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奥

指数 德奥

德奥是德国和奥地利的合称,是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概念。德奥作曲家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在欧洲音乐界占统治地位,因此在大部分古典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德奥音乐和德奥作曲家都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其他国家若有效仿其中某些代表性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或技法,则往往被视为“德奥派作曲家”。.

30 关系: 卡尔·阿玛德乌斯·哈特曼卡尔·拉格尔斯卡爾·貝姆古斯塔夫·馬勒安东·布鲁克纳尼尔斯·加德乔万尼·斯甘巴蒂弗朗兹·贝瓦尔德弗朗兹·施密特傅人长兹德涅克·菲比赫克利福德·柯曾理查德·魏茨第二新英格兰乐派米奇斯拉夫·卡洛维茨约翰·斯文森约瑟夫·博胡斯拉夫·费尔斯特维捷斯拉夫·诺瓦克马勒作品列表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霍雷肖·帕克阿尔弗雷多·卡塞拉赫尔穆特·拉亨曼赫伯特·布隆斯泰特钢琴家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汉斯·胡伯汉斯·普菲茨纳海因里希·马施纳拉杜·鲁普

卡尔·阿玛德乌斯·哈特曼

卡尔·阿玛德乌斯·哈特曼(Karl Amadeus Hartmann,),德国作曲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少年时又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923年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又师从韦伯恩。希特勒上台后,他因反对纳粹而停止了创作,二战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致力于新音乐的推广。哈特曼的作品时代风格鲜明,擅于运用对位,多采用无调性而不流于晦涩,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奥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新!!: 德奥和卡尔·阿玛德乌斯·哈特曼 · 查看更多 »

卡尔·拉格尔斯

查尔斯·斯普拉格·拉格尔斯(Charles Sprague Ruggles,),年轻时因为仰慕德奥作曲家而改名为德语化的“卡尔·拉格尔斯”(Carl Ruggles),美国作曲家。拉格尔斯寿命很长,但创作数量不多,因为他的创作态度相当严谨,并常常进行自我否定,销毁了大量作品。流传下来的完整作品极少,但在美国音乐史上意义重大。其音乐风格极不协和,多为无调性音乐。代表作包括管弦乐曲《踩太阳的人》(Sun-Treader)、钢琴(或管弦乐)曲《招魂》(Evocations)等。拉格尔斯是查尔斯·艾夫斯的同时代人以及朋友。.

新!!: 德奥和卡尔·拉格尔斯 · 查看更多 »

卡爾·貝姆

卡尔·伯姆(Karl Böhm,),奥地利指揮家,被认作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最权威的诠释者。.

新!!: 德奥和卡爾·貝姆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新!!: 德奥和古斯塔夫·馬勒 · 查看更多 »

安东·布鲁克纳

安东·布鲁克纳(De-Anton Bruckner.oga,)生於奥地利安斯菲尔登,逝於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 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以创作交响曲、弥撒曲与经文歌而著称,亦有創作出優秀的室樂作品如弦樂四重奏和弦樂五重奏。其交响曲因其丰富的音响结构、多重的复调特性和宏大的结构而被认为是德奥派浪漫主义最后阶段的代表人物。布鲁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不和谐音的使用、突然的转调以及延绵不断的和声而对当代音乐激进主义产生了广博的影响。 与同时代的桀骜不驯的音乐激进派瓦格纳与伍尔夫不同的是,布鲁克纳对其他音乐家,尤其是瓦格纳,表现得极其谦虚。布鲁克纳这种作为一个人与其作为一个作曲家的迥异,使得描述他的人生以及通过这种描述去理解其音乐之背景变得极其困难。 他的作品尤其是交响曲,遭致许多人的批评。批评者中最著名的有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汉斯力克以及其他支持布拉姆斯的人们(这其中还包括瓦格纳的批评者)。作品冗长、旋律重复,以及布鲁克纳经常在他同僚的协助下不停修改自己作品的习惯,并且因此对哪个版本认可的举棋不定为他们所诟病。正因为布鲁克纳经常性重复地修改已完成的作品,造成他的交响曲作品版本众多,所以产生了音乐学中著名的布鲁克纳难题。 雖然批評者眾,但布鲁克纳亦有许多支持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學生兼朋友古斯塔夫·马勒。马勒曾评价布鲁克纳为“半神半痴”。.

新!!: 德奥和安东·布鲁克纳 · 查看更多 »

尼尔斯·加德

尼尔斯·威尔海姆·加德(Niels Wilhelm Gade,),丹麦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管风琴家。早年在哥本哈根担任小提琴手,1840年写出成名作序曲《奥西安的回声》。1843年门德尔松指挥其第一交响曲在莱比锡首演,后到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8年返哥本哈根,创建哥本哈根音乐学院。加德的音乐创作主要遵循德奥传统,尤其受门德尔松和舒曼的影响,音乐旋律优美,结构精致。其创作和社会活动对北欧民族乐派的发展影响很大。.

新!!: 德奥和尼尔斯·加德 · 查看更多 »

乔万尼·斯甘巴蒂

乔万尼·斯甘巴蒂(Giovanni Sgambati,),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是意英混血儿,早年曾学习声乐和钢琴,在罗马结识了李斯特,受到其赞赏和支持,并受其影响开始对德奥音乐产生兴趣。后来他在罗马创办了管弦乐和室内乐定期音乐会,并以指挥家身份巡回演出,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斯甘巴蒂创作了大量李斯特式的钢琴小品以及一些交响曲,协奏曲等器乐作品,他有很高的旋律天赋,但在结构掌握方面稍逊。斯甘巴蒂的音乐活动对20世纪意大利音乐的复兴起了较大的影响。.

新!!: 德奥和乔万尼·斯甘巴蒂 · 查看更多 »

弗朗兹·贝瓦尔德

弗朗兹·贝瓦尔德(Franz Berwald,),瑞典作曲家。早年曾在宫廷管弦乐团任职,后为生计所迫曾长时期担任外科医生,玻璃商等职务。晚年曾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任教。音乐风格类似德奥浪漫主义,但旋律与和声写法独具特色。其作品在生前不受重视,死后逐渐得到上演机会,现在被视为最重要的瑞典作曲家。.

新!!: 德奥和弗朗兹·贝瓦尔德 · 查看更多 »

弗朗兹·施密特

弗朗兹·施密特(Franz Schmidt,),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大提琴家。生于普雷斯堡(今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早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后在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乐团任大提琴手。1914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1927-1931年任校长。晚年被迫与纳粹合作。其作品为后浪漫主义风格,善于运用对位法,音乐语言复杂难解。所作四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德奥交响曲传统的终结。.

新!!: 德奥和弗朗兹·施密特 · 查看更多 »

傅人长

傅人长(),中国指挥家。.

新!!: 德奥和傅人长 · 查看更多 »

兹德涅克·菲比赫

兹德涅克·菲比赫(Zdeněk Fibich,),捷克作曲家。早年随母亲学钢琴,后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1875年回布拉格任剧院指挥。 1881年辞职,靠作曲和私人教学为生。1900年因肺炎去世。 菲比赫是与德沃夏克同时代的重要捷克作曲家,其风格较少民族特色,更接近德奥传统。他的音乐常常富于文学气息,擅于写景叙事,尤以戏剧作品著名。他的四套钢琴小品集《情绪、印象与回忆》包含有376首小品,是史上最大规模的钢琴套曲。.

新!!: 德奥和兹德涅克·菲比赫 · 查看更多 »

克利福德·柯曾

克利福德·麦克尔·柯曾爵士(Sir Clifford Michael Curzon,),是英国著名的钢琴家。 柯曾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1923年,柯曾在逍遥音乐会(The Proms)上完成了他的处子秀,在亨利·伍德(Henry Wood)的指挥下演奏巴赫的三重协奏曲。1928年—1930年,他在柏林跟阿图尔·施纳贝尔学习。后到巴黎随旺达·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和纳迪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继续深造。他演出的足迹遍布欧洲、美国。1977年被授予爵位。 1931年,柯曾娶美国大键琴家、钢琴家,露西尔·华莱士(Lucille Wallace)为妻。柯曾夫妇没有子女;但他们在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切伯塔利(Maria Cebotari)于1949年在维也纳去世(时年39岁)后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 柯曾演绎的莫扎特和舒伯特最为著名。尽管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录音,但他对录音技术的排斥人人皆知,他经常禁止一些他认为没发挥出最佳水平的录音出版。早期的柯曾以支持现代音乐闻名;莱诺克斯·伯克利(Lennox Berkeley)的钢琴奏鸣曲即题献给他。后期则倾心于18,19世纪的德奥作品。 柯曾的叔叔是阿尔伯特·凯特尔比(Albert Ketèlbey),有一次在BBC的广播节目“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中接受采访时柯曾描述他的童年:“小柯曾不爱睡觉,他爱坐在楼梯的缓台上,听叔叔弹钢琴的声音从爸爸的老房子的楼梯井中传过来,所以我第一次听到的音乐就是凯特尔比那些的永恒的旋律。”.

新!!: 德奥和克利福德·柯曾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魏茨

查德·魏茨(Richard Wetz,),德国作曲家,音乐学家。.

新!!: 德奥和理查德·魏茨 · 查看更多 »

第二新英格兰乐派

二新英格兰乐派(Second New England School)是指一群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作曲家,他们大部分以波士顿为活动中心。 事实上,这些作曲家们并没有建立过类似于强力集团或六人团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和人生道路都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因此经常被后世的音乐史学家相提并论。这批作曲家大多到欧洲学习过(女作曲家艾米·比奇除外),回国后都在大学任教,音乐风格都近似于德奥浪漫主义。虽然他们的作品模仿痕迹较重,显得不够成熟,但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20世纪美国音乐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被归入第二新英格兰乐派的作曲家数量较多,他们当中最重要的六位又被称为波士顿六人团(Boston Six)。这六位作曲家是:.

新!!: 德奥和第二新英格兰乐派 · 查看更多 »

米奇斯拉夫·卡洛维茨

米奇斯拉夫·卡洛维茨(Mieczysław Karłowicz,),波兰作曲家。先后在华沙和柏林接受音乐教育,1902年回国,大力宣传推广瓦格纳风格的音乐,并与“青年波兰”作曲家小组关系密切。1909年因雪崩事故逝世于塔特拉山。卡洛维茨的音乐风格受德奥浪漫主义影响较大,特别是理查·施特劳斯。他的管弦乐作品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内蕴深刻崇高,但有时不易索解。.

新!!: 德奥和米奇斯拉夫·卡洛维茨 · 查看更多 »

约翰·斯文森

约翰·塞夫林·斯文森(Johan Severin Svendsen ,),挪威作曲家,指挥家。早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长期在国外居住。晚年放弃作曲,专心从事指挥。斯文森的作品和同时代人格里格相比较为接近德奥浪漫主义主流风格。.

新!!: 德奥和约翰·斯文森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博胡斯拉夫·费尔斯特

约瑟夫·博胡斯拉夫·费尔斯特(Josef Bohuslav Foerster,),捷克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早年就学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毕业后曾担任乐评家,并成为马勒的好友。 1901年到汉堡任教,1918年回国,晚年受到很高尊崇。费尔斯特寿命很长,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在各种体裁上都有建树。他的作品常带有丰富的个人情感,有时显出神秘倾向。在音乐风格上,很少民族主义色彩,接近德奥传统。他的绝大部分作品目前已很少演奏。.

新!!: 德奥和约瑟夫·博胡斯拉夫·费尔斯特 · 查看更多 »

维捷斯拉夫·诺瓦克

维捷斯拉夫·诺瓦克(Vítězslav Novák,),捷克作曲家。生于波西米亚南部的一个山区小镇,后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师从德沃夏克。1909年起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并成为捷克音乐界现代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纳粹入侵和二战后他一直留在捷克,并从事回忆录的写作。 诺瓦克的音乐风格受德奥晚期浪漫主义,特别是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受到德彪西的一些影响。一部分作品有较强的现代性,但晚期作品又趋于保守。他在创作中始终注意保持捷克民族风格,运用丰富优美的配器,因此在国内受到广泛的尊敬。.

新!!: 德奥和维捷斯拉夫·诺瓦克 · 查看更多 »

马勒作品列表

古斯塔夫·马勒()是奥地利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和指挥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复兴,其价值方为人所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位列是演出和录音最频繁的作品。.

新!!: 德奥和马勒作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新!!: 德奥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 查看更多 »

霍雷肖·帕克

霍雷肖·威廉·帕克(Horatio William Parker,),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到慕尼黑从赖因贝格尔学习,归国后在耶鲁大学任教。他的创作风格受德奥传统影响很深,擅于写作大型作品,代表作有歌剧《莫娜》,康塔塔《最后时刻》等。另外,他还是艾夫斯的老师。.

新!!: 德奥和霍雷肖·帕克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多·卡塞拉

阿尔弗雷多·卡塞拉(Alfredo Casella,),意大利作曲家,音乐学家,钢琴家,指挥家。.

新!!: 德奥和阿尔弗雷多·卡塞拉 · 查看更多 »

赫尔穆特·拉亨曼

赫尔穆特·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德国作曲家。出生于斯图加特,自幼在教堂参加合唱团,十几岁开始作曲,1955年至1958年就学于西德国立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后来又去威尼斯成为作曲家诺诺的私人学生。回德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过教。1997年获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大奖。21世纪后,拉亨曼与中国音乐界来往较为密切。拉亨曼确立风格后的特点为从声乐上解构传统,其作品有“器乐具体音乐”之称,即利用非常规的演奏技术在传统乐器上制造新音响,对于普通听众而言,这无异于噪音,因此曾有多次作品演出时被观众抗议的经历,拉亨曼也因此以“噪音音乐”著称。但也有观点认为他本质上仍是在深刻地践行德奥音乐传统。代表作包括歌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单簧管与乐队《相邻》、大提琴曲《挤压》、三首弦乐四重奏、钢琴曲《舒伯特主题与五段变奏曲》等。.

新!!: 德奥和赫尔穆特·拉亨曼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布隆斯泰特

赫伯特·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瑞典指挥家。.

新!!: 德奥和赫伯特·布隆斯泰特 · 查看更多 »

钢琴家

钢琴家是指具有公认地位、造诣较高的职业钢琴演奏者。 钢琴家可以进行独奏,或者与乐队一起协奏,或者在室内乐队中担任一个角色(例如,与小提琴以及大提琴组成钢琴三重奏)。钢琴家也为独唱或合唱进行伴奏。 职业钢琴家往往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训练的。很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钢琴是(西樂)作曲的一项基本训练。 钢琴因为具有音域宽,表现力强的特点,所以被称为(西樂)“乐器之王”。也因此,钢琴家比其它乐器的演奏家有更多的机会举行个人音乐会表演。 某个钢琴家往往擅长演奏某位作曲家的作品或者是某一地域作曲家的作品。比如,鲁宾斯坦较擅长演奏肖邦的作品,而布伦德尔则比较擅长德奥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在中国,钢琴被视为西洋乐器。中国出身的世界级钢琴家有傅聪,以诠释肖邦和莫扎特的曲子闻名。還有香港著名鋼琴家鄭慧博士,擁有有鋼琴女詩人的美譽。虽然专业的音乐学院开设了钢琴专业培养职业钢琴演奏家,但民间直到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家庭才拥有钢琴并让子女学弹钢琴。自2000年来自深圳艺术学校的李云迪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首奖后,中国掀起一股“钢琴热”,大城市里成千上万的孩童涌进各种培训中心学习钢琴。在年轻一代的钢琴家里,李云迪、郎朗、陈萨、宋思衡、王羽佳等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的中国钢琴家。.

新!!: 德奥和钢琴家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

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爵士(Sir 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爱尔兰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新!!: 德奥和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 · 查看更多 »

汉斯·胡伯

汉斯·胡伯(Hans Huber,),瑞士作曲家。早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赖内克,1877年回国,后在巴塞尔任教。其作品受德奥风格影响明显,学院派气息浓重,但同时亦能注意采用瑞士民间音乐和传统题材(如第一交响曲“威廉·退尔”)。.

新!!: 德奥和汉斯·胡伯 · 查看更多 »

汉斯·普菲茨纳

汉斯·埃里希·普菲茨纳(Hans Erich Pfitzner,),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德奥末期浪漫乐派代表人。.

新!!: 德奥和汉斯·普菲茨纳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马施纳

海因里希·马施纳(Heinrich Marschner,),德国作曲家。.

新!!: 德奥和海因里希·马施纳 · 查看更多 »

拉杜·鲁普

拉杜·鲁普(Radu Lupu,),又译:拉杜·卢普,罗马尼亚钢琴家。.

新!!: 德奥和拉杜·鲁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德奥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