽里勒台俄国立宪会议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圣马力诺圣马力诺执政官列表圣诞市场地產大亨地方行政計劃 (香港)地方議會北爱尔兰北极圈行动國家大呼拉爾國家圖書館列表國家元首國家議會國立清華大學國際聯盟國民大會國民議會艦隊國民黨 (1912年)國會法令僭主刚果共和国议会利澤垃圾焚化廠刘永福刘晓波广场事件列支敦斯登分治島嶼列表周義雄 (政治人物)呂慶龍哥德堡哥斯達·巴格哈萨克斯坦哈默·海瑟哈迈德·本·伊萨·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哇!陳怡君唐飛唐飛內閣冰岛冰岛议会冗長辯論入江俊郎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兩院制公同會運動公共预算公民論壇 (捷克)共产主义斗争克罗地亚国家银行克里米亞國家議會克恩顿州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国会议员国民议会四院制四月提綱皇室典範皇家特權皇家特權 (英國)王金平王添灯灰鷹珀斯理查·德拉波尔福泽谕吉租界科尔托拉穆阿迈尔·卡扎菲突尼斯王国立陶宛大公国立法院立法院修憲委員會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立法院院長立法机构立憲運動第三社會黨第一届夏赫里尔内阁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第二届阿米尔·谢里夫丁内阁第五屆香港立法會第六屆香港立法會紐西蘭眾議院紧急状态約翰·史威尼維塞利亞 (加利福尼亞州)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縣議會總統總統選舉红军派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统计学罢免选举罗马人民大会美國各州州議會大廈列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列表美因茨美国社会党 (1901年)美国政治美麗島系義大利文化義大利政治羯磨羅伯特·古爾德·蕭羅馬元老院翁贝托·德·阿伦卡尔·卡斯特略·布朗库猶太公會烏利希·慈運理爱德华·伯恩施坦瑞士行政區劃瓦努阿图政治瓦尔德玛四世瓦迪斯瓦夫四世男爵特例市特勒尔山 (得克萨斯州)特倫德拉格特赦独立工党監聽國會事件直轄殖民地瀛寰志略白宮白其祥白領結百年宪政EP (消歧義)芬蘭省份芬蘭議會花窗玻璃芒戈人銀河英雄傳說莊文浩莫舒舒二世莱齐耶三世聯合政府聯邦大總統選舉選舉呈請聖保羅男女中學聖公會雪梨教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達新·欽那瓦荷兰荷兰王国荷蘭國旗荷蘭共和國荷蘭歷史鍾佩玲華人社會菲律宾国会萊茵邦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摩亚国家元首萨摩亚政治萬年國會非常光碟非洲经济共同体革命領域等級行政國行政權力行政机构血觀音補選西班牙西班牙立憲革命西班牙議會西班牙斗牛西里西亞語西澳大利亞州政府西拉法葉馬來西亞旅遊諮詢中心馬來語稱謂列表馬克西米連·馮·巴登馬爾地夫歷史馮世寬首崇满洲首都香港政治制度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解散议会马尔默马克思主义马科尼区马耳他马拉维马拉维危机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高等專門學校謝燦輝鬱金香狂熱魏玛宪法魏筠議長議案議會 (以色列)議會-經理制政府議會暴力让·博丹议席议会共和制鲍威尔诉麦科马克案貴族院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費羅茲·甘地質詢賴瑞隆賴惠員贝宁责任政府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贵族民主制贖金之王2:皇廷激戰軍事軍事制度黨團會議黨鞭黃丞儀黃世銘黃世銘案黃信介黃國昌黃金十年 (中華民國)黃毓民黑風洞黑森傭兵达姆施塔特辉格史辛格韦德利违宪审查霍克湾大区范熙壬茉莉花革命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郭雨新都灵郇山隐修会阿姆斯特丹阿富汗历史年表阿爾弗雷多·帕拉西奧阿道夫·希特勒阿波里納里奧·馬比尼阿方索九世 (莱昂)阿拉巴马悖论阿曼蘇格蘭蘇格蘭人薩丁尼亞王國間接選舉開普敦葡萄牙历史葉俊榮蒙古征服喬治亞與亞美尼亞戰爭蒙古国宪法蒙特內哥羅政治肝付町邱顯智邱毅肖申克的救赎肅清蓋世奇才蔡培慧锡金历史锡金王国蔡英文蔡正元蔣公遺德顯彰會鄧肯訴路易斯安那州案鄭孝胥鄭秀玲膠輪路軌系統自立生活自由克什米爾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自由民主制自由民權運動自然法自贡市自贡市人物列表自治領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臺灣之最列表臺灣國語臺灣問題臺灣省諮議會臺灣首都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黑金政治臺灣民主國里奧斯·蒙特里斯本条约金边债券金铁主义酬恤金進軍事件艾奥瓦州同性婚姻艾萨克·牛顿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苏格兰行政区划英國上議院英國內戰英国英国下议院英国首相英国议会英格兰王国英格蘭和威爾斯老挝国会進步黨 (冰島)考文垂虚位元首陳碩茂陳致中陳水扁陶希圣陶赟陈虬F100渦輪扇發動機MPX-2心神验证机投票投票制度查理一世 (英格蘭)柬埔寨国会柯沙·荣格·雷亚玛吉林濁水李登輝政府李新 (政治人物)東亞共同體東北電力東洋大日本國國憲按松木幹一郎板垣退助杜马权力下放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桃園市立興南國民中學梁启超梁國雄梅斯森林防护机棄權票楊元丁楊長鎮權力分立欧盟宪法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歐洲議會黨團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比例代表制比勒陀利亞毛里求斯民主民主史民主和平论民主集權制民意代表江西省臨時約法汤加历史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波兰总理波蘭立陶宛波斯立宪革命泰国法定人數法官法律法國政治法利赛人法国法国大区法羅人法蘭西第二帝國法案泛紫联盟泛民主派津巴布韦开放大学津巴布韦总理洪慈庸清华大学校史湯姆·勒弗羅伊澳大利亚历史澳大利亚总督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校友列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木村次郎右衛門挪威政治朴露子會議會議室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朋黨最高人民会议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惠灵顿大区戊戌变法戴姆斯和穆尔诉里甘案戴维·巴尔的摩星際聯邦明治昭和天皇海关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斯坦·穆休老兵纪念大桥斯塔福德 (德克萨斯州)斯德哥尔摩斯諾里·斯蒂德呂松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新闻自由文祥日本國大君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日本內閣日本皇位繼承順序日本都道府縣旗幟日惹蘇丹國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政府政党政党制度政黨政治政权政治会议政治作秀政治性宗教意識形態愛德懷-松樹灣憲政民主聯盟懸峙議會效度教政體制所信表明演說所羅門人拉姆齊·麥克唐納拉定人拉布 (香港)拉玛七世拉票拉菲克·哈里里拉脫維亞總理拉脱维亚议会曼島曼徹斯特市政廳总统制普密蓬·阿杜德普利茅斯普遍選舉普里揚卡·甘地1260年代1265年1644年1647年1689年权利法案1707年1832年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1921年1930年代中国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70年智利總統大選1974年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1991年1991年阿尔及利亚议会选举1992年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2年臺灣1998年蘇格蘭法令1月16日1月20日1月24日1月25日1月6日2005年11月2005年4月2005年6月2006年2月2006年4月2006年以色列議會選舉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2006年意大利大選2007年11月2007年12月2007年5月2007年9月2007年叙利亚总统大选2008年11月2008年12月2008年1月2008年2月2008年3月2008年3月臺灣2008年5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08年9月2008年臺灣2009年12月2009年3月2009年4月2009年5月2009年9月2009年不列顛群島暴風雪2009年摩爾多瓦抗議活動2011年5月日本201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大选2012年1月中國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2013年茨城縣知事選舉2014年7月中国大陆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2016年紐西蘭國家黨黨魁選舉2月17日413護憲措施6月20日6月8日9月30日 扩展索引 (675 更多) »

AIM-54鳳凰飛彈

AIM-54「鳳凰」空對空飛彈(AIM-54 Phoenix),是全世界第一種主動雷達導引的空對空飛彈,只曾配掛在美國的F-14戰鬥機上,並由美國與伊朗操作。由於美國海軍已經於2004年將此型飛彈全面除役,伊朗成為全世界唯一仍在使用鳳凰飛彈的國家。.

新!!: 议会和AIM-54鳳凰飛彈 · 查看更多 »

AKB48選拔總選舉

AKB48選拔總選舉(;英語譯名:AKB48 Selection General Election)是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所舉辦,以類似政治選舉的方式,由歌迷從團內成員中投票決定單曲作品演唱者(即「選拔成員」)的活動,起始於2009年,每年以一張單曲為對象舉行一次。各屆的正式名稱是「AKB48第○○張單曲選拔總選舉○○為。在日語原名的標示上,依照單曲張數的不同以英語格式「-st」、「-nd」、「-rd」、「-th」等推進。」(通常會有副標題),通稱「第○○屆AKB48選拔總選舉」。 AKB48選拔總選舉雖以AKB48為名,參選者實際上為AKB48集團日本國內旗下各團之所有成員,與「」這個名字相呼應。開辦初期為強制參選,之後導入「報名制」,讓成員們自由決定是否參選。由於活動規模日漸盛大,已成為AKB48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

新!!: 议会和AKB48選拔總選舉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列表

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是加州州政府的行政部门长官,同时也是加州国民警卫队的统帅。州长负责确保各项加州法律得到切实执行,并拥有以下权利:批准或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召集议会会议;在特定条件下发布赦免命令等。 截至2012年2月,加州共有39任州长。这其中,许多州长都有着超越加州范围和政治领域以外的影响力,例如利兰·斯坦福于1891年建立了斯坦福大学;厄尔·沃伦担任过美国首席大法官;罗纳德·里根后来成为美国总统;阿诺·施瓦辛格曾是著名演员。第一位通过选举被罢免的州长是格雷·戴维斯,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通过选举被罢免的州长。任期最长的州长是厄尔·沃伦,曾三次当选州长,任职将近十年。而任期最短的州长是米尔顿·莱瑟姆,宣誓就职仅五天便离任,转而就任美国参议院议员。现任加州州长是曾于1975年至1983年担任过加州州长的杰瑞·布朗。.

新!!: 议会和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列表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

加利西亚及洛多梅里亚王国在1772年成立,王国领土包括了今天的波兰的南部和乌克兰的西部。奥地利皇帝兼任该国的国王。克拉科夫大公国、奥斯维辛和扎托尔公国也包含在该王国内。1918年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王国被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继任,在1920年被波兰吞并,1939年,苏联趁二战占领了大部分加利西亚地区并入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又被德国占领军划入波兰总督区内,二战后,又被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部分并入波兰人民共和国。.

新!!: 议会和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加纳

加纳(Ghana )是非洲西部的国家,首都阿克拉。加纳西邻科特迪瓦,北靠布吉納法索,东边是多哥,南边为几内亚湾。.

新!!: 议会和加纳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君主

加拿大君主是立憲君主,是西敏制議會民主制度在加拿大的體現,為加拿大國家元首。現任君主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於1952年2月6日即位。 加拿大君主除了統治加拿大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的君主。加拿大從前是英國殖民地,現為英聯邦成員之一。由於君主長期居住於英國,加拿大總督代表君主在加拿大履行禮儀職務,而各省督在各省代表君主。.

新!!: 议会和加拿大君主 · 查看更多 »

劉祐龍

劉祐龍(Liu You-Long,),臺灣政治人物,時代力量黨籍,出生於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現任時代力量桃園市黨部副執行長,曾任立法委員徐永明國會辦公室主任 ,時代力量中央黨部政策組,現為2018年桃園市市議員選舉第七選舉區(中壢區)參選人,目前就讀於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

新!!: 议会和劉祐龍 · 查看更多 »

劉文雄 (基隆市)

劉文雄(),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河南開封回族,臺灣戰後中國大陆移民第二代,生於基隆,臺灣伊斯蘭教信徒,曾任中国國民黨籍臺灣省議員、親民黨立法委員、親民黨副秘書長等。2017年獲蔡英文政府提名為監察委員,由於送交國會審理中而尚未通過此人事案。7月21日凌晨,劉文雄因酒後嘔吐窒息而緊急住院,7月31日不治。 任職省議員期間,劉文雄與時任臺灣省長宋楚瑜非常友好,日後宋楚瑜創建親民黨,劉文雄從國民黨轉投親民黨,並成為黨內重要領袖之一,此後一直留在親民黨,並未如許多的親民黨政治人物後來又回頭改投國民黨。.

新!!: 议会和劉文雄 (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執政黨

執政黨,是一個國家政府中獲得政權的政黨,一般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地方行政長官所屬的政黨,或者是其他形式而掌握執政權的政黨。 标准的議會民主國家中,执政党是指实际控制立法行政权力的政党,政治下的执政权力一般限于国家治理,不是能真正掌握国家制度的权力,因为单一政党及其政治家无法代表绝对多数政治力量。民主國家的執政黨政治人物在担任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职务时,擁有依法組織政府和制定政策的权力,同时执政党負起政治責任,以維護執政權,否則會在下次選舉中成為在野黨甚至丧失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地位。在政党轮替中與執政黨相反的是在野黨,即在国家机关中拥有席位,有政治地位的政党,或反對黨,即广义上反对执政党的政党。.

新!!: 议会和執政黨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議會

基隆市議會是中華民國臺灣省基隆市的立法機關,也是全市最高民意機構。目前為第18屆省轄市議會,自2014年12月25日起就任,現任議長為國民黨籍的宋瑋莉、副議長為國民黨籍的蔡旺璉。.

新!!: 议会和基隆市議會 · 查看更多 »

埃維人

埃維人 (Ewe people或 Eʋedukɔ́ ,埃維人的國家)是一個位於多哥的民族群體,長期以來埃維人在多哥的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起著主導的作用。.

新!!: 议会和埃維人 · 查看更多 »

半总统制

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又名雙首長制、混合制,是一種同時具有「總統制」和「議會制」特徵的共和制政體。半總統制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權力,總理領導的內閣有相對較穩固的地位,但國會的權力相對較小。 半總統制政體始于德國的威瑪共和國時期,並以法國最為典型。法國第五共和汲取了第三共和和第四共和議會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創並執行半總統制半議會民主制(半總統制),維持到現時法國的政體,至今並未改變。半總統制在某些國家因總統及總理所不同政黨,憲政慣例不健全容易出現政治強人,容易出現政爭及憲政危機。.

新!!: 议会和半总统制 · 查看更多 »

十字军之王II

是Paradox Interactive开发发行的一款以中世纪中期至后期为背景的大型战略游戏,是《十字军之王》的续作。这款游戏的Windows版本在2012年2月14日发布,OS X版本则于5月24日发布。.

新!!: 议会和十字军之王II · 查看更多 »

协商会议 (埃及)

协商会议(مجلس الشورى, 埃及阿拉伯语: )是埃及原来的两院制议会的上院(下院是人民议会)。2014年,埃及新宪法规定埃及议会实行一院制,协商会议由此被废除。 1980年修改宪法而正式建立了协商会议。由264名议员组成,其中176人通过直接民选产生,其余88人由埃及总统任命产生。任期为六年,每三年改选(加任命)其中的一半议席。宪法规定一半议员必须来自于工人与农民。 根據憲法規定,協商會議是與人民議會並立存在但無立法權和監督權的咨詢機構。相对于人民议会来说,协商会议拥有非常有限的立法权。.

新!!: 议会和协商会议 (埃及) · 查看更多 »

卡塞爾市

卡塞尔(Kassel)是德国黑森州北部唯一的一个大城市,也是黑森州内继法兰克福以及威斯巴登之后的第三大城市。 卡塞尔历史上曾于1277年作為黑森-卡塞尔領伯國的首都,直到至1866年伯國作為遺產被黑森大公國君主繼承為止。今天卡塞尔同时是黑森州卡塞尔行政专区(黑森州一共有达姆施塔特,吉森以及卡塞尔三个行政专区)以及卡塞尔地方专区的驻地,由此卡塞尔和其周围的区县构成了黑森州9个大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国际上卡塞尔特别著名的两件事物分别是位于该市旅游胜地威廉高地(Wilhelmshoehe)公园的艺术喷泉以及自从1955年以来每5年举行一次的国际现代艺术展-「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由于这个原因卡塞尔又被称作“documenta之城”。 在1899年卡塞尔人口数首次超过十万,并由此跻身于德国的大城市行列,目前的人口数目不超过20万。 卡塞尔市內有多家博物館,如自然博物館等。.

新!!: 议会和卡塞爾市 · 查看更多 »

卡尔斯鲁厄大学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ät Karlsruhe (TH),又名Fridericiana)坐落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创建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在欧洲是历史第四悠久的理工大学。2006年入选为德国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于2012年失去此头衔)。自2006年1月起与Helmholtz旗下的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成为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一部分。2009年10月1日KIT基本法案正式生效,自此卡尔斯鲁厄大学这个名称不再使用,改为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新!!: 议会和卡尔斯鲁厄大学 · 查看更多 »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缩写为KIT)既是一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大学也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拥有约9000名雇员以及约25000名学生,年度预算8.6亿欧元。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卡尔斯鲁厄大学创建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是继巴黎综合理工学院(1794年)、捷克技术大学(1806年)和维也纳技术大学(1815年)之后的欧洲第四所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前身是德国的核物理研究中心,随着德国退出核能的步伐,如今的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子物理、纳米技术、微系统、气候、环境、新能源等方面,属于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隶属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拥有雇员3800人。 KIT是一所在自然科学及工程领域国际领先的大学,学术综合影响力排名居欧洲第六位。KIT是德国理工大学九校联盟成员之一。2006年,KIT同慕尼黑大学以及慕尼黑工业大学一起入选为第一批德国精英大学。KIT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评为全球第26位,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全球顶尖大学之一。.

新!!: 议会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卡利亚里

卡利亚里(義大利语:Cagliari),是撒丁岛的首府,是義大利内的一个自治区。 卡利亚里在萨丁尼亚语是称为Casteddu(照字面地是指「城堡」),位處薩丁尼亞島南部,屬海港都市。它大约有170,000人口,如包括城市边缘(大都市地区)则有大约300,000人口。.

新!!: 议会和卡利亚里 · 查看更多 »

卡爾·赫弗里希

卡爾·赫弗里希(Karl Theodor Helfferich,),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諾伊施塔特人氏,政治家、經濟學家與財政專家,曾擔任過德意志帝國的財政部長。.

新!!: 议会和卡爾·赫弗里希 · 查看更多 »

卡拉卡瓦

卡拉卡瓦國王(David Kalākaua,正式全名David Laʻamea Kamanakapuʻu Mahinulani Nalaiaehuokalani Lumialani Kalākaua,)又被尊稱為快樂的君主(The Merrie Monarch),是最後一位實際統治夏威夷王國的君主。他於1874年2月12日在夏威夷即位,1891年1月20日在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去世。.

新!!: 议会和卡拉卡瓦 · 查看更多 »

卡拉登男爵曉治·富特

卡拉登男爵曉治·麥金托什·富特,GCMG,KCVO,OBE,PC(Hugh Mackintosh Foot, Baron Caradon,),英國殖民地官員、外交官、工黨政治家和外交關係學者,他在1964年晉爵前稱為曉治·富特爵士(Sir Hugh Foot),晉爵後成為卡拉登勳爵(Lord Caradon)。 卡拉登在1929年加入殖民地部,先後在中東、地中海、加勒比海和非洲各殖民地任職逾30年,期間於1947年出任尼日利亞布政司、1951年出任牙買加總督、以及在1957年出任塞浦路斯總督。深信自由主義的卡拉登為各殖民地推動憲制改革,並見證塞浦路斯在1960年正式獨立,成為塞浦路斯的末任總督。 卡拉登自1961年至1962年獲英政府指派到聯合國出任聯合國託管理事會代表,其後在1963年至1964年獲聯合國秘書處邀請出任聯合國特別基金顧問,繼續關注各殖民地的獨立進程。在1964年,他加入工黨政府出任外交部國務部長兼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任內三度出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輪任主席,並負責草擬《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和《核不擴散條約》等重要文件。他在1970年退--後從事學術工作,於美國多間院校擔任訪問學人,主講不同的外交關係課題。 卡拉登出身自政治世家,父親曾任自由黨下議員,家中其中三名兄弟也投身政壇,其中五弟邁克爾·富特更嘗任工黨黨魁。卡拉登著有自傳A Start in Freedom,於1964年出版。.

新!!: 议会和卡拉登男爵曉治·富特 · 查看更多 »

印度官方语言列表

印度不同族群人口间口头语言纷繁众多。至少30种不同的语言及2000种方言已经被辨识出来。印度宪法规定印地语、梵語和英语為印度政府的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这两种语言为政府交流用语言,用於議會、司法機關。另外,印度宪法亦划分出22种预定语言,这些语言出于行政目的可以为不同邦政府所采用;它们也可以作为不同邦政府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或是作为政府公务考核语言。 大体上,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或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直到一个被指定(负责该事宜)的委员会在经过周期性考察後决定(将官方语言)全面转换到印地语。无论如何,因为有来自许多如泰米尔纳德邦等印地语使用率很低的地区的抗议,这种「双语言」系统仍然在流行。由于印度全国正在快速工业化,以及受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影响,英语仍然非常流行并且在日常商业活动和政府交流中发挥重大作用,以至于试图取代其地位的努力功效不张。.

新!!: 议会和印度官方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总理列表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理(Perdana Menteri Republik Indonesia)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从1945年至1966年实行议会内阁制期间曾经存在过的一个官职。存在期间,总理是印尼的行政首长、内阁的负责人,而当时的内阁与最高立法机构(相当于议会,开始时是印度尼西亚中央国民委员会,后为人民协商会议)和总统并为印尼政府的三大组成部分。1959年7月5日总统令颁布后,时任总理朱安达率领内阁总辞职,苏加诺总统遂自行兼任总理,组成新内阁并开始行使总理职权,直到他因九三零事件而于1966年下台後,继任的苏哈托总统才正式废除总理职位。.

新!!: 议会和印度尼西亚总理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力量

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力量(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Janashakti)是印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

新!!: 议会和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力量 · 查看更多 »

印度总理

印度总理,即印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程序上由总统任免。由于印度总统仅作为元首而出席各种重大的国事活动,总理实际上承担政府的各项职责。印度政府承袭英国议会制,总理也是印度议会下院即人民院多数党领袖。 印度自1947年独立至今,先后共有13人担任总理。印度的首任总理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其任职时间最长,从1947年-1964年共17年,任过四届;其次为英迪拉·甘地,在位时间长达16年,任过3届;古尔扎里·拉尔·南达二次任过渡时期看守政府总理。 印度最大政党之一的印度国大党,目前共计7人担任过总理或代总理;另一大党,印度人民党則有2人任总理。 印度独立以后的三十年,总理一职一直由印度国大党人担任,1977年莫拉尔吉·德赛成为第一位非国大党人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为印度人民党有史以来首任总理。 2004年5月印度议会选举,国大党領導的聯盟胜出后,国大党领导人索尼亚·甘地被该党推举为新任印度总理,但由於索尼亚·甘地於出于5月18日拒绝出任,原财政部长、国大党元老曼莫汉·辛格于2004年5月22日出任总理。 2014年印度大选,印度人民党最终胜出,其推出的候选人納倫德拉·莫迪于2014年5月26日出任新总理。.

新!!: 议会和印度总理 · 查看更多 »

千住

千住()是東京都的地名。江戶時代是日光街道、奧州街道第一宿。.

新!!: 议会和千住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议会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非总理

南非总理(英語:Prime Minister of South Africa;南非荷兰语:Premier or Eerste Minister van Suid-Afrika),是南非在1910年和1984年之间的政府首脑,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新!!: 议会和南非总理 · 查看更多 »

卑尔根大学

卑尔根大学(Universitetet i Bergen)是挪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挪威第二大城市以及文化中心卑尔根市,创办于1946年,但早在1825年就已经开始在卑尔根博物馆内开展学术活动。卑尔根大学现有学生近1.5万人,员工约3200人。 石油和海洋专业以及人文学科是卑尔根大学的强项。.

新!!: 议会和卑尔根大学 · 查看更多 »

區諾軒

區諾軒(Au Nok-hin,),香港政治人物、前民主黨成員。現任香港南區區議會利東一選區議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島),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客席講師。他亦是現時立法會內最年輕議員。 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區諾軒與涂謹申及趙家賢以同一名單參選超級區議會議席,同年角逐民主黨主席,為民主黨歷史中最年輕的主席候選人,與當時黨友兼利東二選區區議員羅健熙合稱「利東孖寶」,兩人在利東共同開設辦事處。 2016年,區諾軒參選立法會選舉批發及零售界功能界別,最終以1231票敗給自由黨的邵家輝,無緣晉身立法會。其後擔任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2017年退出民主黨。 2018年3月11日,立法會進行補選,區諾軒以137,181票成功當選,接替被取消資格的羅冠聰,將完成餘下議員任期至2020年9月30日。.

新!!: 议会和區諾軒 · 查看更多 »

區會

區會可以指:.

新!!: 议会和區會 · 查看更多 »

反对党

反对党(Opposition party),或反對派,是多党政治体制中与执政党或執政聯盟对立的政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执政党的行为,同时也为在将来的选举中获胜从而成为执政党打基础。有效管治之實現,不僅有賴於當權者,也有賴於那些反對者和監督者。.

新!!: 议会和反对党 · 查看更多 »

反共主義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 在1950年到1991年很長一段时间内,它是美国围堵政策的主要部分。 反共主义的根据有时是因为共产主义理论内部的明显矛盾、以及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然而,大部分的反共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共产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当权者的行为一样是令人讨厌的。一些反共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並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称为极权主义。 很多反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保护人民的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并认为共产主义中人民没有选举权、没有言论自由、社会缺乏法治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共产主义政党对保障人权和民主的承诺在通过普选上台后均得到落实,例如圣马力诺共产党、圭亚那人民进步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和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等。 在美国国内,很多反共主义者担心共产主义会在全球取得胜利,并最终对美国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观点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任何国家实行共产主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胜利。有人担心一些强大的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國大陸会使用它们的实力以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强迫其他国家实施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历史上,苏联确实推翻了周围很多欧洲国家的政权,並为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提供秘密援助。这些行动使得一些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持同情态度的政治家转而接受一些实用的反共主义策略: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限制“苏联帝国”膨胀的手段。.

新!!: 议会和反共主義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Gustav II Adolf,),瑞典瓦薩王朝國王,生於斯德哥爾摩,即位後,與神聖羅馬帝國相爭,節節獲勝,卻於呂岑會戰不幸陣亡。他是歷代瑞典國王中惟一被國會封為「大帝」(den store)者,另外,清教徒称之為「北方雄狮」。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都有古斯塔夫·阿道夫廣場,以紀念這位君主。.

新!!: 议会和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 查看更多 »

台灣第一民族黨

臺灣第一民族黨是台灣的一个政黨,於2012年由台灣第一民族議會成員倡議成立。主張透過體制內路線,經由選舉進入國會,為臺灣原住民權益發聲。.

新!!: 议会和台灣第一民族黨 · 查看更多 »

台灣網路用語列表

台灣網路用語是指通常使用於台灣網站上的網際網路用語,其中不少以臺灣話、客家語或台灣國語的諧音轉寫為中文字的詞彙,也有部份是受到其它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日本的網路用語影響而產生。.

新!!: 议会和台灣網路用語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ina Human Rights,簡寫TACHR)是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於2011年5月14日由資深媒體人、台灣中央廣播電台董事楊憲宏在台北成立。該社團法人之目的在督促中華民國政府將人權做為兩岸談判的前提,特別是關注中國大陸內部的人權狀況,呼籲台海兩岸當局之間建立類似中美之間談判的「人權對話平台」機制,並推動中華民國政府儘速制定《難民法》或是《政治庇護法》、《中國人權法草案》,以協助受迫害的中國大陸良心犯及異見人士。該聯盟認為兩岸人權自由落差太大,穩定的兩岸關係需要「人權標準」。因此主張台灣應用民主人權、自由法治來跟中國大陸交往,強調民主、人權、自由和法治是「台灣唯一的籌碼」,並倡議「人權標準」應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談判.

新!!: 议会和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 查看更多 »

史丹福郡大學

史丹福郡大學,是英國斯塔福德郡一間著名大學,主校區位於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和斯塔福德,此外在利奇菲爾德及什鲁斯伯里有分校區。.

新!!: 议会和史丹福郡大學 · 查看更多 »

參選人

參選人,又名候選人或被選舉人,是選舉中競逐一種職位的參與人員。候選人在選舉投票前,會舉辦政見發表會,在電子媒體和平面媒體刊登廣告,和印製宣傳單宣傳,達到發表政治見解和政治理念及競選承諾的效果。讓投票人理解候選人當選後的想法和作為,投票人會以此為參考,和過去候選人的言行,用來作為候選職位的考核資格,選擇其中自己欣賞喜好的候選人。.

新!!: 议会和參選人 · 查看更多 »

参议院 (法国)

参议院(Sénat,)是法国两院制议会中的上议院,下议院是國民議會。参议员是由约15万名地方代表间接选举的。一个地区的地方代表人数与该地区的人口数量有关,但不完全成正比,总的来说乡村地区较城市地区的选票多。 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在法国政治中他們是立法權構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的决定可以被國民議會否决。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权力有限:虽然参议院可以向政府提问和公开调查结果,但是形式上参议院没有制裁政府的权力。 法国参议院目前的状态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宪法规定的。这部宪法最重要的更改在于加强总统和政府的权力,同时削弱國民議会的权力。法国政府拥有多种渠道来介入参议院的内部工作程序。因此在法国社会上始终有对参议院的批评,甚至有人质疑这样一个虚弱的议会是否有必要。 2001年宪法修正给予参议院更多的自主权,把参议员的任期从九年缩短到六年,参议员的最低年龄从35岁降低到30岁,每次改選三分之一改為一半。由于农村地区的选民占多数,因此从1959年参议院设立以来保守派始終維持多數。但在2011年9月25日举行的法国参议院部分议员换届选举,一如此前法国媒体的大胆推测,由在野的左翼阵营获得历史性的胜利。从而首度打破了法国参议院自1958年第五共和国诞生以来都由右派把持绝大多数的局面。但到2014年參議院改選,右派重新取得多數。.

新!!: 议会和参议院 (法国) · 查看更多 »

吳廷琰

吳廷琰(,,),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廷炎」或「吳庭艷」,聖名若翰(Gioan Baotixita),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总统(1955年—1963年),因為他的支持者來自自由之路行動南遷的天主教徒,因而相對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支持。吳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變中被殺,不少人認為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間接造成美軍介入越戰。.

新!!: 议会和吳廷琰 · 查看更多 »

吳適

吳適(),字任之,號南國。清福建連江人。早年隨孫中山奔走革命,辛亥革命時陷獄,民國建立後生還。工畫山水,宗王叔明,卒年八十一。.

新!!: 议会和吳適 · 查看更多 »

吳思瑤

吳思瑤(Wu Su-yao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今新北市),新潮流系,臺大行政管理碩士。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發言人。曾連任三屆臺北市議員,擔任議會民進黨團總召,並出任教委會、財委會、工務委員會召集人。吳思瑤長期關注教育、文化及民生議題,也曾代言公益舞台劇和紀錄片。 2015年,經民調結果,民進黨決定徵召勝選機率較高的吳思瑤為臺北市第一選舉區立委候選人(士林區、北投區),並與在野進步聯盟整合民調後勝出。2016年第9屆立委選舉,吳思瑤一舉擊敗中國國民黨長期盤據北市北區、曾七連霸立委的丁守中,由市議會轉戰國會。.

新!!: 议会和吳思瑤 · 查看更多 »

合法性

正当性(legitimacy;又譯認受性、正统性、正确性、合理性或合法性)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政治概念,通常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被民众所认可的程度。 在政治科學中,正當性是人民對律法或政權作為一種權威所給予的認受。在這裏,「權威」代表建制政府當中一個特定位置、「正當性」代表一個政府「體系」,而「政府」則代表一個「勢力範圍」。政治正當性被視為管治的基本條件,缺少政治正當性,政府會在立法機關面臨困局並倒台;但在某些政治制度下這個情況不會發生,不受人民歡迎的政權仍然可以生存,因為一小群有影響力的精英依然認為該政權有正當性。 在道德哲學中,「正當性」經常被正面地解讀為一種由人民授予其管治者、相關機構、職位及行為的規範性地位,其基礎是人民同意現政府的組成的合法性以及其運用權力的手法仍然維持恰當。在法律當中,正當性和合法性有所區別,政府行為可以是合法但同時缺乏正當性,例如在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國會所通過的北部灣決議案,容許美國在沒有對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宣戰下與其交戰;另一方面,政府行為亦可能是正當但不合法,例如:軍事政變奪取及成立的政權,又或者在一場憲制危機裏各個具正當性的政府機關互相角力的話,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啟蒙時期英國社會理論家约翰·洛克提出,政治正當性來自群眾或明示或暗示的同意(consent):「第二(政府)論的論點是除非得到被管治者的同意,否則該政府不具正當性。」德國政治哲學家Dolf Sternberger說:「正當性是得以施行的政府權力的基礎,是在政府有意識到其管治權利的同時,被管治的也對該權利有某種承認。」 美國政治社會學家西缪·马丁·李普赛特指出,正當性也「涉及到一個政治體系有多少能力去製造和維持一種認同現存政治機制是對該社會最適合和適當的信念。」美國政治理論家Robert A. Dahl以水塘為喻解釋正當性;只要存水維持在某一程度,政治穩定便得以維持,但假若存水低於該程度,政治正當性就會受威脅。 在中國政治哲學當中,從周朝(前1046–256年)開始,統治者和政府之法統由天命所授,不公義的統治者會失去天命授權,繼而失去對人民的統治權利。.

新!!: 议会和合法性 · 查看更多 »

各國立法機構列表

各國立法機構列表列出目前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立法機構。「立法機構」是議會的統稱,指的是擁有立法權、並透過代議制度取得資格的合議性團體。本列表包含世界政區索引中所列出的所有政治實體。.

新!!: 议会和各國立法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吉尔吉斯斯坦历史

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这片土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尽管她的地理位置为高山所隔离,但是她仍然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地点。.

新!!: 议会和吉尔吉斯斯坦历史 · 查看更多 »

吉莫·廷禮

吉莫·廷禮(;),在布姆唐宗出生,不丹總理。 廷禮197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公共管理硕士(MPA),曾被授予宾州州立大学杰出校友奖。 他曾經在1998年7月20日至1999年7月9日及2003年8月30日至2004年8月20日擔任兩屆政治辦公室主席。主席一職每年會根據票數來決定輪替人選。1998年至2003年擔任外交部長,后任內政部長。2008年3月,他代表不丹繁榮進步黨參與國會選舉,该党在47個國會議席中取得45席。因此他成為第一位民選首相。.

新!!: 议会和吉莫·廷禮 · 查看更多 »

君主论

《君主论》(意大利语:Il Principe,或翻译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馬基維利的政治論著,1513年獻給洛伦佐二世·德·美第奇,但此書在马基雅弗利死後才出版。其對後世影響很大,贬义词「馬基雅維利主義」正由此書衍生出來,而且也使“政治”和“政客”也含有了贬义。.

新!!: 议会和君主论 · 查看更多 »

坦佩 (亞利桑那州)

坦佩(Tempe,音)是美国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的一个城市。该市因希腊的Tempe谷(Vale of Tempe)而得名。该市是凤凰城都会区的一部分,2006年人口约为16萬9712人。 坦佩位于凤凰城都会区的东部谷地区域,因而西侧与凤凰城相接,北侧紧邻斯科茨代尔市(Scottsdale),南部为钱德勒市(Chandler),东部则与梅萨市(Mesa)相连。 坦佩是全美航空的总部所在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校区的所在地。坦佩曾经是亚利桑那红雀队的主场,该队曾于1980年至2007年将主场设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之阳光恶魔体育场。.

新!!: 议会和坦佩 (亞利桑那州) · 查看更多 »

塞族共和國

塞族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Српска,罗马化:Republika Srpska),也译作斯普斯卡共和国,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的一个政治實體,擁有自己的政府、議會、軍隊和警察部隊。但在2005年年底时双方决定合并各自的军队,现在波黑联邦及塞族共和国军皆隶于国家层级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防部(Ministarstvo odbrane Bosne i Hercegovine)。塞族共和國和波赫聯邦(穆克聯邦)組成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前身則是1992年2月9日建立的塞族共和國。.

新!!: 议会和塞族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塔霍河三桥

塔霍河三桥(Terceira Travessia do Tejo,简称:TTT),又称切拉斯-巴雷鲁大桥(Chelas-Barreiro Bridge),是葡萄牙一座规划中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跨越塔霍河,连接北岸的里斯本与南岸的。.

新!!: 议会和塔霍河三桥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行政區劃

墨西哥行政区划是由所确立的。该宪法确立了墨西哥合众国是一個聯邦制的共和國,由31個州(Estado Libre y Soberano)和1個聯邦區(Distrito Federal)—即首都墨西哥城,共32个联邦实体組成。 根据宪法的定义,墨西哥联邦中的州都是自由和拥有主权的,每一个州都拥有各自的议会和宪法。.

新!!: 议会和墨西哥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多黨制

多黨制是一種政黨體系,由多於兩個政黨控制政府,有別於一黨專政及兩黨制。 多党制又细分为温和多党制和粉碎多党制。 溫和多黨制政黨體系由三個以上總數有限的、有實力取得國會議席的政黨組成,沒有任何兩個政黨能長期掌握政府組織權,其政府必為聯合政府,由多個政黨組成穩定的執政聯盟。但由於具有規模的政黨相當固定,故聯盟模式也相對穩定。這些國家奉行比例代表制,代表性案例是以色列、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丹麥等。 在這些國家,幾個意識形態相近的大型政黨在選舉前會組成聯盟,一旦勝選將會聯合執政。 粉碎多黨制由三個以上、數量不固定且政黨存在不穩定的多個政黨組成,黨派聯盟模式較無章法可循,政治情勢常常陷入混亂。相當多實行競爭性政黨制的發展中國家出現粉碎多黨制的特徵,局勢動亂往往以軍事政權或威權體制告終。 不少奉行比例代表制的歐洲及拉丁美洲國家都是典型粉碎多黨制國家或地區。.

新!!: 议会和多黨制 · 查看更多 »

多數制

多數制(Plurality voting system),常應用於行政首長的選舉之中。相對於比例代表制,亦是三權分立體制中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方法之一,因此又稱為多數代表制(Majoritarian Representation)。.

新!!: 议会和多數制 · 查看更多 »

大平正芳

大平正芳(),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因心肌梗塞於任內病逝,由铃木善幸接任。.

新!!: 议会和大平正芳 · 查看更多 »

大匈牙利

大匈牙利(匈牙利语:Nagy-Magyarország)是對1920年特里亞農條約之前匈牙利領土的非正式稱呼。1920年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匈牙利的官方政治目標是回復舊有的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匈牙利放棄了這項目標。今天匈牙利境內只有少數人還有這樣的主張。在特里亞農條約下,匈牙利失去了72%的領土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中近300萬是匈牙利族。在外交領域上,匈牙利對修改條約的追求使得它在1920年代政治上孤立。1930年代,這項政策進入了納粹德國。 支持大匈牙利政策的論點有:周邊國家有匈牙利族佔多數的領土、有千年歷史的匈牙利王国傳統、或是為了潘諾尼亞平原地緣和經濟的整合。不過,有些匈牙利人只支持拿回匈牙利族佔多數的領土。 在轴心国的支持下,匈牙利在1938年和1940年的維也納仲裁裁決獲得前匈牙利王國中有匈牙利族的領土,並以武力在1939年得取喀爾巴阡盧森尼亞、1941年得取多民族的巴奇卡、巴兰尼亚、梅吉穆列、及普雷克穆爾基。二次世界大戰後,匈牙利的邊境又回到了特里亞農條約所定義的,除了三個額外的匈牙利的村莊被歸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如今所有歷史學家都用历史修正主义看待。.

新!!: 议会和大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大聯合政府

大聯合政府(Grand coalition)是一種聯合政府的形式,所指的是在和平時期,由議會中兩個分屬不同政治光譜的最大政黨一起合作形成的聯合政府。這是一種特殊的政治權力安排方式,通常出現於存在多黨內閣制國家。 當這個國家存在兩個政治理念不同但掌握席次都未過半的最大政黨、以及其他許多具備相當席次的小型政黨時,為了形成穩定多數,這種政府形式特別容易出現。或兩大政黨聯盟皆未能取得議會多數,由兩大聯盟中的最大政黨聯合組閣。.

新!!: 议会和大聯合政府 · 查看更多 »

大议长

大议长( 荷兰语: raadpensionaris或raadspensionaris)为荷兰在1581年至1795年的尼德兰七省共和国(即中文俗称的“荷兰共和国”)时期的一个政府官职。大议长虽然在名义上只是共和国内各省议会下的一名官员,但在没有执政在位时,七省中最强大的的大议长却经常作为整个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共和国的其它省份,如,也设有过大议长的职位,但是实际权力远没有荷兰大议长那样强大。.

新!!: 议会和大议长 · 查看更多 »

大阪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部

大阪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部()20**年**月**日阅览。,-->是一所位于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私立短期大学。.

新!!: 议会和大阪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部 · 查看更多 »

大蒂尔加滕公园

大蒂尔加滕公园,或称蒂尔加滕公园、蒂尔加藤公园(Großer Tiergarten),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米特区下辖蒂尔加滕区的一座城市公园。公园总面积2.1平方公里(210公顷),是德国第三大、柏林第二大市内公园,小于同在柏林的。几条大街从公园中穿过,其中包括六月十七日大街。这些大街交汇于公园中央的胜利纪念柱,交汇处的环路和胜利柱组成“”。.

新!!: 议会和大蒂尔加滕公园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新!!: 议会和大英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名称据《宁波市志外编》第二辑〈碑记选〉确定。是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中的一块纪念石碑,来自大清国浙江宁波府,文字内容选自徐繼畬所著《瀛寰志略》。石碑为华盛顿纪念碑中唯一的中文石碑,于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制作,并于1853年7月12日至1864年3月7日间捐赠给华盛顿纪念碑,目前石碑安放于华盛顿纪念碑内第十层。长时间以来,这块石碑并未引起中国公众的注意,直至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访华时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后方才引起广泛关注。.

新!!: 议会和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议会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政翼贊會

大政翼贊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政治團體,於1940年10月12日宣告成立,1945年6月13日解散。其以推動政治權力集中的「」作為主要目標,將既有的政黨解散成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以一黨專政的模式統治日本。 由於當時任何形式的結社自由均被管制,大政翼贊會因而自稱是一種為了公共目的而成立的「公事結社」。雖然自身認為是一個超越黨派的組織,但戰後被廣泛被認為是與同時代之納粹黨、法西斯黨相似的獨裁政黨,較不同之處是大政翼贊會採取多數決,與上述政黨多為個人獨裁相異。除了位於首都東京的中央本部外,在全國各地設有道府縣支部、大都市支部、市區町村支部、町内會、部落會等分支機構。 大政翼贊會成立後,曾與許多功能類似的團體合併、也成立許多外圍團體,例如1942年5月26日成立的「日本文學報國會」、1942年12月23日成立的「大日本言論報國會」等。在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情勢下,以大政翼贊會為中心、對軍部的方針給予支持的政治體制,被稱為「翼贊體制」,無論是政府運作、公共政策、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等各種國政事務,均在這種體系下被大政翼贊會及其外圍團體緊密掌握。 1945年3月30日,其旗下肩負議會政黨職責的改組為「大日本政治會」,大政翼贊會本身則在同年6月被解散併入因應本土決戰而成立的「國民義勇隊」。.

新!!: 议会和大政翼贊會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民主党

天主教民主党(Democrazia Cristiana,DC),前意大利執政党。1919年6月14日成立,原名意大利人民党,是一个天主教民主政党。人民党在1926年被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取缔。1943年7月由若干天主教团体联合重建,并改为天主教民主党。重建政党后,隨即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二战結束后至成为國會第一大党兼主要执政党,1944年至1994年,天民党執政近五十年。总理职位除了1981年-1987年外,一直是由天民党領袖出任。党内分有中间派、右派和左派。.

新!!: 议会和天主教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

新!!: 议会和太陽花學運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特 (奥尔登堡)

保尔·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Paul Friedrich August,),奥尔登堡第一任大公,1829年至1853年在位。.

新!!: 议会和奥古斯特 (奥尔登堡) · 查看更多 »

奥尔巴尼学院

奥尔巴尼学院 是一个仅对男孩开放的美国私立高中,注册入学的学生从学前班(3岁)到12年级。 它在1813年通过一个宪章的签署,在市长 菲利普斯凯勒范伦斯勒 和奥尔巴尼市议会的支持下创建了该学校。 在2007年,奥尔巴尼学院和奥尔巴尼学院女校合并到奥尔巴尼学院。 这两个学校保留他们合并前的传统和特色。 学费范围从13 500美元(学前教育)到23 100美元(12年级)。 Category:1813年創建的教育機構.

新!!: 议会和奥尔巴尼学院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德语: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缩写为SPÖ),1888年成立,当时取名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工人党,1934年被取缔。1945年重建为奥地利社会党,1991年6月改用现名。.

新!!: 议会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奥利弗·克伦威尔

奥利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英國政治人物、國會議員、獨裁者,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Cavalier),1649年斬殺了查理一世後,克伦威尔廢除英格蘭的君主制,並征服苏格兰、爱尔兰,在1653年至1658年期間出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聯邦之护国公。 克倫威爾是英国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些历史学家,如大卫·休谟、克里斯托弗·希爾(Christopher Hill)指责他是“大逆不道”的人物。他在苏格兰、爱尔兰残害天主教信徒的行为,被人批评是与种族灭绝无异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视他为英雄,如托馬斯·卡萊爾、塞繆爾·羅森·加德納(Samuel Rawson Gardiner)。在2002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選中,克伦威尔名列第十。.

新!!: 议会和奥利弗·克伦威尔 · 查看更多 »

奧雷利亞諾·查維斯

奧雷利亞諾·查維斯(葡萄牙語:Antônio Aureliano Chaves de Mendonça,),巴西政治家。自1967年開始代表國家革新聯盟成為國會米纳斯吉拉斯州下議院議員,到1975年成為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長,1979年當選為巴西副總統。巴西重新開始民主化以後角逐總統不遂,最後於1989年退出政壇,2003年病逝。.

新!!: 议会和奧雷利亞諾·查維斯 · 查看更多 »

女王陛下政府 (術語)

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是現今英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的官方名稱,也是過去英聯邦王國成員國政府所使用的名銜。當英國君主是男性(國王)時,此名會改以「國王陛下政府」(His Majesty's Government)來稱呼。 英國政府會使用這個名銜,是因為在英國憲法裡,行政權是屬於君主的,並由官員(大臣)代為行使。實際上,政府是一個由君主的眾官員組成的行政機關。在其它英聯邦國家中,「政府」一詞僅指行政機關,並不包括國會和法院。 在某些國際場合,英國政府一般使用「女王陛下的聯合王國政府」或「女王陛下的不列顛政府」來避免和其它英聯邦王國的政府相混淆。.

新!!: 议会和女王陛下政府 (術語) · 查看更多 »

女王會同國會

女王會同國會或女王會同議會(Queen-in-Parliament)是英聯邦王國憲法術語,指君主作爲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男性君主在位時稱國王會同國會或國王會同議會(King-in-Parliament),也稱君主會同國會(Crown-in-Parliament,或“君臨國會”),在英國全稱是“奉天佑女王/國王會同國會”(Queen/King in Parliament under God)。此術語的直接含義是君主以並按照她(他)的國會或議會的建議及同意行使權力(如當地議會為兩院制,則包含上下兩院)。“女王會同議會”的實際操作方式基本是:議會通過法案後,法案遞往君主或(在君主任命總督、省/州督等代表行使權力的地方)總督、省/州督等代表,在君主或其代表給予御准後,法案成爲法律生效;此類一級立法稱爲“國會(議會)法令(Act of Parliament)”。法令也可以規定二級立法,可以由君主以行政命令方式頒佈,經由議會簡單同意或僅須議會不否決即可生效。 君主(Crown)作爲議會一部分的概念是西敏制下權力合併的產物,即政府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合併。此概念是西敏制政治體制的重要概念,發源於英格蘭並在英聯邦及其他國家廣泛使用。與其不同的是“三權分立”制度。至於英聯邦王國中使用的包含“君主”、“國王”、“女王”的具體術語,則反應英聯邦王國傳統憲政理論中認爲君主是國家主權或最高權力所在,但此權力委予選舉產生或受任命的官員行使。在聯邦制的王國(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中,其聯邦州或省自身作爲擁有主權的政體也有自己的“女王會同議會”概念,但不適用於其它(非主權政體的)行政區域(例如加、澳的領地、地區)——這些地方的議會權力來自聯邦議會賦予,而不是君主直接賦予的。類似的,英聯邦王國内的市議會和其他地方政府的權力也來自上級政府立法所賦予,因此也沒有“君主會同市議會”之類的概念。 由於君主是議會立法程序的必須部分,因此英聯邦王國(及其聯邦州、省等)的法令的(enacting clause)通常會提到君主以及議會的議院。例如,英國國會的法令開頭是: 按照英國現代法律,某些法案可以由下議院跳過上議院直接立法,在這種立法中頒佈條文的措辭會有不同。 加拿大也使用類似的頒佈條文: 港英時代的香港立法也有類似的頒佈條文,但是由於香港是總督代管的殖民地,香港使用的頒佈條文是: 但是,由於在一些國家的憲法裏君主是議會的組成部分,因此只要提及議會即可,無需特別提到君主。例如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頒佈條文是: 而圖瓦盧使用的頒佈條文也是類似的: 但兩種條文可能就議會還是女王是主要立法機構在概念上有區別。 一些本身不是主權政體的立法機構,如其立法按照法律必須獲得御准,也可以在頒佈條文中提及。例如現代的蘇格蘭議會的權力由英國國會賦予,但其立法必須獲得御准方可生效。因此蘇格蘭議會立法在全稱前標有這樣的文字:“此蘇格蘭議會法令之法案在某日由議會通過並在某日獲得御准(The Bill for this Act of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was passed by the Parliament on DATE and received Royal Assent on DATE)”。.

新!!: 议会和女王會同國會 · 查看更多 »

委任式民主

委任式民主(Delegative democracy),又稱流動式民主(Liquid democracy),是由公民以選舉形式選出立法機關的成員,這屬於民主的一種控制方法,根據投票決定權力屬於哪位代表,但這種形式不是絕對的。.

新!!: 议会和委任式民主 · 查看更多 »

委任議席

委任議席,是議會成員來源途徑之一。相對於經選舉產生的議員議席,委任議席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行政長官等邀請出任,不經選舉產生。在議會歷史發展初期,曾為產生議員的主要途徑,日後多被選舉取代。.

新!!: 议会和委任議席 · 查看更多 »

委員長

委員長係委員會最高代表者的頭銜之一,主要用於政黨或政府高階官職名稱。在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日本等漢字文化圈的政治組織中皆有名為「委員長」的職務,類似用詞還有在中華民國較為常用的「主任委員」。.

新!!: 议会和委員長 · 查看更多 »

委員會

委員會可以指:.

新!!: 议会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姆巴提人

姆巴提人(英文:Mbuti people)分布範圍從喀麥隆到尚比亞,主要居住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圖里森林(Ituri),以狩獵和採集活動維生,為非洲剛果地區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 遊群的規模較小,通常為15-60人之間,而人口總數約為30,000-40,000之間。他們使用的語言為為班圖語和中蘇丹語,屬於遊牧民族,沒有正式的政治結構、沒有任何社會階層分層,也無奴隸制度,為平等、民主的社會。.

新!!: 议会和姆巴提人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语称其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贵的”,聖馬爾谷獅子為其國徽象徵。.

新!!: 议会和威尼斯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威伯福斯

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員(1780年至1825年)、慈善家、廢奴主義者。出生於英格蘭約克郡赫爾河畔京斯頓。他在1780年開始他的政治生涯,並成為代表約克郡的國會議員(1784年至1812年),是一位支持托利黨的獨立議員。他是首相小威廉·皮特的密友。1785年,他經過了一次「重生」的經驗並成為一位福音派基督徒。1787年,他結交了湯瑪斯·克拉克森(Thomas Clarkson)和一群反對奴隸貿易運動的成員,包括沙普(Granville Sharp)、波圖斯主教(Beilby Porteus)、莫爾(Hannah More)和米德爾頓伯爵(Lord Middleton)。 在以上各人的勸說下,威伯福斯承擔使命,成為英格蘭廢除奴隸運動的領袖之一,領導國會內的廢除奴隸行動,對抗英帝國的奴隸貿易,並於1807年親自見證《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的通過(Slave Trade Act 1807)。 威伯福斯亦領導多種使命和運動,包括道德重整運動、成立Society for Suppression of Vice和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在威伯福斯的晚年,他支持完全廢除奴隸的運動,並導致《廢除奴隸制度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的通過,為英帝國於1833年完全廢除奴隸制度鋪平道路。他孜孜不倦地為廢除奴隸制度而奔走,亦在國會通過《廢除奴隸制度法案》的三天後辭世。威伯福斯葬於西敏寺,與其密友小威廉·皮特為鄰。.

新!!: 议会和威廉·威伯福斯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德国)

威廉一世(Wilhelm I,),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他死後,因為德意志統一的偉大成就,被其孫威廉二世尊為大帝,號稱「威廉大帝」。.

新!!: 议会和威廉一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黑森选侯)

威廉二世(Wilhelm II.,),黑森选侯国的第二任选侯,1821年至1847年在位。.

新!!: 议会和威廉二世 (黑森选侯) · 查看更多 »

威廉明娜 (荷兰)

威廉明娜女王(Wilhelmina,全名为威廉明娜·海伦娜·葆琳·玛丽,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e),(),荷兰女王(1890年至1948年)和太上女王(公主头衔,1948年到1962年)。.

新!!: 议会和威廉明娜 (荷兰)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新!!: 议会和威爾士 · 查看更多 »

威悉演习行动

威瑟演習作戰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向挪威和丹麥發起的袭击行动,德軍代號為威瑟演習作戰(德語:Weserübung),意即「威悉河演習」。 納粹德國在1940年4月9日當地時間4时15分偷襲挪威和丹麥,并宣称是為了要從英法手中保護兩國中立。.

新!!: 议会和威悉演习行动 · 查看更多 »

孟德斯鸠

夏尔·路易·德·塞孔达,拉布雷德暨孟德斯鸠男爵(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是法国启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與伏爾泰、盧梭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

新!!: 议会和孟德斯鸠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议会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宾夕法尼亚州

宾夕法尼亚州(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是美國的州份之一,正式名称为“宾夕法尼亚联邦”,俗称“里程碑”州。中文簡稱賓州。 這個州的名稱起源于英国移民威廉·賓,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為償還其父親的債務而授予大片林地,拉丁文中的意思是“賓的林地”。 州内最大的两个城市也是美国的大城市,是费城和匹兹堡,费城是美国独立战争时起草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的地方,所以宾夕法尼亚州也被称为“美国的摇篮”,匹兹堡曾经是著名的钢铁城。 本州的行政區劃,共管轄了67個郡。.

新!!: 议会和宾夕法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官守議員

官守議員為在議會中因擔任公職而自動變成議員的人。在香港殖民地時期時,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都自動成為立法局議員。 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還有官守議員,所有3司13局的的司長和局長都自動成為行政會議的官守議員。.

新!!: 议会和官守議員 · 查看更多 »

官賤對決

《官賤對決》(The Campaign)是2012年美國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威爾·法洛和查克・葛里芬納奇主演,2012年8月於美國上映。.

新!!: 议会和官賤對決 · 查看更多 »

安妮 (英国女王)

安妮(Anne,又譯為安;),通称安妮女王(Queen Anne),1702年3月8日起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707年3月1日,英蘇《联合法令》正式生效,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於是她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女王”的名义继续统治,直到1714年逝世。 安妮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与夫人(即位前)的次女。1683年,她与丹麦的喬治親王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被確認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威廉三世及二世的王位继承人。1702年威廉逝世,安妮即位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併,两个国家真正地联合在一起。 自1701年起,安妮就飽受體質虛弱及無後嗣問題的困擾,即使當年的“嗣位法”規定:排除掉所有天主教徒的王位繼承權之後,英國王位將由新教的漢諾威家族繼承(德意志諸侯),但安妮和多數英人卻認為這樣的安排並非最令人滿意的選擇。1710年後,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多次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联系,希望詹姆斯能夠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詹姆斯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为首席大臣(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確保新教的汉诺威选帝侯格奥尔格一世·路德维希,能夠安全地繼承英國王位。 雖然安妮是個貪吃肥胖的平庸婦女,但她虔誠篤實的性格,配上一定的政治敏銳度,使她經常能順應民意、放權給國會與才幹大臣(約翰·邱吉爾為首),促進了內閣制的發展。加上當時英國軍事與經濟的發展都一片大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更使英國大獲其利並上升為一流大國(成為超越荷、法的海上首強)(英)尼爾·弗格森 著,雨珂 译:《帝國》,第一.

新!!: 议会和安妮 (英国女王) · 查看更多 »

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是日本自由民主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第90、96、97、98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5任)、日本眾議院議員(连任9屆)。 安倍晉三出生於東京都,本籍在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現今長門市)。其父親安倍晋太郎也曾是日本政治界的三大领袖之一,与竹下登、宫泽喜一并称;其外祖父岸信介(原姓佐藤)及外叔公佐藤荣作亦曾任總理大臣,號稱「一家三宰相」。 安倍在1982年踏入政壇,曾任自由民主黨幹事長及內閣官房長官,之後在2006年至2007年擔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1任)與內閣總理大臣(第90任),是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也是二戰後最年輕就任的首相(但2011年出任首相的野田佳彥歲數又更小),但僅擔任一年就以健康理由辭職。後於2012年再度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同年舉行的众议院选举中領導自民黨再次重新奪回取得執政權,成為平成時代第一位回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在2017年眾議院大選後,安倍成為平成時代以來第二位達成三連任、日本國憲法頒布後繼吉田茂第二位擔任四屆內閣的日本總理大臣,同時也是1885年日本改為內閣制後第三位達成四任首相的政治家。.

新!!: 议会和安倍晋三 · 查看更多 »

安茹的玛格丽特

安茹的玛格丽特(法语:Marguerite d'Anjou)()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妻子,於1445年 - 1461年和1470年 - 1471年为英格兰王后。瑪格麗特是那不勒斯国王和安茹公爵勒内一世与洛林女公爵伊莎贝拉的次女,於1430年3月23日出生于隶属法国瓦卢瓦-安茹家族洛林公国的穆松。 玛格丽特是玫瑰战争中蘭開斯特派的主要人物之一。由于亨利六世经常精神病发作,玛格丽特時常代替他统治王国。1455年5月,她召集排除以約克公爵理查为首的約克派的大国会,这成为历时30年的内战的导火索,十分之九的旧贵族和数千人丧命,其中也包括她的儿子,在1471年的蒂克斯伯里战役中阵亡的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 兰开斯特军于1471年5月在蒂克斯伯里战败后,玛格丽特被获胜的约克军所俘,1475年被表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赎回,作为其穷亲戚在法国度过余生,享年52岁。.

新!!: 议会和安茹的玛格丽特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奧·穆齊

安東尼奧·穆齊(Antonio Meucci,),意大利發明家,被視為電話的最早發明者。.

新!!: 议会和安東尼奧·穆齊 · 查看更多 »

宋一國

宋一國(송일국,),韓國男演員。因為在「1日」出生,而且「10月1日」是韓國的「」,所以他被取名為一國(일국)。1998年MBC第27期公開選拔演員。因姓名發音關係,被粉絲暱稱為1958(一國歐巴)。.

新!!: 议会和宋一國 · 查看更多 »

宋教仁

宋教仁,字鈍初,號敦初。漁父是其筆名。出生於中國湖南省桃源县。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责任內閣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1913年3月20日,时任國民黨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老北站)遭黑道分子枪击,3月22日不治身亡,终年31歲。.

新!!: 议会和宋教仁 · 查看更多 »

寧靜革命

這場運動並沒有發生流血衝突或者革命顛覆,而是透過修改憲法以及國會改革來進行,前後歷經了約二十年。該場改革主要進行了六次憲法增修、國民大會虛級化、臺灣省虛級化、凍結刑法第一百條、終止動員戡亂,並且舉行了台北市、高雄市兩直轄市市長和省長民選,國會全面改選,以及首次總統民選。在此期間,中華民國的思想、新聞和學術等政治束縛一一解放,自由、人權也受到保障。身為本次運動主導者的李登輝總統也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

新!!: 议会和寧靜革命 · 查看更多 »

寶寧

寶寧爵士(Sir John Bowring,),又譯寶靈、包令,曾是英國的國會下議院議員,也是英國政府派駐香港的第4任總督。他同時也是一名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家、旅遊家、多才多藝的作家和語言學家。.

新!!: 议会和寶寧 · 查看更多 »

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承認

下表列出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國家、地方政府或國際組織。截至2015年7月17日,28個主權國家的國家元首或議會已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澳洲、英國、西班牙和美國有部分地方政府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但國家元首和議會均沒有表示承認。一些國家和地方政府訂立了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紀念日,也有部分國家禁止國民。.

新!!: 议会和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承認 · 查看更多 »

小皇宮

小皇宮(Petit Palais)現為小皇宮美術館。.

新!!: 议会和小皇宮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共产党(统一)

尼泊尔共产党(统一)(नेपाल कम्युनिष्ट पार्टी (एकिकृत))是尼泊尔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2007年。2013年4月,该党并入尼泊尔共产党 (2013年)。.

新!!: 议会和尼泊尔共产党(统一)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联邦议会

尼泊尔联邦议会(नेपालको सङ्घीय संसद)是尼泊尔的两院制议会,由作为咨询机关的国民议会(上议院)和作为立法机关的众议院(下议院)组成。.

新!!: 议会和尼泊尔联邦议会 · 查看更多 »

少數派政府

少數派政府或少數內閣,是執政黨或聯盟的各方在議會沒有過半數議席時形成的內閣。一般來說,少數派政府不及多數派政府穩定,因為反對黨可以用不信任動議導致內閣總辭下台。此外少數派政府通常傾向將責任推給反對黨,以迴避責任。然而,由於少數派政府往往處於弱勢,因此需要在不同黨派之間尋求妥協,以確保通過法案。.

新!!: 议会和少數派政府 · 查看更多 »

岱頓協定

《岱頓協定》,又稱《巴黎議定書》、《岱頓·巴黎協議》等,是波斯尼亞戰爭中交戰各方在1995年12月14日於巴黎所簽訂的協定,同意中止這場長達三年八個月的血腥內戰,因1995年11月進行協議時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岱頓市的萊特-特派森空軍基地因此得名。.

新!!: 议会和岱頓協定 · 查看更多 »

岸信介

岸信介(),日本政治家。第56、57屆內閣總理大臣。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擔任工商大臣,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的二战甲级战犯嫌犯,但因罪証不足,未予起訴,後有“昭和妖怪”之稱。 舊姓佐藤,他的胞弟佐藤榮作、外孫安倍晉三亦曾拜相,擔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號稱「一家三宰相」。.

新!!: 议会和岸信介 · 查看更多 »

左翼共产主义

左翼共产主义(Left communism)是一些自称为“共产主义左翼”的人创建的政治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共产国际在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和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所采取的立场更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进而批判布尔什维克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 左翼共产主义者认为他们比列宁主义者、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及其他一些革命社会主义派别站在更左的立场上。 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在政治和理论上对许多左翼共产主义者具有深刻影响,虽然她在这一政治思潮正式形成以前就已去世。左翼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阿马迪奥·博尔迪加(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潘涅库克(荷兰、德国著名共产主义活动家)、赫尔曼·高特、奥托·吕勒、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保罗·马蒂克等人。 左翼共产主义者不认同列宁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不应该参加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或参加保守的工会。但是,在批评列宁主义这一议题上,许多左翼共产主义者意见不一;左翼共产主义者中的“委员会共产主义者”批评布尔什维克党以“精英党”的形式运作,并强调建立更加自主的工人阶级组织;而另外一些人,如阿马迪奥·博尔迪加则强调政党的作用,并批评多党制国家的存在。 目前,有两个左翼共产主义国际组织存在,它们是国际共产主义潮流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倾向。.

新!!: 议会和左翼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议会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泰勒米·波岡達

巴泰勒米·波岡達(Barthélemy Boganda,)是法属乌班吉沙立领地(今中非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独立运动领袖,他在政坛上活跃时,乌班吉沙立是法国殖民地联邦法属赤道非洲的四个领地之一。波岡達成功促使烏班吉沙立获得自治地位並成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即中非共和国,而他则担任中非自治政府的第一任主席。波冈达没有等到中非正式独立的那一天就因空难离世,但他仍被尊为中非的“建国之父”。 波冈达出生于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当地罗马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收养了他并让他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于1938年被任命为司铎,成为首个来自乌班吉沙立本地的罗马天主教司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冈达从事了一些传教活动,后在班吉主教的劝说下开始从政。他于1946年成为第一个被选入法国国民议会的乌班吉沙立籍议员,在议会他坚持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之后他回到乌班吉沙立发起了一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草根运动,该运动发展到1949年形成了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受到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欢迎。波冈达与议会秘书米歇尔·茹尔丹结婚后被,因为司铎必须独身,这使他的声誉受到了轻微的损害。尽管如此,他在1950年代仍继续呼吁殖民当局给予当地黑人以平等的对待和公民权利。 二战结束后,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的法国已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此时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府开始考虑同意大部分非洲殖民地获得独立地位。波冈达于1958年会见了时任法国总理夏尔·戴高乐,双方讨论了波冈达提出的让乌班吉沙立独立的建议。戴高乐同意波冈达的建议,波冈达遂于同年12月1日宣布成立半独立的中非共和国,中非加入新成立的法兰西共同体,享有自治地位。波冈达成为中非自治政府的首任主席(总理),并行使该国国家元首(总统)的职权。他于1959年3月29日乘坐飞机前往首都班吉途中遭遇了一起神秘的空难而逝世,专家们在飞机残骸中发现了微量的炸药,但调查的细节被隐瞒了。尽管空难的责任人从未确定,但人们怀疑是制造了这起空难,甚至波冈达的妻子茹尔丹也牵扯其中。波冈达逝世后仅一年多,中非共和国即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他的梦想最终实现了。.

新!!: 议会和巴泰勒米·波岡達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议会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上議院

上議院或参议院是兩院制國家或自治区等行政區的國會議院之一。一般來說,上议院的议席分配有别于下议院,不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在联邦制的国家(例如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参议院的议席會按联邦的组成部分(如州、邦等)分配,不論人口多寡。在这些国家参议院也被称为“诸州院”(The States' House)。 在較古老的君主制下的議會(例如英國),参议院的議員由政府終身任命或由世襲貴族推選。 上議院或参议院的名稱在各國都有不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国的參議院名称(Senate,Sénat)本义是“元老院”,名稱來自古羅馬的議會。英國的参议院則叫做“貴族院”(House of Lords)。虽然马来西亚的参议院时常被称为上议院,但马来语原文为参议院(英语:Senate of Malaysia)。荷蘭所稱“第一院”(Eerste Kamer),德国参议院则是“聯邦會議”(Bundesrat),印度参议院也是類似的“聯邦院”。一些前殖民地则有“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等稱呼。.

新!!: 议会和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上院

上院可指:.

新!!: 议会和上院 · 查看更多 »

不信任动议

不信任动议(Motion of No Confidence 或 Motion of Non Confidence)、不信任投票(Vote of No Confidence)或不信任决议(Resolution of No Confidence),中文又俗稱倒閣,是一种议会议案,一般適用於議會制及半總統制國家的議會。传统上由反对派提交给议会,希望打败政府(內閣)或使政府难堪。在少数情况下,它也可能由对政府已失去信心的昔日支持者放入议会的议程,该议案由议会投票决定通过或拒绝。一般而言,假如议会表决通过不信任动议或无法通过信任动议,政府只有辭職或解散议会并进行大选這兩個選擇。此制度源於十八世紀末葉,值美國獨立,英軍屢敗時。時英國下議院通過決議稱:「本議院毋可就現任各大臣身保信任。」致時任英國首相诺斯勋爵請辭。雖未即時成為定例,亦開後制先河。.

新!!: 议会和不信任动议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niversité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簡稱UBC)--簡稱卑--詩大學或卑大,是一所位於加拿大卑斯省的公立大學,也是U15大學聯盟、大英國協大學協會、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和Universitas 21成員之一。UBC为全世界培養了眾多的顶尖人才,學術聲譽極高,至目前為止共有7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著名经济学家-zh-tw:勞勃·孟岱爾;zh-cn:罗伯特·蒙代尔;zh-hant:羅伯特·蒙代爾;zh-hk:羅拔·蒙道;-。UBC於1908年創校,現在總共有兩個主要校區。學校主校區位於緊鄰溫哥華市西端的大學保留地,為卑斯省最古老的大學,起初為研究性合作機構,後來逐漸發展為聞名國際的綜合大學;另外该校位於基隆拿市的新校區成立于2005年,稱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奧卡納干分校,取代原奧卡納干大學學院。.

新!!: 议会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

不来梅(Bremen,),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来梅州的州府、德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和第五大工业城市。不来梅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食品加工、航天航空、航运物流、汽车制造、贸易、新能源等行业。 不来梅州由不来梅和往北60公里以外的不来梅哈芬两个城市组成。不来梅在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内,德国有欧盟認定的11個大都市圈。不来梅哈芬市的远洋港区实际上被划归不来梅市,它是不来梅市的一块飞地。 不来梅是最早开展对华贸易的德国城市之一,1861年由清政府与普鲁士签订的《中德通商条约》中提及的“汉谢城伯磊门”即是汉萨城市不来梅的古称。.

新!!: 议会和不来梅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市政厅

不来梅市政厅(Bremer Rathaus),是德国不来梅市的市政厅,是欧洲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2004年它同不来梅罗兰像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来梅市政厅建筑现在是不来梅市市长和议会主席的驻地。.

新!!: 议会和不来梅市政厅 · 查看更多 »

不成文憲法

不成文憲法(uncodified constitution)是憲法的一種形態,其中政府的基本準則是採取習慣、習俗、判決先例和各式各樣的規章和法律行為的形式Johari, J.C (2006) New Comparative Government, Lotus Press, New Delhi, p167-169。透過閱讀司法機構、政府委員會或法學者的評論,才得以理解憲法。在這種憲政體制,所有這些元素可透過被法院、民意代表和官僚機構所承認,而對政府具有約束力,並得以限制其權力。 不成文憲法具有彈性大、適應力強和應變能力廣的優點。政府遭遇的新環境與形勢可以透過先例或習慣的方式來解決。不像成文憲法,其不存在一特殊程序來建立,且其天生也不會比其他的立法還要來得優越。具備不成文憲法的國家缺乏一個特定的時機,用來慎重決定其政府的原則。而是得以依據整個歷史洪流中所產生的政治與社會力量來演化Prabir Kumar De (2011) Comparative Politics, Dorling Kindersley, p59。 然而,一個顯著的缺點是,對於習俗或習慣的不同理解,可能會造成對組成政府的基本規定產生爭議。 當視整體為一個系統,成文憲法和不成文憲法中間的差異其實不大。一段時間之後,任何成文憲法都會被覆蓋以補充立法與慣例。.

新!!: 议会和不成文憲法 · 查看更多 »

两岸领导人会面

兩岸領導人會面,常称“--”或“--”,是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也是海峽兩岸(即--)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會中主要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該會面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於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层“島嶼宴會廳”內的「東陵廳」及「裕廊廳」舉行,新加坡政府應雙方要求協助籌辦本次會面。馬英九為此次會面專程前往新加坡,習近平則是在結束越南與新加坡的國事訪問後再與馬英九會面。雙方同時派遣兩岸關係的相關官員共同參與,會面前半段向媒體公開,後半段則為閉門會議。 為達成實質對等與尊嚴,雙方在會面上以「--」與「--」的身分見面,並以「先生」互稱。中國大陸方面指出「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會後,先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下午4時15分舉行記者會,接著馬英九於下午4時45分在同一場地舉行記者會。雙方在稍晚共進晚宴,並分別在當日晚間搭乘專機返回北京與台北。.

新!!: 议会和两岸领导人会面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政府沿革

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市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直到現今在臺灣执政的蔡英文政府。.

新!!: 议会和中华民国政府沿革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亦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該詞最早在晚清由建構和完善「維新派」的民族理論的梁啟超所提出,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理論的前提,是在現階段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但同時也樂見其一體化的趨勢,希望建立有如美國的國家,在未來成為無差別的大民族。 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其中一部分人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岐視政策。這種認知在20世紀初發展成為漢民族主義 ,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而維新派則警告革命派的「排滿」種族革命主張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列強干預的危險。另外,清末留日滿族和蒙古族人士及清朝官員在「國民」觀念的啟示下,對於中國族群關係「從多元到一體」的認知,影響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的族群思想與族群政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民族矛盾,由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參與革命,日益威脅著滿清統治權。為了度過自身低潮的統治時期,清朝統治者與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之間,取得了透過「變法維新」將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的共識,「五族共和」族群論述被晚清政府接納並且成為朝廷的官方族群政策,將自身定位為合「五族」、「五地」為一體的「中央」政府。與維新派相對立的是頑固派,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後,主張種族革命的革命派放棄種族復仇主義的主張,接受新成立的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的立國理論基礎——「中華民族」觀念和「五族共和」政策吳啟訥,。 中華民國建國後,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更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而廣為人知。當今中華民國學術界主張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憲法定義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在歷史淵源上,中華民族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黄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華人或未必有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故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其定義可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在族群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 關於中華民族的概念變遷,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新!!: 议会和中华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簡稱中研院臺史所,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隨中央政府遷至臺灣後成立的研究所之一。1993年夏,中研院設立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是臺灣史正式成為歷史學獨立研究領域的里程碑,象徵著本土化政策帶來的機制改變,使臺灣歷史文化重受重視。臺史所的研究涵蓋荷蘭治理時期至戰後時期(臺灣史前時期研究與考古人才資源主要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網羅含括歷史學、人類學、地理學、社會學及建築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專才。2004年,臺史所正式成立,是中研院第22個正式的研究所。臺史所現有專任研究人員20人,另有兼任與合聘研究人員及訪問學人等,組成社會經濟史、文化史、環境史、族群史、政治變遷與殖民地史等五個研究群,是最重要的臺灣史研究機構,有助於建構臺灣史的整合與系統化知識。.

新!!: 议会和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權法草案

中國人權法草案,在中華民國立法院推動、審議中的一項法律草案,由台灣團結聯盟立委與人權團體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於2015年10月1日提出。草案規劃在中華民國行政院轄下設置「中國人權委員會」,聲援被政治迫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眾,並規定中國大陸的加害者,不得入境台灣,已入境者則應立即驅逐出境。該草案參考美、日、韓之《北朝鮮人權法》立法精神,如果完成立法,將是亞洲首次有政府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問題入法,並具體落實立法院2010年「禁止嚴重迫害人權的中共高幹入境」的決議、2012年「要求政府營救中國良心犯」的決議。台聯自2012年起構思本草案,2015年10月在立法院提案後,一讀過程中遭國民黨團阻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並未提出阻擋的理由。.

新!!: 议会和中國人權法草案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议会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西北区国际广场3505号的外交代表機構,属于克利夫兰公园地区。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来位于华盛顿华盛顿特区西北区康涅狄格大道2300号,后来为了扩展,中美双方同意互相建设新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由贝聿铭设计,2004年落成,临近新加坡駐美國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同时还设有总领事馆,分别位于芝加哥、休斯顿、洛杉矶、旧金山、纽约。.

新!!: 议会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 查看更多 »

中美關係白皮書

《中美關係白皮書》,正式名稱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特別著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階段》(英语:The China White Paper, originally United States Relations with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1944-1949),又稱《對華關係白皮書》、《中美問題白皮書》 。是由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及國務卿迪安·艾奇遜主導發表對國共內戰及中國問題立場的政治文件。 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美國為辯護其對華靜觀政策。白皮書嚴詞批蔣,表示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的失敗,是國民政府本身的領導問題,與美國無關,美國在戰後中國情勢已盡力而為,最後失敗應由國民黨負起全責,是為「袖手旁觀」政策。白皮書被認為是國共內戰中,杜魯門政府為自己對華政策失敗開脫林博文,《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台北,時報出版,2009年。該書發表後,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軍事援助,但也不承認中共當局,嚴重打擊國府戰鬥士氣。不久,中華民國政府遷台。隔年(1950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月5日發表「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聲明,然而同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政府驚覺錯誤,立即下令第七艦隊巡防台灣海峽,並重新考慮對華政策,決定把台灣納入西太平洋防禦體系。之後美國更在1954年和臺北的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作為新的對華政策。.

新!!: 议会和中美關係白皮書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议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指的是兩岸分治後位於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將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由臺北市遷移到其他都市的議題。.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義大利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但曾經中斷,二次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

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比利時王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比利時在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上採取與歐洲聯盟一致立場,支持中華民國「有意義參與」。.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

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整理了中華民國各主要政黨歷年來在各地的最高的票率,其中中國國民黨自2000年起計,其他政黨則自創黨起計。自第二屆國民大會及立法院起(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共有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新黨、親民黨、台灣團結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時代力量等七個政黨,先後在中華民國國會成立黨團。 臺灣的選舉地理大多以縣市層級或鄉鎮市區層級的行政區為區域界線劃分,用以探討各區域的選民的政黨偏向,以及對各種政治議題(如統獨問題等)的傾向。在2000年總統大選後,臺灣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決戰中臺灣」、「藍天綠地」等用詞,用以對臺灣的選舉地理做「概括」、「概略」的統計與整理。本條目羅列臺灣各政黨在各地的最高得票紀錄,將臺灣選舉地理以圖表形式整合呈現。.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

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又稱憲兵違法搜索案,憲兵搜索案,是指發生於2016年2月19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憲兵指揮部臺北憲兵隊扣押民眾所持戒嚴時期文獻的事件,軍方稱為「民人於網路涉嫌販賣民國50、60年代的文件案」,此案中憲兵涉嫌違法調查、違法搜索、違法蒐證與押人取供,導致輿論與國會嘩然,引發了白色恐怖再現的爭議。.

新!!: 议会和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 · 查看更多 »

中核市

中核市()為日本的城市自治制度之一,自1996年開始實施,可擁有較一般的市與特例市(施行時特例市)更多原本屬於都道府縣的權限,但權限少於政令指定都市。當城市人口超過20萬人,並經市議會及所屬都道府縣議會之議決,可被申請成為中核市。 2006年以前,中核市的設置條件是人口超過30萬人、以及管轄面積需大於100平方公里,2006年刪除面積之規定,2015年廢止特例市制度的同時再將人口門檻降至20萬。.

新!!: 议会和中核市 · 查看更多 »

东非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簡稱東共體;英文: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是由肯雅、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和南苏丹六个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该组织于1967年首次成立,1977年解散;其後在2000年由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在阿鲁沙重新組織成立,总部也设于阿鲁沙。2004年,三国签订条约,成立关税同盟,于2005年1月生效。 2007年6月18日,布隆迪与卢旺达两国正式加入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增至5个。东非共同体五国提出2015年合并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东非联邦)。该联邦将拥有共同的宪法、总统、议会和货币。但目前仍未成立。2016年3月,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加入东非共同体获得批准,从此,东非共同体共有六个成员国。.

新!!: 议会和东非共同体 · 查看更多 »

布吕赫

--(Brugge ),也译--(Bruges ),位于比利时西北部,是西弗兰德省省会和最大城市,人口117,224(2006年)。在欧洲也被誉为“北方的威尼斯”。.

新!!: 议会和布吕赫 · 查看更多 »

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Monarchie de Juillet;July Monarchy),又称奥尔良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至1848年法国革命(法國二月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 1830年代初,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者在两院中均取得优势,1830年, 议会试图通过不信任投票罢免保守派内阁。而身为保守主义者的国王查理十世因而试图发动政变保护保守派政权。因此自由派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流亡英国。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為繼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大革命时期的改革派贵族,路易·平等之子)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

新!!: 议会和七月王朝 · 查看更多 »

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

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全名Oliver Brown et al.,以下簡稱布朗案)是一件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具有指標意義的訴訟案。該案於1954年5月17日由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決定,判決種族隔離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因此原告與被告雙方所爭執的「黑人與白人學童不得進入同一所學校就讀」的種族隔離法律必須排除「隔離但平等」先例的適用(該先例由普萊西訴弗格森案──簡稱普萊西案──所建立),因此種族隔離的法律因為剝奪了黑人學童的入學權利而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所保障的平等權而違憲,該法律因而不得在個案中適用,學童不得基於種族因素被拒絕入學。因為本判決的緣故,終止了美國社會中存在已久白人和黑人必須分別就讀不同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現象。從本判決後「隔離但平等」的法律原則被推翻,任何法律上的種族隔離隨後都可能因違反憲法所保障的平等權而被判決違憲;同時本案也開啟了接下來數年中美國開始廢止一切有關種族隔離的措施;美國的民權運動也因為本案邁進一大步,此後數年中美國社會的與民權擴張等社會上的改變開始興起且方興未艾。.

新!!: 议会和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 · 查看更多 »

世紀帝國III

是一款由全效工作室开发、微软发行的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III是帝国时代II的续作,也是帝国时代系列的第三部主要作品。帝国时代III的时代背景设定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至1850年左右,游戏中共有8种不同的欧洲文明以供选择,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前作相比,帝国时代III创造性地加入了兼有即时战略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特点的家乡城市。两部官方资料片——《群酋爭霸》于2006年10月17日发售,《亞洲王朝》于2007年10月23日发售,并将时间线拓展到了1876年小大角战役。.

新!!: 议会和世紀帝國III · 查看更多 »

世界政府

世界政府是一个关于可能实现的政治实体的理念,这个政治实体解释并执行国际法。关于这个世界政府的理念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现有的国家要削弱和放弃某些权力。事实上,世界政府将在现有的国家上新增一级行政级别或为不同国家提供独立国家无法提供的协调。 一些人视一些国际机构(例如国际刑事法院、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各种超国家和大陆联合体(例如美洲国家组织、欧盟、非盟、南美洲国家联盟和东盟)为世界政府体系的雏形。一个包含不同国家立法者的机构议员全球行动促进了全球治理的民主,尽管这种促进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范围和力度;與之相對地,一些關聯於光明會、共濟會及「新世界秩序」的陰謀論認為光明會等祕密結社,正透過影子政府,逐步地推動建立基於極權主義的世界政府的計畫,並進而將世界政府視為對人類自由的威脅。.

新!!: 议会和世界政府 · 查看更多 »

市町村

市町村()為日本對於市、町、村等「基礎自治體」(基礎的地方公共團體;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第2條第3項)的總稱,也是日本最底層的地方行政單位。其上有廣域自治體的都、道、府及縣等地方公共團體。此外,都之下的特別區也同樣是最基層的地方公共團體,全部合稱為市區町村。 至2011年(平成23年)4月1日為止,日本全國有786市、754町、184村,合計市町村總數為1,724個,如加上23個特別區,則為1,747個。。.

新!!: 议会和市町村 · 查看更多 »

市町村合併

市町村合併(日本の市町村の廃置分合,にほんのしちょうそんのはいちぶんごう)包括了日本市町村的分割、分立、合并、編入等。地方自治法第7條對此的定義是「市町村的廢置分合與市町村邊界的更改」。日本基於強化市町村的效率與能量、擴大其治理規模,並因應財政困難,120年來持續推動市町村合併。自明治以后,市町村的數量就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合并的情況壓倒性的多于分割的情況。而由于多次的政區調整,行政區之間有時也會出現飛地。 先后共有三次大規模的市町村合并,分別是明治大合并、昭和大合并、及平成大合并,各自有其不同的背景因素、政策目標與後續影響。觀其成果,確實使市町村的平均規模擴大,行政服務上也有所變革,並因此節省了部分開支;但自治體合併後必須面對許多內部的不協調,財政上更由於財政紀律的缺乏和中央補助的減少,仍存在相當的困難。.

新!!: 议会和市町村合併 · 查看更多 »

市議會

#重定向 议会.

新!!: 议会和市議會 · 查看更多 »

三合一選舉

三合一選舉是台灣對部分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俗稱。在台灣,由於縣市長選舉、縣市議會議員、以及鄉鎮市長選舉等三項地方選舉常合併舉行,部分媒體遂創造此一名詞,並廣為社會各界使用。.

新!!: 议会和三合一選舉 · 查看更多 »

三和路线

“三和路线”,是苏联政府在赫鲁晓夫任内主张的外交政策。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主张东西方缓和。其实际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避免战争;而在和平的竞争中超越美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亚非拉尚未或未完全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则积极渗透共产主义思想,以便使这些国家也和平过渡到自己的战略轨道内,扩大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新!!: 议会和三和路线 · 查看更多 »

三四事變

三四事變,又稱三四事件或屏東三四事件,是一起發生在屏東的衝突事件。該事件是二二八事件的構成事件之一。.

新!!: 议会和三四事變 · 查看更多 »

三百三十五年戰爭

三百三十五年戰爭(英文: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Five Years' War,荷蘭文:Driehonderdvijfendertigjarige Oorlog)是英國南部的錫利群島與荷蘭共和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開始於1651年,持續335年間雙方處於宣戰狀態,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事實上,雙方並無任何人員傷亡,甚至未有發射一槍一炮。戰爭宣言的合法性未能夠確定。至1986年,錫利群島議會與荷蘭簽訂和平條約,宣佈戰爭結束。.

新!!: 议会和三百三十五年戰爭 · 查看更多 »

三院制

三院制(英文:Tricameralism),即是指由三個議院組成的議會,與現時常見的一院制與兩院制相比,三院制與四院制均十分罕見。.

新!!: 议会和三院制 · 查看更多 »

下議院

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區议会的議院之一,在民主國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多少的比例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國稱謂各有不同:例如英國、加拿大所稱“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美國、澳大利亞、马来西亚所稱“代表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荷蘭所稱“第二院”(Tweede Kamer),法国所称“国民大会”(Assemblée nationale),許多前殖民地的“立法院”(Legislative Assembly)等。由於众议院席位一般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因此在一些國家稱之爲“人民院”(The People's House),印度--議院的正式名稱直接就是“人民院”。.

新!!: 议会和下議院 · 查看更多 »

一党优势制

一党优势制(dominant-party system或one-party dominant system)是形容一個國家由某政黨透過民主之選舉制度下,勝出而得以達到穩固且長期執政情況下的政局情境。通常以共和制的--發生的情形居多。這樣的政黨通常在立法機關(國會)中連續數次取得大多數議席,又或贏得總統選舉。雖然一黨獨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與一党执政(如1991-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前的中華民國、建国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在形式上有某些類似的特徵,但絕不應被混淆,因為後者不存在開放的選舉與公正的競選。一般而言,一黨獨大制是較具競爭性的,因為在攸關政權的中央選舉中會有數個政黨角逐權力及議席,但實際卻是由一個大政黨長期壟斷執政權。此外,一黨多元制(one-party pluralistic system)也被視為一党优势制的變體。.

新!!: 议会和一党优势制 · 查看更多 »

一党制

一党制(one-party system)、单党制(single-party system)或一黨專政是單一政黨壟斷政治與軍事權力,並透過憲法、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为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制国家为1878年-1980年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真辉格党,长达102年。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据台灣学者葛永光指出不充分,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法理上的一党制国家為威权体制的一種,和其他个人独裁、军事独裁、绝对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转型之不同途徑。.

新!!: 议会和一党制 · 查看更多 »

一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亦避免冗长的立法程序。.

新!!: 议会和一院制 · 查看更多 »

一无所知 (政治运动)

一無所知运动是美国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由本土美国人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这是由于人们害怕国家受到爱尔兰天主教徒移民的压迫而引起的。这些教徒常常被认为是美国价值观的敌人,并受罗马教皇的控制。运动主要在1854年到1856年间进行,致力于控制移民入境,虽然它的成功率微乎其微。少数主要领导者、过半数中产阶级和全体新教徒在奴隶制度问题上产生分歧。大部分人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前进入了共和党。 1843年,这次运动以共和党的名义在纽约发起。运动由“本土美国人党”传播到了其它州份,并且在1845年形成了一个国家政党。1845年,它重新命名为“美国人党”。 “Know Nothing”这个名称来源于这个政党的半秘密组织。当成员被问到他们的行动时,他会回答说:“我一无所知。”("I know nothing.").

新!!: 议会和一无所知 (政治运动) · 查看更多 »

九月政爭

九月政爭,或稱為馬王政爭(總統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政治鬥爭),是一場2013年9月發生在中華民國的政治事件。在本次政治風暴當中,總統和行政院院長遭到同步傳喚到案,同時異地偵訊作證,在政壇創下歷史首例。立法院長與立法委員涉入的關說疑雲、檢察總長及總統涉入的洩密疑雲、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特偵組)涉入的監聽國會事件,多項重大疑案都在九月政爭當中浮現。 本次事件以特偵組舉行的「切勿錯過記者會」為起點,引發一連串總統、行政院、立法院等中央政府高層首長之間的衝突與對立,範圍包括身兼黨魁(時為國民黨主席)的國家元首(總統馬英九)、行政機關首長(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司法行政機關首長(行政院法務部部長曾勇夫)、檢察機關首長(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黃世銘)、立法機關首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等中央政府高層首長。 公眾得以知悉此次事件,始於2013年9月6日,特偵組召開記者會認定法務部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王金平等人涉嫌關說。9月9日,檢察總長黃世銘召開記者會說明,並無聽到任何刑事案件的不法,認定關說為「行政不法」。9月11日,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譴責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對檢察體系的司法關說。中國國民黨宣布將王金平開除黨籍,這意謂王金平將喪失不分區立法委員身份,也同時必須退出立法院。王隨即向法院提起「確認國民黨員資格存在」的民事訴訟,9月13日獲法院裁准保留黨籍的假處分,暫保國會議長的資格。 9月28日,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揭發監聽國會事件,管表示,特偵組於5月16日至6月14日監聽國會總機,可監聽所有使用該總機播出電話的立法委員,特偵組立刻出面否認監聽國會,但慘遭記者當場揭穿特偵組說謊。檢察總長黃世銘只好召開記者會承認監聽國會,但說這只是一個失誤,並向社會大眾致歉。朝野立委痛批黃世銘與特偵組違法濫權,連國會都敢監聽,還開記者會狡飾。 王金平關說案由特偵組移送台北地檢署調查後,以查無事證結案,相關人等皆未起訴。黨籍訴訟,一、二審皆判定王金平獲勝,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停止訴訟,確認王金平仍保有黨籍。反而是痛批王金平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因對外洩露監聽及偵辦內容,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及「公務員保密責任」,遭到臺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洩密罪定讞。 2017年3月14日,台北地檢署依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刑法洩密罪、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起訴馬英九。.

新!!: 议会和九月政爭 · 查看更多 »

干戈玉帛

《干戈玉帛》(Broken Bow)是星艦奇航記剧集《星际旅行:进取号》第一季第1、2集的名称。在这两集中,人类与克林贡人实现了第一次接觸;地球联邦的第一艘星舰“企業號(NX-01)”展开首航。而进取号的船长乔纳森·阿彻意外地发现自己被卷入了未来的一场时空冷战之中。.

新!!: 议会和干戈玉帛 · 查看更多 »

幸福的敵人

幸福的敵人(Enemies of Happiness)是一部由丹麥導演伊娃·木娃德(Eva Mulvad)拍攝,關於一位受爭議的阿富汗國會議員以及政治家馬萊拉·久雅(Malalai Joya)的紀錄片。 影片拍攝團隊在2005年阿富汗國會選舉期間與久雅四處奔波,而這次選舉是阿富汗30年以來首次的民主選舉。该影片深刻描述了战后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情况。.

新!!: 议会和幸福的敵人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议会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最高拉达

乌克兰最高拉达(Верховна Рада України),也可按照苏联旧称译为乌克兰最高苏维埃(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Украины),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8-1991)和独立后的乌克兰(1991年-)的议会,实行一院制,目前的主席为。.

新!!: 议会和乌克兰最高拉达 · 查看更多 »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Adam Jerzy Czartoryski,)是波兰贵族、軍人、政治人物和作家。他是亚当·卡齐米日·恰尔托雷斯基和伊莎贝拉·恰尔托雷斯基之子(虽然有传言称,他是伊莎贝拉和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尼古拉·莱普宁的私生子)。 恰尔托雷斯基在俄罗斯因其俄罗斯帝国外交部长的身份而知名,有传言称,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巴登的露易丝的情夫。 恰尔托雷斯基曾先后担任两个国家政府的首脑,並且都發揮出重大貢獻。他是“实际上的”俄罗斯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和反抗俄罗斯帝国的十一月起义的波兰議會王國总统。.

新!!: 议会和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议会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一世 (南斯拉夫)

亚历山大一世·卡拉喬爾杰維奇(Александар 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是南斯拉夫王國的首任国王(1921年—1934年在位)。.

新!!: 议会和亞歷山大一世 (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亮票

亮票,為投票過程中,將圈選後的選票亮示其他人的行為。 一般選民亮票是不合道德的行為,有涉嫌影響他人投票意願的可能,各國法律常明文禁止故意的亮票行為,例如中華民國(臺灣)具體制訂在《妨害投票罪》中。但亮票後的選票投入票匭後仍屬有效。 但是由於民意代表告知選民真實政治立場才合乎道德、因此民意代表在議會內常會刻意亮票(因此民代在議場內的投票常常是記名投票)。 在臺灣,另有稱作技術性亮票的名詞,主要為通過一些看似「不小心」的行為(如攤開選票吹氣,欲使選票油墨乾凝;或者將選票正面朝上,投入票匭),使選票亮出而達到目的。在立法院立法委員投票時常有所聞,甚至成為黨團正式的命令——尤見於政黨對決投票中,以表示黨員己身遵照黨團的投票指示。 另外,台灣有許多被迫亮票的現象,詳見秘密投票。 Category:投票.

新!!: 议会和亮票 · 查看更多 »

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

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Revolution),因為發生於菲律賓國家首都區主要幹道桑托斯大道(Epifanio de los Santos Avenue, EDSA,或譯為「乙沙大道」)而被稱為桑托斯大道革命(EDSA Revolution)或譯乙沙人民力量革命、乙沙革命,是因為一連串自1983年起發生於菲律賓針對總統馬可仕政權暴力、貪汙腐敗、與選舉舞弊的示威抗議與公民抗爭,而導致1986年2月由人民投票、反對黨領袖暨總統候選人柯拉蓉·艾奎諾與天主教馬尼拉總教區樞機主教辛海梅領導、國防部長安利爾及副參謀總長菲德爾·羅慕斯等軍政高層參與響應合力推翻馬可仕政權的革命。 這場非暴力的政治運動導致眾叛親離的馬可仕在美國雷根政府的勸說下於2月25日出亡夏威夷,終結其20年的統治,並使菲國再次民主化。由於革命期間群眾以黃絲帶紀念呼喚柯拉蓉遭暗殺的丈夫班尼格諾·艾奎諾,故又稱為黃色革命(Yellow Revolution)。革命後,柯拉蓉被認定為正當合法的總統。人民力量革命的成功,被認為也帶動了中華民國與韓國等國家的民主進程,啟發全球各地的非暴力民運。Huntington, Samuel P.1991.

新!!: 议会和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 · 查看更多 »

人文之最列表

人文之最列表紀錄了在世界領域上人文方面最頂尖的世界紀錄和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人文之最。.

新!!: 议会和人文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指国家政权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权力中心的一种政体形式。 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议会和君主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君主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拥有全部政权,政府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宪法由君主钦定,是君主意志的反映,君主的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议会只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無需议会同意。.

新!!: 议会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Ducatus Curlandiæ et Semigalliæ,Księstwo Kurlandii i Semigalii,Herzogtum Kurland und Semgallen,Kurzemes un Zemgales hercogiste)是一个位于波罗的海地区,在1562年至1791年存在的,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公国。在1791年,它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在第三次瓜分波兰时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这也是一个存在于1918年3月8日至9月22日的,在战时成立的短命国家的名称。计划为波羅的聯合公國的一部分,受德意志帝国统治,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德国放弃波罗的海地区这一事情妨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成为拉脱维亚的一部分。.

新!!: 议会和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 · 查看更多 »

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

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柯尔克孜语:Курманбек Сали уулу Бакиев,),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州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家,曾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理、代总理。郁金香革命中,前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被驱逐后,2005年3月24日,吉尔吉斯议会上议院任命其为代总统。在7月10日举行的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选举中,巴基耶夫正式当选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在2009年7月2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獲得76.4%的選票,連任總統。.

新!!: 议会和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 · 查看更多 »

廣域市 (韓國)

本條目是指韓國的廣域市。關於義大利的行政區,請參見廣域市 (義大利)。 广域市(광역시)是韩国的一级行政区之一,性質類似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轄市,和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 韓國的廣域市,在1995年以前都是中央直辖市,但在朴正熙、全斗煥擔任總統時期被停止首長與議會普選,1991年後才逐漸恢復實施地方自治。其後根據《地方自治法》而改制,成為韓國的地方自治團體。根據設置標準,人口聚集達1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才可設置為廣域市。 現時除了首都首尔特别市(1946年8月15日成立),共設有6個廣域市,分別如下:.

新!!: 议会和廣域市 (韓國) · 查看更多 »

代議機關

#重定向 议会.

新!!: 议会和代議機關 · 查看更多 »

代議民主制

代議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又稱間接民主制,是由公民以選舉形式選出立法機關的成員(議員),並代表其在議會中行使權力(稱為代議),並與直接民主制相反。 除了在選舉中外,選民和被選者並無約束關係,即被選者在議會中的行為未必真正反映選民的意願,但其表現卻直接影響下次選舉中選民的投票取向。 民主政治可以有許多種分類方式,沒有任何一種分類法具有絕對性,赫爾德()曾順著歷史發展的先後,將民主政治分成九種類型,分別是古典(城邦式)民主、共和主義民主、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民主、競爭式精英民主、多元主義民主、法治民主、參與式民主及自主式(世界主義)民主等。而最常見的分類方式就是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現代大部分國家均並非直接民主制。 代議民主制是現代國家普遍實行的制度,但是在實踐中,形式上的控制機構和實際的控制機構不符,人民形式上擁有的權力與實際有限的權力不符,議員的承諾與實際表現也常常不相一致,甚至還有民主倒退的可能,因而饱受詬病。.

新!!: 议会和代議民主制 · 查看更多 »

建設性不信任投票

建設性不信任投票(konstruktives Misstrauensvotum;moción de censura constructiva)是指在部分议会制国家,國會對其總理表示不信任,但採取所謂的「建設性不信任投票」,亦即議會提出不信任案之後,必須以過半數以上的議員選出新任總理候選人才能成立,以確保不會因為倒閣造成議會空轉。不过新政府缺乏民意认受性,一般会在選出新政府後決定提前大選,以獲得新的民意授权。.

新!!: 议会和建設性不信任投票 · 查看更多 »

任期制

任期制,是對於政府官員、公職人員、公司職位等,所訂出擔任時間的規範,是一種限制,同時也是制度運行的一種保障。.

新!!: 议会和任期制 · 查看更多 »

介輔

醫介輔(医介輔、いかいほ)是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美國佔領沖繩期間、包括奄美在內)時期所設立的一種醫療職位。 醫介輔的出現,是因為當時醫生不足,用以填補正式醫生的「代用醫師」,取得該資格的對象為擁有醫師助手或衛生兵(醫務兵)經驗的人。該制度於創立於1951年(昭和26年),當時共有126人取得資格,最後一名執業的醫介輔於2008年(平成20年)後停止了診療服務。.

新!!: 议会和介輔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议会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大桥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大桥(Queen Elizabeth II Bridge),位于英国大伦敦东部,是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公路斜拉桥,连接南岸肯特郡的达特福德和北岸埃塞克斯郡的瑟罗克。大桥与另外两条河底隧道共同组成,成为全英国最繁忙的跨河公路通道,日均车流量超过13万辆 ;该通道是英国M25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英国最重要的公路通道之一,并饱受交通拥堵之苦。.

新!!: 议会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大桥 · 查看更多 »

伊迪斯科文大學

伊迪斯科文大學(英語:Edith Cowan University),簡稱ECU,1902年始創於西澳首府伯斯,校名以澳洲聯邦議會中第一位女議員 - Edith Dircksey Cowan而命之;1991年奉--格為綜合大學。2004年,ECU排名澳洲第28,現為西澳規模第二大的「教學型大學」;2010年,ECU商法學院所轄伯斯商學研究所,在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的商學院排名中,居全國第9;現為東南亞高等學務研究聯盟的成員大學。.

新!!: 议会和伊迪斯科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伊沃·萨纳德

伊沃·薩納德(Ivo Sanader,原名Ivica Sanader; ),克羅地亞前任总理,於2010年12月10日因濫用職權被克羅地亞內務部通緝,其後於奧地利的一條公路上被捕。2014年3月,以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罪判处前总理伊沃·萨纳德9年徒刑。.

新!!: 议会和伊沃·萨纳德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议会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議會

伊斯蘭議會(波斯語:مجلس شورای اسلامی),是伊朗的國家立法機關,議會議席在2000年2月18日開始由270席增加至290席。 現任議會議長是,第一副議長是,而第二副議長是。.

新!!: 议会和伊斯蘭議會 · 查看更多 »

伦敦大学学院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縮寫:UCL)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最初於1826年,由湯瑪斯·坎貝爾及以“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之名創立,是倫敦市第一所高等學府,且為全英首間不拘學生性別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雖沒有直接介入學校的建設,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對教育的理念啟發了創辦者,故獲譽為“倫大教父”。1836年,以書院聯邦制正式成立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學校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與-zh:倫敦國王學院;zh-cn:伦敦国王学院; zh-sg:伦敦国王学院; zh-tw:倫敦國王學院; zh-hk:倫敦英皇學院; zh-mo:倫敦英皇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為了此大學的兩位始創成員學院。學校隨後迅速發展並與多所專科院校合併,也在英格蘭開創了不少高校學系。 倫敦大學學院共設11所學術學院,擁有超過100個學術科系與研究中心。其本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盧姆茨伯里區,另設兩所分別坐落於澳大利亚及卡塔爾的衛星校園。雖隸屬倫敦大學聯邦,但學院本身擁有包括獨立頒授學位的高度自治權,故性質與一般大學無異。倫大學院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建立的11所生物醫學研究基地及多個科技聯盟的始創者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為英國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亦在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二十,全英四強之列。校內現有17間圖書館、9所博物館及收藏區,館藏涵蓋不同學術範疇。此校的師生、校友包括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獲獎者、多名政治要員與組織領袖及數位著名文藝人。.

新!!: 议会和伦敦大学学院 · 查看更多 »

張慶忠

張慶忠()是臺灣政治人物,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出生,中國國民黨籍,曾任新北市中和區立法委員。妻子為新北市議員陳錦錠、么子張鈞詠為張慶忠的國會助理。 張慶忠專精於土木建築,曾任教於瑞芳高工、中華大學,又進入台北縣政府擔任技士,后從事建築業(雙和一品苑、漢寶開發建設)、消防業,也經營加油站與汽車旅館(俗稱摩鐵),其投資的摩鐵遍及中永和,被戲稱為「中和摩鐵王」(King of Motels in Chung-ho),也是公認的「國會首富」(立法院首富) 、「立院土地公」。2007年曾受到同黨立委李慶華批評為「收買人頭黨員」。,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7/12/12, TVBS, 2009/6/202014年擔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人,在30秒之內將服貿協議送交院會,有黑箱之虞,引發部分民眾反彈示威,在3月18日開始佔領國會議場(時稱佔領國會事件,後演變為「太陽花學運」),進而促使台湾民眾關注議題,張慶忠也因30秒事件而遭台灣民众譏諷為「半分忠」 與「護航忠」。 2016年挑戰四連霸失利,敗給了現任新北市議員江永昌。.

新!!: 议会和張慶忠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州

維吉尼亞州(),正式名称为維珍尼亞聯邦,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 維吉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间,其北部地区与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相邻。该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全州总人口818.6万,实现GDP总量3970亿美元。.

新!!: 议会和弗吉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众议院 (日本)

議院()是日本國會的下議院,最早在於1890年隨著《大日本帝國憲法》的施行而成立,為日本原帝國議會兩個議院之一;1947年之後則依照《日本國憲法》而改為現制。現在有465席,每四年改選一次,但有中途解散的制度。自1976年起都以解散結束任期。.

新!!: 议会和众议院 (日本)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Friedrich August II,),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阿尔贝特·玛利亚·克莱门斯·约瑟夫·文森茨·阿洛易斯·奈波穆克·约翰·巴普蒂斯塔·尼库劳斯·拉斐尔·彼得·克萨韦尔·弗朗茨·德·保拉·文奈安提乌斯(Friedrich August Albert Maria Clemens Joseph Vincenz Aloys Nepomuk Johann Baptista Nikolaus Raphael Peter Xaver Franz de Paula Veneantius),第三任萨克森国王(1836年 - 1854年)。萨克森亲王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第六子)的长子,母亲是帕尔马公主卡洛琳娜·玛利亚·特蕾萨·朱塞帕(CAROLINA Maria Teresa Giuseppa)。前任国王安东一世是他的伯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的祖辈详见下表: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以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反法战争,可他对战争几乎没有一点兴趣。出于君主的义务,他更有兴趣解决政治问题。1819年,他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之女卡罗琳娜结婚。1832年卡罗琳娜去世,他续娶了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女玛丽(Marie)。两次婚姻都没有子嗣。1830年,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放弃了王位继承权,他成了萨克森王储,并于1836年从伯父安东一世那里继承了他从1831年就开始主导命运的国家和政府。1842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被英国国王授予嘉德勋章。 作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国王很快博得了人民的爱戴。他在位时期发布了一些自由的法令。1848年革命初期,国王任命了一些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大臣组阁,完善审查制度并发布一部更自由的选举法。但不久,随着革命的升级,国王的态度有了变化,他反对君主立宪制并解散了萨克森议会。民众甚至市政卫兵都普遍要求国王签署宪法,国王对此持强硬政策,请求普鲁士军队的武装干涉。1849年5月3日,国王解散了市政卫兵,但城镇议员要求他们反抗普鲁士的武装干涉,这导致了五月起义。国王出逃。 被解散的议会的三名成员成了革命的领袖,组成了临时政府。由于普鲁士军队的武装干涉,革命政府军很快被打败。国王重新回到德累斯顿。革命导致许多人流亡,也给政治体制带来了轻微的震动。.

新!!: 议会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帕西

弗雷德里克·帕西 (Frédéric Passy)(),法国理論經濟學家,世界第一个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的创始人之一。 帕西家族傳統為公務員,其父的兄弟Hippolyte(1793年-1880年)曾為政府部長。帕西求學時被訓練成律師,其後在州議院當會計師,三年後離職,系統地學習經濟。 帕西認為自由貿易能將不同國家連繫一起,成為伙伴,就像在相同的企業內一樣;從而解除武裝,令戰爭消失。 他曾在法國的多所大學講授經濟學。 帕西嘗試阻止法國和普魯士因盧森堡問題而開戰,1867年成立「Ligue internationale et permanente de la paix」。後來該組織成為普法戰爭的受害者,他便以「Société française des amis de la paix」之名重整陣營,後來1889年又正式成立「Société française pour l'arbitrage entre nations」。 1889年,56名法國國會議員、28名英國議員以及來自意大利、西班牙、丹麥、匈牙利、比利時和美國的國會代表組成了「國際國會聯盟」,當中帕西是三位主席之一。 帕西是著名的演說家,他聲線雄朗、動作有力、態度莊嚴。 1901年,他和亨利·杜南(紅十字會創辦人)同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 Passy Passy Category:胡格诺派.

新!!: 议会和弗雷德里克·帕西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韦达

弗朗索瓦·韦达(法语:François Viète;拉丁語:Franciscus Vieta;),16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为近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是名律师,是皇家顾问,曾为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效力。 1540年,韦达生于法国普瓦图地区,今旺代省的丰特奈-勒孔特(Fontenay-le-Comte),早年在普瓦捷学习法律,后任律师。数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符号的人。他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和未知量的乘幂,而且用来表示一般的系数。他把符号代数称为类的算术,以别于数的算术。他还发现了代数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韦达定理。韦达对三角学也更进一步将已有的三角学系统化。在他对三角法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法则》中,就有解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等的详述,并且还有平面三角形的正切定理、球面钝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许多三角恒等式以及差化积定理等。他并有系统地发展了利用全部六种三角函数求解各种平面与球面三角形的方法。1603年12月13日韦达在巴黎病逝。 著有《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分析方法入门》。 韦达最早明确给出有关圆周率的无穷运算式,而且创造了一套十进分数表示法,促进了记数法的改革。之后,韦达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由笛卡儿继承,发展成为解析几何。.

新!!: 议会和弗朗索瓦·韦达 · 查看更多 »

彩通

彩通(Pantone Inc.)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卡爾士達特市(Carlstadt, NJ),是一家專門開發和研究色彩而聞名全球的權威機構,也是色彩系統的供應商,提供許多行業包括印刷及其他關于顏色如數碼技術、紡織、塑膠、建築以及室內設計等的專業色彩選擇和精確的交流語言。 彩通於1962年由現任公司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劳伦斯·赫伯特(Lawrence Herbert)所收購,當時只是為化妝品公司生產顏色卡的小公司。赫伯特於1963年推出第一本的「彩通配色系統」色標。 2007年10月,色彩管理與設備公司以1.8億美元收購彩通為全資子公司。.

新!!: 议会和彩通 · 查看更多 »

佛蒙特州同性婚姻

美国佛蒙特州内的同性婚姻于2009年9月1日被正式合法化。 2007年7月,佛蒙特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给予同性伴侣民事结合身份的州份,同时佛州也是美国第一个以立法方式准许同性婚姻的州份。.

新!!: 议会和佛蒙特州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余連發

余連發(),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臺北縣萬里鄉,籍貫臺灣新北市,家中務農,原服義務役士兵役,經過部隊保薦就讀陸軍士校晉任士官,再保薦就讀陸軍官校42期砲兵科晉任軍官,曾任後備司令、國防部軍情局長、憲兵司令、陳水扁總統府侍衛長、國防部國會聯絡處長、國防部人力司役政處長、陸軍步兵257師長、參謀本部人次室人綜處長、陸軍步兵127師砲兵指揮官。2000年時,成為政黨輪替後首位總統府侍衛長。2005年6月1日晉升二級上將,擔任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末任上將編階司令。也成為了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唯一一位從義務役二等兵升到上將司令之人。.

新!!: 议会和余連發 · 查看更多 »

御准

御准又稱王室同意(Royal Assent),是指立憲君主正式批准並頒布其國家議會法案,由此建立法律的程序。對絕大多數的現代君主政體而言,御准僅是一項例行程序;但即使在統治者仍有權拒絕授予御准的國家(例如英國、挪威和列支敦斯登),統治者也甚少動用此權,而是遵從其政府的決策,以免陷國家於可怕的政治危機中(參見保留權)。歐洲君主政體對否決權的行使曾實為頻繁;但自18世紀發展出現代民主政治氛圍後,拒授御准的情形已極為少見。 御准通常是以英皇制誥等較為書面的方式進行授予,有時也會伴隨著詳盡儀式。例如在英國,上議院專員在經君主任命後,負責在西敏宮的典禮上宣布批予御准。在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僅由總督簽署法案。然而,無論是御准方式為何,議會在事後必須獲知御准;此可以由兩種途徑:上議院專員或君主的代表在各議院在場時公開授予御准;或者個別通知議院,對象通常是該議院議長。.

新!!: 议会和御准 · 查看更多 »

復仇者聯盟:史上最強英雄戰隊

《復仇者:史上最強英雄戰隊》(The Avengers: Earth's Mightiest Heroes)是漫威漫畫以其旗下的超級英雄隊伍復仇者為題材的美國動畫,預計製作五十二話。2010年秋天,由迪士尼微型先播放全部二十集的迷你卡通。 作品初期、是以原創的復仇者成員為主的特集篇、包括領袖鋼鐵人、蟻人(哥利亞)、綠巨人浩克、小黃蜂都有登場。而雖然本作是以史丹·李與傑克·科比的原作故事為準、不過也加入了其他原作漫畫與驚奇作品世界的豐富要素。.

新!!: 议会和復仇者聯盟:史上最強英雄戰隊 · 查看更多 »

德国国旗

德國國旗是由三條等寬的分別為德國國家代表色「黑、紅、金」色的橫條組成的三色旗。 黑、紅、金三色旗最早出現於19世紀早期,開始正式使用是在1848年德國革命。短命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1848–1850)提議使用三色旗為民主化德國聯邦的旗幟。一戰之後建立的威瑪共和國也使用三色旗為德國國旗。世界大戰後的東西德都將三色旗作為自己的國旗,直到1959年東德在三色旗上加上國徽前這兩個國家的旗幟是完全相同的。從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黑、紅、金三色旗再次成為德國國旗。 德國國旗也並非總是使用黑、紅、金三色作為其基色。1866年的普奧戰爭之後,普魯士王國領導的北德意志邦联採用黑、白、紅三色旗為聯邦旗。黑-白-紅三色旗後來也成為1871年德意志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旗,並一直使用到1918年一戰結束。1933年開始納粹德國也曾短期的使用過黑、白、紅三色旗。 三基色黑、紅、金和黑、白、紅在德國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常常獲得不同的解釋。現在黑、紅、金代表二戰後的共和民主政體體制,現在的德國聯邦和自由的聯合體:不僅僅是德國的自由,還包含了德國人民的民主自由。.

新!!: 议会和德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德国总理

联邦总理(Bundeskanzler,简作Kanzl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德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其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總理是由德国联邦議會根据联邦总统的建议未经辩论的选举产生,再經联邦总统任命,就可以正式成為總理,而联邦總統不能拒絕任命總理。總理通常为议会最大党,即執政黨的領袖,另外設有副總理一職作為副手。.

新!!: 议会和德国总理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邦聯

德意志邦联(;1815年6月8日—1866年8月23日)是在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而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目的是团结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后余下的德意志邦国。.

新!!: 议会和德意志邦聯 · 查看更多 »

律實動物園

律實動物園(英文:Dusit Zoo)位於泰國的首都曼谷的律實縣之拍喃五路的動物園。毗鄰舊的國會大廈,原來是暹羅君主拉瑪五世的御用鹿苑,供養梅花鹿,其後世界各國相繼進貢珍禽異獸,使它成為泰國著名的動物園。它是一個綠化園林,種植許多有花灌木及可供划艇的池塘。這裡的白象懂得向觀光旅客行禮討食;長臂猿亦時刻盯著觀光旅客手裡的冰棍。.

新!!: 议会和律實動物園 · 查看更多 »

保姆國家

保姆國家或婆婆政府(nanny state)是指一個對其人民推行過多保護性政策的國家,比喻保姆或婆婆對小孩給予過度呵護。這個詞由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伊安·麥克勞德於1965年12月3日的旁觀者專欄提出。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2000年對這個詞被用於形容新加坡的管治模式上進行回應:「如果新加坡是個保姆國家,那麼我就為培育出這麼一個國家感到驕傲。」 按不同場合保姆國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它一般用以批評政府諸如對公共衛生進行過度干預,嚴格的疾病監控、防疫、強制或政府資助的疫苗注射計劃、食品標籤法、含糖飲料稅、或飲水加氟等。.

新!!: 议会和保姆國家 · 查看更多 »

忽里勒台

忽里勒臺大会(),是古代蒙古及突厥民族的一種軍政議會,負責推舉部落的可汗或其他長官。早年蒙古帝國的所有大汗,例如成吉思汗及窩濶台汗都是由忽里勒臺所推選出來的。時至今日,忽里勒台在突厥民族中则用來指現代的議會以及國家的國會。.

新!!: 议会和忽里勒台 · 查看更多 »

俄国立宪会议

俄国立宪会议(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е Учредительное собрание,拉丁轉寫:Vserossiiskoe Uchreditelnoe sobranie) 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推翻俄羅斯帝國后而产生的一个宪政民主议会。这个民主的议会在1918年1月5日(儒略历)16时由民选代表召开,但翌日凌晨5时即遭列寧等布尔什维克強制解散,歷史上仅仅存在了13个小时。.

新!!: 议会和俄国立宪会议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议会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Türkiye Büyük Millet Meclisi,简称TBMM;當地多以「Meclis」稱呼,即「議會」之義)是土耳其最高立法机构,於1920年4月23日成立於安卡拉,其歷史比土耳其共和國還久。在議會成立至國家成立期間,大國民議會一度是土耳其的最高权力及行政機關。.

新!!: 议会和土耳其大国民议会 · 查看更多 »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官方名称“圣马力诺共和国”(), 也被称为“最庄严尊贵的圣马力诺共和国”(), 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亚平宁山脉东北侧,处于被意大利包围的国中国状态。圣马力诺国土面积,人口33,285人。 其国家首都是圣马力诺市,最大的城市是位于塞拉瓦莱的。圣马力诺是欧洲委员会所有国家中人口最少的国家。 圣马力诺的国名来源于圣玛利诺(圣马利诺斯),一个来自拉布岛(位于现在的克罗地亚)罗马帝国殖民地的石匠。公元257年,圣玛利诺参与了里米尼的城墙重建工作,该城市的城墙曾因为遭受海盗的袭击而被破坏。公元301年,圣玛利诺在蒂塔诺山修建了一个独立的修道院社区。因此圣玛利诺号称是现存最古老的主权国家和历史最悠久的立宪制共和国。 圣马力诺由《》管理,该宪法成书于16世纪,由拉丁文书写完成的一套六本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圣马力诺认为这是最古老的迄今仍然有效的政府文件或宪法。 圣马力诺的国家经济主要依靠金融业、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就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圣马力诺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与欧洲发达地区水准持平。圣马力诺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高度稳定和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该国既没有国家债务也没有预算盈余。 圣马力诺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车比人多的国家。在外交上,圣马力诺追随意大利领导,而且它还是团结谋共识集团的核心成员。.

新!!: 议会和圣马力诺 · 查看更多 »

圣马力诺执政官列表

圣马力诺执政官是圣马力诺的国家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政府和议会首脑。每届两名执政官,两人权利相等。任期为6个月,于每年3月和9月改选,于4月1日和10月1日任职。执政官不可连任,但可3年后继续当选。.

新!!: 议会和圣马力诺执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圣诞市场

圣诞市场,又稱為聖誕市集,是一種在圣诞节前之将临期內舉行的臨時街市,主要盛行於德國、奧地利等德語地區(德語多稱為Weihnachtsmarkt),也在法國、捷克等德国周边國家出現。最早目的為为了多准备过冬用的东西,並在城鎮的廣場和附近的街道上上擺攤舉行,集会上会露天销售食品,饮料,和其他应季产品,一般伴随着民俗活动,如唱民歌或者跳舞。通常圣诞市场在距圣诞节四个星期时,即将临期开始时开张,在圣诞节前结束。 圣诞集市传统特色包括摆设耶稣诞生的马厩,各式姜饼还有香料酒。各地有不同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比如玩具,书籍,和圣诞树装饰挂件。.

新!!: 议会和圣诞市场 · 查看更多 »

地產大亨

大富翁(英語:Monopoly),又译强手棋,是一種多人策略图版游戏。參賽者分得遊戲金錢,憑運氣(擲骰子)及交易策略,買地、建樓以賺取租金。英文原名monopoly意為「壟斷」,因為最後只得一個勝利者,其餘均破產收場。遊戲的設計當初旨在暴露放任資本主義的弊端,豈料推出之後大受歡迎。.

新!!: 议会和地產大亨 · 查看更多 »

地方行政計劃 (香港)

地方行政計劃是香港1970年代香港政府在市區開始發展的計劃。此計劃的目的是透過民政處組成一個類似本來只在新界才有的溝通聯繫網絡。初時是協助推行清潔香港運動和撲滅暴力罪行運動而成立的撲滅罪行委員會。以樓宇為基礎並自行任命成員的組織有居民組成的互助委員會,以及由業主組成的業主立案法團,這些組織的主席共同參與分區委員會。分區委員會的主席又成為民政區委員會的成員。 1980年6月公布之地方行政模式綠皮書,政府建議香港劃分18區,每區設立區議會、政務處和地區管理委員會,代表每區有地方議會和地方行政機構,反映當時在各區擔任日趨發展的角色和推動市民參與區內事務。由1981年4月1日起,地區諮詢委員會依照政府所公佈地方行政白皮書的決定,改稱「區議會」。市區成立地區管理委員會及政務處,新界地區的理民府改為政務處和成立地區管理委員會。.

新!!: 议会和地方行政計劃 (香港) · 查看更多 »

地方議會

地方議會指管理一個國家行政區之立法事務的組織。 地方議會不隸屬於国会或中央政府,也不直接由地方行政機關管轄。地方議會一般擁有地方立法權及審核權,但這視乎中央政府賦予地方有多大權力。.

新!!: 议会和地方議會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新!!: 议会和北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北极圈行动

北极圈行动(Unternehmen Nordpol,Operation North Pol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军事情报机构阿勃维尔发起的巨大反情报行动代号,由身在荷兰的德国反间谍机构头目策划,在1942年至1944年,德国军方利用被捕的荷兰特工向英国发送假情报,并利用其电台接收从英国发来的情报,以操控英国军事决策。.

新!!: 议会和北极圈行动 · 查看更多 »

國家大呼拉爾

國家大呼拉爾(Улсын Их Хурал,轉寫:Ulsyn Ikh Khural)是蒙古國的一院制議會Montsame News Agency.

新!!: 议会和國家大呼拉爾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列表

國家圖書館多依各國呈繳法徵集國內出版品,亦為一法定的出版品受繳機構,通常也為ISBN及ISSN的配發單位;而其服務對象,由於它屬於學術性圖書館,故以研究人士為主,同時也對政府各機關、議會服務。 本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下面的目錄按國家英文名称首字母排列。.

新!!: 议会和國家圖書館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议会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國家議會

#重定向 议会.

新!!: 议会和國家議會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新!!: 议会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后组成的跨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其主要任務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的成立目的如《》所述,包括透過集体安全及軍備控制來預防戰爭,藉由談判及仲裁來平息國際間的紛爭。国际联盟及其他同時期的條約也提到勞動條件、對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軍備交易、公眾衛生、戰俘待遇,以及保護歐洲的少數族群。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國際聯盟达到極盛時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個。 國際聯盟所体现的外交思维反映了數百年來世界外交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國際聯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需要依靠當時國際間的大国執行其決議、維持經濟制裁,或是在必要時提供軍隊,然而這些大國未必願意這麼做。經濟制裁也會傷害國際聯盟的成員,因此這些國家不願意配合。美國則因為參議院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一開始就沒有加入國聯。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時,國際聯盟指責義大利軍隊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醫療帳篷作为攻擊目標,贝尼托·墨索里尼则回應称:「國際聯盟在麻雀大声喊叫時運作的很好,但在老鹰掉下来時一點用都沒有」。 在1920年代國際聯盟有顯著的成功,也有一些早期的失敗案例,但國際聯盟終究未能阻止轴心国在1930年代的侵略行爲。德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退出了国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發證實,國際聯盟無法起到維護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的作用。國際聯盟歷時26年,後來被1946年4月20日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此外,联合国繼承了一些國際聯盟成立的機構及組織。.

新!!: 议会和國際聯盟 · 查看更多 »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簡稱國大)是依据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代表中华民国全国国民于中枢行使政权的机构,曾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政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國民大會由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國代)組成,其最重要職權為選舉總統與副總統,这与美國選舉人團、韓國總統朴正熙時代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前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代议制立法機構類似。2005年6月7日,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凍結與國民大會相關條文,使國民大會停止運作,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架構。 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原文雖未改動,但依據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憲法半數本文已經停止適用,將國民大會的職權轉移到其他機構或直接交付人民來行使;但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有效期限為國家統一前,所以與國民大會相關的《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國民大會同意權行使法》等相關法律仍然沒有廢止。國民大會凍結後,2012年3月第8屆立法院院會由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提出上述三法的廢止案,但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並未完成審查。.

新!!: 议会和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國民議會艦隊

德國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支全德國海軍由1848年7月14日召開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於德意志1848年革命期間組建的,並在 1848年到1851年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戰爭中同丹麥作戰。該軍有德國「國民議會艦隊」之稱。參見 命名和憲法依據.

新!!: 议会和國民議會艦隊 · 查看更多 »

國民黨 (1912年)

國民黨由宋教仁於民國元年(1912年)主導成立,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一個主張內閣-制-的重要政黨。國民黨係由中國同盟會和其他黨派合併而成,與日後孫中山成立的中華革命黨,以及由其改組而來的中國國民黨淵源頗深。雖然國民黨的理事長孫文及部分成員後來另立了中華革命黨,然而是否應將國民黨視為中華革命黨及中國國民黨之前身,仍存在諸多爭議。.

新!!: 议会和國民黨 (1912年) · 查看更多 »

國會法令

國會法令(Act of Parliament),又稱主體法例,是由國會(立法機構)通過的法規(statute)。在愛爾蘭共和國,國會法令正式稱為愛爾蘭國會法令(Act of the Oireachtas);而在美國則稱為國會法案(Act of Congress)。.

新!!: 议会和國會法令 · 查看更多 »

僭主

僭主(τύραννος|tyrannos;tyrant),又译為暴君,政治學術語,是一種君主制的變體。希腊时代認為,不通过世袭、傳統或是合法民主选举程序,憑藉個人的聲望與影響力,获得权力,來統治城邦的統治者,這樣的統治者被稱為僭主。 很多国家政权形式,一开始并非为僭主设计,但却很容易转变为僭主,因为没有能力阻止僭主的转变。譬如專政、社團主義、精英政治、神權政治等。.

新!!: 议会和僭主 · 查看更多 »

刚果共和国议会

刚果共和国议会由两院组成。它们分别是:.

新!!: 议会和刚果共和国议会 · 查看更多 »

利澤垃圾焚化廠

利澤垃圾焚化廠為一座位在臺灣宜蘭縣五結鄉的垃圾焚化廠,是宜蘭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垃圾焚化廠,目前焚化廠宜蘭縣政府環保局委由達和環保公司進行廠區營運事宜,並且也是全臺灣首座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焚化廠。.

新!!: 议会和利澤垃圾焚化廠 · 查看更多 »

刘永福

刘永福(),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客家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朝軍事人物,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 劉永福最初是太平軍的將領,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盤踞中越邊境。後受越南阮朝招安,並獲封官職,參與越南抗法運動,成為中法戰爭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成為清勇將領。1894年調赴台灣協防。1895年5月25日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后,劉永福不願意投降,便拥立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同年6月在台南自立为大总统。乙未戰爭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中国大陆。.

新!!: 议会和刘永福 · 查看更多 »

刘晓波广场事件

刘晓波广场事件,是指2014年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議會議長蒙德爾森提案籲美國國會將將華盛頓國際路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所在的3505号門前的一段以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来命名为“刘晓波广场”()的一个事件。劉曉波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羈押的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直到2017年過世前仍受政府的監禁。若改名成功,中国驻美使馆地址会变为刘晓波广场1号。此舉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不滿,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稱「此爲挑釁行爲」。2016年2月16日,歐巴馬政府表示将否決該項議案。.

新!!: 议会和刘晓波广场事件 · 查看更多 »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親王國(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也译作列支敦斯登公國,舊譯力喜騰斯坦因,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聯合國區域集團定義為西歐國家),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烏茲別克)。同时该国也是唯一一个官方语言是德语但与德国没有交界的国家。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兼人口稀少,但卻擁有極高的國民收入水準,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60,000歐元,是一個以阿爾卑斯山美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準而著稱的富裕小國。.

新!!: 议会和列支敦斯登 · 查看更多 »

分治島嶼列表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島嶼都由一個國家統治,它們若非成為島國,就是成為大陸沿海國的部分領土。本列表列出了較為少見的多國分治島嶼(跨國島嶼)。這些島嶼通常較大,且當中亦有因為多國分治而陷於國際糾紛者。.

新!!: 议会和分治島嶼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義雄 (政治人物)

周義雄(1957年11月18日-),中國國民黨南投縣埔里鎮政治人物,現任第17屆南投縣埔里鎮鎮長。曾為南投縣埔里鎮第16屆鎮長,並曾任南投縣議員。.

新!!: 议会和周義雄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呂慶龍

呂慶龍(Michel Ching-long Lu,),臺灣嘉義人,資深外交官,曾經擔任中華民國駐海地共和國大使,2007年至2015年任駐法國代表。, 淡江時報, 2010/09/27.

新!!: 议会和呂慶龍 · 查看更多 »

哥德堡

哥德堡(瑞典語:Göteborg, )是瑞典的第二大城市,仅次於首都斯德哥尔摩。哥特堡近邻挪威,也是瑞典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哥特堡是瑞典享譽全球的汽車製造廠沃尔沃汽車之創廠地,而瑞典超級足球聯賽中的哥登堡足球會則是一支以哥德堡為主場的球隊。同时它也拥有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多學生的哥德堡大学(Göteborgs universitet)。 约塔河在哥德堡流入卡特加特海湾,将城市分成了两个部分。约塔河的入海口很适合作为港口,因此哥德堡也是北欧国家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新!!: 议会和哥德堡 · 查看更多 »

哥斯達·巴格

哥斯達·阿道夫森·巴格(Gösta Adolfsson Bagge,),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逝世於斯德哥爾摩的赫格里德。巴格是一位經濟學家和保守派政治家。 巴格畢業于斯德哥爾摩大學。他和另一位瑞典經濟學家伊利·赫克歇爾在1911年創立了《Svensk Tidskrift》(瑞典雜誌),此雜誌主張經濟自由而政治保守。1917年,巴格憑藉一篇關於工資的論文獲得斯德哥爾摩大學頒授博士學位 ,並得到委任為副教授。1921年獲正式升為經濟學教授。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社會學院從事社會政策研究。1910年到1920年,巴格活躍於政壇主要熱衷社會政策討論,1932年成爲國會議員。 巴格於1935年接替退休的政治家Arvid Lindman擔任右翼國家組織的領導人,他一直維持其政黨黨魁地位直到1944年。他是一位右翼政黨裏的社會保守主義的政治家,卻有著崇尚自由經濟的思想,最佳的例證便是他嚴厲批評財政大臣、社會民主黨的Ernst Wigforss推行的經濟政策。巴格也曾擔任内閣大臣,1939年至1944年的聯合政府中巴格就獲任命為宗教事務大臣(主管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和教會等事務)。 擔任閣員的時期,巴格帶頭支持芬蘭武力對抗蘇聯的入侵,甚至希望瑞典幫助這個北方鄰邦。 巴格也是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他在1942年當選入院,編號為896;另外於1944年,巴格又獲得皇家工學院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巴格生於斯德哥爾摩,也在那裏去世:他的墓地是斯德哥爾摩市的北方墓園。.

新!!: 议会和哥斯達·巴格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议会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默·海瑟

哈默·海瑟(Hamo Hethe)(?-1352年) 是一位中世纪罗彻斯特主教(Bishop of Rochester)。他于1317年3月18日当选,1319年8月26日祝圣。他于1352年初辞职,于1352年5月4日逝世。Powicke Handbook of British Chronology p. 248 哈默,与大主教密尔顿,托马斯·科布涵以及史蒂芬·德格雷夫森德,在爱德华二世于议会会议的抗辨中,均参与了谈话。 Weir Queen Isabella p. 257.

新!!: 议会和哈默·海瑟 · 查看更多 »

哈迈德·本·伊萨·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

谢赫哈迈德·本·伊萨·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阿拉伯文:,1950年1月28日-),KCMG,是巴林王国现任国王(2002年开始)。他是巴林国前任埃米尔伊萨·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的儿子,其父逝世后继任埃米尔(1999年),从2002年开始改称国王。.

新!!: 议会和哈迈德·本·伊萨·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 · 查看更多 »

哇!陳怡君

《哇!陳怡君》(Youth Power)(原劇名《我的女子時代》、《女子時代》、《我叫陳怡君》),2015年TVBS歡樂台第六部原創概念劇,為台視周五優質戲劇。由陳怡蓉、姚元浩、鄒承恩、李千娜領銜主演。2015年1月8日開拍,7月21日全劇殺青 (因為7月7日開始到倫敦補拍英國部分劇情,和在殺青酒後兩天,跟陳怡蓉補拍一些鏡頭)。全劇以4K電影規格拍攝。台視主頻於5月1日起每週五晚上10點首播,9月18日播出最終回,而TVBS在翌日重播,全劇共21集,為TVBS原創概念劇最多集數者。但台視、TVBS會播出不同版本的結局,前作《新世界》。TVBS歡樂台於2015年5月2日起每週六晚上10點播出,9月19日播出最終回。前作《俏摩女搶頭婚》。本劇獲得中華民國文化部103年補助高畫質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新臺幣4,000萬元。在官方網頁也有《全台怡君的故事》的紀錄片,描述臺灣各地,其中三位名字裡有「怡君」二字民眾的故事。而戲後也播出《怡君哇哇叫》,是拍漏網鏡頭。 本劇結局為雙版本(台視:溫馨版、TVBS:浪漫版)。.

新!!: 议会和哇!陳怡君 · 查看更多 »

唐飛

唐飛(),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江蘇太倉縣,曾為中國國民黨籍,現為無黨籍,空軍一級上將,曾任駐美國武官、駐南非共和國武官、空軍官校校長、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是第一位空軍出身的國防部部長,也是繼陳誠與郝柏村之後,第三位曾任參謀總長的行政院院長。.

新!!: 议会和唐飛 · 查看更多 »

唐飛內閣

唐飛內閣組成於2000年5月20日,是由2000年首度取得執政權的民主進步黨所組成的第一個內閣。 唐飛內閣上任之後,由於施政理念的巨大差異,最終唐飛於同年10月5日公開宣佈請辭,由副院長張俊雄接任,唐飛內閣僅維持了短暫地四個半月即告終。.

新!!: 议会和唐飛內閣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议会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冰岛议会

全體议会(Alþingi)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议会之一,约930年在辛格韦德利创立,此後因為冰岛在挪威和丹麥的殖民統治下而失去議事功能(僅作為法院存在)。它直到現在仍在运行。1944年,冰岛独立后,它成为该国最高立法机构。原采取兩院制,1991年后采取一院制,共有63名议员。 Category:930年建立 Category:冰岛政治 Category:各国议会 Category:一院制立法機構.

新!!: 议会和冰岛议会 · 查看更多 »

冗長辯論

冗長辯論(filibuster)狹義是議會中居于劣勢的一小部分甚至單獨一位议员,無力否决特定法案、人事,或為達到特定政治目的時,在取得發言權後以马拉松式演說,達到癱瘓議事、阻撓投票,逼使人數佔優的一方作出讓步的議事策略。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年8月1日而廣義的冗長辯論,則是議會中議員利用議事規則漏洞作冗長演講為主,並用各種方法輔助,以達到拖延會議進程的一種議事策略。該策略通過發表超長辯論而達到拖延表決或者拖延會議進程的目的。.

新!!: 议会和冗長辯論 · 查看更多 »

入江俊郎

入江俊郎(),日本東京都人,曾經歷最高裁判所判事(最高法院法官)。.

新!!: 议会和入江俊郎 · 查看更多 »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是一份展示男女間在經濟地位、學習機會、政治參與及衛生福利四個範疇中的差距的报告。報告由世界經濟論壇於2006年在瑞士首次發表,其後每年發表一次。2016年的报告涵盖144个主要和新兴经济体。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旨在衡量性别平等的指标。.

新!!: 议会和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 查看更多 »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是中華民國(台灣)研議中的法律,最初由太陽花學運參與者提倡,為該學運的主要訴求之一。目的在使海峽兩岸簽訂的各項協議能獲得國會與全民的監督與參與。包括朝野與大陽花學運等相關人士提出,共有8種版本草案,於2016年4月15日在立法院內進行相關審議。.

新!!: 议会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 查看更多 »

兩院制

兩院制是一種以兩個獨立運作的議會(議院)組成立法機構的政治制度,亦被稱為二院制。與之相對的制度稱為單院制或一院制,即是只有單一議會作為立法機構。.

新!!: 议会和兩院制 · 查看更多 »

公同會運動

公同會運動,又稱復藩運動,是日本兼併琉球、設置沖繩縣之後,琉球士族階級以琉球末代國王尚泰的兒子尚寅、尚順為中心,發起的一個琉球人自治運動。 1896年左右,尚泰王的次子尚寅聯合志同道合的琉球人,成立公同會,試圖讓琉球王室(第二尚氏)成為世襲的沖繩縣執政者(知事)。1897年(明治30年),公同會派遣代表前往東京,向日本政府請願。其請願的主要內容為:.

新!!: 议会和公同會運動 · 查看更多 »

公共预算

公共预算是强调预算的公共性,即无论产生的程序上,还是实体内容上,公共预算这一概念至今仍被许多人单纯认为是政府的计划,而实质它必须是由议会或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必须具有程序合法性。.

新!!: 议会和公共预算 · 查看更多 »

公民論壇 (捷克)

公民论坛(捷克語:Občanské fórum)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中成立的一政党。 公民论坛的宗旨是促使捷克斯洛伐克的反独裁势力联合,推翻极权政府。在这方面,瓦茨拉夫·哈维尔,作为其领导人和创始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于1989年12月29日,当选总统。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战略,却在1990年大选时赢得了超过80%的选票,这是自1946年以来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自由选举。 公民论坛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其领导人最初源于77宪章签字的异议人士。 1989年12月,其主席哈维尔当选为总统后辞去其在论坛的领导职务,原因是他否定政党政治。 1990年10月16日,瓦茨拉夫·克劳斯新任主席。 1991年1月,克劳斯的支持者宣布,他们将组建一个独立的党派公民民主党用一个更鲜明的方案倡导經濟自由主義。1991年2月,克劳斯当选为公民民主党主席。由外交部长伊里丁斯特比尔领导其余的公民论坛成员组成公民运动。1991年7月,克劳斯宣布跨党合作。公民民主党在1992年的选举中取得胜利,而公民运动因为未能达到5%的标准进入议会,最终消失。.

新!!: 议会和公民論壇 (捷克)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斗争

共产主义斗争(Lotta Comunista)是意大利的一个左翼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65年12月,创始人是Arrigo Cervetto和Lorenzo Parodi。该党的一些早期成员曾加入意大利各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和意大利共产党。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左翼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反斯大林主义。该党的总部位于热那亚。该党反对在当前时期采取任何形式的议会斗争方式。 Category:左翼共产主义 Category:意大利政党.

新!!: 议会和共产主义斗争 · 查看更多 »

克罗地亚国家银行

克罗地亚国家银行(Hrvatska Narodna Banka,简称HNB;IPA:),系克罗地亚共和国之中央银行,属于拥有法律人格之政府机构。在行政上向克罗地亚议会负责,但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管理权。而其通过业务取得的利润,皆需上交国库。.

新!!: 议会和克罗地亚国家银行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國家議會

克里米亞国家议会(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овет Республики Крым;Державна Рада Республіки Крим;Къырым Джумхуриетининъ Девлет Шурасы),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1992-2014)中称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最高拉達或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最高議會,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在俄罗斯克里米亚共和国中称为克里米亞共和國国家议会,是克里米亞共和国由75名议员组成的地方议会。.

新!!: 议会和克里米亞國家議會 · 查看更多 »

克恩顿州

克恩顿州(德语:Kärnten,斯洛文尼亚语:Koroška,英语:Carinthia),又译作“克恩滕州”或“卡林西亚州”,是奥地利最南面的一个州。.

新!!: 议会和克恩顿州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拥有约700名大學生,35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同时,它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 在20世纪,三一学院获得了32个诺贝尔奖以及5个菲尔兹奖,为剑桥大学各个学院中最多。三一学院著名校友包括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尼尔斯·玻尔,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伯特兰·罗素,六位英国首相,以及许多英国皇室成员(其中第二代格洛斯特和愛丁堡公爵威廉親王和查尔斯王子分别于1790年和1970年取得学位)。.

新!!: 议会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 查看更多 »

国会议员

国会议员 (英文: Member of Parliament (MP) 或 Member of Congress),是指一個國家國會的議員,主要職責為代人民在國會發表意見,或質問官員、提出法案、參與表決等,依各國國會名稱的不同,國會議員也會有不同的名稱,稱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委員」(中华民国)等等,或如果其國會有分為两院制亦有「上議員」、「下議員」、「參議員」、「眾議員」等等稱呼。國會議員的任期在各国亦有不同,一般为二至六年。 以英國為例,古代議員是由貴族、主教或富豪所擔任,能參與投票選出議員的選民,受有財產限制,並非人人可投票。二十世紀後,通常是由人民經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但兩院制的英國上議院議員,依然不經民選而是由世襲的貴族與首相推薦產生。 中华民国最早的国会议员是1913年经选举而产生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

新!!: 议会和国会议员 · 查看更多 »

国民议会

国民议会 (national assembly),是指某些共和制国家的议会或下议院,可以指:.

新!!: 议会和国民议会 · 查看更多 »

四院制

四院制(英文:Tetracameralism),意即由四個議院組成的議會,與現時常見的一院制與兩院制相比,三院制與四院制十分罕見。.

新!!: 议会和四院制 · 查看更多 »

四月提綱

《四月提纲》(апрельские тезисы)是布尔什维克党主席列宁在1917年4月17日(儒略历4月4日)在圣彼得堡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全名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随后刊登于布党机关报《真理报》。在四月提纲之中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用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新!!: 议会和四月提綱 · 查看更多 »

皇室典範

《皇室典範》是日本一套規定皇位繼承順序、日本皇室的制度與結構相關的法律。皇室典範一詞係指兩者,一為《大日本帝國憲法》時代的產物(1889年2月11日裁定),另一者即為在《日本國憲法》下制定而成的(1945年1月16日法律第三號)。為了將前者和後者區別,前者多以舊皇室典範稱之。舊皇室典範和憲法同等級,並非法律。這點和現行的典範即有相當大的差異。.

新!!: 议会和皇室典範 · 查看更多 »

皇家特權

皇家特權是特有的權力、特權和豁免權的組合體,只在擁有屬於君主的君主國的普通法中并且有時在民法司法權中被承認。它是一些政府關於他們國家的統治方式的進程的行政權力被執行的手段,由君主擁有并被賦予君主。它是一些政府關於他們國家的統治方式的進程的行政權力被執行的手段,由君主擁有并被賦予君主。個別特權能被國會廢除,雖然在聯合王國特別程序適用。 雖然一些共和國國家元首擁有類似的權力,但它們并不完全相同,包含一些基本的不同處,而且不同處可能或多或少都比較廣泛。見保留權力。 雖然特權起初只由君主行使,並且不需要國會的同意,但它們現在總在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被行使,首相或內閣就相關向國會負責。可能有君主可以在沒有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選擇行使皇家特權的情形。這樣的情形是罕有的,並且通常只發生在緊急狀況或現有的先例不足以適用於存有疑問的境況的情形。在許多自由民主制君主立憲國家,這樣的行為可能促成憲法危機。 然而不是所有君主立憲國家都有能被獨立行使的皇家特權。例如,瑞典國王和日本天皇有不能被以任何程度的個人自行決定權行使的特定的政府職責,不論有什麽樣的境況。.

新!!: 议会和皇家特權 · 查看更多 »

皇家特權 (英國)

皇家特權是特有的權力、特權和豁免權的組合體,只在一些如英國那樣由君主統治的國家承認。它是一些政府執行它們國家的行政權力的方法,由君主擁有并賦予給君主。 雖然一些共和國國家元首擁有類似的權力,但它們并不幾乎相同,包含一些基本的不同處,而且不同處可能或多或少都比較廣泛。見保留權力。 雖然特權起初只由君主行使,並且不需要國會的同意,但它們現在總在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被行使,首相或內閣就對決定負有對國會的責任。可能有君主可以在沒有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選擇行使皇家特權的情形。這樣的情形是罕有的,並且通常只發生在緊急狀況或現有的先例不足以適用於存有疑問的境況的情形。.

新!!: 议会和皇家特權 (英國)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议会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王添灯

-- 王添--(),字子文,臺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北廳文山郡新店庄(今新北市新店區),為臺灣文化協會成員、臺灣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省茶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理事長、三民主義青年團臺北分團主任,1946年當選為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並任《人民導報》社長、《自由報》社長。根據蘇新的說法,王添灯後來遭中國國民黨軍警以酷刑折磨,再淋上汽油活活燒死。.

新!!: 议会和王添灯 · 查看更多 »

灰鷹

鷹(英語:Greyhawk)是龍與地下城角色扮演遊戲最早期的戰役設定之一,又稱灰鷹世界。灰鷹一詞也指稱此設定中的自由城市灰鷹(Free City of Greyhawk),此城市外圍的灰鷹堡,以及在其他設定集名為「鋼龍族」(Steel Dragons)的灰鷹龍族(Greyhawk Dragons)。灰鷹的許多規則都是龍與地下城主要作者Gary Gygax與其他人在遊戲過程中整理出來的。在建構背景時,Gygax將他的玩家的戰役設定也納入灰鷹世界,包括Dave Arneson的黑原谷 以及Len Lakofka的Lendore Isles等等。.

新!!: 议会和灰鷹 · 查看更多 »

珀斯

斯(Perth)是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根據2008年6月的人口統計,珀斯都會區的人口共有202萬人,是澳洲第四大城市,人口增长率高於國家統計的平均水平。 由於地處澳洲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地區,擁有溫和的氣候與天鵝河岸的別緻景色,使珀斯得以成為非常受歡迎的觀光旅遊目的地。 珀斯擁有廣闊的居住空間及高水準的生活質素,於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都是名列前茅,反映出珀斯無論居住環境,生活質素及社會福利等都是极佳的城市。珀斯人的友善态度世界公认,曾於2003年獲得世界最友善城市称号,得到世界性的讚賞及認同。.

新!!: 议会和珀斯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拉波尔

查·德拉波尔(),英格兰王位觊觎者,也是约克王朝最后的王位觊觎者。在众多亲属被处决后,他流亡,在康布雷同盟中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结盟。路易十二认为让理查取代亨利八世为英格兰国王更合自己的心意。 1514年,理查开始实施夺取王位的计划。他和12000雇佣兵在布列塔尼准备入侵英格兰,率军到圣马洛;但当他准备起锚时,正逢英格兰和法国达成和议。弗朗索瓦一世成为法国国王后,理查于1523年重建联盟,计划率约克派再次入侵英格兰夺取王位。但两年后,理查陪同弗朗索瓦一世参加帕维亚之战并战死,他的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际。.

新!!: 议会和理查·德拉波尔 · 查看更多 »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重要啟蒙思想家、教育家、东京学士会院首任院长、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创立者、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影響了明治維新運動,曾經作为1880年在日本设立的興亚會的顾问。 雖然福泽谕吉本人並沒有受到特定學說的影響而產生一貫的理論架構,福澤諭吉卻是最早將經濟學由英文世界引入日本的人之一。福泽谕吉是将复式记账法介绍给日本的第一人,將近代保险介绍给日本的也是福泽谕吉。為了表揚福泽對近代日本經濟的貢獻,大藏省理财局將福泽的頭像印在1万日圆的正面上。1984年,大藏省理财局曾计划将聖德太子的头像印在十万日元纸币上,野口英世的头像印在五万日元纸币上,福泽谕吉的头像印在一万日元纸币上,但十万元和五万元纸币最终没有发行,福泽谕吉也成为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的人物。.

新!!: 议会和福泽谕吉 · 查看更多 »

租界

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其特点是外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由侨民组织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来行使这些权力,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不受本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国中之国”。.

新!!: 议会和租界 · 查看更多 »

科尔托拉

科尔托拉是一座猶太經學院,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的Bayit Vegan,成立于1939年。其著名的是高標準的塔木德教學。.

新!!: 议会和科尔托拉 · 查看更多 »

穆阿迈尔·卡扎菲

阿迈尔·穆罕默德·阿布·明亚尔·卡扎菲(مُعَمَّر القَذَّافِي ,),遜尼派穆斯林,利比亞革命警衛隊上校,利比亞绿色革命的精神領袖,前任利比亞實際最高領導者、獨裁者。對利比亞長達42年的统治使他成為阿拉伯國家中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者。 2011年2月初,受到埃及和突尼斯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出現反對卡扎菲统治的示威遊行,並很快轉化為内戰。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簽發针对卡扎菲的逮捕令。8月20日,反對派發動針對首都的的黎波里之戰,攻入了該市,並在全城搜捕卡扎菲。 2011年10月20日,多國傳媒報導引述卡扎菲已經被俘虜,並曾说是因雙腿傷重死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馬哈茂德·吉卜里勒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被捕,并在随后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支持者的交火中,头部和腹部遭到致命连环枪击身亡,终年69岁。.

新!!: 议会和穆阿迈尔·卡扎菲 · 查看更多 »

突尼斯王国

突尼斯王国(阿拉伯语:,拉丁化:Al-Mamlakah al-Tūnisīyah;法语:Royaume de Tunisie;1956年3月20日-1957年7月25日)或译突尼西亚王国,是在从法国独立出来的突尼斯贝伊国基础上短暂建立的一个王国,由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八世·艾敏出任国王。王国建立一年多以后,君主制被推翻,成立突尼斯共和国。.

新!!: 议会和突尼斯王国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Magnus Ducatus Lituania,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T.

新!!: 议会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议会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

修憲委員會為中華民國(臺灣)立法院特種委員會之一,掌理《中華民國憲法》修正案之審議及相關事項。.

新!!: 议会和立法院修憲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

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成立於2012年11月23日,是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第一個人權團體,功能在積極檢視中華民國政府已批准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之歧視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三項國際人權公約在臺灣的落實執行程度,並促進立法院與各國國會、國際人權組織交流,推動人權外交。許多先進民主國家的國會通常都設有關注國際人權的類似委員會。目前共有52位朝野政黨的立法委員組成,首任會長是投身婦女運動30年的知名人權律師、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尤美女,榮譽會長為立法院長王金平、榮譽副會長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這是立法院史上第一個以人權為主的國會組織,此舉將有助原多為聯誼交流的國會次團體, 往議題化與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12/12/30.

新!!: 议会和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于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 值得留意的是,立法院在台灣全面改選後,所有的院長均為台灣出身。.

新!!: 议会和立法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又稱立法部門或立法機關,是現代社會中負責議定法律的機構,屬於一種合議性團體,通常由所在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除了制定、修改與廢除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各式法案(如審批政府的公共預算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如聽取施政報告與質詢、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等功能。如為國家層級的立法機構,還會負責執行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批准緊急狀態、选举與罷黜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立廢国家元首等國家權力。而部分政府間國際組織也設有立法機構。立法機構通常稱為「議會」或「議院」,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 在議會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而在總統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立法機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單位組成(中文多稱呼為「院」,英文則稱為「chamber」或「house」),主流形式則為一院制與兩院制。多院形式的立法機構,各單位往往有著不同的職責、權力、以及產生成員的方法。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架構和议事程序。.

新!!: 议会和立法机构 · 查看更多 »

立憲運動

立憲運動是中國清朝政府繼洋務自強運動(1861年-1895年)、維新運動(1898年)之後推動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國成為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

新!!: 议会和立憲運動 · 查看更多 »

第三社會黨

三社會黨,簡稱三社黨,為中華民國政黨之一,成立於2007年7月15日。.

新!!: 议会和第三社會黨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夏赫里尔内阁

一届夏赫里尔内阁(Kabinet Sjahrir Pertama)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二届内阁,是印度尼西亚在议会民主制下的第一届内阁,也是首任印度尼西亚总理苏丹·夏赫里尔领导的第一届内阁。.

新!!: 议会和第一届夏赫里尔内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

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即使主要戰場是在歐洲而非東亞。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予日本入侵中國及介入中國政治的機會,日本佔領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使中國喪失青岛港的主權,打擊了中國民眾的自尊,激發起中國人的反日情緒與前所未有的民族主義思潮,許多知識份子失望下轉向信奉馬克思主義。戰爭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弱點,使部份知識份子對歐洲文明失去信心,派赴歐洲的華工則帶回了勞工運動的經驗。中國的參戰提升了其國際地位,擴大了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一戰也促進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改善了出口貿易。因此,一戰在諸多層面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及重要轉折點」。.

新!!: 议会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 · 查看更多 »

第二届阿米尔·谢里夫丁内阁

二届阿米尔·谢里夫丁内阁(Kabinet Amir Sjarifuddin Kedua)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6届内阁,也是阿米尔·谢里夫丁总理领导的最后一届内阁。本届内阁的组成是因为马斯友美党的加入,该党获得了三个职位。本届内阁从1947年11月12日到1948年1月23日,只持续了两个月又八天,倒台又是因为马斯友美党的原因,该党反对政府与荷兰人签订《伦维尔协定》,属于该党的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新!!: 议会和第二届阿米尔·谢里夫丁内阁 · 查看更多 »

第五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亦是香港的一院制議會。第五屆立法會共有70個議席,經2012年9月9日的選舉產生。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分別選舉35位議員。7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是自回歸後第二屆立法會以來首次沒有香港島補選的一屆,但新界東地區直選議員湯家驊於2015年10月1日辭職,新界東補選於2016年2月28日舉行,維持第二屆立法會以來每屆立法會皆須進行地區直選補選。.

新!!: 议会和第五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六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是香港的一院制議會。第六屆立法會共有70個議席,經2016年9月4日的選舉產生。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選舉分別選出35位議員。7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 2016年11月15日,高等法院裁定兩名議員游蕙禎及梁頌恆的宣誓無效。2017年7月14日,高等法院裁定四名議員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梁國雄的宣誓無效。隨後,立法會秘書處分別在兩案件宣判日起計 21 天內刊登憲報宣佈議席出缺。現正視乎各人上訴的決定及程序,及考慮其他因素始安排補選。 2017年8月25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兩名議員游蕙禎及梁頌恆的上訴無效。 2017年9月14日,選舉委員會公佈將會於2018年3月11日就三個地方選區(新界東、九龍西、香港島各一席)及功能界別(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進行補選。 2018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舉行,建制派及民主派於是次補選各取2個議席。.

新!!: 议会和第六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眾議院

紐西蘭眾議院(New Zeal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是紐西蘭的議會。 現在紐西蘭眾議院共有120個議員議席、1位議長,議員的任期是自當選至议会解散(最長三年)。紐西蘭的政府按照西敏制設計,紐西蘭總理通常是议会多數黨的领袖。紐西蘭议会成立於1852年,當時有上下兩院。1951年,紐西蘭上議院被廢除,使得紐西蘭成為一個一院制國家,但名稱保留為眾議院,而非议会。.

新!!: 议会和紐西蘭眾議院 · 查看更多 »

紧急状态

緊急狀態是指一個國家陷入或即將陷入危機,有可能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及存亡,由國家元首使出超過平常法治範圍的特別措施。現在多數先進國家會將權力下放至國會,讓國會通過實施緊急狀態,再由國家元首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危機程度的不同,所採取的緊急狀態的辦法也不同。 所謂的危機的代表如外國武力攻擊、內戰、暴動、恐怖攻擊、大規模災害等,近些年来因為禽流感等疾病以及暴雪、低温等恶劣气候而發布緊急狀態的例子也開始增多。 緊急狀態時所採行的措施主要包含動員國家的公務員(包含警察及軍隊)、徵收派發國家的公共物品、發布政令、檢查訊問和搜索民宅等行為。碰到內戰時,會特別限制集會自由和組黨結盟等限制市民權利的措施,因此緊急狀態和戒嚴的性質其實相當接近。.

新!!: 议会和紧急状态 · 查看更多 »

約翰·史威尼

約翰·約瑟夫·史威尼(英語:John Joseph Sweeney,)是一位工運領袖,自1995到2009年擔任美國勞工聯合會暨產業工會聯合會主席Greenhouse, "Man in the News: John Joseph Sweeney,"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6, 1995.

新!!: 议会和約翰·史威尼 · 查看更多 »

維塞利亞 (加利福尼亞州)

維塞利亞(Visalia,,)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圖萊里縣的縣治,位於中央谷地。面積74.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3,487人。這個數字於2010年上升至124,442人。本城於2010年是美國人口第198多的城市。 1852年建立堡壘,1853年成為縣治。1874年建市。.

新!!: 议会和維塞利亞 (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

維克托·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俄语:Виктор Фёдорович Янукович,乌克兰语:Віктор Федорович Янукович,Viktor Fedorovych Yanukovych,)是烏克蘭政治人物,前任乌克兰總統,曾經三度出任總理。2014年2月,烏克蘭國會表決通過将其革職,但逃亡到俄罗斯的他仍宣称自己是被暴力非法奪權,是合法的乌克兰總統,并为俄罗斯所承认。2015年1月12日,国际刑警组织宣布将亚努科维奇列入“红色通缉令”名单,对其全球通缉。.

新!!: 议会和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 · 查看更多 »

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缅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是1962年吳奈温發動軍事政变取得政權成立軍政權后,成立的一黨制政党。該黨是缅甸法律上唯一合法政黨,直到1988年在全国出現8888民主運動。1988年9月24日改组为民族团结党。各级组织机构健全,在中央、省/邦、县、镇区等各级设有党委会。.

新!!: 议会和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 查看更多 »

縣議會

#重定向 议会.

新!!: 议会和縣議會 · 查看更多 »

總統

總統(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是共和制國家的元首稱呼。.

新!!: 议会和總統 · 查看更多 »

總統選舉

總統選舉,又稱總統大選,是一種政治選舉型態,爲的是選出一名總統。總統可以是由議會選出,也可以是由人民直接或間接選出。有總統的國家不一定有總統選舉,而有些選舉出來的總統沒有實權,是虛位元首。.

新!!: 议会和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红军派

红军派(德语:Rote Armee Fraktion,简称RAF),是德国的一支左翼恐怖主义组织,主要由安德列亞斯·巴德、古德倫·安司林、霍尔斯特·马勒、乌尔丽克·梅茵霍芙等人建立;他們認為自己為一群共產主義的並且以南美洲的反帝國主義游擊隊(如同烏拉圭的國家解放運動組織為榜樣。他們犯下34次謀殺案,許多銀行強盜案與爆炸攻擊,主要活动时期自1970年至1998年。在其近30年的活动过程中,造成了34人死亡和无数人受伤。1977年,其猖獗的活动导致了联邦德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史称“德意志之秋”。该组织与其他许多左翼恐怖主义组织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98年4月22日,该组织宣布解散。.

新!!: 议会和红军派 · 查看更多 »

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

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John Arthur Ransome Marriott),(),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曾于1884年至1920年于牛津大学任教。1917年至1929年间又担任英国议会议员为英国保守党党员,1924年被授予爵士。他的一生著述甚丰,影响深远。.

新!!: 议会和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 · 查看更多 »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新!!: 议会和统计学 · 查看更多 »

罢免选举

罢免选举是指为免去一位当选官员职务而进行的特别投票选举。同創制權和复决权一样,罢免选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提倡的一种主要的选举改革。罷免選舉與彈劾不同的是,被彈劾的官員是涉及干犯嚴重的罪行,並由議會投票罢免,而罢免投票則是選民通過投票,提前結束民选官员的任期。.

新!!: 议会和罢免选举 · 查看更多 »

罗马人民大会

罗马人民大会是古罗马时期羅馬共和國的立法機構。会议推行直接民主制,权力建立在普通公民的基础之上,而经选举产生的代表掌握权力,罗马人民大会与罗马元老院的组成是当今议会兩院制的雛形。大會授與正式的政府權力,設給四個獨立分開的人民會議—區會議(Comitia Curiata),百人會議(Comitia Centuriata),部族會議(Comitia Tributa),以及平民會議(Concilium Plebis)。拉丁文Comitia有時被翻譯,在英文中,為Comices。与近代議會不同,大会兼有立法、司法與選舉的功能。就像行政長官處置 - 雖然沒有權力分立,但體制存在制衡,在羅馬共和國中是非凡出眾地精心結構的。他們擁有權力去制定追溯法令(ex post facto),溯及既往地,使既成法律不合法。注意羅馬元老院是審議法律的最高權力機構,但並未擁有立法或司法的權力。.

新!!: 议会和罗马人民大会 · 查看更多 »

美國各州州議會大廈列表

以下是美國各州的州議會大廈列表。.

新!!: 议会和美國各州州議會大廈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列表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在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期间在费城原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即今天的独立厅)召开的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上制订的。一共有来自12个州的5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不过由于部分代表提前退出了会议,还有些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拒绝签字,因此最终一共有39位与会代表和大会书记在宪法文本上签名。.

新!!: 议会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因茨

美因茨(Mainz)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位于萊茵河左岸,正对美茵河注入萊茵河的入口处。美因茨是政教古都,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美因茨大主教身兼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駐蹕在此,政治與宗教勢力權傾一時。美因茨擁有一所古老的大學,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古騰堡為大學命名。目前有多个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总部設立在此。美因茨也是萊茵河流域的狂欢节重鎮之一,每年二月,美因茨、科隆與杜塞道夫的狂歡節最為盛大。鄰近美因茨的重要城市尚有威斯巴登、达姆施塔特和法兰克福等等。 美因茨与隔岸而对的黑森州首府威斯巴登共同形成「双子城」(雙聯市),是萊茵-美茵-法蘭克福都會區的西端入口。.

新!!: 议会和美因茨 · 查看更多 »

美国社会党 (1901年)

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1901年7月29日,该党由原社会主义劳工党内部以莫里斯·希尔奎特为首的一派(该派于1899年从社会主义劳工党主要组织分裂出来)和尤金·德布斯为首的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总部设在圣路易,第一任书记为列昂·格林鲍姆。该党纲领提出社会党人的义务是“参加所在行业的工会,支持各行业工会以及工人组织的建立和联合”。该党主张社会改良,反对暴力革命,把议会斗争和争取选票作为唯一的斗争手段。成立初期,该党积极在群众中开展活动,大力支持20世纪初的女权运动。党的力量发展很快,刚成立时有党员1万多人,到1909年发展到4.2万人,1912年达到12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党右翼支持美国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左翼站在国际主义立场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支持十月革命。1919年该党发生分裂,左翼发起建立美国共产党。此后,该党日趋衰落,1922年党员降至1.1万人,1927年只剩7000人。 1970年-1972年,该党内部围绕战略分歧,发生严重分裂,多数派(右翼)于1972年12月31日将该党改组为美国社会民主党,中间派和左翼则于1973年分别建立了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和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该党曾先后加入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和社会党国际。该党的青年翼是青年人民社会主义联盟。.

新!!: 议会和美国社会党 (1901年) · 查看更多 »

美国政治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家,總統、國會及法院依據美國憲法共同擁有聯邦政府的權力。與此同時,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共同擁有主權。 美国两大政党分別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兩党自美國內戰後一直主導及控制美國的政治。另外还有一些政治影响力较小的党派,包括自由意志黨等,但那些黨派未能在全國範圍中取得勝利,這在選舉人票中可以反映。 十八岁以上公民几乎均拥有选举权,十八岁以上公民有罪犯记录的没有选举权(各州法律不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五十万人有投票權,在美國國會擁有無投票權的三名眾議員。.

新!!: 议会和美国政治 · 查看更多 »

美麗島系

美麗島系是臺灣政黨民主進步黨內部的派系之一,主要由過往參與《美麗島雜誌》與美麗島事件的黨員組成。其主張提倡選舉參政、議會路線,試圖以此作為取得政策影響力的途徑,認為臺灣人民「有主張獨立或統一的自由」,並認為也需兼顧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美麗島系曾設置智庫“台灣政治經濟研究室”,黨外運動雜誌《南方雜誌》創辦人呂建興(自覺運動人物)曾任主任研究員。 美麗島系在民主進步黨創黨初期與新潮流系為兩大主流派系,以黃信介、許信良、張俊宏等美麗島事件當事人為其代表,-余-陳月瑛、陳文茜也是知名的成員。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黨外運動新生代吳乃仁、邱義仁、林世煜等透過黨外雜誌《生根》(即原《深耕》雜誌)推出的“美麗島系統連線”候選人獲得大勝,以康寧祥為首的黨外運動主流系統慘敗,“黨外四人行”中的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均落選。 隨著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1999年11月黃信介逝世等因素,美麗島系逐漸沒落,其成員大多轉入新世紀國會辦公室和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1997年,美麗島系的許信良結合新潮流系參選199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與同為美麗島系、也想參選黨主席的張俊宏嚴重交惡,許張二人還引發一段「割袍斷義」的風波;後來張俊宏以一票之差落選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也失去競選黨主席的資格。 1998年底,美麗島系部分成員不滿許信良的主張大膽西進及主張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以張俊宏為首的美麗島系部分成員脫離美麗島系、另組新世紀國會辦公室;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美麗島系其他成員另組新動力國會辦公室,美麗島系正式結束運作。 2001年8月25日,作家李敖說,美麗島事件後,美麗島人都坐牢,美麗島人的律師卻在戰場上撿戰利品;美麗島人只剩呂秀蓮在政治舞台上,陳菊位置較小,「其他則都不見了」。 2016年7月1日,前民進黨青年發展部主任周奕成說,「民進黨的傳奇,在美麗島、陳水扁之後就沒有了」。 2017年3月17日,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說,以前美麗島系獨大時,民進黨內也產生反美麗島系聯盟促使美麗島系萎縮;反美麗島系聯盟的成功,是因為當時民進黨初選制度採計黨員投票,反美麗島系聯盟所擁有的黨員當然比美麗島系多,因而壓下美麗島系。 2017年5月24日,前民進黨立法委員蔡啟芳爆料,民進黨長期被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把持,要當黨主席的人必須看這兩個派系的臉色,因為這兩個派系在全國各地皆有經營黨員、代繳黨費等,所以各地方黨部主任委員或黨代表不是新潮流系、就是美麗島系,「而這兩個派系又皆是親中的派系,金錢方面當不虞匱乏」。同月25日,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回應,民進黨過去因中下階層黨員較多而有些公職人員幫忙代繳黨費,但是繳黨費制度已經改了很多年,現在一年黨費新臺幣300元多是黨員親自去繳。.

新!!: 议会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文化

義大利文化是指義大利半島與周圍地區形成的文化。從古代到16世紀為止,義大利都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也是伊特拉斯坎文明、古羅馬、羅馬天主教、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的起源。 在羅馬帝國出現之前,伊特拉斯坎文明和薩姆尼烏姆(Samnium)文化於義大利蓬勃發展。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在耶穌誕生前幾個世紀開始於義大利建立定居點,特別是成為欣欣向榮的希臘古典文明定居地。義大利南部的希臘遺址或許是世界上最壯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隨著君士坦丁皇帝於312年開放基督教信仰後,羅馬天主教成為義大利公開和正式的主要宗教,義大利對基督教的發展和西方信仰和道德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 義大利於1088年建立博洛尼亞大學,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其他義大利大學緊隨其後出現,例如義大利南部的色藍諾醫學院(Schola Medica Salernitana)是中世紀歐洲第一所醫學院。這些優秀的學習中心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於義大利,而義大利的繪畫、雕塑、建築、科學、文學和音樂則是整個歐洲的核心。從巴羅克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義大利的文化繼續於歐洲保持領先地位,當繪畫和雕塑的主導地位減弱時,義大利文化在音樂重新建立領先地位。 義大利藝術家在20世紀已經相當具有影響力。他們在1920年代和30年代的現代主義,並繼續在國際當代藝術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在電影界具有重要影響力,從1960年代開始,義大利建立了一個偉大的電影文化。義大利的設計塑造了戰後世界的面貌,今天義大利時尚和設計無疑具有國際領先地位。西方文明內部和外部的各個方面都出現在義大利半島上,例如基督教信仰、公民社會(如參議院)、哲學、法律、藝術、科學、社會習俗和文化。 義大利直到1861年統一之前並不存在於世界上,因此在歷史上曾經存在於義大利半島的政體、傳統及藝術活動都被歸屬在義大利之下。雖然這些地區的政治及社會制度是獨立運作,義大利在歷史及文化上的遺產仍然是相當巨大的。。歌劇和音樂是義大利文化中聞名於世的部分,義大利料理和食品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文化之一,電影(如甜蜜生活、美麗人生與黃昏三飆客等經典影片),藝術和時尚文化(米蘭為世界時尚之都)也都舉世聞名。 義大利是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53個),義大利擁有世界上最偉大藝術品的半數,義大利全國估計有100,000個任何形式的紀念物(博物館、宮殿、建築物、雕像、教堂、藝術畫廊、別墅、噴泉、歷史建築與考古遺跡。.

新!!: 议会和義大利文化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政治

義大利共和國現行憲法於1947年12月22日由立憲大會通過。憲法上規定義大利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議會由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採用兩院制議會形式,由共和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權力相等,可各自通過決議,但兩院決議相互關聯。參、眾兩院分別有315個和630個席位,參、眾議員均由普選產生(義大利公民年滿18歲即可享有選舉權,但年滿25方可有權參選議員),兩院議員任期5年。憲法法院主要是檢查和監督法律條文是否符合憲法,由15名法官組成,任期9年,不得兼職,享有豁免權。此外,還依次設有地方調解法官、初審法院(輕罪)、法庭、初審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上訴法院、審計院(主管公共帳目及養老金)等。.

新!!: 议会和義大利政治 · 查看更多 »

羯磨

羯磨(梵語:karma),也譯為羯摩,佛教術語,僧團的制度,在結夏安居,布薩誦戒之後舉行,類似於民主制度中的投票表決,可以說是僧團的會議。負責舉行羯摩儀式的上座比丘稱為羯摩和尚。.

新!!: 议会和羯磨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古爾德·蕭

羅伯特·古爾德·蕭(Robert Gould Shaw)(1837年10月10日-1863年7月18日),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服役於聯邦軍(北軍)的軍官,最終官階為上校。在擔任上校期間,率領由黑人組成的麻塞諸塞州第54自願步兵團(54th Massachusetts Volunteer Infantry),參與攻擊邦聯軍(南軍)所掌控的南卡羅來納州。1863年7月18日,在攻打華格納要塞時陣亡,得年25歲。 在電影《光榮戰役》(Glory,1989年)中,由馬修·柏德瑞克飾演羅伯特上校。.

新!!: 议会和羅伯特·古爾德·蕭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议会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翁贝托·德·阿伦卡尔·卡斯特略·布朗库

翁贝托·德·阿伦卡尔·卡斯特略·布朗库陆军元帅(葡萄牙語:Humberto de Alencar Castelo Branco,),巴西軍事領袖及政治家。曾於1964年至1967年擔任巴西總統。.

新!!: 议会和翁贝托·德·阿伦卡尔·卡斯特略·布朗库 · 查看更多 »

猶太公會

太公會或猶太公議會(希伯來語:סנהדרין,希臘語:συνέδριον,意思就是“坐在一起”)是古代以色列由71位猶太長老组成的立法议会和最高法院。这个议会包括一名大法官、一名副大法官和其他69名成员。在开会时这其他69名议员坐成半圆形。.

新!!: 议会和猶太公會 · 查看更多 »

烏利希·慈運理

烏利希·慈運理(慈運理又譯作茨溫利、茲文里,Huldrych Zwingli,Ulrich Zwingli,),基督教新教神學家,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 慈運理生於瑞士。當時是瑞士愛國主義剛興起的時候,瑞士傭兵制度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慈運理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和巴塞爾大學接受教育,深受人文主義影響。當他在格拉魯斯與艾因西德倫擔任神父後,仍繼續他的學業,受到伊拉斯謨著作的影響。慈運理本身反對教會傳統、贖罪券和崇拜馬利亞等傳統信仰。 1518年慈運理成為蘇黎士大教堂的神父,在那裡開始宣扬宗教改革的思想。1522年因為反對在大齋期的禁食,開始受到公眾關注。在著作中,他指出在教會階級的腐敗,提倡教士結婚,並攻擊禮拜場所使用聖像。1525年,慈運理推出了新的禮儀。對於嬰兒洗禮,慈運理曾與重洗派一起試圖廢除,但後來因政治因素妥協,導致與堅持進一步改革的重洗派決裂。因為慈運理與重洗派的衝突導致重洗派被迫害,歷史學家曾爭論他是否使蘇黎世成為一個神權政治的城邦。 之後宗教改革擴及瑞士邦聯其他地區,但有些城邦仍傾向維持天主教,瑞士邦聯因此依宗教分裂為支持宗教改革的城邦聯盟,以及支持天主教的城邦聯盟。1529年,戰爭尚未爆發。該年,慈運理與馬丁·路德在德國馬爾堡會面協商,企圖整合雙方在宗教改革思想上的分歧。中,前14條半都達成共識,但最後討論聖餐禮時對聖餐意義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導致兩派整合失敗。馬丁·路德認為聖餐中基督的確實質降臨,是為同質說。而慈運理則認為聖餐只是一種紀念基督的象徵,即象徵說。 1531年,慈運理的聯盟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於是有五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士,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分戰死,年僅47歲。慈運理所留下的神學思想、禮儀還有教會制度,至今仍影響著許多新教教會,如重洗派。.

新!!: 议会和烏利希·慈運理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伯恩施坦

爱德华·伯恩施坦(德语:Eduard Bernstein,)是一位德國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家及政治家。1872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后来在外流亡数年,任几份社会主义杂志的编辑。在英国伦敦遇到恩格斯,并受到费边社的影响。1901年回到德国,成为了修正主义(進化社會主義)的理论家,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如放弃资本主义经济即将崩溃的思想)的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中的一个。伯恩施坦设想出一种社会民主的类型,将个人的创新精神与社会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他曾担任几届的议员(1902~1906、1912~1916、1920~1928),启发了社会民主党的许多改革计划。.

新!!: 议会和爱德华·伯恩施坦 · 查看更多 »

瑞士行政區劃

士的行政區劃以州(又譯邦。Kanton、Canton、Canton、Chantun)為單位,瑞士由26個州組成。 這些州在舊瑞士邦聯時期皆曾具有獨立的主權,各自擁有自己的領土、軍隊與貨幣,直到1848年聯邦架構建立為止。16世紀時,舊瑞士邦聯包含13個自治的邦,邦聯中的邦可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分別是5個鄉村地區邦與8個都市邦。當時這些邦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早在1499年瑞士擊敗了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後,各邦就已經取得了實際上的獨立。早期有6個邦透過集會實行直接民主制;另外的都市邦則是組成市議會,但實際上為寡頭政治,權力由有錢人所掌控,這些城市州包括蘇黎世、伯恩與巴澤爾等。 現今的每一個州都擁有自己的憲法、議會、政府及法院。多數州議會為一院制,其席位數目從58到200之間不等。目前格拉魯斯州與內阿彭策爾州依然保留公開的州民大會(德語:Landsgemeinde)來執行直接民主制度。每個州政府大約有5到7位首長。瑞士憲法當中沒有明列的權力事項,皆屬各州所擁有。 瑞士各州規模不一,面積最小37平方公里,最大7105平方公里;而人口則從14,900到1,244,400不等。另外,自從汝拉州於1978年公投表決從伯恩州分離出來之後,至今尚未有新州誕生。.

新!!: 议会和瑞士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瓦努阿图政治

努阿图是一个共和国。.

新!!: 议会和瓦努阿图政治 · 查看更多 »

瓦尔德玛四世

尔德玛·阿道戴(Valdemar Atterdag,)即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1340年-1375年在位)。其父亲为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二世。.

新!!: 议会和瓦尔德玛四世 · 查看更多 »

瓦迪斯瓦夫四世

迪斯瓦夫四世·瓦萨(Władysław IV Waza;Vladislaus IV Vasa或Ladislaus IV Vasa;Vladislovas IV Vaza;1595年6月9日—1648年5月20日),属于曾统治波兰和瑞典两国的瓦萨王室,自1632年11月8日起至1648年去世时止任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是反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人物,因其宗教寬容的主張,處於与神職人員及貴族的緊張關係之中,也是歐洲現代早期選舉君主制的案例之一。他的能力與評價較其父為高,但面對的的困局卻比其父艱難十倍。他在位的十六年是「波蘭黃金時代」的尾聲,此時經濟條件因為天災與戰爭而不斷惡化,但是因為他的努力,各種社會與宗教大問題沒有在他生前引爆,而是拖延到他死後才開始清算。 瓦迪斯瓦夫四世是齐格蒙特三世·瓦萨(Zygmunt III Waza)与王后奥地利的安娜(亦被称为哈布斯堡的安娜)之子。1610年,方为青少年的瓦迪斯瓦夫被七波雅尔选为俄国沙皇,但因父王反对,俄国爆发人民起义,瓦迪斯瓦夫未能真正登上俄国皇位。不过,至1634年为止他一直使用莫斯科大公之衔。 瓦迪斯瓦夫1632年被选为波兰国王,成功领导波兰立陶宛联邦抵御外敌,其中属1632年至1634年间的斯摩棱斯克战争最为著名,其间他曾亲自作战。瓦迪斯瓦夫支持波兰宗教宽容,实行军事改革,譬如建立联邦海军。他也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著称。然而,他未能实现重夺瑞典王位,征服奥斯曼帝国博取声望,加强国王权力,对联邦施行改革的理想。 瓦迪斯瓦夫去世时未有合法男性后代,其弟约翰二世·卡齐米日·瓦萨(Jan Kazimierz Waza)成功登上波兰王位。瓦迪斯瓦夫的逝世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相对稳定时期的结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断酝酿的冲突和矛盾最终浮出水面,使联邦遭受一连串灾难性打击,其中以有史最大的一次哥萨克起义赫梅利尼茨基起义(1648年)和瑞典的入侵(大洪水时代,1655年—1660年)。.

新!!: 议会和瓦迪斯瓦夫四世 · 查看更多 »

男爵

男爵,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新!!: 议会和男爵 · 查看更多 »

特例市

特例市()為日本曾有的城市自治制度之一,自2000年開始實施,可擁有較一般的市更多原本屬於都道府縣的權限,但權限少於中核市。在2015年4月1日起凍結申請許可前,當一個市的人口超過20萬人,並經市議會及所屬都道府縣議會決議通過後可取得資格。 由於特例市擁有的自治權限與中核市差異不大,在匯集地方政府的意見後,特例市制度在2015年4月1日施行的新版《》遭到廢除,人口達到20萬的城市可直接申請成為中核市,未升格的特例市仍可繼續維持原有的自治權限,稱為「施行時特例市」()。另做為特例,在特例市制度廢除後五年內,即2020年4月1日前,人口未達到20萬的特例市亦可申請成為中核市。.

新!!: 议会和特例市 · 查看更多 »

特勒尔山 (得克萨斯州)

特勒尔山(Terrell Hills)是一个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克萨尔县富裕的,有祖传财产的城市。位于圣安东尼奥市中心的东北部5英里。这是一个由三座城市所组成的其中一部分——特勒尔山,阿拉莫和奥尔莫斯公园,位于圣安东尼奥的住宅区,圣安东尼奥中城,圣安东尼奥市中心和休斯敦山姆堡(一个美国陆军岗位)。特勒尔山与阿拉莫西方接壤,东面与休斯敦山姆堡接壤,在圣安东尼奥住宅区以北,和圣安东尼奥南面的近东侧。是圣安东尼奥都市统计区的一部分。 社区是命名来自弗雷德里克·特勒尔博士,一个当地银行行长且曾担任过1901年的圣安东尼奥市市长。社区的发展始于1919年,当特雷尔博士为了创造一个称为“特勒尔山社区”的协会卖掉了22.5英亩(91000平方米)的私有财产。这个组织管理了整个社区直到1939年,当它慢慢地逐渐整合为一个直辖市。1945年,圣安东尼奥市政府试图建立新直辖市,但新市政当局不允许有这个选举,无论是特勒尔山或圣安东尼奥,但特勒尔山成功提起诉讼,阻止吞并。十二年后,在1957年,社区采取了地方自治宪章。.

新!!: 议会和特勒尔山 (得克萨斯州) · 查看更多 »

特倫德拉格

特倫德拉格(Trøndelag)位於挪威中部,依ISO 3166-2:NO標準編號順序,包括南特倫德拉格與北特倫德拉格兩個郡,總面積達,依2008年7月所公告統計結果,人口共有414,965人。也有習慣將特倫特區域兩個郡與默勒-魯姆斯達爾,合稱中挪威。 特倫德拉格的名稱,出自於當地古老的特倫德部落(Trønder),結合挪威語中的法律(lag)一詞,意思是「依法是特倫德的領域」。該區域內,最大的城市是特隆赫姆(Trondheim),曾經是挪威歷史上的第一個首都,以及文化上被視為特倫德拉格的首都,來自於特倫德拉格的人,稱為特倫德人(Trønder),方言特徵是在結尾處常常省略了元音。 默勒-魯姆斯達爾郡的北默勒(Nordmøre)與魯姆斯達爾(Romsdal)兩地域,以及諾爾蘭的賓達爾區(Bindal),傳統上也屬於特倫德拉格的一部份,當地居民的方言與特倫特拉格非常接近。 鄰國瑞典北部耶姆特蘭省內的耶姆特蘭與海里耶達倫,歷史上為特倫德拉格的一部份,因此兩地又被稱為東特倫德拉格(Öst-Tröndelag)。.

新!!: 议会和特倫德拉格 · 查看更多 »

特赦

特赦,指以行政權免除罪犯全部或部分的服刑。宋代以前中國即存在特赦,有所謂「八議」之同罪異罰之說。學者認為特赦權的開始始於19世紀的英國君主,在司法獨立以及國會擴權的時代,是少數專屬於君主的特權之一。在不同的国家里,不同的人或组织有下达特赦令的权利,比如国家元首或者议会。在不同国家里对特赦令的定义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国家中(如德国),对个人和对一群人的特赦令有不同的称呼和定义。在有些国家里,特赦令虽然免除被特赦的人的服刑期或服刑的重度,但它并不表示该人已经无罪了。在另一些国家中,特赦令也免除被特赦者的罪行。颁布特赦令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新!!: 议会和特赦 · 查看更多 »

独立工党

立工党(Independent Labour Party,缩写为ILP)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该党成立于1893年1月,创始人及首任领袖是矿工凯尔·哈第。该党的宗旨是:保证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禁止使用童工,实行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随着一些工会大会成员和受费边社影响的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加入,该党一开始便采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英国,醉心于议会斗争。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名为工党)成立后,该党以集体身份加入,继续宣传阶级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该党推行社会沙文主义。1921年与其它一些国家的“中派”社会主义政党一起发起组织“第二半国际”。1932年,该党宣布退出工党。同年,该党参与组建“第三半国际”。此后,该党日趋衰落。1975年,该党改组为“独立劳工出版”,作为工党内部的一个压力团体存在。.

新!!: 议会和独立工党 · 查看更多 »

監聽國會事件

監聽國會事件 ,或稱特偵組監聽立法院事件,是2013年臺灣發生的政治事件,被喻為「臺灣水門案」,許多人認為是馬王政爭的一部分。本事件起因於特偵組在調查國民黨籍的國會議長王金平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的案件時,居然包含了國會總機號碼,因而可以監聽每一位使用該電話,或通過該電話通訊的國會議員,引發監聽國會的疑慮 。 特偵組多次表示,是因為不知其為國會電話,才會「誤聽」,但法務部事後卻發覺,特偵組5月時便曾撥打此電話,是刻意監聽國會專線,居然在9月還堅稱不知情,匪夷所思,飽受各界抨擊。這個事件被視為「廢除特偵組」的最後一根稻草,2016年立法院修法,2017年元旦當日正式廢除特偵組 。.

新!!: 议会和監聽國會事件 · 查看更多 »

直轄殖民地

轄殖民地(英文:Crown colony)是昔日大英帝國轄下的一種殖民地制度。 直轄殖民地由君主任命的總督統治。19世紀中葉以前,君主聽從殖民地部大臣的建議任命總督。大英帝國首個直轄殖民地(當時稱為皇家殖民地)是維珍尼亞殖民地;英格蘭王國於1624年撤維珍尼亞公司的皇家特許狀,直接管轄該地。 19世紀中葉以先,「直轄殖民地」主要用於稱呼英國以戰爭奪得的殖民地,例如千里達和多巴哥、英屬圭亞那;後來,除了英屬印度諸省和拓殖地以外,「直轄殖民地」這名字也廣泛用於其他殖民地,例如上下加拿大、紐芬蘭、英屬哥倫比亞、新南威爾斯、昆士蘭、南澳洲、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西澳洲、紐西蘭,這些殖民地後來成為自治領。 直轄殖民地於《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頒佈後被英國屬土(英文: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又譯英國屬地)取代,2002年改稱英國海外領土至今。 現時的皇家屬地從來未被視作直轄殖民地。萌島的主權由官方於1765年購入,而海峽群島是諾曼底公國的殘餘領土。皇家屬地的政府奉行君主立憲制,並自願與英國政府在某些範疇合作。.

新!!: 议会和直轄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瀛寰志略

《瀛寰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清朝的徐繼畬所编纂。该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全书共10卷,约14.5万字,内含插图42张。除了关于大清国疆土的皇清一統輿地全圖以及朝鲜、日本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图所製。.

新!!: 议会和瀛寰志略 · 查看更多 »

白宮

白宮(White House)是美國總統官邸與主要辦公場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自1800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入住以來,白宮就是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時的居所。 白宮由愛爾蘭裔建築師設計,工程期為1792年至1800年,建材使用白色的,風格則是新古典主義式樣。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801年搬入白宮後,他和建築師為了隱蔽白宮馬廄與儲藏室,而在白宮每側增添少許列柱。到了1814年,英軍在1812年戰爭中縱火摧毀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部遭受火焚,外觀也被燒黑。待美軍收復華盛頓後,美國政府便立刻重建白宮,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於1817年10月搬進部分重建完成的白宮行政官邸。其後白宮建築工事仍持續進行,美國政府分別於1824年和1829年完成增建白宮南、北面的門廊。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擴大,白宮作為辦公場所顯得越來越擁擠。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年要求白宮內所有辦公室遷往新建成的白宮西廂辦公室,八年後第二十七任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擴建西廂辦公室,並增建橢圓形辦公室作為總統辦公室之用。主建築部分,三樓原本用作閣樓,也在1927年轉為總統家庭的起居空間。至於與傑佛遜柱廊相連的,落成後便一直用作處理白宮的社交事務,接待訪客、民眾與外賓,並於1946年改建擴大辦公空間。1948年,美國政府發現白宮的外部承重牆與內部木樑並無效用。第三十三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任內便拆除白宮所有房間,以鋼樑作為白宮新建築結構的承重建材;此工程完工後,白宮所有房間才再度重建。 今日的白宮建築群包括行政官邸、西廂、東廂、與布萊爾宮等建物。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而一般語境下所稱的「白宮」,通常是對「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或總統行政與顧問團隊的轉喻,如「白宮宣布……」。此外,由於白宮是,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新!!: 议会和白宮 · 查看更多 »

白其祥

白其祥(),字汝哲,號文忠,商號隆發,臺灣臺北艋舺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安溪。1846年,年十六隨父母遷臺。後創「白隆發染坊」,兼營唐山、臺灣兩地貿易,遂成富賈,熱心善事,頗具名氣,時人尊稱「隆發頭」。曾經調停過泉漳械鬥,捐款修建過臺北城、艋舺祖師廟。.

新!!: 议会和白其祥 · 查看更多 »

白領結

白領結(White tie)代指西方社交場合在晚間最正式的着装守则,也稱full dress(全套禮服)、evening dress(晚禮服)、full evening dress(全套晚禮服)。這種全套晚禮服一般在國宴、正式舞會、晚間婚禮等正式場合穿著,對男士的著裝要求主要包括黑色燕尾服,白色領結、白色馬甲及上漿的翼領襯衫,而女士則要求穿著適合的長裙,如。 作為晚間禮服,白領結著裝在傳統上被認為僅在晚6時之後穿著為宜,而這一要求一般被放寬至天黑之後穿著即可(即使在18:00之前),雖然仍有例外(如2013年6月8日瑞典馬德琳公主婚禮)。與白領結相對應的白晝期間正式著裝為早禮服。相對白領結而言,半正式的著裝要求為黑色领结(black tie)。.

新!!: 议会和白領結 · 查看更多 »

百年宪政

《百年宪政》由沈勇平先生摄制,共8集。每集分别为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议会政治,联省自治,国民参政会,重庆政协,台湾转型,大陆转型。是一部讲解中国宪政发展史的纪录片。该纪录片拍摄后沈勇平先生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

新!!: 议会和百年宪政 · 查看更多 »

EP (消歧義)

EP可以指:.

新!!: 议会和EP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芬蘭省份

2010年前,芬兰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6个省(läänit,län),省政府为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不用经过地方选举,省长由议会推荐,总统任命。芬兰于1634年开始设省,1997年的改革将省份由12个缩减为6个,于2010年全部撤消省的设置。 省长的权限只是作为7个部的地区执行机构,包括:.

新!!: 议会和芬蘭省份 · 查看更多 »

芬蘭議會

芬蘭議會(Eduskunta 或 Suomen eduskunta,Finlands Riksdag),是芬蘭的一院制國會。 議會有200名成員,並在赫爾辛基的議會大廈開會。於2015年4月19日舉行。 议会的职责和权力是颁布芬兰法律,核准国家预算,批准国际条约,并监督政府。议会还负责推选总理和批准政府计划。政府计划是政府与会各方商定的行动计划,它提出了新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 芬兰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多党制的一个特点是,单独一个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赢得绝对多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国家总是有一个联合政府,以此来赢得议会的支持。一般在议会占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将成为总理。 近几十年来,三大主要政党是一直温和保守的民族联合党、社会民主党和芬兰中间党。在2011年芬兰议会选举中,正统芬兰人党显著崛起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File:Parliament of Finland1.jpg|议会大厦正面,2007年6月 File:Eduskuntatalo (Finnish Parliament building).JPG|议会大厦,2006年11月.

新!!: 议会和芬蘭議會 · 查看更多 »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stained glass),為西方建築裝飾品,常見於教堂,裝置於建物牆面上。在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花窗玻璃藝術也很常見。其作用原理是,當日光照射玻璃時,可以造成燦爛奪目的效果。而在電燈時代,夜間從教會內放射出的彩光,更是氣象萬千。早期花窗玻璃多以聖經故事為內容,以光線配合圖案的效果感動信徒。而一些教會所在地本地的傳說和神話,也會進入其主題之中。近代以來,花窗玻璃不僅出現在教堂,也在許多一般建築中獲得應用。.

新!!: 议会和花窗玻璃 · 查看更多 »

芒戈人

芒戈人(Mongo people)是非洲中部的班圖人的其中一個分支,構成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二大民族,內部組成相當多元,是生活在剛果河河套南部和開賽河(Kasai)與桑庫魯河(Sankuru)以北的廣大赤道熱帶雨林中多種人群的共同體,編入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班頓杜省(Bandundu)與赤道省(Équateur)底下管轄。芒戈人大多使用芒戈語,也有部分地區使用其他語芒戈語接近的班圖語支的語言,居住在城鎮中心裡的芒戈人則往往偏好使用林格拉語(Lingála)、剛果語(Kikongo)或盧巴語(Luba),即剛果最大宗的三種語言。.

新!!: 议会和芒戈人 · 查看更多 »

銀河英雄傳說

| | | 《銀河英雄傳說》(銀河英雄伝説),简称「銀英傳」,是日本小說家田中芳樹創作的太空歌劇式長篇科幻架空歷史小說,以及根據小說改編的動畫、漫畫、電子遊戲等相關作品。.

新!!: 议会和銀河英雄傳說 · 查看更多 »

莊文浩

莊文浩(Michael David Chong,),荷裔、华裔加拿大人,加拿大聯邦保守黨籍政治家,現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惠靈頓-哈頓山選區國會議員。他曾於2006年2月6日至11月27日期间擔任總理史蒂芬·哈珀內閣的樞密院主席和政府間事務兼體育部長,是聯邦歷史上第二位華裔內閣成員。他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的一個移民家庭,父親來自香港,母親來自荷蘭。他可以說英文、法文和粵語,在從政前,他曾在IT行業工作。 2016年5月,莊文浩宣布參選加拿大保守黨黨魁,成為加拿大歷史上首位參與主要黨派領袖角逐的華裔政治家。.

新!!: 议会和莊文浩 · 查看更多 »

莫舒舒二世

莫舒舒二世()为莱索托王国之前国王,也是带领莱民众从英国独立的开国君主。其幼小便从父亲西蒙·塞伊索·格里菲斯(当时的最高酋长)手中继承了王位,但因年幼,当时仍由王后马特斯布·阿米利亚·马特萨巴摄政。.

新!!: 议会和莫舒舒二世 · 查看更多 »

莱齐耶三世

莱齐耶三世()是莱索托王国之国王及国家元首,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国王只行使礼节性的职权 。.

新!!: 议会和莱齐耶三世 · 查看更多 »

聯合政府

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又稱為多黨政府(Multiparty Government)或聯合內閣(Coalition cabinet),主要指議會制國家存在多黨時,由二個以上政黨所聯合組成的政府。如果聯合政府是由國內兩個最大但政治光譜相反的政黨所組成,又稱為大聯合政府。.

新!!: 议会和聯合政府 · 查看更多 »

聯邦大總統

國家總統(Reichspräsident)是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時代(1919-1934)的國家元首,一度由元首取代、但於1945年回復。.

新!!: 议会和聯邦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選舉

選舉是一種正式的決策過程,由人們投票選出某個職位的出任人選、或適用於整個組織的過程。因此,选举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选择方法,如比赛筛选、随机决定或市场决定。选举通常被定义为被管治者意愿的一种正式表达方式,这些表达的意愿会集合并转化为一种集体决策,用来决定谁可以管治,包括谁可以继续执政、谁应该下台、和谁应该取而代之。雖然沒有一套關於選舉之單一普世之國際標準,但確已形成一些共識,包括通過舉行自由、平等且定期之選舉來保證成人之普選權,不記名投票且免於脅迫之原則,一人一票之原則。選舉是一種民主過程,合資格選民擁有投票及選擇的權利,稱為選舉權。 奉行代议民主制的國家或地區,會通過選舉選出議會成員、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總統、總理、首相)等,也會以此選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官員。依照功能的不同,代議民主制的選舉可分為國政選舉、地方選舉等兩大種類,前者指國家元首、國會議員等全國或中央政府層級的選舉,後者則指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 除此之外,選舉也被广泛应用于許多私人組織或商業机构,由民间团体、學校以至公司,也会采用选举作为制定人事决策的手段。選舉是人民行使政治權力的重要方式,但如果投票難以操作、或者投票結果對國家或所屬團體之治理方式無法產生影響,那麽對民眾而言,選舉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新!!: 议会和選舉 · 查看更多 »

選舉呈請

選舉呈請是一個讓人質疑及推翻議會選舉結果的法律程序,在英國、紐西蘭及香港三地採用。 進行選舉呈請必須要有充分理由,例如當選人的候選資格有問題、當選人曾有舞弊或非法行為、選舉普遍存在舞弊或非法行為、或選舉過程出現具關鍵性的欠妥之處,並經由所屬選區的候選人或選民在選舉完結後指定限期內提出,方可獲法庭受理。.

新!!: 议会和選舉呈請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男女中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或簡稱SPCC、St.

新!!: 议会和聖保羅男女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雪梨教區

以澳洲聖公會的標準來說, 聖公會雪梨教區一點也不標準。若與全球聖公會的教區來比較,它更是獨一無二,因為聖公會雪梨教區內大部份教會都是屬於福音派、低禮儀的傳統、在神學上則堅守宗教改革派加爾文主義。 -聖公會雪梨教區網絡 聖公會雪梨教區的管轄範圍,西至150公里外的雷夫高、北至霍斯貝利河以北、歌斯福德以南的佈雷根灣、南至新南威爾士南岸的貝曼灣,並包括伍龍崗市。以全球性的標準來看,聖公會雪梨教區算得上是面積比較大的聖公會教區,但以全澳洲的標準來說,則屬於面積比較小的聖公會教區。如以紐省的標準來說,則是最細小的聖公會教區。數字上,大約百分之五十的澳洲聖公會信徒,都是聚居在聖公會雪梨教區之內。 - 聖公會雪梨教區網絡, 2008年8月5日 索取 (英文).

新!!: 议会和聖公會雪梨教區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同盟國軍隊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新!!: 议会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達新·欽那瓦

塔克辛·钦那瓦( ;),漢名丘達新,生于泰國北部清邁府,前泰國首相和泰愛泰黨創立人,也為前泰國皇家警察中校和商人。塔克辛的妹妹英叻·钦那瓦(漢名:丘英樂)亦為前總理,兩人屬於第四代泰國華人,祖籍广东潮州府丰顺县,客家人后裔。.

新!!: 议会和達新·欽那瓦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议会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荷兰王国

荷蘭王國或稱尼德蘭王國(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帕皮阿門托語:Reino Hulandes),簡稱荷蘭、尼德蘭(Netherlands),是由荷兰(為了與荷蘭王國區分又稱為「荷蘭本土」)、阿魯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4个構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複合国(联合王国),是一个以荷兰本土為核心的主權國家。荷蘭王國政府的權力僅限於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權力以外,各構成國皆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治权。.

新!!: 议会和荷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荷蘭國旗

荷蘭國旗呈長方形,由三條水平色帶組成,由上至下的顏色為紅、白、藍,是現存最古老的三色旗。其中紅色代表勇氣,白色代表祝福及庇佑,藍色代表對祖國的忠誠。 荷蘭曾受西班牙統治,於16世紀時荷蘭之奧倫治親王沈默者威廉領導人民發動獨立戰爭,他們設計了一面橘、白、藍的三色旗,這三個顏色源至奧倫治家族徽章:藍色的底上有個白色的號角,並裝飾著橘色的繩索。在1630年後,因為色彩不夠鮮豔,在戰場與海上不易辨認,以及部分人民對奧倫治家族的獨裁統治感到不滿;國旗顏色逐漸由紅色取代橙色,並將藍色加深。 1937年2月19日,威廉明娜女王(Queen Wilhelmina)頒布法令正式規定荷蘭國旗的顏色是朱紅色、白色、鈷藍色,沿用至今。.

新!!: 议会和荷蘭國旗 · 查看更多 »

荷蘭共和國

尼德蘭七省共和國(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又稱聯省共和國,中文俗稱荷蘭共和國,是1581年-1795年期間,在現在的荷蘭及比利時北部地區(弗兰德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國家,這段期間也是著名的荷兰黄金时代。其前身是1579年成立的烏得勒支同盟。1794年9月,法國軍隊開始入侵荷蘭,荷蘭共和國滅亡。1795年1月,法國在荷蘭共和國的領土上建立了一個名為巴達維亞共和國的傀儡國家。 尼德蘭七省共和國是當時除了威尼斯共和國唯二有共和國之名的國家,七省在脫離西班牙王國獨立後仍維持自治傳統,並由奧蘭治家族作為名義上的執政統治者,領導階層為貴族與各地商會所組成的聯省議會統治,開明的商業風氣、司法制度、對宗教的寬容--都為當時其他歐洲各國無法比擬的先進。.

新!!: 议会和荷蘭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荷蘭歷史

羅馬帝國時期,荷蘭歸屬高盧行省以及下日耳曼行省,當時這塊地區有廣義的日耳曼部落,而南部有高盧人,高盧人後來佔領這塊地區並建立墨洛溫王朝。 中世紀時期,這些沿著北海的低地國家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之後伴隨哈布士堡家族的勢力興起,這個地區又轉為他們的勢力範圍,隨著查理五世的兒子菲利浦二世在1581年7月26日出任西班牙國王,哈布士堡也一分為二,同時荷蘭爆發武裝起義「八十年戰爭」(1568年-1648年),在荷蘭在脫離西班牙哈布士堡王朝而獨立後也開始荷兰黄金时代。 1795年荷蘭被法國入侵而亡國,直到1815年滑鐵盧戰爭之後,諸國召開維也納會議,其中確立荷蘭由奧倫治家族統治,並確立荷蘭王國的建立,然而在這個時期自由主義的興起,王族的統治受到挑戰,在1840年-1848年間荷蘭逐步建立議會民主的體制,與此同時南尼德蘭爆發革命宣布獨立。 近代荷蘭王國在貿易上仍是巨大的殖民帝國,殖民統治維持荷蘭穩健的經濟,在二次大戰後荷蘭逐步邁入現代國家的歷程。.

新!!: 议会和荷蘭歷史 · 查看更多 »

鍾佩玲

鍾佩玲(1979年3月27日-),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黨籍,新聞主播,曾為三立新聞、壹電視主播。現為第13屆臺北市議員候選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畢業。 夫婿是民進黨前立委薛凌長子何利偉,何利偉出身北投望族,繼父民進黨中評會主委陳勝宏,何利偉胞弟為台北市議員何志偉。 2013年結婚,其証婚人為前國會議長王金平,伴娘為王金平的長女王馨敏。婚後也擔任公公陳勝宏成立的台灣新動力智庫教育文化組召集人、台灣綠色文化協會執行長等職務。 2018年何志偉因正在就讀博士班,決定暫別議壇,由嫂子鍾佩玲披掛上陣參選台北市議會議員。.

新!!: 议会和鍾佩玲 · 查看更多 »

華人社會

華人社會指的是以華人為主的社群或社會。.

新!!: 议会和華人社會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国会

菲律宾国会是菲律宾共和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成立于1971年2月21日,采用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新!!: 议会和菲律宾国会 · 查看更多 »

萊茵邦聯

萊茵邦聯又稱萊茵聯盟(德语:Rheinbund;法语:Confédération du Rhin),是俄國亞歷山大一世及奧地利弗朗茨一世於奧斯特里茨戰役敗於拿破崙後拿破侖所建立的國家,是1806年至1813年間於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實體,最初成員有16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後來邦聯再加入了19個邦國,邦聯總共統治超過了一千五百萬人,對法國在東線的戰事有著戰略性的優勢。.

新!!: 议会和萊茵邦聯 · 查看更多 »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薩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是美国国会根据安然有限公司及世界通讯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來的公司和證券監管問題所立的監管法規,简称《SOX法案》、《索克思法案》或《塞班斯法案》。 法案全稱《2002年上市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Reform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Act of 2002),由参议院銀行委員會主席薩班斯(Paul Sarbanes)和众议院主席迈克·奥克斯利联合提出,又被稱作《2002年薩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該法案對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做出大幅修訂,在公司治理、會計職業監管、證券市場監管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新的規定。.

新!!: 议会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 查看更多 »

萨摩亚国家元首

萨摩亚国家元首,是萨摩亚的虚位元首,不掌握实际权力。根据萨摩亚宪法规定,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首任国家元首为终身领导人,其后每届任期五年。 1962年1月1日,萨摩亚独立后,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二世和图普阿·塔马塞塞·米阿列两位传统领袖被任命为终身国家元首。次年,米阿列去世,塔努马菲利成为唯一的终身国家元首,直到2007年逝世。图福加·埃菲为前任国家元首,是现任国家元首。 category:萨摩亚.

新!!: 议会和萨摩亚国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萨摩亚政治

萨摩亚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国体是一个共和立宪制的共和国。.

新!!: 议会和萨摩亚政治 · 查看更多 »

萬年國會

萬年國會,是指中華民國1947年所選出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官方稱為「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簡稱「資深中央民代」、「資深民代」,民間暱稱為「老國會」、「老代表」、「老法統」等。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後,1949年國共內戰失敗,國民黨政府敗退來臺後,停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故此屆中央民意代表長期未曾改選,不斷自我延任,任期居然長達四十多年,因此被施明德在內的民主派及黨外人士譏為「萬年國會」,朱高正甚至直言為「老賊」,直到李登輝執政的1992年才全面改選,解除萬年國會的畸形現象。.

新!!: 议会和萬年國會 · 查看更多 »

非常光碟

非常光碟是指2000年代在臺灣政壇和社會上引起爭論的光碟。其內容主要批評中國國民黨、泛藍陣營及其政治人物,另外還有一些主觀的言論,藉由演員以閒談的方式加以披露。非常光碟曾在2004年總統大選及2005年三合一選舉中發行。2007年4月24日,非常光碟意圖打擊的對象擴及民主進步黨部分政治人物。.

新!!: 议会和非常光碟 · 查看更多 »

非洲经济共同体

非洲经济共同体(英语:Afric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AEC;法语:Communaute Economique Africaine,简称:CEA)是非洲联盟各成员国为促进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而成立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成员国准备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而努力,但因在非洲部分地区爆发的大规模内战而被迫停止。该组织的定期目标包括建立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区和关税联盟、同一个单一市场、中央银行和货币同盟,因此才成立了这个经济和货币同盟。.

新!!: 议会和非洲经济共同体 · 查看更多 »

革命

革命,指權力或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變,這些改變是在相對短暫的時間中發生。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之重大變革。 人們改造自然的重大變革,有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等;人們改造社會之重大變革,即社會革命。一般而言,是指由下而上對當前制度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係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係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 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Clifton B. Kroeber, Theory and History of Revolutio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7.1, 1996: 21-40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

新!!: 议会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領域等級

域等級是指由中世紀到 社會等級制度的廣泛階級。不同的系統,為了劃分社會成員因隨著時間的演變形成的等級。 最著名的系統是法蘭西的舊制度,三等級制度,一直持續存在到1789年-1799年的 法蘭西大革命。三等級制度由第一等級的神職人員,第二等級的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平民組成。 有些地區,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和基輔羅斯,再區分和農村平民成為單獨的等級,創建四等級制度,農村平民是排名最低的第四等級。 在英國,演化出二等級制度,貴族和主教合併為”地主等級”("lordly estate")和“民眾”("commons")作為第二等級。這系統產生兩個 國會大廈,下議院和上議院。 在德國南部,三等級制度包括貴族(王子和高級神職人員), 和自治市的居民。 今天,所謂“ 第四權 ”,通常是指已建立的權力結構的外部力量,是對中世紀三等級系統回憶,最常提到對應獨立的新聞或媒體。從歷史上看,在北歐和東歐,第四等級意味著農村平民。.

新!!: 议会和領域等級 · 查看更多 »

行政國

行政國並非專指單一國家或某一種類的國家,而是用以描述一國家政府在行政職能大幅擴張。使得人民逐漸依賴政府,甚至受政府行政部門不當壓迫的現象。 在此情況下,行政部門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雖然立法、司法權尚能發揮其職能,但行政組織與運作變得特別重要,可說是一權獨大。若無法適時用其他權力制衡行政權的權限與裁量的話(如國會調查權、預算審查權)。該國政府與掌控行政權限者(如國家元首或-zh-hans:政府首脑;zh-hk:政府首腦;zh-tw:行政首長;-)極有可能轉變成極權政府與獨裁。而走向警察國家壓迫人民一途。.

新!!: 议会和行政國 · 查看更多 »

行政權力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行政權力 · 查看更多 »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新!!: 议会和行政机构 · 查看更多 »

血觀音

《血觀音》(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是一部於2017年11月24日上映的懸疑驚悚電影。由楊雅喆自編自導,惠英紅、吳可熙、文淇領銜主演。此片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並讓惠英紅與文淇分別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與最佳女配角獎。劇中可說是臺灣時事元素大集合,如泰緬孤軍、馬王政爭、劉邦友案、劉江南案、林宅血案、葉震案、湯英伸案、鄭太吉案、伍澤元案、高玉樹之子冥婚案、新瑞都案等元素都在內。於2018年4月1日獨家首播。.

新!!: 议会和血觀音 · 查看更多 »

補選

補選是為遞補政治職位的出缺而舉行的非常規選舉,只會在一個或多個政治職位(例如民選政務官、議會席位)有出缺時才會進行,以補回空缺職務的餘下任期。補選能夠維持該政治職位的代表性。 各國對議會空缺的辦理有所不同,通常會依照各國國家法律的規定。如果該職位的剩餘任期不長(例如不到半年),通常不會舉行補選,而是會直接由上級指派代理人選、或直接讓該職位空缺至新一任人選選出為止。.

新!!: 议会和補選 · 查看更多 »

褲又稱褲子、也作袴,是人類穿著在腰部以下,分別穿套兩腿的一種衣物的總稱。依其型式大致可分為長褲、短褲,在服裝設計上也可區分出男性的褲子和女裝的褲子,依工作性質不同,也可分為運動褲、睡褲和內褲。.

新!!: 议会和褲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议会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立憲革命

西班牙立憲革命是1820年在西班牙發生的革命運動,是反對西班牙波旁王朝絕對君主制的自由主義運動,建立的自由體制在1823年結束。也稱作「西班牙內戰」、「自由的三年」。.

新!!: 议会和西班牙立憲革命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議會

西班牙議會(Cortes Generales,;意為「總院」)是西班牙最高立法機構,為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议会有權利制定任何法律與修改憲法。且眾議院可选罢首相。.

新!!: 议会和西班牙議會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斗牛

西班牙鬥牛(西班牙語:corrida de toros,意為「奔牛」)是一項人與牛鬥的運動。參與鬥牛的人稱為鬥牛士,主要流行於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更是西班牙的國技。鬥牛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時代的牛崇拜以及壁畫中。.

新!!: 议会和西班牙斗牛 · 查看更多 »

西里西亞語

西里西亞語或上西里西亚语(ślůnsko godka,有時也作pů našymu,波蘭語為Język śląski,英語為Silesian),主要是由波蘭境內的,同時也是捷克與德國境內的上西里西亞(Upper Silesia)人使用的民族語言。2011年,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數約有509 000人。使用這種語言的總人數估計有1 250 000人。在ISO 639-3語言代碼中是szl. 西里西亞語與波蘭語十分相似,所以在某些語言學分類中,西里西亞語被認為是波蘭語的一種方言。.

新!!: 议会和西里西亞語 · 查看更多 »

西澳大利亞州政府

西澳州政府體--是隸屬於澳大利亞憲法的政府體--,成立於1890年,百餘年來經歷多次修訂。自1901年起西澳大利亞州成為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的一個州,與聯邦的關係亦首先尊重西澳憲法。根據澳洲憲法,西澳除了被聯邦分割部分立法權和司法權,其它方面保持完全獨立。西澳是根據西敏制的精神——英國式議會政治體--,採三權分立。.

新!!: 议会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 · 查看更多 »

西拉法葉

西拉法葉(英语:City of West Lafayette)是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一個城市,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西北方約65英里(105公里)處,在芝加哥东南方約106英里(171公里)處。2010年普查時人口為29,596人,隔沃巴什河與拉法葉相望,是普渡大學主校區所在地。.

新!!: 议会和西拉法葉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旅遊諮詢中心

來西亞旅遊諮詢中心(Malaysia Tourism Centre, MaTiC)位於吉隆坡安邦路(Jalan Ampang)上,臨近國油雙峰塔。旅遊諮詢中心成立的目的是為遊客提供關於馬來西亞的旅遊資訊,另外這裡也提供遊客訂購旅店、機票、旅遊配套和錢幣兌換的服務,馬來西亞觀光警察也在這裡設立櫃檯,為遊客提供報案和援救服務,同時這裡還設有手工藝中心、迷你劇場、紀念品店、巧克力專賣坊,以及一家提供高檔馬來料理的莎羅瑪劇院餐廳(Saloma Theatre Restaurant)。.

新!!: 议会和馬來西亞旅遊諮詢中心 · 查看更多 »

馬來語稱謂列表

來語是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的一個分支,通行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泰南、菲南、東帝汶等區域。在演化的過程中,吸收了來自梵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希臘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荷蘭語、英語、淡米爾語、泰盧固語、中國方言和其它外來語的辭彙。 以下列表收錄通用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的馬來語頭銜、稱謂和敬稱,部份詞條可能存在定義太短、不夠客觀、不夠準確、沒有規範、存在爭議、已經不再使用、涵意出現變化、沒有單獨詞條、超過多種拼音形式等問題。其定義如下:.

新!!: 议会和馬來語稱謂列表 · 查看更多 »

馬克西米連·馮·巴登

巴登亲王馬克西米連(Prinz Maximilian von Baden,) ,全名馬克西米連·亚历山大·弗里德里希·威廉(MAXIMILIAN Alexander Friedrich Wilhelm),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堂弟和继承人。1928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去世后成为巴登大公家族族长。1918年10月3日至11月9日任德意志帝国第八任宰相。.

新!!: 议会和馬克西米連·馮·巴登 · 查看更多 »

馬爾地夫歷史

尔代夫自有歷史以來,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因為它位於印度洋主要的航線位置上。馬爾地夫附近的鄰國是斯里蘭卡及印度,這兩國的文化及商業和馬爾地夫緊密的連繫在一起近好幾個世紀,馬爾地夫提供了當時遍及亞洲及部份東非沿海地區作為貨幣的貝殼主要來源。 16世紀之後,在殖民浪潮下,歐洲人佔領了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地點,馬爾地夫當然也無法置身於事外,第一個先來到的是葡萄牙人,再來是荷蘭人和法國人偶爾也來干預當地的政治,然而在前幾個外來歐洲人的干預之後,在19世紀時,馬爾地夫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而英國人對於馬爾地夫君主的統治,亦給予充分的認受性。 馬爾地夫在1965年時脫離英國得到獨立,然而,獨立之後該國仍將阿杜環礁內的甘島(Gan Island)上的空軍基地提供給英國人使用至1976年,當英國人在1976年完全撤出該空軍基地時,剛好該年是冷戰一觸即發的高鋒期,國際上都在關注此空軍基地未來的動向為何。蘇聯當局曾研擬向馬爾地夫當局租借此空軍基地,但都遭到馬爾地夫政府多次的拒絕。 馬爾地夫共和國在1990年之前所面臨的挑戰是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步伐來提供國家在有限的漁業、農業、旅遊業的基礎資源;另外一方面更令人關心的項目就是長期的因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因為馬爾地夫當地低窪的珊瑚島很多,所以將造成災難性的傷害,這也是未來當局政府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新!!: 议会和馬爾地夫歷史 · 查看更多 »

馮世寬

馮世寬(),號大鵬,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生於江蘇省淮陰縣,2016年5月20日,擔任國防部長,是繼唐飛、李天羽、陳肇敏、嚴明以來,第五位空軍出身的國防部部長,也是蔡英文政府的第一位國防部部長。2016年6月8日兼任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2018年2月,馮世寬卸任國防部長,出任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馮世寬的直率敢言與強烈的個人風格,受到爭議不斷。。 關於馮世寬的卸任,社會眾說紛紜,馮世寬表示,蔡英文總統對他另有重用,徵詢他是否願意擔任退輔會主委,或是要不要駐外。並指總統說「總統府內設一個辦公室給馮,這樣若要諮詢馮時,就可以趕快找到馮。」馮說自己沒有外放的意願,希望把機會留給年輕人,馮世寬稱自己對國家、總統充滿感恩。馮世寬向將領們話別時,提及「我們可以花一億買一顆飛彈,那能不能多花一萬,讓弟兄們吃得好一些?」因為「我們不照顧官兵,誰來照顧?」其體恤下屬的心思,令輿論對其惋惜不已。.

新!!: 议会和馮世寬 · 查看更多 »

首崇满洲

首崇满洲,即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权利上的优势地位,是清朝的根本国策之一,基本上与王朝相始终,是清朝分层次的民族等级统治政策的一个体现,清代的各民族各階級集團序列中,以八旗滿洲地位最崇,蒙古次之,漢軍又次之,接下來是北方漢官、南方漢官,最後是漢民。首崇满洲是清朝統治者通過對滿洲部眾的精神整合與「國語騎射」傳統的張揚,實現對邊疆地區威服和結合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及維繫「大一統」的政治格局的切實需要。 “首崇滿洲”和貶抑漢族的政策令滿族在政治、經濟、民事、司法各方面均享有各种特權,而包括漢族在內的各被統治民族則處於受歧視的不平等地位。隨著時間推移,這一不平等所導致的民族矛盾日趨尖銳。清順治帝曾標榜“朕不分滿漢,一體眷遇。”但在咸丰(1851-1861年)之前,清王朝都是以“首崇滿洲”原則為圭臬。官缺分滿漢,滿族官員可任漢缺,漢族官員卻不能任滿缺,同一職務如尚書、侍郎,滿族的權力大於漢族。滿族主要出任較高級别的官職,保證滿族在政府權力中占有絕對的優勢。據光緒《大清會典》,對內閣、軍機處、六部等15個中央機構所有的2303個缺額進行統計,滿官缺額占了總數的55.2%,《文史天地》2013年第9期。历代满清统治者在表面上反复宣扬满汉一体的政治口号,但实质上采用的却是“首崇满洲”的为政方针。他们从各个方面维持旗人集团的超国民地位,如在科举、入仕、升迁和政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满汉差异。这些政策虽导致了清朝社会形成满汉两极格局陳力《清初“首崇满洲”述论》。 而专门划给满人所任职官编制额缺的“满洲缺”,不仅授予满洲旗下的满洲人,也可授予八旗蒙古旗下的满洲人(因满洲人有编在蒙古旗下者),并不授予满洲旗下的蒙古旗人(满洲旗下编有蒙古人),说明是否属于满族,以原本是否属于满洲为准,而不是以编在满洲旗为准,而满洲人即使编在八旗汉军旗下,也是作为满人看待。但满族皇帝虽然否认汉军旗人属于满人,卻又有利用、笼络的一面,尤其是入关后会有以下考虑,就是为使大大少于汉族人的满族扩大、壮大,以巩固满族主体统治,而将汉人中接近满族、关系相对密近的汉军旗人笼络入满族之内,尤其是那些在入关前就归附满洲族的汉旗人。 亦有說法認為,古今中外的執政集團都不可能忽略其視為國本的執政基礎,清代的「首崇滿洲」與明朝的「首崇皇族」並無實質區別,清代旗漢被「圍牆」、「法律」、「社會緊張」和「自我認同」隔開,而明朝的統治集團一樣被「圍牆」與民眾隔開,且法律上擁有高度特權和限制,和民眾(如反明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有著殊死的緊張關係,同樣擁有強烈的自我認同,與清朝沒有分別 ,有學者認為上述說法沒有考慮到八旗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是走向了一种极端。亦有說法認為因旗民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滿族與其他民族間的差異,於是成為製造民族歧視與矛盾的淵藪之一。.

新!!: 议会和首崇满洲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议会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

香港政治制度是指由1842年開始的香港殖民地時期和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香港政治,貫切其中的最大特色是殖民地時代創立的行政主導制:總督由英國委任,身兼政府首長、駐軍統帥、(實際上只是咨詢機構的)立法會主席,掌控立法權、執法權,唯獨需派人擔任終審法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府為爭取民心,試圖組織民選議會,但因中國恐嚇出兵而作罷,原先的議會被降格為打點市容的市政局。到殖民地時代末期,香港立法局部分議員是由間接民選產生,但只負責被動蓋章和進諌。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憲制性文件,而政制的其中一部份是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殖民地建立初期,香港政制全由英國人發展及管理,後來漸有本地華人參與。香港的主權歸屬問題在20世紀末受到國際關注,中國和英國經過近20年磋商,最後決定於1997年進行主權移交,結束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歷史。主權移交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以一國兩制形式平衡兩地之間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差異。主權移交後的政治爭議,多數涉及在憲制性文件《基本法》的架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方案和步伐。.

新!!: 议会和香港政治制度 · 查看更多 »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

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英語: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EU and Belgium)是中華民國派駐歐洲聯盟與比利時王國之外交代表機構,設於歐盟執委會所在地及比利時首都的布魯塞爾,負責與歐盟、比利時及盧森堡大公國之政治、經貿、文化、科技等各層面之實質關係。.

新!!: 议会和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 · 查看更多 »

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澳大利亞代表處(TECO;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Australia;全名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是代表臺灣在澳大利亞利益的機構,但台澳間沒有正式外交關係。1991年,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正式開闢兩國直航航線,並接受中華民國以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之名義在該國首都坎培拉、雪梨、以及墨爾本與布里斯本設立具大使館性質以及領事館性質之代表機構 。 澳洲駐台對應機構是設在台灣台北的澳洲辦事處,前身為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

新!!: 议会和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 查看更多 »

解散议会

解散議會,為施行憲政的國家中,一項維持行政權與立法權制衡而發展出來給予行政權的一項機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之下,行政權基於信任受國家議會(國會)的立法權監督和兩相制衡,但當立法權過大或行政權不受立法權信任,使行政權無法順利運作或是遭受議會抵制時,政府首腦(首相、閣揆等)可依法向國家元首(君主、總統等)提出解散國會重新選舉以訴諸民意。 在一些解散議會程序受憲法或其他法規嚴格限制的國家,在任期途中解散議會是解決政治問題的非常機制。在西敏制國家當中,內閣通常可以選擇對執政黨有利的時機,建議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選,議會通常於任期未完結前就會被解散。.

新!!: 议会和解散议会 · 查看更多 »

马尔默

尔默(Malmö)是瑞典的第三大城市,位于斯科讷省的最南部,波羅的海海口,憑海與哥本哈根相望。人口为31萬8100人。马尔默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和最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在最近几十年逐漸步入后工业社会。 該城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公园,和許多不同的商店,是很熱門购物地點。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马尔默大学逐漸擴大,該城逐漸成為一大學城。該城人民對教育,艺术和文化亦有所重視。.

新!!: 议会和马尔默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议会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马科尼区

科尼区是津巴布韦一个区。该名字也指与边界接壤的议会选区。.

新!!: 议会和马科尼区 · 查看更多 »

马耳他

--共和國(-zh-tw:馬爾他;zh-cn: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阿拉伯語拼寫:جمهورية مالطة),通稱--,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首都瓦萊塔。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脏”之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官方語言為-zh-tw:馬爾他;zh-cn:马耳他-语和英語。--亦是英联邦和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自然资源缺乏,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新!!: 议会和马耳他 · 查看更多 »

马拉维

拉维共和国(齊切瓦語:Dziko la Malaŵi;英語:Republic of Malawi),簡稱馬拉威,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鄰接贊比亞、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亞。國土位於南緯9°45'至17°16'、東經32°35'-35°24'之間。 其首都利隆圭位於马拉维的中部。.

新!!: 议会和马拉维 · 查看更多 »

马拉维危机

拉维危机,也被称为马拉维冲突或马拉维战事,发生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南拉瑙省马拉维市。这次军事冲突于2017年5月23日爆发,同年10月23日結束。冲突双方为菲律宾武装部队以及毛特组织、阿布沙耶夫组织旗下萨拉菲圣战主义的武装分子。 菲律宾政府发言人指出,当政府武装得知阿布沙耶夫袭击马拉维市之后,立即组织了反攻,并与该组织的头目伊莎尼隆·哈皮隆所率领的武装分子发生了交火。 而后,在阿布沙耶夫组织的请求下,政府军又遭遇另一伙宣誓效忠于伊斯兰国的武装组织毛特的攻击。 该发言人继续指出:毛特组织攻击了拉诺镇,还占据了该镇的几座建筑物,包括马拉维市政厅,棉兰老州立大学,医院和监狱等。此外,他们还占领了市中心的街道,攻击了由菲律宾联合基督教会运营的圣玛丽教堂,尼诺阿基诺学校和丹桑兰学院等。这个团伙还向马拉维大教堂开火,劫持了数名人质。 5月26日,菲律宾武装部队证实,毛特组织伙同外国恐怖分子一起对马拉维市发动了攻击,其主要目的是占领南拉瑙省,并在该省的议会大厦升起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这表明,该地区已经完全沦陷。.

新!!: 议会和马拉维危机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第11任美国总统,任期自1845年3月4日至1849年3月4日。波尔克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梅克伦堡县的派恩维尔,但他大部分时光是在田纳西度过的。民主党人士。就任总统前曾当过众议院议长(1835-1839)和田纳西州州长(1839-1841),是唯一擔任過眾議院議長的美國總統。 波尔克是安德鲁·杰克逊的坚定支持者,并且是美国内战之前最后一位“强势”总统。波尔克因其成功的外交政策而出名。他曾扬言要与不列颠开战,之后退而与英国瓜分了西北地区的所有权。由于成功领导了美墨战争,知名度进一步上升。他降低了关税,并制定了一套一直沿用到1913年的财政制度。在作为“黑马”赢得1844年的选举後,他是第一位没有寻求连任而直接退休的总统。任期结束三个月後,因染霍乱去世。 作为一位致力于领土扩张(或“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民主党人,他不顾辉格党人的反对,坚持推行了对美国领土的第二大规模的扩张。波尔克稳固了俄勒冈地区(包括华盛顿、俄勒冈和爱达荷),总计285000平方英里(738000 km²);并通过美墨战争末期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购入了525000平方英里(1360000 km²)的领土。 领土扩张引发了关于是否在新领土内允许奴隶制的争议。1850年妥协案为争论作出了不适当的仲裁,而最后问题不得不在合众国内战的战场上才得到最终解决。波尔克批准了沃克关税,这使得1861年之前整个美国处于近乎自由的贸易时期。他监督了美国海军学院和史密森尼学会的建立,华盛顿纪念碑的动土,以及美国第一批邮票的发行。这批邮票是由他的邮电部长卡夫·约翰逊引入的。他还是首位在职时经常拍照的总统。鉴于他制定这些议程、并将它们全部付诸达成,对其能力的认可使学者们将他在美国最伟大总统排名中排在第8到第12位。.

新!!: 议会和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新!!: 议会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高等專門學校

是日本教育體制中的一種學校,以「傳授深入專門的學藝,育成職業必要的能力」為教育目的。一般簡稱為高專。 此制度類似於臺灣教育中的五專。.

新!!: 议会和高等專門學校 · 查看更多 »

謝燦輝

謝燦輝(1958年2月18日-),臺灣政治人物,生於宜蘭縣冬山鄉得安村,民主進步黨黨籍,現任宜蘭縣冬山鄉鄉長。蘭陽技術學院健康休閒管理系畢業、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曾任第18屆冬山鄉鄉民代表會主席、第17屆冬山鄉鄉民代表會副主席等職。.

新!!: 议会和謝燦輝 · 查看更多 »

鬱金香狂熱

鬱金香狂熱(荷蘭文:Tulpenmanie)1637年发生在荷蘭,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當時由-zh-cn:奥斯曼土耳其;zh-tw:鄂圖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根異常地吸引大眾搶購,導致價格瘋狂飆高,然而在泡沫化過後,價格僅剩下高峰時的百分之一,讓荷蘭各大都市陷入混亂。這次事件和英國的南海泡沫事件以及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並稱為近代歐洲三大泡沫事件。隨著比特幣價格價飆升,有人将比特幣熱潮類比作鬱金香狂熱。.

新!!: 议会和鬱金香狂熱 · 查看更多 »

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年—1933年)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現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少許條文。 1919年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选举。1919年2月6日帝国议会举行,由于首都柏林时局动荡,帝国议会改在魏玛召开,共和国的非正式国名和宪法的名称由此而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宪法。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以262人支持、75人反对、84人缺席通过魏玛宪法。1919年8月11日魏玛宪法正式生效,8月11日因此被定位魏玛共和国的国庆日,用以纪念「德国民主诞生之日」。.

新!!: 议会和魏玛宪法 · 查看更多 »

魏筠

魏筠(Wei-Yun,),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黨籍,出生於桃園市龍潭區,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第二代。曾任桃園市政府社會局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主任,桃園市政府便民服務中心副主任,立法委員張慶惠國會辦公室助理,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書記官和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書記官,現為2018年桃園市市議員選舉第十選舉區(龍潭區)參選人。為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和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

新!!: 议会和魏筠 · 查看更多 »

議長

議長(Speaker)是(立法)议会机构的代表或会议监管人。 通常是議會或立法機構的最高主理者,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職稱,例如「主席」、「院長」“委员长”等。在現今民主議會中,由議員互選選出,職權是主持會議議程、調解議員間糾紛及樹立議會權威。议长一般不具有投票权,除非发生平票(tie)之僵局。 議長通常是由議會中举足輕重、德高望眾者擔任,對外代表整個議會。由於議長對於議會秩序權宜的管理是倚靠其議長權威進行規範,故在議會中失去權威的議長,通常會辭去其議長職務。代表議長權威的則是議長座席及議事錘。 议长也有可能是一些非立法性会议首長的職稱,比如韓國國軍的联合参谋本部议长或過去日本自衛隊曾設的統合幕僚會議議長,以及临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等。 需注意的是,在現代日語和韓語中,經常將英語的“Chairman”翻譯成「議長」;在現代漢語中亦常翻譯成「主席」。.

新!!: 议会和議長 · 查看更多 »

議案

議案又稱動議,是指議會中由個人或集體議員提出,並付諸表決之提議。議案與法案之運用程序一樣,不同的是動議對行政機關不一定有約束力。 正規議案分為動議、和議、討論、表決四部曲。.

新!!: 议会和議案 · 查看更多 »

議會 (以色列)

議會(הַכְּנֶסֶת ,意為「聚集」或「集會」;الكنيست,)是以色列的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總共有120席,議場位於耶路撒冷。 作為以色列的立法機構,國會的職權包括通過法律、選舉總統及总理(即使在儀式上總理由總統任命)、同意,以及監督政府施政。此外,國會亦選舉。它亦有權剝奪議員或豁免權、罷黜總統和審計長、透過建設性不信任投票解散政府及罷黜總理,而解散政府的同時也必須解散國會,重新選舉。而總理也可以解散國會,但在選舉結束前,議員仍享有有他們現有的權力。.

新!!: 议会和議會 (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議會-經理制政府

議會-經理制政府(Council–manager government)是主要的兩種美國代議政制地方政府組成方式之一Svara, James H. (2008).

新!!: 议会和議會-經理制政府 · 查看更多 »

議會暴力

議會暴力指稱發生於議會中的暴力事件。 尽管当众斗殴有损立法机构的庄严形象,政治的高度对抗性带给立法者的压力和愤怒情绪使得议会暴力在各国都时有发生。现代议会暴力经常由意见不合、票数紧逼引起。 古代的議會暴力則無關政府的合法性,政府行為的不公義,危害公眾或極度無理等因素,因此形式與現代的議會暴力不同。古代的議會暴力有時候是政變或赤裸暴力,有時候是議員之間因為榮辱而攻擊對方或進行決鬥。.

新!!: 议会和議會暴力 · 查看更多 »

让·博丹

讓·博丹(Jean Bodin ),是法國的律師、國會議員和法學教授,因他的主權(sovereignty)理論而被視為政治科學之父。代表作《国家六论》,与霍布斯、波舒哀等人同为西方絕對君主制理论的集大成者。 让.博丹出生于法国宗教改革的动荡时期。著书反对法国的宗教冲突。他虽然名义上仍为天主教徒,但对教皇的权威高于法国君主持批评的态度,故教派傾向為溫和、愛國性質的。主张由法国国王实施中央专制来取代派系纷争。在临近生命结束时,他完成了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其中包括了伊斯兰教、犹太教和自然神学。他的主张是各种宗教和谐共存。.

新!!: 议会和让·博丹 · 查看更多 »

议席

#重定向 议会.

新!!: 议会和议席 · 查看更多 »

议会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种,它的政府型態屬於議會制,在這種政府中,行政機構的權力來源於立法機構(也就是議會)。议会共和制指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总理为首的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 。.

新!!: 议会和议会共和制 · 查看更多 »

鲍威尔诉麦科马克案

鲍威尔诉麦科马克案,Powell v. McCormack,395 U.S. 486 (1969),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著名案例,針對眾議院認定認定Powell曾涉及不法情事而決議禁止其就任,法院認為本案仍具「司法審查可能性」(justiciable),並非政治問題。.

新!!: 议会和鲍威尔诉麦科马克案 · 查看更多 »

貴族院

貴族院()是昔日日本帝國議會的兩個議院之一,從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至1947年(昭和22年)5月2日間設置,略稱「貴院」。和眾議院同格,但是眾議院擁有預算先議權『事典 昭和戦前期の日本』 37頁。。由非民選的皇族議員、華族議員、勅任議員所構成,不實施解散制度,議員多數是終身任期。貴族院廢止後,其地位由參議院取代。.

新!!: 议会和貴族院 · 查看更多 »

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费利佩一世(美男子)(西班牙语:Felipe I el Hermoso,)奥地利大公。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人疯女胡安娜的婚姻成为该王国的共同统治者之一,是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始祖。 费利佩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生于布鲁日(今比利时境内)。1482年其母亲勃艮第的玛丽去世后,费利佩在父亲监护下获得了外祖父勃艮第公爵大胆的夏尔留下的领地,即所谓勃艮第遗产(包括原勃艮第公国的一部分、尼德兰和弗朗什孔泰)。1492年他开始独立管理勃艮第。1496年10月20日,费利佩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胡安娜结婚。这宗婚姻是奥地利与西班牙结成针对法国的家族联盟的计划的一部分。由于费尔南多二世的独子胡安的死亡,未来统一的西班牙的王冠被传给了他的女儿胡安娜,从而最终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1502年费利佩伴同其妻接受了卡斯蒂利亚议会的宣誓效忠,随即返回了自己的领地佛兰德。由于费利佩的不忠和胡安娜的强烈嫉妒,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失败。这可能部分导致了胡安娜最终罹患精神病(因而她被称做“疯女胡安娜”)。不久费利佩与精神失常的胡安娜分居。 1504年伊莎贝拉一世去世后,费尔南多二世被宣布为已经明显疯癫的胡安娜的摄政,他随即准备兼并卡斯蒂利亚。然而卡斯蒂利亚贵族畏惧斐迪南的威力,拒绝了这个安排,并把费利佩召回西班牙宣布他为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利佩与胡安娜于1506年4月28日带着一大群德国雇佣兵在西班牙登陆。费尔南多二世被这种行为所震惊,他在与费利佩进行了两次徒劳无益的会谈之后宣称他的女儿已被女婿绑架并监禁,他将使用一切手段来捍卫她的利益。 正当内战一触即发时,费利佩突然于1506年9月25日在布尔戈斯死于伤寒。这就确保了费尔南多二世对卡斯蒂利亚的权力,因而也保证了西班牙的统一。费尔南多死后,王位通过胡安娜由她与费利佩的儿子卡洛斯继承,在卡洛斯一世统治时代,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天主教国家。卡洛斯和其弟斐迪南先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Category:卡斯蒂利亚君主 Category:莱昂君主 F F F.

新!!: 议会和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 查看更多 »

費羅茲·甘地

費羅茲·甘地(印地語:फिरोज जहाँगीर गांधी;英文:Feroze Gandhi,)是一個印度政治人物,前女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的丈夫、前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之父。他曾擔任印度國會議員。与圣雄甘地没有血缘关系。.

新!!: 议会和費羅茲·甘地 · 查看更多 »

質詢

質詢是議會向政府正式提交問題的權利。在許多國家議會,每一個議員都有正式質詢政府部長的權利,政策相應的政府部長必須回應。議會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監督政府。 Category:程序動議 Category:数据采集 Category:政治小作品.

新!!: 议会和質詢 · 查看更多 »

賴瑞隆

賴瑞隆(Lai Jui-lung,),臺灣彰化縣人,是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國發所兩岸組碩士。曾任立法院國會助理、行政院勞委會機要專員、行政院新聞局簡任祕書、高雄市政府建設局專門委員、觀光局主任秘書、新聞局局長、海洋局局長。現任立法院第九屆立法委員(高雄市第九選舉區)。.

新!!: 议会和賴瑞隆 · 查看更多 »

賴惠員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賴惠員 · 查看更多 »

贝宁

贝宁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Bénin,--)是非洲西部國家,旧名达荷美(Dahomey)。贝宁南濒几内亚湾,东邻尼日利亚,北与尼日尔接壤,西北与布基纳法索相连,西和多哥接壤。 贝宁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约1088万,首都波多诺伏為国民议会所在地,科托努則為政府所在地。.

新!!: 议会和贝宁 · 查看更多 »

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或称问责政府、责任内阁等,是一种政治制度,即政府对议会负责任。议会问责是西敏制的议会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同時也在其他的許多議會制國家使用。在使用此制度的議會民主政体,“政府”(行政机构,通常是内阁)对议会,而不是对君主或元首負责;对殖民地来说,指的是政府对当地议会,而不是宗主国政府负责。在实行两院制的地方,政府一般对人数较多、较直接选举并较具代表性的下议院负责。 议会问责的责任政府有几个常见的特点:.

新!!: 议会和责任政府 · 查看更多 »

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天主教徒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 el Católico;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阿拉贡国王(1479年-1516年在位),卡斯蒂利亚国王(1474年-1504年在位,称费尔南多五世)。他也是西西里国王(1468年起,称费迪南多二世)和那不勒斯国王(1504年起,称费尔南多三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婚姻,费尔南多二世实际上是统一的西班牙王國的第一个国王,並開創偉大的西班牙帝國。其支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開拓美洲新大陸,為開拓發展西方文明作出重大的貢獻。.

新!!: 议会和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जवाहरलाल नेहरू,)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長的總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连任总理。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主張印度要從大英帝國獨立,同時更為人所知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他活躍於二戰後的國際政治舞台上,經常被人稱呼为博學尼赫魯(पंडित,班智達在梵語和印地语及英語中有大博學者的意思),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稱呼為偉大的學者(पंडित जी Panditji,加上जी ji一词表示尊敬之意)。 尼赫魯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同時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為他的繼任者。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費邊主義的倡导者。印度獨立後,為了解決貧窮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視公共部門的表現,使得他的經濟政策充滿社會主義色彩。.

新!!: 议会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查看更多 »

贵族民主制

贵族民主制(Aurea Libertas;Złota Wolność),有时翻译为黄金自由制,贵族自由制或贵族联盟(Szlachecka或Złota Wolność,áurea libertas)为一种在波兰王国和卢布林联合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所采用的独一无二的贵族制政体。在这个政体中,所有拥有直接财产的贵族(施拉赤塔)的权力相当,并掌控强大的权利和特权。贵族控制立法机关(瑟姆—波兰议会)和联邦的获选君王。.

新!!: 议会和贵族民主制 · 查看更多 »

贖金之王2:皇廷激戰

,2003年2月7日上映于美国的动作片。.

新!!: 议会和贖金之王2:皇廷激戰 · 查看更多 »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新!!: 议会和軍事 · 查看更多 »

軍事制度

軍事制度,意指建構武裝力量的一套制度。.

新!!: 议会和軍事制度 · 查看更多 »

黨團會議

團會議(Caucus)是指政黨支持者或成員間舉行的會議,其準確定義在各國稍有不同。 議會黨團是黨團會議的一種,指的是某個議會中代表某黨的所有議員。在使用西敏制的國家,議會黨團是政黨的決策機構。有些國家和政黨使用“Caucus”稱呼其議會黨團(包括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的政黨)。其他國家和政黨則使用其它名稱:例如其他英語國家(包括澳洲的其他政黨)使用的“Parliamentary Group”、德語的“Fraktion”等。一般組織比較嚴密、有黨内紀律傳統的政黨會設置議會黨團作爲集體決策的工具,並用其控制該黨議員在議會的投票方向。.

新!!: 议会和黨團會議 · 查看更多 »

黨鞭

鞭是一個政黨政治名詞术语,負責維持議會黨團紀律。黨鞭在議會裏代表其政黨領袖(黨魁),督導其同政黨議員出席及表決行為的人,某些議會、政黨可能有多個黨鞭,其領導“首席黨鞭”是議會黨團内較重要的職位。.

新!!: 议会和黨鞭 · 查看更多 »

黃丞儀

黃丞儀,台灣法律學者,現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早年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和政治系,後來前往芝加哥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和博士。 2015年11月,黃丞儀投稿《天下雜誌》旗下網站《獨立評論@天下》要求立法院應彈劾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文章被無故下架,引起各方面熱議。黃丞儀表示,馬英九任期將屆滿前卻要召開馬習會,躁進恣意的作為不僅違背民間對「看守總統」的期待,也已違反憲法程序;立法院有議決「國家重要事項」之權,行政院必須在行政院會議上將對此先行議決,絕非會議行程、日期都決定好了才去立法院報告,這將使「國會的參與決策權形同虛設」、立法院成為橡皮圖章,等於重演審查服貿協議的戲碼;過半數立法委員提議,經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可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彈劾案;要爭取連任的立委,此時應充分反映民意,迅速提出彈劾案。原先封殺黃丞儀專欄文章的《獨立評論@天下》則被評為「媒體人自己不尊重言論自由,在未經作者同意的狀況下,就把專欄作者的文章下架,讓自己的媒體失去公信力」,一天內即已遭十多位作者退出抵制。 2016年2月20日,黃丞儀批評,民主進步黨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第9條規定,從總統選舉投票日開始「經總統當選人認定之爭議性政策、命令、預算等均應暫停執行」,同時不允許現任政府締結條約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定,創造出強大的權力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命令行政院各部會停止執行總統當選人不喜歡的政策、命令與預算,也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凍結條約與協定的締結過程,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制衡總統當選人的決定,明顯牴觸《中華民國憲法》而且極不負責任,「為了防止總統暴衝而提出的這部法律,一旦通過了,才是不折不扣的暴衝立法」。黃丞儀說,總統即便到任期的最後一天都還是總統,民進黨在本月19日立法院開議就提出這樣的違憲法案,證明民進黨意圖「把現任的總統(馬英九)掐死,不讓他做事」;而時代力量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仿照民進黨版,也有「重大政策暫停執行」的規定,還規定立法院可經立法院會議決議要求中央各行政機關立即暫停執行重大政策,使行政權在總統交接期間受到憲法所無之限制,使尚未宣誓就職的總統當選人與立法院取得非常時期的權力,使權力分立體制失去平衡,是扭曲立憲主義的精神,同樣違憲。 2016年11月2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及書記長劉世芳連續兩週以「時機不宜」與「此時通過太快了」為由,擋下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所提案的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排入立法院會議討論。同日,黃丞儀引用前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前南非憲法法院大法官理查·葛斯東(Richard Goldstone)的言論「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不是朋友」,請民進黨不要只把轉型正義當成選舉語言。.

新!!: 议会和黃丞儀 · 查看更多 »

黃世銘

黃世銘()臺灣花蓮縣出生,中華民國檢察官,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檢察總長。 2013年的九月政爭中,因涉及洩密案(監聽國會事件),於2014年3月21日,遭台北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隨即發表辭職聲明。 4月3日總統府公布總統令,准予辭職,回任最高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在申請退休獲准後,於2015年1月退休。2月12日,高等法院合議庭認定黃世銘向總統及行政院長洩露偵察中的偵辦內容與通聯記錄等機密事項,依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及洩密罪判黃世銘1年3月徒刑,得易科罰金,全案定讞。.

新!!: 议会和黃世銘 · 查看更多 »

黃世銘案

黃世銘案是當時擔任檢察總長的黃世銘,在任內九月政爭期間,涉嫌犯下洩密、非法監聽(甚至有監聽國會事件)等刑事罪嫌案件,以及檢察官林秀濤另對黃世銘提出名譽權受損害之民事告訴。.

新!!: 议会和黃世銘案 · 查看更多 »

黃信介

黃信介(),本名黃金龍,臺北市大龙峒(今屬大同區)人。美麗島事件主要人物,民主進步黨第三屆及第四屆黨主席,臺灣民主運動與黨外運動先行者,對抗威權的民主運動領袖。其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連溫卿外甥。其父為黃火炎,母為連好。1954年與大稻埕張亦泰布莊千金張月卿結婚。.

新!!: 议会和黃信介 · 查看更多 »

黃國昌

黃國昌(),新北市汐止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律師、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法學教授等職。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第九任立法委員(新北市第十二選區),在立法院被分至財政委員會。長期關心並參與學運、社運,長期投身司法改革。曾任澄社社長(2010-2012年),公民組合發起人之一,佔領國會事件後,發起新組織島國前進。 2016年1月16日,黃國昌當選第九屆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汐止、北海岸、東北角:汐止、金山、萬里、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立法委員。 2016年3月15日,黃國昌連任當選時代力量第2屆黨主席。.

新!!: 议会和黃國昌 · 查看更多 »

黃金十年 (中華民國)

黃金十年,又稱十年建設、十年建國、南京十年,是指國民政府從1927年4月18日定都南京,到1937年11月20日遷都重庆期间的中國1930年代。1928年蔣中正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後,中國國民黨領導國民政府統一中國,開啟中華民國一段罕有的短暫盛世,各方面建設發展被譽為「黃金十年」。从1929年到1941年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9%,人均GDP年增长率为1.8%。.

新!!: 议会和黃金十年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

黃毓民(Raymond Wong Yuk-man,),字誼道,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陸豐,其支持者稱他為教主,又有癲狗、芒果佬等綽號,香港政治人物、資深傳媒人及時事評論員,前立法會議員,前珠海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專科教授兼系主任;亦曾在亞洲電視和商業電台擔任時事評論節目主持,現為普羅政治學苑主席及網上電台MyRadio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 黄曾為激進民主派要員,先後於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創立社會民主連線、普羅政治學苑及人民力量。2008年,時為社民連主席的黃毓民當選為九龍西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後於2010年與公民黨聯合發動「五區總辭」並在補選當中成功重返立法會。2011年1月,黃毓民與社民連決裂,並與陳偉業等另組人民力量;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黃連任立法會議員。 2013年,黃退出人民力量,與泛民主派決裂,轉而支持本土派政團。黃在2014年雨傘革命中支持示威者一方,又曾在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為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助選。黃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作為熱普城聯盟一員參選,最終敗選,結束八年立法會議員生涯。 黃強烈反對中国共产党及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統治,因此主張「全民制憲,重新立約,實現真正『港人治港』」。黃在議員任期內對官僚權貴多有批評,並曾多次於議會與建制派議員、政府官員針鋒相對。他又引入多種議會抗爭模式,例如藉辭職補選發動「變相公投」,以「拉布」阻止「五司十四局」議案通過。 2018年,黃毓民將停刊多年的《癲狗日報》復刊,正式重回傳媒人崗位。.

新!!: 议会和黃毓民 · 查看更多 »

黑風洞

黑風洞(Batumalai Sri Subramaniar Swamy Devasthanam、Batu Caves,பத்து மலை)是個擁有一系列洞穴與寺廟的石灰岩山丘,位在距離馬來西亞吉隆坡北方13公里的雪蘭莪州鵝嘜縣。其名「Batu」來自於山丘旁的巴都河,此外黑風洞也是當地的村名。黑風洞為印度外著名的印度教聖地之一,祭拜室建陀,並且是馬來西亞大寶森節慶典的重鎮。.

新!!: 议会和黑風洞 · 查看更多 »

黑森傭兵

黑森傭兵(英語:Hessian、Hessian soldiers,德語:Soldatenhandel unter Landgraf Friedrich II.

新!!: 议会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达姆施塔特

达姆施塔特(Darmstadt)是位于德国黑森州南部的中型城市,在德国号称“科技城”。控有萊茵河和美茵河匯口三角洲以東的地域,自古以來即為黑森南部的中心城市,曾作為歷史上黑森公國的首都。 达姆施塔特是位于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卡塞尔后黑森州第四大城市,地理上最靠近的大城市是位于北部30公里的法兰克福以及南部45公里的曼海姆。 作为城市标志的「科学城」称号是1997年由黑森州内政部授予的,作为对达姆施塔特以1877年成立的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为首的,包括其他三所应用技术大学共超过30000名学生还包括多家科研院所的肯定。 达姆施塔特被认为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这可以追述到1899年恩斯特·路德維希大公建立的达姆施塔特艺术家村。.

新!!: 议会和达姆施塔特 · 查看更多 »

辉格史

辉格史(Whig history)是一个历史学派,该学派认为人类文明不可逆转地从落后向先进,从愚昧到开蒙。这个学派得名源自辉格党(Whig),辉格党是目前英国自由党的前身。辉格党得益于168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它于1714年之后长期支配英国政治,它也通过捍卫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议会的重要性在内的“1688年原则”而获得不少支持。这个党派的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往往从今天的角度出发,来评判历史事件的价值。在科學史中,這個術語也常用來表示研究得出當今科學觀點的“成功的”理論與實驗的史學史派別。許多人認為辉格史學派與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歷史理論,在許多地方都很相似,後者預設人性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朝向共產主義者渴望的無階級劃分、平等主義的社會前進的。.

新!!: 议会和辉格史 · 查看更多 »

辛格韦德利

辛格韦德利(Þingvellir),又名辛格维利尔,地处辛格瓦德拉湖北岸,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东北40余公里,是冰岛三大国家公园之一。 此处对冰岛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在930-1798年期间是冰岛议会(Alþingi)会议所在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之一。1928年成为国家公园。1944年在此宣布脱离丹麦统治,成立冰岛共和国。2004年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冰岛三大国家公园中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遗产的国家公园。.

新!!: 议会和辛格韦德利 · 查看更多 »

违宪审查

違憲審查(Constitutional review),或稱合憲性審查,是指基於權力制衡原則,由釋憲機關判斷命令、法律或者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憲法。对于个人行为的司法审查属于传统司法权,而违宪审查则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後,普遍发展為維護宪法机制的司法權力,是司法獨立的象徵。.

新!!: 议会和违宪审查 · 查看更多 »

霍克湾大区

霍克湾(又譯霍克斯灣,豪克斯湾;英語:Hawke's Bay;毛利語:Heretaunga)是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岸的一個地區,地區議會設於內皮爾及哈斯丁(Hastings)兩市。.

新!!: 议会和霍克湾大区 · 查看更多 »

范熙壬

范熙壬(),字任卿,号耘勤,被门人尊称为“莱园”先生。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天河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议会和范熙壬 · 查看更多 »

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Révolution de jasmin),指發生於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花而得名。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Mohamed Bouazizi)自焚,觸發境内大规模街頭示威游行及争取民主活動。事件導致時任總統本·阿里政權倒台,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場因人民起義導致推翻現政權的革命。 突尼西亞歷史上鮮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騷亂事件。事件發生前,各界普遍認為突尼西亞相對鄰近國家是較富裕和穩定的。 這起騷亂事件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西迪布吉德起義」(,Sidi Bouzid Revolt) 及「尊嚴革命」(,Dignity Revolution)。另有人認為一些新媒體將當地情況傳播至各地,有助於推翻本·阿里的政權,因此又稱作「Twitter革命」 或「WikiLeaks革命」。 茉莉花革命對北部非洲及中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示威抗議的模式亦受一些國家的民眾所效法(如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导致反政府的示威浪潮在一个月内席卷整个北部非洲与中東地區。突尼西亞此後成立過渡政府,並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達致民主轉型的國家。.

新!!: 议会和茉莉花革命 · 查看更多 »

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一世(Juana I de Castilla,),人称疯女(La Loca),出生于托莱多,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次女。她是卡斯蒂利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之母。她幼妹即阿拉贡的凯瑟琳,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

新!!: 议会和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郭雨新

郭雨新(),字--雲,臺灣宜蘭市人,臺灣政治人物。日治時期於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今改制為國立宜蘭大學)臺北帝國大學(今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農林專門部畢業。戰後為臺灣省議會「五龍一鳳」之一,也是黨外運動元老之一。被稱為「黨外祖師爺」。後因與林榮三之間的選舉爭執,赴美不返,病逝於美國華府。 其子郭時南為現任駐希臘代表,曾任宜蘭市市長、駐斐濟代表、駐新加坡代表等職。 1969年陳菊曾擔任郭雨新的秘書。.

新!!: 议会和郭雨新 · 查看更多 »

都灵

都灵(Torino ;皮埃蒙特語:Turin ;Augusta Taurinorum),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稱為都--靈,台湾稱為--,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皮埃蒙特大区和都灵廣域市的首府。它坐落在波河的左岸,距離米蘭大約,阿尔卑斯山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都灵中心区有面积130.17km²,人口911,534,是意大利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都灵城市区有面积1,126.6 km²,人口1,745,221;都灵都市圈有面积1,977 km²,人口2,200,000(占意大利总人口的3.4%)。 都灵是一国际化的欧洲城市, 都灵有时被称为“意大利自由的摇篮”、、“阿尔卑斯之都”、“萨沃亚之都”。它拥有众多的文化設施和其他名胜。都灵因为它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而举世闻名。它的很多广场、城堡、庭园和宫殿(如贵妇宫),都是由西西里建筑师菲利波·尤瓦拉建造的,他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经典建筑凡尔赛宫。 这些法式建筑的典范包括:王宫、斯杜皮尼吉行宫和苏佩尔加大教堂。許多意大利高等教育機構位於此地,如都灵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美术学院等。还有许多重要和著名的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 和安托内利尖塔。 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563年,它成为了萨伏依公国的首都,随后是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最后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1865年)。 同时,它也是萨沃亚王室(意大利王室)的故乡。 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大部分政治意义和重要性都丢失了,它还是在战后成为了欧洲重要的工业、商业和贸易的集散地。它现在是意大利的工业中心之一,和米兰、热那亚组成了“工业铁三角”。从经济上来说,都灵紧随罗马和米兰之后,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的GDP高达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78位。 虽然不像罗马、米兰那样是“世界级城市”,GaWC评其为“适合发展”级别。 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摇篮,被称为“意大利汽车之都”或者“意大利的底特律”。是汽车品牌菲亚特、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的总部所在地。 都灵还拥有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和都灵,举办过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些国际空间站设备,如和谐号节点舱和哥伦布实验舱,也是在都灵制造的。.

新!!: 议会和都灵 · 查看更多 »

郇山隐修会

郇山隐修会(Prieuré de Sion,Priory of Sion 或 Priory of Zion),又譯作錫安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郇山隐修会一直是许多虚构或者纪实文学作品热衷描写的一个秘密基督教团体。Henry Lincoln, Michael Baigent, Richard Leigh, The Holy Blood and the Holy Grail, Corgi, 1982.

新!!: 议会和郇山隐修会 · 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時也稱其為荷京,是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根据2008年1月的统计数据,这座城市人口达747,290人;而该城市所处的兰斯台德都市圈,大约有670万人口,是欧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Vol 1, p896-898.

新!!: 议会和阿姆斯特丹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历史年表

这里是阿富汗歷史年表,若想閱讀下列事件的歷史背景與詳細過程,可參閱阿富汗歷史。另外還有阿富汗領導者列表以及阿富汗年份列表。 18世紀 - 19世紀 - 20世紀 - 21世紀 公元前三百年, 阿育王扎帝國和希臘帝國分別統治阿富汗.

新!!: 议会和阿富汗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阿爾弗雷多·帕拉西奧

路易斯·阿爾弗雷多·帕拉西奧·冈萨雷斯(Luis Alfredo Palacio González, 1939年1月22日生)是厄瓜多爾的臨時總統,他在2003年1月15日至2005年4月20日間出任副總統,在國會通過罷免總統盧西奧·古鐵雷斯的職務後,帕拉西奧隨即宣誓就任新總統。 帕拉西奧曾經為一名專業醫師,精通心臟學。其父曾为厄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他早年在出生地瓜亚基尔讀書,及後到美國俄亥俄州及密蘇里州留學及實習,回國後在瓜亚基尔大學醫學院擔任心臟學及公眾衛生講師。1994-1996年任卫生部长,1980年起任厄心脏外科研究所所长。 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中,帕拉西奧為古鐵雷斯的競選夥伴。在拉票活動中,古鐵雷斯常穿著軍隊制服宣傳,而帕拉西奧則穿手術袍。 在帕拉西奧出任總統後,其首要政綱之一為舉行制憲會議去修訂1988年的國家憲法。.

新!!: 议会和阿爾弗雷多·帕拉西奧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议会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波里納里奧·馬比尼

阿波里納里奧·馬比尼·馬拉南(Apolinario Mabini y Maranan,),通稱阿波里納里奧·馬比尼(Apolinario Mabini),菲律宾的独立活动家,革命家及作家,記者。菲律宾的近代憲法的初案者和創始者。 1899年1月23日至1899年5月7日菲律宾臨時政府的總理,1899年1月23日至12月10日臨時政府的外敎部長,同年5月對美国的外交谈判失败及他在總理職的因責辞职。1899年8月菲律宾國會的選任菲律宾的大法院長。他在1899年9月菲律宾的近代憲法的初案作成和同年10月發表。他的綽號是偉大的馬比尼和革命運動的頭腦。.

新!!: 议会和阿波里納里奧·馬比尼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九世 (莱昂)

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莱昂国王(1188年—1230年在位)。他是莱昂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独子,母亲为葡萄牙公主乌拉尔卡。 阿方索九世于1188年继承莱昂王位。他随即召开了莱昂王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议会,包括城市居民、手工业者等各等级的人士均有参加。他也给予城市以自治权,以平衡大贵族的勢力。 1197年,阿方索九世与堂兄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儿贝伦加利亚结婚。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14年宣称这一婚姻无效,理由是阿方索九世与贝伦加利亚存在血缘关系。教皇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私利。因为担心受到绝罚的制裁,阿方索九世被迫屈服,承认自己为教皇的臣属。 1215年,阿方索九世颁布一份准许农奴迁徙(因而得以摆脱主人)的敕令。 阿方索九世是西班牙著名高等学府萨拉曼卡大学的创建者。 阿方索九世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功绩卓著,他从摩洛哥阿尔摩哈王朝手中夺取了巴达霍斯(1227年)、卡塞雷斯(1229年)和梅里达(1230年)三座城市。 Category:莱昂君主.

新!!: 议会和阿方索九世 (莱昂) · 查看更多 »

阿拉巴马悖论

阿拉巴马悖论(Alabama paradox)指增加议席也可能反而导致某些名单丧失议席,是一种以“相对公平”为标准的份额分配法中的悖论。.

新!!: 议会和阿拉巴马悖论 · 查看更多 »

阿曼

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语:سلطنة عُمان),简称阿曼,是位於西南亚洲,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国家,北部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地阿拉伯,西南靠近也门。阿曼的海岸南部和东部临阿拉伯海,东北方则抵阿曼湾。 阿曼地区在上古时代称作“马干”,中国明朝時称其为“祖法儿”。17世纪晚期,阿曼成为印度洋强国,与葡萄牙、英国争夺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控制权。19世纪是阿曼的鼎盛时期,领土横跨霍尔木兹海峡,延伸至现今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南至东非沿海地区及桑给巴尔群岛。20世纪,阿曼逐渐沦为英国保护国。历史上,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是波斯湾、印度洋地区的主要贸易港口。 阿曼为君主专制国家。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阿勒赛义德自1970年以来一直是阿曼的世袭领袖,目前是中东地区在位时间最长,世界第三长的现任统治者。 阿曼石油储量居全球第25位。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阿曼列为世界上在过去40年里发展最完善的国家。有别于邻国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阿曼的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鱼、枣椰子、农产品贸易。阿曼被世界银行定义为高收入经济体,2017年的全球和平指数中,阿曼位列第70名。.

新!!: 议会和阿曼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议会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人

蘇格蘭人(低地蘇格蘭語:Scots Fowk,蘇格蘭蓋爾語:Albannaich),是國家和社會所定義蘇格蘭的族群居民。 從歷史上看,他們是兩族—皮克特人和凱爾特人的混合。前者在西元9世紀創立蘇格蘭(阿爾巴)王國,並在民族語言上已經認同凱爾特人。後來,附近也使用凱爾特語的坎布里亞英國人,以及日耳曼語盎格魯撒克遜人及北歐,皆被納入蘇格蘭民族。現代使用“Scottish people” (蘇格蘭人)或“Scots” (蘇格蘭人)可用來指任何人的語言、文化、家庭祖先或遺傳起源是來自蘇格蘭。拉丁文“Scotti ”原指“蓋爾”但後來用來描述蘇格蘭的所有居民。“Scotch”儘管有時被認為是過時的或貶義的,這種用法還是被用來指稱蘇格蘭人,主要是在蘇格蘭外使用。 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南下到英格蘭,繼承伊麗莎白一世留下的王位,成為統治兩地的共同國王。然而,英國和蘇格蘭的實質合併是1707的聯合法令生效。今天,蘇格蘭是英國的國家之一,絕大多數生活在蘇格蘭的人是英國公民。.

新!!: 议会和蘇格蘭人 · 查看更多 »

薩丁尼亞王國

撒丁王国()是意大利过去的一个王国。後來的義大利於薩丁尼亞王國的基礎上統一。.

新!!: 议会和薩丁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間接選舉

間接選舉,簡稱間選,即政府首腦或立法機關的議員是由民眾先選擇一些代表,再由這些代表投票而產生。因此,選民不會直接投票予他們支持的參選人。相對概念為「直接選舉」(直選)。.

新!!: 议会和間接選舉 · 查看更多 »

開普敦

開普敦(英语:Cape Town;南非荷蘭語:Kaapstad /ˈkɑːpstɑt/;科萨语:iKapa)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開普敦都會城區組成部分、西開普省省会,開普敦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國會及很多政府部門亦座落於該市。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兰開往東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亦即good hope castle,在約翰內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開普敦擁有南非第二繁忙的機場开普敦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 根據2007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開普敦共有350多萬人口。陸地面積為2,499平方公里,相對其他南非城市來說面積較大,人口密度較小(1,158/平方公里)。.

新!!: 议会和開普敦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历史

代里斯本的高楼大厦 1986年,苏亚雷斯成为60年来的第一位文人总统。1986年加入欧共体,1999年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

新!!: 议会和葡萄牙历史 · 查看更多 »

葉俊榮

葉俊榮(),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出生於臺北市萬華,在臺北縣板橋(今新北市板橋區)長大,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妻子柯麗鈴為現任苗栗地檢署檢察長。 曾於游錫堃內閣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推動非核家園、國家永續發展、核廢料選址等敏感議題,2007年葉俊榮被總統陳水扁提名為大法官,但在國會遭在野黨反對而未能當選。.

新!!: 议会和葉俊榮 · 查看更多 »

蒙古征服喬治亞與亞美尼亞戰爭

蒙古征服喬治亞與亞美尼亞戰爭 格魯吉亞在中世紀黑暗時代末是君主制政體,於1220年遭遇到蒙古大軍攻擊;雖然僅僅只是幾場遭遇戰就離開喬治亞,蒙古大軍直到1236年又返回喬治亞,並在幾場大戰後於1243年併吞滅喬治亞;喬治亞與亞美尼亞在當時每年向蒙古朝貢沉重大禮與提供男丁兵力給無止無盡般蒙古西征作戰;導致喬治亞與亞美尼亞開始反抗蒙古需索:雖然初開始處於被動,但是之後就出現變化一連串民心激昂鼓舞、在支持與反對蒙古的兩派人民拉執角力,參伴著許多市民抗爭與武力鬥爭中,導致蒙古支持最先相當強勢管制人民的「傀儡政權」被弱化甚至分裂;終於在1320年代末晚,在國王燦爛輝煌喬治五世領導,善用嫺熟的外交手腕與戰爭擊敗蒙古,收復失土重現繁榮及強大國力。.

新!!: 议会和蒙古征服喬治亞與亞美尼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宪法

蒙古国宪法(Монгол Улсын Үндсэн Хууль,字面意思为“蒙古国的基本法”)是蒙古国的宪法。当前通行的宪法为1992年1月13日通过,同年2月12日生效,并先后于1999年、2001年修改。.

新!!: 议会和蒙古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政治

蒙特內哥羅是一個多黨制議會民主共和國。蒙特內哥羅總理是蒙特內哥羅的政府首腦。行政權由蒙特內哥羅政府行使,立法權則由蒙特內哥羅政府和蒙特內哥羅國會同時所有,司法機構獨立於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現在的蒙特內哥羅憲法通過於2007年,以取代1992年蒙特內哥羅憲法。蒙特內哥羅國會現在共有81位議員,每四年選舉一次。蒙特內哥羅歷史上的大多數政權都是聯合政府。.

新!!: 议会和蒙特內哥羅政治 · 查看更多 »

肝付町

肝付町()是位于日本鹿兒島縣大隅半島東部的一個城鎮,屬肝属郡。成立于2005年7月1日,由舊高山町與內之浦町合併而成。 日本傳說中的妖怪一反木綿的最早起源地點就是位於轄區內的高山地區。.

新!!: 议会和肝付町 · 查看更多 »

邱顯智

邱顯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人權律師、社會運動者。出生於中華民國台灣省嘉義縣竹崎鄉,高中就讀嘉義高中,並於臺北大學取得法學學士、碩士、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碩士、博士候選人。 2011年邱顯智自德國海德堡返台後與身為新竹人的妻子黃琬婷定居於新竹,育有兩女,並於新竹、台中兩地律師事務所執業,開始參與司法改革運動,從事如鄭性澤案等冤案救援。2012年年底,邱顯智號召組成義務律師團,聲援全國關廠工人抗爭事件,後續亦以律師身份積極參與如洪仲丘案、大埔丟鞋案、苑里反瘋車案、梨山老農案等案件之義務辯護行動。同時邱顯智也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義務辯護律師團之一。 2015年,邱顯智與其他創黨成員創立政黨時代力量,並宣佈參選2016年第九屆新竹市立委,競爭對手包括國民黨籍候選人鄭正鈐、民進黨籍候選人柯建銘、親民黨籍候選人歐崇敬。後落選。 2017年,因不熟稔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九條之規定,於上訴人委任邱顯智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未繳納裁判費,而遭法院駁回上訴。.

新!!: 议会和邱顯智 · 查看更多 »

邱毅

邱毅,新黨、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五至第七屆立法委員。.

新!!: 议会和邱毅 · 查看更多 »

肖申克的救赎

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法蘭克·戴倫邦特執導,改編自暢銷作家史蒂芬·金的原著作品《四季奇譚》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電影中的男主角安迪由蒂姆·罗宾斯飾演,男配角瑞德由摩根·費里曼飾演,剧情主要围绕着一個因冤案入獄的銀行家安迪,在蕭山克監獄狱中的生活,闡述希望、自由、體制化等概念。 儘管電影在發行後的票房令人失望(預算2,500萬美元,票房2,834萬美元),但是卻獲得許多評論家和影迷的好評。在1994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本片获得七项提名,包含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混音(但最终未能获得任何奖项)。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影迷评选中,一直以來都和《教父》形成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的拉鋸戰,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參與評分的电影。在中國最大電影評分網站豆瓣中,更以分數9.6的高分獲得影史上第一名。本片在家庭影院市场和出租市場获得的巨大成功,至今已经成了著名案例,甚至是廣為人知的影史最佳電影之一。.

新!!: 议会和肖申克的救赎 · 查看更多 »

肅清

肅清,是一個政治術語,即整肅清洗,意指政府或組織清除某些被視為身份不正的人或團體。在肅清的過程中,可能涉及到流血事件,也可以是通過非武力來解決的。然而,在歷史上,不少的被肅清者也被軟禁、監禁、驅逐、流放或者被處死;但也有的僅是開除、降職、免職、罷黜一切職權,有時事後能得到平反。.

新!!: 议会和肅清 · 查看更多 »

蓋世奇才

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美國傳記劇情電影,改編自眾議員查理·威爾森爭取預算,幫助阿富汗抵抗蘇聯紅軍的真實故事,本片由迈克·尼科尔斯執導,艾倫·索金編劇,改編自的一本著作《查理的戰爭》( )。由汤姆·汉克斯、茱莉娅·罗伯茨、菲臘·西摩·荷夫曼主演,艾美·亞當斯、與愛美莉·賓特加盟演出。獲得五座金球獎提名,包含「最佳戲劇類影片」,但最後沒有贏得任何獎項。--亦曾獲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新!!: 议会和蓋世奇才 · 查看更多 »

蔡培慧

蔡培慧(),生於臺灣南投縣魚池鄉,社會學學者及政治人物,曾任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研究領域是農業經濟與社區發展。現任中華民國第9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籍,於南投設有鄉親服務處。.

新!!: 议会和蔡培慧 · 查看更多 »

锡金历史

在中国古代书籍中,过去的锡金多被记载并称为哲孟雄(;其他:Dremojong)。錫金這裡流傳很多神話,但世袭君主国成立前的歷史記載不多。.

新!!: 议会和锡金历史 · 查看更多 »

锡金王国

锡金王国是在1642年至1975年间存在的一个独立国家,由世袭的却嘉(国王)统治。1861年成为英国保护国,1950年又成为印度保护国。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第12代却嘉(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锡金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1982年,佩登东杜南嘉在美國紐約逝世,旺秋丹增郎加繼位。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後锡金王室的王位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其与西藏和不丹联系甚密,从其首位国王由西藏迁移而来,和其与不丹有共同边界可以看出。.

新!!: 议会和锡金王国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议会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正元

蔡正元(),臺灣雲林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代理發言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

新!!: 议会和蔡正元 · 查看更多 »

蔣公遺德顯彰會

蔣公遺德顯彰會,臺灣稱為「先總統蔣公遺德顯彰會」,是日本為紀念蔣介石在日本投降後對日本寬厚對待而成立的協會。.

新!!: 议会和蔣公遺德顯彰會 · 查看更多 »

鄧肯訴路易斯安那州案

邓肯诉路易斯安那州案,Duncan v. Louisiana,391 U.S (1968)是美國憲法、美國刑事訴訟法的案例,法院明確承認對於增修條文14條「正當法律程序」採取「合併原則」,尤其是「選擇性合併原則」。此外,法院認為「陪審團審判」的權利,亦合併於「正當法律程序」條款。.

新!!: 议会和鄧肯訴路易斯安那州案 · 查看更多 »

鄭孝胥

鄭孝胥(),字蘇龕,號海藏,中國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後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

新!!: 议会和鄭孝胥 · 查看更多 »

鄭秀玲

鄭秀玲()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經濟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組碩士、後至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修讀經濟學博士。前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臺灣有部份媒體稱她為媽媽教授。, 財訊雜誌, 2013-07-31.

新!!: 议会和鄭秀玲 · 查看更多 »

膠輪路軌系統

膠輪路軌系統是軌道運輸的一種形式,它採用了道路交通的輪胎技術。即列車的車輪不再是傳統的鋼輪,取而代之的是橡膠車輪,其行走的軌道亦有別於傳統的鋼輪用路軌。與鋼輪路軌系統相比,膠輪路軌系統的普及率並不高,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膠輪路軌系統並不適合應用於高客運量的重型鐵路系統所致。 膠輪路軌系統由於不能透過行車軌道把電流回流,故只能採用軌道供電(通常是第四軌,一條供電,一條回流)。.

新!!: 议会和膠輪路軌系統 · 查看更多 »

自立生活

自立生活運動(中文學術翻譯又稱為獨立生活)(Independent Living for Disabled People),是一位名叫Edward V. Roberts先生在1972年於美國柏克萊市發起的身心障礙者社會運動,而後有感於重度的身心障礙者,要融入社會生活不容易,因此成立了全球第一個自立生活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Living)。以協助重度身心障礙者,回歸一般社區生活,為最大的理想目標,而非在教養院、機構、醫院等地方,過著與社會長期隔絕的生活。 自立生活運動非常強調身心障礙者的「自主權」,還有障礙者勇於接受自己的「特徵」。傳統觀念認為,身心障礙者受限於體能、生理上的困難,需要社會大眾給予保護,並且身心障礙是一件不幸、可悲,應該透過醫療、復健、優生學等避免的悲劇。但自立生活運動認為,身心障礙者,只是身體某部份失能,或許不能走路,但可以透過輪椅代步。或許眼不能見,但可以透過手杖、導盲犬行動。不能自己洗澡、穿衣、如廁,可透過他人協助(如:居家服務員、個人助理等)人力支持,完成生活所需等特殊方式,來達成「自主權」,為自己生活做出選擇跟決定,並負起責任,充分扮演社會公民的角色,而非基於保護,喪失了各種可能性。 提到自立生活,傳統觀念會認為,必須先有「工作」能力,透過勞動賺取經濟基礎,才有條件談自主生活。然而,對部份失能情況嚴重的身心障礙者而言,就業具有高度的困難性。如果以此作為能否自主生活的基礎,那麼對於被就業市場排擠的身心障礙者來說,要達到自立生活將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透過社會制度的經濟補貼,來達成身心障礙者的經濟安全,也是自立生活的重要概念。 由於自立生活這樣的社會運動,站在障礙者「主體」立場思考的哲學思想,符合身心障礙者的需求,很快的從加州柏克萊市傳出,遍及美國各地。並且自立生活中心,透過權益爭取、倡導,督促政府制定法律,保障身心障礙者的經濟安全、人力資源提供,防止各種歧視,成為美國當地身心障礙者爭取人權的重要思想。.

新!!: 议会和自立生活 · 查看更多 »

自由克什米爾

自由克什米爾,全稱自由查謨和克什米爾(آزاد جموں و کشمیر,آزاد کشمیر),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份。面積13,297平方公里http://www.ajk.gov.pk/site/index.php?option.

新!!: 议会和自由克什米爾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

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 - 匈牙利自由党 (Szabad Demokraták Szövetsége – a Magyar Liberális Párt,SZDSZ,自民盟 )是一个自由主义匈牙利政党。 自民盟是欧洲自由民主联盟党和国际自由联盟成员。支持者主要是布达佩斯的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企业家。.

新!!: 议会和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制

自由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意思接近「自由主義的民主」,是民主在21世紀的主導形式,為政體之一。它採取了代議民主制,由人民選出的民意代表行使決策權力,其權力則受到法治的監督和限制,通常還會採納保障個人及少數派權利和自由的宪法,同時也限制了多數派及其選出的領導人的權力。 自由民主制所保障的權利和自由是相當多樣化的,但通常都會包含以下的成分:要求合法程序的權利、隱私權、私人財產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權利、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宗教自由。在自由民主制中這些權利(也被稱為「自由權利」)可能是直接經由憲法賦予,或是透過一般法規和判例法賦予。 自由民主制通常也有著寬容和多元的特色;多元的社會和政治觀點—即使是極端或偏激的觀點亦然,在遵守民主規範的情況下都會被允許存在。自由民主制定期舉行選舉,不同政治觀點的團體都有機會藉此角逐政治權力。 「自由民主制」中「自由」一詞遵從自由主义的意識形態。自由民主制最初是在啟蒙時代由擁護自由的哲學家們所創立的現代自由民主制框架,強調透過宪法保障個人免受政府權力的侵犯。.

新!!: 议会和自由民主制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權運動

自由民權運動,是在日本明治時代發生的一場政治及社會運動。自1874年民撰議院設立建白書遞交以來,該運動的分子就向明治政府提出一系列開設議會、減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條約、保障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等等的要求。直至1890年帝國議會開設後,該運動仍繼續。.

新!!: 议会和自由民權運動 · 查看更多 »

自然法

自然法,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历史上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根据自然法的道德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准则的权威则至少部分来自针对那些准则所具道德优势的思量。 “自然法”的语义颇丰,它既是一类道德理论,又是一种法理学说,而这两种社会科学的核心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自然法的哲学体系中,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时有交会,这种理念称作“交叠命题(overlap thesis)”。自然法的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其主要差异在于,在法律规范的确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新!!: 议会和自然法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议会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人物列表

自贡市因盐而兴,历来文教兴盛,人物杰出。陆游就曾在诗中评价自贡荣县说,“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而自贡富顺县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古代,富顺县曾孕育出了238名进士、807名举人和863名贡生。清代“湖广填四川”时期,大量湖广人迁入自贡市,湖广人成为当时自贡的主体族群。清末第一次川盐济楚时期,赣、粤、闽、湘、鄂、黔、滇、秦、晋等十一省的外省盐商、盐工等纷至沓来,竞相追逐自贡井盐业的“黄金贸易”,至此,外省人成为自贡的主体族群。抗日战争时期,华东沦陷,伴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川,许多“下江人”亦迁居自贡市,成为新自贡人。许多著名的优秀外省人物为自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共内战爆发后,部份自貢人跟随国民政府播迁到台湾,不少自流井人和富順人对台北当局的党、政、军、文、教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组织“富井同乡会”,并经常举办“富井联谊会”,共叙乡情。中共建国后,部分自贡人因为种种原因侨居外地、外省、外国,甚至归化外国国籍,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促进了自贡文化在市外和海外的传播。.

新!!: 议会和自贡市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自治領

自治領(Dominion)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制度下一個特殊的國家體制,可說是殖民地步向獨立的最後一步。 19世紀,所有實行自治或半自治的英國殖民地,尤其那些已具有自身憲政體制的,如加拿大、澳洲等,都稱為自治領。它們都是由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或自治殖民地(Self-Governing Colony)進化為自治領。.

新!!: 议会和自治領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Taichung Municipal Taichung First Senior High School, TCFSH),簡稱臺中一中、中一中、一中,是一所位於臺灣臺中市的高級中等學校。該校成立於1915年,是日治時期第一間臺灣人可就讀的中學,係由中部仕紳向臺灣總督府爭取辦學,以捐獻的方式爭取台灣子弟就讀中學的權力;後於日台共學期間,因日籍校長爭取下,守住「第一」的名號,成為當時唯一一間以臺灣人為主的「第一中學」。是臺灣著名的高中,在臺灣教育史上有重要意義,為臺灣人於日治時期爭取教育權的象徵。 學校旁有以其命名的一中街,因交通便利、補習班聚集的因素,聚集大量學生,而與週邊街道組成一中商圈的大型學生商圈。.

新!!: 议会和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台灣在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發生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矩震級9.0, 所釋放能量約為矩震級7.6之1999年南投集集921大地震的126倍)後,即針對海嘯進行預警疏散、迅速派遣救難隊赴日、提供金錢援助、並協助臺灣僑民與上百名他國政府人員及僑民撤至臺灣。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主要政黨、企業界、影視圈、慈善與宗教等民間團體亦踴躍響應捐助金錢物資,並親赴災區賑濟和協助短中長期重建。依參與之廣、時間之久、金額之高,此次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堪稱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民外交。臺灣政府與臺灣人民捐助至少日圓200億元(外交部報告數字為新臺幣68.4億,因捐助管道有別且各時期匯率差異而有66至73億元等不同估算),居世界第一,且超過有捐款的其他93個國家總額。由台灣寄出的救援物資保守估計亦超過上千公噸。日本政府及日本傳播媒體對此向台灣表達感謝之意。, 立法院, 2012/3/17 ,中華民國外交部,101.2.29。 針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等處之持續性事故,除各相關政府部門採取因應措施,主要政黨、環保團體、學術界等公民社會亦重新檢討能源與工業政策。此一發生於鄰邦之「複合式災難」,對於台灣的防災預警思維、救災動員措施、推動非核家園,以及增進臺灣和日本兩國關係,均有重要影響。.

新!!: 议会和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 查看更多 »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之最是指在台灣各領域中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臺灣之最。 粗體字表示該紀錄同時成為世界之最,斜体字表示該紀錄曾經為世界之最。.

新!!: 议会和臺灣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國語

臺灣國語是指帶有臺灣話腔調或用詞的中華民國國語。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在官方網站所列的研究重點中,將臺灣國語列為臺灣本土語言分項下,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新!!: 议会和臺灣國語 · 查看更多 »

臺灣問題

台湾问题在台湾又称統獨議題,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國共內戰后,關於臺灣的政治体制及主權歸屬争议。台湾问题背景为兩個中國政權关于主權、領土以及政權合法性的争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对彼此的主权声索,彼此宣称拥有对方全境之主权,其中台澎金馬未來政治前途的争议最为尖锐。其通常被稱為“兩岸問題”,也有“台湾議题”、“台湾(政治)地位问题”等多种称呼。 台湾问题是兩岸關係的一部分,因双方皆认为海峡两岸关系的不同现状将造成不同之未来,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便曾提出「以民促官」的统战政策;而中华民国也在1990年代于李登辉总统治下提出國家統一綱領,以谋求中国的统一。 台湾问题主要幾種见解包括:维持两岸分治现状,一方将或被另外一方统一,和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推行九二共识及盼望以一国两制统一台湾;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则主张一國良制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以一中各表呼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民主進步黨執政時則因台灣主體性的主張而淡化統一論述,但仍強調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現實。.

新!!: 议会和臺灣問題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諮議會

臺灣省諮議會(簡稱省諮議會)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省政諮詢機關,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其前身為「臺灣省議會」,乃臺灣實施精省前的最高民意機關。在立法院於1992年全面改選前,1954年起實行地方自治,臺灣省議會議員直選是臺灣民眾可以參與到的民意機關常態選舉中位階最高者。 1998年精省後,其主要工作為管理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省議會時期之檔案、公報、議事錄以及地方自治事務研究發展。 目前,臺灣省議會原址已命名為「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除了臺灣省諮議會之外,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與議政博物館亦位於園區內。.

新!!: 议会和臺灣省諮議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首都

臺灣首都,是指以臺灣為主要管轄、治理、領土疆域範圍之政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或首要政治與行政中心之稱呼。 由於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传至国际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因而福爾摩沙首都(capital of Formosa, Formosan capital, Formosa's capital city, de hoofdstad van Formosa, capital de Formosa 等)一詞亦常見於相關文獻和媒體,現今亦不乏以此為稱呼者。 從臺灣島史之觀點出發,歷來曾為臺灣首都/福爾摩沙首都之地有臺中大肚區、臺南、與臺北等。臺北市自1949年12月8日起即成為遷往臺灣之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實際首都,迄今已有。國家元首所在之總統府、國會立法院、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具終審權之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與負責違憲審查的司法院憲法法庭等重要政府機關均設於臺北市。.

新!!: 议会和臺灣首都 · 查看更多 »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運動;這場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林呈祿認為撤廢《六三法》無異於接受當局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有損臺灣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受其主張影響,運動的方向遂由撤廢《六三法》轉為設置臺灣議會的訴求;基於日本立憲政治的精神,應設置臺灣議會,將臺灣總督府的立法權交還給人民。 從1921年1月30日第一次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由林獻堂領銜、旅日與在臺民眾178人聯名簽署起,到1934年9月2日決議停止為止,運動共歷時14年,期間提出請願15次。最初的參與者以東京的臺灣留學生為主。至第三次請願運動籌備時,成立了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從而被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以妨礙安寧社會秩序為由禁止,釀成治警事件。其後,運動得到了日本輿論的支持與臺灣民眾的同情,參與人數邁向高峰。不過在1931年臺灣民眾黨被迫解散後,由於失去支持團體,加上法西斯主義的壓制,運動在1934年正式宣布中止。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除了對臺灣民眾建立法治的觀念和確立對憲政精神的追求,也影響了日本政府在1935年讓州、市、街、--議員半數改由民選,成為臺灣地方自治的肇始。.

新!!: 议会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查看更多 »

臺灣黑金政治

黑金政治,簡稱黑金,是臺灣對於一種特殊政治現象的稱呼。所謂的「黑」是指黑道,而「金」則是指金牛。黑金代表政治人物利用暴力和賄選等威脅利誘手段控制地方政治勢力,進一步取得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員的位置。黑金出身的政治人物,通常在從政過程中,經常又會以貪污等方式來補回在選舉時使用的資金或回饋黑道的支持。與黑金勢力掛勾的部分政界人物則可能涉嫌包庇、影響執法、或委由黑道代為處理「白道」不便出面的事務。.

新!!: 议会和臺灣黑金政治 · 查看更多 »

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亦稱為福爾摩沙共和國(Republic of Formosa)。中國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該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與周邊島嶼割讓予日本,遭到臺灣住民強烈反對,臺灣部分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該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然而在隨後因日方接收臺灣而起的乙未戰爭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變,臺北遭到佔領,唐景崧不久後便逃亡廈門,第一共和迅速瓦解。該年6月下旬,劉永福被選出任第二任大總統,以臺南為基地建立第二共和,並以大天后宮為總統府。但劉永福亦於該年10月19日西渡中國大陸,兩日後臺南遭日軍攻陷,臺灣民主國滅亡,歷時僅150天。連雅堂,《台灣通史》卷四,獨立紀,118頁儘管台日軍隊有數場激戰,日軍傷亡以病死者多。 臺灣民主國是臺灣住民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牽制日本統治而建立的,由年號定為「永清」便可看出其本質上奉清朝為宗主,並於獨立時闡明事成後(驅逐日本人)將回歸清朝統治。台湾民主国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承认,另有一種說法是:連清廷方面也不支持臺灣民主國,並曾跟唐景崧警告過他不要節外生枝。.

新!!: 议会和臺灣民主國 · 查看更多 »

里奧斯·蒙特

何塞·埃弗拉因·里奧斯·蒙特(José Efraín Ríos Montt,,),前獨裁者、前危地馬拉總統、軍方將領、前國會議員。2013年5月,86歲的蒙特被危地馬拉本國法院以群體滅絕和反人類罪定罪,判處80年徒刑,英國廣播公司及美聯社、路透社指出这是歷史性的判決:第一次有前国家领导人被本國法庭判决犯下群體滅絕的罪行。.

新!!: 议会和里奧斯·蒙特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条约

里斯本條約(Traité de Lisbonne;Tratado de Lisboa),又稱改革條約,是歐盟用以取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條約。里斯本條約已經在2007年12月13日為所有歐盟成員國簽署,並於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里斯本條約旨在調整當前極需變革的歐盟在全球的角色、人權保障、歐盟決策機構效率,並針對全球氣候暖化、天然能源等政策,以提高歐盟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前法國總統季斯卡和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德洛爾等多位歐洲聯邦主義者認為,里斯本條約已與歐洲整合的理想不符;例如排除原有社會憲章及歐盟國旗和國歌。里斯本條約務實與妥協的做法也為將來條約運作帶有不確定性,例如雖設立了常設主席和外交代表,成員國各有不同想法和意見。條約也容許成員國自行決定加入或退出個別條款,影響歐盟未來的整合進程。 歐盟各國政府代表簽署里斯本條約前,歐盟對內部面臨整合半個世紀來因憲法危機所引起的最大困局,對外則面對美國為首的全球化和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國迅速崛起。為了進一步凝聚和爭取內部人民對歐洲整合的支持,歐盟發展策略明顯轉為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挑戰有跨國反恐、能源問題、全球暖化、提升歐盟競爭力以及創造就業等問題。 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的政治經濟意義是因應歐盟目前面臨困境的一個計劃。在推動歐洲統合同時,所有國家須讓出部分國家主權的爭議、各國利益的調和,里斯本條約中許多具體措施將有助歐盟運作與決策,將成為未來整合的推動力。但里斯本條約中仍因若干國家特殊利益考量而有所妥協讓步,並留下許多「灰色地帶」,將為統合的進程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新!!: 议会和里斯本条约 · 查看更多 »

金边债券

金邊債券,原指英國的國債。 17世纪英国政府经议会批准、开始发行政府公债,该公债信誉度很高。由于当时发行的公债带有金黄色边,因此被称为“金边债券”。后来、金边债券一词泛指所有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即国债。 在美国,经权威性资信评级机构评定为最高资信等级(标准普尔与惠誉为AAA级,穆迪是Aaa)的债券,也称"金边债券"。.

新!!: 议会和金边债券 · 查看更多 »

金铁主义

金铁主义,清朝末年杨度指出的政治理念,主張清政府召開國會,實施君主立憲制。原文為《金鐵主義說》,连载于《中国新报》第一至第六期,反应了作者当时较系统化的政治思想。全文发表后受到当时革命派的猛烈抨击。.

新!!: 议会和金铁主义 · 查看更多 »

酬恤金進軍事件

酬恤金進軍事件或補償金事件、補助金進軍事件或(Bonus Army)指1932年美國一起示威事件,背景為二万名左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退伍軍人要求即時發放戰時服役的薪餉,遭到美國政府拒絕而發動人群集會逗留請願,最後導致軍方派兵介入而造成流血衝突。.

新!!: 议会和酬恤金進軍事件 · 查看更多 »

艾奥瓦州同性婚姻

美国艾奥瓦州内的同性婚姻于2009年4月3日被正式合法化。 1998年,艾奥瓦州第一次接触到同性婚姻这个议题。当年美国夏威夷州的法院宣布剥夺同性伴侣合法结婚权利的作法违反了夏威夷州憲法。为了避免相似的判决出现在艾奥瓦州,艾州议会快速的通过了婚姻保护法案,禁止艾州的同性公民合法结婚。 2005年,美国知名的同性维权组织Lambda Legal代表6对艾奥瓦州波尔克县的同性伴侣向艾州法庭提起诉讼,认为艾州拒绝准许同性婚姻的行为违反了艾州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波尔克县地方法院于2007年判定艾州作法违宪,而该案随后被上诉到艾奥瓦州最高法院。 2009年4月3日,艾奥瓦州最高法院7名法官一致判定艾州政府在同性婚姻问题上并没有重大利益牵涉在其中,因此州政府拒绝准许同性伴侣合法婚姻的作法违反了艾奥瓦州宪法。艾州政府于该月27日正式向同性伴侣发出结婚证书。.

新!!: 议会和艾奥瓦州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英語發音)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煉金術士。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在被调查的皇家学会院士和网民投票中,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新!!: 议会和艾萨克·牛顿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XX съезд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簡稱苏共二十大(XX съезд КПСС),于1956年召开,是苏联及苏共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上主要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新!!: 议会和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行政区划

英國蘇格蘭自從1996年四月一日起被劃分為32個單一當局管理的「議會区」,甚至可選擇使用蓋爾語的名稱「Comhairle」替代。 以下所述的行政区划仍繼續舊本地當局沿有的區界:.

新!!: 议会和苏格兰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议会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國內戰

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發生在英國議會派(「圆颅党」)與保皇派(「」)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辉格派历史学家稱之為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第一次(1642年-1646年)和第二次(1648年-1649年)内战发生在查理一世的支持者与的支持者之间,第三次内战(1649年-1651年)则是查理二世的支持者与残缺议会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1651年9月3日,内战以议会派在的胜利而结束。 內戰期間,議會派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對查理一世的頑抗態度感到莫大威脅,於是他強勢要求議員簽名支持他,處死國王。當許多議員反對克倫威爾而表態保住查理之後,克倫威爾用軍隊驅逐反對自己的議員,順服自己的議員因此召開議會(史稱「殘缺議會」)處死查理。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依「叛國者」的罪名公開斬首,克倫威爾順勢創建了英吉利共和國。處死國王不但震驚全英,也震驚歐陸,引起各種批評。1658年克倫威爾死後,其子無能又無氣魄控制軍隊,1660年在多數英國人思念王室的氛圍下,迎回查理一世的長子復辟,是為查理二世。.

新!!: 议会和英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议会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新!!: 议会和英国下议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议会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国议会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聯合王国議会(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文简称为英国国会或英国议会,是英国和英國海外領地(独自享有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的最高立法机关。英国国会的首领为英国君主;它还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分为两种:上议院靈职议员(Lords Spiritual,即英国国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上议院俗職议员(Lords Temporal,即贵族成员)。上议院议员大部分是以指派方式产生。下议院则恰恰相反,是由选举产生。上议院和下议院位于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宫(即国会大厦)不同的房间内。 国会是由早期为君主提出治国建议的政务会发展而来。理论上国会的权力并不归属于国会,而属于“君临国会”(Queen-in-Parliament,或国王:King-in-Parliament)。尽管有争议,国会中的女王仍常被认为是完整的君主主权。现代的国会权力属于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下议院;君主仅作为象征意义的领袖,而由非选举产生的上议院,其权力也十分有限。 由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其立法机构以英国国会为原型,英国国会通常被称作“国会之母”。但这却是对约翰·布赖特(John Bright)的错误引用。实际上,他是在1865年1月18日一篇支持建立国会政府的先锋国家扩大投票权利的文章中谈到“英格兰是国会之母”。.

新!!: 议会和英国议会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新!!: 议会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和威爾斯

英格蘭和威爾斯是英國的一個政治和法律用語。它包含英格蘭和威爾斯,英國四個構成國家中的兩個。不同于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採用英格蘭法律,和英格蘭一起是英格蘭王國的憲制繼承者,因此在國際私法中英格蘭和威爾士被視為同一實體。在聯合王國的演化過程中,威爾士被視為一個公國(或親王國,Principality)威爾斯公國,威爾士親王為其元首,而非一個被合併的國家,儘管威爾士有異于英格蘭的種族和文化。1999年,威爾斯國民議會根據《1998年威爾斯地方政府法案》,由英國國會下放權力成立,使威爾士開始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包括更改國會所訂英格蘭法律的權力。這些權力在《2006年威爾斯地方政府法案》通過後獲進一步擴展,現在威爾斯議會政府已經可以就區內事務自行立法。 英格蘭和威爾斯是首先在古罗马時期被合併管治,當時是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威爾斯法律是起初由當時統治威爾士大部分地區的國王豪厄尔达(Hywel Dda,942年-950年在位)轉錄為成文法,然而1284年的《罗德兰法令》將威爾士的刑事法律以英格蘭法律取代。民事法律則繼續使用威爾士本身的法律,直至16世紀併入英格蘭為止。.

新!!: 议会和英格蘭和威爾斯 · 查看更多 »

老挝国会

国会(Sapha Heng Xat)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一院制议会。1991年老挝通过颁布《宪法》确立它的建立,接替最高人民议会。1997年12月大选后,席位增加到99个,它位于首都万象。 老挝是一党执政的国家,只有一个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具有法律允许的执政能力。大部分国会代表只有橡皮图章的作用,旨在加强立法、监督和象征能力。 2016年3月20日,有149名成员通过选举产生,任期5年。现任老挝国会主席是巴妮·雅陶都。.

新!!: 议会和老挝国会 · 查看更多 »

進步黨 (冰島)

进步党(Framsóknarflokkurinn)是冰岛的一个自由主义农本主义和中间派政党。该党是国际自由联盟成员之一。.

新!!: 议会和進步黨 (冰島) · 查看更多 »

考文垂

考文垂(Coventry),或譯科芬翠、--,為英国英格蘭西米德蘭茲區域西米德蘭茲郡的城市,2004年人口為 304,200,在英格兰各城市間位居第九。 考文垂以它的汽车工业而闻名,同时考文垂大教堂和戈黛娃夫人的传说也广为人知。.

新!!: 议会和考文垂 · 查看更多 »

虚位元首

虚位元首是指没有实际权力,处于“虚位”的国家元首,不在国家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与实权元首的概念相对。现在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和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属于虚位元首,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例如中国国家主席、德国联邦总统、意大利总统、印度总统、新加坡总统等都属于虚位元首。 不过虚位元首仍然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有时候会接待外国政要、出席重要的场合、颁授国家荣誉及进行国事访问等。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时候还会根据国会的决定任命和罢免政府首脑、根据政府首脑的提案解散国会等礼仪性的政治工作。有些情况下,虚位元首可通过兼任一些职务获得一定实权,如1993年之后的中国国家主席都会兼任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从而获得实权。.

新!!: 议会和虚位元首 · 查看更多 »

陳碩茂

陳碩茂(Chen Show Mao,),新加坡律師與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屏東縣,1972年11歲時隨家移居新加坡,25歲時成為新加坡公民。2011年5月7日,代表反對黨新加坡工人黨與該黨主席國會議員林瑞蓮和秘書長國會議員劉程強等五人候選團隊於阿裕尼集選區參加國會大選,以54.71%得票率,擊敗得票率45.29%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候選人、由外交部長楊榮文領軍的團隊(包括總理公署部長陳惠華及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再諾等人)。 這是新加坡反對黨首次攻下被認為係獨厚執政黨的不公平選制障礙(60%的得票率卻可獲得93%席次)之一的集選區議席,並使兩位現居重要職務的內閣部長落選,加上歷史新高的得票率與席次,從此掀開新加坡政黨政治競爭史的新頁。陳碩茂一度被反对党支持者谣传为是自新加坡獨立後首位非出生於新加坡的反對黨國會議員,事实上出生于斯里兰卡的约舒亚·本杰明·惹耶勒南不仅来自境外,而且是新加坡独立以来第一位反对党的国会议员。他與另兩位同選區同仁也成為第一批首次參選即當選的反對黨國會議員。.

新!!: 议会和陳碩茂 · 查看更多 »

陳致中

陳致中,臺灣政治人物,臺南縣官田鄉(今臺南市官田)人,生於臺北市,政治人物,前總統陳水扁與前立委吳淑珍之子。民主進步黨黨籍,現任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現任高雄市快樂希望協會理事長,曾任首屆高雄市議會前鎮、小港選區的民選市議員。.

新!!: 议会和陳致中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议会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陶希圣

陶匯曾(),字希聖,以字行,筆名方峻峰,是一位出生於湖北黃岡的理論學者。他終生投入於中國國民黨相關事務,並曾為蔣中正執筆《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書。.

新!!: 议会和陶希圣 · 查看更多 »

陶赟

陶赟(),中国上海人,旅法学者,独立作家。.

新!!: 议会和陶赟 · 查看更多 »

陈虬

虬()郑国志 郑国庆,陈虬生平及利济医学堂的历史沿革,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年03期,原名国珍,字庆宋,号子珊,后改字志三,号蛰庐,别号皋牢子,浙江瑞安县城人,祖籍浙江乐清斗山。清朝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文字改革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前,他和汤寿潜(字蛰仙)并称“浙东二蛰”,和陈黻宸、宋恕并称“东瓯三杰”(东瓯三先生)。.

新!!: 议会和陈虬 · 查看更多 »

F100渦輪扇發動機

F100渦輪扇發動機是美國空軍現役使用最多的渦輪扇發動機,也是普萊特和惠特尼公司(簡稱普惠)最重要的軍用發動機之一。目前主要使用機種包括雙引擎的F-15(包括F-15E)與單引擎的F-16這兩種戰鬥機。.

新!!: 议会和F100渦輪扇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MP

MP 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议会和MP · 查看更多 »

X-2心神验证机

心神是由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技術研究本部(以下簡稱TRDI)與三菱重工共同聯合開發來作為匿蹤型戰鬥機的研發計劃專案的通稱;正式名稱為「先進技術驗證機」(ATD-X:Advance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or-X),代號X-2;但心神這個稱呼因使用頗長一段時間,目前仍有媒體繼續以這個名字稱呼X-2。X-2實驗機開發與製造超過9成零件為日本國產,三菱重工2016年4月22日。相關合作廠商有220間。.

新!!: 议会和X-2心神验证机 · 查看更多 »

投票

投票是決策的一種方法,典型的手法是群體經過討論或辯論後,在特定紙張上標示出投票者的立場,然後投交大會作點算。除了投票,共識決策法和賭博也是決策的方法。民主國家裡,選民在選舉中投票,選出代表他們的議員或公職人員。 投票本來指在特定紙張上標示出投票者的立場,然後投交大會作點算,但是現代社會已經接受舉手、網絡投票等方式。 每一個人通過選票表達支持或反對某一意見或候選人。票站通常採取不記名投票的辦法,投票者無需披露政治取向。但是,有選舉的國家不一定代表是民主國家,一些極權國家的「選舉」,可能受統治階層嚴格管控,候選人也可能是內定的,並沒有真正的競爭可言,而且亦可能只有很少人有權投票。 自從前6世紀古希臘的雅典民主以來,投票一直是民主的必要特色。文獻記載中最早的雅典投票屬於多數決的陶片放逐制,只不過這種投票的「當選」是負面性的,因為市民要投票決定驅逐哪個市民離開。 有些國家(例如澳洲、新加坡、巴西、朝鲜)強制人民在國會選舉中必須投票,否則會面临处罚。此外,在投票中行賄或受賄以達到影響他人投票的取向通常是違法的。.

新!!: 议会和投票 · 查看更多 »

投票制度

投票制度,指根據投票人的選擇以選出結果的方法。從最基本看,所謂選舉制度,就是把選舉中選民所投之選票轉換成政黨和候選人贏得之議席。最常見的投票莫過於選出公職的選舉。其中之關鍵變量包括:選舉公式(使用何種計算公式分配議席)、選舉結構(選民是投票給候選人還是政黨,是做出一個選擇還是表達一系列偏好)以及選區規模(每個選區產生多少名代表進入立法機關)。投票其他用途包括授獎、選出行動計畫、或由電腦程式決定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與投票相對的是共识决策法。與選舉相關之行政事務(比如票站分佈、候選人提名、選民登記、選舉組織者等等)都非常重要,如不對它們保持相當關注,任何選舉制度之優點都會被削弱。 投票制度規定了選民表達意見的方式和把這些民意轉化成結果的方法。選舉制度設計還會影響選舉法之其他領域:選擇何種選舉制度對選區劃分、選民登記、選票設計、計票方式以及選舉過程中之許多問題都會產生影響。研究投票制度的學問被稱為「投票理論」,始於18世紀,對各種投票制度提出嚴謹定義和改良建議,屬於政治學、經濟學、和數學的子學科。政治制度會塑造民主實踐之遊戲規則,而選舉制度被認為是所有政治制度中最早發揮作用之制度,無論好壞。 大部分投票制度以少數服從多數的理念為基礎,通常是某一方案若獲逾半數選民支持則會通過。在把選票轉化為立法機關議席之過程中,選擇何種選舉制度可以有效決定誰能當選以及哪個政黨能獲得權力。然而,當可供選擇的方案多於兩個,按照一般的投票制度可能沒有一個選項獲過半數支持;這時候,採用不同的投票制度便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足見投票制度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國家政治架構之許多方面都在憲法中加以規定,因此很難進行修改,但要改變選舉制度,往往只需要進行新之一般立法就可以。 選舉制度是一國之政府架構和權力規則此有機整體之組成部分。.

新!!: 议会和投票制度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新!!: 议会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国会

柬埔寨国会是柬埔寨王国的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成立于1981年,采用两院制,由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组成。.

新!!: 议会和柬埔寨国会 · 查看更多 »

柯沙·荣格·雷亚玛吉

柯沙·荣格·雷亚玛吉(Keshar Jung Rayamajhi,)尼泊尔政治家,尼泊尔共产党派系的领导人,亲苏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晚年思想日趋保守,成为一名保皇主义者。.

新!!: 议会和柯沙·荣格·雷亚玛吉 · 查看更多 »

林濁水

林濁水(Lin Cho-shui,),原名林宗耀,臺灣南投埔里人,政大東語系學士,台灣戒嚴時期黨外運動人士、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元老,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

新!!: 议会和林濁水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政府

李登輝政府是指李登輝在擔任中華民國第7(繼任)、8-9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李政府。執政時間為1988年1月13日-2000年5月20日。五院院長及內閣成員之中,除少數無黨籍者外,絕大部分成員皆為中國國民黨黨員。 該時期內發生兩岸恢復交流、二月政爭、鄭南榕自焚身亡、野百合學運、結束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兩次辜汪會談、總統直選等攸關國家前途的重大事件,李登輝與連戰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由公民直選之總統、副總統,徹底實現國家的民主化;之後接續執政的陳水扁政府,則實現台灣與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 在李登輝政府就任的行政院院長,包含前任蔣經國政府末期的俞國華及李煥、郝柏村、連戰、蕭萬長等共歷任五任五位。其中,連戰的第二任行政院長任期為副總統兼任。俞國華在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仍繼續擔任行政院院長一年半,直至1989年6月才下台。.

新!!: 议会和李登輝政府 · 查看更多 »

李新 (政治人物)

李新,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臺北)法律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議會議員,是新黨發起人之一,後重投中國國民黨。生於臺灣臺北縣(今新北市),籍貫中國河南省汝甯府汝陽縣(今駐馬店市汝南縣),國語、臺灣話皆流利,由於問政犀利,以直率敢言著稱,常受邀到政論節目發表意見。 2017年9月28日,李新在臺北市大安區跳樓輕生,享壽64歲,檢、警正在調查跳樓的原因。.

新!!: 议会和李新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東亞共同體

東亞共同體曾是日本單方面的構想,其想效仿欧盟和非盟,在东亚建立一个紧密型的区域合作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也曾提過大東亞共榮圈等概念。 大多數的贊成者主張應先朝向東亞地區共同的經濟圈作為目標,然後再以歐元作為榜樣導入區域貨幣。這是從「流通貨幣」到區域貨幣作為的一籃子貨幣概念的構想。但也有憲政民主、市場經濟以及漢字文化等共同價值觀的意見。 日本外務省被視為較為積極推動的一方。自民黨及民主黨均在政綱中提到在東亞地區建設一個共同體的構想。特別是在政黨中提倡「與亞洲共生」的民主黨更為屬意。日本國外則主要由韓國的保守政治家所提倡。這個構想曾在ASEAN+3、印度、澳洲、紐西蘭參加的2003年第9屆東盟峰會上作為議題。2009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敲定未来合作大方向:共建东亚共同体。然而2010年後中日雙方因釣魚台問題再起衝突、2012年安倍晉三再度執政後關係更形惡化,此議被擱置。.

新!!: 议会和東亞共同體 · 查看更多 »

東北電力

東北電力(東北電力株式会社,Tohok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Inc.)是一家為日本東北地方6縣(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福島縣)和新潟縣提供電力的公司,總部位於宮城縣仙台市。.

新!!: 议会和東北電力 · 查看更多 »

東洋大日本國國憲按

《東洋大日本國國憲按》,別稱《日本國國憲按》,是日本明治時代的私擬憲法之一,1881年由植木枝盛起草。該憲法被認為是自由民權運動左派中較民主、激進的私擬憲法,其特點包括天皇權力、國民主權、一院制、抵抗權、聯邦制等等,議會的權限也較大。 category:日本的憲法草案 category:明治時代.

新!!: 议会和東洋大日本國國憲按 · 查看更多 »

松木幹一郎

松木幹一郎(まつき かんいちろう,),日本愛媛縣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被尊為「台灣電力之父」。.

新!!: 议会和松木幹一郎 · 查看更多 »

板垣退助

板垣退助(天保8年4月17日(1837年5月21日)—大正8年(1919年)7月16日),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之一,也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家、日本第一個政黨自由黨的創立者。土佐藩出身。位階勲等是從一位,伯爵爵位。.

新!!: 议会和板垣退助 · 查看更多 »

杜马

杜馬(俄語:Дума Duma)是指具諮議及立法功能的俄國议会。「杜馬」一名源自俄語動詞「думать」(dumat),意解作「考慮」或「思考」。由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於1906年創建的為首個憲定杜馬,其後於1917年俄國革命中被推翻。而自1993年起,現今的俄羅斯聯邦則以國家杜馬為下議院。.

新!!: 议会和杜马 · 查看更多 »

权力下放

权力下放(devolution)是一种组织技术,旨在于同一个法人内部,由中央政府行政機關向其下放部门分配人员和职能。原则上由單一制国家使用,如法国1852年3月28日条例的动机解释部分所说:“我们可以从远处管理得同近处一样好”。它是权力分散的一个对立和完善。 下放的人员和职能由他们的上级负责,等级控制施加于人员(任命、纪律等)以及他们的行为(上级可以取消下属的决定、向他们发布指令或是修改他们的决定)。权力下放后的机关仍然维持一个机构的完整性,使得法人能够介入管理行为中。 因此,它提供国家以更高效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如法国十九世纪政治家奥迪隆·巴罗(Odilon Barrot)所形象化的:“这是用同一把锤子捶,但是我们缩短了它的柄。”.

新!!: 议会和权力下放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

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Georgi Parvanov、1957年6月28日-)于2002年到2012年任保加利亚总统,出生于保加利亚西部佩尔尼克地区。毕业于索非亚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81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现为保加利亚社会党)并成为当时的保加利亚共产党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1988年晋升为高级研究员,主攻课题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保加利亚民族问题、保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马其顿问题。 1991年,珀尔瓦诺夫当选为保加利亚社会党最高委员会成员和国民议会议员。1994年至1996年任社会党最高委员会副主席,1996年当选社会党最高委员会主席,并在第43届和第44届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党的主席。2001年6月,率领由15个左翼政党和运动组成的“保加利亚联盟”参加议会选举,获得议会第三大党的位置。在2001年11月举行的保总统选举中以53.13%的得票率当选为总统,并于2002年1月宣誓就职。 在2006年10月22日举行的保加利亚1989年政局剧变以来举行的第4次总统直选中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与反对党"阿塔卡”联盟主席沃·西德罗夫均未获得50%选票,将在29日重新选举。 P P P.

新!!: 议会和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立興南國民中學

桃園縣立興南國民中學(Hsing Nan Junior High School),簡稱興南國中,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的國民中學。鄰近中壢殯葬區,校園與火葬場毗鄰而居,且校區地勢低窪易遭水患,以致多年來遷校爭議不斷。.

新!!: 议会和桃園市立興南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议会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國雄

梁國雄(Leung Kwok-hung;),綽號“長毛”(Longhair),祖籍廣東增城,香港社會主義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四五行动总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属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民主派,还被认为是香港托派的代表人物。他在2004年首次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迄今已五度當選。但於第五次當選時因宣誓風波被法庭裁定取消議員資格,但其與姚松炎和其他被取消資格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同,並非因主張自決及香港獨立而被取消資格,現正上訴中。 梁國雄曾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成員,信奉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等托洛茨基主义理論。他常穿著印有阿根廷共产主义革命家-zh-cn:切·格瓦拉;zh-hk:捷古華拉-头像的襯衫,配合一頭披肩長发,成了他的招牌形象,故得到「長毛」這個綽號,英國傳媒稱之“Longhair”。他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诗句「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 2017年2月8日,梁國雄宣布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但不久就宣布退选。任職議員期間極力爭取並關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回購公共事業(港鐵,領展,東西隧道等),標準工時,香港最低工資等民生議題。.

新!!: 议会和梁國雄 · 查看更多 »

梅斯

梅斯(Metz,IPA:),法国洛林地區首府,位於洛林大區摩泽尔省。.

新!!: 议会和梅斯 · 查看更多 »

森林防护机

森林防護機是用作監察森林或保護區等的伐林活動。在巴西等的熱帶雨林常見。經森林防護收集數據後會傳送到監察系統進行分析。監察系統除可監察伐林活動外,亦有助紀錄森林裡種類廣泛的植物、昆蟲和動物以及監察森林土著。.

新!!: 议会和森林防护机 · 查看更多 »

棄權票

棄權票(Abstention vote),為逆反票的一種。選民表示候選人沒有一位值得選擇,或是另類示威。此外,棄權票在議會亦是投票的一種分式,是代表一種作為表態的方式,代表既不願意投下贊成票,亦不願意投下反對票的政治表態。.

新!!: 议会和棄權票 · 查看更多 »

楊元丁

楊元丁(),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曾任基隆市議會副議長,生於桃園市八德區,在二二八事件期間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基隆分會副主任委員。遭基隆市警察殺害。知名歌手伊能靜為其外孫女。.

新!!: 议会和楊元丁 · 查看更多 »

楊長鎮

楊長鎮(Yiong Cong-ziin,),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苗栗縣獅潭鄉的客家人,曾為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臺灣民主學院」主任,臺灣圖博之友會創辦人,歷任重要黨、公職,也長期從事社會運動和原住民運動,對族群問題有研究。.

新!!: 议会和楊長鎮 · 查看更多 »

權力分立

權力分立是國家統治模式的一種,其设计將各種國家公權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單一機關內,讓這些分立機關產生互相制衡作用。這一名詞首先由啟蒙時代英國的哲學家约翰·洛克在其《政府论》中所提出,而這樣的設計通常以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後繼提出的三權分立(trias politica)而被熟知。 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三種不同職能的國家機關行使、互相制約和平衡的學說和制度。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重要政治原則和政治制度。与其相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议行合一制。.

新!!: 议会和權力分立 · 查看更多 »

欧盟宪法

《歐盟憲法》,又稱《歐盟憲法條約》、《羅馬條約》,由歐盟憲法委員會起草,意在歐盟全體成員國統一採用的憲法。歐盟成員國於2004年簽署了建立《歐盟憲法》的協定,但在2005-2006年的各會員國公民投票過程中,被多國因爭議而擱置。2007年6月23日,欧盟各国領袖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的新条约草案达成协议,即后来透過里斯本条约第6條賦予效力的《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并于2009年12月1日與里斯本條約一起生效。 《歐盟憲法》的起草由前法國總統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主持,德斯坦因此被稱為「歐盟憲法之父」。.

新!!: 议会和欧盟宪法 · 查看更多 »

欧洲委员会

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Conseil de l'Europe)是由爱尔兰、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卢森堡、挪威、瑞典、意大利和英国通过1949年5月5日在伦敦签订《欧洲委员会法规》所成立,具有國際法地位、並且為聯合國觀察員身份的國際組織,是歐洲整合進程中最早成立的機構。 歐洲委員會總部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

新!!: 议会和欧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是欧洲联盟事实上的兩院制立法機關的下議院,唯一的一个直选议会机构;與歐盟理事會同為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相比,欧洲议会創設之初拥有的职能少了很多。它會考察欧盟成员国的人权状况、监狱虐待与酷刑事件等,並會讨论人权问题和派遣人权观察委员会,如对被揭露的警署或监狱虐待和酷刑事件进行调查,或者提醒一个国家和公众舆论对种族主义或排外思潮提高警惕。在超國家的歐洲聯盟中,欧洲议会的特别之处在于:自从1979年以来,它是唯一成员是由欧盟成员国人民直选产生的機構。 因為不民主的批評,歐盟在簽定的各個條約中,一步步的增加了歐洲議會的權力。里斯本條約通過後,在很多的政策領域上,歐洲議會要和歐盟理事會經由共同決定的程序立法,即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是平等的立法機構。欧盟三分之二的法律法规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制定。 虽然欧盟的两个行政机关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都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条约》却规定欧洲议会每月必须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一次会议。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立法准备工作和议会委员会会议都在布鲁塞尔举行。议会每月只在斯特拉斯堡开4天会,举行常规会议和最终的投票工作,其他所有会议都在布鲁塞尔举行。虽然欧洲议会多次表示希望自行决定开会地点,之后的多个欧盟条约都规定,欧洲议会的开会地点需由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定夺。.

新!!: 议会和欧洲议会 · 查看更多 »

歐洲議會黨團

歐洲議會是獨特的超國家的議會,因為其建立是以政治思想為主,而非國家或團體。 這些歐洲議會黨團是由歐洲議會議員所組成的黨團。有些是歐洲政黨在議會的正式代表,有些是由數個歐洲政黨、國家政黨和無黨籍政治家所組成的政黨聯盟。 黨團不是政黨,而是鬆散的聯盟。黨團被嚴格禁止參與歐洲選舉,因選舉是歐洲政黨的專有責任。每個黨團應有其核心原則,若是無法闡述其核心思想則可能被迫解散。.

新!!: 议会和歐洲議會黨團 · 查看更多 »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是1912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宣統退位,实行共和的电报,即第一電《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隆裕太后與擁護帝制的王公、大臣,对清廷的逊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

新!!: 议会和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 · 查看更多 »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PR),是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主要兩種方法之一,另一則是多數制。.

新!!: 议会和比例代表制 · 查看更多 »

比勒陀利亞

普利托里亞(Pretoria),是位於南非豪登省(Gauteng)北部的城市,亦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府位於這個城市內,各國使館亦集中於此城的使館街,所以事實上--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城市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zh-hans:比勒陀利乌斯;zh-hk:普利托里奧斯;zh-tw:普利托里奧斯;-的名字命名,不過使用殖民者的名字使得當前城市名稱還有爭議。市內種滿不同的花草樹木,故亦有“花園城”的美譽。.

新!!: 议会和比勒陀利亞 · 查看更多 »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Republic of Mauritius;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Repiblik Moris)位于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岛外,其国土还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岛、罗德里格斯岛以及阿加莱加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以及毛里求斯岛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共同组成了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夺取了毛里求斯的统治权,统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为止。独立后的毛里求斯以议会共和制立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英联邦等国际组织成员。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在的人口由多样种族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法语和英语。英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报纸和电视节目也主要使用法语。此外,亚洲语言也在亚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岛曾经是世界上仅有的渡渡鸟栖息地,但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不到80年,就因为殖民者的捕猎而灭绝。.

新!!: 议会和毛里求斯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议会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主史

民主的歷史要追溯至史前的時期,以及民主在17世紀的重新出現,並不斷發展直至今日。.

新!!: 议会和民主史 · 查看更多 »

民主和平论

民主和平論,簡稱民主和平,是一種國際關係、政治學、和哲學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更正確的說,所有自由民主制國家)不會或極少與另一個民主國家發生戰爭。不過實際上,該理論並不意味著,民主國家就不會發動戰爭;也不保證,民主國家會比其他體制(比如,專制)的國家來的不好戰。 在這個理論的原始版本被提出後,許多更深入的相關研究也進一步發掘出民主與和平之間的關聯,民主國家之間也較少發生衝突、同時規模性的暴力行為也較少出現,相反的,政治外交的衝突會增加。.

新!!: 议会和民主和平论 · 查看更多 »

民主集權制

民主集權制,由中國國民黨提出的術語,為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原則。最初源自列寧提出的民主集中制,歷經孫中山及蔣中正的詮釋和應用,早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對组织原则的解释基本相似,但有不同俄文汉译,国民党未把民主集權制寫入党章,只曾在决议案中,明文要求「民主主义的集权」。.

新!!: 议会和民主集權制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议会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臨時約法

江西省臨時約法,由江西督府參事廳於1912年1月制訂,江西都督馬毓寶公佈,全約法共七章六十條。 《江西省臨時約法》內容:.

新!!: 议会和江西省臨時約法 · 查看更多 »

汤加历史

汤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

新!!: 议会和汤加历史 · 查看更多 »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簡稱波卡事件,是指2015年8月至9月間,臺灣電子票證業者悠遊卡公司发行以日本AV女優波多野結衣為悠遊卡封面的悠遊卡,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和政治事件。此款悠遊卡分別推出波多野結衣身穿黑衣的「惡魔造型」、以及身穿白衣的「天使造型」兩種版本,而悠遊卡銷售的收入將會捐贈給慈善機構。然而悠遊卡公司決定使用波多野結衣形像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臺灣輿論及新聞媒體的熱烈討論。主要意見在於考慮到波多野結衣在日本從事AV女優這一特殊行業,使得將其照片作為悠遊卡封面有許多爭論之處。 在面臨許多反對意見後,悠遊卡公司曾經一度考慮撤回這批具有爭議的悠遊卡。但是在8月28日經過公司內部開會討論後,悠遊卡公司決定繼續推出印有波多野結衣照片的悠遊卡。不過由於原本的「天使造型」版本悠遊卡被民眾質疑直接使用AV的封面照片,使得悠遊卡公司決定另外推出新的「天使造型」版本,並延後至9月中旬發行。而原本的「惡魔造型」以及遭到替換的「天使造型」悠遊卡,則仍然按照計畫於9月1日推出。.

新!!: 议会和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 查看更多 »

波兰总理

波兰总理,正式名称为“部长会议主席”(Prezes Rady Ministrów),是波兰的政府首脑,总理一般是从两院制国会的下院——波兰共和国下议院多数党成员中产生,由波兰总统任命。总理向总统提名内阁成员名单,由总统任命。波兰议会随后会对内阁进行信任投票,支持票数过半后内阁成员正式就职。现任总理是法律与公正党的,自2017年12月11日就任。.

新!!: 议会和波兰总理 · 查看更多 »

波蘭立陶宛

波蘭立陶宛(Rzeczpospolita),又稱波蘭立陶宛聯邦(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是16至17世紀位於歐洲東部的共主邦聯,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结为联邦後成立,為當時歐洲面積較大、人口多的国家之一.于2006年查阅:“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鼎盛时期,它拥有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自不同种族的1.1亿人口居住在这里。”若查看人口比较情况,请查阅这些地图:,.。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整個聯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波蘭選王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眾議院贵族(音譯為施拉赤塔,原文為Szlachta,意思為眾議院的公民)控制的议会(音譯為瑟慕,原文為Sejm,意思為飲食)限制君主的权利,這種制度是现代民主制Maciej Janowski, Polish Liberal Though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ISBN 978-963-9241-18-3, Google Print:, 、君主立宪制Paul W. Schroe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Politics 1763–184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页, ISBN 978-0-19-820654-5, Rett R. Ludwikowski, Constitution-Mzaking in the Region of Former Soviet Dominan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年, ISBN 978-0-8223-1802-6, George Sanford,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Poland: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Since 1989, Palgrave, 2002年, ISBN 978-0-333-77475-5,, 及联邦制 Aleksander Gella, Development of Class Structure in Eastern Europe: Poland and Her Southern Neighbors, SUNY Press, 1998年, ISBN 978-0-88706-833-1, 的先驱。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王国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原则上,波兰和立陶宛是截然不同的,同为联邦的组成部分……但是波兰占领了立陶宛的土地,但是波兰在议会上有更多的议席并且成为了统治主体。”。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並以在当时欧洲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Halina Stephan, Living in Translation: Polish Writers in America, Rodopi, 2003年, ISBN 978-90-420-1016-1,.

新!!: 议会和波蘭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波斯立宪革命

波斯立宪革命是于1905年至1911年、发生在波斯的一系列政治运动。.

新!!: 议会和波斯立宪革命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议会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法定人數

法定人數是議事程序裡面規定議會要進行議事的時候需要出席議員的最低數量。羅伯特議事規則說:這樣要求是防止由過小數目的議員進行完全不具代表性的行動。.

新!!: 议会和法定人數 · 查看更多 »

法官

法官(臺灣前稱推事,法文: Juge, 英文:Judge, 西班牙文: Juez, 德文: Richter)是司法机构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要求基本上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大公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法官是屬於公務員團隊,必須履行及遵守當局對公務員行為的守則和指引。.

新!!: 议会和法官 · 查看更多 »

法律

法律(Law) 是一種由規則組成的體系,經由社會組織來施與強制力量,規範個人行為。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學者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国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

新!!: 议会和法律 · 查看更多 »

法國政治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憲法於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眾全體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4日制訂的憲法決定了第五共和國的國家政体運作方式。此後憲法經歷多次修訂,增強了行政機關與議會的權力。.

新!!: 议会和法國政治 · 查看更多 »

法利赛人

法利賽人(;פְּרוּשׁין;Pharisees),又譯法利塞人,是第二聖殿时期 (前536年–70年)的一个政党、社会运动和犹太人中间的思想流派。法利赛人是当时犹太教的四大派别之一,另外三大派别为撒都该人(Sadducess)、艾賽尼派(Essenes)和奋锐党(Zealots)。 「法利賽」這個名詞源於希伯來語的“”(prushim;字根: parush),意思是「分离」,指一些為保持純潔而與俗世保持距離的人,與撒都該人追求俗世的權力及物慾相對。法利賽人大約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就已出現;到第二圣殿被毁以后,法利赛教派重新建立為拉比犹太教── 並成為了日後傳統猶太教的典範、今日猶太教所有教派的根本。在某程度上,強調「以《聖經》為根本」的迦來特派亦是建基於法利賽教派的思想之上。 法利赛与撒都该教派之争在犹太历史上时间长久,从巴比伦流放开始,到罗马征服上爆发。其中一个因素是阶级,就是贫富分化。撒都该代表了祭司和贵族。另一个是文化,即同意与反对希腊化。第三个是犹太宗教,即强调第二圣殿、祭祀仪式与服务,相对于强调摩西的其它律法和先知预见。第四个冲突,特别是在宗教上对于律法书的解释,及其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应用。撒都该只接受成文律法,反对口传律法及复活。法利赛人約瑟夫斯(公元37-100年)认为相对于撒都该精英来说,法利赛人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法利赛人认为他们是先知与摩西律法解释的权威,而撒都该人代表的是祭司权威,以及所罗门时期大祭司撒都(有争议,见撒都该)所遗传的特权。約瑟夫斯的说法“普通人”强调将犹太人分离出来,将他们作为礼拜的独立人群。《新约》也常谈到犹太身份在族群中的独立于独特。在《腓立比书信》中,大数的保罗虽然宣称在国外犹太人的礼拜仪式有所改变,但是仍然将自己定义为“犹太的”或“希伯来”,“作为犹太人,第八天受到割礼,便雅悯族人,希伯来中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而言,我是法利赛人”但是大数的保罗与犹太教地位之争仍然存在。在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毁后,法利赛信条成为拉比犹太教的礼拜与仪式的基础,并最终成为传统正宗犹太教中各种形式派系的来源, 圣经派迦来特犹太教除外。在犹太历史与经文之外,法利赛主要被《新约》引述为与施洗约翰与耶稣产生冲突。《新约》中大数的扫罗也是个法利赛人。早期基督教与法利赛并非十分敌视,比如迦瑪列就被称为同情基督徒的法利赛领袖。基督教文化也广泛传播对法利赛的认识。.

新!!: 议会和法利赛人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议会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区

大区(région),是法国行政区划的第一级单位,下分为省。法国共有18个大区,其中13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中科西嘉地位较特殊,称为“地方行政区域”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其余5个则位于海外。 一些法语系国家,如马里,一级行政区也称作大区(région)。.

新!!: 议会和法国大区 · 查看更多 »

法羅人

法羅人(英文:Faroese;法羅語:Føroyingar)為法羅群島上的主要族群,是日耳曼人的支系之一,蓋爾人和諾爾斯人的混血;從遺傳上來看,他們被認為是同質性相當高的民族。他們信仰基督教路德教派,多數居住在北海的法羅群島;目前法羅群島隸屬於丹麥的自治領地,法羅人也多為丹麥公民,但自1990年代以來,也不乏獨立的呼聲。過去的法羅人以漁業、畜牧業(養羊)維生,由於瀕臨海洋,發展出了相當出色的海洋文化,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們的捕鯨活動。除此之外,法羅人也具有獨特的音樂文化,近年來盛大而多元的音樂節也為法羅文化帶來嶄新的樣貌。.

新!!: 议会和法羅人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兰西第二帝国又简称为第二帝国(法语:Second Empire),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建立的君主制政权(1852-1870年),后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而先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新!!: 议会和法蘭西第二帝國 · 查看更多 »

法案

法案(Bill)又稱法律(草)案、條例(草)案,是法律在通過之前遞交議會審議的形式,三讀通過後即成為法律的一部分。在大部分政治體制中,法案還必須由行政首長或國家元首簽署同意方能正式生效。如其不同意,可以運用否決權否決之;但部分國家或地區如議會再以絕大多數通過,法案即自動生效。 法案通過後即成為法律(英文Act或Law),對政府有約束力;而議案是議會要求政府進行某些行動的討論案,沒有約束力。即使議會通過了議案,政府也不一定要照辦。.

新!!: 议会和法案 · 查看更多 »

泛紫联盟

泛紫联盟,又名公平正义联盟,是台灣社會福利、社會運動團體的一個集合,由台湾九大社福、社运团体共同发起,總召集人为前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簡錫堦,2003年8月10日成立,2006年6月12日解散,解散後由公平稅制改革聯盟繼承其理念。泛紫联盟並非政黨。.

新!!: 议会和泛紫联盟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新!!: 议会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津巴布韦开放大学

津巴布韦开放大学(Zimbabwe Open University,简称ZOU),创办于1999年,是津巴布韦惟一的--和远程教育大学,现为全国注册学生数最多的大学。津巴布韦开放大学的所有教学项目分设在三个学院之下。.

新!!: 议会和津巴布韦开放大学 · 查看更多 »

津巴布韦总理

津巴布韦总理(Prime Minister of Zimbabwe)是津巴布韦的政府首脑。 津巴布韦在1980年独立后設立总理一职,1987年,罗伯特·穆加贝成为津巴布韦总統后废除总理职位,改由总统直接领导津巴布韦政府。2009年,重新再次设立总理職位,改由总理直接领导津巴布韦政府。不過,在2013年,罗伯特·穆加贝重新再次废除总理职位,改由总统直接领导津巴布韦政府。.

新!!: 议会和津巴布韦总理 · 查看更多 »

洪慈庸

洪慈庸(),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中市人。2013年洪仲丘事件發生,因收養而身為洪仲丘姊姊的洪慈庸,與國防部交涉而受到媒體關注、嶄露頭角。洪案後,洪慈庸投身公共事務,2015年加入新興政黨時代力量,並代表該黨在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挑戰臺中市第三選舉區立委席次,擊敗長期立足該區的對手、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楊瓊瓔。.

新!!: 议会和洪慈庸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拥有百年历史,所在地清华园原为清康熙帝皇三子胤祉园林(熙春园)。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11年,改肄业馆为“清华学堂”,不久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始设大学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清华由全科性综合大学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从清华附中萌生,清华“井冈山”兵团联合各高校掀起文革群众运动浪潮,并因内部分歧引发北京最严重武斗。1976年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先后制定实施“211工程”、“九五”、“985工程”和“十五”规划,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新!!: 议会和清华大学校史 · 查看更多 »

湯姆·勒弗羅伊

湯姆·朗格洛斯·勒弗羅伊(Thomas Langlois Lefroy,),愛爾蘭胡格諾派的政治家、法官。1830至1841年間任都柏林大學選區的國會議員,1835至1869年間爲愛爾蘭樞密院成員,1852年獲委任為愛爾蘭皇座法庭首席大法官。可是,湯姆與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的戀情更加廣為人知。.

新!!: 议会和湯姆·勒弗羅伊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历史

澳大利亚历史是从距今40,000至70,000年前人类第一次在澳洲大陆北岸定居开始的。这段时间被定义为澳大利亚史前时期。有文字记载的澳大利亚历史开始于欧洲探险家第一次达到这片土地。这段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以1901年成为大英帝国领地前后为分界点。.

新!!: 议会和澳大利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总督

澳大利亞联邦总督(Governor-General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的君主在澳大利亚的代表。按照现行的澳大利亚和英国法律,澳大利亚和英国共有一个君主,而这个君主常驻在英国。因此,澳大利亚总督在一般情况下行使着国家元首的职务。 作为君主的全权代表,总督在法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宪法赋予他国家的最高行政权。他也是三军统帅,可以制定和取消法令,并且有权任命和罢免议会議員,各部部长和总理。但是,按照英国的西敏制传统惯例,总督不干涉行政,并按照总理的建议行使权力。 同样,法理上总督由总理提名,而由君主任命。早期的联邦总督任命时,澳大利亚政府、君主和英国政府会进行三方面的沟通,最终人选更多地反映君主的个人选择和英国政府的意见,初期的历任总督大多是英国贵族,而且最初的总督都自认为不但是澳大利亚的代理元首,也是帝国政府和作为帝国领土自治政府的澳大利亚政府之间的联络官,对澳大利亚政府传达帝国政府的意见。随着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逐渐成熟,英国政府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影响力迅速减少,总督作为联络官的角色也很快淡化。此后,自从英国在1930年代确认了各自治领的独立地位以后,君主就没有拒绝过澳大利亚总理的提名。同样的,在总督任命的问题上,君主只遵循澳大利亚总理的意见,而不考虑英国首相和英国国会的建议。实际上,当代总督的任命和罢免都掌握在澳大利亚总理手中。 这些法理上的和惯例上的矛盾有时会造成争议。在1975年的宪政危机中,总督约翰·柯尔以总理无法将预算案通过参议院为由,解散了高夫·惠特拉姆任总理的政府。当时,澳大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决定不予干涉,理由是澳大利亚自1930年代英国确认其独立地位并在1942年接受此独立地位后已成为独立国家,除去《澳大利亚宪法》规定须由君主亲裁或影响君主宪政职权本身的事项外,其他权力都已交由总督代行,因此女王认为她无权干预总督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而宪政危机必须由澳大利亚自行解决。但是约翰·柯尔的举动此后一直被争议。反对者认为法律上,按照西敏制的惯例,总督不应解散在众议院拥有多数支持的政府。政治上,反对者认为一个非民选的总督不应有权解散由人民选出的政府。.

新!!: 议会和澳大利亚总督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澳洲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又譯澳洲國家大學,簡稱ANU),於1946年創立,是一所位於澳洲首都特區坎培拉的研究型國立大學。它同時也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ARU)、澳洲八大名校(Go8)、大學天文研究協會(AURA)以及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的盟校之一。是澳大利亞由澳洲國會立法創建的大學,也是澳洲唯一國立的公立大學(其它澳洲公立大學均為州立)。 澳洲國家級學術研究單位有四座位於ANU校園內:澳大利亞科學院(AAS)、澳洲人文科學院(AAH)、澳洲社會科學院(ASSA)和澳洲法律科學院(AAL)。校園四周還坐落著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澳洲最大的國家級科研機構CSIRO。校內學者獲選為澳洲聯邦院士人數更超過270名,居所有澳洲大學之冠;而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人數亦是澳洲第一。傑出校友包括了六名諾貝爾獎得主、四十九名羅德獎學金得主、兩名澳洲總理、十二名現任聯邦部長與三十名現任大使等。 澳洲國立大學總體學術排名位列大洋洲第一,在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為全球前20名,澳洲第1,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為全球第47名(澳洲第2),並被評選為全球前25大最國際化的頂尖學府的第7名(澳洲第1)。而在世界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行榜中,ANU名列世界第22(澳洲第1)。.

新!!: 议会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澳洲國立大學校友列表

澳洲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建校至今,已累積人數龐大的傑出校友與知名教職員。.

新!!: 议会和澳洲國立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新!!: 议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木村次郎右衛門

木村 次郎右衛門(日语:きむら じろうえもん,英语:Jiroemon Kimura,),本名三宅 金治郎,日本超级人瑞,男性,享壽116歲54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入选人物,人类史上最长寿男性,第一位无争议活到116岁的男性。.

新!!: 议会和木村次郎右衛門 · 查看更多 »

挪威政治

挪威是一个君主立宪王国,在很多方面和英国等国相似,政治体系属于代议民主多党议会制。挪威政府首脑为首相,但国王与国务委员会(Statsrådet)掌握行政权。立法权由政府以及议会行使。司法机构则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构。 1972年和1994年曾两次投票加入欧盟,都没有通过。.

新!!: 议会和挪威政治 · 查看更多 »

朴露子

朴露子(박노자、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Тихонов,)是一名出生蘇聯,歸化韓國籍的猶太裔左派歷史學者及社會評論家,現為挪威的奧斯陸大學教授。.

新!!: 议会和朴露子 · 查看更多 »

會可以指:.

新!!: 议会和會 · 查看更多 »

會議

會議 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社交、公關、政治、意見交流、訊息傳播及溝通的活動,由兩位或多位人士參與。.

新!!: 议会和會議 · 查看更多 »

會議室

會議室,主要用作開會、商談生意、交流意見、開記者會等的會議場地,每一間公司都應該最少有一間。 不過,有一些會議室其實是校長室、經理室、會客室、茶水間、樣板房、課室等,人稱「多用途會議室」。.

新!!: 议会和會議室 · 查看更多 »

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

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列出了目前所有拥有各自国家的国家层级议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包括正统马列主义政党、革新共产主义政党、反修正主义政党以及托洛茨基主义政党等等。.

新!!: 议会和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 · 查看更多 »

朋黨

朋黨,在東亞歷史上泛指士大夫結成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稱為黨爭。在現今政治中,黨爭可解讀為黨派之間的鬥爭,常見於議會政治。.

新!!: 议会和朋黨 · 查看更多 »

最高人民会议

最高人民会议(),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关。 最高人民会议代表经朝鲜全国选民直接普选产生,任期五年,现任的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共由687名代表组成。最高人民会议拥有立法权,并负责选举朝鲜国务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政府内阁。最高人民会议还负责审查内阁关于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和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的报告。 由于朝鲜是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最高人民会议的所有代表候选人均由执政党朝鲜劳动党挑选。最高人民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休会期间其职权由常任委员会代行。.

新!!: 议会和最高人民会议 · 查看更多 »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簡稱特別偵查組、特偵組)是中華民國最高檢察署曾經設立的特設單位。特偵組是在陳水扁總統任內,於民國96年(2007年)4月2日成立,專責偵辦總統、副總統及五院院長、立委等黨政高層貪污或重 大經濟舞弊案。其前身為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成立的「查緝黑金行動中心」(同月由行政院於八十九年七月十二日台八十九法字第二o九六四號函核定)。特偵組改制成立後,其辦公室先設於台北市館前路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之內,後於2009年10月遷至國防部文化營區。2016年11月18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刪除《法院組織法》第63條之1(特別偵查組設立法源),2017年1月1日將特偵組正式廢除。廢除後的新增配套措施,包括各地方檢察署可經由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指定,跨出轄區偵辦。.

新!!: 议会和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 · 查看更多 »

惠灵顿大区

惠灵顿大区(英文:Wellington Region),新西兰北岛南端地区名,大区议会位于首都惠灵顿,但两者概念并不相同。地区面积约7,860 km2,人口445,400(2002年估计)。 惠灵顿大区管辖范围包括惠灵顿市(Wellington City)、哈特市(Hutt City)、波里鲁瓦市(Porirua City)、上哈特市(Upper Hutt City)、凯皮提海岸区(Kapiti Coast District)、南威拉拉帕区(South Wairarapa District)、卡特顿区(Carterton District)、马斯特顿区(Masterton District)以及塔拉鲁瓦区(Tararua District)的一部分。.

新!!: 议会和惠灵顿大区 · 查看更多 »

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量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畫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新!!: 议会和戊戌变法 · 查看更多 »

戴姆斯和穆尔诉里甘案

戴姆斯和穆尔诉里甘案,Dames & Moore v. Regan,453 U.S. 654(1981)是美國憲法中的著名案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支持雷根總統所簽定的行政協定,因為這事關外交爭端的解決。.

新!!: 议会和戴姆斯和穆尔诉里甘案 · 查看更多 »

戴维·巴尔的摩

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他還曾在1990年至1991年擔任洛克菲勒大學校長,並且在2007年他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会长。1986年因為研究夥伴涉及偽造研究成果,受到波及,遭到美國國會調查,史稱巴爾的摩事件(Baltimore Case)。.

新!!: 议会和戴维·巴尔的摩 · 查看更多 »

星際聯邦

星際聯邦(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 UFP)簡稱星聯,又譯行星同盟,出現在《星际旅行》科幻系列的虛擬宇宙中。由成員行星選出議員組織議會決議大小事物,並設有總統一職。首都設於星區0-0-1的巴黎,地球。轄下設有星際艦隊,總部設於地球的舊金山。 星聯所採行的一項指導原則——可以說是基本法——稱為「最高指導原則」,嚴格禁止聯邦人員不論善意與否,對曲速前文明(pre-warp civilization)的發展作出干預,用意在於避免文化與科技污染所造成的文明不穩定或毀壞現象。一旦文明發展出曲速科技而成為曲速文明,有能力遠距離探索太空之時,聯邦會派出代表與此文明進行第一類接觸,期以預先建立和平的關係,而不是在誤會中發生衝突與戰爭。此原則源於瓦肯星對新興曲速文明的接觸策略;地球與瓦肯的第一類接觸即發生在2063年4月5日寇克瑞恩博士試飛曲速飛行器——鳳凰號之後。.

新!!: 议会和星際聯邦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议会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议会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海关

海关是一个负责征收及保护关税,管制包括动物、植物、财物和危险品出入境物流的国家机关。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某些货物的进出口可能会受到限制或禁止,报关代理执行这些法规Chowdhury, F. L. (1992) Evasion of Customs Duty in Bangladesh, unpublished MB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新!!: 议会和海关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哈布斯堡王朝施蒂里亚支系的代表人物,曾任施蒂里亚大公(1590年—1637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20年—1637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1618年—1625年,1620年被叛乱打断)和波希米亚国王(1617年—1619年,1620年—1637年)。由于他的不明智的宗教政策(狂热支持天主教,压制新教),导致了神聖羅馬帝國诸侯的公开反抗,从而引发了对欧洲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十年战争。.

新!!: 议会和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斯坦·穆休老兵纪念大桥

斯坦·穆休老兵纪念大桥(Stan Musial Veterans Memorial Bridge),在2013年命名前被称为新密西西比河桥(New Mississippi River Bridge) ,俗称“斯坦桥”(Stan Span),是美国一座跨越密西西比河的公路斜拉桥,连接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与伊利诺伊州的圣克莱尔县;于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興建,于2014年2月9日通车 。.

新!!: 议会和斯坦·穆休老兵纪念大桥 · 查看更多 »

斯塔福德 (德克萨斯州)

斯塔福德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下属的一个小城市,位于。这个城市大部分位于本德堡县,另外一小部分则位于哈里斯县。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斯塔福德的人口为17,693人。.

新!!: 议会和斯塔福德 (德克萨斯州) · 查看更多 »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斯德哥尔摩省首府。瑞典王国政府、国会以及瑞典王室的官方宫殿都设在斯德哥尔摩。它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餘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斯德哥尔摩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新!!: 议会和斯德哥尔摩 · 查看更多 »

斯諾里·斯蒂德呂松

斯諾里·斯蒂德呂松(冰島文:Snorri Sturluson,或譯斯諾里·斯圖魯松,)是冰島歷史學家、政治家、詩人。他三度獲選為冰島國會的法律顧問。他的著作《埃達》。后人将他的著作称为《散文埃達》或称《新埃达》,以便与古代冰岛的同名歌谣集《诗体埃达》或称《旧埃达》相区别。.

新!!: 议会和斯諾里·斯蒂德呂松 · 查看更多 »

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ශ්‍රී ජයවර්ධනපුර කෝට්ටේ、ஸ்ரீ ஜயவர்த்தனபுரம் கோட்டே、,又译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泰)是斯里蘭卡的首都。因名稱较長,通常略稱為科特、科泰。.

新!!: 议会和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 查看更多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词条)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性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

新!!: 议会和新闻自由 · 查看更多 »

文祥

文祥(z;),瓜爾佳氏,字博川,號子山,盛京正紅旗人,清代晚期的政治人物,自強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新!!: 议会和文祥 · 查看更多 »

日本國大君

日本國大君,簡稱大君,是日本江戶時代征夷大將軍在外交文書(國書)上使用的一個稱號。最初在對朝鮮王朝的外交上使用,後來對琉球和歐洲列國的外交上亦使用日本國大君的稱號。明治維新以後,「大君」()一词成为民眾對天皇的尊稱。 在英語中,把在一個行業內擁有一定財富和權力的人物稱為「Tycoon」(意同華語的大亨)。「Tycoon」一詞就是來源於日本語的「大君」(Taikun),这也是英语中少数的不直接反映独特的日本文化的自日语传入的外來語之一。.

新!!: 议会和日本國大君 · 查看更多 »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即規定《日本國憲法》三大原則作為和平主義,成為《日本國憲法》第二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日本國憲法》也因此被稱為「和平憲法」或「非戰憲法」。.

新!!: 议会和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 查看更多 »

日本內閣

內閣()為日本的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最初由明治天皇在位时期仿效西方所立院会制度建構,至今共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个历史时期。 目前的內閣是2017年11月1日就任的第4次安倍內閣。.

新!!: 议会和日本內閣 · 查看更多 »

日本皇位繼承順序

日本皇位繼承順序是依據皇室典範內規定的皇位繼承順序所排出的日本皇室繼承皇位的順位。.

新!!: 议会和日本皇位繼承順序 · 查看更多 »

日本都道府縣旗幟

都道府县旗()是指日本的都道府县的象征性旗帜。.

新!!: 议会和日本都道府縣旗幟 · 查看更多 »

日惹蘇丹國

日惹蘇丹國(印尼語:Kesultanan Yogyakarta;爪哇語:Kasultanan/keratin Ngayogyakerto Hadiningrat)是位於今印尼日惹特區的一個由蘇丹統治的國家。這是印度尼西亞唯一統治者有實權的蘇丹國。日惹特區也是印尼唯一的仍然有蘇丹作為政府首腦統治的省區。.

新!!: 议会和日惹蘇丹國 · 查看更多 »

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简称支恐国家,是一個自1979年12月29日由美國發起的黑名單,美國國務院稱名單上的國家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向恐怖主義活動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 根據美國法例中的《與敵國貿易法》規定,美國不能夠跟名單中的國家出口貨物,並會控制軍用和民用商品銷售,限制對其救援,並干預這些國家獲得國際金融機構貸款。被列入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的國家一些貿易制裁會被美國撤銷,並不可以透過國際結算銀行在海外轉移資金,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

新!!: 议会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 查看更多 »

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

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又称七二六起义,是一場發生在古巴的武裝起义。在1953年,以菲德爾·卡斯特羅、劳尔·卡斯特罗兄弟為首的约160名革命分子向古巴聖地亚哥的蒙卡達兵營和巴亞莫兵營等军事据点進攻,企圖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結果以失敗收場。.

新!!: 议会和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议会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政党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在代议制民主政體裡,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加選舉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識形態,针对国家和社会議题有各自的主张,定立政綱展示願景。 共同的利益、情感、民族、种族等都是结成政党的因素。不同的政治学家对政党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 老牌民主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之經驗表明,要在長期內保持民主鞏固,即意味着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能遠離國內各種對政治秩序穩定之挑戰,就要促進強而有力之政黨之發展;因此,選舉制度要鼓勵此一發展,而不是加強和推進政黨分化。若在英國、美國,多數民眾無不隸屬於政黨,故多數黨執政,即為代表國民多數之意見;諸黨聯合,即為代表民眾全體之合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制,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中國則不然,黨人之比數僅占國民全數一小部分,即使全國各黨各派聯合團結,論其數量,依然占國民全數很小一部分,这是特有之癥結。選舉制度還可以就排除那些只有少數人支持之政黨參選進行特殊設計,還可以推動或拖延政黨成為黨內領導人個人之競選工具。.

新!!: 议会和政党 · 查看更多 »

政党制度

在一個國家中,政黨制度或政黨體系是存在於市民社會的若干政黨組成的整體,其特徵在於該國政黨的性質與數目。一般受到该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 最早對政黨體系進行科學化研究的是法國學者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杜瓦傑的研究主要關注不同的國會選舉制度會導致不同的政黨體系,從而極大程度地決定該國的政治穩定和發展。 关于政党制度应当包含的内容,学术界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政党制度是国家对政党活动的法律规定;有人认为政党制度是执政参政的体系和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政党制度是政党内部的组织方式和活动规则。通常情况下,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政、参政的方式和党际关系。 有些国家对政党活动有专门立法,例如二战后联邦德国在1967年制定了政党法;有些国家没有专门立法,但是在一些相关的法律中做了一些规定,例如美国国会1974年在限制选举经费的规定中要求每个政党为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最多只能花费450万美元;有些国家则只是遵守惯例,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例如英国在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担任首相。.

新!!: 议会和政党制度 · 查看更多 »

政黨政治

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狭义上专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上还包括了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以及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政党为实现其党纲而作出的一切活动。.

新!!: 议会和政黨政治 · 查看更多 »

政权

政权(regime)在政府、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指国家的政体的统治体制,或者特定的行政管理当局;在社会学范畴是指社会的制度,或社会的秩序。 政权也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通常国家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又譯為政治實體。 国家政权具有相对自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对自主性的影响包括了社会危机、社会结构、行政权力。 对政权本质的探讨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典问题。早期的政治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政权的本质是至善。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将政权视为“世俗之城”,认为世俗世界没有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马基雅维里,而从洛克到潘恩,国家政权蜕变为“必要的恶”。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新!!: 议会和政权 · 查看更多 »

政治会议

政治会议(全稱中央政治會議)是1913年(民国二年)中华民国成立的一个中央政治咨询机构,屬於國會無法正常運行后的一個過度性組織。.

新!!: 议会和政治会议 · 查看更多 »

政治作秀

政治作秀指政治人物包括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候選人等等,為了吸引媒體和選民的關注,而做出誇張的表現。.

新!!: 议会和政治作秀 · 查看更多 »

政治性宗教

政治性宗教是现代政治学的概念,特指得到强大文化和政治力量支持的、势力几可比肩国教的政府性意识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上,政治性宗教都颇类国教。 在政治性宗教主导的国家中,政治性宗教和基本政治制度(如议会和选举)一道享有某种神圣的地位,并为政权提供伦理学、价值观、神话、符号、仪礼和国家历法等方面的支持。政治性宗教一般与已存的传统宗教角逐影响力,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取而代之。同强调社会团结、保守色彩较浓的公民宗教相比,政治性宗教带有更为极端的变革性色彩。 在学界之外,政治性宗教的概念往往遭到不同程度的误用。.

新!!: 议会和政治性宗教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议会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愛德懷-松樹灣

愛德懷-松樹灣(Idyllwild-Pine Cove)两个邻近的社区位於美國南加州河濱縣聖哈辛投山(San Jacinto Mountains)山上。爱德怀海拔約五千四百英尺,因此亦被稱為英里高的愛德懷,松樹灣比爱德怀約高一千英尺,爱德怀與松樹灣共占地37平方公里。 小镇附近有兩座大岩,一為 tahquitz岩,也稱為百合岩,一為自殺岩。是南加州的攀岩界著名的攀岩聖地。因為它沒有可供快艇遊玩的大湖,也沒有滑雪場,多年來發展有限,而得以保存原貌,成為登山健行、攀岩、和騎馬運動的中心。愛德懷也有豐富的文化傳統,除了有一所音樂與藝術學校,每年8月亦有一年一度的爵士音樂節 。愛德懷與松樹灣皆未成立地方政府,美國人口調查局將愛德懷與松樹灣合併作為一個單一普查地區 。.

新!!: 议会和愛德懷-松樹灣 · 查看更多 »

憲政民主聯盟

憲政民主聯盟(التجمع الدستوري الديمقراطي,Rassemblement Constitutionnel Démocratique;簡稱RCD),前身是哈比卜·布爾吉巴創立的新憲政黨(Neo Destour),1964年改組為社會主義憲政黨(Parti socialiste destourien),在1988年2月27日由宰因·阿比丁·本·阿里改為現在所使用的名稱。憲政民主聯盟曾是突尼西亞的執政黨,但因為受到茉莉花革命影響,於2011年2月6日由突尼西亞內政部宣布停止任何活動。2011年3月9日,突尼斯法院宣布解散憲政民主聯盟,但黨中央仍打算持續上訴。 在茉莉花革命爆發之前,憲政民主聯盟在議會的席次是突尼西亞所有政黨中最多的,但在選舉時也以執政黨的地位進行作弊。2009年的議員選舉中,憲政民主聯盟在216席中共贏得161席;2004年的眾議院選舉中該黨在189個席次中贏得152個席次。 因為選舉中的舞弊,進而引發民怨而導致茉莉花革命爆發,並使當時黨主席兼總統的本·阿里政權倒台,流亡沙烏地阿拉伯。2011年1月20日,為了避免騷亂持續擴大,所有跟本·阿里同屬於憲政民主聯盟的官員宣布全體退黨。.

新!!: 议会和憲政民主聯盟 · 查看更多 »

懸峙議會

懸峙议會(Hung Parliament),又譯懸浮议會,也稱作少數派國會(Minority Parliament)或均勢國會(Balanced Parliament),是指在議會制國家中,沒有一個政黨在议会內取得絕對多數的情况。這種情況多出现在推行比例代表制的國家,而较少出现在推行單議席單票制的國家。一旦出現懸峙國會,一般會通过籌組聯合政府、少數派政府或解散国会來解決。.

新!!: 议会和懸峙議會 · 查看更多 »

效度

有效度(Validité; Validity;德语: Validität)是研究方法中關於測量方式能否如實反映所欲測量或衡量標的的程度。一項有效度高的衡量較一項有效度低的衡量更為準確。 譬如以一個國家的國會是否定期經人民於公平公開的競爭性普選產生;政府領袖是否經人民直接選舉或由人民直選產生的國會間接選舉產生;國會內的有效政黨數目;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等人權是否受保障等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自由民主就比一個國家是否有憲法、是否存在投票制度、有多少位國會議員等來得更精確。 有效度與可信度(信度)是判斷研究設計、過程、與結果是否科學的兩項重要指標。.

新!!: 议会和效度 · 查看更多 »

教政體制

教政體制(即教會體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內實行的組織原則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據其對《新約》中記載有關基督教會組織的解釋或其教會的性質和職能而製定。一般大體分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一些教派實行混合性的制度。.

新!!: 议会和教政體制 · 查看更多 »

所信表明演說

所信表明演説()是日本政府機關首長對自己施政信念發表的公開演講,多半是在國會、議會、或地方自治體對外。.

新!!: 议会和所信表明演說 · 查看更多 »

所羅門人

所羅門人(Solomons)分布在大洋洲美拉尼西亞上的所羅門群島,為島上的主體民族,屬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類型,皮膚黝黑,頭發卷曲,部分人為金髮,闊臉寬鼻,頜部突出。曾受到歐洲國家殖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但以皮京語為主。現今政治脆弱,有族群衝突發生。.

新!!: 议会和所羅門人 · 查看更多 »

拉姆齊·麥克唐納

詹姆士·拉姆齊·麥克唐納,FRS,JP(James Ramsay MacDonald,),英國政治家,工黨出身,1924年1月至11月出任英國首相兼外務大臣,1929年6月至1935年6月第二度出任首相,惟任內於1931年8月與保守黨和自由黨合組國民政府,並另組國民工黨,造成與工黨關係決裂。 麥克唐納出身平凡,1900年參與創立工黨,1906年起當選為歷來首批工黨籍下議院議員,後於1911年出任國會工黨主席,但其反戰立場迫使他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辭任主席,復於1918年喪失下院議席。麥克唐納在1922年重返下院,並當選工黨黨魁,1924年1月帶領工黨組閣,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工黨籍的首相。可是,他帶領的只是一個弱勢政府,後來又有傳聞聲稱蘇共滲入政府,使政府旋於同年11月大選敗於保守黨。 麥克唐納在1929年帶領工黨勝出大選,第二度籌組弱勢政府。然而,同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大蕭條嚴重拖累英國經濟,面對經濟急速衰退,內閣卻在經濟政策上出現重大分歧,無法達成共識,結果麥克唐納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辭呈,旋獲英皇喬治五世授意另組國民政府,實行與保守黨及自由黨籌組聯合內閣,隨後在同年9月決定英鎊放棄金本位。 麥克唐納自立國民政府的行動被工黨視為一大「出賣」,且遭開除出工黨,黨內更有人指責他為「叛徒」。被開除出黨後,麥克唐納創立支持度相當有限的國民工黨,自任黨魁,並謂另組國民政府的決定乃顧全大局之法。不過,國民政府雖由麥克唐納留任首相,但卻遭日益孤立,本土事務的決策大權更落入保守黨手中。麥克唐納在國民政府任相後期,曾在1933年主持國際聯盟的倫敦經濟會議,試圖透過與各國合力化解經濟危機,但峰會最終因美國拒絕合作而流產。 麥克唐納後期因健康惡化而在1935年辭任首相,但一直留在內閣擔任樞密院議長至1937年5月為止。晚年的麥克唐納始終未有獲工黨饒恕,他在1937年11月乘船前往南美洲休養途中在大西洋公海海域病逝,終年71歲。.

新!!: 议会和拉姆齊·麥克唐納 · 查看更多 »

拉定人

拉定人(Ladin people),是分佈於義大利北部的一個民族。.

新!!: 议会和拉定人 · 查看更多 »

拉布 (香港)

拉布在香港的歷史可追溯到1990年代,據說在香港立法會,最初利用議事規則進行「拉布」的是建制派議員,當時為了通過解散民選的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草案,由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發起。 「拉布」或「拉布戰術」,是西方議會政治的專業術語,指在議會故意發表冗長演說以拖延議案表決,是議會上使用的一種策略,運用者通過「拉布」以阻礙試圖以冗長發言的「拉布」手段阻止政府提案的通過。.

新!!: 议会和拉布 (香港) · 查看更多 »

拉玛七世

拉玛七世(;)是一位暹罗国王,1925年至1935年在位,为却克里王朝第七位国王。名巴差提步()。中文名郑光。1932年夏天泰國發生革命,開展君主立憲制,1935年他退位,由其姪拉瑪八世繼位。後拉玛七世移居英國。.

新!!: 议会和拉玛七世 · 查看更多 »

拉票

拉票,是一種政治活動,在投票前候選人或公投等議題的提名人,向持有投票權的成員,有系統有組織地接觸、站台、掃樓、家訪、電話游說、拜票等,正面引導對方支持。在政治競選,投票日之前,拉票是想當然的事,此為民主社會的特色。拉票在社團、工會、教會等,也經常發生,有如電訊產品推銷員。候选人采用不正当或不道德手段拉票,有时被称为“奥步”。.

新!!: 议会和拉票 · 查看更多 »

拉菲克·哈里里

拉菲克·哈里里(阿拉伯语:,拉丁化:Rafik Bahaa Edine Hariri;),黎巴嫩前總理。他從政前是黎巴嫩一位白手興家的億萬富豪。他曾兩度擔任黎巴嫩總理。2005年2月14日,他在贝鲁特一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聖喬治酒店門外被由一名自殺式狙擊手所引爆的汽車炸彈炸死。.

新!!: 议会和拉菲克·哈里里 · 查看更多 »

拉脫維亞總理

拉脫維亞总理是拉脫維亞的政府首脑,由拉脫維亞总统推荐,但必须获得议院支持。 以下列表包括拉脫維亞两个独立时期:1918年-1940年和1990年至今。1990年到1993年7月6日,总理正式名称是旧的名字部长会议主席,工作和权利和总理相同。.

新!!: 议会和拉脫維亞總理 · 查看更多 »

拉脱维亚议会

拉脱维亚共和国议会(Saeima,发音:sæimaː),拉脱维亚共和国一院制议会,有100名议会议员。以比例代表制选出,须获得至少5%的选票。选举定于每四年举行一次,通常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单词“Saeima”,意思是“集会、会议、委员会”,由拉脱维亚年轻的法学博士尤里斯·阿伦南斯(Juris Alunāns)提出。它源于古老的拉脱维亚语。 拉脱维亚有五个选区:库泽梅(Kurzeme,13个代表)、拉特加尔(Latgale,15)、里加(30)、维泽梅(Vidzeme,27)和泽姆加尔(Zemgale,15)。.

新!!: 议会和拉脱维亚议会 · 查看更多 »

曼島

恩岛(Isle of Man,Ellan Vannin,簡稱「Mann」)位於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海上島嶼,而從更精確的地理角度來看,曼島正地處於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的中心點。马恩岛是英國皇家屬地,嚴格來說在法律上並不是英國的一部分。該島的自治政府歷史悠久,早在10世纪就已經有自己的國會,首府為道格拉斯(Douglas)。 對於國際場合來說,該島最著名的活動是毎年都會在這裡舉辦的(Isle of Man TT),是一種屬於世界超級機車錦標賽(World Superbike Championship,SBK)等級的公路機車賽。除此之外,無尾的曼島貓(Manx)也是另一種源於該島的知名生物,在原本應該長尾處只有一個凹痕。曼島貓的脊椎較短,是曼島特有的貓種,也引進到全球不同地區成為寵物貓。.

新!!: 议会和曼島 · 查看更多 »

曼徹斯特市政廳

曼徹斯特市政廳(Manchester Town Hall)是英國英格蘭城市曼徹斯特的市議會所在地。曼徹斯特市政廳修建於維多利亞時期,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築,竣工於1877年。1938年,市政廳進行了擴建。1952年2月25日,曼徹斯特市政廳成為英國的一級保護建築。這座建築是哥特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

新!!: 议会和曼徹斯特市政廳 · 查看更多 »

总统制

總統制,是一種共和制政体,总统是政府首脑同時也是國家元首,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总统的行政权與立法和司法機構三权分立,形成制衡。美国是最早的总统制国家,也是目前最典型的總統制國家。.

新!!: 议会和总统制 · 查看更多 »

普密蓬·阿杜德

普密蓬·阿杜德(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亦称普密蓬大帝,中文亦称鄭固,泰国却克里王朝第九代国王,称拉玛九世(รัชกาลที่ ๙)。1946年6月9日即位,2016年10月13日駕崩,过世时为世界史上在任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亦為泰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总共在位70年126天。其治下共经历了三十位總理,始於比里·帕侬荣,終於巴育·占奥差。 《福布斯》杂志估计2010年普密蓬的资产(包括非政府亦非私人机构皇家资产管理局所拥有的资产)约为300亿美元。2008年至2013年,普密蓬亦列该杂志“世界最富有皇族”排行榜第一位。2014年5月,普密蓬的总资产估计仍为300亿美元。名义上由皇家资产管理局所拥有的资产为国君这一法人所有,而非普密蓬私人所有。 2006年后普密蓬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并长期居于诗里拉吉医院。泰国民众对普密蓬极为敬重,许多人甚至将之视同神灵。其继承人哇集拉隆功远不及其父受欢迎,由此大众对于王权的声望及影响力在其过世后的发展前景具普遍担忧。.

新!!: 议会和普密蓬·阿杜德 · 查看更多 »

普利茅斯

普利茅斯(Plymouth,讀音:),位於英國英格蘭西南區域德文郡,面積79.29平方公里,人口246,100,人口密度3,085每平方公里。普利茅斯是英格蘭的單一管理區、城市,東北310公里(192英哩)達英國首都倫敦,東北58公里(36英哩)達德文郡郡治埃克塞特。此「普利茅斯」是世界各地同名城市的發源地。 普利姆河(Plym)流經普利茅斯西部、泰馬河(Tamar)流經東部,兩條河的河口形成普利茅斯灣(Plymouth Sound);西南臨英倫海峽,東北、東、東南與南哈姆斯區相鄰,北與西德文區相鄰。普利茅斯商業發達。市內有大規模購物中心。普利茅斯每年八月都會舉行煙花節。市內有多處文化機構。 普利茅斯有豐富的航海歷史,曾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造船基地,使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為德國空軍的襲擊目標(稱為「普利茅斯閃電戰」)。在1941年,該市的船塢和市中心遭受破壞後。战后帕特里克·艾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负责重建,现在該市設有,是皇家海軍三大基地之一,也是英國少數仍保留海军船塢、及西欧最大的軍港城市之一。该市的重要地点包括城堡、德文港船塢和碉楼(1620年清教徒前往美洲出发点)。普利茅斯交通發達。港口有開往法國和西班牙的定期國際渡輪。聯盟街是普雷斯頓文化的核心區。市內有多家美術館。.

新!!: 议会和普利茅斯 · 查看更多 »

普遍選舉

普遍選舉(universal suffrage,universal adult suffrage,general suffrage,或common suffrage),又稱普通選舉權、普選、普及選舉、普通選舉、普遍选举权,在民主政體中,將选举权延伸至任何一個成年公民,稱為普通選舉,但是這個權利通常不包括未成年人,以及未擁有國籍的非公民與特定人士。擁有普選權,也代表,在這個國家中,无论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只要是成年公民,都有选举投票。.

新!!: 议会和普遍選舉 · 查看更多 »

普里揚卡·甘地

普里揚卡·甘地(英文:Priyanka Gandhi,)是一個印度政治人物,尼赫魯-甘地家族的一分子。她是前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印度國民大會黨主席索尼婭·甘地之女;印度國會議員拉胡爾·甘地之妹。.

新!!: 议会和普里揚卡·甘地 · 查看更多 »

126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260年代 · 查看更多 »

1265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265年 · 查看更多 »

1644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644年 · 查看更多 »

1647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647年 · 查看更多 »

1689年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 Act Declaring the Rights and Liberties of the Subject and Settling the Succession of the Crown),是英国政治性法律中重要的一部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新!!: 议会和1689年权利法案 · 查看更多 »

1707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707年 · 查看更多 »

1832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832年 · 查看更多 »

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1919年中国南北和平谈判,簡稱1919年南北和谈,是中國在1919年2月20日到5月13日之間,由北京北洋政府与南方护法军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

新!!: 议会和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 查看更多 »

1921年

请参看:.

新!!: 议会和1921年 · 查看更多 »

1930年代中国

中國在1930年代,由中國國民黨一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中國近代史上的「黃金十年」(1927年-1937年)大部份時間正是處於該年代。在黃金十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國民政府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軍事等項目上皆有一定成就,整體環境為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最高水準。 在政治方面,一方面中國各派政治勢力競逐爭鬥,並讓中原大戰與第一次國共內戰等戰事於山東、江西等地持續爆發。但在中國其他地區,以蔣中正為首的中國國民黨逐步建立起了相對穩定鞏固的,由中国国民党一党执政的威权主义統治,同時開啟了中國政治、經濟等發展的新進程。加以日本侵略滿洲地區、華北地區,國無寧日。1937年開始的中國抗日戰爭讓1930年代前幾年以蔣中正及國民政府主導的中國經濟現代化努力成為泡沫,所有建設成果幾乎完全消失。.

新!!: 议会和1930年代中国 · 查看更多 »

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和稍前举行的1947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為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次舉行的實質性國會議員直接選舉。當時政權仍及於全中國絕大部分領土的中華民國政府,以直接選舉方式選出759名立法委員。以當時中華民國全國的4.61億人口China's Population Reaches 461,000,000 The Washington Post (1877-1954).

新!!: 议会和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70年智利總統大選

1970年智利總統大選是於1970年9月4日舉行的智利總統選舉。人民團結聯盟的萨尔瓦多·阿连德在選舉中取得36.3%選票成為最高得票人,但由於得票率未過半數,需由國會在得票率最高的兩位候選人中投票選出最終總統人選。愛德華多·蒙塔爾瓦和其創辦的基督教民主黨隨後拉攏阿连德的敵人,成為了國會的大多數,試圖宣布阿连德的總統資格為非法,促使幾個星期後爆發1973年智利政變。.

新!!: 议会和1970年智利總統大選 · 查看更多 »

1974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974年 · 查看更多 »

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

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Revoluția Română)指1989年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共产党政权倒台的政权更迭。除前南斯拉夫外,是东欧剧变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

新!!: 议会和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 · 查看更多 »

1991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991年 · 查看更多 »

1991年阿尔及利亚议会选举

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在1991年12月26日举行了议会选举。这是该国独立以来的第一次多党选举,从而结束了之前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军方担心引发内战的伊斯兰拯救阵线会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选票,该党主旨将阿尔及利亚打造成一个民主的伊斯兰国家。 这次选民投票率59%。.

新!!: 议会和1991年阿尔及利亚议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1992年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992年 · 查看更多 »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2年12月19日舉行,選出第二屆立法委員共計161席,包含119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此次選舉也是在194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後,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因此本屆選舉又被稱為全民改選、國會全面改選等。 由於立法院在臺灣政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朝野14個政黨共推出403位候選人,角逐161席立法委員,競爭非常激烈。選舉結果,國民黨以過半票數獲得102席,而民進黨得票率則首次超過三成,並獲將近立法院總席次三分之一的51席。另外,中華社會民主黨獲1席,無黨籍人士獲7席,其餘參選之政黨未取得席次。然而,國民黨在臺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挫敗。 本次選舉並發生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作票遭判處有期徒刑的歷史紀錄。.

新!!: 议会和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199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8年蘇格蘭法令

1998年蘇格蘭法令(1998 c.46)是英國國會於1998年通過的成文法,就有關蘇格蘭自治事宜及重新建立地方議會為依據。 隨後該法令曾由以下法令修訂:.

新!!: 议会和1998年蘇格蘭法令 · 查看更多 »

1月16日

1月16日是公历年的第1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9天(闰年是350天)。.

新!!: 议会和1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月20日

1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5天(闰年是346天)。.

新!!: 议会和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月24日

1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1天(闰年是342天)。.

新!!: 议会和1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月25日

1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0天(闰年的話还有341天)。.

新!!: 议会和1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月6日

1月6日是公历年的第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9天(闰年是360天)。.

新!!: 议会和1月6日 · 查看更多 »

2005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5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5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5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6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6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以色列議會選舉

2006年以色列议会選舉於2006年3月28日舉行。這場選舉將投選下任以色列總理。期間沙龍因突發嚴重中風,艾胡德·奧爾默特接替他所有的職務。2006年1月16日,艾胡德·奧爾默特被選為前進黨代理主席,成為前進黨總理候選人。奧爾默特最終大選後成功組建聯合政府。.

新!!: 议会和2006年以色列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是於2006年5月21日在塞爾維亞和黑山国家联盟的黑山共和國進行的一次獨立公投,以決定黑山及邦联的前途。最後官方於5月23日公布55.5%人投票支持黑山脫離塞黑獨立。.

新!!: 议会和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 · 查看更多 »

2006年意大利大選

2005年10月18日,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宣佈於2006年4月9日舉行國會選舉,選出參(315席)眾(630席)兩院。總統卡洛·阿泽利奥·钱皮於2006年2月11日宣佈解散議會,選舉活動開始。.

新!!: 议会和2006年意大利大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7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7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7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7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叙利亚总统大选

2007年叙利亚总统大选是指2007年叙利亚的总统大选,叙利亚人民委员会投票后,巴沙尔·阿萨德当选为叙利亚总统。叙利亚持不同政见者劝说叙利亚公民不要投票可以选民呆在家里,并说那是被操纵的选举。 根据《叙利亚宪法》,叙利亚总统必须是阿拉伯社会主义党成员,全国进步阵线在议会提名候选人,候选人必须得到三分之二的票,随后则是全民投票,全民投票中,候选人必须得到51%的选票。.

新!!: 议会和2007年叙利亚总统大选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9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9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9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9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09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不列顛群島暴風雪

2009年不列顛群島暴风雪是指2009年2月上旬发生在西欧各国的长期降雪,英國廣泛地區大雪紛飛,東南部更現18年來最厲害暴雪,部分地區降雪量將達20厘米,首都倫敦的交通幾乎癱瘓。英國氣象局指出全英國大部分地區料將風雪交加,加上另一股暴風雪正由法國吹往英國。.

新!!: 议会和2009年不列顛群島暴風雪 · 查看更多 »

2009年摩爾多瓦抗議活動

2009年摩爾多瓦抗議活動開始於2009年4月7日,在摩爾多瓦主要城市(包括伯爾茲和首都基希涅夫)爆發,當時2009年摩爾多瓦議會選舉尚未揭曉。示威者聲稱選舉結果摩爾多瓦共和國共產黨人黨(PCRM)贏得多數席位為欺詐行為,要求重新計票,重新舉行選舉,或政府下台。類似的示威活動在其他城市爆發,伯爾茲有超過7000人抗議。 示威者組織使用社交網絡推特聯繫,因此這次示威被稱為推特革命, Spiegel, April 10, 2009。基希涅夫抗議者人數達到30,000人,4月7日之後發展為一場內亂。.

新!!: 议会和2009年摩爾多瓦抗議活動 · 查看更多 »

2011年5月日本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11年5月日本 · 查看更多 »

201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大选

201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大选(Presidential and parliamentary elections),2011年11月2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举行了总统和议会大选。政府通过法律废除第二轮总统选举和试图改变立法选举制度,引发反对党的强烈不满和批评。许多国际组织呼吁刚果民主共和国举行透明的选举,并且要求增加观察员的数目。联合国和欧盟没有出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选举的观察员之列,批评人士指出刚果民主共和国忽视国际组织。2011年11月8日,反对派领导人艾蒂安·齐塞凯迪(Étienne Tshisekedi)竞选总统,宣称大多数人开始反对约瑟夫·卡比拉。2011年11月2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困难的条件下举行了选举,全国各地出现暴力事件和混乱的投票现象。由于暴力和投票时间延长导致投票延长到第二天。.

新!!: 议会和201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大选 · 查看更多 »

2012年1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12年1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選出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及第八屆立法委員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19日。此次選舉為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總統與國會議員合併選舉,亦是第一次出現女性總統候選人。 此次選舉包含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上獲勝、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立法委員選舉則取得過半席次、繼續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但不再擁有立法院議案表決的絕對優勢;而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進步黨,無論是在總統選舉的得票率、或是立法委員選舉的席次上均較前次增加。此外,身為泛藍政黨的親民黨在此次選舉不再與中國國民黨合作,自行推出總統與立法委員候選人,但僅在立法委員選舉上當選3席,總統選舉更僅取得不到5%的得票率。.

新!!: 议会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3年茨城縣知事選舉

2013年茨城縣知事選舉(2013年茨城県知事選挙),是於2013年(平成25年)9月8日所舉行的日本地方選舉,以決定下任的茨城縣知事。.

新!!: 议会和2013年茨城縣知事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7月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议会和2014年7月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

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第八屆)於2014年5月22至25日在所有歐盟成員國境內進行,選舉時間是由歐盟理事會確定,也是里斯本條約正式批准並生效後的第一次選舉,上屆選舉因愛爾蘭未批准里斯本條約而按照尼斯條約內的規定進行議會選舉。選舉之際恰逢基督教的五旬節,部份成員國院校學生放假。與上屆選舉情況相同部份國家、地方藉此選舉順勢同步改選政府和議會。比利時國會換屆,以及德國、意大利、聯合王國、希臘的地方、鄉鎮換屆選舉。本屆選舉投票率為42.51%,扭轉多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下降的頹勢。.

新!!: 议会和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紐西蘭國家黨黨魁選舉

2016年紐西蘭國家黨正副黨魁選舉於2016年12月12日舉行,為兼任紐西蘭總理的紐西蘭國家黨黨魁約翰·凱伊(John Key)宣布辭職後所進行的選舉,選出紐西蘭第39任總理兼紐西蘭國家黨第12任黨魁、及紐西蘭第18任副總理兼紐西蘭國家黨第17任副黨魁。本屆正副黨魁選舉分別由紐西蘭國家黨國會黨團直選,採用平等、直接、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黨魁選舉方面,最初共有三位候選人,依內閣及國會黨團順位分別為:兼任副總理、財政部長、國民住宅主任委員的副黨魁比爾·英格利希(Bill English),兼任衛生部長、體育主任委員的乔纳森·科尔曼(Jonathan Coleman),以及兼任懲教部長、警政署長的朱迪思·科林斯(Judith Collins)。惟英格利希於2016年12月8日,已獲得國會黨團過半議員公開支持,科爾曼、科林斯兩人並於同日宣佈退選,造成本屆黨魁選舉提前塵埃落定。 副黨魁選舉方面,最初共有兩位候選人,依內閣及國會黨團順位分別為:兼任社會住宅、氣候變遷、公共服務主任委員的(Paula Bennett),兼任交通部長、能源主任委員、眾議院執政副領袖的(Simon Bridges)。惟布里奇斯於2016年12月10日宣佈退選,本屆副黨魁選舉亦提前落幕。 紐西蘭國家黨於2016年12月12日上午宣布國會黨團投票結果,由同額競選的英格利希、及貝内特分別當選正副黨魁。兩人並於同日午間宣誓就任紐西蘭正副總理、及紐西蘭國家黨正副黨魁。.

新!!: 议会和2016年紐西蘭國家黨黨魁選舉 · 查看更多 »

2月17日

2月1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7天(闰年则还有318天)。.

新!!: 议会和2月17日 · 查看更多 »

413護憲措施

413護憲措施(4·13 호헌 조치 / 4·13 護憲 措置)是由大韓民國總統(大統領)全斗煥於1987年4月13日所發布的特別宣言。此談話帶有「維持(保護、守護及構成)現行憲法」的意義。.

新!!: 议会和413護憲措施 · 查看更多 »

6月20日

6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1天(闰年第17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4天。.

新!!: 议会和6月20日 · 查看更多 »

6月8日

6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9天(闰年第1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6天。.

新!!: 议会和6月8日 · 查看更多 »

9月30日

9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273天(闰年是27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2天。.

新!!: 议会和9月30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國會民代機構民意代表機構議會議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