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秦国

指数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989 关系: 嚴姓劇辛劉仲敬城父之戰城濮之战县令垂沙之戰华阳君华阅十二诸侯年表卬 (羌)即墨之戰卜偃卜徒父南头 (深圳)南公揭南越国南郑区南阳市南陽郡古史新證古今大战秦俑情古六歷古筝古羌人古蜀古蜀文明古文觀止召平 (陳勝)叱干姓史記地名考史记右大夫詹右大夫說司空馬司馬遷司馬靳司馬錯叔向叔孙豹叔隗后姓后子鍼后秦后胜启封县启封故城吴国吴起...合阳县向壽向戌吕不韦吕礼吕省吕相吕氏春秋君王后塞国墨攻 (電影)壤驷赤士鞅士鲂壕溝复活的军团夏太后夏姬 (秦孝文王)夏無且大宇茶馆大將軍 (東亞)大屠杀大屠杀列表大业大廉大秦帝国大秦帝国之崛起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裂变大荔之戎大駱大良造大梁城大清律例天子傳奇天祿閣天狼星天水市太原郡太后太子婴太子丹太几太醫令夫概女华女皇帝女防女脩奉化区奉化縣奉节县如姬姚贾姜戎 (民族)威壘嫪毐嫘祖嬴姓孟尝君孟明視子婴子庚子傒子兰子車姓子车氏子蒲子重子虎子椒孝公孝文帝季芈畀我孔奂 (陈国)孙膑孙武宁寿宫宣太后宦官宿瘤女完璧歸趙宜陽之戰安徽历史安徽省安阳市安阳王安陵國宋国宋義宋鈃宛孔氏对春晚的争议寿县寿烛封禅小子慭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小篆小花琉璃草将相和尉缭尋秦記尋秦記 (電視劇)屠杀山东 (古代)山东历史山东省山戎屈原屈原 (话剧)屈宜臼屈匄屈禦寇岳阳市岷县崤山崤函崔夭崔益鉉崇国巩国巫山县巫黔郡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国巴縣 (重慶)巴蜀民系巾幘丞相中华文化中央集权中医学中國中國古籍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國的稱號中國-印度關係中國法制史中國政治史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大屠杀列表中国先秦发明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统一中国爵位中国疆域史中国货币史中国暗杀事件列表中衍中潏中期 (秦国)临淄县临淄区临朝称制常德历史丹阳、蓝田之战东垣古城遗址东夷东亚传统度量衡东周君东周国东道主东陵连嚣子发七国象棋世父万姓丕豹丕鄭三国行政区划三秦戰役三父三门峡市乐毅乐毅墓乐池九州 (中国)九鼎九方姓习姓平吳大誥平顶山市平阳城广元市乌姓乌获义渠于禁庞煖亢姓交剛之戰庶長無地庶長鮑庶長武庶长庸国庸芮二十等爵云台山 (河南)应姓五尺道五國相王井田制令尹令狐姓任妄仇液廉颇什伍连坐法什長伊阙之战伊洛之戎张仪张唐弦高弭兵之盟伯嬴伯爵伯益伯樂弘农郡張若弗忌开元通宝开明 (蜀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余姓余杭区徐诜侯姓侯嬴保甲制度信姓信安君信陵君匡城故城匡章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列表地缘战略圜钱北宫括北京市刘康公列侯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周赧王周朝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周朝諸侯國列表周最咸阳城咸陽縣和氏璧傅燮 (東漢)哀郢唐太后優旃儒家人物列表农历十月冒顿内乡县内蒙古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凡国函谷关函谷关之战 (前318年)函谷關之戰 (前241年)函谷關之戰 (前298年)商县商君书商奄商鞅商鞅变法內史騰公叔痤公士公子去疾公子华公子卬 (魏国)公子壮公子少官公子弘公子归生公子繇公子絷公子雍 (晋国)公子通公子虔公子政公孫喜公孫衍公主 (東亞)公伯六國大封相六国年表共屯赤金关东关东地区先且居先农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先秦王后及妃嬪列表先秦行政区划先秦諸子繫年先轸充姓前208年前209年前220年代前2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前227年前228年前229年前230年前232年前238年前240年前254年前255年前256年前265年前272年前273年前275年前291年前295年前298年前302年前308年前312年前314年前315年前323年前330年前338年前340年代前341年前342年前350年前350年代前351年前356年前360年前361年前389年前3世纪前3世纪南京前408年前413年前419年前427年前451年前541年前546年前557年前570年代前578年前614年前620年前620年代前621年前627年前637年前638年前640年代前641年前643年前646年前660年前6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前702年前708年前753年前770年代前秦回车镇国民经济军事化四川历史四川省四川话四海Biángbiáng面Code Geass世界觀設定及專有名詞列表皮相国皇太后石作蜀石鼓 (先秦)石鼓文王太后王姬 (周朝)王姓王孙满王官之戰王廖王稽王绾王翦王猛王爵王異王鱼王賁王齮王齕王陵 (秦国)王陵 (西汉)破釜沉舟祁午祁舉祭天禽息秦厲共公秦太上皇秦夷公秦姓秦始皇秦始皇 (香港電視劇)秦始皇祖母陵秦嬴 (楚國)秦嬴 (晋国)秦孝公秦孝文王秦宣公秦小主夫人秦康公秦人秦仲秦侯秦德公秦律秦國君主列表秦哀公秦出子秦出公秦公一号大墓秦共公秦王秦灭周秦灭六国之战秦祖秦穆公秦簡公秦精秦献公秦莊公秦莊王秦靜公秦靈公秦襄公秦躁公秦桓公秦武公秦武王秦滅巴蜀之戰秦滅燕之戰秦滅韓之戰秦滅魏之戰秦滅趙之戰秦滅齊之戰秦滅楚之戰秦滅戎之戰秦朝秦朝官制秦惠公 (戰國)秦惠公 (春秋)秦惠文王秦成公秦昭子秦昭襄王秦文公秦时明月 (动画)秦时明月 (小说)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秦悼公秦憲公秦怀公秦景公穆嬴穀國窃符救赵符姓简阳市簡璧粤语粵語歷史系年紀嫣然編戶齊民緱姓緜諸繞朝纵横家義姓羌族翟国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列表猎首烏孫烏氏終姓生肖纪年甯跪田午田單田齐田需田都由姓由余申侯 (周孝王时期)申包胥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卓甘姓甘宁甘罗甘谷县甘茂甘肃历史甘肃省焚书坑儒燭之武退秦師燕孝王燕伋燕国燕国 (楚汉战争)燕王喜燕郡燕赵文化燕易王后番吾之战狐射姑狄戎益州盐铁国营相姓相国白姓白乙丙白狄白菊木白起百姓 (姓氏)百里奚百里奚村百里姓芦子霸王隰朋隶书芈姓芈月传芈戎韩城市韩侈韩国 (汉朝)韩国 (战国)韩非韩辰韶姓韓襄王韓龍韓桓惠王韓昭僖侯莊賈莊蹻莘县莒姓聞人姓遠交近攻道藏鍾離春荆紫关镇荀偃荀子荀罃荀林父華譚華陽之戰菌改萧何萬人敵非子靳黈青岛历史青烏子頓弱項伯項梁類書顓頊曆衙县西乞术西周西周国西周歷史年表西凤酒西犬丘西秦西河郡 (魏國)襄陵之戰馬陵之戰触龙驪戎马政諫逐客書高平市鬬克鬱姓鬼谷子魏姓魏咎魏冉魏国 (战国)魏章魏顆魏襄王魏长城遗址魏武卒魏惠王魏昭王魏文侯魯仲連诸侯诗经诛吕安刘谷姓豲戎負荊請罪費無忌質子 (東亞政治)越國趙奢趙姓趙破匈奴之戰趙悼倡后蹇叔麻隧之戰麃公麇国車裂軍事黃棘之盟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雲飛揚黔中之戰黄陵县黄河輔氏之戰齊王建齊秦互帝齐国齐国 (秦楚之际)齐国刀币齐破燕之战辕选辛勝蜚廉霸道霸陵县范宣子范座范無恤茅焦蜀卓氏蜀侯綰蜀侯煇蜀郡胡陽郤乞郤称郤芮郤毅胥甲郦邑郭姓郭开能姓都江堰都江堰市都江堰灌区郑安平郑州市郑国 (水工)郑国渠舟曲县舒国阮翁仲阳匄阳泉君阳文君阖闾蘇厲赣榆历史赣榆大事纪年列表赵姬赵国赵盾赵高赵豹赵邯郸故城赵良 (秦国)赵氏孤儿案赵旃赵括閩越閼與之戰钟吾国蒙骜蒙恬蒙武肥之戰邯郸县邯郸历史邯郸市邯郸之战邯郸道邯鄲郡铁血长平蔡賜蔡泽鄢郢之戰鄗代之戰鄂尔多斯市鄀国醫和醫竘醫緩自贡市致使動詞臾駢里耶秦简金受金堂县蕭關长城长安圜钱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遗址长沙历史长沙市镇平县良人 (妃嬪位號)英雄 (电影)苴國雍城雍国 (楚汉战争)離騷老子逢泽之会連橫 (外交策略)虞卿虎符虎符传奇虢国陰晉之戰陳餘陸渾陈完陈国陈国公主 (宋仁宗)陈轸 (战国时期纵横家)陘城之戰陇右陕西历史陕西省抚顺市暴鳶柳下惠束姓李姓杞姓李信李冰传奇李牧李斯東周武公杜仓杜祁杜淹杜挚栎阳城遗址桶狹間之戰桑丘之戰桂陵之战梁姓梁嬴梅州市棠邑楚姓楚威王楚平王楚幽王楚国楊筠松楚頃襄王楚辞目录楚考烈王楚昭王楚文化楚懷王楼姓楼缓榆林市槐里县樗里子樂乘樂府樛斿權力平衡欒黶欒書步招武安君武安姓武安王武庙武公武关殽之戰毛國毛笔毛遂毛束草江君大神江姓江国江都区江苏历史汧渭之会汨罗江汶上县汉字简化河南省河外之戰河西之战 (战国)河東郡 (中國)沃姓沈阳市泾县法家法经法雄泉州市洋县洛阳市涼州涿郡趙氏淅川县渝中区渭南市湔氐道湛阪之战溧阳市溧陽縣滑國滇国漠北之战漕运澣婦濟西之戰朐衍国朝那县 (秦国)惠施惠文后惡來戎胥轩成蟜成风成都城墙成都历史成都市成阳君成肅公戰國戰國人物列表戰國策戰國歷史年表戰國戰役列表战俘战国七雄战国四名将战国四公子我家是戰國春平侯春秋歷史年表春申君昭鱼昌平君昌意浚仪县 (秦国)流亡浍北之战海珠事变浙江历史斯离新垣衍文信圜钱旁皋无弋爰剑日本人旬邑县悼太子 (秦国)悼武王后支那支那人改革政治统一懷嬴應國扁鹊扮仙打击乐器曹無傷思美人怀王普米族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景姓景翠景監景鲤景阳智姓智寬智开晉文公傳奇晋国晋献公晋襄公晋文公晋怀公晋景公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77月29日 扩展索引 (939 更多) »

嚴姓

嚴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其人口佔中国的0.3%左右,人口数目排名在100名上下。.

新!!: 秦国和嚴姓 · 查看更多 »

劇辛

劇辛(),又称剧子、处子,戰國時期燕國將領,前242年入侵赵国时被庞煖擒杀。.

新!!: 秦国和劇辛 · 查看更多 »

劉仲敬

劉仲敬(),出生于新疆奇台,祖籍四川资中,棄醫從文,政治评论人士、作家,網名「數卷殘編」,以獨特的历史观著称,專注发明诸夏民族。现居美国。.

新!!: 秦国和劉仲敬 · 查看更多 »

城父之戰

城父之战,指前225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 前225年,秦灭魏国,准备攻楚。秦王政问李信需要多少兵马攻楚,李信称需二十万。王翦表示需要六十万方能灭楚。秦王政没有接纳他的建议。 李信出征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蒙恬攻克寝丘(今河南沈丘),李信再克鄢郢,与蒙恬相约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市),在郢陈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占郢陈,切断了李信军的后路。李信军只好停止攻楚,回师攻打郢陈,楚国大将项燕偷袭李信军,秦军大败。.

新!!: 秦国和城父之戰 · 查看更多 »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新!!: 秦国和城濮之战 · 查看更多 »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秦国和县 · 查看更多 »

县令

縣令,尊稱縣太爺、縣大老爺,雅稱為百里侯、邑侯、邑宰。是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劃的最高官員名稱,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县令下设县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新!!: 秦国和县令 · 查看更多 »

垂沙之戰

垂沙之戰發生於公元前301年,秦國、齊國、韓國、魏國四國聯軍攻打楚國的一場戰爭。 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等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楚國派大將唐眛在方城,抗擊齊、韓、魏三國軍隊。 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雙方夾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县境,下游至襄樊入漢水)列陣,相持長達六個月。 齊宣王對戰事不耐煩,便派周最到陣地以苛刻的言辭催促匡章趕快渡河作戰,匡章不甘心受委屈,便對周最說:「殺了臣,把臣罷免,甚至殺了臣的全家,這是大王能夠對臣做到的;戰機不成熟的時候要求出戰,戰機成熟的時候不要求出戰,這是大王對臣做不到的。」隨後,匡章命人尋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於楚軍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邊。後來,一位樵夫告訴說:「要想知道河水深淺太容易了: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淺的地方;凡是楚軍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聽後喜出望外,隨即選派精兵乘夜從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軍發起突然襲擊,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敗楚軍。楚將唐眛因為聯軍六個多月沒有多大的動靜,放鬆戒備,等知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楚軍大敗,死者數以千計,楚將唐眛戰死。 垂沙之戰以後,聯軍乘勝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沁陽縣北)、宛(今河南省南陽縣)、葉(今河南省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為韓、魏兩國奪取。唐眛死後,部將莊蹻率領軍隊叛變並引發人民起事,起事隊伍一度攻下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將楚國的領土分割成幾塊。.

新!!: 秦国和垂沙之戰 · 查看更多 »

华阳君

华阳君可以指:.

新!!: 秦国和华阳君 · 查看更多 »

华阅

华阅(),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右师,华元之子。 前564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阅主管右师,向戌主管左师,督促属官,令四个乡正祭祀四乡神灵,在宋都西门外祭祀盘庚。前559年,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攻打秦国。《春秋经》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怠惰。冬,鲁国季孙宿和晋国士匄,宋国华阅、卫国孙林父、郑国公孙虿、莒国人、邾国人为商讨安定卫国,在戚地会见。前556年,华阅死,华臣派人去杀华皋比的家总管华吴。.

新!!: 秦国和华阅 · 查看更多 »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是司马迁所作《史记》的卷十四,位于三代世表和六国年表之间,是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至东周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之间周和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个诸侯国的年表。.

新!!: 秦国和十二诸侯年表 · 查看更多 »

卬 (羌)

卬,羌人领袖。无弋爰剑之孙。秦献公初即位,兵临渭首,灭狄戎。忍的叔父畏秦国之威,将其部落附落南去,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再交往。其后子孙成为越巂羌牦牛种;广汉羌白马种;武都羌参狼种。忍和弟弟舞独留湟中。.

新!!: 秦国和卬 (羌) · 查看更多 »

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

新!!: 秦国和即墨之戰 · 查看更多 »

卜偃

卜偃,春秋时期晋国占卜官,《国语》作郭偃。他生活在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的时代,他的预言多有应验。前661年,他预言毕万之后必大。前658年,预言虢必亡矣。前655年,在晋国灭虢国之前,肯定必克虢国。前646年,他认为国家将有险些亡国的大难。次年,韩原之战,晋惠公被秦国俘虏。前637年,晋怀公杀狐突,他认为晋怀公将败。前635年,他说晋文公迎接周襄王对晋国有利。前628年,晋文公死后,他预言秦国会东征,晋国伏击将胜利。.

新!!: 秦国和卜偃 · 查看更多 »

卜徒父

卜徒父,春秋时代秦国秦穆公时的占卜者,掌龟卜。 前645年,秦穆公讨伐晋国,卜徒父用筮草占卜,吉利:“渡过黄河,毁坏晋侯的车子。”秦穆公追问,卜徒父回答:“这是大吉。晋军连败三次,必俘获晋国国君。这一卦得到《蛊卦》,繇辞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雄狐指的一定是他们的国君。《蛊》的内卦是风,外卦是山。时令到秋天,我们的风吹落了他们山上的果实,还取得他们的木材,所以能战胜。果实落地而木材丢失,不打败仗还等待什么?”战斗时,晋国在韩原连败三次,晋惠公被俘。.

新!!: 秦国和卜徒父 · 查看更多 »

南头 (深圳)

南頭(Nam Tau或Nantou)是一個位於中國深圳南山區的治所,是一座歷史古城,又是附近區域市中心。自公元331年設城起,有千多年的歷史,在南方海防及政治都有重要地位。南頭位於南頭半島根部,近前海灣,跟后海灣(後海灣)相距不遠。.

新!!: 秦国和南头 (深圳) · 查看更多 »

南公揭

南公揭(),战国韩国的相國。 南公揭是韩襄王時期的大臣,當時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國家,在最前線抵擋商鞅變法后強大起來的秦國的壓力。前309年,秦國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在魏國。前308年,秦武王与韩襄王会與临晋城外,南公揭同年去世,根據秦韓兩國的會盟,秦國的丞相樗里疾繼承南公揭擔任韩國的相國。.

新!!: 秦国和南公揭 · 查看更多 »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新!!: 秦国和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南郑区

南郑区是陕西省汉中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南郑位于汉水流域,南接四川,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

新!!: 秦国和南郑区 · 查看更多 »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新!!: 秦国和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南陽郡

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新!!: 秦国和南陽郡 · 查看更多 »

古史新證

《古史新證》是王國維先生在清華國學研究院擔任導師期間開設“古史新證”課程的講義。書中提出的“二重證據法”是中國近代史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影響極其深遠。.

新!!: 秦国和古史新證 · 查看更多 »

古今大战秦俑情

是1989年公映的中国电影,是大陆和香港电影人一次史无前例的合作,该片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秦俑》改编,台前幕后汇集大陆和香港的顶级电影精英,包括由香港动作导演程小东执导,香港著名文化人甘国亮监制,奥斯卡得主鲍德熹担任摄影,香港电影金像奖得主麦子善担任剪接,屡获奖项的奚仲文担任美术指导,大导演徐克和张艺谋担任制作人,巩俐和张艺谋主演。电影主题曲〈焚心以火〉由黃霑填詞、顾嘉煇及黃霑作曲(顧包辦編曲)、葉蒨文主唱。.

新!!: 秦国和古今大战秦俑情 · 查看更多 »

古六歷

古六歷或古六--(中國古代「--」或「--」即今日「--」)指戰國初期編制之黃帝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顓頊曆六種古曆法之合稱,是中國最早之曆法。在漢武帝頒布實行《太初曆》前曾使用過,古六曆原本早已遺失,現今只能根據歷史文獻推算出大概情況。由於文獻不齊全和置閏不精確,其中《顓頊曆》也只是在考古中發掘到一些資料,其餘五種曆法,至今只留存一些片斷資料。據此等資料不難發現,漢代初期曾流傳之所謂古六曆版本並不是由黃帝、顓頊、夏禹等人編訂,而是周朝末期之託古偽造。 現今研究認為,六種曆法皆以365又1/4日為一回歸年,即四分法。以29又499/940日為一朔望月,在19年中設置7個閏月。古六曆中各曆之差異主要是曆元、實行地區和歲首不同。黃帝、周、魯三種曆以冬至月為歲首(夏曆11月,建子之月),亦即子正;殷曆以冬至月為歲終,以建丑之月(夏曆12月)為正月,亦即丑正;夏曆以元春為歲首(夏曆1月,建寅之月),亦即寅正;顓頊曆(秦曆)以孟冬為歲首,曆元於立春正月初一,亦為寅正。夏曆寅正為人正、殷曆丑正為地正、周曆子正為天正,是為三正。 戰國時代各周朝諸侯國施行不同曆法,而秦國本身在秦武王時期仍舊使用周曆,故秦國之顓頊曆實施時間當在秦昭王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施行顓頊曆,「改正朔」,以建亥之月(夏曆十月)為歲首;有說改月,即秦曆四月等於夏曆正月;有說不改正月,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四季完全和夏正相同,並以秦曆十月開始一年。漢初沿秦制,武帝元封七年用太初曆,改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此後兩千多年所行曆法一般都是用夏正,但並非完全等同夏朝曆法,而是在此基礎上完善發展定朔定氣規則,即後來之夏曆含義更廣。.

新!!: 秦国和古六歷 · 查看更多 »

古筝

古筝,又称筝、秦筝,中国撥弦乐器,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新!!: 秦国和古筝 · 查看更多 »

古羌人

古羌人,为古代中国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其西方(位于今甘肃一带)多个以牧羊为生的人群的称呼。上古時期,古羌又被稱为羌戎、西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古羌人是一个使用藏缅语族的族群。他们还被认为是现代羌族和藏族祖先之一,與漢族的形成也有較深淵源。.

新!!: 秦国和古羌人 · 查看更多 »

古蜀

古蜀,也被称为古蜀国或蜀国,字面意思是葵蚕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曾有多个朝代,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其王子后于古代岭南地区创立瓯雒国,但最终被南越国灭亡。.

新!!: 秦国和古蜀 · 查看更多 »

古蜀文明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時期早期,於今日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的古文明。.

新!!: 秦国和古蜀文明 · 查看更多 »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人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大中華地區中學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書輯錄。.

新!!: 秦国和古文觀止 · 查看更多 »

召平 (陳勝)

召平 ,又作邵平。秦末軍事人物,廣陵(今江蘇揚州市)人。 秦末陳勝、吳廣發動大澤之變時,召平是陳勝的部將,起兵攻擊廣陵,沒有能夠攻克,秦軍追來。召平聽說陳勝被秦國少府章邯擊退,不知去向,當時項梁在江東起兵,于是召平就渡過長江,矯陳勝詔,拜項梁為楚國上柱國。并勸項梁立即渡江向西攻擊秦軍。.

新!!: 秦国和召平 (陳勝) · 查看更多 »

叱干姓

叱干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叱干姓為代北複姓,不屬於《百家姓》,一說源自鮮卑部落名、一說是羌族姓氏,有說衍生自甘姓。叱干姓雖然在北魏的孝文帝改革中被改為單姓,但仍然沿用至今;目前,中國大陸有少量的叱干姓人口。.

新!!: 秦国和叱干姓 · 查看更多 »

史記地名考

《史記地名考》是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撰寫的一部考據性著作。.

新!!: 秦国和史記地名考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秦国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右大夫詹

右大夫詹,春秋时期秦国的右大夫。 庶长武當時的國君是秦景公。前562年,楚国子囊向秦国乞师,秦国右大夫詹率军跟随楚共王,将以伐郑国。郑简公迎接他。伐宋国。.

新!!: 秦国和右大夫詹 · 查看更多 »

右大夫說

右大夫說,春秋时期秦国的右大夫。 右大夫說當時的國君是秦桓公。楚庄王死后,楚共王继续楚国的霸业。前589年十一月,楚国公子婴齐和鲁成公、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和齐国大夫在蜀地结盟。《春秋经》没有记载卿的名字,因为鲁国畏惧晋国悄悄和楚国结盟,结盟缺乏诚意。《春秋经》没有记载蔡景侯、许灵公,因为他们乘坐了楚国的战车,失去了国君的身份。.

新!!: 秦国和右大夫說 · 查看更多 »

司空馬

司空马,秦国人,吕不韦的门客。 吕不韦败落后,司空马到赵国,他建议赵王迁停止以土地贿赂秦国,发起合纵抗秦。否则,赵国必亡。赵王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司空马离开,在平原津对郭遗说,赵国如果杀武安君李牧,半年必亡。赵国大臣韩仓嫉妒功臣,肯定陷害李牧将其杀害。结果,赵王听韩仓之言杀李牧,五个月后,前228年,赵国被秦国灭亡。平原令郭遗感慨司空马之见。.

新!!: 秦国和司空馬 · 查看更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新!!: 秦国和司馬遷 · 查看更多 »

司馬靳

司馬靳,秦國將領,夏陽(陝西韓城)人,伐蜀大將司馬錯之次孫,史學家司馬遷的七世祖。 早年為名將武安君白起副手,與之參與長平之戰,坑殺趙長平軍數十萬,後與白起一起被秦昭王賜死于杜郵(今咸陽西郊),埋葬在華池。司馬靳之孫司馬昌為秦時鐵官。 白起的事跡多見於司馬遷著作《史記》的《白起王翦列傳》。司馬遷的遠祖司馬靳亦參與這次的戰役,後來與白起同被賜死杜郵,因此很可能是家史。 《異蹟略》中,記載陝西寶雞一帶,只要疫病一起,就會立「克長平四十萬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將司馬靳」旗號祭祀,希望司馬靳能與白起保佑當地居民免於瘟疫。.

新!!: 秦国和司馬靳 · 查看更多 »

司馬錯

司馬錯,秦惠文王時期將領,周程伯林父之后,秦國夏陽(陝西韓城)人,学属纵横家,亦能領兵戰鬥。秦灭蜀战役的统帅。.

新!!: 秦国和司馬錯 · 查看更多 »

叔向

叔向(出生年不詳,約卒於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晉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或稍後)白壽彝版《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 叔向論政,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譽,因被封于楊 (今山西省洪洞縣),以邑为氏,别为楊氏,又稱叔肸、楊肸、楊譽。他出身晉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上大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晉國執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著稱於世。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與楚國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形势。.

新!!: 秦国和叔向 · 查看更多 »

叔孙豹

叔孙豹(),'''姬'''姓,'''叔孙'''氏第5代宗主,名豹,谥穆,又被称为穆叔、叔孙穆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虺和叔孙侨如的弟弟。前575年,叔孙侨如与鲁成公的母亲穆姜私通,想要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而夺取他们的家产。穆姜要求鲁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正在參加鄢陵之战。但最后結果叔孙侨如被驅逐,其弟叔孫豹从齐国回國嗣位。叔孙豹多次參加晉國為盟主的會盟,前559年,十三國聯軍討伐秦國,前549年,出使晉國,范宣子與他談論不朽。他說:“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前546年,他代表魯國到宋國,與晉國的趙武、楚國的屈建(子木)等人舉行弭兵之會,前538年,他與庚宗女生的兒子竖牛害死了他和齊女生的兒子孟丙、仲壬,不送食物給叔孙豹。十二月廿八乙卯日,叔孙豹去世,竖牛立其弟叔孙婼為宗主。.

新!!: 秦国和叔孙豹 · 查看更多 »

叔隗

叔隗,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的夫人。出身在赤狄廧咎如氏。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廧咎如被白狄打败,叔隗和妹妹季隗一起被白狄俘虏。当时晋国公子重耳和赵衰君臣,在白狄避难。叔隗、季隗姐妹被献给了重耳。重耳纳季隗,赵衰和叔隗成婚,生下赵盾。十二年后,赵衰随重耳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叔隗赵盾母子留在白狄。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重耳回晋国为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将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赵姬一再请求下,叔隗、赵盾被接回晋国。叔隗作为正妻,赵盾作为嫡长子。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

新!!: 秦国和叔隗 · 查看更多 »

后姓

后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8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根据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后”、“郈”、“厚”是同一个姓氏的不同写法。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郈昭伯”,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写作“厚昭伯”,而《汉书·五行志》中则变成了“后昭伯”。东汉典籍《风俗通义》中收录有“郈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简体中文--“--”字合并到“后”,但“后氏”并不同于“-zh-hans:後;zh-hant:後-氏”,两姓有截然不同的来源。.

新!!: 秦国和后姓 · 查看更多 »

后子鍼

后子--(音钳),字伯车,秦桓公子,秦景公母弟。 伯车得桓公宠,怕被景公诛杀,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后子--投奔晋国,车重千乘。 晋平公说:“您這麼富裕,何必逃亡呢?”后子--回答:“秦國君主无道,我怕被殺,要等到他後代即位,我才回秦。”晉平公封之於裴(今山西聞喜一帶),後人裴氏,裴姓尊為始祖。 周景王八年(前537年),秦景公去世,子秦畢公继位,后子--回到秦国。.

新!!: 秦国和后子鍼 · 查看更多 »

后秦

后秦(,或稱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 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秦,史称后秦。 其国号以所统治地区为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秦”,以别于前秦和西秦,后世袭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别称姚秦。 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後涼,得鳩摩羅什。是年,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丧发兵。东晋劉裕派檀道濟等北伐,陷洛阳。后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永和二年(417年)东晋圍攻长安,姚泓舉家投降,竟被劉裕滅族,后秦亡。后秦共存在32年(384-417)。.

新!!: 秦国和后秦 · 查看更多 »

后胜

-- --胜,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官居相国。 --胜是齐襄王王后、齐王建母亲君王后的弟弟。君王后去世后,--胜为齐相,多受秦国金钱,又派门客入秦,秦国使--胜和门客反间,齐王建不脩攻战之备,不助韩、赵、魏、楚、燕五国攻秦,秦遂灭五国。前221年,秦兵击齐。齐王建听--胜之计,断绝与秦国的道路和往来,但秦国将军王贲从燕地的南面攻击齐国,迅速灭齐而统一六国。.

新!!: 秦国和后胜 · 查看更多 »

启封县

启封县,中国古县名。 春秋时期,为郑国辖地。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时,大将郑邴在此建城。以“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即启封城,城池遗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国,在都城大梁城的南部。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启封县,属三川郡。西汉初年,属河南郡。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时,为避汉景帝讳,改名开封县。.

新!!: 秦国和启封县 · 查看更多 »

启封故城

启封故城或称启封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开始建筑的古城,城池遗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朱仙镇。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时,郑邴建城,以“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后,城归魏国,北部为魏国都城大梁城。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启封县。西汉时,启封县改名开封县。隋朝建成大运河后,启封城地位下降,今开封城兴起。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开封县省入浚仪县。贞观年后,启封城便再无修缮。延和元年(712年),以浚仪县、尉氏县复置开封县。同年汴州治所移至汴州城。后,启封城逐渐废弃。 据考证,城外西侧为荥阳郑氏的家族墓地。1986年,以启封故城的名称被开封县人民政府列为开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

新!!: 秦国和启封故城 · 查看更多 »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新!!: 秦国和吴国 · 查看更多 »

吴起

吳起(),中國戰國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衞國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由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后人将孙武、吴起并称为“孙吴”。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孙武和吴起合立于《孙子吴起列传》。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时,将李悝和吴起合立于列传中。.

新!!: 秦国和吴起 · 查看更多 »

合阳县

合阳县是中国陕西省渭南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12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44万人。.

新!!: 秦国和合阳县 · 查看更多 »

向壽

向寿,战国时期秦国大臣,宣太后的外戚,与秦昭襄王一起长大,关系很好,同衣同车。 前308年,秦武王派他和甘茂一起出使魏国,相约讨伐韩国。秦昭襄王即位,他驻守武遂,反对甘茂将武遂给韩国,秦昭襄王没有听从。向寿和甘茂结怨,向秦王进谗言,甘茂出奔齐国。向寿和楚国关系好,楚怀王得范环的建议,以向寿之才智不如甘茂而推荐他为秦相。前294年,向寿伐韩,克武始,前293年被免职。 《韩非子》以公孙赫(公孙郝、公孙奭)为共立,《史记》以公孙赫为向寿。另说公孙赫、共立、向寿为一人,或公孙赫、共立为一人,向寿为另一人。.

新!!: 秦国和向壽 · 查看更多 »

向戌

向戌,子姓,向氏,生卒年不詳,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左师,以倡導促成春秋弭兵会盟著名。 春秋時代晉國、楚國爭霸,爭戰連年,在中原地區的各小國如宋、鄭等受害最甚,因此希望,前579年宋國大臣華元倡導和議,但三年後楚國毀約而未成。 前564年(鲁襄公九年、宋平公十二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臣调集常备兵,华臣命隧正调集远郊城堡之兵,赶赴火灾发生的地点。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华阅任宋国右师,向戌任宋国左师。 前556年(鲁襄公十七年、宋平公二十年)宋国的右师华阅死后,其子华皋比出任华氏宗主。华阅的弟弟华臣认为华皋比力量微弱,派人暗杀其家宰华吴。六名杀手潜入华吴的卢门,将当时位于向戌身后的华吴用铍刀杀死,向戌很害怕,说:“老朽我没有罪。”坏人就对向戌撒谎说:“我们是华皋比派来杀华吴的。”然后幽禁了华吴的妻子,对她说:“把你的大玉璧给我。”以此伪装成贪财的劫匪。宋平公查明真相后说:“华臣不仅残暴地对待他的宗室,而且使宋国的政令大乱,一定要驱逐他。”向戌劝道:“华臣是宋国的卿大夫,大臣之间不和睦是国家的耻辱,不如封锁丑闻。”于是宋平公没有加罪于华臣。向戌此后变得很怕华臣,自己做了一根短马鞭,每次经过华臣门口时就和车夫一起抽打马,让车快点跑过去。十一月廿二,国人追赶疯狗追到华臣家里,华臣心里有鬼,以为这些人是来讨伐自己的,便匆忙逃亡去了陈国。 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宋平公二十九年),宋国寺人(太监)惠墙伊戾因嫉恨太子痤,在他和楚国使者会面的地方埋藏好伪造的牺牲和盟书,向宋平公告发太子将要谋反。平公询问侍妾弃和左使向戌是否有这样的事,两人都称自己听到了消息,于是太子被囚禁。太子派人让公子佐在中午前救他,向戌知道后故意拉着佐聊天,太子自杀,公子佐被立为太子,其母弃被立为国君夫人。后宋平公渐渐知道太子痤冤死的真相很愤怒,又找不到向戌和弃在幕后操作的口实,于是在朝堂上架了口大锅把寺人惠墙伊戾活活烹了。 弃被立为国君夫人后没有送礼给向戌。某天向戌看到她的养马人,就故意问:“你是谁啊?”养马人回答:“我是国君夫人的养马人。”向戌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个国君夫人啊,我怎么不知道呢?”养马人就报告给了弃。于是弃让人带上玉石、锦缎和宝马奉送给向戌,说:“这是国君的侍妾弃送给您的礼物。”向戌对使者说:“这哪儿是国君的侍妾送的,明明是国君夫人送的。”于是让送礼者又重新说了一遍,才扣首接受了礼物。 向戌身為宋國大夫,在前547年開始牽線晉楚兩國重臣,意圖再次達成弭兵和議,由於他與晉國大夫趙文子,楚國令尹子木關係友善,他先親自造訪晉、楚二國,籍這兩人在國內的影響力說服楚晉,並親自拜訪齊國,遣使秦國,使之答應會盟於宋,各小國亦。但晉楚之間對於禮儀細節以及誰為盟主的問題而爭議,向戌加以調解,加上晉國趙文子考量情勢決定退讓盟主之位,使會議得以順利在前546年召開進行,最後成功下盟約,使晉楚之間維持了數十年較為和平的日子。 他立下功勞之後,向宋公請賞封邑,大臣子罕認為兵為國家重要之事,完全廢兵是危險的,而且他只是用詐術完成使命,還想請賞,是貪得無厭,向戌聽到此話,也同意他的看法因此辭去封邑的要求,《左傳》的作者認為他是個知過能改的人。.

新!!: 秦国和向戌 · 查看更多 »

吕不韦

吕不韦(),中国战国时代衞國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大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及秦相,在秦為相十三年。廣招門客以「兼儒墨,合名法」為思想中心,合力編撰《呂氏春秋》,有系統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後為先秦雜家代表人物之一。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將其流放至蜀地(今四川),不韋憂懼交加,于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陽)自鸩而亡。.

新!!: 秦国和吕不韦 · 查看更多 »

吕礼

吕礼,战国人,初為秦国官员,秦昭襄王时为五大夫。前294年,秦相国穰侯魏冉想要杀他,他逃到魏国,转而到了齐国。齐湣王想联合秦国,听从祝弗的建议,就驱逐亲魏的周最,任命吕礼为相。吕礼主张秦齐联合,遭到孟尝君的反对。孟尝君和與穰侯合谋,破坏秦齐联合。吕礼逃亡,不知所终。.

新!!: 秦国和吕礼 · 查看更多 »

吕省

呂省(),字子金,中国春秋时期晉国的大夫,《史記》和《東周列國志》作呂省,《左傳》作呂甥,因為封地在阴、呂和瑕,所以又作呂飴甥、瑕呂飴甥、陰飴甥、瑕甥。前650年,與郤芮一起擁立晉惠公。前645年,秦晉韓之戰之後,晉惠公被秦國俘虜,他到秦國去,勸秦穆公支持晉惠公。言辭就是所謂的《陰飴甥對秦伯》。晉惠公被放回。前636年,公子重耳回國即位為晉文公,呂省、郤芮想火燒宮殿殺害晋文公,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渡黄河逃到秦国去,秦穆公将他们诱杀。.

新!!: 秦国和吕省 · 查看更多 »

吕相

吕相(),中国春秋时期政治人物,魏氏、吕氏。魏犨的孙子,魏錡之子。在华元弭兵之后,晋厉公决定讨伐秦国。周簡王八年(前578年)四月初五戊午日,晋厉公派吕相(魏相)作为使者,正式宣布与秦绝交。吕相作《绝秦书》,文章华美,措辞激昂。成语勠力同心、痛心疾首、惟利是视就出自《绝秦书》。前573年,晋悼公为了褒扬吕相的功劳,封吕相为下军将。前570年十二月,吕相去世,谥号吕宣子。.

新!!: 秦国和吕相 · 查看更多 »

吕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稱《呂览》,是中國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彙編,共26卷,160篇,完成於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為秦国相国吕不韦及其門人集體編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黃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諸子百家言論,是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

新!!: 秦国和吕氏春秋 · 查看更多 »

君王后

君王后(),是戰國時代田齊的亡國君田建的太后、齊襄王的王后。根據《戰國策》記載,君王后本姓-后-,是當時太史敫的女兒。其時齊國被樂毅攻陷,齊湣王被殺,全國只餘下莒和即墨二城。太子田法章逃亡到莒,化名在太史家擔當園丁。君王后當時感覺到太子的非凡身份,表示要嫁,但父親極力反對。不過二人卻私訂終身,並生下兒子田建。這在當時是令人不齒的。她的父亲因此非常愤怒。不過後來田單破燕軍,迎立太子回朝,是為齊襄王,君王后亦成為了王后,有子田建。 由於她的特殊姓氏,當了王后之後,不能被稱為“--”,所以歷史上把她稱之為“君王后”。君王后参与朝政,辅佐齊襄王。前265年,齊襄王離世後,君王后協助田建執政。在她輔政的近四十年,田齊一直都很太平,她對秦國非常謹慎,但亦對其餘五國信任。所以四十多年來齊國都沒有受到秦國及其他五國的威脅。但對於這四十年的太平,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意思。蘇東坡認為君王后能在六國紛擾之時,為國家帶來四十年的和平,是一項大的德政;但何景明認為,這四十年的和平其實是建基於其餘五國的犧牲,因為有這五國為田齊阻擋強秦,田齊才可以享有和平,但君王后對秦王政處處忍讓,對五國不施以援手,才讓強秦有機會統一七國。 君王后死後,王后的族弟-后-勝執政。但--勝是一個貪官,不斷收受秦國的賄賂,要求他們不要對其餘五國施加援手,到五國滅亡之後,齊國亦很快滅亡。.

新!!: 秦国和君王后 · 查看更多 »

塞国

塞国,中国楚汉之际的封国。 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将秦国一分为四,刘邦为汉王,董翳为翟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都城在栎阳(今陕西省阎良区)。同年八月,司马欣降汉,塞国为渭南郡(京兆)、河上郡(左冯翊)。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陕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6年建立 Category:前206年废除.

新!!: 秦国和塞国 · 查看更多 »

墨攻 (電影)

是2006年香港主创的一部古装战争電影,改编自日本作家酒見賢一的同名小説《墨攻》(曾被改编為漫畫,香港出版時名為《墨子攻略》),由中國、香港、台灣、日本、韓國五地合作拍攝,投資額為1600萬美元。導演為張之亮,監製是徐小明,董瑋為動作指導。劉德華、范冰冰、王志文、安圣基、吳奇隆、崔始源主演,中国大陆和香港於2006年11月23日公映。 “墨攻”是酒見賢一根據“墨守”創造出的新詞。海报上的片名“墨攻”二字由刘德华亲笔题写。.

新!!: 秦国和墨攻 (電影) · 查看更多 »

壤驷赤

壤驷赤(),字子徒,《孔子家语》作穰驷赤,字子从。春秋时期秦國人。孔子弟子。.

新!!: 秦国和壤驷赤 · 查看更多 »

士鞅

士鞅(),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鞅(范鞅),谥号献。范宣子士匄第三子。又称范叔、范献子。.

新!!: 秦国和士鞅 · 查看更多 »

士鲂

士鲂(),彘季、彘恭子,士会之子,春秋时期晋国的下军佐。 前573年正月,欒書和荀偃殺死晉厲公,派荀罃和士鲂到東周京師洛邑去迎接孫周,孫周即位為晉悼公,念及士會、士燮的功業命士鲂為下軍佐。楚國入侵宋國,韓厥派士鲂到魯國请求出兵助战。臧武仲建議季文子按照當年荀罃乞师的規模出兵。前570年,士鲂与候奄(官职)张老阻止晉悼公懲罰因執法處死晉悼公弟弟揚干車夫的魏絳。前568年春,戎人入侵王畿,周灵王派王叔陈生到来晋国控诉。晋国卻把王叔陈生拘捕,派士鲂到京师,稟奏周灵王其實是王叔陈生勾结戎人。前564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伐郑国,栾黡、士鲂领下军及滕国、薛国军队攻郑国北门。前563年,晋国修筑虎牢关附近的梧城、制城,命士鲂、魏绛率军驻守。郑国只好再次与晋讲和。前562年,秦国由庶长鲍、庶长武率军伐晋,下军佐士鲂轻敌出击庶长鲍,庶长武掩杀,士鲂大败。前561年夏,士鲂聘问鲁国,拜谢去年鲁国相助出兵伐郑。冬,鲁襄公至晋国,答谢士鲂聘问。前560年春,荀罃、士鲂去世,晋悼公将四军八卿改为三军六卿。.

新!!: 秦国和士鲂 · 查看更多 »

壕溝

壕溝(Trench)泛指一條長型的凹地,可為人工,也可為天然。.

新!!: 秦国和壕溝 · 查看更多 »

复活的军团

《复活的军团》是一部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内容讲述的是秦国的经济、军事及统一过程,从兵马俑、各地遗址分析了整个过程。 本片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于2004年出品,荣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纪录片最佳作品奖,一共6集。 香港無綫電視首播方面,於2005年购买本片的播映权,由鄧景輝主持。 Category:中國電視紀錄片 Category:秦国.

新!!: 秦国和复活的军团 · 查看更多 »

夏太后

夏太后,指的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女性人物:.

新!!: 秦国和夏太后 · 查看更多 »

夏姬 (秦孝文王)

夏姬(),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孝文王之妾,秦庄襄王之母。.

新!!: 秦国和夏姬 (秦孝文王) · 查看更多 »

夏無且

夏無且,中国战国時代秦国的御医。前227年,燕国派荆轲出使秦国,图穷匕见,欲刺杀秦王政,荆轲围着柱子追秦王,因秦法规定秦国大殿侍从不能带兵器,夏無且用药囊扔向荆轲予以阻攔,其後秦王政拔剑击杀荆轲,並赏赐夏無且黄金200镒,称無且爱我。汉朝公孙季功、董仲舒(董生)都和夏無且交友,他们把这件事告诉司马迁。.

新!!: 秦国和夏無且 · 查看更多 »

大宇茶馆

《大宇茶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網路廣播節目,2010年开播。首播為北京时间15:00至16:00(可在滨州沾化FM104.2新闻综合广播蓝莓radio收听)。主持人大宇(又名大东,网名某小仙2号)。.

新!!: 秦国和大宇茶馆 · 查看更多 »

大將軍 (東亞)

大将军,是漢字文化圈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與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及职权有很大差异。 大将军官职最早见于中國战国時代。.

新!!: 秦国和大將軍 (東亞)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

大屠杀指故意殺害大量人類的行為,通常發生在同一時間或短時間之內。根據聯邦調查局的定義,大屠杀必須包含四起屠殺事件,而且屠殺事件之間沒有冷靜期存在Aggrawal A. (2005) Mass Murder.

新!!: 秦国和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屠杀。.

新!!: 秦国和大屠杀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业

大业,是女脩的儿子。女脩在纺织的时候,遇上一只生蛋的燕子,女脩吞下蛋后生下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了大费。大费就是伯益,是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白国红根据女脩吞玄鸟卵而生子以及《说文解字·女部》、《路史·后记七》注引谯周《古史考》中“嬴,少皞氏之姓”的记载,认为大业的父方是少皞氏氏族。 《列女传》班昭注、王符《潜夫论》和郑玄《毛诗谱》均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此后高诱《吕氏春秋注》、陆德明《精典释文》、张守节《史记正义》、孔颖达《毛诗正义》、邢昺《论语注疏》、《新唐书》、郑樵《通志·氏族略》一直沿用了这种说法,认为大业和皋陶是同一人。但梁玉绳指出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是刘向、郑玄等人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并详细论证此说有误。李学勤也指出以伯益充当皋陶之子,完全违背了《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而《秦本纪》的记载出自秦人自己的史籍,当以此为准。.

新!!: 秦国和大业 · 查看更多 »

大廉

大廉,中国夏朝人物。嬴姓。大业的孙子,与夏启争君位的伯益的儿子。因为他的后代中衍传说鸟身人言,所以称之为鸟俗氏。大廉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子武,孙琪,曾孙建,玄孙弘。.

新!!: 秦国和大廉 · 查看更多 »

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可以指:.

新!!: 秦国和大秦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秦帝国之崛起

,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国大陆古装剧,导演丁黑,宁静、邢佳栋、张博等人主演,2011年4月杀青。本劇讲述宣太后芈八子和儿子秦昭襄王嬴稷的权力更迭,於2017年2月9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新!!: 秦国和大秦帝国之崛起 · 查看更多 »

大秦帝国之纵横

是中國電視公司2012年首播的一部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劇情延續學者孫皓暉創作的歷史小說及根據其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而改編,為其系列作品第二部(原著〈國命縱橫〉),又稱《大秦帝國Ⅱ》。 其故事背景是戰國七雄争斗,秦國國君嬴駟重用張儀爭得上风。2012年9月27日起,此劇在台灣首播(中視、八大電視)。.

新!!: 秦国和大秦帝国之纵横 · 查看更多 »

大秦帝国之裂变

(初名:大秦帝国)是中国出品的一部电视剧,根據学者孫皓暉創作的同名歷史小說改編,以秦孝公與商鞅的人物故事為主軸。於2006年在河南焦作拍摄。此劇劇情依学者孫皓暉(亦為此劇編劇)創作的歷史小說《大秦帝國-黑色裂變》改編。原著分為6部,第一部為《黑色裂變》,其餘依順序為《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等,故事講述中國戰國時代,秦國由弱轉強的過程,以秦國為主軸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作品系列。有別於其它同名小說與電視劇,此劇別稱“新《大秦帝國》”。該劇在首播時稱為《大秦帝國》,續作《大秦帝國之縱橫》开拍之後,此劇的正式名稱改為《大秦帝國之裂變》。.

新!!: 秦国和大秦帝国之裂变 · 查看更多 »

大荔之戎

大荔之戎,即大荔国,先秦建立的戎人国家,分布在今陕西省洛河下游,都城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旧县东南。 春秋时期,兼并诸戎,筑城数十座,首领称王,和义渠都是西戎中强大的部落,为西戎八国之一。前461年(秦厉共公十六年),秦国发兵二万征伐大荔,攻取其王城,大荔国灭亡。.

新!!: 秦国和大荔之戎 · 查看更多 »

大駱

大骆,嬴姓,曾祖父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大骆名声不显,事迹不详。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嫡子。周孝王封大骆的另一个儿子非子在秦地为周朝的附庸國,恢复嬴姓的祭祀,这就是秦国的开始。.

新!!: 秦国和大駱 · 查看更多 »

大良造

大良造,中国古代官名、爵名。 战国初期为秦国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商鞅变法之后,商鞅为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以大良造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秦惠王十年(前328年)仿效中原诸侯国制度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秦国一些立有军功的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孫衍、白起等。 Category:秦朝爵位 Category:秦朝官制 Category:西汉爵位 Category:西汉官制.

新!!: 秦国和大良造 · 查看更多 »

大梁城

大梁城,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魏国迁都大梁的时间史书普遍有两种看法:《史记》和《资治通鉴》认为是魏惠王31年(公元前339年),《竹书纪年》认为是魏惠王9年(公元前361年)。 前365年,魏惠王迁都于此,并筑梁城。为区别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临汝县),命名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沟渠浚仪渠(或浚水),称浚仪。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领兵攻打魏国。秦军引河沟水灌大梁城,三月而城坏,魏王假请降,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浚仪县。 城池遗址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具体范围尚未查明。据考证应与现存的开封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新!!: 秦国和大梁城 · 查看更多 »

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原名《大清律》(a),是清朝的法典。 大清律例草創於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以《大明律》為基础,再加以修飾。前後經歷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訂後才定型。及後《大清律例》一直都在清朝版圖內奉行,直到清朝灭亡为止。 不過,部分《大清律例》的條例在清朝滅亡後依然繼續在香港通用,這是由於香港割讓予英國之後,基於香港跟隨英國奉行的習慣法模式,使大清律例中的部分法例在沒有其他法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繼續成為唯一的參考對象。直到1971年,最後一條有關婚姻習俗的法律由香港的成文法取代之後,大清律例歷史使命終於完成,歷327年。.

新!!: 秦国和大清律例 · 查看更多 »

天子傳奇

《天子传奇》是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1993年出狱后第5次创业而创作的主打漫画。原本黄玉郎是打算推出另一部狱中构思作品义勇门来打头炮,但由于首徒祈文杰的劝说,认为《天子传奇》比较好意头,有利于玉皇朝发展,是以改由《天子传奇》作为黄玉郎的重新创业作。 目前为止,《天子传奇系列》一共出版了八部,分别有《天子传奇1开周篇》、《天子传奇2秦皇篇》、《天子传奇3流氓天子》、《天子传奇4大唐威龙》、《天子传奇5如来神掌》、《天子传奇6洪武大帝》、《天子传奇:三国骄皇》和《天子传奇8苍天霸皇》。 2010年,從漫畫改編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天子传奇Online》推出。.

新!!: 秦国和天子傳奇 · 查看更多 »

天祿閣

天祿閣,全名“天祿麒麟閣”,修建於漢高祖七年(前195年),漢初丞相蕭何在監修未央宮時修建的,主要存放自秦國宮廷所獲文史、典籍之所。劉向父子在此撰寫《別錄》、《七略》,揚雄曾在天祿閣讀書。周祈《名義考》:「襏除不祥,故謂辟邪,永緩百祿,故謂天祿。漢立天祿閣門,古人置辟邪於步橋上,皆取撥除永緩之意。」 遗址现在的地址是: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小刘寨村。遗址是一高土台,又称刘向寺,在小刘寨小学内。正西大约一公里是石渠阁。 Category:未央宫 Category:藏書樓.

新!!: 秦国和天祿閣 · 查看更多 »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新!!: 秦国和天狼星 · 查看更多 »

天水市

天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人称“西北小江南”。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31.17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华夏文明和漢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的荣誉。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交相辉映。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秦国和天水市 · 查看更多 »

太原郡

太原郡,也稱太原國,是前246年,秦国始置至隋朝時期的郡,辖区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等地。 晋阳城由赵简子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期。前455年(周贞定王十四年),智伯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城。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称为晋阳之战。战国初期为赵国都城。 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蒙骜攻赵国,定太原。次年置太原郡。晋阳城为太原郡、晋阳县治所。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武帝时为并州所辖郡之一。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下领二十一县:晋阳县、葰人县、界休县、榆次县、中都县、于離縣、兹氏县、狼孟县、邬县、盂县、平陶县、汾阳县、京陵县、阳曲县、大陵县、原平县、祁县、上艾县、虑虒县、阳邑县、广武县。 西晉泰始元年,封司馬瓌為太原王,封地太原國。曹魏末年,太原郡下轄十三縣,東晉末年,狼孟縣廢除,下轄十二縣:陽曲縣、榆次縣、于離縣、孟縣、陽邑縣、大陵縣、祁縣、平陶縣、京陵縣、中都縣、鄔縣。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太原郡废入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太原郡。户十七万五千三,下领十五县:晋阳县、太原县、交城县、汾阳县、文水县、祁县、寿阳县、榆次县、太谷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平城县、石艾县、盂县。唐朝建立后,天下改郡为州,故于武德元年(618年),废太原郡。.

新!!: 秦国和太原郡 · 查看更多 »

太后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據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稱:「《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於是始以為稱。」,認為太后一號始於戰國時期秦國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後趙國趙孝成王即位時亦依秦國先例尊生母為太后(--)。後漢朝立,太后一號亦被沿用。雖難以考究《事物紀原》中關於太后一詞的起源之說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時就有太后出現,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於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分與地位總是凌駕於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份太后的專權。 奧斯曼帝國君主的生母有蘇丹皇太后的尊封。欧洲君主的母親,如果丈夫是前任君主亦会得到类似太后的头衔,反之则不一定。中文翻譯時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会将稱為太后,君主母亲是退位君主亦不例外。.

新!!: 秦国和太后 · 查看更多 »

太子婴

韩婴(),字伯婴,战国时代韩国韩襄王的太子。 前302年,韩太子婴在临晋之会后受父亲委派到秦国朝拜秦昭襄王。前300年,太子婴去世,公叔支持公子咎、公仲朋支持公子幾瑟,兄弟争位。《战国策》记载,公子咎、公子几瑟在韩婴在世时就开始争位。.

新!!: 秦国和太子婴 · 查看更多 »

太子丹

太子丹(),姬姓,名丹,又稱燕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

新!!: 秦国和太子丹 · 查看更多 »

太几

太几,嬴姓,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國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祖父,曾祖父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太几名声不显,事迹不详。由于同族造父为周穆王立功,封在趙城,赐为赵氏,所以太几家族也为赵氏。.

新!!: 秦国和太几 · 查看更多 »

太醫令

太医令,中国古代医官名。掌管医事行政的最高长官,太医署或太医院的行政长官。 太医令俸六百石,为太医之长,掌管诸医。战国时秦国置,为侍医之长。“秦制二十等爵以赏功劳”,太医令的爵位在八等或以下。汉承秦制,置太医令。其下设“太医丞”,为太医令的助手。太医令一人,掌太医;属官有太医方丞一人,掌治疗;太医药丞一人,掌药剂;吏十九人,医生二百九十三人。西汉时太常、少府皆有太医令丞,属于太常的为百官治病,掌管卫生行政及管理宫廷太医;属少府的则与太官、汤官等伺应宫廷。有经验良方,颁行于各郡国。东汉、魏晋南北朝沿设。西晋属宗正,东晋属门下省。南朝宋、齐、梁、陈沿置。北齐太常所属有太医署,置令、丞掌医药事,门下省所属有尚药局,掌御医。隋唐改称“太医署令”。宋代的医务机构除太医局外,有翰林医官院和御药院等,医官亦比照文武官员特加官阶之号。太医局长官为提举。.

新!!: 秦国和太醫令 · 查看更多 »

夫概

夫概,中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弟弟。 夫概在前506年的吴楚战争中为吴国先锋,柏举之战立下大功,与阖闾、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攻入郢都。后来秦国出兵救楚,败吴于稷(在今河南桐柏)。夫概退回吴国,自立为王。不久,被阖闾打败,逃到楚国, 楚封之堂谿(今河南省西平县),称为堂谿氏。至于谣言扶余国、百济夫余氏也是夫概的后裔,以后发展成为朝鲜百济王室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夫概墓在河南泌阳沙河店镇境内,俗称吴王冢。 吴王阖闾使弟夫概筑城为王邑。因城狭而长,故名长城,秦后地属乌程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始置长城县。公元908年,吴越王改长城县为长兴县,浙江省长兴县名由此始。.

新!!: 秦国和夫概 · 查看更多 »

女华

女华,少典的女儿。女华嫁给大業,生下儿子大费,大费就是伯益。就是嬴姓的始祖,秦国、赵国的祖先就是女华。.

新!!: 秦国和女华 · 查看更多 »

女皇帝

女皇帝,即女性的皇帝,是君主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一般简称女皇,在中国和日本也可简称为女帝。开创日本飞鸟时代的女天皇推古天皇(西元592年登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這個存在一定爭議,因为根据确切的记载,日本自天武天皇才開始改稱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稱號應為大王),若不把天武天皇之前的日本天皇列入計算,则日本持統天皇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整个世界历史上被普遍承认的只有19位女皇帝(包括天武天皇之前的两位女天皇),远远少于男性皇帝,且女天皇必須仍為父系子女,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新!!: 秦国和女皇帝 · 查看更多 »

女防

女防,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國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高祖父,父亲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女防名声不显,事迹不详。.

新!!: 秦国和女防 · 查看更多 »

女脩

女脩,颛顼高阳氏的孙女,皋陶之妻,嬴之始祖。相传女脩吞玄鸟之卵,生下儿子大业,是伯益的父亲。是嬴姓的始祖,秦国、赵国等诸侯的祖先。.

新!!: 秦国和女脩 · 查看更多 »

奉化区

奉化区是中國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宁波市区南部,為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蔣經國故鄉。.

新!!: 秦国和奉化区 · 查看更多 »

奉化縣

奉化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唐朝,为今天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主体。.

新!!: 秦国和奉化縣 · 查看更多 »

奉节县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与云阳、巫山、巫溪、湖北利川、恩施相邻。县城驻于永安镇,位于长江以北。面积4098.37平方千米,居重庆市第二位,2007年末户籍人口1,041,465,居重庆市第八位。奉节是三峡库区县中移民工作量最大、搬迁最难的县。.

新!!: 秦国和奉节县 · 查看更多 »

如姬

如姬,中国战国七雄之一魏国魏安僖王的宠姬。其父被人所杀,她欲报仇,三年而不得,信陵君帮助她,派门客将其杀父仇人杀死。前260年—前258年,秦国在长平之战大胜后围攻赵国首都邯郸(邯郸之战)。信陵君想救赵国,请如姬盗得发兵的虎符,夺得大将晋鄙的兵权,之后亲自领兵击败秦军,解了赵国邯郸之围,史称“窃符救赵”。.

新!!: 秦国和如姬 · 查看更多 »

姚贾

姚賈,秦始皇時大臣,本為梁國人,出身貧寒,其父為監門卒(城門衛兵)。 姚賈初為趙國謀臣,有合縱之謀,聯合楚國與三晉攻秦,後因秦國用間諜之計,趙國驅逐姚賈。於是姚賈投奔秦國。 秦滅六國之戰時,姚賈奉命以重金賄賂楚、燕、趙、魏四國政要,使各國聯盟瓦解,秦始皇大喜,封為上卿。後姚賈與韓非互相傾軋,韓非向秦始皇進言姚賈是「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姚賈不滿,於是參加李斯之謀,害死韓非。.

新!!: 秦国和姚贾 · 查看更多 »

姜戎 (民族)

姜戎,中国春秋时代的部落之一,并非民族,是西戎的一支,曾活动于晋国南部,为晋国附庸。前627年(周襄王二十五年),协同晋国在崤之战大败秦军。 前559年,戎子駒支對范宣子說姜戎是「四嶽之裔冑」。.

新!!: 秦国和姜戎 (民族) · 查看更多 »

威壘

威垒,或为春秋时期秦国官名。 《史记·秦本纪》记载前704年,秦宪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合谋,废太子而另立秦宪公子秦出子为君。冈白驹认为:“大庶长、威垒官名,弗忌、三父人名。”陈直《史记新证》赞成其说,称:“威垒虽不见于其他文献,当与汉代中垒校尉相似。”中华书局标点本以“威垒”为人名,和弗忌、三父是三个人。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後附记,“威垒”作“威累”。.

新!!: 秦国和威壘 · 查看更多 »

嫪毐

嫪毐(;),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為秦始皇母親趙姬的面首,和她通姦生子,並且謀反,事發後被秦始皇所誅。.

新!!: 秦国和嫪毐 · 查看更多 »

嫘祖

嫘祖 ()是中國上古人物。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禮儀志》记载,北周尊嫘祖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新!!: 秦国和嫘祖 · 查看更多 »

嬴姓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新!!: 秦国和嬴姓 · 查看更多 »

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薛公於薛城(今山东滕州东南),故亦稱薛文,號「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新!!: 秦国和孟尝君 · 查看更多 »

孟明視

孟明視,即百里孟明視,春秋虞(今山西运城平陸县)人。秦國名相百里奚之子,百里是他的氏,名視,字孟明。秦穆公的主要將領。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天,與西乞術、白乙丙奉命率師襲鄭國,途中遇到了要前往洛邑的鄭國商人弦高,弦高假託君命以牛犒師,孟明視等人以為鄭國已有防備,於是順道滅了滑国(今河南偃師西南),但途中遭遇晉國攻擊,三人在殽之戰中伏,被晉兵所擒,但在晉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之正妻)的干預之下,晉襄公將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將領釋放。先軫因之大怒,「不顧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稱謝,未治其罪。後先軫在與狄人作戰時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陣中,戰死謝罪。 三人被釋归秦後,秦穆公向他们道歉,说是自己的过失。 兩年後,(前625年),孟明視要求秦穆公發兵去報崤山之仇。秦穆公答應了,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大將軍率領四百輛兵車去攻打晉國。晉襄公派中軍帥先且居(先軫之子)前往抵禦。由於晉國做了充分準備,兩國軍隊在彭衙地方一交鋒,秦軍又打了敗仗,是為彭衙之戰。同年冬天,為進一步遏制秦國勢力東進,以鞏固晉國霸主地位,晉襄公命先且居率軍聯合宋、陳、鄭聯軍再度攻打秦國,相繼攻克秦邑汪及彭衙後撤兵,是為晉聯合諸侯攻秦之戰。 前624年夏天,孟明視請秦穆公親征晉國。秦軍浩浩蕩盪,東渡黃河。孟明視在渡過黃河後把船燒掉,以表其決心,不勝則不班師回秦國。不久,秦軍擊敗了晉軍的地方部隊,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是為王官之戰。秦軍示威一番後,就回到昔日殽山戰場,埋葬並祭祀在殽之戰戰死的將士的屍骨,隨即班師回秦國。其後秦國轉而向西方發展,秦國「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周襄王派大臣召公賞給秦穆公十二隻銅鼓,承認他為西方的霸主。 M Category:秦国官员 Category:春秋軍事人物 Category:秦国军事人物.

新!!: 秦国和孟明視 · 查看更多 »

子婴

子嬰(),嬴姓,史称秦王子婴和秦降王子婴,也作秦三世。是為秦朝最後一位君主,出身秦國宗室,在位僅46天。其性格仁愛且節制,秦二世皇帝胡亥在位时,子婴曾就二世杀死兄弟、功臣之事向二世进谏。胡亥被弑後,中丞相趙高迎立子嬰繼位。子婴即位五天便設計謀殺趙高,族誅。《史記》指趙高企圖招引義軍到咸陽及承諾殺死所有秦朝宗室,子婴得知就先下手把他殺死。《赵政书》则指赵高为章邯所杀。劉邦進入關中,子嬰向劉邦軍投降,秦朝正式滅亡。不久,项羽率军抵達關中,便殺死子嬰和他的妻子儿女,並進行了大屠殺。 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一般歷史學家認為子嬰是胡亥的姪子,甚至認為就是扶蘇之子,近來李開元的說法頗流行,認為他是秦始皇嬴政姪子,成蟜的兒子。.

新!!: 秦国和子婴 · 查看更多 »

子庚

子庚,又名王子午,楚国人,楚庄王之子,曾担任楚国的司马和令尹等重要职务。.

新!!: 秦国和子庚 · 查看更多 »

子傒

子傒,嬴姓,是秦孝文王的庶子,秦庄襄王的兄弟。 《战国策·秦策五》记载秦孝文王时,子傒很有势力,以士仓辅佐。吕不韦到秦国游说孝文王王后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让他支持公子异人为太子。当时,吕不韦让阳泉君支持公子异人,不让子傒即位,好在新君即位后,无子的华阳夫人与阳泉君姐弟能继续享受尊崇。阳泉君表示同意,劝说姐姐华阳夫人,将公子异人从赵国接回秦国。公子异人即位为秦庄襄王。《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是在秦昭襄王时,游说华阳夫人的姐姐而使公子异人回秦国的。.

新!!: 秦国和子傒 · 查看更多 »

子兰

子兰,芈姓,熊氏,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公子,楚怀王的儿子。 前299年,楚怀王要求秦国与秦昭襄王会盟,屈原、昭雎极力反对,而子兰极力赞成,说:“柰何绝秦之驩心!”最后楚怀王听从了子兰的意见,到秦国被秦昭襄王扣留,直到三年后死去。楚顷襄王即位,以子兰为令尹。子兰与上官大夫诬陷屈原,使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顷襄王七年,楚顷襄王因其劝怀王入秦而不返,免令尹之职,以子椒接任,后病死。.

新!!: 秦国和子兰 · 查看更多 »

子車姓

子車姓(),為漢字複姓。子車姓出自於東周秦國,當時秦穆公死,出現了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鍼虎陪葬,據考,三人應為秦國大夫,但後來這一姓已相當少見了。.

新!!: 秦国和子車姓 · 查看更多 »

子车氏

子车氏,春秋时期秦国一个世族,一般是指奄息、仲行、鍼虎兄弟三人。三人为秦国忠良辅佐秦穆公,世稱三良。秦穆公死的时候,殉葬177人,子车氏兄弟三人也被殉葬。秦国人悼念他们作诗《黄鸟》: 《左传》、《史记》对三人殉葬批评秦穆公以野蠻的制度害死忠良。《汉书·匡衡传》及应劭之注,称秦穆公生前与三兄弟饮酒,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三人允诺,秦穆公死,三人从死。不是被迫殉葬,而是履行诺言。.

新!!: 秦国和子车氏 · 查看更多 »

子蒲

子蒲,春秋时期秦国的大夫。 子蒲當時的國君是秦哀公。吴王阖闾伐楚,柏举之战重创楚国。前505年,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以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跟随申包胥救援楚国。子蒲说:“我不知吴军的战术。”让楚军先和吴军作战,秦军在稷地与吴军会合,在沂地击败夫概。吴军在柏举俘虏了薳射,薳射之子率楚国溃军跟随子西,在军祥地方击败吴军。秋七月,子期、子蒲灭亡唐国。.

新!!: 秦国和子蒲 · 查看更多 »

子重

子重(),名婴齐,即公子婴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弟弟。 前598年,他作为左尹攻打宋国。 前597年,子重率领左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前589年,担任令尹的子重率军与许国、蔡国攻打卫国、鲁国,以援助鞍之战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冬天,鲁成公与子重、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及齐国大夫在蜀地会盟,以公衡到楚国为人质。子重因在伐宋之后想要申、吕以为赏田,被申公巫臣阻止。在巫臣逃至晋国後,子重与司马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子重得到了巫臣族人子阎的家产。 前585年、前584年,子重攻投靠晋国的郑国。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建议晋国联合吴国。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 前582年,子重攻打陈国和莒国。前580年,因为华元和子重、晋国栾书的私人关系好,所以达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共王登巢车,子重让伯州犁站在楚共王的身后。战斗中,栾鍼看见子重,想起了他对晋军的评价“好以众整”、“好以暇”,就请求晋厉公准许他给子重献酒示意。战争失败后,子重暗示子反自杀谢罪,子反自杀。楚共王听说后,派人劝阻,没来得及。 前574年,子重救郑国,前573年,子重救彭城的鱼石,攻宋国。前571年,子重和子辛杀死了受小国之财物来逼迫他们的右司马公子申。前570年,子重攻打吴国,攻克鸠兹,至衡山。自己先凯旋,大宴。结果,部下邓廖率领的组甲车兵三百、被练步兵三千被吴军袭击,只剩组甲八十、被练三百。子重遂遇心病而亡。.

新!!: 秦国和子重 · 查看更多 »

子虎

子虎,春秋时期秦国的大夫。 子虎當時的國君是秦哀公。吴王阖闾伐楚,柏举之战重创楚国。前505年,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以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跟随申包胥救援楚国。子蒲说:“我不知吴军的战术。”让楚军先和吴军作战,秦军在稷地与吴军会合,在沂地击败夫概。。.

新!!: 秦国和子虎 · 查看更多 »

子椒

子椒,楚国楚怀王时的令尹(首席大臣)。 子椒和上官大夫靳尚依附南后郑袖,他们接受秦国相国张仪的贿赂,向楚怀王进谗言,抵制屈原的改革,使楚怀王疏远屈原。楚顷襄王时,子椒还是诋毁屈原,最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

新!!: 秦国和子椒 · 查看更多 »

孝公

孝公是中國古代诸侯(君主)的諡号之一。.

新!!: 秦国和孝公 · 查看更多 »

孝文帝

東亞歷史上有多位孝文帝分別是:.

新!!: 秦国和孝文帝 · 查看更多 »

季芈畀我

季芈畀我,'''芈'''姓,名畀我,季是指其排行。她是楚平王之女,楚昭王的妹妹。 楚昭王十年(鲁定公四年冬,公元前506年),蔡昭侯联合吴王阖闾和唐成公攻打楚国。经过数次战斗后迅速逼近楚都郢。楚昭王带季芈出郢都,过睢水,渡长江,最后逃到云中。 一年后,秦国援军在申包胥的带领下连败吴军,迫使吴王撤军回国。昭王回到郢都后,决定让季芈出嫁申包胥。季芈拒绝说:“身为女性,必须要远离男子,但侍卫钟建曾背过我。”于是昭王便将她嫁钟建为妻,并任命钟建为乐尹。.

新!!: 秦国和季芈畀我 · 查看更多 »

孔奂 (陈国)

孔奂,出自孔氏,中国春秋时期陈国人物,孔寧的族人。 孔寧是陈灵公时期的大夫,又称公孙宁。孔奂在陳哀公时期担任大臣。宋国大夫向戌主持第二次弭兵之盟。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陈哀公二十三年),晋国(赵武)、楚国(屈建)、齐国(庆封·陈须无)、秦国(没有派使者)、鲁国(叔孙豹)、卫国(石恶)、陈国(孔奂)、蔡国(公孙归生)、宋国(向戌)、郑国(良霄)、许国、邾国、滕国等十四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七月初四日,屈建(子木)从陈国到达。陈国的孔奂、蔡国的公孙归生到达。前534年(魯昭公八年、周景王十一年、楚灵王七年、陈哀公三十五年),楚灵王滅陳時,孔奂被殺。.

新!!: 秦国和孔奂 (陈国) · 查看更多 »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躍於战国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稱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新!!: 秦国和孙膑 · 查看更多 »

孙武

孫武(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書《孙子兵法》的作者,後人尊稱為孫子、兵聖,山東、蘇州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兵聖廟。.

新!!: 秦国和孙武 · 查看更多 »

宁寿宫

寧壽宮,位于紫禁城内廷外东路、南三所以北。宁寿宫既是该区域的一座殿堂,又是该区的总称。.

新!!: 秦国和宁寿宫 · 查看更多 »

宣太后

宣太--(),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中國第一位號為「太后」者。.

新!!: 秦国和宣太后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秦国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宿瘤女

宿瘤女,是戰國時代田齊的國君齊湣王的王后。 宿瘤女是齐国东郭采桑女,脖子上有大瘤,所以被称为宿瘤。齊湣王出游,至东郭,百姓都在看,只有宿瘤女采桑如故,齊湣王很奇怪,召她问:“寡人出游,车骑很多,百姓不论老少都放下手中的事情,你在道旁采桑,为什么不看一眼?”回答说:“妾受父母之命采桑,没有受命来看大王。”齊湣王:“是个奇女子,可惜长了宿瘤!”女子说:“婢妾之职责,就是顺从家长的命令不改不忘,心中如此,宿瘤有什么关系?”齊湣王大喜说:“这是贤女子。”命令后车把他载上,女子说:“靠大王的权威,父母在家,如果我不受父母之命,而跟随大王,是私奔的女子,大王又用我干什么呢?”齊湣王大为惭愧,说:“寡人错了。”女子又说:“贞女一礼不备,虽死不从。” 于是齊湣王送回女子,派使者加上黄金百镒,去聘迎她。她的父母惊惶,想要给她沐浴,加衣裳装扮,女子说:“如果这样见大王,就是变容更服,都不认识了,死也不肯做。”于是就像原来一样,随使者而去,齊湣王回宫见到夫人们告诉她们说:“今日出游,见到圣女,现在来到可以饬斥你们。”夫人们都很奇怪,盛妆等候,看到宿瘤,大惊,宫中的夫人们都掩口而笑,左右失态,不能自止。湣王大为惭愧说:“先不要笑,这是不加修饰。修饰与不修饰,相去十百倍啊。”女子说:“修饰与不修饰,相去千万倍,都不足形容,岂止十百倍!”齊湣王问:“为什么这么说?”她回答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从前尧舜桀纣,都是天子。尧舜以仁义修饰,虽为天子,安于节俭,宫殿的茅茨不修剪,采椽不雕斲,后宫人们的衣不重采而朴素,饮食不重味。至今数千年,天下都以善而敬仰他们。桀纣不修饰仁义,使用苛刻的条文,修造高台深池,后宫穿着绮縠,喜好珠玉,没有满足的时候。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至今千余年,天下都知道他们的罪恶。从此来看,修饰与不修饰,相去千万倍,都不足形容,岂止十百倍。” 于是夫人们都很惭愧,齐王大为感动,立宿瘤女为王后。下令革除宫室的奢侈,填池泽,损膳食,减音乐,后宫衣着不得重采。一月之间,甚至邻国都受到影响,诸侯来朝,侵三晋,秦国、楚国也惧怕,齐国立帝号。齊湣王做到这一步,宿瘤女有功劳。宿瘤女死后,燕国于是攻克齐国,齊湣王逃亡,在外面被弒杀。刘向说宿瘤女通达有礼。《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刘向颂她:齐女宿瘤,东郭采桑,闵王出游,不为变常,王召与语,谏辞甚明,卒升后位,名声光荣。.

新!!: 秦国和宿瘤女 · 查看更多 »

完璧歸趙

成語完璧歸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戰國時代趙人藺相如奉命攜帶國寶和氏璧出使秦國,雖受到秦王威脅仍安然而返的典故。.

新!!: 秦国和完璧歸趙 · 查看更多 »

宜陽之戰

宜陽之戰發生於前308年至前307年期間,是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韓國的一場戰爭。.

新!!: 秦国和宜陽之戰 · 查看更多 »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新!!: 秦国和安徽历史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秦国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安阳市

安阳市,古称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 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2009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新!!: 秦国和安阳市 · 查看更多 »

安阳王

安陽王()本名蜀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為鱉靈的後裔。在秦國於西元前316年滅古蜀之後,輾轉到達現在越南北部,建立甌貉國,自稱為安陽王,建都於古螺,乃今河内近郊的東英縣。.

新!!: 秦国和安阳王 · 查看更多 »

安陵國

安陵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今在河南省鄢陵县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战国策·楚策》唐雎不辱使命即讲述安陵国与秦国的故事。 Category:河南历史政权 A安.

新!!: 秦国和安陵國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秦国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宋義

宋義(?-前207年)是秦末楚後懷王的大將軍。秦末統兵救趙時,遭到項羽發動兵變,刺殺而死。.

新!!: 秦国和宋義 · 查看更多 »

宋鈃

宋鈃,其名在《庄子·天下》和《荀子·非十二子》中作“宋鈃”,《孟子·告子》作“宋牼”(汉语拼音 kēng),《韩非子·显学》作“宋荣”,《庄子·逍遥游》称“宋荣子”,《荀子》的《天论》、《正论》、《解蔽》等诸篇称为“宋子”。俞樾《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庄子人名考》指出,“鈃”与“牼”在上古音相近,“荣”与“鈃”在上古音相近;因此“宋鈃”、“宋牼”、“宋荣”为同一人。宋鈃是中国战国时代宋国杰出的思想家,所属学派存争议,道家、墨家或名家。 宋鈃的思想,一方面提倡人民压制欲望、容忍侮辱而不争斗,从而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提倡反战思想,《孟子·告子下》就记载了宋鈃为反对战争而游说秦楚两国的事。总的来说,宋鈃对上层贵族宣扬和平、反对战争,对下层百姓提倡克制个人欲望减少私斗,目的是天下安宁、人民得以生息。 西汉刘向记载,宋鈃是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有授徒讲学。《庄子·天下》将宋鈃和尹文归类为一派。而《荀子·非十二子》将墨子和宋鈃划为一流,荀子是根据宋鈃思想在提倡克制欲望讲究节俭不重视等级等方面与墨子的类似之处,而将他们划为一流。 庄子十分推崇宋尹二人不因外界毁誉而坚持自己操行的精神,对他们的周游活动做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宋鈃和尹文等周行天下游说其反战容忍的思想,即便天下很少有人接受其观点,但他们仍然坚持,以致于为自己考虑太少而为他人考虑太多;还认为宋鈃做到了举世都赞誉他也不会因此奋勉,举世都非议他也不会因此沮丧,(宋鈃)认定了内与外的分际,分辨了光荣与耻辱的界限。 荀子曾经师从过宋鈃,称其为“子宋子”,但他对宋鈃的学说持基本否定态度,在《荀子》一书中做了大量记载和批判,见于《荀子·正论》、《荀子·非十二子》等篇。 《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宋子》十六篇,该著作现已失传。宋鈃的言论及思想仅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说苑》等书中,通过其他诸子百家的或批判或赞誉的转载流传至今。《汉书·艺文志》在小说家流派另外记载有一本名为《宋子》的著作,有十八篇,因为“孙卿(即荀子)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有人认为该书即宋鈃之书。.

新!!: 秦国和宋鈃 · 查看更多 »

宛孔氏

孔氏,战国末大工业者。魏国人,以冶为铁业。前225年,秦国灭魏国时,孔氏被迁到宛城(今河南南阳),他开始大规模从事冶铁业,兼营商业,获利甚巨,到汉朝时,致富数千金。.

新!!: 秦国和宛孔氏 · 查看更多 »

对春晚的争议

下方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关的争议。.

新!!: 秦国和对春晚的争议 · 查看更多 »

寿县

寿县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 秦国和寿县 · 查看更多 »

寿烛

烛寿,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前292年,魏冉因病免丞相之职。客卿寿烛担任丞相。次年,烛寿卸任,魏冉为相,封为穰侯。.

新!!: 秦国和寿烛 · 查看更多 »

封禅

封禅是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封禅之礼,最初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今已佚。据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记得有十二个。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管子》一书出自战国齐稷下学派手笔,因此或许代表了这批阴阳家们对封禅的看法。 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年(前219年),巡狩郡县,与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先一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汉初,经济萧条,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但因窦太后极力反对而作罢。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才行封禅。然而这次封禅,不但具体仪式主要由方士草订,并且其行事神秘,史官亦不知其详。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泰山东北),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并改元为中元元年(56年)。 其後在中國歷史上,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舉行過封禪。历代帝王中唯有女皇武则天别出心裁,登基之前随夫君唐高宗以皇后身分封禅泰山,称帝后封禅嵩山。.

新!!: 秦国和封禅 · 查看更多 »

小子慭

小子慭,嬴姓,名慭,秦穆公的儿子。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国归父、崔夭和秦国小子慭率军与楚国进行在城濮之战。战后,小子慭会王子虎、鲁僖公、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于翟泉会盟,之后又践土之盟,且谋伐郑国。.

新!!: 秦国和小子慭 · 查看更多 »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於2013年4月25日開始運作,是承襲中央研究院2005年至2013年的漢字構形資料庫,提供中文研究所需、查詢文字學演變與釋義的跨資料庫整合查詢工具。此資料庫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補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共同開發。 小學堂收錄內容主要分為「字形」(漢字古今字資料庫)與「字音」(漢字古今音資料庫)兩類內容——字形查詢可以查閱到甲骨文、金文、戰國時期楚系簡帛文字(後續另新增了秦系簡帛文字)、小篆、楷書(異體字表)的資料內容,總計有超過十八萬筆。;字音查詢則包含了上古音、中古音、官話、晉語、吳語、徽語、贛語、湘語、閩語、粵語、平話、客語、以及其他土話資料庫,總計有超過一百萬筆。除字形與字音外,小學堂網站還有收錄超過二十五萬筆、共計27本紙本文字學出版物的索引資料,以及一些在文字學的資訊工具,如吳守禮台語注音字體與輸入法等。(註:上述收錄內容的描述仍不斷在變動,收錄資料仍有增減。請至查閱最新的收錄範圍。)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出現,大幅度的簡化、加速了原本中文文字研究的檢索效率。同時也有使用者指出小學堂跟民間文字學資料庫——例如或——相比,收錄與分類的方式更為嚴謹與完整。但也有使用者認為字體的數位化仍有問題,對照早期出土文字資料時數位臨摹的檔案有描繪不夠精準的問題。.

新!!: 秦国和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 · 查看更多 »

小篆

小篆,又稱秦篆,作為秦始皇制定推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政策的一部分,以秦國本國的篆文為基礎,增損後代替了原先關東六國所使用的版本,由此統一了大篆這一字體的書寫形式。根據考古所得可知,遲至從戰國中後期,社會上流行著大篆和隸書兩種功能和性質不同的字體--大篆主要用於經典書籍及金石銘文;而隸書主要用於官府的政令及日常的書信。因此,小篆是將大篆的各種寫法統一了的結果,它和隸書同時間流行於世。兩漢時的小篆字形趨於方直,筆法稍摻隸意,說明隸和篆兩種書體有相融合的趨勢。隸書後來在更大的範圍內流行與使用,於此或可見一端。而小篆本身,由於其字體本身的優美,被後世傳承下來,並被歷代的書法家所青睞。.

新!!: 秦国和小篆 · 查看更多 »

小花琉璃草

小花琉璃草(学名:Cynoglossum lanceolatum),又名小花倒提壶,为紫草科倒提壶属的植物。分布于琉球群岛、印度、阿拉伯、克什米尔、非洲、秦国、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南、华南、西南、甘肃、华东、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2,8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丘陵、山坡草地及路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 秦国和小花琉璃草 · 查看更多 »

将相和

将相和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渑池之会后,赵国大将廉颇不满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想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只好处处回避廉颇。廉颇得知蔺相如相忍为国,大受感动,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解,同心辅佐赵惠文王,对抗强大的秦国。后来形容文武大臣不结私怨,一心为国。.

新!!: 秦国和将相和 · 查看更多 »

尉缭

尉缭,名缭,戰國時代魏国人,后入秦成为秦国国尉,因而被称为尉缭,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相傳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政賞識之初曾經認定秦王政的面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旦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缭認為這樣的秦王政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嘗試逃離秦王政為他安排的住處,但每次秦王政都派人把他追回來,從不因此而責備尉缭,甚至替尉缭準備與自己相同規格的衣服和膳食。最後終於得到尉缭的首肯,願意扶助秦國,入朝為臣。.

新!!: 秦国和尉缭 · 查看更多 »

尋秦記

《尋秦記》是作家黃易的一部以第三人稱寫成的穿越玄幻小說,並將科幻素材融入武俠故事,為華文穿越小說始祖。整部小說共有25卷(其後出了修訂珍藏版,共有6本),小說先後於2001年及2018年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及網絡劇。.

新!!: 秦国和尋秦記 · 查看更多 »

尋秦記 (電視劇)

《尋秦記》(A Step into the Past)是黃易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古裝電視劇,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全劇共40集,由古天樂、江華、林峯、宣萱、郭羨妮及滕麗名領銜主演,並由雪兒、李子雄、姚瑩瑩、郭峰、蓋鳴暉及雪梨聯合主演,監製莊偉建,此劇為無綫電視34週年台慶劇,男主角古天樂更憑此劇而再次勇奪2001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一獎。 此劇於2005年7月14日至9月7日,2011年7月4日至8月26日以及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2月6日在翡翠台,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5月26日在TVB星河頻道、2017年6月27日在TVB經典台重播。 此劇為古天樂在TVB的最後一部電視劇,此後古天樂轉向電影界發展。.

新!!: 秦国和尋秦記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屠杀

屠杀,指大量的杀戮,虐杀是指虐待致死。屠殺可以是單獨行動或有組織行動,通常与战争犯罪或暴行相关,而更严重的屠杀事件则称为大屠杀。发生在近代的屠杀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伤膝河大屠杀、沙溪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流血星期日、美莱村屠杀、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紅色高棉大屠殺、卡廷事件、二二八事件、卢旺达大屠杀、六四屠殺等。美国科学促进会给屠杀下的一个定义是:“屠杀是指在同一地点杀害五人或以上,并且受害人没有防卫能力。”除非用做比喻,否则屠杀一词一般不用于针对战斗人员的行为,但对战俘进行的有预谋的大量杀戮却被认为是一种屠杀。.

新!!: 秦国和屠杀 · 查看更多 »

山东 (古代)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國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的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有“山东六国”之称。 战国之后的秦、汉等所称的“山东”一般也是指的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 到唐宋年间,“山东”则主要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但唐代末年,就已经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 金代,设立“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行政区,“山东”开始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划概念出现。之后,明代设“山东行省”,后改“山东承宣布政司”,中国广播网,2005年4月13日,清朝设“山东省”沿用至今。.

新!!: 秦国和山东 (古代) · 查看更多 »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新!!: 秦国和山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秦国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新!!: 秦国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屈原

屈原(約前340年-约前278年6月6日),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秭归)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自作词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名平。屈,昭,景为楚国大姓,官拜左徒,左徒多以贵族近臣任之,左徒任务有四 “议国事”、“出号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民间广泛流传楚南公的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说三姓是屈昭景三姓,一说是楚还有三口人也要反秦。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且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称,任三闾大夫,常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上官大夫与屈原共定宪法,嫉妒屈原进谗言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楚怀王)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主张楚国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许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以换取楚齐断交宣战。屈原与陈轸力劝无果。前312年,楚怀王发现被骗,出兵秦国蓝田一战大败,楚军亡八万人,遂于齐国复合。前311年,张仪再使楚国,贿赂靳尚和郑袖。屈原再坚决反对,被流放与汉北地区,楚齐再断交宣战。秦国攻取召陵,楚三战皆败。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与韩赵卫共攻楚重丘而去;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年)秦复攻楚,斩楚军2万;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复伐楚,取八城。楚怀王十分害怕并希望和平,秦昭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俩儿子楚顷襄王和子兰鼓动怀王赴秦之约。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结果被秦国扣留于武关,楚人立(郑袖之子)太子横为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元年(前299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楚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虽然楚怀王反复抛弃屈原,但屈原仍然纪念思念楚怀王。 楚顷襄王六年(前293年)楚顷襄王谋划再与秦国讲和。屈原斥责楚顷襄王和子兰,楚顷襄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被驱除出郢都,被流放于更偏远的江南地区。历时十八年。然而,正是因为流放,使得屈原广泛地接触了底层的人民群众,也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留下来留下千古不朽绝唱《离骚》。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武安君白起率军攻破了楚国都郢都,楚顷襄王被迫迁都。屈原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而十分痛苦和悲伤从行至长江边,作《怀沙》一赋。怀抱一石,投入汨罗江而死。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便已成为端午的应节食物,后人感念这些英雄,赋予了这些古老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黃酒以纪念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的意义。.

新!!: 秦国和屈原 · 查看更多 »

屈原 (话剧)

《屈原》,一部由郭沫若所著的历史题材话剧。.

新!!: 秦国和屈原 (话剧) · 查看更多 »

屈宜臼

屈宜臼,亦作屈宜咎。戰國時楚國宗室大夫,以言辯而著名。 吴起投奔楚悼王,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期间他曾两次巡视至息县(今河南省息县),向屈宜臼询问在楚国的为臣之道,但屈宜臼对吴起将进行的变法持坚决反对。 韓昭僖侯二十九年(前334年),韓國興建一座高門,楚國大夫屈宜臼直接批評昭僖侯說:「我認為你絕不可能走出這個門,為甚麼呢?因為不是時候。「不是時候」的意義,不是指擇日不對。人生在世,有時順利、有時倒楣。從前你曾順利過,卻沒有興建高門。去年,秦國佔領宜陽,韓國大旱,你不節約,體恤民困,反而豪華奢侈,這是亡國的做法。所以,不是時候。」翌年,高門完工,昭僖侯也逝世了。.

新!!: 秦国和屈宜臼 · 查看更多 »

屈匄

屈匄(),一作屈丐,《战国策》作屈盖。《战国策·卷四·秦策二·甘茂约秦魏而攻楚》: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应为拒秦)者屈盖,为楚和于秦,秦启关而听楚使。战国时期楚国将领,于丹阳之战战败身亡。.

新!!: 秦国和屈匄 · 查看更多 »

屈禦寇

屈禦寇,羋姓,屈氏,名禦寇,字子边,中国春秋時期楚國的息公。 楚成王三十八年(公元前634年),秦国和晋国聯軍攻鄀国時楚国救援,申公鬬克、息公屈御寇率领申、息两地的军队戍守商密。秦军经过析地,绕道丹江水湾,捆绑着自己的士兵装做俘虏,来包围商密,黄昏时兵临城下。夜里,掘地歃血,把盟书放在上面,做出和鬬克、御寇盟誓的模样。商密人害怕:“秦军已经占领析地!戍军背叛了。”于是投降秦军。秦国军队囚禁了申公鬬克、息公屈御寇回国。.

新!!: 秦国和屈禦寇 · 查看更多 »

岳阳市

岳阳市(湘语岳阳市区方言:; 赣语平江县南江方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长江从北蜿蜒而过,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武广高铁贯穿其境。总面积14,8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为84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为83.73平方公里。总人口562.92万。岳阳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位;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居同级地市州之首;2014年4月,中国城市等级划分出炉,岳阳位列三线强市。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岳阳矿产资源丰富,矿藏矿点200多处,其中钒矿蓄量居亚洲之冠。岳阳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新!!: 秦国和岳阳市 · 查看更多 »

岷县

岷县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定西最南端,曾经长期属于现已撤销的武都地区。全县有9个乡、9个镇、389个村,人口44.6万人,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居民97%为汉族,另外有回、藏等少数民族。.

新!!: 秦国和岷县 · 查看更多 »

崤山

山,又称山,古代地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新!!: 秦国和崤山 · 查看更多 »

崤函

崤函,中国古地名,指崤山与函谷关,两者都在今天河南省,大致在灵宝市、陕县范围。戰國時代,崤函以東,稱為山东,與西方的秦國相對。 崤函并称,主要因此处地势险要、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国古代军事争夺的焦点之一。.

新!!: 秦国和崤函 · 查看更多 »

崔夭

崔夭,姜姓,崔氏,齐丁公的后裔,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子崔杼。 齊丁公太子崔季子,因讓位予齊乙公,逃到崔,成為齊國大夫,生崔穆伯,穆伯生崔沃,崔沃生崔野,崔野八世孫崔夭。 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国归父、崔夭和秦国小子慭率军与楚国进行城濮之战。.

新!!: 秦国和崔夭 · 查看更多 »

崔益鉉

崔益鉉(최익현,),字贊謙,号勉庵,是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儒学家、爱国者,乙巳义兵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新!!: 秦国和崔益鉉 · 查看更多 »

崇国

崇国,是中国上古时期的诸侯国。 相传禹的父亲鲧被封为崇伯,在河南嵩山一带建造了崇国城池,鲧被杀死后,该地便一直没有君主。商代时的崇国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故城址可能就是老牛坡遗址。其国国君在甲骨文中被称为“琮侯”,其族人曾为犬官,称“犬琮”。从地理上来看,它是商在西方的一个重要与国。帝辛时期,崇侯虎向商王朝告密周文王图谋造反之事,文王后来便起兵灭了崇国,在崇的都城建造了丰京。春秋时期秦国的一个与国也叫崇国,同样位于陕西户县,但它的建立原因以及与商代崇国的关系已经难以考证。.

新!!: 秦国和崇国 · 查看更多 »

巩国

巩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

新!!: 秦国和巩国 · 查看更多 »

巫山县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幅员面积29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59万人。.

新!!: 秦国和巫山县 · 查看更多 »

巫黔郡

巫黔郡,中國古郡。原為楚地。戰國時,秦國在楚巫、中郡及江南地的基礎上設巫黔郡,故轄境較大。秦朝統一天下後,析出江南地,分置洞庭郡、蒼梧郡,原楚國巫郡部分劃入南郡。其轄地主要在長江三峽及黔江流域。漢初廢郡,北部劃入南郡,南部劃入洞庭並改稱武陵郡。.

新!!: 秦国和巫黔郡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秦国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国

巴国,意思是大蛇国,姬姓,以姬姓巴王族为主体,并包括版图内的其他族群,在先后以陕东南和川东鄂西为中心而其四至因时而异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国家。初起源于鄂西,后发展到四川盆地东部、湘西、陕东南的一个部落联盟国家,西周时期成为周的姬姓诸侯国。巴人在夏商时期已见史载,在周武王伐纣时有功,被封为子国。因首领为巴子,而叫巴子国,简称巴国,直至公元前316年灭于秦国。其都城随战争数次迁移,始建都于夷城(今湖北恩施)、最后一次在阆中。也有一说为陕西安康,是由多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来源的族群所组成的亚民族集团,它们当中,既有属于濮越系的族群,又有属于氐羌系的族群,还有属于华夏后裔的族群。由于它们的所属族别有异,来源地域有别,文化也有所差异。而先秦巴国只有一个,即姬姓巴国。除姬姓巴国外,其余所谓的巴国,都是居息在巴地上称为巴的族群。段渝《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新!!: 秦国和巴国 · 查看更多 »

巴縣 (重慶)

巴县,中国古旧县名,自设县起为重庆附郭县。初置县时,辖境为今重庆主城区大部及长寿、璧山、涪陵、南川、武隆的部分地区。后辖境逐渐缩小。1994年改为巴南区,为重庆市近郊区县。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后,在巴国旧地置江州县,隶于巴郡。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改垫江县为巴县。隋朝时为渝州治所。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析置隆化县。北宋时,渝州改为恭州,仍为州治。南宋末年,恭州升为重庆府,巴县为重庆府治。元代属重庆路,为路治。明清时期属重庆府,为府治。 辛亥革命后一度由重庆蜀军政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属四川省。民国28年,县政府迁至城区外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30年迁往李家沱马王坪。1950年,属璧山专区,1951年划归重庆市。1952年10月,县治迁往南温泉。1953年,划入江津专区(原璧山专区)。1954年1月,县治迁往鱼洞镇。1959年,巴县再度划入重庆市。 自民国18年重庆建市后,为适应重庆市区扩展,巴县县界曾多次调整。至1994年,县境东西宽7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幅员面积2551.26平方公里,仍三面环绕重庆市区。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划出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给南岸区,划出陈家桥、曾家、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虎溪、回龙坝8个镇和中梁乡给沙坪坝区,划出跳蹬镇给大渡口区,划出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8个镇和石板乡给九龙坡区,撤销巴县,设立巴南区,并从九龙坡区划入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和花溪、南泉2个镇,区政府驻鱼洞镇。至此,巴南区共辖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花溪、南泉29个镇和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12个乡。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四川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县份 Category:56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Category:重庆市已撤消的区县.

新!!: 秦国和巴縣 (重慶) · 查看更多 »

巴蜀民系

巴蜀民系(四川话拼音:Ba1su2 min2xi4;国际音标:),又被称为四川人、川人、川渝人或巴蜀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也是中国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的主要族群,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一带,以四川话为母语,认同巴蜀文化。巴蜀人起源于非华夏部族的蜀部族和巴部族,并在經歷了漫長歷史中數次人口遷徙之後,最终形成于明初和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之后,目前总人口约有1亿2千万,是中国汉族中人口最多的族群之一。.

新!!: 秦国和巴蜀民系 · 查看更多 »

巾幘

巾是漢族士大夫在古代戴在頭上的帽、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

新!!: 秦国和巾幘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秦国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秦国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现在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许多单一制国家仍旧实行中央集权制。.

新!!: 秦国和中央集权 · 查看更多 »

中医学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由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以古代中国医学实践為主體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二十世紀以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西方科學方法引入後,部分療法不但引起了現代醫學的興趣,中醫的大夫養成也從學徒制度,轉趨於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這種經過世界主流醫界所認證的“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称中医师,也称“科學中医”。2017年,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施行。.

新!!: 秦国和中医学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秦国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古籍

中國古籍或中國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西元1911年(含)以前出版的書籍,包括抄本及刻本」。具體而言,可以說是以印刷或書寫成「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如包背裝、線裝、蝴蝶裝等)、以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為主內容,並且用中國傳統著作方式進行著述的書籍」。 中國古典典籍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社会和自然作精心思考的精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扫六合,焚书坑儒;汉武中兴,广求遗籍。最早将中文典籍集成目录的是西汉刘向的《七略》。.

新!!: 秦国和中國古籍 · 查看更多 »

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在数量上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ISBN 7-5438-3534-7。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新!!: 秦国和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的稱號

中国一词是对位于亚洲东部,。“中国”一詞的用法多種多樣,持不同语言、政治观点或意识形态的人可能对中国的地理范围和历史上各政权的正统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而“中国”一词本身有多種不同的含义。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天子所在的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南部及附近地区,后来中原王朝的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或指统辖中原之国,《晋书·宣帝纪》:“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也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在统一的情况下,中央王朝常自称为“中国”;而分裂时期,“中国”也能指稱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原)或延續正統的王朝。《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對其弟苻融言“劉禪可非漢之遺祚;然終為中國之所並”。此處「中国」指三國時期于華北地區的魏国,原因是魏繼承漢的正統。 此外,古時「中國」一詞也具有單獨代指漢民族的用法。 秦漢以后,“中国”一名主要作为统一的中央王朝統治領域的泛稱或正統王朝通称,基本上涵蓋了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 宋朝對待海外人士已自稱為中國,如宋太宗召見僧人奝然,日本僧書寫以中國稱之。 。元朝忽必烈在予日本的通牒上以中國自居,在大都接見日本平民塔二郎、弥二郎亦以中國自稱:“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耳”。 明朝在對外官方文件上也以中國自稱,如明太祖賜日本國書與,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中 ,在對外官方文件上皆是使用「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先後有隨行人員寫了出國見聞錄,如馬歡與瀛涯勝覽描述中,對外多次以中國自稱。做為國體意義上以「中國」實行現代主權國家的權利,則是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上。。1909年,清朝明確地在中國第一部成文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以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 从晚清开始,中国和外国的传统朝贡关系,开始由条约关系逐渐取代。條約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約定,如何在條約中稱呼自己則體現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從晚清開始,中國與外國的傳統朝貢關係開始由條約關係逐漸取代,在通常情況下,清朝以「中國」和「中華」代表國家,以「大清」代表政府。.

新!!: 秦国和中國的稱號 · 查看更多 »

中國-印度關係

中國-印度关系(China-India relations,भारत-चीन सम्बन्ध),是指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雙邊關係。中国与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相邻国家,其关系伴随着冲突与合作。 自古以來,儘管隔著高山,由於中印地理上的親近,兩大文明之間互有來往已有數千年之久。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二国近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最终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之后关系冷淡;接着就是中、苏对抗和印、苏结盟。1976年二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1979年印外长瓦杰帕伊访华,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问中国,之后高层互访开始渐渐增加。随着1998年5月印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武器试验后二国关系严重受挫,之后双边关系渐渐恢复和改善。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确认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月二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温家宝总理访印并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6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 由于中印漫长的边界争议没有解决,二国间缺少互信基础。但至今为止,谨慎的中国政府高层没有发出对印度挑衅性言论,印度亦未有強硬提出邊界爭議與強調「體制差異」,在兩國各退一步的前提下,目前經貿關係逐步增長,民間關係交流則亦保持不錯的正面形象。軍事上自1990年代以来中國軍費的大量增長,使印度媒体、政坛对中国威胁的论调与日俱增,印度政府高层多次表达对中国的担忧。1998年印度发展核武器便以“中国威胁”为理由,前外交部长贾斯万特·辛格在参加“21世纪民族特性与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发表“内有毛派叛乱分子分裂国家,外有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等邻国的威胁”的言论,作为印度外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首次表示中国是“挑战”,2008年11月4日慕克吉在印度军事学院表示“在我看来,其中首要的挑战有应对中国的崛起、维持周边的和平以及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 2016年7月印度试图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的努力遇中国阻挠,双方关系开始新一轮冰冻期,7月23日印度方面宣布停止续签新华社三名驻印度记者的签证,要求其限期离境,中国政府目前还未对这一惊人举动表态, 但舆论普遍认为这将引发中印关系进一步冲突。.

新!!: 秦国和中國-印度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國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令》、《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頒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視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

新!!: 秦国和中國法制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政治史

中國政治史是中國政治制度发展与政治狀況的历史。.

新!!: 秦国和中國政治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秦国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秦国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發生年代的先後順序列舉中國歷史上發生的部分大屠殺事件。.

新!!: 秦国和中国大屠杀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考古挖掘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发明,特指是在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期间或之后者,列于下方。.

新!!: 秦国和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秦国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中国统一

中國統一,是指將中國人居住地區构成一个統一国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各地中国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中國政權的統一,多數是北方政權統一南方政權。現今主要的「中國統一」意即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與中華民國統治的台澎金馬地區(個別管制領域)統合成一个統一的主權國家和國家政權,即中國,結束自1946-1949年國共內戰及1949年中共建政造成的海峽兩岸分治局面。.

新!!: 秦国和中国统一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秦国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秦国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多种通用货币。中国於公元九世纪发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到了元代,中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钞。.

新!!: 秦国和中国货币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本表所列为发生在事發当时的中国境内,或发生在今中国境内,或发生在海外但与中国人物等等有关的暗杀事件。事件依发生时间划分,所列朝代仅具时间阶段之意义。 表内所谓“直接主使/组织”是指刺客幕后的直接主使者或主使/所属组织。若无则不列。“结果”分为目标死亡、目标受伤、目标无恙(未死亡或受伤)三个主要选项,若有其他情况,如其他重要人物被误杀误伤等,则在此栏内注明。 中华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1949年后,凡与台湾或台湾人士有关的暗杀事件,皆注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与此无关者则不注。 本表时间划分乃便宜之计,并非严格依本朝代划分,如三国至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南朝刘宋420年建立截止,南北朝时期以隋朝581年建立截止,余则类同。前后两时期衔接时的重叠年份发生的事件,依事件发生时所属朝代或国家划分,无法划分者均归入下一时期。 自清朝末期1895年起,开始注明事件发生地点的国名,并附国旗。国名和旗帜以当时当地实际统治者之自称为限,与法律上的地位无关。事件发生地点一般包括国名和市县名。.

新!!: 秦国和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衍

中衍,中国商朝人物。嬴姓。伯益的后裔。记载他是鸟身人言,一种说法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另一种说法是口和手足像鸟。帝太戊使之为他驾车,把女儿嫁给了他。中衍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曾孫戎胥軒。.

新!!: 秦国和中衍 · 查看更多 »

中潏

中潏,中国商朝人物。嬴姓。伯益的后裔。中衍的玄孙。他是戎胥轩与骊山女所生,在西戎,保西垂。中潏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新!!: 秦国和中潏 · 查看更多 »

中期 (秦国)

中期,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辩士。 秦武王和他争论,失败后大怒,中期从容离开。有人劝说秦王,中期幸亏遇见明主,要是遇见桀纣就被杀了。所以,武王没有治罪。秦昭王时,秦王问韩国、魏国跟原来比强吗,如耳、魏齐比孟尝君、芒卯贤德?大家做出否定的回答。秦王说,原来孟尝君、芒卯率领当年的韩魏军队打秦国,都没什么效果。何况如耳、魏齐率领现在的韩魏军队。中期推瑟回答,当年智伯傲慢,轻视韩魏,韩康子、魏桓子互相用肘足提醒,而被灭亡。现在秦国之强不如智伯,现在正是肘足之时,君王不要懈怠。.

新!!: 秦国和中期 (秦国) · 查看更多 »

临淄县

临淄县是中国古县名,为今天淄博市 临淄区等地。.

新!!: 秦国和临淄县 · 查看更多 »

临淄区

临淄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市,是淄博市的一个市辖区。在古代曾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齐国国都,1994年被國務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秦国和临淄区 · 查看更多 »

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指古代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称国王,日本称天皇)执掌国政,如果男性代理国政,太子称监国,其他男性称摄政。 临朝称制由中国西汉时的吕后所开创,自有临朝称制以来,基本所有皇朝都有此现象,惟独明朝未有一位皇太后在皇帝年幼時进行临朝称制, 这与自明太祖所制定的《皇明祖训》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 秦国和临朝称制 · 查看更多 »

常德历史

常德历史,常德在史书上有“吴蜀咽喉,滇黔户牖”的美称,是中国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常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达到30万年,常德建城已经有2200余年历史,从春秋战国至今,常德发生过130余次战争,7次毁城,7次重建。.

新!!: 秦国和常德历史 · 查看更多 »

丹阳、蓝田之战

丹阳、蓝田之战,指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 前312年,因为张仪欺骗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國發動大軍進攻秦國,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魏章的部队会合。《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韩宣惠王)二十一年,秦助我攻楚,围景座(应为翠)。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作战,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在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楚怀王大怒,調集全國軍隊發動進攻,於藍田大戰秦軍,秦軍再勝。.

新!!: 秦国和丹阳、蓝田之战 · 查看更多 »

东垣古城遗址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范围内现为东古城村和西古城村。战国后期,赵国被秦所灭后,曾在此设恒山郡,此处成为该地区的行政中心。前204年,汉高祖将恒山郡的权力中心移至元氏,管辖18个县。汉文帝时封刘平为真定国国王,东垣成为政治中心,真定国后来改为隶属常山郡。北魏后将常山郡郡治迁至安乐垒(今正定县),东垣逐渐衰落。 东垣城的城墙、夯土层都已遭到严重破坏。遗址出土了汉文帝时的钱范、泥碗、陶马和燕赵刀币。周围曾发现战国货币窖藏、汉代五铢钱范及铸币作坊遗址。另有板瓦、陶盆、陶罐、砖块、筒瓦等遗存出土。1980年代国家组织了对遗址的调查,2004年进行了首次考古钻探。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秦国和东垣古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新!!: 秦国和东夷 · 查看更多 »

东亚传统度量衡

东亚传统度量衡,通称度量衡,指源于中国,广泛应用于东亚各国的传统计量体系。日本多称为尺貫法,也称尺间法,其中“尺”为东亚通用的长度单位,“贯”在日本为质量单位,“间”为日本长度单位。受日本称法影响,朝韩的传统计量体系,也被称为“尺斤法”(척근법),其中“斤”为东亚通用的质量单位。另外,1934年1月满洲国颁布的《度量衡法》中就将米制称为“米突法”,将传统度量衡体系称为“尺斤法”。.

新!!: 秦国和东亚传统度量衡 · 查看更多 »

东周君

東周君,姓姬,本名及諡號均不詳,是战国时期東周国的君主之一,東周最後一任君主,於前249年,被秦国所滅,周朝徹底滅亡。.

新!!: 秦国和东周君 · 查看更多 »

东周国

东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戰國时代,从小国西周国分裂出来的另一个小国。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东周国建都巩地(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前249年被秦国所灭。《史记·秦本纪》载,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东周国灭亡。.

新!!: 秦国和东周国 · 查看更多 »

东道主

东道主,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負責接待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出自《左传》。.

新!!: 秦国和东道主 · 查看更多 »

东陵连嚣子发

东陵连嚣子发,'''芈'''姓,'''昭'''氏,战国时期楚国的王族,高祖父楚昭王,曾祖父子良 (坪夜君),祖父郚公子春。父親司马子音,兄長蔡公子家。 包山二號楚墓竹簡中有东陵连嚣子发,是為墓主昭佗叔父。他大约在楚宣王时期(前369年—前340年)担任东陵连嚣。他率軍和秦國(一說蔡國)作戰,士兵分吃豆粒充饥,他整天好吃好喝。戰爭勝利後,他的母親不讓他回家。後來,他檢討錯誤後,其母才允許他回家。子发的結局也是兇死。.

新!!: 秦国和东陵连嚣子发 · 查看更多 »

七国象棋

七国象棋,亦称七国象戏。是中國象棋變體的一种。下棋时利用围棋盘,模拟中国的战国七雄,由七人对局。七国象棋据传是北宋司马光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两人对局的象戏进行改革而设计成的,並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是德川家治喜歡的棋類。.

新!!: 秦国和七国象棋 · 查看更多 »

世父

世父,生卒年不详,西周时期秦国公子,秦庄公长子。.

新!!: 秦国和世父 · 查看更多 »

万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2位。.

新!!: 秦国和万姓 · 查看更多 »

丕豹

丕豹,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丕郑的儿子。后来投奔秦国,成为秦穆公的臣下。 前650年,晋惠公即位后派丕郑出使秦国。他对秦穆公表示,晋惠公在郤芮、吕省、郤称等人的劝说下,不同意按照约定给秦国土地,建议立重耳。事泄,晋惠公杀死丕郑,丕豹逃到秦国,对秦穆公说:“晋侯背叛大主忌恨小怨,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如果我们进攻,百姓一定会把他赶走。”秦穆公说:“如若夷吾失去民众,哪还能杀死大臣?百姓都要逃难,谁能赶走国君?”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丕豹请求秦穆公进攻晋国。秦穆公说:“厌恶晋国国君,晋国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用船从雍城把粟米运送到晋国绛城。.

新!!: 秦国和丕豹 · 查看更多 »

丕鄭

丕郑(),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後,里克、丕郑想立公子重耳(晋文公),最后郤芮、吕省的劝说下,立了公子夷吾(晋惠公)。前650年,晋惠公即位,杀死了里克。派丕郑出使秦国。他对秦穆公说郤芮、吕省、郤称不同意给秦国土地,建议立重耳。事泄,晋惠公杀死丕郑,其子丕豹逃到秦国。.

新!!: 秦国和丕鄭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秦国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三秦戰役

三秦戰役,是劉邦指揮三秦之戰役,劉邦平定關中,三秦(章邯、司馬欣、董翳)都自盡或降漢。三秦指章邯、司馬欣、董翳等三位被項羽封在關中平原為王的秦朝降將,秦、漢等王朝均定都於此,為古秦國的根據地,今日三秦也成為陝西的別稱。.

新!!: 秦国和三秦戰役 · 查看更多 »

三父

三父,春秋时期秦国威壘。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以“威壘”为人名,和弗忌、三父是三个人。 前704年,秦宪公卒,大庶长弗忌与威垒三父合谋,废太子而另立秦宪公之子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前698年,弗忌与威垒三父派刺客在鄙衍杀出子,而复立原太子,是为秦武公。前695年,秦武公以其杀秦出子的罪名,诛杀三父并夷三族。.

新!!: 秦国和三父 · 查看更多 »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地带,市区位于黄河南岸,洛河和涧河流经境内。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人口224.65万。三门峡是陇海铁路上重要的城市,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新!!: 秦国和三门峡市 · 查看更多 »

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詳),燕國的著名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曾攻下齐国70余城,封昌国君,後被赵国封望诸君。是東周戰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新!!: 秦国和乐毅 · 查看更多 »

乐毅墓

乐毅墓,俗称将军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县东代召乡大乐堡村,为战国名将乐毅之陵墓。 乐毅是战国名将,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络秦、韩、魏、赵、燕五国兵马大胜强齐,乐毅一直住在邯郸县大乐堡村,在大乐堡村内,乐毅练剑房石、磨剑池遗迹仍存,古赵十景之一的“剑池新月”更是一绝。乐毅死后,赵孝成王用玉匣作棺,厚葬他于现存的墓地,墓前有石狮、石牌坊,墓地占地达2公公顷。乐毅墓多次重修,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邯郸县知县郑方坤大修一次重植松柏数百株,亲书石碑“战国望诸君乐毅之墓”,并撰写“悼望诸君墓”词历代不少帝官、文人前来祭奠乐毅将军。乾隆帝几次下江南都到墓前凭吊,段祺瑞、袁世凯也都拜过其墓,唐代韩愈、柳宗元都在墓前留下祭文,民国时期也修整过乐毅墓,并围出2亩地为墓区。 乐毅墓原有较大的封土,后被村民挖土,逐渐变小。现存封土高1.5米南北8米,东西6米。1990年用砖垒砌,并立标志牌。乐毅是战国十大名将之一,战国时期名声显赫,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研究战国历史、政治、文化军事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乐毅墓于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秦国和乐毅墓 · 查看更多 »

乐池

乐池,战国时期人物。中山国人,曾为中山相。 前318年,乐池被秦惠文王任命为秦国的相国。次年,乐池罢相,张仪复相。前314年,燕国内乱,赵武灵王到韩国召公子职,立为燕昭王,派乐池护送。裴骃《史记集解》误认为太子平为燕昭王,公子职并未继承王位。.

新!!: 秦国和乐池 · 查看更多 »

九州 (中国)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新!!: 秦国和九州 (中国) · 查看更多 »

九鼎

九鼎据传是禹在建立夏朝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春秋公羊傳注疏》认为九鼎代表天子的地位:祭祀的时候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尚书正义》则在第十五卷《召诰》中倾向于“九鼎”其实只是一只鼎。因为九牧贡金为鼎,所以名叫“九鼎”。无论哪种解释,鼎都是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見《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 第六,原文:「……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新!!: 秦国和九鼎 · 查看更多 »

九方姓

九方姓為漢字複姓,源于嬴姓,據《通志》、《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老子·杂篇》、《吕览观表》中皆有記載,春秋時期秦國有一善於相馬的名人,人稱九方皋,此後人以九方為氏,九方皋為始祖。九方姓現已沒有在使用。.

新!!: 秦国和九方姓 · 查看更多 »

习姓

習姓為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第332位。.

新!!: 秦国和习姓 · 查看更多 »

平吳大誥

《平吳大誥》(Bình Ngô đại cáo),越南古代的重要政治文告,作者是越南後黎朝的開國功臣兼文人阮廌,以漢語文言文寫成。該文是在明朝佔領越南結束時,抗明勢力中的黎利已擊敗明軍,取得勝利,為宣示大越國(越南)脫離明朝統治、建立後黎朝的統治而寫的。《平吳大誥》全文貫穿著民族情感及去暴安民的思想,既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含義,亦在文學上有相當成就。在越南後世,《平吳大誥》有「千古雄文」、「第二個獨立宣言」等稱譽。.

新!!: 秦国和平吳大誥 · 查看更多 »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平顶山市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因环绕市区北面的山峰皆平坦如削故得名平顶山市。全市总面积7,910平方公里,人口496万,以汉族为主。西周时期,今平顶山市境内的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别称鹰城。春秋时期,孔子与叶公沈诸梁在叶邑(今叶县)商讨国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叶公的后人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平顶山叶县是叶姓的发源地。 近代,平顶山市做为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成为了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新兴的能源型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2003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平顶山市境内的旅游资源以尧山、温泉、湖泊和寺庙为主,2007年初,平顶山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的一员。.

新!!: 秦国和平顶山市 · 查看更多 »

平阳城

平阳城,春秋时期秦国都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南阳平,一说在岐山县西南。 秦宪公二年(前714年)秦宪公从汧渭之会徙居平阳。秦武公元年(前697年)秦国国君“居平阳封宫”。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四代君主居住在平阳,平阳建都三十七年。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德公从平阳徙都雍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南)。一直到前383年秦献公迁都栎阳,秦国二百九十四年的都城都在雍城。.

新!!: 秦国和平阳城 · 查看更多 »

广元市

广元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北部。东邻巴中市,南接南充市,西连绵阳市,北与甘肃省陇南市和陕西省汉中市接壤。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位于西安、成都、重庆、兰州四地的中心。米仓山、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川北门户”之称,是一座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全市总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263万。 广元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旅游热点城市。广元获得的殊荣有: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国温泉之乡。.

新!!: 秦国和广元市 · 查看更多 »

乌姓

烏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1位。.

新!!: 秦国和乌姓 · 查看更多 »

乌获

乌获,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勇士。相传他力大无穷,可以举起千钧之重,与任鄙、孟说一起得到秦武王的信任。乌获做的大官,终年八十余岁。.

新!!: 秦国和乌获 · 查看更多 »

义渠

义渠,又稱儀渠、戎,古代部族國家,活躍於今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最初以游牧為生。在殷商末年形成國家,逐步定居。至戰國時代,佔有今天的陝西省北部、甘肅省北部和寧夏等地,與秦國形成對抗關係,最後被秦國所滅。傳統上將他們列為西戎之一。.

新!!: 秦国和义渠 · 查看更多 »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與同郡臧霸為舊交。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為將堅毅而穩重,對待部下也相當嚴厲。五子良將中最受曹操器重、並以古時名將對比之。早年戰功赫赫,攻呂布,防張繡,拒袁紹,征劉備。然而在樊城之戰中不敵關羽,水淹大軍,最後率軍投降,以致晚節不保;逝世後諡曰厲侯。被北宋诗人孔平仲叹“英雄成敗皆偶然”。.

新!!: 秦国和于禁 · 查看更多 »

庞煖

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新!!: 秦国和庞煖 · 查看更多 »

亢姓

亢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65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亢姓 · 查看更多 »

交剛之戰

前579年夏天,秦桓公約同白狄趁着晉國顧及與楚國於宋國會盟時而不的設置防備機會攻打晉國。同年秋天,晉軍在交剛擊敗白狄,成為次年麻隧之戰的導火線。.

新!!: 秦国和交剛之戰 · 查看更多 »

庶長無地

庶长无地,春秋时期秦国的庶长。 庶长武當時的國君是秦景公。前559年冬,楚国子囊、秦国庶长无地伐宋国,率师到扬梁,来报复晋国攻取郑国。.

新!!: 秦国和庶長無地 · 查看更多 »

庶長鮑

庶长鲍,春秋时期秦国的庶长。 庶长鲍當時的國君是秦景公。前562年,秦国由庶长鲍、庶長武率军伐晋國,以救郑国。庶长鲍先入晋地,晉國下军佐士鲂轻敌出击庶长鲍,不設防備。庶长武從辅氏渡黃河,与庶长鲍一起攻伐晋軍。秦、晋在栎大戰,晋师大败。.

新!!: 秦国和庶長鮑 · 查看更多 »

庶長武

庶长武,春秋时期秦国的庶长。 庶长武當時的國君是秦景公。前562年,秦国由庶长鲍、庶長武率军伐晋國,以救郑国。庶长鲍先入晋地,晉國下军佐士鲂轻敌出击庶长鲍,不設防備。庶长武從辅氏渡黃河,与庶长鲍一起攻伐晋軍。秦、晋在栎大戰,晋师大败。.

新!!: 秦国和庶長武 · 查看更多 »

庶长

庶长是中国古代官爵名。見於春秋時代至漢代。.

新!!: 秦国和庶长 · 查看更多 »

庸国

庸或鄘,漢族古国名。源出容成氏(又写作庸成氏等),其后裔传到黄帝之“臣”容成这一代时,事迹才略有记载,其后裔氏族部落形成古庸国。.

新!!: 秦国和庸国 · 查看更多 »

庸芮

庸芮,战国时期秦国大臣。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用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庸芮先问宣太--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您积怒已久。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 宣太--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新!!: 秦国和庸芮 · 查看更多 »

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爵位制度,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西漢時中下層爵位的性質由軍功爵轉化為普通的吏民爵,北宋以後徹底消失。.

新!!: 秦国和二十等爵 · 查看更多 »

云台山 (河南)

云台山古称“覆釜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山脉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云台山是一个集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达190平方公里。云台山景区又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新!!: 秦国和云台山 (河南) · 查看更多 »

应姓

應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5位。.

新!!: 秦国和应姓 · 查看更多 »

五尺道

五尺道是中国战国时代修筑的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通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原始办法,开山凿岩,开通了此条道路。因路宽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 Category:中国古道 Category:春秋战国交通 Category:战国建筑 Category:秦国.

新!!: 秦国和五尺道 · 查看更多 »

五國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古中国時期中的战国时代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天子权威的彻底丧失。 战国早期,各諸侯國之中仅有楚国及越国僭越称王。 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謀劃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楚国立即出兵攻打齐国徐州,希望齐国取消王号。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一时各国不论大小纷纷称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国、宋国等当时的二流国家。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齐国对于中山国的王号不满,曾试图联合燕国、赵国攻击中山国以迫使其去王号。各国之中,独有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

新!!: 秦国和五國相王 · 查看更多 »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榖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新!!: 秦国和井田制 · 查看更多 »

令尹

令尹,即楚國宰相。一說其名源於伊尹,但亦存爭議。 楚武王時設置令尹,入則領政、出則統軍。直到楚國被秦國所滅,令尹一直是楚國的最高官職,兼有中原諸侯國相、將的權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親族出任,非王族擔任令尹的,可考證的只有楚文王時的彭仲爽(申國平民),以及楚悼王時的吳起(魏國將軍)兩人而已。 楚国行政官制多以“尹”为名,令尹执一国之柄,为百官之长;军事官制以柱国为名,上柱国执一国之军,为各军之长。令尹、柱国居上卿之位,多由楚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充任。.

新!!: 秦国和令尹 · 查看更多 »

令狐姓

令狐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為中國於春秋時代晉國的地名,水经注曰:“令狐即猗氏地”,約位於今日的山西省臨猗縣。當時晉國大夫畢萬後代魏顆因打敗秦國立下大功,被封至令狐,後代便以其先祖受封之地為複姓。.

新!!: 秦国和令狐姓 · 查看更多 »

任妄

任妄,秦康公时的秦国大夫。 秦康公命人修筑供游乐用的高台历时三年,楚国人起兵,将要攻打齐国。任妄说:“饥荒之年会召来敌兵,疾病瘟疫会召来敌兵,百姓劳苦会召来敌兵,政局混乱会召来敌兵。国君建筑高台已经三年,如今楚国起兵要攻打齐国,臣怕他们打齐国是虚张声势,袭击秦国为实,不如加以防备。”于是秦康公派军防守东境,楚国于是停止了行动。.

新!!: 秦国和任妄 · 查看更多 »

仇液

仇液,又作仇郝,战国趙國人,宋国的相国。 前306年,仇液奉趙武靈王命令出使韓國。前298年,秦昭王攻楚國,取得析(今河南西峡)十六城,赵國楼缓入秦國为相。齐國、魏國、韩國攻秦至函谷关。楚國想和齐國结盟,魏國劝说赵國、宋國同齐國、魏國、韩國三国联合,以孤立秦国。赵國拉拢宋国,便以仇郝相宋,赵國、秦國、宋國聯盟,對抗齐國、魏國、韩國的联盟。前295年,秦國免除楼缓,宋康王也免除仇液。一說,趙國認為楼缓開始不利於己,讓仇液到秦國,仇液用門客宋突的計策,使秦國免除楼缓用魏冉為相。.

新!!: 秦国和仇液 · 查看更多 »

廉颇

廉頗(),嬴姓,廉氏,名颇,晋系金文作𡉣波,籍贯有山西太原、山西运城、山东德州等说。封信平君,战国末期赵国之良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戰勝齐国、魏国、燕國。.

新!!: 秦国和廉颇 · 查看更多 »

什伍连坐法

什伍連坐法為西元前356年於秦國商鞅變法中的一部分,為一種戶籍制度,將全國每五戶編成一伍,十戶編成一什的戶籍制,讓居民互相監督告密,如有「什」「伍」之中一戶犯罪,而其他戶不告密者,連坐腰斬。而告密者將會與在戰場上展獲得敵人首級一樣的獎賞,反之,隱匿的人則受到跟投降敵人一樣的責罰。.

新!!: 秦国和什伍连坐法 · 查看更多 »

什長

什长,中国古代基层官名。.

新!!: 秦国和什長 · 查看更多 »

伊阙之战

伊闕之戰是前293年秦国将领白起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镇)擊敗魏、韩、东周三国联军,擒杀联军主将公孫喜的战役,此战秦国共斩首敌军24万。.

新!!: 秦国和伊阙之战 · 查看更多 »

伊洛之戎

伊洛之戎,先秦西戎的一支,亦称伊洛戎。 东周周平王末年,戎部落渐强,逼迫诸夏,自陇山以东往往有戎人,居住于伊水、洛水一带(河南省卢氏、嵩县、汝阳等地)之戎,统称伊洛之戎。伊洛之戎日益强盛,周惠王时,曾先后攻掠曹国、鲁国。周襄王三年(前649年),乘周王室内讧,联合附近扬拒、泉皋之戎附周襄王异母弟叔带同伐京师、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入王城,焚东门。周襄王出奔于郑国,向秦国、晋国求救,秦国、晋国出兵救周,伊洛之戎始退。二年后,再次侵周,齐桓公会集诸侯保卫周王室。周襄王三十三年(前619年),伊洛之戎想要东伐鲁,鲁国公子遂与伊洛之戎在暴地结盟。周简王元年(前585年)伊洛之戎助晋国伐宋国。后依附于晋国。战国时为韩国、魏国所并。.

新!!: 秦国和伊洛之戎 · 查看更多 »

张仪

張儀(-前310年),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連橫,即秦國聯合其他諸侯國中的幾個,然後對抗其他的諸侯國,多次破壞了六國的合縱,為秦惠文王重用,卒於魏國。.

新!!: 秦国和张仪 · 查看更多 »

张唐

张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

新!!: 秦国和张唐 · 查看更多 »

弦高

弦高,春秋時鄭國商人。 鄭穆公元年(前627年,魯僖公卅二年)弦高往洛邑經商,在滑國遇見將襲擊鄭國的秦軍。 弦高基於愛國,冒充鄭國的使者,以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犒勞秦軍,慰問秦軍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領,以示鄭國已預知秦軍來襲。同時,他又急忙派人回國向鄭穆公稟告,鄭穆公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秦軍發現鄭國“則束載、厲兵、秣馬矣”。秦軍知難而退,滅了滑國,往回撤兵。 鄭穆公要獎賞弦高,弦高婉謝,並移民至東夷。.

新!!: 秦国和弦高 · 查看更多 »

弭兵之盟

弭兵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两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弭兵意思为平息战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

新!!: 秦国和弭兵之盟 · 查看更多 »

伯嬴

伯嬴,或稱孟嬴,秦哀公的女儿,楚平王的夫人,楚昭王的母亲。《列女傳》列為貞順章。.

新!!: 秦国和伯嬴 · 查看更多 »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新!!: 秦国和伯爵 · 查看更多 »

伯益

伯益,嬴姓趙氏,名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大业之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王室的祖先。 大唐武周女皇帝武則天建武周時,尊封伯益為“齊德尊聖皇帝”。.

新!!: 秦国和伯益 · 查看更多 »

伯樂

伯樂(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师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新!!: 秦国和伯樂 · 查看更多 »

弘农郡

弘农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新!!: 秦国和弘农郡 · 查看更多 »

張若

张若,战国时期秦国蜀地的地方官。 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灭蜀国,以张若为蜀国守。张若主持修筑成都城和郫城、临邛城。张若在蜀地三十余年,辅佐了三代蜀侯公子通、蜀侯煇,公孙绾,三代蜀侯都获罪被杀,只有张若居官如故。秦昭襄王杀死公孙绾后,不立蜀侯,专以蜀守张若治蜀。后张若东征楚国,得到巫郡和江南之地,作为秦的黔中郡。.

新!!: 秦国和張若 · 查看更多 »

弗忌

弗忌,或为春秋时期秦国大庶长。 前704年,秦宪公卒,弗忌与威垒三父合谋,废太子而另立秦宪公子秦出子为君。前698年,弗忌与威垒三父派刺客在鄙衍杀出子,而复立原太子,是为秦武公。前695年,秦武公以其杀秦出子的罪名,诛杀之并夷三族。.

新!!: 秦国和弗忌 · 查看更多 »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币面钱文上下右左直读为“开元通宝”,上右下左回旋读为“开通元宝”。 “开元通宝”虽然为唐代的主流钱币,但并非年号钱,在唐朝289年时间里也铸行过年号钱,如唐高宗的“乾封泉宝”(始铸于公元666年)、唐肅宗的“乾元重宝”(始铸于公元758年)、唐代宗的“大历元宝”(始铸于公元766年)、唐德宗的“建中通宝”(始铸于公元780年)、唐武宗的“会昌开元”、唐懿宗的“咸通玄宝”(始铸于公元870年),还有史思明的“顺天元宝”,和非年号钱“得壹元宝”(始铸于公元760年),以上以“宝”字命名的钱币最为多见,其中“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和“咸通玄宝”为地方官铸,这些钱币发行量不大,而唐朝始终以“开元通宝”为主要通货。唐朝以后的各朝各代钱币也以“通宝”、“元宝”或“重宝”等命名。.

新!!: 秦国和开元通宝 · 查看更多 »

开明 (蜀国)

開明是传说的中国古代蜀国朝代名稱,其历任君主均称“开明”,共十二世,其时代大约为中原的春秋至战国时期。对应于今日考古发现的晚期蜀文化。 传说首位开明帝称丛帝,原名鳖灵,原是蜀王杜宇之相。因治水有功,使蜀国“民得陆处”,後杜宇禪讓,称丛帝。 一說鳖灵兵變,逼死杜宇,自立。杜宇冤魂不散,即成杜鵑鳥。 九世开明帝开明尚接受中原文化,立宗庙,去帝号称王,传至开明十二世时,于前316年为秦国所灭。.

新!!: 秦国和开明 (蜀国) · 查看更多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The 100: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为美国应用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天文学博士麦可·哈特所著。英文初版发行于1978年,中国中文版书名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台湾中文版书名为《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1991年有修訂版。.

新!!: 秦国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 查看更多 »

余姓

--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0位。据201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余姓人口约460余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8%,排名第51位。人口分布主要以湖北、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新!!: 秦国和余姓 · 查看更多 »

余杭区

余杭区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面积1222.56平方千米。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余杭区目前常住人口1170290人。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7.67万人。邮政编码311000。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 1994年前为余杭县。.

新!!: 秦国和余杭区 · 查看更多 »

徐诜

徐诜,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 《史记》没有提到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他是徐国末代君主章禹的十二世孙。他在秦庄襄王时在秦国担任相国。后世徐姓之祖。.

新!!: 秦国和徐诜 · 查看更多 »

侯姓

侯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2007年中国大陆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82位。在《百家姓》中排第230位。常被誤寫為「候」。.

新!!: 秦国和侯姓 · 查看更多 »

侯嬴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的隐士,七十多岁为魏国国都大梁(今开封市)的守门小吏。为信陵君魏无忌所尊重,待以上礼。 前257年,秦国白起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信陵君欲援赵。侯嬴为之谋划,因魏安禧王的宠妃如姬曾受信陵君之恩,侯嬴定计让如姬盗出宮中虎符,并让力士朱亥陪同信陵君,威奪晋鄙兵權以救赵,史称“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出发后,侯嬴自刎而死,大约與朱亥殺死晋鄙同時。 H H H.

新!!: 秦国和侯嬴 · 查看更多 »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为中国自宋代使用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後來作罷。但於之后在各个朝代演变为农村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为10户为「甲」,10甲为「保」,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后才停止施行。.

新!!: 秦国和保甲制度 · 查看更多 »

信姓

信姓是中文姓氏之一。.

新!!: 秦国和信姓 · 查看更多 »

信安君

信安君,名字不詳,战国人,魏国的封君。 信安君在战国时擔任魏國相國。他和蘇秦的弟弟蘇代同時,主张不与秦國交往,为魏襄王重用。秦王想要召他到秦國,别置相代之,他拒不前往。苏代為他對秦王说:“夫舍万乘之事而退,此魏信之所难行也。”.

新!!: 秦国和信安君 · 查看更多 »

信陵君

信陵君(),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後世亦稱魏公子。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或稱“養士四公子”)。.

新!!: 秦国和信陵君 · 查看更多 »

匡城故城

匡城故城,又名承匡故城、匡城,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匡城乡匡城村西北,为一座东周宋国城池遗址,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匡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为宋国西部边邑,战国时并入魏国,秦灭魏时于此地置县,后因此处地势低湿,移县城于襄陵(今睢县县城),匡城遂废,现仍留有城垣数百米。 传说“孔子畏匡”即在此地发生(一说在河南长垣)。.

新!!: 秦国和匡城故城 · 查看更多 »

匡章

匡章,又稱匡子、田章,戰國時齊國齊威王、齊宣王、齐湣王三朝名將。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於前335年至前295年間,曾與惠施評論齊魏相王的事。在對秦作戰時,有人言語中傷他,但齊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後來得知後,十分感動,誓死效忠齊王,遂北伐燕,南征楚,西攻函谷關,為齊屡建戰功。.

新!!: 秦国和匡章 · 查看更多 »

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

以下列表是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54年的君王一览(根据在位时间倒序);绿色为在世君主,粗体为著名君主。.

新!!: 秦国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列表

以下是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列表。他們在位期間都不超過一年。.

新!!: 秦国和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缘战略

地缘战略是地缘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强调外交政策基于地理因素。.

新!!: 秦国和地缘战略 · 查看更多 »

圜钱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 圜钱体圆、有孔,既不容易折断,又便于穿索,因此具有易于携带和清点的优点,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圜钱的形状遂为中国以后的金属铸币所借鉴。由圜钱发展而来的方孔钱更成为之后几千年间东亚地区货币的主流。.

新!!: 秦国和圜钱 · 查看更多 »

北宫括

北宫括,即北宫懿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卫成公的后代。前574年,郑国子驷攻打晋国,北宫括救晋侵郑。前564年,随晋、鲁、齐、卫、宋、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讨伐郑国,北宫括随荀偃、韩起。 前559年春,吴国到晋国报告战败情况,鲁国的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阅、仲江,卫国的北宫括,郑国的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 前559年夏季四月,鲁叔孙豹和晋荀偃、齐崔杼、宋华阅、仲江、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讨伐秦国。 因为北宫括积极参与伐秦,这次活动中《春秋》记载了他的名字。.

新!!: 秦国和北宫括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秦国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刘康公

刘康公,姬姓,劉氏,名季子,為东周諸侯國刘國開國君主,他為周顷王的儿子、周匡王、周定王的弟弟,周定王十五年(前59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鲁成公十三年(周简王九年,前578年),鲁成公及诸侯到王城洛邑朝见天子周简王,遂跟随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晋厉公伐秦,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桓公,这次战争即麻隧之战。成子在社坛受脤,不敬王室。刘康公批评了他,“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这段话,反映了早期的中庸思想。.

新!!: 秦国和刘康公 · 查看更多 »

列侯

列侯,原称彻侯,是从战国到南朝陈的一种中國爵位。.

新!!: 秦国和列侯 · 查看更多 »

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

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 是周宣王在位年間(前823年-前789年)對邊境各族發動的一系列戰役。.

新!!: 秦国和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 · 查看更多 »

周赧王

周赧王(),姓姬,名延,或名赧,皇甫謐说名诞。《竹书紀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史文常作王赧,《史記》誤為諡號。据传即位于前314年。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最长的君主。 他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赧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

新!!: 秦国和周赧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秦国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東周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君主。.

新!!: 秦国和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新!!: 秦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最

周最,战国人,又作周冣、周聚,西周国的公子。 活动时期为周慎靓王和周赧王初期。谋立太子没有成功。后来作为西周国、东周国、魏国、齐国的相国,往来于秦国、齐国、魏国、楚国、韩国,为纵横家,他主张合纵、反对连横,来保存周王室。.

新!!: 秦国和周最 · 查看更多 »

咸阳城

咸阳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秦国及秦朝的政务中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造王宫。咸阳城坐落在渭水北岸,由于渭河改道,被冲毁一部分咸阳城,但在渭城区仍发掘出了规模巨大的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等秦代遗迹。1988年1月,中国国务院以“秦咸阳城遗址”之名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之后的中国历代都城除宫城外,会在城市周围修建城郭,作于军事防御。现代考古至今未发现咸阳城郭遗迹。咸阳城是否修建城郭,有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说法。.

新!!: 秦国和咸阳城 · 查看更多 »

咸陽縣

咸陽縣,中国旧县名。 秦国置县,秦朝时属内史。西汉汉太祖元年(前206年),改咸阳县为新城县,又改为渭城县。《长安志《长安志·卷十三·县三》咸阳县......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改泾阳为咸阳。十一年,徒故咸阳城西三里,属雍州,即秦之杜邮也。大业二年,省入泾阳。唐武德元年,复析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属京兆郡,寄治鲍桥。二年,徒白起堡。六年又徒便桥西北,即今县也。天授二年,武后以其母顺陵在县界,升为赤县。神龙元年,复为畿,今为次畿。》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以泾阳县改咸阳县。十一年(591年),县治徒秦咸阳城西三里,属雍州,即秦朝时的杜邮。大业二年(606年),省入泾阳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再以泾阳县、始平县地析置。有望贤宫、便桥、兴宁陵、顺陵,在咸阳原。属京兆郡,寄治鲍桥。二年(619年),徒白起堡。六年(623年),又徒便桥西北,即县治所在。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以其母杨氏的顺陵在县界,升为赤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畿县,后为次畿。 北宋、金朝时,属京兆府。元朝时,属奉元路。明朝洪武初,咸阳县城在渭河北,洪武二年(1369年),徒治于渭南,即明咸阳城,今咸阳市城区。属西安府。清朝时,仍属西安府,评价:冲,繁,难。.

新!!: 秦国和咸陽縣 · 查看更多 »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國古代一塊著名的璞玉石,相傳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璧為古代禮器玉中之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禮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自古已有天圓地方之說,禮天之器乃採用中孔圓形之璧,天色蒼,禮天之玉便採用蒼色之璧。 和氏璧加工後成为秦、漢、魏、晉、隋、唐等历代王朝的传国玺,最後在五代十國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由於玉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氏璧本身的价值亦被民间广泛传颂,因此其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和氏璧与随侯珠并称,始有成语随珠和璧、随珠荆玉的称号。.

新!!: 秦国和和氏璧 · 查看更多 »

傅燮 (東漢)

傅燮,字南容,北地郡靈州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人,東漢壯節侯。.

新!!: 秦国和傅燮 (東漢) · 查看更多 »

哀郢

《哀郢》是一首楚辭,有时被认为是中国诗人屈原于大约公元前278年所作。它出自编于中国古代的《楚辞》诗目的《九章》部分。标题中的“郢”是地名,“哀”暗示对此地在被毁后的哀悼。郢以屈原故乡楚国的都城闻名。.

新!!: 秦国和哀郢 · 查看更多 »

唐太后

唐太后,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太后,秦昭襄王之妾,秦孝文王之母。.

新!!: 秦国和唐太后 · 查看更多 »

優旃

優旃是秦國的一位歌舞藝人,善於說笑話,其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個子非常矮小。.

新!!: 秦国和優旃 · 查看更多 »

儒家人物列表

儒学者列表 古今中外歷代儒教研究、實踐者列表。.

新!!: 秦国和儒家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农历十月

农历十月,农历一年中的第十个月份(如果之前没有闰月),已进入冬天,初冬、孟冬,建亥之月(猪月),律中应钟。 秦以建亥之月为岁首。 在日本傳說中,每年農曆十月時,所有的神明會離開所屬地,前往出雲大社聚會。因為當時神明都不在,因此日本人又稱十月為「神無月」,而出雲當地則稱為「神在月」。出雲居民會在農曆十月十一日到十七日舉行「神在祭」以迎接全國的神明。.

新!!: 秦国和农历十月 · 查看更多 »

冒顿

冒顿(漢語拼音叶音:mò dú)(),挛鞮氏,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而自立。冒顿认为领土乃国家之根本,随后便开始了他的扩张,亦为匈奴帝国打下了基础,并设置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内政的官僚机构。.

新!!: 秦国和冒顿 · 查看更多 »

内乡县

内乡县,古称「菊潭」,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下属一个县。全縣面积2465平方公里,人口約63万人,下轄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该县位于伏牛山区南麓,南阳盆地西沿,自古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门户,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东接宛镇、南瞩荆襄、西带丹江 、北枕嵩邙”之说。.

新!!: 秦国和内乡县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历史

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窯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内蒙古得名于蒙古族,内蒙古东北部与蒙古国东部交界处的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主要发源地。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高原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由成吉思汗逐渐统一高原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民族的共同名称。蒙古统一民族形成前,各部落的历史渊源、人种、语言并不相同。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其面积较大,东西跨度也大,历史上较少处于一个行政区内。东部至辽东塞外,与东北亚古老民族夫余、濊貊、高句丽接壤,包括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东胡等通古斯部落的活动范围;中部塞外今锡林郭勒盟为匈奴,羌胡等族的势力范围;西部包括今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地区和额济纳河流域等地,与西北民族氐、羯、突厥以及一些塞种部落等渊源较深。.

新!!: 秦国和内蒙古历史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秦国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凡国

凡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姬姓,始封之君是周公旦之子。建都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十公里的凡城,亡于秦國。 F F Category:新乡历史 F.

新!!: 秦国和凡国 · 查看更多 »

函谷关

函谷關,是中国古代著名关隘。故址在豫西靈寶縣舊城西南,因「路在谷中,深險如函,故以為名」。与雁门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新!!: 秦国和函谷关 · 查看更多 »

函谷关之战 (前318年)

函谷關之戰發生於前318年,戰國時代楚、韓、趙、魏、燕五國聯軍聯合義渠國攻打秦國的一場戰爭。 秦國的東向擴張策略,嚴重威脅到東方六國。前319年,公孫衍在韓國支持下取代張儀成為魏國國相,魏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同時惠施也回國,合縱形勢又形成了。前318年,公孫衍發起魏、趙、韓、燕、楚合縱攻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公孫衍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配合聯軍。秦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給義渠,以緩其威脅,義渠國君認為秦國送厚禮其實是暫時的策略,秦國強大終對義渠不利,便乘五國攻打秦國的機會,出兵襲擊,大敗秦軍於李帛。然而五國並不齊心,真正出兵的只有魏、趙、韓三國,聯軍攻打函谷關,但是卻被秦軍擊退。 前317年,秦國派遣庶長樗里疾率秦軍出函谷關反擊韓趙魏聯軍,於修魚大敗趙、韓聯軍,敗趙將趙渴、韓奐,俘虜韓將申差,斬殺聯軍八萬二千人。.

新!!: 秦国和函谷关之战 (前318年) · 查看更多 »

函谷關之戰 (前241年)

函谷关之战是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

新!!: 秦国和函谷關之戰 (前241年) · 查看更多 »

函谷關之戰 (前298年)

函谷關之戰發生於前298年—前296年,戰國時代齐、韓、魏三國聯軍攻打秦國的一場戰爭。 前299年,秦國和赵国联盟,与齐国断交,在秦国为相的齐国公子孟尝君逃回齐國。前298年,在孟尝君倡导下,齐国联合韓國、魏國合縱攻秦。至函谷关,秦军退入关内据守。前297年,三国继续攻击,前296年,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占领盐氏城。秦国向联军求和,分别将封陵、武遂还给魏、韩。當時,趙國、宋國和秦國結盟,沒有參與攻秦,但是趙國忙於兼併中山國,也沒有出兵助秦。燕國與齊國有亡國之仇,在三國攻秦后,三國聯軍又在齊將匡章的率領下,大敗燕國。楚國雖然國王楚懷王被秦國欺騙扣留在秦國,但是前301年,齊、韓、魏三國聯軍垂沙之戰大敗楚軍,楚國也沒有參與合縱。 齊國雖然得勝,但沒有獲得很大的收益。韓國、魏國得罪秦國,在前294年,遭到秦國白起在伊闕之戰的毀滅性打擊。.

新!!: 秦国和函谷關之戰 (前298年) · 查看更多 »

商县

商县,中国旧县名。 战国为商邑,属秦国。曾是商鞅的封地。秦灭六国后行郡县制,设立商县。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商州降为县。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仍为商州。同月,以商县的层峰驿置商南县。清朝,仍为商州。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改商州为商县。辖境为今商州区、丹凤县西南部。1948年6月,中华民国内政部以“盗匪出没”、“安定地方”为由,以商县、雒南县、山阳县三县析置龍駒設治局(今丹凤县前身)。 1949年3月底,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军分区组织西进战役。5月20日,中共军队占领西安。7月11日晚,商县城中的国军守军出逃。7月12日晨,中共商洛地委、商洛专署、商洛军分区负责人王力、孙光、薛兴军等人率部进入商县县城。至此中华民国政府对商县的管辖结束。13日,在县城成立中共商县县委和商县人民政府。 1950年起,属商雒专区。1958年,废丹凤县,其地分属商南县和商县。1961年,复置丹凤县。1964年,商雒专区改为商洛专区。1969年,商洛专区改为商洛地区,仍隶之。1988年,改商县为商州市。2002年,改为商州区。.

新!!: 秦国和商县 · 查看更多 »

商君书

《商君书》,又称《商子》,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黄云眉、顾实、劉汝霖等。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持这种看法的人除史志的编著者外,还有吕思勉、谭献等人。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亨等人。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另有两篇有目无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保留了商鞅法家思想遗著,並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子》與司马迁都曾提到过这部书。.

新!!: 秦国和商君书 · 查看更多 »

商奄

商奄,又称奄国,先秦方国,都城为奄(今山东济宁曲阜旧城东),疆域可能与后来的鲁国相近。因参与周初的三监之乱,灭于周公东征,周公旦封伯禽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部分奄人南迁复国继续反周,并在失败后不断南迁,最终在春秋中期偏晚时被吳国所灭。 奄曾为商朝国都,《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南庚将商都从庇迁到奄,盘庚从奄迁到殷,加上其间的阳甲,奄作为国都共经历三位商王(约四十年)。 奄国国君姓氏主要有“嬴姓”和“子姓”两种说法。.

新!!: 秦国和商奄 · 查看更多 »

商鞅

商鞅(),中國戰國時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但商鞅在变法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打击旧贵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报复,最终身亡。 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学派后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后学著作汇编成《商君書》。司馬遷著《史記》時,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尸佼合立於《公孙鞅传》。.

新!!: 秦国和商鞅 · 查看更多 »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於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政治改革。该制度分两次進行,首次始於公元前356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经过商鞅变法,奠定秦国在战国七雄的雄厚实力,对秦国的崛起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 秦国和商鞅变法 · 查看更多 »

內史騰

內史騰(生卒年不明),姓氏不詳,名騰,戰國時期韓國將領,後降秦,在秦王政時被任命為南陽守。內史為官名,官至內史,負責管轄秦朝京師的事務。.

新!!: 秦国和內史騰 · 查看更多 »

公叔痤

公叔痤(),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相国。又作公孙痤或公叔座,历仕魏武侯、魏惠王。 公叔痤在前任国相田文(并非孟尝君)死后,担任魏国相,并娶魏国公主为妻。当时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郡守,威望很高,曾率军伐秦,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国,使秦军不敢东向。公叔痤对吴起非常畏忌,便想設計吴起,他的仆人向他建议说:“吴起为人有骨气又重视名誉声望。您可以对魏武侯说您的国土太小,容纳不了吴起这样的人才。当魏武侯问您怎么办时,您就建议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就一定会迎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打算,就一定会推辞。然后您找个机会请吴起到家里来做客,在宴会中故意惹公主发怒,让她当面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这样羞辱您,就肯定不会娶公主了。”公叔采纳了他的建议,吴起见到公主如此羞辱国相,婉言谢绝了魏武侯联姻的邀请。魏武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吴起害怕魏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而到楚国。 前362年,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胜韩赵联军,生擒赵国大将乐祚。魏惠王赏他百万亩田,他推辞,说过去是吴起的教导,现在是巴宁、爨襄之功。于是巴宁、爨襄获赏十万亩,吴起的后代获赏二十万亩,公叔痤获赏四十万亩。前362年,少梁之战,魏败,秦国俘虏公叔痤,后来放回。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卫鞅(商鞅),如果不能用,就杀死卫鞅,魏惠王不以为然。公叔痤知道卫鞅不会被重用,让卫鞅逃走,卫鞅说:「魏王既不以为然,不会用我,也不会杀我。」公叔痤去世后,卫鞅到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成功。.

新!!: 秦国和公叔痤 · 查看更多 »

公士

公士,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第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用证据。 G.

新!!: 秦国和公士 · 查看更多 »

公子去疾

公子去疾,姬姓,字子良,春秋时期郑国的卿,父郑穆公,後代為七穆的良氏。 前605年,鄭靈公被公子歸生殺死,國人要立子良為君。子良自稱不賢,讓位給哥哥公子堅(鄭襄公)。鄭襄公想驅逐兄弟們,只留下子良,子良不同意,并向鄭襄公推薦兄弟們為大夫,這就是後來鄭國由穆公後人執政的濫觴。 前600年,楚莊王攻鄭,晉國郤缺援救鄭國,鄭襄公在柳棼戰勝楚國,大家都高興,子良擔心:“這是國家的災難,我離死恐怕不久了。” 前599年,楚莊王攻打鄭國,子良說晉楚不講信義,我們在哪一方打來的時候就投靠哪一方。 前597年,楚莊王伐鄭國,郑襄公肉袒牵羊出降,子良作為人質到楚國。晉國援救鄭國的援軍到達黃河邊,欒書說子良是鄭國的良臣。他作人質說明鄭楚兩國很親近,鄭國不值得援救了。但是中軍佐先縠不聽,遂率兵渡河,有邲之戰晉國的慘敗。 前595年,荀林父要攻打鄭國,鄭襄公派子張到鄭國替換回子良。 前589年十一月,魯成公及楚國子重(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國右大夫说、宋國华元、陳國公孙宁、衛國孙良夫、鄭國子良、齐国大夫在蜀(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會盟。 前588年,許國恃楚國之勢不事郑國,子良率軍伐许。 前584年,子良作為鄭成公的相禮到晉國,见晉景公,拜謝出兵救鄭。.

新!!: 秦国和公子去疾 · 查看更多 »

公子华

公子华,《史记·六国表》作公子桑,《史记·张仪列传》注作公子革,嬴姓,战国时期秦国公子。 秦惠王十年,公子华与张仪围攻魏国蒲阳,并成功占领。张仪借机说服魏国与秦国交好,并将公子繇送往魏国为人质。.

新!!: 秦国和公子华 · 查看更多 »

公子卬 (魏国)

公子卬,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卬,战国时期魏国公子。.

新!!: 秦国和公子卬 (魏国) · 查看更多 »

公子壮

公子壮(),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秦国宗室,担任庶长。 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其弟公子稷繼位为秦昭襄王。公子壮不服,前305年,联合大臣、诸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惠文后、公子雍、公子壯等人都被處死。.

新!!: 秦国和公子壮 · 查看更多 »

公子少官

公子少官,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秦国公子。.

新!!: 秦国和公子少官 · 查看更多 »

公子弘

公子弘,嬴姓,名弘,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秦康公的弟弟,晋献公的外孙,晋惠公、晋文公的外甥。韩之战,秦国把晋惠公俘虏,公子絷建议将他杀死。穆姬带着公子罃(秦康公)、公子弘,架火堆欲自焚,劝谏秦穆公考虑秦晋关系,秦穆公最后释放晋惠公。.

新!!: 秦国和公子弘 · 查看更多 »

公子归生

公子归生(),中国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子,字子家。 前625年,晋国先且居、宋国公子成、陈国辕选、郑国公子归生伐秦国。前614年,郑穆公与鲁文公在棐地会宴。公子归生赋《鸿雁》。季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前610年,晋国怀疑郑国和楚国勾结,郑穆公派公子归生到晋国赵盾处辩解。说辞就是《郑子家告赵宣子》。前607年,宋国华元率兵和公子归生率兵,战在大棘交战。宋师败绩,郑国获华元。 公子宋对公子归生说自己食指跳动,就可以大饱口福。前605年,郑灵公请群臣吃鼋,开玩笑故意不给公子宋吃,来嘲笑公子宋食指大动不准。结果,公子宋大怒,用食指到郑灵公的鼎里蘸汤喝。郑灵公十分震怒。公子宋怕国君杀他,想联合公子归生弑君。公子归生不想背负弑君之名。结果,公子宋就诬陷公子归生,公子归生没办法,和公子宋杀死郑灵公,要拥立公子去疾。公子去疾拒绝,推荐公子坚,公子坚就是郑襄公。因为公子宋得到了晋国的支持,晋国、楚国都没有因为弑君之事讨伐郑国。公子归生去世后,郑人砍公子归生的棺木,驱逐其族人。.

新!!: 秦国和公子归生 · 查看更多 »

公子繇

公子繇,嬴姓,马非百《秦集史》认为他是秦惠文王的庶子。 前328年,在张仪的斡旋下,秦国、魏国和解。秦国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魏割上郡十五邑给秦国,张仪因而相秦。.

新!!: 秦国和公子繇 · 查看更多 »

公子絷

公子絷,嬴姓,名絷,字子显,秦国公子。韩之战,秦国把晋惠公俘虏,公子絷建议将他杀死。前636年,公子絷护送公子重耳回晋国继位,就是晋文公。.

新!!: 秦国和公子絷 · 查看更多 »

公子雍 (晋国)

公子雍(),'''姬'''姓,名雍,是晋文公的庶子,母为杜祁。.

新!!: 秦国和公子雍 (晋国) · 查看更多 »

公子通

公子通(),嬴姓,其名为作通,一说作繇通、通国。不是秦惠文王之子,应是前蜀国宗室子弟。 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前313年,封公子通为蜀侯。前311年,蜀相陈壮杀死蜀侯公子通,秦武王派司马错杀陈壮。.

新!!: 秦国和公子通 · 查看更多 »

公子虔

公子虔,生卒年不详,嬴姓,名虔,战国时秦国公子。.

新!!: 秦国和公子虔 · 查看更多 »

公子政

公子政,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太子。 魏襄王把公子政送到秦国做人质。前313年,秦惠文王将公子政送回魏国,魏襄王立公子政为太子。前296年,魏襄王死后,公子遫即位,就是魏昭王。.

新!!: 秦国和公子政 · 查看更多 »

公孫喜

公孙喜(?- 前293年),又稱犀武,戰国時期魏國将領。.

新!!: 秦国和公孫喜 · 查看更多 »

公孫衍

公孙衍,名衍,在陰晉邑(今華陰市東北)出生。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是戰國時期出身於魏國的縱橫家,和張儀同期,先後於秦國、魏國為官,為張儀的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公孫衍在當時一些人的心目中是與張儀齊名的,但傳下來的事跡不多。《史記》有公孫衍傳,繫附於張儀傳。《戰國策》也只有幾條零星的記載。.

新!!: 秦国和公孫衍 · 查看更多 »

公主 (東亞)

公主,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中國、朝鮮王朝及越南的女性爵位。公主在不同地區或朝代有不同意思。中國古代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非皇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和親女性通常会被破例获封公主。唐代和亲公主的身份,除宗室女外,还有驸马女儿、大臣女儿等。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公主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常稱作湯沐邑)。 由於中國、越南、朝鮮都以公主為皇女(或王女)的封號,因此公主一詞在漢語、越南語、韓語中代稱皇女或王女,日常用語中除非另有註明,否則公主都是指君主之女。 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和琉球並沒有使用公主封號。日本相應的封號為內親王,但「公主」一詞有時也用作內親王或皇女的唐風別稱或雅稱。如飛鳥時代的穴穗部間人皇女,在《中宮寺天壽國繡帳》被稱為「孔部間人公主」。平安時代曾任齋院的有智子內親王在《大東世語》一書中也被稱為「齋院公主」。而琉球國作為中國的藩屬國,王女的封號為次一級的翁主,並不使用公主封號。.

新!!: 秦国和公主 (東亞) · 查看更多 »

公伯

公伯(),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在位3年。.

新!!: 秦国和公伯 · 查看更多 »

六國大封相

《六國大封相》是一套粵劇,相傳在中国清代同治年間,由廣東四大狀師之一的劉華東參考崑劇《金印記》與《滿床笏》改編而成的,講述戰國時代蘇秦遊說六國以合縱策略,聯盟抗秦,六國拜蘇秦為丞相。  該劇有「六國王出場」、「六元帥上場」、「羅傘架」、「接聖旨」、「出馬」、「出車」、「坐車」等排場,著重以表演排場為主,以做功細膩見長,配以豐富的單打大鑼鼓和牌子音樂的。當中以不同演出片段讓不同演員表演個人功架,有檢閱演員的意味在內,其中有武生和正印花旦表演的坐車和推車、六國元帥表演打馬上場,及三幫和四幫花旦藉羅傘架表演戲曲身段等。而由丑角擔演六色馬中的胭脂馬,演出逗趣的片段。而六位帶馬的六旗手,通常由武師擔演,於拉馬時表演翻騰絕藝,作為全劇的尾聲。 粵劇戲在開臺首晚演出正本戲前,必須加演《八仙賀壽》(即《碧天賀壽》),全劇演出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全劇人物眾多,鼓樂鏗鏘,富麗堂皇,演出時要傾全個戲班之力,大演功架,成為劇團顯示實力的劇目之一。.

新!!: 秦国和六國大封相 · 查看更多 »

六国年表

《六国年表》是中國西漢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所編纂的《史记》卷十五,是表系列的第三卷,位于十二诸侯年表之后,记载了从东周周元王元年(前476年)到秦二世死(前207年)之间周和战国七雄的重大历史事件。虽然除周以外年表共记载了七个诸侯国,但该年表以六国为名,意指秦國以外的戰國七雄。.

新!!: 秦国和六国年表 · 查看更多 »

共屯赤金

共屯赤金,中国战国中晚期的一种青铜铸币,属圜钱,圆形圆孔,无周郭,正面铸有“共屯赤金”四字,背面平坦无文。该币铸行于魏国,流通于魏国、赵国、韩国、西周国和东周国等地区,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古钱。 面文中的“共”为地名,与“共字圜钱”铸造于相同的地方,共地在今河南辉县西,西周时为共国,后来共国灭亡成为城邑,战国时共邑属于魏国,前240年后被秦国所占据。“屯”通作“纯”,“赤金”指铜。钱文的含义为共邑铸造的纯铜货币。.

新!!: 秦国和共屯赤金 · 查看更多 »

关东

关东是一常見於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地名,古代指稱重要關隘以東的地方。被稱為「關東」的所在,以及衍生出的事物如下:;中國.

新!!: 秦国和关东 · 查看更多 »

关东地区

東地區可以指:.

新!!: 秦国和关东地区 · 查看更多 »

先且居

先且居,春秋時代時晉國人。因封於霍,又為長子,稱「霍伯」。 其父先軫因為直言極諫,對晉襄公大不敬,但晉襄公反而向他致歉,先軫心中壓力很大,打算以死謝罪,“免冑入狄師,死焉”(不穿甲冑衝入狄人陣中,被殺死)。先且居繼任晉中軍元帥,且居於彭衙之戰中擊敗秦人百里視(孟明視)。.

新!!: 秦国和先且居 · 查看更多 »

先农

先农是中国的传统农业神祇。“先农”本是秦人首创的农业神,后来逐渐与神农、炎帝等并为一谈。 先农信仰即是以先农为对象的信仰、崇拜和祭祀行为的总和。先农祭祀与后稷祭祀、灵星祭祀同为中国传统的农神祭祀。.

新!!: 秦国和先农 · 查看更多 »

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夏、商、周及諸侯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秦国和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先秦王后及妃嬪列表

先秦王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先秦所有的君主配偶。.

新!!: 秦国和先秦王后及妃嬪列表 · 查看更多 »

先秦行政区划

先秦行政區劃,範圍是從遠古至秦朝統一九州的這一段時間,由於年代久遠,其地方行政只能大略緒述。而九州是漢族傳統地理區劃,又稱為「漢地九州」。.

新!!: 秦国和先秦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先秦諸子繫年

《先秦諸子繫年》是中國歷史學家錢穆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考證先秦時期諸子的生卒年份及相關重要史事的發生時間。該書考證細密,在史學方法上繼承了清朝諸儒的攷辯方法,又不拘于前人舊說習見及瑣屑而無關宏旨之論,從整個學術發展史著眼,從小處入手,乃得先秦學術脈絡之真諦。.

新!!: 秦国和先秦諸子繫年 · 查看更多 »

先轸

先轸(?—前627年),也作䢾轸、兟轸、轸,曲沃(今山西闻喜)人,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晋国大夫。在骊姬之乱时,先轸同重耳逃走,在外流亡十九年。先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然而,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他为人公忠体国,耿正忠诚,最终以身殉义。 前633年,晋国讨伐曹国和衞國,先轸为下军佐,占据了衞國的五鹿。 前632年,中军将郤縠去世,先轸被超拔为中军将,率领晋军打赢城濮之战。 前627年,晋国在殽之战打败秦国,生俘秦国将军孟明視、西乞术、白乙丙。文嬴请求她儿子晋襄公释放秦国统帅,晋襄公答应了。先轸大怒,出言不逊,直言进谏,而且当着晋襄公的面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這屬於大不敬之罪,但晋襄公自認理虧,掩面向先轸致意,並且派阳处父追孟明视等人,没能追上。 狄人攻打晋国,在箕交战。先轸因为对襄公无礼却没有受到惩罚,神志烦躁,寝食不安。他决定以死谢罪,他脱下了头盔和铠甲(“免胄”)冲入敵阵,即刻战死沙场。狄人將他的首級送还晋军。 其子先且居繼任晉中軍元帥。.

新!!: 秦国和先轸 · 查看更多 »

充姓

充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328位。在现代是极罕见姓氏。.

新!!: 秦国和充姓 · 查看更多 »

前20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08年 · 查看更多 »

前209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09年 · 查看更多 »

前220年代

前220年代從前2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2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秦国和前22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2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Category:前221年 Category:历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新!!: 秦国和前2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前227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27年 · 查看更多 »

前22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28年 · 查看更多 »

前229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29年 · 查看更多 »

前23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30年 · 查看更多 »

前232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32年 · 查看更多 »

前23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38年 · 查看更多 »

前24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40年 · 查看更多 »

前254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54年 · 查看更多 »

前255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55年 · 查看更多 »

前256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56年 · 查看更多 »

前265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65年 · 查看更多 »

前272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72年 · 查看更多 »

前273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73年 · 查看更多 »

前275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75年 · 查看更多 »

前29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91年 · 查看更多 »

前295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95年 · 查看更多 »

前29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298年 · 查看更多 »

前302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02年 · 查看更多 »

前30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08年 · 查看更多 »

前312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12年 · 查看更多 »

前314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14年 · 查看更多 »

前315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15年 · 查看更多 »

前323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23年 · 查看更多 »

前33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30年 · 查看更多 »

前33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38年 · 查看更多 »

前340年代

前340年代從前349年1月1日開始,於前34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秦国和前34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34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41年 · 查看更多 »

前342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42年 · 查看更多 »

前35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50年 · 查看更多 »

前350年代

前350年代從前359年1月1日開始,於前35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秦国和前35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35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51年 · 查看更多 »

前356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56年 · 查看更多 »

前36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60年 · 查看更多 »

前36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61年 · 查看更多 »

前389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389年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新!!: 秦国和前3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南京

南京于:前300年-前223年,为楚国金陵邑;前223年-前221年,为秦国金陵邑;前221年-前210年,为秦朝金陵邑;前210年-前206年,为秦朝秣陵县;前206年-前202年,为西楚秣陵县;前202年-前201年,为汉朝楚国秣陵县;前201年,为汉朝荆国秣陵县。.

新!!: 秦国和前3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前40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408年 · 查看更多 »

前413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413年 · 查看更多 »

前419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419年 · 查看更多 »

前427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427年 · 查看更多 »

前45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451年 · 查看更多 »

前54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541年 · 查看更多 »

前546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546年 · 查看更多 »

前557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557年 · 查看更多 »

前570年代

前570年代從前579年1月1日開始,於前57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秦国和前57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57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578年 · 查看更多 »

前614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14年 · 查看更多 »

前62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20年 · 查看更多 »

前620年代

前620年代從前6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6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秦国和前62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2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21年 · 查看更多 »

前627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27年 · 查看更多 »

前637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37年 · 查看更多 »

前63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38年 · 查看更多 »

前640年代

前640年代從前649年1月1日開始,於前64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秦国和前64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4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41年 · 查看更多 »

前643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43年 · 查看更多 »

前646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46年 · 查看更多 »

前66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660年 · 查看更多 »

前6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6世纪(前600年—前501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列表。.

新!!: 秦国和前6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前702年

----.

新!!: 秦国和前702年 · 查看更多 »

前708年

----.

新!!: 秦国和前708年 · 查看更多 »

前753年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753年 · 查看更多 »

前77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前77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秦国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回车镇

回车镇,是河南省西峡县下辖的一个镇。全镇总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

新!!: 秦国和回车镇 · 查看更多 »

国民经济军事化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国民经济军事化 · 查看更多 »

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秦国和四川历史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秦国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四川话

四川话(四川话拼音:Si4chuan1hua4;国际音标:),是流行于中国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灌赤片。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数量次于日语,多于德语。现今四川话形成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巴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川剧和各类曲艺不存在标准音,“四条河道”均拥有各自的文化中心,以川剧为例,分为有川西坝派(以成都市、温江县为中心,演员使用中派成都话,无梅花音)、资阳河派(以自贡市、内江县为中心,标准腔调是资中话)、川北河派(以南充县、三台县为中心,无特定标准音,在南充话n/l不分、f/h不分的基础上受秦腔影响较多,多衬字、鼻音重)和下川东派(以重庆市为中心,受汉剧、京剧影响大,语言多样化,通常在重庆话的基础上夹杂武汉话和京剧念白)。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也不存在“通用语”一说。 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重庆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区,特别是西昌、康定、雅江、昭觉、马尔康、松潘、丹巴等州府、县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成渝片的四川话。.

新!!: 秦国和四川话 · 查看更多 »

四海

四海是古中國的世界觀裡環繞中國四方之海,四個方位各有一個海。西海是青海湖,東海是東中國海,北海是貝加爾湖,南海是南中國海。其中西、北兩個海最初只是象徵,直到漢朝的對付匈奴的戰爭,才連繫到真實的位置。中國文學和詩詞歌賦中有提到「四海之內」這個文學的中國稱號。.

新!!: 秦国和四海 · 查看更多 »

Biángbiáng面

面(拼音:biángbiángmiàn,注音符號:ㄅㄧㄤˊㄅㄧㄤˊㄇㄧㄢˋ,国际音标:;亦称“儿面”,“”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拼音:「BiángBiáng面」、「biángbiáng面」或「彪彪面」、「冰冰面」),为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知名传统风味面食,属于扯面,通过揉、抻、甩、扯等步骤制作,面宽而厚,犹如“裤腰带”,口感劲道,食用前加入各色臊子或油泼辣子。位居关中十大怪之首“扯面像裤带”。.

新!!: 秦国和Biángbiáng面 · 查看更多 »

Code Geass世界觀設定及專有名詞列表

本条目记录《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Code Geass 亡國的AKITO》和《Code Geass 双貌的奥兹》中的世界观设定及专有名词。.

新!!: 秦国和Code Geass世界觀設定及專有名詞列表 · 查看更多 »

皮相国

国,战国人,名不详,赵国的相国。 《战国策》记载有人劝说皮相国不要合纵,要和秦国连横,因为齐国不参加合纵,合纵不会有什么成果。赵国的当权者建信君和楚国春申君计划合纵抗秦。说客建议皮相国联秦进攻魏国。与楚国瓜分齐国。否则,魏国进攻齐国,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就危险了。.

新!!: 秦国和皮相国 · 查看更多 »

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天皇为其母亲所上的尊号,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秦宣太后羋八子(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新!!: 秦国和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石作蜀

石作蜀(),字子明,《孔子家语·弟子解》作石子蜀。春秋时期秦国人。孔子弟子。.

新!!: 秦国和石作蜀 · 查看更多 »

石鼓 (先秦)

石鼓也叫“陈仓石碣”、“岐阳石鼓”,是十座刻有文字的石墩,刻于先秦时期,627年发现于今陕西省宝鸡市的荒野,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位于珍宝馆内)。由于鼓身上刻凿的文字珍贵,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历代都极受重视。根据鼓身上的文字分别命名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吴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

新!!: 秦国和石鼓 (先秦) · 查看更多 »

石鼓文

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石鼓文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现存的石鼓文来自于唐朝收集的十石鼓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馆藏说明,上面刻有文字。现存最早的拓片是宋朝流传下来的,当时认为是描述周穆王出猎的场面,后来的考古考证认为是秦穆公时代的作品,有的字已经残缺不全。当时由于尚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康熙曾经复制了十面石鼓,补刻文字,放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后面。.

新!!: 秦国和石鼓文 · 查看更多 »

王太后

王太后,是王、親王、國王之母的封號。最早在中國戰國時期就有王太后出現,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

新!!: 秦国和王太后 · 查看更多 »

王姬 (周朝)

王姬,為中國周朝時期周天子之女兒的稱謂,非封號。 「姬」为周天子的姓,而夏商周三代女子均称姓不称氏,周王之女自然被稱為「王姬」。和周室同姓的諸侯國亦稱女子為某姬,如魯國有叔姬、季姬、共姬等;其餘諸侯國稱女子,各用其姓,齊國稱某姜、宋國稱某子、陳國稱某媯、秦國稱某嬴等等。 王姬大多下嫁異姓諸侯國,王姬的婚禮由姬姓的诸侯如魯國或晉國的國君主持,《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這也是公主一名的由來。而王姬在婚後,其車服衣色等規制,仍依照王姬應有的待遇,不隨其夫的身分而有所改變。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順朝臣蔡京建議,仿效周朝制度,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時人以為是“帝飢”的讖語。帝姬一號隨北宋亡後遂不再使用,往後歷朝也不復見。.

新!!: 秦国和王姬 (周朝) · 查看更多 »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新!!: 秦国和王姓 · 查看更多 »

王孙满

王孙满,姬姓,名满。周襄王的孙子。 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春,秦国军队在孟明视的率领下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当时王孙满尚幼,看到了秦军,对周襄王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之后,孟明视在回师途中崤之战大败于晋国先轸。 鲁宣公三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洛邑,在周疆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庄王。楚庄王问周朝九鼎之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聽聞無言以對,悻悻退兵而去。 这就是问鼎的典故。.

新!!: 秦国和王孙满 · 查看更多 »

王官之戰

王官之戰,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的一场战役。.

新!!: 秦国和王官之戰 · 查看更多 »

王廖

王廖(?-?),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秦昭王時期知名將軍、兵法家。.

新!!: 秦国和王廖 · 查看更多 »

王稽

王稽(),战国时期秦国人。王稽任谒者时奉命出使魏国,帮助范雎逃往秦国。范雎出任国相后,王稽被举荐为河东郡郡守,后因私通诸侯之罪遭处死后弃市。.

新!!: 秦国和王稽 · 查看更多 »

王绾

王绾,秦始皇時丞相,由御史大夫升任。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时,王绾与冯劫、李斯建议秦王政称「泰皇」,秦王卻改称皇帝,是為秦始皇帝。 王绾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之地距秦国遥远,应该分封皇子或宗室子弟守卫。廷尉李斯反对,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建议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将全国封为三十六个郡。.

新!!: 秦国和王绾 · 查看更多 »

王翦

王翦,又作王赞,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和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後,接著率領平楚大军南下平定百越。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曾孫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新!!: 秦国和王翦 · 查看更多 »

王猛

王猛(),字景略,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樂縣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於前秦官至丞相,對前秦富國強兵,統一北方有重要影響。.

新!!: 秦国和王猛 · 查看更多 »

王爵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僅次於整個國家的君主,高於公爵。中国近代最高等级的王爵称为亲王,因此“亲王”也用来翻译西方君主制国家相应的爵位。王爵和作为君主称号的“王”有所不同,前者是君主授予的爵位,而后者是一国的君主。.

新!!: 秦国和王爵 · 查看更多 »

王異

王異,東漢末至三國時代的女性,益州刺史趙昂之妻,以貞烈而聞名。曾協助丈夫守城,多有功勳,自馬超攻冀城至祁山堅守,趙昂曾出奇計九條,王異皆有參與。.

新!!: 秦国和王異 · 查看更多 »

王鱼

王鱼,十六国时前秦大臣。京兆(治今西安市)人,苻生时中书令。 350年,苻健自称晋朝的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命王鱼、安定人程肱、胡文等为军谘祭酒。苻健死后,苻生继承皇位,王鱼为中书令。355年,王鱼与中书监胡文上奏苻生:“天文有变,有彗星划过大角星座,荧惑(火星)进入井宿。大角,是帝王的星座;井宿,是秦国分野。不出三年就会出现国有大丧,大臣戮死,要求生修德避免丧乱。”苻生说:“皇后与朕对临天下,可以应验国有大丧。毛太傅、梁车骑、梁仆射受遗辅政,可以应验大臣戮死。”因此杀害梁皇后及太傅毛贵、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等公卿大臣。.

新!!: 秦国和王鱼 · 查看更多 »

王賁

王賁(「賁」音同「奔」,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將領王翦之子。.

新!!: 秦国和王賁 · 查看更多 »

王齮

王齮(),中国战国時期末期秦国秦昭襄王、秦莊襄王和秦王政的将軍。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三年),王齮担任将军,攻韩上党,秦庄襄王去世,秦王政即位。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王齮去世。.

新!!: 秦国和王齮 · 查看更多 »

王齕

王齕(?-公元前244年,齕音「合」),中国战国時期末期秦国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的将軍。 前260年(昭襄王47年),討趙国、取上党。趙国反撃,秦国秘密派遣白起为上将軍增援,王齕为副将。長平之战,大破趙国。 前259年(昭襄王48年),代武安君白起,将兵討趙國,取皮牢。 前258年(昭襄王49年),为王陵攻打趙國邯鄲增軍,秦國罷免了王陵,以王齕为主将。 前257年(昭襄王50年),邯鄲攻不下,王齕与汾城郊外的秦軍合流。其後,攻魏,斬首6千级,魏軍敗走,汾城攻克,和張唐攻克寧新中。 前247年(庄襄王3年),攻韓上党,为太原郡。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軍攻秦,蒙驁迎撃,失敗。秦軍退却河内之南的河外,联軍解散。 前244年(秦王政3年),王齕死。.

新!!: 秦国和王齕 · 查看更多 »

王陵 (秦国)

王陵,戰國時期秦國的將軍,在秦昭王時擔任五大夫。 長平之戰,秦將武安君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人,幾乎滅亡趙國,想要乘勢追擊,但秦相應侯范雎在蘇代的勸說下,成為主和派,應侯以秦兵必須休養為由,勸說秦昭王答應趙國割地求和,秦昭王許可范雎。就在趙準備割地時,趙國上卿虞卿建議毀約,並與山東六國共同抗秦,趙孝成王採納虞卿的建議。 秦昭王大怒,命白起點兵攻擊趙國,白起拒絕,說趙國國民身懷國仇家恨,人人立志抗秦,加上外交成功,這時候不能攻打趙國。昭王不聽,前259年,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是為邯鄲之戰,趙國大將廉頗、宰相平原君趙勝奮力抵抗,秦兵五校陣亡(一校大約是八千至一萬人左右),秦昭王把王陵免職,改命白起為帥,白起又推辭。秦昭王改令王齕接替王陵為主將,繼續圍攻邯鄲。 秦朝末年,楚後懷王命劉邦討伐關中之時,有「襄阳侯王陵」歸順劉邦,有可能即是此王陵。.

新!!: 秦国和王陵 (秦国) · 查看更多 »

王陵 (西汉)

王陵,秦末漢初沛人。汉朝时,封安国侯,谥武。.

新!!: 秦国和王陵 (西汉) · 查看更多 »

破釜沉舟

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鉅鹿之戰。前208年十二月(西曆公元前207年),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秦國王離及章邯。渡漳水後,命令兵士鑿沉船隻,打破煮食用的釜鑊,只帶三日乾糧。最後於鉅鹿大敗秦軍。 后世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顧.

新!!: 秦国和破釜沉舟 · 查看更多 »

祁午

祁午,春秋时期晋国人,祁氏。 前570年,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他开始向晋悼公举荐和自己有私怨的解狐。解狐死后,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人称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前541年晋楚在虢地盟之会上,祁午对赵文子说:“楚国人在宋国的盟会占了晋国的先。现在令尹王子围不守信用,这是诸侯都知道的。如果您还不戒备,怕是又和宋国那次一样。当时令尹子木的信用被诸侯所称道,还骗晋国驾凌于上,何况是以不守信用著称之人?楚国要再占晋国上风,是晋国之耻。您辅佐晋国作为盟主七年了。两会诸侯,三会大夫,使齐国、狄人归服,使得华夏的东方安宁,平定秦国之乱,在淳于筑城。让军队不疲弊,国家不疲乏,百姓没有诽谤,诸侯没有怨言。天无大灾,这是你的力量。好名声现在要用耻辱来结束,祁午就是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不警惕。”蒍启彊后来对楚灵王说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皆诸侯之选。.

新!!: 秦国和祁午 · 查看更多 »

祁舉

祁舉(),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前650年,晋惠公即位,杀死了里克。派丕郑出使秦国。他对秦穆公说郤芮、吕省、郤称不同意给秦国土地,建议立重耳。事泄,晋惠公杀死丕郑、祁举和七个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纍虎、特宫、山祁。七舆大夫都是里克、丕郑的党羽。.

新!!: 秦国和祁舉 · 查看更多 »

祭天

祭天是古代出于对天的敬畏,为了战争、祈穀、祈雨等与农业相关的祈求,而對天帝之原始崇拜。进入封建社会后,多由君主或者各级諸侯领主下令修建不同规格的的祭坛或神廟,以用于祭天。在中国史上,由于被「天圆地方」的观念影响,祭坛往往为圆形,象征天的形状,又被称为圜丘。一開始,有祭天之權者多半為貴族,平民只能祭拜各鄉土神,不能享有祭天之權,直到民間信仰逐漸演變,平民方能祭天。.

新!!: 秦国和祭天 · 查看更多 »

禽息

禽息,春秋时期秦国大臣,在秦穆公时。以直谏闻名。 相传他推荐百里奚,秦穆公不采纳。秦穆公出行,禽息堵住车说“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也”,以头撞臬脑浆迸裂而亡,秦穆公感悟,以百里奚为上卿。.

新!!: 秦国和禽息 · 查看更多 »

可以指:.

新!!: 秦国和秦 · 查看更多 »

秦厲共公

厲共公(),《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作秦利龚公,《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作秦厲公,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悼公之子,在位34年。 秦厉共公在位期间,秦国国力强大,曾多次对外用兵,周边各国前来进贡。.

新!!: 秦国和秦厲共公 · 查看更多 »

秦太上皇

莊襄王(),《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作秦莊王,《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雍州》作秦襄王。名子楚,《战国策》记载原名子异、异人,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

新!!: 秦国和秦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秦夷公

夷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哀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新!!: 秦国和秦夷公 · 查看更多 »

秦姓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78。.

新!!: 秦国和秦姓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秦国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香港電視劇)

《秦始皇》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一套大型古裝電視劇,共63集,監製是李兆華及丁亮。此劇曾在中國內地取景,首播於1986年亞洲電視黃金台,其後多次於亞視重播。此電視劇以劉永為男主角,故事化地演示秦始皇的一生,及呂不韋、李斯的影響力。.

新!!: 秦国和秦始皇 (香港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祖母陵

秦始皇祖母陵,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陵寝,是2006年为止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所发现的最大的具有四条墓道的陵墓,对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尤其是秦始皇陵的规制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陵园占地约260亩,位于西安财经学院的新校区,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陵园内筑夯土围墙、外设兆沟,四面中部各一陵门,并有门阙。陵园分南北两区,中有隔墙。南区是房屋建筑遗址,北区南北长410米,是四条斜坡墓道的大墓和10多个陪葬坑。 夏太后一直活到秦始皇20岁(秦始皇13岁登基),历史学家推测:她对于秦国晚期的政治、尤其是秦始皇本人可能产生过重要影响,夏太后死后大约3至4年秦始皇便亲政了。 Q Q.

新!!: 秦国和秦始皇祖母陵 · 查看更多 »

秦嬴 (楚國)

嬴,秦桓公的女儿,秦景公的妹妹,楚共王的夫人。前561年(鲁襄公十二年),楚国司马子庚受命到秦国聘问,为夫人秦嬴归宁。.

新!!: 秦国和秦嬴 (楚國) · 查看更多 »

秦嬴 (晋国)

嬴,秦国宗女,晋幽公的夫人。 当时,韩国、赵国、魏国势力强大,晋国之地,只有绛和曲沃。晋幽公与妇人私通,被盗贼杀死。《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晋世家索隐》记载是夫人秦嬴在高寝之上杀死的晋幽公。《史记·六国年表》称魏国杀死晋幽公。.

新!!: 秦国和秦嬴 (晋国) · 查看更多 »

秦孝公

孝公(),《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献公之子,西元前361年-西元前338年在位,共24年。 秦孝公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秦穆公时的霸业,他因此颁布著名的求贤令,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将秦国改造成为富裕强大之国,为秦国将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新!!: 秦国和秦孝公 · 查看更多 »

秦孝文王

孝文王(),又称安国君,《史记索隐》记载名柱,《广弘明集》引《陶公年纪》记载名式,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昭襄王之子,在位仅三天 。.

新!!: 秦国和秦孝文王 · 查看更多 »

秦宣公

宣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秦穆公之兄,在位12年。.

新!!: 秦国和秦宣公 · 查看更多 »

秦小主夫人

小主夫人,姓名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女性政治人物。秦惠公的夫人。 前389年或前388年,秦小主夫人生儿子(秦出公)。前386年,秦惠公去世,秦出公继位。秦出公继位时年幼,由秦小主夫人主持朝政。秦小主夫人重用宦官,大臣不悦,百姓埋怨。流亡在魏国的师隰(秦惠公的堂侄,也是先君秦灵公未能继位的儿子),得知消息后就想返回秦国。师隰自焉氏塞(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由菌改迎立回国。秦小主夫人派军队捉拿师隰,但军队在行进途中发生哗变倒向师隰。前385年,师隰与哗变军队到达秦国首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秦小主夫人自杀,秦出公被杀。秦出公及其母秦小主夫人被秦国群臣杀死后沉入深渊。师隰继位为秦献公。.

新!!: 秦国和秦小主夫人 · 查看更多 »

秦康公

康公(),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在位12年。 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新!!: 秦国和秦康公 · 查看更多 »

秦人

人有多種意義的稱呼,要視上下文脈絡而定。「秦人」一般可以被用來稱呼:.

新!!: 秦国和秦人 · 查看更多 »

秦仲

仲(),西周时期秦国君主。公伯之子,在位23年。.

新!!: 秦国和秦仲 · 查看更多 »

秦侯

侯(),西周时期秦国君主。非子之子,在位10年。.

新!!: 秦国和秦侯 · 查看更多 »

秦德公

德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憲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新!!: 秦国和秦德公 · 查看更多 »

秦律

律為中国古代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秦国和秦朝的法律。 因为秦重视法家,所以秦律很多条目都很苛刻,造成「天下苦秦久矣」。 有評論認為:秦實際上是以法家為主、也以陰陽家為輔。始皇推崇陰陽家的五行終始說,取昔日「秦文公出獵、獲黑龍」的典故(北方壬癸水、以玄黑為代表色),推算秦之國運主五行之水運,又因水依據《周易》的論述係八卦之六、是主陰的卦數,故此為符合水德主運,秦律的制定才相當森嚴,也是始皇表現王朝「受命於天」的策略之一。 现存的秦律文本为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云梦秦律。.

新!!: 秦国和秦律 · 查看更多 »

秦國君主列表

國君主是指中國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為嬴姓。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開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由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期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仅1年。而享有谥号的秦静公和秦夷公,均未继位便去世。因史料记载不全,表格空档处为空缺记载。 据司马迁记载,嬴秦的先祖为伯益,至蜚廉时期有恶来、季胜二子,分别为秦国和赵国的先祖。恶来五世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历经公伯、秦侯、秦仲、秦庄公五代君主,至前771年,秦襄公因援助周平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进入春秋时期,从秦襄公到秦穆公九代君主,秦国国力得到发展和巩固。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历经多代君主继承混乱,国力衰弱,经常遭受近邻魏国的攻击。至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轉強,秦伯嬴駟在西元前324年開始稱王,最终在秦王政时期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但大一统的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宣告灭亡。 秦国君主的继承制遵循了西周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国君在生前册立储君。秦国自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非亲子继位的君主仅有秦德公、秦成公和秦穆公(中间包括不享国的秦静公和秦夷公)。但由于若干庶长把持国君的废立,造成多代秦国君主非正常继位,包括秦出子、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献公和秦昭襄王。.

新!!: 秦国和秦國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秦哀公

哀公(),《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㻫公,《吴越春秋》作秦栢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景公之子,在位36年。 秦哀公在位期间,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师助楚昭王复国,留下“申包胥哭秦庭”这一典故。.

新!!: 秦国和秦哀公 · 查看更多 »

秦出子

出子(),《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记载名曼,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憲公少子,秦武公、秦德公之弟,在位6年。.

新!!: 秦国和秦出子 · 查看更多 »

秦出公

出公(),《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2年。.

新!!: 秦国和秦出公 · 查看更多 »

秦公一号大墓

公一号大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墓,位于陝西省寶雞市凤翔县南指挥镇南指挥村,即秦都雍城南郊三畤原上的秦公陵区内一号陵园。是已发掘的先秦墓中最大的一座。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 秦公陵区现已陆续发现了十几座秦公陵园。每个陵园都有一二座地面残存“享堂”遗迹的“中”字形大墓,以及陪葬的车马坑等。整个陵区和每个陵园又都有护陵壕沟环绕。秦景公墓从1977年开始发掘,于1986年清理完毕,是凤翔县秦公陵园区43座墓葬中首次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大墓平面呈“中”字型,座西向东。陵园平面似梯形,周有中隍环绕,隍壕周长2400余米。有东、西墓道和墓室。东西墓道均呈斜坡状,东墓道长156.1米,西墓道长84.5米,墓室为长方形,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45—38.8米,深24米。大墓全长300米,总面积约5334平方米。比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大10倍以上,比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20倍,为20世纪以来中国所发掘最大墓葬之一。.

新!!: 秦国和秦公一号大墓 · 查看更多 »

秦共公

共公(),《左傳》记载名稻,《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和,《史記索隱》記載名貑,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康公之子,在位4年,《史记》误作为5年。《吕相绝秦》中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新!!: 秦国和秦共公 · 查看更多 »

秦王

王是指秦國(秦朝)或者十六国时前秦、后秦、西秦的君主。其它朝代也以秦王或秦國王作爲封號。 歷史上的秦王或秦國王有:.

新!!: 秦国和秦王 · 查看更多 »

秦灭周

灭周,指秦国灭亡周朝,此举有象征意义,至此秦代周,为統一六国建立根基。.

新!!: 秦国和秦灭周 · 查看更多 »

秦灭六国之战

--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国進行消灭山東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趙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新!!: 秦国和秦灭六国之战 · 查看更多 »

秦祖

(),字子南,《孔子家语·弟子解》相同。春秋时期魯國人,一說秦国人。孔子弟子。.

新!!: 秦国和秦祖 · 查看更多 »

秦穆公

公,部份記載中被稱為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孫枝等賢臣的辅佐,曾协助晉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礎。.

新!!: 秦国和秦穆公 · 查看更多 »

秦簡公

簡公(),名悼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在位15年。 秦简公在位期间,被魏国夺取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国力进一步衰落。.

新!!: 秦国和秦簡公 · 查看更多 »

秦精

精,中国战国時代秦国的夷族,朐肕人。 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祸害秦蜀巴汉等地。秦王以食邑万户,金帛任凭来悬赏杀虎的事。廖仲药、何射虎和秦精(一说是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用白竹做弓弩,上高楼射白虎。白虎头中三箭。白虎眼受伤了,搏杀跟着自己的一群虎,自己也大叫死去。昭王嘉奖:“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想按约奖赏,嫌他们是夷人,刻石订盟:夷人种田不足一顷不交租;妻小不足十人不算一井;伤人不论;杀人不死;秦犯夷,赔黄金一两。夷犯秦。赔清酒一壶。夷人安定了。.

新!!: 秦国和秦精 · 查看更多 »

秦献公

公,《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名连,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新!!: 秦国和秦献公 · 查看更多 »

秦莊公

莊公(),《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其,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仲之子,在位44年。.

新!!: 秦国和秦莊公 · 查看更多 »

秦莊王

莊王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秦国和秦莊王 · 查看更多 »

秦靜公

公(),《史记·卷五·秦本纪》作秦竫公,春秋时期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新!!: 秦国和秦靜公 · 查看更多 »

秦靈公

公(),《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肅靈公,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懷公之孙、秦昭子之子,在位10年。.

新!!: 秦国和秦靈公 · 查看更多 »

秦襄公

襄公(),嬴姓,名開,西周和春秋时期秦国君主,也是秦国被正式封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秦庄公次子,在位12年。.

新!!: 秦国和秦襄公 · 查看更多 »

秦躁公

躁公(),《史记索隐》作秦趮公,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厲共公之子,秦怀公之兄,在位14年。.

新!!: 秦国和秦躁公 · 查看更多 »

秦桓公

桓公(),《春秋分纪》记载名榮,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共公之子,在位28年,《史记》误作为27年。 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新!!: 秦国和秦桓公 · 查看更多 »

秦武公

武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憲公长子,秦德公、秦出子之兄,在位20年。.

新!!: 秦国和秦武公 · 查看更多 »

秦武王

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悼武王,《世本》作秦武烈王,《越绝书》作秦元武王;《史记索隐·秦本纪》记载名蕩,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惠文王之子,在位4年。.

新!!: 秦国和秦武王 · 查看更多 »

秦滅巴蜀之戰

滅巴蜀之戰發生於前316年,是戰國時代秦國攻滅蜀國及巴國的一場戰爭。.

新!!: 秦国和秦滅巴蜀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燕之戰

國軍破趙國以後,王翦屯軍中山國故地,準備下一步攻打燕國,易水一帶軍容壯盛。燕太子丹派荊軻赴秦,準備以獻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古代膏腴之地)的地圖和秦國逃將樊於期(桓齮)的首級之名刺殺秦王,企圖造成秦國混亂,以解亡國危機。結果陰謀敗露,荊軻被肢解死。 秦王大怒,於前227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大敗燕軍和前來支援的代軍,攻陷薊都(北京)。燕王喜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匿於衍水(今遼陽太子河,因太子丹匿於此得名)。燕王喜聽信趙國代王嘉之計,將太子斬首以獻秦國,以解秦王之怒。前222年,秦將王賁率軍殲了逃到遼東的燕軍,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燕王喜之餘事失考。.

新!!: 秦国和秦滅燕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韓之戰

秦滅韓之戰,韩王安五年(前234年),秦攻韩,韩王安派韩非使秦,秦留下韩非,不久杀之。韩王安九年,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国大将内史腾攻韩,俘获了韩王安,得到韩国的土地,以其地设立为颍川郡。 Category:春秋战国战役 Category:春秋战国历史.

新!!: 秦国和秦滅韓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魏之戰

秦國先後滅韓、趙和重創燕國以後,地處中原的魏國孤立無助。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秦國將領王賁率六十萬大軍出關中,攻佔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保障了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西北)。大梁居於睢水、潁水、鴻溝的交匯之地,護城河十分遼闊,五座城門皆備吊橋,地形易守難攻。魏軍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王賁引黃河、鴻溝(汴渠)水灌入城內。三個月後,大梁城被水浸壞,城牆崩塌,居民死亡數十萬人,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魏王被處決。秦在魏國地區設碭郡,又建置泗水郡。 《史記·魏世家》記載,信陵君向魏安釐王上書中預言:「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果然應驗。 Category:春秋战国战役 Category:春秋战国历史.

新!!: 秦国和秦滅魏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趙之戰

秦滅趙之戰是秦国对赵国开展一系列进攻战役后,在前2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派王翦、桓齮、楊端和分兩路大軍攻趙,攻佔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鄴(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今与赵都邯郸城同在邯郸市境)和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9座城池城,趙國的實力大減。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再度攻打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桓齮率秦军在肥之战中被趙军全殲。次年(前232年),秦軍分兩路進攻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擊敗,秦軍被斬首十餘萬,史稱番吾之戰。 趙國經過秦國數年的攻擊,死傷數十萬,再無組織進攻能力了,僅能退守邯鄲自保。秦軍南渡黃河轉攻韓國,攻克韓都郑城(今河南新鄭),虜韓王安,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國不戰而降,秦設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趙國代地發生地震。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趙國大饑。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滅韓後第二年,秦軍乘趙國大旱,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自立為代王。 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將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嘉聯合抵抗秦軍,聯軍由太子丹統領,兵敗易水,秦軍克燕都城薊(北京)。燕王喜與太子逃至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代王嘉勸燕王喜“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李信率軍在攻滅燕於遼東,俘燕王喜;不久又攻趙代殘餘勢力,俘代王嘉。建立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和遼東郡(今遼宁省遼陽市老城區)。 Category:秦国战役 Category:赵国战役 Category:河北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前220年代中国战役 Category:前228年.

新!!: 秦国和秦滅趙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齊之戰

公元前264年,齐王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佐。秦國重金收買了齊丞相後勝,使齊國既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秦滅五國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王嬴政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在灭燕之后率军南下攻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國南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幾無抵抗,大軍直抵齐都临淄(今山東淄博北)。蒙恬率軍攻打齊國,齊軍措手不及,齐王田建听从后胜的建议,不戰而降。齐人怨王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僅對秦國言聽計從,以致亡国,諷刺說:“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Category:春秋战国战役 Category:春秋战国历史.

新!!: 秦国和秦滅齊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楚之戰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里。一開始秦國戰事順利,李信攻平輿(今河南平輿縣北),蒙恬攻寢丘(今安徽臨泉縣),大敗楚軍。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縣)後,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楚兵尾隨其後,急行軍三日三夜,不久楚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告急。秦王政親自馳往頻陽,復用王翦,以蒙武為裨將,秦王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萬重兵,出征時向秦王政「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秦王政大笑;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秦王政最後答應,部下怪而問之,他說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藉此消除秦王政疑懼。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堅壁不出,待楚軍調動之際,大破楚軍,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楚將項燕被殺(一說自殺);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蒙武等出兵攻越,破越都会稽,越君投降,秦在此置會稽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市)。 Category:春秋战国战役 Category:前220年代 Category:秦国战役 Category:楚国战役.

新!!: 秦国和秦滅楚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滅戎之戰

滅戎之戰,是指秦國歷史上,秦仲至秦穆公時一系列對戎部落之間的戰爭。.

新!!: 秦国和秦滅戎之戰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秦国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秦朝官制

国的政治制度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之后,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这些体系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的汉魏等朝延袭,其监察官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新!!: 秦国和秦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秦惠公 (戰國)

惠公(),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簡公之子,在位13年。.

新!!: 秦国和秦惠公 (戰國) · 查看更多 »

秦惠公 (春秋)

惠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夷公之子,在位9年,《史记》误作为10年。.

新!!: 秦国和秦惠公 (春秋) · 查看更多 »

秦惠文王

惠文王(),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考古名駰,传世名駟,秦孝公之子,稱王前稱秦伯駰(駟),伯爵。 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同年秦昭襄王生。前311年,惠文王死,太子秦武王即位。.

新!!: 秦国和秦惠文王 · 查看更多 »

秦成公

成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秦穆公之兄,在位4年。.

新!!: 秦国和秦成公 · 查看更多 »

秦昭子

昭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怀公的太子,早死。秦怀公死后,秦昭子的儿子秦灵公继位。.

新!!: 秦国和秦昭子 · 查看更多 »

秦昭襄王

昭襄王(),嬴姓,名稷,一名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簡稱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长達五十六年,期間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为其曾孫秦始皇奠定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亡,諸兄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襄王灭東周。前251年,昭襄王死,享年七十五。.

新!!: 秦国和秦昭襄王 · 查看更多 »

秦文公

文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襄公之子,在位50年。.

新!!: 秦国和秦文公 · 查看更多 »

秦时明月 (动画)

《秦时明月》是一部于2007年首映的中国大陆三维武侠动画,由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改编自台湾实业家、武侠小说家温世仁的同名系列小说,对原著剧情有较大改动。动画又衍生出改编漫画、一部完全由新剧情构成的原创三维动画电影、相关游戏、一部真人电视剧、对应动画剧情的小说等。秦时明月还是中国大陆第一部3D武侠动画。.

新!!: 秦国和秦时明月 (动画) · 查看更多 »

秦时明月 (小说)

《秦时明月》是台湾企业家、作家温世仁所著的武侠系列小说,共八卷。温世仁在完成故事框架、第一卷初稿、第二卷大部分初稿后即去世,小说后續由温世仁创立的明日工作室授权给相声瓦舍续写。小说以古代秦朝为背景,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在江湖中成长历练的故事。人物部分取材于真实历史,但故事为原创。 小说被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改编成3D动画,2007年播出后在中国大陆拥有极高的人气。.

新!!: 秦国和秦时明月 (小说) · 查看更多 »

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

《秦时明月》是玄机科技制作的三维武侠动画,改编自温世仁的同名小说,于2007年在中国大陆播出。故事设定在秦朝,讲述了一位懵懂无知的少年荆天明成长为盖世英雄的故事。 本条目为其角色列表。.

新!!: 秦国和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秦悼公

悼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

新!!: 秦国和秦悼公 · 查看更多 »

秦憲公

憲公(《史记·卷五·秦本纪》:宁(应为宪)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王姬)生出子。宁(应为宪)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史记·秦本纪》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宁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文公之孙,秦静公长子,在位12年。.

新!!: 秦国和秦憲公 · 查看更多 »

秦怀公

懷公(),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在位4年。.

新!!: 秦国和秦怀公 · 查看更多 »

秦景公

景公(),《春秋分纪》记载名石,《世本》误记载名后伯车,《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僖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桓公之子,在位40年。.

新!!: 秦国和秦景公 · 查看更多 »

穆嬴

嬴,秦国宗女,晋襄公的夫人,晋灵公的母亲。 晋襄公去世,赵盾等大臣议立长君,派先蔑、士会到秦国接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穆嬴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堂上天天痛哭,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又亲自求赵盾,晋国诸卿于是背弃了公子雍,立夷皋为晋灵公。.

新!!: 秦国和穆嬴 · 查看更多 »

穀國

-- --国,西周时期诸侯国,国都位于今湖北省穀城縣西北。.

新!!: 秦国和穀國 · 查看更多 »

窃符救赵

#重定向 邯郸之战#竊符救趙.

新!!: 秦国和窃符救赵 · 查看更多 »

符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1位,注意符與氐族前秦君主苻堅之苻姓有別。符的姓氏是以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命氏,源自姬姓,系承周文王後裔,而得氏於春秋戰國時期。.

新!!: 秦国和符姓 · 查看更多 »

简阳市

阳市,是中国四川省的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中部,位于成都市区以东48公里处,因此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

新!!: 秦国和简阳市 · 查看更多 »

簡璧

簡璧,嬴姓,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的女儿,是秦康公的妹妹,晋献公的外孙女,晋惠公、晋文公的外甥女。 韩之战,秦国把晋惠公俘虏,公子絷建议将他杀死。穆姬带着儿子公子罃(秦康公)、公子弘、还有女儿簡璧,架火堆欲自焚,劝谏秦穆公考虑秦晋关系,秦穆公最后释放晋惠公。.

新!!: 秦国和簡璧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秦国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粵語歷史

粵語歷史自秦始皇攻嶺南起,因中原雅言隨著諸夏族群多次南遷,與嶺南百越語言融合而成。南宋朱熹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 現時,廣東逾1億人口以上當中,粵語使用人數約6,700萬、廣西約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有約1.2億人口使用粵語。粵語為澳大利亞第4大語言(次於英語、意大利語、希臘語)、加拿大第3大語言(次於英語、法語),美國第3大語言(次於有英語、西班牙語).

新!!: 秦国和粵語歷史 · 查看更多 »

系年

《系年》是清华大学所收藏《清华简》中发现和整理出的一部记载周朝历史的史书,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 秦国和系年 · 查看更多 »

紀嫣然

紀嫣然,黃易《尋秦記》中的女主角,是男主角項少龍的妻子。外號「紀才女」,艷麗脫俗、風華絕代,與秦國琴清並稱戰國雙絕。為越國遺族,居於魏國,武功高強,是魏國三大劍客之一。嫁給項少龍後,多番為丈夫出謀劃策,乃項少龍最為寵愛的妻子。而且由於紀嫣然鮮明的人格特質,可以說是黃易筆下最廣為人知的女人物之一。 《尋秦記》形容紀嫣然是一位膚若凝脂,容光明豔,有若仙女下凡的美女,在那些婢女簇擁之下,眾星捧月般嫋嫋婷婷移步而至,秋波顧盼中妙目含情。她頭上梳的是流行的墮馬髻,配合著她修長曼妙的身段,纖細的蠻腰,修美的玉項,潔白的肌膚,輝映間更覺嫵媚多姿, 明豔照人。眸子又深又黑,顧盼時水靈靈的光采照耀,難怪豔名遠播,實在是動人至極。身穿的是白地青花的長褂,隨著她輕盈優美、飄忽若仙的步姿,寬闊的衣袖開合遮掩,更襯托出她儀態萬千的絕美姿容。明眸皓齒的外在美,與風華煥發的內在美,揉合而成一幅美人圖畫。.

新!!: 秦国和紀嫣然 · 查看更多 »

編戶齊民

編戶齊民,由於先秦以來,階級消融,身分制解除,理論上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平等的,是謂「齊民」;而國家將他們一一納入紀錄,以戶為單位來掌握人民,是謂「編戶」,所以總稱「編戶齊民」。 編戶齊民制度,始於秦國,盛行於秦漢,由於國家為有效掌握人民及相關資源,因此需要嚴密掌握國內戶口資料,對於人民的賦稅或徭役的徵調才能有效執行。.

新!!: 秦国和編戶齊民 · 查看更多 »

緱姓

缑姓(缑 拼音:gōu 中古音:ku 古侯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77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緱姓 · 查看更多 »

緜諸

綿諸,先秦春秋时期西戎之国,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又称緜诸、居緜、緜叙。 西周末年定居于秦地天水,一度成为强国。在今天水市社棠为中心并包括天水东南和清水县南一带活动。春秋战国时居陇山以西今甘肃清水河西南绵诸水流域。为西戎八国之一。秦国人向西发展,与其发生关系。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都臣服于秦。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年),綿諸向秦请援。秦厉共公二十年(前457年),綿諸与秦战。秦灵公八年(前417年)后,綿諸与秦战争不断,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秦复伐綿諸。后不见于史。后秦昭王设陇西郡。《汉书·地理志》天水郡有绵诸道。唐朝《括地志》:绵诸城在秦州秦岭县(贞观十七年并入清水县)北五十六里。约今天水市社棠镇北坪邽山下。.

新!!: 秦国和緜諸 · 查看更多 »

繞朝

绕朝,又称晓朝,秦康公时的秦国大夫。 前614年,晋国的赵盾让魏寿馀诱逃亡秦国的士会回国。晋国假意扣押了魏寿馀的妻子儿女,让他夜里逃走,魏寿馀逃到秦国。绕朝说:“魏寿余前来,大概是想要得到士会,国君不要答应他。”魏寿馀请求把魏地并入秦国,秦康公答应了。魏寿馀在秦国朝廷上踩了一下士会的脚,示意士会与他一起回晋国。不久,秦康公率领军队驻扎在魏地隔河相对的河西。魏寿馀说:“请派一位来自东边而又能与魏地几位官员说得上话的,我与他一起先去。”秦康公选派了士会,士会辞谢说:“晋国人,是老虎和豺狼,如果他们违背原来的话不让臣回来,臣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诛戮。这对国君没有好处,您后悔也来不及了。”秦康公说:“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我若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必受河神惩罚!”这样士会才敢去。绕朝把马鞭送给士会,说:“您可别说秦国没有人才,我的计谋正好不被采用罢了。”渡过黄河以后,魏地人因得到士会而欢呼,熙熙嚷嚷地回去了。士会和魏寿馀回国后,派人向秦康公进谗言说:“绕朝知道我们的事,将会跟着我们前来晋国。”秦国的大夫们都相信了谗言,秦康公将绕朝诛杀。.

新!!: 秦国和繞朝 · 查看更多 »

纵横家

纵横家,是中國战国时期連合政軍外交聯盟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十家”之一。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遊說策辯之士,可稱為中國史上最早之外交政治家。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列國割據分爭,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威逼、利誘不戰而勝,或輔之以兵法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縱橫家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策計劃謀多基於國際現實政治要求。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孫衍和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

新!!: 秦国和纵横家 · 查看更多 »

義姓

義姓,一個中國姓氏,人數較少。.

新!!: 秦国和義姓 · 查看更多 »

羌族

羌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是古羌人的後裔之ㄧ,自称尔玛。“羌”是他称,源於其以羊为图腾,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族至今仍保留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生活文化与信仰,信奉自己的天神“阿爸”,也兼信别神,多神崇拜,也有很多人信仰藏传佛教。.

新!!: 秦国和羌族 · 查看更多 »

翟国

翟国,中国楚汉之际的封国。 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将秦国一分为四,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都城在高奴县(今陕西省延安市)。同年八月,董翳降汉,翟国为上郡。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陕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6年建立 Category:前206年废除.

新!!: 秦国和翟国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列表

此為真·三國無雙角色列表。列表會列出真·三國無雙内可使用的角色,身高與年齡是無雙3、無雙4、無雙5、無雙6的資料都是源於公式設定資料集和遊戲的資料。 以下記載中,登場作品和武器的括號里的數字為第幾代作品,以及 M 表示為猛將傳;E 為帝王傳;S 為 Special;MR 為 Multi Raid(MR2 為5代產品);N 為真三國無雙NEXT;V 為真·三國無雙 VS(N 和 V 的初代均為6代)。各武将角色分别隶属于“魏”、“吳”、“蜀”、“晋”(自六代开始设立)以及“他(群雄)”势力。 另外,本系列旁白皆由增谷康紀兼任(同關羽、魏延配音)。.

新!!: 秦国和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猎首

密西西比人 猎首(headhunting),又称猎头,中国古籍作馘首,台湾原住民稱出草,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并收集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中国人、台湾原住民、日本人、阿富汗的努里斯坦人、古印度的阿萨姆人和那加兰人、缅甸的佤族、婆罗洲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新西兰毛利人、亚马逊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尼日利亚人、欧洲的凯尔特人和斯基泰人,等等。猎首的做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太平洋战场出现过,但到今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绝迹了。 在人类学界,猎首行为在社会中的角色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课题。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猎首行为是曾经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等级制度的形成、强化和维持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种仪式。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猎首行为源于宗教观念中“灵魂栖于头颅中”的看法,而猎首则是为了带回并最终征服敌人的灵魂。在人类学著作中,猎首行为出现的直接原因包括羞辱对手、统计战功、完成某些仪式、维持星象平衡、展现阳刚、勇猛、嗜血和威信等等。.

新!!: 秦国和猎首 · 查看更多 »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新!!: 秦国和烏孫 · 查看更多 »

烏氏

乌氏,先秦时西戎八国之一。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一说在今甘肃平凉西北。‘氏’,音‘支’。东汉时写为‘乌支’;又作‘阏氏’、‘焉氏’。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乌氏,地名,因水而名,为乌氏之戎所居。乌氏之戎在先秦时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春秋时活动于今甘肃泾川、宁夏固原至甘肃靖远一带,王城在今甘肃平凉西北。一说乌氏即《穆天子传》中赤乌氏之后裔。秦惠文王征伐乌氏,平定,以乌氏所在地置乌氏县。汉以其地置安定县。秦国有大畜牧主和商人乌氏倮。.

新!!: 秦国和烏氏 · 查看更多 »

終姓

终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4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終姓 · 查看更多 »

生肖纪年

生肖纪年法,分成三种类型生肖法 、纳音生肖法和阴阳五行生肖法。生肖法指以十二生肖作为12周期循环的纪年法,因其简单易用,在生肖纪年法中最被广泛运用,而五行(纳音)生肖法和阴阳五行生肖法为西北地区独特的60周期循环纪年法。李树辉 (2006), pg.

新!!: 秦国和生肖纪年 · 查看更多 »

甯跪

甯文仲,即甯跪,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季亹的孫子,甯莊子的祖父。甯氏为卿的第三代。 前688年夏,卫惠公復位,把公子黔牟放逐到成周,放宁跪放逐到秦國,杀死了左公子泄、右公子职,重新即位。.

新!!: 秦国和甯跪 · 查看更多 »

田午

午(),戰國人,生於齊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後的第三位齊國國君,當時稱「陳侯午」(上陈下土),《竹書紀年》作田侯午,《史記》等後世史料作田齊桓公,完整諡號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單字謚號為「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齊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 田齊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與孝大(太)妃之子,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兄長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齊宣王時規模達到鼎盛。 相傳名醫扁鵲曾為他看病,在起病由輕到重衍變時連勸了三次,田午因為諱疾忌醫而不聽,後來扁鵲再來時,現其已病入膏肓,無法醫療;扁鵲只得轉身而退,並連夜逃往秦國,不久田午就病發而去世了。《韓非子·喻老》有“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因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當時的習慣又稱齊國為蔡國(蔡國原為姬姓封國,當時已經滅亡),所以齊桓公又稱蔡桓公。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而又稱梁惠王,韓哀侯滅鄭國後遷都於鄭(今河南新鄭)而韓國又稱鄭國,這些都是同樣的例子。.

新!!: 秦国和田午 · 查看更多 »

田單

單,也作陈单,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臨淄人,齊國的軍事家,原為齊都臨淄管理市場的小吏 。在即墨之戰中以「火牛陣」破燕軍,及後收復七十城。.

新!!: 秦国和田單 · 查看更多 »

田齐

氏齐国,史称田齊,为田氏代齐后的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妫(guī)姓。 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田完)。前672年,陈完因避難入齐,事齐桓公,為齊國大夫,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人稱「田氏」,田桓子時田氏开始强大,到了田和時流放了齐康公,自立为君,是為田和代齐。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取代了姜齊。 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

新!!: 秦国和田齐 · 查看更多 »

田需

,战国时期齐国人,一作陈需、田繻。 他主张和楚国亲近,借楚国的力量在魏国为相,约楚国合纵讨伐秦国。在魏国和公孙衍不和,前310年,在魏国去世。引起张仪、孟尝君和公孙衍竞争相位。.

新!!: 秦国和田需 · 查看更多 »

田都

都,秦末齐国人,故田齐公族,本来是田儋、田榮兄弟的副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国少府章邯攻殺齐王田儋,齊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為王,田儋的从弟田榮起兵驅逐田假,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巿(音fú,ㄈㄨˊ)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與楚国交惡,没有随项羽入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田都和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不封田荣。田荣不服。 汉王元年(前206年)五月,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新!!: 秦国和田都 · 查看更多 »

由姓

由姓,一個罕見中文姓氏,现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新!!: 秦国和由姓 · 查看更多 »

由余

由余,周携王(姬伯服)的后代,是中国春秋时期幫助秦穆公成為霸主的大臣之一,原是晋国人,后成为西戎綿諸國的大臣。 綿諸王派由余出使秦國,秦穆公知其賢能,望能招攬由余。穆公用內史廖的策略,先將由余暫時留在秦國,並派人送女樂給綿諸王,使之不理政事,國政混亂。之後再讓由余返國,由余勸綿諸王卻不聽,最後終在秦國人的勸說和以禮相待之下投靠秦國,任為上卿(即宰相)。因他對於西戎地區的情形有較深入的認識,對後來秦穆公稱霸西戎有很大的幫助。.

新!!: 秦国和由余 · 查看更多 »

申侯 (周孝王时期)

申侯,生卒年不详,姜姓,西周时期西申国君主。.

新!!: 秦国和申侯 (周孝王时期) · 查看更多 »

申包胥

申包胥,芈姓,申氏,名包胥,一作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棼冒勃苏”,荊州監利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楚王蚡冒的后代,生卒年不詳。.

新!!: 秦国和申包胥 · 查看更多 »

甘南藏族自治州

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黄河上游。.

新!!: 秦国和甘南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甘卓

卓(),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戰國時秦國丞相甘茂的後代,孫吳將領甘寧的曾孫。東晉重要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

新!!: 秦国和甘卓 · 查看更多 »

甘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5位。.

新!!: 秦国和甘姓 · 查看更多 »

甘宁

宁(),字兴霸,巴郡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三國時期东吴的著名将领,曾經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轉投孫權麾下受到周瑜、呂蒙的推舉。其功勛主要在曹魏的戰役中表現顯赫,孫權曾稱贊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可敵矣。”亦協助魯肅與呂蒙對抗關羽令其忌憚甘寧,江表之虎臣之一。.

新!!: 秦国和甘宁 · 查看更多 »

甘罗

罗(),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 西漢的司馬遷著《史記》時,將甘罗立於《樗里子甘茂列傳》的附傳中;另外王蘧常撰寫《秦史》時,將甘罗和向壽合立於《甘茂傳》的附傳中。.

新!!: 秦国和甘罗 · 查看更多 »

甘谷县

谷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东部,天水西北部,渭河流域。面积157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60万。邮政编码741200,县政府驻大像山镇。 甘谷县先后被誉为:辣椒之乡,建筑劳务县基地,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开心果引进繁育示范基地,科技工作先进县,武术之乡。.

新!!: 秦国和甘谷县 · 查看更多 »

甘茂

茂(),中國戰國時期楚國下蔡邑(今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将。 曾在下蔡監門史举就學,習百家之說。後通過張儀、樗里疾的引荐到秦惠文王處。秦惠文王對其颇為满意,遂拜之為將。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韓、魏三國合攻楚,楚國大敗。秦國佔領了楚國的漢中,甘茂參與其中,輔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寿、公孫奭讒毁,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新!!: 秦国和甘茂 · 查看更多 »

甘肃历史

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禹贡九州中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涼二州,旧称“雍涼之地”。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历史古迹都与甘肃历史相关。新欧亚大陆桥 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甘肃作为中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新!!: 秦国和甘肃历史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秦国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焚书坑儒

书坑儒指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诗、书、百家语”、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史记·儒林列传》称“焚诗书,坑术士”。 商鞅曾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記》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一词出处是西汉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在此之前《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支持“坑儒”提法的学者认为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始皇长子扶苏的话“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可知,秦始皇所坑掉的“诸生”中,固然有一部分术士,但大多数是“诵法孔子”的儒生。而反对“坑儒”提法的学者认为这是扶苏求情之话,无法用来证明秦始皇坑杀的是儒生,他们认为“焚书”并未废除儒学,儒家学说在焚书之后仍然存在。.

新!!: 秦国和焚书坑儒 · 查看更多 »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是中國春秋時代的歷史事件,《春秋左氏傳》稱此事為燭之武退秦師。魯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晉文公與秦穆公聯手攻打鄭國,鄭國大夫燭之武成功說服了秦穆公,於是秦國不再攻打鄭國,並且還派兵協防鄭國,最後晉國不得已,也退兵。鄭國得以保全。.

新!!: 秦国和燭之武退秦師 · 查看更多 »

燕孝王

燕孝王(),在前257年燕武成王死後繼位,立姬喜為太子,在位三年而卒。 這期間,秦国滅東周,遷九鼎。這時期燕國可能築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今遼寧遼陽),並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近人王國良推論“燕築北長城,不在燕王喜時,就在孝王末年”。.

新!!: 秦国和燕孝王 · 查看更多 »

燕伋

燕伋(),字思,《孔子家语·弟子解》作燕级,字子思。春秋时期鲁国人,一说秦国人。孔子弟子。.

新!!: 秦国和燕伋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秦国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燕国 (楚汉战争)

燕国(前209年—前202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燕国在前222年,被秦国灭亡。秦末民變中,陈胜的张楚政权部将韩广复兴燕国,都城在蓟(今北京市)。灭秦之后,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以臧荼为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灭辽东王。204年,臧荼归附刘邦。前202年,臧荼反汉被灭,刘邦以卢绾为燕王。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北京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河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辽宁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9年建立 Category:前202年废除.

新!!: 秦国和燕国 (楚汉战争) · 查看更多 »

燕王喜

燕王喜(生卒年不詳),本名姬喜,是戰國时期燕國的末代君主。 二十八年(前227年),秦国攻燕,兵臨易水(河北易縣)。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等人以獻督亢之地圖和秦將樊於期首級之名,謀刺秦王政,圖窮而匕見,最終荆軻事敗被殺。燕太子丹逃亡遼東(今遼寧遼陽市),代王嘉慫恿燕王喜弒子,喜殺子獻首級,以解秦王之怒。二十九年(前226年),秦王政派王翦率軍伐燕,同年十月破燕都薊城。三十三年(前222年),生俘喜,燕國滅亡。.

新!!: 秦国和燕王喜 · 查看更多 »

燕郡

燕郡,中国古代的郡。 楚汉战争时为燕国,汉初为异姓七国之一,后为同姓九国之一,辖有战国时燕国的全部领土,都于蓟;七国之乱后领秦国广阳郡一郡之地,元凤初改为广阳郡;曹魏太和末(233年)又改为燕国。 十六国后赵改燕国置,治都蓟县(即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区、大兴、昌平及河北省廊坊市等地。为幽州治所。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 Category: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后赵行政区划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北京的郡 Category:河北的郡 Category:廊坊行政区划史.

新!!: 秦国和燕郡 · 查看更多 »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指以今中国境内的京津冀三地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漢族地域文化。.

新!!: 秦国和燕赵文化 · 查看更多 »

燕易王后

燕易王后,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易王之夫人。 燕易王后是秦国人,秦惠文王的女兒。前334年嫁給燕後文公的太子,第二年,燕文公去世,太子即位为燕易王,秦女为王后。《戰國策》記載,苏秦以王后为秦国公主,劝说赵国、齊國不要进攻燕国。.

新!!: 秦国和燕易王后 · 查看更多 »

番吾之战

吾之战,指前232年,秦王政大举兴兵讨伐赵国,一军抵达鄴城,一军抵达太原,攻取狼孟、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遇到李牧军,失败撤退。.

新!!: 秦国和番吾之战 · 查看更多 »

狐射姑

射姑,姬姓,狐氏,字季,一作狐夜姑。晉國大夫狐偃的兒子,晉文公的表弟,曾經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晉文公即位后,封狐射姑到贾,所以狐射姑也叫贾季,贾姓始祖之一。父亲死后,狐射姑担任中军佐。阳处父劝说晋襄公以赵盾为中军将,被狐射姑所恨。前621年春,赵盾执掌晋国国事。八月,晋襄公去世,晋襄公之子夷皋年幼,晋人希望立长者为君。赵盾欲迎立正在秦国作人质的公子雍(晋文公与杜祁之子),而狐射姑则支持公子乐(晋文公与辰嬴之子)。赵盾认为公子乐“母淫子辟”,所以派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之后,赵盾派人杀死公子乐,又变卦阻碍公子雍和护送他的秦军,立夷皋为晋灵公。狐射姑派族人狐鞫居杀死阳处父,赵盾处死狐鞫居,狐射姑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他评价趙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新!!: 秦国和狐射姑 · 查看更多 »

狄戎

戎,先秦部族或小国名。可能是戎人的一支,又作翟戎、戎翟。 狄戎原居山西省、陕西省之间,后随周族西迁至渭水流域。春秋时期活动于今甘肃省临洮县一带。秦穆公时列入“西戎八国”之一,服于秦国。与绵诸、绲戎、豲戎居陇以西。楚国司马征召丰地兵卒、析地人和狄戎入伍当兵,逼近上洛。居地与丰、析相近,在今丹江流域。前384年,秦献公初立,欲复秦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䝠戎。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置陇西郡,辖狄道县(治今甘肃省临洮县)。西汉初年,其地还有狄人部落。后来不见记载。.

新!!: 秦国和狄戎 · 查看更多 »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新!!: 秦国和益州 · 查看更多 »

盐铁国营

铁官营,中国历史上对盐和铁两种商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国家垄断经营,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禁榷制度的主要内容。 西周初年,太公望最早在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官府始介入盐的经营,但此时并不排除其他私人经营。春秋齐桓公时,管仲对盐铁曾实行专卖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局部专卖办法,盐以民制为主,官制为辅,官制为时短暂,民制的盐经国家收购,然后运销于各地,取得巨利,结果是“民叁其力,二入于官。”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政府设置盐官、铁官,垄断其生产与销售。汉初开关梁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生产与销售盐铁,当时也有国营、官营(郡、国经营),而主要是民营。国家只是设官收税,税入少府。 汉武帝时,因长期对匈奴战争,耗资巨大,一年的费用,往往在数十万万至百余万万钱,造成国家财政开支困难。为了筹集战争费用,汉朝实行了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元狩三年(前120年),武帝就采纳了大农丞的建议,将盐铁收归国家专营,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盐铁产区分设盐官或铁官,负责盐铁的制造与发卖。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时,贤良文学曾对盐铁官营抨击,之后只是除罢关内铁官,盐铁官营并未废止。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盐铁官曾与齐三服官、常平仓等一同废除。永光三年(前41年)财政困难,恢复盐铁官。王莽实行五均六筦,包括盐铁官营,到地皇二年(22年)废除。 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三国、晋朝注重专买,南北朝时重新征税。隋朝至唐朝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安史之乱后,盐专卖又开始实行,户部专设盐铁使,到五代宋朝与度支使、户部使合为三司使。此后历代加强盐的专卖,对於铁则实行征税制。.

新!!: 秦国和盐铁国营 · 查看更多 »

相姓

姓(相 拼音:xiāng xiàng 古音:siangh 细漾切 ,siang 息良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6位。在现代这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相姓 · 查看更多 »

相国

国,漢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時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呂不韋。汉高祖劉邦即位,为避諱「邦」字,改稱「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蕭何担任,蕭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陳平为左丞相,所以漢代「相国」一称,幾乎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詞。《史記》蕭何、曹参的传記为《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其實呂后的侄兒吕产一度担任相国,但不久之後周勃、陳平、劉章等大臣發動兵變殺死,而不為眾所熟知,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篡位的权臣多喜自命為「相国」。 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日本实行律令制,以太政官最高职位太政大臣的唐名为相国。比如平清盛称为「入道相国」,德川将軍的法名常作「正一位大相国○○院殿」,因为幕府将軍或者生前就任太政大臣,或者死後朝廷追贈太政大臣。.

新!!: 秦国和相国 · 查看更多 »

白姓

白姓为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收入。分布很广,名人甚多,战国时候秦国有白起,唐朝时候有白居易,元朝时候有白朴。.

新!!: 秦国和白姓 · 查看更多 »

白乙丙

白乙丙,蹇叔之子,姓蹇,名丙,字白乙。春秋時秦國將領。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與百里孟明、西乞术將兵襲鄭,蹇叔分析情勢之後,哭送軍隊,並嘆此軍一去,不見回鄉。 白乙丙等人於途中遭鄭國商人弦高所欺,以為鄭國已有防備,於是順道滅滑(今河南偃師西南),這時,援救鄭國的晉國突襲秦軍,孟明、白乙丙、西乞术等三位將領在殽之戰中伏,全军覆没,被晉兵所擒,但是在晉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之正妻)的強力干預之下,晉襄公不得已將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將領釋放。 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升为大夫。.

新!!: 秦国和白乙丙 · 查看更多 »

白狄

白狄,亦作“白翟”,姬姓。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属于狄人的一支,因尚白而得名,主要活动于陕西北部一带,包括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4个氏族。由于相关的历史资料较少,目前对该部落的了解有限。白狄处于秦晋两国中间,在秦晋两大国之间争霸的过程中时而参与其中一方,白狄与晋国也有姻亲关系,晋文公重耳逃亡时曾寄居的翟国即是白狄。《管子·小匡篇》也载齐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逾太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公元前601年以后,白狄逐渐东迁,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离开陕北迁至今山西省东北部盂县至河北省石家庄周围地区,其中的鲜虞氏最终演化为中山国。现在学术界认为,从春秋中期偏晚开始的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应当是河西白狄的遗存。.

新!!: 秦国和白狄 · 查看更多 »

白菊木

白菊木(学名:Gochnatia decora)为菊科白菊木属的植物。分布于缅甸、秦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地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 秦国和白菊木 · 查看更多 »

白起

白起(),《战国策》作公孙起,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餘座,歼灭近百萬敵軍,未嘗一敗,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战、華陽之戰、陉城之战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千字文》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

新!!: 秦国和白起 · 查看更多 »

百姓 (姓氏)

姓是中国人的一个数字姓。.

新!!: 秦国和百姓 (姓氏) · 查看更多 »

百里奚

里奚,,百里--氏,名奚,也称百里傒、百里子,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春秋時代秦國著名政治家,虞國(今山西平陆北)人,为虞國大夫。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后入秦做大夫,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由於為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因此又称“五羖大夫”。《左传》无百里奚之名,只出现过百里(僖十三年)、孟明(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文元年)、百里孟明视(僖三十三年)、孟明视(文二年)。.

新!!: 秦国和百里奚 · 查看更多 »

百里奚村

里奚村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是秦国名相百里奚的故乡。.

新!!: 秦国和百里奚村 · 查看更多 »

百里姓

里姓為漢字複姓,源自姜姓,春秋時期,百里姓的祖先來從虞國遷徙到了秦國,族人受封於百里邑,其後人就以百里為姓。 後代的百里姓有直接改為百姓的,或因百里孟明的關係,改姓孟。.

新!!: 秦国和百里姓 · 查看更多 »

芦子霸王

開明第十二任君主,是古蜀國末代君主,据宋朝作品《路史》称其为芦子霸王,前316年秦惠文王在位时秦国,派大将司马错从灭掉了蜀国,蜀王至武陽,為秦軍所害。其相及太子死於白鹿山。.

新!!: 秦国和芦子霸王 · 查看更多 »

隰朋

朋,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齊莊公 (購)子公子廖之孙。 前651年六月,受命到秦国接纳公子夷吾,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隰朋立夷吾为晋惠公。前648年冬,齐桓公派管夷吾使戎人和周朝和解,派隰朋使戎人和晋国和解。管仲临终推荐了隰朋接替自己执政。叔向称赞齐桓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同年十月,隰朋亦卒。.

新!!: 秦国和隰朋 · 查看更多 »

隶书

隶书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長方形狀,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相传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新!!: 秦国和隶书 · 查看更多 »

芈姓

芈姓,春秋时期楚国的祖先的族姓。芈姓后来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

新!!: 秦国和芈姓 · 查看更多 »

芈月传

是改編自蒋胜男330000字网络小说《秦宣太后》,总编剧为王小平,亦是郑晓龙和孙俪继《甄嬛传》后第二次合作的古装大型电视剧。内容讲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女人、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八子(秦宣太后)波瀾起伏的传奇一生。2014年8月20日孙俪的芈月造型正式曝光,2014年9月6日开机,2015年1月29日杀青。.

新!!: 秦国和芈月传 · 查看更多 »

芈戎

芈戎(),战国时楚国人。芈姓,名戎,又称辛戎。出身楚国公族,为秦宣太后同母弟。在宣太后当政时入秦为官,因先后封于华阳、新城,故又称华阳君(秦人稱之華侯)或新城君。他和宣太后、魏冉长期执掌朝政,被称为三贵。或说和魏冉、公子市、公子悝合称四贵。.

新!!: 秦国和芈戎 · 查看更多 »

韩城市

韩城市,位於中国陕西省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现在是陕西省省直辖县级市。.

新!!: 秦国和韩城市 · 查看更多 »

韩侈

韓侈(),中国战国时期韩国人。又作公仲侈、公仲朋(韩朋)、韩冯。 前317年,秦国在修鱼击败韩赵魏,他主张讨好秦国,韩王却依从楚国。他奉命韩珉出使秦国,请帮助韩国攻打魏国。韩国相国韩珉死后,韩辰继任韩珉。魏国请求韩辰惩罚韩侈,说秦国尊重韩珉接纳韩侈,韩珉已死,秦国不会为韩侈得罪魏国。韩侈把事情告诉了秦王,说自己要隐居山中。秦王任命他为客卿。.

新!!: 秦国和韩侈 · 查看更多 »

韩国 (汉朝)

韩国(前208年—前200年),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在前230年,被秦国灭亡。秦末农民战争中,是在张良的推动下,韩国在六国中最后一个复国。韩成于前208年六月为韩王,都城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仍把韩成封为韩王。七月,项羽因张良跟随刘邦,而把韩成斩首,以郑昌为韩王。前205年,刘邦取得韩地,以韩王信(姬姓韩氏)为韩王。前201年,建立汉朝的刘邦将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以晋阳为都。韩王信上书请求把都城改至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前200年,韩王信投降匈奴,国除。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西汉藩国 Category:河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山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6年建立 Category:前200年废除.

新!!: 秦国和韩国 (汉朝) · 查看更多 »

韩国 (战国)

韓國是中國战国七雄之一,也作乾国,出自晉國宗室,姬姓。後世历史學家將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陽(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新!!: 秦国和韩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韩非

韓非(約),生活於戰國末期時期的韓國(今屬河南省新鄭市)的思想家,為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認為應該要「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韓國公族,與李斯均是荀子學生,後因其學識淵博,被秦始皇召喚入秦,正欲重用,卻遭到妒忌的同窗李斯害死,在韓非死後,秦始皇在韓非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一六國的帝業。 韓非其學出於荀子,源於儒家,而成為法家,又推究老子思想,歸本於道家。司馬遷指出韓非喜好「刑名法術」且歸本於道家的「黃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治理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

新!!: 秦国和韩非 · 查看更多 »

韩辰

韓辰(),战国人,韩国的相国。 《战国策》记载韩珉死后,韩辰继任。魏国使者让韩辰惩罚出使秦国的韩侈。韩辰不同意,魏使说秦国接纳韩侈是尊重韩珉,现在韩珉死了,秦国不会为了韩侈得罪魏国。韩辰打算听从使者的,韩侈把事情告诉了秦王,说自己要隐藏到山里。秦王任命他为客卿。.

新!!: 秦国和韩辰 · 查看更多 »

韶姓

韶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0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韶姓 · 查看更多 »

韓襄王

韓襄王(前321年─前296年),原名韓倉。 在位期間,楚攻韓雍氏城五個月,韓王先遣尚靳說秦王,秦宣太后告訴尚靳:“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回國後把秦宣太后的話告訴韓襄王,韓襄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這次張翠找上了甘茂,甘茂終於說動了秦王出兵。 韓襄王有三子:太子嬰、公子咎、公子幾瑟。公子咎立為--王。 Category:韩国君主.

新!!: 秦国和韓襄王 · 查看更多 »

韓龍

韓龍,中国战国时期晋国的大臣,世系不详。 前462年(晋出公十三年),晋国韩庞攻取秦国的武城。前456年(晋出公十九年),韩龙攻取卢氏城。.

新!!: 秦国和韓龍 · 查看更多 »

韓桓惠王

韓桓惠王(?─前239年),又作韓桓王、韓惠王、悼惠王,韓-釐-王之子。在位時,韓非多次上書,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國國力,是為鄭國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求和,要太守靳黈將上黨交接給秦國,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無力抗秦,所以靳黈不肯,韓桓惠王已經許諾了秦相國應侯,不敢違約,就把靳黈罷免,改任馮亭為上黨郡太守,最後馮亭率一郡軍民,歸順趙國。 趙國接受上黨,並遣名將廉頗麾重兵進駐長平(今山西高平)拒秦,雙方發動長平之戰。前239年韓桓惠王薨,子韓安立。.

新!!: 秦国和韓桓惠王 · 查看更多 »

韓昭僖侯

韓昭--侯(),名武。前362年─前333年在位。戰國時代韓國的第六任君主。韓共侯韓若山之子。又稱為韓昭侯或者韓--侯、韓昭僖侯。司馬遷著,《史記·韓世家》 共侯十二年(前363年)薨,由其子昭--侯即位。.

新!!: 秦国和韓昭僖侯 · 查看更多 »

莊賈

莊賈可指下列人物:.

新!!: 秦国和莊賈 · 查看更多 »

莊蹻

莊--,字企足,上古漢族人,戰國時代軍事人物,又名莊嶠,《韓非子》稱莊蹺、《後漢書》作庄豪《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楚國人,楚庄王的后代。他一開始是唐眜的部將,後反楚起事,是當時知名的大盜,與盗蹠齊名,後又歸順楚國,成為將軍,率兵攻入滇國,自立為滇王。 也有學者認為大盜莊--和將軍莊--是不同人,只是名字相同罷了。.

新!!: 秦国和莊蹻 · 查看更多 »

莘县

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河北和河南三省交界处。.

新!!: 秦国和莘县 · 查看更多 »

莒姓

莒姓是中文姓氏之一,现行较罕见姓氏。.

新!!: 秦国和莒姓 · 查看更多 »

聞人姓

闻人,是漢字复姓。與聞姓同根同源。.

新!!: 秦国和聞人姓 · 查看更多 »

遠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的一计。原文为:「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原文為:「形格勢禁,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战国时代,范雎曾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希望秦国将地理位置较近的韩国、魏国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地理位置较远的齐国等国保持良好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这样的战略也使得秦国可以兼并其他六国,成为统一的秦朝政权。 释义:「远交近攻」意为结合远方势力以攻打临近国家或敌人 Category:成语 Category:战国军事 Category:战国政治 Category:外交政策.

新!!: 秦国和遠交近攻 · 查看更多 »

道藏

《道藏》(拼音:Dàozàng)是一部汇集收藏大量道教经典及相关书籍的大丛书,它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道教经典(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编排起来。在当代,习惯上,《道藏》是明朝明英宗正统十年出版的《正统道藏》和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出版的《万历续道藏》合印本的简称。 《道藏》所收典籍广泛,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也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书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道教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正统道藏》版本,一部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另一部現存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新!!: 秦国和道藏 · 查看更多 »

鍾離春

鍾離春,姓鍾離,名春,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无盐村)人,又稱鍾無鹽,後來以訛傳訛變成了鍾無艷。貌醜,年過四十未嫁,後來親自前往向齊宣王主張「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劉向《列女傳》記載:「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齊宣王之正--也。其為人也,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髮,折腰出匈(通「胸」),皮膚若漆。年四十,行嫁不售,自謁宣王。 《晏子春秋》中也有提到鍾無鹽向齊宣王自薦成為王后的故事。後世以「無鹽女」做為醜女的代稱,典出於此。鍾無艷求見齊宣王時,齊宣王以貌取人,覺得鍾無艷是一个既醜又沒岀色的「醜婦」。但是她突然舉手拊膝曰:『殆哉!殆哉!』曰:『今王之國,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讎,外有二國之難,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安,此一殆也。漸台五重,萬人罷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於山林,諂諛者強於左右,此三殆也。飲酒沉湎,以夜繼晝,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政,此四殆也。』」這使齊宣王改觀認為她是一个有智慧和勇氣的女子,並把她立為王后。.

新!!: 秦国和鍾離春 · 查看更多 »

荆紫关镇

荆紫关镇,是河南省淅川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淅川县西北76公里的丹江右岸西部边陲,全镇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该地一脚踏三省,即位于豫、陕、鄂交界处。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镇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便源自荆紫关镇,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楚国交战频繁,这个地方白天属于秦国,晚上被楚国夺取,第二天可能又会易手。再加上这里地势险要,古代又被称为“豫之屏障”。.

新!!: 秦国和荆紫关镇 · 查看更多 »

荀偃

荀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因祖父官名又氏中行,名偃,字伯游,谥号献。荀林父之孙,荀庚(中行庚、中行宣子)之子。又称中行伯、中行偃、中行献子。 中行偃是晋国名門荀氏本家中行氏的嫡子,前575年,鄢陵之战为上軍佐,为打败楚国立下大功。後来次卿、中軍佐-范-文子士燮去世,他帮助晋厉公诛灭郤氏,他因此昇進次卿、中軍佐,听说厲公又要联合胥氏诛灭中行氏、栾氏。前573年,与欒書弑殺厲公。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自降为上軍佐。 前563年,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560年,正卿、中軍将智罃去世,次卿、中軍佐范宣子士匄应当继任。但他让给了上军将中行偃。 前559年,晋军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中行偃为主帅,命令:“明晨鸡叫时套车,填塞水井,推平灶台,唯余马首是瞻。”下軍将欒黶、下軍佐魏絳却带着下军提前回国了。 前557年,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郑、宋、鲁、卫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国。前555年、魯国遭到齐国攻打,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討伐齐国,齐国首都臨淄差点陷落。前554年,在回晋国途中发病,其子中行吴(中行穆子)继位,二月二十去世。谥号献,史称中行献子。.

新!!: 秦国和荀偃 · 查看更多 »

荀子

荀子(),名荀況,受尊稱為荀卿,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又稱孫卿,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一書。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他相信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欲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地位崇高,對後世特別是漢代的儒學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頗深,在宋、元、明三朝曾從祀於孔廟;但因其性惡論及曾抨擊孟子,自宋代以來也受不少儒者批評,被視為孔門異端和法家先驅。.

新!!: 秦国和荀子 · 查看更多 »

荀罃

荀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按封地又为智氏,名罃,字子羽,谥号武。荀林父之弟荀首(智首、智庄子)之子。史称智武子。 智罃为晋国名門智氏之一員,父親荀首。前597年,邲之战之時,他与父亲下軍大夫智首共同参战,在楚軍压倒的軍力前,晋軍崩溃,智罃被楚国俘虜。智首俘虏了公子榖臣、射杀连尹襄老。 公元前588年荀首提出楚共王異母兄弟穀臣交換自己的儿子智罃,共王同意了。智罃回国之前謁見共王。 共王问:“您恐怕怨恨我吧?”智罃回答:“兩國交兵,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戰爭,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沒有用我的血來祭您的戰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 共王问:“那您感激我吗?”智罃回答:“兩國爲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紓困,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以互相寬宥,兩邊都釋放戰俘,以結成友好。兩國有了和平,跟臣沒有關係,臣又敢感激誰?” 共王问:“您回去晉國要如何报答我?”智罃回答:“臣無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甚麼才好。” 共王问:“虽然如此,也請您一定要告訴不穀(楚王的自称)。”智罃回答:“憑藉著君王的靈慧聰明,被俘虜的臣能夠回到晉國埋葬了,如果我國寡君把臣處死了,臣認為死得有價值。如果由於君王的恩惠而赦免臣,把臣賜給您的外邦臣子智首,智首向寡君請求,而把臣在智家的宗廟中誅戮,也死得有價值。如果僥倖沒有被處死,而讓臣保有了繼承人的地位,依序協助晉國的軍事,率領小小部隊以管制邊疆,即使以後與君王的部下切磋,我也不會躲避,會竭盡全力到死為止,沒有第二個心念,盡了臣的回禮,這就是臣用以報答君王的。”共王听后说:“還不能與晋国爭霸啊。” 智罃回到晋国後,继承为智氏家主。公元前583年,赵武在韩厥的支援下,赵家复兴,士燮对赵武的祝辞为:“吾子勉之,成,宣之後而老為大夫,非恥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導法而卒以政,可不謂文乎!夫宣子盡諫于襄、靈,以諫取惡,不憚死進,可不謂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納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濟。” 公元前578年五月,智罃討伐秦国时為下軍佐,麻隧之战撃退秦軍。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战,智罃留守,率领别军討楚之仆从陳国、蔡国。 公元前574年,士燮去世,郤至等三郤被誅殺,智罃由下軍佐進昇为上軍佐。 公元前573年,次卿、中軍佐中行偃(智罃的堂侄、荀林父之孫、荀偃)和正卿、中軍将欒書一起弑杀晋厉公後,智罃到成周迎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後来,欒書去世,中行偃降级,智罃晋升为次卿、中軍佐。 公元前571年,智罃联合魯、齐、宋軍攻打郑国,鄭成公刚刚去世。智罃听从魯國孟献子進言,在鄭国边境近築虎牢城,威胁郑国,郑国不战而归附晋国。 公元前566年,正卿韓厥年老退休、次卿、中軍佐智罃继承正卿、中軍将。智罃协助晋悼公重新建筑晋国的霸权。同時奠定了智氏家族独立于荀氏,成为晋国主要家族。 公元前560年,智罃去世,由於其子智朔早逝,因此由智罃之孫智盈继承智氏家主之位。他的谥号为武,史称智武子、知武子。.

新!!: 秦国和荀罃 · 查看更多 »

荀林父

荀林父(),'''子'''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新!!: 秦国和荀林父 · 查看更多 »

華譚

華譚(),字令思,廣陵郡江都縣人。晉朝官員,以才思口辯而聞名,在晉官至祕書監,然而仕途屢屢受阻,晚年常感不得志。.

新!!: 秦国和華譚 · 查看更多 »

華陽之戰

華陽之戰發生於前273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魏國、趙國的一場戰爭。 前275年,趙國與魏國進攻韓國的重要城邑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韓國向秦國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和客卿胡陽率軍救援韓國。秦軍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軍速度進行長途奔襲,秦軍突然出現在華陽的戰場上,趁着趙、魏兩國聯軍不備時發動進攻,大敗趙、魏聯軍。此戰,秦軍共斬首魏軍十三萬,俘虜三名魏將,魏將芒卯敗逃,趙國將領賈偃亦被秦軍擊敗,秦軍將趙軍俘虜兩萬人沉入黃河中。秦軍乘勝攻取了魏國的卷縣(今河南省原陽縣舊原武西北)、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和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和趙國的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東部審坡鎮),魏國被迫獻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與秦國求和。.

新!!: 秦国和華陽之戰 · 查看更多 »

菌改

菌改,即庶长改(),名改,秦國庶长,戰國初年人。 前385年,秦出公年幼,他的母親當政,百姓怨恨。改擔任庶长,殺死了秦出公母子。秦出公的堂叔父秦靈公死的時候,太子師隰沒有即位,出居河西。這時,庶长改迎接師隰即位,師隰就是秦獻公,魏國乘秦國內亂之機,奪取了河西之地。.

新!!: 秦国和菌改 · 查看更多 »

萧何

萧何(),沛县(今中国江苏省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新!!: 秦国和萧何 · 查看更多 »

萬人敵

萬人敵,是中國古代的形容詞,屬於誇飾法的運用。泛指武將在戰場上勇猛善戰,有力敵萬人的能耐。.

新!!: 秦国和萬人敵 · 查看更多 »

非子

非子(),嬴姓,西周中期人物。秦國的建國君主,大骆之子。周孝王繼位後,試圖復興周朝國力。非子善於畜馬。孝王召非子負責主理馬匹於汧河及渭河之閒,一年下來,馬的匹數增加了一倍多。孝王十分滿意,就將秦地幾十里的土地封給他,做了附庸於鄰近大諸侯的小國國君,這就是日後統一中國的秦朝的發源地。.

新!!: 秦国和非子 · 查看更多 »

靳黈

靳黈(黈,音「紏」,即「頭」改上聲),戰國韓國之上黨郡郡守。 前262年,秦國武安君白起伐韓,取得野王。上黨郡成為韓國的飛地,韓國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割上黨之地請和。另一方面,派遣韓陽通知靳黈撤離上黨,與秦國交接,靳黈不肯,韓桓惠王已經許諾了秦相國應侯范且,不敢違約,就把靳黈罷免,改任馮亭為上黨郡郡守。.

新!!: 秦国和靳黈 · 查看更多 »

青岛历史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中国北方海岸线的中部,东滨黄海,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地理位置优越而受到重视。其后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继而成为德日在华商业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了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占时期又兴起了以纺织业为首的制造业,青岛遂又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青岛城市发展而兴起的交通、建筑、市政、电子通信、近代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建设均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因德国将青岛按照西方城市模式构建,日本占领时期和回归民国后依旧沿此方向发展,使得青岛带有浓重的西洋色彩,且城市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比例大,外向度高,因而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青岛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不深,相反对西方文明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

新!!: 秦国和青岛历史 · 查看更多 »

青烏子

青烏子,又作青衣烏子,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名師,其生平來源說法不一。後世把「青烏」一詞,作為堪輿的雅稱。.

新!!: 秦国和青烏子 · 查看更多 »

頓弱

頓弱,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秦朝人。 頓弱说“天下有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无其名又无其实者,大王知道吗?”秦王说不知道。顿弱说有其实而无其名的是商人,无其实而有其名的是农夫,无其名又无其实者是大王你。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威严不能加于山东六国,却加于母亲赵姬。秦王问山东六国可以兼并吗。顿弱说:“韩国,天下之咽喉;魏国,天下之胸腹。大王给臣万金游历列国,让韩、魏把社稷之臣派到秦国,韩、魏跟从,天下可图。”秦王说:“寡人国贫,恐怕不能供给。”顿弱:“天下非合纵就连横。连横成则秦国为帝,合纵成则楚国为王。秦国为帝,得到天下供养;楚国为王,就是大王有万金,也不是你自己的了。” 秦王同意。资助他万金,使他东游韩、魏,其将相被派到秦国;北游燕国、赵国,使李牧被杀。齐国入朝,四国毕从,顿弱的功劳。.

新!!: 秦国和頓弱 · 查看更多 »

項伯

項伯(),名纏,字伯,以字行,出生於下相(約今日江蘇省宿遷市西南方),是戰國末年的楚國貴族,曾在鴻門宴之中解救過劉邦,楚漢戰爭後投降漢朝,成為漢朝將領。.

新!!: 秦国和項伯 · 查看更多 »

項梁

项梁(),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氏的后裔,項燕的兒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在反秦战争的定陶之役中为秦将章邯所败,战死。.

新!!: 秦国和項梁 · 查看更多 »

類書

類書是一種工具书类型,是对中国古代一类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的统称。又稱「部書」。发源于古代中国,后流传至古代日本。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类书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而中国学者则说法不一。清末民初的闻一多认为类书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不过是类似《兔園冊子》之流的浅陋书籍。也有人认为类书可划分为多个门类,并不是所有门类都可以算作是百科全书。现代的杜泽逊认为,类书与百科全书的主要区别在于,百科全书对各种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后撰写而成,属于著述;类书则仅仅将其他图书中的词句片段的原文,不加修改地分类汇集在一起,属于编辑。.

新!!: 秦国和類書 · 查看更多 »

顓頊曆

《顓頊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古六曆的一种,屬於陰陽曆。測制年代或為秦獻公十九年(西元前366年)。秦國在秦武王時期仍舊使用周曆,故秦國之顓頊曆實施時間當在秦昭王時期。至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遍行,經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前104年)始棄。 顓頊曆採用十九年七閏法,1太陽年365\frac日(=365.25日)(四分法)、1朔望月29\frac日(≒29.53086日)。 秦以冬十月为歲首(一年之始),輪至九月為年末。歲首十月即等同夏曆十月,正月即夏曆正月,是立春之月,二十四节气起点;秦二世在位時期为始皇帝避諱改为端月。閏月置于年末九月之後为後九月,即歲末置閏法。比如秦昭王五十六年後九月,秦昭王去世。(《睡虎地秦墓竹簡·編年紀》)。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被杀,九个月后的九月项梁被杀,一个月后後九月楚怀王派宋义、项羽救赵国。三个月后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巨鹿之战。.

新!!: 秦国和顓頊曆 · 查看更多 »

衙县

衙县,古县名。一名彭衙,本是春秋时期秦国彭衙邑。战国晚期秦国改设衙县。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史官镇南彭衙村、北彭衙村,辖区约为今白水县北部。 《左传》文公二年:“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秦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西汉时衙县,汉武帝后属左冯翊。新朝王莽时衙县改名达昌县。东汉初年复名衙县。邓禹在衙县击破更始将军公乘歙。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曾徙上郡寄治于衙县。后废。西晋晋惠帝时复置衙县,寻省。.

新!!: 秦国和衙县 · 查看更多 »

西乞术

西乞術,春秋時期秦國將領。 出身不詳。一說是秦國戎人,姓西或西乞。一說為蹇叔之子,名術,字西乞。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秦穆公派遣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伐鄭。蹇叔哭送軍隊,並嘆此軍一去,不見回鄉。果然晉國出兵救援鄭國,孟明、白乙丙、西乞术等三位將領在殽之戰中伏,全军覆没,被晉兵所擒,但是在晉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之正妻)的強力干預之下,晉襄公不得已將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將領釋放。 三人被釋归国,秦穆公向他们道歉,说是自己的过失。.

新!!: 秦国和西乞术 · 查看更多 »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新!!: 秦国和西周 · 查看更多 »

西周国

西周国,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 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時(前315年),东、西周國分治,赧王遷都西周国。 前256年,秦攻西周國,西周君降。同年,周赧王去世。.

新!!: 秦国和西周国 · 查看更多 »

西周歷史年表

没有描述。

新!!: 秦国和西周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是一种凤香型大麯白酒。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有非常悠久的酿酒历史。此地所产之酒,周武王时称“雍酒”,周文王时称“秦酒”。此酒以柳林镇所酿造的为上乘,因此汉朝时更名为“柳林酒”。唐朝时取周文王时“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的典故,将雍州改称“凤翔”。又由于凤翔位于关中西部,称此地“西府凤翔”。自唐朝开始定此酒为“西凤酒”。时至今日,民间仍流传着“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唐)、“东湖柳、西凤酒、女人手”(宋)、“烧坊遍地,满城飘香”,“知味停车,闻香下马”(明)的佳话。 西凤酒属凤香型大麯酒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原料为高粱和泉水。製麯原料是大麦和豌豆。其酿制方法不同于一般白酒,西凤酒利用土窖和大型容器--酒海。西凤酒色泽清澈透明,香气清芬,酒味醇厚、清洌。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将陕西省西凤酒厂生产的西凤酒评选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 Category:白酒 Category:陕西食品 Category: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Category:陕西老字号.

新!!: 秦国和西凤酒 · 查看更多 »

西犬丘

西犬丘,古邑名,又称西垂。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九十里。原名犬丘,因其东另有一犬丘,故称西犬丘。 西周时秦国祖先大骆、非子居此,本名犬丘。非子后改封于秦。周厉王时西戎“灭犬丘大骆之族”,其地为西戎所占。秦庄公破西戎,周宣王与大骆犬丘之地,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秦襄公既侯,居西垂”,秦族始为诸侯。后人遂称西犬丘为西垂。其后秦襄公、秦文公均居于西垂。秦宁公二年(前714年)徙都平阳。春秋时或称西邑。汉代置陇西郡西县。《括地志》“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即今甘肃礼县地。.

新!!: 秦国和西犬丘 · 查看更多 »

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鲜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為後秦所滅。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归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复国,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熾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431年被夏國所灭。;君主头衔:.

新!!: 秦国和西秦 · 查看更多 »

西河郡 (魏國)

西河郡或河西郡,中國戰國時期魏國所置,後併入秦國之中,大約今陝西渭南一帶。.

新!!: 秦国和西河郡 (魏國) · 查看更多 »

襄陵之戰

襄陵之战,指前352年,魏国韩国联军和齐国的一场战役。 前353年,齐国通过桂陵之战大败魏国,擒获魏国大将庞涓。前352年,魏国与韩国结盟,合攻当时仍在包围襄陵(今山西襄汾)的齐军,结果齐军战败,齐威王收兵,请楚国调停。秦国则乘魏齐大战偷袭魏国,魏国只好和齐国签署和约。前351年,魏国把夺取三年的邯郸归还赵国。直到前342年马陵之战,齐国才正式取代魏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新!!: 秦国和襄陵之戰 · 查看更多 »

馬陵之戰

陵之戰是中國戰國時期,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時損失,進攻弱小韓國,使其向齊國求救。是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殲滅魏軍的著名伏擊戰。《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739頁。上將軍太子申被斬殺,次將龐涓陣亡,從此魏國不再有能力與齊秦兩國爭霸,淪為二流國家。.

新!!: 秦国和馬陵之戰 · 查看更多 »

触龙

触龙,《戰國策》误作触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官居左师。 赵孝成王即位,赵威太后掌权。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让赵国以长安君为人质,才出兵。太后不许。触龙劝赵威后,就是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赵威太后醒悟,以长安君为人质。.

新!!: 秦国和触龙 · 查看更多 »

驪戎

骊戎,先秦时西戎的一支,亦作离戎、草中之戎、丽土之戎。 其首领为姬姓。閎夭之徒求驪戎的文馬等,獻给紂王,来贖西伯昌。西周后期进入渭水之南今陕西临潼一带,因该地有骊山而得名,附近有周朝用于防卫报警的烽火楼。以后与其他诸戎攻周幽王。曾与秦国人先世通婚。后来到在析城山、王屋山两山间及沁水中、下游。春秋时期骊戎屡受晋国攻伐。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伐骊戎,骊戎男爵以骊姬嫁给晋献公,骊姬为晋献公生奚齐。前666年(晋献公十一年),晋再伐骊戎,为晋所灭。众狄入居骊戎故地。前636年(晋文公元年、周襄王十六年),周室内乱,周襄王废狄后,狄人攻打周朝,周襄王向秦国、晋国告急。翌年,晋文公采取狐偃之计,接纳襄王,尊周室而令诸侯,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后骊戎与晋人融合。战国时期以后逐渐融合于当地民族。秦始皇于骊戎国故地置骊邑。汉朝时改称新丰。.

新!!: 秦国和驪戎 · 查看更多 »

马政

政是中国古代负责马匹饲养,照顾的行政事務。由於掌控皇室、官署用馬,以及國家軍隊的運輸用馬、骑兵之戰馬需求,马政负责的官员或集团往往有很强大的政治势力。.

新!!: 秦国和马政 · 查看更多 »

諫逐客書

《諫逐客書》,是李斯寫給秦王嬴政的一篇文章,其文體在形式上為應用文,而內容上則為論說文。這篇文章被視為是後來的駢文之初祖。 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揭發韓國實施“疲秦計畫”,即韓國水工鄭國利用修關中水渠以耗費秦國人力、銀錢,和吕不韦和嫪毐之黨徒為亂(他們兩人都不是秦人)。在宗室大臣鼓噪下,秦王政下逐客令,驅逐所有六國籍貫客卿,被驅逐者之一、楚国上蔡李斯因此寫下《諫逐客書》予秦王政過目,內容闡述說明為君「有容乃大」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国家才能夠富強。秦王讀了李斯的上書,就廢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並恢復其官職。嬴政任命李斯為客卿,並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最終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权君主統治國家。.

新!!: 秦国和諫逐客書 · 查看更多 »

高平市

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高平是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永录镇至今保留有坑杀赵卒的尸骨坑。.

新!!: 秦国和高平市 · 查看更多 »

鬬克

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字子仪,鬬班子。 楚成王三十八年(公元前634年),秦晉聯軍攻鄀国時楚国救援,申公鬬克、息公屈御寇被秦國俘虜。楚成王四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晉殽之戰爆发,秦国以求交好楚國,便放鬬克回楚國。鬬克在楚秦結盟中立功,但沒有受到楚国重用。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後,其子楚莊王幼年初立,正逢令尹成嘉(子孔)和太師潘崇攻打群舒。鬬克就聯合求令尹而不得的公子燮作亂,他們先是加築郢都的城墻。派人暗殺子孔不果,就挟持莊王,计划前往商密。最終廬戢梨和叔麋誘殺公子燮和鬬克。.

新!!: 秦国和鬬克 · 查看更多 »

鬱姓

--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排第284位。在现代极罕见。.

新!!: 秦国和鬱姓 · 查看更多 »

鬼谷子

谷子(生卒年不詳),大約活躍於戰國中期(前四世紀)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政治家、外交家、阴阳家、预言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新!!: 秦国和鬼谷子 · 查看更多 »

魏姓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位。.

新!!: 秦国和魏姓 · 查看更多 »

魏咎

魏咎(),原魏国公族,秦末民變時的六國群雄之一。.

新!!: 秦国和魏咎 · 查看更多 »

魏冉

魏冉,亦作魏焻或魏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宣太后异父弟,封於穰邑(今日河南鄧州市),故為穰侯。 秦武王23歲因舉鼎負傷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後推薦白起,加上自己的戰功,多次戰勝魏國與趙國等,得到很多賞賜,比王室更富有。穰侯魏冉、宛侯公子市、鄧侯公子悝和華侯羋戎等四大列侯掌控秦政,並稱「四貴」。 范雎入秦後,向秦昭王遊說,稱宣太后與穰、宛、鄧、華四貴是國政的障礙,於是昭王罷免魏冉,改立范雎為宰相,並將魏冉遷徙到函谷關以外,魏冉忧郁而亡。.

新!!: 秦国和魏冉 · 查看更多 »

魏国 (战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侯罌(即後來的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新!!: 秦国和魏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魏章

魏章,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

新!!: 秦国和魏章 · 查看更多 »

魏顆

魏顆,姬姓,魏氏,又因为被封在令狐(今日山西臨猗),以邑为氏,别为令狐氏,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犨之庶长子,魏犨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姬妾,这个姬妾没有儿子。魏犨生病了之后对魏顆说要在自己死后,让她再嫁。不久魏犨病情恶化,嘱咐魏顆把这个姬妾为自己殉葬。但魏犨死后,魏颗还是把美人嫁出去了,他说「父亲临终时已神志不清,我还是听从他清醒时的嘱咐罷!」 前594年七月,秦桓公趁晋国元帅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国之机,征伐晋国,在辅氏(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与魏颗的军队作战,战场上一个老人将野草打成结拦阻秦国力士杜回,杜回一不小心被绊倒在地,被晋军俘获,秦军也战败。当晚,魏颗梦见这老人,说他就是当年那个魏犨的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成语结草衔环的结草典故就出于此。 这次战役巩固了晋国在黄河以西今陕西省东部地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地区。直到近三百年後,秦国重用商鞅变法,才占领魏国的西河地区。.

新!!: 秦国和魏顆 · 查看更多 »

魏襄王

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韓、趙、楚、燕五國合縱攻秦,不克而返。惠施為魏出使楚國。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西晉太康二年(279年),汲郡人不准發魏襄王墓(或言--塚),得竹書數十車。這些竹書包括了魏襄王時期魏國人撰寫的史书《竹書紀年》以及《穆天子传》、《琐语》等书,《竹書紀年》較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更準確。.

新!!: 秦国和魏襄王 · 查看更多 »

魏长城遗址

魏长城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所兴建的长城。始建于魏惠王十九年(前358年),魏惠王二十五年(前352年)时在原长城的基础上继续扩建。此长城曾对秦的进攻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秦国灭亡魏国以后,该长城随之废弃。.

新!!: 秦国和魏长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魏武卒

魏武卒,是由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吳起建立的一支重甲步兵軍團。當時魏國與秦國不斷反復爭奪河西之地,吳起任魏國上將軍後,為了提升軍隊素質,創立了這支日後聲威赫赫的重甲步兵團。 戰國250余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吳起任河西守將進行軍事改革,訓練了令天下談之色變的魏武卒。魏所處的中原地區開發較早,生產力先進,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由於路網縱橫、交通便利所以天下物產雲集從而使商業繁榮、制作業發達。戰國時,鐵器已逐漸推廣使用。當時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韓魏。魏國由以兵器制作業發達而稱雄於當世。魏軍以逐步采用鐵制兵器代替青銅兵器,史稱魏軍甲兵犀利。魏國選練武卒,均為重裝步兵,披重鎧、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可以說是裝備精良。鐵制兵器的使用對魏武卒的誕生產生巨大影響,如果沒有強大冶金工業及兵器制作業的支持,以如此裝備武裝到單兵是難以想象的。.

新!!: 秦国和魏武卒 · 查看更多 »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原名魏罃或魏嬰,魏武侯之子,生於魏文侯四十七年(前400年),全谥为魏文惠王或魏惠成王,通稱魏惠王,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為前370年-前319年。在位时期魏国由盛至衰。《孟子》一書中又稱其為梁惠王,《莊子》中稱文惠君。.

新!!: 秦国和魏惠王 · 查看更多 »

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名魏遫,魏襄王之子。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餘城。魏昭王的小兒子,公子魏無忌,是魏安--王的異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士出名。前277年,魏昭王薨,子安--王立。.

新!!: 秦国和魏昭王 · 查看更多 »

魏文侯

魏文侯(),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中国戰国時魏国統治者。姬姓,魏氏,名斯。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繼魏桓子位,周威烈王二年(前424年)稱侯改元,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与韓、趙兩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周安王六年(前396年)卒。 魏文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后来的秦孝公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魏文侯被司馬遷歸于《史記·儒林列傳》,被贊為“好学”。魏文侯經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傳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請教。又拜法家的李悝為宰相,以“食有勞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当”為原則實行變法。魏国經過變法国勢強盛,先後以樂羊為将败中山国,以吳起為将攻取秦国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間)五城。以西門豹為鄴令,以北門可為酸棗令,以翟璜為上卿,改革政治,興修水利,成為戰国初期的強国。.

新!!: 秦国和魏文侯 · 查看更多 »

魯仲連

魯仲連(約前305年—前245年),有時簡稱魯連。戰國時代齊國茌平人(今山東省茌平縣王老鄉望魯店村),為遊說名士。曾就學於稷下學宮,不願出任官職。由於他的遊說技巧卓越,有著名的「義不帝秦」辯論。成為現代「和事佬」的代名詞。《漢書》藝文志有《鲁仲連子》14篇。.

新!!: 秦国和魯仲連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秦国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新!!: 秦国和诗经 · 查看更多 »

诛吕安刘

诛吕安刘是中国西汉建立的第二十三年即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二十六日齐哀王起兵至汉孝文帝元年十月一日汉孝文帝即位的六十六日之间所连续发生的两场政变诛吕政变和安刘政变的总称。 皇太后吕雉驾崩前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吕产为相国,执掌汉朝军政大权。吕雉同时任命任命宿将灌婴为大将军发兵镇守荥阳,以防东方刘氏诸王起兵篡夺皇位。吕雉驾崩後,吕禄的女婿朱虚侯刘章从妻子处得知岳父立场温和,便密告兄长齐哀王刘襄起兵,刘襄协同叔父楚元王刘交举兵西进,想自立为帝。吕产闻讯想要发兵平乱,但朝中大臣陈平與周勃等人及时介入反呂,将可能发生的全面内战转化为诛吕政变,巧妙的诛杀了吕氏一族。 由于此前汉孝惠帝早亡,吕雉所立皇帝刘弘被質疑並非孝惠帝的親生子,正当性不足,刘襄會同叔父刘交起兵欲争夺皇位。为了解决皇位继承问题,陈平等杀害了刘弘和他的三个兄弟,拥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此后陈平與周勃等人为了稳固皇权做了数种措施,最终安刘,为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新!!: 秦国和诛吕安刘 · 查看更多 »

谷姓

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8位。.

新!!: 秦国和谷姓 · 查看更多 »

豲戎

豲戎,先秦西北戎狄部落的一支,生活于今甘肃陇西东南渭水东岸。 西周时豲戎一支西迁,进入渭水上游。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国伐邽、冀之戎,开始对豲戎形成威胁。秦穆公时,豲戎为西戎八国之一,与其他诸戎臣服于秦。前384年,秦献公初立,兵临渭首,灭狄。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起用商鞅变法,国势强盛,不断对外扩张。西攻豲戎,杀豲王,豲亡。.

新!!: 秦国和豲戎 · 查看更多 »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藺相如因澠池之會被拜為上卿,廉頗忿忿不平,說道:「我身為趙國將軍,有著攻城,野戰獲勝之大功,而藺相如則只是以伶牙俐齒出眾,居然位居於我之上。而且藺相如出身卑賤,要我位居其下,對我而言實在是極大羞辱。」於是廉頗便對外宣稱,如果他看到藺相如,必定對其大加羞辱。 藺相如在得知此事後,不肯與廉頗會面。在早朝時,經常稱病不去。有一次,藺相如出門時,在遠處望見廉頗,即時改變行車方向,以躲避他。但這個舉動使得其門客亦感到羞恥,質疑藺相如膽小怕事。藺相如無奈,只有向他們說道:「大家認為廉將軍可否與秦王相比?」眾人回答:「不可」。藺相如再說道:「即使以秦王之淫威,我也敢在大殿上對其叱喝,並羞辱秦國群臣。我雖然不是甚麼勇者,但怎麼可能怕廉將軍?其實我只是顧念趙國之社稷,因為強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如果我公然跟廉將軍鬧翻,秦國必定趁機出兵攻趙,趙國就危險了。我之所以如此躲避廉將軍,實在是因為國家大事遠較個人恩怨為重。」廉頗在得知此事後,即時袒露背部,並背負荊棘至藺相如門前謝罪。廉頗說道:「我實在是鄙賤的人,竟然不知丞相如此寬宏大量,因而來此謝罪。」而藺相如亦接受了其道歉,這便是著名的「負荊請罪」。.

新!!: 秦国和負荊請罪 · 查看更多 »

費無忌

費無忌(?-前515年)(史記),或作費無極(左傳),楚國權臣。.

新!!: 秦国和費無忌 · 查看更多 »

質子 (東亞政治)

質子,即一種政治上的人質。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為了互相取信,會互相交換人質,稱為質子。通常是君主的兒子作為質子,質押於他國,秦異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換人質外,亦有當弱國有求於強國諸侯時,就出現單方面送出質子的情況。 中央強權亦出於控制地方勢力的需要,會任命地方首領的親人為京官,稱任子,美言為入侍。任子表面上是一種榮耀,但實質上卻是朝廷控制的質子,中央能以質子的安全影響地方首領的決定。 當兩方勢力出現矛盾的時候,質子的安全是沒有保證的,如秦異人即被質於秦國之大敵趙國,使雙方獲取政治平衡。亦有不質嫡長子的做法,避免權力繼承出現問題。 在蒙古帝國時期,蒙古大汗讓諸侯和將校的子弟來大汗帳下充當人質,稱為禿魯花(turqaq)。這些子弟編為一個軍,稱為禿魯花軍。 而以諸侯之子為質子的行為在日本亦有出現,如日本戰國大名德川家康少時,就曾去今川義元府上成為人質。.

新!!: 秦国和質子 (東亞政治) · 查看更多 »

越國

越国(又稱作--越),傳說在公元前2032年由無餘於會稽一带所建立的古代諸侯國,至公元前222年,在被秦國發動的統一九州戰爭中滅亡。.

新!!: 秦国和越國 · 查看更多 »

趙奢

趙奢,生歿年不明,中國戰國時代趙國將軍,因閼與之戰戰勝秦國,受封馬服君。《過秦論》譽為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

新!!: 秦国和趙奢 · 查看更多 »

趙姓

趙姓,是一個漢姓,嬴姓十四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1位,亦是江西第42大的姓氏。宋朝時間,江西的趙姓人口在宋朝其他地區中排行第6位,佔宋朝趙姓人口的6.8%;明朝時,江西的趙姓人口在明朝其他地區中亦是排行第6位,佔明朝趙姓人口的6.1%。一些姓趙的名人包括成立南越國的趙佗、成立宋朝的趙匡胤和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中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9%约2750万人,排名第七。.

新!!: 秦国和趙姓 · 查看更多 »

趙破匈奴之戰

趙破匈奴之戰發生於前265年,戰國時代趙國名將李牧統率趙軍反擊匈奴的戰爭。.

新!!: 秦国和趙破匈奴之戰 · 查看更多 »

趙悼倡后

赵悼倡--(),又稱倡姬、倡--,战国时期赵国王后、王太后。先为赵悼襄王之妾,后被立为王后,赵幽缪王之母。.

新!!: 秦国和趙悼倡后 · 查看更多 »

蹇叔

蹇叔,春秋时代秦國上大夫。 宋國人,因與百里奚友善,百里奚推薦其有大才,秦穆公拜之為上大夫。 前628年(鲁僖公32年、周襄王24年、秦穆公31年、郑穆公元年)冬,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继位。秦穆公想趁机拿下郑国。咨询蹇叔,蹇叔却极力反对劳师远征。认为旷日持久的远征,又一无所获,军心必乱;不只敌军(晋国军队)也必定得知远征消息而有所防备;连郑国国君都会得知消息,早已失去军事行动所必需的隐密性。 秦穆公不听,派蹇白乙(蹇叔之子)、百里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率军伐郑。蹇叔哭送军队,对在军中的儿子说:“晋国防御军队一定在殽山,殽山有二座大山:南边的大山,是夏朝君主皋的坟墓;北边的大山,是当年周文王躲避风雨之地。秦军一定尽丧于此,我会来殽山为你收尸。”此事被稱为蹇叔哭师(《古文觀止》第一卷·第十八篇)。第二年,秦军在殽之戰大败于晋军,印证了蹇叔之言。.

新!!: 秦国和蹇叔 · 查看更多 »

麻隧之戰

前580年,晉景公去世,晉厲公繼位後,想與秦國罷兵結盟,為此晉厲公約秦桓公在令狐(今山西省臨猗縣西)會盟。當年冬天,晉厲公先到達令狐,而秦桓公卻不肯渡過黃河,僅派大夫史顆到河東與晉侯結盟,晉厲公於是派大夫郤犨到河西同秦國結盟。秦桓公回國後就背棄令狐之盟,聯絡楚國和翟狄圖謀伐晉,諸侯因為秦桓公背信棄義的行為紛紛倒向晉國。 前579年秋天,秦國約同白狄攻打晉國,晉軍在交剛擊敗白狄,是為交剛之戰。 次年(前578年),晉厲公率軍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與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國君所率軍隊會師,籌劃攻秦事宜,周簡王也派大夫劉康公、成肅公率軍助戰。同年四月,晉國派遣大夫魏相赴秦,以絕秦書曆數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代君主屢次背棄盟約,破壞兩國友好,挑起戰爭的罪狀,向秦國宣戰。晉厲公親自統率晉國四軍出戰,隨軍將領有中軍將欒書,中軍佐荀庚,上軍將士燮,上軍佐郤錡,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郤毅為晉厲公駕馭戰車,欒針為車右,此外還有諸侯聯軍助陣。秦桓公見諸侯大軍壓境,發兵進軍至涇河以東與諸侯聯軍對峙。同年五月,雙方在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展開激戰,秦軍大敗,秦將成差及不更女父被俘。諸侯方面,曹宣公死於軍中。秦軍殘部敗退,晉師及諸侯聯軍渡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境內)後退兵。.

新!!: 秦国和麻隧之戰 · 查看更多 »

麃公

麃公(麃biao,生卒年不詳),中国战国時期末期秦国的将領。 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麃公任将軍。前244年,攻下魏国的卷城(即今日河南省平頂山附近),陣斬敵兵三万人。.

新!!: 秦国和麃公 · 查看更多 »

麇国

麇(拼音:jūn),《春秋公羊传》作圈国,春秋时代的小国。麇国与楚国相邻,终为楚国所灭。 楚穆王九年(公元前617年),楚穆王、陈共公、郑穆公及蔡莊侯,率师次于厥貉,谋伐宋国。麇子参与此会,但却从厥貉逃归本国。为此楚穆王于次年伐麇国,楚国成大心在防渚击败麇师,当年楚国潘崇再次讨伐麇国直到钖穴。 楚人讨伐麇国五年后,即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当年戎伐楚国,庸国人帅群蛮背叛楚国。在这样的局势下,麇国率百濮部族聚集于楚国的选地,准备伐楚。楚国局势紧张,以至于楚国北接中原的申、息两县的北门关闭,防备北方的中原诸侯趁机南侵楚国。楚国人采纳蒍贾的建议,先出师伐庸人。而百濮部族见楚国虽有饥荒,尚能出师作战,于是聚集起预谋伐楚的百濮罢归。在秦国和巴国的支援下,楚人于当年战胜庸国并灭之,群蛮与楚王结盟。杨伯峻认为此年楚国灭庸,恐怕麇国也很难幸存。 楚庄王三年之后,《春秋左氏传》再无麇国的记载。历来学者推测麇国最终为楚国所灭。 1958年,肖家河村村民在汉江边的淘砂金时,意外地淘出了一些青铜器。这些宝物虽然当时被遗憾地当作废铜卖了,但却撩开了古麇国墓葬群的神秘面纱。2006年3月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考古人员在肖家河乔家院展开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古墓葬68座,其中有47座是春秋时期古墓。.

新!!: 秦国和麇国 · 查看更多 »

車裂

車裂,又稱轘、轘裂、轘脔、轘磔。俗稱五馬分屍,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相傳此刑乃將犯人的頭及四肢分別縛到五輛車,由馬引車前進以撕裂其身體。 秦國的商鞅及嫪毐皆受此刑,但行刑時間頗有爭議,以下將詳述有關爭論。.

新!!: 秦国和車裂 · 查看更多 »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新!!: 秦国和軍事 · 查看更多 »

黃棘之盟

楚懷王25年(公元前304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於黃棘(今河南省新野縣)境內,簽訂盟約,此盟約因在秦楚交界的棘陽與黃莊境內簽訂,故稱“黃棘之盟”。 此盟約在先前屈原就曾大力向楚王反對,楚王怒而將屈原流放至了漢北,流放期間,創造大量的文學作品,當中仍坦露著報國之心,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新!!: 秦国和黃棘之盟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雲飛揚

《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云飛揚》是台灣大宇資訊制作的角色扮演遊戲,於2002年8月4日在台湾發行。同年8月22日由寰宇之星在中国大陆发行,这也是寰宇发行的第一款的轩辕剑系列游戏。故事發生於秦朝末期,游戏名稱源自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黑龍指遊戲中的「黑火龍」,是由黑火變化而來。DOMO小组為這一款遊戲取這個名詞也是暗合遊戲背景時代。.

新!!: 秦国和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雲飛揚 · 查看更多 »

黔中之戰

中之戰發生於前280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楚國的一場戰爭。 秦國國相張儀曾提出連橫的策略。秦昭襄王自白起在前293年領軍於伊闕之戰大敗韓、魏二國後,根據張儀定下的策略,便開始密謀由西南方向進攻楚國,即是由西向東經巴、蜀兩地對楚國實行迂迴進攻戰略,直搗楚國腹地黔中。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昭襄王命令將軍司馬錯率大軍由隴西(今甘肅臨洮)進入今四川,增補巴、蜀兩地軍隊十萬;然後乘坐大舶船萬艘,載米六百萬斛,從巴地的涪水南下,進攻楚國。秦軍戰勝重重困難,翻越現今的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雲貴高原,終於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國後方。當時,楚軍主力集結西北部的秦、楚邊境前線,後方軍力空虛。遭受司馬錯突然進攻,楚軍猝不及防,損失大片土地。秦軍攻佔楚國的黔中郡。楚頃襄王被迫獻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及漢水以北地區給予秦國。 黔中之戰不單使秦國佔領了楚國大片土地,亦為翌年白起帶領秦軍在鄢郢之戰中大破楚國都城打下基礎。.

新!!: 秦国和黔中之戰 · 查看更多 »

黄陵县

陵县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所辖的一个县。属于洛河支流沮河流域。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总面积为228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2万人。.

新!!: 秦国和黄陵县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秦国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輔氏之戰

前594年秋天七月,秦桓公派兵攻打晉國,進軍至輔氏(今陝西省大荔縣)。另一方面,晉景公派遣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國,立黎侯後回晉國,至雒水時,魏顆與秦國力士杜回於輔氏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俘,晉軍大獲全勝。原來魏顆的父親魏武子魏犨有一小妾沒有生孩子,魏犨剛剛生病時,命魏顆將小妾另嫁他人,魏犨病危時又命魏顆將小妾用來殉葬。魏犨死後,魏顆將小妾另嫁他人,並說:「這是從父親頭腦清醒時的囑咐。」後來魏顆做夢夢見那位老人,老人說:「我就是那位小妾的父親,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救了我的女兒。.

新!!: 秦国和輔氏之戰 · 查看更多 »

齊王建

齊王建(,60歲),王莽追尊为齐敬王及新世祖,是戰國時代田齊的亡國君主。他於前264年至前221年在位,長達44年。在這44年間,前一阶段很大程度上因為得到太后君王后的扶持,另一方面也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魏、赵等三晋,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 君王后逝世後,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胜是个贪官,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國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終於到五國滅亡後,田齊亦為秦國所滅。齊王建也死于流放之地。 齐王建有孙田安,曾于秦汉之交受封为济北王。其後裔王莽追加諡號「敬」。.

新!!: 秦国和齊王建 · 查看更多 »

齊秦互帝

齊秦互帝,指前288年,秦国约请齐国,秦国称西帝,齐国称东帝。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王问苏秦,苏秦请齐王先予接受,但暂不称帝。秦王称帝后,天下各国如果不反对,齐王再称帝。秦王称帝若被天下指责,齐王不称帝,就可以收买人心。他认为进攻赵国不如攻打桀宋(宋康王的宋国)有利。齐王同意,称帝两天就放弃。十二月,吕礼从齐国到秦国,秦昭襄王也去帝号,仍称秦王。.

新!!: 秦国和齊秦互帝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秦国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齐国 (秦楚之际)

国(前209年—前203年),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在前221年,被秦国灭亡。秦末民變中,田儋复兴齊国,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后为田假、田市。灭秦之后,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以田都为齊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田荣一统三齐,传田广、田横。前203年,韩信擅自攻齐,劉邦為顧全大局派多員援軍助滅齐以韩信为齐王。.

新!!: 秦国和齐国 (秦楚之际) · 查看更多 »

齐国刀币

国刀币,又称齐刀,指中国先秦时期齐国铸行的刀币。.

新!!: 秦国和齐国刀币 · 查看更多 »

齐破燕之战

燕之战,指前314年,齐国大举兴兵讨伐燕国,一度灭亡燕国的事件。 前316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进行改革,国内大乱。 前314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反叛,最后被平定,太子平、市被被杀,死者数万。此时齐宣王派匡章率军,三十天内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成肉酱。然而因齐國军纪败坏,燕国各地反抗。赵、魏、韓、楚、秦等国也反对齐国吞并燕国,且屯重兵于燕赵边境威胁开战。不久秦国为防齐国消化燕国,发动丹阳—濮水之战,由于宋康王连夜带兵折回使得齐国侧翼暴露,秦军大败齐军,迫使齐国放棄對燕国的佔領,燕国得以复国。 前313年,赵武灵王派樂池护送在韩国的燕国公子职回到燕国,即燕昭王。前284年,燕昭王趁齐国刚灭宋国大半兵力聚于南方之际,联合赵、魏、韩、秦等五国联军,派乐毅大举进攻齐国。齐湣王灭宋后齐国国力居战国至强,齐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并拒绝与赵、魏两国分享约成之胜利成果,且中了苏秦的离间之计,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联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双方兵力各约20余万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齊國都城临淄。后联军攻入临淄,也使齐国濒临灭亡达五年(前284年—前279年)。.

新!!: 秦国和齐破燕之战 · 查看更多 »

辕选

辕选,出自轅氏,中国春秋时期陈国的卿大夫。 前625年(鲁文公二年,晋襄公三年,秦穆公三十五年,宋成公十二年,郑穆公三年,陈共公七年)冬季,晋国的先且居、宋国的公子成、陈国的辕选、郑国的公子归生攻打秦国,占取了汪地和彭衙,然后回国,以报复上次彭衙的战役。《春秋经》称“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不记载卿的名字,是为了秦穆公。尊重秦国,为尊重德行。.

新!!: 秦国和辕选 · 查看更多 »

辛勝

辛勝,秦國將軍。.

新!!: 秦国和辛勝 · 查看更多 »

蜚廉

蜚廉又名飛廉,嬴姓,中潏之子,商紂王的大將,是戰國七雄中秦、趙兩諸侯的始祖。有二子,一名恶来、一名季勝。.

新!!: 秦国和蜚廉 · 查看更多 »

霸道

道是中國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及商鞅等人倡导的国策,代表作品有《韩非子》及《商君书》等等。一般以对内加强君主專制、中央集权、富国强兵及對外扩张为主要特点,目標是使國家成為霸主之國。 秦国自秦孝公稱霸諸候時行霸道政策。秦昭王更是努力的霸道執行者,国力蒸蒸日上,最终由秦始皇消滅六國。 霸道以充實軍備对外蛮横扩张、对内以法治國,以酷吏严刑威嚇庶民,而受到儒家的广泛批评,被認為只能一時富強、不能長治久安。例如秦朝使中国统一,卻因為濫用民力而迅即滅亡。 許多的中興帝王都傾向采用霸道,作為收回朝廷政權的依據與指引。.

新!!: 秦国和霸道 · 查看更多 »

霸陵县

陵县,中国古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 本为秦国芷阳县,汉文帝时,修建霸陵而更名。今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西侧的新寺遗址被认为是霸陵县治所所在。新朝时,称水章县。三国曹魏时改称霸城县。.

新!!: 秦国和霸陵县 · 查看更多 »

范宣子

士--( 匄即「丐」古字,ㄍㄞˋ,),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范--),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偪阳国(今山东峄县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前560年,中军将荀罃去世,中军佐范宣子本来可以升职正卿。但他让给了中行偃。 前559年,晋軍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范宣子担任中軍佐,在晋军战败后,其子士鞅与公族大夫欒鍼一起冲向秦軍大营,欒鍼战死,士鞅生還。欒鍼之死激怒了他哥哥下軍将欒黶(欒桓子),欒黶之妻栾祁是范宣子的女儿。欒黶把責任说成士鞅的,向范宣子说要誅殺士鞅。士鞅亡命秦国。其后回国,欒氏对他深深怀恨。前554年,中行偃去世,范宣子才为正卿。 前552年,欒黶死後,其子欒盈(栾怀子)嗣位,士鞅诬称欒盈謀反。范宣子、士鞅诛除欒氏,欒盈逃到齐国。前550年,齐后庄公支援欒盈糾合残党攻入晋国,一度攻入晋国都城绛,范宣子与其子士鞅劫持与栾氏亲善的魏舒(魏献子)平定欒氏残党,欒盈被杀。范宣子还制定了范宣子刑书,闻名于世。前548年,士匄去世,士鞅继承。.

新!!: 秦国和范宣子 · 查看更多 »

范座

范座,战国人,魏国的相国。 前266年,趙國的虞卿認為范座破壞合縱,建议赵孝成王割讓百里土地予魏安禧王,請魏安禧王處死范座,魏王答应了。 范座上书魏王,说恐怕杀了他得不到百里土地,用死人买地不如用活人买地。又给继任他的信陵君写信,说在自己被杀之后,秦国会更加向赵国侵略,掠夺赵国的土地。魏王于是没有杀范座。.

新!!: 秦国和范座 · 查看更多 »

范無恤

范無恤,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范氏,名無恤。 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与晋国三军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济县)决战。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中军。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上军。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下军。范無恤为赵盾驾驶战车,与秦国作战。.

新!!: 秦国和范無恤 · 查看更多 »

茅焦

茅焦,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客卿,齐国人。 秦王政因为嫪毐之乱,把母亲赵姬迁到雍。當時禁錮母親有违孝道,秦王下令為太后求情的,用蒺藜打(戮)后杀死。之后有进谏者27人被杀。茅焦勸說秦王政,秦王烹鼎而待。茅焦说幽禁亲母损害秦王声名,不能使天下人信服;杀忠谏大臣,使天下人才寒心。不利于笼络六国人心、统一天下。秦王采纳了茅焦的建议,到雍城接太后回咸阳甘泉宮。茅焦因为这件事被尊为上卿。.

新!!: 秦国和茅焦 · 查看更多 »

蜀卓氏

卓氏,战国末大商人。赵国人,以为冶铁业。前228年,秦国灭赵国时,卓氏被迁到蜀地的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所以有号称蜀卓氏。他开始大规模从事冶铁业,兼营商业,获利甚巨,到汉朝时,有家僮千人。卓文君就是他的后代。.

新!!: 秦国和蜀卓氏 · 查看更多 »

蜀侯綰

蜀侯绾(),嬴姓,秦国所封的蜀侯。 前301年,宣太后在蜀侯煇进贡的食物下毒,陷害蜀侯煇。秦昭襄王派將軍司马错,赐死蜀侯煇,蜀侯煇夫妇自杀,秦昭襄王封蜀侯綰。前285年,秦昭襄王怀疑蜀侯綰谋反,将他诛杀,此后蜀地不设侯爵,由秦王派遣的郡守直接管理蜀郡。.

新!!: 秦国和蜀侯綰 · 查看更多 »

蜀侯煇

蜀侯煇(),嬴姓,其名又作恽ㄩㄣˋ ,是秦惠文王之子。 前311年,蜀相陈壮杀死蜀侯公子通,秦武王派司马错杀陈壮。前308年,秦武王封公子煇为蜀侯。前301年,宣太后在蜀侯煇进贡的食物里下毒,陷害蜀侯煇。秦昭襄王派司马错贈劍赐死蜀侯煇,蜀侯煇夫妇自杀。前298年,为其平反改葬。.

新!!: 秦国和蜀侯煇 · 查看更多 »

蜀郡

蜀郡是中國古代的郡。蜀郡以成都一帶為中心,所轄範圍隨時間而有不同。東漢時期與廣漢郡、犍為郡合稱「三蜀」。.

新!!: 秦国和蜀郡 · 查看更多 »

胡陽

公孫胡昜(?-?),又名胡陽、胡傷,戰國時代後期秦國客卿,與白起在華陽之戰的表現是他最光輝的戰役。前269年閼與之戰被趙奢打敗後便再無史料記載。.

新!!: 秦国和胡陽 · 查看更多 »

郢(读作yǐng ㄧㄥ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楚国的首都。 楚国在建国初期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家争夺汉中,迁都郢(鄢郢,或作疆郢),后又东迁郢都(纪郢、南郢)。在今湖北省西部、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楚纪南故城,被认为是郢都所在。位于今周口市淮阳县的陈楚故城,则被认为是之后的陈郢。楚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国都东迁至寿春,命名为郢,后世所称寿郢。.

新!!: 秦国和郢 · 查看更多 »

郤乞

郤乞,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郤氏,郤芮族人。 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郤乞与晋惠公做了秦国的战俘,晋惠公命郤乞回国和呂甥商议与秦国讲和的事情。呂甥让郤乞在朝堂对国人说:“国君让我转告大家,秦将把寡人送回国,但我作为俘虏,再当国君则是国耻,太子圉也不好,请大家再选立别人为国君吧。”群臣非常感动,晋惠公得以顺利回国。.

新!!: 秦国和郤乞 · 查看更多 »

郤称

郤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氏。他哥哥郤芮随公子夷吾逃到梁国。晋献公死后,夷吾和重耳争位,他和吕省是夷吾留在国内的心腹。前651年,里克杀奚齐、卓子之后,二人派蒲城午到梁国送信,劝夷吾贿赂秦国,答应割让五座城池,求得秦穆公的帮助,抢先夺得君位。夷吾就是晋惠公。前650年,丕郑出使秦国,告诉秦穆公,是吕省(吕甥)、郤称、冀芮反对惠公给秦国割让五座城池。.

新!!: 秦国和郤称 · 查看更多 »

郤芮

郤芮,字子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为被封在冀地,所以又称冀芮。他是晋惠公夷吾的师父和谋主,晋献公攻打夷吾的屈城时,夷吾听从郤芮的劝说逃到梁国。晋献公死后,郤芮、吕省支持夷吾回国为君。并劝说秦穆公支持,在晋惠公即位后,他又拒绝承诺送给秦国的五座城。杀害晋国大臣里克、丕鄭。晋国饥荒,秦穆公泛舟之役,支援晋国粮食。而秦国饥荒时,晋国不仅不救,还想攻打秦国。后来,秦穆公征伐晋国,在韩之战俘虏晋惠公,在吕省等人的帮助下,晋惠公返国。惠公的儿子晋怀公没有重视郤芮、吕省,反而杀害父亲的外公狐突,最终晋怀公被伯父晋文公重耳所杀。郤芮、吕省想火烧宫殿,杀害晋文公。结果,勃鞮告密,二人渡黄河逃到秦国,秦穆公、晋文公联合,在河西逮捕郤芮、吕省,将他们处死。.

新!!: 秦国和郤芮 · 查看更多 »

郤毅

郤毅,'''姬'''姓,'''郤'''氏,名毅,是蒲城鹊居的儿子,郤至的弟弟。祖父步扬,又为步氏。春秋时期晋国御戎。.

新!!: 秦国和郤毅 · 查看更多 »

胥甲

胥甲,又称胥甲父,春秋时期晋国的下军佐,胥臣的儿子。 胥臣去世后,他没有继承卿位,箕郑父、士縠、先都、蒯得、梁益耳五将杀死了先克,五将被赵盾杀死,胥甲为下军佐。 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与晋国三军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济县)决战。上军佐臾骈献“疲敌”之计,十二月初四晚,秦国下战书,臾骈见秦国使者眼珠乱看、语音失常,认为秦军有意撤退,建议赵盾夜晚截击。结果胥甲和赵穿带头反对,说要掩埋死亡将士的遗体,要按约定的时间作战。结果晋军没有出动,秦军趁夜逃跑。前608年,赵盾称胥甲不服从命令,驱逐他到卫国,立其子年轻有病的胥克。.

新!!: 秦国和胥甲 · 查看更多 »

郦邑

酈邑是中國古代地名,位於現今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酈城村一帶。禹接受舜的禪讓,得到統治基礎。追封黃帝後人涓於酈邑,建立酈國。春秋中期,酈國被晉國攻滅,又被周天子封於陳留(河南省開封市),以原國名命姓,稱為酈姓。戰國時期酈邑被秦國吞併,屬商鞅封地。秦昭襄王35年,置南陽郡,轄有酈縣(囊括今內鄉區域),東接宛縣,南連鑲縣,西南依丹水縣,西北與析縣為鄰。.

新!!: 秦国和郦邑 · 查看更多 »

郭姓

郭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4位。.

新!!: 秦国和郭姓 · 查看更多 »

郭开

郭开,生卒年不详,战国末年赵国奸臣,历仕赵悼襄王、赵王迁两代君主,因谗言陷害赵国名将廉颇、李牧害赵国灭亡。.

新!!: 秦国和郭开 · 查看更多 »

能姓

能姓(nài,古同“耐”能做姓氏时与耐同音同义。)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86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能姓 · 查看更多 »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秦国和都江堰 · 查看更多 »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上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缘,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出山口。都江堰以及道教圣地青城山在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都江堰市也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靠近震源地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震后都江堰市出台全方面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经济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在2015年GDP达到275.38亿,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主。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历史悠久,在1988年以都江堰而易名为都江堰市至今。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新!!: 秦国和都江堰市 · 查看更多 »

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灌区是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个灌区,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形成。其水源为岷江,灌区设计面积724.3万亩,实际面积为578.31万亩,后逐年扩大,在2011年时达到了1033万亩。受益地区为四川盆地中西部的37个县。 渠首设左、右两个取水口,取水高程729米,六大干渠设计引水流量600立方米/秒,现有干渠、分干渠55条,长2437公里;支渠536条,长5472公里;斗渠5460条,长12037公里。渠系水利用系数0.48。全灌区有大、中型水库11座,总库容10.89亿立方米;小型水库364座,总库容1.5亿立方米。.

新!!: 秦国和都江堰灌区 · 查看更多 »

郑安平

郑安平(),《吕氏春秋》作郑平,战国时期魏国人。郑安平曾帮助范雎逃往秦国,范雎出任秦国国相后,郑安平被举荐为将军,后因邯郸之战被赵军包围而投降赵国,被封为武阳君。.

新!!: 秦国和郑安平 · 查看更多 »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新!!: 秦国和郑州市 · 查看更多 »

郑国 (水工)

郑国(),戰國時代末年韩国人,著名的水利工程師,为秦筑渠三百余里,号称“郑国渠”,郑国被后世奉为“水神”,關中農民多所奉祀。 战国末年,韩国听说秦王政喜欢大兴土木,就想以此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无法向东用兵,韩国便让水工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让秦国凿通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工程进行当中,郑国的预谋被发觉,秦王打算杀掉郑国。郑国说:“臣一开始是韩国間諜,但是水渠修成以后,确实对秦国有利。臣只是为韩国延续几年的国祚,却是为秦国建立万世的功业。”秦王认为他说得对,最终命令郑国继续把渠修成。渠成后,引淤积混浊的泾河水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碱地四万多顷,亩产都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成为沃野,再没有饥荒,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吞并了各诸侯国,渠也因此被命名为郑国渠。.

新!!: 秦国和郑国 (水工) · 查看更多 »

郑国渠

鄭國渠,中国战国时,韓國著名水利学家「郑国」(鄭氏,名國),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年)为秦所筑河渠,長三百里,位於今日中國陝西省涇陽縣上然村涇出口一帶。為紀念工程師鄭國,称“郑国渠”。.

新!!: 秦国和郑国渠 · 查看更多 »

舟曲县

舟曲县()是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境内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全县总人口134188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与藏族。全县总面积3009.9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秦国和舟曲县 · 查看更多 »

舒国

舒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新!!: 秦国和舒国 · 查看更多 »

阮翁仲

阮翁仲是中國傳說中秦朝的一位巨人。 阮翁仲出生在南海郡,相傳他身長二丈三尺。年輕的時候去鄉邑供力役,被長官鞭撻,於是阮翁仲前往秦國,被秦始皇任命為司隸校尉。 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後,派阮翁仲守臨洮。他威震匈奴,後告老還鄉。秦始皇命人按照他的樣子鑄造了一座銅像,銅像的腹中是空的,可以容納數十人。秦始皇將銅像放置在咸陽司馬門前,匈奴兵來犯時,秦兵鉆到銅像裡面用力搖動銅像。匈奴兵竟以為是真的阮翁仲,驚嚇而退。 後世的帝王和達官貴人在陵墓前往往放置石象生,石象生又被稱為石翁仲。 阮翁仲的傳說後來被越南神話故事及《粵甸幽靈集》吸收,在其中以「李翁仲」的名字登場。此後的《嶺南摭怪》、《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書都沿用了這種說法。《粵甸幽靈集》稱他是交趾慈廉縣瑞睿社人,本是安陽王的部將,後入仕秦國。相傳交州都護趙昌常常夢見自己與李翁仲讀《左傳》,後來在李翁仲的家鄉建立祠堂祭祀他。高駢率軍擊敗南詔的時候,李翁仲曾顯靈相助。高駢便重修了他的廟宇,尊他為「李校尉」。後世的越南人將李翁仲尊為福神,稱其為英烈威猛輔信大王。.

新!!: 秦国和阮翁仲 · 查看更多 »

阳匄

阳--(),字子瑕,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王子扬的孙子。 前525年,吴国攻打楚国,阳--为令尹,占卜战争,不吉。前523年春,楚国工尹赤迁阴戎到下阴,令尹子瑕修筑郏城。夏天,令尹子瑕到秦国聘问,答谢秦国把夫人伯嬴嫁给了楚国。冬,劝说楚平王释放了吴国公子蹶由。前519年,吴国人伐州来,楚国薳越率军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在钟离地域。子瑕去世,楚军士气低落。吴国于是在鸡父之战大败楚国。.

新!!: 秦国和阳匄 · 查看更多 »

阳泉君

阳泉君,名不详,楚国人。秦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的弟弟。.

新!!: 秦国和阳泉君 · 查看更多 »

阳文君

阳文君,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公子,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病重的时候,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春申君怕阳文君立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于是协助在秦国为政治人质的公子完回国。公子完顺利即位,就是楚考烈王。.

新!!: 秦国和阳文君 · 查看更多 »

阖闾

閭()姬姓,名光,號闔閭(一作闔廬)。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被《荀子·王霸》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新!!: 秦国和阖闾 · 查看更多 »

蘇厲

苏厉,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洛阳人,兄长是苏秦、苏代。根据《史记》记载,在苏秦死后,他和苏代成为燕国的大臣。出使齐国,齐湣王因苏秦之事要囚禁他,被作为人质的燕国王子所救。秦国白起攻打魏国,危及东周,苏厉劝说白起称病退兵,以免功高被猜忌。 从《史记》周本纪来看,苏厉并非因功高震主来劝白起不要起兵。而是告知白起,在已经胜利数次的情况下,正如射箭一般,已经射中九十九次,体力有所下降,最后一箭不容易射准,来比喻若攻打魏国不成,则功败垂成。.

新!!: 秦国和蘇厲 · 查看更多 »

赣榆历史

赣榆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自秦代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新!!: 秦国和赣榆历史 · 查看更多 »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新!!: 秦国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 查看更多 »

赵姬

赵姬(),東周戰國時代女性,趙國邯鄲人,本名不詳,史學家因其出身地稱其為趙姬。秦莊襄王之王后,秦始皇嬴政之生母。.

新!!: 秦国和赵姬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秦国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赵盾

赵盾,又称赵宣子、赵孟。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子,赵同、赵括、赵婴齐之兄。.

新!!: 秦国和赵盾 · 查看更多 »

赵高

赵高(),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沙丘之变和望夷宫之变的主谋、策划者。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馬遷著《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蹟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新!!: 秦国和赵高 · 查看更多 »

赵豹

赵豹,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赵惠文王的母弟,母为赵惠后。赵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赵惠文王封赵豹为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国野王降秦国,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冯亭献郡于赵国,赵孝成王接受,赵豹劝阻。赵孝成王不从,遂有两年后的长平之战。.

新!!: 秦国和赵豹 · 查看更多 »

赵邯郸故城

赵邯郸故城(赵王城遗址),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当时的赵都邯郸也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自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赵敬候从晋阳城迁都邯郸,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赵国为秦所破,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历经八代王侯,延续时间长达158年,扮演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为邯郸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五大都市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赵邯郸故城位于滏阳河支流沁河与渚河的冲击扇区,就是在今邯郸市主城区范围内。沁、渚二河南北两侧丘陵的东端及其以东地区,包括各自独立的赵王城和大北城的两大部分。占地总面积约1887.6万平方米,由“赵王城”(宫城)和“大北城”(居民城、郭城)组成,其中,“大北城”的占地面积就可达到15平方公里,比20世纪70年代的邯郸主城区面积还大,被后世称为「雄国之都」。根据对赵邯郸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战国时期,除了邯郸之外还有十余处古城遗址,例如:永年阳城、磁县讲武城、峰峰界城、武安的固镇和午汲古城以及西店子古城、涉县寨上、马头台城等,这足可以说明,当时赵都邯郸不仅仅是一座孤城,而是形成了以邯郸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十余城邑拱卫赵都邯郸的密集城市群。 从故城的布局上可以看出来,王城和大北城是两个互不相连各自独立的城区。大北城位于东北,王城位于西南,中间间隔60多米。这种局面的原因,要不就是因为沁河和渚河的流向影响形成;第二就是大北城早于王城,王城遗址内至今未发现战国之前的文化层,而大北城大部分地区出土的遗物可以看出都超过战国文化层。而完王城的布局也反映了北、东、西三城的先后关系。.

新!!: 秦国和赵邯郸故城 · 查看更多 »

赵良 (秦国)

赵良,秦孝公时人。 他通过孟兰皋去见已在秦国执政十余年的商鞅,商鞅对他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我征调士卒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谁更有才干?” 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他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当面去拜见却苦于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秦穆公知道这件事后把他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人不满意。他出任秦相期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晋;他在秦国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他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说后,不远万里赶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能够见到秦君,靠的是秦君宠臣景监的推荐介绍,这就谈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谈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君臣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就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您离开这些警卫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君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君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鞅最终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秦惠文王车裂。.

新!!: 秦国和赵良 (秦国) · 查看更多 »

赵氏孤儿案

《赵氏孤儿案》(原名:赵氏孤儿)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播出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剧,根据中国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故事改编。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禾兄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苏州盛典文化投资出品,2011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10月1日赴浙江象山拍摄。2012年1月4日杀青。2013年3月17日在CCTV-1黄金强档播出,次日在爱奇艺、搜狐视频、优酷网、土豆网4家视频网站同步播出。.

新!!: 秦国和赵氏孤儿案 · 查看更多 »

赵旃

赵旃,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人物,赵氏。赵穿的儿子。在前597年的邲之战中,他急于立功,向主帅荀林父请战,荀林父没有答应。他又请求到楚国军营讲和,荀林父同意了,结果赵旃在晚上到楚营,因其傲慢,激怒了楚军。楚军追赶赵旃,引起了邲之战的全面战斗。他逃到了树林中,战斗中将良马战车给了兄长和叔父,使他们逃命。前588年,鞍之战後,他为新下军佐。前583年,下宫之难,他没有受牵连,继续担任晋国的新军将。前578年,赵旃参加对秦国的麻隧之战,前575年,鄢陵之战前去世。其孙邯郸午。.

新!!: 秦国和赵旃 · 查看更多 »

赵括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故稱马服子。.

新!!: 秦国和赵括 · 查看更多 »

閩越

閩越(Mìng-uŏk;Bân-oa̍t;Mâing-ṳ̆e;Máng-e̤̍h),又稱為閩粵,亦稱為無諸國。狭义上的闽越指今中國福建省。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闽中地区,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於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閩越人,存在的時間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閩越王無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邊的興田鎮)所建的王城,也是當時東南一帶規模最大的城市。.

新!!: 秦国和閩越 · 查看更多 »

閼與之戰

與之戰發生於前270-269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趙國的一場戰爭。.

新!!: 秦国和閼與之戰 · 查看更多 »

钟吾国

钟吾国,是东周时期建立的诸侯国。爵位为子爵,位置在今江苏新沂市,今江苏宿迁市原为钟吾子国,后成为楚国的附庸。.

新!!: 秦国和钟吾国 · 查看更多 »

蒙骜

蒙骜(),《戰國策》中作蒙傲,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官位和爵位达到上卿。子蒙武,孙蒙恬、蒙毅也都是秦国和秦朝的名将。.

新!!: 秦国和蒙骜 · 查看更多 »

蒙恬

蒙恬(),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皆为秦國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駕崩後,因為支持太子扶苏,被趙高設計處決。.

新!!: 秦国和蒙恬 · 查看更多 »

蒙武

蒙武(生卒年月不详),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父蒙骜、子蒙恬及蒙毅皆为秦名将。.

新!!: 秦国和蒙武 · 查看更多 »

肥之戰

肥之戰發生於前233年,是戰國時代秦國與趙國之間的一場截擊戰。.

新!!: 秦国和肥之戰 · 查看更多 »

邯郸县

邯郸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战国时赵国,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主体,是战国时赵国的国都,秦朝时设邯郸郡。.

新!!: 秦国和邯郸县 · 查看更多 »

邯郸历史

邯郸历史,是指中国河北邯郸地区的历史。邯郸是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且拥有三千一百年建城史,一百五十八年的赵国国都史,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一个朝代或政权定都于此,有“七朝故都”之称。 邯郸一名最早见于《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都—邯郸,独属于一个城市的名字,历经数千年不改,为中华地名文化之特例,神话传说中邯郸西部中皇山就是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距今八千年前武安磁山地区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前后经历八代国君;秦统一六国后,设置邯郸郡;西汉时期共享“五都盛名”;两汉交替之际,邯郸遭到刘秀的屠城,再加上常年的战乱,使得邯郸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萧条期。特别是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之前,此间天下动荡,王朝交替频繁,战乱四起,中原地区长期处在社会动乱之中。邯郸和北方诸多城邑一样,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虽有几次出现短暂的复兴,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邯郸的发展趋势仍是在衰落过程。 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逐步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此时,邯郸先属广平郡,后属魏郡;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唐朝建立后,邯郸获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出现了短暂的复兴。邯郸初属洺州,621年改属磁州,627年又属洺州,765年复属磁州。此时邯郸境内的魏州逐渐崛起,改稱大名府,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为黄河以北中心城市。安史之乱时,邯郸成为唐军和叛军的争夺的地点,邯郸再一次陷入战火。藩镇割据之下的邯郸城逐步没落;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 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随着京汉铁路通车,邯郸发展迎来了机遇,在几十年内,由古代城市一跃到近代城市,抗战胜利后的邯郸第一次设立了市的行政建制,从此,实现了由近代城市到现代城市的转变;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2016年,邯郸市撤销永年县、肥乡县、邯郸县,成立永年区和肥乡区。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邯郸由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再兴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曲折。即便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萧条期内,邯郸也作为一座城市(县城)一直延续下来,从未中断。悠久的历史,使得邯郸先后孕育出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古赵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建安文学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主要文化脉系。特别是与邯郸有关的成语达1500余条,被人称为「成语之都」或「成语典故之乡」。.

新!!: 秦国和邯郸历史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

邯郸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脈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邯郸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藏量分别在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钢铁生产基地,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电力、纺织、煤炭、建材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邯郸商业也十分发达,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其他项目的发展。2015年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是中国成语之城,“邯郸学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赵国都城的风雅。.

新!!: 秦国和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邯郸之战

邯鄲之戰發生於前259年-前257年年間,是戰國時代秦國攻打趙國與趙、魏、楚三國聯軍在趙國國都邯鄲城進行的一場城池攻防戰爭,嚴格來說是長平之戰的延續。結果,秦國受到了自商鞅變法後少有之一場大敗,使六国得以延续三十年国祚。.

新!!: 秦国和邯郸之战 · 查看更多 »

邯郸道

邯郸道或称邯郸老城街、长街,现在称为城内中街,是中国河北古都邯郸市主城区的一条上至战国下至明清时期的中心大道,位于今邯郸市丛台区城内中街正中心的繁华地带。这里沿袭了历史建筑的风格,还有众多历史遗址,是邯郸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邯郸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邯郸道南起斜街口、北到观音阁,全长2200米,历朝历代这里沿街店铺立林,商贸繁荣。原住民集中,居住用地占全部面积的48%。根据考古勘探表明发现,在地下约十米处,有战国到两汉时期的文化层,还出土大石磙十二件、方石板多块,汉代砖瓦碎片,可以证明二千多年前这就是一条横穿古城南北的街道。唐代这条街又与邯郸故城外的古“邯郸道”连接;清末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回銮北京时,这条街又称为“御道”。 老城街见证了邯郸市两千多年的历史,不仅遍布着从战国时期到近现代的文物和建筑遗址,街道两侧还反映冀南地区具有乡土建筑特色的民居,例如:回车巷、学步桥和秦始皇出生地的朱家巷、明代的张国彦宗庙、清代的冀南地区最大的书院—邯山书院和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居住过的慈禧行宫,清末民初邯郸进士王琴堂故居和实业家王铭鼎故居,邯郸市最早的天主教堂,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北银行旧址和中共邯郸市委第一个办公地;在城外的“邯郸道”和“御道”上有黄粱梦吕仙祠、玄武大帝庙和中国名梦馆等。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火的破坏、自然灾害的侵蚀,再加上当地人对房屋的翻盖和翻修,保留下来的明清历史建筑不足全部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 2013年,邯郸市为了弘扬古赵文化,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老街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文化旅游步行街项目,命名串城街或称文化一条街、仿古一条街,仅仅是开发北街,即人民路到丛台路段。2016年,勒泰商业地产接手该项目,更名为串城街·勒泰城,将此地打造为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旅游、办公、假日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用传承邯郸历史文化的仿古建筑群落。而由于南街历史遗迹众多,不适合大的工程项目,只能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做到修旧如旧。.

新!!: 秦国和邯郸道 · 查看更多 »

邯鄲郡

邯鄲郡,中國古郡名,戰國時趙國置。秦滅趙後置趙郡,不久改為邯鄲郡。西漢初年置趙國,其後多次除為邯鄲郡,郡治在邯鄲縣(縣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城區西南趙邯鄲故城)。漢景帝五年(前152年),以原邯鄲郡北部置趙國。此後邯鄲郡之名為趙國、趙郡所取代。.

新!!: 秦国和邯鄲郡 · 查看更多 »

铁血长平

《铁血长平》又名西风烈、长平之战是一部中国古装电视剧。描述了战国末年到秦国赵国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主演鲍国安、巍子、许还山、盖丽丽、魏宗万、谢园。.

新!!: 秦国和铁血长平 · 查看更多 »

蔡賜

蔡賜(?-前208年),秦时上蔡人。追随陈胜,官至张楚政权的房君上柱国,在同章邯作战时战死。.

新!!: 秦国和蔡賜 · 查看更多 »

蔡泽

蔡泽,战国时期秦政治人物,一度擔任宰相,号纲成君,燕国人,博学善辩,为纵横家代表人物之一。.

新!!: 秦国和蔡泽 · 查看更多 »

鄢郢之戰

鄢郢之戰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

新!!: 秦国和鄢郢之戰 · 查看更多 »

鄗代之戰

鄗代之戰發生於前251年,戰國時代燕國攻打趙國的一場戰爭。.

新!!: 秦国和鄗代之戰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前身为伊克昭盟--。市境东临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南邻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吴忠市,西界阿拉善盟、乌海市、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北接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为库其布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东部为丘陵沟壑,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环绕市境东、北、西三面边界。全市总面积8.69万平方公里,人口204.51万,市人民政府驻康巴什区。“鄂尔多斯”之名來自所處的鄂尔多斯高原,可追溯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为蒙古语“众多的宫殿”之意。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全市约八成面积蕴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储量亦丰,自上世纪末得到开发以来,经济总量一直迅速攀升,因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而闻名。2015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行全国第一。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新!!: 秦国和鄂尔多斯市 · 查看更多 »

鄀国

鄀国,春秋时期一小诸侯国。位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最终为楚国吞并。 鄀国起初都城位于商密,商密又被称为下鄀。公元前635年,秦国及其盟国晋国两大国联合讨伐鄀国。而秦晋此时的对手楚国派军队助鄀国。商密人向秦师投降,楚师将领被秦师俘虏,于是秦师回国,楚人追赶不及。公元前622年,鄀国在亲近秦国还是楚国的问题上来回摇摆,秦国攻入鄀都商密,其国土为秦国占有。鄀国人就此迁徙至今湖北省宜城市,被称为上鄀。迁徙之后,鄀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不知何年最终社稷灭亡,完全被楚人同化。 楚昭王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楚国都城郢,楚国几乎灭亡。次年,吴师撤退,楚昭王回到郢。下一年也就是楚昭王十二年,吴国击败楚国舟师,楚人又有亡国之忧,于是楚国将都城从郢迁移至鄀,也就是前述的湖北省宜城市一带,以躲避吴国的锋芒。楚国人习惯称呼都城为郢,于是成为楚国都城的鄀,又被称为北郢(根据《路史·国名纪》)。不知何年楚国都城又迁回郢,一说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为楚国都城约六十余年。.

新!!: 秦国和鄀国 · 查看更多 »

醫和

醫和(生率年不可考)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著名醫家。其姓不可考,名和,因其職,人稱醫和。 其主要生平不可考,描述醫和的文獻詳見於《左傳》、《國語》和《通志》三書。以天人一體,陰陽相生相蕩的理論論述疾病,開創了中醫理論。他提出的陰、陽、風、雨、晦、明失和治病說,成為後世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病因說的濫觴。 周景王四年(前541年),晉平公有疾,秦景公派遣醫和侯診,醫和指出其病不是由於鬼神作祟,而是由於沉溺女色所致,繼而提出了著名的天氣治療論,從理論上否定了巫術鬼神致病觀。他並向晉平公預言,晉平公一旦薨去,輔佐他的良臣將繼死去,晉國亦有難。就是現在他不死,也會失去諸侯們的擁戴。 趙文子不滿醫和言論,表示輔佐晉平公已經八年,晉國一向太平無事,霸政依舊,質疑醫和胡說八道。醫和回應指趙文子不能使其國君不沉溺女色,置國君生出這些病來,反以自己的政績為榮。八年的太平已經長了,怎麼能保住國家長治久安呢?醫和並向趙文子仔細解釋了蠱病之由,皆是沉溺女色所致。趙文子有感醫和之能,讚為良醫,並以厚禮送贈。 《通志》一書中,表示「和」和「緩」同音,認為醫和與同一時期的另一名醫醫緩為同一人。但兩人出現的年代相差四十多年,故此可能性比較低。.

新!!: 秦国和醫和 · 查看更多 »

醫竘

醫竘,中国战国時代秦国的医生。 他为宣王割痤,为秦惠王治痔疮。张仪背上长肿,让醫竘医治。张仪说:“背现在不是我的了,任你怎么样。”最后治愈。尸子说:“竘诚善治疾也,张子委制焉。夫身与国,亦犹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后治矣。”.

新!!: 秦国和醫竘 · 查看更多 »

醫緩

醫緩(生卒年不可考),是传说中中国春秋時期秦國的醫家。其姓不可考,名緩,因其職,人稱醫緩。 其主要生平不可考,描述醫緩的文獻詳見於《左傳·成公十年》和《通志》兩書。 前581年,晉景公有疾,他夢見自己被惡鬼追逐,驚醒後,他召桑田那邊的巫人(史稱桑田巫)來占卜。桑田巫向晉景公表示,晋景公之病是被他在下宮之難所殺的趙同和趙括鬼魂作祟,等不到吃新收的莊稼,晉景公就會死。桑田巫使巫術治病,但久治不效。 晉景公聽聞秦國多名醫,於是向秦桓公求醫,秦桓公派遣醫緩往診。醫緩未至,晋景公又夢到疾病化身的兩童子商量:一个说醫緩是良医,所以他们应找地方避開醫緩,另一个说他们在肓(肓指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之上,膏(膏指心尖脂肪)之下,醫緩也不能奈何。醫緩一到晉國,診察晉景公的病情,立刻斷言晉景公其疾不可醫,因为病況已經進入肓之上膏之下,表示就算砭石和針灸治理已不可及,而服用葯物醫治,亦不能至,所謂「藥石無靈」。晉景公回想先前的夢和醫緩所说的一樣,便认为醫緩為良醫,送厚禮謝去。 接著,他召桑田巫來,放上用新產的麥子作的麵食,然後處死了桑田巫,但晉景公欲吃麵前感到腹脹,便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溺死。 此故事流傳下来,成為「病入膏肓」的成語。也因這典故,在背部的第四椎兩旁,有名為「膏肓腧」的穴位。 《通志》一書中,表示「緩」和「和」同音,認為醫緩與同一時期的另一名醫醫和為同一人。但兩人出現的年代相差四十多年,故此可能性比較低。.

新!!: 秦国和醫緩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秦国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致使動詞

致使動詞又稱使令動詞,在句中的功能為使賓語發生此動詞之動作,較常見於文言文中。為方便理解,可直接翻譯為「使...如何」。.

新!!: 秦国和致使動詞 · 查看更多 »

臾駢

臾骈,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军佐。 前621年,晋国中军佐狐射姑逃亡到狄。赵盾让臾骈把狐射姑的妻儿送回给狐射姑。当初,夷之蒐,狐射姑曾经侮辱过臾骈,所以臾骈的属下想杀尽贾氏来报复。臾骈不同意,说“敌惠敌怨,不在后嗣”,不同意属下的说法,安全将狐射姑的妻儿送到边境上。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与晋国三军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济县)决战。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中军。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上军。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下军。臾骈献“疲敌”之计,坚壁清野。十二月初四,赵穿贪功,单独出击。使得赵盾不得不全军出击,结果双方一接触就退兵。当晚,秦国下战书,臾骈见秦国使者眼珠乱看、语音失常,认为秦军有意撤退,建议赵盾夜晚截击。结果胥甲和赵穿带头反对,说要掩埋死亡将士的遗体,要按约定的时间作战。结果晋军没有出动,秦军趁夜逃跑。.

新!!: 秦国和臾駢 · 查看更多 »

里耶秦简

里耶秦简是在湖南西部里耶鎮出土的36000余枚戰國至秦朝的竹简,记载了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的秦代历史。 「里耶」在秦代之名為「遷陵」。.

新!!: 秦国和里耶秦简 · 查看更多 »

金受

金受,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前297年,金受取代来自齐国的孟尝君薛文(田文)担任秦国的丞相。赵国楼缓也担任丞相。《战国策》作金投,和楼缓一样,是赵国大臣亲秦国者,周最曾对金投说:“公负全秦与强齐战”。.

新!!: 秦国和金受 · 查看更多 »

金堂县

金堂县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部,沱江上游。面积1156平方公里,人口89.98万人。邮政编码610400。县人民政府驻赵镇。.

新!!: 秦国和金堂县 · 查看更多 »

蕭關

蕭關,分有漢蕭關、唐萧关、宋萧关,位於關中以北,今中國寧夏固原縣東南,與武關、潼關、大散關並稱為「關中四關」。為關中與塞北之間的交通要衝,主要用來抵抗塞外遊牧民族之侵略。自戰國、秦漢以來,蕭關一直是關中與北方的軍事、經濟、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 唐朝時,亦有不少詩人諸如盧綸、虞世南、王維、陶瀚等,所作之詩提及此地。.

新!!: 秦国和蕭關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秦国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长安圜钱

“长安”圜钱,战国末期的一种秦国罕见青铜铸币,为秦王嬴政时由其弟弟长安君成蟜所铸。.

新!!: 秦国和长安圜钱 · 查看更多 »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東周战国时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決”(靳生禾、謝鴻喜認為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結果,秦军戰勝赵军,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赵軍。 长平之战是為戰國形势转折点,經此一役,歷史證明並間接決定最後統一天下的是秦國,此後秦國天下無敵,六國皆不再有力單獨对抗秦军,秦滅六國只剩下时间问题。.

新!!: 秦国和长平之战 · 查看更多 »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遗址,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市,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重大战役。虽然已经过去了2200多年,但是现在这一地区的很多地名和村名都和此次战争有关。 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是长平之战遗址的最重要的建筑。相传唐玄宗巡游至此,看到这里的累累白骨,便在这里的头颅山旁修建了骷髅王庙,并且挑选了一个巨大的尸骨,将其封为骷髅大王,立像于庙中。明代诗人-于-達真对此写道:现存的骷髅王庙为清代建筑,庙内供奉有赵括夫妇的塑像。 长平之战遗址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在遗址内出土了很多的刀币、布币、戈、矛、箭头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新!!: 秦国和长平之战遗址 · 查看更多 »

长沙历史

作为地名,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作为城市,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

新!!: 秦国和长沙历史 · 查看更多 »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新!!: 秦国和长沙市 · 查看更多 »

镇平县

镇平县古称涅阳,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的下属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1镇8乡409个行政村,总人口103万人。镇平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自古为兵家来往之地。镇平烧鸡是闻名全国的美食。镇平的手工艺品行销海内外,尤其镇平玉雕,为本地经济支柱,也是全国玉雕中心。.

新!!: 秦国和镇平县 · 查看更多 »

良人 (妃嬪位號)

良人是中國古代妃嫔的位号。周朝諸侯國秦國國君嫔妃中有良人称号。汉元帝时设置美人六人,良人五人,秩八百石,爵比左庶长。西汉皇帝妃嫔等级:婕妤一,娙娥二,容华三,充仪四,昭仪五,美人六、良人七。东汉废除良人。三国魏文帝再设良人,魏明帝太和年间定其位为视千石。晋朝废除良人。南朝宋明帝太始元年(465)再设良人。南朝陈也设良人,位在九嫔五职之下。.

新!!: 秦国和良人 (妃嬪位號) · 查看更多 »

英雄 (电影)

是2002年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武侠片。汇集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一批当红影星,电影主题曲演唱者是王菲。 2002年12月14日在中国上映,中國票房为2.5亿元人民币,是首部票房过亿的中国电影,缔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2004年8月在北美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达到1.77亿美元。 电影《英雄》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 秦国和英雄 (电影) · 查看更多 »

苴國

苴國,先秦诸侯国,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南。 蜀王封他的弟弟到汉中,号称苴侯,于是命他的城邑为葭萌(在今四川昭化一带)。苴侯与巴王和好,巴国与蜀国为仇,所以蜀王大怒,伐苴國。苴侯奔巴,向秦国求救。秦灭蜀,苴地入秦。据《史记索隐》称:苴,音巴。即巴,或巴人的一支。两說不矛盾,漢中也是巴人地域,蜀侯弟之所以稱为苴侯,正是因为所封之地有“巴苴”人,或其地本屬巴苴。苴国百姓椎髻、行船棺葬。.

新!!: 秦国和苴國 · 查看更多 »

雍城

雍城是中國春秋時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城市,其後遷都至櫟陽。 雍城遗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的雍水河以北,纸坊河以西的高地上,建有宫殿大郑宫、雍高寝、雍大寝、雍受寝。曾发掘出大型凌阴及大型朝寝宗庙建筑,宫殿区曾出土大量青铜建筑构件。1988年,中国国务院以“秦雍城遗址”之名,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城遗址以南为秦公陵园。 Category:陕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Y Category:陕西城池遗址 Category:宝鸡考古遗址 Category:宝鸡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凤翔县.

新!!: 秦国和雍城 · 查看更多 »

雍国 (楚汉战争)

雍国,中国楚汉之际的封国。 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将秦国一分为四,刘邦为汉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章邯为雍王,都城在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前205年六月,汉灭雍国,雍国为陇西郡、北地郡、中地郡(右扶风)。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陕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6年建立 Category:前205年废除.

新!!: 秦国和雍国 (楚汉战争) · 查看更多 »

離騷

《離騷》,中國戰國時代辭賦,作者楚國貴族屈原,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全長2477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小人誹謗中傷,抒發被君王疏遠的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詩人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抒發诗人死守善道,孤芳自賞,遺世獨立之情,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手法,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彰顯其君子形象。《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新!!: 秦国和離騷 · 查看更多 »

老子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华夏族,生于中夏东周末的某诸侯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李聃的學説後被庄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記载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人物,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李聃被尊为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追认李聃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新!!: 秦国和老子 · 查看更多 »

逢泽之会

逢泽之会,战国时期前344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觐周王的盟会。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打秦国。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麻痹魏王,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秦孝公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国、卫国、邹国、鲁国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 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天子周显王。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战国策·卷十二·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矣。’秦王许诺。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王说于卫鞅之言也,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两年后,爆发马陵之战。.

新!!: 秦国和逢泽之会 · 查看更多 »

連橫 (外交策略)

連橫,或連衡,為東周戰國時代以張儀為首的縱橫家向秦國所提出的一種外交策略,指秦國聯合一些弱國進攻其他弱國,以破解當時公孫衍及蘇秦向六國(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所提出的合縱。.

新!!: 秦国和連橫 (外交策略) · 查看更多 »

虞卿

虞卿,名信,卿为官职,中國東周戰國時期人物,曾任趙國宰相。著书八篇,即《虞氏春秋》。 遊說趙孝成王成功,成為上卿。長平會戰時,建議趙王出使楚魏,說秦國顧慮,但趙王用樓昌的建議,派使者到秦國求和,結果求和不成,楚魏又不肯援手,趙國在長平大敗。秦軍撤退,虞卿建議不要再割地給秦國,因秦軍已疲,不應把秦國無力搶奪的土地送給她,但樓緩則極力建議趙國割地;虞卿則指出樓緩的說法,根本已經是秦國的說客了,最後趙王相信虞卿建議,把「六國城」割給齊國,秦國得知,亦馬上派使者到趙國講和。 后因魏國宰相魏齐早年得罪過秦国宰相范且,被秦王追索,逃到赵国,赵王想把他抓起来献给秦国,虞卿與魏齐友好,于是解除相印,与魏齐一同去往魏国,想透过信陵君逃往楚国,但没有成功,魏齐自剄于大梁。.

新!!: 秦国和虞卿 · 查看更多 »

虎符

虎符是源於中国的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後來傳至朝鮮、越南。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由中央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虎符专事专用,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应的虎符。成語竊符救趙的符,意思等同是虎符。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一般为铜质,也有银质金质甚至玉质的虎符。虎符骑缝两侧的铭文以右为尊。隋朝时兵符改为麟符。唐朝因为祖先名为李虎的缘故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又改用龟符,甚至牛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但同时也使用金牌,如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元朝用虎头牌,后世遂沿用为铜牌。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白起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转而命令驻军观望。信陵君魏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宠姬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一枚从1967年西安南郊杜城村西出土的秦杜虎符,据考是前337年至前325年秦惠文君时期的战国文物,为中国目前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虎符,称为秦错金杜虎符,此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作猛虎疾奔状。此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竖为9行,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会符,行。”表明50人以上的用兵需要验虎符才可以行动,但遇到烽火燃起的紧急军情,可以不受此限制。这一虎符上的小篆文字证明,在李斯作小篆之前,秦国的小篆文字就已经成熟定型了。 山东省临城亦曾出土一枚秦代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其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因此命名为阳陵虎符,此符因为年岁已久,对合之处已经锈蚀,已不能分开。由于其上已经出现了皇帝的字样,因此可以考证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称皇帝之后到秦王子婴退皇帝位而称王之前的这一时期的物品。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宽2.5厘米,虎作趴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错银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此符于1998年广州拍卖会上以2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购得。 在陕西省凤翔县也曾出土一枚纯金虎符,高2.3厘米,重35.6克,作卧虎状,虎形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饰以雕刻,但没有铭文,目前只能根据形制判断其为战国时期秦国文物,但无法确定年代,可能是尚未使用的一枚虎符。.

新!!: 秦国和虎符 · 查看更多 »

虎符传奇

,原名《如姬》,是一部2012年首播的中国大陆历史题材古装传奇剧。该剧由美亚长城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著名导演郭宝昌执导,并由杨幂、冯绍峰、唐一菲等人领衔主演。全剧以战国后期为背景,讲述了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于秦国后,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在魏安僖王宠姬如姬的帮助下窃符救赵,率领联军击溃秦军,拯救赵国的故事。 该剧于2010年11月1日在河北涿州影视城正式开机拍摄,次年1月4日关机杀青。2012年2月7日,本剧在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全国首播,同年12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CCTV-8)黄金档上星播出。.

新!!: 秦国和虎符传奇 · 查看更多 »

虢国

虢国可以指:.

新!!: 秦国和虢国 · 查看更多 »

陰晉之戰

晉之戰發生於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以少勝多擊敗秦軍的著名戰爭。.

新!!: 秦国和陰晉之戰 · 查看更多 »

陳餘

陳餘(),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秦末漢初代王兼趙國太傅,井陘之戰失敗,被劉邦殺死。.

新!!: 秦国和陳餘 · 查看更多 »

陸渾

渾,又稱陸渾之戎、賁渾戎,古代部落,被歸類為戎。在春秋時,在秦國活動,後其領土遷至河南一帶,成為晉國附庸。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被晉國消滅,其部落成員分散在楚國及河南,之後消失。.

新!!: 秦国和陸渾 · 查看更多 »

陈完

陳完(前706年 - ?)媯姓,陈氏,陳與田古音相近,入齊國後,又改为田完,為陳厲公之子,歸附齊國,為大夫,諡敬仲,是田齊的始祖及田姓得姓始祖。.

新!!: 秦国和陈完 · 查看更多 »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新!!: 秦国和陈国 · 查看更多 »

陈国公主 (宋仁宗)

陳國公主(),本名不詳,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第九皇女,母淑妃董氏。 嘉祐四年(1059年)四月二十五日誕生,嘉祐五年(1060年)五月册封福安公主。嘉祐八年(1063年)五月,仁宗的养子宋英宗即位,加封这位妹妹为康國長公主。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加封姑姑为鄭國大長公主。閏三月薨逝,追封秦國大長公主。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她为陳國大長公主。后改公主为帝姬,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莊齊大長帝姬。.

新!!: 秦国和陈国公主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陈轸 (战国时期纵横家)

轸,战国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纵横家。 曾游说入秦国,受秦惠文王礼待,与张仪相互爭寵。张仪任相,他離開秦国,至楚国擔任令尹。在途中,他游说魏国犀首北连燕国、赵国,胁齐国为联盟,共制强秦。后韩国、魏国相争,他又献策秦惠文王,坐视两败俱伤,以便乘机取利。以功被楚怀王封为颍川侯。前313年楚怀王為张仪所騙,罢黜陈轸和屈原,改任张仪为令尹,從此楚国勢衰。最後陈轸改去齊國發展,齐宣王以迎接鲁侯的规格迎接陈轸。曹丕盛赞陈轸:“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陳軫善於以講故事的方式遊說,有一些膾炙人口的成語,是從陳軫遊說中而來的,例如如畫蛇添足、卞莊刺虎、計賺兩虎。有子陈应。.

新!!: 秦国和陈轸 (战国时期纵横家) · 查看更多 »

陘城之戰

城之戰發生於前264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韓國的一場戰爭。 魏國人范雎因受魏國相國魏齊迫害而逃往秦國。到了秦國,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進言,針對穰侯魏冉屢次帶領秦軍跨越韓、魏兩國進攻齊國,勞師動眾卻又收穫很小的缺點,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並用的辦法親近魏、韓兩國,威脅楚、趙兩國,迫使齊國恐懼後主動依附秦國,待齊國依附後,然後再向臨近秦國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拓展土地。秦昭襄王採納范雎的建議,對臨近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東北),接連攻拔韓國陘城等九座城邑,斬殺韓軍五萬,此戰是為陘城之戰。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軍封鎖了南陽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韓國野王,切斷了上黨郡同韓國本土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只好向趙國投降,引發秦、趙兩國之間著名的長平之戰。.

新!!: 秦国和陘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陇右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稱隴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新!!: 秦国和陇右 · 查看更多 »

陕西历史

陕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汉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陕西地区最早为漢地雍州之城。 西安,咸阳一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曾是11个王朝的首都或(京畿属地),其中秦汉隋唐,四个为对中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统一王朝,历史文物方迹遍布全地。.

新!!: 秦国和陕西历史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秦国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抚顺市

抚顺市,清代及满洲国时期亦称抚西(满语:fusi hecen)。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初期,曾非正式更名为雷锋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距离省会沈阳最近的城市,辖三县、四区,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曾被誉为“煤都”。目前抚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工业为支柱,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实力相对雄厚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5年2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和辽宁省住建厅专家、学者组成的部省联合审查工作组对《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纲要》进行审查,时任抚顺市市长栾庆伟在审查会议上发表的致辞中将抚顺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以石化、装备为主导的国家产业基地,辽吉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山水生态、工业遗产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

新!!: 秦国和抚顺市 · 查看更多 »

暴鳶

暴鳶(?-?),戰國時期韓國將領。.

新!!: 秦国和暴鳶 · 查看更多 »

柳下惠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表字禽、一字季,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代。“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因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柳下惠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莊子《南華經》中,率領九千盜匪,橫行於各諸侯國的大盜盜跖,即柳下惠之弟。.

新!!: 秦国和柳下惠 · 查看更多 »

束姓

束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5位。在现代它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束姓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秦国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杞姓

杞姓是中文姓氏之一,现行较罕见姓氏。.

新!!: 秦国和杞姓 · 查看更多 »

李信

李信,字有成,生卒年不详,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著名將軍,幫助秦王政消滅六國。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為漢飛將軍李廣的五世始祖。.

新!!: 秦国和李信 · 查看更多 »

李冰传奇

《李冰传奇》,中国大陆的古装剧,导演沈燕林,主演刘奕君、王力可、鲍国安、王姬、马德钟。2011年7月杀青,2015年11月19日韩国CHING首播。.

新!!: 秦国和李冰传奇 · 查看更多 »

李牧

李牧(),,战国後期军事家,赵国名将,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大破匈奴。在肥之战、番吾之战两次击败秦国,受封武安君,但最终被赵幽缪王杀害。而关于李牧的死因,史料记载也多有不同。李牧死后仅三个月,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被秦军攻破,赵幽缪王成为阶下之囚。.

新!!: 秦国和李牧 · 查看更多 »

李斯

李斯()。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併寫於《李斯列傳》,或說其字通古。 李斯,早年为上蔡郡的小吏,负责掌管文书,后和韓非师从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來都成為诸子百家中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李斯学成后进入秦国,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文信侯很赏识李斯,任他做郎官。后劝说秦王政攻灭东方六国,被任命为长史。秦王政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命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国水工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至廷尉。在秦滅六國之戰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尊秦王政称号为皇帝。李斯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又主张焚毁民间所收藏诸子百家之书。李斯还参与了秦朝诸多制度建设,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身,与赵高陷害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后被赵高所害,诛灭三族。.

新!!: 秦国和李斯 · 查看更多 »

東周武公

東周武公,姓姬,原名不詳,是战国时期東周国的君主之一,為東周第三任君主,承襲東周昭文君擔任東周君主。 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楚国想联合齐国、韩国共同进攻秦国,顺便灭掉周朝。周赧王派东周武公对楚国任令尹职的昭子说:“周朝不可图。”劝说楚国放弃原先的计划。.

新!!: 秦国和東周武公 · 查看更多 »

杜仓

杜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史记》没有提到他,《韩非子·存韩篇》记载他的事迹。说他在作为秦国相国时,起兵报五国联军攻秦之仇,而打楚国。按时间推断,应是吕不韦之后的相国。.

新!!: 秦国和杜仓 · 查看更多 »

杜祁

杜祁(?-?)為晉文公夫人,生下公子雍。.

新!!: 秦国和杜祁 · 查看更多 »

杜淹

杜淹(),字執禮,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太宗时的宰相,杜如晦的叔父。.

新!!: 秦国和杜淹 · 查看更多 »

杜挚

杜摯,战国时期秦国政治人物。 上大夫甘龍的門生,担任職中大夫。因破魏国有功,升任左司空。秦孝公三年,商鞅成功说服秦孝公进行变法(商鞅变法),遭到秦国的保守力量甘龍、杜摯的反对。.

新!!: 秦国和杜挚 · 查看更多 »

栎阳城遗址

栎阳城遗址中国秦汉时期重要城市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地处陕西关中渭北灌区,石川河流经故城北部和中部,城址附近地面平坦,河渠纵横。.

新!!: 秦国和栎阳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桶狭間の戦い)是一場发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役。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新!!: 秦国和桶狹間之戰 · 查看更多 »

桑丘之戰

桑丘之戰是發生在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的戰役。此戰役為秦國商鞅變法以來首次與齊國正面交鋒的戰役,秦國本打算藉著勝魏解楚的威勢趁勝擴大戰果,向韓、魏二國借道攻齊以挫敗齊國,卻反被齊國打敗,於是秦國派遣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齊國賠罪。.

新!!: 秦国和桑丘之戰 · 查看更多 »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魏救赵)的战役。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城,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而後魏國與韓國結盟,合攻另一支齊軍,是為襄陵之戰,最後在楚國與秦國的介入之下,魏、齊簽署和約,孙膑釋放庞涓。.

新!!: 秦国和桂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梁姓

梁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2位,在台灣排名第43位。.

新!!: 秦国和梁姓 · 查看更多 »

梁嬴

梁嬴,晋惠公的夫人,晋怀公圉、妾母亲。其父梁国国君梁伯。 晋惠公在梁国,梁伯把女儿嫁给他。梁嬴怀孕,过了预产期。卜招父父子占卜,卜招父的儿子说:“要生一男一女。”卜招父说:“对。男的为人奴,女的为人婢。”所以男孩取名叫圉,女孩取名叫妾。圉到秦国作人质,妾在秦国作了侍女。.

新!!: 秦国和梁嬴 · 查看更多 »

梅州市

梅州(官方音译:Meizhou,传统外文[邮政式拼音]:Meichow、Kayi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處,东北部与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南部与广东省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梅州市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獲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名称由来有所争议。有说当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據清康熙《程鄉縣志》说此地为汉初将領梅绢之封邑。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而据《光绪嘉应州志》,梅州是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

新!!: 秦国和梅州市 · 查看更多 »

棠邑

棠邑,是先秦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南京市六合区,邑城位于六合区之北,是今南京市最早建立的行政区划。 周灵王元年(前571年)楚国置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前474年)属越国,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属楚国,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33年)属秦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行郡县制,置堂邑县。.

新!!: 秦国和棠邑 · 查看更多 »

楚姓

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七十六位的姓氏。 据《姓苑》、《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封颛顼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于丹阳,国号荆,后迁都于郢城,始改国号楚。战国时,楚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楚姓与熊姓、荆姓、芈姓、庄姓、严姓、屈姓等姓氏可以说是同源。 此外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所载,周平王庶子林开之裔,鲁大夫林楚之后,以祖名为氏,称楚姓。.

新!!: 秦国和楚姓 · 查看更多 »

楚威王

楚威王(?),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著名国君,被称为楚国的中兴之主。他在位期间,楚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囊括了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苏秦曾对楚威王说:“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国大軍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威王十一年而卒,子楚懷王熊槐繼位。.

新!!: 秦国和楚威王 · 查看更多 »

楚平王

楚平王,芈姓,熊氏,名弃疾,楚滅陳、蔡二国後,棄疾為陳公、蔡公,是楚靈王之弟,楚共王的幼子。後兵變推翻楚靈王、子干即位,登上王位后改名居。.

新!!: 秦国和楚平王 · 查看更多 »

楚幽王

楚幽王,名悍,楚考烈王之子,其母為李園之妹,《戰國策》說經過李園設計,幽王實為春申君之私生子。 前238年,李園設謀陷害,殺春申君,自為楚國令尹。 楚幽王三年(前235年),秦國繼攻趙國之後,命大將辛梧率四郡兵馬,聯合魏國,對楚國發起攻擊,後無功而退。 幽王十年(前228年)三月,幽王卒,同母弟熊猶代立,是為楚哀王。1930年代安徽壽縣的楚幽王墓被軍閥盜墓。.

新!!: 秦国和楚幽王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秦国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楊筠松

楊筠松,人稱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常被地理、堪輿學家視為祖師祭拜,另一位堪輿學者所奉之神為秦國的嚴君疾。.

新!!: 秦国和楊筠松 · 查看更多 »

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簡稱楚頃王或楚襄王,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生母南--鄭袖。.

新!!: 秦国和楚頃襄王 · 查看更多 »

楚辞目录

这是一部包含在《诗经》选集之一《楚辞》又叫《南方歌》《楚歌》中的章节和个人作品的列表。《楚辞》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屈原、宋玉所作,从战国时期,虽然大约一半的诗歌似乎是数个世纪后的汉朝年间所作。传统版本的《楚辞》包含17个主要章节,由公元2世纪汉顺帝侍中王逸编辑。Hawkes, David.

新!!: 秦国和楚辞目录 · 查看更多 »

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名完,芈姓,熊氏,戰國時期楚國君主,楚頃襄王之子,前262年-前238年在位,共25年。 從前272年開始在秦國做質子,前263年其父楚顷襄王病危時,其欲回國爭奪王位,但秦昭襄王以情况不明为由,不放归。后其侍人黄歇以偷梁换柱的计略骗过秦国人,使其逃归楚國并順利繼承王位。 為報答黃歇,考烈王即位後以黃歇為令尹,賜淮北地十二縣,號春申君。前258年,秦圍趙急,楚考烈王命春申君率兵救趙。 曾為了組織合眾,共謀討伐秦國,派人到周赧王處請求赧王以天下共主名義下達組建聯軍的要求,結果害得周赧王債台高築。 其後楚滅魯。前241年楚與諸侯共伐秦,無功而回,遷都壽春。 《戰國策》和《史記》說: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春申君娶趙国人李园之妹李嫣。李园妹有身孕後,獻於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即楚幽王。楚哀王是楚幽王的同母弟,楚王负刍是楚哀王的庶兄,所谓“楚考烈王無子”显然是说楚幽王出生前的情况,故楚王负刍的年龄小于楚幽王。.

新!!: 秦国和楚考烈王 · 查看更多 »

楚昭王

楚昭王(?),出土楚国文献又写作卲王 ,原名熊珍,楚平王與秦公主孟嬴之子。 楚平王為其子太子建求妻於秦國,但孟嬴甚美,於是楚平王受到費無忌的挑動,自納為妃,生子軫,即楚昭王。前516年,楚平王死,不满10岁的太子继立,改名熊轸(珍),是为昭王。.

新!!: 秦国和楚昭王 · 查看更多 »

楚文化

楚文化是西周时期在楚国形成的,以长江中游流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楚国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现今的湖北为楚文化发源地和湖南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湖南大部和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发展地区;江苏、浙江和安徽北部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另外廣西、贵州、云南、廣東等地的部分地区和韩国也受到了楚文化影响。与楚文化相对应的有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包括楚文化在內共同组成了後世中国文化的主体——汉文化。.

新!!: 秦国和楚文化 · 查看更多 »

楚懷王

楚懷王,羋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國之王,任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鄭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為人利令智昏,國事日非。最後被秦昭王所騙,監禁於秦國至死,楚人皆悲之。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前208年反秦的民變領袖陳勝敗亡後,當時反秦大將項梁(舊楚國將領项燕之子)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王,仍號「懷王」,以爭取楚人民心,史家稱為楚後懷王,項羽昇懷王為楚義帝。.

新!!: 秦国和楚懷王 · 查看更多 »

楼姓

楼是一个汉姓,為中国第269個最常见的姓。樓姓总人口为约22万人,并不列入宋朝的古典典籍《百家姓》之中。.

新!!: 秦国和楼姓 · 查看更多 »

楼缓

楼缓,战国时期纵横家,秦赵联盟的策动者。奉赵武灵王之命,出使秦国。前300年,樗里疾去世,秦昭襄王以楼缓为丞相。前299年,秦昭襄王与齐国结盟,以孟尝君为丞相。前298年,秦昭襄王罢免孟尝君,再用楼缓,孟尝君靠“鸡鸣狗盗”之徒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前295年,秦昭襄王罢免楼缓,命他舅舅魏冉为丞相。前259年,长平之战之后,楼缓到赵国劝赵孝成王投靠秦国,被虞卿和平原君阻止。.

新!!: 秦国和楼缓 · 查看更多 »

榆林市

榆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又名“驼城”。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榆林是中国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产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这里是从塞外入陕的要道,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新!!: 秦国和榆林市 · 查看更多 »

槐里县

槐里县,中国古县名,在今陝西興平境內。 周朝时称犬丘,周懿王以此为都。秦国更名废丘。汉高祖三年(前205年),废丘县更名槐里县。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在此地起黄山宫。新朝时,称槐治县。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境。西晋时为始平郡治所。北魏时,迁槐里县于今兴平市西。北周时废。南朝宋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侨置槐里县。.

新!!: 秦国和槐里县 · 查看更多 »

樗里子

樗里子(),嬴姓,名疾,又稱「樗里疾」(樗,音「出」,拼音「chū」),秦國宗室、大臣,秦孝公之子,惠文王弟,母親為韓國人。受封嚴縣,乃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及政治家,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擅長外交、軍事。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日後秦始皇打敗六國诸侯,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為丞相。 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或作褚里,今陝西渭南一帶),故被稱為樗里疾或褚里疾(《史記》作樗--子)。其後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後來他被封於蜀郡的嚴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稱嚴君,人稱嚴君疾。後人以采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又傳說能預言風水,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里先師」。.

新!!: 秦国和樗里子 · 查看更多 »

樂乘

乐乘,中国战国时代政治人物,乐毅的族人。在燕国为将。前251年,燕王喜攻打赵国,赵将廉颇大败燕军,燕国相栗腹和乐乘被俘虏,乐乘弃燕归赵。赵国封乐乘为武襄君。第二年(前250年),乐乘、廉颇为赵围燕,燕国重礼求和。五年后(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攻乐乘,乐乘离开,廉颇流亡魏国。其十六年後(前228年)秦国灭赵。.

新!!: 秦国和樂乘 · 查看更多 »

樂府

樂府為舊體詩詩體的一種,與古詩、近體詩構成古典詩歌中的三大類,原指合音樂以唱的歌詩。 由於樂府是合樂的聲詩,以後凡是可傳唱的詩,广义上都可稱為樂府。因此樂府不僅是齊言的詩,連長短句的詞、曲也被士人俗稱為樂府,如蘇軾的词集《東坡樂府》、張可久的散曲集《小山樂府》等便是。.

新!!: 秦国和樂府 · 查看更多 »

樛斿

樛斿(),名斿,一作樛游,秦國相邦,戰國中期人。 秦惠文王四年(前334年),天子周顯王送给秦惠文王文武胙。秦国新设立相邦官职,樛斿担任第1任相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张仪接替相邦职位,樛斿离任。惠文王更元三年(前322年),秦国使张仪入魏国任相国。樛斿代张仪为相,去魏国与张仪配合游说连横,劝魏国联合秦国。更元七年(前318年),乐池相秦,樛斿免相职。《相邦樛斿戈》有铭文:“四年相邦 樛斿 之造栎阳工上造间 吾”。一说嫪毐是他的后裔。.

新!!: 秦国和樛斿 · 查看更多 »

權力平衡

權力平衡(英語:Balance of power),亦譯做「均勢」、「勢力均衡」,是國際關係理論古典現實主義與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國國際關係研究文獻中的「格局」概念與此相近。此一概念可以指一種強調國家間應彼此警惕、制約的政策主張。也可以指客觀存在的,國際體系間的權力對比態勢。究竟採何定義,端視文獻脈絡而定。 另外,由於權力的行使主體非僅限於國家,組織、機構、企業、政黨體系、家族中,也可能有權力平衡的現象。例如某種產品市場或某個國家的政黨體系中,也可以出現「權力平衡」。其參與者,如公司、自然人,也可以採取權力平衡的策略以獲取各種利益。.

新!!: 秦国和權力平衡 · 查看更多 »

欒黶

欒黶(ㄧㄢˇ)(),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黶,号栾桓子。栾书之子。娶范宣子之女,生欒盈。 前575年,鄢陵之战之時,他向鲁国乞师,前573年,晋悼公继位,欒黶为公族大夫。前572年,欒黶率晋军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帮助宋国华元攻打在彭城的鱼石。前564年,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二国诸侯伐郑国。 前560年,为下军将。 前559年,他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三国诸侯伐秦国,因其弟欒鍼之死与范宣子、士鞅父子交恶。前557年,随荀偃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军。.

新!!: 秦国和欒黶 · 查看更多 »

欒書

欒書(),姬姓,欒氏,谥曰武,人称欒武子,生年不詳,晉景公、晉厲公時期人物。 祖父欒枝,父親欒盾。晉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軍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參與晉齊鞍之戰,大勝之。晉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欒書官拜中軍將,十五年(前585年),欒書率師救鄭國,迫楚國退軍,伐楚國的盟友蔡國。又擊敗秦國,屢建功勳。晉厲公指使外嬖胥童數人殺死“三郤”(郤至、郤锜、郤犨),胥童乘勢將欒書、荀偃劫持,後被厲公赦還。欒書聯合荀偃趁厲公出遊,誅胥童,將厲公囚禁,六天後,將厲公殺死,立孙周為晉悼公。欒書去世后,韓厥任中軍元帥。遺物有《欒書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栾桓子黡 栾针 孙:栾怀子.

新!!: 秦国和欒書 · 查看更多 »

步招

步招,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郤氏分支为步氏,名招。步扬的族人。 本来晋襄公死后,晋国请秦康公派军队护送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从秦国回国。晉襄公的夫人穆嬴请立年幼的晋襄公嫡长子夷皋。赵盾迎立夷皋继位,为晋灵公。前619年,赵盾发兵阻挡秦国的护送军队,自为中军将,由箕郑父留守国都,先克为中军佐;荀林父为上军将;先蔑为下军将,先都为下军佐;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戎津为车右。是为令狐之战。.

新!!: 秦国和步招 · 查看更多 »

武安君

武安君為一個封君之爵位。張守節《史記正義》:「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乃以「武」「安」民之意。武安君在春秋戰國時代,常為功臣名將所得之封號。 可以指:.

新!!: 秦国和武安君 · 查看更多 »

武安姓

武安姓為漢字複姓,源自羋姓,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受封為「武安君」,其後有人以武安為氏,奉武安君為始祖。後人簡化為武姓,現在武安姓已沒有在使用。.

新!!: 秦国和武安姓 · 查看更多 »

武安王

武安王,又稱武安尊王,是一個很常見的封號或尊稱,可以指:.

新!!: 秦国和武安王 · 查看更多 »

武庙

武庙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祭祀古代杰出军事家的庙宇。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为武庙的开端,其中供奉十一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十哲中張良為副祀。在中春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经过历代演变,武庙祭祀的人数也屡次变化,至清朝时,关羽变成武庙主神,武庙成为關帝廟。民国初年,陆海军部呈文:“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英风亮节,同炳寰区,实足代表吾民族英武壮烈之精神。”于是民国政府开始关岳合祀,设立关岳庙,主祀关羽和岳飞,另有24位历代军事家从祀。 武庙祭祀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等地。.

新!!: 秦国和武庙 · 查看更多 »

武公

武公是中國古代诸侯(君主)的諡号之一。.

新!!: 秦国和武公 · 查看更多 »

武关

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的少习山峡谷之间武关河的北岸,历史悠久,春秋时名“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南大门。 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昭襄王胁迫楚怀王割地,楚怀王不肯,被秦國扣留,老死秦国。 前206年8月,刘邦起义部队由此入关,逼近咸阳。 W Category:中国山口 Category:陕西地理.

新!!: 秦国和武关 · 查看更多 »

殽之戰

晉殽之戰,首見於《春秋左傳》,乃是秦國與晉國之間所發生的一場大戰。此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魯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鄭穆公二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晉襄公元年)。.

新!!: 秦国和殽之戰 · 查看更多 »

毛國

毛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爵位,國君為姬姓,建国者是武王的弟弟毛叔鄭,亡于秦國,属于畿内國。.

新!!: 秦国和毛國 · 查看更多 »

毛笔

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国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今也有一些科學毛筆。.

新!!: 秦国和毛笔 · 查看更多 »

毛遂

毛遂,東周戰國時期趙國邯郸人(今河北邯郸)。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战国时期著名说客。.

新!!: 秦国和毛遂 · 查看更多 »

毛束草

毛束草又名假酸漿(学名:Trichodesma calycosum)是紫草科毛束草属的植物。分布在锡金、秦国、老挝、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2,200米的地区,也分布在台灣的中南部低海拔山坡林緣、樹叢、路旁及平野地區及林下,原住民採集嫩葉生食或煮食有時也用來包裹食物,是一種日常的食用野菜,在排灣族及魯凱族中有一種傳統美食,不論外型和口感都跟漢族所吃的肉粽相似,它們稱為「abay」,abay(阿拜)是小米糕的意思,類似粽子,阿拜是各種節慶時必須製作的食物,包裹的食料主要為小米和豬肉和一般肉粽不同的是,食料先用假酸漿葉包,好外頭再以月桃葉子包裹,粽子煮熟後食用時連同假酸漿葉一起吃,據說有助於消化。.

新!!: 秦国和毛束草 · 查看更多 »

江君大神

江君大神,長江之神、龍神。在中國,河川與湖泊皆有龍神居住,而江君大神即為居住於長江的龍神。 亦有说,长江之神名叫奇相。 《广雅·释天》:“江神谓之奇相。” “庾仲雍《江记》:‘奇相,帝女也,卒为江神。’”.

新!!: 秦国和江君大神 · 查看更多 »

江姓

江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1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台灣,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新!!: 秦国和江姓 · 查看更多 »

江国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华夏族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江,又作鸿、邛、邛,音鸿,国名又作鸿国、邛国,读作红(hóng)。以鸿鸟做为图腾,卜辞有鸿的国名,以后发展成为国号。江国是江姓的主要起源地。.

新!!: 秦国和江国 · 查看更多 »

江都区

江都区(江淮官话江都话:/tɕiaŋ t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扬州市的市辖区。.

新!!: 秦国和江都区 · 查看更多 »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新!!: 秦国和江苏历史 · 查看更多 »

汧渭之会

汧渭之会,春秋时期秦国国都。在今陕西省眉县附近,秦先世都邑之一。 秦文公元年(前765年)秦文公由汧邑(今陕西陇县南)迁都回西垂(今甘肃天水西南)。秦文公三年(前763年)亲率军队七百人东伐戎狄。秦文公四年(前762年)汧渭之会(汧水和渭河交汇处)营建都城。秦宪公二年(前714年)秦宪公从汧渭之会徙居平阳。秦文公、秦宪公二代君主居住在汧渭之会,汧渭之会建都四十八年。.

新!!: 秦国和汧渭之会 · 查看更多 »

汨罗江

罗江(“汨”字為左水右日),洞庭湖滨湖区主要河流之一,因上古时芈姓罗国位于此而得名。 汨羅江發源於江西省修水县黄龍山梨樹堝,經修水县白石橋,於龍門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於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為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市屈譚(大丘湾)匯合稱“汨羅江”。干流長度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為東洞庭湖滨湖區最大河流。.

新!!: 秦国和汨罗江 · 查看更多 »

汶上县

汶上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西邻京杭大运河。.

新!!: 秦国和汶上县 · 查看更多 »

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是通過減省筆畫等方式對漢字規範字的字形所進行的改造。林玟萱.

新!!: 秦国和汉字简化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秦国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外之戰

河外之戰發生於前247年,戰國時代秦國與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之間的一場戰爭。.

新!!: 秦国和河外之戰 · 查看更多 »

河西之战 (战国)

河西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魏國與秦國為爭奪關中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地區發生的大規模戰爭,前後反復交戰數次。.

新!!: 秦国和河西之战 (战国) · 查看更多 »

河東郡 (中國)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新!!: 秦国和河東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沃姓

沃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63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秦国和沃姓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新!!: 秦国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泾县

泾县位于中國安徽省东南部,是宣城市辖下一个县。长江的支流青弋江穿越全境。面积2059平方公里,人口36万。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 泾县以特产宣纸,宣笔而闻名。 云岭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就在泾县茂林地区。.

新!!: 秦国和泾县 · 查看更多 »

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春秋戰國時期從未有一個組織或學派叫「法家」,而只是在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將韓非子、管仲等理念相似的人歸類為一派並命名「法家」。《漢书·艺文志》列为“八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周代时的诵训。亂世时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到了韓非集其大成。漢代時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其思想則成為統一天下的理論基礎。.

新!!: 秦国和法家 · 查看更多 »

法经

《法经》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法经》的原文已失传,根据后来文献记载,法经共有六篇,即盗法、贼法、囚(或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后来商鞅把法经带入秦国,在其基础上制定《秦律》。.

新!!: 秦国和法经 · 查看更多 »

法雄

法雄,字文強,扶風郿縣(今陝西眉縣)人,戰國時代田齊君主齊襄王田法章的後人。賢士法真之父,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重臣法正的曾祖父。.

新!!: 秦国和法雄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秦国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洋县

洋县(注音符號: ㄧㄤˊ ㄒㄧㄢˋ,漢語拼音: Yáng Xiàn,英語:Yang County 或 Yangxian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汉中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县政府驻地洋州镇西距汉中市56千米。按中国语言地图集该区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之汉中话类关中话,发音类似中原官话下的关中话,但同时受周边西南官话的影响,语调也趋于婉转,属汉中方言中的特殊地带。.

新!!: 秦国和洋县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秦国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新!!: 秦国和涼州 · 查看更多 »

涿郡趙氏

涿郡趙氏是一个以涿郡为郡望的士族。 趙姓是中國的大姓。根據史書的記載,趙姓的血緣祖先是上古時期的五帝之一的少昊,傳說,颛顼的孙女女修因吞了玄鳥卵而生了大业。大业的后裔造父因善於車馬,深得周穆王的賞識,又兼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亂中及時駕車帶周穆王回京,周穆王就賜造父趙城 (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 作為封邑。造父的後代子孫以封邑趙城作為趙姓。 到了春秋時期,趙、魏、韓三家共為晉國的權臣。晉國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並得到天子周威烈王認可與冊封,分別為趙國、魏國和韓國。趙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國所滅。 自從趙國亡國後,趙姓後人分為兩派:一系是代王趙嘉後人,被秦始皇封往天水郡的天水趙氏,另一系是幽繆王趙遷的後人,被秦始皇流徙至房陵的涿郡趙氏。幽繆王趙遷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後,終日鬱鬱寡歡,數年後病逝於此。伴隨遷來此處的趙國宗室及大臣和侍從都安頓於此。最後形成涿郡趙氏。西漢時,涿郡趙氏自房陵遷居涿郡中分立河間郡,蠡吾屬河間,涿郡趙氏故又稱河間趙氏。.

新!!: 秦国和涿郡趙氏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新!!: 秦国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渝中区

重庆市渝中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的一个市辖区,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驻地、重庆的政治中心。 渝中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狭长半岛形陆地上,又称为渝中半岛。渝中区面积23.71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万人。因渝中區在重慶各區中建設最早,而且長期投資最多,目前是設施最完備的區之一,各大商业商贸金融设施大多在该区设有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由于渝中区多山少地,因此区域内建筑鳞次节比、高聳如云,渝中区商用建筑平均楼层为27层,平均高度为115米,道路随地形蜿蜒穿行于高楼和绿树之间、车流擁擠,入夜灯火辉煌,五光十色,各色灯饰令人目不暇接,闻名遐迩的重庆山城夜景的主体便是渝中区,长江对岸南岸区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和虎头岩是观赏渝中半岛夜景的绝佳之地。但目前隨著重慶其他城區相對渝中的快速發展,渝中區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經被沙坪壩區所取代,而商业、贸易經濟中心的地位亦逐漸在被江北区、渝北區所取代,渝中区只成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而已。.

新!!: 秦国和渝中区 · 查看更多 »

渭南市

渭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部,因地处渭河南岸而得名。渭南市现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最东端,东望中原大地,西通古都长安,南依巍峨秦岭,北接古邑重泉,是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带,也是中原地区通往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被誉为“陕西东大门”,渭南交通发达,历来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新!!: 秦国和渭南市 · 查看更多 »

湔氐道

湔氐道(湔音尖)是古代的縣級行政區,位於今四川省松潘縣一帶。 湔氐道最早由秦國在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滅古蜀国而置。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重新設立。在晉代時,湔氐道改為湔氐縣,隸屬汶山郡。 氐是古代中國西部的一個大族,有時和羌並稱,有時被認為是羌人的一部分,稱為氐羌。在漢朝及以前,朝廷在原始部落族群地區設立的縣級行政區稱為“道”。 Category:秦朝的道 Category:汉朝的道 Category:三国的道 Category: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松潘县.

新!!: 秦国和湔氐道 · 查看更多 »

湛阪之战

湛阪之战,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晋国中军将荀偃率军在楚国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击败楚军的作战。.

新!!: 秦国和湛阪之战 · 查看更多 »

溧阳市

溧阳市是下辖的唯一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三角洲西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北倚茅山山脉,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邻近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总面积1534.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79.10万人,常住人口76.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91万人。 溧阳市地处宁杭交通走廊上,宁杭高速公路、宁杭高速铁路、104国道、芜申运河等穿境而过,是宁杭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溧阳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境内拥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拥有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知名旅游景点。.

新!!: 秦国和溧阳市 · 查看更多 »

溧陽縣

溧阳縣,中国溧阳市旧县名,即今江苏省溧阳市前身,历史上的溧阳县还包括今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的一部分。.

新!!: 秦国和溧陽縣 · 查看更多 »

滑國

滑国,周代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建國於滑(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另說河南省偃師市,有故城遗址)与郑国相邻。 公元前678年,滑国君主参加了霸主齐桓公组织的幽之会。之后,由于靠近强盛的郑国,滑国成为了郑国的与国。但这样的政策也有过改变。公元前640年,郑国因为滑国的背叛而攻入滑国都邑。于是滑国人服从郑国,但郑国军队回国后,滑国再一次倒向卫国。因此公元前636年,郑国再一次讨伐滑国。周襄王为滑国求情。触发周王室和郑文公的矛盾,导致周郑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627年,秦国东征郑国的军队灭亡滑国,撤军回国,途中为晋国军队全歼,是为秦晋殽之战。秦国虽灭滑国,却无法占领其土地。滑国土地之后由晋国所有。《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晋人语:“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武、献以下,兼国多矣。”可证此处所论姬姓滑国,最终为晋国所取。.

新!!: 秦国和滑國 · 查看更多 »

滇国

滇國(前277年——115年),由莊蹻建立,是位於中國西南邊疆地區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族群是古代濮人的一支,一般稱為滇人。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于戰國中期而消失于東漢中期。通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在滇中及滇東北地區發現的四十多個滇文化遺址勾畫出古滇國的疆域輪廓:東至陸良、瀘西一線,西至安寧、易門一帶,北到昭通、會澤之地,南達元江、新平、個舊之境,南北長約四五百公里,東西寬約兩百餘公里。.

新!!: 秦国和滇国 · 查看更多 »

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是於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发生于戈壁沙漠以北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汉朝军队在此役中对匈奴的心脏地带发起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卫青与霍去病的率领下,西汉军队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汉书》,卷006,卷055,卷094上。《资治通鉴》,卷019.

新!!: 秦国和漠北之战 · 查看更多 »

漕运

漕运,指中国历史上从内陆河流和海路运送官粮到朝廷和运送军粮到军区的系统,包括开发运河、制造船只、征收官粮及军粮等。.

新!!: 秦国和漕运 · 查看更多 »

澣婦

澣婦,中国春秋時代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妻子。 百里奚贫贱时和妻子离散,后来做了秦国的上卿。一天,堂上奏乐,家中雇佣的洗衣(澣)的妇人,表示自己会唱,抚琴而唱道:百里奚问她,知道是自己的老妻,于是重新为夫妇。.

新!!: 秦国和澣婦 · 查看更多 »

濟西之戰

濟西之戰發生於前284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秦、趙、韓、魏五國聯軍及被策反的楚軍共同攻打齊國的一場戰爭。.

新!!: 秦国和濟西之戰 · 查看更多 »

朐衍国

朐衍国,古国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一带。本春秋时西戎建,后为秦国所灭。 春秋时西戎建朐衍国,活动于今陕西、宁夏、内蒙古交界一带,为西戎八国之一。秦穆公得到由余,西戎八国臣服于秦国,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年),秦惠文王游北河(河套西南)至其地时,朐衍族献五足牛于秦王。后西迁。有学者认为战国时的居繇,西汉时居延、车延,为其后裔。西汉以该部所在地置朐衍县(在今宁夏东部),属北地郡。又史载西晋盐州(治今陕西定边)为古代朐衍戎活动地区。.

新!!: 秦国和朐衍国 · 查看更多 »

朝那县 (秦国)

朝那縣是中国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古城镇。 最早于公元前272年设立,当时秦国灭义渠国,在此设立朝那县,属于北地郡。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废朝那县,置黄石县(宁夏彭阳沟口乡),属长城郡。 另外,《帝王世紀》作者,西晉皇甫谧是朝那县人。.

新!!: 秦国和朝那县 (秦国) · 查看更多 »

惠施

惠子, 名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 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齐和楚合縱結盟起来,对抗秦国。魏文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張儀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好友。魏文惠王死后,張儀失宠,惠施回到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 惠施的著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庄子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历物十事”。他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出世界的规律,将事物相对面夸大,否定事物本身的稳定性,不承认具体事物的特点。和公孙龙同属诡辩学中的代表人物,是合同异学说的创始人。除《庄子》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作为和言论的记载。.

新!!: 秦国和惠施 · 查看更多 »

惠文后

惠文--(),戰國時期秦国王后,秦惠文王之妻,秦武王之母。.

新!!: 秦国和惠文后 · 查看更多 »

惡來

恶来,又称为恶来革,是颛顼的后代,商朝纣王的大臣。.

新!!: 秦国和惡來 · 查看更多 »

戎胥轩

胥轩,中国商朝人物。嬴姓。伯益的后裔。中衍的曾孙。他在西戎之地,与戎人一起生活,被称为戎胥轩。他与骊山女所生的儿子为中潏。胥轩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新!!: 秦国和戎胥轩 · 查看更多 »

成蟜

成蟜,前256年—前239年,《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战国策·卷六·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作盛桥。战国末年秦国公子,秦庄襄王之子,秦王政之弟,后投降赵国被殺。.

新!!: 秦国和成蟜 · 查看更多 »

成风

成风(),风姓,鲁庄公的妾夫人,鲁僖公的母亲。 成风听说了季友出生时的卜辞,就与他结交,把儿子公子申嘱托给他。鲁闵公二年(前660年),季友立公子申为国君,即鲁僖公。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都姓风,主管太皞和济水神的祭祀,服从中原各国。鲁僖公十一年(前649年),邾国人灭亡须句,因为须句是成风的娘家,须句国君逃亡到鲁国。成风对僖公说:“尊崇明祀,保护弱小,这是周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这是周的祸患。若封了须句国的爵位,这是尊崇太皞、济水神,修明祭祀,缓解祸患。”。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冬十有一月壬寅,成风薨逝。鲁文公五年(前622年)三月辛亥,鲁国葬小君成风。鲁文公九年(前618年)冬,秦国人向死去的鲁僖公和成风赠送衣衾,是合于礼的。诸侯之间互相吊丧贺喜,虽不及时,若符合礼仪,《春秋经》就加以记载,表示不忘过去的友好。.

新!!: 秦国和成风 · 查看更多 »

成都城墙

成都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自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国蜀郡郡守张仪按首都咸阳建制修筑秦成都城墙以来,各朝代所修筑的护卫成都的城防建筑的总称。成都2300余年城址不变,市内曾发现过各朝代城墙遗址,如唐宋罗城城门遗址等。但目前通常所称的“成都城墙”一般是指尚有残存墙段可寻的明清成都府的城墙,由皇城、少城、大城三道城池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 明清成都城墙始建于洪武四年(1371年),李文忠在宋元成都城的基础上重修了府城(即大城)。而后成都城墙历经增修,其中尤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川总督福康安主导的重修最为彻底,重修后成都城墙有“冠于西南”之誉。1912年后成都少城城墙被逐步拆除。1958年成都市决议拆除城墙,大城绝大部分墙段被毁,而后1968年成都皇城又被拆除以修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目前明清成都城墙仅保存有10残段,其中以北较场及西较场墙段为最长,长度均大于200米。.

新!!: 秦国和成都城墙 · 查看更多 »

成都历史

成都市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至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新!!: 秦国和成都历史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秦国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成阳君

成阳君,名字不詳,战国人,韓國韓僖王的封君。 成阳君的封地在成阳(城阳,今河南省信陽市東北)主張聯合秦國、魏國。前290年(韓僖王六年),他和東周君一起朝見秦國。以武遂地二百里给秦國。後來后孟嘗君、魏昭王到趙國,獻給趙國相國李兌養地。建議韓國和魏國聽從秦國號令,韓王不從。後來前287年,趙國、楚國、魏國、韓國、齊國五國合縱攻打秦國,成阳君從韓國逃到齊國,最後投奔東周王室。.

新!!: 秦国和成阳君 · 查看更多 »

成肅公

成肅公,春秋时期成国诸侯,名字不详,子爵。鲁成公十三年(周简王九年,前578年),鲁成公及诸侯到王城洛邑朝见天子周简王,遂跟随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晋厉公伐秦,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桓公。这次战争即麻隧之战。成子在社坛受脤,不敬王室。刘康公批评了他,“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这段话,反映了早期的中庸思想。不久,成肃公在瑕地(今山东省兖州市)去世。.

新!!: 秦国和成肅公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秦国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戰國人物列表

本表列出曾在中國歷史戰國時代登場的人物,範圍從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至秦朝滅亡(前206年),參考多本史料,依照國別分類,並附錄記載該人物的文獻出處(君主除外),部分文獻如《史記》、《戰國策》則會作個簡稱。春秋五霸請參見春秋人物列表。.

新!!: 秦国和戰國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戰國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名著。由漢朝劉向編訂,但其原作者不詳。劉向因此書所记的多是東周後期时諸國混戰,纵横家为其君王擬定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定名为《战国策》,而該時期亦因此被史家稱為戰國時代。 《战国策》為國別體,全书按东周國、西周國、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韓国、燕国、宋国、衞國、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三十三卷,约十二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說客們言行,更包括了不少纵横家的政治策略與辯論技巧,也可說是合纵與連橫的实战演习手冊。本書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

新!!: 秦国和戰國策 · 查看更多 »

戰國歷史年表

戰國歷史年表為中国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各国君主在位年代的列表。.

新!!: 秦国和戰國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戰國戰役列表

由於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發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戰役,如五國聯軍攻齊之戰、阏与之战、長平之戰等等,以下為西元前4世紀至前3世紀的戰事,由魏秦河西之戰至秦滅齊統一中國為止。.

新!!: 秦国和戰國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战俘

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稱俘虜,與人質的性質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簽訂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又稱《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各国不得虐待战俘,但有時軍方希望從戰俘口中得到最新的戰況,或敵營的下落,因此對戰俘施以重刑,甚至為減少糧食的消耗,而殺害戰俘,也常有因為人力不足,待與較好的軍醫戰俘可能被派往醫院長時間勞動,身強體壯的則被派往礦場、農田當作苦力的情況;通常只有战场上才会出现战俘一词,在后方抓到的应被称为间谍或特务,要依法律进行处罚。.

新!!: 秦国和战俘 · 查看更多 »

战国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戰國時期无数次兼併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從數百减少到數十。到战国後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秦、楚、齊(田齊)、韩、赵、魏,合称为“战国七雄”。常与春秋五霸并称。 除战国七雄外,小國尚有宋、衛、東周、中山、魯、滕、鄒、費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惟中山與他國互王,《戰國策》載其國之策,宋国也在战国后期称王,有一定的实力(宋襄公一說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齊國國力最強。三晉之中,韓最弱小,魏都大梁最壯觀,趙國多名將。楚才晉用為知名典故。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东六國”。前230年,秦灭韩,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序幕。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公元前221年,秦軍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新!!: 秦国和战国七雄 · 查看更多 »

战国四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時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

新!!: 秦国和战国四名将 · 查看更多 »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公子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

新!!: 秦国和战国四公子 · 查看更多 »

我家是戰國

《我家是戰國》,2016年八大電視八點檔。由謝祖武、Melody、柯淑勤、楊蕎安、海裕芬、林若亞、郭鑫、花花、張兆志、夏語心、NueNue領銜主演。 本劇於2015年10月26日開鏡,場景有四分之三於棚內拍攝,2016年2月24日舉行殺青宴,本劇於3月24日上檔。.

新!!: 秦国和我家是戰國 · 查看更多 »

春平侯

春平侯为赵孝成王之子,在长兄死后继立为太子。前244年,春平侯出任赵国相邦。前243年,春平侯出使秦国,被秦王政找借口扣留在秦国为人质。前240年,赵孝成王去世,春平侯欲脱身,泄钧为他游说秦国相邦吕不韦,春平侯得回赵国,此时赵偃已继立为赵悼襄王。春平侯自侄子赵幽缪王即位时起出任赵国相邦五年,并与弟媳赵悼襄后私通。春平侯去相邦后,赵国相邦由司空马继任。 Category:赵国公子 Category:赵国官员.

新!!: 秦国和春平侯 · 查看更多 »

春秋歷史年表

本表起於周平王元年,終至《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下並附錄各國國君在位年代考証。.

新!!: 秦国和春秋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春申君

春申君(),名黄歇,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人(今河南省潢川人)。楚考烈王时期官至楚国令尹,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新!!: 秦国和春申君 · 查看更多 »

昭鱼

昭鱼,或作昭献(“鱼”或“渔”,古或从虍从鱼从攴,与“献”字形相近)。字子士,战国时期楚国的令尹。 楚王的王后去世,有人劝昭鱼建议立新后。昭鱼说:“如果大王不听,不仅无效,反而得罪了未来的新后。不如送给大王一对上好的耳饰,几天后,看谁戴着,就建议大王立谁。” 田需死后,昭鱼害怕张仪、薛公孟尝君、犀首担任魏国相国。苏代为昭鱼劝说魏王,张仪首先考虑秦国、薛公首先考虑齐国、犀首首先考虑韩国,都不能首先考虑魏国,只有以太子为相国,三人认为太子不会长久为相,为了竞争相位,一定尽力辅佐魏国。魏王于是以太子为相国。 张仪出使楚国后,许诺以秦国商--之地让楚,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但张仪未履行协议,甘茂与昭鱼以收张仪相玺之机会在边境会面,试图恢复秦楚关系。 张仪由秦国入魏国为相,建议魏秦联合灭韩。史厌劝楚国令尹昭鱼兼相楚韩,建立楚韩联盟。昭献在韩国为相国,秦国出兵讨伐韩国。韩王要罢免昭献。昭献说不如提高他的地位,这让秦国认为楚国和韩国联合起来了。 前300年,昭献在阳翟,东周君想派相国与他会面。苏厉说:“原来你派相国会见楚王、韩王。现在昭献不是君王,假如昭献的君王在阳翟,你派谁去呢?”东周君就没有派相国。 冷向劝郑强,让他对秦王说楚王送回逃到楚国的几瑟,公叔让昭献和几瑟以礼相待,秦王怀疑韩国在公叔的影响下亲近楚国,秦国就可以讨伐韩国了。.

新!!: 秦国和昭鱼 · 查看更多 »

昌平君

昌平君名熊啟,前272年楚太子熊元與傅春申君黃歇入質於秦国,前271年娶秦昭襄王之女生昌平君。前263年楚太子元拋妻棄子與春申君逃亡歸楚,昌平君為華陽夫人撫養,前249年秦莊襄王立封昌平君入仕。前246年秦始皇立為御史大夫與相國呂不韋輔政,前238年昌平君與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前237年,吕不韦被罷免了相國职後,昌平君以平叛功勞繼任秦国右丞相,奉命督辦秦始皇與楚夫人大婚。前235年與左丞相顛監造銅戈,前230年與左丞相隗狀監造銅戈。 前226年,秦始皇帝武力鎮壓反秦新鄭韓民,將居住在郢陳的韓王安處死。昌平君聞王翦罷相上諫,秦始皇帝怒將昌平君罷相至郢陳(淮陽)以安撫楚民。前225年李信率兵20萬攻楚,昌平君即與楚將項燕聯合反攻郢陳。前224年,王翦領60萬兵員滅楚克楚都壽春圍郢陳,俘虜楚王負芻克郢陳與項燕撤守淮北。前223年昌平君為大將軍項燕擁立为楚王,不久被王翦、蒙武全殲於蕲縣。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徹底滅亡。 前209年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發動大澤之變,國號「張楚」,前208年陳勝被秦少府章邯打敗,被部下莊賈刺殺,楚將項梁擁立昌平君的族叔楚後懷王,楚國復國。.

新!!: 秦国和昌平君 · 查看更多 »

昌意

昌意,是黃帝的一個兒子。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為嫘祖所生,長子為玄囂,次子昌意。據載黃帝二十九年,嫘祖於若水(雅砻江)生昌意。黃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於四川若水。其後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為妻,生子高陽,即帝顓頊。後來昌意北遷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樂西北),顓頊後於黃帝崩後繼位為部落首領。.

新!!: 秦国和昌意 · 查看更多 »

浚仪县 (秦国)

浚仪县,中国古县名。 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因大梁城北的人工沟渠名为浚水或浚仪渠,故称大梁为浚仪。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浚仪县。西汉时,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属陈留郡。北朝、隋朝、唐朝为陈留郡、梁州、汴州治所。五代、北宋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治所。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名祥符县。.

新!!: 秦国和浚仪县 (秦国)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秦国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浍北之战

浍北之战,指前362年,魏国和韩赵联军的一场战役。 前363年,秦国出兵攻击魏国少梁,赵国和韩国联军出兵救援魏国。前362年,魏国大将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胜韩赵联军,生擒赵国大将乐祚。魏惠王赏他百万亩田,公叔痤推辞,说过去是吴起的教导,现在是部下巴宁、爨襄之功。于是巴宁、爨襄获赏十万亩,吴起的后代获赏二十万亩,公叔痤获赏四十万亩。秦乘魏与韩、赵战于浍水之机,以庶长国为将,再次攻击魏国少梁,击败魏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并占领繁庞。 魏国虽战胜韩、赵两国,却被秦国击败。.

新!!: 秦国和浍北之战 · 查看更多 »

海珠事变

海珠事变,又称海珠惨案,是护国战争期间于1916年发生在广东省广州海珠岛的一起政治残杀事件,护国军方面的代表遭到龙济光部下杀害。广州市志 卷一:大事纪 民国时期:民国五年(1916年).

新!!: 秦国和海珠事变 · 查看更多 »

浙江历史

今天浙江省的范围定型于明朝初期,且700年改变甚小。此前的历史有些历史时期涉及太湖地区北部和东部,如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和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政区。 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新!!: 秦国和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斯离

斯离,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官居尉,故又作尉斯离。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年),斯离与三晋、燕国军队会师讨伐齐国,破之于济西。 Category:中国历史人物.

新!!: 秦国和斯离 · 查看更多 »

新垣衍

新垣衍(),一作辛垣衍,戰國時代魏國人。.

新!!: 秦国和新垣衍 · 查看更多 »

文信圜钱

“文信”圜钱,战国时期的一种秦国货币,钱文为左读的阳文篆书“文信”二字,,形制为圆形方孔的圜钱。此钱是秦文信侯吕不韦在其封国河南城所铸,极为罕见。该钱无内外郭,背平素,孔两侧为阳文篆书“文信”二字,二字为左读,面有外向四曲纹,故又称“四曲文信”。 文信圜钱一般钱径23mm-25mm,穿宽7mm-9mm,重2.8g-3.4g。.

新!!: 秦国和文信圜钱 · 查看更多 »

旁皋

旁皋,嬴姓,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國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曾祖父,祖父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旁皋名声不显,事迹不详。.

新!!: 秦国和旁皋 · 查看更多 »

无弋爰剑

无弋爰剑,羌人领袖。秦厉公时为秦国俘获,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属于哪种戎。后来,爰剑得逃亡归故土,秦人追之急,藏在岩穴之中,得免再被俘虏。羌人说,爰剑藏穴中时,秦人焚烧洞口时,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爰剑既出,又与劓女于野相遇,遂成夫妇。劓女耻其容貌,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都逃亡入三河之间。诸羌见爰剑被焚烧不死,以为他是神,都敬畏他,推举他为豪,河湟之间五谷少,禽兽多,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他们耕田畜牧。羌人称奴为无弋,因为爰剑曾经为奴隶。其后,无弋爰剑世代为豪。.

新!!: 秦国和无弋爰剑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

日本人(にほんじん)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現在日本吸引了相當多的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當中大部分是華人與西方人,部份外國人歸化了日本國籍,也成為日本人的組成部份。.

新!!: 秦国和日本人 · 查看更多 »

旬邑县

旬邑县(旧称“栒邑”)是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是被《诗经》反复吟唱过的“古豳”之地。现全境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7万公顷;辖11镇、3个社区,共187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9万(2011年)。因其苹果享誉海内外,故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称呼。.

新!!: 秦国和旬邑县 · 查看更多 »

楊摎(摎jiu,生卒年不詳),中国战国時期末期秦国秦昭襄王的将軍。 前256年,討韓,取陽城、負黍,获得首級4万。前254年,討魏,取吴城。.

新!!: 秦国和摎 · 查看更多 »

悼太子 (秦国)

悼太子,战国时代秦国公子,秦昭襄王长子。秦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前267年,秦悼太子在魏国去世,葬于芷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安国君柱为太子。.

新!!: 秦国和悼太子 (秦国) · 查看更多 »

悼武王后

悼武王后,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王后,秦武王之妻。.

新!!: 秦国和悼武王后 · 查看更多 »

支那

支那(源自चीन,),亦作至那、脂那、摩訶支那、摩诃至那国等,與震旦同義,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經佛教經典傳入中國。古代中國有佛教徒以印度為「中國」,稱中國為「支那」。在古代,羌族稱漢人為「支那」(Tzu La)而自稱「戈拉」(Gu La),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和韓國的古代佛教文獻也有使用這個詞。 使用這個词汇稱呼中國的習慣於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在江戶時代後期,「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非正式稱呼。在明治維新之後,該用語由日本傳回中國,中國知識份子、革命黨人重新使用這個古典名詞,並且形成一種風氣。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後,日本獲得兩億兩白銀賠款及台灣與澎湖,日本人因此對中國的態度變得輕蔑,「支那」一詞也從此在日本語言中生根。在中華民國建國後,日本公文書中開始使用這個名詞稱呼中國。 從1913年到1946年間,中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廢除支那一稱,1913年10月16日,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奉中國政府訓令向日方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稱呼,改稱「中華民國」,但被日方拒絕。在《二十一條要求》交涉、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時,中方對日方堅持使用支那一詞進行抗議,亦未獲理會。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明令拒絕接受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的日本公文書。1932年後,日本在外交場合中不再使用這個名詞單冠初《民國時期中國官民反對日本對華"支那"蔑稱交涉始末》,〈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视用語,且被用於仇恨中國的演繹上。1946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國內公文書中不可使用支那名稱,有日本學者宣告這個「非常令人厭惡的名稱」已從日本語言中消失,亦有西方日裔歷史學者表示當今日本只有教育程度低的人以及積習難改的老年人繼續使用這個詞。 現今,在中國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视用語,稱呼中國人或海外華人為支那人,相當於在美國稱非洲裔美國人為黑鬼、尼哥(Nigger)或(Negro),以及在日本稱呼日本人為小日本或Jap,會被認為含有種族歧視或侮辱的意涵。.

新!!: 秦国和支那 · 查看更多 »

支那人

支那人,是近現代的一種針對華人的歧视語,为持有反华或反中立场的人士所使用蔡史君《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下的新加坡(1942-1945)》載〈怡和世纪〉(第二十四期),第90-96頁。与「Negro」类似 ,该词在历史上无冒犯成分,因二战期间在日本涵有日本對中國人的輕蔑態度而带上贬义意思,二戰後結束後,盟國最高司令部的調查指出「支那」稱謂含有貶意,當今大部分华人会被稱為支那或支那人而感到受到冒犯。 支那一词源于印度,原为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可能源于汉字“秦”或“晋”,经佛教经典传入中国。于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并在明治维新之后由日本传回中国。該詞在中國近代思想中,為討論民族性、國民性的重要概念,包括如梁啟超及嚴復等對民族性中的劣根性求改進討論。晚清知識份子在使用“支那”或“中國”一詞來稱呼國家及國民未有共識,但相当流行。中華民國建立后,中国人以“支那”一词自称的现象减少。 在甲午戰爭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為中日關係最惡劣的時期,在這段時期,支那人一詞在日本涵有日本的自我優越感及對中國人的輕蔑態度。1946年二戰後結束後,盟國最高司令部的調查指出「支那」稱謂含有貶意,要求日本政府不得在公文和公開場合使用該詞,同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國內公文書中不可使用支那一詞,有日本學者宣告這個「非常令人厭惡的名稱」已從日本語言中消失劉檸,,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3-10-28。 在印尼,由於有許多印尼人與印尼華人認為「支那」一詞是貶低異族與種族歧視的象徵,因而採用「中華(Tionghoa)」,當地部分華人團體也積極消除「支那」一詞。蘇哈托政府當政的年代,反華氣氛濃烈,「支那」一詞多被持有反華立場的人所用,後來中印關係回暖,印尼官方才恢復「中華」的稱謂廖建裕《印尼为何在此时废除“支那” 称谓?》,《联合早报》2014-03-26。 今除石原慎太郎(石原因公開使用這些名詞而被專門從事中日研究的約克大學教授傅佛國(Joshua A. Fogel) 點名批評為「麻煩製造者」)等日本右翼团体外,日本官方及民間主流已不再使用「支那」和「支那人」兩詞。日裔加拿大歷史學家若林正(Bob T. Wakabayashi,或譯若林忠志)指出,日本戰敗後有兩類日本人繼續使用此貶義詞——教育程度低的或者積習難改的老年人。.

新!!: 秦国和支那人 · 查看更多 »

改革

改革,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改良革新,改革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调整,以除舊佈新。目的是要革除现有的社会制度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相較於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现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也會影響該國的國勢,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衝突。 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且要承受內部和外部、客觀和主觀制約。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通过不断改革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據馬克思學說,历史上的改革,有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宋熙宁变法)、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还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 秦国和改革 · 查看更多 »

政治统一

政治统一是指两个或以上国家统一於一个政治实体下,在不同的场景下也可以称为“民族统一”或者“国家统一”。 统一的方式包括:.

新!!: 秦国和政治统一 · 查看更多 »

懷嬴

懷嬴,又稱辰嬴。嬴姓,秦穆公之女。嫁與晉文公,生下一子樂,《列女傳》列為節義卷。.

新!!: 秦国和懷嬴 · 查看更多 »

應國

应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小国。建立于殷商时期,甲骨文卜辞中有“应候朝商”、商王“步于应”的记载,《水经注》注引《竹书纪年》:“殷时已有应国”。当时的应国可能在山西应县一带。周朝武王克殷以后,灭了该国,建立了新的应国,该国姬姓,始封之君是周武王之子。封地在今河南平顶山应城。根据平顶山对应国墓地的考古可知,应国最初是监国,负责监视商朝的遗民。春秋中期,应国亡于楚国。战国时,成为秦国相国范睢的封地。.

新!!: 秦国和應國 · 查看更多 »

扁鹊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一名緩,号卢医、扁鹊,中國戰國時代醫師。生於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传说中東周战国時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其實「扁鵲」是他的綽號,相傳黄帝时有一個神醫名為「扁鵲」,秦越人因其醫術高超,被眾人認為是神醫,所以謂之「扁鵲」,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国都在今湖南省襄阳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国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济南市長清区)行醫,人稱「盧醫」。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脈诊断方法,开启中医学之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

新!!: 秦国和扁鹊 · 查看更多 »

扮仙

扮仙是臺灣傳統漢族戲曲文化當中相當重要的開場戲,與古典音樂的序曲有所不同(序曲原是為了等待來賓陸續就座避免先到來賓無聊),而扮仙戲在臺灣的重要性,有一句臺灣閩南語俗諺:「誤戲誤三牲」,意思是指沒有扮仙,所有的祭祀科儀都無法進行,足見扮仙戲的重要性。在諸多中國傳統劇種也有扮仙吉慶戲。.

新!!: 秦国和扮仙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秦国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曹無傷

曹無傷,是劉邦在秦末起義時手下的一名將領,官至左司馬。他是導致鴻門宴事件發生的人物之一,亦因此被劉邦處死。.

新!!: 秦国和曹無傷 · 查看更多 »

思美人

是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映像传媒有限公司于2016年联合出品的青春历史传奇电视剧,由梁振华担任总制片人、总编剧,张孝正、丁仰国执导,马可、张馨予、乔振宇、易烊千玺、梁田、刘芸、斓曦、李子峰、羅嘉良、恬妞、尹铸胜、鄔倩倩等主演,由莫言题写剧名,刘玉堂担任历史顾问。该剧以《楚辞·九章·思美人》命名,以千古名人屈原为主角,用青春浪漫的手法描述其传奇跌宕的人生以及瑰丽唯美的爱情。2016年1月開機,5月劇組殺青,7月北京特效部分拍摄全部杀青。 本剧于端午節期間,2017年4月28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

新!!: 秦国和思美人 · 查看更多 »

怀王

怀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秦国和怀王 · 查看更多 »

普米族

普米族 ()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麗江市的寧蒗、玉龙、永勝等地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2010年人口为42861人。郝時遠主編.

新!!: 秦国和普米族 · 查看更多 »

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

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除极少数普通高等学校如针对华侨的暨南大学外均须实施。.

新!!: 秦国和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 · 查看更多 »

景姓

景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3位。.

新!!: 秦国和景姓 · 查看更多 »

景翠

景翠,景氏,战国时期楚国人,一作景痤。 官至柱国,爵位执珪。前312年,楚怀王命他围攻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省禹州市东北)。秦国救韩国攻打楚国,被韩国、秦国反包围。他联合齐国,进攻秦国、魏国、韩国三国。.

新!!: 秦国和景翠 · 查看更多 »

景監

景監,生卒年不详,景氏,战国时期秦国宦官,多次向秦孝公举荐商鞅,使其得到重用。.

新!!: 秦国和景監 · 查看更多 »

景鲤

景鲤,景氏,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顷襄王即位,齐国派使者到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王问左右,景鲤力主不给,自请到秦国求救。秦国大军到达齐国西部边境,齐王只好放弃对楚国的索地要求。.

新!!: 秦国和景鲤 · 查看更多 »

景阳

景阳,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 前312年,齐国、魏国、赵国攻打燕国,楚国派景阳救援。景阳下属选择的营地,被景阳斥责。果然,第二天其地被大水淹没。楚军进攻魏国睢丘,给了宋国。三国撤兵,魏国齐国左右围攻楚军,景阳开西和门,让齐国怀疑楚国和魏国勾结。齐军撤退。魏军无法单独面对楚军,也撤退,楚军回师。前257年,秦国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

新!!: 秦国和景阳 · 查看更多 »

智姓

智姓是中文姓氏之一,智氏人口约为8.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0.0065%,在全国姓氏排名中为第392位。因智古文同知,故史书也作知氏,得姓始祖为知庄子。知氏为晋国世族,六卿之一,公元前453年被韓氏、魏氏、趙氏三家大夫合攻,敗亡,宗族被夷滅,公元前452年(秦厉共公二十五年)晋国大夫智开率其知姓邑人投奔秦国,公元前448年(秦厉共公二十九年)晋国大夫知宽率智姓邑人投奔秦国。知果为避祸改为辅氏,知徐吾则以涂为氏,其后为涂氏,知珏仍然以知为氏。.

新!!: 秦国和智姓 · 查看更多 »

智寬

智宽,中国战国时期晋国智氏的族人。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伯瑶被杀,智氏族人或被杀,或流落外国。前448年,晋大夫智宽率他的邑人逃奔秦国,秦厉共公接纳他。.

新!!: 秦国和智寬 · 查看更多 »

智开

智开,中国战国时期晋国智氏的族人。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伯瑶被杀,智氏族人或被杀,或流落外国。第二年(前452年,晋出公二十三年、秦厉共公二十五年),晋大夫智开率他的邑人逃奔秦国,秦厉共公接纳了他。.

新!!: 秦国和智开 · 查看更多 »

晉文公傳奇

《晉文公傳奇》(Chun Man Kung Chuen Ki)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1989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20集,監製蕭顯輝,主要演員有黎明、羅慧娟、郭秀雲、李中寧、黃子揚、歐陽震華等。主題曲《飛渡湮雨間》由盧東尼作曲,簡寧填詞,黎明主唱。 此劇於1980年代末攝製完成後,從未於香港電視頻道播放,只在海外發行錄影帶、DVD光碟。此劇於2009年10月在無綫收費電視經典台《我們的…黎明》系列節目每周六至日連續播映四集,2014年6月在TVB星河頻道重播。.

新!!: 秦国和晉文公傳奇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秦国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献公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佹諸,是春秋时代晋国君主,在位26年。攻灭虢國、虞國、魏國等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新!!: 秦国和晋献公 · 查看更多 »

晋襄公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晋文公之子,为偪姞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薨,赵盾摄政。 在位期間執政為:先且居、趙衰、趙盾、欒枝、胥臣、箕鄭、先都、狐射姑、陽處父、賈佗。 Category:晋国君主 Category:前621年逝世 Category:姬姓.

新!!: 秦国和晋襄公 · 查看更多 »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獻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新!!: 秦国和晋文公 · 查看更多 »

晋怀公

晋怀公(前655年?-前637年),晋国君主姓姬名圉。他母亲是梁国人。 前643年,圉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他女儿嬴氏(即懷嬴)嫁给他。 前637年,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登上宝座。他要求跟随重耳的大夫们回国,规定了期限,不按期回来的大夫将受到惩罚。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多年跟随重耳,在那个时候和他一起住在齐国。晋怀公向狐突要求叫儿子回来,狐突不愿意,所以晋怀公把他给杀了。 据《左传》,前636年二月,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怀公被迫出奔高梁,很快被即位为文公的重耳派人杀死。死時只有22歲。 《公羊传》的记载有所不同。据《公羊传》,前636年底,怀公死后重耳才篡夺了晋国。 孔子为晋文公重耳避讳篡位,并未在《春秋》正文中提及晋文公即位细节。.

新!!: 秦国和晋怀公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秦国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12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12年央視龍年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於2012年1月22日農曆除夕為慶祝龍年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於當晚20:00播出。此次春晚總導演,由哈文擔任。司儀由朱軍、李詠、董卿、畢福劍、撒貝寧、李思思擔任。.

新!!: 秦国和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查看更多 »

7

7(七)是6与8之间的自然数。.

新!!: 秦国和7 · 查看更多 »

7月29日

7月29日是阳历年的第210天(闰年是2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5天。.

新!!: 秦国和7月29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秦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