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小行星90377

指数 小行星90377

賽德娜(英文:Sedna)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90377。它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加州理工學院)、特魯希略(雙子星天文臺)及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共同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賽德娜目前距離太陽88天文單位 ,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週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都要遙遠。賽德娜是太陽系中颜色最紅的天體之一。它大部分由水、甲烷、氮冰及托林(Tholin)所構成。國際天文聯會目前並未將賽德娜視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顆矮行星 。 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較大的橢圓,遠日點估計為937天文單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比大部份的長週期彗星都還要遠。賽德娜的公轉週期約為11,400年,近日點約為76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可以藉此推斷它的起源。小行星中心目前將賽德娜視為黃道離散天體,這類天體是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从柯伊柏帶散射入高傾斜和高離心率的軌道內。但是這種分類已經引起爭議,因為賽德娜不曾接近海王星,所以海王星的引力擾動無法造成它的軌道如此橢圓。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人類首度發現的首顆歐特雲天體,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賽德娜的橢圓軌道是一顆通過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所造成的,它可能位在與诞生太陽的星團(一个疏散星團)之內,甚至有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太陽從其他恆星系所捕捉到的天體。認為賽德娜的軌道是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共同發現賽德娜和矮行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的天文學家米高·E·布朗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因為瞭解它的特殊公轉軌道可能可以得知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的演化資訊 。.

59 关系: 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堤喀 (假想行星)塞得娜大衛·拉比諾維茨天文學臨時編號天文單位太阳光太阳系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太阳系天体列表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太陽系年表妊神星小行星小行星148209小行星225088小行星42301小行星87269小行星序號小行星列表/90301-90400乍德·特魯希略微型行星土卫二十二创神星回溯發現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矮行星米高·E·布朗瑞典太陽系模型類塞德娜天體行星 (占星術)行星定義行星遷移衛星视星等魂魄神星谢德娜近地小行星追踪阋神星蒂塞朗参数離散盤附庸星HD 106906 bUo3L91V774104涅墨西斯星星等海王星外天體海王星外天體列表...旅行者2号11月14日2003 VB122004 XR1902006 QH1812012 DR302012 VP1132013 FT282014 FE72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

假設的海王星外天體,習稱為海外行星、X行星或Planet X,自從1846年發現第八顆行星海王星之後,就有人不斷的在猜想是不是還有在海王星軌道外側的行星存在著。歷年來,在海王星軌道外側的區域發現了形形色色想像中的天體,並且曾經幾乎被確認為可能是第九顆行星和第十顆行星。.

新!!: 小行星90377和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 · 查看更多 »

堤喀 (假想行星)

堤喀(Tyche)是太阳系奥尔特云内的一颗假设的气态巨行星的昵称。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斐特分校的天文学家和 曾多次发表声明表示,基于长周期彗星运行轨道的不规则性,他们发现了该天体存在的证据。他们提到,假如堤喀的确存在,那么应能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中找到它。然而,一些天文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得花两到三年时间去分析数据,以确认WISE是否的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的存在。 2014年發行的《天文物理期刊》指出,WISE排除了在10,000天文單位有土星大小的物體,及至26,000天文單位(0.4光年)內木星大小或更大的物體的可能性。.

新!!: 小行星90377和堤喀 (假想行星) · 查看更多 »

塞得娜

#重定向 小行星90377.

新!!: 小行星90377和塞得娜 · 查看更多 »

大衛·拉比諾維茨

大衛·林肯·拉比諾維茨(David L. Rabinowitz,),耶魯大學研究員,對太陽系外部及古柏帶進行研究。 拉比諾維茨與米高·布朗及乍德·特魯希略共同發現了一些外海王星天體,計有.

新!!: 小行星90377和大衛·拉比諾維茨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臨時編號

天文學臨時編號是天體在被發現后即時給予的命名。當計算出可靠的軌道資料后,臨時編號就會被一個正式编号取代。但由於小行星被發現的數量太多了,因此絕大部分在發現之後的短時間(數年至數十年)內都不會計算出軌道,因此會有很長的時間都使用臨時的名稱,而不會有正式的命名。.

新!!: 小行星90377和天文學臨時編號 · 查看更多 »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AU,也寫成au、a.u.或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公尺来定义,而公尺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與太阳的實際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虽然天文单位最初的来源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國際度量衡局建議的縮寫符號是ua,但英語系的國家最常用的仍是AU,國際天文聯合會則推薦au,同時國際標準ISO 31-1也使用AU,后来的國際標準ISO 80000-3:2006又改成了ua。通常,大寫字母僅用於使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符號,而au或a.u.也可以是原子單位或是任意單位;但是AU被廣泛的地區使用作為天文單位的符號。以1天文單位距離的值為單位的天文常數的值會以符號A標示。.

新!!: 小行星90377和天文單位 · 查看更多 »

太阳光

太陽光,廣義的定義是來自太陽所有頻譜的電磁輻射。在地球,陽光顯而易見是當太陽在地平线之上,經過地球大氣層過濾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則稱為日光。 當太陽輻射沒有被雲遮蔽,直接照射時通常被稱為陽光,是明亮的光線和輻射熱的組合。世界氣象組織定義「日照時間」是指一個地區直接接收到的陽光輻照度在每平方公尺120瓦特以上。 陽光照射的時間可以使用陽光錄影機、全天空輻射計或日射強度計來記錄。陽光需要8.3分鐘才能從太陽抵達地球。 直接照射的陽光亮度效能約有每瓦特93流明的輻射通量,其中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明亮的陽光對地球表面上提供的照度大約是每平方米100,000流明或 100,000勒克司。陽光是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素,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阳光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半径列表。 太阳、木星、土星在这张表里使用平均半径测量容积。大部分的球形天体如大行星,使用赤道半径。对于不规则天体,使用三个方向的轴进行测量。 表格的顺序与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是不同的因为有些天体密度较大。如天王星比海王星大但质量却比海王星小,木卫三和土卫六比起水星要大的多但质量却不及水星的一半。.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列表

太陽系天體列表收錄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太陽,及所有的行星和矮行星,還有較具代表性的太陽系小天體和1890年代以前發現的衛星。 依據行星定義,環繞太陽的天體可分為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而環繞它們的天體皆稱作衛星。小行星和彗星是由國際小行星中心認定並給予編號的天體,它們幾乎都屬於太陽系小天體,只有少部份的小行星同時是矮行星。流星體是太陽系小天體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而質量最小的天體,因為難以觀測,只有在黃道光和對日照,以及成為流星時才容易被發現。.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阳系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对行星做出定义,规定行星即为按轨道围绕恒星运动、尺寸大到足以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且清除邻近的小天体的天体。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在尺寸上足以令其引力克服内部刚性,并因此成为圆形(椭球形)。“清除邻近小天体”的实际意义是指卫星大到其引力足以控制附近的所有物体。根据国际天文联会此一定义,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所有以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并保持流体静力平衡,但未能清除附近小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除太阳、行星和矮行星外,太阳系内的所有其它天体则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此外,太阳和另外十余颗卫星尺寸也大到足以达成流体静力平衡。除太阳外,这些天体都属于“行星质量天体”,簡稱“行质天体”(planetary-mass object,縮寫為planemo)。以下列表中列出了太阳和太阳系中所有已知的行星质量天体。太阳的轨道特性列出的是其与银心的距离。其它所有天体按其与太阳的间隔距离排序。.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年表

這是太陽系的天文學年表,列出人類對太陽系的主要發現與研究成果。.

新!!: 小行星90377和太陽系年表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

妊神星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正式名称为(136108) Haumea。妊神星是太阳系的第三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妊神星的质量要比地球小1,400倍(地球质量的0.07%)。2004年,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了该天体;2005年,领导的团队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天文台亦发现了该天体,但后者的声明遭到质疑。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这颗天体定为矮行星,并以夏威夷生育之神为其命名。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独特的极度形变。尽管人们尚未直接观测到它的形状,但由光变曲线计算的结果表明,妊神星呈椭球形,其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尽管如此,据推算其自身重力仍足以维持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天文学家认为,妊神星之所以具备形状伸长、罕见的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结晶水冰的表面)这些特点,是超级碰撞的结果;这让妊神星成为了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几颗大型的海王星外天体以及妊神星的两颗已知卫星亦是该家族的成员。.

新!!: 小行星90377和妊神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48209

2000 CR105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也是繼小行星90377「塞德娜」及已定義為矮行星的鬩神星外,距離太陽第三遠的系內已知天體。該天體以極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其週期為3240年,平均日距為219天文單位,近日點及遠日點分別為44及394 AU,軌道傾角22.75°。 這顆天體的直徑約為265公里,相信不會被列入「矮行星」的名單當中。 與「塞德娜」小行星一樣,它有別於一般的黃道離散天體,在於它通過近日點位置時,並不會受到海王星引力的影響,因而被界定為獨立天體。這些天體為何會距離太陽相當遠,至今仍是一個謎。其中一個解釋,是它們的軌道曾給一顆未知的巨大天體或是一顆靠近太陽系的恆星拉遠的。 2004年,美國史密松恩天文物理天文台的Scott Kenyon與猶他大學的Benjamin Bromley等人指出,距今40多億年前,曾經有一顆恆星接近太陽,透過它們的引力,太陽從這顆恆星上擄獲了一些小型天體,而環繞太陽公轉的一些天體也給該顆恆星擄走。2000 CR105這樣奇特的軌道,使他們認為這顆天體可能是太陽擄獲的天體之一。.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14820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25088

(225088) 2007 OR10是位於離散盤內的海王星外天体,直徑約1500公里,是太阳系最大的未命名天体。它是已知的海王星外天體中體積第三大的。根據2016年5月推測,它的體積稍微大於鸟神星或妊神星,因此它幾乎可被認為是矮行星。已知該天體擁有一顆衛星。.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22508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2301

,也可以寫成(42301) 2001 UR163,可能是一顆位於離散盤的矮行星 。它是啟德峰的深度黃道巡天(DES)專案在2001年10月21日發現的。光度曲線振幅的分析顯示只有少量的偏差,暗示是一個有低反照率斑點的橢球體Tancredi, G., & Favre, S. (2008).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4230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7269

(也可以書寫為(87269) 2000 OO67)是一顆小的 海王星外天體,於2000年的深度黃道巡天中被發現。 它以高離心率著称,遠日點的距離超過1,000天文單位,而近日點只有21天文單位,最接近太陽時幾乎就跨越在天王星的軌道上。可能是由岩石和冰組成,有些天文學家將它分類為半人馬小行星 。 2000 OO67在2005年4月經過近日點。 2000 OO67和2006 SQ372兩者繞行太陽的週期都比Sedna還要長。.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8726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序號

小行星序號適用於小行星和矮行星,由國際天文聯合會設置的分支機構小行星中心處理。它們最後的完整格式包含三個部份:依據發現的先後順序配賦的文字與數字,軌道確定後給予的編號,以及由發現者所指定或臨時的名字,,語法上則是--(數字) 名稱,像是(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也有將括號省略,直接記為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完全依據天文學家或學報的選擇。然而,在實際上,數字可能是作為編目和詞條最合理和有效的選擇,並且也許完全被採納了。 自從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之後,小行星的衛星 (像是(87) Sylvia I Romulus) 的名稱,就斷斷續續的使用羅馬數字來標示。 彗星的名稱也由小行星中心處理,但是彗星使用另一套大同小異的編目系統。.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序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列表/90301-90400

|- | 小行星90301|| || 2003年3月7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02|| || 2003年3月9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03|| || 2003年3月10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04|| || 2003年3月9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05|| 2003 FX || 2003年3月21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06|| || 2003年3月26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07|| || 2003年3月2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08Johney || || 2003年3月23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09|| || 2003年3月23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10|| || 2003年3月23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11|| || 2003年3月25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12|| || 2003年3月25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13|| || 2003年3月2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14|| || 2003年3月2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15|| || 2003年3月2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16|| || 2003年3月23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17Williamcutlip || || 2003年3月23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18|| || 2003年3月24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19|| || 2003年3月25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20|| || 2003年3月26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21|| || 2003年3月2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22|| || 2003年3月2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23|| || 2003年3月26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24|| || 2003年3月26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25|| || 2003年3月27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26|| || 2003年3月27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27|| || 2003年3月27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28Haryou || || 2003年3月28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29|| || 2003年3月2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30|| || 2003年3月29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1|| || 2003年3月29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2|| || 2003年3月29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3|| || 2003年3月29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4|| || 2003年3月29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35|| || 2003年3月30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6|| || 2003年3月30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37|| || 2003年3月30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8|| || 2003年3月31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39|| || 2003年3月25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40|| || 2003年3月27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41|| || 2003年4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42|| || 2003年4月2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43|| || 2003年4月3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44|| || 2003年4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45|| || 2003年4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46|| || 2003年4月3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47|| || 2003年4月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48|| || 2003年4月5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49|| || 2003年4月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50|| || 2003年4月6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51|| || 2003年4月9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52|| || 2003年4月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53|| || 2003年4月7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54|| || 2003年4月7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55|| || 2003年4月25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56|| || 2003年4月24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57|| || 2003年4月26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58|| || 2003年4月27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59|| || 2003年4月2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60|| || 2003年4月29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61|| || 2003年4月3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62|| || 2003年4月30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63|| || 2003年4月30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64|| || 2003年5月2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65|| || 2003年5月2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66|| || 2003年5月5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67|| || 2003年6月6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68|| 2003 MG || 2003年6月19日 || 芦苇溪 || 约翰·布劳顿 |- | 小行星90369|| || 2003年6月23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70Jókaimór || || 2003年7月7日 || 马特劳山 || Piszkéstető、K. Sárneczky、B. Sipőcz |- | 小行星90371|| || 2003年8月2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372|| || 2003年8月25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73|| || 2003年9月2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74|| || 2003年10月17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75|| || 2003年10月25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76Kossuth || 2003 VL || 2003年11月5日 || 马特劳山 || Piszkéstető、K. Sárneczky、Sz. Mészáros |- | 小行星90377Sedna || || 2003年11月14日 || 帕洛马山 || 迈克尔·E·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大衛·拉比諾維茨 |- | 小行星90378|| || 2003年11月1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79|| || 2003年11月20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80|| || 2003年11月19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81|| || 2003年11月19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82|| || 2003年11月2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83Johnloiacono || || 2003年11月16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84|| || 2003年11月2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85|| || 2003年11月2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86|| || 2003年11月2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87|| || 2003年11月2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88Philchristensen || || 2003年11月24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89|| || 2003年11月28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90|| || 2003年12月1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0391|| || 2003年12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92|| || 2003年12月14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93|| || 2003年12月15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94|| || 2003年12月15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95|| || 2003年12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0396Franklopez || || 2003年12月16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97Rasch || || 2003年12月16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0398|| || 2003年12月17日 || 可可尼诺县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90399|| || 2003年12月17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0400|| || 2003年12月1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新!!: 小行星90377和小行星列表/90301-90400 · 查看更多 »

乍德·特魯希略

查德·特鲁希略(Chad Trujillo, ),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研究學者,從事對古柏帶及太陽系外部的研究,目前任職於夏威夷的北雙子星天文台。 特魯希略於1995年從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物理學理學士學位,以及為TEP組織Xi支部的會員之一。2000年,他於夏威夷大學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 特魯希略發現了一些外海王星天體,計有:.

新!!: 小行星90377和乍德·特魯希略 · 查看更多 »

微型行星

微型行星(minor planet)是直接環繞著我們的太陽的天體,但它們暨不是主要的行星,也不是原本所謂的彗星。微型行星可以是矮行星、小行星、特洛伊天體、半人馬小行星、古柏帶天體、和其它的海王星外天體。第一顆微型天體是在1801年發現的穀神星(矮行星,但從發現開始迄1851年,它都被視為一顆行星)。在小行星中心已經存有軌道資料的天體超過570,000顆。 「微型行星」(minor planet)這個名詞從19世紀就被用來描述這些天體。planetoid這個名詞也曾經被使用過,特別是針對較大(像行星)的天體,像是從2006年起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稱為矮行星的天體Planet, asteroid, minor planet: A case study in astronomical nomenclature, David W. Hughes, Brian G. Marsden,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10, #1 (2007), pp.

新!!: 小行星90377和微型行星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二

土卫二十二(S/2000 S 6, Ijira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正轉不規則卫星,在2000年被 約翰·卡維拉斯和布萊特·格萊德曼發現,隨後並給它一個暫時性的編號S/2000 S 6。直到2003年才替它取了一個正式的英文名伊耶拉克(Ijiraq),而伊耶拉克在因努伊特神話中的一個怪物。.

新!!: 小行星90377和土卫二十二 · 查看更多 »

创神星

創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譯為--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為創神星。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也叫小行星50000。 天文學家对創神星的了解甚少,根据天文學家估計,創神星直径介於800至1300公里之間,約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根據天文學家初步计算,創神星距离地球约41至45天文单位,公轉一周需时286年。.

新!!: 小行星90377和创神星 · 查看更多 »

回溯發現

回溯發現(precovery,是pre-discovery recovery的簡短語詞)是天文學上在舊的圖檔或乾版中尋找某天體的影像,其目的為更精確的計算該天體的軌道。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小行星上,但有時也發生在彗星、矮行星、衛星或是恆星;甚至是系外行星也都曾經在已經歸檔的舊圖檔中被回溯發現。而在英文中的"precovery"原本是先前發現的天體從影像中消失不見(如隱身在太陽後方),但現在又再度從影像中被發現(可以是迷蹤小行星和迷蹤彗星)。 一個天體的軌道計算涉及觀測其位置次數的多寡。測量的次數越多,位置與時間分離的越廣泛,計算的結果就可以更準確。然而,對於一個新發現的天體,只有幾天或數周的測量位置可用,這僅僅可以做出初步的軌道計算(不精確的)。 當對一個天體特別有興趣(例如,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研究者就會開始搜尋舊有的圖檔,期能回溯發現該天體的影像。利用初步計算的軌道預測在舊的影像檔案中可能出現的位置。對這些影像(有時是幾十年)搜尋,以瞭解它是否已經被拍攝過。如果有,那麼就可以進行更精確的軌道計算。 因為這涉及大量的體力勞動,在快速的電腦普及之前,對可能的小行星發現進行圖像分析和測量是不切實際的。通常,這些影像是為了其他的目的(研究星系等)而做了幾年或幾十年,因此不值得為尋找普通的小行星去花費時間回溯發現圖像。現在,電腦可以很容易的分析數位化的天文影像,並將它們與十億顆天體的星表進行位置比對。看看它們是不是一顆恆星,還是實際上是一顆新發現天體的回溯發現。自1990年代中葉以來,這項技術已經被用來確定大量小行星的軌道。.

新!!: 小行星90377和回溯發現 · 查看更多 »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

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為行星下了定義,太陽系內的天體要成為行星的資格是:.

新!!: 小行星90377和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新!!: 小行星90377和矮行星 · 查看更多 »

米高·E·布朗

米高·E·布朗(Michael "Mike" E. Brown,),美国天文学家,現為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2003年迄今),早先曾任助理教授(1997至2002年)與副教授(2002至2003年)。.

新!!: 小行星90377和米高·E·布朗 · 查看更多 »

瑞典太陽系模型

典太陽系模型(Sweden Solar System)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太陽系模型。代表太陽的是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球形體育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半球形建築物。代表內行星的物體都位於斯德哥爾摩境內,而外行星都位於斯德哥爾摩以北臨波羅的海的城市。這個模型由尼爾斯·布倫寧(Nils Brenning)和哥斯達·加姆(Gösta Gahm)建立。比例是1:20000000。.

新!!: 小行星90377和瑞典太陽系模型 · 查看更多 »

類塞德娜天體

類塞德娜天體是近日點大於,而且軌道半長軸超過的海王星外天體。目前知道的只有兩顆:塞德娜和,這兩顆的近日點都超過,但是懷疑還有更多這樣的天體。這些天體存在於太陽系空無一物的50天文單位的空隙之外,與行星沒有顯著的交互作用。一些天文學家,像是斯科特·謝潑德,通常將它們以獨立天體來分群,考慮類塞德娜天體是在內歐特雲天體(inner Oort cloud objects,OCOs),然而內歐特雲或希爾雲,原本預估的距離是在2,000天文單位,比這兩顆已知類塞德娜天體的遠日點還要遠好幾倍。.

新!!: 小行星90377和類塞德娜天體 · 查看更多 »

行星 (占星術)

占星術中的行星有著別於現代天文對於甚麼是行星解釋之含意。在望遠鏡問世的時代以前,夜空被認為由兩個相似的構成要素組成著:恆星,相對於其他星體祂是一動也不動得,加上“游星”(ἀστέρες πλανῆται,asteres planetai),祂相對於恆星而言在一年的過程中不斷在移動著。 對於希臘人與早期的天文學家而言,這組星群由肉眼可見的五個行星所構成,不包含我們所在的地球。以現代天文學知識來說,“行星”一詞只適用於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這五個太陽系天體,這個詞彙的原始含意是擴大的,在中世紀,觀察星空中會行動的星體都是行星,所以包括太陽、月亮(有時也被稱為“曜星”,英文為Lights),合起來一共是占星術的七大主星。部分占星術家仍保留著這個行星定義到今天。現代占星術師也會使用後來發現的天王星、海王星與冥王星,並且在實際驗證下發現他們的特質與功用。 對於古代占星術家而言,行星代表眾神的意志以及對人類事務的直接影響。對於現代占星術家而言行星代表在無意識中的基本精力或衝動,或能量流動的調節者代表感受度。祂們在黃道帶十二星座之中和在十二之中表現祂們自己不同的素質。行星間在相位中也涉及到彼此所產生的形態。 現代占星術家對行星的影響力來源持不同之意見。霍恩(Hone)寫道行星發揮作用是直接通過引力或他者,即未知的影響力。認為行星們自己本身並沒有直接的影響力,可是卻為宇宙中基本的組織原則之反映。換句話說,宇宙無所不在得重複祂們自己的基本模式,在類似-分形(fractal-like )塑造之中,並且如其在上如其在下(as above so below);而前述這段話是出自煉金術的整體宇宙觀原則,全文為──“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如其在內,如其在外。(As above, so below.

新!!: 小行星90377和行星 (占星術) · 查看更多 »

行星定義

行星定義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個比較明確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敘述。在這之前,尽管行星一詞已經被使用了數千年,但令人驚訝的是,科學界始終沒有給過行星明確的定義。進入21世紀後,行星的認定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這才迫使天文學界不得不為行星做出定義。 數千年來,「行星」一詞只被用在太陽系內。當時天文學家尚未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任何行星。但從1992年起,人類陸續發現了許多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小天體,而且其中也不乏與冥王星大小相當者,這使得有資格成為行星的天體由原有的9顆增加至數打之多。1995年,科學家发现了第一个太阳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之後,陸續發現的太阳系外行星已經有數百顆之多。這些新發現不僅增加了潛在行星的數量,且由於這些行星具有迥異的性質──有些大小足以成為恒星,有些又比我們的月球還小──使得長久以來模糊不清的行星概念,越来越有明確定義的必要性。 2005年,一顆外海王星天體,阋神星(當時編號為2003 UB313)的發現,使得對行星做明確定義的必要性升至頂點,因為它的質量比冥王星(在當時是已被定義為行星的天體中最小者)還要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由各國的天文學家組成負責為天體命名與分類的組織,在2006年對此問題做出了回應,發佈了行星的定義。依據這最新的定義,行星是環繞太陽(恆星)運行的天體,它們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因為重力而成為圓球體,並且能清除鄰近的小天體。未能清除軌道內小天體的則被納入一個新創的分類,稱做矮行星。除了以上兩類,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則被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按照以上定義,太陽系有八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冥王星被排除在外。至2007年7月為止,已獲承認的矮行星則有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2008年7月才增加了第四顆鳥神星,又於同年9月增加了第五顆妊神星。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這項決議並無法弭平所有爭議,部分天文學家拒絕承認此一決議。.

新!!: 小行星90377和行星定義 · 查看更多 »

行星遷移

行星遷移(英文:Planetary migration)是行星或者其他恆星旁的天體和恆星周圍的盤內的氣體或者微行星交互作用時發生的現象;該現象會改變行星等天體的軌道半長軸等軌道參數。現在廣被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論內容指出,原行星盤內行星不會在相當接近恆星的區域形成,因為太過靠近恆星的區域內的天體質量不足以形成行星,並且溫度過高無法讓主要含岩石或冰的微行星存在。恆星旁氣體盤還存在時,質量與地球相當行星可能會向內快速靠近恆星;這也可能會影響巨大行星(質量高於10倍地球質量)的核心形成,如果它們的形成是經由核心吸積機制的話。行星遷移是太陽系外行星中巨大質量且公轉週期極短的熱木星形成最可能的解釋。.

新!!: 小行星90377和行星遷移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小行星90377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新!!: 小行星90377和视星等 · 查看更多 »

魂魄神星

魂魄神星(小行星79360,Sila–Nunam)是柯伊伯带的双元天体,被发现时的临时编号为1997 CS29,发现者是美国籍越南女性天文学家刘丽杏、耶鲁大学的大卫·拉比诺维茨、双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鲁希略和Jun Chen。 魂魄神星为双小行星,由直径为243公里的魄神星(Sila)和直径为230公里的魂神星(Nunam)组成。 魂魄神星的命名取自因纽特神话中的两位创世神祇:天空与气息之神西拉(Sila)和冰冻大地女神奴娜姆(Nunam)。因纽特人认为万物有灵,灵又分为魂(free soul)和魄(breath soul)两种,虫鱼鸟兽人有魂也有魄,而花木山石有魂但无魄。魄来自于气息之神西拉,而魂来自于冻土女神奴娜姆、驯鹿女神普金娜(Pukimna)和北冰洋女神塞德娜(Sedna)。 Category:柯伊伯帶.

新!!: 小行星90377和魂魄神星 · 查看更多 »

谢德娜

赛德娜 Sedna (又译作“谢德娜”,因纽特语:ᓴᓐᓇ,“桑娜”),是爱斯基摩神话中主宰海洋和海中动物的女神,也称为海洋母亲或大海女主人 。赛德娜的故事,是一个创造神话,故事描述了她是如何统治爱斯基摩人的地狱-亚德里分(Adlivun)。赛德娜也被称为阿尔纳夸格萨克(Arnakuagsak)或阿尔纳奎斯萨克(Arnaqquassaaq-格陵兰)、萨斯苏玛·阿尔纳(“深渊母亲”-西格陵兰)、纳里维克(Nerrivik)(“台子”-格陵兰岛北部)、努利阿尤克(Nuliajuk-加拿大西北齐魏廷区)。有时,在不同爱斯基摩人群体中,她有不同的称呼,如居住在加冕海湾地区铜色皮肤的爱斯基摩人和涅特西利克爱斯基摩人称其为阿纳珀卡法阿卢克(Arnapkapfaaluk-“大坏女”。).

新!!: 小行星90377和谢德娜 · 查看更多 »

近地小行星追踪

近地小行星追踪英文全稱Near Earth Asteroid Tracking(簡稱NEAT),是美國太空總署及噴氣推進實驗室搜索近地小行星的計劃。該計劃於1995年12月正式啟動。首位首席研究員為Eleanor F. Helin,副研究員為Steven H. Pravdo及David L. Rabinowitz。 NEAT獲美國空軍准許使用於夏威夷海勒卡拉火山的GEODSS(Ground-based Electro-Optical Deep Space Surveillance地面光電深空監測)望遠鏡,此闊視場望遠鏡是空軍用來觀測人造衛星的。NEAT小組為它設計了一台電荷耦合器件照相機和電腦系統,該照相機像素為4096×4096,視場達1.2°×1.6°。 由2001年4月開始,帕洛馬山天文台1.2米口徑的塞繆爾·奧斯欽(Samuel Oschin)望遠鏡亦投入了服務,此望遠鏡配備了112顆2400×600像素的CCD。小行星夸歐爾、塞德娜及矮行星厄里斯,皆是由這台望遠鏡發現的。 除了發現數以千計的小行星外,NEAT亦發現很多彗星(因此現時有很多叫「尼特」的彗星),甚至高自行速度的蒂加登星。 為表揚這計劃的貢獻,小行星64070便是以NEAT來命名的。.

新!!: 小行星90377和近地小行星追踪 · 查看更多 »

阋神星

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是現已知太陽系中第二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它估測直徑約為公里 ,比冥王星重約27%(但冥王星的體積更大一些),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它由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5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美国电视剧《战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 鬩神星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因为阋神星看起来比冥王星要大,所以一开始它的发现者和NASA 把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隨著其他类似大小天体的陸續發現,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天體數量驟增,促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一次重新进行行星定义。根据2006年8月24日的IAU的行星定义 ,阋神星是一个同冥王星、谷神星、妊神星、鸟神星一样的矮行星。 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誤差±12公里,只和冥王星相当 。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估计两者固体直径大约在2330公里。.

新!!: 小行星90377和阋神星 · 查看更多 »

蒂塞朗参数

蒂塞朗参数(Tisserand's parameter 或 Tisserand's invariant)是在受限制的三體問題下使用的複合軌道根數,該根數名稱來自於法國天文學家費利克斯·蒂塞朗(Félix Tisserand)。.

新!!: 小行星90377和蒂塞朗参数 · 查看更多 »

離散盤

黃道離散天體 (scattered disc objects)是在太陽系最遠的區域(離散盤)內零星散佈著,主要由冰組成的小行星,是範圍更廣闊的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TNO))的一部分。離散盤最內側的部分與柯伊伯带重疊,但它的外緣向外伸展並比一般的古柏帶天體遠離了黃道的上下方。.

新!!: 小行星90377和離散盤 · 查看更多 »

附庸星

庸星(Vassal Planets),又名藩屬行星或附属行星(Affiliated Planets),是也門占星術(Yemeni Astrology)所使用的行星,它提高了行星在某個星座的能力。.

新!!: 小行星90377和附庸星 · 查看更多 »

HD 106906 b

HD 106906 b是一顆位於南十字座的太陽系外行星,母恆星為,距離地球約300光年。該行星為氣體巨行星,質量大約是木星的11倍,與母恆星的距離大約是650天文單位,即接近970億公里。該行星和母恆星極遠的距離讓天文學界相當重視,因為目前恆星與行星形成的星雲假說無法解釋距離母恆星如此遙遠的行星存在。.

新!!: 小行星90377和HD 106906 b · 查看更多 »

Uo3L91

uo3L91是由加法夏望遠鏡的外太陽系起源調查(Outer Solar System Origins Survey,OSSOS)在2013年9月發現的一顆柯伊伯带天體。該天體與太陽的距離在50到1430天文單位之間變化,軌道週期超過2萬年。uo3L91是太陽系天體中擁有最長軌道半長軸的天體之一,並且近日點距離已經超越了海王星重力強烈影響的範圍(超過38天文單位),半長軸長度則超越了小行星90377、與。 根據天文學家迈克尔·布朗和的研究,uo3L91的發現是假設的第九行星存在的額外證據;不過該天體的其中一位發現者米凱萊·班尼斯特(Michele Bannister)反對此看法,因為uo3L91的軌道幾乎在黃道面上,如果第九行星存在,其軌道應受到影響而是高傾角軌道。.

新!!: 小行星90377和Uo3L91 · 查看更多 »

V774104

V774104是距離太陽約103天文單位(154億公里)的海王星外天體,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一半。該天體發現於2015年11月,是太陽系內至今距離地球最遠的海王星外天體。.

新!!: 小行星90377和V774104 · 查看更多 »

涅墨西斯星

涅墨西斯(Nemesis)亦稱黑暗伴星,是一顆科学家爲了解釋地球的週期性大滅絕原因而假設可能存在的一颗非常暗淡的棕矮星或紅矮星Leader-Post,, 22 Feb 1984, Page B6, Associated Press,其近日點為一光年,遠日點則為三光年,距離太陽95,000個天文單位,是太陽的伴星。現時尚未有證據證明其存在。.

新!!: 小行星90377和涅墨西斯星 · 查看更多 »

星等

星等(magnitude),為天文学术语,是指星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亮度。一般而言,这也指“视星等”,即为从地球上所见星体的亮度。在地球上看起来越明亮的星体,其视星等数值就越低。常见情况下人们使用可见光来衡量视星等,但在科学探测中,红外线等其它波段也有用到。不同波段探测到的星等数据会有所不同。一颗星星的星等,取决于它离地球的距离、它本身的光度(即为绝对星等)、星际尘埃遮蔽等多重因素。一般人的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大约是6.5等。.

新!!: 小行星90377和星等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

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常简称海外天体,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而外可再區分柯伊伯带區帶。 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冥衛一至冥衛五即屬於海王星外天体,但考虑到冥王星特殊的公转轨道有部份位於海王星轨道以内的情况,如果冥王星現在才被發現,或許就不能当作行星。而在2006年,冥王星亦從九大行星中剔除。 宇宙中的天體如行星均靠重力相互吸引。1900年代初期由於當時已知行星的觀測軌道與預期路線不合,於是假設海王星軌道外還有一顆以上的行星仍未尋獲(參見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Planet X)。而後即依據此假設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冥王星及其他天體。雖然重新修正估算過海王星質量後顯示這個問題並不確實,但仍有一些過小而難以解釋的星體軌道擾動。.

新!!: 小行星90377和海王星外天體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这是一份外海王星天体(TNOs)列表 按发现日期的顺序,也包括某些还没有得小行星编号的著名的外海王星天体(TNOs)。.

新!!: 小行星90377和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2号

旅行者2号(Voyager 2)是一艘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的美國太空總署無人星際太空船。它與其姊妹船旅行者1號基本上設計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即太陽系眾行星的軌道水平面)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但它因此而成為了第一艘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船,完成了藉這個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而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的機會。 旅行者2號被認為是從地球發射的太空船中最多產的一艘太空船,皆因在美國太空總署對其後的伽利略號和卡西尼-惠更斯號等的計劃上收緊花費之下,它仍能以強大的攝影機及大量的科學儀器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衛星。.

新!!: 小行星90377和旅行者2号 · 查看更多 »

11月14日

11月1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8天(闰年第31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7天。.

新!!: 小行星90377和11月14日 · 查看更多 »

2003 VB12

#重定向 小行星90377.

新!!: 小行星90377和2003 VB12 · 查看更多 »

2004 XR190

没有描述。

新!!: 小行星90377和2004 XR190 · 查看更多 »

2006 QH181

,在不能表示下标的场合也写作2006 QH181,是一个海王星外天体。它位于离散盘中,并且很有可能成为一颗矮行星。它可能是一个独立天体,因为它的近日点远达37.6天文单位,基本上处于海王星的引力影响范围之外。但是它也有可能是海王星的5:1共振天体。究竟它是哪一种天体还需要对它的轨道进行进一步观测。.

新!!: 小行星90377和2006 QH181 · 查看更多 »

2012 DR30

也被称为,是一颗位于位于离散盘/内侧奥尔特云的外海王星半人马小行星,其直径大约有185-200千米。 截止2017年2月,有着小行星中第二长的半长轴(有着更长的半长轴)。的质心半长轴大约为1032天文单位。在2018年7月的日心半长轴将达到最大值,约为1644天文单位。 于2009年2月距土星仅5.7天文单位,在2011年3月达到近日点,距太阳仅14.5天文单位(位于天王星轨道内)。在2017年,将从距太阳17.3天文单位的位置移动到18.2天文单位的位置。将在3月达到冲日位置。根据7.1的视星等推算,的直径约为185千米。 有着14.7年的观测弧,这表明有着很好的约束轨道。直到2047年与太阳的距离也不会达到50天文单位。在离开行星区域后,的质心远日点将达到2049天文单位,轨道周期将长达33100年。 的质心轨道参数如下:.

新!!: 小行星90377和2012 DR30 · 查看更多 »

2012 VP113

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天文學家於2014年3月26日宣布發現。的絕對星等(H)為4.1等,所以它可能是一顆矮行星。它的大小預計為塞德娜的一半,大約與雨神星相當。發現團隊暱稱這顆天體為“副總統”(VP)或「拜登」,因為發現當時的美國副總統為喬·拜登。 表面被認為是具有粉紅色的色調,來自於輻射對於冷凍水、甲烷和二氧化碳產生化學作用變化。這種顏色來自於巨大氣體區域,而不是傳統的柯伊柏帶(多數為暗紅色天體)。.

新!!: 小行星90377和2012 VP113 · 查看更多 »

2013 FT28

2013 FT28是一個發現於2013年,2016年8月30日公開的海王星外天體。2013 FT28是第一顆被發現的長半長軸與短近日點的極端軌道海王星外天體,並且軌道方向與小行星90377、2012 VP113等其他已知的極端軌道海王星外天體方向相反。它的發現被認為是假設中存在的第九行星更有力的證據。.

新!!: 小行星90377和2013 FT28 · 查看更多 »

2014 FE72

是一個位於離散盤內的海王星外天體,其軌道深入內奥尔特云。該天體由斯科特·谢泼德與乍德·特魯希略發現,並於2016年8月29日公開。.

新!!: 小行星90377和2014 FE72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塞德娜赛德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