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托洛斯基

指数 托洛斯基

#重定向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14 关系: 卡托加大国大清洗奧莉加·加米涅娃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列強索尔·贝洛革命家阅兵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斯拉夫女人的告別1918–1919年俄國西征

卡托加

卡托加(p,出自中古希腊语κάτεργον,原意“桨帆船”),是俄羅斯沙皇時代和苏联时期對罪犯實行的勞改制度,囚犯被發配到廣大無人居住的西伯利亞与俄罗斯远东地區被迫從事艱苦的勞動。.

新!!: 托洛斯基和卡托加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托洛斯基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大清洗

大清洗(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一譯「大整肅」、「大清掃」,是指在1930年代,蘇聯在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发,它包括對蘇聯共產黨內部的清洗以及對無辜人員的迫害,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關押和死刑。 大清洗在前苏联时代被称为肃反运动,然而今日的俄罗斯更多地称这段时期为“大恐怖”(Большой террор)或“叶若夫时期”(Ежовщина)。.

新!!: 托洛斯基和大清洗 · 查看更多 »

奧莉加·加米涅娃

奧莉加·达维多夫娜·加米涅娃(;),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革命家與蘇聯政治家。她是托洛斯基之妹和列夫·加米涅夫第一任妻子。 她於1902年加入俄国社會民主工黨,很快就與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列夫·加米涅夫結婚。1908年,列夫·加米涅夫從監獄釋放後,離開俄羅斯前往日內瓦,然後前往巴黎,列夫·加米涅夫成為列寧的兩位代表之一。這對夫婦幫助列寧編輯了布爾什維克的主要雜誌“無產階級”。1914年1月,加米涅娃搬到聖彼得堡,以便列夫可以立即控制布爾什維克派報紙真理报。 1918年初,1917年十月革命後,加米涅娃負責人民教育委員會劇院部,從1919年10月起,她是的蘇聯共產黨婦女事務部門負責人。 1921-1923年,加米涅娃是戰勝飢餓運動的中央委員會領導成員,並監督蘇維埃新聞界對赫伯特·胡佛的美國救濟行動的宣傳運動。在1923-1925年,她是短命的外交救濟委員會的負責人,蘇維埃政府監管並清算了在蘇聯剩餘的西方慈善機構。1926年-1928年,加米涅娃擔任蘇聯與外國文化關係協會(“Voks”,Vsesoiuznoe Obshchestvo Kul'turnoi Sviazi s Zagranitsei)的主席。她以這種身份迎接了許多著名的西方遊客到蘇聯參訪。 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她與加米涅夫離婚。 在1941年9月11日她與其他160名重要的政治犯被內務人民委員會帶到奧廖爾附近的梅德韋傑夫森林集體處決。.

新!!: 托洛斯基和奧莉加·加米涅娃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ести́нский,),一译克列斯廷斯基,苏联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克列斯京斯基历任俄共(布)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财务人民委员(财政部长)、苏联驻德大使等职,1938年在大清洗中被判处死刑并枪决。.

新!!: 托洛斯基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p;),通稱列寧(a),是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學理論家,曾擔任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1924年)及蘇聯(1922年-1924年)人民委員會主席(總理)。在他治理下,俄羅斯和往後的蘇聯成為接受布爾什維克(後來的蘇聯共產黨)統治的一黨制社會主義國家。列寧的思想體系根基於馬克思主義,而其發展的政治理論則稱為「列寧主義」。 列寧出身於富裕的辛比爾斯克中產階級,在兄長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於1887年遭到處決後,他決定接受革命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由於參與反對俄羅斯帝國沙皇專制制度的抗議活動,導致他遭喀山國立大學除名,他在隨後幾年則專注於法律學位上。1893年,他搬到聖彼得堡,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高級幹部,主張馬克思主義。1897年,他因為而遭逮捕,至度過長達3年的流放生涯,期間迎娶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為妻。他在流放結束後搬往西歐,透過出版而成為著名的政黨理論家。1903年,他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意識形態分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領導布爾什維克對抗尤里·馬爾托夫的孟什維克。他鼓舞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爆發,爾後則發起活動,以讓第一次世界大戰轉為整個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相信這將推翻、且由社會主義社會替代。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並建立俄國臨時政府,列寧則返回俄羅斯。之後他領導發動十月革命,使布爾什維克推翻新政權。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組成人民委員會(最高行政機關),部分權力則由民選的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擁有。新政府曾為俄國立憲會議進行選舉,但隨後遭到廢除。在與同盟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後,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俄羅斯控制下,承認非俄羅斯民族國家獨立。然而契卡也組織暴力行動以鎮壓反對者,造成數萬人死亡、或關押至古拉格的集中營,史稱「紅色恐怖」。右派和左派團體共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但在1917年至1922年的俄國內戰中戰敗。儘管俄羅斯政府決定重新分配農民、國家銀行與大型工業的土地,不過為了應對戰爭破壞、與民眾暴動,列寧在1921年推行混合經濟體系的新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成長。為了設法推進世界革命,列寧政府創辦第三國際,期間發動波蘇戰爭。1922年,俄羅斯和鄰近國家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宣告蘇聯成立。隨著健康越來越惡化,列寧對於其繼任者新當選總書記的約瑟夫·史達林權力不斷增長表示反對,最後他於逝世。 列寧被廣泛視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新!!: 托洛斯基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查看更多 »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Лев Бори́сович Ка́менев,Lev Borisovich Kamenev,)苏联著名政治家、革命家,苏联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加米涅夫在布尔什维克建党时期非常活跃,是列宁的助手之一。十月革命之后,被选举为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苏共重要领导人,但同年因为是否联合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加入新政府的问题与列宁发生矛盾,遭到列宁批判。但他后来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签订问题上支持列宁的观点。1923年起担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列宁研究所所长职务,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有着重大贡献。列宁去世后,他与托洛斯基、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李可夫一同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与季诺维也夫一起,联合斯大林、布哈林,将托洛茨基逐出党中央。后因斯大林权力的不断膨胀,与季诺维也夫一起,暗中联合流亡国外的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最终在1926年被打倒并逐出党中央。 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后,斯大林对老布尔什维克发动大清洗。加米涅夫遭到逮捕,与季诺维也夫一起被指控为基洛夫暗杀案中凶手的“道德同谋”。后被指控为“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反党联盟”重要成员,“阴谋刺杀斯大林以及其他苏联领导人”,1936年8月,与季诺维也夫等人一起被送上莫斯科审判的审判席。同年8月25日遭到枪决。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加米涅夫于1988年得到平反。.

新!!: 托洛斯基和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 查看更多 »

列強

列強,又稱一流大國、一流強權,是指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軍事力量的強弱常常是西方理論家判定国家强弱的標準,现今经济力量也成为判定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便如此,各種提出的定義(如与意识形态相关等)仍不免主觀而受批評。.

新!!: 托洛斯基和列強 · 查看更多 »

索尔·贝洛

索尔·贝洛(Saul Bellow, ),美国作家,也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获得者。索尔·贝洛的代表作為《洪堡的礼物》。.

新!!: 托洛斯基和索尔·贝洛 · 查看更多 »

革命家

革命家是指发起或参与了革命的人。通常用于政治领域,偶尔在科学、艺术领域使用。 社会学家詹姆斯·邱宁·戴维斯(James Chowning Davies)认为,政治革命家的分类有两种方式:.

新!!: 托洛斯基和革命家 · 查看更多 »

阅兵

阅兵,是指对武装部隊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用以庆祝、致敬,同时展现本国的軍事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提振军威,鼓舞士气。.

新!!: 托洛斯基和阅兵 · 查看更多 »

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

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Григорий Евсеевич Зиновьев,Grigory Yevseevich Zinoviev,),又译季诺维耶夫,苏联革命家、政治家,苏联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季诺维也夫在十月革命时是列宁的助手。1924年列宁病逝后,与托洛斯基、斯大林、布哈林、加米涅夫、李可夫一同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与加米涅夫一起,联合斯大林、布哈林,将托洛茨基逐出党中央。然而后来因为斯大林权力的不断膨胀令他很不满,与加米涅夫一起,暗中联合流亡国外的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在1926年被打倒并逐出党中央。后来他转为支持斯大林,并重新回到政坛。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后,斯大林对老布尔什维克发动大清洗。季诺维也夫被指为“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反党联盟”的首脑之一而遭逮捕拷问,第一次莫斯科审判之后被立即枪决。1988年获得苏共的平反,恢复名誉。.

新!!: 托洛斯基和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 · 查看更多 »

斯拉夫女人的告別

斯拉夫女人的告別或譯斯拉夫送行曲(Прощание славянки)是1912年,巴爾幹同盟在俄國得支持下,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國宣戰,開啟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大量得俄國士兵被送往巴爾幹半島戰鬥,看到同胞們的戰鬥,俄國作曲家瓦·阿伽普庚寫下了軍樂斯拉夫送行曲。 最原始的版本中,斯拉夫送行曲是沒有歌詞的。而到了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首歌終於有了歌詞,斯拉夫送行曲不再只是單純的軍隊進行曲,而成了所有士兵,以及有親人身在戰場上的婦女們的心聲。俄国内战时期,这首歌已经被白俄军队和苏俄红军所广为熟知,歌曲同时被配上了多达几十种歌词;白俄方面是号召为沙皇和基督而战,红军方面则是号召在列宁和托洛斯基的旗帜下保卫苏维埃政权。 曾有流行的误传,称“此歌斯拉夫民族意识太强,同时也被白俄流亡者广为传唱,后来被苏联官方打入冷宫。仅在1957年的电影《雁南飞》中作为插曲出现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支进行曲在1945年就发表于苏联官方的《红军军乐团正式庆典乐曲集》,在著名的1941年11月7号莫斯科红场阅兵上,阿伽普庚亲自指挥联合军乐团演奏,《斯拉夫送行曲》是这次阅兵的游行中演奏的四首进行曲之一。1945年的莫斯科胜利游行中苏联红军军乐团也演奏了该进行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认为其很好地表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重新启用这首歌,从1995年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阅兵开始,成为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的保留曲目。.

新!!: 托洛斯基和斯拉夫女人的告別 · 查看更多 »

1918–1919年俄國西征

俄國於1918年–1919年的攻勢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對德國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所放棄的所發起的進攻。.

新!!: 托洛斯基和1918–1919年俄國西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