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汉字简化方案

指数 汉字简化方案

《汉字简化方案》,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的规范。因为后来又出現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所以这次改革方案又称为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

12 关系: 一簡字二简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筆順简化字简笔字繁体字魏建功陈光尧汉字简化汉字改革慈谿縣

一簡字

#重定向 汉字简化方案.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一簡字 · 查看更多 »

二简字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1950年代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后,于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方案推出后饱受争议,最终于1986年6月24日被废除。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简化过头的生造简化字甚至失去汉字原有结构意义,社会上使用的“二简字”很多过于混乱。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统治,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認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於是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二简字 · 查看更多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全境语言文字包括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贯彻执行国务院对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令。.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筆順

順是指在書寫漢字時,筆畫出現的先後次序。.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筆順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 · 查看更多 »

简笔字

字,又稱為简体字、減筆字,小學(即古代的語言文字學)中稱之為省文,日本稱作略字,指漢字的簡寫。.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简笔字 · 查看更多 »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繁体字 · 查看更多 »

魏建功

魏建功(),字益三,號天行,江苏南通海安(原如皋)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學部學部委员(院士),政治面貌是九三學社(民主黨派人士)。.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魏建功 · 查看更多 »

陈光尧

光尧(),亦作陈光垚,字启明,又名陈光,陕西城固人,中国文字学家,近代简化字运动的重要开拓者。.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陈光尧 · 查看更多 »

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是通過減省筆畫等方式對漢字規範字的字形所進行的改造。林玟萱.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汉字简化 · 查看更多 »

汉字改革

汉字改革包含简化字问题、汉字拉丁化问题、规范汉字使用问题。 汉字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汉字过于复杂,认读学习时间长。争论的主要体现是“汉字落后论”和“汉字优越论”。.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汉字改革 · 查看更多 »

慈谿縣

慈谿县,中国旧县名,曾称慈溪县,今慈溪市的前身,但辖区与今慈溪市不尽相同。 唐朝玄宗时,因人口繁盛,于开元十六年(728年),分鄮县置慈溪县、奉化县、翁山县、鄮县四县,属明州。县名得于溪名。《慈溪县志》转引《延祐四明志》的记载:“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县治在今慈城镇,属宁波市江北区。 唐朝时,历属明州、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年),随明州隶属于浙江东道。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明州刺史黄晟逝世,地归钱镠。慈溪县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北宋初,吴越国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吴越国纳土归宋后,慈溪县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后随明州归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庆元府。元朝时,属庆元路。 元末民变中,随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后归朱元璋。明朝时,慈溪县属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年),改慈溪县为慈谿县。《慈溪县志》所述改名原因,“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逐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时,沿袭明制,仍属宁波府,归宁绍台道。 辛亥革命时,浙江光复。民国元年,宁波府废,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三年至十五年,属会稽道。民国十六年,道废,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后,历属浙江省第五、第六、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3日,第三野战军麾下的22军在攻占杭州后,向浙东挺进。24日,第22军攻占县城孝中镇。在中共组织下,当地民众生活如常。6月,成立中共慈谿县委。刘春泉任副县长、代县长(不久任县长)。6月19日,中共慈谿县委、县政府开始运作。此前6月5日,在宁波成立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10月改称宁波公署(即宁波专区),慈谿县隶之。 1954年,政府为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将产棉区的镇海县、余姚县、慈谿县的北境划入。县城迁至浒山镇(今浒山街道)。1956年,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慈谿县由此改为慈溪县。1970年,属宁波地区。1979年,为完善水利条件,泗门区划入余姚县。余姚县龙南区划入。1988年,改为慈溪市。.

新!!: 汉字简化方案和慈谿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第一次漢字簡化方案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