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拉文納

指数 拉文納

拉文納(意大利语:Ravenna)是義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區的一個城市,人口159,404人(2011年資料)。拉文納不靠海,但可以由運河通到亚得里亚海。拉文納曾是西羅馬帝國還有後來東哥德王國的首都,現在則是拉韦纳省的省會。.

73 关系: 埃斯特家族博洛尼亚塞克薩德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天主教拉韦纳-切尔维亚总教区巨型都市亚琛主教座堂弗拉米尼亚大道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但丁·阿利吉耶里德国世界遗产列表圣维大理圣殿 (罗马)圓頂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利奥三世 (拜占庭)倫巴底帶米那斯提力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罗马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義大利文學羅馬帝國歷史羅馬之劫 (1527年)翁布里亚大区瓦伦丁尼安三世狄奥多里克陵墓狄奧多里克大帝芒努斯·恩克尔莫里斯 (拜占庭)聖亞博那聖彼得 (消歧義)聖像破壞運動複都制西羅馬帝國马格德堡貝德里亞庫姆戰役費拉拉公國贝萨里翁霍克森宝藏阿提拉蘿拉·普西妮腊万纳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查士丁尼一世東哥德王國杜布羅夫尼克欧洲历史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欧洲国际公路列表...欧洲高速公路朱塞佩·维塔利施派尔意大利城市列表意大利統一教宗依诺增爵一世教宗若望一世拜占庭式建筑拉维纳拉芬纳拉温那拉溫納普罗科匹厄斯185年1923年大奖赛赛季1924年大奖赛赛季1925年大奖赛赛季1926年大奖赛赛季1927年大奖赛赛季402年493年540年9月4日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埃斯特家族

埃斯特家族(Estensi,過去被稱為Este或d'Este),是一個歐洲貴族世家,家族名稱起源於義大利城鎮埃斯特,家族統治著費拉拉(1208-1598年)、摩德納和雷焦(1288年起)、法納諾(1352年起)、(1429或1451年起)、卡爾皮(1527年起)、科雷焦(1636年起)、(1711年起)、諾韋拉拉(1737年起)、馬薩和卡拉拉(1790年起),除費拉拉外,其他地區統治都於1796年被併入奇斯帕達納共和國,1814年家族復辟後於1847年統治了瓜斯塔拉,最終所有屬地在1859年併入中義大利聯合省。埃斯特家族成員包含了數位義大利親王、公爵、眾多天主教樞機、一位英國王后、一位薩丁尼亞王后、一位奧地利皇后及一位巴伐利亞王后。.

新!!: 拉文納和埃斯特家族 · 查看更多 »

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Bologna)是一座義大利城市,位於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也是艾米利亚-罗马涅的首府。波隆那也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波隆那擁有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波隆那大學,這間大學設立於1088年。波隆那經常被列為意大利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排名第五,在2007年排名第12名(總共有103個義大利城市參加評比)。這是由於波隆那擁有強大的工業傳統,廣泛且高度發達的社會福利,而且位於意大利最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上。波隆那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國際化的義大利大學城,它擁有豐富的歷史、藝術、料理、音樂和文化,並獲選為200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波隆那與其他4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入選參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根據2009年歐洲地區經濟增長指數(E - REGI)的數據顯示,波隆那的經濟成長速度是義大利第一,在歐洲則位列第47 。.

新!!: 拉文納和博洛尼亚 · 查看更多 »

塞克薩德

塞克薩德(匈牙利語:Szekszárd;克羅埃西亞語:Seksar;德语:Sechsard)是位於匈牙利南部的一個城市。塞克薩德是托爾瑙州的首府所在地。就人口而言,塞克薩德是匈牙利人口最少的州府,面積則僅大於陶陶巴尼奧。.

新!!: 拉文納和塞克薩德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

以下是意大利以外的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宗座圣殿是授予拥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的称号。意大利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单独列出。列表按圣殿所在国英文名首字母排列。.

新!!: 拉文納和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拉韦纳-切尔维亚总教区

天主教拉韦纳-切尔维亚总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东部设立的一个教区,拉韦纳-切尔维亚教省的中心 主教座堂设在 拉韦纳的我主复活主教座堂,以及切尔维亚的圣伯多禄主教座堂。 拉韦纳总教区和切尔维亚教区合并于1947年。.

新!!: 拉文納和天主教拉韦纳-切尔维亚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巨型都市

巨型都市(megacity)是指規模特别巨大的城市,通常巨型都市的都會區人口數量都需要超過1000萬。聯合國統計局將巨型都市定義為其大都會區(urban agglomeration)的人口數至少需到達1000萬人。按照聯合國的定義來看的話,世界規模最大的巨型都市是日本的首都東京。聯合國預測,目前全世界的32億城市人口在2030年將會增加到50億。到2030年時,世界將會有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都市。調查和預測表明,在未來的25年裡,城市人口增長將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在2025年,根據「遠東經濟評論」的數字,亞洲將至少會有10個巨型城市,包括印度的孟買(3300萬人口)、中國的上海(2700萬人口)、巴基斯坦的卡拉奇(2650萬人口)、孟加拉國的達卡(2600萬人口)和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2490萬人口)。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其人口從1950年的3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1250萬人,尼日利亞的政府估計在2015年,拉各斯的人口會增加到2500萬。.

新!!: 拉文納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亚琛主教座堂

亚琛主教座堂(Aachener Dom)是位于德国亚琛並由許多不同時期基督教建築藝術組合而成的主教座堂。其最早及最中心的部分,建成于805年,為查理大帝的國王行宮,建築物31米高,直徑約為32米。此教堂在東羅馬帝國時期,為拜占廷及地中海地區之國王教堂寫照。特別是義大利拉韦纳的聖維塔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影響查理大帝甚多。然而建築並非直接地複製,而是各自獨立的建築。.

新!!: 拉文納和亚琛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弗拉米尼亚大道

弗拉米尼亚大道(Via Flaminia)是一条重要的罗马道路,南起罗马,北到阿里米努姆(今意大利里米尼),是通往北方最重要的一条道路。 在中世纪称为“拉韦纳大道”,因为它通向当时的重要城市拉韦纳。拉韦纳总督时期结束后,在伦巴第时期被废弃,在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修复,在拿破仑时期和二战期间再度显示军事上的重要性。SS 3 (Strada Statale 3)仍是从罗马到亚得里亚海的主要公路之一。 古代的弗拉米尼亚大道具有双重的重要性:在公元前3世纪和前2世纪的罗马扩张时期,弗拉米尼亚大道,连同更廉价的海路,是波河流域的小麦由此转运供应罗马和意大利中部的主要通道;在罗马衰落时期,弗拉米尼亚大道是通往意大利心脏地区的主要道路:内战开始时被恺撒夺取,还曾被各种游牧民族和拜占庭将军占据,因此许多重要战役都在弗拉米尼亚大道沿线或附近展开。在中世纪早期,这条道路被东罗马帝国控制,受到文明影响,被历史学家称为“拜占庭走廊”。 The bridge of Narni in a 1826 painting by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新!!: 拉文納和弗拉米尼亚大道 · 查看更多 »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弗拉维乌斯·霍诺留·奥古斯都(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 384年9月9日-423年8月15日),狄奥多西一世(大帝)之次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首任西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间393年-423年。.

新!!: 拉文納和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 查看更多 »

但丁·阿利吉耶里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全名杜蘭提·第·阿利吉耶羅·戴爾·阿利吉耶里,也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他是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他的史诗《神曲》留名後世。他在意大利被称为至高诗人以及詩人,是意大利语之父。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但丁、-zh-hans:彼特拉克; zh-hant:佩脫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

新!!: 拉文納和但丁·阿利吉耶里 · 查看更多 »

德国世界遗产列表

德国是世界遗产数较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7年7月,共拥有42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3项。德国拥有多项跨国遗产,其中1项与英国共有、1项与波兰共有、1项与荷兰、丹麦共有、1项与乌克兰和斯洛伐克共有、1项为奥地利等6国共有、1项为日本等7国共有。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5位。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德国城市德累斯顿易北河谷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上删除。此外,德国还有17个项目被列入世界记忆计划中。 德国于1976年8月23日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从而可在次年申请本国的世界遗产项目。1978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亚琛大教堂成为德国的首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1995年,德国拥有了第一项自然遗产——梅塞尔坑遗址。目前,德国尚未拥有双重遗产。.

新!!: 拉文納和德国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圣维大理圣殿 (罗马)

圣维大理圣殿(Basilica di Santi Vitale e Compagni Martiri in Fovea, Ss.)是罗马的一座 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也是亞當·梅達司鐸級樞機的领衔教堂。.

新!!: 拉文納和圣维大理圣殿 (罗马) · 查看更多 »

圓頂

圓頂,是一種常見建築結構,外型類似一個空心球體的上半部。圓頂的橫切面並不一定是完整圓球型,亦可以呈橢圓形。用各种材质制造的圆顶在建筑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史前时期。 在古代近東的建筑物和坟墓中,已经可以找到叠涩拱的身影。这是一种在两根支撑柱上以砖石层层收进,直到中线合拢的半圆顶的拱,和圆顶已经相似。而大规模的制造真正圆顶的技术则出现在中。罗马人利用圆顶来增加和其他建筑物,如万神庙的内部空间。这个传统在罗马成为天主教中心后仍然有增无减,从拜占庭的宗教或世俗建筑中可以看得出来。公元六世纪,随着采用了革命性新技术三角穹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出现,可以说圆顶建筑达到了一个高潮。而随着穆斯林对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胜利,圆顶建筑也开始成为穆斯林建筑的特色之一。 在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中,东正教从拜占庭式建筑中汲取了圆顶技术后,则出现了使用多个圆顶的独特传统。俄罗斯建筑的圆顶常常镀金或采用明亮的色彩,并呈葱头形状,称为葱头圆顶,和方形攒尖顶一样是俄罗斯宗教建筑的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再次发现了圆顶建筑,圆顶建筑在18世纪早期的巴洛克时期到达了第二個高峰。不少19世纪的大型公共建筑都采用了圆顶设计,以示對罗马元老院的追思。民居则少用圆顶,圓頂只見於巴洛克世纪最豪华的宫殿和房屋。 许多穹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穹顶)上,会再加一个小穹顶。这是中世纪时期的创造,不仅有利采光和通风,也为穹顶的装饰增添了变化。.

新!!: 拉文納和圓頂 · 查看更多 »

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

國際足總沙灘足球世界盃(FIFA Beach Soccer World Cup)由國際足球總會主辦,首屆於2005年5月8日至5月1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冠軍是埃里克·坎通纳執教的法國,其在決賽以點球擊敗葡萄牙。此後每年舉行一屆。.

新!!: 拉文納和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 · 查看更多 »

利奥三世 (拜占庭)

(伊苏里亚的)利奥三世 (,,又譯李奧三世,約),717年建立伊苏里亚王朝,717年至741年在位為东罗马帝国皇帝。.

新!!: 拉文納和利奥三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倫巴底帶

倫巴底帶(Lombard band),又譯為倫巴底裝飾帶,是一種裝飾性的盲拱,多為外部裝飾,常用於羅曼式時期與哥德式時期的建築上。在法语中伦巴第带则是指半突出的方柱。 倫巴底帶據說最初是從在11世紀初期的第一羅曼式時期中開始被使用的。在當時,倫巴底帶是在倫巴底、亞拉岡與加泰隆尼亞最普遍的外觀建築裝飾基調。在拉溫納這裡像是普拉契狄亞陵寢(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等早期基督教建築上的拱被認為是倫巴底帶的起源。.

新!!: 拉文納和倫巴底帶 · 查看更多 »

米那斯提力斯

米那斯提力斯(辛達林語:Minas Tirith,,辛達林語發音:),原名米那斯雅諾(辛達林語:Minas Anor),為J·R·R·托爾金中土大陸中的一座虛構城市與堡壘。第三紀元後半,該城成為剛鐸的首都與禁城。米那斯提力斯的建立原本是要守衛前剛鐸首都奧斯吉力亞斯西邊以免遭到攻擊,但由於與大瘟疫導致奧斯吉力亞斯沒落,米那斯提力斯就成為剛鐸首都。該城常暱稱為淨白城或王城。洛汗語有時會將該城名稱轉譯為蒙登堡(Mundburg)。在《魔戒》的電影版中,該城直接面對魔多敵軍的大規模攻擊。.

新!!: 拉文納和米那斯提力斯 · 查看更多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本列表列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次級行政區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PPP)計算。 列表共有1,003個行政區,大多數為「三級行政區劃」(TL3),但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及智利等國為二級行政區劃(TL2)。 本表並未列出冰岛、以色列及瑞士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數據。 資料時間為2007年,以2000年之國際元換算。.

新!!: 拉文納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拉文納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

義大利是目前世界上世界遺產项目最多的國家。截止2017年7月,意大利共擁有53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48项,自然遗产5项。意大利也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目最多的国家。意大利拥有多项跨国遗产,其中1项与圣座共有,2项与瑞士共有,1項与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等2國共有,1项与瑞士、奥地利、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等5国共有,还有一项与阿尔巴尼亚等12国共有。 意大利于1978年6月23日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从而可在下一年申报并登录本国的世界遗产项目。1979年在开罗和卢克索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瓦尔卡莫尼卡的岩画成为意大利的首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直到2000年,意大利才拥有了第一项自然遗产——埃奥利群岛。目前,意大利尚未拥有混合遗产。意大利的大多数世界遗产项目都是在2000年以前登录的,其中1997年在本土那不勒斯召开的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意大利一举成功登录了10项世界遗产。 意大利曾多次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执委,分别为1978年至1985年 、1987年至1993年、1993年至1999年 、1999年至2001年。曾两次主办世界遗产大会,分别是1983年在佛罗伦萨和1997年在那不勒斯。.

新!!: 拉文納和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文學

意大利文學 (意大利語︰Letteratura italiana)就是以意大利語書寫的文學,多數於意大利完成。它亦指由意大利人或在意大利以其他語言書寫的文字,它們都接近意大利語。一般认为,但丁的《神曲》是意大利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

新!!: 拉文納和義大利文學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歷史

羅馬帝國的歷史由羅馬共和國結束後開始,橫跨十六個世紀、包括了羅馬在數個不同階段的轉變;古羅馬帝國時代、帝國分裂時期、延續到中世紀的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時代、並現代史的開始都包含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

新!!: 拉文納和羅馬帝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羅馬之劫 (1527年)

羅馬之劫發生於1527年5月6日,是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屬下的軍隊譁變後,在教宗國治下的羅馬進行的軍事行動。該次事件是查理五世(他同時也是西班牙國王,稱卡洛斯一世)與1526年-1529年的衝突中的重要勝利。.

新!!: 拉文納和羅馬之劫 (1527年) · 查看更多 »

翁布里亚大区

翁布利亚(意大利语:Umbria ),位于意大利中心,首府佩鲁贾。面积8,456平方公里——其中佩鲁贾省(Perugia)6,334平方公里;特尔尼省(Terni)2,122平方公里——是意大利--积第五小的大区,也是意大利唯一不临海也不与外国接壤的大区。与马尔凯、托斯卡纳和拉齐奥大区毗邻。人口834,210(2003年统计)。其他城市有阿西西(Assisi)、卡斯泰洛城(Città di Castello)、福利尼奥(Foligno)、古比奥(Gubbio)、诺尔恰(Norcia)、奥尔维耶托(Orvieto)、斯波莱托(Spoleto)、托迪(Todi)等。 翁布利亚一词原指于公元前6世纪时迁徙至此的翁布利人,使用翁布利语(与拉丁语有语源关系)。现在所指的翁布里亚不同于古罗马时期同一名称所指区域,后者包含今马尔凯北部,直至拉维娜;但不含台伯河西岸、佩鲁贾地区(属埃特鲁利亚人)和诺尔恰地区(属萨宾人)。.

新!!: 拉文納和翁布里亚大区 · 查看更多 »

瓦伦丁尼安三世

伦提尼安三世(Flavius Placidus Valentinianus,),是西罗马帝国末期的皇帝(425年-455年在位)。瓦伦提尼安三世419年出生于帝国西部首都拉韦纳。他是普拉奇迪亚和君士坦提乌斯三世唯一的儿子,前者是西罗马帝国皇帝荷诺里妹妹。他有两个女儿。史上对其评价不高,认为其缺乏执政能力,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串通亲兵杀死瓦伦提尼安三世,篡位称帝。 无能的瓦伦提尼安三世给西罗马帝国找来了不少麻烦。比如449年,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妹妹奥诺丽娅和侍卫长私通被发现。愤怒的瓦伦提尼安将妹妹关进修道院。但谁知,奥诺丽娅写信给匈人王阿提拉,并送了阿提拉一个戒指,表示对他的仰慕之情和愿意以身相许。看中了西罗马帝国富庶的阿提拉要求西罗马皇帝将奥诺丽娅许配给他,并割让一半国土为嫁妆。瓦伦提尼安三世断然拒绝。阿提拉便借此为借口,亲自率兵50万进攻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不甘示弱。联合了一些日耳曼部落替他们抵抗匈人,双方在高卢的沙隆展开大战。匈人向罗马联军发出如雨一般的箭。西哥特老国王被射死,结果这引起了罗马联军的愤怒,冲上去与匈人军拼命。双方的伤亡加起来,在维持了5个小时的沙隆战役就达十六万。阿提拉见损失惨重,便率兵撤退回国了。 沙隆战役成为了西罗马末期的杰出战役,但阿提拉还是最后攻入了意大利本土。与此同时,在罗马延續数百年的被彻底镇压。 455年3月,瓦伦提尼安三世被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串通的亲兵杀死,篡位称帝。.

新!!: 拉文納和瓦伦丁尼安三世 · 查看更多 »

狄奥多里克陵墓

奥多里克陵墓(意大利语:Mausoleo di Teodorico) 是意大利拉韦纳城外的一个古代陵墓,由狄奥多里克大帝本人生前建于公元520年。 陵墓分为两层,均为十边形,用伊斯特拉石砌筑。屋顶是一整块伊斯特拉石,直径10米,重300吨。底层很可能是一个葬礼小教堂;而上层的中心是一个圆形的斑岩石棺。 1996年,它与另外七个“拉文纳的早期基督教古迹和马赛克”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评价,“它是这一时期的国王的陵墓中唯一幸存的例子。” 1925年,奥特泰尔电力公司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弗格斯福尔斯兴建塔普林大坝,总裁弗农·赖特根据狄奥多里克陵墓设计电站。.

新!!: 拉文納和狄奥多里克陵墓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里克大帝

奧多里克大帝(拉丁语:Flavius Theodericus,希腊语:Θευδέριχος,古德语:Dietrich,法语:Thierry;454年-526年8月30日)东哥特人的领袖(471年起),东哥特王国(其疆域大部分位于今日的意大利)的建立者(493年~526年在位)。从511年开始,他还是西哥特王国的摄政。.

新!!: 拉文納和狄奧多里克大帝 · 查看更多 »

芒努斯·恩克尔

克努特·芒努斯·恩克尔(Knut Magnus Enckell,)是芬兰象征主义画家。在创作初期他的画作颜色比较单调和压制,但从1902年起他逐渐开始使用明亮的颜色。他是当时芬兰一个叫“Septem”彩色主义画家团体的领头成员。.

新!!: 拉文納和芒努斯·恩克尔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 (拜占庭)

莫里斯一世(英语:Maurice;拉丁语: Flavius Mauricius Tiberius Augustus; 希腊语: Φλάβιος Μαυρίκιος Τιβέριος Αὔγουστος)是拜占庭帝国杰出的将军和皇帝(582年-602年在位),他将业已衰弱的东罗马帝国改造成为新的、组织良好的中世纪拜占庭帝国。.

新!!: 拉文納和莫里斯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聖亞博那

拉文納的聖亞博那 (Apollinare) 是一名敘利亞聖人,在中這樣描繪他:“教會傳統上,這位主教,在眾多民族中傳播基督深不可測的財富的同時,他作為一名好牧人引領了他的羊群,並以自己光榮的殉道榮耀了拉文納以及克拉塞的教會。”Martyrologium Romanum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01 ISBN 88-209-7210-7) 聖亞博那的瞻禮日於7月20日慶祝。.

新!!: 拉文納和聖亞博那 · 查看更多 »

聖彼得 (消歧義)

聖彼得是耶穌基督的十二宗徒之一,第一代羅馬教皇西門彼得的尊稱。除此之外,聖彼得還可以指:.

新!!: 拉文納和聖彼得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聖像破壞運動

聖像破壞運動(Εἰκονομαχία,,Iconoclasm,又稱毁坏圣像运动、聖像破壞之爭、反圖像爭辯)指8世紀到9世紀之間(有更精準的說是726年至843年期間,一說717年至843年之間)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間關於聖像崇拜問題的爭論,以及其中數位皇帝所推行的相關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爾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陳志強 (2002).

新!!: 拉文納和聖像破壞運動 · 查看更多 »

複都制

複都制,是指一个国家设置两个以上的首都的制度。拥有广阔的领土的国家很多采用複都制,拥有两个首都的常被称为「两都制」或「两京制」。(相对的,只设一个都城的叫做「单都制」)。另外,也包括把首都功能分别发放到多个城市的制度。关于现代意义上的複都制,请参考首都#特殊情況。 在中央集权国家的複都制,皇帝常驻的京或都常被称为「上京」、「上都」、「皇都」、「京师」、「正都」等,其他的都叫「陪都」。但是,「陪都」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存在,无对应的西方词汇,此为东方特有的概念(陪都制)。日本历史上所说的難波遷都等,正确的解释是天皇的陪都巡守或是皇都升格,与迁都不同。 当皇帝在行在而不在正都时,国政由其他人代理,在权限限制的基础上由太子代理被称为「太子监国制」,由信赖的大臣代理被称为「留守官制」。.

新!!: 拉文納和複都制 · 查看更多 »

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於286年被戴克里先分為兩部份後把政權一分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從而開始有的東西兩部的概念,位處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後分裂的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則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正式名稱與東羅馬帝國相同,均用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國最後在480年東羅馬皇帝芝諾冊封義大利國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這段期間左右西羅馬帝國已無足輕重。 西羅馬帝國皇帝之位斷斷續續的在3世紀到5世紀間存在,隨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占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八十五年之後芝諾體認到西羅馬帝國消亡的事實,故在西羅馬皇帝尼波斯過世後冊封東哥徳人迪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 隨著奧多亞塞於476年控制義大利全境後,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或定於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後,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灭亡时,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被稱作查理大帝繼承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又多一個新的皇室,之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所以之後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繼承西羅馬皇帝自居。.

新!!: 拉文納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马格德堡

格德堡(Magdeburg)位于易北河畔,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首府,它是本州仅次于哈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三个直轄市之一。马格德堡还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主教教区首邑,拥有两所高等学府,马格德堡奥托·馮·格里克大學和马格德堡-斯腾达应用科学大学。 这个城市因曾经作为奥托一世的皇宫所在地而著名。奥托一世很有可能是962年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2005,马格德堡举办了建市1200周年庆典。 从语言学上讲,“Magdeburg”这个名字可以上溯到“Magadoburg”这个单词,意思可能是“Mächtige Burg”(中文:强大的城堡)。.

新!!: 拉文納和马格德堡 · 查看更多 »

貝德里亞庫姆戰役

貝德里亞庫姆戰役是發生在公元69年的羅馬帝國內戰。該地位在今日義大利的北方,是從日耳曼、高盧或者伊里利庫姆,進入義大利半島的必經道路之一。69年四月,擁護維提里烏斯派的軍隊,從萊茵河軍區南下,與支持皇帝奧托的軍隊在此會戰,被稱為第一次貝德里亞庫姆戰役,維提里烏斯派勝利。同年10月,擁護維斯帕先的東方軍團從伊里利庫姆南下,在此地與維提里烏斯派的軍團展開攻防戰,稱為第二次貝德里亞庫姆戰役,維斯帕先派勝利。.

新!!: 拉文納和貝德里亞庫姆戰役 · 查看更多 »

費拉拉公國

費拉拉公國(Ducato di Ferrara)是一個透過封建制度,存在於1471-1598年的義大利主權國家。.

新!!: 拉文納和費拉拉公國 · 查看更多 »

贝萨里翁

贝萨里翁(Βασίλειος Βησσαρίων,Basilios Bessarion,)文艺复兴时拜占廷人文主义学者,天主教会君士坦丁堡宗主教(1459年-1472年)。有时误作 Johannes Bessarion。.

新!!: 拉文納和贝萨里翁 · 查看更多 »

霍克森宝藏

霍克森宝藏(Hoxne Hoard),是1992年11月16日在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霍克森发现的一个英国罗马时期晚期金银,该窖藏被霍克森的当地农民艾瑞克·劳斯(Eric Lawes)用金属探测器发现,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主要藏品和部分其他藏品在该馆永久性展出。该窖藏包括14865枚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和大约200件银质餐具和黄金首饰,是英国已发现的同时期金银窖藏中最大的,也是在原罗马帝国各地区发现的四、五世纪金银币文物中数量最多的。1993年,对其估值是175万英镑(合年英镑)。 根据宝藏中的钱币,推测其埋藏时间在407年不列颠作为罗马省份之后。宝藏原本的所有者以及当时的埋藏原因仍不明确,不过从包装的精致程度和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推断其所有者家境富裕。由于其中没有大型银器和常见珠宝,该宝藏可能仅仅是原主财富的一部分。 霍克森宝藏中的黄金体链和包括在内的镀银胡椒罐均是非常罕见的文物。宝藏的发现令考古学家提高了对金属探测器的重视程度,并促使英国修改了与发掘宝藏相关的法律规定。.

新!!: 拉文納和霍克森宝藏 · 查看更多 »

阿提拉

阿提拉(Attila,),一譯亞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熟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東羅馬帝国及西羅馬帝国,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威胁。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意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国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国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2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疆土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新!!: 拉文納和阿提拉 · 查看更多 »

蘿拉·普西妮

蘿拉·普西妮(Laura Pausini,,),意大利流行音樂歌手,因她的精湛歌功,以及絕佳創作才華,而令其於意大利語以及西班牙語國家樂壇極受歡迎。她擅於以高亢而嘹喨的聲音詮釋浪漫以及傷感的情歌,但她的音樂也有以社會問題爲題材,諸如貧窮、戰爭以及種族歧視,而曲風更是軟搖滾。同時,她是一名歌手,除了母語意大利語, 她還灌錄過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以及英語歌曲。蘿拉·普西妮賣了超過八千六百萬張唱片,有超過一佰六十張白金唱片,以及一張鑽石唱片。她分別在1994年以及2003年得到世界音樂獎,以及歐洲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奬。.

新!!: 拉文納和蘿拉·普西妮 · 查看更多 »

腊万纳

#重定向 拉文納.

新!!: 拉文納和腊万纳 · 查看更多 »

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下方列出Google街景自2007年5月25日引入美國後所覆蓋的範圍。.

新!!: 拉文納和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新!!: 拉文納和查士丁尼一世 · 查看更多 »

東哥德王國

東哥德王國(英文:The Ostrogothic Kingdom,489年-553年),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東哥德人(Ostrogoths)建立的國家。隨著東哥德人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遷入義大利,東哥德王國的勢力約在義大利半島及附近地區。.

新!!: 拉文納和東哥德王國 · 查看更多 »

杜布羅夫尼克

杜伯尼克(Dubrovnik),古稱拉古薩(Ragusa),克羅地亞南部港市,此城面臨著義大利半島的東岸,位於杜伯尼克地峽之末端,以風景優美聞名,是熱門的度假勝地,有「亞得里亞海之珠」的美稱。人口在1991年為49,728人;而在2001年人口則減少為43,700人。在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絕大多數人(88.39%)自稱為克羅地亞人。 杜伯尼克的發展是建基於海岸貿易,在中世紀時,它是拉古薩共和國的所在地,在當時亞德里亞海中唯一能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這城市憑藉它的財富及外交手段,在15及16世紀時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城市也是克羅地亞語言及文學的中心之一,是不少詩人、劇作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及其它學者的居所。.

新!!: 拉文納和杜布羅夫尼克 · 查看更多 »

欧洲历史

欧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5千年(甚至是一百萬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遗迹。 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的时期称为青铜时代,铜是当时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称为欧洲的史前时期。 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罗马共和国于前509年建立。罗马人将疆域拓展至整个意大利,随后是整个地中海周边和西欧。罗马帝国的领土于公元117年到达最大。313年,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合法化。只是几个世代后,基督教就成为帝国的国教。羅馬帝國的衰落,標誌著古典時代的終結和歐洲中世紀的開始。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随即蛮族部落开始入侵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是首先向南与向西越过罗马国境线进入前罗马帝国领土的部落之一,并于5世纪初,三度围攻罗马。418年,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东南欧和地中海地区仍由东罗马帝国控制,首都为君士坦丁堡。6世纪晚期开始被日耳曼人侵蚀。7世纪开始,中东和北非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并伊斯兰化。在西欧,很多新国家仍保留了罗马的习俗,使用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并普遍信仰基督教。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欧洲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維京人、北非的穆斯林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的入侵。到10世纪中期,穆斯林和马扎尔人对西欧的威胁消除了,但是維京人仍然是侵犯和威胁不列颠群岛最久的。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加剧,随后十字軍東征开始削弱拜占庭帝国,教皇的权力此时也在西班牙、法国南部、立陶宛与其他的异教地区稳固下来。复杂的封建等级制度发展起来,新国家的大多数贵族由于通婚互相是近亲。封建社会在蒙古入侵后开始解体。中世纪后期欧洲爆发了大饥荒和黑死病。 15世纪,欧洲从中世纪苏醒过来。1492年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同时终结了十字军东征,知识获得尊重,开始挑战传统的科学和神学教条。新教改革开始,德国神父馬丁·路德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时亨利八世使英国教会脱离教皇管制,也让英格兰在随之而来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之间的宗教战争中得以采取更灵活的结盟政策。但是,宗教战争一直持续到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光荣革命确认这个协议。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机器时代,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而欧洲大陆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直到拿破仑發動霧月政變。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一系列武裝革命。最后的农奴制残余在1848年的奥匈帝国被废除。俄国农奴制在1861年被废除。巴尔干国家开始从奥斯曼帝国重获独立。1870年普法戰爭后,意大利和德国完成统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俄国革命,1918年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崩溃。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与轴心国战败。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战胜国集团在欧洲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冷战。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后,欧洲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至2016年为止,欧盟包括28个欧洲国家,超过5亿人口。北约也扩大到包括俄罗斯的邻国——这是欧洲自从一世纪罗马帝国以来一体化最显著与最具军事优势的时期。.

新!!: 拉文納和欧洲历史 · 查看更多 »

欧洲中世纪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是指自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大致1000年间中世纪欧洲的艺术,有時也包括一些中東和北非的藝術。包括了主要的艺术运动及时期,民族及地区性艺术,各类流派、复兴、工艺及艺术家本身。艺术史学家门发现很难就如何划分主要中世纪艺术时期达成共识。最为流行的划分方法包括早期基督教艺术、民族大迁徙时期艺术、拜占庭艺术、海岛艺术、前罗马式艺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和许多其他涵盖在以上主要主题中时期的艺术。在这些地区外,还有很多国家和文化正在形成中,他们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如盎格鲁撒克逊艺术和北欧艺术。 中世纪美术运用多种表现。其中留存的作品大多数为雕塑、泥金写本、花窗玻璃、冶金制品和马赛克艺术,相较湿壁画、贵重金属制品、壁毯等纺织品材质的艺术品,这些材质具有有较高的留存几率。尤其在中世纪的早期,所谓的“次要艺术”或装饰艺术领域的作品,如冶金制品、象牙雕刻、珐琅和使用贵重金属的刺绣较绘画和纪念性雕塑而言往往更加被珍视。 中世纪艺术的起源是罗马帝国的艺术传统和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图像学传统。这些艺术结合北欧的“野蛮人艺术”而产生了卓越的艺术遗产。因此中世纪艺术的形成可以看做是古典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和“野蛮人”艺术相互影响的结果。除了正规的古典主义沿袭,中世纪时期美术还延续了拜占庭艺术的写实传统。与此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其在西方间歇地与西欧产生的表现主义萌芽和北欧沿袭的有力的装饰元素的融合与对抗。 这一时期终结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动恢复古典艺术技巧和价值观的追求。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世纪的艺术遗产普遍被轻视。直到十九世纪对中世纪美术的兴趣和认知的复兴才使人们意识到,这个时期的伟大艺术成就奠定了后世欧洲艺术的发展的基础。.

新!!: 拉文納和欧洲中世纪美术 · 查看更多 »

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目前列出50个国家的世界遗产。 在这个列表中,代表文化遗产,代表自然遗产,代表双重遗产。 国家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顺序排列,基本上按照国家英文/法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列;個別国家的遗产项目按照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顺序排列,但由于官方列表的排列顺序时有变化,所以可能与官方排列顺序不一致。 说明: 依照,世界遗产所在地区共分为五类:.

新!!: 拉文納和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国际公路列表

欧洲国际公路列表是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欧洲主要国际交通要道(EUROPEAN AGREMENT ON MAIN INTERNATIONAL TRAFFIC ARTERIES (AGR))》整理:.

新!!: 拉文納和欧洲国际公路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高速公路

欧洲高速公路是欧洲国家的国际道路网,也被称作欧洲道路或者国际E-公路(E-roads)网络。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决定,已建設越来越多的跨国境的欧洲高速公路。因此,道路网络包括欧盟国家、欧洲委员会参加国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在很多国家针对欧洲高速公路都建立了统一的道路标识,树立在高速公路上及公路附近。但是也有國家如瑞典,在國內完全采用欧洲道路标识。英国根本没有设置任何道路标识,爱尔兰直到最近才开始计划为道路設置一定的指示标志。诸如此类道路标识的表示方法尚未统一。 与欧洲高速公路类似的同样的国际道路网包括泛亚公路、泛美公路等等。.

新!!: 拉文納和欧洲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朱塞佩·维塔利

朱塞佩·维塔利(),意大利数学家,因实数不可测集的存在性上的维塔利定理而出名。他的维塔利覆盖引理也是测度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 维塔利生于拉韦纳,卒于博洛尼亚。.

新!!: 拉文納和朱塞佩·维塔利 · 查看更多 »

施派尔

施派尔(Speyer)是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莱茵河畔的一座城市。 1529年4月19日神圣罗马帝国在此召开帝国会议,讨论解冻迫害新教徒的《沃木斯议会》议案,遭到部分与会的诸侯和自由城市代表的反对,史称“抗议者”(德语:Protestanten),即新教徒的代名词。 約在五千年前,施派尔即擁有著第一批原始住民在這塊土地上活動。接著自從凱撒爭奪下高盧地區以後,萊茵河成了迅速擴展的羅馬帝國一道保護疆界,而剛好位於萊茵河東方的施派尔,也成了羅馬士兵駐軍的一大據點。在主後一百五十年,施派尔以「NOVIOMAGUS」的名稱出現在希臘人托勒密(Ptolemaios)的世界地圖中。直到主後346年以後,才以施派尔這個名稱納入主教區中。 十六世紀中期,施派尔成為德國歷史的轉捩點,自從路德於主後1521年站上沃木斯帝國會議,和皇帝卡爾五世以及教廷答辯以降,就在歐洲大陸掀起了一股宗教改革的風潮,而主後1526年,帝國會議舉辦在施派尔主教座堂,也使施派尔瞬間湧進了大批的皇親貴族。歷經了1526年的帝國會議,在1529年帝國會議再一次於施派尔舉行,並且至此時奠定了抗議宗教會(Protestation)的基礎。 施派尔擁有許多保存良好的古老建築,例如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ENESCO)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施派尔主教座堂(Der Dom Zu Speyer)、紀念抗議宗在議會中爭取改革的紀念教堂(Gedächtniskirche)、萊茵流域唯一後洛可可風格的三位一體教堂(Dreifaltigkeitkirche)、以及德國境內最高聳和最重要的護城門。.

新!!: 拉文納和施派尔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城市列表

以下城市列表分别按人口排序(粗体字标识的城市为所在省的省会):.

新!!: 拉文納和意大利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新!!: 拉文納和意大利統一 · 查看更多 »

教宗依诺增爵一世

教宗聖諾森一世(Sanctus Innocentius PP.),401年12月22日—417年3月12日在位。据同时代耶柔米的记载,教宗諾森一世是教宗達西一世之子;而《教宗名录》(Liber Pontificalis)则指其父为 Innocent of Albano。 教宗諾森一世在位期间,西哥特人亚拉里克一世于410年8月24日攻陷了罗马,而此时教宗却正在拉文納与皇帝洪諾留商讨招安西哥特人的主意。 教宗諾森一世始终把握机会,保持并扩大罗马教会在处理争端上的权威。他保持与鲁昂主教維田舒(Victricius of Rouen),圖盧茲主教愛素波(Exuperius of Toulouse)以及安提阿主教亚历山大的通信,还写信给屈梭多模以答复后者与聖狄奧菲魯斯的争端。教宗諾森一世保持着与屈梭多模良好的关系,403年屈梭多模遭皇后优多迦放逐时,曾为之交涉,然没有成功。 伯拉纠主义的问题上,他重申非洲教会在迦太基和米里夫(Mileve)会议(皆召开于416年)上否定伯拉纠主义的立场。 教宗諾森一世逝世于417年3月12日。.

新!!: 拉文納和教宗依诺增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若望一世

教宗聖若望一世(Sanctus Ioannes PP.,),523年8月13日—526年5月18日在位。他是第一位在任期间拜访君士坦丁堡的教宗。.

新!!: 拉文納和教宗若望一世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指的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东方(主要是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艺术,形成了新的风格。对后来的东欧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很大影响。.

新!!: 拉文納和拜占庭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拉维纳

#重定向 拉文納.

新!!: 拉文納和拉维纳 · 查看更多 »

拉芬纳

#重定向 拉文納.

新!!: 拉文納和拉芬纳 · 查看更多 »

拉温那

#重定向 拉文納.

新!!: 拉文納和拉温那 · 查看更多 »

拉溫納

#重定向 拉文納.

新!!: 拉文納和拉溫納 · 查看更多 »

普罗科匹厄斯

普罗科匹厄斯(希腊语:Προκόπιος ο Καισαρεύς,拉丁语:Procopius,约500年出生,约565年逝世)是一位著名的东罗马帝国学者,他出生于一个相当有名声的家族。他一般被看作为最后一位重要的古代史学家。.

新!!: 拉文納和普罗科匹厄斯 · 查看更多 »

185年

没有描述。

新!!: 拉文納和185年 · 查看更多 »

1923年大奖赛赛季

1923年大奖赛赛季(1923 Grand Prix season)包括在欧洲举行的大奖赛赛事。印第安纳波利斯500首次被国际认证汽车俱乐部协会的国际体育委员会指定为大赛(Grand Épreuve )。法国大奖赛在图尔举行,意大利大奖赛(也是欧洲大奖赛)在蒙扎举行。西班牙举办了两场大奖赛,包括在的西班牙大奖赛和在的。.

新!!: 拉文納和1923年大奖赛赛季 · 查看更多 »

1924年大奖赛赛季

1924年大奖赛赛季(1924 Grand Prix season)包括在欧洲和北美洲举行的大奖赛赛事。印第安纳波利斯500再次被国际认证汽车俱乐部协会的国际体育委员会指定为大赛(Grand Épreuve ),大赛还包括在里昂举行的法国大奖赛和在蒙扎举行的意大利大奖赛。法国大奖赛也是这一年的欧洲大奖赛。.

新!!: 拉文納和1924年大奖赛赛季 · 查看更多 »

1925年大奖赛赛季

1925年大奖赛赛季(1925 Grand Prix season)是国际认证汽车俱乐部协会的第1个赛季。本届锦标赛的冠军是,使用型号。.

新!!: 拉文納和1925年大奖赛赛季 · 查看更多 »

1926年大奖赛赛季

1926年大奖赛赛季(1926 Grand Prix season)是国际认证汽车俱乐部协会的第2个赛季。本届锦标赛的冠军是布加迪。.

新!!: 拉文納和1926年大奖赛赛季 · 查看更多 »

1927年大奖赛赛季

1927年大奖赛赛季(1927 Grand Prix season)是国际认证汽车俱乐部协会的第3个赛季。本届锦标赛的冠军是。.

新!!: 拉文納和1927年大奖赛赛季 · 查看更多 »

402年

没有描述。

新!!: 拉文納和402年 · 查看更多 »

493年

没有描述。

新!!: 拉文納和493年 · 查看更多 »

540年

没有描述。

新!!: 拉文納和540年 · 查看更多 »

9月4日

9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47天(闰年是2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8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4日。.

新!!: 拉文納和9月4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拉文那拉维娜拉韦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