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威廉·基灵

指数 威廉·基灵

威廉·卡尔·约瑟夫·基灵(Wilhelm Karl Joseph Killing,),德国数学家,在李代数、李群与非欧几里得几何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20 关系: 基灵型基灵矢量场埃利·嘉当卡尔·魏尔斯特拉斯外爾群布拉涅沃德国德意志帝國哈罗德·斯科特·麦克唐纳·考克斯特矩阵索菲斯·李特徵多項式非欧几里得几何恩斯特·库默尔李代數李群根系明斯特明斯特大学方济各会

基灵型

在数学中,基灵型(Killing form),是在李群与李代数理论中起着基本作用的一个对称双线性形式。它以数学家威廉·基灵命名,但事实上基灵型是埃利·嘉当发现的,而嘉当矩阵则属于威廉·基灵。.

新!!: 威廉·基灵和基灵型 · 查看更多 »

基灵矢量场

基灵矢量场,基灵矢量或基灵矢量场(Killing vector 或 Killing vector field),以德国数学家威尔海姆·基灵命名,是定义在黎曼流形或伪黎曼流形上的一组矢量场,流形的度规在这组矢量的方向上能够保持不变。基灵矢量是等距同构的无穷小生成元,即由基灵矢量场生成的流包含有一种对称性,也就是说流形在基灵矢量场的方向上进行平移不会改变其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一个圆周上具有相同长度并且指向顺时针方向的矢量场即是一个基灵矢量场,因为将圆周上的点沿这些方向平移等同于顺时针转动这个圆周而不改变彼此间的距离。 如果度量(度规)的系数g_ \,在某个坐标基dx^ \,下与x^无关,那么x^.

新!!: 威廉·基灵和基灵矢量场 · 查看更多 »

埃利·嘉当

埃利·约瑟夫·嘉当(Élie Joseph Cartan,1869年4月9日─1951年5月6日),法国数学家,嘉當又譯卡當、卡坦。他在李群理论及其幾何应用方面奠定基础。他也对数学物理,微分几何、群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 威廉·基灵和埃利·嘉当 · 查看更多 »

卡尔·魏尔斯特拉斯

卡尔·特奥多尔·威廉·魏尔斯特拉斯(Karl Theodor Wilhelm Weierstraß,姓氏可寫作Weierstrass,),德國數學家,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

新!!: 威廉·基灵和卡尔·魏尔斯特拉斯 · 查看更多 »

外爾群

在數學裡,尤其是在李群的理論中,一根系的外爾群是指經由正交於根之超平面的鏡面而產生之根系的等距同構群之子群。例如,根系A2包含中心為原點之正六邊形的角。根系的對稱之整個群因此是有12階的二面體群。外爾群產生於將六邊形平分成兩半的線之鏡射;其為6階的二面體群。 半單李群、半單李代數和半單線性代數群等之外爾群為群或代數之根系的外爾群。 除去由Φ的根所定義之超平面會將歐幾里得空間切成有限個開領域,此領域稱為外爾腔。這些領域可以被外爾群的群作用置換,且此一群作用為簡單傳遞的。特別地是,外爾腔的數量是和外爾群的階相同的。任一非零向量都可以以正交於v之超平面v∧將歐幾里得空間分成兩個半空間-v+和v−。若v在某一外爾腔裡,則沒有根會在v∧,所以每一個根都會在v+或v−裡,且若其一根α在一邊,則其另外一根−α會在另外一邊。因此,Φ+.

新!!: 威廉·基灵和外爾群 · 查看更多 »

布拉涅沃

布拉涅沃(波兰语:Braniewo、德语:Braunsberg、立陶宛语:Prūsa)是波兰瓦尔米亚-马祖里省的一个镇,位于格但斯克湾维斯图拉潟湖畔,邻近俄罗斯边境。.

新!!: 威廉·基灵和布拉涅沃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威廉·基灵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威廉·基灵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哈罗德·斯科特·麦克唐纳·考克斯特

哈罗德·斯科特·麦克唐纳·考克斯特(Harold Scott MacDonald "Donald" Coxeter,,英語發音),20世纪的几何学家。他生于伦敦,但大部分时间住在加拿大。 他在多伦多大学工作60年,出版12本书。他的研究最著名是正则多胞体和高维几何。他认识毛里茨·科內利斯·埃舍尔,他的几何图形研究启发了埃舍尔的创作。他也啟发了巴克敏斯特·富勒的一些创作。 他跟随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他完成博士後留在剑桥大学,然後在普林斯顿大学作研究。1936年他往多伦多大学,1948年成为教授。.

新!!: 威廉·基灵和哈罗德·斯科特·麦克唐纳·考克斯特 · 查看更多 »

矩阵

數學上,一個的矩陣是一个由--(row)--(column)元素排列成的矩形阵列。矩陣--的元素可以是数字、符号或数学式。以下是一个由6个数字元素构成的2--3--的矩阵: 大小相同(行数列数都相同)的矩阵之间可以相互加减,具体是对每个位置上的元素做加减法。矩阵的乘法则较为复杂。两个矩阵可以相乘,当且仅当第一个矩阵的--数等于第二个矩阵的--数。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但不满足交换律。 矩阵的一个重要用途是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中未知量的系数可以排成一个矩阵,加上常数项,则称为增广矩阵。另一个重要用途是表示线性变换,即是诸如.

新!!: 威廉·基灵和矩阵 · 查看更多 »

索菲斯·李

里乌斯·索菲斯·李(Marius Sophus Lie,)挪威数学家。李群和李代数的创始人。.

新!!: 威廉·基灵和索菲斯·李 · 查看更多 »

特徵多項式

在線性代數中,對一個線性自同態(取定基即等價於方陣)可定義其特徵多項式,此多項式包含該自同態的一些重要性質,例如行列式、跡數及特徵值。.

新!!: 威廉·基灵和特徵多項式 · 查看更多 »

非欧几里得几何

非欧几里得几何,简称非欧几何,是多个几何形式系统的统称,与欧几里得几何的差别在于第五公设。.

新!!: 威廉·基灵和非欧几里得几何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库默尔

恩斯特·爱德华·库默尔(Ernst Eduard Kummer,),德国数学家。.

新!!: 威廉·基灵和恩斯特·库默尔 · 查看更多 »

李代數

数学上,李代数是一个代数结构,主要用于研究象李群和微分流形之类的几何对象。李代数因研究无穷小变换的概念而引入。“李代数”(以索菲斯·李命名)一词是由赫尔曼·外尔在1930年代引入的。在旧文献中,无穷小群指的就是李代数。.

新!!: 威廉·基灵和李代數 · 查看更多 »

李群

數學中,李群(Lie group,)是具有群结构的光滑微分流形,其群作用與微分结构相容。李群的名字源於索菲斯·李的姓氏,以其為連續變換群奠定基礎。1893年,法文名詞groupes de Lie首次出現在李的學生Arthur Tresse的論文第三頁中。.

新!!: 威廉·基灵和李群 · 查看更多 »

根系

在數學中,根系是歐幾里得空間中滿足某些公理的向量配置。根系在李群、李代數與代數群理論中格外重要;而根系分類的主要工具──鄧肯圖,也見諸奇异性理论等與李群並無顯著關係的學科。.

新!!: 威廉·基灵和根系 · 查看更多 »

明斯特

明斯特(Münster)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部的城市,是威斯特法伦地区的文化中心。亦是明斯特行政区首府。 明斯特在德国宗教改革期间是的发生地,此地也是1648年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结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地。 1915年明斯特居民达到10万人。目前,该市居民为30万人,在德国大城市排名中为第20名。人口中有5.5万人为大学生,是一座“”。今天,该城以德国的闻名。.

新!!: 威廉·基灵和明斯特 · 查看更多 »

明斯特大学

明斯特大学(德语:Westfälische Wilhelms-Universität Münster,缩写:WWU)是一所公立大学,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明斯特市。.

新!!: 威廉·基灵和明斯特大学 · 查看更多 »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Ordine francescano)又稱方濟會或小兄弟会,或译法兰西斯会、佛蘭西斯會是一個跟隨聖方濟亞西西教導及靈修方式的修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拉丁语會名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簡寫為OFM),是「小兄弟会」的意思(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互称“小兄弟”)。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方濟會。.

新!!: 威廉·基灵和方济各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Wilhelm Karl Joseph KillingWilhelm Killing威尔海姆·基灵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