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廖承志

指数 廖承志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中國廣東惠陽人。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中國共產黨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前多數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国共产党党团书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長等职,参与长征,曾七次被捕,七次獲釋;1949年後,历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長期是中国共产党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是中國战后中日关系、人民外交及对港澳、對臺、僑務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199 关系: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声报华侨大学南委事件叶挺司徒美堂夏梦大久保 (新宿區)大決戰姚傳法姬鹏飞姜殿铭孟秋江孫維世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孙钿孙易彬宋庆龄宋庆龄墓宋美齡川陝省1934年造壹圓銀幣川陝蘇區紅軍石刻標語群上海公共租界老闸捕房丁蔭楠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案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国旗中国福利会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新闻社中日双方交换新闻记者的会谈纪要中日关系中日贸易关系表东江纵队下半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广州市执信中学乌兰夫乔冠华于伶康大川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五一口号庄焰廖姓廖子明廖仲恺廖仲恺、何香凝墓廖暉廖梦醒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张文彬張秀哲何香凝徐锡根侨汇券保卫中国同盟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利銘澤刘德有刘西元周恩來 (電影)周恩来總理紀念詩碑周榆瑞唐闻生商報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八路军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六七暴動关露兆龙饭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九一台王云程王禮錫王昆侖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纳粹德国对中国人的迫害经亨颐罗世文罗青长白公馆白求恩荣毅仁華潤集團萬隆會議顾毓琇馬家寶馬恩國首都春节联欢文艺晚会香港培正中學香港達德學院香港民主運動解放日报高埼达之助高干子弟高登榜 (中办)许宝驹许家屯费巩路翎麥理浩黃藥眠齐宗华龙潜 (四川云阳)胡兰畦郭沫若郭潜阿不都拉·扎克洛夫關國煊蒋氏故居蔡诚蔣經國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臺海現狀金堯如陳其昌 (臺灣)陳香梅陈巳生LT贸易暨南大学李万新杨荫东毛泽东之死池田勇人汉斯·米勒沈体兰涂振农本多歌子朱启平惠州市我的中国心 (节目)明報流浮山慘案新华社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文化大革命早稻田大學校友列表旅顺博物馆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曾生11月20日1982年1982年香港1983年6月10日9月25日 扩展索引 (149 更多)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简称邓剧,是201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一部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纪念中国共产党已故领导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本剧截取邓小平1976年复出至1984年国庆阅兵的时间节点,共分为“整顿科教,走向变革”、“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发展经济,建设四化”、“百废待兴,城乡共荣”、“时代先锋,国际大潮”五个篇章。2014年8月8日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强档首播。.

新!!: 廖承志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华附,是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省重点中学。学校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1号。是广东省一所办学成绩较卓著的中学,也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华师附中在2016年中国内地高中美国留学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一。.

新!!: 廖承志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查看更多 »

华声报

《华声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侨界专业报纸,现仅有电子版的“中国侨网”,由华声报(电子版)社主办。华声报(电子版)社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

新!!: 廖承志和华声报 · 查看更多 »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简称华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公办部属普通高等学校,在泉州(注册地)和厦门两地办学。华侨大学成立于1960年,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重点大学。 华侨大学设有董事会,实行校长负责制。.

新!!: 廖承志和华侨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委事件

南委事件,是1942年5月至7月,国民政府特务机关大规模破坏中共在华南的地下组织南方工作委员会的事件。该事件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摩擦的一部分,被视为“政治上的皖南事变”。.

新!!: 廖承志和南委事件 · 查看更多 »

叶挺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客家人,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新四军军长。 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建国粤军,参与粤桂战争,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起,他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團長、叶挺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之后担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叶挺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但之后因在党内受到不公正待遇脱离中共,流亡莫斯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时被俘。1946年,叶挺获释后重新加入中共,随后因飞机失事遇难。.

新!!: 廖承志和叶挺 · 查看更多 »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原名羡意,字基赞,广东省开平人,著名旅美華僑領袖,中国洪门致公党创始人。.

新!!: 廖承志和司徒美堂 · 查看更多 »

夏梦

夏梦(),原名杨濛,生于上海,香港女演员,活跃于1950年代到1960年代。.

新!!: 廖承志和夏梦 · 查看更多 »

大久保 (新宿區)

大久保()是東京都新宿區的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大久保一丁目至大久保三丁目。過去為豐多摩郡大久保町。2013年8月1日為止的人口有16,672人。郵遞區號169-0072。.

新!!: 廖承志和大久保 (新宿區) · 查看更多 »

大決戰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于1980年代中期開始拍摄的关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系列電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電影的合稱,影片於1990年代初期方始殺青,并於1991年上映。.

新!!: 廖承志和大決戰 · 查看更多 »

姚傳法

姚傳法()字心斋。祖籍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生于上海。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林学家、林学教育家。.

新!!: 廖承志和姚傳法 · 查看更多 »

姬鹏飞

姬鹏飞()战争时期使用“吉洛”之名,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东张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

新!!: 廖承志和姬鹏飞 · 查看更多 »

姜殿铭

姜殿铭()辽宁大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问题专家。.

新!!: 廖承志和姜殿铭 · 查看更多 »

孟秋江

孟秋江()原名孟可权,江苏常州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记者。.

新!!: 廖承志和孟秋江 · 查看更多 »

孫維世

孫維世()女,小名孫光英,四川省南溪縣人,孫炳文之女,周恩来与邓颖超义女。中华人民共和国话剧及电影导演,1968年10月14日在狱中被迫害致死,终年48岁。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艺术家平反昭雪。.

新!!: 廖承志和孫維世 · 查看更多 »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生10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活动。此次纪念活动的筹备始于1965年,纪念活动的举行时间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数月,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生活及外交中具有重要影响。.

新!!: 廖承志和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 查看更多 »

孙钿

孙钿()原名郁钟瑞,字文源,笔名孙钿,后以笔名行,上海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诗人。.

新!!: 廖承志和孙钿 · 查看更多 »

孙易彬

孙易彬(),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洋厝村(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洋厝村)人 。孙易彬是返回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菲律宾华侨。.

新!!: 廖承志和孙易彬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 在国共内战时期,她堅持孙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对中国国民党“清党”。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1981年,她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士。同年,她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廖承志和宋庆龄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墓

宋庆龄墓,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最后一位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陵墓,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原万国公墓)宋庆龄父母之墓的旁边。宋庆龄墓于1981年落成,于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廖承志和宋庆龄墓 · 查看更多 »

宋美齡

宋美齡(英文名:Soong May-ling,),冠夫姓尊称为蔣宋美齡女士或蔣夫人;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華民國總統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第六、七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团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創辦人。 美國維斯理大學博士。对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

新!!: 廖承志和宋美齡 · 查看更多 »

川陝省1934年造壹圓銀幣

川陝省1934年造壹圓銀幣,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的貨幣。.

新!!: 廖承志和川陝省1934年造壹圓銀幣 · 查看更多 »

川陝蘇區紅軍石刻標語群

川陝蘇區紅軍石刻標語群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1933-1935年。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

新!!: 廖承志和川陝蘇區紅軍石刻標語群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共租界老闸捕房

老闸捕房,Louza Station ,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分区捕房,成立于1860年10月,解散于1943年 。.

新!!: 廖承志和上海公共租界老闸捕房 · 查看更多 »

丁蔭楠

丁蔭楠(),中國導演,以執導多部「主旋律電影」著名。.

新!!: 廖承志和丁蔭楠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

这是一个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各事件的列表。.

新!!: 廖承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以下以姓氏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副国家级官员)的姓名(正国级领导人加粗)、性别(缺省为男性)、民族(缺省为汉族)、政治面貌(缺省为中共党员)、正副国家级职务(国家级正职加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廖承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为审判日本战犯而设立的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山西省太原市开庭审判了45名在抗日战争中犯有罪行的日本战犯。.

新!!: 廖承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 查看更多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简称全国青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之一,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核心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

新!!: 廖承志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是中共中央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外事工作。.

新!!: 廖承志和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央外办,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新!!: 廖承志和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宣传思想工作。.

新!!: 廖承志和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 查看更多 »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对台工作。.

新!!: 廖承志和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是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于1949年11月1日设置的一个部门。.

新!!: 廖承志和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

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是1953年4月至1958年3月期间,负责指导中国的“人民外交”的中央机关。.

新!!: 廖承志和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

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香港工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香港的派出机构,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香港中联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新!!: 廖承志和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

这是中共政治家家族的列表。主要包括曾经担任过中共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家族人员列表。.

新!!: 廖承志和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名字命名的一家基金会,机关驻地设在北京市。.

新!!: 廖承志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全国性儿童工作领导机构。.

新!!: 廖承志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三次组织、派遣慰问团赴朝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表达关怀与敬意,并慰问朝鲜军民。.

新!!: 廖承志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附各委员会名单。 本次全会共有来自46个单位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662人,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特別邀請人士代表75人。.

新!!: 廖承志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简称第一届全国政协,180名委员组成。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立法机关,后改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承担立法与决策职权。.

新!!: 廖承志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98人,任期为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

新!!: 廖承志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简称共青团中央)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全国领导机关,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由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选举第一书记一人和书记若干人,组成书记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常务委员会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书记处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的党组,担负中国共产党政务院党组的经常工作。.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案

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案是1967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发生的一起因投递所谓“反革命信件”而产生的反革命案件。由于时值文化大革命,该案受到极大重视,直到1978年方才结案。.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案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简称中顾委,是1982年至1992年期间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一个特殊机构。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使年轻的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年纪大的老干部退到中顾委,辅佐中央委员会。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会上所讲,中顾委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其职权由党代会转移到中央委员会,再转移到中央政治局,最后转移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即党代会职权实现了三次转移,因前三者均无常设机构履行其职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从1927年5月的五届一中全会开始设立。1943年4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规定: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军各机构则是它的办事机构和执行部门。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成员称“中央政治局委员”,或“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局委员一般都在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国家机构、中共中央各部门或各省市的党政机关担任主要职务,按惯例可以被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提名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省部级正职人选也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属于国家级正职的一级领导职务,而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补委员属于二至三级干部。 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废除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职务开始,政治局委员的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简体)”,不同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按担任者党内地位的排名方法。.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简称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成立。设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195名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77年8月12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201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210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參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代表當時全国2800万党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任期为1945年至1956年。.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44名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33名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補委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今属平山县)举行。是中共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召开的中全会,这一会议日后也因此而被广泛宣传。.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97名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旗

中國國旗主要是指在中國地理區域內,經由中央政府立法制訂作為象徵國家的旗幟。現今稱為中國國旗的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

新!!: 廖承志和中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中国福利会

中国福利会,简称中福会,是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创立的一家致力于妇幼保健、少年儿童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慈善组织。其前身为1938年6月14日创立于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全力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41年12月迁往重庆,1945年12月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迁往上海,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同时开展儿童文教福利工作。1950年8月改名为中国福利会,重点在妇幼保健卫生、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福利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其最高权力机构为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执行委员组成。执行委员由中央及上海市有关部门、团体的领导担任。日常工作在党组领导下,实行秘书长负责制。历任主席为宋庆龄、廖承志、黄华、胡启立,现任主席王家瑞。.

新!!: 廖承志和中国福利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1932年12月17日在中华民国成立的一个旨在保障民权的社会团体,1933年6月因杨杏佛遇刺身亡而无形解散。.

新!!: 廖承志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China News Service)简称中新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国家通讯社。其自身定位为“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直属事业单位。.

新!!: 廖承志和中国新闻社 · 查看更多 »

中日双方交换新闻记者的会谈纪要

《中日双方交换新闻记者的会谈纪要》(日中双方の新聞記者交換に関するメモ),又称“中日记者交换协定”(日中記者交換協定)或“中日记者事宜”(記者交換取極),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互相派驻记者事宜的协议。.

新!!: 廖承志和中日双方交换新闻记者的会谈纪要 · 查看更多 »

中日关系

中日關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形成了战后两国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以后的中日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本仍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2年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然而兩國事實上並未達到戰略互惠。而且在歷史认识問題和經濟等方面均存在許多矛盾。.

新!!: 廖承志和中日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日贸易关系表

没有描述。

新!!: 廖承志和中日贸易关系表 · 查看更多 »

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新!!: 廖承志和东江纵队 · 查看更多 »

下半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特定人士逝世时,应下半旗志哀。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军委主席等国家级正职领导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世界和平或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等。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国务院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维基文库 此外,在不幸事件或严重自然灾害导致重大伤亡时,亦可由国务院决定下半旗志哀。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公祭日期间,纪念地点也会下半旗志哀。.

新!!: 廖承志和下半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於1966年8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起草、经由毛泽东批准的一份特殊的保护高级干部的名单,被点名保护的人物因该名单而免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直接批斗与人身攻击。.

新!!: 廖承志和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市执信中学,简称执信中学,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是孙中山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创办的学校,校内有朱执信墓。执信中学曾率先推进新学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执信中学已是国内37所重点中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8年再次被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执信中学是广州重点中学之一和首批创办2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

新!!: 廖承志和广州市执信中学 · 查看更多 »

乌兰夫

乌兰夫(;),别名云泽、云时雨,中国内蒙古蒙古族人。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將,有“蒙古王”之称。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1988年12月8日,因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其长子布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至2003年)。布赫之女布小林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

新!!: 廖承志和乌兰夫 · 查看更多 »

乔冠华

乔冠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人。曾用笔名乔木、--怀。中国政治家、外交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务。.

新!!: 廖承志和乔冠华 · 查看更多 »

于伶

--伶()原名任锡圭,字禹成,笔名尤兢、叶富根等等。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导演、演员。.

新!!: 廖承志和于伶 · 查看更多 »

康大川

康大川(),原名康天順,綽號老康,是一位出身臺灣苗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編輯及翻譯從業人員。他是日文雜誌《人民中國》的共同創辦人和資深成員之一。.

新!!: 廖承志和康大川 · 查看更多 »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1929年夏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出现的一个群体。.

新!!: 廖承志和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于中华民国37年(194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发布的一组政治口号,共23项,得到中国各民主党派响应,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新!!: 廖承志和五一口号 · 查看更多 »

庄焰

庄焰(),又名卜一,福建南安官桥人。菲律宾归侨。.

新!!: 廖承志和庄焰 · 查看更多 »

廖姓

廖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廖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61位(2006年數據),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

新!!: 廖承志和廖姓 · 查看更多 »

廖子明

廖子明,GBS(Liu Tsz-ming, Benjamin,),香港資深法官,1994年至1999年任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 廖子明曾於香港和英國兩地接受教育,1957年和1959年先後考獲英國和香港的執業大律師資格,其後於1973年10月奉委御用大律師,同年12月加入香港司法部成為法官。出任上訴庭法官以前,他歷任地方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原訟庭按察司等職,任內曾審理九龍交通部集體貪污案,又出任過法律改革委員會刑事訴訟保釋問題小組委員會主席,就保釋政策展開研究。他在業內以秉公審案和耐心著稱。 廖子明一家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其父廖恩德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胞妹廖瑤珠是第七及第八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他本人也富親中色彩,在任法官期間曾經訪問中國大陸。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他有意競逐香港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的席位,但卻被指親中形象過於鮮明而落空。.

新!!: 廖承志和廖子明 · 查看更多 »

廖仲恺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以字行,籍贯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城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中國國民黨革命元勳之一,國民黨改革派人物。當孫文於1923年1月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後,廖仲愷被孫文派往莫斯科進行更進一步協商,同時蔣介石也被送去學習蘇聯政治和軍事制度。1925年被刺殺身亡。.

新!!: 廖承志和廖仲恺 · 查看更多 »

廖仲恺、何香凝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上,原为廖仲恺墓,何香凝逝世后与廖仲恺合墓。.

新!!: 廖承志和廖仲恺、何香凝墓 · 查看更多 »

廖暉

廖暉(),廣東省惠州市惠阳区人,生於香港。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毕业。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至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连任六届。第十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廖承志和廖暉 · 查看更多 »

廖梦醒

廖梦醒(),中国广东省归善人,廖仲恺和何香凝长女,廖承志大姐。.

新!!: 廖承志和廖梦醒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是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蔣經國的一封信。此信是继中国大陆方面1981年发表“叶九条”之后,发表又一份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告。.

新!!: 廖承志和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 · 查看更多 »

张文彬

张文彬(),原名张纯清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三十三卷》 凌辉《张文彬》第187-203页,别名刘宗义、张南杰,湖南平江人,中共早期党员。 张文彬早年参加平江扑城,后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红五军政治委员、红七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十五军团保卫局局长,参与长征,后又在西安和兰州从事统战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张文彬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务,与廖承志一道在香港沦陷后开展抢救文化人工作。1942年6月,张文彬遭国民政府逮捕,两年后死于监狱。.

新!!: 廖承志和张文彬 · 查看更多 »

張秀哲

張秀哲,原名張月澄,台灣台北人,日治時期著名社會活動家,也是台灣文學家、翻譯家、企業家。.

新!!: 廖承志和張秀哲 · 查看更多 »

何香凝

何香凝(),中國女性革命家、政治家、妇女运动先驱,国画家,号双清楼主,籍貫廣東省南海县(今广州市荔湾区东漖棉村),生于香港,中国国民党改革派元老。 何香凝是廖仲恺的夫人,二人均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何香凝提倡男女平等,并组织了中国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1925年,廖仲恺遇刺,这使得何香凝在接下来的20年中远离党派政治,但仍积极组织支援抗日战争。1948年,何香凝参与共同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众多高阶政府职务。 何香凝是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作品被中国邮政发行的特种邮票采用。何香凝美术馆收藏、陈列及研究何香凝的书画作品。.

新!!: 廖承志和何香凝 · 查看更多 »

徐锡根

徐锡根(),字炳臣,曾名锡庚、锡根,变节后改名为冯琦。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早年担任无锡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后组织上海工人运动。1928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兼上海市委员会书记。1931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被捕,后变节,改名为冯琦 《管文蔚回忆录》管文蔚 第142页,担任中央调查统计局委员兼高干会主席。1937年,任浮梁县县长。1940年,担任江西省政府特工委主任时,中共南方工委人员悉数被捕,包括廖承志、张文彬、涂振农、郭潜等均遭逮捕。1944年,任江西省工联会主任。 1945年被任命为江西浮梁区行政督察专员。 1948年9月17日—1949年3月25日,任江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后逃往台湾。.

新!!: 廖承志和徐锡根 · 查看更多 »

侨汇券

侨汇券,依发行地区不同又称作“侨汇物资供应证”、“侨汇商品供应证”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8年至1994年发行的一种在境内特定场合流通、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但不是另一种货币。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行的外汇券类似,都是兴起于匮乏时期,消亡于丰富年代的特殊票证。.

新!!: 廖承志和侨汇券 · 查看更多 »

保卫中国同盟

保卫中国同盟(China Defense League)是宋庆龄于1938年6月4日在香港创立的一家抗日组织。后于1945年在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于1950改为中国福利会。 保卫中国同盟由宋子文任会长,宋庆龄担任主席。在宋庆龄的邀请下,香港医务总监夫人希尔达·沙尔文-克拉克(司徒永觉夫人,Hilda Selwyn-Clarke)出任名誉书记,香港大学历史系的傅朗思(Norman H. France)教授出任名誉司库,廖梦醒、邹韬奋、许乃波、爱泼斯坦等社会名流也在同盟中任职。 保卫中国同盟由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央委员会由爱泼斯坦、邓文钊、廖梦醒、宋庆龄、司徒永觉夫人、傅朗思教授和廖承志7人组成,下设有:.

新!!: 廖承志和保卫中国同盟 · 查看更多 »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FSU),简称北外,是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类高等院校,创建于1941年,是国家“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语言专业类学府,学校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目前已开设98种外国语课程,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一人,驻外大使400余人,参赞近1000人,并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該校畢業生平均薪資為全國第三,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共為前列。.

新!!: 廖承志和北京外国语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位于中國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的一座革命公墓。2014年被国务院增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廖承志和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 查看更多 »

利銘澤

利銘澤(,英文名:Richard Charles Lee),广东江门市新會區雙水鎮人,出生於香港,利希慎之子,利奕良之兄。共济会成员。.

新!!: 廖承志和利銘澤 · 查看更多 »

刘德有

刘德有()辽宁大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记者、官员 。.

新!!: 廖承志和刘德有 · 查看更多 »

刘西元

刘西元(),原名刘熙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刘西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0日查阅。。.

新!!: 廖承志和刘西元 · 查看更多 »

周恩來 (電影)

《周恩來》是廣西電影製片廠1991年拍攝的電影,敘述文化大革命期間周恩來的各種政治活動。飾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王鐵成在本片中的扮相被公認為經典。本片上映時轟動全中國,票房據稱為兩億人民幣,觀影人次達一億人以上。 全片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西花廳、釣魚台國賓館、305醫院等地實景拍攝。影片長度約157分鐘。.

新!!: 廖承志和周恩來 (電影)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總理紀念詩碑

周恩来總理紀念詩碑(周恩来総理記念詩碑)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嵐山的嵐山公園亀山地区内的一塊刻有周恩來詩作《雨中嵐山》的石碑,為紀念已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898年-1976年)而立。.

新!!: 廖承志和周恩来總理紀念詩碑 · 查看更多 »

周榆瑞

周榆瑞()字予邃,福建闽侯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曾在情报界工作。.

新!!: 廖承志和周榆瑞 · 查看更多 »

唐闻生

唐闻生女,祖籍廣東江門恩平,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党组成员,文革后期和王海容在中国政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后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新!!: 廖承志和唐闻生 · 查看更多 »

商報

商報,字面上是指以刊登商业和经济新闻为主的报纸,现在的商报基本上是综合性报纸。商報可以指:.

新!!: 廖承志和商報 · 查看更多 »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术语。该词用于国内领导人时,是一个指称中央层面具有特定职务及级别的高级领导人的政治术语,常见于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和官方公文中。.

新!!: 廖承志和党和国家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之一,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国家级副职)。.

新!!: 廖承志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廖承志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香港办事处

八路军香港办事处,1938年1月由廖承志创办。地点位于香港皇后大道18号开设一家“粤华公司”茶叶商行作为掩护,而商号后楼就是八路军驻港办事处。.

新!!: 廖承志和八路军香港办事处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廖承志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关露

关露(),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胡寿华(见常任侠《冰庐琐忆》),笔名关露、芳君、梦茵等等,原籍直隶省延庆府宣化县,生于山西省右玉县。中国作家、间谍。.

新!!: 廖承志和关露 · 查看更多 »

兆龙饭店

兆龙饭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2号,是一家五星级酒店。该酒店在1985年开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北京设立的由外资赞助的酒店。酒店由包玉刚捐资1000万美元建成,邓小平亲自题写店名,并出席饭店的开业典礼。这家酒店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接受外资的标志性产物。.

新!!: 廖承志和兆龙饭店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简称中共中央台办、中央台办或中台办)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台办或国台办)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机构。在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名称,如对在中國大陆投資的台商及就業的台勞称“国台办”,对在台灣党派使用“中共中央台办”名义。.

新!!: 廖承志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侨办或国侨办,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对外加挂的牌子,為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管理侨务行政事务,负责拟订侨务工作政策和规划的機構。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成立。1978年改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统战部合併並保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新!!: 廖承志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

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是已撤销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工作。该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留至今。.

新!!: 廖承志和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与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務。中央纪委驻港澳办纪检组同時兼管港澳两个中央政府聯絡辦的紀律檢查工作。.

新!!: 廖承志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缩写作 SCIO),簡稱国务院新闻办、國新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正部级办事机构,亦是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该机构代表国务院不定期举行記者會,協助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區的境外記者在中国大陆採訪。.

新!!: 廖承志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已撤销的正部级直属机构,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领导。其主要职能是监管中国内地所有广播电视媒体。国家广电总局对在中国大陆传播的一切广播电视媒体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并有权停播任何剧目,可以对剧目做出种种限制(详见:相关事件)。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被撤销,与原新闻出版总署合并成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 廖承志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查看更多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九一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九一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路9号,是隶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型中短波广播发射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功率最大、功能最全、覆盖最广的大型中短波广播发射台之一。.

新!!: 廖承志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九一台 · 查看更多 »

王云程

王云程,又名王云成(),湖北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早年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成员。1931年,任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1933年被中统逮捕,随即变节,并供出罗登贤、廖承志等。 王云程因交代出1930年代康生被捕叛变的经过,由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谢富治签署命令,于1969年11月被处决。.

新!!: 廖承志和王云程 · 查看更多 »

王禮錫

王禮錫()字庶三,生于江西省安福县上南乡王屯村(今洲湖镇王屯村)。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者,中国国民党人士。 王谦,杰出的国民外交家王礼锡,钟山风雨2007年第1期.

新!!: 廖承志和王禮錫 · 查看更多 »

王昆侖

王昆仑(),原名王汝虞,字鲁瞻,江苏无锡人,生于直隶定县。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红学家、诗人。中国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

新!!: 廖承志和王昆侖 · 查看更多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3040人,任期由1964年12月至1975年1月。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新!!: 廖承志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7日选出。共有80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3名,秘书长1名,委员65名。任期由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期間共召開110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新!!: 廖承志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新!!: 廖承志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35人,任期从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 以下列出全部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新!!: 廖承志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简称第五届全国人大,任期自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本屆全國人大共有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等31個單位的3497名代表(不包含被原选举单位撤消资格的3名代表)。.

新!!: 廖承志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3月5日选出。共有197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20名,秘书长1名,委员175名。任期由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期間共召開?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新!!: 廖承志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3497名,任期為1978年2月至1983年2月。.

新!!: 廖承志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任期由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十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6个专门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 1983年6月7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补充任命民族委员会委员。 1985年3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补充任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补充任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任免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免去楚图南的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 1987年6月2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补充任命民族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2978人,任期從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新!!: 廖承志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17日选出。共有168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22名,秘书长1名,委员144名。任期由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期間共召開4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新!!: 廖承志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2885人,任期由1975年1月至1978年2月。 1970年3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由周恩來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的決定》及關於四屆人大代表名額分配問題的兩個協商方案。會上,對《決定》和兩個協商方案作了說明。次日,致信毛澤東、林彪,報告政治局商議情況,並提出:代表中非中國共產黨黨員者不應少於百分之四十,愛國人士不應少於一百人,洛甫、稼祥等均需安排。同日,毛澤東批示:同意中央的部署。林彪批示:完全同意主席批示。.

新!!: 廖承志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纳粹德国对中国人的迫害

德国境内的华人和华裔在1933年到1945年的纳粹德国时期尽管没遭到大规模的屠杀,但纳粹党政府仍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大规模迫害。尤其在中德关系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裂后,纳粹德国政府原本对华人的监控和打压最终升级为直接迫害。绝大多数华人都被迫离开德国,剩下的则悉数遣送劳改营或集中营,遭到残酷虐待。截止二战结束,位于柏林、汉堡、不来梅的所有华人社区均被清除,德国境内基本上已经没有华人的存在。.

新!!: 廖承志和纳粹德国对中国人的迫害 · 查看更多 »

经亨颐

经亨颐(),字子渊,号石禅,后又号颐渊,為中国20世纪初教育家。 经亨颐1899年因为参加反对慈禧太后政变,取消戊戌维新而被通缉逃往澳门。1903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返回浙江筹办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并任其校长。在职期间因支持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受到排挤,被迫离职,回家乡上虞办春晖中学。1923年受聘赴宁波任中学校长,但又遭保守势力排挤,被迫于1925年赴广东投奔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成功后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由于他反对蒋中正的政策,参加武汉国民革命政府而失利。避居上海,後又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31年重新被收录入国民党,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其女经普椿為廖承志之妻。 經亨頤曾主張將故宮視為清室逆產廢除之,此舉引起文化界為之譁然無不憤慨,後經張繼於國民政府會議上一一駁斥此項主張,使故宮終被保存。 J经 J经 J经 J Category: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Category:经姓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经亨颐 · 查看更多 »

罗世文

罗世文(),四川威远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新!!: 廖承志和罗世文 · 查看更多 »

罗青长

罗青长,四川省苍溪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官员,曾长期在情报及对台系统工作,其子為少將和軍事家罗援。.

新!!: 廖承志和罗青长 · 查看更多 »

白公馆

白公馆,又名「香山別墅」,原是四川军阀白駒在重庆沙坪坝郊区的别墅,20世纪30年代,为养小妾而修建,因白駒自認為是白居易後裔,以白居易之號命其名為「香山別墅」;後成為国民政府军统局的看守所,名為「軍統局重慶看守所」。.

新!!: 廖承志和白公馆 · 查看更多 »

白求恩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是一位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医疗创新者及人道主义者、加拿大共产党党员。.

新!!: 廖承志和白求恩 · 查看更多 »

荣毅仁

荣毅仁(),江苏无锡人,荣德生之子,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新!!: 廖承志和荣毅仁 · 查看更多 »

華潤集團

華潤集團(英语:China Resources、CRC)是中國中央企業,是5間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之直接母公司,其中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為當時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华润集团以748.87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115位,较2014年上升了28位,稳定在世界500强中前150强;在98家进入榜单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公司中,华润排名亦由2014年的23位上升到22位。相比5年前(2010年)的世界第395位和中国第39位,华润集团的排名上升是巨大的。.

新!!: 廖承志和華潤集團 · 查看更多 »

萬隆會議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間接促成不結盟運動。.

新!!: 廖承志和萬隆會議 · 查看更多 »

顾毓琇

顾毓琇(),字一樵,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禪學家。顾毓琇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

新!!: 廖承志和顾毓琇 · 查看更多 »

馬家寶

家寶(Ma Jir-bo,),中國寫實派畫家,以惟妙惟肖的人像,栩栩如生的靜物畫及呼喚香港集體回憶的香江風景畫聞名,堪稱傲視同群的畫壇巨匠,深得西洋畫大師精粹的東方畫家,作品共約300幅油畫,50幅,水彩,以及若干中國水墨畫及書法作品。.

新!!: 廖承志和馬家寶 · 查看更多 »

馬恩國

恩國(Lawrence Ma,),香港執業大律師,山西省政協委員,原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理事、中華司法研究會理事、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會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廣東省)常務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專業人仕協會副主席。.

新!!: 廖承志和馬恩國 · 查看更多 »

首都春节联欢文艺晚会

首都春节联欢文艺晚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及北京市每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春节联欢活动,2013年起停办。.

新!!: 廖承志和首都春节联欢文艺晚会 · 查看更多 »

香港培正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傳統名校,為廣州浸信會在廣州創辦基督教書院。在中國大陸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的稱號,在兩廣一帶共有8間分校,使用同样的校徽、校歌、校训、校旗、校色。崔琦、丘成桐皆毕业于此。.

新!!: 廖承志和香港培正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達德學院

香港達德學院Ta Teh Institute 是194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在香港建立的大專院校,由周恩來和董必武指導創辦。經香港政府的教育司批准下立案招生,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由於該校專門教導學生共产主义及社会活动的知識;從事共产主义活动、因此至1949年2月23日被港英政府撤銷註冊資格時,充公校园。前後只有兩年多。 校舍為抗日名將蔡廷鍇將軍的芳園別墅,芳園於抗日時期曾借予廣東國民大學作臨時校舍。校舍本部為一座 二層高灰色洋樓,底層為辦公室、閱覽室和醫務室,二樓為校長辦公室、大會場和教室。校舍背靠山坡面對青山灣,內有草地涼亭。現校舍原本的建築現只剩下其本部大樓,現稱馬禮遜樓,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校名取自《禮記·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該校校友創立了北京达德研修学院。.

新!!: 廖承志和香港達德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民主運動是香港政治和香港選舉制度上的一連串運動,自1980年代起主要由香港民主派人士推動,目標是為要求盡快落實真普選,如0708雙普選、2012雙普選等,即由香港市民一人一票和沒有不合理的限制下,選出香港行政長官和所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要求廢除功能組別),以及廢除區議會委任議員的制度。.

新!!: 廖承志和香港民主運動 · 查看更多 »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政治理论刊物。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於1949年5月28日于上海创刊,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隶属上海报业集团。日发行量55万份,在全国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发行数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南方日报》。.

新!!: 廖承志和解放日报 · 查看更多 »

高埼达之助

高埼达之助(高碕 達之助 たかさき たつのすけ, )日本政治家、企业家。曾担任满洲重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首任副总裁和第二任总裁。曾在岸信介内阁中担任经济产业大臣,在鸠山一郎内阁中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1962年,高埼达之助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与中方代表廖承志签署《中日长期贸易综合协定》,互建联络处,开启了LT贸易。 Category:日本企业家 Category:二戰後日本政治人物 Category:日本科学技术厅长官 Category:日本通商产业大臣 Category:第一次鳩山一郎內閣閣僚 Category:第二次鳩山一郎內閣閣僚 Category:第二次岸內閣閣僚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5–195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8–196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0–196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3–1966 Category:日本自由民主黨黨員 Category:大阪府出身人物 Category:勋一等旭日大绶章获得者.

新!!: 廖承志和高埼达之助 · 查看更多 »

高干子弟

干子弟狭义上又被称之为「高干子女」,在民间亦常被称为「红色贵族」、「红二代」、「红三代」;目前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部、军)级以上党、政、军队、企业的高阶官员们(高级干部)的子侄、女儿和女婿、孙辈们,始自中国大陆从共产党建政以来,以和统治阶层有血缘关系进而谋取了重要职位的人群。.

新!!: 廖承志和高干子弟 · 查看更多 »

高登榜 (中办)

登榜()又名高玉成,陕西省延川县高家屯乡高家屯村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新!!: 廖承志和高登榜 (中办) · 查看更多 »

许宝驹

许宝驹()字昂若,浙江杭州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

新!!: 廖承志和许宝驹 · 查看更多 »

许家屯

许家屯(),原名許元文,祖籍江蘇如皋,前中國共產黨黨员,曾任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當時相當於香港中聯辦主任)。1990年六四事件後出走美國。.

新!!: 廖承志和许家屯 · 查看更多 »

费巩

费巩(),原名费福熊,字寒铁,后字香曾,江苏省吴江县人,浙江大学教授,主讲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史。因参与民主宪政运动,为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杀害,尸骨无存。.

新!!: 廖承志和费巩 · 查看更多 »

路翎

路翎()原名徐嗣兴,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省苏州,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诗人。.

新!!: 廖承志和路翎 · 查看更多 »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新!!: 廖承志和麥理浩 · 查看更多 »

黃藥眠

药眠(),原名黄访、黄恍,笔名有达史、黄吉、番茄等,中國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

新!!: 廖承志和黃藥眠 · 查看更多 »

齐宗华

宗华()女,祖籍山东,生于英国伯明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员宗道一,齐宗华:中国外交界的首席法语译员,国际人才交流1994(7):12-17宗道一,齐宗华——中国外交界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1995(01):42-44。.

新!!: 廖承志和齐宗华 · 查看更多 »

龙潜 (四川云阳)

龙潜()曾用名龙高轩、徐维平,四川省云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龙潜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等送花圈,胡耀邦主持追悼会,人民日报1979年2月10日.

新!!: 廖承志和龙潜 (四川云阳) · 查看更多 »

胡兰畦

胡蘭畦(),出生于四川成都。她是中国的作家和军事将领。.

新!!: 廖承志和胡兰畦 · 查看更多 »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新!!: 廖承志和郭沫若 · 查看更多 »

郭潜

郭潜《中共史論》第三冊,第八卷(),本名郭--輝金志宇 《郭潜——从叛徒到中统高层》 《党史纵横》2012年第11期 ,又名郭华伦、郭铁梅、陈铁梅 《“七·九”事件经过和广西沦陷后的斗争——钱兴给中共中央南方局报告(1945年10月)》载《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 第2卷》 黄铮主编 莫凤钦 陈钦德 沈奕巨 卢芳明副主编 第278页《中共桂林市党史资料专题研究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编著 第162页、陈然,广东梅县丙村镇人。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后被捕叛变,直接导致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毁灭和廖承志、张文彬等被捕。1949年到台湾,任國家安全局局長,此后编写《中共史論》一书。.

新!!: 廖承志和郭潜 · 查看更多 »

阿不都拉·扎克洛夫

阿不都拉·扎克洛夫()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廖承志和阿不都拉·扎克洛夫 · 查看更多 »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新!!: 廖承志和關國煊 · 查看更多 »

蒋氏故居

蒋氏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是中国近代史政治家、军事家、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與蔣經國的出生地。故居建筑包括蒋氏故居丰镐房、蒋中正的出生地玉泰盐铺、蒋经国1937年自苏联归国后与妻子蒋方良的居住地小洋房、张学良将军曾经的软禁地文昌阁和中国旅行社旧址、蒋中正亲自创办的武岭中学、蒋中正母亲王采玉之墓和蒋中正下野时居住的妙高台等建筑组成。 1949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溪口。之前的5月6日,毛泽东指示驻溪口的解放军21军61师对蒋氏故居进行保护。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建筑遭到人为毁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9年,经廖承志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拨款修复蒋氏故居和家族墓。20世纪90年代以来,蒋方智怡、蒋孝严等蒋氏后人多次前往溪口拜谒祖陵。 1996年11月,蒋氏故居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廖承志和蒋氏故居 · 查看更多 »

蔡诚

蔡誠(),原名伍毅鸿,廣東普寧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部長。.

新!!: 廖承志和蔡诚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廖承志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介绍了有史以来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历史变迁。中国历史上疑似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中提到的夷洲或《隋书》中提到的流求。在宋元时期,海峡两岸已有贸易往来,1281年元世祖设立了澎湖寨巡檢司,开始对澎湖实行行政管辖。1349年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属泉州晉江縣,而琉球为海外诸国之一。明朝陳第写的《東番記》描绘了台湾西南地区原住民的风土人情。自17世纪20年代起,海峡两岸关系受荷兰人、西班牙人、汉人、满人、日本人的影响,中国大陆与台湾或统一,或分离,直到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随着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而曲折发展。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逐步控制整个中国大陆。而中华民国则退居台澎金马等岛屿,两岸开始军事对峙,并发生多次武裝衝突。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限縮。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同时,单方面宣布停火。1987年中华民国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但1995年李登辉總統访美之后,两岸关系又趋紧张。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经济关系已相當緊密。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趋于缓和。2015年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被视为兩岸关系史上的重大突破。而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又趋紧张。.

新!!: 廖承志和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廖承志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金堯如

金堯如(),浙江紹興人,前中國共產黨黨員,曾经負責在台灣組織地下黨運作推翻國民黨政府。1948年,金堯如從台灣到香港,不久擔任香港親中共報章《文匯報》總編輯,負責中共在香港宣傳和統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金堯如被中共召回,在广州遭受軟禁及勞動改造,直到文革結束,中共才將他調回香港復職。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金堯如等人因不滿中共暴力鎮壓學生運動,在《文匯報》社論以「痛心疾首」四個大字表達不滿。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文匯報》一等人遭到中共整頓;金其後宣告退出中國共產黨,與中共決裂,移居美國加州,但是仍經常發表評論文章,呼籲中共推行政治改革,直至2004年初病逝。.

新!!: 廖承志和金堯如 · 查看更多 »

陳其昌 (臺灣)

陳其昌(),日治台北州七星郡汐止街人。於上海大學時曾受業於瞿秋白,日本大學政治科畢業後,1929年參與蔣渭水等成立的台灣民眾黨擔任中央幹部組織部長及政治部長,1931年台灣民眾黨遭當局解散後陳其昌前往廈門,並加入抗戰諜報組織,與李萬居等擔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諜報員(長江一號),直到戰後日本投降返台。1947年目睹二二八後與好友李萬居等成立《公論報》,出任總經理。1953年,因資匪罪名遭當局重判無期徒刑。直到1975年方得假釋,前後遭關押22年之久,1986年陳其昌創辦《遠望》月刊雜誌,任發行人兼社長,為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前身。.

新!!: 廖承志和陳其昌 (臺灣) · 查看更多 »

陳香梅

陳香梅(Anna Chan Chennault,),祖籍廣東南海,生於中華民國京兆地方,美國華裔共和黨籍政治人物、飛虎隊陳納德將軍遺孀。曾任國際學士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世界和平大會榮譽主席及終生榮譽院士。.

新!!: 廖承志和陳香梅 · 查看更多 »

陈巳生

巳生()浙江海宁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家、政治人物,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

新!!: 廖承志和陈巳生 · 查看更多 »

LT贸易

LT贸易(LT貿易)指的是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间以《中日长期贸易综合协定》为基础,在两国没有正式邦交的情况下,互相建立联络处,利用政府担保的资金进行的半官方半民间的贸易活动。最鼎盛时期,该项贸易占到了中日贸易总额的一半。中方代表是廖承志、日方代表为高埼达之助。“LT”来自二人英文名的首字母。1968年后,改称中日备忘录贸易(MT贸易),M是英语“备忘录”(MEMORANDUM)的第一个字母,T则是“贸易”(TRADE)的第一个字母。,蔡成喜,《百年潮》 2002年 第11期。1973年中日恢复正常邦交并于1974年签订《中日贸易协定》,备忘录贸易正式结束。.

新!!: 廖承志和LT贸易 · 查看更多 »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英語:Jinan University,縮寫为 JNU),是一所校本部位于中国广州市的公立大学,其前身是清朝两江总督端方在光绪32年(1906年)从欧洲考察宪政归国后于江宁府成立的暨南学堂。此後百年間曾多次迁址,最後重建於廣州。暨南学堂於1918年改名為國立暨南學校,1927年改組為國立暨南大學。暨南大学現在广州、珠海、深圳三地共有五个校区,位於广州大学城的番禺校区於2014年9月落成並投入使用。 暨南大学直属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原“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其在華僑、華文教育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中國高校;素有“華僑最高學府”的美譽。 學校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為辦學特色,在中國內地高校中,暨南大學來自港澳台地區、華僑及外國留學的學生人數一直穩居前列。暨南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展商科教育的高校之一,是中國內地第5所通過工商管理碩士協會(AMBA)認證的高校。.

新!!: 廖承志和暨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李万新

李万新()女,曾用名林平,原籍山东平度,生于吉林延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新!!: 廖承志和李万新 · 查看更多 »

杨荫东

杨荫东()陕西合阳人,中国共产党官员、情报人员,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新!!: 廖承志和杨荫东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之死

毛泽东,1976年9月9日逝于北京,享年82岁。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形式公布消息称:“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毛泽东是继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后,第三位于1976年去世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新!!: 廖承志和毛泽东之死 · 查看更多 »

池田勇人

池田勇人()是日本政治人物。歷任自民黨内第二大派宏池会会长,大藏大臣、自由党政调会长、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池田最著名的就是1960年頒布的國民所得倍增計劃,計畫在1970年將日本所得增加一倍,結果在1967年就提前翻倍,日本在1960年代其GDP陸續超越義大利、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先進國家。任內成功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以及首都高速公路、東海道新幹線、名神高速公路等建設陸續通車,日本基礎建設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1964年奧運結束後因癌症讓位予同為吉田茂得意門生的佐藤榮作,其所得倍增的經濟政策甚至影響後續亞洲四小龍、中國改革開放等國官員經濟政策的榜樣。.

新!!: 廖承志和池田勇人 · 查看更多 »

汉斯·米勒

汉斯·米勒(Hans Müller,),内科专家。他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后移民中国,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新!!: 廖承志和汉斯·米勒 · 查看更多 »

沈体兰

沈体兰()又名流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镇金家坝人,中华民国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基督教徒。.

新!!: 廖承志和沈体兰 · 查看更多 »

涂振农

涂振农()曾用名涂镜吾、涂振龙,生于江西省奉新县会埠乡渣村。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干部,抗日战争期间被捕叛变。.

新!!: 廖承志和涂振农 · 查看更多 »

本多歌子

本多歌子(),女,日本人,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日本人士,神奈川县日中和平友好会会长。她10岁到26岁是在中国东北度过的,17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

新!!: 廖承志和本多歌子 · 查看更多 »

朱启平

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中国浙江海盐,生于上海。中国记者。.

新!!: 廖承志和朱启平 · 查看更多 »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新!!: 廖承志和惠州市 · 查看更多 »

我的中国心 (节目)

我的中国心(英语:My Patriot Heart),是香港凤凰卫视文献大型人物纪录片栏目,2009年开播。节目以独特视角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为经济腾飞、政治自由、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及个人,记录大师辉煌成就,抒写赤子爱国热忱。 2015年起,此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欧洲台、美洲台、澳洲版停播,但在香港台则继续播出其粤语版本直到2016年3月為止;2017年起,香港台再次开始播出本节目。.

新!!: 廖承志和我的中国心 (节目)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廖承志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流浮山慘案

流浮山慘案,發生於1970年9月1日,一批華界武裝分子越境進入香港流浮山,向香港蠔民開槍,並擄走七名蠔民及船隻,事件導致三名香港蠔民死亡。.

新!!: 廖承志和流浮山慘案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廖承志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簡稱新華社香港分社或香港新華,是新華通訊社的香港分部兼亞太總分社。香港回歸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駐香港的官方代表機構。.

新!!: 廖承志和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 查看更多 »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是1949年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机构。.

新!!: 廖承志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廖承志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早稻田大學校友列表

早稻田大學校友列表條列早稻田大學的知名校友。.

新!!: 廖承志和早稻田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旅顺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是一座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隶属于大连市的历史及艺术类博物馆,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1915年11月26日建馆,现有藏品六万余件,主要是大连、新疆文物及著名的历史艺术类文物,其中不少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分20个门类,分设鼻烟壶艺术陈列厅、珐琅工艺陈列厅、古代货币陈列厅、古代陶瓷陈列厅、木乃伊陈列厅、新疆文物陈列厅、漆器工艺陈列厅、日本书画艺术陈列厅等20个陈列厅。现任馆长为郭富纯。馆舍建筑为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建于1917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前广场上树有中苏友谊纪念塔,周围种有大量樱花。 彭德怀、宋庆龄、贺龙、聂荣臻、郭沫若、董必武、华国锋、廖承志、布赫、江泽民、彭佩云、何鲁丽、李长春、贾庆林、曾培炎、连战、刘云山、曾荫权等众多海内外要人曾参观该馆。 博物馆从1988年起组织出版研究成果,并与日本龙谷大学合作。2006年6月,大连市历史文物研究所正式成立,隶属大连市文化局,与旅顺博物馆合署办公。研究所参与了中国国家重点学术工程——“国家清史编纂工程”项目,其出版的《“满铁”旧影——旅顺博物馆藏“满铁”老照片》一书被纳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 2009年5月18日起,旅顺博物馆分馆对外免费开放,采取“免费不免票”原则,即参观者凭有效证件免费领取门票;每周一闭馆。2013年5月1日之后主馆也免费向公众开放。.

新!!: 廖承志和旅顺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

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一个部门,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于1949年9月设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即告结束。.

新!!: 廖承志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曾生

曾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广东惠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1938年10月,任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领导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任司令员。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作出了卓著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新!!: 廖承志和曾生 · 查看更多 »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新!!: 廖承志和1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电视剧).

新!!: 廖承志和1982年 · 查看更多 »

1982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廖承志和1982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83年

没有描述。

新!!: 廖承志和1983年 · 查看更多 »

6月10日

6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1天(闰年第16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4天。.

新!!: 廖承志和6月10日 · 查看更多 »

9月25日

9月2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8天(闰年第26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7天。.

新!!: 廖承志和9月25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