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神召会

指数 神召会

召會(The Assemblies of God),基督新教教會之一,屬五旬節派,是1901年美國五旬節復興運動後出現的教會組織。三百多位傳道人和信徒於1914年在美國阿肯色州溫泉城召開大會成立。.

61 关系: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基督教传播年表基督教在华差会古巴召会相关争议召會台北純福音教會同性恋与基督教宁波基督教密蘇里州尼克·強納斯山姆·奇德斯巴勒斯坦基督徒中国基督教新教世界展望會康希五旬節運動張靈生使徒信心會土瓜灣喬·強納斯哈佛神学院凱文·強納斯石岡區神召神學院第四次大覺醒維真神學院美国宗教真耶稣教会莎拉·佩林萨摩亚族靈恩運動馬來西亞喪葬馬紹爾群島香港基督宗教教會列表香港宗教與風俗駒込马来西亚基督教賁德新趙鏞基阿塞拜疆宗教艾維斯·普里斯萊出生地苗栗市耶稣家庭李常受武汉基督教新教江苏基督教新教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沪西礼拜堂洗禮...澳門宗教明尼阿波利斯浙江基督教新教斐濟人新教意大利教会教政體制晋源基督教堂2000年巴西人口普查2008年1月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德肋撒修女(Mater Teresia;),或--,天主教会中称加尔各答圣德肋撒修女(Sancta Teresia de Calcutta).

新!!: 神召会和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传播年表

初期的日期只是“大约”.

新!!: 神召会和基督教传播年表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在华差会

没有描述。

新!!: 神召会和基督教在华差会 · 查看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新!!: 神召会和古巴 · 查看更多 »

召会相关争议

召会相关争议,描述关于李常受系统“地方召会”相关的争议。.

新!!: 神召会和召会相关争议 · 查看更多 »

召會

召會、地方召會或主的恢复,在台灣興起的基督教新教教會之一,源自倪柝声在中國創立的地方召会運動。1949年,由李常受傳入台灣,並在此組織起召會組織。召会成員並不视自己为一宗派,主張所有耶穌基督的信徒都是召會的成員。由於台灣的地方召會以「教會聚會所」的名義向政府登記註冊,因此外界也以教會聚會所稱呼。.

新!!: 神召会和召會 · 查看更多 »

台北純福音教會

台北純福音教會,台灣基督教會之一,建立於1991年,屬於新教五旬節派神召會,是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在台灣的分支,現任主任牧師為張漢業牧師。現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473號3樓。.

新!!: 神召会和台北純福音教會 · 查看更多 »

同性恋与基督教

基督教對同性間性行為的立場,在長遠的歷史中,皆認為不合聖經的性規範,但在自由主義神學和同志神學出現後,產生不同的神學觀點。這也是二十世紀以來基督教的爭議議題之一 。 有關此議題,當代不同基督教派系的教會立場有所不同,從認為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是不合聖經的罪,到聖經容許這樣的性行為。即使同教派內,教堂或個人可能抱持多樣的觀點,也可能和教派立場相反。 在舊約聖經及新約聖經中都有提到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初期教會教父的教導認為同性性行為不合聖經規範:包括特土良(155-240)、居普良(200 – 258)、(約300年時)、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一世(349-407)等,這也是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一些新教教派,如美南浸信會、、聯合衛理公會、地方召會、真耶穌教會、神召會、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至今的立場。 到了二十世紀,于爾根·莫特曼、漢斯·昆、等神學家挑戰傳統的神學立場和對聖經的理解方式。隨著這些變化,有些人主張所謂責難同性性行為的經文,為翻譯的錯誤或脈絡的錯置,並認為相互許諾關係下的同性性行為,為聖經所容許或不禁止。這種解釋得到一些新教教派和部份舊天主教會,如美國聯合基督教會、美國聖公會、美國長老教會、、、的接受。 聖經的新約及舊約中皆有關於同性性行為的經文,爭論圍繞在聖經這些经文的詮釋上,包括是否譴責這樣的性行為或只是譴責當時特定情形下的習俗,以及這些段落是否適用於現代等等。.

新!!: 神召会和同性恋与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宁波基督教

随着1842年《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清朝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和西方传教。宁波是五口通商之中的一个城市,也是基督教新教在中国早期传教的主要基地之一,受到英美两国差会的重视。.

新!!: 神召会和宁波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密蘇里州

密蘇里州(State of Missouri)是美國第24個州,一般被劃分在中西部地區之內。州鸟是东蓝鸲,州歌“密苏里华尔兹”,州花为山楂花。.

新!!: 神召会和密蘇里州 · 查看更多 »

尼克·強納斯

尼可拉斯·傑瑞·「尼克」·強納斯(Nicholas Jerry "Nick" Jonas,)美國歌手、詞曲作家和演員,強納斯兄弟的成員。他組建了樂團Nick Jonas & The Administration,該樂團於2010年發行首張專輯。.

新!!: 神召会和尼克·強納斯 · 查看更多 »

山姆·奇德斯

山姆·奇德斯(生於1962年),美國人,生於北達科他州,知名慈善家、基督教傳教士。 早年混跡摩托车帮会,其後投入畢生精力與財產資源,致力解救南蘇丹內戰中的受害孩童。奇德斯與其妻琳恩(Lynn)創建主持東非洲天使教堂以及南蘇丹尼穆萊的兒童之村孤兒院,目前領養照料超過300名兒童。.

新!!: 神召会和山姆·奇德斯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基督徒

巴勒斯坦基督徒是源自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多是阿拉伯人。他們分屬不同的宗派,有東方正統教會、正教會(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及其他教派。 現時他们占了前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範圍內的巴勒斯坦人口的不足4%(約旦河西岸地區人口的約2%,加沙地帶人口的不足1%,以色列境內巴勒斯坦人口的接近10%)。根據英國託管時期的官方估計,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基督徒人口介乎總人口的9.5%(1922年)至7.9%(1946年)之間。時至今天,巴勒斯坦基督徒的大多數人已因為1948年和1967年的戰爭以及被約旦、埃及、以色列佔領等原因而移居至前巴勒斯坦託管地以外的地方,但是許多人仍然留在以色列、約旦及巴勒斯坦領土生活。.

新!!: 神召会和巴勒斯坦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新教

中國基督教新教是中國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大宗教之一。在中國,「基督教」一廣義上是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的總稱,狹義上專指新教。新教第一次來中國傳播是1807年,是由英國倫敦會的馬禮遜進行的。新教比天主教進入中國晚許多,但是新教的傳播發展很快,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現代教育、醫學、傳媒的發展,都可以發現新教的重要影響。 1949年之前,新教組織有的受海外傳教差會管理,有的屬於中國教徒自己設立自己管理。1949年之後,政府強制所有基督新教教會中斷與海外的關係,包括原有的中國自立教會,都服從於統一的,由政府设立的管理機構,即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未加入三自的教會都視為非法,並禁止其活動。 1966年起“文革”期間,新教跟其他宗教一樣,受到全面禁止,大多數教堂挪作他用或遭拆毀,教會活動轉入地下進行。1978年起改革開放以来,宗教活動逐步獲得解禁,教堂亦逐漸復堂。 目前海外傳教差會派遣傳教士來華傳教的方式和中國自發教會組織跨地區傳教仍然受到禁止。由於“文革”的歷史遺留以及一些人不認可中共控制的三自教會,許多信徒自組教會,稱為「家庭教會」或者「地下教會」(所谓“地下天國”)。而因為家庭教會不符合「三自」要求,一直以來都處於灰色地帶,在部分地區甚至遭到政府打壓,多個家庭教會遭到取締,信徒被拘留。對自發教會的禁止,成為一個困擾中國人權狀況的問題。.

新!!: 神召会和中国基督教新教 · 查看更多 »

世界展望會

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是一個基督教國際救援及發展機構,目前在全球約100個國家或地區工作。2004年度,在全球籌募所得的善款及物資總值多達15.47億美元,總受益人數超過1億,其中240萬人是資助兒童。世界--是世界上其中一間具規模的救災、扶貧及發展的民間機構。 世界宣明会透過開展兒童爲本區域發展項目、救災及重建、教育、醫療衛生、農林環保、孤兒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服務,以及城市事工等發展項目,協助貧窮人擺脫貧窮,達致自力更生及持續發展。 宣明会與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其他聯合國分支機構保持合作關係。.

新!!: 神召会和世界展望會 · 查看更多 »

康希

康希(Kong Hee,),生於新加坡,著名牧師,為城市豐收教會的創辦者。他的妻子為福音歌手何耀珊。.

新!!: 神召会和康希 · 查看更多 »

五旬節運動

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是20世纪初興起的基督教新教運動。他們特別强調說方言(Speaking in tongues)是要領受聖靈的首個外顯的憑據,根据《聖經》记载的公元33年的五旬節,早期基督徒接受来自天上的聖靈,很多人拥有了常人看来非同一般的能力,例如说方言、治病等。五旬節運動與後來1950年代發起的靈恩運動是很類似。.

新!!: 神召会和五旬節運動 · 查看更多 »

張靈生

張靈生 (原名張彬)是山東濰縣人,原來屬長老會執事,1909年以位長子引介他到上海使徒信心會查經,返鄉的時候受聖靈,他次年受使徒信心會浸禮,並被按立為長老。他受啟示當守安息日。 1916年蕡德新牧師為他按手。在1918年春,他到一個地方與魏保羅見面,受魏保羅按手得了能力就與他同工。 1919年正月與张巴拿巴的家庭傳道兩人按受魏保羅建議,接受面向下的洗禮。 魏保羅離世後,接任真耶穌教會總會監督。不久在晚年的時候他回到家鄉牧養與保守本地的教會。 注:美國傳教士蕡德新的使徒信心會後來改到神的教會,後來他們又改換到神召會。.

新!!: 神召会和張靈生 · 查看更多 »

使徒信心會

使徒信心會(又稱使徒信心教會;Apostolic Faith Mission)是屬於衛理派-五旬節及聖潔運動的一個世界範圍基督教組織,總部設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他們強烈不與所有獨一神格五旬節派統一和聯絡。.

新!!: 神召会和使徒信心會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新!!: 神召会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喬·強納斯

約瑟夫·亞當·「喬」·強納斯(Joseph Adam "Joe" Jonas,),為美國流行樂團強納斯兄弟的主唱。會演奏的樂器有吉他、電吉他、爵士鼓、小手鼓、鋼琴。另外,喬本人認為他的歌聲也是一種樂器。當初喬並沒有意願當歌手,而是當一個喜劇演員。2015年9月,喬成為樂團DNCE的主唱。.

新!!: 神召会和喬·強納斯 · 查看更多 »

哈佛神学院

哈佛神学院是哈佛大学的一个分校,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该校2015年6月的任务是在宗教学、宗教布道或其它公共服务上培训并教育学生。学院也为哈佛其它分校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服务。哈佛神学院是全美少数大学非宗派神学院(其它院校包括芝加哥大学神学院、耶鲁神学院、范德堡神学院和维克弗斯特神学院)。.

新!!: 神召会和哈佛神学院 · 查看更多 »

凱文·強納斯

保羅·凱文·強納斯二世(Paul Kevin Jonas II ,)是一名美國音樂家和演員。強納斯兄弟年紀最大的成員。.

新!!: 神召会和凱文·強納斯 · 查看更多 »

石岡區

石岡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shagˋ gong+ ki+),位於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置在臺中市中部偏北。西與豐原區相鄰,南與新社區銜接,東及北與東勢區以大甲溪為界,設有石岡水壩。區內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熱而濕潤,特產有鶯歌桃、椪柑、葡萄、楊桃、柿子、高接梨及柳松茸等。.

新!!: 神召会和石岡區 · 查看更多 »

神召神學院

召神學院(Ecclesia Theological Seminary),位於香港屯門屯富路22號,始創於1947年的廣州怡樂村,由加拿大神召會宣教士馬理信(J.

新!!: 神召会和神召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大覺醒

四次大觉醒是一次基督教的觉醒运动,一些学者,特别是历史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认为发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其概念有争议,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年里面在美国发生的宗教变化没有达到前三次大覺醒運動的等级。因此第四次大觉醒本身没有很广泛的被接受。 无论是否构成一次觉醒,变化确实发生了。在成员和影响力方面大大降低,而最保守的基督教宗派会员(例如美南浸信会和密苏里路德会数量上迅速的增长,在全美發展开来。宗教内部发生了很严重的神学斗争及分裂,并形成政治力量。另一类福音神学的原教旨主义的基督教派系及基督教基要主義(基要派)也在快速的增加。 近年,由於世俗主义在美國引人注目的迅速增长,不少保守基督教会发现他们在同性恋权利,堕胎及创造论等涉及道德主题上与自由派支持之壓力團體进行斗争。.

新!!: 神召会和第四次大覺醒 · 查看更多 »

維真神學院

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是一所國際性的基督教新教福音派神學教育、基督教研究機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卑詩大學校園內。維真成立於1968年,除了訓練神職人員,也為平信徒提供研究所程度的神學訓練。不棣屬任何宗派的維真,也向浸信宗、聖公宗學生提供宗派課程。現今登記的全時間和部份時間學生有600人,來自30多個宗派。大約四成七是加拿大學生,二成八美國,餘下兩成半來自世界各地四十多個國家。 香港是繼學院座落的溫哥華後,全世界第二多校友的城市,現時住在香港的畢業生約350位。因此,維真在2015年成立維真神學院香港基金會,以及在2017年成立以香港為基地的一年制靈修神學課程國度計劃(Basileia Project)。維真在東南亞也受到相當歡迎,不少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學生到維真學習。.

新!!: 神召会和維真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宗教

宗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与欧洲基督教衰落的情况不同,基督教在美国作為第一大宗教,一直佔有主流的社會地位。现在已经超过逾70%的美國人信仰基督教。 根据2014年盖洛普公司的调查,信仰基督教的美國人為70.6%、犹太教2%、伊斯兰教1%、亞伯拉罕諸教外的其他宗教為3%、无宗教/无神论/不可知论者的22.8%,未回答的3%。.

新!!: 神召会和美国宗教 · 查看更多 »

真耶稣教会

真耶穌教會(True Jesus Church),基督教教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北京,創始於1917年,早期的聖工人員領受了聖靈和全備福音的啟示,在中國的各省份傳播基督教。由於其福音工作的積極投入,該教會迅速地到擴張到亞洲及太平洋的其他區域。在1960年代初期,教會先後成立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羅斯。信徒人數大約一百五十萬人分佈於六十個國家。.

新!!: 神召会和真耶稣教会 · 查看更多 »

莎拉·佩林

莎拉·露易絲·希思·裴琳(Sarah Louise Heath Palin,),美國共和黨籍政治人物,生於愛達荷州桑德波因特,為阿拉斯加州州長(2006年—2009年),在2008年成為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肯的競選搭檔,最終失敗。2009年,裴琳宣布辭去阿拉斯加州長職務。.

新!!: 神召会和莎拉·佩林 · 查看更多 »

萨摩亚族

薩摩亞人(英文:Samoans)為薩摩亞群島上的主體民族;,屬於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與其玻里尼西亞民族有共通類似地血緣基因、語言、歷史及文化。由於殖民主義關係,薩摩亞人所居住的薩摩亞群島在政治上被一分為二,西邊是薩摩亞獨立國(舊稱西薩摩亞,1997年改現名);東邊是美屬薩摩亞。以下介紹以薩摩亞為主。薩摩亞人屬南島語系,使用薩摩亞語,因18~19世紀受過西方統治的原因,亦會使用英文。也因統治關係,信仰從原始信仰改為基督教信仰。薩摩亞人社會以「瑪泰」系統為基礎,以「戶」為基本單位,原始依靠農業、漁業等維生,再由瑪泰進行資源的再分配。除次之外,「紋身」藝術,是薩摩亞社會成年的象徵,也代表著他們的階級身分。 根據2006年估計,大約有18萬8000名左右的薩摩亞人定居在薩摩亞 ,大多數的薩摩亞族如今散居在其他國家,主要包括美國(2012年估計有18萬人),新西蘭(2001年估計11萬5000人)及澳大利亞(2006年估計3萬9992人)。.

新!!: 神召会和萨摩亚族 · 查看更多 »

靈恩運動

恩運動 (Charismatic Movement) 的中文名詞由中國教會的神學家賈玉銘提出,指出當時在中國山東十分風行的基督教運動,分舊靈恩運動和新靈恩運動。舊靈恩運動約在20世纪初,差不多與五旬節運動同時或稍晚些,新靈恩運動約在1960年代開始。 基督教歷史上,發生在第二世紀中期大公教會內的靈恩復興,稱為孟他努主義,有人視為教會的一種復興運動,也有人認為是分裂教會的異端。一般學者將二十世紀全球的靈恩運動分成三波。第一波發生在二十世紀初(或十九世紀末);第二波發生在二十世紀中葉;第三波是1980年代發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納海姆。各「波」準確的發生日期、地點,甚至與之有關的人物,學者均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英國聖經釋經家大卫·鲍森於1993 年出版《第四波》一書 (Fourth Wave: Charismatics and Evangelicals - Are We Ready to Come Together?),提倡靈恩派與福音派的合一,可能定義為新一波的靈恩運動。 目前靈恩基督徒有5億2300萬,估計到2025年至少會達到8億3000萬。截至2011年的統計:靈恩基督徒最多的是分佈在拉丁美洲〔1億6000萬〕、非洲〔1億3000萬〕,和亞洲〔1億3000萬〕,天主教中的靈恩更新運動的人數約有1億2000萬,約占天主教的百分之十。.

新!!: 神召会和靈恩運動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喪葬

來西亞是個多元文化國家,主要族裔有馬來族、華族和印度族,還有卡達山族、巴瑤族、、伊班族、比達友族和等逾214個族群和次族群,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錫克教、巴哈伊教和其他新興宗教。 各個民族和宗教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宗教思想和信仰價值觀,使馬來西亞的喪葬文化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面貌。 馬來西亞喪葬文化趨向於「速葬」、「薄葬」和「簡葬」,以穆斯林葬禮來說,遵照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誨:「早晨死了,不可停放過午;黃昏死了,不可過夜」,遺體均在24小時之內下葬;禮俗相對較爲繁瑣的華人葬禮,如非有特殊緣故,停柩也不超過3-5天,許多傳統習俗均已簡化,或隨著時代而消失。 儘管馬來西亞人口的族群、文化和宗教組成各異,但在喪葬實務上都有相同的特性:.

新!!: 神召会和馬來西亞喪葬 · 查看更多 »

馬紹爾群島

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正式名称为马绍尔群岛共和国(Aolepān Aorōkin M̧ajeļ),是位於北太平洋的島國。马绍尔群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土地面積为181平方公里,人口为68,480人,分散定居在由1,156个岛屿组成的34个珊瑚环礁上。与之在海上相邻的地区分别是北部的威克島,南部的諾魯,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东南部的基里巴斯。人口最多的环礁为馬久羅,亦为马绍尔群岛的首都。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密克罗尼西亚人陆续到马绍尔群岛定居,他们借助由木棒编织的浮网在岛屿间航行。欧洲人在16世纪20年代发现马绍尔群岛,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萨拉萨尔于1526年8月在海上看到这一环礁。随后其他西班牙和英国探险家也陆续发现了这一岛屿。马绍尔群岛的名称源于英国探险家约翰·马绍尔。1874年,马绍尔群岛成为了西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1884年这些岛屿被出售给德国,并在1885年成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并于1919年由國際聯盟将其正式移交日本,马绍尔群岛因此受日本南洋廳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中占领了该群岛。战后,马绍尔群岛与其他的太平洋群岛一同受美国治理的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管辖。1979年马绍尔群岛实现自治,并于1986年和美国签署《自由联合协定》而获得独立主权。 马绍尔群岛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并与美国达成自由联合关系。美国提供马绍尔群岛的国防、资金和社会服务。由于岛上天然资源并不丰富,马绍尔群岛的经济依赖于服务业以及部分渔业和农业。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的援助。马绍尔群岛采用美元作为货币。马绍尔群岛的大多数公民具有马绍尔血统,小部分移民来自菲律宾及其他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的两种官方语言是马绍尔语和英语。几乎全体国民信仰宗教,约四分之三的国民加入联合基督教会 - 马绍尔群岛公理会(UCCCMI)或神召会。.

新!!: 神召会和馬紹爾群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基督宗教教會列表

以下是香港的基督教教派及其屬下教會列表:.

新!!: 神召会和香港基督宗教教會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宗教與風俗

香港宗教與風俗相當多元化。根據《香港基本法》第32和141條,以及香港法例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信仰及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例保障。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香港和諧並存,其中有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香港大約有43%的人口信仰某种宗教。兩种最主要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二者的儀式常在同一座廟宇中進行。据一位和主要宗教派別有聯繫的當地學者估計,香港約有200萬名佛教徒和道教徒、48萬名基督教新教徒、38萬名羅馬天主教徒、約2萬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教徒、30萬穆斯林、10萬印度教徒、2000-3000名錫克教徒以及3000-4000名猶太教徒。許多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外,也興辦學校、提供衞生福利設施等。.

新!!: 神召会和香港宗教與風俗 · 查看更多 »

駒込

駒込()是東京都豐島區的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駒込一丁目至駒込七丁目。郵遞區號為170-0003(管區)。.

新!!: 神召会和駒込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基督教

来西亚基督教是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的总称,是馬來西亞五大宗教谘询理事会成员之一。信徒占馬來西亞总人口9.2%(2010年人口普查),73.2%的信徒聚居在东马,26.8%信徒則聚居在西马半岛。 马来西亚主要基督宗派,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浸信会、卫理会、神召会、弟兄会,独立教会等等。新教最多的宗派信徒是卫理会,其次是长老会。.

新!!: 神召会和马来西亚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賁德新

賁德新(Bernt Berntsen,),挪威-美國基督教(新教)來華傳教士,中國使徒信心會創辦人 R. G. Tiedemann,, 頁121。賁德新在華二十九年(1904年-1933年)。他創立的差會(信心會)後來在1914年歸屬神召會 ,,並在中國帶領張靈生和魏保羅等等人歸信基督教之五旬節派系,在直隶省(今河北省)的大名府、正定府(今正定县)以及北平(在今北京市)成立了多所傳教站(mission station) 。賁德新以他對中國文化的敏銳,對傳教的熱忱而聞名。在他領導下,使徒信心會成為一個非宗派差會,不同國籍的個人吸納成員 。賁德新對於真耶穌教會早期工人的影響力不小,也可說是早期五旬節運動傳入中國的傳教士起源者(Missionary Progenitor)之一。.

新!!: 神召会和賁德新 · 查看更多 »

趙鏞基

趙鏞基(조용기,)是大韓民國基督教新教的牧師,他創立了韓國的独立教会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現時仍然是教會的負責人。该教会已经拥有50万信徒。.

新!!: 神召会和趙鏞基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宗教

阿塞拜疆絕大多數是穆斯林。估計為穆斯林的人口有幾個統計數據:96.9%(CIA) ,93.4%(Berkley 中心,2012),99.2%(皮尤研究中心,2009)。阿塞拜疆大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根據Berkley中心統計,2012年大約有85%穆斯林是什葉派);少數是遜尼派穆斯林(15%),傳統意義上的分歧未明確界定。 大多數什葉派穆斯林都是賈法里學派,在數十年的蘇聯無神論政策之後,宗教信仰在阿塞拜疆變成有名無實的,而穆斯林的身分往往更多基於文化和種族而不是宗教來表明。傳統上,巴庫和連科蘭地區周圍的鄉村被認為是什葉派的居多的地區。在阿塞拜疆北部鄰近達吉斯坦的地區較多遜尼派穆斯林。其餘人口信仰其他宗教或無宗教,雖然他們沒有正式表態。其他的宗教信仰在阿塞拜疆有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俄羅斯正教會和其他各種基督信仰教派。如同所有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阿塞拜疆是一個世俗國家,“ 憲法”第四十八條確保了宗教信仰的自由,能選擇任何信仰或無任何宗教信仰,並表達自己對宗教的看法。.

新!!: 神召会和阿塞拜疆宗教 · 查看更多 »

艾維斯·普里斯萊出生地

艾維斯·普里斯萊的出生地是一所為了維護美國音樂家艾維斯·普里斯萊的出生地,位於密西西比州圖珀洛市(艾維斯·普里斯萊道306號)所修建的歷史性博物館,也在上。 該博物館包含艾維斯·普里斯萊出生時的家、一座博物館、小教堂以及一所普里斯萊家族所參拜神召會教堂建築。葛萊蒂絲和弗農一段日子的財物經濟境況不佳,在他只有很年輕的時候,因為財物需求迫使他們不得不搬出盒式住房。葛萊蒂絲和弗農在密西西比州居住的十三年期間,在圖珀洛找了很多份工作及搬了很多次的家。 1936年4月5日,一股F5級的龍捲風在市外八英里處受到侵襲,由於他們的房子並沒有被摧毀,當時十五個月大的艾維斯和他的母親葛萊蒂絲得以倖存。而他的父親弗農當時適逢在外地找工作。.

新!!: 神召会和艾維斯·普里斯萊出生地 · 查看更多 »

苗栗市

苗栗市(臺灣客家語四縣腔:meuˇ lid sii),位於台灣西北部,約在苗栗縣的中間偏西北處,為全縣政治中心。北以後龍溪與後龍鎮為界,東隔後龍溪與頭屋鄉、公館鄉相望,南鄰西湖鄉、銅鑼鄉。行政區輪廓像倒立之「香圓瓜」,北寬南窄,南北較長,總面積約37.8872平方公里。該市市名源自於平埔族原住民貓裏 社。主要河川除後龍溪外,尚有穿越西部山區的後龍溪支流南勢溪。最大住民族群為客家人(約佔87.4%左右),通行語言為四縣腔客家話及國語。 苗栗市雖為苗栗縣政治中心,但人口略呈現衰退趨勢,與苗北頭份市、竹南鎮人口成長持平有相當落差,雖人口數被頭份超越,但仍為縣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新!!: 神召会和苗栗市 · 查看更多 »

耶稣家庭

耶稣家庭是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基督教灵恩派宗教团体,特别以其基督教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团体生活模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基督教乌托邦运动。从1921年敬奠瀛(1890年-1957年)在山东省泰安的马庄创办其前身圣徒信用储蓄社起,到1952年被中國政府解散,前后共持续了30年时间,分布地域达到9个省份的127个地方,参与的信徒数以千计。.

新!!: 神召会和耶稣家庭 · 查看更多 »

李常受

李常受(Witness Lee,),是一位华人传道人,地方召会继倪柝声之后的第二位同工,出版机构水流职事站的创建者。在中国大陆时期,曾是倪柝声同工之一,在华北和上海等地工作;受倪柝声打发移居海外以后,在全球各地建立“地方召会”。 李常受接续倪氏之教训,注重基督、灵、生命、召會,强调信徒的主观经历、在生活中对基督的主观享受,为着产生召会。召会不是一个无生命的组织,而是一个生机的身体,来彰显基督‘‘A Memorial Biography of Brother Witness Lee.’‘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98.

新!!: 神召会和李常受 · 查看更多 »

武汉基督教新教

武汉是中国内陆省份中基督教新教最早传入的地点,1861年6月21日,汉口开埠的当年,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来到汉口,他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内陆省份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此后,伦敦会陆续在武汉三镇建立了一批教堂,包括武昌戈甲营44号的崇真堂,和汉口江汉路的花楼总堂,后者为湖北伦敦会的总堂,在1932年迁往模范区的云樵路(今黄石路),并定名为格非堂(今名荣光堂)。1927年,伦敦会所属教堂加入中华基督教会。 1948年以前,除了伦敦会以外,在武汉还有11个教派:圣公会,循道公会,真耶稣教会,宣道会,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瑞典行道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福音道路德会,中国基督教信义会,中国神召会,信心神召会。 循道公会与伦敦会同样渊源于英国,1863年2月21日由郭修理传入汉口,湖北教区总堂设在汉口汉正街的救世堂,并开办普爱医院,在武昌开办有博文中学。 武汉的圣公会渊源于美国,1868年,美国圣公会差会派遣韦廉臣主教和华人牧师颜永京到达武汉三镇。圣公会在武昌昙华林开设了文华书院,校内设立圣诞堂。辛亥革命之前的武汉革命小团体“日知会”,就是利用文华书院阅览室进行活动的。20世纪上半叶,几个差会联合办学的华中大学也设在这里。1902年起,汉口成为圣公会鄂湘教区的中心,主教座堂设在汉口英租界内鄱阳街圣保罗座堂。圣公会在武汉三镇设有多座教堂,包括圣安得烈堂、圣三一堂、圣救世主堂、圣米迦勒堂。 瑞典行道会于1890年传入武昌,在昙华林设立基地,然后发展到湖北省沙市、黄冈、麻城、监利等地。1918年在武昌汉阳门建立总堂生命堂。另外,该会在武昌武胜门正街(今得胜桥)兴建了真理堂。 宣道会于1893年传入武昌,在粮道街设有教堂。武昌是宣道会华中部(湖北、湖南、安徽3省)的中心,二战以后,全国委办会和《圣经报》也迁来武昌。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于1909年传入汉口。该会在汉口法租界建有警世堂(今中山大道黄兴路口),并在武昌东湖开办武汉卫生疗养院。 信义宗各教派在华中的河南、湖南等省有规模不小的传教事业,它们在汉口附近的黄陂县滠口联合设立中国唯一的信义宗神学院:滠口信义神学院,并在在汉口租界内的黎黄陂路与洞庭街交界处兴建高6层的信义公所大楼,作为传教士宿舍。不过直到1947年内战期间,才有一批河南省信徒南下武汉,设立信义会的教堂。 福音道路德会于1913年由美国传教士雅仁德传入汉口。1915年,雅仁德在武昌得胜桥兴建了人子堂。 真耶稣教会于1921年由张巴拿巴传入武汉。该会在武汉分为张巴拿巴派与魏保罗派,共有23处聚会所,大约1500名信徒。1953年,真耶稣教会全国总会由北京迁来武汉。 中国神召会于1948年由该会会长、美国教士顾培德传入,在武昌设有教堂。 信心神召会于1947年由美国女教士艾溥利、安爱德由河南驻马店传入。 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于1933年由蓝志一传入汉口,1949年前在武昌张之洞路建聚会所。该会曾举行福音游行,信徒中知识分子比重较高。 除此以外,汉口外侨在汉口胜利街设有汉口协和礼拜堂。 20世纪初,武汉的基督徒增长较快。1920年代受到“非基督教运动”的冲击,发展停滞。1942年,日军将英美传教士全体押往上海龙华集中营囚禁。1950年代,西方传教士撤出中国大陆,大部分教派参加了三自爱国运动。地方教会在加入后又宣布退出三自组织,1956年,其领袖何广涛、张光照作为“反革命分子”被捕。1958年,真耶稣教会一批领袖作为“反革命集团”遭到逮捕。1959年,武汉基督教76处教堂仅保留4座:汉口黄石路荣光堂、救世堂、武昌生命堂、汉阳福音堂,进堂礼拜人数急剧减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述4座教堂也被关闭。1980年代,基督教徒人数有所增加,汉口黄石路荣光堂和救世堂恢复开放,生命堂无法恢复,遂将武昌民主路277号原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改为武昌堂,并用作中南神学院。.

新!!: 神召会和武汉基督教新教 · 查看更多 »

江苏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在江苏的發展最早开始于19世紀中叶的清朝后期,来自英美的传教士于1843年在通商口岸上海立足后,便尝试进入苏州、南京、扬州等其他城市。到20世纪初,基督教新教在江苏经历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到拥有5万信徒。現在基督教在江苏有逐漸恢復發展,基督徒也逐漸成長。.

新!!: 神召会和江苏基督教新教 · 查看更多 »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

汝矣岛纯福音教会(여의도순복음교회)位於韓國首爾南部的政治中心、永登浦區汝矣島的汝矣洞,是一家五旬節派神召會的教會。.

新!!: 神召会和汝矣島純福音教會 · 查看更多 »

沪西礼拜堂

沪西礼拜堂是中国上海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原名沪西神召会耶稣堂,位于长宁区长宁路1465号。沪西礼拜堂是文革以后上海市区第一座进行重建的新教教堂。 沪西礼拜堂起源于1918年倪桂珍、黄佩文和神召会的瑞典女传教士克利生、安德生建立的北新泾沪西布道所。1925年起,由汤荣福担任牧师。1927年迁入周家桥三角场的租用房屋,命名为沪西神召会耶稣堂。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房屋被毁,1940年,汤荣福牧师发动信徒捐款,在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建造教堂。。 1958年9月,在献堂献庙高潮中,沪西神召会耶稣堂被保留,作为长宁区的3座联合礼拜教堂之一,凯旋路士每拿堂、北新泾耶稣堂、长宁路救恩会耶稣堂和中山北路恩基堂信徒并入该堂聚会。1960年,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锡安堂均被划入静安区,沪西神召会耶稣堂成为长宁区唯一的联合礼拜地点。。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教堂被占。1982年12月19日,教堂恢复开放,改名为沪西礼拜堂。1989年,拆除旧堂,重建可容纳千人的新堂,当年年底竣工。1990年1月15日,举行献堂礼拜。.

新!!: 神召会和沪西礼拜堂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神召会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澳門宗教

澳門宗教是指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活動的宗教,過去澳葡政府曾以天主教為官方宗教,但現時澳門並沒有官方的宗教。 澳門實行信仰自由,是尊重居民宗教信仰的權利。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三章第三十四條規定,「澳門居民有信仰的自由;澳門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開傳教和舉行、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而第三章第一百二十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不干預宗教組織的內部事務,不干預宗教組織和教徒同澳門以外地區的宗教組織和教徒保持及發展關係,不限制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沒有抵觸的宗教活動;宗教組織可依法開辦宗教院校和其他學校、醫院和福利機構以及提供其他社會服務;宗教組織開辦的學校可以繼續提供宗教教育,包括開設宗教課程;宗教組織依法享有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繼承以及接受捐獻的權利。宗教組織在財產方面的原有權益依法受到保護。」 而澳門區內宗教的種類,若與鄰近的香港比較,種類並不多。在宗教信徒的結構方面,澳門與其他華人社會相似,以華人信奉的傳統信仰和民間信仰為主,信徒以儒教、道教和佛教為最多(約佔1996年的人口統計的30.7%);由於澳門歷史的背景關係,基督宗教的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也活躍於澳門社會,並有一批信徒支持,當中也包括基督宗教的非傳統教派(約佔1996年的人口統計的8.4%)。另外,伊斯蘭教和巴哈伊教在澳門也各有為數不超過一千人的信徒。 目前,澳門區內最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的宗教是天主教会。不過,因資源所限和昔日澳葡政府對天主教的支持,其他宗教一直也在社會服務上參與不多。但隨著澳門回歸,政府對天主教的偏袒已下降了。.

新!!: 神召会和澳門宗教 · 查看更多 »

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英语:Minneapolis),又譯--、--、--、明尼波里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该州东南部亨内平县的县治。该市位于密西西比河的两岸,明尼苏达河与密西西比河汇流点以北,紧邻明尼苏达州首府圣保罗,两市合称“双子城”,一同构成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的核心。该都會區拥有約380萬居民,位列美国第14大都市区。在2014年,明尼阿波利斯城市人口估计为407,207人,是美国第46大城市和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 明尼阿波利斯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20处湖泊和湿地、密西西比河河滨,以及众多的溪流与瀑布。 明尼阿波利斯在历史上曾是世界的面粉工业之都和重要的伐木业中心,如今,该市仍然是芝加哥与西雅图之间广阔区域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明尼阿波利斯也拥有众多吸引着创作者与观众的文化机构,涉及戏剧、视觉艺术、文学和音乐各个领域,其中著名的格斯里剧院(Guthrie Theater)是纽约百老汇以外的地方剧院的先驱。该市还拥有多样化的人口,长期以来形成了通过公共社会改良规划或私人的善举来支持慈善事业的传统。明尼阿波利斯也是公共园林系统的典范,每个家庭到公园的距离都在800 米之内。 该市名称「Minneapolis」的命名者是该市第一位学校教师(schoolteacher),他将达科他语中表示水的词「mni」和希腊语表示城市的词「polis」组合成该市的名称。明尼阿波利斯的绰号是“湖城”和“面粉城”。.

新!!: 神召会和明尼阿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浙江基督教新教

浙江的基督教在中国内地具有重要的地位,杭州是中国内地会创建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一站。2005年易地重建后的崇一堂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华人基督教教堂。直到1990年代,浙江都是中国基督教徒人数最多的省,此后才为河南省超过。目前温州地区、杭州市萧山区和慈溪市是浙江省内基督教信徒最为集中的地区。省内宗教院校有浙江神学院。.

新!!: 神召会和浙江基督教新教 · 查看更多 »

斐濟人

斐濟人(Fijians)是斐濟群島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美拉尼西亞。土著斐濟人確切起源是未知的,但被認為在大約3500年前抵達斐濟西部美拉尼西亞。其後,他們陸續移動到其他周圍的島嶼,包括羅圖馬以及與其他玻里尼西亞的住民一起住在東加和薩摩亞。斐濟人主要屬澳大利亞人種及美拉尼西亞人類型,並混有玻里尼西亞類型的若干特徵;他們的外型皮膚黝黑,頭髮捲曲,頭顱較長。 截至2005年,斐濟人佔斐濟共和國人口總數超過一半。斐濟共和國其他民族包括印度人、羅圖馬人、和少數民族共同體,包括歐洲白種人、中國人、其他太平洋島民。昔日,斐濟人受Bose Levu Vakaturaga(大酋長委員會)通過的法律所治理;現在,大酋長委員會由全國14個省選出55名當地斐濟酋長所組成,該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討論斐濟國家相關事務,亦負責任命斐濟總統。.

新!!: 神召会和斐濟人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神召会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神召会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教会

教会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组织(個別性的教會)。一般人常將教會與“教堂”(指的是教会建築)混為一談,因为教会的组成並不需要固定建築。 教會是由一群與耶穌基督有生命連結的基督徒,並以耶穌基督為磐石和房角石,且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立真理的根基上,聚集連結而成的生命見證體。.

新!!: 神召会和教会 · 查看更多 »

教政體制

教政體制(即教會體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內實行的組織原則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據其對《新約》中記載有關基督教會組織的解釋或其教會的性質和職能而製定。一般大體分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一些教派實行混合性的制度。.

新!!: 神召会和教政體制 · 查看更多 »

晋源基督教堂

晋源基督教堂为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明太原县城南街朱家巷、原财神庙南侧的一座前神召会教堂,最初由美国牧师聂尔德主持建造于1914年,原有前、中、后3个院落,共房屋32间,现存前院临街礼拜堂和门楼。礼拜堂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临街有砖雕“神召会”扇形匾额及对联“耶稣是神的儿子,耶稣是世界的光”,2009年列入太原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后院原为栽花、种菜、养蜂之处,2010年在院内修筑新堂。.

新!!: 神召会和晋源基督教堂 · 查看更多 »

2000年巴西人口普查

2000年巴西人口普查是巴西自1872年的第11次人口普查,由巴西國立地理與統計局(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ística)在2000年7月31日至8月1日進行調查。普查結果顯示巴西總人口為169,799,170人,為世界第5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與印度尼西亞)。.

新!!: 神召会和2000年巴西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2008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神召会和2008年1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神召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