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指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1254年),由法國国王路易九世發動,教皇英诺森四世支持,遠征埃及。 十字军在1249年登陸埃及,攻佔位於开罗北方的杜姆亚特,但卻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況。熬过瘟疫後,十字军進攻开罗,但是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欽察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被杀,路易九世於1250年4月在曼蘇拉(Mansura)被俘。 1250年5月,當時的埃及苏丹被其馬穆路克軍官推翻,新統治者允許法國以大筆贖金贖回--路易九世。路易九世獲釋後前往仍由十字軍控制的阿卡,繼續留在黎凡特,直到1254年才回國。.

21 关系: 十字軍東征宗教年表安條克公國巴风特中世纪的法国世界史年表 (11世纪-15世纪)亨利三世 (英格兰)依諾增爵四世第一次里昂公會議马可·波罗路易九世 (法兰西)阿尤布王朝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历史耶路撒冷王國查理一世 (那不勒斯)欧洲战争列表拜巴尔一世曼苏拉1248年1254年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十字軍東征 · 查看更多 »

宗教年表

宗教年表是按年代学排列的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重要的宗教事件纲要。此文广泛涉及史前时代,由于大量的人类宗教经历没有被归入信史,信史只有将近5000年(文字出现的时间),缺乏真实的书面记录,大多数对原始宗教的认知来自于考古学发现和其他间接来源还有推测,许多原始宗教一直受到持续争论。.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宗教年表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公國

安條克公國(存在于1098年~1268年),亦作安提阿公國,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欧洲封建主在亚洲所建立的一个十字軍國家。其領土包括今日之土耳其及敘利亞的各一部分,都城在西亚著名古城安条克。.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安條克公國 · 查看更多 »

巴风特

巴风特(Baphomet,或譯巴弗滅)是有名的基督宗教惡魔之一,是現今為人所熟知的羊頭惡魔,也是撒旦的代名词。这个名字的起源尚无定论,它最早出现于12世纪晚期一首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普罗旺斯语诗篇中,在14世纪初又作为异教偶像的称呼出现在异端裁判所对圣殿骑士(圣堂武士)的审讯笔录中。然而到了19世纪,这一名称随着一系列伪历史作品的出版又进入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视线,这些作品试图将聖殿殿騎士与一系列阴谋论联系起来。“巴风特”从此开始与法国神秘學家学者所画的“安息日之羊”有关。.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巴风特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的法国

中世纪的法国是指从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的分裂至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期间的法国,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法兰西的民族认同感最终形成。.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中世纪的法国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11世纪-15世纪)

*1001年:教皇为伊什特万一世加冕,匈牙利升格为王国。.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世界史年表 (11世纪-15世纪)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英格兰)

亨利三世(英文:Henry III,),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卻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亨利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依諾增爵四世

教宗諾森四世(Innocentius PP.,約1180年或1190年—1254年12月7日),於1243年6月28日至1254年12月7日岀任教宗。.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依諾增爵四世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里昂公會議

一次里昂公會議(Lyons I)是天主教會第十三次的大公會議,於1245年在法國里昂召開。 第一次里昂公會議由教宗依諾增爵四世主持。依諾增爵四世被揚言攻打羅馬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威脅,在1244年12月2日抵達里昂,並於隔年年初召集教會主教開會。大約250名主教回應了這次召集,包括拉丁禮君士坦丁堡宗、與阿奎萊亞(威尼斯)及140名主教。拉丁皇帝、與都有參加。當時羅馬處於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圍困下,教宗召開會議以逐出及廢位皇帝,以及葡萄牙國王桑喬二世。會議同時指示了新的一次十字軍東征(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是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所帶領,以收回聖地為目標。 1245年6月28日,會議一開始,在唱完了「」的古聖歌之後,依諾增爵四世講道有關教會五傷的主題,並以自己的五悲做比較:(1)聖職者及信徒的守貧的操性(2)佔領聖地的撒拉森人的傲慢(3)東西教會大分裂(4)匈牙利韃靼人的殘酷(5)皇帝腓特烈對教會的迫害 同年7月5日,在第二會期中,泰亞諾-卡爾維教區的主教與一名西班牙主教抨擊了皇帝的作為,在7月17日的下一個會期中,依諾增爵四世宣判腓特烈逐出教會。該放逐有150名主教簽署,且道明會與方濟各會負責其公開。然而,依諾增爵四世沒有任何實施該法令的實質手段。 第一次里昂公會議頒布了以下幾項純粹的紀律措施:.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第一次里昂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马可·波罗 · 查看更多 »

路易九世 (法兰西)

路易九世(Louis IX;),绰号贤人(le Prudhomme),俗称圣路易(Saint Louis),自1226年至去世为卡佩王朝法兰西国王,在位超过43年。天主教會1297年封他为圣人。路易九世是法王雄狮路易八世和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布朗什的次子,幼年接受了严格且宗教性强的教育。他是父母幸存孩子中的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时年12岁。1226年11月29日他在兰斯主教座堂加冕,但他的母后根据路易八世的遗嘱对他进行“监护”,直到他长大成人。 成年后,路易结束了卡佩王朝和金雀花王朝间的冲突,将包括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博凯尔、卡尔卡松地区及布卢瓦、沙特尔、沙托丹和桑塞尔等伯爵领地并入王家领地,并加强了对诺曼底、安茹、图赖讷、曼恩和普瓦圖的控制。 路易九世是一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试图在他的王国内实现公平。他发布“国王四十日”,将執達吏和軍事糾察引入国内,導入无罪推定原则,减少使用酷刑,禁止神意裁判和私斗,建立被告对原告的第二次答辩。路易的行动和声望超越国界,他是欧洲不同君主間的仲裁人和争端平息者。他还建立了王国单一货币,以及最高法院和审计法院的前身机构。另一方面,路易非常虔诚,建立很多教堂、修道院和收容所以扶贫济弱,努力使蒙古大汗皈依基督教,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索邦學院,于1242年建造圣礼拜堂以崇敬圣物。 路易根据他病笃时的心愿,在奇迹般病愈后再度起誓,在弟弟阿图瓦的罗贝尔、普瓦捷的阿尔封斯以及安茹的夏尔的陪同下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埃及。回国后,路易将十字军失败的原因归因为神的惩罚,因此加强王权,重建基督教道德秩序。他决定惩治褻瀆、赌博、放贷和卖淫;他也试图让犹太人自愿或强制改宗。为此,他对犹太人施以各种手段,包括焚毁塔木德等,他在统治末期,迫使犹太人在胸前和后背佩戴黄色或红色的圆形标志,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攻击。最后他在组织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突尼斯期间,可能因痢疾于1270年去世。 路易九世于1297年8月11日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尊崇为法兰西的圣路易(saint Louis de France)。他的庆节日固定在他去世之日8月25日。身为君主,当今人们认为他促进了法国经济、知识和艺术复苏,并把处于祖父菲利普·奥古斯特和孙子美男子菲利普之间的他视为卡佩王朝直系三大君主之一。.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路易九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阿尤布王朝

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為12世紀-13世紀統治埃及、敘利亞、葉門的伊斯蘭教王國。該王朝由庫尔德人建立,全盛時期的版圖延伸至聖城麥加與北伊拉克。由阿尤布、谢尔库赫兄弟帶領的阿尤布家族原先是赞吉王朝的士兵,后來在阿尤布之子、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帶領下获得了独立地位。 薩拉丁於1169年成為埃及總督。1171年,萨拉丁在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死后解散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薩拉丁花费了接下来的十余年去東征西討,到了1183年,王朝佔有埃及、叙利亚、北部美索不达米亚、漢志、也门及西至突尼斯的北非沿岸。在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又取得对耶路撒冷王国的胜利,但是不久以后十字军又重新控制了巴勒斯坦的海岸线。 萨拉丁逝世后,他的兒子們爭奪對王朝的控制權,最終由薩拉丁之弟阿迪勒一世於1200年登上蘇丹的寶座。但自從1250年代起,尤其是蒙古人在1260年取得对阿尤布王朝的控制之後,王朝愈加衰微。蒙古人离开以后,马木留克(马穆鲁克)人在哈马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 尽管时间短暂,但是阿尤布王朝开创了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并且使得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再一次兴盛。.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阿尤布王朝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历史

根據許多考古发现,今天的耶路撒冷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四千年,关于该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前14世纪的阿馬爾奈文書。 大约在西元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屠杀了耶布斯人,夺取了该城,向南扩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rushalayim(耶路撒拉冷)」。他將約櫃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耶路撒冷历史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耶路撒冷王國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那不勒斯)

查理一世()也称查理·安茹(Charles of Anjou),是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1266年-1285年在位)。其父為法国国王路易八世,其兄为路易九世。1246年夏尔受封为普罗旺斯伯爵,并陪同路易参加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0年)。通过与教宗结盟,夏尔于1266年和1268年分别在贝内文托战役和塔利亚科佐战役中击败了與教皇關係敵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丁和曼弗雷迪,滅亡霍亨斯陶芬王朝並征服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两地。此后他还将势力扩张到巴尔干地区并于1277年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继承人。由于卡洛将他的首都从巴勒莫迁到那不勒斯并大量任用法国官员,从而导致了西西里人的不满,在1282年发生了西西里晚祷事件。西西里當地叛軍与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三世结盟,于1284年6月在那不勒斯湾击败了查理的舰队。卡洛在准备反攻时于福贾病逝。.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查理一世 (那不勒斯) · 查看更多 »

欧洲战争列表

本条目为自古以来发生于欧洲的具重大影响的战事列表,但不包括欧洲国家在欧洲范围以外参与的战争。.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欧洲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拜巴尔一世

拜巴尔一世(胜利王、豹子一樣的國王;全名为:马利克·扎希尔·鲁克-丁·拜巴尔,)埃及苏丹,马木留克王朝最伟大的统治者(1260年-1277年在位)。他是一个强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拜巴尔一世生于哈薩克阿特勞州的一个欽察突厥人家庭,逃亡克里米亞,被蒙古人抓获后作为奴隶卖到叙利亚。他的第一个主人惊异于他的强健体格,把他卖给了一个埃及的马木留克弩炮队军官,因此又名拜巴尔·班度克達里,只是用了800第納爾。但因其中一隻眼有白內障,因此被退貨,後被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所救。他先是充当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代苏丹萨利赫的侍卫,不久成为马木路克领袖艾伯克麾下的将领。艾伯克在混乱中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成为埃及的第一位马木路克苏丹。1249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七次十字军入侵埃及。1250年,拜巴尔领导了马木路克打败路易九世的著名战役。他在这场战役中将路易九世生擒。 当时正是蒙古人入侵西亚的高潮时期,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之后屠杀城中居民,震惊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旭烈兀随之命令将领怯的不花入侵叙利亚。在这种紧急的形势下,拜巴尔在苏丹忽秃斯领导下,于1260年9月3日率领马木路克骑兵在阿音札鲁特战役中打败了蒙古先锋部队,从此终结了蒙古人向西方的扩张。西方历史学家十分重视这一战的意义,认为它挽救了整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文明。拜巴尔一世在击退蒙古人和占领叙利亚后杀害了忽秃斯,自立为埃及苏丹。 1261年,拜巴尔的一名阿蘭商人勸金帐汗国別兒哥改宗伊斯蘭教,這使埃及可以定期到南俄購買新的欽察年輕人補充馬木留克軍,也可牵制旭烈兀,使之停止向叙利亚進軍。 拜巴尔一世致力于消灭巴勒斯坦的各十字军国家,与之常年作战。他在1263年围攻阿克未能获胜;在阿苏夫、海法和恺撒里亚等地则获得了胜利。但最主要的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仍未能攻下。然而,1266年拜巴尔一世打败了安条克公国在西亚仅有的同盟亚美尼亚。在失去盟军援助后,经过数月围攻,安条克于1268年5月18日陷落。安条克公爵博希蒙德六世弃城逃走,城中居民大多被贝巴儿思一世卖为奴隶。十字军失去了在圣地的重要基地,在击退1271年的第九次十字军東征后,拜巴尔一世对埃及和叙利亚实现了稳固的统治。1277年,拜巴尔一世在叙利亚去世。他是因為誤飲為人準備的毒馬奶酒而死。 Category:钦察人 Category:埃及君主.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拜巴尔一世 · 查看更多 »

曼苏拉

曼苏拉(阿拉伯语:)位于埃及北部,是代盖赫利耶省的首府。.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曼苏拉 · 查看更多 »

1248年

没有描述。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1248年 · 查看更多 »

1254年

没有描述。

新!!: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1254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第七次十字军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