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多隆阿

指数 多隆阿

多隆阿(z;),字禮堂,清朝後期將领,呼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人《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六,出生于齊齊哈爾,與鮑超並稱為猛將,有“北多南超”(鮑超)之譽。.

22 关系: 同治陕甘回变塔齊布壽長多隆阿 (學者)多隆阿 (消歧义)太平天国安庆之战严树森勝保石清吉衞榮光鮑超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藍朝柱金順 (清朝)長順 (清朝官員)陈仕荣李續宜正白旗洪永安温德勒克西清史稿

同治陕甘回变

同治陕甘回变(1862年-1873年),是於19世紀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的,帶有反清性質的族群與宗教戰爭,期間雙方存在大量殘酷地互相屠殺的行為。該次戰爭的起因複雜,主要是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導致清朝西北防務空虛和清政府對治下人民日益深重的盤剝,在長期欺壓當地人民的清朝地方政府和地方團練的挑撥下,加上大環境中長期以來回民、漢人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大量民事和刑事矛盾,族群互相封閉對立及互相之間的大量言語侮辱使得佔少數的回民和多數的漢民由於互相的恐懼和憤恨情緒導致矛盾空前激化。戰爭由陕甘回民和哲合忍耶苏菲门宦在聖山砍竹事件後的武裝暴亂開始,主要表現為回民,漢民及清軍之間慘烈地,報復性地互相屠殺。同治回亂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結束,持續10餘年後才被湘軍左宗棠部完全平定。 該戰亂除了在陕西及甘肃外,还波及宁夏、青海及新疆,对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據統計,陕甘两省共损失人口总数约2000万人。該数字包含了同治年间由陕甘抽调镇压各路叛军后的死亡与失踪人口的总和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635页。战后,清廷将許多战败的回民叛乱者强制迁移到西部更偏远的山区和土地贫瘠的地方。.

新!!: 多隆阿和同治陕甘回变 · 查看更多 »

塔齊布

塔齐布(a;),字智亭,陶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早年以护军身份擢为侍卫。此后,被外放至湖南担任游击。在此期间,塔齐布的军事才能被曾国藩发现,因此开始展露头角。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塔齐布参与了湘军的组建,成为曾国藩的左右手。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塔齐布率部连克太平军于湘潭、岳州、武昌等地,因功晋升湖南提督、获授予喀屯巴图鲁勇号、骑都尉世职。不久,武昌复失于太平军之手,在清军着手反击、攻打九江前夕,塔齐布因积劳成疾病死于大营,清廷追赠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史书描述塔齐布“忠勇绝伦”、“智勇双全”,左臂刺有“忠心报国”四字,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闲暇之余常与众将士聊家事,每念及老母时则泣下。塔齐布作战时背负枪、手持弓矢,有亲兵二人持长矛、套马竿相随,皆精准无虚发之人。塔齐布每战必匹马当先,友军被围则必救,在湘军中与儒将罗泽南并称“塔罗”。在清末八旗子弟不堪为用的大环境下,塔齐布与乌兰泰、多隆阿、都兴阿、舒保等同为当时仅有的几位知兵善战的旗人将领。.

新!!: 多隆阿和塔齊布 · 查看更多 »

壽長

壽長(),呼爾拉特氏,清朝軍事將領。多隆阿之孫。 光緒二十一年,任金州副都統。光緒二十四年,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統奉天仁字軍,后因事革職。光緒二十六年,沙俄入侵,壽長力請戰,召回京,未行而被逮捕,不屈而亡。.

新!!: 多隆阿和壽長 · 查看更多 »

多隆阿 (學者)

多隆阿(z;),字文希、雯溪,舒穆禄氏,祖居長白山,後於康熙廿六年搬遷至岫岩(今庄河市大孤山镇),父名讳德普。.

新!!: 多隆阿和多隆阿 (學者) · 查看更多 »

多隆阿 (消歧义)

多隆阿可以指:.

新!!: 多隆阿和多隆阿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囯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權,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新!!: 多隆阿和太平天国 · 查看更多 »

安庆之战

安慶之戰,又稱安慶保衛戰,是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太平天國與清朝军队之間发生的一場戰鬥。.

新!!: 多隆阿和安庆之战 · 查看更多 »

严树森

嚴樹森(),字渭春,四川新繁人。清朝政治人物。 原籍陝西渭南。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捐內閣中書。改知縣,銓授湖北東湖縣,再升同知。晉升為知府,後署武昌府。善詩文,工書法,曾在武昌官署內刻大竹王懷孟所著“零礫詩”。由於巡撫胡林翼推薦,咸豐八年,擢拔為荊宜施道,再遷按察使。咸豐十年,遷布政使,再擢拔為河南巡撫。與皖捻姜台凌對抗,但因與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不合,事相掣肘,於軍事不得要領。同治元年,調湖北巡撫,十二月鄭元善继严树森为河南巡抚。清廷命僧格林沁会同湖广总督官文與严树森、郑元善、毛昶熙、署漕运总督吴棠等合力进攻淮北捻军。嚴樹森等人參劾勝保“觀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見”,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四日,慈禧密詔多隆阿率部前往陝西逮捕勝保。同治二年(1863年),與胡林翼编绘了《皇朝一统舆图》。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二十八,由广西按察使升任廣西布政使。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五(1875年12月2日),代任广西巡抚。 光绪二年三月十五(1876年4月9日),去世。.

新!!: 多隆阿和严树森 · 查看更多 »

勝保

勝保(),字克齋,蘇完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末重要将领。.

新!!: 多隆阿和勝保 · 查看更多 »

石清吉

石清吉(),字祥瑞,直隶沙河县人。清朝军事将领。同武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式三甲武进士,授官藍翎侍衛。咸丰初年,出为湖北郧阳镇守备,从大军剿黄陂、崇阳、应城,累升参将。与太平军征战多年,功勋卓著,以战功赐号幹勇巴图鲁,擢总兵,加提督衔。多隆阿督师前往陕西后,石清吉统领五千人在庐州留守。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捻军联合袭扰豫、楚之交,石清吉前往湖北救援,在孝感、黄冈屯兵。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陈得才、马融和合并进攻蕲水,围困清军副都统富森保於关口。石清吉率军驰援,天下大雾,敌人数万云集。石清吉进至药山,敌军渡河,抄其后路,重重包围,石清吉自辰时血战至午时,身被九创,殒於战阵。副将江星南、谷明发,游击曾占彪、段会元皆战死。事闻,朝廷下诏按照提督阵亡例赐恤,入祀京师昭忠祠,赠骑都尉世职,谥威毅,并建专祠祭祀。《清史稿》有传。.

新!!: 多隆阿和石清吉 · 查看更多 »

衞榮光

卫荣光(1826年 -1892年),字静澜,河南新乡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多隆阿和衞榮光 · 查看更多 »

鮑超

鮑超(),字春亭,後改春霆,中国四川奉節都裏六甲安坪藕塘人。.

新!!: 多隆阿和鮑超 · 查看更多 »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第二編,於1974年出版第1辑,?年?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新!!: 多隆阿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 查看更多 »

藍朝柱

藍朝柱(),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順天軍起义领袖,又名藍大順。 雲南省大关人,貧農出身,回族。1859年,李永和与藍朝鼎、藍朝柱兄弟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济貧”的口号起义,藍朝鼎称大元帥。順天軍进入四川省,包围叙州,占領犍為、乐山。犍為、乐山製盐業兴盛,盐工参加順天軍,人數增至十数万人以上。1860年,順天軍的活動范围有40余州县。李永和、藍朝鼎和藍朝柱分兵,李永和守犍為、乐山一带,藍朝鼎、藍朝柱北上攻綿州(治所在今四川省綿陽市東)。1861年5月包围綿州。因兵力分散,清朝四川总督駱秉章率湘軍对抗,藍朝鼎阵亡。 藍朝柱率残军逃至陝西省南部,称大漢显王。1863年,河南省的太平天国扶王陳得才率軍进入陝西省,藍朝柱在漢中合军共同作战。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六月,滇軍藍大順部攻取洋縣縣城,設靖州。三年二月,滇軍才撤離。1863年11月,藍朝柱軍占領盩厔逼近西安,清朝派遣西安将軍多隆阿对敌。这时,陳得才軍救援天京,退出陝西省。藍朝柱軍孤立,多隆阿在1864年春天攻陷盩厔,藍朝柱撤退途中遇伏兵袭击,战死。.

新!!: 多隆阿和藍朝柱 · 查看更多 »

金順 (清朝)

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早年从征太平天国立功,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此后参与平定陕甘回乱、又跟随左宗棠率领清军主力收复新疆,官至伊犁将军。.

新!!: 多隆阿和金順 (清朝) · 查看更多 »

長順 (清朝官員)

長順(,道光19年-光緒30年),字鶴汀,郭博勒氏,隸滿洲正白旗,清朝軍事人物,歷仕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勇號恩特赫恩巴圖魯,諡忠靖。.

新!!: 多隆阿和長順 (清朝官員) · 查看更多 »

陈仕荣

仕荣(),太平天国将领,清代广西省藤县人,又作陈仕容。 陈仕荣早年参加太平军。1855年担任殿左七检点。1857年封为倚天侯,1858年,升倚天燕(太平天国后期爵位王、义、安、福、燕、豫、侯)。陈仕荣转战皖西和鄂东,别成一军。1861年2月4日,被封殿前军大佐将倚天义。安庆陷落于清朝,陈仕荣随陈玉成到鄂东,之后返守庐州。同年冬被洪秀全封为导王,衔系殿前青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导王升千岁。1862年5月,他和陈玉成一起被擒到寿州,被胜保押解到多隆阿的营中处死。.

新!!: 多隆阿和陈仕荣 · 查看更多 »

李續宜

李續宜(),字希庵,湖南湘鄉人,清末湘军将领。 兄李續賓是湘軍名將。續宜師出羅澤南,咸丰二年(1852年)随羅澤南在湘乡办团练。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圍攻江西省城南昌,李續宜隨羅澤南赴援,转战江西、湖北。官文、曾國藩共同荐舉李續宜任安徽巡撫,數度擊敗石達開、陳玉成,咸豐八年,胡林翼進軍皖中,續宜受命留守湖北。李續賓戰死三河後,由其弟李續宜在安徽黃州等地收容殘部。胡林翼認為李续宾精于战术,李续宜则长于战略,但李续宜的战功,大多被李续宾掩盖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擢升安徽巡抚。咸豐十年十一月底,陳玉成以十餘萬攻桐城,沿途攻克黄州、德安两府5县,被李續宜、多隆阿聯手擊敗,並擊斃太平軍近萬人,收復安慶續宜居首功,皇賜黃馬褂;1861年湖北巡撫胡林翼辭官養病,李續宜署理湖北巡撫,同治元年(1862年)春,解颖州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李病逝於任內。.

新!!: 多隆阿和李續宜 · 查看更多 »

正白旗

正白旗(a),又作「整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白而得名。与镶黄旗、正黄旗并称为「上三旗」。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之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制。.

新!!: 多隆阿和正白旗 · 查看更多 »

洪永安

洪永安(),字梓青,中国河南商城县人,清朝著名将领。.

新!!: 多隆阿和洪永安 · 查看更多 »

温德勒克西

温德勒克西字放逸,蒙古正红旗人,貝子,斯尔瓜氏。能骑善射,初是多隆阿部麾下,为副都统,後隨僧格林沁勦捻,1865年5月高樓寨之戰戰敗趁夜逃逸,為此戰少數百人逃出生還者及唯一將領,遭朝廷囚禁,後赦釋放;編列入勝保部,續予掃蕩戰鬥捻軍。 W温 W温 category:蒙古正红旗人.

新!!: 多隆阿和温德勒克西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多隆阿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