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福助

指数 羅福助

羅福助(),現名付祝,綽號大貓,生於臺灣臺中州北斗郡田尾庄(今彰化縣田尾鄉),過去曾是著名地下組織天道盟的首任盟主(1987年-1996年)。歷任中華民國第三屆及第四屆立法委員,亦曾涉及多起議會暴力與議會外之相關案件。目前是一名中華民國政府通緝犯,化名「付祝」,躲在中國大陸深圳的大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44 关系: 十大槍擊要犯吳清池壹週刊 (台灣)天道盟天鷹會家庭暴力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 (中華民國)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中視新聞一清專案廖學廣何茂記王金平王淑慧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精神领袖羅姓羅明才莊碩漢許海清謝啟大議會暴力鷹中會黑金 (電影)蔡永常鄭仁治臺灣地方派系臺灣黑金政治林益世索賄案李胜峰李慶安李慶華棄保潛逃楊登魁沈發惠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新店區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1943年臺灣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3月臺灣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

十大槍擊要犯

十大槍擊要犯,台灣暴力犯罪份子的名單,前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署長莊亨岱在職時所創。1984年至1990年間,針對重大暴力犯罪份子,中華民國警方會定時公布「內政部警政署要案(緊急) 查緝專刊」,並加以追緝。在這份專刊中,名列前十名者,稱為十大要犯。當罪犯遭到逮捕時,則將其他罪犯列入名單中。多數列名槍擊要犯的罪犯,都已遭到逮捕或槍決及身亡。目前這個措施已經廢止。.

新!!: 羅福助和十大槍擊要犯 · 查看更多 »

吳清池

吳清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政務顧問、立法委員、臺北縣板橋市長及台北縣議員。.

新!!: 羅福助和吳清池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台灣)

《壹週刊》(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之作,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若遇特殊狀況,如重大社會事件時,則機動性提前至星期二出刊。.

新!!: 羅福助和壹週刊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天道盟

天道盟,台灣三大犯罪組織地方勢力最深厚的角頭聯盟。就其成員出身來看,屬於台灣在地幫派。除了台灣本土外,天道盟在海外均有活動,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等。估計在台灣約有數千名活躍的角頭份子、以及數萬名的合伙關係人。.

新!!: 羅福助和天道盟 · 查看更多 »

天鷹會

天鷹會是台灣三大犯罪組織之一天道盟旗下分會。.

新!!: 羅福助和天鷹會 · 查看更多 »

家庭暴力防治法

《家庭暴力防治法》,簡稱家暴法,是為防治家庭暴力行為及保護被害人權益而制定的法令。由於家庭暴力是全世界極待解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國際間亦高度重視婦女權利,所以紛紛制定類似的相關法令;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研究顯示,全世界大約有四十多個國家立有專法。.

新!!: 羅福助和家庭暴力防治法 · 查看更多 »

家庭暴力防治法 (中華民國)

《家庭暴力防治法》是中華民國于1995年制定的一部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主旨在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

新!!: 羅福助和家庭暴力防治法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中國國民黨從1895年其前身興中會成立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本條目介紹中國國民黨在發展歷程中的出現的重大批評聲音和爭議事項。.

新!!: 羅福助和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 查看更多 »

中視新聞

中視新聞(CTV NEWS)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的總稱。現今中視新聞的主要合作對象為中天新聞(因為兩者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新!!: 羅福助和中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一清專案

一清專案是臺灣在中華民國政府統治時期,針對檢肅流氓條例、組織犯罪條例等衍生的全國同步大掃黑的治安政策之一。 1984年「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執行,鎖定的首要黑幫為日漸坐大的「竹聯幫」,後續接著連續實施全國同步大掃黑的1990年「迅雷專案」和1995年「治平專案」,也被俗稱為「二清專案」、「三清專案」。.

新!!: 羅福助和一清專案 · 查看更多 »

廖學廣

廖學廣(),台灣當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

新!!: 羅福助和廖學廣 · 查看更多 »

何茂記

何茂記(),又稱何木杞、何戊己、何茂汜,人稱「茂記大仔」,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海山郡土城庄清水坑(今屬新北市土城區),是知名企業家、也是日本與臺灣的江湖「教父」級人物,長年旅居日本,從事國民外交,增進臺日關係,甚至有「地下駐日代表」封號。何茂記自稱商人,一生未曾加入臺灣或日本的任何幫派,頂多自己率領幾個義弟從事「自我任俠」活動,但與日本的山口組、稻川會、住吉會都有交情,與臺灣天道盟、竹聯幫、四海幫等往來密切,藝人何以奇是他的孫女。.

新!!: 羅福助和何茂記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羅福助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王淑慧

王淑慧,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之一,為扁系色彩濃厚的一邊一國連線成員之一;最初以台北縣板橋市民代表踏入政壇,後擔任三屆縣議員,並於2001年入主國會,不過2008年尋求三連霸失利,因而於2010年回鍋競選首屆新北市議員且連任至今。.

新!!: 羅福助和王淑慧 · 查看更多 »

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任期從1999年2月1日至2002年1月31日。.

新!!: 羅福助和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精神领袖

精神领袖是一个主要用於宗教或政治領域的头衔。该词有时用于正式头衔如伊朗精神领袖,但更多时候是对那些地位极高、影响力极大的宗教领袖的通称,如说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的精神领袖之一”,并不意味着达赖就拥有“精神领袖”这一头衔。.

新!!: 羅福助和精神领袖 · 查看更多 »

羅姓

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5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76位。.

新!!: 羅福助和羅姓 · 查看更多 »

羅明才

羅明才(),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新北市第11選區(新店、深坑、石碇、烏來、坪林)立法委員。羅明才之父羅福助為天道盟前盟主,被通緝逃亡定居中國深圳,哥哥羅明旭曾擔任國民黨籍省議員、現也移居中國深圳。.

新!!: 羅福助和羅明才 · 查看更多 »

莊碩漢

莊碩漢(Chuang Suo-hang,),臺灣學者及政治人物,出身國民黨、後加入民主進步黨,現任中華民國外貿協會副董事長。曾任立法委員、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治學教授等。.

新!!: 羅福助和莊碩漢 · 查看更多 »

許海清

許海清(),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幫派人物。道上兄弟因萬華舊地名艋舺的關係,尊稱他為艋舺大仔、艋舺兄哥、艋舺阿哥,略稱艋哥,後因個頭小、長相斯文,神似蚊子,而改稱之為臺語音近的蚊哥,他有時則自嘲為許仔蚊,他在臺灣江湖中有重大影響力,時常調停全臺綠林紛爭,素有「黑道最後仲裁者」之稱。同時,他也和日本山口組、住吉會等極道團體交好。.

新!!: 羅福助和許海清 · 查看更多 »

謝啟大

謝啟大(),是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是新黨籍立法委員。.

新!!: 羅福助和謝啟大 · 查看更多 »

議會暴力

議會暴力指稱發生於議會中的暴力事件。 尽管当众斗殴有损立法机构的庄严形象,政治的高度对抗性带给立法者的压力和愤怒情绪使得议会暴力在各国都时有发生。现代议会暴力经常由意见不合、票数紧逼引起。 古代的議會暴力則無關政府的合法性,政府行為的不公義,危害公眾或極度無理等因素,因此形式與現代的議會暴力不同。古代的議會暴力有時候是政變或赤裸暴力,有時候是議員之間因為榮辱而攻擊對方或進行決鬥。.

新!!: 羅福助和議會暴力 · 查看更多 »

鷹中會

鷹中會是台灣三大犯罪組織之一天道盟旗下分會。.

新!!: 羅福助和鷹中會 · 查看更多 »

黑金 (電影)

(台灣片名:「情義--之西西里島」,但臺灣近年來在電視臺播放時大都用香港「黑--金」之名)是1997年由香港導演麥當傑執導的電影,劉德華與梁家輝主演。本片獲199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提名: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最佳女主角(孫佳君)、最佳編劇、最佳動作設計(元彬)、最佳音響效果、最佳美術指導(李景文)以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孤星淚》。 故事大綱為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方國輝得知臺灣黑幫老大周朝先涉及諸多不法事件,於是展開調查,周參選立法委員,設法由黑道轉換到政治舞台,想藉由民意代表的保護傘拯救自己,但是終究邪不勝正,被方國輝繩之以法,本片劇情影射台灣1990年代時所惡名昭彰的黑--金政治是一大特色,而其他如宗教斂財、賭博電玩、工程圍標或是官商勾結等爭論性議題,也都於本片出現。也因為太過寫實且影射眾多人士,因此差點被臺灣政府封殺。.

新!!: 羅福助和黑金 (電影) · 查看更多 »

蔡永常

蔡永常(),雲林縣政治人物,綽號「黑松」(北港黑松),口湖人,曾任國大代表、雲林縣議員、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長、雲林縣口湖鄉長,女兒蔡孟真為現任雲林縣議員。 2014年口湖鄉長選舉與蘇治芬結盟,獲得民進黨禮讓,並獲得李進勇站台肯定。 早年是叱吒台灣南北的縱貫線老大,有「縱貫線大哥大」、「縱貫線教父」等名號,雖然現在於江湖上已是退隱身份,但在江湖上地位則是被尊崇為教父級的人物,其生涯在台灣備受爭議。.

新!!: 羅福助和蔡永常 · 查看更多 »

鄭仁治

鄭仁治(),原名鄭清輝,曾化名陳仁治,故通稱鄭仁治,綽號圓仔花,敬稱圓大仔、圓董,生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臺灣幫派大老,曾任天道盟盟主、精神領袖。在許海清(蚊哥)死後,有黑道仲裁者之稱。.

新!!: 羅福助和鄭仁治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方派系

臺灣地方派系主要指中華民國臺灣各縣市或鄉鎮市等次級行政區的政治派系。因族群、宗族、地域等關係,牽涉血緣或利益的共同意識,使得外人難以在當地政治環境立足、競爭、共享資源的緊密團體。一般而言,地方政治派系在一級行政區(縣市)或更上層選舉中的影響力漸被政黨政治所取代而式微,但各級民意代表的產生仍一定程度受到地方政治派系的掌控。.

新!!: 羅福助和臺灣地方派系 · 查看更多 »

臺灣黑金政治

黑金政治,簡稱黑金,是臺灣對於一種特殊政治現象的稱呼。所謂的「黑」是指黑道,而「金」則是指金牛。黑金代表政治人物利用暴力和賄選等威脅利誘手段控制地方政治勢力,進一步取得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員的位置。黑金出身的政治人物,通常在從政過程中,經常又會以貪污等方式來補回在選舉時使用的資金或回饋黑道的支持。與黑金勢力掛勾的部分政界人物則可能涉嫌包庇、影響執法、或委由黑道代為處理「白道」不便出面的事務。.

新!!: 羅福助和臺灣黑金政治 · 查看更多 »

林益世索賄案

林益世索賄案(或稱林益世案,簡稱林案)是臺灣於2012年6月爆發的政壇貪瀆罪案,起因於時任國民黨副主席及行政院祕書長的林益世擔任立法委員時,以協助中國鋼鐵公司(簡稱中鋼)下游廠商「地勇選礦公司」續約為由,涉嫌向地勇公司負責人陳啟祥索取賄款。林的母親沈若蘭、妻子彭愛佳、舅父沈煥璋、沈煥瑤亦有涉入其中的嫌疑。 台灣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偵組於2012年10月25日將全案偵查終結,將被告林益世、彭愛佳、沈若蘭、沈煥璋、沈煥瑤等5人提起公訴,2013年4月30日,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處林益世有期徒刑7年4個月。其餘被告,包括彭愛佳、沈若蘭、沈煥璋、沈煥瑤等人,則全部獲判無罪。 臺北地方法院不但將林益世親屬全判無罪,判林益世有期徒刑7年,與求刑要求不同。另外表示陳啟祥故意剪輯、刪減對話內容,營造林益世強逼他支付8300萬元假象,缺乏可信度。判決結果出爐,社會上罵聲四起。許多司法官亦提出不同意見。.

新!!: 羅福助和林益世索賄案 · 查看更多 »

李胜峰

李勝峰(),新黨台南市政治人物,現任新黨副主席,曾任立法委員、新黨秘書長。.

新!!: 羅福助和李胜峰 · 查看更多 »

李慶安

李慶安(),中華民國台北市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前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李煥之女,曾任中國國民黨籍及親民黨籍立法委員。李慶安為中華民國第一位遭查出擁有且隱瞞美國國籍的立法委員,並遭到註銷當選資格,法院一審詐欺罪名成立(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規定,民意代表不允許擁有雙重國籍;實務上,臺灣政治人物具雙國籍者一旦當選,一般會緊急申請註銷外國籍);二審出現大逆轉,高等法院改判無罪定讞。.

新!!: 羅福助和李慶安 · 查看更多 »

李慶華

李慶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行政院長李煥之子,籍貫湖北省漢口市,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曾連任七屆立法委員,亦曾與其妹李慶安一同擔任立法委員。.

新!!: 羅福助和李慶華 · 查看更多 »

棄保潛逃

棄保潛逃(Abscond),泛指嫌疑犯放棄保釋金而逃亡。.

新!!: 羅福助和棄保潛逃 · 查看更多 »

楊登魁

楊登魁(),生于臺灣屏東新園烏龍村,是台灣演藝圈稱作「楊老闆」的演藝事業企業家。 他是第一媒體國際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以及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董事長及榮譽主席,並曾擔任勢統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監察人、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簡稱「STBA」)的榮譽顧問。此外,他也是天道盟的最初創始人之一。.

新!!: 羅福助和楊登魁 · 查看更多 »

沈發惠

沈發惠(Shen Fa-hui,),新北市汐止區在地人,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學系,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蟬聯二屆新北市議員,曾任立法委員、改制前臺北縣議員。目前爭取投入2020年新北立委選舉,在國會為汐止鄉鄰發聲。.

新!!: 羅福助和沈發惠 · 查看更多 »

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後經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或經軍法審判判決死刑者;至於1988年前則僅列部分。另,1949年至1987年間的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亦有不少被執行死刑者係屬叛亂之由審判政治犯,未列其中。 列表中如無特別標示,則皆為男性。.

新!!: 羅福助和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店區

新店區是臺灣新北市所轄管的一個市轄區,位處臺北市的南側,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其境內大多屬丘陵地形,北邊大致以新店溪與其支流景美溪與臺北市南緣的文山區為界。新店境內有碧潭風景區,為北臺灣著名觀光景點之一,而由於新店近年有數座大型造鎮社區進行開發,當地已成大臺北南側郊區主要的新興住宅供給地區。.

新!!: 羅福助和新店區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為中華民國區域立法委員在新北市的一個選舉區,俗稱「東北角選區」,原係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所劃分之台北縣第十二選舉區,於2010年台北縣升格直轄市後改稱。.

新!!: 羅福助和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1943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羅福助和1943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5年12月2日舉行,選出第三屆立法委員共計164席,包含122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在此次選舉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3名,而原住民、全國不分區及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未有改變。 由於此次選舉具有199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共推出397位候選人,角逐164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85席,較上屆的103席大幅下滑,為歷屆選舉的最低點。民進黨則以大約三分之一的票數獲得54席,與上屆相比,略有成長。成立僅兩年的新黨成為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一舉獲得21席,席次大幅成長。另外,無黨籍人士獲4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洪永泰 此次選舉也象徵國民黨在新黨出走後,政治資源持續流失。民進黨雖然在席次上有小幅成長,並且在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及南投縣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但在政黨發展上也面臨了許多的瓶頸。而新黨的快速成長,則使其成為當時臺灣政壇內,在兩大黨之外的「關鍵少數」。此次選舉結果亦反映了臺灣政治局勢由兩黨制體系,正式的布入國、民、新三黨鼎立的時代。.

新!!: 羅福助和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同時於於1998年12月5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選出第四屆立法委員共計225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8名原住民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和8名僑選立委。其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46名、原住民立法委員增加2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增加11名、而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增加2名。 由於本屆選舉具有200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8個政黨共推出共推出498位候選人,角逐225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123席,較上屆選舉略有增加。民主進步黨以大約三成的票數獲得70席,成長有限,得票率有所下滑。新黨則自上屆選舉大幅下滑至11席。新成立的民主聯盟則獲得4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3席,建國黨、新國家連線各1席。另外,無黨籍人士獲12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本屆選舉象徵中國國民黨自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敗選後,得以止跌回升。民主進步黨未有重大突破,但在臺北市北區、高雄市南區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新黨則在內鬨的陰影下,政治地位迅速下滑。雖然民主聯盟、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等新成立政黨發展空間有限,但民主聯盟在臺東縣超越國民新三黨、位居各政黨之首,金門縣則由無黨籍人士攻下。.

新!!: 羅福助和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羅福助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羅福助和2012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

本列表為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各選舉區候選人和得票數的列表。本表列出的各項資訊,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選舉結果為主。.

新!!: 羅福助和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域暨原住民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罗福助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