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苏美尔

指数 苏美尔

苏美尔(阿卡德語:Šumeru;蘇美語:,ki-en-ĝir15)為目前發現於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體系,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被定期为距今约56世纪前。.

271 关系: ß城市史基什埃列什基伽勒原始埃蘭偕日升占星术卡达什曼·恩利尔二世卢加尔扎克西印度河流域文明口紅古代太空人古代近東古地亞古典語言古提王朝史前時代发明年表吉尔伽美什史诗吉爾伽美什吉比尔塞尼特塞缪尔·诺亚·克莱默塔兰同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大力士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外星生物創造論奴隶制度宁卡西宁古拉宁伽勒宁图拉宁胡尔萨格宁苏图宁提宁松宝墩文化宗教与科学宗教年表安善安海度亚娜尼努尔塔尼纳祖尼比鲁碰撞尼普爾居鲁士二世巨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德·提比拉巴別塔巴比伦巴比伦君主列表巴比伦天文学巴比倫尼亞上帝丁吉爾帝国列表中东历史中國七海世紀帝國 (遊戲)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世界观世界歷史帕祖祖三角学一妻多夫制乾酪乌尔乌尔第三王朝乌图乌特图乌鲁卡基那乌拉斯 (神话)亚述古城亚洲亞伯拉罕亞爾斯蘭戰記亞述學亞摩利人人祭人马座库尔 (神)库瑞噶尔祖二世库提人廢墟攝影仑伽勒伊南娜伊亚-加米尔伊索寓言伊拉克城市列表伊拉克历史土衛六表面特徵列表地球歷史喀戎傣曆冥王星表面特徵列表农业史农药内尔伽勒六十進制共济会前21世纪前24世纪前25世纪前26世纪前27世纪前31世纪前32世纪前35世纪前36世纪前40世纪前4千纪前6千紀創世記图书馆四大文明古国C.M.B.森羅博物館之事件目錄皋陶獵戶座神秘学祺 (女神)穆木管理学精液納巴泰人纳姆塔尔罌粟籽美什千加舍尔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王朝表烏德琴烏爾王族局戲烏魯克烏魯克時期無酵餅特尔特里亚图章牙醫學盖什提南娜瀝青銃皇無盡的法夫納音节莉莉斯運輸史药用植物萨姆苏·伊路那萨尔贡大帝面包历史青铜器青铜时代西方世界馬戰車香草設計史計時工具的歷史马尔杜克马尔杜克·扎基尔·舒米一世马干 (文明)马里 (叙利亚)魔法公主记数系统诺亚方舟豎琴象形符号麦西里姆达木迪爾穆恩胡什比莎格舒鲁帕克阿卡德帝国阿卡德語阿坎巴羅雕像阿塞拜疆历史阿布 (神)阿布·萨拉比克阿亚 (女神)阿克沙克阿勃祖阿纳特阿達卜阿萨鲁卢杜阿魯利姆阿达德阿济木亚阿撒托斯阿拉伯世界蘆葦筆蘇民牧葡萄酒那布·穆金·阿普利肛交铁器时代自慰自慰史金字形神塔金星冕状物列表金星表面特徵列表釀酒葡萄长生不老长颈鹿腾格里腓尼基苏美尔苏美尔王表苏美尔语苏马连人苏末人LGBT歷史人物列表NINXUL果酒恩基恩基鏈坑恩納圖姆恩美巴拉格西恩比卢卢恩扎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杜木兹格尔拉楔形文字欣 (神话)欧贝德时期殘存國家残存国家列表母權水楊酸水族箱汉谟拉比汉比汉文化汉族沙玛什沙罗周期沙鲁尔杖沙拉 (女神)波尔西帕波兰球法厄同星活性炭涂油摔跤滚筒印章戰術頭盔星座星群星期海地王朝新石器革命文学史文學文字史文明文明帝國VI摩羯宮撒迦利亞·西琴擲賽遊戲教育史所多瑪與蛾摩拉拉哈尔 (神)拉哈穆拉玛什图拉爾薩拉貴爾拉赫穆拉格什書吏曼赞-古尔麦 扩展索引 (221 更多) »

ß

ß,是德文字母之一,德語讀作 eszett(也就是德語字母S和Z的連讀,國際音標讀作),又稱為 scharfes S(清S)。這個字母在世界目前的語言和書寫格式僅有德語字母採用。ß是在特殊的狀況下從ss演變而來,在無法使用ß書寫的場合,例如其他語言的電腦使用者不方便輸入此字母時,可以「ss」代替。之前,ß在西方字母中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它只有小寫體,而且沒有相互對應的大寫字母。2008年4月,Unicode正式收录了其大写字母。.

新!!: 苏美尔和ß · 查看更多 »

城市史

城--市史又称都--市史,论述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与村庄都是人类的定居点,但是城市与村庄不同的是,居住在村庄的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居住在城市的大部分人口则从事非农业生产,如工业、商业、政治管理、和其他服务行业。从古到今,城市越来越多,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城市化的历史,研究城市发展进程的规律,有助于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完善。.

新!!: 苏美尔和城市史 · 查看更多 »

基什

基什(苏美尔语: Kiš,楔形文字: ,阿卡德语:kiššatu,Kish)是古代苏美尔城邦。位于今伊拉克中部的乌哈亚米尔遗址(Tell al-Uhaymir)附近,距巴比伦遗址东12公里,巴格达以南80公里。.

新!!: 苏美尔和基什 · 查看更多 »

埃列什基伽勒

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埃列什基伽勒(楔形文字:DEREŠ.KI.GAL,“Ereshkigal”,“冥世女主宰”)是伊里伽尔(Irkalla,地府或阴间)的女神,别名基伽勒(Kigal)。有时,她的名字直接就叫伊里伽尔,与希腊神话中对-zh-hans:哈得斯; zh-hant:黑帝斯; zh-cn:哈得斯; zh-tw:黑帝斯; zh-hk:哈帝斯; zh-sg:哈得斯-之名的使用一样,两者都是地下世界的统治者。 埃列什基伽勒是地下王国中唯一可制订法律并作出裁决之神。她的主神庙位于库塔城(Kutha)。 苏美尔赞美诗《因南娜下冥界》中涉及了伊丝塔女神与她的姐姐埃列什基伽勒。伊南娜/-zh-hans:伊丝塔; zh-hant:伊絲塔; zh-cn:伊丝塔; zh-tw:伊絲塔; zh-hk:伊絲塔; zh-sg:伊丝塔-的冥世之旅及返回阳世,是有关埃列什基伽勒最被人广为熟知的神话。.

新!!: 苏美尔和埃列什基伽勒 · 查看更多 »

原始埃蘭

原始埃蘭(英語:Proto-Elamite)是指埃蘭王朝的首都蘇薩在前3100年至前2700年開始受到伊朗高原文化影響的時期。原始埃蘭被認為是伊朗最古老的文明,大抵與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屬於同一時期,蘇美爾文明大概是在前3400年開始。 在埃蘭楔形文字出現之前,原始埃蘭字母是青銅時代早期用以書寫埃蘭語的文字系統。.

新!!: 苏美尔和原始埃蘭 · 查看更多 »

偕日升

偕日升是一顆恆星(也可以是月球或行星)經過隱藏在地平線下一段時間或一定的週期之後,首度在拂曉時又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即合之後),或正好在地平線上但隱藏在太陽的光芒之中的現象。在偕日升之後的每一天,這顆恆星出現的時間將一天比一天早一點,出現在天空中不被陽光遮蔽的時間也同樣的日漸增長(太陽相對於恆星每日沿著黃道向東移動),過一段日子後,這顆恆星在黄昏時已移至地平線並西落,這時稱為偕日落。一顆恆星在歷經大約一年的時間後會再在東方天空偕日升。 並非所有的恆星都有偕日升:有許多恆星(與觀測者在地球上的地理緯度有關)始終在地平線之上,永遠都能在陽光淹沒前於黎明的曙光中看到(即在恆顯圈內),同樣也有許多恆星始終地平線下看不見的(即在恆隱圈內)。 在早期的曆法或黃道十二宮的圖上會標示星座,包含在其中的恆星,的出沒。古埃及的曆法據天狼星的偕日升來制定,並設置了36顆偕日升的恆星,稱為旬星(將黃道360度的圓分割為10度一個段落),發展出一套在夜晚推算時間的方法。蘇美、巴比倫和古希臘也使用各種各樣的偕日升星來確定農耕漁牧的時間。在紐西蘭的毛利人將七姐妹偕日升訂為新年的開始(大約在七月)。 相對於偕日升,當黃昏時出現在東方地平線的天體,例如滿月,也有個名詞稱為日沒升(日落之際東升的天體,可理解成在衝的位置)。 Category:天文學的時間.

新!!: 苏美尔和偕日升 · 查看更多 »

占星术

医学占星用的人体解剖-占星关系图. 占星術(Astrology),亦稱占星学、星象學,是用天体的运动和相对位置来占卜人事及地表事件的一种理論。占星术可至少上溯至公元前2000年,植根于系统预测季节性变化和将天体周期解释为神圣传意迹象的传统。许多文明都曾有将重要事件附会于天文事件的传统,而像印度、中国和玛雅等古文明甚至还发展出了复杂的系统,通过天文观测来预测地表事件。可追溯至公元前19-17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并由此传播至古希腊、罗马、阿拉伯世界,并最终传至中西欧地区。当代西方占星术通常与天宫图系统相联系,标榜其能基于天体位置来解释不同人格并预测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多数专业的占星家均依赖于这一系统。 纵观其历史,占星术长期被视为学术传统并普遍存在于学术界中,与天文学、炼金术、气象学和医学关系密切。占星术亦曾流行于政治界;从但丁与乔叟到莎士比亚、洛佩·德·维加和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他们的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曾提到过占星术。 然而,科学革命开始后,占星术已受到广泛质疑;它在理论.

新!!: 苏美尔和占星术 · 查看更多 »

卡达什曼·恩利尔二世

卡达什曼·恩利尔二世(约公元前1263年—约公元前1255年在位)(Kadashman-Enlil II)加喜特国王。与其前任卡达什曼·图古尔一样,他与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保持往来,并大力修建苏美尔的尼普尔宗教建筑。.

新!!: 苏美尔和卡达什曼·恩利尔二世 · 查看更多 »

卢加尔扎克西

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古代苏美尔城邦国王,他的父亲布布(Bubu)是温马的祭司,他本人起初也为温马的祭司。后来篡夺了温马王位,成为温马王。以后他开始了一系列争战,打败乌鲁卡基那,结束了拉格什第一王朝。又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分地方,实际结束了苏美尔城邦时代。在尼普尔发现的铭文中,他自称统治了自“下海”(波斯湾)至“上海”(地中海或黑海)的所有国家。成为“苏美尔之王”。他把自己的首都放在乌鲁克,因此苏美尔王表把他的统治称为“乌鲁克第三王朝”。 但是后来,阿卡德国王薩爾貢打败了卢加尔扎克西,薩爾貢攻克乌鲁克,俘获了卢加尔扎克西。根据铭文记载,萨尔贡把卢加尔扎克西“带到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庙前”。卢加尔扎克西是否被处死不详。 卢加尔扎克西统治有25年,从公元前2359年至公元前2335年。.

新!!: 苏美尔和卢加尔扎克西 · 查看更多 »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時期,也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时期,是指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約公元前2300年至前1300年之時期。.

新!!: 苏美尔和印度河流域文明 · 查看更多 »

口紅

--紅,又称--,是一種主要使用於嘴脣上並可以增加嘴脣的色澤或改變嘴脣的顏色的化妝品。口红是彩妝中重要的化妝品之一;主要成份包含了蠟、油和食用色素。最初的口紅是膏狀,與現今的唇蜜相似,子彈型的口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發明的。 許多化妝品廠商會以顏色或流行的名稱來為口紅命名,第一個不以口紅顏色為名而以號碼行銷的品牌是伊夫·圣罗兰。.

新!!: 苏美尔和口紅 · 查看更多 »

古代太空人

古代外星人是指在古時候,外星太空人來到地球創造人類並教導人類創造文明的說法。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充足的證據。民間科學愛好者1991年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艾利希·馮·丹尼肯主張外星生物創造論,認為遠古文明因有外星人幫助而遠超過現在科技,但因發生大災難毀滅。古今中外一直有疑似外星人的奇異記載,或是將古印度人、古馬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歸咎於受到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 宣稱古埃及有飛機、丹達臘之光宣稱古埃及有電燈、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是外星人的星球模型、伊卡黑石與阿坎巴羅雕像宣稱恐龍時代有人類、西藏曾住著外星人杜立巴族、摩亨佐-達羅與《摩訶波羅多》宣稱古印度人有核彈。 撒迦利亞·西琴以寫有科幻小說系列作品《地球编年史》推廣他的主張-尼比魯碰撞,描寫來自尼比魯的外星種族阿努纳奇來地球采金矿,進而影響蘇美等古文明,以及未來尼比魯會復歸來破壞地球。.

新!!: 苏美尔和古代太空人 · 查看更多 »

古代近東

古代近東或古近東(英文:ancient Near East)是早期文明的發源地,即今中東一帶: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土耳其東南部及敘利亞東北部)、古埃及(縱然埃及大部分地理上屬於非洲東北部)、古伊朗(埃蘭、米底、帕提亞及古波斯)、安那托利亞/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及亞美尼亞)、 黎凡特 (今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國及約旦)、馬爾他及阿拉伯半島。 古代近東見於近東考古學及古代史的研究。古代近東始於前4千年蘇美爾文明的興起,至於何時終結,眾說紛紜:有指歷經銅器時代及鐵器時代;亦有指直至前6世紀阿契美尼德王朝或前4世紀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為止。 古代近東被視為文明的發源地。該地域最早實行全年集約農業;向世界最傳播最早的書寫系統;先後發明陶輪、車輪及水車輪;建立最早的中央集權政府、法典及帝國;推行社會階級、奴隸制;發動戰爭;以及為天文學及數學等領域奠基。.

新!!: 苏美尔和古代近東 · 查看更多 »

古地亞

古地亞(Gudea)是蘇美城邦拉格什的統治者(前2144年至前2124年),他可能不是這個城市出身的,不過他與統治者烏爾巴巴 (Urbaba)的女兒Ninalla結婚,因此成為拉格什的統治者。.

新!!: 苏美尔和古地亞 · 查看更多 »

古典語言

古典語言指的是擁有古典文學的語言。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語言學家的定義,古典語言「應該是古老的,應該是一種自行發展而來的獨立傳統,而不是其他傳統的分支,此外它還應該富含大量的古典文學。」。 古典語言通常是死語;仍通行的古典語言則多因為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隨時間逐漸擴大,因此多半顯現出高度雙層語言的特徵。.

新!!: 苏美尔和古典語言 · 查看更多 »

古提王朝

古提王朝(Gutian dynasty)由游牧民族古提人(可能原居于札格羅斯山脈中部)建立,約前2150年入侵并推翻阿卡德王國,开始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古提王朝从约前2150年建立,至约前2050年灭亡,约统治美索不达米亚一个世纪。古提王朝统治相对松散。阿卡德王国后期,苏美尔城邦拉格什即已获得独立,史称拉格什第二王朝,并在古提王朝时期达到全盛。但最终却是另一个苏美尔城邦乌鲁克的城主乌图赫加尔灭了古提王朝,并将古提人逐出了美索不达米亚。前2113年,苏美尔城邦乌尔城主乌尔-纳姆击败乌图赫加尔并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苏美尔各城邦,结束了乌鲁克王朝,建立烏爾第三王朝。.

新!!: 苏美尔和古提王朝 · 查看更多 »

史前時代

史前時代一般是指人類產生到文字出現之前的時代,意即歷史記載(信史)前的時代。由于各地人類發明文字的時間都有不同,所以史前時代沒有一個適用於各地的特定時間。不過,作為一個泛稱,史前時代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時期。舉例,尚未发现文字记载的石器時代(前250萬年-前4000年)是史前時代,青銅器時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時期完結)以後有文字记载之起就可称为信史時期。中國夏朝就是史前時代。商朝人使用甲骨文,故商朝是信史。 广泛地说,史前时代可以追溯到自宇宙诞生以来至信史時期之前的整个时期,但实用上通常只用来描述自地球上有生命开始后的时期,甚至只描述类人生物出现后的时期Fagan, Brian.

新!!: 苏美尔和史前時代 · 查看更多 »

发明年表

以下是以时间来排列各项发明:.

新!!: 苏美尔和发明年表 · 查看更多 »

吉尔伽美什史诗

《基加美修史詩》(又譯為鳩格米西史詩)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学作品,是已发现的最早英雄史诗。史诗所述的历史时期据信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比已知最早的写成文字的文学作作品早200到400年。史诗主要讲述了苏美尔时代英雄吉尔伽美什的传说故事,並匯聚了两河流域的許多神話傳說,共有3000多行。史诗所见的最早版本是用楔形文字刻在之上。.

新!!: 苏美尔和吉尔伽美什史诗 · 查看更多 »

吉爾伽美什

根據蘇美爾王表,吉爾伽美什(阿卡德語:,又譯為鳩格米西或基加美修)是之子、烏魯克第五任國王(早王朝第二,烏魯克第一王朝),統治期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他是著名古代文學《吉爾伽美什史詩》的主角,被寫成是女神寧松之子。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吉爾伽美什是擁有超人力量的半神(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即擁有神的智慧及力量,但沒有神的壽命),建造城牆保護人民免受外來攻擊。根據「Tummal刻文」,吉爾伽美什及其子Urlugal,重建女神寧利爾的聖殿,聖殿設於Tummal,該地是尼普爾城的聖域。.

新!!: 苏美尔和吉爾伽美什 · 查看更多 »

吉比尔

吉比尔(Gibil)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位火神,最早见于公元前26世纪的神名录中。他的身份多样,被说成是是安和基、安和沙拉或伊什库尔和沙拉的儿子,后来演变成阿卡德神格尔拉(Gerra)。吉比尔的形象善恶并存,他既是光明和洁净的象征,又会造成破坏和灾难,他辅佐恩基施行诅咒和破坏的魔法。在阿卡德关于战争和瘟疫之神埃拉的故事中,马尔杜克找到吉比尔为他清洗王袍。在《恶魔乌图库》中,吉尔比与其父恩基一起揭开“七魔”的奥秘。在《乌尔城的毁灭》中,他帮助恩利勒摧毁了乌尔城并消灭了该城中的居民。 在某些版本的《埃努玛·埃利什》中,吉比尔被说成手持锐利的武器,具有超常的智慧,他的心知“深邃无比,所有的神都无法猜透”。有些版本称吉比尔是火与锻造的主宰,掌握冶炼之术。.

新!!: 苏美尔和吉比尔 · 查看更多 »

塞尼特

塞尼特(Senet、Senat),又可名卅格戲(30 Squares),出現於古埃及前王朝時期,最早的考古實物是約前31世紀 by Peter A. Piccione ,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兩人版圖遊戲,屬於擲賽遊戲,與蘇美的烏爾王族局戲相似。.

新!!: 苏美尔和塞尼特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诺亚·克莱默

塞缪尔·诺亚·克莱默(Samuel Noah Kramer,)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专长于苏美尔历史问题研究。.

新!!: 苏美尔和塞缪尔·诺亚·克莱默 · 查看更多 »

塔兰同

塔兰同(拉丁语:talentum,古希腊语:τάλαντον,含义为“秤,天平”;和合本圣经译为他连得,思高版聖經譯為塔冷通)是古代中东和希腊-罗马世界使用的质量单位。 在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计量系统中,1塔兰同等于60明那,1明那等于60舍客勒。这种60进位制同样出现于古希腊。希腊人使用的塔兰同的实际质量约相当于今日的26千克,而希腊人的明那据估计在434克上下。古罗马的塔兰同等于100罗马磅,由于1罗马磅正好是四分之三希腊明那,1罗马塔兰同也就相当于1.25希腊塔兰同。 当用作货币单位时,塔兰同是指1塔兰同重的黄金或白银。一些权威学者估计罗马人衡量贵金属所用的塔兰同的实际质量大约在20至40千克之间。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大约是600美元每盎司,按这种比价,1金塔兰同(按相当于33千克计)价值66万美元。同理按2005年的银价,1银塔兰同(按相当于26千克计)价值6500美元。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为寻求庇护而献给罗马统帅尤利乌斯·恺撒6000塔兰同黄金,最后获得“罗马人民的盟友”的称号;按现在的观点衡量,他相当于付出了40亿美元。当然,古代的黄金价值与现代完全不同。 据说中世纪时的拜占廷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积聚了20万塔兰同黄金;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他相当于拥有1000亿美元的储备。 在新约全书中耶稣讲述的一个寓言里提到了塔兰同是一种货币单位。该部分并且暗示,即使1塔兰同也是非常大数目的财产。 Category:古羅馬硬幣 Category:已廢棄度量衡 Category:质量单位.

新!!: 苏美尔和塔兰同 · 查看更多 »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是台灣歷史學者郭靜云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編,分別為“多元文明與集權之濫觴”,“政權承前啟後:殷周王室的關係”和“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對為何要辯證看待傳世文獻中有關夏商記載的理據作出說明。該書被入选為“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之5种文史类提名书目以及第二届世纪出版奖正式奖。.

新!!: 苏美尔和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 查看更多 »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某些阶段的睡眠時產生的想像中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人们尚未真正理解梦的内容、机制和作用,但是自从史前时期开始,梦就是哲学和宗教感兴趣的话题,也产生了许多有关的科学猜想。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除了人以外,很多人也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动眼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但有些家畜會有夢遊的現象,因而牠們會做夢並不奇怪。 做夢主要发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间,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橋腦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中,不過這時的夢並不真切也難以記憶。Hobson, J.A. (2009) REM sleep and dreaming: towards a theory of protoconsciousness, Nature Reviews, 10(11) 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做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做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做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动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动眼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眼动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眼动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梦的长度长短不一,可能只有几秒钟,也可能长达20-30分钟。在REM睡眠期间被唤醒的人更容易记得他们的梦。人类平均每晚有3-5个梦,有的人会高达20个。然而,大部分的梦都会立即或者在短时间内被遗忘掉。随着睡眠进入后半夜,梦会变得更长一些。在一个夜晚8小时的完整睡眠中,大部分的夢发生在通常为2小时的REM睡眠中。 在现代,梦被认为是与潜意识沟通的管道。梦的内容可能非常普通、正常,也可能极度超现实主义风格。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恐惧、兴奋、魔法、抑郁、冒险,或者是性。梦中发生的事件并不受做梦者的控制,除非是处于清明梦中,做梦者会拥有自我意识。有时候,梦会让人产生创造力,或者给予人灵感。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德國化學家凱库勒宣稱夢見一條銜尾蛇,而悟出苯環的分子結構。但他的說法遭到質疑。 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梦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目前获得的最早关于梦的记录材料,是大约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块粘土板。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相信梦是来自亡者的占卜信息,可以预言未来。有一些文化会进行仪式,希望能够产生有预言能力的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在1900年代早期的许多著作中阐述了梦的理论和解释。他将梦解释为人们深处的欲望和焦虑的表现,通常会和被压抑的童年记忆或者欲望有关。在《梦的解析》(1899)中,弗洛伊德发展了一套解释梦的心理技术,设计了许多规则来解释梦中出现的符号和主题。.

新!!: 苏美尔和夢 · 查看更多 »

大力士经

《大力士经》,摩尼教的七部大经之一。这部经书在《仪略》中音译为“俱缓部”,音译自中古波斯语或帕提亚语的Kawan,意义为“巨人”。.

新!!: 苏美尔和大力士经 · 查看更多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昵称The Met)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中央公園旁,是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主建築物面積約有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公頃。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十七個館部。主除了主館外,還有位於曼哈頓上城區修道院博物館的第二分館。那裡主要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品。 在眾多永久藝術收藏品中,包括许多出众的古典藝術品、古埃及藝術品、几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及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蘭藝術品。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 博物館的室內設計模仿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从1世紀的羅馬風格延续至現代美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一群美國公民於1870年發起构建。當時的發起人包括了商人、理財家、卓越的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给予美國公民有关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熏陶。 最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於1872年2月20日開幕,當時的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681號。 在2007年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經有接近四分之一英里長及佔地二百萬平方英尺,是博物館最初大小的二十倍。.

新!!: 苏美尔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外星生物創造論

外星生物創造論、外星人創造論或外星人複製論,是一套創造論假說,指地球及地球生物或文明是由古代太空人所創造出來。這些假說除了常出現在科幻小說和新興宗教外,亦有科學家研究這種假說的可行性。大眾電視廣播媒體亦有節目探討這種假說,如電視節目。.

新!!: 苏美尔和外星生物創造論 · 查看更多 »

奴隶制度

奴隶制為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視為是奴隶主的財產,沒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權利,可以買賣,且奴隶主可強迫奴隶无报酬工作,且无人身自由。如果人類社會中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主要是奴隶,馬克思主義將這種社会稱為奴隶社会。 古希臘、古埃及、罗马帝国、古巴比伦、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国的殖民地都有奴隶制。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社会都曾经认可制度性奴隶制;在近代,奴隶制被所有国家废除,但是即使如此,沒有合約精神的勞動關係仍然存在,债奴、契约劳工、农奴、被俘家仆、被收养为奴的儿童、童兵、强迫婚姻依然广泛存在。现在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是非法的,但估计世界上仍有二千七百万人是事實上的奴隶,毛里塔尼亚是最后宣布废奴的行政地区(1981/2007),但是根据估算约有10%-20%的人口依然为奴。 奴隶制的出现早于成文记录,在许多文明中广泛存在。当今很多奴隶是债奴,主要分布在南亚,是由于债务缠身所致,很多甚至世代为奴。人口贩卖主要是指代强迫妇女和儿童进入色情行业工作。.

新!!: 苏美尔和奴隶制度 · 查看更多 »

宁卡西

宁卡西(Ninkasi)是古苏美尔人的啤酒守护女神。 她的父亲是“努迪穆德”(Nudimmud)之主恩基,母亲为阿勃祖(Abzu)女王宁提(Ninti)。她也是为了治愈恩基的八伤而被创建的八个孩子之一。此外,她是啤酒女神。她还是“激流”之水,她用来“满足欲望”的女神,她每天都会准备饮料。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啤酒酿造是唯一受性别限制的职业,并受到女性神灵/女神的保护,特别是宁卡西(Ninkasi),她保护着啤酒的生产。西里斯(Siris)-酒精类饮料的守护神,她的配偶,有时也认为是她的兄弟,也暗指啤酒;西杜里(Siduri)则隐含对啤酒的享受。.

新!!: 苏美尔和宁卡西 · 查看更多 »

宁古拉

宁古拉(Ninkurra)为苏美尔神话中的“牧场女主宰”,是一位次要的母神,恩基和宁萨儿的女儿,乌特圖(Uttu)的母亲。在另一种传说中,她是神化的女性性器官宁伊瑪(Nin-imma)的母亲(与恩基所生)。.

新!!: 苏美尔和宁古拉 · 查看更多 »

宁伽勒

“大女主/女王”宁伽勒(Ningal)是苏美尔神话中的芦苇女神,恩基和宁胡尔萨格的女儿,月神南纳的妻子,她生下了太阳神乌图(Utu)和金星神伊南娜,在一些文献中说是伊什库尔(Ishkur)。她的主要崇拜地是乌尔城,并很可能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沼泽地区的牧民的膜拜。 对宁伽勒的崇拜从公元前三千纪未传到叙利亚,在那里以早期的苏美尔名称“尼卡勒”(Nikal)出现。乌加里特神系中也有这个名字,并有一个传述她与月神“雅利赫”结圣婚的故事;尼卡勒被认为是夏季丰收之王“哈尔哈比”之女。 下面是”宁伽勒女神“名拼写中所用到的阿卡德楔形文字符号: File:B010ellst.png|神名前面的限定词,表明后面的名词是一神名,英文译作上标“D”。 File:NIN-beltu Cuneiform.svg|楔形文字符“NIN”,中文译为”宁“(代表女王和女祭司)。 File:GAL-rabu Cuneiform.svg|楔形文字符“gal”,中文译为”伽勒“(伟大的)符号。.

新!!: 苏美尔和宁伽勒 · 查看更多 »

宁图拉

宁图拉(Nintulla)或宁图勒(Nintul)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位神,他是专为治愈恩基之病而生的八位神祇之一。恩基指定他为的统治者。.

新!!: 苏美尔和宁图拉 · 查看更多 »

宁胡尔萨格

在苏美尔神话中,宁胡尔萨格(Ninhursag)或宁胡尔桑伽(Ninkharsag)是山之神母,苏美尔七大神之一,主要作为一位生育女神,是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的神母,在早期神名录中已出现。她经常使用的别名是“众神之母”、“众子之母”。两河流域的许多统治者(如美西利姆、埃阿纳图姆、汉穆拉比)常把宁胡尔萨格称作自己的母亲。她的头发常被画成欧米伽的形状,有时佩戴长角形头饰,身着节裙,肩膀上常系着蝴蝶结。少数时候携带一枝有欧米伽或其衍生图案的权杖,有时还牵着一头小狮子。她是苏美尔某几位统治者的守护神。.

新!!: 苏美尔和宁胡尔萨格 · 查看更多 »

宁苏图

宁苏图(Ninsutu)又称宁卡乌图(Ninkaut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是专为治愈恩基之病而生的八位神祇之一。她是神医尼纳祖(Ninazu)的妻子。.

新!!: 苏美尔和宁苏图 · 查看更多 »

宁提

宁提(Ninti)是苏美尔神话中的生命女神。 宁提(Ninti)也是宁胡尔萨格为医治恩基的疾病而创造的八位女神之一。她治疗的部位是肋骨。恩基因吃下了被禁止的植物,受到宁胡尔萨格的诅咒而生病,后来在其他神灵的劝说下,宁胡尔萨格治好了他的病。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创世纪》中从亚当肋骨造出夏娃的故事基础。.

新!!: 苏美尔和宁提 · 查看更多 »

宁松

在苏美尔神话中,“原野奶牛女士”宁松(Ninsun)或宁苏娜(Ninsuna)是一位女神,著名英雄吉尔伽美什的母亲,也是拉加什城邦统治者古地亚的守护女神。她的父母是安努和乌拉斯(Uras)。.

新!!: 苏美尔和宁松 · 查看更多 »

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750年)是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被中国考古界认为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

新!!: 苏美尔和宝墩文化 · 查看更多 »

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从古典时期以来就是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和其他人士一直研究的课题。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时代的观点中呈现出许多的多样性,有些观点将其视为一种抵触,另外一些观点则将其描述为一种和谐,还有观点提出它们相互影响甚微。 科学与宗教追求宇宙中的知识的方法一般不同。科学讲究理智、经验和证据,而宗教讲究啟示、信仰和神圣,这些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截然相反。理智、经验和证据从根本上不承认启示、信仰和神圣是有效的知识来源。此外,启示、信仰和神圣(作为宗教教条的范例),在大众普遍接受的证据下,也只会接受相冲突的科学观点。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科学革命之前的大多数科技创新的是由宗教组织的协会完成的。科学方法的许多特点是由古希腊、埃及、印度和苏美尔文明开创的。后来在中世纪时期,许多来自这些文明科学知识由天主教会负责保管,从而使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文艺复兴到启蒙时期的欧洲得到发展。伊斯兰教也对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许多最著名的科学家,如帕斯卡、哥白尼和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是虔诚的基督徒。大爆炸理论最初是由一位名叫乔治·勒梅特的神父提出的。印度教历史上拥抱理性与经验主义,认为科学是合理的,但对世界的了解不全面。儒家在不同时期对于科学持不同观点。今天大多数佛教徒认为科学与他们的信仰可以互相补充。 在欧洲与科学革命和啟蒙時代有关联的事件(如),导致等学者提出了冲突学说,认为宗教与科学在方法上、事实上和政治上有冲突。该学说由当代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史蒂文·温伯格和卡尔·萨根以及许多創造論者提出。虽然冲突学说在大众中仍然很受欢迎,但大多数当代科学史学家已对其失去兴趣。 历史上的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发现自己的信仰和科学之间没有冲突。生物学家史蒂芬·古爾德、其他的科学家和一些当代神学家认为宗教和科学是,两者能够分别的在根本上解决在生活中不同方面的问题。科学家弗朗西斯科·阿亚拉,肯尼斯·R·米勒,约翰·波金霍尔,丹尼斯·亚力山大和法蘭西斯·柯林斯没有发现宗教与科学之间有必然的冲突。一些神学家或科学史家,包括约翰·伦诺克斯,托马斯·贝里,布瑞恩·斯温和肯恩·威爾柏提出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科学的事实和观点的公众接受程度可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在美国有许多反对进化论(特别是关于人类)的人。然而美国国家科学院写了这么一句话:"the evidence for evolution can be fully compatible with religious faith,(进化的证据可以与宗教信仰完全相容)"这个观点得到全球许多宗教教派的正式认可。.

新!!: 苏美尔和宗教与科学 · 查看更多 »

宗教年表

宗教年表是按年代学排列的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重要的宗教事件纲要。此文广泛涉及史前时代,由于大量的人类宗教经历没有被归入信史,信史只有将近5000年(文字出现的时间),缺乏真实的书面记录,大多数对原始宗教的认知来自于考古学发现和其他间接来源还有推测,许多原始宗教一直受到持续争论。.

新!!: 苏美尔和宗教年表 · 查看更多 »

安善

安善(现代波斯语:انشان)是古代波斯湾地区的一座城市,位于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南部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西北36公里的扎格罗斯山脉中,从前3千年起成为埃兰的首都之一,也是后来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发祥地之一。.

新!!: 苏美尔和安善 · 查看更多 »

安海度亚娜

阿卡德/苏美尔人安海度亚娜(2285-2250 BCE)以世界上第一个作家而被世人所知,她是阿卡德王萨尔贡的女儿。目前尚未确定她是否与萨尔贡有真实的血缘关系或者只是杜撰出来的。但毫无疑问萨尔贡对安海度亚娜保有着极高的信任,并且任命她为苏美尔(乌尔城)里最重要寺庙的大祭司,除此之外,萨尔贡还要求安海度亚娜负责把苏美尔神与阿卡德神的故事合并在一起以便于萨尔贡更好的巩固他的帝国,为帝国带来繁荣。 此外,安海度亚娜还参与了创造了古代信徒们一直使用的诗歌与诗篇的范式,也是当代诗歌流派发展的源头。 Category:苏美尔.

新!!: 苏美尔和安海度亚娜 · 查看更多 »

尼努尔塔

尼努尔塔 (Ninurta)在苏美尔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里为拉格什主神、軍神、戰神以及掌管暴風、洪水的神。涅伽爾的兄弟(一說為恩利爾(Enlil)之子,又說為恩基(Enki)之子),曾鎮壓了安祖(Anzû)發動的叛亂。在記時概念中,尼努爾塔神代表星期六,又称为宁吉尔苏(Ningirsu)。和早期的评述中,他有时被描绘成一个太阳神(代表著早晨和春天)。 在尼普尔,尼努尔塔与的父亲恩利勒、母亲宁利勒作为三联神来崇拜。在其它神话中,他的母亲被说成是丰收女神宁胡尔萨格(Ninhursag)。尼努尔塔的配偶在尼普尔是“乌伽尔鲁”(Ugallu);当他被称为“宁吉尔苏”时,他的配偶则是“巴乌”(Bau)。 尼努尔塔经常持弓箭、镰刀剑、或名为沙鲁尔杖(Sharur)出现:沙鲁尔在苏美尔人的神话中具备说话的能力,可以转变为有翅膀的狮子,可能是后来捨杜的原型。 在另一个传说中,尼努尔塔与一只像鸟的怪兽安祖作战,巴比伦的版本讲述了安祖偷走了恩利勒用以维护统治的命运册。.

新!!: 苏美尔和尼努尔塔 · 查看更多 »

尼纳祖

尼纳祖(Ninaz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冥神和医疗神。他是恩利勒和宁利勒的儿子,或其它传说中的埃列什基伽勒(Ereshkiga)和古伽拉纳(Gugalana)的儿子,并且是宁吉什济达(Ningiszida)之父。在恩基和宁胡尔萨格的故事中,他被描述是宁苏图(Ninsutu)的丈夫,专为医治恩基之病而生的数神之一。 尼纳祖一直是埃什侬纳城(Eshnunna)的守护神,后被“提什帕克”(Tispak)取代。他的圣殿是“埃斯库勒”(E-sikul)和“埃库尔玛”(E-kurma)。不像他的至亲-冥界凶神内尔伽勒(Nergal),他对人类友好,但他也像他的兄弟尼努尔塔一样,具有战神的特点。.

新!!: 苏美尔和尼纳祖 · 查看更多 »

尼比鲁碰撞

尼比鲁碰撞,是一个假设的末世论灾难,因地球和一个大型假想的行星尼比鲁发生碰撞或摩擦而产生,部分组织相信灾难会发生于21世纪初,此說法與2012年瑪雅預言、太阳風暴、地球磁极反转、网络机器人工程的预言等謠言結合,而成為2012年人類滅亡說。.

新!!: 苏美尔和尼比鲁碰撞 · 查看更多 »

尼普爾

尼普爾(蘇美爾語:Nibru)是目前已知蘇美的最古老城邦之一,一些歷史學家相信這座城市的歷史可追溯至前5262年。尼普爾特別崇拜蘇美的神祇恩利爾,祂是掌管大氣的神明。.

新!!: 苏美尔和尼普爾 · 查看更多 »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کوروش بزرگ;Κύρος;)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旧约聖經》译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国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国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Schmitt Achaemenid dynasty (i. The clan and dynasty)。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不仅囊括了古代近东的所有文明国家,还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亚,和一部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他的帝国从西边的赫勒斯滂到东边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国。他的称号的全称为大帝,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他还通过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权宣言(大约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间)。 居鲁士大帝在位的时间大约在29到31年间。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国,然后是呂底亞王国,紧接着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约在征服巴比伦前后,他领导了一次到中亚的远征,在远征中摧枯拉朽,“毫无例外的征服了每一个国家”。居鲁士大帝没有机会進入埃及,因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锡尔河攻打马萨格泰的战役中。Cyrus's date of death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ast two references to his own reign (a tablet from Borsippa dated to 12 August and the final from Babylon 12 September 530 BC) and the first reference to the reign of his son Cambyses (a tablet from Babylon dated to 31 August and or 4 September), but a undocumented tablet from the city of Kish dates the last official reign of Cyrus to 4 December 530 BC; see R. A. Parker and W. H. Dubberstein, Babylonian Chronology 626 B.C. – A.D. 75, 1971.

新!!: 苏美尔和居鲁士二世 · 查看更多 »

巨人

巨人,是神話或傳說或童話中常見的生物,幾乎全世界的都有他們的蹤跡,由希臘神話、印歐語系神話,到中東、亞洲及美洲地區的神話及聖經內的故事都有他們的痕跡。而現在的社會中,巨人依然出現在神怪電影或電玩遊戲裡。這些高大異常的生物,儘管有時被描寫成溫和而無害,但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將他們敘述寫成可怕、貪婪、食人且又愚昧的怪物,除了擁有驚人力氣與食量外,並以攻擊行為、戰爭等方面的事蹟聞名。.

新!!: 苏美尔和巨人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苏美尔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德·提比拉

巴德·提比拉(Bad-tibira),伊拉克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南部。出现于苏美尔时期,亦见于古希腊学者著述。该城曾争霸于苏美尔诸城邦,后为拉尔萨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起由考古学家对该城遗址进行了勘察与发掘,出土的楔形文字铭文为研究苏美尔神话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来源。.

新!!: 苏美尔和巴德·提比拉 · 查看更多 »

巴別塔

巴别塔 (ܡܓܕܠܐ ܕܒܒܠ,Maḡdlā d-Bāḇēl מִגְדַּל בָּבֶל,Migdal Bāḇēl);也译作巴貝爾塔、巴比伦塔,或意译爲通天塔),本是犹太教《塔納赫·创世纪篇》(该书又被称作《希伯来圣经》或者《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 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从东方来到了示拿(שנער)地区,并且决定在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还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根据一些现代学者的看法,巴别塔和一些已知的建筑物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就是“神庙”,一座由巴比倫尼亞国王那波帕拉薩爾修建献给美索不达米亚的神马尔杜克的塔庙(大约是在公元前610年建造)。 这座“巴比伦大金字塔 ”高。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左右下令拆毁这座神庙好在原址上建造他的陵墓。 在苏美尔故事《》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情节。.

新!!: 苏美尔和巴別塔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苏美尔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君主列表

以下是在巴比伦城建都的王朝的国王列表.

新!!: 苏美尔和巴比伦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天文学

西方天文学的起源可以在美索不达米亚中找到,在精密科学方面西方所有的努力都是与巴比伦晚期天文学家的工作直接相关的后代Aaboe, Asger.

新!!: 苏美尔和巴比伦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尼亞

巴比倫尼亞是美索不達米亞中南部(現今伊拉克)的一個古代文化地區,其首都為巴比倫。漢摩拉比於蘇美爾和阿卡德帝國之地建立了巴比倫尼亞,亞摩利人成為了閃米特人的一支,巴比倫尼亞採用了閃米特的阿卡德語作為官方語言,並保留了當時不再當為口語的蘇美爾語作宗教用途。阿卡德及蘇美爾文化於後期巴比倫亞文化中舉足輕重,巴比倫尼亞地區即使在外族統治時,仍然是該地重要的文化中心。 最早記載「巴比倫尼亞」一地的文字,可追溯至前23世紀的薩爾貢時期的一塊版匾。 B B.

新!!: 苏美尔和巴比倫尼亞 · 查看更多 »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新!!: 苏美尔和上帝 · 查看更多 »

丁吉爾

丁吉尔“Dingir”(一般音译diĝir,明显的发音是)是一种楔形文符号,最常见于对“神”的指定,但它自身也有含意。作为一个限定词,它本身不发音,并且通常被译为上标“D”,如DInanna(女神伊南娜)等。一般地来讲,“丁吉尔”可译为“男神”或“女神”。Edzard, 2003 苏美尔楔形文字符号(DIĜIR,本身代表了苏美尔文字(天或天堂Hayes, 2000,苏美人神殿中的最高神“安”(An)和“diĝir”(神)的表意符。在亚述楔形文字中,它(安、DIĜIR,)可能既是“神”(ilum)的表意符,又是安或“ìl-”的音节书写符。在赫梯拼法中,该符号的音节值是再加一个“An。 苏美尔文化中“神”的概念与”天“有关,因为楔形文字中两个这样的符号就代表了“天空”,而其原来的形状是一颗星。因此,“神”的原义是与天空中显圣的“光明”或“光亮”相联系的。苏美尔的“丁吉尔”被认为可能与突厥的腾格尔“天空,天堂”有关的一个外来词。.

新!!: 苏美尔和丁吉爾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苏美尔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东历史

中东历史叙述了今西亚地区的历史。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黎凡特、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历史。中东是人类历史的摇篮,她见证了几大古老的文明。.

新!!: 苏美尔和中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苏美尔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七海

七海(Seven Seas)一词为一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意思所指代的海大不一样,或指特定的某七个海(或内陆湖),或只作为地球上所有水域的总称。也可译作“七大洋”,指地球上的七个大洋。该词汇常见于欧洲语言,如成语“七海扬帆”(英语:Sail the Seven Seas)中,该词是可以航行水体的总称。 该用语有其明显的历史痕迹,显然目前认定为“海”的水体远多于七个。.

新!!: 苏美尔和七海 · 查看更多 »

世紀帝國 (遊戲)

是一部依据歷史而製作的即時戰略遊戲,由全效工作室開發,微軟公司发行,於1997年在Windows和Macintosh平台推出。這款可以讓玩家操縱歷史上某個真實民族的遊戲有着許多優點:低配備需求、變化性、趣味性,常常使玩家樂此不疲,受到電玩市場熱烈的歡迎。後來有許多公司也競相推出類似的遊戲,像《世紀爭霸》、《王國的興起》和微軟再推出的《神話世紀》等,卻無法複製《世紀帝國》的成功。《世紀帝國》也在2003年推出掌上型電腦版。 由於《世紀帝國》的風行,其後陸續推出續作與擴充資料片,發展成了自己的系列。世紀帝國系列的遊戲包括《世紀帝國》、《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世紀帝國III》,每作都有各自的資料片,其中《世紀帝國》的資料片是《世紀帝國:羅馬霸主》。 在2000年11月出版世紀帝國典藏合輯,結合了世紀帝國和資料片羅馬霸主、《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和征服者入侵》兩代遊戲,讓玩家可以遊玩。.

新!!: 苏美尔和世紀帝國 (遊戲)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新!!: 苏美尔和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查看更多 »

世界观

世界觀意思是「著眼世界之上」。這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語言,指的是一個「廣泛世界的觀念」。它指涉的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個體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與它互動。.

新!!: 苏美尔和世界观 · 查看更多 »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新!!: 苏美尔和世界歷史 · 查看更多 »

帕祖祖

帕祖祖(Pazuzu),為巴比倫尼亞神話中風之魔王。也代表著南風,乾旱的傳遞者。 擁有獅子的頭和前腳,老鷹的脚,背上有四隻翅膀與蠍子的尾巴,並有著蛇狀的陽具。會同時帶來風與飢荒,所以被阿卡德人敬畏著。但是雖然是惡神,人們卻用其彫像來當作護身符,理由是祂可以驅逐其他的惡魔,並且保護人類免受瘟疫與不幸的侵擾。 其妻子是創造神安努的女兒,擁有人類身體,獅子的頭與驢子的牙齒,名為「拉馬什圖」(Lamashtu)。拉瑪什圖會傷害婦女及孩子,蘇美爾人會以歌舞等儀式召換帕祖祖等諸神驅逐她。.

新!!: 苏美尔和帕祖祖 · 查看更多 »

三角学

三角学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学定義了三角函數,可以描述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而且都是周期函数,可以用來描述周期性的現象。三角学在西元前三世紀時開始發展,最早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廣泛的用在天文量測中,三角学也是測量學的基礎。 三角学的基礎是平面三角学,研究平面上的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分为角的度量、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与差的公式、倍角、半角公式、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解三角形等内容,可能會是單獨的一個科目或是在预科微积分教授,三角函數在純數學及應用數學中的許多領域中出現,例如傅立葉分析及波函數等,是許多科技領域的基礎。 三角学也包括球面三角學,研究球面上,由大圓的弧所包圍成的球面三角形,位在曲率為正值常數的曲面上,是橢圓幾何的一部份,球面三角學是天文學及航海的基礎,也在测量学、制图学、结晶学、仪器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負曲率曲面上的三角学則是雙曲幾何中的一部份。.

新!!: 苏美尔和三角学 · 查看更多 »

一妻多夫制

一妻多夫制是指一个女子同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男子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這種制度,有可能是群婚的痕跡。一妻多夫制最早的出現時期,可能是在母系社會時期。當時的女性在社會中具有領導地位。 根據1980年默道克的《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研究指出,現時全世界約2000個社群,保持一妻多夫的只餘下四個。.

新!!: 苏美尔和一妻多夫制 · 查看更多 »

乾酪

乾酪(cheese),又名--、乳--酪,音譯芝--士、起--司、起--士,是多種乳製芝士的通稱,有各式各樣的味道、口感和形式。乾酪以奶類為原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質,乳源包括家牛、水牛、家山羊或綿羊等。製作過程中通常加入凝乳酶,造成其中的酪蛋白凝結,使乳品酸化,再將固體分離、壓製為成品。有的乾酪在表面或內部布有黴菌,给奶酪带来特别的风味。根据种类不同,奶酪在常温时可为坚硬的固体或柔软的半固体,高温时都会融化,呈粘稠的半液体状态。 奶酪可以分為上百種,乳源(產乳動物所吃的食物也有差異),是否使用巴斯德消毒法,乳脂含量,細菌和霉,處理方法和發酵決定了他們的形狀,口感,及味道。奶酪可以用香草,香料,或者煙燻來調味。奶酪中的黃色和紅色,例如紅萊斯特奶酪,是由於添加了胭脂樹的种子。 少數乳酪中牛奶是通過加入醋,檸檬汁,或者其他的酸來凝固的,而大部份的乳酪是通過細菌輕微酸化,將乳糖變為乳酸,然後加入凝乳酶使之完全凝固。凝乳酶可由小牛的胃中取出,也可以採用細菌培養或被其他物質代替。大多數素食奶酪是由真菌米黑毛霉發酵製成,但也有一部份是由菜薊屬的不同種類提取出的。 大多奶酪呈乳白色到金黄色。干酪相当于超级浓缩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鈣和磷,维生素A,維生素B12。现代也有用脱脂牛奶作的低脂肪干酪。.

新!!: 苏美尔和乾酪 · 查看更多 »

乌尔

乌尔 (Ur),又稱吾珥,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座古城。当时它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注入波斯湾的入海口,今天它的遗址位于伊拉克的内地,巴格达以南纳西里耶附近,幼发拉底河的南部。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0°57'和东经46°6'。屬伊拉克濟加爾省。 中译本《圣经》将其译为“吾珥”,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故乡,也是犹太人的发源地。 废墟遗址上最显眼的是一座供奉月神的神庙,这座神庙基本被保存下来了。它是一座两层高的砖建筑物,下层的砖是用沥青结合起来的,上层的砖是用灰胶结合的。除这座神庙外还有许多过去住房的遗迹。.

新!!: 苏美尔和乌尔 · 查看更多 »

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Ur III),又称为乌尔帝国,是苏美尔城市乌尔建立的第三王朝,并在公元前2112-2004年统治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上,帝制起始于两百年前的阿卡德王国。但乌尔帝国是由苏美尔人建立的,国王、行政人员和学者主要是苏美尔人,之前是阿卡德人。 乌尔纳姆在约前2113年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在位期間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诸城邦,建立起了强大的集权王朝。在《苏美尔王表》上,“天赋王权”第三次转移到了乌尔城,因此后世称为“乌尔第三王朝”。由于苏美尔人经历的阿卡德王国和古提人统治之后,再次掌握美索不达米亚政权,乌尔第三王朝又被称为“苏美尔复兴”。约前2006年,埃兰人击灭乌尔第三王朝。 我们已知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书面文献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其中绝大多数是行政性质的,这使我们对这个王国的运作和其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有了重要的了解。.

新!!: 苏美尔和乌尔第三王朝 · 查看更多 »

乌图

乌图(Utu)(苏美尔语“UD”-“太阳“在阿卡德语中的翻译,亚述-巴比伦语的“太阳”是“沙玛什”)是苏美尔神话中的太阳神,月神南纳和宁伽勒女神的儿子,他的兄妹有伊什库尔及双胞胎 伊南娜和埃列什基伽勒。 乌图是太阳、正义和审判之神,公正和真理的维护者。他通常被描绘成头戴角盔、手持一把带锯齿的镰刀。据认为,乌图每天从玛舒山东面出现-象征黎明,驾驶战车或小船穿过大地,然后回到山西面的一个洞中-象征黄昏。每天晚上,乌图都要降至阴间,决定死者的命运。他还被描绘成扛着权杖,一只脚站立在一座山上。它的符号是“背后射出的光芒和/或一个日盘或一把镰刀”。 苏美尔神话对该太阳神提及不多,但《吉尔伽美什史诗》确是个特别的例外。在该神话中,由于吉尔伽美什与“玛舒山”(cedar mountain)的关系,他竭力想通过乌图的邦助来建立自己的名望。据杰夫瑞·H· 蒂盖称,吉尔伽美什与他的父亲-乌鲁克前王朝国王“卢伽尔班达”(Lugalbanda)的血统,可追溯到乌图自己,并且他进一步指出,在古巴比伦版的史诗中,卢伽尔班达与太阳神的联系,突出了“在传统历史中的某一刻,太阳神也可作为祖先”的印象。 在苏美尔语中马尔杜克(Marduk)被拼为“AMAR.UTU”,字面意思是“乌图的小牛”或“太阳的小公牛”。.

新!!: 苏美尔和乌图 · 查看更多 »

乌特图

乌特图(Utt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纺织和服装女神。她是恩基和宁古拉所生的孩子,她与恩基生下了七个新小孩/树,第八个是提“Ti”(“生命”之树,与“肋骨”有关)。当恩基吃掉乌特图的孩子后,宁胡尔萨格用八种伤病诅咒了他,并从他身边消逝。 乌特图在苏美尔语中的意思是“编织”,她被画成一只网中的“蜘蛛”。她也是一位神殿中的女神。 她有时会被误认是苏美尔神话中的男性太阳神-乌图(Utu)。.

新!!: 苏美尔和乌特图 · 查看更多 »

乌鲁卡基那

乌鲁卡基那是苏美尔城邦拉格什的统治者。在位7年(前2378年至前2371年)。.

新!!: 苏美尔和乌鲁卡基那 · 查看更多 »

乌拉斯 (神话)

乌拉斯(Uraš)或乌拉什(Urash),是苏美尔神话中的大地女神,天神安努的配偶之一。她是女神宁松之母及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祖母。 但,乌拉斯可能只是安努之妻安图(Antum)的另一个名字。“乌拉斯”的取意是“天堂”,该名字甚至可用于安努自身。在后期尼努尔塔显然也被称为“乌拉斯”。.

新!!: 苏美尔和乌拉斯 (神话) · 查看更多 »

亚述古城

亚述古城(阿卡德语:𒀸𒋩 Aššur;أشور ;אַשּׁוּר Aššûr,亚拉姆语:ܐܫܘܪ Ašur.),或音译作阿舒尔,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位于伊拉克北部底格里斯河西岸薩拉赫丁省舍爾加特鎮,在与其支流小札卜河汇合处以北。 亚述古城的名称来源于亚述帝国的最高神,也是帝国的保护神“亚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确定为世界遗产。.

新!!: 苏美尔和亚述古城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苏美尔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אַבְרָהָם,意为“多國之父”;Abraham;إبراهيم),原名亞伯蘭(希伯来语:אַבְרָם)或亞巴郎(Abram,意為“崇高之父”),是亚伯拉罕诸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先知,是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包括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闪米特人的共同祖先。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記載,亞伯拉罕是拿鶴的孫子、他拉的兒子,拿鶴居住在迦勒底的乌尔。據《創世記》記載,他拉有三個兒子,聖經紀載依序為亞伯蘭、拿鶴(與祖父同名)、哈蘭(Haran)。哈蘭死在吾珥,留下一個兒子羅得(Lot),他拉帶著全家打算搬到南方的迦南(Canaan),途經哈蘭(地名哈蘭市在希伯來文的拼法不同)便決定留下。最後死在哈蘭。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宗教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因亞伯拉罕在這三個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猶太教的傳統中,他被稱為“Avraham”、“Avinu”或 “我父亞伯拉罕”。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透過他的子民,使天底下所有的國都被祝福,基督教將此解釋為透過耶穌基督得到救贖。 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認他為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以撒之父。對穆斯林而言,亞伯拉罕是伊斯蘭的先知,且是穆罕默德的先祖(從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追溯)。 其妾基土拉為內蓋夫族的先祖,亞伯拉罕之子示巴是閃米特人的祖先。.

新!!: 苏美尔和亞伯拉罕 · 查看更多 »

亞爾斯蘭戰記

《亞爾斯蘭戰記》是田中芳樹自1986年開始連載的奇幻小說,1至10卷由角川書店的角川文庫出版;後改為光文社出版,1至10卷重新再版,並發行11卷以後的小說。本作在1990年代曾推出漫畫和動畫:漫畫版當時名為《阿爾斯朗戰記》,由繪畫,台灣東販代理中文版;動畫第一、二部以劇場版分別於1991年和1992年推出,其後在1993年至1995再發行4部OVA。 2013年7月9日在《別冊少年Magazine》推出由《鋼之鍊金術師》作者荒川弘繪畫的漫畫版。2014年11月宣佈第三度動畫化,並將改編為電視動畫:與前作不同,電視動畫將以荒川弘的漫畫版為藍本用作改編,於2015年4月5日開始播放第1期。2015年10月宣佈製作電視動畫第2期《亞爾斯蘭戰記 風塵亂舞》,於2016年7月播放。.

新!!: 苏美尔和亞爾斯蘭戰記 · 查看更多 »

亞述學

亞述學(英語:Assyriology)是從歷史、語言與考古來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與鄰近文化的一門學科。亞述學的範圍不只包括亞述,也包含蘇美與巴比倫等文化。.

新!!: 苏美尔和亞述學 · 查看更多 »

亞摩利人

亞摩利人(Amorite),閃米特人中的一支。約前1894年,亞摩利人首領蘇姆阿布姆(Sumuabum)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建立巴比倫(Babylon)王國,史稱古巴比倫(Old Babylon)。.

新!!: 苏美尔和亞摩利人 · 查看更多 »

人祭

人祭(human sacrifice)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為牲禮的现象。.

新!!: 苏美尔和人祭 · 查看更多 »

人马座

人马座(Sagittarius,天文符号:♐),又稱射手座,是一个南天黄道带星座,面积867.43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2.103%,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十五。人马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65颗,最亮星为箕宿三(人马座ε),视星等为1.85。每年7月7日子夜人马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新!!: 苏美尔和人马座 · 查看更多 »

库尔 (神)

在苏美尔神话中,库尔(Kur)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龙,常指苏美尔东部的扎格罗斯山。楔形文字“库尔”就是一个表意符号-“山”的象形字,它也可指“异邦”。.

新!!: 苏美尔和库尔 (神) · 查看更多 »

库瑞噶尔祖二世

库瑞噶尔祖二世(约公元前1332年—约公元前1308年在位)(Kurigalzu II)加喜特国王。为亚述人拥立,他以勇敢著称。他打败了埃兰人,同时进攻亚述。在内政方面,他在苏美尔和都城等区域,进行大规模工程建筑。.

新!!: 苏美尔和库瑞噶尔祖二世 · 查看更多 »

库提人

库提人是扎格羅斯山脈(現伊朗和伊拉克邊界)的游牧民族。他們的祖國常被稱為蘇美爾,庫提人往往被認為是現代庫爾德族的先驅。 公元前1世紀,庫提人就常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低地,之後則擴大到包括扎格羅斯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中東地區。庫提人於亞述王朝也曾出現,另外,波斯大帝居魯士統治時期,著名將軍古巴魯亦也是庫提人。 Category:庫德族.

新!!: 苏美尔和库提人 · 查看更多 »

廢墟攝影

廢墟攝影是一種將衰敗老舊的建成環境(建築物、城市、基礎設施等等)作為被攝主體的攝影形式。雖然「廢墟」可以廣義的被定義為遺跡,像是古代人類文明(如蘇美、馬丘比丘寺廟)等的遺跡,但是廢墟攝影專門捕捉在世界各地後工業地區,城市老化衰敗的景象。廢墟攝影,除了賦予廢棄以及衰敗的城市新的美學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一場藝術在各種鎮興、恢復運動的角色對話。 Category:摄影.

新!!: 苏美尔和廢墟攝影 · 查看更多 »

仑伽勒

玛努恩伽勒(Manungal)或简称仑伽勒(Nungal)是一位受苏美尔、巴比伦和阿卡德人崇拜的冥界女神。她是比尔杜(Birdu)神的配偶。她的头衔是“埃库尔的女王”,掌握着“生命之碑”并对恶人进行判决。.

新!!: 苏美尔和仑伽勒 · 查看更多 »

伊南娜

伊南娜(Inanna,楔形文字: DMUŠ3)亦稱做伊絲塔(Ishtar)、阿斯塔蒂(Astarte),是蘇美神話系統裡面的「聖女」、「天之女主人」,主司性爱、繁殖和战争,也是金星的代表神,和希臘系統的愛與美之女神阿佛羅狄忒是同一位,在蘇美神話系統裡也被認為與戰爭有關,希臘羅馬系統的阿佛羅狄忒其戰爭地位裡則被雅典娜女神所取代。 正统谱系中伊南娜是月神南纳和宁伽勒女神的女儿,她的双子兄弟是太阳神乌图,其他兄弟姐妹还有伊什库尔和埃列什基伽勒。 伊南娜的形象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都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后来中东和地中海等地区的许多女神皆以她为原型。伊南娜在后来进入了阿卡德神系,被称为伊絲塔;在黎凡特,她又被称为阿斯塔蒂,并从中抽出了她战神的属性,被阿纳特女神取代。包括希腊神话的阿佛羅狄忒、雅典娜、瑞亚、库柏勒,印度神话的辩才天女、吉祥天女,以及埃及神话的伊西斯、哈托尔、塞赫麦特等女神均是以伊南娜为原型。.

新!!: 苏美尔和伊南娜 · 查看更多 »

伊亚-加米尔

伊亚—加米尔(约公元前1460年前后在位)(Ea-gamil)海地王朝末代国王。由于被巴比伦国王乌兰布里亚什打败,他成为最后一位统治者,即所谓巴比伦第二王朝的末任君主。在那以后,巴比伦一直控制着整个苏美尔。.

新!!: 苏美尔和伊亚-加米尔 · 查看更多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腊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集結成書。也有人認為並無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托其名將一些民間故事結集成書。《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对欧洲的寓言文学影响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詩》即以《伊索寓言》為主要素材。 《伊索寓言》的一系列故事,大都篇輻短小,卻能闡述大道理,深具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因此成為世界上流傳廣泛的經典作品。 雖然西方社會大多認為伊索是寓言的創始人。伊索是西元前六世紀的人,《伊索寓言》被認為是動物寓言的經典之作,不過早在伊索生前的一兩千年前的蘇美人和阿卡德人的動物寓言,動物常是寓言故事的主角,除動物之外,植物、工具和自然現象也是寓言故事的主角,根據目前的資料和研究成果,蘇美人的動物寓言,很有可能是《伊索寓言》的「原型」。 伊索講寓言故事全憑記憶,沒有所謂的草稿,故事的主角多是動物之間的互動,如鷹和夜鶯或龜和兔或螞蟻和蚱蜢,也有人類與季節,法勒魯姆的哲学家德米特里编寫了世界上第一部《伊索寓言》,德米特里是亞里斯多德的再传弟子,原书收有故事约二百则,此书早已失传。 一世纪初有拜特路斯用拉丁文撰写《伊索寓言》五卷。二世纪又有拔勃利乌斯(Babrius)以希腊韵文写寓言共122则。罗马人亚微亚奴斯(Avianus)又以拉丁韵文写寓言42首。十五世紀君士坦丁堡的修道士普拉努得斯(Maximus Planudes)收集的《伊索寓言》150则,後由巴勒斯(Bonus Accursius)印刷出版,普拉努得斯並因此被教会迫害。教会認為普拉努得斯根本没见过伊索寓言,只是以伊索的名义自己进行编造。季羡林以為《伊索寓言》故事有本源出自佛经。 1546年罗伯特·史蒂芬出版《伊索寓言》,這個版本增加了巴黎皇家图书馆抄本内容。1453年著名意大利学者洛伦佐·维勒(Lorenzo Valla)将《伊索寓言》等译成拉丁文,广泛印行。1610年瑞士学者艾萨克(Isaac Nicholas Nevelet)刊印的《伊索寓言》,题为《Mythologia Aesopica》,是目前最詳盡的故事集,包括136则自梵蒂冈图书馆里发现的伊索寓言,但很多不是伊索的故事。瑞士学者耐弗莱特曾说过,巴勃利乌斯应为《伊索寓言》的作者之一。法国人弗朗西斯(Francis Vavassor)認為《伊索寓言》中的《猴子和海豚》(The Monkey and the Dolphin)这一篇里提到Piraeus,在伊索死后两百年才有的海港。.

新!!: 苏美尔和伊索寓言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城市列表

以下列出伊拉克城市。.

新!!: 苏美尔和伊拉克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历史

伊拉克历史悠久,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伦現已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新!!: 苏美尔和伊拉克历史 · 查看更多 »

土衛六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土衛六的地質特徵,它們在卡西尼-惠更斯號到來之前幾乎無人知曉。.

新!!: 苏美尔和土衛六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計起,科學家估計大約有46億到50億年之間。而因為表述這麼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可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將地球形成的時間設定為凌晨零時,而此時此刻為翌日的凌晨零時),每秒大約代表5萬3000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在137億年前,以此模擬時間來說約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新!!: 苏美尔和地球歷史 · 查看更多 »

喀戎

喀戎(Χείρων,轉寫:Chiron)也譯奇戎,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半人马的名字。.

新!!: 苏美尔和喀戎 · 查看更多 »

傣曆

傣曆(Dai Calendar),又稱為祖臘曆、擺夷曆,傣語音譯稱作「祖臘薩哈」、「朱臘薩哈」或是「薩哈拉乍」,是傣族的曆法。.

新!!: 苏美尔和傣曆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表面特徵列表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冥王星地表結構的命名必須來自下列幾種主題:.

新!!: 苏美尔和冥王星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农业史

农业史记录了人类驯化植物和动物、发展以及传播技术用来提高生产力的历史。农业起源于地球不同的地方,农业的起源中心包括旧大陆和新大陸的至少11个独立的区域。 早在公元前2万年,人类就已经有采集和进食野生的谷物。大约在公元前9500年,黎凡特开始耕种8种——、一粒小麦、大麦、豌豆、小扁豆、、鹰嘴豆、亚麻。公元前1.15万年到公元前6200年之间,中国开始耕种稻、绿豆、大豆、紅豆。大约在公元前1.1万年,美索不达米亚开始驯养猪属,公元前1.1万年到公元前9000年之间开始驯养绵羊。大约公元前8500年,在现今的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地区,原牛被驯化成家牛。大约公元前7000年,新幾內亞开始栽培甘蔗和。公元前5000年,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开始栽培高粱。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之间,南美的安地斯山脈开始栽培马铃薯、菜豆、古柯,驯养大羊駝、羊驼、豚鼠。同一时期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始种植并杂交香蕉。公元前4000年,把野生的玉蜀黍属驯化成 玉米。公元前3600年,秘鲁栽培棉花。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开始驯养骆驼。 公元前3300年,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见证了农业的多样性。这个时期出现了多种文明诸如美索不达米亚的 苏美尔、古埃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古希腊。到了铁器时代以及古典时代,古罗马的扩张,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建立的羅馬帝國,把古代地中海和西欧都贯穿起来,在原有的农业体系之上建设了一套庄园体系。到了中世纪,在和欧洲,农业有了技术改良,农作物被传播移植。这其中包括经由安达卢斯传播到欧洲的糖、大米、棉花、果树(如橙)。1492年之后,哥倫布大交換把新世界的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薯、木薯带到了欧洲,把旧世界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大米、芜菁还有马牛羊等牲畜带到了美洲。 新石器革命之后,灌溉、輪作、肥料被使用,并从英国农业革命开始的过去200年内大幅发展。从1900年开始,发达国家以及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力被机械化所替代,并出现了人工肥料、农药以及人工選擇。哈柏法的发明使得人工硝酸铵肥料被大规模运用,从而大幅提高了。现代农业引发了社会、政治、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生物燃料、转基因生物、关税、農業補貼。作为回应,20世纪发展起来的有機農業被用来取代合成农药。.

新!!: 苏美尔和农业史 · 查看更多 »

农药

農藥,根据美國環保署的定義,是指任何能夠預防、摧毀、驅逐、或減輕害蟲的物質或混合物。「害蟲」通常指與人類競爭食物,破壞財產,散播疾病或造成困擾的生命體,包括昆蟲、植物病原體、雜草、軟体動物、鳥類、哺乳類、魚類、線蟲類(蛔虫)及微生物。許多農藥對人體是有毒的。 農藥可以是化學物質,生物(如病毒或細菌),殺菌劑,抗感染劑,或者是任何能夠對抗害蟲的手段。.

新!!: 苏美尔和农药 · 查看更多 »

内尔伽勒

內爾伽勒(Nergal),又稱埃拉(Era),蘇美神話中的神祇,祂是恩利勒(Enlil)和寧利勒(Ninlil)的兒子,尼努爾塔 (Ninurta)和尼沙巴(Nisaba,掌管農業、學術和書記的女神)的兄弟,原本是戰神、遠射之神和霍亂之神,相傳與火星和射手座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後世的神話中,祂強娶了埃列什基伽勒為妻,成為冥王。祂的助手為伊什木(Ishum,內爾伽勒的助手)和七神。七神是天神安(An)的七個兒子,象徵著內爾伽勒的七種破壞力。和早期的評述中,祂有時和尼努爾塔 (Ninurta)一樣被描繪成一個太陽神(代表著中午和夏至)。 Category: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Category:苏美尔.

新!!: 苏美尔和内尔伽勒 · 查看更多 »

六十進制

六十進制是以60為基數的進位制,源於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兩千年的蘇美人,後傳至巴比倫,流傳至今仍用作紀錄時間、角度和地理座標。其他文明也有使用六十進制,如西新幾內亞的Ekagi族。 數字60有12個因數,即1、2、3、4、5、6、10、12、15、20、30和60,其中2、3和5是質數。由於擁有較多因數,六十進制的數可被較多數整除;換言之,可以分拆成多種不同的時間長度,例如一小時可以被看作2個30分鐘、3個20分鐘、4個15分鐘等。60也是可同時被1至6整除的最小的數字。.

新!!: 苏美尔和六十進制 · 查看更多 »

共济会

共濟會(Freemasonry),亦稱美生會,出现于18世纪西欧,自从1717年成立英格兰第一个总会所,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会员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请。 共济会是一种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陰謀論者認為,共济会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秘密计划,比如「新世界秩序」。.

新!!: 苏美尔和共济会 · 查看更多 »

前21世纪

公元前2100年至前20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1世纪。 公元前21世纪属于史前史,对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件很少有当时的文字记录。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可能有三个文明的中心: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和中国的夏朝。.

新!!: 苏美尔和前21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24世纪

前2400年至前23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4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24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25世纪

前2500年至前24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5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25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26世纪

前2600年至前25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6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26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27世纪

前2700年至前26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7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27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1世纪

前3100年至前30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1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31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2世纪

前3200年至前31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2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32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5世纪

前3500年至前34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5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35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6世纪

前3600年至前35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6世纪。.

新!!: 苏美尔和前36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40世纪

前40世纪是前4000年至前3901年的一百年。.

新!!: 苏美尔和前40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4千纪

前4千纪,或称前第4个千年,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大改变。農業廣泛散佈在歐亞大陸。它是青铜时代的开始,書寫亦在此时发明。世界人口在本千纪增加了一倍,大约从700万人增加到约1400万人。.

新!!: 苏美尔和前4千纪 · 查看更多 »

前6千紀

在前6千紀(或称前第6个千年),人类开始广泛从事农业生产,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5百万左右。.

新!!: 苏美尔和前6千紀 · 查看更多 »

創世記

《创世记》(בראשית,意為“在开始之时”;唐朝景教譯《渾元經》)是《希伯来圣经》的第一卷书。传统上远古的近东地區通常以书的首几个字为该书的名字。.

新!!: 苏美尔和創世記 · 查看更多 »

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圖書館在人類文明發展及歷史存留具顯著作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資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們漸漸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資源,作為館藏提供大眾使用或查閱。.

新!!: 苏美尔和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或稱四大古文明,是流行於漢語文化圈的一個概念,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巴比倫位於今伊拉克)、古印度及中國此四處人类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四大文明古國是四大古文明的舊稱,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他們為現在文明的發源地,亦可以說是一個創造點。 西方历史学也有相当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或者诸如“文明的摇篮”等的类似概念。.

新!!: 苏美尔和四大文明古国 · 查看更多 »

C.M.B.森羅博物館之事件目錄

加藤元浩所著之推理漫畫,於講談社出版之《月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日文版截至2018年2月,已出版37卷。中文版由東立出版社代理,已出至35卷。.

新!!: 苏美尔和C.M.B.森羅博物館之事件目錄 · 查看更多 »

皋陶

皋陶(),'''偃'''姓,又作皋繇、咎陶、咎繇(發音同前),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新!!: 苏美尔和皋陶 · 查看更多 »

獵戶座

獵戶座(Orion)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星座,也許是夜空中最出名的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它那些分佈在天赤道上耀眼的星,也是各地人都認得的星座,也因此獵戶座一直有著「星座之王」的美譽,形如獵人俄里翁站在波江座的河岸,身旁有他的兩頭獵犬大犬座和小犬座,與他一起追逐著金牛座。一些其他的獵物如天兔座都在他的附近。.

新!!: 苏美尔和獵戶座 · 查看更多 »

碳(Carbon,拉丁文意為煤炭)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C,原子序数為6,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IV A族,屬於非金屬。每個碳原子有四顆能夠進行鍵合的電子,因此其化合價通常為4。自然產生的碳由三種同位素組成:12C和13C為穩定同位素,而14C則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碳是少數幾個自遠古就被發現的元素之一(見化學元素發現年表)。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數種,最常見的包括:石墨、鑽石及無定形碳。這些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包括外表、硬度、電導率等等,都具有極大的差異。在正常條件下,鑽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熱導率是已知材質中最高的。 所有碳的同素異形體在一般條件下都呈固态,其中石墨的熱力學穩定性最高。它們不易受化學侵蝕,甚至連氧都要在高溫下才可與其反應。碳在無機化合物中最常見的氧化態為+4,並在一氧化碳及過渡金屬羰基配合物中呈+2態。無機碳主要來自石灰石、白雲石和二氧化碳,但也大量出現在煤、泥炭、石油和甲烷水合物等有機礦藏中。碳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的,目前有近一千萬種已記錄的純有機化合物,但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存在的化合物中的冰山一角。 碳的豐度在地球地殼中排列第15(见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並在全宇宙中排列第4(见化學元素豐度),名列氫、氦和氧之下。由於碳元素極為充沛,再加上它在地球環境下所能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極為繁多,因此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根本。.

新!!: 苏美尔和碳 · 查看更多 »

神秘学

學(英語:Occultism,Occult Studies),或稱祕術主義.

新!!: 苏美尔和神秘学 · 查看更多 »

祺 (女神)

楔形文字“KI”(U+121A0 )是“大地”的符号,也读作“GI5”。在阿卡德语法中,它作为地名前的限定词,并有音标符“gi”、“ge”、“qi”和“qe”。 作为苏美尔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祺是天神“安”主要的配偶。在某些传说中,“祺”和“安”是兄妹,是早期人格化的天地-“天崖”神安沙尔(Anshar)和“地极”女神基沙尔(Kishar)的后代。 她与丈夫安努生下了阿努纳奇诸神(Anunnaki),这些神中最突出的是“空气神”恩利勒。据传说,在恩利勒降生前,天与地是合在一起的,是恩利勒将天地一分为二。“安”升上了天堂,而“祺”与“恩利勒”则留在了大地。 部分学术机构开始质疑祺是否应被看作是一位神,因为除其名字仅在少数苏美尔创世文献中出现外,尚没有任何一项崇拜证据。塞缪尔·诺亚克莱默(Samuel Noah Kramer)对“祺”与苏美尔母神宁胡尔萨格进行了甄别,并断言她俩原本是同一角色。 后来,她逐步演变为安努神的配偶(苏美尔“安”神),巴比伦和阿卡德女神安图(Antu)。.

新!!: 苏美尔和祺 (女神) · 查看更多 »

穆木

木(Mummu)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神灵。在古代苏美尔语中,他的名字翻译为“被唤醒的”。 他出现在巴比伦创世神话-《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中,作为原始之神-地下淡水海阿勃祖(Apsu)和咸水海提阿玛特的僚神。有时也被认为是他们的儿子。《埃努玛·埃利什》中讲到,穆木因支持阿勃祖毁灭二代神,而被恩基(EA)捆绑并杀死,恩基占有了穆木的“光辉”,获得他的本质和名字。“穆木”成为了埃亚的称号。后来马尔杜克(Marduk)又从埃亚那里承袭了这个称号以及创造神的职能。 穆木是一位创造神,是技术和技能的人格化,作为第三位原始神灵,穆木的符号象征着精神世界。 穆木一词也出现在苏美尔“祖的神话”中,在那里叫伊姆杜吉德(Imdugud),其名字的译意为“闪烁的风”,在抢夺"命运碑"(Tablets of Destiny)的过程中,被宁吉尔苏(Ningirsu)击败。.

新!!: 苏美尔和穆木 · 查看更多 »

管理学

管理学(又稱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義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過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動的程序。 以前管理科学主要用运筹学来解决管理中碰到的问题。近十几年管理科学发展很快,它已经不单单是用运筹学来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而是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来分析如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复杂系统的演化、涌现、自适应、自组织、自相似的机理等。已经不是一个运筹学所能涵盖的。由于所有组织都可以被视为一定的系统,管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类行为现象,包括设计、促进系统更好地生产。这种观点为“管理”自身创造了发展机会,是管理他人之前,先管好自己的先决条件。 一些人认为管理学应该归入自然科学,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归入社会科学。.

新!!: 苏美尔和管理学 · 查看更多 »

精液

精液(Semen)是一种可能含有精子的有機流質。它是由雄性或雌雄同體的動物的生殖腺等器官所分泌的,並能跟雌性的卵子受精結合。人類的精液除了精子以外,還含有其他不同的成分:像蛋白水解酶般的酶以及果糖皆能使精子在体外存活一段時間,此外精液亦提供一個介質予精子移動。 大部分精液源於位於骨盆的精囊。令精液射出的過程稱之為射精。 精液也是遺傳物質的一種。人類已對其他動物的精液進行冷冻保存,用以使某一特定品種得到保育。.

新!!: 苏美尔和精液 · 查看更多 »

納巴泰人

納巴泰人(阿拉伯文:;英文:Nabataeans。又譯納巴提人), 是在約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營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把敘利亞和阿拉伯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至紅海的地命名為「納巴泰」,也就是他們位於綠洲的居住地和名字來源。 他們寬鬆的貿易管理網絡以一串綠洲為中心點,但中心點沒有足夠範圍作集体農業,而綠洲間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無防線。在106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征服納巴泰並併入羅馬帝國,令到其文化尤其是罐裝著色陶器業分散,最後永久失落。.

新!!: 苏美尔和納巴泰人 · 查看更多 »

纳姆塔尔

纳姆塔尔(Namtar)或纳姆塔鲁(Namtaru)、纳姆塔拉(Namtara)(命运或宿命之意),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一位地狱僚神、冥神,是安、埃列什基伽勒和内尔伽勒(Nergal)的臣僚和神使。 纳姆塔尔是恩利勒与埃列什基伽勒的儿子,生于他父亲强占宁利勒女神之前。 据认为纳姆塔尔主要执掌疾病和虫害。有人说,他掌管着60种能渗入人体不同部位的魔咒疾病;为防止得上这些病疫,人们要向他献祭。据信,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在征服苏美尔后,继承了他们的这一信念。并将他视作非常重要的命运之神,使他也拥有了一些神的权力。在其他著作中,他们被视为死亡的化身,就像现代理念中的死神一样。 在伊什塔尔从冥界返回大地的故事中,当她到达大地后,作为埃列什基伽勒的“神使”,纳姆塔尔用头、脚、肋骨、眼睛和心脏等5个部位命名的60种疾病诅咒了伊丝塔。 纳姆塔尔被视为贝勒(Bêl))/恩利勒心爱的儿子,娶了冥界女神“胡什比莎格“(Hušbišag)。.

新!!: 苏美尔和纳姆塔尔 · 查看更多 »

罌粟籽

罌粟籽,又名御米《中藥大辭典》罌粟籽條。、芥子,罌粟的種子,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調味料,可用於製油,許多地區也將它當成一種草藥來使用。一般使用方法為原粒或經研磨後,加入烘焙食品或醬料中以增加食品風味。有記載在蘇美文明時代,人類已經會使用罌粟籽。 罌粟籽的形狀如腎臟,長度通常少於一毫米。除製作鴉片的罌粟外,其他罌粟目植物的種子一般不會作為食物用途。.

新!!: 苏美尔和罌粟籽 · 查看更多 »

美什千加舍尔

美什千加舍尔(约公元前28世纪后期在位)(Mesh-ki-ang-gasher)乌鲁克国王。乌鲁克四位神话传说国王中的第一位,据传是苏美尔人的太阳神之子。.

新!!: 苏美尔和美什千加舍尔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苏美尔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王朝表

没有描述。

新!!: 苏美尔和美索不达米亚王朝表 · 查看更多 »

烏德琴

烏德琴,又称厄烏德琴(英文Oud;阿拉伯文عود;波斯語بربط;土耳其語ud或ut;希臘語ούτι;亞美尼亞語ուդ),是中东及非洲东部及北部使用的一种传统弦乐器,有“中东乐器之王”之称。 烏德琴被认为是欧洲魯特琴和。由于现代吉它延自鲁特琴之一种类,是以烏德琴也被视为吉它之祖。 中亚国家如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伊拉克、敘利亞、阿塞拜疆的传统音乐里乌德琴占有重要地位。在北非国家如埃及、苏丹、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乐器之一。.

新!!: 苏美尔和烏德琴 · 查看更多 »

烏爾王族局戲

烏爾王族局戲(Royal Game of Ur),又可名廿格戲(20 Squares),是蘇美文明的圖版遊戲,最早的考古實物是約西元前2600年的烏爾王族古墓,是非常古老的擲賽遊戲。詳細規則並不明,推測與古埃及的塞尼特相似。.

新!!: 苏美尔和烏爾王族局戲 · 查看更多 »

烏魯克

烏魯克(楔形文字: /URUUNUG; وركاء/; 蘇美爾語: Unug; 阿卡德語: Uruk; 阿拉米語/希伯來語: אֶרֶךְ/; 古希臘語: Ὀρχόη/;Ὠρύγεια/; 拉丁語: Ōrugeia)美索不達米亞西南部蘇美人的一座古代城市,為蘇美爾與后期巴比倫尼亞的城邦之一,位於幼發拉底河東岸,距現在的伊拉克穆薩納省薩瑪沃鎮約30公里。 烏魯克屬於烏魯克時代的標誌性城址,在公元前第四千紀中期蘇美的城市化進程中位于先鋒地位。烏魯克於公元前2900年最為興盛,可能有50,000至80,000名居民在6平方公里的城牆範圍內居住,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烏魯克在與埃蘭的爭霸中逐漸喪失了自己原本在兩河流域的首要地位,最終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前後被廢棄。 烏魯克一般作為史詩《吉爾迦美什敘事詩》中的主角吉爾迦美什所統治的城市而為人所知,它亦被認為是《舊約聖經·創世紀》中所記載的以利(Erech),是寧录(Nimrod)在示拿地建立的第二座城市。 烏魯克遺址與1849年被威廉·羅夫托斯(William Loftus)發現。一般認為阿拉伯語中對巴比倫尼亞的稱呼伊拉克(العراق/)即通過阿拉米語與中古波斯語,最終源自烏魯克的名字。.

新!!: 苏美尔和烏魯克 · 查看更多 »

烏魯克時期

烏魯克時期(Uruk period,約西元前4000年至前3100年)涵蓋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金石並用時代到早期青銅器時代這段時間,接續歐貝德時期而起,而後被傑姆代特奈斯爾時期取代。 烏魯克時期名稱是從蘇美城市中的烏魯克城而來。此時已經有早期的城市生活出現,這點也能在之後的蘇美文化見到。到了烏魯克時期後期,因為商業貿易的發展,烏魯克人開始在泥板上用簡單的符號紀錄商業活動,成為楔形文字的雛型。 這些早期城邦有著強大的政府組織,不過社會階級的分界一直到烏魯克時期後期和早王朝初期才比較明顯。到了烏魯克時期後期,這城市已經約有1平方公里的土地及一萬到兩萬的人口。.

新!!: 苏美尔和烏魯克時期 · 查看更多 »

無酵餅

無酵餅,是簡單的麵包食品,初出現於古埃及和蘇美爾。無酵餅為猶太人紀念逾越節所吃的食品,後由耶穌基督引進用於基督宗教。.

新!!: 苏美尔和無酵餅 · 查看更多 »

特尔特里亚图章

特尔特里亚图章(英语:Tărtăria tablets)是19世纪晚期在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挖掘出的的古代标记,共三块,均为陶片。公元前5300年左右,(但根據碳十四探測的結果表明,溫查的文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500年,與蘇美爾的早期埃利都文化同期)。有学者认为它们是古代的文字,並且發現到到圖章上的文字與一些,諸如:米諾斯象形文字、或原始楔形文字等的遠古文字互有相似處,可能文化互有同源。这些图章在1961年被重新发现,这一次是在距阿爾巴尤利亞30公里的考古发掘现场。.

新!!: 苏美尔和特尔特里亚图章 · 查看更多 »

牙醫學

牙医学(Dentisterie; Dentistry)是一门关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口腔疾病、不适及状况的医学研究分支,一般处理牙列疾病,但也可包括口腔黏膜以及相邻相关结构和组织,特别是颌面部(下巴和面部)区域疾病。尽管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牙医学主要处理与牙齿相关的问题,但牙科领域并不限于齿科学(toodontology,来自古希腊文,ὀδούς,odoús,“牙齿”)——关于研究牙齿结构,发育和畸形的学科。因为在概念上有很多重叠的领域,牙科学也经常被理解为包含现已基本上不存在的口腔科学(关于研究口腔相关的不适和疾病学科),因此这两个术语在某些地区可以互用。 人们普遍认为牙科学对整体健康很重要。牙科治疗由牙科团队来实施,通常包括一名牙医,数名牙医助手(牙医助理,潔牙師,牙體技術師和牙科治疗师)。大部分牙医在私人诊所工作(初级医疗),也有些在医院(二级医疗)和机构(监狱,军队基地等等)工作。 牙科学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在古埃及时期就已能见到原始的牙外科技术。公元前约2650年的一块下颌骨在第一颗臼齿根部下有两个孔眼,这显示曾对该牙实施过脓液引流。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300年)的早期哈拉帕时代遗迹中存在9000年前被钻过孔的牙齿。牙外科被认为是医学的首个专门学科。.

新!!: 苏美尔和牙醫學 · 查看更多 »

盖什提南娜

什提南娜(Ngeshtin-ana),又称盖什廷宁、“天堂的葡萄藤”,是苏美尔神话中一位地位较为次要的女神。她是杜木兹(Dumuzi)的姐姐、宁吉济达(Ningisida)的妻子。在苏美尔有关因南娜(Inana)和杜木兹的故事中,盖什提南娜给杜木兹释梦,预见到他必然毁灭的命运,但竭力帮助他争脱被因南娜和埃列什雷伽勒(Ereshkigal)掌控的命运。在他被抓到地狱之前,杜木兹在她的屋子里变成了一头羚羊。 故事中讲到,盖什提南娜不顾酷刑(魔鬼往她胸上浇热油等),不肯交出杜木兹,后来杜木兹终于被魔鬼捉住后,盖什提南娜甘愿牺牲自己,代替杜木兹在地狱里受罪。因南娜裁决,她与杜木兹轮换,各在地狱呆半年。 在苏美尔神话:.

新!!: 苏美尔和盖什提南娜 · 查看更多 »

瀝青

瀝青,是高黏度有機液體的一種,表面呈黑色,可溶於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它們多會以柏油或焦油的形態存在。 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Buton Asphalt Indonesia.

新!!: 苏美尔和瀝青 · 查看更多 »

銃皇無盡的法夫納

是ツカサ著作,梱枝Riko插畫的日本輕小說作品,由講談社輕小說文庫出版發行。繁體中文版由東立出版社代理發行。 2014年6月傳出將會動畫化的消息,7月2日正式宣布動畫化。2014年9月宣布於2015年1月播放。.

新!!: 苏美尔和銃皇無盡的法夫納 · 查看更多 »

音节

音节(syllable)是构成语音序列的单位,也是语音中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例如:英语单词“water”()就是由“wa”()和“ter”()两个音节构成的。一个音节通常都包含一个音节核(syllable nucleus,通常由元音充当),此外还可能有音节起首和结尾的界音(margin,通常由辅音充当)。 音节通常被认为是词语在音系学层面上的“建筑材料”,它会对所属语言的节奏、韵律、诗律以及语言的轻重音模式产生影响。 音节文字早在第一个字母产生之前数百年就已经出现,有记录的最早音节出土于苏美尔文明时期的乌尔市,这些音节书写在一批粘土版上,时间是约公元前29世纪。由象形文字向音节文字的转变被称作是“文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进步”。 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英语单词dog)称为单音节词(monosyllable)。类似地,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双音节词(disyllable),而由三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三音节词(trisyllable)。多音节词(polysyllable)可以指由一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现代汉语中则称为复音词。.

新!!: 苏美尔和音节 · 查看更多 »

莉莉斯

莉莉斯(莉丽丝,希伯來語:,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亦同時記載於犹太教的拉比文學。在這些文學中,她被指為亚当的第一个妻子,由上帝用泥土所造。因不願雌伏在亞當身下而离开伊甸园。她也被记载為撒但的情人、夜之魔女,也是法力高强的女巫。.

新!!: 苏美尔和莉莉斯 · 查看更多 »

運輸史

運輸史隨著人類的文化而有所進展。在舊石器時代時長距離的步行軌跡發展成了貿易路線。而對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來說除了步行以外僅剩的運輸形式便是使用家畜或是靠小舟運輸。 運輸史大半與科技革新有關。科技上的進步讓人們能旅行得更遠,探索更多的地區,以及擴展其影響力到越來越大的區域。即使在古代,像是滑雪橇和雪鞋等腳的包裹物之類的新工具亦延長了人類能旅行的距離。由於靠著新發明與發現來解決運輸問題,旅行時間減少了,然而移動更多更大負載物的能力卻提升了。今天革新依舊持續著,而運輸的研究者也努力找出新方法以減少成本和增進運輸效率。.

新!!: 苏美尔和運輸史 · 查看更多 »

药用植物

藥用植物也被稱為草藥,自史前時代以來一直在傳統醫學實踐中被發現和使用。植物合成了數百種化合物,其功能包括植物抵抗昆蟲,真菌,植物病害和食草哺乳動物。許多植物化學物質具有潛力或確立生物活性已被確定。然而,由於單一植物含有廣泛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因此使用整個植物作為藥物的效果是不確定的。此外,具有藥用潛力的許多植物的植物化學物質含量和accessdate.

新!!: 苏美尔和药用植物 · 查看更多 »

萨姆苏·伊路那

萨姆苏·伊路那(约公元前1749年—约公元前1712年在位)(Samsuiluna)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之子。在其统治的38年中,他竭力维护国土,抗击加喜特人得侵略和在北方与南方各地的叛乱。到他统治后期,北部与南部领土均已丧失,他只控制着阿卡德。在平息苏美尔的叛乱时,他洗劫并焚烧了乌尔和乌鲁克的众多神庙和城墙。.

新!!: 苏美尔和萨姆苏·伊路那 · 查看更多 »

萨尔贡大帝

薩爾貢是阿卡德帝国的创建者,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334年-前2315年(低年表)。萨尔贡也称为阿卡德的萨尔贡或萨尔贡大帝(Sargon of Akkad,阿卡德语:Šarru-kīnu),阿卡德语萨尔贡意为“正统的国王”或“合法的国王”,他是一位阿卡德人,因为在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22世纪间征服蘇美爾城邦而闻名。他先是成为基什王室的重要官员,随后杀死国王并篡夺王位,然后开始他征服美索不达米亚的历程。他原先被称为“萨尔贡一世”,但后来另一位名为萨尔贡的亚述国王遗存被出土后,他被称为“阿卡德的萨尔贡”,那位亚述国王被称为“萨尔贡一世”,之後更晚的亚述还有一位国王被称为“萨尔贡二世”。 萨尔贡的庞大的帝国已知从埃兰扩展至地中海,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全部,现今伊朗和叙利亚部分地区;并可能包括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他设立了一个新首都,名为阿加德(Akkad或Agade),苏美尔王表中记载他建造(或可能装修)的阿加德在幼发拉底河左岸。他有时被认为是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君王,同时创建一个多种族的帝国,并且创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虽然苏美尔的Lugal-anne-mundu和卢伽尔扎泽西也曾一度辉煌,但萨尔贡王朝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约一个半世纪。.

新!!: 苏美尔和萨尔贡大帝 · 查看更多 »

面包历史

面包至少有3万年的历史。第一个面包很可能是偶然情况下弄熟的谷物面糊,也可能是史前人类用早期面粉和水做实验的结果。类似的面饼现在还能在世界各地找到,制作面饼的材料可以是任何谷物,例如墨西哥薄饼、印度的馕、中东的皮塔饼、中国的煎饼。这种扁平面饼是人类早期文明中常见的主食,苏美尔人常吃大麦烙饼,公元前12世纪的古埃及人可以在街上买到叫做“ta”的面饼。古希腊人用精粉、油脂和葡萄酒做的面包祭祀地神克托尼俄斯。.

新!!: 苏美尔和面包历史 · 查看更多 »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新!!: 苏美尔和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新!!: 苏美尔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西方文化区,旧称泰西,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脉相承。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战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基督教文化及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资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亚、南亚與东亚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島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新!!: 苏美尔和西方世界 · 查看更多 »

馬戰車

戰車為古代常見的軍事戰鬥車輛與運輸工具。最早發源於欧亚大草原,後來向西亞、歐洲與東亞傳播,成為一種古代世界普遍的軍事單位與交通運輸工具。許多國家,如古埃及、古希臘、波斯以及中國的商朝、周朝,都以戰車兵為重要的軍事兵種,駕車也成為一種貴族階層的專門技藝。此外馬戰車也充作賽車與座車之用,成為常見的貴族運輸工具。直到騎兵興起後,馬戰車才逐漸被取代。.

新!!: 苏美尔和馬戰車 · 查看更多 »

香草

香料植物(herbs)也稱為香料植物,是指因為其香氣而用在食物、调味品、藥品及香料中的植物。香草和香辛料(spicy)不同。一般香草植物會用到植物的綠葉或是花(可能是新鮮的或是晒乾的),而香辛料會用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例如種子、浆果、树皮、根及果实,而且多半會乾燥後使用。 在植物学中,herb也是草本植物的代稱。 香料植物(herb)依用途區分,大致上可以分為烹飪用香料植物(culinary herb)及藥用香料植物(medicinal herb)二大類。藥用香料植物的使用部位和烹飪用香草不同,烹飪用香料植物一般使用植物綠色的莖葉,而藥用香料植物,也就是草藥醫學中提到的「草藥」,草藥使用的是植物的葉、根、花、種子、树皮、維管形成層、树脂及。.

新!!: 苏美尔和香草 · 查看更多 »

設計史

设计史是对设计的历史的研究。“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 按照第一种观点,设计的历史可以追述至人类产生之初,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按照第二种说法,则设计只能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只是一段很短的历史。在這一系列設計史的探討中,我們採納了第一種觀點,它能比較全面的涵蓋設計的歷史演進。.

新!!: 苏美尔和設計史 · 查看更多 »

計時工具的歷史

千百年來,人類利用各種裝置來計時和報時。目前正在使用的六十進制時間系統,追溯至公元前大約2000年的蘇美爾。古埃及把一天分為二個部份,每一部份再分為12個小時,並使用大型方尖碑追蹤太陽的移動。他們還發明了水鐘(water clocks)。 很可能是最初使用水鐘的地方,後來在埃及以外的地方也有人使用水鐘;古希臘人就經常使用叫作clepsydrae的水鐘。約在同一時間,相信商朝已使用洩水型水鐘──漏壺;而漏壺可能早在公元前2000年,從美索不达米亚傳入。其他古代計時器包括有蠟燭鐘──在中国、日本、英格蘭,和伊拉克使用;日晷──在印度和西藏,以及歐洲一些地區廣泛使用;此外,還有沙漏,運作原理和水鐘一樣。 最早期的計時工具日晷依靠太陽的陰影來報時,所以它們在多雲的天氣或夜間,沒有用處;而且如果“晷針”跟地球的軸心不一致,這些計時工具要依季節的變化,而重新校準。 第一個使用擒縱器(escapement)的鐘,於八世紀在中國出現David Landes: “Revolution in Time: Clock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rev.

新!!: 苏美尔和計時工具的歷史 · 查看更多 »

马尔杜克

尔杜克(阿卡德语拼写的苏美尔语:AMAR.UTU "solar calf";: Merodach),是晚生代神祇的阿卡德语名,源自古美索不达米亚,是巴比伦的、主神和巴比倫尼亞的國神。最開始是作為雷暴之神,傳說中他制服了造成原始混亂局面的怪物迪亞馬特之後成為眾神之首。馬爾杜克的占星是木星;他的聖畜是馬、狗以及舌分兩叉的一隻怒蛇(龍),巴比倫城牆就飾以此怒蛇之像。自汉摩拉比时代(前18世纪),巴比伦成为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政治中心之时,马尔杜克开始慢慢升至之首的位置,并于前两千年的后半叶完全拥有了这个地位。马尔杜克居于巴比伦城的内。Helmer Ringgren, (1974) Religions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Translated by John Sturdy, The Westminster Press, p. 66.

新!!: 苏美尔和马尔杜克 · 查看更多 »

马尔杜克·扎基尔·舒米一世

尔杜克·扎基尔·舒米一世(约公元前854年—约公元前819年在位)(Marduk-zakir-shumi I)巴比伦国王。其弟马尔杜克·贝尔·乌萨特在阿拉米亚人支持下威胁他的王位,亚述国王沙尔马那塞尔三世击败阿拉米亚,平息了叛乱,并向他提出在该城诸神神龛进行祭拜,以感其恩,他还向南进军苏美尔,将另一敌人迦勒底人逐回波斯湾。.

新!!: 苏美尔和马尔杜克·扎基尔·舒米一世 · 查看更多 »

马干 (文明)

干(英语:Magan,或 Makkan)是一个古代地名,公元前2300年被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记录。公元前550年是美索不达米亚的铜和闪长岩的来源之一。 马干的位置至今仍不清楚,但大部分考古证据表明,马干位于今天的阿曼境内。一些考古学家则认为它位于也门南部的地区, 还有考古学家认为它在上埃及南部(努比亚、苏丹地区),或是在伊朗、巴基斯坦境内。 随着印度河地区贸易的衰落,马干的铜在市场上逐渐被的铜取代。 在古提王朝建立前,马干和乌尔之间经常有贸易往来,但在之后贸易逐渐衰落,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后,乌尔纳姆恢复了两地之间的商路与贸易活动(前21世纪)。.

新!!: 苏美尔和马干 (文明) · 查看更多 »

马里 (叙利亚)

里(英语:Mari,即现在叙利亚境内的特尔·哈利利(Tell Hariri))是古代苏美尔亚摩利人建立的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流的西岸。位于现在叙利亚的阿布·卡马尔西北部11km处,代尔祖尔东南120km处。大约前5千年有人居住,约前2900年开始繁荣,前1759年被汉谟拉比破坏。.

新!!: 苏美尔和马里 (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魔法公主

《魔法公主》(「もののけ」原文意為日本民間裡所提的「物怪」。)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宮崎駿執導於1997年夏季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內容描述著在幻想的室町時代裡,一名蝦夷少年為了找出自己受詛咒的原因而離開家園,之後介入了一場人類與森林神祇兩方的衝突事件。 此影片上映成果替吉卜力獲得到新的里程碑,所累積193億日圓票房成績是吉卜力當時之前賣座最好的動畫《紅豬》數倍以上,並且曾一度是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榜首,直到同年底被西洋片《鐵達尼號》、以及2001年同由吉卜力出品的《神隱少女》等其它影片所超越。 該作品也使吉卜力開始擁有與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接觸合作來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吉卜力除讓華特迪士尼旗下米拉麥克斯影業負責此作在北美上映的事務外,並同時授權給華特迪士尼在全球發行過去《天空之城》、《龍貓》等吉卜力動畫的影音產品。.

新!!: 苏美尔和魔法公主 · 查看更多 »

记数系统

记数系统,或称记数法或数制(numeral system、system of numeration),是使用一组數字符号来表示數的体系。 一个理想的记数系统能够:.

新!!: 苏美尔和记数系统 · 查看更多 »

诺亚方舟

諾亞方舟(תיבת נח,转写:;),又譯挪亞方舟,是《希伯来圣经·創世紀》中的故事,一艘根據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說記載為方形船隻,但也有許多的形象繪畫描繪為近似船形船隻,其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記載中诺亚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這段故事分別被紀錄在《希伯来圣经·創世記》(《旧约圣经·创世记》)以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 根據底本學說的推論,《創世紀》中的方舟故事,可能具有許多相似但分別獨立的來源;而一般的正統猶太教與基督教,則認為方舟的故事只有一位作者,聖經直譯主義者認為方舟確實停留在土耳其東北方厄德爾省的亚拉拉特山區。亞伯拉罕諸教對於故事中某些問題已經有了神學上的解釋,例如將方舟解釋為教會的預表。 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也有與《創世紀》的記載平行的故事,例如中記載一位叫祖蘇德拉的人,受神明的警告而建造了一艘船艦,並因此逃過了一場將人類消滅的洪水,此外在其他地區,也有許多相似的故事,是世界上廣泛流傳的相似傳說故事之一。.

新!!: 苏美尔和诺亚方舟 · 查看更多 »

豎琴

豎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的重要樂器之一。豎琴可作獨奏、重奏和合奏,屬多功能的複音樂器。其流傳地區甚廣,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區亦有出現豎琴類的樂器。豎琴在古埃及稱為貝尼琴,古希臘和古羅馬稱為里拉琴,中國又有一種稱之為箜篌的豎琴。.

新!!: 苏美尔和豎琴 · 查看更多 »

象形符号

象形符号(英文:pictogram,亦稱象形图、形图或象形文字),是既有象形畫義又有定義且能依定義作文的符號。.

新!!: 苏美尔和象形符号 · 查看更多 »

麦西里姆

麦西里姆(Mesilim),约公元前2750年的苏美尔城邦的国王,被称(或者自称)为“基什之王”。 在考古学所得材料中关于他今天的人们只知道很少的情况。在拉格什与温马的邻土纠纷中他承担过仲裁的角色,为两个城邦划分了边界,并立了界碑。但是这个边界可能对拉格什有利,所以后来温马与拉格什战争不断,几乎持续了一百多年。 另外,发现有一个石制权杖头,上面标有“麦西里姆,基什之王”,或许这个就是麦西里姆自己的权杖头。在拉格什的铭文及这个石制权杖头上,麦西里姆都是“基什王”,但是较新的发现表明他并不是基什人。按照当时苏美尔城邦的情况,麦西里姆肯定是统治了相当大的地盘并且拥有相当的势力,才能够仲裁城邦之间的边界纠纷,也才能够称为“基什王”。但奇怪的是《苏美尔王表》却完全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J.N.Postgate: Early Mesopotamia: Society and Economy at the Dawn of History, London and New York 1992, 第31页.

新!!: 苏美尔和麦西里姆 · 查看更多 »

达木

达木(Dam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植物 和转世之神。 他也是健康之神,医疗女神尼宁欣娜之子,达木从母亲那里获得了医术的神力。古巴比伦时代,他的称号是“达木医生”,崇拜他的主要地区是伊辛城(Isin)。达木有时与杜木兹混同。.

新!!: 苏美尔和达木 · 查看更多 »

迪爾穆恩

迪爾穆恩(蘇美語:kur.dilmun.na;希臘語:Týlos;Dilmun),或譯為泰爾穆恩,是一自西元前3000年開始廣泛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史書中的閃語國家,被認為是中東最古老的古文明之一。根據書面記載,迪爾穆恩位在波斯灣地區,座落於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河流域文明間的上,且鄰近自流含水層。 迪爾穆恩曾是中東一重要的貿易中心;全盛時期的迪爾穆恩甚至控制了波斯灣地區所有的貿易路線。根據部分學者推測,蘇美人視迪爾穆恩為聖地,但此說法並未獲得任何已知的古代記載支持。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文明而言,迪爾穆恩是貿易夥伴與銅的產地,同時也是貿易轉口港。目前學界普遍同意迪爾穆恩位於今巴林、科威特、卡達與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沿海地區一帶。 蘇美文明所流傳的「迪爾穆恩花園天堂」傳說可能即是「伊甸園」故事的原形。.

新!!: 苏美尔和迪爾穆恩 · 查看更多 »

胡什比莎格

胡什比莎格(“Hušbišag”或“Hushbishag”)是苏美尔地狱女神。她是纳姆塔尔的妻子,并与他生下了 一位女儿-赫姆第库格(Hemdikug)。.

新!!: 苏美尔和胡什比莎格 · 查看更多 »

舒鲁帕克

舒鲁帕克(Shuruppak),伊拉克古城,即今法拉赫丘,位于今伊拉克中南部的尼普尔附近。原址建于幼发拉底河畔。20世纪初期经过考古发掘证明该遗址的年代为史前后期至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2年至约公元前2004年),在当时存在着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苏美尔神话中的大洪水即发生于此地。.

新!!: 苏美尔和舒鲁帕克 · 查看更多 »

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 (Akkadian Empire)(前2334年-前2193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统治区域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早于该地区后来出现的巴比伦和亚述帝国。闪米特语族的一支。于前3000年前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于被称为苏美尔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并建立了名为阿卡德的城邦国家。前2334年左右,阿卡德君主萨尔贡的军事征服使其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结束了苏美尔持续7个世纪的各自为政时代。阿卡德時代末期,受到内部叛乱、边疆独立、外敌入侵的困扰,最终于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后,在不知谁是继任者的混乱中崩溃,帝国持续时间不到150年,但它为该地区后来时代的君主,树立了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统一国家的先例。.

新!!: 苏美尔和阿卡德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卡德語

阿卡德语(lišānum akkadītum,𒀝𒂵𒌈,ak.kADû,Akkadian)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使用的一种亚非语系闪族语言。作为已知最早的闪族语言,阿卡德语使用源于古苏美尔语的楔形文字书写。该语言得名于两河文明名城阿卡德。江慧真/台北報導,"芝加哥亞述字典重現古阿卡德語", 中國時報,2012-08-05/00:59.

新!!: 苏美尔和阿卡德語 · 查看更多 »

阿坎巴羅雕像

阿坎巴羅雕像,是1944年7月,德國移民沃德瑪·朱斯拉德稱在阿坎巴羅發現的大量史前人生活與恐龍共處情景的雕塑。 他稱在阿坎巴羅村的El Toro山的山腳下的,一些陶俑從地底沖刷出來。因為沃德瑪先生收藏古物的愛好,他與經理奧狄龍·蒂那耶羅一同協手收集。 沃德瑪·朱斯拉德自1944年到1952年,以一披索換一雕像的價格向當地農夫徵求雕像,共得了三萬兩千多件各式各樣的恐龍與蘇美人、埃及人、高加索人雕像,宣稱是《聖經》大洪水前人類與恐龍共處的證據,並主張古人還曾畜養恐龍。.

新!!: 苏美尔和阿坎巴羅雕像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历史

阿塞拜疆是一个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区域之一的高加索地区国家。她东部至里海,北面至俄罗斯达吉斯坦地区,西北部至格鲁吉亚,西南部至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南部为伊朗。阿塞拜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是阿塞拜疆族。它是一个具有900万人口突厥族群。.

新!!: 苏美尔和阿塞拜疆历史 · 查看更多 »

阿布 (神)

阿布(Ab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位植物小神。他是生来用于治愈恩基病情的八位神灵之一。 阿布的意思是“植物草木的父亲”。 斯蒂芬·兰登(Stephen Langdon)提出,阿布曾经可能是塔木兹(Tammuz)的一个早期名称,正是基于此,他曾被确认为是因南娜的配偶,阿布在文书中的出现不晚于乌尔第三王朝。.

新!!: 苏美尔和阿布 (神) · 查看更多 »

阿布·萨拉比克

阿布·萨拉比克(Abu Salabikh),伊拉克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尼普尔古城西北约12英里处。约兴盛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后逐渐废弃。20世纪60年代由一批美国考古学家对该城遗址进行了勘察与发掘。出土了大量带有楔形文字的泥版,为学者研究亚述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新!!: 苏美尔和阿布·萨拉比克 · 查看更多 »

阿亚 (女神)

阿亚(Aya)阿卡德神话中的神母,太阳神沙玛什的妻子。源自苏美尔神话中乌图的妻子,女神舍尼尔达(Šherida)。.

新!!: 苏美尔和阿亚 (女神) · 查看更多 »

阿克沙克

阿克沙克(Akshak),伊拉克古城,约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约位于阿卡德北部,曾为拉格什君主安纳吐姆所攻取,后又称霸于苏美尔与阿卡德。该城遗址迄今亦无发现。.

新!!: 苏美尔和阿克沙克 · 查看更多 »

阿勃祖

阿勃祖(苏美尔语:“Abzu”,阿卡德语为阿普苏“Apsu”),也称为恩古拉(苏美尔语:“engur”;阿卡德语:恩古鲁“engurru”),从字面上看,Ab.

新!!: 苏美尔和阿勃祖 · 查看更多 »

阿纳特

阿纳特(Anat, Anath,又译作阿娜特、亚拿特)是迦南神话中的爱神、女战神、丰饶女神和狩猎女神,被誉为“天后和众神之女主宰(Lady of Heaven and Mistress of all gods)”。与阿斯塔蒂同样是苏美尔女神伊南娜或伊什塔尔在叙利亚的变形。.

新!!: 苏美尔和阿纳特 · 查看更多 »

阿達卜

阿達卜位於今亞洲伊拉克境內伊馬拉與尼普爾兩地之間,為史前古蘇美城,城郭面積約有一英里長,兩英里寬。建造時期約為史前時代的古烏爾納統王朝(西元前2112年—西元前2095年)而屬於重要古蹟的阿達卜城,被發現於1903年,挖掘者則為知名美國考古學家詹姆斯·班克斯。 Category:伊拉克城池遗址 Category:苏美尔遗址.

新!!: 苏美尔和阿達卜 · 查看更多 »

阿萨鲁卢杜

在苏美尔和阿卡德神话中阿萨鲁卢杜(Asaruludu)是阿努纳奇神之一,库阿尔城的保护神。恩基(埃亚)之子。他以咒语、驱魔、医疗、魔法等保护人类。他的名字也被拼写阿萨鲁卢杜、阿萨卢希(Asarluhi)和纳舒厄(Namshub)。 由于纳舒厄是“闪光”之意,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位保护神-“照亮我们道路的闪光之神”。《埃努玛·埃利什》将他描写为“光之神”。另一个版本称他是“火焰之剑的主人”与“最安全的确保者”。随着巴比伦城的崛起和马尔杜克地位的提高,阿萨鲁卢杜逐惭与他混同。.

新!!: 苏美尔和阿萨鲁卢杜 · 查看更多 »

阿魯利姆

阿魯利姆(楔形文字: ,蘇美爾語:a2-lu-lim)是蘇美爾傳統上的第一位埃利都王,亦是第一位蘇美爾王,傳說在他在位時代前後,埃利都的守護神恩基將文明帶給了蘇美爾人。 根據巴比倫尼亞與聖經傳統中的世代,哈羅教授(William Wolfgang Hallo)認為阿魯利姆實際上是半人半魚的七聖哲(Apkallu)之一,且可能與聖經世系中提到的以挪士(Enosh)為同一人,并認為他的名字意思為“鹿”。而謝伊教授(William H. Shea)認為他是與亞當同時代的人,而後者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傳統中中的智者阿達帕(Adapa)。.

新!!: 苏美尔和阿魯利姆 · 查看更多 »

阿达德

阿卡德语中的阿达德(Adad)和苏美尔语中的伊什库尔(Ishkur)以及亚拉姆语中的哈达德(Hadad)都是巴比伦-亚述神殿中风暴神的名字。所有这三个名字通常都用语标符号写为“dIM”。阿卡德神阿达德与闪米特神哈达德在名称和功能上同源。傳入迦南後被尊為巴力哈達(Baal Hadad,即巴力,Baal)。 在阿卡德神话中,阿达德也被称为“拉姆曼”(Ramman)“雷神”,与亚拉姆语中哈达德的绰号“临门”(Rimmon)同源。拉姆曼以前被许多学者错误地认为是一位独立的巴比伦神,后来才确认为是亚摩利神哈达德(Hadad,也作Baal Hadad)。 苏美尔的伊什库尔出现于在“法拉”发现的神名表中,但远不如后来的阿卡德神阿达德重要,部分原因可能是巴比伦南部地区风暴和降雨稀少,那里的农业主要依赖灌溉而非天然雨水。此外,大神恩利勒和尼努尔塔也有风暴神的特征,因此也削弱了伊什库尔的独特性。他有时会显示为他们二者中某一位的助手或同伴。 恩基在指定众神的分工时,他让伊什库尔巡视宇宙。在一则祷文中,一再宣称伊什库尔是“伟大闪耀的公牛,你的名字是天堂”,并称他为“卡尔卡拉”(Karkara)之主、恩基的孪生兄弟、丰裕之主、驾驭风暴的主宰,天堂之狮。 在其他文献中,阿达德/伊什库尔有时是月神南纳/欣与宁伽勒的儿子及乌图/沙玛什(Utu/Shamash)和因南娜/伊什塔尔的兄弟。偶尔,他也被说成是恩利勒的儿子。 阿达德/伊什库尔的配偶(无论是早期的苏美尔,还是后期的亚述文献中)是“谷物女神”沙拉,有时又她与大衮神有关。在最早的文献中,她也被称作“古巴拉”(Gubarra)。火神吉比尔(Gibil),阿卡德名为"格尔拉"(Gerra),有时被看作是伊什库尔和沙拉的儿子。 代表阿达德/伊什库尔的特定动物是公牛。他自然而然地被当作安纳托利亚的风暴之神“忒舒勃”(Teshub)。偶尔,阿达德/伊什库尔也被看成是亚摩利人的神-“阿穆鲁”(Amurru)。 阿达德/伊什库尔在巴比伦的崇拜中心是南方的卡尔卡拉,他的主神殿是“卡尔卡拉寺庙”(E.Karkara);他的配偶沙拉被供奉在“杜尔库神庙”(E. Durku)。但在亚述,对他的崇拜特别朝他武士的一面发展。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公元前1115年至公元前1077年)统治起,在亚述,阿达德与安努共享二处圣殿。祈祷中,安努经常与阿达德关联。在亚述国王的名字中可经常发现阿达德的名字及别名、绰号(如:达杜、比尔、达德达)等。 在赞美诗、咒语以及供奉铭文中的阿达德/伊什库尔呈现出两种特性。一方面,他是应季送来雨水、让土地变得肥沃的神;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产生风暴,带来破坏和毁灭的神。他在碑石和滚筒印章(有时带长角形冠盖)被刻画成闪电和霹雳(有时是矛的形状)。在诗歌中,该神阴暗的一面整体上占居主导地位。他与太阳神沙玛什有紧密的关系,由于这两位神的结合控制了大自然的交替,导致他也拥有了一些属于太阳神的特点。 通常沙玛什和阿达德被结合到一起成为预言和占卜之神。通过检视祭祀牲畜的肝脏、观察水盆中的气泡或观测天象运动来获取沙玛什和阿达德的指示,二者在仪式中通过占卜连接,同时被调用。同样,在编年史和国王还愿铭中,当涉及到神谕时,沙马什和阿达德总是被称为众神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一般被称"预言的主宰”贝勒比里(bele biri)。.

新!!: 苏美尔和阿达德 · 查看更多 »

阿济木亚

阿济木亚(DAzimua)是一位苏美尔神话中的女神,是降生来为恩基医治疾病的八大神之一。她是宁吉什济达(Ningishzida)的妻子,也是冥界中的书写女神。她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尼娜济木亚”(Ninazimua)。.

新!!: 苏美尔和阿济木亚 · 查看更多 »

阿撒托斯

阿撒托斯(Azathoth)是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中的一个邪恶存在,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只在他发表于《诡丽幻谭》(Weird Tales)上的一个同名短篇小说裡提到过它,他逝世之后,才由别的作者进一步完善了它的形象。 阿撒托斯是外神们的领袖,它的别名又叫“盲目痴愚之神”(The Blind Idiot God)、或“原初混沌之源核”(Seething Nuclear Chaos)、或“魔神之首”(the Daemon Sultan),有时也被称为“万物之主”(Lord of All Things)。撒达·赫格拉(Xada-Hgla)是它的化身。 有一种说法将阿撒托斯等同于苏美尔神话里的魔神“阿扎格·托斯”(Azag-Thoth),但这是不正确的。所谓“Azag-Thoth”出自西蒙的《死灵之书》,而那只是那本书建立在苏美尔神话、以及别的一些神话上的虚构而已。.

新!!: 苏美尔和阿撒托斯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世界(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是指分布于西亚和北非,主要以阿拉伯语作為主要語言的国家。從西邊的毛里塔尼亞延伸至東邊的阿曼,橫跨非洲北部與亞洲西部,總共包括22個國家。其人口總和約為3億5800萬人,生產量多於1兆6000億美元,經濟上以每年5%增長。阿拉伯世界的生產量佔穆斯林世界總生產量的40%。.

新!!: 苏美尔和阿拉伯世界 · 查看更多 »

蘆葦筆

蘆葦筆是用蘆葦作成的書寫工具,是西方書法的一種古老工具,歷史非常悠遠。遠至美索不達米亞時代的楔形文字,就是用蘆葦筆在黏土上寫成的。後來蘇美人將蘆葦筆改良,將書寫的那一端以三個大斜切面削尖,簡易的蘆葦筆大至就成形了。它是後世鵝毛筆和鋼筆的前身。埃及出土的文物中,也有蘆葦筆和裝筆的盒子,表示蘆葦筆不僅用來寫在黏土上,也寫在埃及的莎草紙上。 中世紀有羊皮紙出現之後,蘆葦筆才漸漸地被淘汰。.

新!!: 苏美尔和蘆葦筆 · 查看更多 »

蘇民牧

蘇民牧(),字乃徯,山西澤州高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苏美尔和蘇民牧 · 查看更多 »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的地中海区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会酿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在古埃及文化中,葡萄酒(紅酒)和血相關聯,這種象徵關係也影響了附近地區產生的的宗教。在中國文化中,與葡萄酒有關的詩詞文學始自漢朝,多視葡萄酒為一種美酒。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按照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及甜型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平静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葡萄酒的原料-葡萄,最早產於中國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葡萄亦在西汉时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到中国。目前葡萄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国,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由於法国气候温和,除了北部诺曼底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義大利與西班牙也是傳統的葡萄酒大國,以往多生產一般餐酒,但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有酒商走精緻路線,目前也有生產評價極高的葡萄酒。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雖然不多,但是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也產出不少精緻的珍釀。歐洲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通稱為舊世界葡萄酒,其他區域生產的葡萄酒,則稱為新世界葡萄酒,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比如英国也开始尝试生产起泡葡萄酒。.

新!!: 苏美尔和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那布·穆金·阿普利

那布·穆金·阿普利(约公元前978年—约公元前943年在位)(Nabû-mukin-apli)巴比伦第八王朝国王。他在位36年,不断受到阿拉米亚人入侵,使宗教仪式无法进行,后者在底格里斯河与埃兰之间的巴比伦尼亚定居。同时,迦勒底人也进攻他的领土,并在苏美尔定居。.

新!!: 苏美尔和那布·穆金·阿普利 · 查看更多 »

肛交

肛門性交(Anal intercourse),简称肛交,一般是指將勃起的陰莖與人類的肛門和/或直腸互相接合並彼此摩擦的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令自身獲得性快感See for anal sex information, and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toris.

新!!: 苏美尔和肛交 · 查看更多 »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考古學上继青铜时代之后的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时代。这是在实际上所说的铁器时代是指的早期阶段,在晚期各国都已经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也就多以各国的朝代来称呼其时代。当时人們已能冶铁和製造鐵器作为生产工具。其與之前時代的主要區別在於農業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模式。 鐵器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最後的主要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不同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有所不同,即使同在歐洲,日耳曼地區和羅馬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亦有所不同。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是赫梯王国,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年左右。中国在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末年,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 雖然各地區進鐵器時代的時間不盡相同,亦難以以準確的年份標示,但鐵器時代與之前時代的區別仍是十分明顯的。鐵器時代是指已經能運用很複雜的金屬加工來生産鐵器。鐵的硬度,高熔點與鐵礦的高蘊含量,使得鐵相對青銅來說來得便宜及可在各方面運用,所以其需求很快便遠超青銅。 在美洲及大洋洲的鐵器時代並不是發展自青銅器時代,因為鐵的運用是由歐洲探險家傳入的。.

新!!: 苏美尔和铁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铜(copper)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u(来自cuprum),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組成众多種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copper、cuivre和Kupfer的来源。二价铜盐是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膳食矿物质,因为它是呼吸酶复合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关键组分。软体动物和甲壳亚门动物的血液色素血蓝蛋白中含有铜。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则是含铁的复合物血红蛋白。铜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和骨骼中。铜的化合物可用作、杀真菌剂和木材防腐剂。.

新!!: 苏美尔和铜 · 查看更多 »

自慰

自慰,又称自渎、自淫或手淫,是指自行刺激性器官而获得性快感或達到性高潮的行為。自慰時可能用手、手指、日常物品或專門的性玩具等來進行性刺激。伴侶間互相刺激性器官的行為稱為相互抚慰,可取代插入式性行為。研究發現自慰雖然有各種不同形式,但皆為普遍存在的人類行為,無分性別與年紀,雖然頻率有變化。對於性的健康態度能帶來許多醫學和心裡上的益處。“淫”在中文中有「過多」、「沉迷」和「不正當」的意思,「瀆」則有「不尊重」的意思,都屬于貶義詞,故此現代比較傾向稱其為自慰,因為科學家並未發現適當的自慰與任何形式的心理或生理異常之間有關。 自史前時代開始,許多藝術和文學作品就已有關於自慰的描繪。在18和19世紀時,部分歐洲的神學家和醫生曾用「可憎」、「可悲」和「醜陋」來形容自慰行為,但到了20世紀,將自慰視為禁忌的觀念已經逐漸不復存在。在藝術、流行音樂、電視、電影和文學中對於自慰的討論和描繪持續增加。各宗教間對於自慰則有不同見解,有些宗教認為自慰會造成靈性層面的傷害,有些宗教則認為自慰在靈性層面上並無害,而亦有宗教對自慰採用的觀點。從古至今,自慰的合法性也經過多次變遷,而公開自慰在現今大多數的國家屬違法行為。 在西方世界,私下或與伴侶間的自慰通常被認為是健康正常的性娛樂,許多正式的醫療機構也在宣傳折頁或政策中表達同樣的看法。科學家也觀察到不同物種的許多動物亦有自慰行為。.

新!!: 苏美尔和自慰 · 查看更多 »

自慰史

自慰史介紹人類性史上對自慰的社會態度、科學研究、倫理以及藝術描繪的變化。 自行刺激性器官在不同的宗教、立法、社會爭議、維權行動以及性學研究者中各有不同的觀點。社會對自慰的禁忌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時期中差異很大.

新!!: 苏美尔和自慰史 · 查看更多 »

金字形神塔

金字形神塔(英語:ziggurat,苏美尔语:/u6-nir,意思是“建造在一塊高地上”)是古代蘇美爾人建造的祭奠神祇的神廟,是蘇美爾人神祇崇拜的象徵性建築物。.

新!!: 苏美尔和金字形神塔 · 查看更多 »

金星冕状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苏美尔和金星冕状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金星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金星表面地质特征。金星是距太阳第二近的行星,被划分为一颗类地行星,由于与地球有相似的大小、重力和构成(金星是大小和距离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有时也称之为地球的“姊妹星球”。金星表面覆盖着厚密的云层,并存在曾经有过剧烈火山活动的明确证据,拥有类似于在地球上所发现的盾状和复式火山。 注:以下中文名称主要引用《世界神话辞典》198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观》1993年世界文化出版公司。.

新!!: 苏美尔和金星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釀酒葡萄

釀酒葡萄(學名:Vitis vinifera),又名欧亞葡萄或欧洲葡萄,属葡萄科植物。 野生葡萄一般稱為野生亞種(V.

新!!: 苏美尔和釀酒葡萄 · 查看更多 »

长生不老

長生不老,指壽命長而不會衰老。相近的辭彙還有長生不死(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擁有無限的壽命,但依舊會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不會衰老與死亡)、不朽(Immortality)與永生(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永遠生存而不會死亡)。水螅、燈塔水母是目前已知不會衰老的生物。.

新!!: 苏美尔和长生不老 · 查看更多 »

长颈鹿

长颈鹿属(学名:Giraffa)是一屬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共有四個物種,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一般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公斤。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 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与鹿和牛有亲缘关系,但属于不同的科,即长颈鹿科。长颈鹿科包括长颈鹿和霍加狓两种动物。 中国典籍关于长颈鹿的记载,最早出自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出产的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中称非洲长颈鹿为徂蜡:“状如驼驰,而大如牛,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时值郑和第四次出海,榜葛次国(今孟加拉)使臣将一只长颈鹿进贡给明成祖,以“麒麟”为名,据说乃东非土语中的长颈鹿名称giri之音译;在中国传说中,麒麟为祥瑞之兽,明成祖便将其视为祥瑞之兆,命人撰文并绘图记录,以此标榜自己施政的伟大。存世的图像记录仅有传沈度所绘的《麒麟图》。该典故流传甚广。长颈鹿在日語及韓語中的名称皆源于麒麟(日语:キリン),在閩南話中也称为「麒麟鹿」。.

新!!: 苏美尔和长颈鹿 · 查看更多 »

腾格里

腾格里(突厥语: ;Тангра;Tanrı;),是古代阿尔泰语系一些游牧民族对于天的称呼,是萨满教腾格里信仰的中心神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腾格里”一词最早出于匈奴,写作“撑犁”。匈奴君主单于的全称即为“撑犁孤涂单于”,意为「如天一般廣大的上天之子」。 其后,鲜卑、柔然、突厥以至蒙古等草原民族均继承了腾格里信仰。与突厥同族的敕勒发展出了“苍天”(Koke Tengri)的概念,而蒙古人将蒙哥·腾格里(突厥语是Mangu Tangri,蒙古语是Mongke Tangri,汉语译作长生天)作为最高信仰。在之后,由于受到佛教、印度教等影响,腾格里被加上了各种称呼,分裂成为众多神灵,17世纪后甚至出现了“九十九腾格里”的说法。 今日土耳其语中,“神”一词为自腾格里转化而来的“Tanrı”,其穆斯林信众不但以此词称呼基督教的上帝,甚至还在非正式的场合代替来自阿拉伯语的安拉之名。在欧洲可萨人与保加尔人、马扎尔人、阿瓦尔人也曾信仰腾格里。德国历史学家弗里茨·霍梅尔(Fritz Hommel)认为可能该词起源自苏美尔人的“Dingir”一词,意为“神”或者“明亮的”。.

新!!: 苏美尔和腾格里 · 查看更多 »

腓尼基

腓尼基(腓尼基语:;Phoenicia;Φοινίκη;فينيقية;埃及语:fnḥw (fenkhu))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地区,其范围接近于如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腓尼基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乃犹太人的近邻。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他们的腓尼基字母,與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同源。.

新!!: 苏美尔和腓尼基 · 查看更多 »

苏美尔

苏美尔(阿卡德語:Šumeru;蘇美語:,ki-en-ĝir15)為目前發現於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體系,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被定期为距今约56世纪前。.

新!!: 苏美尔和苏美尔 · 查看更多 »

苏美尔王表

蘇美王表是一份古代文献,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各地,使用苏美尔语书写。目前发现总共有十六份。互相之间基本相同。.

新!!: 苏美尔和苏美尔王表 · 查看更多 »

苏美尔语

蘇美爾語(/eme-ĝir15,意為「本地語言」)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蘇美爾人使用的一種孤立语言,屬於從公元前第三千紀起兩河流域大範圍的文化交流造成的蘇美爾-阿卡德雙語社會(bilingualism)中流通語言的一種,在這個過程形成的途中,屬於孤立語的蘇美爾語在詞彙、句法、形態、音系等方面都對屬於東閃米特語的阿卡德語造成了重大影響。 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蘇美爾語的地位逐漸被阿卡德語替代。但它作為書面、文學、科技、宗教語言在兩河流域一直被使用到公元1世紀左右。.

新!!: 苏美尔和苏美尔语 · 查看更多 »

苏马连人

#重定向 苏美尔.

新!!: 苏美尔和苏马连人 · 查看更多 »

苏末人

#重定向 苏美尔.

新!!: 苏美尔和苏末人 · 查看更多 »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新!!: 苏美尔和LGBT歷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NIN

苏美尔文字NIN(来自阿卡德符号“EREŠ”的读音)表示一位女王或女祭司,也常翻译为“女士”。其他译法有“女王”、“夫人”、“女主”和“女主宰”。 许多女神被称为“NIN”(宁),如:“DNIN.GAL”(宁伽勒-伟大的女主),“DÉ.NIN.GAL”(大神庙女主),“DEREŠ.KI.GAL”(埃列什基伽尔)和“DNIN.TI”(宁提)。 复合词“NIN.

新!!: 苏美尔和NIN · 查看更多 »

XUL

XUL( )是英文「XML User Interface Language」(XML用户界面语言)的首字母縮寫。它是為支持Mozilla系列的應用程式(如Mozilla Firefox和Mozilla Thunderbird)而開發的使用者界面標示語言。顧名思義,它是一種應用XML來描述使用者界面的標示語言。XUL被实现为一种XML的方言。它允许以类似写网页的方式编写图形用户界面。.

新!!: 苏美尔和XUL · 查看更多 »

果酒

水果酒(Fruit wine),以植物果實為原料,發酵而成的酒精飲料。是人类最早学会酿造的酒。最常見的原料為葡萄,製成葡萄酒,早在6000年前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已经会酿造葡萄酒了。其他如梅子、蘋果、黑莓等,也可以製成酒。 自然界中的单糖大部分存在于各种水果之中,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水果中的糖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可以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早在几万年以前,人类已经会贮存食物,采集贮存的水果。经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产生酒精。尤其在湿度较高的欧洲,对酒精比较敏感的孕妇吃了这种水果可能会流产。经过几万年的自然选择,欧洲的白种人对酒精都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大部分人喝酒脸不变色;而在亚洲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又干燥,水果不容易发酵,缺乏这种自然选择的机会,因此黄种人酒精过敏的比例较高,大部分人喝酒都会脸红,尤其是从未接触过酒精的印地安人,有一种说法认为印地安民族是毁于白种人带去的酒和梅毒。 另一種水果酒的製造方法,是將果實直接混入酒精飲料中,製成雞尾酒。或是以蒸餾酒浸泡果實,之後製成酒。.

新!!: 苏美尔和果酒 · 查看更多 »

恩基

恩基(Enki,; 苏美语: dEN.KI(G)),又译为恩奇,是苏美神话中的一位水神,后在阿卡德和巴比伦神话中被称为埃亚。他原本是埃利都的守护神,但后来对他的崇拜遍及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以及迦南、赫梯、胡里特等民族。他是工艺(gašam)、恶作剧、水、海水、湖水、聪慧(gestú,字面意思“耳朵”)和创造(“Nudimmud”:“Nu”.

新!!: 苏美尔和恩基 · 查看更多 »

恩基鏈坑

恩基鏈坑(Enki Catena)是位於木星衛星木衛三的一組鏈坑,總長161.3公里,中心座標38.8°N,13.6°W。該鏈坑以蘇美爾水神恩基命名。.

新!!: 苏美尔和恩基鏈坑 · 查看更多 »

恩納圖姆

恩納圖姆(Eannatum),(约前2450年前后在位)。是蘇美拉格什的國王,也是目前能辨識最早的國王之一。恩納圖姆是國王烏爾南什(Ur-Nanshe,在位時期為前24世紀)的孫子,他曾經征服埃蘭。.

新!!: 苏美尔和恩納圖姆 · 查看更多 »

恩美巴拉格西

恩美巴格拉西(Enmebaragesi),约公元前2600年的苏美尔城邦基什的国王。 恩美巴格拉西的名字出现在《苏美尔王表》上,《苏美尔王表》提到他征服了埃兰,并且说他在位时间长达900年。 考古学家在尼普尔发现的一个花瓶碎片上刻有他的名字,从而证实他是确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同时,他也是目前已知的苏美尔列王中的最早的一位。 恩美巴格拉西也是《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基什王阿伽的父亲。.

新!!: 苏美尔和恩美巴拉格西 · 查看更多 »

恩比卢卢

恩比卢卢(Enbilulu)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河流和运河神。在创世神话中,他被大神恩基安排负责圣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此外,他还是灌溉和农业之神。在苏美尔《恩利勒和宁利勒》故事中,他是他俩的儿子。在巴比伦时代,他成为埃亚(EA)与阿达德(Adad)有联系的儿子。 在《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中,据说恩比卢卢“知道水的秘密”和“大地下流动的河流”。另一个版本称他掌管牧场和水源、开掘水井、分摊水域、“使万物蓬勃的主宰”。 不同的《埃努玛·埃利什》译本使得恩比卢卢成为了三位作用不同的神,它们是:恩帕敦“Epadun”(知晓大地最细微的形状);恩比卢卢古伽勒“Enbilulugugal”(“作物丰产之主”,主管万物生长之权);赫伽勒“Hegal”(“为大地提供丰沛雨水及人类食用的作物”,通常被称为农艺和农业之主以及掌握五金之秘的神)。.

新!!: 苏美尔和恩比卢卢 · 查看更多 »

恩扎克

恩扎克(Enshag)或恩扎加克(Enshagag)是苏美尔神话中为医治恩基的疾病而降生的八大神之一。他被恩基指定为狄尔蒙(Dilmun)之主。.

新!!: 苏美尔和恩扎克 · 查看更多 »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希伯来语Tiglath-Pileser III ,聖經名為 提革拉毘列色),(),亚述国王(前745年-前727年在位),巴比伦国王(前729年-前727年在位)。阿卡德语名图库尔蒂-阿皮尔-伊沙拉(阿卡德語:Tukultī-apil-Ešarra)。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是亚述新王国时期最重要的君主之一,更被认为是新亞述帝國的创建者。经过他的努力,亚述国家再次从衰弱走向强盛。.

新!!: 苏美尔和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杜木兹

杜木兹(Dumuzi)或杜木兹德(Dumuzid),被称为“牧人神”,产生于苏美尔巴德·提比拉(Bad-tibira)城 ,根据苏美尔国王谱系,他是大洪水前的传奇时期第五王朝的一位国王。这谱系表还指出,杜木兹统治了36000年。.

新!!: 苏美尔和杜木兹 · 查看更多 »

格尔拉

格尔拉(Gerra,又称:Girra)是巴比伦和阿卡德神话中的火神,从早期苏美尔神话中的吉比尔火神演化而来。他是安努和安图的儿子。.

新!!: 苏美尔和格尔拉 · 查看更多 »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蘇美爾人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西臺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渐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英語的cuneiform源於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意思是“钉头文字”)。.

新!!: 苏美尔和楔形文字 · 查看更多 »

欣 (神话)

欣(Sin),又作“南纳”、“纳兹纳尔”(苏美尔语:DŠEŠ.KI, DNANNA)、“祖恩”(古阿卡德语:Su'en)、“苏因”(古亚述语)。是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等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月神。“南纳”(Nanna)是苏美尔之神,恩利勒和宁利勒(Ninlil)的长子,并演变为闪族神话中的“欣”。南纳/欣的崇拜中心主要有二个,分别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城(Ur)和北部的哈兰城(Harran)。.

新!!: 苏美尔和欣 (神话) · 查看更多 »

欧贝德时期

欧贝德时期 (公元前6500-公元前3800) 是一个美索不达米亚的史前时期,與薩邁拉文化後期處於同一時代。该遗址位于伊拉克南部濟加爾省的欧贝德 (العبيد),在乌尔古遗址的西面。当地政府将它归为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文化到铜石文化,它代表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沖積平原上最早的人类定居生活。欧贝德文化持续了从公元前53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的乌鲁克时期漫长年代。在欧贝德时期,人们学会了使用车轮并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新!!: 苏美尔和欧贝德时期 · 查看更多 »

殘存國家

殘存國家(rump state),又譯為殘存政府、偏安國家、偏安政府、偏安政權,政治學名詞,意指一個原先的大國家或大政府,因為國家分裂Tir, J., 2005-02-22 "Keeping the Peace After Secessions: Territorial Conflicts Between Rump and Secessionist St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Hilton Hawaiian Village, Honolulu, Hawaii Online.

新!!: 苏美尔和殘存國家 · 查看更多 »

残存国家列表

残存国家列表,列舉歷史上及當代的殘存國家。.

新!!: 苏美尔和残存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母權

母權或母權制(matriarchy 或 gynecocracy)指的是一種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型態,其領導權由女性,尤其是由社群中的母親所掌握。 目前仍未發現任何明確的母權社會,即使有許多社會已証實為母系社會、母主社會(matrilocal residence)與從舅居社會(Avunculism),特別是在亞洲與非洲的原住民社會,例如米南佳保人、摩梭人、柏柏爾人或圖瓦雷克人,以及歐洲的巴斯克人與撒丁人(Sardinian)。強大的從母居(matrilocal)社會有時稱為母主社會,而且關於母主與母權這兩個稱呼的界線,有著某些爭論。請注意即使在男嗣優先繼承(male-preference primogeniture)的父權社會,偶而也會出現女性君主,例如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或維多利亞女王。 依據《劍橋古代史》:「各地普遍存在著最高地位女神的現象,可能或多或少反映著埃蘭文明的每個時代都實行母權的這項特色」。埃蘭是伊朗的第一個高級文化,連同蘇美人,被認定是古代歷史中最高度發展的社會之一。 在19世紀的學術圈,假定母權代表著人類發展的一個早期階段——大多已在史前時代消失了,除了在某些「原始」社會當中——而且在以前相當普遍。這個假定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且在女性主義特別是在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脈絡下獲得顯著進展,但如今這個假定已大多受到質疑。 然而,某些學者與考古學家,例如金布塔斯(Marija Gimbutas)與 Riane Eisler描述他們對於「以女性為中心」社會的概念,這是圍繞在史前時代與古代文明的地母神崇拜,他們運用了「教母」(matristic)這個術語,來展現這種母親形象的影響力或主導性。這個「以女性為中心」社會的概念也由19世紀知名的考古學家巴霍芬(J.)所證實,他的三巨冊《神話、宗教與母權》()影響了幾位古典學家,例如 Jane Harrison、阿瑟·埃文斯、Walter Burkert 與 James Mellaart。.

新!!: 苏美尔和母權 · 查看更多 »

水楊酸

水楊酸(又名柳酸,源于拉丁文的“杨柳”,或鄰羥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水楊酸易溶於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松節油,不易溶于水,20°C时溶解度为每100毫升0.2克。存在於自然界的柳樹皮、白珠樹葉及甜樺中。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可由水杨苷代谢得到。它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也是一种植物激素。水杨酸具有与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相近的结构与药效,也可用于治疗痤疮。.

新!!: 苏美尔和水楊酸 · 查看更多 »

水族箱

水族箱又称为水族缸或水族槽,是为观赏用、專門飼養水生動植物的生态箱,通常至少有一面為透明的玻璃或高強度的塑料。水族箱內人工飼養的通常為魚類,但亦可是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海洋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和适应水中生长的植物。水族飼養是世界各地盛行的嗜好之一,全球約有6千萬名爱好者,並持續成長和專業化。 人們很早就懂得飼養水族生物,但直到1850年代,玻璃所製成的水族箱成為當時的一個新玩意,人類水族從由上到下的變成側面的立體欣賞場景。隨著發展出更複雜的水族系統如照明、過濾系統,魚變得更加健康,且因為穩定飼育的長壽,逐漸變成一種家庭寵物的產業模式。 水族箱的種類有很多變化,由簡單的只飼養一條魚的小水族箱,到複雜得需要配備精密支援系統的生態模擬大型水缸。海洋生物館裡的水族箱可以非常巨大,以阿拉斯加水族館為例,水族箱容量逹5,400立方米,飼養著約580個水生生物品種。水族箱一般分為淡水或鹹水、熱帶或低溫並有著與之相配的設備。這些是決定飼養哪類生物的條件。水族生物多數是於野外捕捉,但也有部分是可作人工繁殖,以供應水族貿易。 雖然一般人認知中的水族飼養,花費不多、時間與責任也較輕,但少為人知的是水族對專業的要求也可以達至極高水平,相對飼養貓狗的學問更為深入,一些愛好者、專家會盡力維持水族箱內的生態,並模擬所飼養生物的天然居住環境,這仰賴大量的知識的攝取、精進。水族箱的水質控制,包括了管理營養的流出及流入,更需要注意的是廢物管理。水族箱內的氮循環是指氮元素從食物中流入箱內,生物進食後將其轉化成有毒的氮廢物,再由箱內的益菌轉化成毒性較低的氮化合物。要維持一個良好的水族環境,還需要恰當的物種選擇、生物負荷管理及良好的環境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除此之外,美觀與否也是觀賞性水族的一大要點之一。.

新!!: 苏美尔和水族箱 · 查看更多 »

汉谟拉比

漢摩拉比(或譯--、漢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語,演變自亞摩利語 ˤAmmurāpi (ˤAmmu「父系的親人」與 Rāpi「治療者」);阿拉伯语:),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國王(約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在位)。在一連串戰爭中,他擊敗鄰國,將巴比倫的統治區域擴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从而成為巴比倫尼亞帝國的第一任國王。儘管他的帝國掌控了整個兩河流域,他的繼承者卻無力保持他的偉業,帝國最終走向衰亡。 漢摩拉比以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而聞名,在現代被譽為古代立法者。漢摩拉比法典是-zh-hans:信史; zh-hant:歷史時代;-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寫於超過2.4公尺(8英尺)高、於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核心論點是報復主義。.

新!!: 苏美尔和汉谟拉比 · 查看更多 »

汉比

在苏美尔和阿卡德神话中汉比(Hanbi)或汉帕(Hanpa)是帕祖祖、恩基和胡姆巴巴(Humbaba)的父亲。除了与帕祖祖的关系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角色。.

新!!: 苏美尔和汉比 · 查看更多 »

汉文化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樂、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義、礼、智、信五常为核心,汉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唐律疏議附錄:唐律釋文,卷第三名例,段末》曰:“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華,非同遠夷狄之俗:被髮左衽,雕體文身之俗也。”。礼仪是汉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也是六艺之首。《史记·秦本纪》中秦穆公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新!!: 苏美尔和汉文化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苏美尔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沙玛什

沙玛什“Shamash”(阿卡德语:Šamaš“太阳”),是美索不达米亚本地神,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神殿中的“太阳神”。沙玛什是巴比伦和亚述神话中对应苏美尔乌图神的正义之神。阿卡德语:šamaš 与叙利亚语:šemša、希伯来语:šemeš(שֶׁמֶשׁ)和阿拉伯语:šams(شمس)同源。.

新!!: 苏美尔和沙玛什 · 查看更多 »

沙罗周期

沙羅週期是18年11天又8小時(大約6585日)的食的週期,可以用來預測太陽和月球的食。經過一個沙羅週期,太陽、地球和月球回到相似的幾何對應位置上,於是將發生幾乎相同的食。.

新!!: 苏美尔和沙罗周期 · 查看更多 »

沙鲁尔杖

沙鲁尔杖(Sharur)是意味“千钧之击”的武器,尼努尔塔神(Ninurta)的神话象征。苏美尔神话描述它为一种能讲话的钉头杖。据认为它可能是其他神话中(如亚瑟王传说)所出现的类似武器的前身。.

新!!: 苏美尔和沙鲁尔杖 · 查看更多 »

沙拉 (女神)

沙拉(Shala)是古苏美尔神话中的谷物和慈悲女神。谷物和慈悲结合的象征,反映了苏美尔神话中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古苏美人相信丰收是神慈悲的行为。其他的传说认为沙拉是谷物神“大衮”(Dagan)的妻子,或暴风神伊什库尔/阿达德(Ishkur/Adadthe)的配偶。她随身带着一杆饰有狮首弯刀的双头杖。.

新!!: 苏美尔和沙拉 (女神) · 查看更多 »

波尔西帕

波尔西帕(Borsippa),伊拉克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东岸西南方。约出现于苏美尔时期,该城凭借出色的塔庙建筑而闻名于美索不达米亚诸城邦。19世纪中后期起由一批西方考古学家对该城遗址进行了勘察与发掘,出土的楔形文字铭文阐释了该城的建筑状况与其修造影响。.

新!!: 苏美尔和波尔西帕 · 查看更多 »

波兰球

波兰球(Polandball),也被称作国家球(countryball),是一种由互聯網用户原创而具有惡搞的成份的網路迷因。波蘭球興起於2009年一個名為Krautchan.net的德国贴图版网站。在這種漫画中,特定的国家或地區會由它們的國旗以球状形式(部份國家,例如:德意志帝國丶以色列等為例外)的卡通角色代表,並採用蹩脚英语互动或對話。作者會以特定國家的傳統形象、国际关系、地區衝突乃至歷史事件作為題材。波蘭球沒有特定的創作者,而且題材及內容廣泛,但大致上这种独树一帜的漫画风格形容仍會一律称作“波兰球”(不管於該漫畫中有没有出现波兰的角色)或者“国家球”。.

新!!: 苏美尔和波兰球 · 查看更多 »

法厄同星

法厄同星(Phaeton 或 Phaëton,有时也拼写为 Phaethon)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间的一颗假想的行星,它的毁灭被认为是导致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这颗行星是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儿子法厄同的名字命名的,他曾试图驾驶其父亲的太阳车,最终因失控而被宙斯击毙。 小行星3200Phaethon有时也会被错误地拼写为Phaeton。.

新!!: 苏美尔和法厄同星 · 查看更多 »

活性炭

活性炭(Active charcoal),亦稱活性碳(Active carbon)、活化炭(Activated charcoal; Activated char)或活化碳(Activated carbon),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碳物質。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也是做一個過濾器的主要物料。.

新!!: 苏美尔和活性炭 · 查看更多 »

涂油摔跤

涂油摔跤(Yağlı güreş),是一種自由式摔跤,是土耳其的国民运动。其得名于摔跤手在比赛前需将全身浸满橄榄油。"Güreş"一词也常用来描述欧洲和中亚突厥人参与的其他形式的摔跤运动,例如乌兹别克斯坦的克柔術、图瓦共和国的以及鞑靼人。摔跤手在土耳其语中被称为“pehlivan”,意为“英雄”或是“冠军”。其穿着一种手工缝制的皮制裤子,叫做“kisbet”(有时称作“kispet”),传统上用水牛皮制作,但现在多用犊皮。 自1362年起,在埃迪爾內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有组织体育竞技活动。在希腊北部东马其顿(塞雷地区)以及西色雷斯(罗多彼山脉)也会举行涂油摔跤节。: Στα «Χίλια» Δερίου το πρώτο επίσημο πρωτάθλημα πάλης με λάδι.

新!!: 苏美尔和涂油摔跤 · 查看更多 »

滚筒印章

滚筒印章是古代近东地区普遍使用的印章,通常刻有“图案故事”,在湿的粘土上滚动按压后,可留下连续的图案。滚筒印章发明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近东地区,具体位置在现今伊朗西南部的苏萨和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鲁克。滚筒印章的发明与后来楔形文字的发明有着密切联系。.

新!!: 苏美尔和滚筒印章 · 查看更多 »

戰術頭盔

戰術頭盔(combat helmet)或戰鬥頭盔(battle helmet)是一種頭盔,盔甲的一部分,專門設計來在戰鬥中保護頭部。頭盔是其中一種最古老的,並已知阿卡德帝國/蘇美爾在公元前23世紀就已經有佩戴,邁錫尼文明則在公元前17世紀開始使用,亞述為約公元前900年,古希臘和古羅馬亦有使用,戰術頭盔在中世紀期間的許多戰鬥戰鬥使用,直至17世紀末http://www.nps.gov/archive/colo/Jthanout/HisArmur.html。.

新!!: 苏美尔和戰術頭盔 · 查看更多 »

星座

弗雷德里克·德·威特在1670年绘制的星座图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领域应用颇广。对星座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不同的文明对于其划分和命名都不尽相同。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多数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傳下來的古希臘傳統星座為基礎。与此相对地,有一些广泛流传但是沒有被认可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参见恒星统称列表)。 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实它们之间可能相距很远。如果我们身处银河中另一太阳系,我们看到的星空将会完全不同。自古以來,人们对于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新!!: 苏美尔和星座 · 查看更多 »

星群

星群是天文學中出現在地球的星空中一種非正式星座型態的恆星集團。像星座一樣,它們基本上是由一些在相同方向上的恆星組成,但沒有物理上的實質關聯性,經常在與地球的距離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一個星群可以由同一個星座的恆星組成,也可以是來自多個不同星座的恆星。它們主要由簡單的形狀或少數的恆星構成,使它們的樣式很容易辨認,因此對正在學習辨認星座與在觀看夜空的初學者特別有用。.

新!!: 苏美尔和星群 · 查看更多 »

星期

星期又作週或者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每星期有7日。 中國古代七曜一詞,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天文占星學,又稱七政;漢朝的數學家劉洪著作七曜術講述天文算學,《後漢書志二律历》:「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於牛初。」;東晉范甯的《春秋穀梁傳序》:“陰陽為之愆度,七曜爲之盈縮。”楊士勳疏:“謂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曜。”五星指火、水、木、金、土。在唐代以前還未有使用七星指代輪回的7日或一週;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7日為一週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唐朝时期在西域和中国的交流中传入了中土獲得發展,再传入朝鮮半島,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袁嘉穀所定用「星期」代替「曜日」,到了民国以後星期被廣泛使用。.

新!!: 苏美尔和星期 · 查看更多 »

海地王朝

海地王朝(Sealand Dynasty)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任君主汉谟拉比死后,约公元前1730年由伊鲁马·伊鲁姆于南部苏美尔的沼泽地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城邦。亦名巴比伦第二王朝。该王朝持续近3个世纪,约于公元前1460年灭亡。.

新!!: 苏美尔和海地王朝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革命

新石器革命泛指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在不同地区同时出现的社会模式改变现象。它的基本内容人类族群从狩獵採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型。这一转型导致到了人类族群的定居,和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 新石器革命代表著人類和自然界的關係從被動適應環境轉變為利用和改造環境。此革命對人類社会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根据考古学研究,这种现象始于公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近东地区黎凡特,并且在八个不同地区相继发生。它具体表现为动植物的驯化,土地的开垦,建筑技术的提高等现象,不过它的意义远遠不止于對农学(农耕技术)的影响,它更促进了人类其它社会现象的发生,它從根本上改变了人類对于自然的依赖,更提高了食物来源的稳定性与量化生产的可能。这些变化促进了人口聚集化,创造了复杂且完整的社会分工体系, 經濟贸易體系,政治系统,社会阶级以及增加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例如私人产业制度和文字 )。我们可以在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城邦中观察到此现象的影响;它宣告着史前时期的结束,历史时代的开端。.

新!!: 苏美尔和新石器革命 · 查看更多 »

文学史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各形式历史发展的学科。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实际从人类有了语言后,口头文学就已经出现,自从人类发明了记录书写的工具-文字后,记录文学即开始产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写记录都能被称为文学,如帐目、科学研究当都不能算文学,文学应该是能对读者有所启示、娱乐和指导的文章,文学语言的发展可以增强人类交流的能力。 人类最早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然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人和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各自独立的发明了文字。文字记录的古代文献也留下了早期的文学作品,如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古埃及的《亡灵书》以及中国的甲骨文和《孙子兵法》竹简等。除了文字记录的文献外,有许多口头流传的,后世记录下来的,也是人类早期的文学作品,如中国的《诗经》,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等,以及许多民族的古代传说和神话等。.

新!!: 苏美尔和文学史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苏美尔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文字史

一般來說,文字的發展是漸進發展的,在現代的文字發展出來之前,已有許多的類文字(Proto-writing)系統出現,這些類文字和文字最大的差別在於這些符號通常都沒有包含語言上的資訊(例如語音等),而比較類似有系統的溝通或幫助記憶的符號。 现在普遍认为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一些人称为“丁头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存在不少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根據研究,這種最早的「文字」只是一種輔助記憶的工具,由簡化的線條構成,用以模擬所指的物體。如牛頭的線條表示牛,三角形內加一線表示女人,這些全是象形文字。隨着時間推移,象形文字不再只是代表它們所圖示的對象,而開始從上下文獲取更廣的含義。埃及的埃及象形文字较楔形文字稍晚(前3000年左右)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则是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现在广为使用的拉丁字母来源于希腊字母,而后者直接来源于腓尼基字母。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这几个阶段。要注意的是,这几个阶段只是表现了各种不同文字出现的顺序及相互关系,并不等于后者就一定比前者优越。不同类型文字的优劣应该结合其所记录的语言的不同特征来判断,只有能够准确地记录相应语言的特征的文字才是优秀的文字。从西方的观点来看,现在的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希腊字母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则来源于表意的埃及象形文字。而中国的汉字则经历了由表意为主向意音兼顾的过渡。早期的汉字中表意的象形字较多,后来,用形旁加声旁的造字法创造的形声字不断增多。在商代甲骨文里,形声字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说文》小篆里,形声字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现代汉字中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新!!: 苏美尔和文字史 · 查看更多 »

文明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文明拥有更密集的人口聚集地,并且已经开始划分社会阶级,一般有一个统治精英阶层和被统治的城市和农村人口。这些被统治的人群依据分工集中从事农业,采矿,小规模制造以及贸易的行业。文明集中权力,并且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作极大的延伸。 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指有人居住,並且有相當程度的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之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也可以指文化类似的人群,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

新!!: 苏美尔和文明 · 查看更多 »

文明帝國VI

是由Firaxis Games开发的回合策略游戏,是文明系列的最新作品,同时是庆祝该系列25周年的作品。游戏对应Microsoft Windows、Mac OS X及Linux平台,于2016年10月21日在全球发行。2017年12月21日登陆iOS平台(只支持iPad)。.

新!!: 苏美尔和文明帝國VI · 查看更多 »

摩羯宮

--,民間多寫為--,是占星术黃道十二宮之第十宮,源于魔羯座的星座图。它跨越黄道带天体的经度之间的270°和299°,指的是出生日期為12月22日-1月20日;天文學对应的星座是摩羯座。摩羯座被認為是性格內向的象徵,屬於四大星象中的土象星座,摩羯座的守護星是土星。此外,摩羯座的附庸星(也門占星學)為火星,代表火星是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 在熱帶星座中,屬於從每年12月22日到1月20日的太陽過渡區。在恆星占星術中,太陽大約在1月15日到2月14日在魔羯座過渡。而在密宗占星學中,摩羯座的神秘守護星為土星(在西方占星術中屬於入廟),層次守護星為金星。.

新!!: 苏美尔和摩羯宮 · 查看更多 »

撒迦利亞·西琴

撒迦利亞·西琴(Заха́рия Си́тчин;Zecharia Sitchin,)是一位在俄羅斯出生的美國籍民間科學愛好者,主張外星生物創造論,認為人類是由遠古外星人所創造。他就此題目寫有一系列的科普作品,共七冊,稱為《地球编年史》。.

新!!: 苏美尔和撒迦利亞·西琴 · 查看更多 »

擲賽遊戲

擲賽遊戲(Race game),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的塞尼特、盤蛇圖、蘇美的烏爾王族局戲,指用骰子、陀螺、長斫、貝殼等擲具隨機決定棋子沿棋盤路徑的前進步數,以抵達終點為勝利的版圖游戏。此詞名與定義由羅伯特·查爾斯·貝爾所創。 許多擲賽遊戲的行棋路徑以逆時鐘方向由外往內。有些不能吃子,如中國的陞官圖、香港的康樂棋、歐洲的賽鵝圖。有些到敵棋處時條件符合就可將敵棋去除、或是被敵棋阻塞,如五條盤碁、七條盤碁、八條盤碁、六博、格五、西藏雙六、樗蒲、打馬、北周象戲。 世紀上許多傳統遊戲棋盤普遍採用圓圈或交叉十字的擲賽遊戲,稱為十字戲類遊戲。.

新!!: 苏美尔和擲賽遊戲 · 查看更多 »

教育史

教育史,或教育的历史,是关于系统发展的教学和学习的历史。可以说,从人类的出现开始,每一代人,都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一代人拥有的价值观,传统,方法和技能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文明的传递被称作文明化,而学习社会价值观和正确行为的过程则叫做社会化。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历史本身,反映了人类的知识,信仰,技能和人类文化 当古老文明的传统习俗和知识变得越来越复杂时,很多技术就从熟练的人那里传授给后人。这些技术包括:畜牧技术,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建筑技术,军事技术,等等。 口头传统在没有书面语言的社会中极为重要。 在前工业化时代里,教育是和行政、法律、长途运输与商贸以及宗教等紧密联系的。 正式的学校教育只会在宗教场所或有钱有权的人的住所被提供给少数社会精英。 对孩童的广泛教育只是在最近150到200年出现的(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只是在近50年)。历史上,有的社会会为年轻人提供特殊的教育及培训,在欧洲和中国尤其如此。这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官员和商人。而大多数手工艺人的学习是在师徒关系中进行的。例如,在19世纪中叶以前,大多数的律师和医生都是这样学习专业知识的。.

新!!: 苏美尔和教育史 · 查看更多 »

所多瑪與蛾摩拉

索多瑪(Sodom;סדום)和蛾摩拉(Gomorrah;עמורה)是圣经中的两个城市,首次出現在《希伯来圣经》。因为城里的居民不遵守上帝戒律,充斥着罪恶,被上帝毁灭。后来成为罪恶之城的代名词。.

新!!: 苏美尔和所多瑪與蛾摩拉 · 查看更多 »

拉哈尔 (神)

拉哈尔(Lahar)是苏美尔神话中的牲畜神或女神。据一则神话讲,苍天神安努在“天地山”杜勒库创造了阿努纳奇(Annunnaki)诸神,然后又创造了牲畜女神拉哈尔和谷物女神阿什南(Ashnan),让她们向阿努纳奇(又释:阿嫩纳基)诸神提供粮食和饮料。那时,地上还没有人类,阿嫩纳基诸神不知道可以吃粮食和喝牛奶,只是象羊一样,饿了就吃青草、渴了就喝河水。拉哈尔和阿什南被创造以后,才给阿嫩纳基诸神提供粮食和牛奶。但他们吃了粮食仍感到饿,喝了牛奶仍感到渴。于是拉哈尔和阿什南根据大神恩基和恩利勒(Enlil)的神旨来到下界,住在人间,大地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此人类有了食物和饮料。有一次,这两位女神酒后争论起来:农业好处多?还是畜牧业好处多?恩基和恩利勒判定阿里什南是胜利者。这一神话也属于苏美尔文学中十分流行的“对话争论体”。.

新!!: 苏美尔和拉哈尔 (神) · 查看更多 »

拉哈穆

拉哈穆(Lahamu)是阿卡德神话中提阿玛特和阿勃祖的第一个女儿。她与其兄拉赫穆(Lahmu)生下了安沙尔(Anshar)和基沙尔(Kishar),而后二位又是第一神“安努”的父母。 拉哈穆有时显示为一条巨蛇,有时又被看成是一名身系红腰带、头上有6绺卷发的女人。有人认为该对神代表了海底的淤泥。在苏美尔神话中,拉哈穆是恩基(Enki)手下的一位水怪。 她与兄弟兼丈夫的拉赫穆从未被分开提起过。.

新!!: 苏美尔和拉哈穆 · 查看更多 »

拉玛什图

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拉玛什图(Lamashtu)(阿卡德语:dLa-maš-tu"; 苏美尔语:狄麦(Dimme)dDim3-me")是一位女妖、魔鬼、恶毒女神或半人半神的女怪物,她威胁产妇、虏掠婴儿,啃他们的骨头、吸他们的血,还进行其他一些恶行。她是天空之神安努(Anu)的女儿,她的表征物经常是梳子和纺锤。 拉玛什图被描绘成一种神话的传说生物,遍体长毛,狮子般的脑袋上长着驴的牙齿和耳朵,长长的手指和指甲,带尖爪的鸟脚。她的形象常常显示为一只站在或跪在驴身上,手握一条蛇,正在喂奶的母猪或母狗。她由此获得了一些与美索不达米亚恶魔莉莉丝相似的功能。.

新!!: 苏美尔和拉玛什图 · 查看更多 »

拉爾薩

拉爾薩(Larsa)是蘇美重要的城邦之一,位於烏魯克東南方25公里的區域,歷史可以追溯到前2900前以前。.

新!!: 苏美尔和拉爾薩 · 查看更多 »

拉貴爾

拉貴爾(Raguel、Raguil、Rasuil、Rufael、Raquel、Rakul、Reuel或Akrasiel)是一位天使,主要出現於猶太傳統中。 他被認為是公義的天使。他的名字意指「神的朋友」。 拉貴爾通常被指為公義、公平、和諧、復仇及贖罪的天使長。他有時也被指為「演講的天使長」。在以諾書第23章中,他是視察的七位天使之一。他的號碼是6號,而他的責任則是報復那些違背上帝律法的權威者。 拉貴爾的職責在猶太教和基督教傳統皆相同,他就像一位治安官或警官。拉貴爾的目的一直是追蹤那些墮落天使和惡魔,傳遞可怕的審判予那些越界者。他摧毀那些邪惡的靈魂,將墮落天使丟進地獄(在希伯來聖經舊約為「Gehenna」,在希臘新約中稱為「Tartarus」) 拉貴爾在經典著作聖經裡並未被提到,但在通常被認為偽經的以諾二書中,以諾是被天使拉貴爾及沙利葉接上天堂的凡人。 在其他的歷史參考資料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相近的人物,如巴比倫文化中的「拉格」或「拉古姆」(Rag 或 Ragumu),以及蘇美文化中的「里格」(Rig,意指說話或演講)。因此,這些相似的角色代表著在這些文化中的平衡。.

新!!: 苏美尔和拉貴爾 · 查看更多 »

拉赫穆

拉赫穆或拉赫是阿卡德神话中的神灵。.

新!!: 苏美尔和拉赫穆 · 查看更多 »

拉格什

拉格什(Lagash),苏美尔城邦,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铁罗(Telloh),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相汇处的西北,在乌鲁克城以东。.

新!!: 苏美尔和拉格什 · 查看更多 »

書吏

書吏又稱作抄寫員、文士,是古代一種專門為人紀錄事情或抄寫文本的職業。書吏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抄寫書籍,其內容可能是宗教文本、虛構故事、學術文本或教誨文學。有時候書吏還必須負責秘書行政等工作,诸如为君主、贵族、神庙、城市记录命令、管理商务。这项专业可以在所有文字社会中都有发现,但在印刷术到来时就失去了他的重要性与地位。日后,这项专业演化为公务员、记者、会计、打字员与律师。在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社会里,书吏也会在街头为读者提供服务。.

新!!: 苏美尔和書吏 · 查看更多 »

曼赞-古尔麦

曼赞·古尔麦(Mandzan Gurme),布里亚特神话中的众神之母。.

新!!: 苏美尔和曼赞-古尔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秀麦蘇美蘇美人蘇美爾蘇美爾文明苏梅尔文明苏美尔人苏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