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塞拉西亞戰役

指数 塞拉西亞戰役

塞拉西亞战役(Μάχη της Σελλασίας)于公元前222年爆發,由安提柯三世领导的马其顿王國和亚该亚同盟的聯軍對抗斯巴達克里昂米尼三世軍隊。战斗发生在拉科尼亚北部边境上的塞拉西亞,以马其顿和亚该亚聯軍获得胜利告终。.

9 关系: 塞拉夏战役塞拉西亚战役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希腊历史克里昂米尼三世克里昂米尼战争前3世纪纳比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塞拉夏战役

#重定向 塞拉西亞戰役.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塞拉夏战役 · 查看更多 »

塞拉西亚战役

#重定向 塞拉西亞戰役.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塞拉西亚战役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是指古希臘核心—希臘半島在希臘化的時期,起始點從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到前146年被羅馬併吞為止,儘管之後被羅馬占領,古希臘的文學、藝術、建築、文化甚至希臘化的社會和科學的連續性並未因此中斷,希臘文化本質上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文化到來為止,但羅馬的統治標誌著古希臘城邦的終結,結束了希臘政治上的獨立性。 在希臘化時期,希臘本土在希臘語世界中的重要性急劇下降。這段期間,希臘化文明的中心分別轉移到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亞歷山卓和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而其他城市如帕加馬、以弗所、羅德島和塞琉西亞也相當重要,東地中海的城市文明提高是這段時期的特徵。.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 查看更多 »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希腊历史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三世

克里昂米尼三世(希腊语:Κλεομένης Γ,)是亚基亚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前235年—前222年在位),於前235年繼承父王列奧尼達二世的王位。 從前229年到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與阿拉圖斯所領導的亞該亞同盟進行克里昂米尼戰爭,並继承亚基斯四世的企圖,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挽救逐漸衰弱的斯巴达,但其努力却在馬其頓介入之後,在前222年塞拉西亞戰役戰敗失败告终。他被迫流亡至托勒密埃及,並於前219年自殺。.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克里昂米尼三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战争

克里昂米尼战争波利比烏斯.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克里昂米尼战争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前3世纪 · 查看更多 »

纳比斯

納比斯(Νάβις,),是前207年至前199年的斯巴達攝政,在前199年至前192年篡位成為斯巴達國王,在他任內期間爆發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以及反納比斯戰爭。他處死合法的小國王,自己登上王位,並重振了斯巴達的國力。在第二次馬期頓戰爭期間,他加入馬期頓國王腓力五世的陣營,作為回報他得到了阿爾戈斯。然而當戰爭變得馬其頓不利時,他改投奔羅馬陣營。戰爭之後,羅馬與亞該亞同盟攻打了納比斯並將其擊敗。前192年他被埃托利亞同盟的軍官刺殺,納比斯死後斯巴達失去了獨立地位,他被認為最後一位獨立的斯巴達統治者,也是斯巴達改革運動中最後一位改革者。.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纳比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是馬其頓王國於安提柯王朝時期的陸上武裝力量,存在時間從前276年到前168年。它是希臘化時期希臘最強大的陸軍,維持到前168年彼得那戰役戰敗為止,並被解散。然而,在前150年到前148年安德里斯庫斯自立為馬其頓國王這段短暫的時間它被重新組建。 在前270年代安提柯二世時,它僅是一支不大並以傭兵為主的軍隊,以此為基礎,它最後發展成為希臘化時期希臘半島上最強大的軍隊。它參與許多戰爭,先後與許多不同的國家對抗過,如伊庇魯斯、亞該亞同盟、雅典、斯巴達、埃托利亞同盟以及羅馬共和國,更不用說威脅馬其頓北方邊界的無數個色雷斯和塞爾特部落。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以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陸軍結構為基礎,步兵以馬其頓方陣為主幹,這種方陣的士兵有著較小的盾牌且手持非常長的薩里沙長矛。作戰時無數的馬其頓小方陣組成整條陣列,在一場戰爭中通常馬其頓方陣占了全部軍隊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在安提柯的馬其頓方陣的側翼旁,還會安置精銳部隊輕盾兵、數量龐大的同盟和雇傭步兵和其他附屬部隊,以及為數不少的馬其頓騎兵和同盟騎兵。.

新!!: 塞拉西亞戰役和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