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指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魯吉亞語:იოსებ სტალინი;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本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前最高领导人,執政近三十年(1924 - 1953 年),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倾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了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發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為其極度專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進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殺,造成百萬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并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胜利及建设苏联,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宗教及民族镇压。.

90 关系: 半旗卡托加反苏运动史大林史太林史達林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安娜·安德森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巴伊巴科夫巴巴羅薩行動巴比伦柏林巴拉克拉瓦海軍博物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共中央组织部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亞歷山大·杜金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廖承志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德国修飾照片圖-4北歐理事會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国际地球物理年約瑟夫·史太林約瑟夫·史達林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太林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約瑟夫·斯大林經典饒舌爭霸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约瑟夫·斯大林美国外交特莫夫斯科耶独裁莫斯科2号地铁萊因哈德·海德里希静静的顿河頭髮交替規則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马耳他峰会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远东联邦大学都市传说列表...阿尔谢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阿尔扎赫历史蘇聯最高領導人列表藍色方案自由主义苏南冲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苏联苏联原子弹计划苏联大元帅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表苏联国家安全部苏联国防委员会苏联武装力量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老布尔什维克F·莫瑞·亞伯拉罕FD型蒸汽机车Joseph Stalin李锐 (1917年)東清鐵路格奥尔基·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马林科夫格鲁吉亚波茲南事件朝鲜战争列表朱加施维里流亡斯大林斯大林主义10月30日11月28日12月1日1934年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1944年1945年1949年张家口鼠疫 扩展索引 (40 更多) »

半旗

半旗指國家、團體、個人為表示哀悼或弔唁,而將旗幟上升至正常最高點後,下降到一定的位置。此儀式稱作降半旗或下半旗。這項儀式是源自英國水手。.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半旗 · 查看更多 »

卡托加

卡托加(p,出自中古希腊语κάτεργον,原意“桨帆船”),是俄羅斯沙皇時代和苏联时期對罪犯實行的勞改制度,囚犯被發配到廣大無人居住的西伯利亞与俄罗斯远东地區被迫從事艱苦的勞動。.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卡托加 · 查看更多 »

反苏运动

1946年春反苏运动,亦称張莘夫事件,是指1946年2月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官员张莘夫接收抚顺煤矿时被杀害而导致的中国学生抗议苏联侵犯中国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 因后来中国大陆政治形势的变化,大陆史学界往往指责该运动是国民党指使下的“盲目排外”运动而不称之作“学生运动”。也有学者明确认为,这是一次爱国学生运动。.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反苏运动 · 查看更多 »

史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史大林 · 查看更多 »

史太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史太林 · 查看更多 »

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

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Евге́н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斯大林长子雅可夫·朱加什维利的儿子。 叶夫根尼先后在加里宁苏沃洛夫军事学校、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科罗廖夫设计局军事工程师。 他参与过拜克努尔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工作,包括苏联首位航天员加加林的航天飞行。 叶夫根尼拥有空军上校军衔,曾在军事学院任教多年。近年来,为了捍卫斯大林的声誉,叶夫根尼曾多次起诉媒体。 2015年他出版回忆录《我的爷爷斯大林,他是圣人》。此外,他还曾在电影中扮演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 · 查看更多 »

安娜·安德森

安娜·安德森(拉丁化:Anna Anderson,)是一个声称自己为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女儿女大公安納塔西亞的人士。.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安娜·安德森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俄文: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Власов,拉丁化:Andrej Andrejewitsch Wlassow,),苏联将领,中将。他作为苏军将领曾在苏德战争初期表现优异,却在被俘后选择投降德军并倒戈。这些使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巴伊巴科夫

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巴伊巴科夫(Никола́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айбако́в,)是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部长,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巴伊巴科夫 · 查看更多 »

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德语: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進攻蘇聯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來自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德蘇戰爭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 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的西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最後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德蘇战争,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巴巴羅薩行動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柏林

《巴比伦柏林》(Babylon Berlin,)是一部德国时代电视剧集,基于的小说改编。剧集设定在魏瑪共和國时期的1929年,黃金的二十年代期间, 并由从科隆调到柏林的警探格利安·拉特和渴望成为警探的夏洛特·利特的视角展开。剧集于2017年10月13日在德国天空卫视旗下的德语频道Sky 1首播。原著系列的第一部《湿鱼》()出版于2008年,注重历史准确性。剧集已被续订两季。.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巴比伦柏林 · 查看更多 »

巴拉克拉瓦海軍博物館

巴拉克拉瓦海軍博物館(Морський музейний комплекс "Балаклава",Музей холодной войны)是一座地下潛艇基地,位於俄羅斯克里米亞的巴拉克拉瓦,一開始這個博物館稱為冷戰博物館K-825,在冷戰期間是一座最高機密的軍事設施,位於巴拉克拉瓦湾。時至今日,除了冷戰博物館之外,也包含有關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的介紹。.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巴拉克拉瓦海軍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政治概况。 依照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為工人阶级領導的、以工农联盟作為基礎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杨立杰.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通称中共中央组织部,简称中央组织部、中组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属机构,中共中央重要工作部門之一,是中共中央在黨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1924年5月,中共中央正式決定分設宣傳、組織、工農等部,毛澤東為中央組織部部長。第四次党代会《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实际上真能指导地方之党的组织”。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规定凡届重大的政治、思想、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毛泽东任宣传委员会书记,刘少奇任组织委员会书记。组织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中央组织部(包括中央党务委员会)、统战部、民运工作委员会、中央研究局、海外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就是现在的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中央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有极大的人事控制权。中组部对中共的权力和控制各级政府及企业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中組部部長即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组部副部長在國務院擔任要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中组部是中共中央的关键机构之一,另外三个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中共中央组织部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

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Alexander Yevgenyevich Fersman)是前苏联著名地球化学家和矿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19年)。.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杜金

亞歷山大·杜金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льевич Ду́гин是一名以法西斯主義著稱的俄羅斯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calls to hasten the "end of times" with all out war.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亞歷山大·杜金 · 查看更多 »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避讳的传统。因此并不直接用君主或尊者的名字命名地方。使用人名命名的地方,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则使用字、号或其它称谓。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普遍不再避讳。以人名命名的地名、道路名开始大量出现,成为个人获得尊重的标志。例如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就是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抗日战争后,北京将一些街道以以牺牲将领命名,如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其它地方亦有效仿。1949年后,中国大陆政权更迭。一些由中华民国政府以当局政要名字命名的地名被更改,如林森县、立煌县、中正路,但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县、中山路等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牺牲的烈士命名了大量的县乡镇地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盛行改名风,地名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大都改回原名。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条第2款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故现在中国的地名比较少用党政领导人的名字命名。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在北京市百子湾南一路悬挂路牌,私自命名为葛宇路。此后,“葛宇路”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取代原路名。2017年爆光后,引发关注,相关部门恢复原名。 以下所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以人物名命名的地名。.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中國廣東惠陽人。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中國共產黨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前多數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国共产党党团书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長等职,参与长征,曾七次被捕,七次獲釋;1949年後,历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長期是中国共产党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是中國战后中日关系、人民外交及对港澳、對臺、僑務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廖承志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Vladímir Vladímirovic Pútin,)是俄罗斯政治人物,出生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現任俄羅斯總統(第4任),曾任俄羅斯第7及11任總理、俄羅斯第2任總統與統一俄羅斯党主席,均沒有離開過權力核心,故被認為是俄羅斯自2000年以來實際的最高領導人。 普京最早任職於KGB,蘇聯解體後進入俄羅斯政府工作,並在1999年中獲得時任俄羅斯總統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欽任命為總理。在1999年12月31日即將踏入2000年的數小時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欽突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時任總理的普京受命成為代理總統。之後,他陸續贏得2000年和2004年的總統選舉。由於憲法規定了連任的限制,普京無法參與2008年俄羅斯總統選舉。隨後,普京指定的候選人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當選了俄羅斯總統。2008年5月7日普京卸任總統後,被總統梅德韋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總理,繼續掌握國家的實權。2012年普京第三度參選總統選舉並勝出並辞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职务,第四度參選2018年大選再度連任,任期至2024年。 普京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改革如所得稅改成13%、降低利潤稅稅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和法律條文,利用他善於擔任特務工作的施政手段,確保國家運作的平穩。特別是普京在位期間遇上史上最高油價,俄羅斯受惠於油田出口賺進大量資金,使俄國的軍事與政治實力得以在蘇聯崩潰後恢復,政治以及法制上都獲得了穩定發展。但他在民主方面則遭到很多爭議,可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鐵腕總統」。號稱在普京的經濟管理下,在他任內吸引了許多外匯公司進駐俄羅斯,但國際原油價格反轉下跌後馬上又呈現經濟疲態。不過總體而言,他任內國內生產總值將近上升了72%,購買力平價也上升6倍左右;俄羅斯國內的貧窮人口則減少了一半,平均月薪從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分析人士形容普京的經濟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但同時他所帶領的政府也被反對派、外國政府或組織和人權組織質疑,特別是由於鷹派的他所主導的第二次車臣戰爭、頓巴斯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南奧塞提亞戰爭及敘利亞內戰,特別是人權和自由記錄等。根據媒體報導,在俄羅斯的經濟圈內出現一組新的巨商集團,並明顯地控制住俄羅斯的整體經濟情況,這包括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奧列格·德里帕斯卡、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以及尤里·科瓦利丘克等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新興的俄羅斯巨富,往往與普京本人有密切的關係。此外,普京也被批評於總統任期內塑造一種個人崇拜的價值觀。 普京于2009年12月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说斯大林“很难被非黑即白地评价,很难说他的一生是功是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比俄共更加亲近斯大林主义的苏联共产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及第三位置政党俄罗斯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都反感与厌恶普京。 美国新闻评论员罗杰·拜耶斯曾认为普京更像是一个新勃列日涅夫而不是新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修飾照片

修飾照片俗稱修圖,是指使用各種方式和技術修改照片以達到預期的目的。依據動機和應用方式不同,一些修飾照片的作品被認為是巧妙的藝術品,而一些則有不道德的用途,例如用於政治宣傳、或使商品看起來更好。被視為藝術品的經修飾照片是因為它涉及創作獨特的圖像,而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影像藝術家的個性簽名形式。例如美國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使用暗房曝光技術,如來修飾照片使其變暗或變亮。其它修飾照片的手法包括使用墨水、油漆、雙重曝光、拼接照片或底片、應用軟體修改數位圖像等。.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修飾照片 · 查看更多 »

圖-4

圖-4轰炸机(Тu-4,北约代号:公牛)是蘇聯以繳獲的B-29轟炸機基础逆向工程並改造的之战略轰炸机。因為它的設計血統,西方戏称它為“B-29斯基”。图-4是苏联和中国二战后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1951年10月18日苏联用它空投了其第一颗原子弹。除了轰炸机也被改装为加油机和預警機使用。.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圖-4 · 查看更多 »

北歐理事會

北歐理事會(Nordisk Råd;Nordisk Råd;Nordiska rådet;Nordic Council)以及北歐部長理事會是由北歐國家政府所組成的合作論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 理事会秘書處設於哥本哈根,並在各會員國設有分支機構。北歐理事會採用丹麥語、挪威語和瑞典語作為工作語言。.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北歐理事會 · 查看更多 »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е бюро ЦК ВКП(б)),或简称组织局(Оргбюро́),是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于1919年至1952年期间的一个下属机构。在苏共十九大上,这一机构被废除,其职能转交给扩大的书记处。 组织局的职能是在苏联的组织工作上作出重要决定。其负责监视党在当地的委员会,并有权利提拔他们认为合适的党员到岗位上。组织局和政治局经常互相联系,但后者为最重决策者。政治局多半关系战略计划、人民的监视和国家的状态,组织局则着手监督党内干部,分配不同职位和职责,预测为了促进政府的战略议程。.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 · 查看更多 »

国际地球物理年

国际地球物理年(Année géophysique internationale,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简称IGY)是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期间的一项跨国科学计划。它结束了东方、西方科学交流活动严重受阻的漫长冷战期。约瑟夫·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后,这种新的协作方式也逐渐兴隆起来。该科学计划一共有67个成员国参与(当时正处于互相斗争期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没有参与),比利时的当选为该协作组织的秘书长。.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国际地球物理年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史太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約瑟夫·史太林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約瑟夫·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太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太林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約瑟夫·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經典饒舌爭霸戰

經典饒舌爭霸戰(Epic Rap Battles of History)是由(別名為)及(別名為)的YouTube系列影片。其將歷史名人及現今流行人物,真實或虛構角色,互相以饒舌方式爭論一番。直至8月2016年,其頻道是全YouTube第31多訂閱者的頻道,超過一千三百五十萬訂閱者及超過三十一億總影片點撃率。 雖早期集數只有彼得和洛伊特負責演出,但後期亦有客串其他網路紅人,、、、、、珍娜·瑪柏、雷·威廉·約翰遜、及Smosh。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和,二次創作藝術家「怪人奧爾」揚科維奇,及黑人二人組的基根-米高·奇與喬登·皮爾都有在此系列演出。.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經典饒舌爭霸戰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约瑟夫·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美国外交

美國外交是指美國与世界其他国家、國際組織、企业和其他公民等交往的方针政策、过程和形成的关系。根據美國國務院簡介,美國外交的目標是要建立和維持一個更民主、更安全和更繁榮的世界,以实现美国的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此外,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称其政策目标为:“出口管制,包括核技术和设备的不扩散;促进与外国的商业交流和保护美国海外商贸;国际商品协定;国际教育;保护美国海外公民。”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援助一直是国内外引发争议、褒贬的主题。.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美国外交 · 查看更多 »

特莫夫斯科耶

特莫夫斯科耶(Ты́мовское)為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特莫夫斯科縣境內的一座市級鎮,也是特莫夫斯科縣的行政中心。坐落在库页岛中部、特米河右岸,位在南萨哈林斯克北方約450公里。歷年的人口普查中,.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特莫夫斯科耶 · 查看更多 »

独裁

裁(autocracy),也譯為專制、專政,政治學名詞,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及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殘暴之手段實行統治之方式。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dictatorship)。.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独裁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2号地铁

2号地铁(Метро-2)是人们对传说中莫斯科秘密地铁的称呼。苏联和俄罗斯官方都从未正式承认或否定过其存在,但民间的都市传说认为这是一座斯大林时期为应对可能的核战争而秘密修建的巨型地下防核设施。.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莫斯科2号地铁 · 查看更多 »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德国高官,也是纳粹大屠杀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曾任党卫队上级集团领袖及警察上將、国家安全部部長(管辖盖世太保、刑事警察及保安局)及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副总督/执行总督,亦曾担任国际刑警委员会(后改称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并召开了1942年的万湖会议,制订了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推动了德占欧洲地区内对犹太人的驱逐和种族灭绝。 许多史学家认为海德里希是纳粹高层中最为黑暗的角色,甚至阿道夫·希特勒亦称其为“铁石心肠之人”。海德里希为党卫队保安局创始人,负责通过逮捕、驱逐和谋杀以挫败反纳粹党活动。他参与筹划了“水晶之夜”,于1938年11月9日至10日组织冲锋队及其他平民在纳粹德国全境及奥地利部分地区对犹太人展开袭击,亦为大屠杀的起始事件之一。在抵达布拉格之后,海德里希试图巩固纳粹统治,压迫捷克文化,并大量驱逐和屠杀成员。他亦为别动队的直接负责人——該组织跟随德国军队活动,透過射击及毒气杀害了超过200万人,包括130万的犹太人。 1942年5月27日一支由英国培训、捷克和斯洛伐克军人组成、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组织的小队在布拉格对海德里希发动了刺杀行动(代号猿人作战),1周后海德里希伤重不治身亡。德国情报部门誤認刺客同利迪策及两个村落有关联,并展开报复行动,徹底摧毀了利迪策,當地16岁以上男性均遭射殺,几乎所有女性及儿童均由當局送往纳粹集中营并進一步殺害。.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 查看更多 »

静静的顿河

《靜靜的頓河》(Тихий Дон),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 這部小說構思於1924年,1928年開始執筆,至1930年完成前三部,直至1940年全書完成,前後歷時12年。此書一問世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肖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被譽為“令人驚奇的佳作”“蘇聯文學還沒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說”。1941年小说獲史達林獎。 《靜靜的頓河》共分四部八卷,背景是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國內戰爭)和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小說的情節是哥薩克青年士兵葛利高--(Григорий Мелехов)和阿克西尼亞(Аксинья)的悲劇命運以及葛利高--一家在動蕩年代中的變遷,寫盡「紅」、「白」哥薩克之間的殘酷殺戮。第三部作品描寫了1918年春至1919年5月間哥薩克地區出現的叛亂,這是紀實報導。葛利高--成為叛軍的人物。第四部作品寫哥薩克叛亂被平息,阿克西尼亞被流彈打死。在不到五年內,葛利高里一會兒投入紅軍,一會兒倒向白軍,雙手沾滿了兩方面的鮮血,他的矛盾和痛苦顯然與他所屬的特定的群體無法切割。 作品充滿了頓河流域濃厚的鄉土氣息。肖洛霍夫因本書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 1999年,《靜靜的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肖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目前珍藏於“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静静的顿河 · 查看更多 »

頭髮交替規則

頭髮交替規則或稱禿頭交替規則(Лысый–волосатый)是一個關於俄羅斯(包括蘇聯及之前的俄羅斯帝國)最高領導者的笑話,指的是從1825年即位的尼古拉一世到如今的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中,頭髮稀疏者與頭髮茂密者交替出現的現象。典型的例子包括尼古拉一世(禿)與其子亞歷山大二世(不禿)、列寧(禿)與斯大林(不禿)、以及普丁(禿)與梅德韋傑夫(不禿)。.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頭髮交替規則 · 查看更多 »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有时简称为西马,一般定义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主张以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的方法,在当下的历史条件中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最早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哲学家卡尔·科尔施,但目前更为广泛接受的定义则来自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梅洛-庞蒂在他1955年出版的著作《辩证法的历险》中首先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追溯到匈牙利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因此卢卡奇也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尽管他本人不承认这一点)。而卢卡奇又把罗莎·卢森堡看作是比自己更早的先驱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用于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欧美国家共产党的党员。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相当多的分支,而它们从来没有产生过共同的统一指导思想或纲领。由于大多数学者在转向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前就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学术背景,因此他们将各自的学术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众多不同的流派,如“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等。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六十年代激进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等历史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后在今天,特别是在后现代文化研究、“新左派运动”等方面仍然具备了重要的话语权。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其马克思主义的背景而获得了较之其他西方现代哲学流派更大的重视,其批判及反思精神对研究中国目前的一些课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納粹德國稱「帝國保衞戰」,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欧同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英国等国家之间的战事。战事最初爆发于1940年德軍利用闪电战战术,先后快速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家。随后对英国展开空袭,但德国空战失利,未能对英国展开攻击。进入1944年盟军展开诺曼底战役,全面转入进攻。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战事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马耳他峰会

耳他峰会是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柏林圍牆倒塌的几周后,1989年12月2日-3日在马耳他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是戈尔巴乔夫1988年12月在纽约和罗纳德·里根举行会谈后的第二次美苏会谈。 当时舆论评价说这是继1945年美英苏“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为制定二战后国际秩序而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以来,最重要的会议。.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马耳他峰会 · 查看更多 »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О диалектическом и историческом материализме)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第四章第二节,由斯大林亲自撰写。.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查看更多 »

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是毛泽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内容来自1960年前后毛泽东和其他人一起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的谈话。 《谈话》包括对两本苏联著作的批判: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1951年的短篇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于1957年出版的官方出版物《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 查看更多 »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俄语: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乌克兰语:Семен Костя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的高级指挥官,曾两次获得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 查看更多 »

远东联邦大学

远东联邦大学(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是在一所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海參崴的高等教育机构。.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远东联邦大学 · 查看更多 »

都市传说列表

本列表介绍都市传说。.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都市传说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尔谢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

阿尔谢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Арсе́н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ве́рев,)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是苏联财政部部长、经济学博士。.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阿尔谢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 · 查看更多 »

阿尔扎赫历史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是小高加索山脈南部地区的现代称谓,涵盖了更广阔的卡拉巴赫地区的高原地带。“卡拉巴赫” 一名源自突厥语族和波斯语,含义为“黑色的花园”,最早出现于13世纪和14世纪的格鲁吉亚语和波斯语文献,用来称呼被现代历史学家叫做或的一个亚美尼亚公国。 现在该地区绝大多数处于缺乏普遍的国际承认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治下,纳卡共和国自1991年宣告从阿塞拜疆独立之后一直受到亚美尼亚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方面的支持,但联合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仍将其视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该地区的最终归属仍是亚阿两国之间的一个重要争议。.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阿尔扎赫历史 · 查看更多 »

蘇聯最高領導人列表

根据1977年颁佈的《苏联宪法》,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前期為苏联人民委員會)是苏联政府首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為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部分西方国家的总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相当于部分西方国家的总统,主席团的主席也是国家元首代表。在苏联70年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位官方的“苏联领袖”,但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或者总书记通常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列宁的理念中,苏联的最高领导者是先锋党派的合议机构,属集体领导制。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成功地巩固权力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代名词,因为该职位同时控制着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总书记一职经斯大林废除后,又在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手中以“第一書記”之名重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再于1966年将其改回原来的名字。作为共产党首脑,总书记直到1990年都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总书记的继任程序缺乏明确指引,所以苏联领袖逝世或是遭解职后,继任者通常需要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或其他政府和政党的支持才能获取并保有权力。1990年3月建立的苏联总统一职取代总书记成为苏联的最高政治职务。 建立总统一职的同时,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还经投票废除《苏联宪法》第6条,这一条规定苏联是由共产党控制的一党制国家,让共产党在社会中拥有领导地位。废除此项削弱了共产党的权力和共产党对苏联及其人民的支配地位。如果在任总统死亡、辞职或被罢免,苏联副总统将继任成为新的总统,不过这种情况尚未出现,苏联就解体了。八一九事件失败后,副总统根纳季·伊万诺维奇·亚纳耶夫由选举出的苏联国务委员会委员取代。.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蘇聯最高領導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藍色方案

藍色方案(Fall Blau)是德意志國防軍於1942年夏季在蘇聯南部實施的戰略性進攻行動的代號。 該行動是巴巴羅薩行動的延續。這次行動里德軍將兵分兩路,右翼的部隊進攻高加索地區的原油儲藏地;左翼的部隊則向斯大林格勒推進。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被分成及B集團軍 ,A集團軍的任務是越過高加索山脈,奪取巴庫的油田,它在伏爾加河畔的腹背則由B集團軍負責掩護。6月28日,南方集團軍群的1,370,287人在2035架飛機,1934架坦克和突擊炮的支援下大舉進攻,一日內推進48公里。蘇軍誤以為德軍的戰略目標是莫斯科,其兵力縱有一百七十萬之眾也無法阻擋德國軍隊。蘇軍抵抗的崩潰讓德軍在7月6日攻佔沃羅涅日西部,7月26日抵達頓河並予以強渡。到了七八月之交,德軍補給線越拉越長,加上蘇軍預備隊輪番反攻,德軍向斯大林推進的速率逐漸減慢。 八月下旬,德軍在卡拉奇擊敗了蘇軍,戰鬥的中心遂轉入斯大林格勒城中。炮火,街巷戰,以及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幾乎將斯大林格勒夷為平地。激戰三個月之後,德軍在11月19日控制了斯大林格勒9成。 在南方,A集團軍在7月23日攻佔羅斯托夫,隨即挺進高加索地區。它在8月9日攻佔邁科普,獲得一片被蘇軍拆毀的油田,並在8月13日攻佔黑海邊上的埃利斯塔。蘇軍的猛烈抵抗加上後勤困難使德軍的行動衰變成零星的攻勢,並使其攻佔巴庫油田的目標落空。德國空軍的轟炸機炸毀了格羅茲尼的油田設施,但對於巴庫卻是鞭長莫及。 德軍在東南面的動向使盟軍不得不面德國和日本(當時日軍在緬甸節節勝利)在印度會師的可能性。但蘇聯紅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天王星行動及土星行動中打敗了德意志國防軍,這次戰敗令軸心國從高加索撤退以免被包圍,最後只有沃羅涅日仍控制在軸心國軍隊手中。.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藍色方案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苏南冲突

苏南冲突,又称苏南交恶、苏南决裂、铁托-斯大林分裂,是发生在苏联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政治冲突。冲突导致南斯拉夫共产党于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从此直到1955年,苏南两国关系势如水火。南斯拉夫也自此走上了一条既不依附西方也不依附苏联的独立发展的道路。 苏联方面声称,冲突是南斯拉夫不忠于苏联造成的。南斯拉夫和西方则认为这件事的发生使铁托为南斯拉夫赢得了民族尊严,粉碎了斯大林将南斯拉夫变为苏联卫星国的企图。现代学者则强调事件的起因是斯大林拒绝了铁托提出的建立巴尔干联邦的方案:南斯拉夫合并阿尔巴尼亚和希腊,整合保加利亚,建立一个不受莫斯科控制的强大的东欧集团。。蘇聯則在兩國決裂後對南國極為提防,甚有採取軍事入侵的可能,一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繼任者尼基塔·赫魯雪夫採取和解政策,兩國關係才逐漸恢復正常。.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南冲突 · 查看更多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納粹德國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條約,目標是初步建立蘇德在擴張之間的友誼與共識,並導致波蘭被瓜分。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原子弹计划

苏联原子弹计划(Советский проект атомной бомбы,Sovetskiy proyekt atomnoy bomby)是苏联的研发计划,由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下令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核武器。 虽然苏联科学界在1930年代期间曾探讨过核武器的可能性,甚至近乎撰写了一个将核武器在1940年研发出来的草案,但整个计划在获知了美国秘密进行的曼哈顿计划之后方才启动。.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原子弹计划 · 查看更多 »

苏联大元帅

苏联大元帅(Генерали́ссимус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於1945年6月27日自封的苏联軍銜。在苏联军衔系统中居于最高阶,也是苏联元帅级军衔(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军兵种主帅、军兵种元帅)中最高一等。苏联大元帅只授予最高领导人、红军最高统帅一人,以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统帅苏联红军赢得胜利,但实际上斯大林未正式接受此衔。.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大元帅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Секретариат ЦК КПСС),简称苏共中央书记处,是苏联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机构。相对于负责制定政策的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负责党中央的行政。 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由苏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但共产党刚成立初期时由党最高领导人决定、并由中央委员会投票通过。苏共中央总书记为政治局成员,也是党和书记处的领袖。.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Politbyuro TsK KPSS),1952至1966年间称为“苏共中央主席团”,为苏联共产党的中央决策和领导机构。政治局成员主要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内的高层委员。.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表

Category:苏联政治人物列表 Category:領袖列表.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苏联国家安全部

苏联国家安全部(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СССР,简称МГБ)是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政治警察和情报机构。 1941年2月,由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政治保卫局中独立出来,成立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СССР,简称НКГБ)。同年7月撤销,合并回内务人民委员部中。1943年4月再度独立出来。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人民委员由担任。 1946年,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被改组为国家安全部。1953年3月,被合并入内务部。 Category:苏联情报机构 Category:秘密警察.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国家安全部 · 查看更多 »

苏联国防委员会

苏联国防委员会(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缩写为ГКО;拉丁化转写为Gosudarstvennyj komitet oborony, 缩写为GKO)是苏联武装力量和国防体系的最高决策机关。成立于1941年6月30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议而成立。.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国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苏联武装力量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武装力量(Вооружённые Силы Союза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或Вооружённые Силы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是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1946年2月到苏联解体前的武装部队,其前身为苏联工农红军和苏联海军。 根据1925年的全联盟兵役法,苏联军事力量分为地面部队、空军部队、苏联海军、国家政治保卫局和内卫部队5大部分,其中地面部队和空军部队统称苏联工农红军。国家政治保卫局在1934年归属内务人民委员部。二战结束后苏联进行军事改组,由陆军和空军部队组成的苏联工农红军和苏联海军合并成为苏联武装力量。国土防空军、战略火箭军和全联盟国家民事防御部队先后在1948、1960和1970年成立并归属苏联武装力量。在顶峰时期,苏联武装力量共下辖6个兵种,按照苏联官方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分别为战略火箭军、陆军、国土防空军、空军、海军和民防部队。除了受国防委员会指挥的苏联武装力量外,广义上的苏联军事力量还包括受克格勃指挥的边防军和受内务部指挥的内卫部队。 1988年,不含边防和内卫部队,苏联武装力量的兵力达到513万人。.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苏联武装力量 · 查看更多 »

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

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იაკობ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Яков Иосиф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是一位苏联军人、陆军中尉。他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斯大林,共有三個兒子)的长子,为斯大林与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所生。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參加蘇聯紅軍,後來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被德军俘虏,最後死於集中營。.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 · 查看更多 »

老布尔什维克

老布尔什维克(ста́рый большеви́к),是对在1917年俄国革命以前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非官方名称。许多老布尔什维克不是在大清洗中被处决,就是死于不明原因。 根据D.A. Chygayev在1972年出版的一部苏联书籍里称,1922年共有44,148名老布尔什维克。Vadim Rogovin援引联共(布)十三大上的数据,在1924年共有600,000名党员,0.6%于1905年以前入党,2%在1906年至1916年期间入党,1917年入党的小于9%。 1930年代,约瑟夫·斯大林将许多老布尔什维克从权力机关里移除。一些被以叛国罪处决,一些送往古拉格进行劳动改造,极少数被送往国外当大使,远离权力中心。.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老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F·莫瑞·亞伯拉罕

F·莫瑞·亞伯拉罕(F.,),美國男演員,凭借1984年音乐传记电影《阿瑪迪斯》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该片由米洛斯·福曼执导,描述音乐神童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传奇的一生。.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F·莫瑞·亞伯拉罕 · 查看更多 »

FD型蒸汽机车

FD型蒸汽机车(Паровоз ФД)是苏联铁路的一款干线货运型蒸汽机车,它以苏联早期领导人捷尔任斯基的两个俄文首字母ФД命名。该车由伏罗希洛夫格勒蒸汽机车制造厂和于1931年到1942年期间生产,共计3213台,最高时速为85公里/小时。.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FD型蒸汽机车 · 查看更多 »

Joseph Stalin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Joseph Stalin · 查看更多 »

李锐 (1917年)

李锐(),生于北京,祖籍湖南平江。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水电部副部长,毛泽东兼职秘书。.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李锐 (1917年) · 查看更多 »

東清鐵路

东清铁路(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缩写为 КВЖД)指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國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參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中華民國成立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簡稱中長鐵路(Китайская Чанчун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此鐵路係以哈爾濱為中心,往西延伸至滿洲里(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內),往東延伸至綏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連/旅顺,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東清鐵路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马林科夫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馬林科夫(Гео́ргий 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 Маленко́в;Georgy Maximilianovich Malenkov;)Georgy Maksimilianovich Malenkov.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格奥尔基·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马林科夫 · 查看更多 »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是一东欧國家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它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現在格魯吉亞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其最終目標是加入歐盟。.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格鲁吉亚 · 查看更多 »

波茲南事件

波茲南事件」(Poznański Czerwiec),又名波兹南抗議或波兹南1956年起義是歷史上第一次波蘭人民对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大規模抗議事件。 1956年6月28日要求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約有十萬人從展開到波茲南市中心,遭政府武力鎮壓行動。在此次事件中,超過一千人受傷,至少74人死亡(官方說法),包括一名13歲的兒童Roman "Romek" Strzałkowski(1943–1956)遭政府軍殺害。這個小孩後來成了波蘭的反极权主义象徵之一。 该事件反映出波兰人对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的不满情緒。 社會主義陣營自蘇共二十大以後的第一波自由民主浪潮有幾個代表性事件。除了1956年的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十月事件,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鳴大放(又名五七之春)。.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波茲南事件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朝鲜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朱加施维里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朱加施维里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義(Сталинизм)狭义上是指一套以苏联1929-1953年间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论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运行机制。其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手段,建立起围绕某一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政治氛围,并以此来保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政治引导。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模式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曾被认为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就是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基本上保持的仍是已经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列夫·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義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反共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所以在广义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并且延续约70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戈尔巴乔夫为了克服危机,认为“必须粉碎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有关的一切东西”,同“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彻底决裂”。但戈尔巴乔夫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失败,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 · 查看更多 »

10月30日

10月3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3天(闰年第30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2天。.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0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8日

11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2天(闰年第33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3天。.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1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日

12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5天(闰年第33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天。.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2月1日 · 查看更多 »

1934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934年 · 查看更多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медаль «За победу над Германией в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 1941—1945 гг.;Medal "For the Victory Over Germany in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1941–1945")是苏联在苏德战争(又稱衛國戰爭)結束后不久的1945年5月9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令設立的一種軍事獎章,以慶祝其在衛國戰爭中的勝利。.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查看更多 »

1944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944年 · 查看更多 »

1945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945年 · 查看更多 »

1949年张家口鼠疫

1949年张家口鼠疫是指在1949年10月至11月间,爆发于中国境内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今河北省省轄市)的一次鼠疫病。至11月8日,察哈盟和察哈尔省共因鼠疫死亡75人,其它地区没有发现因鼠疫死亡人员,同日,中央防疫委员会估计今后疫情不会继续过大蔓延,但是要消灭疫症,仍然“尚需相当时日”。至12月初,疫情被控制并最终消灭。.

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1949年张家口鼠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斯大林,И.В.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蘇俄大獨裁者史達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