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蔡啟芳

指数 蔡啟芳

蔡啟芳()台湾政治人物,曾因一清專案而入獄,台灣嘉義縣布袋鎮新塭人,民主進步黨籍。.

41 关系: 台灣社台灣日光燈吳育昇吳憶樺中國電視公司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布袋鎮康熙來了節目列表 (2004年)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張博雅張花冠何金松徐志明侯水盛嘉義縣第一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罪犯英雄化美麗島系翁重鈞黃永田邱毅蔡同榮蔡易餘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地方派系配票老三台降低投票年齡運動林重謨楊儒門新塭 (嘉義縣)新潮流系2000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6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

台灣社

團法人台灣社 (Taiwan Society)是一個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會團體,部份成員來自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和台灣東社,旗下有台灣角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台灣原社等子社團。.

新!!: 蔡啟芳和台灣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光燈

台灣日光燈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台光」,英文簡稱「TFC」。該公司長期與東芝技術合作,生產日光燈、冷氣機,以自創品牌「旭光」聞名,並在1980年代下半期一度邀請當時中國電視公司著名氣象主播馮鵬年擔任冷氣機的代言人。1993年至2008年,其經營權數度易手;2008年2月,其無預警停工,結束營業。.

新!!: 蔡啟芳和台灣日光燈 · 查看更多 »

吳育昇

吳育昇(),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南縣,籍貫江蘇省漣水縣人,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前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於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擔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發言人,被媒體稱為馬家軍核心成員,曾遭到「憲法133聯盟」與「割闌尾計畫」團體發起連署罷免,但兩次連署未達法定人數,皆以失敗收場。.

新!!: 蔡啟芳和吳育昇 · 查看更多 »

吳憶樺

吳憶樺(葡文名:Iruan Ergui Wu,),擁有中華民國與巴西雙重國籍,幼年居住高雄縣茄萣鄉,曾因父母雙方家族爭奪監護權一事,引起跨國婚姻衍生兒女監護權的話題,其境遇與古巴男童伊利安·岡薩雷斯頗為類似,常被媒體相提並論。.

新!!: 蔡啟芳和吳憶樺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蔡啟芳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

首長特別費事件是指2006年於中華民國國務機要費案之後,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的一列活動。多數行政首長都被發現將特別費使用於私人支出上以及為了報銷特別費而使用假發票報帳的現象,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的特別費案。 遭受調查的首長,除馬英九之外,還有蕭萬長、連戰、吳敦義、蔡英文、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游錫堃等共七千多名政務首長遭調查、偵訊、起訴及法庭審理。由於民進黨執政時期其中遭波及的民進黨公職人員較多,直到政黨二次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民進黨對此認為檢察機關明顯偏袒,要求立法院民進黨團擴大檢舉國民黨政務官特別費問題。 在該事件之後,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秘書長余文與杜正勝幕僚郭秀霞、陳香微是少數因特別費被判刑的人士,而首長皆被判處無罪。法官蔡守訓審理馬英九案時,判決馬英九無罪,但判決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認定有罪,引起民進黨抗議兩案審理標準不同。2011年5月立法院通過特別費除罪化,但是由於並沒有將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仍有泛綠官員被繼續審判,但皆被判無罪或緩刑。.

新!!: 蔡啟芳和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 · 查看更多 »

布袋鎮

布袋鎮是一個位於臺灣西南沿海的鎮,隸屬於嘉義縣,涵蓋土地面積約62平方公里,為一典型漁村聚落,近年來因高跟鞋教堂及好美里彩繪村等觀光資源帶動本地區產業轉型,嘉義縣政府亦有意推動布袋商港轉型成遊艇港。本鎮之布袋商港亦提供台灣本島前往澎湖縣的定期船班。.

新!!: 蔡啟芳和布袋鎮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節目列表 (2004年)

本列表為《康熙來了》2004年的每集節目列表。.

新!!: 蔡啟芳和康熙來了節目列表 (2004年)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

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是康熙來了在2004年至2016年的訪談各界人士列表。.

新!!: 蔡啟芳和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 · 查看更多 »

張博雅

張博雅醫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身日治臺灣臺南州嘉義市醫師世家,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留學取得醫學博士,曾任嘉義市長、衛生署長(李登輝政府)、內政部長(陳水扁政府)、中選會主委(馬政府),現任監察院長(橫跨馬、蔡政府),是史上首位女性五院院長。母親許世賢、胞姊張文英皆為黨外人士,母女三人均曾任嘉義市長。 張博雅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嘉義市,母親許世賢是臺南市人,父親張進通則是嘉義縣溪口鄉人,張博雅與其父母、胞姊張文英均為醫師。 張博雅歷任多項官職,亦是唯一自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至馬英九政府均曾任閣員的政治人物。張博雅曾任的官職包含嘉義市市長、衛生署署長、內政部部長兼臺灣省主席、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以及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理事長、亞洲選舉官署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Election Authorities,AAEA)主席等名譽職務。.

新!!: 蔡啟芳和張博雅 · 查看更多 »

張花冠

張花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嘉義,現任嘉義縣縣長。中興法商(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2001年張棄商從政,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立委,後加入民主進步黨。2010年獲第10屆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7年代表臺灣參加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大典。夫曾振農為已故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任多屆立委。張為嘉義首位女縣長,任內積極招商引資,參加活動常以創意變裝造型出席、言談幽默風趣,常對國家經濟建設發表建言。2017年主張嘉義縣市合併成「大嘉義」,提出蛋黃蛋白理論:縣市分治好比完整雞蛋分離出蛋黃與蛋白,但「蛋黃蛋白一起吃比較健康」。.

新!!: 蔡啟芳和張花冠 · 查看更多 »

何金松

何金松,台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嘉義縣民雄鄉。.

新!!: 蔡啟芳和何金松 · 查看更多 »

徐志明

徐志明(),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經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立法委員。2005年10月6日,因涉嫌於高雄縣大寮鄉鄉長任內收受民眾活動中心游泳池興建案承包商回扣新臺幣三百九十五萬元,被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六年定讞而入監服刑。地下六合彩總組頭及台灣最大跨國網路簽賭洗錢集團首腦盧伯賢,戶籍設在徐志明家中。(盧伯賢與民進黨籍政治人物徐志明、蔡啟芳、蔡同榮皆為嘉義布袋新塭人。) 2008年3月,服刑中的徐志明寫了一封親筆簽名的公開信,寄給民主進步黨高雄縣全體黨員,呼籲選民於本月22日出去走走、遠離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給民進黨一個教訓」;對此,民主進步黨高雄縣黨部評估這封信對選情影響不大,因此冷處理、不願回應。 徐志明之妻徐張貴華,在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任職大寮鄉鄉長,被控於鄉長任內辦理公有市場水電等三項工程時索取承包商回扣新臺幣五百六十萬元,2005年被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2002年1月6日,民主進步黨提名大寮鄉鄉長候選人陳明礎發布文宣,批評徐張貴華未獲民主進步黨提名即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鄉長,也批評徐張貴華直到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才入黨;同日,徐張貴華於鳳林三路成立競選總部,立法委員梁牧養、立法委員林岱樺、前民主進步黨高雄縣黨部主任委員朱桐樹等人都前往聲援,高雄縣縣長楊秋興則在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儀式之前陪徐張貴華在台下繞行一週。 徐志明之子徐慶煌,曾任民主進步黨中執委、民主進步黨籍國民大會代表,現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徐慶煌曾於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參選高雄縣第三選區(仁武鄉、鳥松鄉、大寮鄉、林園鄉)立法委員但未獲民主進步黨提名,2007年12月22日遭民主進步黨臨時中評會以違紀參選為由開除黨籍。徐慶煌曾參選2011年高雄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但落選。.

新!!: 蔡啟芳和徐志明 · 查看更多 »

侯水盛

侯水盛(),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曾代表民主進步黨出任立法委員。 由於部分爭議性言論,使其與林重謨、蔡啟芳合稱為民進黨立法院三寶。 醫生出身的侯水盛在立法院常語出驚人,提出「同志亡國論」。.

新!!: 蔡啟芳和侯水盛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第一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嘉義縣第一選舉區,常略稱為嘉義海線選區,是中華民國區域立法委員在嘉義縣的一個選舉區,自2008年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起實施。.

新!!: 蔡啟芳和嘉義縣第一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中華民國立法院第五屆委員在民國90年(2001年)12月1日選出,任期自民國91年(2002年)2月1日至民國94年(2005年)1月31日止。該屆立法院之席次總計225席,包括區域立法委員168席、原住民立法委員8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41席、以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8席。本屆院長為王金平、副院長為江丙坤,皆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蔡啟芳和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中華民國立法院第六屆委員在民國93年(2004年)12月11日選出,任期自民國94年(2005年)2月1日至民國97年(2008年)1月31日止(預定)。該屆立法院之席次總計225席,包括區域立法委員168席、原住民立法委員8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41席、以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8席。該屆立法院院長為王金平、副院長為鍾榮吉,院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副院長為親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蔡啟芳和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中華民國立法院第7屆委員在民國97年(2008年)元月12日選出,任期自民國97年(2008年)2月1日至民國101年(2012年)元月31日止。本屆立法院之席次總計113席,包括區域立法委員73席、原住民立法委員6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33席、以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1席。本屆院長為王金平、副院長為曾永權,皆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蔡啟芳和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罪犯英雄化

罪犯英雄化(Heroes of criminals、Criminals as heroes),常導致社會價值觀混淆不清,追隨者模仿犯罪的行為一再發生。因為在他們自以為是正義的行為中,無視其行為對於他人可能的傷害。在近代,媒體以娛樂性為出發點,變相的歌頌暴力行為。.

新!!: 蔡啟芳和罪犯英雄化 · 查看更多 »

美麗島系

美麗島系是臺灣政黨民主進步黨內部的派系之一,主要由過往參與《美麗島雜誌》與美麗島事件的黨員組成。其主張提倡選舉參政、議會路線,試圖以此作為取得政策影響力的途徑,認為臺灣人民「有主張獨立或統一的自由」,並認為也需兼顧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美麗島系曾設置智庫“台灣政治經濟研究室”,黨外運動雜誌《南方雜誌》創辦人呂建興(自覺運動人物)曾任主任研究員。 美麗島系在民主進步黨創黨初期與新潮流系為兩大主流派系,以黃信介、許信良、張俊宏等美麗島事件當事人為其代表,-余-陳月瑛、陳文茜也是知名的成員。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黨外運動新生代吳乃仁、邱義仁、林世煜等透過黨外雜誌《生根》(即原《深耕》雜誌)推出的“美麗島系統連線”候選人獲得大勝,以康寧祥為首的黨外運動主流系統慘敗,“黨外四人行”中的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均落選。 隨著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1999年11月黃信介逝世等因素,美麗島系逐漸沒落,其成員大多轉入新世紀國會辦公室和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1997年,美麗島系的許信良結合新潮流系參選199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與同為美麗島系、也想參選黨主席的張俊宏嚴重交惡,許張二人還引發一段「割袍斷義」的風波;後來張俊宏以一票之差落選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也失去競選黨主席的資格。 1998年底,美麗島系部分成員不滿許信良的主張大膽西進及主張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以張俊宏為首的美麗島系部分成員脫離美麗島系、另組新世紀國會辦公室;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美麗島系其他成員另組新動力國會辦公室,美麗島系正式結束運作。 2001年8月25日,作家李敖說,美麗島事件後,美麗島人都坐牢,美麗島人的律師卻在戰場上撿戰利品;美麗島人只剩呂秀蓮在政治舞台上,陳菊位置較小,「其他則都不見了」。 2016年7月1日,前民進黨青年發展部主任周奕成說,「民進黨的傳奇,在美麗島、陳水扁之後就沒有了」。 2017年3月17日,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說,以前美麗島系獨大時,民進黨內也產生反美麗島系聯盟促使美麗島系萎縮;反美麗島系聯盟的成功,是因為當時民進黨初選制度採計黨員投票,反美麗島系聯盟所擁有的黨員當然比美麗島系多,因而壓下美麗島系。 2017年5月24日,前民進黨立法委員蔡啟芳爆料,民進黨長期被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把持,要當黨主席的人必須看這兩個派系的臉色,因為這兩個派系在全國各地皆有經營黨員、代繳黨費等,所以各地方黨部主任委員或黨代表不是新潮流系、就是美麗島系,「而這兩個派系又皆是親中的派系,金錢方面當不虞匱乏」。同月25日,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回應,民進黨過去因中下階層黨員較多而有些公職人員幫忙代繳黨費,但是繳黨費制度已經改了很多年,現在一年黨費新臺幣300元多是黨員親自去繳。.

新!!: 蔡啟芳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翁重鈞

翁重鈞(),中國國民黨籍嘉義縣政治人物,義竹人,曾任嘉義縣議員、立法委員,曾三度參選嘉義縣長落敗。.

新!!: 蔡啟芳和翁重鈞 · 查看更多 »

黃永田

黃永田(),臺灣臺南市人,是一家機械工廠的負責人,曾擔任臺南市南門義消救助中隊長,並斥資近四百萬元連買兩架輕航機協助消防救災、海上救溺行動,即使曾迫降摔斷小腿、面臨家人強烈反對,仍持續駕輕航機救災救人。, 自由時報, 2008-12-16黃永田支持臺灣本土運動、臺灣獨立建國與陳水扁總統,加入台灣國臺南分會,曾任臺南市扁友會會長。2008年12月15日,於監察院前把時任立委的邱毅所戴假髮給扯掉。揭髮事件後曾加入民主進步黨,2010年以無黨籍身分參選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之市議員失利。2012年接下「假髮殺手」廣告。.

新!!: 蔡啟芳和黃永田 · 查看更多 »

邱毅

邱毅,新黨、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五至第七屆立法委員。.

新!!: 蔡啟芳和邱毅 · 查看更多 »

蔡同榮

蔡同榮(Chai Trong-rong,),中華民國 (台灣)政治人物,已故資深立法委員,曾任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為早期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動者。.

新!!: 蔡啟芳和蔡同榮 · 查看更多 »

蔡易餘

蔡易餘(英文:Tsai Yi-yu,),父親蔡啟芳曾任立法委員,目前為現任中華民國第9屆立法委員.

新!!: 蔡啟芳和蔡易餘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蔡啟芳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方派系

臺灣地方派系主要指中華民國臺灣各縣市或鄉鎮市等次級行政區的政治派系。因族群、宗族、地域等關係,牽涉血緣或利益的共同意識,使得外人難以在當地政治環境立足、競爭、共享資源的緊密團體。一般而言,地方政治派系在一級行政區(縣市)或更上層選舉中的影響力漸被政黨政治所取代而式微,但各級民意代表的產生仍一定程度受到地方政治派系的掌控。.

新!!: 蔡啟芳和臺灣地方派系 · 查看更多 »

配票

配票是一種運用策略,以求某方充分利用票源,獲得最大席次之投票。由於在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中,並非僅由最高票當選,而係各候選人得票僅需在當選席次內領先即當選,因此政黨或政治聯盟透過組織動員或是號召選民自動將票源分配投給有希望當選的候選人,使其達到當選門檻,使該政黨當選席次最大化,避免個別參選人衝高票數造成選票浪費。.

新!!: 蔡啟芳和配票 · 查看更多 »

老三台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灣在1960、1970年代所創辦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分別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10月10日)、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10月31日)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10月8日,1971年10月31日開播)。雖然現今台灣的電視台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台的節目長大,對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後開播的電視台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台。.

新!!: 蔡啟芳和老三台 · 查看更多 »

降低投票年齡運動

降低投票年齡運動是指臺灣自1994年起至今,由各不同的政黨、公民團體、青年組織或個人,推動下修選舉權與公民投票20歲的投票年齡門檻的政治及社會運動,後衍伸包括:被選舉權年齡、集會遊行發起人年齡、人民團體發起人年齡等涉及公民權利的年齡門檻。因多數運動的主張皆為將年齡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故又稱為18歲公民權運動。.

新!!: 蔡啟芳和降低投票年齡運動 · 查看更多 »

林重謨

林重謨(),民主進步黨籍,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彰化縣芳苑鄉人。由於部分爭議性言論,使其與侯水盛、蔡啟芳合稱為民進黨立法院三寶。.

新!!: 蔡啟芳和林重謨 · 查看更多 »

楊儒門

楊儒門(),臺灣農家子弟,彰化縣二林鎮人,以其關懷及為農民發聲之行動聞名,並以「白米炸彈客」事件著稱。.

新!!: 蔡啟芳和楊儒門 · 查看更多 »

新塭 (嘉義縣)

新塭位於台灣嘉義縣布袋鎮境內,是鎮內最為南側的小型聚落。本地區南隔八掌溪接台南市北門區相望,北隔鹽水溪與新岑里相望,西北連好美里,東南連義竹鄉,西鄰隔八掌溪支流與好美里(虎尾寮)相望。本地區為新民里與復興里兩個里共同名稱。土地面積大約3.5278平方公里。.

新!!: 蔡啟芳和新塭 (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蔡啟芳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四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原本預計於2000年5月6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本屆選舉總計有6個政黨、673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出第四屆國大代表共339席,包含233名區域代表、6名原住民代表、80名全國不分區代表、20名僑居國外代表。 然而,隨著國民大會延任案、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99號解釋、及國民大會虛級化等事件,由於選舉無辦理法源依據,最終由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中止選舉,成為解嚴以來首場選務進行中途被停辦的選舉。在國民大會虛級化後,國民大會轉為任務型,BBC。直至2005年,因應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方舉行中華民國史上的末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國民大會並於同年凍結、走入歷史。.

新!!: 蔡啟芳和2000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全部225個立法委員席次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8名僑選立委與8名原住民立委。此選舉與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同日舉行。 選舉結果,民進黨獲得87席,較上屆選舉增加17席,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國民黨從123席銳減55席至68席,由第一大黨降為第二大黨;新成立的親民黨一舉奪得46席,取代新黨成為第三大黨;另一新成立的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則獲得13席,為第四大黨;而原本居於「關鍵少數」地位的新黨則僅獲得1席,完全失去在立法院的影響力。.

新!!: 蔡啟芳和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蔡啟芳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蔡啟芳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6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

2006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正式名稱為民主進步黨第十一屆第二次主席補選,是民主進步黨自1998年第八屆黨主席選舉以來所舉辦的第四次黨員直選黨主席,因為民進黨在2005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慘敗後,當時的黨主席蘇貞昌為了表示負責即宣佈辭去黨主席一職。一開始表態參選的人不少:有甫辭去總統府秘書長的游錫堃、立法委員林重謨、蔡啟芳、蔡同榮等人,甚至還有立法委員侯水盛要求剛連任嘉義縣縣長的陳明文出馬角逐。後來在代理主席呂秀蓮宣佈不參選下屆黨主席後,林重謨及蔡啟芳也紛紛退出選舉。最後在登記截止最後一天,由前黨主席林義雄所勸進而出馬的翁金珠臨門一腳登記參選,加上蔡同榮及游錫堃,形成三人參選黨主席的場面。於2006年1月15日投票。.

新!!: 蔡啟芳和2006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新!!: 蔡啟芳和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

本列表為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各選舉區候選人和得票數的列表。本表列出的各項資訊,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選舉結果為主。.

新!!: 蔡啟芳和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蔡启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