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南縣縣長

指数 臺南縣縣長

#重定向 臺南市市長#臺南縣縣長.

43 关系: 劉博文十一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甲區七股區下營區二二八事件翁章梁高育仁高文瑞賴清德農田水利會胡龍寶蘇煥智葉國興鄭自才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臺鐵曾文溪橋陳唐山陳水扁李雅樵楊寶發朱立倫新潮流系憲法各表1930年臺灣1935年臺灣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56年臺灣195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6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77年臺灣198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81年臺灣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劉博文

劉博文(),台灣台南縣學甲鎮(今台南市學甲區)中洲社區西進里棧寮人,為第五任及第六任台灣臺南縣縣長,在地方上屬「海派」派系。任內因發生六甲鄉農地重劃弊案,導致劉博文被起訴停職,入獄後因病保外就醫,最後在家中上吊自殺。.

新!!: 臺南縣縣長和劉博文 · 查看更多 »

十一寇

十一寇是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時,在台灣出現的政治鬥爭名詞,為深綠支持者用以指稱民主進步黨11名立法委員(時任或曾任)。主要發起者為2006年12月中旬,全省聯播廣播電台政論節目《台灣人俱樂部》主持人章松根(化名「章天軍」)、鄭愉生(化名「阿生」)發起的手術刀行動。章天軍與阿生呼籲民進黨基層黨員聽眾,簽名支持手術刀行動;最後獲得數萬黨員簽名,並將此簽名及聲明送交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並希望民進黨勿提名此11人參加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 十一寇分別為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郭正亮、鄭運鵬、羅文嘉和沈富雄(以上無排序關係),其中新潮流系7人(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正義連線3人(郭正亮、鄭運鵬、沈富雄)、陳水扁嫡系(扁系)1人(羅文嘉)。深綠支持者認為,這11名委員對內批判是為了爭取名聲,在民進黨初選電話民調時取得不會投給民進黨候選人的中國國民黨選民的支持,拿下高民調數字而獲得初選提名;因此將其一一點名出來,目的是希望泛綠選民能用選票予以制裁。.

新!!: 臺南縣縣長和十一寇 · 查看更多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學校正式全銜為台南家專學校財團法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簡稱南應大、台南應科大、TUT,舊稱台南女專、台南家專、台南女院或台南女子大學等等,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南永康區的私立科技大學,目前有生活科技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藝術學院、旅遊學院等。在全臺灣服飾設計相關校系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服飾設計管理系是唯一設有旗袍製作課程的學校。.

新!!: 臺南縣縣長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學甲區

學甲區是一個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北部偏西的區,位處北門地區境內,北臨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東鄰鹽水區、下營區、麻豆區,西鄰北門區,西南連將軍區,南接佳里區。近年來以虱目魚產業聞名。 本區係屬平原地形,地勢平坦,但因靠近沿海地帶,且有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三條河流流貫區境,加上位處嘉南大圳下游,排水不暢,故時有水患發生。地質鹽分頗重,當地屬臺灣鹽分地帶。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新!!: 臺南縣縣長和學甲區 · 查看更多 »

七股區

七股區是位於臺灣臺南市西端的區,北臨將軍區,東鄰佳里區、西港區,西濱臺灣海峽,南接安南區。其為台灣本島最西端所在,位於該區十份里的尖仔尾(國聖燈塔附近)。 該區屬濱海地區,地形多為潮汐灘地、沙洲、潟湖,沿岸多紅樹林,為候鳥群聚棲息之地,區內的曾文溪出海口溼地更是瀕臨絕種鳥類-黑面琵鷺全球最重要的棲息地。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則以農業、漁業為主。.

新!!: 臺南縣縣長和七股區 · 查看更多 »

下營區

下營區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西北,北臨鹽水區、新營區、柳營區,東鄰六甲區、官田區,西鄰學甲區,南接麻豆區。.

新!!: 臺南縣縣長和下營區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臺南縣縣長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翁章梁

翁章梁(),臺灣政治人物,嘉義縣義竹鄉人,民主進步黨籍。曾任野百合學運總指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嘉義縣政府社會局長、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民進黨青年部主任、臺南縣政府縣長陳唐山秘書、臺中市政府新聞室專員、嘉義縣政府秘書兼人力發展所所長。2017年10月25日,翁章梁在學運世代戰友臺中市市長林佳龍、立法委員陳其邁、社會民主黨召集人范雲、臺南市議會議員林宜瑾等人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參選2018年嘉義縣縣長。2018年3月6日民進黨黨內民調結果勝出,正式成為2018年民進黨提名之嘉義縣長候選人。.

新!!: 臺南縣縣長和翁章梁 · 查看更多 »

高育仁

育仁(),臺灣臺南人,曾任第四屆台灣省議會議員、第七任臺南縣縣長、第七、八屆台灣省議會議長、立法委員,前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兼任三三會常務監事。高育仁的長子為台南市前立委高思博,女婿則為前任國民黨主席、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

新!!: 臺南縣縣長和高育仁 · 查看更多 »

高文瑞

文瑞(),字逸貞。日治時期曾取名高本晃瑞。台南縣將軍鄉(今臺南市將軍區)漚汪人。台南地區政界及教育界人士,日治時期曾任佳里街街長,戰後擔任第一任及第二任台灣臺南縣縣長,在台南縣地方派系上屬「海派」。.

新!!: 臺南縣縣長和高文瑞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臺南縣縣長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農田水利會

農田水利會簡稱水利會,是台灣源自日治時期的「水利組合」的法人農業組織,隨著時代更迭,此組織現今受中華民國相關法規規範。台灣除了各地設有區域性的水利會,也有全國性的「農田水利會聯合會」,主要工作是水利事業的興辦、農業災害防治,以及其他農業政策或土地開發等事務。2017年時,臺灣一共有17個水利會,會員約有146.7萬人,灌溉管轄區有37.1萬公頃。除了水利事務,農田水利會人事也常被視為藍綠政黨的地方勢力。.

新!!: 臺南縣縣長和農田水利會 · 查看更多 »

胡龍寶

胡龍寶(),日治時期曾更名弘岡靖章。今台南市善化區胡厝寮人。為第三任及第四任台灣臺南縣縣長,地方派系為「山派」。.

新!!: 臺南縣縣長和胡龍寶 · 查看更多 »

蘇煥智

蘇煥智(),中華民國(臺灣)執業律師、政治人物,末任臺南縣縣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士,輔仁大學法研所碩士。出生於臺南縣七股鄉(今臺南市七股區)。.

新!!: 臺南縣縣長和蘇煥智 · 查看更多 »

葉國興

葉國興,美國紐約大學比較法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科肄業,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畢業。 1995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射飛彈,葉國興與林山田、傅雲欽、葉博文、卓榮德等人創立建國廣場,倡導臺灣意識;幾個月後,葉國興與卓榮德相繼淡出建國廣場。2002年2月1日,葉國興接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2003年6月27日,行政院院長游錫堃宣布,葉國興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黃輝珍對調職務,於同年7月1日生效。2003年7月1日,葉國興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2004年5月20日,葉國興接任行政院秘書長。 2009年4月1日,葉國興發表聲明指稱,因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徵召李俊毅參選臺南縣縣長一事與他對民主進步黨選戰策略小組成立宗旨的認知不符,他自即日起退出民主進步黨選戰策略小組,不再參與該小組事務;他說,主張提名李俊毅參選的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應該促成黨內團結、降低爭議,而非丟顆炸彈出來。 |- |colspan.

新!!: 臺南縣縣長和葉國興 · 查看更多 »

鄭自才

鄭自才(1936年12月1日-),出生姓名為鄭自財,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師事郭柏川,是台灣建築設計師、畫家、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與黃文雄是四二四刺殺蔣經國案當事人,也是黃文雄的妹夫。.

新!!: 臺南縣縣長和鄭自才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簡稱臺南鐵路地下化)為一屬於臺灣新十大建設中臺鐵捷運化的鐵路改建計畫,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繼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後所執行的第三座鐵路地下化系統,經費新臺幣293.6億元,預定於2024年6月完工,但由於計畫引起部分拆遷戶反對,此計畫延宕至2017年3月15日正式動工,目前施工中。 本案計畫從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路橋南方約400公尺(大橋車站南方)至生產路南方約1.4公里、全長為7.55公里的鐵路改為地下化,其中隧道長度為6.61公里,引道長度則為0.94公里,並保留臺南車站古蹟本體、建造二島式月台及四股道之新站、增設南臺南及林森兩座通勤車站。此外,臺南市交通局亦規劃「臺南鐵路立體化延伸至善化地區可行性研究」,北自善化車站北側0.5公里,南至大橋車站以南約0.3公里,長度約16.6公里,包括5個車站、11處路橋、1處車行地下道,10處平交道,2015年3月提報交通部。.

新!!: 臺南縣縣長和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 查看更多 »

臺鐵曾文溪橋

臺鐵曾文溪橋位在臺灣臺南市曾文溪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拔林車站與善化車站之間的鐵路橋樑。而實際上可稱為「臺鐵曾文溪橋」的鐵路橋樑在歷史上共有三座,分別是1901年臺灣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一代曾文溪橋、1953年完工通行的第二代曾文溪橋、2002年12月開始動工興建的第三代曾文溪橋。 其中第一代曾文溪橋橋墩遺跡與第二代曾文溪橋已在2008年11月10日以「曾文溪鐵道舊橋遺蹟」名稱公告為臺南縣歷史建築,後因臺南縣市合併而改為臺南市歷史建築。.

新!!: 臺南縣縣長和臺鐵曾文溪橋 · 查看更多 »

陳唐山

陳唐山(Mark Chen Tang-shan;白話字:Tân Tông-san,),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鹽水街(今臺南市鹽水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氣象學家,民主進步黨籍,曾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研究員、外交部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立法委員等。 其於1975年至2007年期間任職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從事氣象學研究,曾投入研發靜止環境觀測衛星SMS-1,乃全球首批投入氣象衛星的研究人員之一,並透過偵測南極臭氧层空洞等。留學期間,同時參與黨外運動,推動台灣民主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國民黨獨裁戒嚴時代長期列名海外黑名單中,乃至雙親過世時仍無法返回台灣。1992年當選僑選立法委員,1993年當選台南縣長到2001年卸任。2004年到2006年出任外交部長。2012年立委選舉中,陳唐山獲民進黨徵召參選臺南市第五選區立委,擊敗對手李全教當選立委。也是第8屆立委中年紀最大者。.

新!!: 臺南縣縣長和陳唐山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臺南縣縣長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李雅樵

李雅樵臺灣臺南市下營區人,臺南政界人士,曾任臺灣省議員,第十屆、第十一屆臺南縣縣長。.

新!!: 臺南縣縣長和李雅樵 · 查看更多 »

楊寶發

楊寶發(2012年5月16日),臺灣臺南人,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政務次長、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臺南縣縣長。 |- |colspan.

新!!: 臺南縣縣長和楊寶發 · 查看更多 »

朱立倫

朱立倫(英语:Eric Chu Li-lun,),生于臺灣桃园县八德乡,籍贯浙江省义乌县,中國國民黨籍台湾政治人物,現任新北市市長、曾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曾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工管系和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从政后,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並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堅世代的中心人物,合稱「馬立強」。 朱立伦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桃園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立法委員。2015年10月17日中國國民黨徵召朱立倫參選總統,朱立倫宣佈請假3個月帶職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代理市長,結束選戰後,朱立倫回歸新北市政府。.

新!!: 臺南縣縣長和朱立倫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臺南縣縣長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憲法各表

憲法各表(Two Sides, Two Constitutions)是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謝長廷提出的政治主張,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含《憲法增修條文》)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依憲法有特殊關係。立場接近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謝長廷強調,憲法各表與一中各表的不同在於,憲法各表強調兩岸在現實上不相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而一中各表則不承認對方擁有主權。他希望以《中華民國憲法》來作為台灣共識的核心,以突破兩岸關係。 這個主張最早稱為憲法一中,因與馬英九提出的主張名稱相近,後改稱憲法共識,又改為憲法各表。謝長廷認為可以憲法共識作為台灣內部共識,對外則用憲法各表來定位兩岸關係。但目前仍然在討論中,未形成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主張。.

新!!: 臺南縣縣長和憲法各表 · 查看更多 »

1930年臺灣

1930年臺灣爆發了霧社事件,同年度的重要事件還有嘉南大圳的啟用與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成立。.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3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35年臺灣

1935年臺灣因為已經由日本統治四十年,故舉辦了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這一年也是新竹、臺中州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年。.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35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二屆縣市長選舉,與1954年中華民國臨時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54年5月2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但並沒有牽涉到仍由中華民國政府部份管轄的浙江省(大陳地區)、及福建省(金馬地區)。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臺北市市長選舉、嘉義縣縣長選舉分別由無黨籍人士高玉樹及李茂松勝出,其餘19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5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5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三屆縣市長選舉,與1957年臺灣省臨時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57年4月21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任期3年,但並沒有牽涉到實施戰地政務的 福建省。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除了臺南市市長選舉由無黨籍人士葉廷珪勝出之外,其餘20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5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四屆縣市長選舉,與1960年臺灣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60年4月24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任期4年,但並沒有牽涉到實施戰地政務的 福建省(金馬地區)。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基隆市市長選舉、高雄縣縣長選舉分別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林番王 、及無黨籍人士余登發勝出,其餘20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五屆縣市長選舉,與1964年中華民國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60年4月24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任期4年,但並沒有牽涉到實施戰地政務的 福建省(金馬地區)。 本次選舉是《自由中國》雜誌社嘗試籌組中國民主黨遭國民黨打壓後的首次縣市長選舉。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一度沉寂的在野人士在本次選舉頗有斬獲,曾參與組黨的高玉樹及葉廷珪分別取得臺北市及臺南市執政。以政黨分析, 中國民主社會黨、及中國青年黨分別取得基隆市及臺東縣的執政權,臺北市、臺南市等2席則由無黨籍人士贏得,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6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6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六屆縣市長選舉,與1968年中華民國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68年4月21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0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任期4年,但並沒有牽涉到實施戰地政務的 福建省(金馬地區) ,以及於1967年改制為院轄市、市長轉由行政院任命的臺北市。 最後,在20位縣市長席次中, 中國民主社會黨首度入主高雄市 ,臺中市、新竹縣等2席亦由無黨籍人士攻下,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6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八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選舉同時於1977年11月19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0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7時至下午4時在全臺各地投票所進行,全臺選舉人數7,713,194人,出席投票者6,196,081人,投票率為80.39%《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6月,下冊第476-483頁。 此次選舉由於中國國民黨涉嫌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做票,引起中壢市民忿怒,上千名群眾包圍、搗毀並放火燒毀中壢市警察分局,史稱「中壢事件」。最後,在20位縣市長席次中,除了桃園縣、臺中市、臺南市、高雄縣等4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外,其餘16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77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77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8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8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九屆縣市長選舉,與1981年中華民國省市議員選舉同時於1981年11月14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19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在全臺各地投票所進行,全臺選舉人數8,146,010人,出席投票者5,860,222人,投票率為74.94%《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6月,下冊第489-496頁。 最後,在19位縣市長席次中,除了宜蘭縣、彰化縣、臺南市、屏東縣等4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外,其餘15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8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1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81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三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7年11月29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八點至下午四點,在全臺灣省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各地投票所進行,總選舉人數11,809,277人,出席投票者7,784,908人,投票率為65.92%,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 在23個縣市中,民主進步黨贏得12個縣市的執政權,中國國民黨贏得8個縣市,而其餘3個縣市則由無黨籍人士贏得 ,聯合新聞網。除了第一次獲得23位縣市長中的過半席位外(在2014的縣市長選舉中再度獲得過半席次。),民主進步黨也首度在全國性的選舉中過半超越中國國民黨的得票率施正鋒,,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和國雜誌》第2期(1998年1月)。,而「綠色執政」下的人口也首次超過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民主進步黨官方網站。此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同為2000年總統大選後的中央政府政黨輪替奠定基礎。 此次選舉,老三台(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與有線電視「四台會」(超級電視台、東森電視、傳訊電視、環球電視)首度合作報導開票過程。超級電視台新聞部(當時總監為葉樹姍)、《新新聞》(當時社長為王健壯)聯合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當時召集人為施信民)等社運團體組成「超媒體、新媒體、跨社團1997縣市長選舉新聞網」,並設立本次活動的專屬網站《台灣戰國--》。.

新!!: 臺南縣縣長和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14屆縣市長選舉,與第5屆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中華民國自由地區23個縣市(即臺灣省各縣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與連江縣,不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的行政首長。 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7時至下午4時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各地投票所進行,其中臺灣省選舉人數為12,789,246人,出席投票者8,499,252人,投票率為66.46%;福建省選舉人數為46,221人,出席投票者25,716人,投票率是65.76%。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皆取得了9個縣市的執政權,親民黨則取得臺東縣及連江縣2席。此外,金門縣縣長選舉則由新黨籍的李炷烽勝出,而無黨籍人士傅學鵬及陳麗貞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及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

新!!: 臺南縣縣長和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臺南縣縣長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二屆黨主席選舉,於2008年(民國97年)5月18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自1998年第八屆黨主席選舉以來所舉辦的第五次黨員直選黨主席。選舉方式採用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在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進步黨推選的候選人、代理黨主席謝長廷慘敗,選舉後謝長廷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但經中央黨部挽留後決定留任至新任黨主席產生為止。 該次選舉共有三位參選人,依抽籤順序分別為:前任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前任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以及時任立法委員蔡同榮。民主進步黨於5月18日晚間宣布開票結果,蔡英文以歷屆最高的73,865票勝出,當選民主進步黨第12屆黨主席,得票率57.14%;辜寬敏以48,882票次之,得票率37.81%;而蔡同榮由於在選舉末期宣布退選,轉而支持辜寬敏,故僅獲得6,530票,得票率5.05%。蔡英文並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成為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首位女性黨主席。.

新!!: 臺南縣縣長和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四屆黨主席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5月27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自1998年第八屆黨主席選舉以來所舉辦的第七次黨員直選黨主席。選舉方式採用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在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候選人、黨主席蔡英文敗選,選舉後蔡英文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但經中央黨部挽留後決定留任至二月底為止。而黨主席的其餘任期,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共同推舉的時任高雄市市長陳菊代理。 該次選舉共有五位參選人,依抽籤順序分別為:前任立法委員蔡同榮、前任臺南縣縣長蘇煥智、前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前任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以及前任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民主進步黨於5月27日晚間宣布開票結果,蘇貞昌以55,894票勝出,當選民主進步黨第14屆黨主席,得票率50.47%;蘇煥智以23,281票次之,得票率21.02%;吳榮義得票數為16,315票,得票率14.73%;蔡同榮得票數為12,497票,得票率為11.28%;而許信良則獲得2,763票,得票率2.49%。蘇貞昌並於同年5月30日宣誓就職,再度回鍋擔任黨主席一職。.

新!!: 臺南縣縣長和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7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7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8屆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將於該年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就職。.

新!!: 臺南縣縣長和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