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慧 (佛教)

指数 慧 (佛教)

慧(प्रज्ञा,Prajñā,paññā),也稱為智、智慧,音譯為,又譯作波若、鉢若、般羅若、波羅若、鉢腎穰、鉢囉枳穰等,佛教術語,意為智慧或洞識,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之一。 說一切有部將它列為大地法,為心所之一。大乘佛教將它列為六波羅密之一,因此又稱為「般若波罗蜜多」(प्रज्ञापारमिता )。 此处的【般若】, 为梵语Prajna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有的。 有色能见, 无色也能见; 有声能闻, 无声也能闻。 它能产生一切善法。 至于凡夫的“智慧”, 则由外物所引生, 必须先有色与声, 才会有能见和能闻。 若无色与声, 即不能见不能闻, 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 因而我们说, 凡夫的“智慧”, 在佛家看来, 也就成了愚痴, 成了妄想。 “般若”如灯, 能照亮一切, 能达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种有漏的“分别慧”。.

25 关系: 十善大地法大智慧安那般那念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帛遠五分法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经信 (佛教)心所四水六崗禪那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見 (佛教)觀 (佛教)般若阿毘達磨止观波罗密法句經明 (佛教)擇法智 (消歧义)智慧 (佛教)

十善

十善(或十善行、十善业、十善业道)是十种善行,是佛教行者修行的根本所在。.

新!!: 慧 (佛教)和十善 · 查看更多 »

大地法

大地法(梵文:),又稱遍大地法、十大地法,佛教術語,是心所的分類法之一,由說一切有部提出。有十種心所被分類為大地法之中,包括受、想、思、觸、欲、慧、念、作意、勝解、三摩地等十個心所。大地法可通於善、惡,與一切心相應俱起。 《俱舍論》將其列入五位七十五法之中。唯識學派將其列入五位百法中。它相當於《攝阿毘達摩義論》中五十二心所法中的通一切心心所。.

新!!: 慧 (佛教)和大地法 · 查看更多 »

大智慧

大智慧可以指.

新!!: 慧 (佛教)和大智慧 · 查看更多 »

安那般那念

安那般那念(梵文:ānāpāna-smṛti,巴利文:ānāpāna-sati),又譯為阿那般那觀、念阿那般那、阿那波那、念阿般,義譯為入出息念、入出息觀、數息觀、安般守意,佛教術語,是以觀察呼吸作為修習禪那的方法。.

新!!: 慧 (佛教)和安那般那念 · 查看更多 »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Theravāda and the )是一份重要的佛教普世宣言,发表于1967年(WBSC)的第一次会议。由已故的WBSC创办者及秘书长 Pandita Pimbure Sorata 长老,邀请尊者拟定一份联合了所有不同佛教传统的简要条文,此文已由世界佛教僧伽会一致通过。.

新!!: 慧 (佛教)和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 查看更多 »

帛遠

帛遠,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內人(約今日河南黃河以北地區)。父親威達,以通儒博雅聞名於當代。 主要活動於西晉時期,在關中(今陝西省地方)進行譯經弘法的事業。綜觀西晉佛教的傳播重點,主要還是以譯經為主。 佛典譯注的焦點仍承襲後漢、三國的佛教義學風氣,以方等 、般若为正宗,譯經水平未達到信達雅的成熟程度,後世研學的人不多。.

新!!: 慧 (佛教)和帛遠 · 查看更多 »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梵語:pañca-dharma-skandhāḥ;巴利語:pañca-dhamma-kkhandhā),佛教術語,以五種功德法(-dharma)而成就解脫身、佛身也,即:.

新!!: 慧 (佛教)和五分法身 · 查看更多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位於台灣高雄市大樹區,占地五十公頃,2011年落成。1998年釋星雲法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寺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30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臺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釋星雲為此珍貴的宗教遺產而建館至今,秉持「以人為本」推動社會終身教育,是綜合性最強並極具特色的博物館。 佛陀紀念館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五年合作計畫,共同舉辦過「千年重光」、「光照大千」、「七寶瑞光」、「紫禁佛光」、「絕壁重光」等大型展覽。與山東省文物局、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等九個簽署成為友好博物館,每年在兩岸博物館館際交流及春節都有舉辦文化藝術展演活動。 佛陀紀念館實踐三好、四給的核心價值,以「文藝化、電影化、人間化、國際化」四化為發展目標,朝著典藏、研究、教育、探索及公共服務、休閒和觀光於一體,一年入館近千萬人次。2014年晉身ICOM國際博物館、首家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國際認證的博物館至今,2015年獲第五屆中國旅遊投資艾帝亞獎,榮登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15年報(UNWTO)。2014、2016及2017年獲全球最大TripAdvisor大獎、卓越獎,榮獲台灣高雄景點第一。 佛陀紀念館設有四個常設展,四處展覽廳,重點展示引進海内外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並設有一千五百人專業表演劇場「大覺堂」,民眾可公益欣賞藝術表演。以興建48座地宮的因緣,特地規劃「佛教地宮還原」常設展區,模擬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展出地宮珍寶文物,設計了「開啟地宮門倒數」,以數字讓參觀民眾參與時空的進行。 佛陀紀念館歷來重要出版有:《博物館的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兩岸博物館論壇論文集》、《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紀實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圖書畫集》、《畫說紅樓─清‧孫溫 孫允謨繪紅樓夢》、《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等明清水陸畫精選作品》、《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等近30冊。 每年配合舉辦指標性、國際性大型活動:佛光山2018春節平安燈法會、佛誕節、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星雲人文世界論壇、世界神明聯誼會,均為大活動,世界各地中外人士都歡喜參與。佛陀紀念館和海內外博物館及各大學交流,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國際交流活動,實為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

新!!: 慧 (佛教)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慧 (佛教)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信 (佛教)

信(saddhā,śraddhā),佛教術語,指信仰的行為,或是信心本身。在佛教中,信仰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正確的信仰,特別是對於佛教三寶的信仰,稱為正信,或淨信。阿毘達摩中,將信列為心所之一。一般而言,佛教鼓勵四種信仰,也就是對於佛、法、僧與戒的信仰,稱為四不壞淨,或四不壞信。在五根、五力中,皆將信列入其中。華嚴宗有十信的說法。 信的反義字,為不信,以及疑。.

新!!: 慧 (佛教)和信 (佛教) · 查看更多 »

心所

心所(caitasika,cetasika,藏文:sems byung),又稱心所法、心所有法、心數、心數法,佛教術語,意指心的所緣、所有,與心相應俱起的法。當心識在運作時,會與心識同時發生的各種名法皆可稱為心所。它的功用是作為心的助伴,支持心的運作。.

新!!: 慧 (佛教)和心所 · 查看更多 »

四水六崗

四水六岗(,音译为“曲西岗珠”),是1957年5月20日在西藏拉萨成立的反抗中國共產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的政治组织,成员主要是康区人士。1958年6月16日,四水六岗成立下属武装“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是在西藏建立根據地、反抗中國共產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的的游击性质武装部隊,成員以康区人员为主。 1959年藏區騷亂爆發後,四水六崗衛教軍派出三十人的馬隊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及其隨員會合,護送出走印度。.

新!!: 慧 (佛教)和四水六崗 · 查看更多 »

禪那

禅那(ध्यान,,झान,),又譯為馱那演那,佛教術語,意譯為思惟修或静慮,在佛教經論中,專指四種色界定。修行進入四種禪那的方法,為奢摩他與毘鉢舍那即止觀。.

新!!: 慧 (佛教)和禪那 · 查看更多 »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梵語:ārya-mañjuśrī-nāma-saṃgīti; mañjuśrī-jñānasattvasya-paramārtha-nāmasaṃgīti),通稱《文殊真實名經》,以偈頌體呈現。按該經的說法,是由金剛手菩薩啟請後,佛陀為其所宣說。內容為三世諸佛智慧的心要總集,即是文殊師利菩薩真實自性清淨智,被譽為一切密續最殊勝的根本經典。 本經為藏密行者所廣泛持誦,並傳有觀修之法。在日本東北大學所印的《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中,被列在所有密續的第一部,其之於藏傳佛教的普遍性猶如《金剛經》之於漢傳佛教。.

新!!: 慧 (佛教)和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 查看更多 »

見 (佛教)

見(diṭṭhi,dṛṣṭi),又譯為知、知見,佛教術語,為佛教的中心概念之一。對於名、色、行、十八界,直接性的認知、理解、知識,稱為見。正確的了解名、色與行,稱為正見(samma-ditthi);而錯誤的了解,稱為邪見。正見為八正道之首。.

新!!: 慧 (佛教)和見 (佛教) · 查看更多 »

觀 (佛教)

觀(विपश्यना,,Vipassanā),又譯為內觀,音譯為毗缽舍那、毗婆舍那、毗婆奢那,佛教術語,意為以智慧來觀察,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也是三無漏學之中的慧學。.

新!!: 慧 (佛教)和觀 (佛教) · 查看更多 »

般若

#重定向 慧 (佛教).

新!!: 慧 (佛教)和般若 · 查看更多 »

阿毘達磨

阿毘達磨(Abhidharma,Abhidhamma),舊譯阿毘曇,簡稱毘曇,意譯為「無比法」、「對法」、「大法」,佛教著作分類之一,為論書的一種,結集為論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針對修多羅中的觀點,進行統整與探討。.

新!!: 慧 (佛教)和阿毘達磨 · 查看更多 »

止观

止观,佛教術語,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是修行禪那的兩大方法。汉传佛教中,天台宗特別重視這個法门。.

新!!: 慧 (佛教)和止观 · 查看更多 »

波罗密

波羅蜜(पारमि,),即波羅蜜多(पारमिता ),佛教術語,是所有菩薩行者必修的善德,是成就究竟菩提一切圣者的根本资粮。.

新!!: 慧 (佛教)和波罗密 · 查看更多 »

法句經

法句經(Dharmapada;印度俗語、-pi धम्मपद ),又譯為曇鉢經、曇鉢偈,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也是傳播廣泛,相當知名的佛教經典。根據傳統說法,這些是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其內容涉及有關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淨生活,為教導佛法戒、定、慧的言說,後來再經由佛教僧侶編定而成。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的《小部》保有 Dhammapada 的早期版本,計有26品423頌,由了參法師在1953年時譯成中文。漢文大藏經則收有從說一切有部譬喻師所編輯的33品梵語 Dharmapada 譯出的《法集要頌經》,以及支謙等人所譯,混編巴利語系和梵語系等不同版本的《法句經》,計有39品758頌。另外,還有穿插故事的《法句譬喻經》以及《出曜經》。.

新!!: 慧 (佛教)和法句經 · 查看更多 »

明 (佛教)

明(विद्या,,vijjā),佛教術語,意指智慧、知識,其相反詞為無明。在古印度,明有多個意思:它可以是知識、智慧之意,也可以用來指某種特別技術、科學知識、學問,對於神秘力量的學問也稱為明,如咒語、占星等。.

新!!: 慧 (佛教)和明 (佛教) · 查看更多 »

擇法

擇法(dharma-pravicaya,dhamma-vicaya),又譯為法覺意、法解覺意,佛教術語,指以智慧來對於法進行研究、分別與抉擇,是七覺支之一。.

新!!: 慧 (佛教)和擇法 · 查看更多 »

智 (消歧义)

智可能指:.

新!!: 慧 (佛教)和智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智慧 (佛教)

在佛教中,智慧可以指.

新!!: 慧 (佛教)和智慧 (佛教)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