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木鱼

指数 木鱼

木魚是一種木製的敲擊樂器,形狀通常為類近拳頭狀的圓球體,中間部份為空心,以作為聲音共振和擴音之用。圓球體一邊留有音孔,作用和小提琴的F型孔相同,都是讓經擴音後的聲音可以傳開;另一邊則另加上長而扁的外邊,以方便用手或固定在支撐架上。演奏方法以利用鼓棍或小木鎚,敲打樂器外側的共鳴區以發出聲響。 木魚的尺寸可有不同大小,體積越大音高越低。.

39 关系: 十番南音坐檯小姐中國雅樂中国乐器列表中視大樂隊下四管付喪神廖年賦佛教音樂八仙琴棒管弦樂團管樂團粵劇约翰·库利奇·亚当斯纳西古乐牧民新歌飛天 (樂曲)香港飲食越南文化黄河大合唱阴阳师 (游戏)電離 (音樂)蛇仔利General MIDIGeneral MIDI Level 2LEVEL UP PROJECT! S2波蘭安魂曲法器潮州弦詩潮州木雕潮剧木鱼达摩本因坊秀伯敲鱼慈恩寺 (沈阳市)托泰·布典打击乐器

十番

十番(平话字:Sĕk-huăng),又称十欢、十番伬,是中国福州一带的民间传统音乐形式。 十番流行于福州、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荣、福鼎、宁德、古田以及南平等地,有300多年历史。十番音乐使用的乐器有笛、管、笙、椰胡、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13种,曲牌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西江月》、《五凤吟》、《蟠桃会》、《北云璈》、《水底天》、《将军令》、《美人娇》、《金索挂梧桐》、《石榴花》、《雁来红》、《一枝花》、《柳摇金》、《昇平乐》等100多支。打击乐曲牌有“福套”、“禄套”、“寿套”、“喜套”及“文干”、“武干”、“滴水”、“流水”各套。演奏形式分为坐奏、行奏、舞奏,又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还分为前后两堂,前堂以金革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在福州一带流传,十番音乐还曾巡回演奏于上海、香港、南洋等地。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中新网.

新!!: 木鱼和十番 · 查看更多 »

南音

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種以廣州話表演的傳統說唱音樂,始於清末。廣義的「南音」泛指粵調,包括地水南音、戲曲南音、老舉南音等,由於南音與木魚、龍舟和粵謳等粵調的用韻形式、平仄、結構都有共同的地方,有時會把粵調統稱為南音。 在結構上,一篇南音多數由數段組成,每一段都有起式、正文和煞尾。通常都是從慢板開始,逐漸加快。但一首粵曲之中,板式非常多變,全曲其實夾雜著很多不同曲體,包括有流水南音、木魚,中間又夾雜說白,而速度的變化也較多。粵曲藝人演唱南音時,唱腔亦和傳統南音有所不同。 早期的南音並沒有留下錄音,直到1975年,榮鴻曾研究演出場合對演唱者的影響,在富隆茶樓重建一個傳統的演出場合安排瞽師杜煥錄音,才保留了一些錄音資料。1980年代中期,南音唱片的出版比以往多,當中演唱的多是粵劇藝人。.

新!!: 木鱼和南音 · 查看更多 »

坐檯小姐

坐檯小姐是指在夜總會(台灣稱酒店)陪侍客人的。.

新!!: 木鱼和坐檯小姐 · 查看更多 »

中國雅樂

雅乐是华夏天子祭天地、袓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所用的乐舞,也是東亞各地雅樂的共同祖先。雅乐是汉文化禮樂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六艺之一,以西周以来的祭祀音乐为主,是周礼吉礼的组成部分。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周礼共同构成了华夏禮樂文明的内外支柱,分别载于礼经和乐经。雅乐相当于《诗经》中的大雅和颂。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以备王道,成六艺。正因为借《诗经》之便,而恢复了古代"韶乐"、"武乐"、"雅乐"与"颂乐",才使"礼乐"教化成为现实,其"王道"才得以完备, "六艺"才趋于齐备。《咸池》(黄帝乐)、《六莖》(颛顼乐)、《五英》(帝喾乐)、《大章》(尧乐)、 《大韶》(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汤乐)等,皆被儒者奉为雅乐的典范。历代华夏王朝设太常,司礼乐教化,内有雅乐部,从事祭祀演奏。儒家经学和二十四史《礼乐志》是研究雅乐的基础。.

新!!: 木鱼和中國雅樂 · 查看更多 »

中国乐器列表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列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器。 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詳見中国音乐。.

新!!: 木鱼和中国乐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視大樂隊

中視大樂隊是1970年4月至1998年間的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專屬樂隊,也是台灣第三個電視樂隊,一直都是由林家慶擔任指揮兼團長。.

新!!: 木鱼和中視大樂隊 · 查看更多 »

下四管

南管中的下手樂器指下列4種樂器:.

新!!: 木鱼和下四管 · 查看更多 »

付喪神

付丧神為日本的妖怪传说概念。指器物放置不理100年,吸收天地精华、積聚怨念或感受佛性、靈力而得到灵魂化成妖怪。概念類似中國的成精,这就是付喪神的傳說;因此又稱為九十九神、九十九髮。現今日本傳承妖怪中有相當一部份均為付喪神。基於江戶時代日本畫師鳥山石燕等的妖怪畫,付喪神的形象大致確立。《阴阳师》第三卷的副标题也叫「付丧神」。.

新!!: 木鱼和付喪神 · 查看更多 »

廖年賦

廖年賦(),臺灣指揮家、藝術教育工作者。 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州海山郡土城庄柑林碑,二戰後改為臺北縣土城鄉柑林村(今新北市土城區柑林里)。小提琴師事康謳、王沛倫及戴粹倫,鋼琴師事曾寅育,指揮師事蕭滋。於1968年獨立創辦大型私人交響樂團。2007年成立「臺北縣交響樂團」(今「新北市交響樂團」)隸屬臺北縣政府。現任「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創辦人、「新北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新!!: 木鱼和廖年賦 · 查看更多 »

佛教音樂

佛教音樂,屬宗教音樂的一種。原指佛教儀式中的梵唄,但現在多包含透過唱片工業產生的錄音音樂,此種音樂已結合流行音樂,歌詞亦不受限於經文或咒語,可作為音樂治療方式之一。.

新!!: 木鱼和佛教音樂 · 查看更多 »

八仙

八仙是中國道教及中國神話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

新!!: 木鱼和八仙 · 查看更多 »

琴棒

琴棒,又名琴槌,是一種打击乐器所使用的敲擊工具,常用於旋律樂器如馬林巴、木琴、鐵琴、鐘琴、定音鼓,節奏樂器如泰來鑼、大鼓、木魚等樂器以使其發聲,多以木頭、藤或塑膠等材料製成。在用於打擊的一端製成圓球狀或裝上塑膠、木頭、鐵等材料製的小球,有少部分直接可以使用,但大部分會在圓球上裹以毛線、布料或羊毛氈。 Category:打击乐器.

新!!: 木鱼和琴棒 · 查看更多 »

管弦樂團

管弦樂團(英語:Orchestra)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最複雜的樂團型態,擁有極強大而廣泛之音樂表現力。管弦樂團一般演奏古典音樂或為歌劇伴奏,有時也會替流行音樂伴奏;現代不少管弦樂團也常為電影伴奏,製作電影原聲帶。 一个管弦樂團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形式比较小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室內樂團的成員數量一般少於30人,在兩者中間還有所謂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 Orchestra),主要演奏接近較大於真正室內樂和「典型」近代交響樂曲中間的管弦樂作品,如歷史上巴洛克樂派或古典樂派交響曲或大協奏曲,其編制是動用30到50人的中型樂團演出。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有時是一个城市中有兩隊管弦樂團時,可以此來區分彼此,例如倫敦交響樂團和倫敦愛樂樂團。 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並不一定所有的團員都要參與演奏過程;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参加演奏的演奏者數目也不同。大多數管弦樂團尚未擁有全部樂器的演奏家,例如,很多樂團没有常態編制豎琴家,或是薩克斯風樂手、鋼琴家、爵士鼓鼓手。因此假如要演奏的作品中有他们不具有的樂器时,他们一般會與獨立音樂家合作,因此樂團人數相當具有彈性。.

新!!: 木鱼和管弦樂團 · 查看更多 »

管樂團

管樂團(concert band也叫wind band, symphonic band, symphonic winds, wind orchestra, wind symphony, wind ensemble,或者symphonic wind ensemble)由木管樂器(woodwind)家族、銅管樂器(brass)家族以及打擊樂器(percussion)家族所組成。它多變的曲目包括原創的管樂曲、改編的古典音樂、輕音樂、以及流行音樂。雖然管樂團跟行進樂隊(Marching Band)所使用的樂器很接近,但是管樂團的主要目的是管樂合奏。.

新!!: 木鱼和管樂團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木鱼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约翰·库利奇·亚当斯

约翰·库利奇·亚当斯(John Coolidge Adams,),一般简称为约翰·亚当斯或亚当斯,美国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简约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亚当斯的音乐结合了简约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的部分风格,其歌剧《尼克松在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

新!!: 木鱼和约翰·库利奇·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包括三部分:“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由于其有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必须以师带徒或以父带子相传,历史悠久,古朴典雅,用背诵工尺谱口传心授,所以一直流存至今。是中国最重要的的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目前只有许多高寿的老艺人会演奏,应用十面云锣、芦管和曲颈琵琶等许多已经在内地失传的古老民族乐器,正在进行传承抢救。其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共同被誉为稀世“三宝”。1962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云南省歌舞团及丽江地县音乐工作者发掘整理了总谱,被称为“活的音乐化石”。 白沙细乐是由纳西族聚居的中国云南丽江以北的重镇白沙而得名,由于乐队中不用音响强烈的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所以又名“细乐”。 白沙细乐据说是在13世纪时蒙古大军南征云南,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和纳西族土司木天王结盟,留赠他一个乐队和乐谱,其音乐几百年一直流传下来。现在老人们在演奏时仍然身着元代乐工的服装。现在只保留下七个乐章,名为《安魂曲》,各个乐章音调联系密切,结构严谨,可单独演奏,也可连奏成一大型套曲,表现了凄凉、怀念、悲痛的情感。 ,当年土司将其引入丽江,又结合了当地的纳西族传统音乐的风格,这种道教音乐从19世纪后在内地已经绝迹,在丽江被保留下来,既具有古朴典雅的江南丝竹风格,又揉进了纳西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现在保留的曲目有《到春来》、《吉祥》等20余首。 皇经音乐现在已经失传。 纳西古乐应用的乐器有苏古笃(胡拨)、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来自古代筚篥),还有横笛、竖笛、二簧(二弦拉弦乐器形同汉族京二胡)、大提胡、纳西族胡琴、中胡、小叫胡、三弦、筝、扬琴等打击乐器是音响较轻的五音(十面)云锣、中锣、镲、铙、大钹、大锣、板鼓、提手、木鱼、磬等。.

新!!: 木鱼和纳西古乐 · 查看更多 »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簡廣易創作的笛子獨奏曲,新派笛子代表樂曲之一,以E調曲笛吹奏,配以小型中樂團伴奏。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並運用了蒙古音樂常用的羽調式。.

新!!: 木鱼和牧民新歌 · 查看更多 »

飛天 (樂曲)

《飛天》是一首國樂合奏曲,為1982年時徐景新、陳大偉所作。樂曲根據敦煌壁畫中印度神話神祇飛天女神(अप्सरा)的形象為題材所作,具有特色的曲調、風格也善用國樂器的音色,是國樂界常演出的曲目之一。本曲在中國第三屆音樂作品評獎的民族器樂組中,獲得二等獎。.

新!!: 木鱼和飛天 (樂曲) · 查看更多 »

香港飲食

香港飲食文化為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一套融合中餐(主要為粵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日本菜、韓國菜、越南菜、泰國菜、印度菜、上海菜、北京菜、台灣菜等餐廳在香港都十分常見,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 在香港文化發展中,飲食佔有重要而有趣的一環。以往的大牌檔及大笪地等街頭食檔,老字號的酒樓食肆以及各類地道醬油、餅食及特色食品,都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並且繼續傳世。過去百多年來香港經濟及香港社會急速發展為香港人的飲食文化帶來新的風貌。時至今日,飲食由過去的果腹必須,發展到對色香味美的追求;食肆亦由樸實簡陋,以至講求裝潢華麗,價格亦豐儉由人;菜式由地道口味,到世界各地美食共冶一爐,食物品種琳琅滿目,足以反映香港人飲食態度及生活質量的轉變。 香港食肆主要集中地包括銅鑼灣、九龍城、蘭桂坊、尖沙咀、跑馬地及中環蘇豪區,其中九龍城以中南半島菜色為主。 此外,根據綠色和平表示,香港為全球人均食魚量最高的城市。.

新!!: 木鱼和香港飲食 · 查看更多 »

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通常指的是由起源于越南北部的京族所創造的文化。越南文化是亞太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與其他同樣位于中南半島的國家所不同的是,越南由于在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很大的影響,其文化特征與東亞民族非常接近,是東亞文化圈的一部分。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老撾、泰國)則更多的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新!!: 木鱼和越南文化 · 查看更多 »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演,1941年被改寫成交響樂合唱,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1975年中央樂團對其進行大幅度簡化改編,流行至今。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曾经被禁止演奏。.

新!!: 木鱼和黄河大合唱 · 查看更多 »

阴阳师 (游戏)

《阴阳师》是由中国大陆游戏开发商网易游戏旗下的Zen工作室根据日本阴阳师文化所开发的一款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该网络游戏支持iOS、Android等手机平台和Windows电脑平台。该游戏由网易游戏负责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和日本地区发行,而由Kakao游戏负责韩国地区发行。后2018年1月12日推出联动游戏决战!平安京,同年4月官方開始播放以遊戲登場角色故事為主的短篇動畫。.

新!!: 木鱼和阴阳师 (游戏) · 查看更多 »

電離 (音樂)

《--》(Ionisation,香港通常翻譯為《--》)為是法裔美籍作曲家埃德加·瓦雷茲於1929至31年期間創作的實驗性純敲擊樂作品,此曲亦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首以全敲擊樂器創作的音樂作品。 直至二十世紀中期,以管絃樂團傳統四大分類下,鋼琴仍未獨立分類為鍵盤樂器時,一般都將其歸納入敲擊樂器類,而且樂曲中樂手多以運用手臂同時按壓大量的琴鍵以製造(Tone Cluster),演奏技巧上亦已脫離了鍵盤樂器的概念。 瓦雷茲為了探求敲擊樂器能產生何種的音樂效果,使用大量常用及不常見的敲擊樂器,其中包括有2個手動式的警報器、獅吼鼓、鐵砧、以及不同尺寸的鑼、鈸及鼓等。.

新!!: 木鱼和電離 (音樂) · 查看更多 »

蛇仔利

蛇仔利,,江門日報,原名吳岳鵬,又名祝富貴,廣東省恩平沙湖長安村人,清末民初時期廣東著名粵劇男-丑-生。由於表演出眾,被稱為“笑料大王”、“诙谐大王”。.

新!!: 木鱼和蛇仔利 · 查看更多 »

General MIDI

General MIDI,簡稱GM,是MIDI的統一規格。雖然MIDI自己本身提供了使不同儀器能夠在基礎水平上互用的協定,但General MIDI提供了更進一步的規範:它要求所有的GM相容儀器達到一些共同的特點,像是能夠同時演奏至少24個音符(複音),而且它包含了許多未在MIDI中規範,關於參數和控制訊息的解釋,像是定義儀器可以擁有128個發聲數。 General MIDI最初被標準化是在1991年,由MIDI制造商协会(MMA)以及(JMSC)共同制定,此後就被採用作為MIDI標準的追加。他被要求至少能滿足以下條件:.

新!!: 木鱼和General MIDI · 查看更多 »

General MIDI Level 2

General MIDI Level 2,簡稱GM2,是MIDI的標準規格。它的基礎是General MIDI以及GS extensions。在1999年被MIDI制造商协会(MMA)所採用。.

新!!: 木鱼和General MIDI Level 2 · 查看更多 »

LEVEL UP PROJECT! S2

《LEVEL UP PROJECT! S2》(레벨 업 프로젝트! 시즌 2)是韓國Oksusu的真人實境-zh-hans:秀;zh-hant:秀;zh-hk:騷-,由SM娛樂的旗下五人女子音樂組合Red Velvet爲主進行拍攝。 2018年1月8日起逢星期一至六于上午10時在韓國的「Oksusu」及泰國的「TrueID」同步播出。.

新!!: 木鱼和LEVEL UP PROJECT! S2 · 查看更多 »

波蘭安魂曲

波蘭安魂曲 (Polskie Requiem,A Polish Requiem,Polnisches Requiem)是波蘭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指揮家潘德列茨基所創作的大型合唱作品。 《波蘭安魂曲》曾出現多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寫於1980-84年,潘德列茨基斷斷續續的將不同的段落串連成為整體。這個版本於1984年9月28日由羅斯特羅波維奇領導史圖加電台交響樂團作首演。 介紹及評論有關樂曲及個別樂章介紹, 由 Chua Gan Ee 撰寫,1999年 (英文)第二個版本於1993年完成。潘德列茨基加入了「聖哉頌」(Sanctus),並對其他的樂章作出修改。這個版本於1993年11月11日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潘德列茨基音樂節」中,由作曲家親自指揮作首演。 到了2005年,為紀念過世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而再增加了一段夏康舞曲。並於同年在作曲家的現居地克拉科夫進行了第三次「首演」。 樂曲主要依照傳統安魂曲的內容及格式而創作,創作模式同時亦受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影響而加入了傳統的波蘭聖詠Święty Boże,屬作曲家晚期的代表作。.

新!!: 木鱼和波蘭安魂曲 · 查看更多 »

法器

法器在宗教上,泛指在佛教、道教裏,供儀式使用的器具。一般常見的法器有八卦鏡、木魚、法輪、羅盤、天珠、念珠、鞭、桃木劍、……等。這些法器因為被認為有驅邪避凶的作用,亦被一般大眾用於護身,或放在家門前做鎮煞之用。 Category:宗教儀式.

新!!: 木鱼和法器 · 查看更多 »

潮州弦詩

潮州弦詩為潮州人以彈撥樂器演奏古樂詩譜,故稱作弦詩,又稱弦詩樂,是潮州音樂中的一種弦索器樂,流行於潮州、汕頭、揭阳、閩南地區,後隨華僑流傳至東南亞。根據所用「二四譜」推算,其歷史大約有600至700年。.

新!!: 木鱼和潮州弦詩 · 查看更多 »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是流行于广东省原潮州府属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等地的民间雕刻艺术,尤以多层镂通和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而著称于世,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潮州木雕源远流长,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末,至清中晚期达到鼎盛。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 木鱼和潮州木雕 · 查看更多 »

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在丑生(角色)有突出表现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编:《潮剧百年史稿(1901-200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的地方戏曲,在明朝开始形成后,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并随潮州人传播到港澳台、上海,以及海外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与欧美地区,是中国对外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之一。潮剧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属元明南戏的一支,时称为潮腔、潮调、泉潮雅调,为明代南戏五大声腔之一。明朝嘉靖丙寅年(1566年)刊本《荔镜记》,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一个运用“泉潮腔”演唱的演出剧本。它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 木鱼和潮剧 · 查看更多 »

木鱼达摩

木鱼达摩(木魚達磨、もくぎょだるま),在鸟山石燕的『百器徒然袋』里有讲到,木鱼的付丧神。木鱼是一种外形酷似鱼头的木制法器,里面是空的,敲出来有声音。僧人修行时,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可有“警昏惰、驱魔障”的功能。少数木鱼因为整天听僧人念经,受佛性熏陶,化成了名为木鱼达摩的妖怪。外形圆胖,常在午夜出现并发出“咄咄咄”的木鱼声。.

新!!: 木鱼和木鱼达摩 · 查看更多 »

本因坊秀伯

本因坊秀伯(),幼名佐藤甚四郎,法名日宥,生於陸奧國大飯田村,日本江戶時代圍棋棋士。七世本因坊,棋力六段。.

新!!: 木鱼和本因坊秀伯 · 查看更多 »

敲鱼

敲鱼是浙江温州著名的特色菜,也是中国菜谱上的一道名菜,称三丝敲鱼。.

新!!: 木鱼和敲鱼 · 查看更多 »

慈恩寺 (沈阳市)

慈恩寺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为汉传佛教净土宗寺院。 慈恩寺是中国东北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其他三座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沈阳市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现为辽宁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新!!: 木鱼和慈恩寺 (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托泰·布典

托泰·布典(Totai Buten,),漢名陳抵帶,別名木魚,是一位阿美族與噶瑪蘭族人士。他是壽豐鄉首位民選鄉長,也是鹿野忠雄等人的嚮導。.

新!!: 木鱼和托泰·布典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木鱼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木魚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