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疏勒

指数 疏勒

#重定向 疏勒国.

140 关系: 南北朝卑示闭练史国后汉书塔巴里斯坦娑葛安国安国 (疏勒)安西四镇尼牙孜·阿西木尔微特勒尉头尉迟输罗岑参丝绸之路中华朝贡体系中外交通史地名中国首都东喀喇汗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乙毗射匮可汗于田县于阗库车县建 (龟兹王)張騫張松枝休循依耐往五天竺国传忠 (疏勒王)北史喀什市喀什噶尔河喀什噶爾道喀什武斗喀什戰役 (1934年)喀什战役 (1933年)和加尼牙孜和得哲德沙尔汗国唐太宗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唐休璟唐滅东、西突厥之戰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军就兜题前129年...前1世纪前2世纪前3世纪勃律倭美岱类赞石头城遗址王孝傑班超碎葉城禄东赞穆罕默德·伊敏粟特维吾尔族羁縻疏勒县疏勒乐白叶护白诃黎布失毕白苏尼咥白明达芒松芒赞隋书隋朝莫贺达干遗腹裴夷健裴姓裴安定裴国良裴神符裴绰 (疏勒)裴阿摩支西域西戎校尉高仙芝魏书魏略身毒 (龟兹王)齐黎龟兹龙如林龙焉吐拂延郁立师郭元振舜 (焉耆)阿弥厥阿图什市赵锡光肉孜·司马义臣磐釋悟空釋慧琳艾努人苏定方陇右捐毒李嗣业样磨武则天民族革命委員會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汉明帝滑國 (諸夷)朝鲜戏剧朱俱波成 (疏勒王)成大 (疏勒)昭陵六骏新唐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省 (清)新疆歷史无雷旧唐书支那慧超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119年1世纪2世纪3世纪4世纪5世纪639年692年6世纪73年74年78年7世纪 扩展索引 (90 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疏勒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卑示闭练

卑示闭练,隋朝时期的于阗国王。《隋书》说他是王姓,字卑示闭练,《北史》作早示门。根据考古资料他就是尉迟姓。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正月,于阗王卑示闭练和突厥始毕可汗、新罗王金白净、吐火罗、龟兹王白苏尼咥、疏勒王阿弥厥、安国、曹国、何国、穆国、契丹等国一起遣使朝贡。林梅村认为被称为大小尉迟的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是卑示闭练的子孙。.

新!!: 疏勒和卑示闭练 · 查看更多 »

史国

史国(Kess),又名竭石国、坚沙、奇沙、羯霜那国(梵文 Kusana),西域古国,昭武九姓之一。最初的国都在都独莫水(Kaskarud河。“独莫”伊朗语tumaq,暴涨之意)南十里,国王姓昭武,字狄遮,是康国国王之后裔。史国的国势强大之后,建都于乞史城(也称竭石Kesh),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沙赫里薩布茲。竭石曾属于疏勒:《魏略·西戎传》记载:“……莎车国、竭石国……皆并属疏勒”。史国最早见于《隋书·西域志》:“史国,都独莫水南十里,……其王姓昭武字狄遮,亦康国王之庶也。都城方二里,胜兵千余人。……北去康国二百四十里。南去吐火罗五百里。西去那色波二百里。东北去米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供方物”。史国出美女、产狮子、火鼠:“隋炀帝时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史国得十舞女,狮子皮,火鼠毛而还”。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称为羯霜那国:“从飒秣建国西南行三百余里至羯霜那国(唐言史国)。羯霜那国。周千四五百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入山。山路崎岖溪径危险。既绝人里又少水草。东南山行三百余里入铁门。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锔。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出铁门至睹货逻国(旧曰吐火罗国讹也)”。 唐杜佑《通典》“史国隋时都独莫水南十里……大业中始通中国。后渐强盛,乃创建乞史城,为数十里,郭邑二万家。大唐贞观中遣使来贡”。乞史城即Kesh。《新唐书》记载史国又名佉沙,贞观十六,年君沙瑟毕献方物。显庆时以其地为佉沙授君昭武失阿喝刺使。……” 元代称为可石。元周致中著《异域志》说可石国出产宝石,当地商人有富贵番商之称。 明永乐十二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经过渴石,记载渴石城在撒马儿罕西南约二百六十里的一个大村中,四面多田。渴石城中有一所相传是帖木儿的宫殿,中有台殿数十间,规模宏博,门庑轩豁,堂上四隅有白玉石柱,金墙壁,琉璃窗。 到十四世纪末叶,史国已不存在。竭石是帖木尔帝国缔造者帖木尔的诞生地,1380年帖木尔将其设为帖木尔帝国的陪都和他夏宫的所在地。.

新!!: 疏勒和史国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疏勒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塔巴里斯坦

塔巴里斯坦(现代波斯语:تاریخ تبرستان),又譯泰百里斯坦,是伊朗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为里海南岸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南北山麓,大致相当于今马赞德兰省,但也包括吉兰省、戈勒斯坦省及塞姆南省的部分土地。.

新!!: 疏勒和塔巴里斯坦 · 查看更多 »

娑葛

娑葛,唐朝时期突厥别部突骑施汗国的第一任可汗。 父亲乌质勒,与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商谈时,受风寒病死。娑葛要杀郭元振为父亲报仇,但是郭元振亲自吊孝,获得了娑葛的理解。神龙二年(706年)十二月廿八,唐中宗命娑葛袭封嗢鹿州都督、怀德王。乌质勒部将闕啜忠節不服,与娑葛互相攻击,忠節不能抵抗,郭元振请朝廷命忠節入朝宿卫。在播仙城安西经略使周以悌劝说忠節,结交宰相宗楚客、纪处讷,安西兵联合吐蕃,郭虔瓘联合拔汗那,攻打娑葛,以阿史那献统治西突厥十姓。忠節便向宗楚客上书,宗楚客等就这么办了。郭元振上书请制止,说吐蕃和拔汗那有野心,而阿史那献没有威望,不能靠他们消灭突骑施。宗楚客不听,以御史中丞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侍御史呂守素處置四鎮,以將軍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發甘、涼以西兵,联合吐蕃,討娑葛。娑葛与弟弟遮努领军二万,攻龟兹、拨换(今新疆阿克苏)、疏勒、焉耆,迎战唐军。郭元振在疏勒不敢出兵,景龙二年(708年),娑葛生擒忠节,杀死馮嘉賓、呂守素,十一月初二,娑葛自立为可汗。二十五日,娑葛在火烧城打败牛師獎,攻克安西都护府的驻地龟兹。上表唐中宗,求宗楚客的人头。宗楚客以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周以悌代替郭元振,大军集结在焉耆,对抗突骑施。娑葛写信向郭元振表明心迹,郭元振将娑葛的信承奏朝廷。宗楚客以为郭元振通敌,想问罪于他。郭元振派儿子郭鸿上奏皇帝。唐中宗把周以悌流放白州,郭元振仍然驻守安西,赦免娑葛,册封他为十四姓可汗。第二年七月廿六,娑葛归降,被赐名守忠,为钦化可汗。之后,后突厥可汗默啜西征,娑葛的弟弟遮努因为怨恨哥哥部众比自己多,便投靠默啜为向导,攻打娑葛,默啜擒获娑葛後,将他兄弟二人全部杀死。突骑施部落臣服于后突厥,由娑葛部下黑姓苏禄统辖。.

新!!: 疏勒和娑葛 · 查看更多 »

安国

安国可指:.

新!!: 疏勒和安国 · 查看更多 »

安国 (疏勒)

安国,东汉时疏勒王。 汉朝西域都护班超拥立的成大之后,安国为王。班超之后,任尚继任。疏勒反汉,后来西域与东汉断绝。汉安帝元初年间,疏勒王安国的舅舅臣磐因罪流放到了月氏(贵霜帝国)。臣磐和月氏王关系很好,安国死后,贵霜帝国立臣磐为王。.

新!!: 疏勒和安国 (疏勒) · 查看更多 »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中国唐代西域重兵之地。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唐前期四镇指的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开元七年(719年)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四镇变为龟兹、于阗、疏勒、焉耆。.

新!!: 疏勒和安西四镇 · 查看更多 »

尼牙孜·阿西木

尼牙孜・阿西木(),新疆疏勒人,维吾尔族,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疆地区代表。 201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新!!: 疏勒和尼牙孜·阿西木 · 查看更多 »

尔微特勒

尔微特勒,突骑施黑姓可汗。738年,黄姓莫贺达干杀死苏禄可汗,都摩度拥立骨啜为吐火仙可汗。在怛罗斯城尔微特勒自立为黑姓可汗,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求救于唐朝碛西节度使、北庭都护盖嘉运。尔微特勒与在碎叶城的都摩度、吐火仙,联兵拒唐。次年八月十五,盖嘉运攻克碎叶城,擒获吐火仙。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与拔汗那军攻入怛罗斯城,擒获尔微特勒。入曳建城,取交河公主,突骑施散髮之民數萬,给與了拔汗那王,唐军威震西陲。.

新!!: 疏勒和尔微特勒 · 查看更多 »

尉头

尉头,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西哈拉奇一带,从事游牧,兼营农业,服饰类乌孙,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76年,与疏勒起兵反汉,被班超击败。三国到北魏,附属于龟兹,被龟兹所吞并。.

新!!: 疏勒和尉头 · 查看更多 »

尉迟输罗

尉遲输罗,又作尉迟苏拉,(梵语名Visa Sura,汉语名李从德,),尉遲烏僧波之子。966年至977年间任于阗国王,年号天尊。于970年前不久,李从德率军进占黑汗王朝都城疏勒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于阗国僧吉祥奉国书来宋,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

新!!: 疏勒和尉迟输罗 · 查看更多 »

岑参

岑参(),荆州江陵县人,郡望南阳,唐朝诗人,宰相岑文本曾孙,边塞诗代表人物,與高適並稱高岑。曾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新!!: 疏勒和岑参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 疏勒和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中华朝贡体系

中國朝貢體系是最为典型的朝贡体系,这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國際關係體系。东亚朝貢體系乃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星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過冊封,結合儒家思想體系,往外推拓(详见: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權列表)。政治名義上藩屬國都向中國稱臣,中國不管各藩屬國之間的關係,所以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星狀架構。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曾以进贡与赏赐的名义进行贸易,称为朝贡贸易。贡品同时也如齐桓公伐楚,藉口之一是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用的包茅。 而在某些时期,中原王朝由于种种原因也向其他强势的民族或国家进贡。.

新!!: 疏勒和中华朝贡体系 · 查看更多 »

中外交通史地名

中外交通史地名。按拼音字母排列.

新!!: 疏勒和中外交通史地名 · 查看更多 »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新!!: 疏勒和中国首都 · 查看更多 »

东喀喇汗

东喀喇汗(1032年—1210年),喀喇汗国的东部王朝。大约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以锡尔河为界,东汗为哈仑(哈散)·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塔拉斯、塞兰(Isfījāb)、塔什干、费尔干纳谷地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喀什、疏勒一带),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疏勒)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宋史》称东喀喇汗为疏勒或于阗。 东喀喇汗国的伊卜拉欣二世在位期间,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政权废除汗号,改封“土庫曼人之王”,成为西辽附庸。13世纪初,因败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而投奔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王位,1211年,屈出律占喀什噶尔,东喀喇汗国亡。.

新!!: 疏勒和东喀喇汗 · 查看更多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维吾尔语:شەرقىي تۈركىستان ئىسلام جۇمھۇرىيىتى)成立于1933年11月12日的中华民国新疆省的喀什行政区。1934年2月,在回族军阀马仲英的进攻下,该国被其總統和加尼牙孜宣布解散。.

新!!: 疏勒和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乙毗射匮可汗

乙毗射匮可汗,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泥孰之侄孙。642年九月,乙毗咄陆可汗发兵入侵唐朝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西突厥属部处密降唐。弩失毕及乙毗咄陆所部屋利啜等派代表至长安,请唐朝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唐太宗遣使册立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将原被乙毗咄陆可汗扣留的唐朝使者全部礼送回长安。乙毗咄陆可汗看到自己众叛亲离,逃往吐火罗。 644年,唐朝扶持的乙毗射匮可汗开始与唐朝修好,但也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646年六月,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向唐朝朝贡,请婚。唐太宗诏令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为聘礼。乙毗射匮可汗不顾唐朝的压力,开始向龟兹、焉耆等国渗透自己的势力。648年,唐朝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击溃了乙毗射匮可汗在西域的势力。 唐朝晋封原乙毗咄陆可汗部将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唐朝的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的其它西突厥部落。649年,唐太宗逝世,阿史那贺鲁觉得有机可乘,于七月脱离唐朝并发兵攻打唐朝的庭州。651年,阿史那贺鲁击败乙毗射匮可汗,招降其余西突厥部落,自立为沙钵罗可汗。.

新!!: 疏勒和乙毗射匮可汗 · 查看更多 »

于田县

于田县(旧作“--阗”,1959年改为“于田”)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所辖的一个县。.

新!!: 疏勒和于田县 · 查看更多 »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新!!: 疏勒和于阗 · 查看更多 »

库车县

库车县(维吾尔语:كۇچار ناھىيىسى ),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县。古代龟兹王国之地。称为歌舞之乡。油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地。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城镇人口23万。县城库车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50千米。.

新!!: 疏勒和库车县 · 查看更多 »

建 (龟兹王)

建,东汉时龟兹王。 建的龟兹王位是北匈奴所立,他倚仗匈奴的威势,控制西域北道,进攻并杀死了疏勒王成,将自己的臣下兜题立为新疏勒王。永平十七年(74年),班超废除兜题,将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立为疏勒王。次年,焉耆和龟兹两国投靠北匈奴,进攻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

新!!: 疏勒和建 (龟兹王) · 查看更多 »

張騫

張騫()字子文,西漢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旅行家、外交家、探險家。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军队俘虏囚禁,历时13年终于逃回长安复命,从而成功开拓了絲绸之路。因此伟大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故又稱張博望,封地博望(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为漢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新!!: 疏勒和張騫 · 查看更多 »

張松枝

張松枝(Deon Cheung Chung Chi,),香港男演員,前無綫電視及香港電視網絡合約藝員。現時他主要集中在電影界發展,又會到內地登台演出。.

新!!: 疏勒和張松枝 · 查看更多 »

休循

休循国,西域古国。治鸟飞谷(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在葱岭西,距离长安10210里。三百五十八户,1030口,胜兵四百八十人。东至西域都护治所三千一百二十一里,至捐毒衍敦谷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大宛国九百二十里,西至大月氏千六百一十里。服饰与乌孙相似,因畜随水草而居,本塞种。三国以后,成为疏勒的属地。.

新!!: 疏勒和休循 · 查看更多 »

依耐

依耐,西域古国之一。北接疏勒,东北莎车,南接子合,在叶尔羌河畔,位于新疆叶城以西。从事畜牧,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三国曹魏时附属于疏勒。 Category:新疆历史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國家 Category: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 Category:中国古代史书提及的国家和地区.

新!!: 疏勒和依耐 · 查看更多 »

往五天竺国传

《往五天竺国传》,唐代新罗僧人慧超在723年至727年前往五印度诸国巡礼,先后到东印度,中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再经中亚各国返回长安后所作。《往五天竺国传》全书已不存,在慧琳所著《一切经音意》中有摘录。1905年伯希和在敦煌发现此书写本残卷,以低價購入並帶到巴黎。伯希和首先指出编号“伯希和3532”敦煌写本残卷就是慧琳《一切经音義》中的《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后经罗振玉用《一切经音義》对照敦煌写本,证明敦煌残卷“伯希和3532”,的确是《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本书记载吠舍厘、拘尸那、摩揭陀、伽毗罗、吐蕃、建驮罗、乌长、拘卫、览波、罽賓、犯引、吐火罗、波斯、大食、大拂临、骨咄、康国、史国、米国、安国、跋贺那、骨咄、突厥、胡密、识匿、疏勒、龟兹、于阗、安西、焉耆等四十余国。 慧超西行时已经不是玄奘西行时的和平年代,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大食(波斯)东征、突厥扩张,印度、吐蕃、唐相互较量的残酷战争。缩略本残卷虽然简短,但忠实记录了8世纪上半叶当时的情况,是印和中亚史的重要史料。慧超在《往五天竺国传》中除了记载与印度佛教相关的内容,还对45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记载,涉及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亚地区开始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目击见证,是研究8世纪中亚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献。 此书有日语、德语、英语、朝鲜语等翻译本。.

新!!: 疏勒和往五天竺国传 · 查看更多 »

忠 (疏勒王)

忠(),东汉时疏勒王。 74年,班超废除龟兹王建拥立的疏勒王兜题,将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立为疏勒王。84年,班超于是征调疏勒、于阗军队进攻莎车。莎车向疏勒王忠进行贿赂,忠背叛汉朝,跟随莎车,西据乌即城。班超改立疏勒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征发没有叛汉的疏勒军进攻忠。派人游说康居王捉住忠,带回本国。乌即城向班超投降。86年,疏勒王忠向康居王借兵,派使者向班超诈降。班超假意应允。忠轻骑来见班超,班超将他斩首,击败忠的部众。西域南道从此畅通。.

新!!: 疏勒和忠 (疏勒王) · 查看更多 »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新!!: 疏勒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新!!: 疏勒和喀什市 · 查看更多 »

喀什噶尔河

喀什噶尔河,是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一条内流河。喀什噶尔一名系古伊朗语,意为玉石或玉山,河因城得名。喀什噶尔河流域由克孜河、盖孜河、库山河、依格孜牙河、恰克马克河、吐曼河、布谷孜河等7条组成。年均径流量45.9亿m3,总人口250万,灌溉总面积511万亩,其中耕地371.5万亩。流经乌恰、疏勒、伽师、巴楚、阿瓦提等县,最终流入塔里木河。上个世纪因截流至巴楚县的阿纳库勒水库,其下游已经干涸,从农一师3团起原河道成为自然排碱渠,水量不大,但常年有水。全长1200公里,平均宽度40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78号文件批准,1991年1月设新疆水利厅喀什噶尔河流域管理处,为流域水行政管理部门。驻地喀什。.

新!!: 疏勒和喀什噶尔河 · 查看更多 »

喀什噶爾道

喀什噶爾道,全稱為分巡喀什噶爾兵備道,是清代末年至中華民國初年新疆省下設的一道。 清朝光緒八年(1882年)置,道員駐疏勒府恢武城(今喀什地區疏勒縣)。喀什噶爾道“轄境遼遠,緊接俄疆,所屬水利屯垦,錢糧刑名暨通商事件,政務殷繁”。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喀什噶爾道轄二府、一直隸廳、一直隸州: 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13年廢除府、州,以道領縣,改道員為道尹。馬福興出任喀什噶爾道尹。1920年,分喀什噶爾道所屬和闐、洛浦、于闐、墨玉、皮山、葉城諸縣置和闐道。此後,喀什噶爾道轄九縣:.

新!!: 疏勒和喀什噶爾道 · 查看更多 »

喀什武斗

喀什武斗是1967年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武斗事件。.

新!!: 疏勒和喀什武斗 · 查看更多 »

喀什戰役 (1934年)

喀什之戰1934年新疆战争中一次军事对抗。阿不都拉·布格拉和其他突厥独立思想领导人带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泛突厥战士6天内4次攻击喀什的马占仓领导的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穆斯林士兵。和加尼牙孜参与战斗,他的哈密维吾尔士兵自阿克苏开到喀什,300英里长途跋涉1月13日到喀什,参加对疏勒县城的围攻,要赶走回族人。回汉士兵击退泛突厥势力,造成对方严重的人员伤亡。 中央陆军新编第36师马福元猛攻喀什打击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国的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叛乱者,解救马占仓及其部队。马福元、马占仓击败赶出剩下的突厥士兵。据估计,为报复克孜尔大屠杀2000到8000维吾尔族平民丧生。 1934年4月,马仲英将军在艾提尕尔清真寺亲自发表演讲,告诉维吾尔人忠于南京国民政府。1934年3月在两个独立事件中几个英国公民在领事馆被新36师杀害。回族被称为“东干部落”,最初的报道是2000维吾尔人、几名英国领事馆人员被杀。叶尔羌、和田的维吾尔、吉尔吉斯人部落赶来支援。.

新!!: 疏勒和喀什戰役 (1934年) · 查看更多 »

喀什战役 (1933年)

1933年喀什战役(英語:Battle of Kashgar),是於1933年发生在喀什的混战。泛突厥主义者进攻疏附县城围困衙门,马占仓秘密联络喀什道台马绍武,回族部队加入汉族卫戍军,二部合并与阿不都拉·布格拉领导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人)突厥穆斯林士兵的激战。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泛突厥穆斯林部队由维吾尔族人铁木尔伯克带领攻击掠夺回族村庄。战斗中铁木尔被马占仓部枪击并被斩首,他的头被放到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展览。随即更多回族部队抵达,加强驻守喀什。柯尔克孜叛军首领乌斯曼尝试攻击衙门,遇重大伤亡。然后他开始洗劫这座城市。 1933年9月26日,叙利亚阿拉伯人陶菲格·贝伊带领维吾尔突厥主义者围攻喀什新城,马占仓坚守对抗,激烈战斗并打伤陶菲格·贝伊。 战斗中吉尔吉斯人阻止维吾尔人掠夺城市,主要是因为他们想自己掠夺。他们开始亲手谋杀汉、回族人,掠夺汉回族女人和财产。.

新!!: 疏勒和喀什战役 (1933年) · 查看更多 »

和加尼牙孜

和加尼牙孜(),尊称和加尼牙孜·阿吉(خوجا نىياز ھاجى, 拉丁维文:Xoja Niyaz Haji),新疆哈密人,維吾爾族。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1931年哈密暴动的領導者,曾為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後出任新疆省副主席。.

新!!: 疏勒和和加尼牙孜 · 查看更多 »

和得

和得,东汉时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王。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疏勒王臣磐和汉大都尉在打猎中为他叔父和得所射杀,和得自立为王。建宁三年(170年),凉州刺史孟佗派从事任涉率五百人敦煌郡兵,和戊已校尉曹宽、西域长史张宴,动员焉耆、龟兹、车师前王国、车师后王国军队,共三万余人,讨伐疏勒,经过四十余天不能攻克桢中城,于是撤退。此后,疏勒王不断地被杀,汉朝廷没有力量干预。.

新!!: 疏勒和和得 · 查看更多 »

哲德沙尔汗国

哲德沙尔汗国(Yettishahar uygʻur davlati)是自1864年至1877年期间中亚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位于清末同治年间的新疆。该国家在阿古柏之乱中由布素鲁克建立,实际控制人为阿古柏。最盛时期占有喀什噶尔、莎车、和田、库车、叶尔羌、阿克苏、吐鲁番,“哲德沙尔”即“七城”之意。1877年,为清朝所灭,以其地置新疆省。 1864年,新疆多族势力在陕甘回乱的影响下,纷纷发动反清起事,先后建立起几个互不相属的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彼此间互相攻伐,新疆处于纷争不己的战乱之中。8月,柯尔克孜族人思的克虽夺取喀什噶尔的回城疏附,但汉城疏勒却久攻不下,于是派回族封建主金相印赴中亚的浩罕汗国请求支援。1865年初浩罕汗阿力木库尔派帕夏穆罕默德·雅霍甫·伯克(汉文史料称“阿古柏”)率军增援。然而,阿古柏却迅速攻占了喀什噶尔,驱逐了思的克。随后派人到浩罕,迎圣裔布素鲁克到喀什噶尔,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此后两年间,阿古柏又先后攻占南疆各城,吞并了其他几个割据政权。 1867年,阿古柏废黜布素鲁克,自称“毕杜勒特埃米尔”(意为“幸运者埃米尔”,汉文史料译为“洪福汗”)。1870年又侵略北疆,相继攻陷吐鲁番盆地和乌鲁木齐等地,得到东干人白彦虎的支持。 这个国家一度控制了整个新疆一带。当时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正在中亚进行大博弈,都不同程度支持阿古柏政权,试图将东突厥斯坦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清朝政府就是否要征伐这个国家、将新疆重新纳入版图发生过争论。1872年,清朝派左宗棠攻打阿古柏,最终在1877年击败了他。1878年,清朝收复新疆。.

新!!: 疏勒和哲德沙尔汗国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疏勒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

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太宗征服东突厥汗国之后,开始对西域(即现代新疆和中亚地区)的西突厥以及一些松散结盟的绿洲城邦国家施加军事实力,其主要针对西突厥,以恢复两汉以来对西域的统治。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由此建立了中原王朝首次在该地区的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在贞观十八年(644年),西突厥的盟友焉耆攻打高昌,唐朝在高昌的守将安西都护郭孝恪反击,并占领焉耆,俘虏国王龙突骑支,但后来焉耆再次脱离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的突厥族将军阿史那社尔攻打焉耆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征服两国。然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使唐朝完全控制了西域,直到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统治期间(670年),被吐蕃占领。之後,西域时得时失,武则天时曾被完全收回,直到唐德宗时唐朝永久性地丧失西域。.

新!!: 疏勒和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中国历史学家向达的代表作,最初在民国22年(1933年)由哈佛燕京社出版。.

新!!: 疏勒和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 查看更多 »

唐休璟

唐休璟,名璿,字休璟,以字行,晋昌酒泉人,唐朝与武周大臣和名将,爵位宋國公,諡號忠。历任武则天和唐中宗、唐殇帝、唐睿宗四代皇帝的宰相。 唐休璟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出生,京兆始平人。七世祖是北齐晋昌王唐邕,其先祖在北周和隋朝都任职高官。他曾祖父唐規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安邑县公。唐休璟的爷爷唐宗(唐世宗)是隋朝末年朔方(今陕西榆林)郡丞,梁师都举兵,杀害了不肯归降的唐宗。唐休璟的父亲唐諧是唐朝的咸陽县令。 唐休璟年少时通过科举明经及第,唐高宗永徽年间,他成为唐高宗哥哥吴王李恪府上的典签,没有显示自己的才能,转任营州户曹。679年,單于大都護府的突厥部落在阿史那泥熟匐率领下背叛唐朝。他们煽动奚和契丹一起攻打营州。当时的营州都督周道務,派唐休璟率兵在独护山大破突厥。因此功,唐休璟转任豐州司马。 阿史那泥熟匐不久后被唐将裴行儉,但突厥的叛乱依然没有平息。683年,突厥在阿史那骨咄禄的领导下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阿史那骨咄禄攻打蔚州,杀害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在朝那山(今内蒙古包头)与骨咄禄交战,战败被俘。高宗皇帝与大臣讨论,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迁至靈州、夏州。唐休璟上书反对,丰州适宜农牧业,自秦汉以来是国家的重镇,放弃丰州,就如同隋末的情况一样,灵州、夏州就不会安稳了。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 唐高宗死后,他的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实权掌握在太后武则天手中,684年二月,武则天废黜唐中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听政。唐睿宗垂拱年间,唐休璟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 689年,在韦待价西征吐蕃失败後,韦待价被流放,安西都护閻溫古被杀。唐休璟收集余众坚守西州,被朝廷任命为西州都督。 690年,武则天使唐睿宗退位,自立为皇帝,以武周代替了唐朝。692年,唐休璟建议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武则天命王孝杰和阿史那忠節率军收复。圣历年间(697-700),唐休璟升任衛尉卿、涼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 700年秋,吐蕃将军麴莽布支攻打凉州,围攻昌松县。唐休璟率军到洪源谷,临阵登高,见吐蕃军队衣甲鲜盛,对麾下说:“自从論欽陵(吐蕃执政者,多次大败唐军,699年被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迫自杀)死后,他兄弟論贊婆归降。麴莽布支成为新元帅,想要炫耀威武,所以吐蕃国中贵族子弟都跟着他。虽然人马看起来强盛,但不通军事,我为诸君取之。” 唐休璟被甲先登,与吐蕃军六战六克,斩麴莽布支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骷髅台)还军。702年,吐蕃派使臣論彌薩请和,武则天在西都长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请参加宴会。論彌薩多次盯着唐休璟看,武则天问他是什么缘,他回答:“在洪源之战,这位将军雄猛无人可比,杀我们的将士甚众,所以想多看看他。 则天大加叹异,擢拜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唐休璟熟悉边防事务,东到碣石(今河北省秦皇岛)西到安西四镇,他知道所有的地理形势和防御体系。 703年,夏官尚書、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被任命为同鳳閣鸞臺三品,成为宰相。当时,西突厥一部突騎施的首领烏質勒,与西突厥其他部落互相攻打,结果导致安西路绝唐休璟与其他宰相讨论后,上奏事情的发展和将来时局的变化。十天后安西诸州的报告,正如唐休璟所描述的一样,武则天赞叹道:“我只后悔用卿太晚。”她又召来当时其他的在任宰相魏元忠、杨再思、李峤、姚元崇、李迥秀说:“唐休璟通晓边防之事,在这一点上,你们十个也抵不上他一个。武则天有任命唐休璟为太子李显(之前的唐中宗,698年从流放地召回立为太子,名字改为显)的右庶子。 704年三月初四,朝廷讨论官员不愿做地方官,唐休璟、李峤建议派中央官员兼职州县,并申请自己率先出镇。武则天得杨再思、韦嗣立等二十人以本官检校刺史,李唐二人没有派出。八月初一,知纳言韦安石上书检举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罪责,武则天命唐休璟调查。调查尚未结束。契丹叛乱,武则天以唐休璟为幽营都督 (总部在今北京市) 、安东都护府都护出击契丹。在唐休璟临行之前,密告李显:“二张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殿下应该惟加防察,早作准备。” 705年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召回唐休璟,加封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升任尚書省左僕射,仍然同中書門下三品。他自己还在东都洛阳时,让唐休璟留守首都长安,再封唐休璟为宋国公。 唐休璟在706年致仕,但他不想早早引退。当时,尚宫贺娄氏干预国政,唐休璟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 708年起复为太子少师(当时并无太子,太子少师只是荣誉官职)。这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北岸修築受降三城以控制突厥,唐休璟反对,以为两汉以来都是以黄河阻挡胡人,在草原筑城,最后还是会落入突厥之手。但三城还是被筑成,有效地控制了突厥人。709年冬,他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很多人批评他不能保持晚节(当时他已经八十三岁),但是他将数千匹绢分散亲族,又以数十万家财大开茔域,备礼安葬五服之亲,为人称道。这位伟大的将军做宰相却很平庸。710年春正月廿九,唐中宗在梨园球场召集后妃和大臣游乐,玩蹴鞠和拔河。唐休璟和韦巨源都非常老了,拔河时摔倒在地上半天起不来,皇帝、皇后、妃嫔、公主看到后,大笑。 710年夏六月初二,唐中宗暴崩(传统史书认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李裹儿下毒害死的)。中宗的庶子温王李重茂即位为唐殇帝,韦后作为皇太后执政。 六月二十,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唐中宗妹妹太平公主和侄子临淄王李隆基 (唐睿宗相王李旦的儿子)领导的政变中被杀。唐殇帝被废,睿宗李旦复位。唐休璟又拜特进,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防备突厥,停其旧封,别赐实封一百户。711年,上表请致仕。唐睿宗允许。禄及一品子课并令全给。延和元年七月十五日(712年9月2日)病逝于长安怀真里府第,时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新!!: 疏勒和唐休璟 · 查看更多 »

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唐滅东、西突厥之戰(620年-657年秋痕,《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国国学网),2007年2月6日更新),是7世纪唐朝初年时同突厥分裂后的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29年)、阴山之战(63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在薛延陀的帮助下于630年击败东突厥,又于657年彻底击败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頡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漠北为薛延陀为占,而唐朝在原东、西突厥其它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唐朝的对外战争》(中华历史网),2007年5月27日更新《唐帝国在西北的经营》(汉魂网),2006年5月2日更新.

新!!: 疏勒和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 查看更多 »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新!!: 疏勒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军就

军就(),东汉时车师后部王。 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军就和他母亲沙麻,追随北匈奴,杀死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赶走车师前王,控制西域北道。鄯善国危急,向曹宗求救。曹宗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进攻匈奴,重新收回西域。延光四年(125年)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征发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等郡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王国军队,击败军就,斩首八千余,生擒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带到索班阵亡之地斩首,人头传回洛阳。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班勇改立农奇的儿子加特奴为王。.

新!!: 疏勒和军就 · 查看更多 »

兜题

兜题,东汉时疏勒王,本来是龟兹人,任龟兹左侯。 永平十七年(74年),龟兹王建是匈奴所立,倚仗匈奴的威势,控制西域北道。进攻疏勒,杀死了疏勒王成。将龟兹大臣兜题立为新王。东汉大臣班超等人由偏道抵达疏勒,距城九十里处扎营,派属官田虑去劝兜题投降。班超对田虑说:“兜题本不是疏勒人,疏勒人一定不听他的。若他不立即投降,便将他逮捕。”兜题见田虑一行势单力薄,没有投降之意。田虑乘其不备,劫持了兜题。兜题的随从都逃跑了。田虑派人驰马报告班超。班超进城,召集疏勒全体官员,数落龟兹王的罪行,立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为疏勒王。班超问忠君臣如何处置兜题,众人表示:“应杀死兜题。”班超以为应当让龟兹知道汉朝的恩威,于是放走兜题。.

新!!: 疏勒和兜题 · 查看更多 »

前129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前129年 · 查看更多 »

前1世纪

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新!!: 疏勒和前1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2世纪

前200年至前1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世纪。.

新!!: 疏勒和前2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新!!: 疏勒和前3世纪 · 查看更多 »

勃律

勃律(Patola Sahi或Palola Sahi之后吐蕃译Bruzha),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古国,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 中国自东晋开始在史籍中记载此国,有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勃律等不同译名,唐朝多称勃律,地原在今巴尔蒂斯坦一带(今别称小西藏)。 7世纪初,为吐蕃击破,分裂成为大勃律和小勃律两个国家,留居原地巴尔蒂斯坦者称大勃律,向西北迁移至罕札河谷即今吉尔吉特地方的称为小勃律,两地相距约150公里。大勃律於686年被吐蕃征服,不甘於吐蕃統治的人逃到小勃律,不過小勃律也在700年前後為吐蕃所征服。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勃律三次遣使入唐。唐王朝先后册立其君主。开元初年的714年,小勃律王没谨忙因为受到吐蕃的压迫,亲自入长安表示臣服唐朝。由于小勃律是吐蕃进攻唐之安西四镇的要道,因此,唐朝政府认为小勃律是西域西门,必救之地。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西域联军四千救之,没谨忙出兵接应大破吐蕃。此后,722年(开元十年)唐封没谨忙为小勃律王。 没谨忙之后,苏失利之继位小勃律王,740年被吐蕃军击败,被迫臣服吐蕃,迎娶吐蕃公主为妃,吐蕃势力遂深入西域,二十余国皆为吐蕃臣属。此后三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詧三次讨伐均无功。747年(天宝六年),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受命以马步万人进讨,分兵三路攻占小勃律全境,俘虏小勃律王夫妇,唐改其国号为归仁,设归仁军镇守。此役过后,西域各国重新归附唐朝。 751年高仙芝在怛逻斯之战中大败于大食,唐朝势力退出中亚西部,756年小勃律及周围地区再次臣服吐蕃。 Category:巴基斯坦历史政权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君主國.

新!!: 疏勒和勃律 · 查看更多 »

倭美岱类赞

倭美岱·类赞(,)是吐蕃帝国早期的一位政治人物。 倭美岱类赞出身倭美岱氏(,一译敖玛代氏)家族。他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就担任重臣,与琼波·邦苏孜不和,最终导致邦苏孜的叛乱。邦苏孜死后,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继任大贡论之职,并在松赞干布死后辅佐年幼的芒松芒赞,噶尔氏家族权倾一时。 芒松芒赞对噶尔氏的专权很不满,659年,禄东赞兵败,被以年老为由罢免大贡论之职,由倭美岱类赞取代。禄东赞战败被罢免,有鉴于此,倭美岱类赞担任大贡论期间不敢继续对唐朝开战,唐朝因此得以在西域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四镇的建立安西都护府,势力达到了粟特地区和克什米尔。 661年,倭美岱类赞因为谋叛伏诛,禄东赞重新担任大贡论直到六年后逝世为止。.

新!!: 疏勒和倭美岱类赞 · 查看更多 »

石头城遗址

石頭城遺址位於中國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縣城東北側的山坡上,面積10萬平方米,現存晉時期與唐時期的城址、寺院和清代官署。城址呈橢圓形,牆以石為基,上部用土坯砌成。.

新!!: 疏勒和石头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王孝傑

王孝傑,京兆新丰人,唐朝和武周的名将,参加对吐蕃、后突厥、契丹的战争。在武则天时代一度为相,在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的战斗中阵亡。.

新!!: 疏勒和王孝傑 · 查看更多 »

班超

班超(),字仲升,右扶风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班超出生在文仕家庭,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但他的成名並不是因為文學成就:班超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东汉名将。.

新!!: 疏勒和班超 · 查看更多 »

碎葉城

葉城(Суяб),即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於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8公里处,楚河南岸。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為唐将王方翼所修筑以取代焉耆镇,是西域所設之重鎮。中國歷代以來,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碎葉(有时是焉耆)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碎葉城本为西突厥属地,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在素叶水城(碎叶)见西突厥统叶护。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字樣,由此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座重要的商鎮。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碎葉城內一個富商之家。李白在碎葉一直長到五歲,幼小時,其父就在這裏教他讀司馬相如的辭賦。.

新!!: 疏勒和碎葉城 · 查看更多 »

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松(,),吐蕃帝国早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出身噶尔氏家族,曾担任过大贡论之职。他是松赞干布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噶尔·东赞域松在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皆自藏语“”(Lon Tongtsen,意为“贵族东赞”)翻译而来。其中,又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

新!!: 疏勒和禄东赞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伊敏

罕默德·伊敏(),一譯買買提·依明(محمد أمين بۇغرا),漢名毛德明,筆名“布格拉”,中國新疆和闐(今和田地区)人,维吾尔族。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泛突厥主義者,民族革命委員會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建立者之一。後加入中國國民黨,為中央監察委員,曾任新疆省副主席。1949年後流亡於土耳其。.

新!!: 疏勒和穆罕默德·伊敏 · 查看更多 »

粟特

粟特(古波斯语:Suguda-),或譯窣利、索格特,為中亞古代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中國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散居遠方。.

新!!: 疏勒和粟特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新!!: 疏勒和维吾尔族 · 查看更多 »

羁縻

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採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開放貿易。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越南、朝鮮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也曾對於所統治的少數民族地區沿用中國的羈縻政策,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新!!: 疏勒和羁縻 · 查看更多 »

疏勒县

疏勒县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新疆西部,喀什市以南。 古代西域绿洲国家-疏勒王国之地。古代居民属印欧种,似操印欧语系语言,自9、10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疏附的维吾尔语名称是 Kona Sheher,意为“老城子”,与疏勒县维语名称 Yengi Sheher,“新城子”对应,证明这一对“城子”在印欧塞种语言还是当地语言时,已经有“新老城子”的对应了。在塞种语言中,“疏”对应汉语“城子”,“附”对应汉语“老”,“勒”对应汉语“新”。.

新!!: 疏勒和疏勒县 · 查看更多 »

疏勒乐

疏勒乐源自古疏勒,曾是隋朝九部乐和唐朝十部乐的组成部分。 按唐代杜佑《通典》记录,疏勒乐队由乐工十名和舞蹈者二名组成。樂工服裝:皁絲布頭巾,白絲布袍,錦襟褾,白絲布胯;舞蹈者服裝:白襖, 錦袖,赤皮靴,赤皮帶;樂器:“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橫笛一、簫一、篳篥一、答臘鼓一、腰鼓一、羯鼓一、雞婁一”。.

新!!: 疏勒和疏勒乐 · 查看更多 »

白叶护

白叶护,白姓,7世纪中的龟兹国王。白苏伐勃駃的儿子。他哥哥龟兹国王白诃黎布失毕停止对唐朝进贡。并攻打附属唐朝的邻国。唐太宗大怒,648年,唐太宗派阿史那社尔率领大军征讨龟兹,俘获白诃黎布失毕。社尔以白诃黎布失毕弟弟白叶护为新国王,并在西突厥、于阗和安国向唐朝进贡后,撤军。唐朝建立龟兹、于阗、疏勒、焉耆为安西四镇。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复封白诃黎布失毕为龟兹王,与那利、羯猎颠还国。.

新!!: 疏勒和白叶护 · 查看更多 »

白诃黎布失毕

白诃黎布失毕,白姓,7世纪中的龟兹国王。白苏伐勃駃的儿子。他哥哥龟兹国王白苏伐叠死后,白诃黎布失毕继位。白诃黎布失毕停止对唐朝进贡。并攻打附属唐朝的邻国。唐太宗大怒,648年初,他派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率军攻打龟兹,也征用了铁勒、东突厥、吐蕃和吐谷浑的士兵。社尔兵临龟兹。白诃黎布失毕派他的宰相那利和羯猎颠,来抵挡社尔的前锋韩威。战斗一开始,韩威假装撤退,当龟兹军追击时,韩威和曹继叔反击,大败龟兹。白诃黎布失毕坚守龟兹国都伊逻卢(今库车)。社尔攻打伊逻卢,白诃黎布失毕逃跑。社尔派郭孝恪守伊逻卢,自己继续追击白诃黎布失毕,白诃黎布失毕已逃往拨换城(今阿克苏)。社尔围城40天后攻克,俘虏白诃黎布失毕和羯猎颠。但那利逃跑,率领龟兹残余部队和西突厥救援部队反攻伊逻卢,由于出其不意,郭孝恪在战斗中阵亡。但那利攻不下伊逻卢内城,被迫逃离。龟兹人抓住那利,把他交给社尔。社尔以白诃黎布失毕弟弟白叶护为新国王,并在西突厥、于阗和安国向唐朝进贡后,撤军。唐朝建立龟兹、于阗、疏勒、焉耆为安西四镇。 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复封白诃黎布失毕为龟兹王,与那利、羯猎颠还国。656年,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来朝。那利与白诃黎布失毕的妻子阿史那氏通奸,白诃黎布失毕不能禁,左右请杀之,由是更加猜忌。658年,使者报告,唐高宗并召那利与白诃黎布失毕至京师,囚那利,护遣白诃黎布失毕还国。羯猎颠不让白诃黎布失毕回国,遣使降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白诃黎布失毕不敢进伊逻卢,悒悒而死。唐高宗诏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擒拿羯猎颠,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更立白诃黎布失毕之子白素稽为王,授右骁卫大将军,为都督。安西都护府迁徙到龟兹国,以故安西为西州都督府,即拜左骁卫大将军兼安西都护麹智湛为都督。西域平定。.

新!!: 疏勒和白诃黎布失毕 · 查看更多 »

白苏尼咥

白苏尼咥,隋代龟兹国王。 白苏尼咥姓白氏,他拥兵数千,龟兹国杀人者死,劫贼断一臂一足。国王头系彩带,垂在后面,坐金师子座,土多稻、粟、菽、麦,饶铜、铁、铅、麖皮、氍、铙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封牛。东至焉耆九百里,南至于阗千四百里,西至疏勒千五百里,西北至突厥牙六百余里,东南至瓜州三千一百里。大业年间,遣使朝觐隋炀帝,贡献方物。他死后,白苏伐勃駃继位。 克孜尔千佛洞第205窟的供养人头部有吐火罗文供养者名字,经过学者研究确定,205窟的国王名为托提卡,时间约在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的白苏尼咥。克孜尔第69窟的供养人可能是公元624~646年位的苏伐勃駃。.

新!!: 疏勒和白苏尼咥 · 查看更多 »

白明达

白明達(英文:Pai Ming Ta,漢語拼音:Bái Míng Dá),隋唐時期琵琶手、宮廷作曲家,龜茲人。 本族名Aqqari Manda,汉名白明達。他在隋朝時随突厥阿史那公主(處羅可汗阿史那的三女兒)進入大兴城。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開始活躍於中原樂壇,炀帝时官拜樂正,负责宫中西域樂舞演練及创作乐曲。炀帝撰辭、白明達譜曲,被稱作「造新声」,著有《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斗百草》、《泛龙舟竣》、《还旧宫》、《长乐花》、《十二时》等曲。 隋亡後,白明達又受到唐太宗的賞識,官拜太乐府,仍然负责樂舞演練及创作乐曲。唐高宗时,他受命创作了著名的唐曲《春莺啭》,此曲不僅與同爲西域疏勒作曲家的裴神符创作的《火凤》并称「二绝」,更是遠播海外,日本有雅樂舞蹈《春鶯囀》卽是根據唐曲《春鶯囀》改編而來。.

新!!: 疏勒和白明达 · 查看更多 »

芒松芒赞

芒松芒赞(,),按照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34任赞普,650年至676年在位。他是共日共赞的儿子,为吐谷浑妃蒙洁墀嘎()所生。也是松赞干布之孙。芒松芒赞继位之时,因年幼,由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汉文文献作禄东赞)辅政。 汉文史料《新唐书·吐蕃传》不载其名,《通典》则作乞黎跋布。但学者王尧认为有误,乞黎跋布实为《大事纪年》中的拉跋布,并认为《通典》将芒松芒赞的事迹冠在了拉跋布头上。《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182页.

新!!: 疏勒和芒松芒赞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疏勒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疏勒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莫贺达干

莫贺达干,突骑施黄姓的首领。苏禄可汗晚年瘫痪,尽失人心。原可汗娑葛的部落为黄姓,不服苏禄的黑姓。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莫贺达干杀死苏禄可汗。都摩度拥立苏禄可汗的儿子骨啜为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求救于唐朝碛西节度使、北庭都护盖嘉运。当时,都摩度、吐火仙在碎叶城,黑姓可汗尔微特勒在怛罗斯城,联兵拒唐。次年八月十五,盖嘉运攻克碎叶城,在贺逻岭擒获吐火仙。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与拔汗那军攻入怛罗斯城,擒获尔微特勒。入曳建城,取交河公主,突骑施散髮之民數萬,给與了拔汗那王,唐军威震西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三月廿八,盖嘉运带吐火仙到长安献捷,唐玄宗赦免吐火仙,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以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莫贺达干为突骑施可汗。莫贺达干以为唐朝会封他为十姓可汗,不服阿史那昕,起兵叛乱。在盖嘉运安抚下,十一月初三,莫贺达干表示接受。天宝元年(742年),阿史那昕在俱兰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被莫贺达干所杀。天宝三载(744年)五月,河西节度使夫蒙灵詧讨伐莫贺达干,将他斩杀。.

新!!: 疏勒和莫贺达干 · 查看更多 »

遗腹

遗腹,东汉时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王,疏勒王安国舅舅的儿子,他的父亲的同母弟是臣磐。 安国死后,没有子嗣,安国的母亲把持国政,立娘家之子遗腹为王。因罪流放到了月氏(贵霜帝国)的臣磐是遗腹的叔叔,请求月氏送他回国:“安国无子,种人微弱,若立母氏,我乃遗腹叔父也,我当为王。”疏勒国人对臣磐本来就很敬爱,又见月氏强大,于是废除遗腹,共夺遗腹印绶,立臣磐为王。以遗腹为磐稿城侯。后来,莎车国背叛了于阗国而臣属于疏勒国,疏勒国便强盛起来,与龟兹、于阗两国互相抗衡。.

新!!: 疏勒和遗腹 · 查看更多 »

裴夷健

裴夷健,唐朝前期时疏勒王。唐乾陵蕃国石像作疏勒王裴夷健蜜施。 唐高宗仪凤年间,安西四镇(疏勒、于阗、龟兹、焉耆)没于吐蕃。武则天天授三年(长寿元年,692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击破吐蕃,恢复四镇之地,以三万兵镇守。圣历元年(698年)正月,真腊国遣使朝贡。四月,疏勒王裴夷健遣使朝贡。腊月,后突厥可汗默啜遣使朝贡。.

新!!: 疏勒和裴夷健 · 查看更多 »

裴姓

裴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

新!!: 疏勒和裴姓 · 查看更多 »

裴安定

裴安定,唐朝时疏勒王。 唐高宗仪凤年间,疏勒一度被吐蕃占领,旋即被唐朝收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正月十四,唐朝派遣大理正乔梦松摄鸿胪少卿,册封裴安定为疏勒王,同时册封于阗阿摩支知王事、右武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尉迟战为于阗王。.

新!!: 疏勒和裴安定 · 查看更多 »

裴国良

裴国良,唐朝时疏勒王。 史书没有记载他和前任裴安定的关系。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正月,疏勒首领、摄耀建州(今新疆喀什市)司马裴国良、金州首领阿满儿褐车鼻施一起到长安向唐朝贺正旦。唐玄宗封他为折冲都尉,赐紫袍、金鱼袋。.

新!!: 疏勒和裴国良 · 查看更多 »

裴神符

裴神符,唐代初年贞观年间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又名裴洛儿,一作裴路儿、裴赂儿。西域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人。 裴神符善弹琵琶。裴神符最早弃用木弹拨而用手指弹琵琶,称“掐琵琶”,革新了琵琶的演奏技术。演奏琵琶原为卧式拨弹,他首先改用立式指弹,创用了多种弹拨琵琶的技巧,如用手指划弹、轮弹、扫弹等技法。这种演奏方法为后世所效仿。他弃拨用手所弹的琵琶不是圆形音箱、直柄的汉琵琶,而是擅长五弦琵琶。他不仅是琵琶演奏家,而且是作曲家,作曲有《胜蛮奴》、《火凤》、《倾杯乐》,他用新法演奏乐曲《火凤》,深受唐太宗的赏识和称赞。唐太宗擢其为太常乐工,后任宫廷乐师。《火凤》后被配以舞蹈,流传甚广,到唐高宗时大盛。史称“声度清美”,可惜未传于世。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将《火凤》和《春莺啭》相提并论:“《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箫索。”该曲在唐代曾产生很大的影响。.

新!!: 疏勒和裴神符 · 查看更多 »

裴绰 (疏勒)

裴绰,又作裴纠,唐朝时疏勒王。 与前任阿弥厥的关系不详。他在唐高祖武德年间,他离开疏勒到达唐朝。唐高祖李渊封他为鹰扬大将军、天山郡公。他长期居住在长安,后代入籍京兆府。他之后疏勒王是裴阿摩支,与他的关系不详。他的五世孙裴玢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担任山南西道節度使。.

新!!: 疏勒和裴绰 (疏勒) · 查看更多 »

裴阿摩支

裴阿摩支,唐朝时疏勒王,本名不详,自号阿摩支。 与前任裴绰的关系不详,裴绰放弃王位,流亡唐朝。阿摩支亲近突厥,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取西突厥的宗室之女为妻。贞观九年(635年)他派遣使者到唐朝,进献好马。贞观十三年(639年)又向唐朝进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派阿史那社尔、郭孝恪等人出兵击破龟兹。阿摩支归顺唐朝,被封为疏勒都督府都督,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新!!: 疏勒和裴阿摩支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新!!: 疏勒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西戎校尉

西戎校尉,中国南北朝时在西域设西戎校尉府,疏勒、龟兹(尉头属龟兹)、乌孙(捐毒属乌孙),皆受辖于该校尉。 Category:南北朝官制 Category:南北朝行政区划 Category:新疆古代行政区划.

新!!: 疏勒和西戎校尉 · 查看更多 »

高仙芝

仙芝(),高句丽人後晉劉昫,《舊唐書》/卷104/高仙芝:高仙芝,本高麗人也。父舍雞,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遊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宋歐陽修、宋祁等編,《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六十/高仙芝:高仙芝,高麗人。父舍雞,初以將軍隸河西軍,為四鎮校將。仙芝年二十餘,從至安西,以父功補遊擊將軍。數年,父子並班。仙芝美姿質,善騎射,父猶以其儒緩憂之。初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等,不甚知名。後事夫蒙靈察,乃善遇之。開元末,表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唐朝軍事將領、唐玄宗時期的將軍。 其最著名的事蹟是率領唐朝軍隊在中亞與阿拉伯帝國展開怛罗斯战役。.

新!!: 疏勒和高仙芝 · 查看更多 »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新!!: 疏勒和魏书 · 查看更多 »

魏略

《魏略》,共50卷,魏郎中魚豢私撰,為中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一般認為《典略》也是此書中的一部分所構成的,《三國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內容來注釋。 本書原卷數,各史記載相異,如《隋書·經籍志二》載「《典略》(疑《魏略》之誤)八十九卷」,《舊唐書·經籍志上》載「《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二》載「《魏略》五十卷」。有的學者認為《典略》及《魏略》為同一書,有則認為是二書。 此書久佚,現今僅存佚文。其內容分別由《後漢書》、《翰苑》、《北戶錄》、《三國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所引用。清代時史家王仁俊、張鵬一分別為此書作了輯佚工作,其中以張鵬一輯本為佳,輯有25卷並附遺文6條。.

新!!: 疏勒和魏略 · 查看更多 »

身毒 (龟兹王)

身毒,公元1世纪的龟兹国王。 身毒本是龟兹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贵族。西汉被王莽所篡,对西域放松了统治。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扩大。莎车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国王贤称霸西域,在公元4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攻占龟兹国,杀死了龟兹国王弘,贤立子则罗为龟兹王。之后,龟兹人杀死则罗。北匈奴立身毒为龟兹王,龟兹于是从属匈奴。继任身毒的龟兹王建依然依附北匈奴。班超经营西域,除掉龟兹王建拥立的疏勒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兜题。.

新!!: 疏勒和身毒 (龟兹王) · 查看更多 »

齐黎

黎,东汉时莎车国王。 齐黎的父亲是莎车王贤。永平四年(61年),于阗王广德诱杀莎车王贤,吞并了莎车国。冬,匈奴将被贤送到匈奴到人质的不居-徵-(齐黎的哥哥)为莎车王。广德再次进攻莎车,杀死了不居--,改立齐黎为莎车王。元和元年(84年),班超征调疏勒、于阗军队进攻莎车。莎车向疏勒王忠进行贿赂,忠背叛汉朝。班超改立疏勒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元和三年(86年),班超将疏勒王忠斩首。西域南道从此畅通。元和四年(87年),班超征调于阗等各国军队,共二万五千人,进攻莎车,班超等追击斩杀五千余人,于是莎车投降。.

新!!: 疏勒和齐黎 · 查看更多 »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新!!: 疏勒和龟兹 · 查看更多 »

龙如林

龙如林,唐朝中期时焉耆王。 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中原和安西四镇的交通断绝。唐朝的官兵和安西四镇(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的国王坚守西域,抵御吐蕃。西行印度求法的释悟空(车奉朝)返回中原,贞元五年(789年),途经焉耆。当时焉耆王是龙如林,驻在焉耆的焉耆镇守使是杨日佑(唐朝官员,汉人)。焉耆后来的国王不见记载,9世纪焉耆被回鹘占领,成为高昌回鹘的一部分。.

新!!: 疏勒和龙如林 · 查看更多 »

龙焉吐拂延

龙焉吐拂延,龙姓,8世纪西域焉耆国王。 开元七年,龙嫩突死后,龙焉吐拂延继立。于是西突厥十姓可汗请唐玄宗把自己安置在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上表以焉耆取代碎叶作為安西四镇之一。唐玄宗下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商贾,各自用度自己所征,從北道行走的由轮台征取。焉耆讫天宝年間常朝贺唐朝。.

新!!: 疏勒和龙焉吐拂延 · 查看更多 »

郁立师

郁立师国,西域古国。在今中国新疆叶城县南,国王治所在内咄谷。西至疏勒千里。离长安八千八百三十里。190户,1445口,胜兵三百三十一人。属官辅国侯、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东与车师后城长国、西与卑陆、北与匈奴接。东汉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新!!: 疏勒和郁立师 · 查看更多 »

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祖父任相州汤阴令,定居当地,因此成为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將領、宰相。.

新!!: 疏勒和郭元振 · 查看更多 »

舜 (焉耆)

舜,东汉时焉耆王。 焉耆在两汉之际依靠匈奴,反叛汉朝。13年,焉耆国首先背叛,杀死了新朝西域都护但钦。45年,莎车王贤兼并西域,不断进攻邻国,焉耆国和车师前王国、鄯善国等十八国,派王子到洛阳,请求汉朝再派西域都护。刘秀因中原刚刚安定,没有同意。73年,班超出使西域,75年,焉耆王舜和儿子忠联合龟兹进攻东汉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围攻疏勒,在耿恭的坚持下守住疏勒。94年,西域都护班超征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共七万余军队,讨平焉耆。.

新!!: 疏勒和舜 (焉耆) · 查看更多 »

阿弥厥

阿弥厥,隋朝时疏勒王。 阿弥厥的时候疏勒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个,拥有兵马二千人。他臣服于突厥,每年送贡赋。隋炀帝大业年间,阿弥厥臣服隋朝。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正月,疏勒王阿弥厥和东突厥始毕可汗、新罗王金白净、龟兹王白苏尼咥、于阗王卑示闭练、吐火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契丹等国一起遣使朝贡。.

新!!: 疏勒和阿弥厥 · 查看更多 »

阿图什市

阿图什市(维吾尔語:ئاتۇش; )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是该州的首府,位于新疆西南部,紧靠喀什市,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市人口中,维吾尔族占80%以上。.

新!!: 疏勒和阿图什市 · 查看更多 »

赵锡光

赵锡光()号重华,云南省保山县横山乡河湾村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

新!!: 疏勒和赵锡光 · 查看更多 »

肉孜·司马义

肉孜·司马义(),新疆疏勒人,维吾尔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疆地区代表。 毕业于中央党校法学专业,是中共党员。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新!!: 疏勒和肉孜·司马义 · 查看更多 »

臣磐

臣磐(),东汉时疏勒王。 臣磐是疏勒王安国的舅舅。汉安帝元初年间,因罪流放到了月氏(贵霜帝国)。他和月氏王关系很好,安国死后无子,安国的母亲就是臣磐的姐姐把持国政,立自己的侄子遗腹为王。臣磐请求月氏送他回国,疏勒国人对臣磐本来就很敬爱,又见月氏强大,于是废除遗腹,立臣磐为王。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向汉朝进贡,被封为大都尉。永建五年(132年),派遣侍子和莎车国、大宛国一起进贡汉朝。阳嘉二年(133年),进献狮子。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狩猎时被叔父和得射杀。.

新!!: 疏勒和臣磐 · 查看更多 »

釋悟空

悟空(),俗姓车,本名奉朝,唐朝僧人,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县)人,北魏拓跋氏后裔。.

新!!: 疏勒和釋悟空 · 查看更多 »

釋慧琳

釋慧琳(),即裴慧琳,唐代京师西明寺僧人,佛教学者、大兴善寺翻译僧,语言学家、佛学家。原姓裴,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疏勒县)人,本疏勒王族。 釋慧琳青年时代离开故乡到长安,13岁入长安大兴善寺,初为寺内室洒(洒水扫地杂僧),出家后拜密宗三藏僧不空为师,学习密教。后为西明寺住持。他精通梵语和佛教经典,对汉语文化也有精深的造诣,“博及群经,精通训诂”,学识博大宏富。“内持密藏,外究儒流”,于佛学和儒学均造诣甚深,精通印度声明论(音韵)和中国的训诂学。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开始引用《说文解字》、《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古代韵书、字书及佛典,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及典故。历时25年,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在西明寺用汉文编纂出《大藏音义》一百卷,又称《一切经音义》、《慧琳音义》或《大藏音义》。始《大般若》,终《护命法》,此书专释玄奘未释和贞观后翻译的佛经之词,共解释一千三百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佛经的音义,引用中唐以前字书及诸经杂史达二百五十馀种,为佛经训诂集大成之作。对佛经音义作详尽注解,书中对佛经梵语音训、音义均有阐释,对中外方言、典故、人文地理,均有引述。宋、元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新!!: 疏勒和釋慧琳 · 查看更多 »

艾努人

艾努人是中国新疆西部的一个民族,属于中国未识别民族中的一支,現在被暫時被識別成维吾尔族。不過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人称他们为“阿布达里人”(Abdal),带有贬义,也有人把阿布达里人称为“谢依赫人”(因阿布达里人集中生活的村子叫谢依赫村),艾努人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麓的和田、墨玉、洛浦、莎车、疏勒和英吉沙等县,人口据估計約10000人。由於艾努人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長期受到周邊以伊斯蘭教遜尼派為主體的维吾尔社會之歧視,所以他们与外界交际时讲维吾尔语,对内则使用艾努语,外人较难理解。艾努人的起源目前仍有争议。 艾努人的生活方式独特,他们祖祖辈辈从事手工业,同时以算命、看手相、治病、小商贩、巫术、割礼、乞讨为副业。由于从事的职业、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和其他民族不同,所以长期以来固守“女不嫁外人、男不娶外人”的婚姻习惯。.

新!!: 疏勒和艾努人 · 查看更多 »

苏定方

苏定方(),中国唐朝名将,冀州武邑(今属河北)人,原名烈,字定方,以字行,爵封邢国公。.

新!!: 疏勒和苏定方 · 查看更多 »

陇右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稱隴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新!!: 疏勒和陇右 · 查看更多 »

捐毒

捐毒国,西域古国。国王治所在衍敦谷。西至疏勒千里。离长安9860里。380户,1100口,胜兵500人。东至西域都护治所二千八百六十一里。东汉以后,成为疏勒的属地。南接葱岭,西为休循。西北至大宛一千三十里,北与乌孙接。衣服与乌孙相似,随水草而居,依葱领,本是塞种。.

新!!: 疏勒和捐毒 · 查看更多 »

李嗣业

李嗣業()唐代将军,怛罗斯战役中,高仙芝的副将。他的臂力過人,善用陌刀,所向披靡,歷史上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的說法。.

新!!: 疏勒和李嗣业 · 查看更多 »

样磨

样磨(咽面)是存在于古代五代宋辽时期西突厥的一个铁勒部落(与悦般有关),是现在维吾尔与烏兹别克族的族源。样磨部落的图腾是公驼。该部占有喀什与纳伦河(他们本身來自里海)。他们后来加入回紇。在回鹘西迁后,占据了疏勒故地,后来成为黑汗王朝的一部分。疏勒至今成为维吾尔族的聚居区。 巴托尔德说他们是烏古斯人一支。.

新!!: 疏勒和样磨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新!!: 疏勒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民族革命委員會

民族革命委員會是1932年至1934年活躍於中華民國新疆省南部和闐、喀什噶爾(相當於今和田地區、喀什地區一帶)的泛突厥主義右翼政治組織。.

新!!: 疏勒和民族革命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Category:中国君主列表.

新!!: 疏勒和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明帝

漢明帝劉莊(),原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明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明帝」,庙号显宗。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新!!: 疏勒和汉明帝 · 查看更多 »

滑國 (諸夷)

滑國是南北朝时期位于今日新疆境内的一个国家。 根据《梁书》的记载,滑国是“車師之別種”,最初分为八部,称“八滑”。西汉永建元年,八滑跟随班勇攻打匈奴有功,其君主被封为“后部亲汉侯”。三国至晋朝时期与中国不通往来。南朝梁天监十五年,滑国国王厌带夷栗陁派使者进献方物。《职贡图》中绘有滑国使者画像。 北魏立国之初,滑国仅仅只是一个附属于柔然的小国。后来逐渐强大,攻打邻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于阗、句盘等国,开拓土地千余里。 滑国土地温暖,多山川树木,有五谷。国人以捕捉到的鸟兽和羊肉为粮食。当地的野兽有狮子和两脚骆驼,野驴头上有角。滑国人善于射箭,著小袖长身袍,用金玉为带。女人穿皮衣,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尺,以金银饰之。该国女人少,有兄弟共同娶妻的风俗。没有城郭,以氈屋为住所,房门开在东侧。滑国国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无文字,以木为契。与邻国往来时,使用邻国的文字,写在羊皮纸上。没有职官制度,崇拜天神和火神,每天出门祭祀神明后才能进食。其国跪拜风俗仅一拜而止。死后,以木头作棺椁。父母死后,其子割下一只耳朵,葬讫即吉。滑国的语言需要由吐谷浑人翻译之后才能理解。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滑国应当是同时期的嚈噠帝國。.

新!!: 疏勒和滑國 (諸夷) · 查看更多 »

朝鲜戏剧

朝鲜戏剧是朝鲜文化的一部分,发源于史前宗教仪式。三国时期,中国和西域乐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戏剧在自身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戏剧成份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戏剧。朝鲜传统戏剧主要有假面剧、木偶剧、盘索里、唱剧等形式,其主要成份是舞蹈和音乐,大多采用三拍子节奏,在歌曲、舞蹈、动作以及台词的运用方面与中国和日本传统戏剧很不同。 剧作、演员、剧场三要素齐备的朝鲜戏剧开始于近代。1908年7月在公演的《银世界》是朝鲜半岛首部西式戏剧。20世纪10年代,日本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戏剧出现了(1887-1921年)的、尹白南(1888-1954年)的文秀星和(1889-1945年)的唯一团等新派剧剧团。三一运动之后,运动开始出现。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朝鲜戏剧舞台,为朝鲜戏剧培养了大量人才,并创作了大量戏剧作品。.

新!!: 疏勒和朝鲜戏剧 · 查看更多 »

朱俱波

朱俱波,昆仑山麓中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西南棋盘乡及塔什库尔干县东南境。 《新唐书·西域传》作朱俱波国,亦作朱居槃国,《后汉书》子合国地,《魏书》作悉居半国、朱居国、朱俱槃国,《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作朱驹波国,《南史》作周古柯、句般,《大唐西域记》作斫句迦、沮渠,《续高僧传》作遮拘迦国,《新疆识略》作哈尔哈里克。 其国原为汉朝时的子合国,至唐朝时已兼并周围的西夜、蒲犁、依耐、德若,形成这一山区地带的统一国家。今叶城县的乌夏巴什一带是其中心。境属昆仑山山区,东临塔里木盆地。在于阗西,语言与于阗相类,南北朝役属于嚈哒。俗信佛教,唐朝时,朱俱波多次遣使朝贡,唐朝在朱俱波设立碛南州。.

新!!: 疏勒和朱俱波 · 查看更多 »

成 (疏勒王)

成,东汉时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王。 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王建是北匈奴所立,他倚仗匈奴的威势,控制西域北道,进攻并杀死了疏勒王成,将自己的臣子兜题立为新王。74年,班超废除龟兹王建拥立的疏勒王兜题,将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立为疏勒王。.

新!!: 疏勒和成 (疏勒王) · 查看更多 »

成大 (疏勒)

成大,东汉时疏勒王,原为疏勒府丞。 74年,龟兹王建杀死了疏勒王成,立自己的臣子兜题疏勒王,班超废除兜题,将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立为疏勒王。84年,忠背叛汉朝,跟随投靠莎车。班超改立成大为疏勒王。86年,班超将疏勒王忠斩首,西域南道从此畅通。成大之后,安国为疏勒王。.

新!!: 疏勒和成大 (疏勒) · 查看更多 »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05厘米、高170厘米,厚30厘米、重约2.5吨。“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新!!: 疏勒和昭陵六骏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疏勒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疏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疆省 (清)

新疆省(v),全名為甘肃新疆省,是清朝末期22個省份之一。同治四年(1865年),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喀什噶爾、阿克蘇、烏魯木齊等地。光緒二年(1876年),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出甘肅,於次年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地區,並從俄国手中收復伊犁。光緒十年(1884年)十一月正式建省,行政中心由伊犁遷至省会迪化(今烏魯木齊)。.

新!!: 疏勒和新疆省 (清)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疏勒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无雷

无雷国,西域古国。治无雷城,距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1000户,7000口,胜兵三千人。东北至西域都护治所二千四百六十五里,南至蒲犁五百四十里,南与乌秅、北与捐毒、西与大月氏相接。衣服与乌孙相似,习俗与子合相同。三国以后,成为疏勒的属地。.

新!!: 疏勒和无雷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疏勒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支那

支那(源自चीन,),亦作至那、脂那、摩訶支那、摩诃至那国等,與震旦同義,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經佛教經典傳入中國。古代中國有佛教徒以印度為「中國」,稱中國為「支那」。在古代,羌族稱漢人為「支那」(Tzu La)而自稱「戈拉」(Gu La),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和韓國的古代佛教文獻也有使用這個詞。 使用這個词汇稱呼中國的習慣於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在江戶時代後期,「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非正式稱呼。在明治維新之後,該用語由日本傳回中國,中國知識份子、革命黨人重新使用這個古典名詞,並且形成一種風氣。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後,日本獲得兩億兩白銀賠款及台灣與澎湖,日本人因此對中國的態度變得輕蔑,「支那」一詞也從此在日本語言中生根。在中華民國建國後,日本公文書中開始使用這個名詞稱呼中國。 從1913年到1946年間,中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廢除支那一稱,1913年10月16日,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奉中國政府訓令向日方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稱呼,改稱「中華民國」,但被日方拒絕。在《二十一條要求》交涉、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時,中方對日方堅持使用支那一詞進行抗議,亦未獲理會。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明令拒絕接受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的日本公文書。1932年後,日本在外交場合中不再使用這個名詞單冠初《民國時期中國官民反對日本對華"支那"蔑稱交涉始末》,〈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视用語,且被用於仇恨中國的演繹上。1946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國內公文書中不可使用支那名稱,有日本學者宣告這個「非常令人厭惡的名稱」已從日本語言中消失,亦有西方日裔歷史學者表示當今日本只有教育程度低的人以及積習難改的老年人繼續使用這個詞。 現今,在中國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视用語,稱呼中國人或海外華人為支那人,相當於在美國稱非洲裔美國人為黑鬼、尼哥(Nigger)或(Negro),以及在日本稱呼日本人為小日本或Jap,會被認為含有種族歧視或侮辱的意涵。.

新!!: 疏勒和支那 · 查看更多 »

慧超

慧超(也作惠超,),唐代新罗僧人。719年,慧超年十六,在广州被密教大师金刚智收为弟子。723年慧超前往印度诸国巡礼,先到东印度,再往中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 然后前往波斯、大食、大拂临、突厥,经葱岭、疏勒、龟兹、于阗,在727年抵达安西,再经焉耆回到长安,著有《往五天竺国传》。慧超在长安复从金刚智学习,并开始翻译《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利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780年在五台山将此经译完。.

新!!: 疏勒和慧超 · 查看更多 »

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

本条目列出历史上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

新!!: 疏勒和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 · 查看更多 »

119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119年 · 查看更多 »

1世纪

公元1年1月1日至1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世纪。.

新!!: 疏勒和1世纪 · 查看更多 »

2世纪

101年1月1日至2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世纪。.

新!!: 疏勒和2世纪 · 查看更多 »

3世纪

201年1月1日至3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3世纪。.

新!!: 疏勒和3世纪 · 查看更多 »

4世纪

301年1月1日至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4世纪。.

新!!: 疏勒和4世纪 · 查看更多 »

5世纪

401年1月1日至5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5世纪。.

新!!: 疏勒和5世纪 · 查看更多 »

639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639年 · 查看更多 »

692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692年 · 查看更多 »

6世纪

501年1月1日至6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6世纪。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很动乱及不稳定的时期。 在中国南北朝轮换交替,战火纷纷,一百年间,中国南方三朝交替,在北方换了五个朝代。直到世纪末,中国才再度在隋朝的统治下统一。 在欧洲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但新生的势力还未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 在亚欧大陆上唯一一个比较稳定的帝国是拜占廷帝国。 在与世隔绝的美洲,玛雅文明的發展到達了它的顶峰。 宗教方面,在东方佛教向朝鲜、日本、越南等边缘地区流传,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影响很深的宗派(如天台宗)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在西方基督教也开始了它对中欧的征服。在阿拉伯半岛上,伊斯蘭教這一个新的世界宗教,正在形成。.

新!!: 疏勒和6世纪 · 查看更多 »

73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73年 · 查看更多 »

74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74年 · 查看更多 »

78年

没有描述。

新!!: 疏勒和78年 · 查看更多 »

7世纪

601年1月1日至7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7世纪。唐朝取代隋朝领导中国,而本世纪末期武周中断了李唐朝廷。经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和「武周之治」后,疆域辽阔、「万邦来朝」。 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使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而日本此时处于社会经济巨大变革的飞鸟时代,大和政权得到发展和巩固。 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并迅速开始了「穆斯林征服」,建立了倭马亚王朝,震撼了从中亚到西欧的世界。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兴衰,萨珊王朝灭亡。拜占庭帝国虽丧失了查士丁尼时代的大片领土、与萨珊王朝交战不利,但将新兴的穆斯林抵御在君士坦丁堡——被誉为「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之外。北印度一度统一在盛极一时的戒日王朝之下。 在中美洲,蒂卡爾在Hasaw Chan K'awil(阿赫卡王,双月,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年-734年在位)統治下重新強大,並在西元695年打败卡拉克穆尔,使得蒂卡尔重新成为玛雅中部地区的霸主。.

新!!: 疏勒和7世纪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