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帝汶

指数 西帝汶

西帝汶(Timor Barat)为马来群岛小巽他群岛中帝汶岛的西半部,现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东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分,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接壤。 在殖民时期,西帝汶被称为(Nederlands-Timor),为荷兰殖民地荷属东印度的一部分,在1945年至1949年印度尼西亚从荷兰独立出来的战争中是反对独立者的中心之一。 从1949年到1975年,西帝汶被称为印尼帝汶。.

19 关系: 博博納羅區印度尼西亚宗教古邦大帝汶帝汶东帝汶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占领时期东帝汶地理科瓦利馬區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美拉尼西亚翁拜海峽飛地葡屬帝汶葡萄牙帝國歐庫西區洛伊斯河摩鹿加人1999年东帝汶危机

博博納羅區

博博納羅区(德頓語:Bobonaru、Bobonaro)是東帝汶的一個区,位於該國西北部,西北臨薩武海,西鄰印尼西帝汶。面積1,368平方公里,人口90,700人。首府瑪利亞娜。 下分六次區。東帝汶與印尼的主要關卡位於本区。 B.

新!!: 西帝汶和博博納羅區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宗教

印度尼西亞在憲法上是一個世俗國家,在建國五項原則的第一項就是信仰最高真主(Ketuhanan yang Maha Esa)(必須有宗教信仰)。印尼存在了許多不同的宗教,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有顯著影響力。印尼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政府只六種官方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儒教)。 印尼法律規定,每個印尼公民持有的身份宗教欄位上必須要有這六個宗教其中之一,然而這個部分也允許留空。 印度尼西亞不承認不可知論或無神論,褻瀆是不合法的。在2010年的印度尼西亞人口普查中,有87.18%的印度尼西亞人表示自己是穆斯林(和超過99%的遜尼派、http://www.pewforum.org/2011/01/27/future-of-the-global-muslim-population-sunni-and-shia/ 什葉派 0.5%、There are approximately 1 million Shia Muslims in the country which approximates to 0.5% of the total Muslim population.

新!!: 西帝汶和印度尼西亚宗教 · 查看更多 »

古邦

古邦(Kupang)為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的首府,位於帝汶島西部。 在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古邦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20世纪初,这里是从欧洲到澳大利亚航班的中转加油地点,在东帝汶因为争取独立和印尼发生纠纷时期,这里也是印尼军队的主要驻扎地。 古邦还是一年一度的印尼國際帆船賽第一段的终点站,2006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艘帆船参加,参赛帆船从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出发,到达古邦后在前往印尼各指定岛屿,最终到达新加坡。.

新!!: 西帝汶和古邦 · 查看更多 »

大帝汶

大帝汶(Timor Raya)是一个民族统一主义的概念,该思想主张一个独立与统一的帝汶岛,包括原先的葡属东帝汶与荷属西帝汶(现属于印度尼西亚)。 1975年东帝汶被印尼占领后,印尼于1976年宣布东帝汶为其第27个省。1999年时东帝汶通过公投决定独立建国。然而这在印尼民族主义者、特别是军队中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在2001年与2002年东帝汶正式独立之前,印尼军队及媒体中就有人认为这可能会激起西帝汶从印尼分离而与东帝汶合并为大帝汶的愿望。 不过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西帝汶人真的想与东帝汶联合,占西帝汶人中大多数的安东尼人(Atoni)传统上便与东帝汶人有敌对关系。而东帝汶独立运动也从未宣称将西帝汶包括在内。东帝汶政府也完全承认印尼从荷属东印度继承而来的边界。 位于帝汶岛上的东帝汶和西帝汶的关系与新几内亚岛上的关系类似,处于新几内亚岛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原先从澳大利亚独立而来,而西部则是属于印尼的巴布亚省与西巴布亚省。.

新!!: 西帝汶和大帝汶 · 查看更多 »

帝汶

帝汶為馬來群島南端的島嶼,東部為獨立國家東帝汶,西部為印度尼西亞東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份(又稱西帝汶)。 帝汶岛是檀香的重要产地,很早就被中国古籍提到。《诸番志》称其为“底勿”,《岛夷志略》作“古里地闷”(“古”为“吉”之误,“吉里”意为“山”),《星槎胜览》作“吉里地闷”,《东西洋考》译作“迟闷”和“池闷”,《海岛逸志》译作“知汶”,《海录》译作“地问”。.

新!!: 西帝汶和帝汶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称东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新!!: 西帝汶和东帝汶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占领时期

东帝汶印度尼西亚佔領时期(Ocupação de Timor-Leste pela Indonésia,Pendudukan Indonesia di Timor Timur,或称印尼佔东帝汶时期),指由1975年12月至1999年10月,印度尼西亚对东帝汶实施的军事占领与实际统治。 葡萄牙对东帝汶进行长达270余年的殖民统治后,1974年,葡国的康乃馨革命爆发,葡政府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各个殖民地纷纷脱离葡的统治,宣告独立,但这也让东帝汶的未来充满了不稳定因素。一场小规模的内战后,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在帝力宣告胜利,并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告东帝汶独立。 1975年12月7日,印尼以东帝汶领导人要求其帮助为由,出兵东帝汶并实施占领。到了1979年,几乎所有东帝汶武装抵抗力量都遭到其摧毁。印度尼西亚遵照所谓“公民大会”不真实的自决,宣布东帝汶领土成为其第27个省。 24年来,东帝汶人民遭受到印尼有组织有系统的法外处决、酷刑、屠杀、强暴、瘟疫以及人为制造的饥荒的折磨。 文件中援引各方的调查报告,提到:“印尼军方将饥饿也作为一种武器,妄图让东帝汶人灭绝⋯⋯入侵者使用凝固汽油和化学武器污染了食物和水源⋯⋯各种途径被用来折磨受害者,骇人的细节诸如斩首于众、损坏外生殖器、活埋、火烧活人、在受害者亲人面前砍断其耳朵或外生殖器⋯⋯强奸、性奴役、性暴力被用作工具来恐吓绝望而无力的东帝汶独立支持者⋯东帝汶的人口数量比印尼占领前减少了三分之一。”1991年,东帝汶发生了让世界为之震怒的事件,诸如此类残杀的报道更是不计其数。 东帝汶始终对印尼的统治进行着强烈的反抗。Schwarz (1994), p. 195 1996年,来自东帝汶的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和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为和平结束印尼统治所做的贡献。1999年,决定东帝汶未来的全民公投以压倒性多数支持独立。2002年,东帝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据东帝汶接纳、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调查结果,最低限度估计,东帝汶在1974至1999年间,死于冲突及其相关的人数为102,800(±12,000)。其中死于杀戮或失踪的人数为18,600(±1,000),死于饥饿或疾病的人数为84,200(±11,000)。 “Chega!”是葡萄牙语“够了!”的意思。 1976年,印尼入侵东帝汶后,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立即通过了第389号决议,要求印尼政府不再拖延地撤军。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政府在印尼占领东帝汶整个期间向印尼政府提供了帮助。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仅有承认“东帝汶是印尼一个省”的两个国家。紧随着印尼占领东帝汶,印尼和澳大利亚开始展开对帝汶海沟(亦称帝汶缺口) 的划界谈判,以瓜分东帝汶的油气资源。包括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在内的他国政府支持了印尼的举动。然而,印尼对东帝汶的侵略以及对其独立运动的镇压,极大地损害了其名声信誉和国际形象。 1999年东帝汶独立公决后,东帝汶危机爆发,东帝汶局势急转直下。亲印尼民兵四处纵火并袭击东帝汶独立人士,当地基础设施几近遭到全部破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建立一支具有统一指挥机构的多国部队,由澳大利亚牵头。多国联合部队最终平息了暴乱并恢复了当地秩序。印度尼西亚撤军后,东帝汶由联合国驻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1999年–2002年)接管,东帝汶人与许多观察人士曾要求联合国设立东帝汶战犯国际法庭却遭拒绝,取而代之的是设立重罪股(Serious Crime Unit)以调查和起诉暴徒的罪行。有鉴于其规模有限,以及印尼法院作出的相关判决较少,不少的观察者都呼吁为东帝汶建立国际法庭。.

新!!: 西帝汶和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占领时期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地理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东南亚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国,领土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被印尼西帝汶所包围的飞地欧库西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雅科岛等。北部濒临翁拜海峡、威塔海峡和班达海,南部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境内多山,位于阿伊纳罗县境内的塔塔迈劳山海拔2963米,为东帝汶和帝汶岛上的最高点。 东帝汶位于南纬 8°~10°,东经124°~128.8°之间。地处东南亚潮湿型气候带与澳大利亚大陆干燥气候带的交界处,旱季、雨季分明,全年高温。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森林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6.5%。 Category:东帝汶地理.

新!!: 西帝汶和东帝汶地理 · 查看更多 »

科瓦利馬區

科瓦利馬区(德頓語:Kovalima、Cova Lima)是東帝汶的一個区,位於帝汶島南部。西北為印尼的西帝汶相連,南臨帝汶海。面積1,226平方公里,人口60,063人。首府蘇艾。 下分七次區。 C.

新!!: 西帝汶和科瓦利馬區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新!!: 西帝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拉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源於希腊语Μελανησία)是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其餘兩個為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亞),意为“黑人群岛”。由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斐济群岛等组成。陆地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各岛多火山。.

新!!: 西帝汶和美拉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翁拜海峽

翁拜海峽(Selat Ombai)是印度尼西亞的海峽,連接北面的班達海和西南面的薩武海,同時把阿洛群島從小巽他群島的韋塔島、阿陶羅島和帝汶島分隔。 韋塔島、阿洛群島和西帝汶由印度尼西亞的東努沙登加拉省管轄,而阿陶羅島和帝汶島的東部由東帝汶管轄。 Category:印尼海峽 Category:東帝汶海峽 Category:跨國海峽 Category:印度尼西亞-東帝汶邊界.

新!!: 西帝汶和翁拜海峽 · 查看更多 »

飛地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的區域。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係,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Exclave)與「內飛地」(Enclave)兩種概念,其關係如下:.

新!!: 西帝汶和飛地 · 查看更多 »

葡屬帝汶

葡屬帝汶(Timor Português),是葡萄牙殖民帝國在東亞所佔有的第二個殖民地。始於1702年,里斯本政府派出António Coelho Guerreiro為第一位總督,至1975年11月28日,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片面宣布獨立,短暫建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為止。前後約273年。.

新!!: 西帝汶和葡屬帝汶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為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殖民帝國,以及歐洲最早建立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大西洋探險和1415年對休达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图学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为西班牙国王服务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葡萄牙帝國國力在16世紀達至頂峰。但其後因為一度被鄰國西班牙联合统治,以及其他新興殖民帝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競爭下,葡萄牙帝國開始走向衰落。18世紀後,葡萄牙便集中其在巴西及非洲殖民地的統治。而巴西殖民者為葡萄牙帶來的黃金重新振興了這個帝國。但無奈的是,1755年災難性的大地震卻嚴重打擊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國際地位,加上1822年巴西的獨立和1890年英國打擊了其在非洲的擴張企圖,都使得這個殖民帝國趨向衰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葡萄牙殖民地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出兵并收复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澳門及东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政府放棄其殖民地,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後,葡萄牙帝國才正式宣告結束。.

新!!: 西帝汶和葡萄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歐庫西區

歐庫西区,舊稱歐庫西-安貝諾区或歐庫西-安貝諾縣(德頓語:Oe-Kusi Ambenu、Oecussi-Ambeno),是東帝汶的一区,位於帝汶島西北部,是該國一處外飛地。東、南、西為印尼的西帝汶包圍,北臨薩武海。面積815平方公里,人口57,469人,县域首府歐庫西,下分四次區。 儘管歐庫西由西帝汶與薩武海所包圍,並不與東帝汶其他的國土連接,但東帝汶先前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西帝汶則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歐庫西卻是葡萄牙到達帝汶島時最早的根據地,因此在歷史上,歐庫西一直屬於東帝汶的範圍。 O Category:外飛地.

新!!: 西帝汶和歐庫西區 · 查看更多 »

洛伊斯河

洛伊斯河(Loes River),是帝汶島的一條跨國河流,也是該島北部少數的常年河流之一。它發源於印尼所屬的西帝汶境內,行政區劃為東努沙登加拉省。向北流經縣治後轉向東北流,至東帝汶國界後轉向東流,並成為兩國界河。於托那比比附近匯集右側也是兩國界河的另一支流後,進入東帝汶境內。至阿塔貝東北側匯集右側兩條非常態性支流後,轉向西流,隨後注入薩武海。.

新!!: 西帝汶和洛伊斯河 · 查看更多 »

摩鹿加人

摩鹿加人,是印尼馬魯古群島的原居民,在1950年後摩鹿加人成為馬魯古群島所有居民的稱呼。人口約3,900,000。他們主要分布在摩鹿加群島以及諸如巴布亞省,西帝汶,北蘇拉威西省,巴厘島和爪哇島其他周邊地區,少數生活在荷蘭。 馬魯古群島最初的居民是美拉尼西亞人,但貿易和航海歷史悠久導致摩鹿加人高度混血。在公元前2000年南島民族來到當地開始與美拉尼西亞人融合,摩鹿加人中保留美拉尼西亞人的特點最多的是基伊族和阿魯族,由於殖民化和婚姻,華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相繼來到並留下他們的血緣。.

新!!: 西帝汶和摩鹿加人 · 查看更多 »

1999年东帝汶危机

1999年东帝汶在公民投票后决定独立,随后爆发了1999年东帝汶危机。公投结束后,一些反对独立的激进分子以及受到印尼軍隊支持的東帝汶親印尼民兵部隊开始对平民发动袭击。暴行很快发展成为以首都帝力为中心的全国性骚乱。据信,大约有1400人在此次事件中丧生。一批得到聯合國許可的、以澳大利亞国防部队为主的东帝汶国际部队(INTERFET)进驻东帝汶并展开维和行动。.

新!!: 西帝汶和1999年东帝汶危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