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教宗列表

指数 教宗列表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57 关系: 尼古拉斯彼得 (使徒)当选教宗斯德望列表索引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若望·保祿二世若望二十世Habemus Papam梵蒂冈本篤十六世本篤九世按年龄分类的各国领导人列表方濟各 (教宗)教宗教宗牧徽教宗預言教宗恩狄教宗波尼法爵一世教父 (基督教歷史)1061年教宗选举1073年教宗选举1086年教宗選舉1088年教宗選舉1099年教宗選舉1118年教宗選舉1119年教宗選舉1124年教宗選舉1130年教宗選舉1143年教宗選舉1144年教宗選舉1145年教宗選舉1153年教宗選舉1154年教宗選舉1159年教宗選舉1181年教宗選舉1185年教宗選舉1187年10月教宗選舉1187年12月教宗選舉1198年教宗選舉1216年教宗選舉182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2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30年至1831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0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14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3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月25日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2013年3月3月2日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尼古拉斯

尼古拉(源自於希臘語:Νικόλαος),也译为尼古拉斯、尼可拉斯、尼古萊、尼科洛、尼各老、尼閣,是一些西方語言中常見的名字。.

新!!: 教宗列表和尼古拉斯 · 查看更多 »

彼得 (使徒)

彼得(Πετρος,天主教中文译伯多禄或伯铎,正教中文译裴特若,唐朝景教譯岑穩僧伽法王,),基督教创始者耶稣所收的十二使徒之一,初代教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有两封书信被收入新约圣经,另外,写马可福音的马可是他的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他建立了罗马教会,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则认为這個說法沒有證據支持,彼得甚至不一定去过罗马,而羅馬主教的「首位身份」(Primacy),更曾被早期教會視為異教思想,直至中世紀都仍未被廣為接受。新教認為羅馬教會及其主教的地位只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才逐漸建立起來的。 按照《新约圣经》记载,彼得是加利利海边的一位渔夫,本名西門(Σίμων),由兄弟安德肋带领认识耶稣。耶稣给他改名为矶法(Κηφᾶς),即亚兰文“磐石”的意思,翻译成彼得,又稱伯多禄。他开始跟随耶稣,承認耶稣是神之子,是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福音书中对十二门徒的记载以彼得最多。耶稣被捕以后,他失去信心,别人问他是否是耶稣的门徒,他三次否认,正如耶稣预言的一样。耶稣复活以后,他重坚信心。耶稣升天以后,他开始讲道,传讲福音,他大傳耶稣是救世主、也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的好消息,并成為教会的領導人。按照教会传统说法,他后来在尼禄逼迫基督教的时候到了罗马弘法,不久殉道,官府按照他自己的要求,倒釘十字架而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端正地钉十字架。.

新!!: 教宗列表和彼得 (使徒) · 查看更多 »

当选教宗斯德望

選教宗德範(Electus Stephanus PP.,,本名不可考。当选于752年3月23日,卒于752年3月25日)是一位被選為教宗的羅馬神父,作為聖匝加的繼位者。他是歷任教宗在位最短的一個,只有僅僅三天,之後因為中風而突然離世。由於時间太短,使他未能在死前趕及進行主教祝圣儀式,使得许多書籍不承認他為教宗,稱下任教宗德範三世為斯德範二世。在745年,聖匝加提拔他為聖基所恭聖殿領銜堂區的紅衣主教長老,該領銜堂區後來由洛林樞機主教弗雷德里克(Cardinal Frederick of Lorraine)接任,他後來成為教宗司提反九世。 在「宗座年鑑」中提到德範二世(三世)時,附有一道註釋:「聖匝加死時,羅馬神父德範被選為新教宗,但是,由於他隔四天後便死亡,未及參加他的『奉獻禮』,根據教會法此時其任職才真正生效,因此其姓名沒有登記在宗座書籍上,亦不見於其他教宗列表。」Annuario Pontificio 2012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12 ISBN 978-88-209-8722-0), p. 11* 從752年到942年,有八位名為德範的人被選為教宗,包括當選教宗德範,但僅七位有實際統治。在十世紀前沒有用於教宗,因此附於其名後的編號都是經由追贈加上的。在名字後附加編號成為慣例後,第一位名為德範的教宗是司提反九世,他一生中所有的文獻簽名都是「教宗司提反九世(Stephanus Papa Nonus)」。 然而後來直到1975年10月1日還有效的教會法,都把當選當下視為某人成為教宗的時刻,因此德範便被時代錯誤地稱作教宗德範二世。有些作者,但並非全部,從而把之後所有名為德範的教宗編號增加了一位,使得由德範三世至斯德範十世的八位教宗也分別順序稱為德範二世至德範九世。在1961年,他的名字被從「宗座年鑑」中移除。 編號上的分歧也使得這些教宗有兩種編號,所以他們有時也會寫成教宗德範二世(三世)-九世(十世)。這種做法見於「天主教百科全書」、「宗座年鑑」以及「大英百科全書」。.

新!!: 教宗列表和当选教宗斯德望 · 查看更多 »

列表索引

列表索引,列舉各種列表以方便快速找尋资料。列表的排序參考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

新!!: 教宗列表和列表索引 · 查看更多 »

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

君主是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在君主制之下,一国或一政治实体由一人统领,其职位通常以世袭制继承,并统治终身或至其逊位。君主可为独裁者(如在君主专制之下),亦可为实行传统权威,只保留少量,并将国家的实际权力交托予立法机构及/或内阁行使的象征式元首(如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在一些设有官方宗教的国家内,该国君主同时也会与其国教相关联。多数国家同时只会有一名君主,除非君主在位时未成年、缺席或缺乏行为能力,此时可由留守负责处理君主的事务。在一国内同时存在两个君主共同统治的状况称为,此制度现今为安道尔所采用。 君主各有其头衔和敬称,多数时候来源于传统,并由国家宪法所保障。君主可有诸多头衔,例如“国王”和“女王”、“亲王”和“女亲王”、“皇帝”和“女皇”等。其头衔在当地语言中各自不同,但如下列表将会将其尊号和头衔通过最通用的英语汉译法表示出来。罗马数字(汉语中以“世”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将用于区分同名君主。 在政治和社会文化研究中,君主制通常与世袭统治相关。历史上和当代的多数君主都出生并成长于皇室中。继承人由一系列不同方式决定。例如近亲、长子继承或兄终弟及。现代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 马来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两个特殊的君主制国家。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是由统治者会议在九个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亦是由选举产生。这种方式被称为選舉君主制。这些体制与传统的君主制概念不同,但由于其保有一些相关的君主制特性,因此也被归类为君主制。许多君主制体系则是世袭制和选举制的结合,在这些体系下,继承人的选举或提名受限于。 下表的君主都为主权国家的统治者,统治一国构成区域或文化或传统政体的君主将列于之下,现今对已废除的王位的宣称者则列于王位觊觎者之下。.

新!!: 教宗列表和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是第264任天主教教宗,本名卡罗尔·若瑟·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出生於波蘭,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亞德六世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二長,僅次於庇护九世。 從事聖職前曾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擔任教宗後總共進行過102次國際訪問,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稱為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頭銜的教宗,其他三位分別是教宗良一世、教宗額我略一世和教宗尼各老一世。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4月27日,將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冊封為聖人。其紀念日定於10月22日。.

新!!: 教宗列表和若望·保祿二世 · 查看更多 »

若望二十世

天主教教宗若望二十世,又譯約翰二十世,是從來沒有教宗選取過的名號,儘管有教宗若望十九世和教宗若望二十一世,但卻沒有以若望二十世為名號的教宗出現過。 一些11世紀史學家相信,對立教宗波尼法爵七世,正是教宗若望十五世。因而,教宗若望十五世至教宗若望十九世等教宗名號應該推後,為若望十六世至教宗若望二十世。 所以那時用若望為號的新教宗自稱若望二十一世,不過教宗若望二十一世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之前已經有二十多個以若望為號的教宗,重新整理實在太混亂,所以教宗若望二十世名號一直空置着。 傳說有一名女教宗瓊安正是若望二十世,她被人發現自己是女人後(一說被亂石打死),被逐出教宗名單之外,所以教宗名單沒有若望二十世。 由美國諷刺小說家詹姆士·班殊·卡貝爾 James Branch Cabell所作的幽默幻想小說《朱根》 Jurgen中得知這個遺漏,主人翁在天堂中自稱教宗若望二十世,所以不用審判就直接升天堂了。.

新!!: 教宗列表和若望二十世 · 查看更多 »

Habemus Papam

Habemus Papam!(“我们有了教宗!”)是罗马天主教会向世人宣告教宗选举结果时说的一段话,通常由担任執事級枢机时间最长的一位在圣伯多禄大教堂的中央阳台以拉丁语说出。当他宣告完之后,新任教宗会出现在阳台,向守候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人群及普世人类发表全城及全球的首个宗座祝福;而人群会对他报以“Viva Papa!”(教宗万岁!)的欢呼 ,梵蒂冈广播电台,2005年4月19日,Opus Dei,2005年4月19日,BBC,Tara Holmes, Last updated 2009年8月6日。.

新!!: 教宗列表和Habemus Papam · 查看更多 »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教宗列表和梵蒂冈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新!!: 教宗列表和本篤十六世 · 查看更多 »

本篤九世

教宗本篤九世(Benedictus PP.,約1012年-1055年),本名Theophylactus,是唯一一名非連續連任過三次的教宗。 一些來源指他12歲就當上教宗,有些更說是11歲。但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則記載他是在約18或20歲當上教宗,原因是其出生日期不詳。無論如何,他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宗之一。 本篤九世有個極度放蕩的一生。他在1036年被迫短暫離開羅馬,並尋求康拉德二世的協助使他回到羅馬。1044年1月他又再度被趕出羅馬,並在一段時間被認為是偽教宗,後來他在羅馬的勢力趕走了原來的教宗。1044年7月他又由於想結婚,而將他的教宗職務以650公斤黃金的代價賣給他的代父(也就是後來的額我略六世)。後來他又反悔想拿回他原來的職務。 本篤九世真正的逝世日期從來無法確定,有多種說法說他可能死於1055年、1065年或1085年。.

新!!: 教宗列表和本篤九世 · 查看更多 »

按年龄分类的各国领导人列表

本条目列出各项与年龄有关的各国领导人列表,并以國家元首和/或政府首脑为基准。标准上本列表包括总统、首相或总理和皇世家族。.

新!!: 教宗列表和按年龄分类的各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方濟各 (教宗)

方濟各(Franciscus;Francesco;Francisco;)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本名豪爾赫·馬里奥·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耶穌會會士,義大利裔阿根廷人,能說流利的拉丁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和德語。1958年加入耶穌會,1969年成為神父,1997年擔任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總主教,並在2001年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樞機。他在2013年3月13日獲選為教宗,成為首位出身於拉丁美洲、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也是繼額我略三世後1282年以來首位非歐洲出身的教宗。.

新!!: 教宗列表和方濟各 (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教宗列表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牧徽

從1198年開始,每一位教宗都拥有其个人的教宗牧徽以作为其教宗的标志。從1304年起,所有任代理教宗的總務樞機都拥有其个人的宗座從缺牧徽。教宗紋章、宗座從缺紋章與教宗牧徽、宗座从缺牧徽的不同是,教宗紋章、宗座从缺紋章永遠都是一樣;而教宗牧徽、宗座從缺牧徽會跟着不同的教宗而改變。 首位有教宗牧徽是诺森三世(由诺森三世創立,1198 - 1216年在任),首位有宗座從缺牧徽的是加納‧拉義诺(1304年,博義八世至本笃十一世期間,由博義八世創立)。 大部分的教宗牧徽都包含三重冕的图案。教宗本笃十六世改变了纹章学上的习惯,用主教冠和披带将其代替,而教宗方濟各亦跟隨本篤十六世的決定。传统上教宗牧徽均有金银钥匙,以代表权力束缚和释放于地上(银色)和天上(金色)。宗座從缺牧徽是在宗座華蓋下置交叉的一金一銀兩把鑰匙加時任總務樞機(在無教宗時稱代理教宗)的總務樞機徽,當有新教宗時則改用新教宗的教宗牧徽而那位總務樞機則用回原本的總務樞機徽。其中鑰匙的意義由〈瑪竇福音〉第16章18-19句所賦予: 因此,在牧徽学中,钥匙象征着教宗权力作为基督之代表在地上的精神权威。.

新!!: 教宗列表和教宗牧徽 · 查看更多 »

教宗預言

教宗预言(Prophetia Sancti Malachiae Archiepiscopi, de Summis Pontificibus),或称圣馬拉奇预言,出自据說有预知能力的12世纪爱尔兰的阿馬总主教(Saint Malachy)。他25岁时成了一名神父,30岁上成了主教,创设了爱尔兰第一所基督会修道院,据传他在1139年到罗马访问期间,经历了关于未来的异象,看到最后的审判之前112位教宗的影像,他随后列出了一长串的人物清单。他把这些幻觉写在5页羊皮纸上,把手稿交给当时的教宗英诺森二世。教宗读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密封在档案馆裏,直到1590年,馬哈德哈克死后被尊称为圣馬拉奇。1595年一位叫Arnold de Wyon的传教士在他其著作《Lignum Vitæ》内首次记录了这个预言。名单裏圣马拉奇以拉丁文留下了这几位教宗的相关线索,这就是圣马拉奇预言或教宗预言的由来,预言裏没有留下这些教宗的名字,而是留下足供辨认的人物特徵,或是有关国家、臂章、勳章等线索的暗喻。.

新!!: 教宗列表和教宗預言 · 查看更多 »

教宗恩狄

教宗聖恩狄(Sanctus Eutychianus PP.,)自275年1月4日至283年12月7日為教宗。.

新!!: 教宗列表和教宗恩狄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又譯博義一世、波尼法西斯一世(Sanctus 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圣奥斯定的同时代者,后者将其一些作品献给了他。 在教宗佐西(Pope Zosimus)去世后,两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选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赖(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亚(Galla Placidia),西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诺留(Honorius)干涉,而他发布诏书责成两人都离开罗马。在接下来的复活节时,恩赖回到该城以行洗礼并庆祝节日;当皇帝听闻此事后,恩赖被剥夺了品秩并被驱逐出罗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为了教宗。 博義一世继续与伯拉糾派对立,劝告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回复伊利里亚(Illyricum)至西方管辖权下,并捍卫圣座的权利。.

新!!: 教宗列表和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父 (基督教歷史)

教父(Church Fathers,或 Fathers of the church),又譯為基督教早期教父(Early Church Fathers),是基督教會早期宗教作家及宣教師的統稱。他們的著作被認定具備權威,可以作為教會的教義指引與先例。他們包括許多著名的教會神學家、主教和護教士,但是不一定是教會認定的聖人,有些教父甚至被教會判定為“異端”。.

新!!: 教宗列表和教父 (基督教歷史) · 查看更多 »

1061年教宗选举

在尼閣二世去世后,1061年教宗选举于1061年9月30日在罗马聖伯多祿鎖鏈堂举行。根据尼古拉二世的教宗詔書《》,主教级枢机是教宗选举的唯一选举人,这在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属首次。一位非枢机和巴塔里亚运动的其中一位发起者安塞爾·莫達·巴喬主教 被选为教宗亞历山大二世,而教宗加冕仪式则于1061年10月1日傍晚在圣伯多禄锁链圣殿举行,因为选举的反对者使加冕仪式无法在举行。.

新!!: 教宗列表和1061年教宗选举 · 查看更多 »

1073年教宗选举

1073年教宗選舉是教宗亞歷山大二世于1073年4月21日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於4月22日開始,並於同日選出希爾德布蘭德樞機為教宗額我略七世。.

新!!: 教宗列表和1073年教宗选举 · 查看更多 »

1086年教宗選舉

1086年教宗選舉於1085年5月25日教宗額我略七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由於各項原因,這次選舉並沒有於教宗離世後的翌日舉行。.

新!!: 教宗列表和1086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088年教宗選舉

1088年教宗選舉於1087年9月16日教宗維篤三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由於維篤三世離世時對立教宗克勉三世正控制羅馬,這次選舉在維篤三世離世後六個月才舉行。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厄德·德·拉格理樞機成為教宗烏爾巴諾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088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099年教宗選舉

1099年教宗選舉於1099年7月29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是設立教宗選舉以來首次有非主教級樞機於選舉裏參與投票並選出新教宗。拉涅利樞機當選教宗,取名「帕斯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099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18年教宗選舉

1118年教宗選舉於1118年1月21日教宗帕斯卡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亦是有紀錄以來首次設有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若望·卡塔尼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名為「傑拉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18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19年教宗選舉

1119年教宗選舉於1119年1月28日教宗傑拉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蓋伊·勃艮第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嘉禮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19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24年教宗選舉

1124年教宗選舉於1124年12月13日或12月14日教宗嘉禮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蘭貝托·斯格拉賓奇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何諾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24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30年教宗選舉

1130年教宗選舉是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後於1130年2月14日或2月15日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選舉是自1061年舉行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首次分裂成2個陣營,而每個陣營各自選出1位教宗。原本選舉是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帶領的一部分樞機選出額我略·巴巴拉斯基樞機為教宗諾森二世。不過,其他參與選舉的樞機不滿意該結果而自行選出伯多祿·比亞尼樞機為。雖然克雷二世得到更多樞機支持,但是天主教會將諾森二世視為合法教宗,而克雷二世則為對立教宗。 教宗嘉禮二世簽訂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令這次選舉選出了兩位教宗。《沃姆斯宗教協定》解決了敘任權鬥爭,而於簽訂該宗教協定後樞機團就聖座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政策出現很大分歧。有幾位較年老的樞機認為《沃姆斯宗教協定》是放棄中所提倡的原則,並傾向接受它只是一個象徵式協定。這些樞機支持教宗跟於意大利南部居住的諾曼人成為聯盟。這些諾曼人有些是跟如卡西諾山的修道院有聯繫,而他們的其中一個領袖是伯多祿·比亞尼樞機。比亞尼樞機是當時其中1個在羅馬最有影響力的家族的代表。 在上述問題上持相反立場的樞機則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領導。他在嘉禮二世簽訂《沃尔姆斯宗教協定》後即被冊封為樞機及委任為聖座總理,而他也是新政策的其中一個推動者。他跟他的支持者認為該協定對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關係會變得更好,而他們並不信任跟聖座有關係和主張擴張主義的諾曼人。除此之外,有部分主要代表或許跟「新靈性」有密切關係(意指由組成的新宗教組織)。另外,他們跟羅馬的弗蘭吉潘尼家族結成聯盟,而弗蘭吉潘尼家族跟比亞尼家族是敵對的。 為防樞機團就新教宗的人選而處於分裂狀態,樞機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前數星期制訂1份協議。協議中訂明新教宗會在2位主教級樞機、3位司鐸級樞機及3位執事級樞機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同意下選出。.

新!!: 教宗列表和1130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43年教宗選舉

1143年教宗選舉於教宗諾森二世於1143年9月24日離世後進行。選舉於9月26日開始並於同日選出吉多·德·爾卡斯蒂略樞機為新教宗,取名「雷定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43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44年教宗選舉

1144年教宗選舉於教宗雷定二世於1144年3月8日離世後進行。選舉於3月11日開始並於同日選出赫拉爾·卡紮文尼治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路爵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44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45年教宗選舉

1145年教宗選舉是教宗路爵二世於1145年2月15日離世後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貝爾納為新教宗,取名「恩仁三世」。恩仁三世是首位來自於熙篤會的教宗。.

新!!: 教宗列表和1145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53年教宗選舉

1153年教宗選舉是教宗恩仁三世於1153年7月8日離世後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科拉多·德米特里樞機為新教宗,取名「達西四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53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54年教宗選舉

1154年教宗選舉是教宗達西四世於1154年12月3日離世後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尼古拉·比斯比亞樞機為新教宗,取名「亞德四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54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59年教宗選舉

1159年教宗選舉在亞德四世離世後3天舉行,這一次選舉是自1130年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再次分裂成兩個陣營並各自選出1位教宗。大部分樞機選出錫耶納的羅蘭度樞機為教宗亞歷山大三世,然而有少部分樞機拒絕承認亞歷山大三世並自行選出樞機為維篤四世。這次選出2位教宗的選舉令教會分裂至1178年。 樞機團內部對聖座對外政策的持續分歧造成這次教會分裂。12世紀的教宗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和諾曼人的西西里王國兩個歐洲勢力的緩衝國。嘉禮二世於1122年簽署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後,聖座跟神聖羅馬帝國結成聯盟而沒有選擇西西里王國為盟友。羅馬市民建立的市政機關在亞德四世在位期間管理羅馬,而西西里國王正控制教宗國部分領土。然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沒有履行《》中須協助聖座恢復在羅馬管治權的義務,聖座跟神聖羅馬帝國因而脫離盟友關係。亞德四世繼而決定與西西里國王古列爾莫一世和解而簽訂《》。簽訂《貝內文托條約》後聖座與腓特烈一世的關係日益緊張,雙方並於1157年發生爭議。腓特烈一世嘗試並成功加強自己對德國的教會的影響力。聖座對外政策的態度轉變令樞機團分裂成支持和反對新政策兩個派系,而樞機團直至亞德四世離世仍沒有達成共識。 這次選舉同時帶來重大法律意義。在這次選舉舉行前,樞機選舉人須一致支持某人成為新教宗,而這個規定會令樞機團在出現分歧時未能選出新教宗。為免樞機團將來出現分歧,1179年召開的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同意頒布《必須避免衝突》法令(Licet de evitanda discordia),當中規定新教宗人選得到三分之二參與選舉的樞機支持後即可當選成為新教宗。.

新!!: 教宗列表和1159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81年教宗選舉

1181年教宗選舉於亞歷山大三世離世後舉行。這次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樞機為新教宗,取名「路爵三世」。1179年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舉行後頒布《必須避免衝突》(Licet de evitanda discordia)法令,當中規定新教宗人選得到三分之二參與選舉的樞機的支持後即可當選成為新教宗。這是法令頒布後首次舉行的教宗選舉。.

新!!: 教宗列表和1181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85年教宗選舉

1185年教宗選舉在路爵三世離世後舉行。樞機選出烏巴多·克里維利樞機為新教宗,他取名為「烏爾班三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85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87年10月教宗選舉

1187年10月教宗選舉在烏爾班三世離世後舉行。樞機選出阿爾伯特·德·莫拉樞機為新教宗,他取名為「額我略八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87年10月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87年12月教宗選舉

1187年12月教宗選舉在額我略八世離世後舉行。樞機選出保祿·斯科拉里樞機為新教宗,他取名為「克勉三世」。.

新!!: 教宗列表和1187年12月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98年教宗選舉

1198年教宗選舉是在1198年1月8日因教宗雷定三世逝世而召開的教宗選舉,最終樞機團選出依諾增爵三世擔任教宗。這是首次設立審查員的教宗選舉。A.

新!!: 教宗列表和1198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216年教宗選舉

1216年教宗選舉是在1216年7月16日因教宗諾森三世逝世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在諾森三世離世後2天舉行,最終樞機團選擇琴喬樞機繼任為教宗何諾三世。.

新!!: 教宗列表和1216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82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2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庇護七世在1823年8月20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23年9月2日開始,經過26天的投票後,樞機團於1823年9月28日選出漢尼拔·德拉·真加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利奧十二世」。.

新!!: 教宗列表和182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82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2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利奧十二世在1829年2月10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29年2月14日開始,經過35天的投票後,樞機團於1829年3月31日選出弗朗西斯·卡斯蒂格尼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庇護八世」。.

新!!: 教宗列表和182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830年至1831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30年至1831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庇護八世在1830年11月30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30年11月30日開始,經過83輪投票後,樞機團於1831年2月2日選出巴托洛梅奧·阿爾貝托·卡佩拉里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額我略十六世」。.

新!!: 教宗列表和1830年至1831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額我略十六世在1846年6月1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46年6月14日開始,經過4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喬凡尼·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庇護九世」。.

新!!: 教宗列表和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九世在1878年2月7日於羅馬宗座宮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78年2月18日開始,經過3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意大利籍的文森佐·焦阿基諾·拉斐爾·路易吉·佩西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利奧十三世」。.

新!!: 教宗列表和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0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0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利奧十三世在1903年7月20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03年7月31日開始,經過7輪投票後,在8月3日上午,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朱塞佩·薩托,並取尊號為「庇護十世」。.

新!!: 教宗列表和190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14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14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十世在1914年8月20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14年8月31日開始,經過10輪投票後,在9月3日上午,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賈科莫‧德拉‧基耶薩,並取尊號為「本篤十五世」。.

新!!: 教宗列表和1914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本篤十五世在1922年1月22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22年2月2日開始,經過14輪投票後,在2月6日上午,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阿契爾‧拉蒂,並取尊號為「庇護十一世」。.

新!!: 教宗列表和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3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3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十一世在1939年2月10日因心臟病發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39年3月1日開始,經過三輪投票後,在3月2日17時30分,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尤金·瑪利亞·朱塞佩·喬凡尼·派契利,並取尊號為「庇護」。.

新!!: 教宗列表和193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十二世在1958年10月9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58年10月25日開始,經過十一輪投票後,在10月28日上午,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安傑洛·朱塞佩·龍嘉利,並取尊號為「若望二十三世」。.

新!!: 教宗列表和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1963年6月3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63年6月19日開始,經過六輪投票後,在6月21日11時22分,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當選者為米蘭總教區總主教,意大利籍樞機若翰·蒙蒂尼,並取尊號為「保祿六世」。.

新!!: 教宗列表和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若望·保祿一世在1978年9月28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78年10月14日開始,經過八輪投票後,在10月14日18時18分,會議舉行地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克拉科夫總教區總主教,58歲的波蘭籍樞機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並取尊號為「若望·保祿」。.

新!!: 教宗列表和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保祿六世在1978年8月6日於羅馬岡多菲堡宗座宮(教宗夏宮)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78年8月25日開始,經過四輪投票後,在8月26日18時24分,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威尼斯宗主教區宗主教,65歲意大利籍樞機阿爾比諾·盧恰尼,並取尊號為「若望·保祿一世」。.

新!!: 教宗列表和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月25日

1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0天(闰年的話还有341天)。.

新!!: 教宗列表和1月25日 · 查看更多 »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是若望·保祿二世在2005年4月2日去世後,天主教會為了選出新教宗而舉行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依据天主教法典,选举必须在前任教宗死後15天至20天内举行(4月17日-4月22日)。全世界符合被提名為教宗的樞機,在2005年4月18日開始在梵蒂冈的西斯汀礼拜堂舉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經過4輪的投票失敗後,於4月19日17時49分,西斯汀礼拜堂的烟囱冒出白煙,代表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18時04分,圣伯多禄大教堂响起钟声,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新教宗的姓名及尊號在18時41分由樞機團首席助祭,智利籍的豪爾赫·阿圖羅·阿古斯汀·梅迪納·埃斯特維斯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宣布,新教宗為樞機團團長,德国籍的若瑟·拉辛格樞機,並取尊號「本篤十六世」。18時48分,新教宗登上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與信眾見面並给予信眾首个宗座祝福(Apostolic Blessing),即《致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全城」指教宗駐地羅馬)的降福,于圣伯多禄广场的信众则高呼“教宗万岁”(Viva il Papa)。拉辛格樞機於4月2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教宗就職彌撒後正式成為天主教第265任教宗。.

新!!: 教宗列表和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 查看更多 »

2013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教宗列表和2013年3月 · 查看更多 »

3月2日

3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1天(闰年第6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4天。.

新!!: 教宗列表和3月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历任教宗历任教宗列表梵蒂冈君主梵蒂冈君主列表歷任教宗列表教皇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